校庆的感言

时间:2023-01-02 11:41:26 感言 我要投稿

校庆的感言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某件事或某个人而产生新的想法,这时往往可以写一篇感言将其表达出来。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感言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庆的感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庆的感言

校庆的感言1

  欣悉母校陵醴一中举行建校百周年大庆,我脑中立刻浮现出当年在她怀抱里学习时的许多影像。

  一中坐落在当时城边的一座小山丘上,三幢教学楼并排耸立。她拥有400米的环形跑道,标准的足球场,连接教室、宿舍、食堂是宽阔的甬道和石砌台阶。校园处处绿树成荫,繁华似锦。我和益友在良师的哺育下,在这里度过了难以忘怀的整整六年的中学生活。

  1952年秋,我考入了母校初20班,开始了自己的中学生涯,班主任之一是吴伯轩老师。由于家境贫寒,我曾获得人民助学金的资助。后来,我发现有的农村同学经济上比我更困难,就主动要求放弃,以腾出名额,照顾比我更困难的同学。吴老师开始不理解,我只好向她解释说:“我虽有困难,但可以利用课余帮人家挑水挣钱,一分钱一担(编者注:当时可买一盒火柴),还可以到瓷厂去干些零星活挣学费。”最后,她同意了我的要求,还多次在班里当众表扬我这种精神。从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关爱,同时也亲身品尝到诚实做人、帮助他人的快乐。事隔半个世纪,今天回忆起来,仍然余味无穷。

  1956年秋,我再度考入母校,编在高23班,班主任是教体育的皮灿老师。当时口粮低标准,许多同学还不到开餐时间肚子就饿了。皮老师整天在运动场上摸爬滚打,付出的体力自然更多,饥饿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自律甚严,每个示范动作都很到位。这在当时,谈何容易啊!教语文的刘洁波老师,坚持用普通话讲课,抑扬顿挫,清晰响亮,极富感染力。教俄语的罗昂夫老师,讲课生动,公认难记的俄语语法词汇,我们竟觉得容易记忆,而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更使我至今难忘。教物理的杨以进老师讲课认真,要求严格,语言风趣,至今我还留有清晰的印象。教化学的阳名瓒老师眼睛高度近视,做起实验来却格外精确,深奥的化学原理,到了他口里,竟然变得十分浅显。特别是教数学的陈名良老师,业务娴熟,随手在黑板上作出的几何图形,受得起圆规直尺检验,毫发无爽,令人叹服。使我最难忘的`是高考前夕他使出的一个绝招:他编印了一套试卷叫大家做,大致相当于今日的模拟。其中包含一道难题,我们大多数同学不得其解。于是陈老师就在黑板上多方讲解,大家听得很专注。谁也没有料到,这道题后来竟然就原封不动地出现在高考试卷上,还占了全卷20%的比重!同学们都觉得很神。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土法炼钢铁、勤工俭学、下乡抢收抢种、赴小学支教……大家长期夜以继日地投身高强度的艰苦劳动,这对于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磨炼与考验,可我们都顽强地挺过来了,这为后来在工作生活中自强不息地去战胜艰难困苦打下了坚定的思想和体质基础。

  在我心目中,陵醴一中的老师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既教书又育人;陵醴一中的学生,整体素质高。她是培育雄才的摇篮。

  岁月悠然流逝,半个世纪前的往事却仍历历在目。回忆漫长而看似短暂的人生历程,如果说自己多少还算有些成绩和收获的话,自然应当感谢党,感谢父母和亲友,更要感谢给予我智慧和力量的学校与老师,特别是中学的老师,他们的教诲,令我终身难忘。

  长江后浪推前浪,愿母校的学子前程更美好,祝母校繁荣昌盛,更创辉煌。

校庆的感言2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这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校庆感言》

  昨日,我们隆重举行了吴兴高级中学建校十周年暨办学五十五周年的庆典活动,全校师生与近千名各届校友汇聚吴高,参加了盛况空前的校庆活动。我们共同回顾了办学55周年的光辉岁月,同时展望了年青的吴高完美的未来。老师们、同学们,校庆活动已经落下帷幕,但举校欢庆之声仍然余音袅袅,校庆播撒在我们内心的温馨、感动和鼓舞将必永久绵延、回荡。

  过去的属于历史,未来则属于我们自己。此刻吴兴高级中学正在稳步前进,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相信全校师生必将以校庆为契机,在造就名校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吴高的同学们,你们此刻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你们承载着未来,祖国需要具有坚定信念、爱国热情、社会公德、法律意识、礼貌守纪的合格人才,。中学国旗下讲话,校庆感言。在这人生无比关键的阶段,在这学习的黄金时期,你们务必从此刻做起。牢牢抓紧命运的缰绳,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时间,早立志,莫等闲,创佳绩,铸辉煌。在学习生活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处事、学会创新,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你们要高标准、严要求,自我激励,铸就辉煌。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综合人才。让吴高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因你们而骄傲。

  在举办校庆过程中吴高的老师们,人人参与,共同协作,劲往一处使,体现了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精神面貌。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吴高的老师们会以更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更礼貌的言行影响学生,以更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更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更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博学为本。吴高的老师们,教书育人,肩膀上的职责关系着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未来,吴高未来完美的`离不开老师们地辛勤耕耘。相信老师们会满怀无私、宽容和爱心投入工作,争做学生欢迎、家长满意、同行敬佩的优秀教师。

  老师们、同学们,在广大师生的通力协作下,本次10周年校庆已经取得圆满成功。忆往昔,我们建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未来,更大的成功在向我们招手。作为吴兴高级中学的一员,让我们人人都为学校的发展作贡献,学校因我而光荣,我为学校添光彩。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吴高将因为我们的辛勤付出而壮大,我们也将伴随着学校的成长而成功。让我们用心行动起来,发奋努力顽强拼搏,我们相信吴高的明天会更辉煌。

校庆的感言3

  生命本是一切漂泊的浪漫之旅,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遇见你却是我生命的情缘,事业的导航。一种缘分、一种幸福,在那金色的九月里,我迎着火红的朝阳,踏入了天长一小的大门,从此,我便深深地喜欢上那里。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幸福、快乐地成长着。

  回顾来时的.路,如一弯流淌的河,于平凡中漾出缕缕亮丽的波。十五年的风雨兼程,你一步一个脚印,描绘出一幅又一幅精美画卷,伴随着多少孩童快乐成长;十五载沧海桑田你一天一个变化,谱写着一页又一页辉煌篇章,带给了我们无限荣光;十五载艰苦奋斗,你记载了多少光辉的历史,又留下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十五年的星火相传,十五年的生生不息。十五年校庆对我们来说,是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展望未来。

  岁月的长河,铭记着我们的荣辱与共,镌刻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承载着我们的星火相传,记录着我们的茁壮成长。我们爱过,我们恨过,我们哭过,我们笑过,但我们一向没放下“创一流名校”的远方召唤。选取教书育人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事业,选取的就是无私的奉献!还因为我们选取的是“勇于开创,不断创新”的天长一小!在这个充满青春活力、充满进取精神的校园,有可敬可亲、勇于开拓创新的领导;有爱岗敬业、团结友善的同事;也有活泼可爱、勤奋好学的孩子们。

  美丽的一小,也许我不能为你高声朗诵赞歌,也许我不能为你落下宏伟史诗,也许我苍白的语言无法将所有关于你的思绪真切地流淌。但你那美丽的身影永在高阳中映日高歌。霞缓缓变幻,拉上殷红的绸带;风,轻轻吹奏,和上优美的旋律;叶,纷纷飘落,递出一份份邀约。那里的一切,都在为校庆而送出点点祝福——愿学校明天更完美!

校庆的感言4

  薄暮时分,我和老伴漫步在旧金山的太平洋海滩上,碧蓝的海浪带着白花涌向海岸。前方,一个女孩迎海风走来,十七、八岁吧。晚风轻拂着她的头发和衣裳,夕阳映着她红润的面庞,好一个蓬勃的生命。我想起“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古诗,想起教我们这首古诗的吴昌柏老师。

  读初中时,我偏重数理化的学习,对语文兴趣不浓。我最怕作文,比之为“挖煤炭”。上高一时,吴昌柏老师给我们讲的第一课是“关睢”,这是我首次涉足古典文学。吴老师的课堂艺术精湛,把我们带进了诗的意境。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一边津津乐道地讲着,一边从讲台上拿起自己的呢子帽擦黑板,自己却全然不知。这是一种忘我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给我以深远的.影响。

  有一次上作文讲评课,说要念一位同学的习作。开始我未在意,但他越往下念,越像是自己写的那篇文章。顷刻间,我脸上火辣辣的,头也低下了。随着老师有声有色的朗读,我又慢慢地抬起了头,眼睛也发亮了。原来吴老师是在表扬我,说这篇文章写得好。……从此,我学语文的兴趣更浓,再也不觉得作文是“挖煤炭”了。我喜欢上语文课了,特别爱听吴老师上作文课。没想到这一变化,影响了我的一生。上大学,我学的是化学专业,然而我的大半生工作却都与语言文字息息相关。19xx年冬,我被抽调到县里搞征兵工作,万没想到我写的新兵政审材料,竟被领导选作“样板”在全县推广。从教三十余年,当班主任要写工作总结,当教师和教研员,常写点教学论文,当校长要写报告、演讲稿等等。以后从事第二职业,当报社的编辑、撰稿、着述,成天与文字打交道。

  湘乡啤酒厂杨工程师对我说::我儿子杨威放学回家时常说,一到上化学课,他就来神了。这既是对我的表扬,也是对我的鞭策。由于我的化学教学有“名气”,且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1988年被调到湖大附中担任领导工作。饮水思源,还得归功于陵醴一中母校的老师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吴昌柏老师的学识和人品,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恩师难忘!

校庆的感言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能够在自己工作之时迎来xx的百年华诞让我深感荣幸和骄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想说,工作在xx是幸福的,这幸福来源于学校对年轻教师的的包容与关注。xx虽然不大,却尽可能为我们争取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与学习机会——与教研员师徒结对、参与各类公开教学、教学比赛、专业培训等,近六年来我无时不感受到学校对我们的`帮助和培养,借校庆之际在此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并祝xx历经百年再创辉煌!

校庆的感言6

  校庆感言:中学的那点事儿

  黑板为什么黑?粉笔为什么白?

  一点儿也没有夸张,我是哭着走进中学大门的。对了,那时中学搬迁,新校舍仅一幢一层楼房建在水沟边农田中,整个学校连门都没有。

  为何泪洒上学之路?因我家境极差,小学毕业想继续读初中成为我的奢望。父亲身体不好,养育五个儿子及两个女儿其艰辛可想而知,母亲是个文盲——记得小学时候有一次,她叫我去摘蕃薯藤,“短命儿,好吃懒做(指我在写作业),快来摘蕃薯藤哪,猪栏里的猪快饿死了哩!”我说:“……老妈,我在作文哪!”她居然说:“做坟做坟,做阿妮坟!坟做起把你葬里亡啊?!”对于母亲来说,我不但有没有读书之命无关紧要,而且连我真的生命没有了恐怕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真的,她经常冲着我唠叨:“你这个短命儿,到能介还不死死亡……”我是母亲的第九个孩子,自从懂事起,我听她没叫我名字,一直呼我“短命儿”。她有时还在我面前提起很久之前有个儿子怎么饿死的事,我不知道她讲这是什么意思,反正母亲在提死去的儿子时,她似乎没有太大的悲伤!

  她凭什么要悲伤呢?因为这么多子女已经给她带来了太多太多的生活痛苦与艰难日子,她从小又没有接受过教育,她对我没有理由不嫌烦。但是,我不仅很理解母亲,而且很爱我的母亲,因为她是“刀子嘴豆腐心”,我的几位小学同学,他们的家境比我好,可他们还是早早地休学了。

  我父亲年轻时当过壮丁,人生前大半辈的日子牛马不如,然他当壮丁时走过好几个省份,也算是个“有见识”的人,他懂得读书的重要性。而他很无奈,因为他没有钱!我要读初中不经母亲同意,我是不可能读成的。为此,父母亲吵了好几次架,最终是校长潘光耀上我们家门动员劝学,我的母亲就动心了,她把积攒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一篮子鸡蛋卖了供我缴了学费。其实我当时也不是特别懂得读书的重要性,只是想逃避担湿稻杆的活儿。我家当时人口多,生产队里其他东西分得不多,就湿稻杆分得特别多!每一次我去担湿稻杆时,见眼前堆了一座小山似的湿稻杆,就如电影《地雷战》里日本鬼子在垂死挣扎时眼前幻见大地雷似的,我真的觉得此活儿很可怕:湿稻杆又脏又重,肩膀被压得又酸又痛,肚子差点被饿扁,头部让蚊虫丝蝇叮咬……一趟又一趟,挑得我欲哭无泪。

  我第一天走进初中的教室,确实莫名的流泪。是悲伤而哭还是喜极而泣?说不准。

  我初一被分入一位漂亮女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此女老师是温州城里人,她怎么到乡下教书?我没有去细究,反正她说话的温州腔可让我受苦了:开学上课时,她在报每一位学生的姓名,她把项有标的`“标”字呼成了“鳖”!全班同学当场就哄堂大笑。于是乎,一下课,那些顽皮的男生就如苍蝇盯臭鱼似的围着我大叫大嚷:“项有鳖”、“项有鳖”……把他们赶走了,他们又“飞”过来;我逃走了,他们又“飞”过来……我烦恼不已。实在受不了了,我就跑到临班去。隔壁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张国清老师是我三哥的同学,他欣然接纳了我。好景不长,老班的顽皮生们,一见我就打,打的轻重都有,他们嫌我逃到别班去了:“项有鳖,你想躲开我们?没门!如果敢告诉老师,下次碰见还要打多点、打重点!”当时大多数顽皮生是六村的孩子,中学新校舍建在六村的土地上,他们是本地人,谁也不太敢惹他们。我亲眼看见潘光耀校长因阻止六村几位年轻人把牛拉到操场上(当时全是泥地,操场边青草茂盛)吃草,结果,一群六村赶牛的青年人向潘校长丢牛粪干……

  六村的顽皮生们追打我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当时学校里没有音乐室、没有体育馆,供学生活动或娱乐的器材与项目很少,再是学生自身不像现在孩子拥有手机或电脑,他们的课间没有可玩的内容,一下课似乎只有围着我叫叫“项有鳖”、“项有鳖”才有娱乐内容,他们以此来开心地打发时间,以“充实”他们无聊空虚的精神生活。

  好一段时间,我在学校一直处于被挨打的境地,有时被打哭了回家也不愿意讲:因为进初中读书似乎是我自讨苦吃的。

  还有一个场景,令我至今难忘:有位男老师叫沈加珍,他是外地人,是唯一的住校教师。有一次,我在校做值日,窥见他在自己的寝室里烧蕃薯吃,当沈老师出门倒水时发现六村里的有几个学生从窗户爬进教室去摆课凳桌打乒乓球,沈老师不同意……他们就围攻沈老师,有一位叫“阿农”的学生居然跑到沈老师的寝室中把他已经烧熟的一铅锅蕃薯,全踢翻了……他们连对待老师都这样,何况对一位家境困难、身材矮小的我?!后来,不知谁告诉我,沈老师英年早逝……我听后呆了半晌,泪珠情不自禁地滚出眼眶。我为自己没有为他送殡,一直耿耿于怀。

  初中班主任张国清老师是个敦厚的人,他没有收学生的一丝一毫钱物,把学生叫到自己家里搞复习。我有幸也是被“复习”的对象,我、张壮勃、范定来、张菊凤(绰号白骨精,下垟街八村踩高跷她因为漂亮被请去扮《西游记》里的白骨精)、张丽琴、朱小燕等同学都到过他家。他家好像住在潘宅,我们在张老师家读完课文、背好古诗之后,出于好奇偶尔还帮他妈妈“挑”(用缝线针戳螺丝壳里面的肉,然后顺势转动螺丝壳直至其肉出来)螺丝肉。这些螺丝是张老师“耙”过来,因我有一天亲眼看见张老师身穿背心站在河水中“耙”螺丝的情景:他头部出水,双手在水中紧握工具在前后不停地使劲挪动着,看上去他很吃力,因为河水平面被他喘出的气吹出了一个小小的“波洞”……怕他看见我不好意思,我没有与他打招呼,就悄悄地离开了。我不知道他当时教书每月工资多少,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一有空就去“耙”螺丝,我只记得他有一天把一箩筐的螺丝倒在锅中烧熟后,从锅中捞起来倒在木桌上,让他妈妈还有我们一起用针去“挑”螺丝肉……我装着低头在桌板下丢螺丝壳的样子,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地吃了几个螺丝肉!说“吃”,其实还有点不恰当,应该说“吞”螺丝肉。因为我如果把螺丝肉放进嘴里之后,一旦慢慢去嚼,就会被别人发现,我不敢慢嚼细品,只能乘人不备快塞速吞。我到底“吞”了张老师辛苦“耙”来的螺丝肉几个?张老师他至今肯定都不得而知,我也忘了,我仅记住我确实干过这么一桩难以启齿的事。幸亏当时科技不发达,张老师家没有安装监控设备什么的,不然我早就“出名”了。也许有人读到此定会叫我别写这件“丑事”,但在我觉得不写它心里难受,脑里老是挥之不去。每当我想到它,我就会莫名的感动,并会浮想联篇——张老师的妈妈及其他同学果真都没看见我那天快塞速吞的动作么?

校庆的感言7

  风云翻转一百年,桃李飘香一世纪,伴随着祖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xx小学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

  回首往昔,沐浴一百年的风风雨雨,感受一百年的春华秋实。xx硕果累累,桃李满园。幽雅的校园环境,浓厚的`人文氛围,先进的教学设备。我们爱xx的一草一木,我们爱xx的博大涵养,它让我们融入了豁达,淡泊,宁静的学习氛围。这里有我们的努力,拼搏,深深的爱,更预示着我们的成功,辉煌与无限的祝福。“我能故我行”是我们共同的信念,xx是我们共同的家园。xx小学一百载的光辉历史与丰硕的成果必将在我们手中得到传承,发扬!

  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再次向xx致以最诚挚的祝福,xx永远辉煌,永远充满生机!

校庆的感言8

  今天是10月29日,是母校20岁的生日,我迫不及待地来到学校参加校庆活动。

  “校庆活动正式开始!”主持人一发令,我们就热烈地鼓掌并且深情地唱起了国歌和校歌。唱完后由市教委主任和市教委副主任等多位贵宾客人讲话,然后就是精彩的节目表演,第一个节目是谭校长和珊瑚实验小学第一代校长赵长生爷爷切大蛋糕,顿时人声鼎沸,坐在第一排的老师拿起礼花棒一下子喷出了许多礼花,把操场全部覆盖了,接着校园里又响起了生日歌,生日歌和欢呼声立刻在校园里回荡。

  下一个是合唱节目,台上的同学欢快地唱着,台下的同学舞动着手中的道具。再下一个节目是珊瑚印象。过后是我最喜欢的节目,就是彩虹腾空,开始,音乐气势如宏,最精彩的地方要数结尾了,表演的同学把道具连起形成像彩虹一样的.“巨龙”舞起来,这种画面真是“天下无双”呀!

  学校庆典完了,是班级庆典,学校给每个班发了一个双层大蛋糕,我们就津津有味地吃着蛋糕,我吃了好多,把肚子都吃胀了。

  这真是个难忘的校庆活动呀!

校庆的感言9

  在这春光无限的四月,适值母校喜迎百年华诞,作为万千“江中”学子的一员,怀着无比喜悦之情,谨向母校致以最诚挚最热烈的祝贺!祝愿母校事业蒸蒸日上,再创新辉煌!

  母校,在我和所有校友心目中永远是科学知识的神圣殿堂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家园。回想青葱当年,岁月如歌,阳明路老校园那一砖一瓦饱含了母校的深情,一草一木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精神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受之于母校。“江中”的五年学习生活,我们惜时如金、勤耕不辍,终于学有所成。这段宝贵的学习生活,奠定了我坚实的人生基石,不只学到了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江中人”团结协作、求实创新、激流勇进的精神。正是秉承着这种精神内涵,使我在之后的工作及在广东创业、发展都取得了成功:从无到有,我们在荒坡野地上建起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从小到大,我们把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从名不见经传带入广州市综合排名前五位的大型中医院;从弱到强,我们把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建设成为中药配方颗粒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科研单位。

  “忆往昔学海泛舟,看今朝事业有成”,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次进步,无不得益于母校的育人环境和师长的精心培养。是母校和老师用心血与汗水培育了我们的昨天,促成了我们的今天!母校的师恩难忘!正是怀着感恩的心,我设立了“一方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奖励在校优秀学子,作为对母校哺育之恩的微薄回报。

  星移斗转,沧桑巨变,百年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如今的母校已成为占地20xx多亩,在校生逾万人的大型中医药院校,产学研结合硕果累累,多学科协调并进,办学特色鲜明,各项科研事业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了母校领导和师生的心血与激情!在此,我谨向他(她)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最后,衷心地希望母校在新的征程岁月里,继往开来、奋发图强,再造新优势,再谱新篇章!

  祝贺我们的母校生日快乐,桃李芬芳!

  祝福我们的师长青春永驻,身体健康!

  祝愿我们的同学创造精彩,拥抱辉煌!

校庆的感言10

  20xx年12月日,乃母校兴永中学五秩志庆日子。一个月之前,蒙校庆办董孔辉、王勤福俩先生嘱我为校庆务必勉为一文。我并无半点推辞,遂欣然遵命。我仅一普通校友,才疏学浅,能有资格为文,实为喜出望外!一提母校,我辄觉百感,笔不胜情,字不副意,故迟迟未能下笔。然,鲁迅先生说得真好:“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

  上世纪70年代,母校时称“海滨一中”。我久认为,文革时期,确是提倡素质教育、废除考试的年代。但母校老师那时竟敢乘风破浪,狠抓教学质量,实在难能可贵呢!我想,此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一群老师是学科领军老师,二是校名“一”字头的领衔和鞭策作用,所以办学尤为严谨而规范。我是1973年春季入校的,入学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升学考试,成绩合格者才可入校就读。犹记得,我入学考数学92分,语文98分,因语文不允许满分,听说作文标点有几个地方欠恰当竟被扣了2分。对此事,至今我尚谨记于心。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学校教学环境很不好,老师教学生活也非常艰辛。母校设有本部和分部。本部设在乐一大队张氏小宗。面积不过2亩,4个教室,1个办公室。狭窄的天井,阴暗的礼堂,自然代替了操场。分部设在永华大队(祠南村)沙城降下。校园没有围墙。3个教室,1个办公室,1个农具室,操场面积三四亩。东边辟有2亩校田,供学生劳动课学农见习之用。老师任课本部分部兼用,这尤其给老师的授课带来诸多不便。凡全校性大会,如开学典礼、结业典礼,均在本部统一举行。本部和分部竟有六七百米之遥。一下课,兼课的老师便要赶路去上课,否则会迟到。碰上雨天更倒霉,沿路泥泞难行,老师们只好踩着脚板一步一个脚印地赶路,一旦不谨慎便容易跌倒,此况时有出现。我们学生只能触目兴叹:老师,你好辛苦啊!

  文革时期,初中学制2年。那时,初二段在本部读书,初一段在分部读书。初一段有3个班级,我就读在分部西边农具室旁的那个不透风的教室——初一(3)班。不知何原因,到了初二,3个班合并为2个班。每每遇上隆冬刮风下雨之际,教室窗门常年没有玻璃,即使添上尼龙纸也被猛烈的`西北风冲破。寒风冷雨灌进去,坐在窗旁的同学便无法上课。外面在下雨,教室也在漏水。桌子被沾湿,课本被沾湿。课堂上,同学们怎么能有心听课作业呢?

  在我的记忆里,当时老师大多是文革前的“老高三”和大学生,他们可谓是一批精英老师。张福钱老师教我班语文、历史,兼班主任。英语、数学、物理、化学、音乐、政治、农业、体育,各由骆运启、祝继尧、祝继光、潘国琪、张文仙、张崇高、丁荣华、张庆弟等老师任教。到了初二,张国祥老师教历史,章法英老师教物理,其他学科基本不变。

  念及体育课,同学们雨天很高兴。因雨天,操场泥泞,室外无法上课。张庆弟老师只好在室内讲书儿,同学们喜闻乐见,听得津津有味。《贪小便宜》、《紧性与慢性》这两个故事情节生动离奇,迄今念兹在兹,何曾忘记?

  祝继尧老师是个远近闻名的数学教学能手,在此毋庸赘述。令人敬佩的是,他一身扑在教学上,不畏劳苦,利用课余搜集资料,以更好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水平。那时没有电脑打字,他仅用铁笔将蜡纸放在钢板上一笔一画、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出来。再用油墨油印,一张一张地印出来。他付出了许许多多的时间和血汗,凝成了一本本厚厚的《数学习题集》。他不收分文钱,无私地提供给我们学习。至今记忆犹新,永难忘怀。

  这里,我顺便述说几句“一日之师”的周善夫老师。凡亲聆他讲课的人都会知晓,他的确是个善良之夫,人见人爱。他仅仅教过我一节课,但印象颇深刻。他讲解定理时,一字一句,条理清晰,分析到位,也通俗易懂,挺受同学们欢迎赞誉。后来,我与周老师接触频繁,曾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我女儿在兴永建行上班,时常遇上周老师来行办事。她有一次告诉我:“爸,周善夫老师你认识吗?这老师很善良温和,只是他多次丢失存折!”我莞尔说:“这很正常的,年纪高了,人人都这样的,他是我的好老师,你绝对不能丝毫怠慢他,你要好好地敬重我的老师啊!”

校庆的感言11

  初见xx,那是二十三年前。精致小巧的校舍,闹中取静的环境,小花园中的植物郁郁葱葱。二十三年了,还是那幢校舍,只是多了些创意;还是那环境,只是周围多了许多高楼;还是那些植物,只是代代桔更加金黄灿烂……

  二十三年,我的乌黑长发不再,简洁短发中夹杂了太多银丝。我的青葱岁月在此度过,xx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亦见证了xx的成熟。辉煌岁月中,自信洋溢在xx人的脸上;艰难岁月中,坚强是xx人唯一的风格。xx人用强有力的臂膀托起了一片蓝天。

  百年风雨历程,xx历练了几代辛勤的xx人,培养了数不尽的人才。愿xx谱写新的辉煌,永远闪烁璀璨光芒。

校庆的感言12

  我的少年是在敏成小学渡过的。我家有幸,从我的父亲起,四代人中都有从敏成毕业的。我的父亲吴秋实(吴庆鸿)是敏成创业时第一届学生,我们兄弟姐妹六人都是从敏成毕业的:哥哥承武是50届,我是52届,三弟承杰是54届,四弟承序是58届,妹妹承璧是61届,最小的弟弟承志是64届毕业的,我们的下一辈中是外甥女姚悦和侄女吴海明也是从解放路小学毕业的,我哥哥的两个女儿照明和仲明在迁到南京去之前也曾在解放路小学读过书。我们兄弟和个就象长大后离窝的小鸟一样离开了故乡,没有想到我的侄儿吴忠从外地考入了镇江医学院,毕业后留在江滨医院,他的儿子吴陶然在20xx年成了我家从敏成毕业的第四代学生,这在敏成校史中虽在校说是绝无仅有,大概也是屈指可数的了,我的姑母吴怀英在52年离开镇江前还担任着敏成小学教导主任。

  小时候曾听父亲说过敏成小学的创办历史,敏成小学是凌敏成老先生创办的,凌老先生既不是象陆小波、严惠守那样的社会名流,也不是旧时镇江的“四大家族”:陶、茅、陈、蔡,只是经营一家名为增泰来的颜料店,规模也不大。时运从一战开始终于来了,当时有一个德国人,有一批颜料不有出手,欧洲开仗了,就将这批颜料托付凌老先生管理,只身回国去了,当时德国的颜料在世界上就很有名气,特别是“阴丹士林”更是抢手,欧战一开,德国货断了,这批颜料成了奇货可居,价格一涨再涨,不知翻了多少倍,凌老先生陆续将这些颜料出手,赚了很大一笔钱,靠这笔资金又投资了西药、典当等经营项目,更是发了,后来一战停打了,那位德国人回来了,凌老先生随即将那批颜料的货款如数还给了这位德国人(当然是按他离开中国时的价格),这位德国人不有想到世界上竟有这么讲信义的人。我估计除了货物的原款外还有一笔不菲的利息,德国人也不是傻瓜,但是他没有想到他的那批颜料造就了一位新的财主,他得到的不过是凤毛麟角而已,由于德国人信任凌老先生,还把德国颜料在中国的代理权给了凌老先生,真是发了又发。

  中国人的老传统,发了财第一件事是盖祠堂、买田。当时辛亥革命成功不久,清朝时镇江是镇江道,道台衙门改成镇江县政府,东面这一半(估计是道台的官邸)闲置着,凌老先生就把这一半买了下来(不知从何人手中买下的),改建凌氏宗祠,这一下犯了众怒,因为道台衙门是公产,必须办公益事业,不有办法,凌老先生就在这官邸的后花园部分创办了敏成小学。由于当时三年学堂还不时兴,读得起书的孩子往往在私塾中,招不到学生,于是想了了免费提供午饭才招到学生,家父有幸成了敏成小学第一批学生,后来凌老先生的生意愈做愈大,缺人手,就在这批学生中挑了些中意的去增泰来颜料店学生意,家父有幸又被选中,据说乔嘉陵、卞志琳等也是同时被选中的,学成后便在凌老先生旗下供职,抗战前去了樊川,10年回镇江,在中英大药房(大西路山巷口西边)供职,记忆中凌老先生的二公子凌少曾(还是凌老先生的晚辈凌焕?)解放后曾在中英大药房供过职,记忆中解放前俞校长曾领着我们在西操场开纪念会,纪念这个学校的创办会。

  我是抗战胜利后敏成复校的第一批学生,记得46年的敏成还是在道署街南面,道署街北面的校址(就是现在的解放路小学)当时是借给京江中学(后来的市一中)。地方虽不大但精致得很,一进门就是一颗很高很大的雪松,雪松四周还有木栏杆围起的草地,教室是“西洋式”的建筑(复校当时可能还是初级小学,而且是“合班”因为只有二个教室,直到52年我毕业,也是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教室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小房间,东面的那个小房间里还有口井,学生们是不准进去的,教室的西面还有我们中式的小平房由俞校长一家住着,操场很小,当时的校工就是敏成的老校工石象泰老人。

  记不清是47年还是48年敏成从道署街南面搬到了现在的校址上课(解放后不久,大约是51年南在的校址建了敏成幼儿园),刚进北面的校址真是大开眼界:大门是朝南的,门外有矮砖墙围着,墙上复着麻石条,麻石条上是一排高高的铁栏杆,直到58年这些铁栏杆才被锯下来炼钢成了一在这个样子。进了门就是门厅,也许就是以前所说的轿厅,然后是一个铺着大石板的天井,天井的西面就是凌氏宗祠的大门,记忆中这扇门直到解放才打开,天井的东北角的一个小门,进了门迎面就是一颗高大的批杷树,每年端午节前后枇杷成熟时节,满树黄澄澄的枇杷既好看又馋人,枇杷树的后面是一个雕花的厅(我猜想是不是当年道台老爷的书房,后来由汤振麟老师住过)西面沿墙是一条有顶的长廊,沿长廊向北穿过一个小门再往西一拐便是一个有假山的小花园,花园的西面有一个花瓶门,门里是一片废墟,小花园的东北面便是桂花厅,当时桂花厅的四周早已没墙了,只剩下我十根柱子顶着个大屋顶,桂花厅东在有一排桂花树,桂花盛开时香气四溢,老远就能闻到,我印象中除了秋天桂花盛开外,奏也是成株桂花树开花。紧挨着挂花树的东面又是一片废墟,从废墟地面仅存的两高两矮的雕花石墩来看当初应该是座小深楼,1950年在废墟原址上盖了一个冰厂,隆冬时节在社会上广收天然冰,至时,冒着寒风,手提肩挑冰块的人排着长队等侯收购,紧挨桂花厅的北在是一棵老态龙钟的紫藤树,架有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水泥的紫藤架,树不高,可以方便爬到树上去,奇特的是树上有一处长成一个躺椅的梯子,小时侯都喜欢争着爬上去在上面躺一躺,紫藤树的.北面便时荷花池,池深大约2~2.5m,四周有水泥围栏。记忆中的荷花池从没有长过荷花,而且基本上是干涸的,50~51年学校的老师们还集资在荷花池里养了不少鹅,可惜病死了不少又被黄鼠狼咬死不少,养大的并不多,桂花厅和荷花池的西面就是进教室的必由之路,路的西面又是一个小花园,里面栽了不少桃树、杏树和紫槿树,一开春,满树的桃花杏花,不久就是开满紫色花朵的紫槿条,不过只见开花不见长果了,倒是桃树上分泌了不少树胶,成了我们做手工劳作的胶水,小花园的西面是一堵墙,小花园和荷花池北面又是一堵墙,沿着荷花池与小花园之间的路穿过一个月洞门(八角门?)便进了“教学区”了,教学区又被一堵在北走向的墙(就是小花园西面那堵墙的延伸)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部是西操场,西操场的西面和西北面是教室。南面解放前是县政府,解放后成市公安局,西面的是排质量较差的平房是一、二年级的教室,墙外就是北水关和太平桥之间的那段河,当时这段河里还有水,可以洗衣钓鱼,这条河当时就已被填了好几段,县政府门口填了一段,中正路(解放后改成解放路)又填了一段,过了四牌楼在万古一人巷那里又有一段水在直到千秋桥,过了千秋桥往地就再也不见水了,五条街菜场就是在原河道上建的,但多少依稀还留下原河道的遗迹,如拖板桥、太平桥、千秋桥、纲巾桥……隔河便是一个油脂化工厂,生产蚌壳油和肥皂,西操场的西北面是二间比较好的“洋式”教室,是三、四年级的教室,朝南,往东就是一个小花园,有两棵梧桐树,非常高,有白鹭在上面筑巢,两棵树的中间竖着一根旗杆。东区比较小些,只有一幢建在一半左右的高台上的教室,有两个教室,那是五、六年级的,教室中间是教师办公室,两个教室的南面名有一个房间,东面是教师开会的地方,西面是作为学生活动室、卫生室,这幢房子的台阶下有两颗伞状的小树,每逢下小雨同学们便挤下小树下“躲雨”玩,这幢房子在1996年初改建时拆掉了。解放前后,敏成的最后一块禁地也对学生开放了,这就是“凌氏宗祠”所在地:南至道署街北至桂花厅西至当时的镇江县县政府,一共有三进,先开放的是北面一进,有楼,楼上有戏台,楼下是一个很大的堂前,东面各有一个很大的厢房间,解放后东面的由俞校长一家住着,西面的沙名鹿副校长住着,南面有一个稍低些的花园,中间是一个有顶有矮墙和雕花窗的过道,与中间一进相连,中间一进和南面一进没有东面厢房,两进之间是一个很大的天井,解放后好几个镇江的确良业工会开会就借这个二进房子和天井作会场,记得附近好几个学校集中控诉美帝国重新武装日本的大会就是在这个地方召开的,这块禁地刚刚开放时旧时道台衙门的一些“肃静”“回避”等执事牌都在,我们还举着玩过,还有好多大的台子都搬到楼上去了,后来都改作新课桌椅和运动器械了,但始终没有看到宗祠应该有的牌位和宗谱。

  敏成小学的教育也是全在的,教师力量很强,教师都很潮流,殷吕樵、关仲子、汤钦美、李清彦、杨联真等都很优秀,解放前就教我们唱西部歌王洛宾的新疆民歌了,特别是关老师(还是殷老师?)自己谱曲填词的“远足歌”六十多年了还有印象,解放前夕敏成的老师也很进步,有个姓何的老师是地下党员,警察到学校里来抓他,俞校长和同学们与警察周旋。赢得了时间成功的逃脱了,“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我印象里是解放前教我们的。

  解放初,敏成有2个亮点在镇江是出了名了,一个是“敏成乐队”另一个就是文艺演出,这二个亮点都倾注了关仲子老师的心血,“敏成乐队”当是是风头出尽了,镇江市政府开会邀请、市运动会是在“司令台”上,国庆、五一游行也是敏成乐队开道,话剧“小雪花”和“小霸王”是轰动镇江。“小雪花”还在当时的“人民电影院”公开演出,卖座率极高,小雪花的主演王金虎(现名王平,住在太平寺巷2号2幢404室)就是我们班的同学,小霸王的主演陆霞云(?)也是我们班的(住大西路新西门桥东南陆正兴刀剪店),敏成乐队的指挥光是镇江著名小儿科(西医)医生张志清(双井路仙鹤巷口)的长子张但达,他50年毕业后接任的是我们班的尤启文,当时为了要同敦本乐队比高低,甚至奖大鼓的皮都敲破了,终于赢得了“胜利”,回想起来真有意思。

  小学毕业近60年了,很想念母校,教导我们的老师特别是尊敬的俞焕光校长,今年清明有幸是到方校长,今后如有52届校友的信息请转告我,谢谢!

校庆的感言13

  春天要到了,和你分别的春天就要到了。我和你们的相遇,从那时以来将近三年了。

  三年前,青葱懵懂的我带着对初中生活无限的憧憬,与你们相遇在桂花飘香的校园。从最初对学校环境的陌生感,到如今对每个角落的熟悉。点点滴滴的往事只要闭上双眼就能浮现在脑海。回忆,如泄闸的洪水,奔涌而来。

  我曾背着书包在早自习铃声响起时冲进校门;在午间吃饭后匆匆冲出教室;在文艺汇演时和你们准备大合唱;也在运动场上尽情挥洒汗水。一千个日日夜夜的`埋头苦读,欢声笑语伴随着学习的苦恼。在学校的三年时光即是岁月青葱的样子。我们在你的怀抱里成长,你见证着我们由懵懂无知的儿童成长为神采飞扬的少年历程。不舍教室里的朗朗书声,不舍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更不舍可爱的学校。可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熊鹰展翅高飞,那是它对天空的向往;硕果累累,满怀收获,那是农夫对果园的期盼;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是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而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则是母校对我们的希望。

  记得校长说过:“作为兴中人,更需要有自己的梦想。”让我们怀揣着梦想上路,永不放弃追求的脚步;让我们志存高远、做一个理想远大的兴中人;让我们放飞梦想,用梦想点亮人生。让我们用青春奋斗的冲动与激情感染着济济一堂的学子们。

  如同注定般,在离别的这一年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今年,是学校五十周年华诞。亿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五洲。五十年沧桑历程,造就了多少莘莘学子;五十年的历练,洗褪了稚嫩的羞涩,磨砺出不拔的坚韧。是你培育我们,慎德笃行,勤敏事功;是你教导我们心怀感恩,追寻美好。祝愿您如大鹏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祝愿您再创辉煌!

  思绪跌宕,洋洋洒洒写了一些祝福的话语。言语平淡,字里行间溢满了温柔。用Virginia Woolf的话说,“让我们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校庆的感言14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兴永中学19xx届毕业生xxx,1974年9月到母校任教至今,学习、工作时间算起来整整四十四年了。我经历了潘光耀、陈宝迪、潘国琪、祝继尧、张国清、叶林忠、王奎杰、王凌巧八任校长,算是元老级人物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勤劳、朴实、敬业、奉献,尤其是陈宝迪、祝继尧校长对母校的贡献特别大。

  陈校长水平高、能力强、特别善于沟通。他每天总是到校最早离校最迟,风雨无阻,爱校如家。在学校管理、教学改革、后勤保障等方面,陈校长有一套又一套既先进又务实的方法。没过几年母校就焕然一新,脱颖而出。

  祝校长有魄力、敢担当。他教的数学课与张国祥老师的语文课,不知陶醉了多少学子的心。难怪骆云启(骆寒超)教授(校友)夸他们的教学水平堪与名牌大学的教授相媲美。

  祝校长是我初中的班主任,他思维敏捷、记忆力超群,中国象棋下的很好,会盲棋,能赢许多民间高手。在他的熏陶下,我也很喜欢下棋。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带我去跟高手过招,如永强银行的老夏、永中皮鞋厂厂长姜进文、永中一小王祥挺、七甲项公浦以及温州黄伯龙等等。

  下棋如人生,棋风棋德很重要,无德之人不可能成为棋坛高手。祝老师坦诚厚德,决定他一定会拥有灿烂、完满的人生。

  祝老师特别谦虚好学。1976年至1979年这段时间里,他几乎每个星期六都要跑温州,带着“伴手礼”去温四中陈景明老师家求教。陈老师是国家级的数学名师,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温州市数学教研员。当时,他的家住在广场后巷,一家人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破房里。他们俩在床边的矮凳上,一坐就三四个小时,讲的听的都很认真,都忘了时间,早已星转斗移、夜深更久。事后祝老师总能拿回许多数学资料,然后去住五毛钱一宿的澡堂旅馆。第二天赶早回家。有几次,祝老师带我去,我是门外汉。陈老师讲的津津有味,我却如坐针毡,巴不得快点结束,早点出去玩,但对他们的执着和投入深感敬佩。敬佩陈老师的诲人不倦,祝老师的谦虚好学。

  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祝老师的奇思妙想颇多。每一届初三总分前五十名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定期召开座谈会,有针对性地找他们谈话,不时予以指导或鼓励;特别注意家访,他那个班子成员集体家访的举措,真可谓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经常六七位班子领导同班主任一起上门家访,家长、学生自然受宠若惊,热情款待,泡茶、烧点心忙个不停,他们也不客气,喝着茶、吃着点心就现场进行评估、分析和指点。在这种气氛中,有谁不为所动?所以每个受访者,事后都会更加奋发向上、拼搏攀登,都能顺利考上重点高中。

  我的女儿胜楠,读初三时学习成绩也不错。祝校长特别关心,经常找她谈心。每次考试后总是第一时间问我或问班主任王勤福老师:“胜楠考得好不好,总分多少?”然后对症下药、查漏补缺,同胜楠、仁爱、婕妤等一批学习尖子一起分析试卷,传授经验方法。最终胜楠不负厚望,摘取了1998届瓯海中考状元的桂冠,为母校争得了荣誉。

  母校桃李芬芳,硕果累累。每届的中考成绩都非常优秀。外地插班生如鲫鱼过江,数不胜数,教师的福利也越来越好。这样一来,兄弟学校的老师就闹开了,多次告到区教育局说:“兴永中学班级人数严重超标,每班几乎都有九十多人”。上级领导就来检查。祝校长是虎胆雄心,从容应对。他这个人很硬码、敢担当,凡是不利学校的事坚决不干,天王老子来了也没用。他不怕跟领导干仗说:“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要插入我校就读?这说明兴永中学教学质量高,受家长欢迎,这是兴永中学的骄傲,是兴永人民的骄傲。你们不应该来查处,应该来表扬才对”。几句话平息了一切,让我们感到校长的魄力、母校的强大与身为兴永中学人的自豪,同时也奠定了母校从此走向更加辉煌的基石。

  在祝校长时代,学校工作蒸蒸日上,教师干劲冲天,众志成城,凝聚力不断增强。一大批青年教师如沐春风,茁壮成长:有的成为教学能手;有的.堪称道德楷模;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李城、王成锹二位老师是其中的佼佼者。李城老师毕业于温州少体校,是难得的体育人才。他为人豪爽,无私无畏,人格魅力特别强大,上课别具一格,效果非常好。我的儿子项璞是他的学生。他常说:“李老师的课很精彩,太有味了,但有时很凶,还会打人的,不过所有的同学,包括被打的同学都十分尊敬他、崇拜他,因为他很专业,以理服人,大家最欢喜他的课了”。

  平时,我也喜欢看李城上校篮球队训练课。操场上十几个队员在他的调教下,颇具“亮剑”精神,如猛虎下山,带着满身的尘土与汗水,不停地奔跑着,时而拼命抢篮板球,时而蹲马步展双臂作拦挡;李城也汗流浃背,时而大声呼叫,时而示范纠正。此情此景,回味无穷,至今难以忘怀。

  在李城、王成锹、季冯双、潘莉荣、项琼等体育老师的努力下,母校的体育事业逢勃发展:校教工篮球队打遍龙湾无敌手;校教工羽毛球队在市、区级比赛中喜报频传;学生象棋赛、乒乓赛屡屡获奖;每届区学生田径运动会总分均跻身前三;中考学生体育成绩名列前茅;区中学生篮球赛喜得“五连冠”;xxxx年母校被定为“区篮球训练基地“,接后被评为省级篮球特色学校。可惜的是李城调到区体育局工作,每次我在操场上锻炼的时候,仿佛又看到了李城那熟悉而矫健的身影。真希望母校又将迎来张城或王城们,使我能再次欣赏那高超而迷人的球技,使母校的篮球特色再创辉煌。

校庆的感言15

  z老师

  大凡那一时期黄中的校友,没有一个不知道z老师,没有一个不爱戴z老师的。

  从初三到高三,黄老师一直是我的班主任、代数老师。这是我一生的荣幸。

  五十年代的他,风流倜傥:白皙的皮肤,上扬的眼梢,西装革履,头发乌亮,走路步伐轻快。至今,他那皮鞋的“笃笃”声仍在我脑际回响。

  可他上起课来却是另一付样子。为了不浪费时间,他把黑板擦得飞快。如果一时找不着粉笔揩子,他会用衣袖去擦黑板。一堂课下来,常常是满身粉笔灰,有时连脸上、鼻子上都是。

  他讲到难题,往往是先把题目朝黑板上一抄,接着快步走到教室后面,让大家思考,他则趁便点上一支烟(先生无烟不解题,课上抽烟是学校对他的特许)。然后他会告诉你,这个题目难点是什么,关键在哪里,他是怎么做出来的,又是怎样想到这么做的,完全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把你步步引入其中,使你豁然开朗。他的课深入浅出,人人爱听,人人能懂。他的这种教学方法,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密切关系。老师原来只有高中毕业,但他聪慧过人,又善于钻研,所以教起高中数学来总能应付裕如。正因为他经历了一个教中学、学中教的过程,故而最能体察学情,最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个既知道题目怎样解,又知道学生怎样教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我们的黄老师正是如此。他一不搞题海战术,二不搞频繁考试,靠的就是有口皆碑的课堂效益。那年高考,我们的数学均分能名列全省第13名,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由于实绩显著,黄老师出席了当年省群英大会。

  说z老师爱生如子,爱生胜子,那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在这方面,我的亲身体会就多了。1956年考高中时,我腿伤未愈,母亲请何家庄的芦师傅用独轮车推我去应考。上午考完语文后,我因行动不便,没有回家吃午饭。等母亲从二里外的致富桥东把午饭送来时,黄老师早从学校食堂给我打来可口的饭菜。下午考政治,才考了十多分钟,我突然感到腹部阵阵剧痛,大便难忍。我赶忙请求上厕所,可监考老师说开考不到30分钟不能离场,要我坚持住。我飞快地把试卷答完,再次提请离场,还是没有允许。我熬得浑身颤抖,好不容易挨到30分钟,慌忙交卷,拄着赵家琪老师借给我的拐杖,找到黄老师。黄老师知道情况后,随即亲自送我到厕所。由于我右脚不能着地,不好蹲坑,他就为我找来一张板凳横放在大便槽上,让我坐在上面方便,又亲自给我拿来手纸,还一直在厕所门外等我。

  虽然那年中考我考了第一名,语文、数学、政治三门总分达278分(满分300分),可是在录取问题上却费了好大一番周折。起初的结论是:家庭成份不好,社会关系复杂,成绩再好也不能录取。后来学校把我们几个同类型考生的情况上报扬州专员公署请示。公署领导认为,这些孩子年龄很小,家庭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成绩又这么好,应该予以录取。消息传到学校,又专门为我们这几个人开会讨论。会上有人提出,严荣德腿跌断了,录取后生活不能自理,学校何必惹这个麻烦?这时黄老师站出来了。他说:“严荣德的生活问题我包下来!”就这一句话,我才终于“金榜题名”;就这一句话,改变了我整个的人生。事情的全过程,我是进校后快一年才听人说的。我和黄老师非亲非故,初中时又非常腼腆,连话也很少跟老师讲,他为什么要为一个“政治上不可靠”的孩子仗义执言呢?这就是师德。

  另一件大事,是我个性的改变。我一进高中就打了入团申请,可第一学期并没有获得批准。班团支部在讨论我的入团问题时,一致认为我各方面表现很好,可以入团。可也有人说我很少同人说话,显得傲慢,瞧不起人。黄老师解释说:“严荣德我了解,他一向不爱说话。他父亲话就很少。沉默寡言是他们一家人的共同个性。他连我都很少搭腔,难道他还瞧不起我来吗?”话虽这么说,支部还是决定再考验我一段时间。事后黄老师找我个别谈话,耐心劝导我说:“荣德,我知道你生性话少。但知道你的人理解这是你的个性,不知道你的人却会说你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所以你还是要改,要学会同人交往。这倒不是只为了入团,而是为了你的将来。”他的语调低而柔和,充满了挚爱与真诚。我心悦诚服,下决心改变自我。从此以后,遇到人就没话找话,上课、开会主动发言,怕说不好就先打草稿、写提纲。就这样,同学关系得到了改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胆量也渐渐大了起来,以至偶尔发现有的老师上课出错,也敢当堂指出或帮助纠正了。后来走上了工作岗位,特别是进入学校领导层以后,学生们都说我是个能说会道的校长。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的校长原来不过是一只沉默的羔羊。这一根本性的转变,毫无疑问还得归功于我敬爱的z老师。

  59年高考前,黄老师获知上面已给我、孟萍芳、王瑞林、丁芷华等几个同学事先做好了“政审不合格,不予录取”的结论。这是当时执行的阶级路线使然,他无可奈何,更不敢向外透露,只是一个劲地告诫我们把报考志愿尽量填低,结果我们还是一起落榜了。我们很难过,黄老师比我们更难过,但仍然千方百计地帮我们想办法,找出路,使我们聊有安身之所。王瑞林年龄最小,但比我们勇敢,不久即独自远走西宁,轻而易举地考上了民族学院(后转师范学院),让黄老师颇感欣慰。

  黄老师晚年的境遇很不好。文革的打击,疾病的折磨,家庭的纷扰,搞得他心力交瘁,痛苦不堪,窘迫异常。1979年大年初一,他穿着单薄的衣服,顶风冒雪回姜堰白米老家探望老母,不幸骤染风寒,一病不起,年初五就离开了人世,那年他才51岁。等我们在桥黄十几个的早期学生听到消息赶去看望时,他老人家已经静静地躺在姜堰医院的太平间了!我掀开那薄薄的罩单,看到他惨白的面庞、空心穿着的旧棉袄和湿透的棉裤时,大家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我大声哭喊着:“黄老师,我们来迟了!”

  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能用当时力所能及的方式表示我们对恩师的哀悼和慰藉。

  哦,黄老师,您要能活到现在多好!

  z老师

  z老师,不高的个子,戴着一付深度近视眼镜,常穿一套整洁的黑呢中山装,说起话来不紧不慢,抑扬顿挫分明,充满了幽默感。学长们说他小代数教得特别好,而他教我们时却是高中英语。

  戴老师讲起课文来,可谓丝丝入扣,能够从细微末节的地方挖掘出原文的精彩之处,让你真正领略到语言之美。而他的译文又是那么精当高雅,仿佛是经过精雕细刻的艺术品。待到分析完毕,范读全文的时候,那种速度,那种节奏感,真是妙极。有时候,读着读着,读到悲伤处,他会哽咽起来,让我们惊愕不已。至于语法的讲解,更是戴老师的拿手好戏。拿老师自己的话来说,那叫“两块豆腐一根葱——一清(青)二白。”象“越……越……”结构、现在完成进行时这些难以把握的语法现象,他会在轻松愉快中,让你接受、掌握。他还常常编制一些教学口诀,帮助学生记忆那些不太好记的语言点,例如记忆时间表达法的“分在前,时在后,过用past差用to”等等。这为我们的英语学习提供了很大方便,也对我以后的英语教学产生了极大影响。我的许多教学方法,就是向他学习,或在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说到戴老师的口才,无人不称赞,无人不佩服。担任教导主任期间,他常常在学生大会上即席演讲。他不用讲稿,却讲得滴水不漏。那鲜明的观点,严密的逻辑,生动的语言,清亮的`嗓音,让你倾倒着迷,让你忘情地鼓掌。

  高中三年,我是班上的英语科代表,算得上戴老师的得意门生。且不说在读期间戴老师对我如何关爱,即使在我毕业落榜后走上教学岗位,老师仍然对我关怀备至。1960年,他和泰中的朱松生老师力荐我去泰兴师范教英语,从而使我与中学英语教学结下不解之缘。1962年到霍中,傅鸿渐老校长执意要我这个高中生教高三英语,那可真叫赶鸭子上架。那几年我在教学中碰到的许多问题,都是利用星期天回母校请戴老师和一位辛老师帮助解决的。每次我一到,老师就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为我答疑解难,帮我查阅资料,给我介绍教学经验,时常会陪我整整一个上午。他编了讲义,都要特地给我留上一份。

  没有戴老师当年的提挈与栽培,就没有我业务上的长进、教学上的丰收和事业上的成功。

  z老师

  老一辈的人都还记得,当年泰兴县中学语文界的“三陈”非常著名。所谓“三陈”,是指z、陈克诚、陈东来三位语文老师。

  读初中时我就崇拜z老师,可那时候他没有教我们。听其他班的同学说,陈老师课讲得特别好,还特别爱看小说。像苏联的《青年近卫军》那样的长篇巨著,他只用两三个晚上就能看完。看完后还头头是道地向学生介绍书中的精彩情节,点评作品的写作方法。他很善于引领和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当时全校学生借阅图书热潮的掀起,与z等老师的带动是分不开的。这让许多人受益终身。

  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先后换了几个,印象最深的当然是z老师。陈老师上起课来确实是引人入胜。无论是作者介绍还是课文讲解,无论是传授语言知识还是分析人物性格,他总是处理得那么别出心裁,又那么妥贴得体。他的语言似潺潺流水,润人心田;他的措辞如串串明珠,璨然生辉。只要他嘴唇一抿,眼睛一亮,课上立即就会出现一个语惊四座的高潮。讲着讲着,下课铃忽然响了,如痴如醉的我们这才恍然猛醒,齐声叹道:“哎呀,怎么又下课了!”

  在作文批改方面,陈老师也有其独到之处。一是他的总批言简意赅,讲优点恰如其分,讲缺陷切中要害,既不敷衍了事地只批个“阅”字,也不长篇累牍地卖弄文采。二是改笔不多,但极其精当,极见功力。记得有一次作文,我写了一首描写一位妇女挑灯绣花的长诗,他通篇只给我改了一个字,就是把“飞针走线又一夜”的“夜”字改成了“宵”字。这一改既押上了原韵,又增浓了诗意,极巧妙地解决了我几经修改而未能解决的问题。这使我更加佩服老师的高明。三是他曾创造性地在学生中开展作文互批互评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陈老师是二班的班主任。他对他自己班上的学生固然关怀备至,对我们一班的同学也是同样的关心爱护。有一个下雨天,学校包场看电影。当我撑着雨伞走到校门口时,他从门房冲出来说:“荣德,来来来,跟我合伞。”我一看是陈老师,有点不知所措。他冲到伞下,接过伞去,搂着我的肩膀说,“走啊,我来打伞。”路上,他问起我父亲(也是中学教师)的情况,又问我《孔雀东南飞》背熟了没有,还叫我回头把写的日记给他看。事后我照办了。过了几天,老师把日记交还给我,说“写得不错”。我回去逐页翻了一遍,发现好几处有老师修改的笔迹。

  落榜就业后,我与老师身处两地,但他仍然在关心我,曾先后两次写诗词勉励我。记得有一首词是《忆王孙赠严荣德》。词中写道:“当年下笔冠同窗,无奈弓矰(z…ng)忌上翔,辗转长途满路霜。苦何伤,有志男儿终自强。”他那拳拳爱生之心,渗透在字里行间,鼓励着我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奋力前进。

  听说我调任市一高校长后,陈老师非常高兴,特地偕同郭伯勋老师来学校看我。我请老师为我们写校歌的歌词,他慨然允诺,写下了《前进,年轻的第一高中》。那蓬勃的朝气,那洋溢的激情,跃然纸上。

  老师的晚年非常幸福。而今他虽已年愈八十,却依然体健声朗,有一个温馨的家庭,还有一群长进而又孝顺的子孙。前年老师八十大寿,陆文轩同学约同若干黄中首届高中毕业生,从四面八方赶往口岸为先生祝寿,其乐融融。祝寿会上,我受文轩兄委托,代表大家致了题为《祝老师福寿绵长》的祝寿词。老师也当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午祝酒时,我举杯高唱:

  今日痛饮祝寿酒,

  一醉方休情谊稠。

  待到恩师九十九,

  众星捧月再聚首。

  z老师

  初中的平面几何是最有意思的,也是最难学的。我的平几老师是人称“赵二呆子”的z先生。我始终不解人们为什么叫他“呆子”。是因为他走路老是低头斜视、口中念念有词,还是因为他手不离乒乓球拍,不时对墙练球?是因为他课堂上两眼总是看着天花板,还是因为他讲课时口角常沾白沫?对于赵老师这些异乎寻常的举止,年少的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可笑,反倒认为他毫不做作,敢于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

  而他的课上得实在是好!每节课开讲之前,他总是把以前的相关知识先简要回顾一下,由此导入新课。他对基本概念、定义、定理交代得十分到位,喜欢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让学生当堂记住。他选讲的例题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够涵盖课后作业的各种类型。他求解、论证非常缜密,条理性、逻辑性很强,偶尔还加点艺术性。如下结论时不老是用“∴”,而是把它与“故”、“故而”、“因此”、“由此可知”、“同理可证”、“综上所述”等字眼交替使用,从这些细小的地方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颇具一番匠心。他在课堂上不但全身心地投入讲课,还不时用两眼的余光扫视每一个学生,一旦发现有人走神,他总爱用手掌拍打着黑板说:“听噢,听噢!”谁还能不听呢?他批改作业非常认真,特别是开始阶段,在学生解题尚未上路时,他批阅几何作业犹如批改作文。每堂课要结束时,他总要留上三五分钟梳理全课内容,领着我们一起背新学的定义、定理。等大家都记熟了,如果还余一两分钟,他就给我们吟诵古诗词。什么“小桥流水人家”,什么“断肠人在天涯”,什么“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听得好奇的我们一愣一愣的。有时候他还跟我们谈他的愁绪,谈他因家庭原因而不得不提前就业的失落。有一次,我交上去的作业不知怎么被他弄丢了,他叫我按他的要求重做一遍。我有点不愉快,重新做完后,就在作业纸背面角落上写了个小小的“唉!”字,以表露心中的不快。细心的他虽然发现了,却没有责骂我,反而在作业上批道:“荣德:别生气,怪我不好,请你原谅。”这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

  有一个星期天,赵老师突然单独来到我家里玩。我赶紧向母亲要了两角钱,买了一包美丽牌香烟招待他。在我那间小屋里,他先是坐在床前的方杌上,后来干脆半躺在我床上,海阔天空地聊着。我一支接一支地给他递烟,最后他说:“不抽了不抽了,我要晕了。”直玩到快吃午饭才走。

  到了高中,他就不教我们了。偶然遇到,总还亲切地说上几句话。一天他特地走过来告诉我:我的数学中考试卷是他阅的,一点错误都没有,是标标准准的100分。还说他一眼就认出了我写的字。说这话时,他眼里闪耀着得意而近乎狡黠的光。他那眼神,我一辈子忘不了!

【校庆的感言】相关文章:

关于校庆的感言12-28

关于校庆感言02-18

校庆的感言11篇01-29

校庆的感言(11篇)01-29

关于校庆的感言(精选21篇)04-03

校庆感言:名师风采永驻心头01-30

校庆的贺词01-21

母校校庆的贺词11-01

校庆的活动总结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