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时间:2024-06-07 08:11:27 工作报告 我要投稿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实用(1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实用(15篇)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

  岁末将至,忙碌的20xx马上过去。回忆过去一年,感慨岁月的流逝。把自己一年工作中的些许心得和点点经验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0xx年按照计划安排,我共完成了三篇课题。分别是《大力开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开展之路》、《沈阳经济区交通一体化的分析与思考》和《大力开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三篇课题在内容上分别涉及我研究领域的科技、交通和现代服务业,结合低碳经济、沈阳经济区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经济热点问题,我分别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低碳经济、交通一体化、现代服务业。低碳经济:我首先从分析开展低碳经济对我市城市环境、对外开放和人民生活提升的重要意义入手,总结了我市近年来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和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开展阶段及产业现状对开展低糖经济的制约。提出了我市加快开展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交通一体化:在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变试验区后,怎样突破行政区域界线,拓展开展空间,整合资源,扩大腹地范围,加快沈阳经济区内交通一体化进程就成了我市面临的紧迫问题。我从沈铁交通一体化对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改善我市投资环境和对我市产业水平的提升上分析了交通一体化的必要性。分析我市影响沈铁交通一体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几点推动沈铁交通一体化的建议。现代服务业:我主要从服务业结构的角度重点总结了我市的服务业开展现状,分析了制约我市现代服务业开展的因素,提出了一些开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合理化建议。

  总结了上述几篇今年的研究课题,我得到的启发主要如下:

  一、课题研究必须紧扣政策和时事的脉搏,突出时效性。我们的工作职能是研究全市经济和社会开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市委市政府做经济开展做好参谋,为市委和市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必须要契合国家开展战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工作的中心,对我市开展中面临或可能面对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我去年的前两篇课题与政策和时事结合还算紧密,但最后一篇课题由于立题较早,与我市经济开展现状结合的就不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二、课题研究要深入、要专业。我们的工作是经济和社会开展的`研究,不是新闻和报道,重点就是要深入地研究经济问题。在自己所负责的领域内,应该做到深入的了解,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假如一年能研究透12个问题,那么自己工作六年了,也应该能算得半个专业人士了。但自己今年的几篇课题研究,还是略显浅薄,并没有完全深入进去,在课题完成后,也没有在科技、交通、服务业方面的经济理论知识的积存上有大的进步。

  三、课题研究要注重调查。调研就是调查研究,先调查后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不同于学院和学术机构的研究报告。他们的是纯学术性质的,更注重理论,而我们的课题应该是对实践的总结,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进而指导实际的工作。我有的课题,由于缺乏调查的过程,更多是来源于对资料的分析,没有调查的过程,就没有对实际情况的真正了解,就不可能提出特别符合实际开展的建议和对策。

  这就是我对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得出的几点启发。明年的工作中,我将针对上述工作存在的问题,逐步改正和克服,做一个合格的经济研究工作人员。

  我在明年的课题工作,我主要以服务业的开展为主,重点对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与xx区的关系等结合“十二五”规划和开展战略开展研究,(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课题旅游业开展等),重点要把服务业方面的问题研究深入、研究透彻。同时要注重对国家宏观政策和全市开展形势的把握,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的联系,了解第一手资料,使明年的课题不苍白、不空洞。同时,我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单位各项活动。以上就是我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回忆和下一年工作的展望,盼望领导和同志们批判与指正。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

  【内容摘要】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于形成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

  【关键词】阅读、兴趣、方法

  一、课题的由来

  阅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生存方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需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赖于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它历来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阅读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是人们了解世界、获取信息、情感交流、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深远意义。

  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摆脱过去单一的、被动的、僵化的、不变的角色地位,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形成语感和语感能力,且不断增加词汇量,理解句子含义,提高语文素养。研究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堂阅读实践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新模式。

  2、研究内容

  (1)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5)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的习惯。

  3、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他们对阅读的认识,涉及哪些阅读面,在面对一篇文章时是如何进行阅读的和在阅读时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面对的,制定适合的研究策略。

  (2)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多查找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更丰富、更明确、更精准,为自己的研究打好理论基础,使自己的研究更有突破。

  (3)行动研究

  积极认真上好每一堂阅读课,并随时观察学生在阅读课中的变化,以便于及时更改更适合的教学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前面研究中的心得以及不得当的问题,以便为后面的研究做好准备。

  4、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通过调查的方法先了解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深入课堂弄清当前的教学现状。根据现状,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查找更多与本课题相关的文字资料。制定合适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1)在班级内建设图书角,在学校图书馆借适合学生们阅读的书籍;向同学们推荐有意义的读物。

  (2)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什么样的课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

  开展阅读比赛,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快乐阅读,带着自己的思想去阅读。

  第三阶段:课题的总结与评价阶段

  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方法,完成各项成果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研究成果或成效

  (一)文章类成果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教学反思》

  教育叙事——《让朗读快乐起来》

  读书笔记——《课外阅读的作用》

  教育案例——《一节轻松快乐的阅读课》

  教育随笔——《学贵有疑》

  研究论文——《语文阅读方法之我见》

  研究报告——《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教学的研究》

  (二)实践类成果

  在班内设立图书角,让学生自由阅读,开拓了视野。学生们喜欢上了阅读,他们有很大的进步,每周一次的口语时间,学生踊跃参加。在阅读比赛中,学生们的朗读水平进步很大,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只是初步性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继续跟踪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素质都有待提高。

  教师们由于教学任务重,质量压力大,专门阅读性的课程开设的就会少一些,学生的阅读时间相对的会缩短。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对课题研究给予足够的时间,不能及时的反思和总结。

  2、改进措施

  (1)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多参加一些理论培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虚心请教,探索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

  (2)在今后的教学中,合理规划课堂,运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把建立起来的阅读兴趣发展下去。

  (3)优化课堂结构,有序组织活动。设计真正能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互动交流,引发争议达到互补提高之目的的问题和环节。

  课题研究工作即将结束,但创设有效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主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实践、反思、总结提升自己,使学生学在课堂,乐在课堂。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3

  从20xx年4月底申请参加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有效性研究课题获得立项以来,经过将近8个月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较好的完成了前两阶段的研究工作,在课题实验研究的道路上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以满腔的热情,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在为学生奠定良好阅读的基础的同时,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素养也得到相应提升。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质量,增长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才干并激发其创造才能。开展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使学生透过丰富多彩的读物内容,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同时还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对课题的研究意义深刻。

  然而由于受地域、家庭环境及应试教育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学阅读现状令人担心。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意识,对于读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能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建构知识体系。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未发挥应有功能,学生很少有机会进去阅读。

  基于以上原因,我提出了《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希望改变目前阅读的现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结合我校实际,为了让课题研究更有实效,选择了科学的研究方法认真开展研究工作:

  1.调查法: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摸底。对于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

  2.实验法: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兴趣小组,开展各项自主阅读活动。

  3.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多查找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更丰富、更明确、更精准,为自己的研究打好理论基础,使自己的研究更有突破。

  4.行为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边归纳,边总结,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探索出提高小学高段阅读教学有效的方法。

  5.个案追踪法:在本校的学生中,从学生的阅读范围、能力水平问题等多方面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研究,并且追踪调查,重点成立阅读兴趣小组,建立学生阅读档案,进行科学归因。

  6.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总结可行的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经验。

  三、课题研究过程

  为了搞好此项课题研究,我进行了认真规划,从课题研究目标出发,按照课题研究的规划,课题研究总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抓基础,本阶段主要完成了以下的相关工作:

  1.在课题实施前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阅读时间的调查、阅读类型的调查、阅读方法的调查。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分析认为学生的阅读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慵懒行为、敷衍行为、浮躁行为等几个方面。表现在阅读过程中无兴趣,缺乏指导,阅读兴趣就会逐渐降低。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一直在课堂教材、精读的框架上下功夫,实际上,很多大家和名家的成才经历都证明,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语文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是进行这项课题研究的根本依据。

  2.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以及课题研究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影响和意义进行了反复的论证,确定了该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要求,完成了课题研究的填写及其课题申报工作。

  3.为了使课题方案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实践操作,我查找了许多有关课题的文献资料,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反复研究,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反思自身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为了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促进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找出需要探索研究解决的问题,最后撰写出了课题实施方案,并制定出具体研究措施与研究方法。

  4.加强理论学习,首先学习《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了解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如网上查找、网上学习等方式,认识课题的内涵,做到真正理解有效阅读的含义和相关理论知识,为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真正落实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课题研究资料。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抓落实

  1.开展调查问卷,收集原始资料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真实现状,初步归纳低效教学现象级原因,我深入师生中进行调查,精心拟定调查问卷,随机对五六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调查问卷活动,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撰写了分析报告。调查问卷活动的开展,为课题研究准备了第一手原始资料,为寻求提高课堂效率策略提供了明确方向。

  2.培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课题组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的直接施教者,自身必须要有精湛的业务素养,才能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借助学校校本教研作为平台,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学习。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和教学观摩,及时了解最新教育教学动态,更新了教育观念,接受优秀,提高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全面提高教学能力。

  3.加强理论对实际的指导

  积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探求有效的课堂教学,追求高效的40分钟力求在课上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我主动听取同年级老师、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然后与他们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探寻好的方法。

  4.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激励师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校首先积极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的鼓舞着我们,书柜里一本本经典读物吸引着我们,校园里朗朗书香陶醉着我们,一篇篇读书笔记记录着我们的阅读足迹……师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享受着阅读。

  5.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将阅读教学落到实处

  为了将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我每周安排了一节阅读课。利用阅读指导课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经典读物、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一节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教会孩子们阅读的.方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

  (三)课题研究总结阶段重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研究,我的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显著的成效。

  1.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所转变,阅读教学得到优化

  营造了师生读书氛围,养成读书习惯,课题的研究浓厚了学校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2.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认真备好每节课,做好课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我的课堂频频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日趋多样化。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课题研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学生与生活的距离。

  3.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素质

  (1)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推荐适宜的课外书,激发阅读兴趣,学生阅读热情高涨。

  (2)真正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学生随时可以借阅图书,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登记。这样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班级里形成了人人都阅读,人人都乐读的良好氛围,实现了阅读资源共享。

  4.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了自主阅读习惯

  教学实践中,我们让课堂跟着学生的需要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读好,细细品味语言。准确捕捉可读之处,让学生读出感情,采用默读、诵读等方法,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范读、跟读、集体齐读等形式,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中,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课内外的巩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如: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品词评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都大有好处。

  5.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学生掌握了许多自主阅读的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摘录批注法等几种读书方法;将阅读与讲述、画图画、表演、思考、比较、写作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会摘录笔记、提纲笔记;会写。运用这些读书方法,学生就能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的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阅读教学观念有所转变,将教育的眼界从课内引向课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小学生意志薄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觉得读书不如玩游戏或上网来得轻松,对于读书就应付差事,主要表现是装样子,离开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就会分心。

  2.一部分学生能够配合我们的阅读活动,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阅读兴趣不太大。

  3.学生课外读物的层面较窄,他们不能正确地选择内容积极向上的读物,比较偏爱流行元素较多的庸俗漫画。

  4.部分家长文化素质较低,许多家庭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缺少家庭学习氛围,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阅读习惯比较差;对孩子的阅读学习不够重视或者没有能力指导,不能配合教师完成阅读教学指导工作。

  5.课题研究中注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思考。

  (二)改进的措施

  从教师的角度看,我是初出茅庐,第一次接触微型课题,科研的理论层次不高;大多数学生都热爱课外阅读,但在阅读中只是囫囵吞枣,没有真正去思考,没有读进文本;家长没有时间与孩子共同读书,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很难养成;总之,研究微课题有一定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确定了以下思路:

  1.从培养和渗透入手,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宣传和思想工作,让他们学着阅读并享受阅读。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推荐学生喜爱且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书。

  3.合理安排学生在校课外阅读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运用班级图书角,故事会,读书比赛等体验活动形成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4.利用语文课和班队活动课这些阵地,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以及勤做笔记的读书习惯。

  5.让课外阅读走出校园,走进家庭,形成自觉习惯。

  6.向家长大力宣传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及时推荐好书,并交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好方法。

  总之,《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市级微型课题自申报立项以来,我依据实施方案,紧张有序地进行了课题实验,按计划完成了实验任务,取得了满意的成果,达到结题的标准。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4

  新教师则予以具体指导帮助。方法二是因人制宜,强化特长。每个教师都有自身的特长,我园根据注重小课题的选择根据教师的自身能力和特长予以强化,做到扬长补短。方法三是教学科研整合为一,科研融解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研促教,帮助教师形成显性的教学特色。

  一、明确目标。

  目标是一盏明灯,它指引人朝着一个方向锲而不舍去奋斗。不管是幼儿园还是教师个人,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是我园的理念。为了让教师少走歪路,尤其需要理清思路,确立目标。根据园方的三年规划,每一位教师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指标,正确定位,制定了自己的小课题方案,三年一个大目标,一学期一个小目标,分步实施。

  二、理清思路,夯实科研基础。

  如果说过去的时代是大鱼吃小鱼,那么现在的时代则是快鱼吃慢鱼,更多地是追求时间与效率。为了尽快赶上江阴幼教的队伍,我园想方设法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提高教科研水平。新园一建成,我园就着力理清思路,夯实科研基础。具体工作有:

  1、组建班子。

  新学期一开始,我园就组建了科研队伍,明确分工,成立了科研三小组。一是课题领导小组,以园长为首的领导班子人员负责科研规划、落实经费、方案制定、教师培训;二是课题核心小组,由课题小组长组成,分别负责早期阅读、表达表现、讲述三条线,负责子课题组的定期学习、研讨、交流;三是由全园一线教师组成的大课题组,主要负责拟订小课题方案、实践操作、测试分析、阶段总结。

  2、理顺课程。

  在新学期开学的几周内,我园组织科研骨干教师加班加点理顺了以大语言课题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以最快的速度把课题研究落实到了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调整了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把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渗透到一日生活各环节。

  3、狠抓管理。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新学期初我园建立了课题研究考核奖励制度,制订了《科研工作手册》,人手一份,使科研工作规范有效地实施。为了积累丰富的科研经验,快速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我园根据实际情况,按教师教育功底的薄弱程度进行分层管理,进行了小课题的分类,并进行了各模式的研究探讨,以案例法为切入口帮助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4、培训学习。

  沙滩上建不起楼阁,高楼大厦须有坚实的基础。新园建成之初,我园就组织教师学习了相关理论并尽力为教师创设一个立体化的研讨学习环境,引导她们认清幼教发展形势,解放思想,强化科研意识,树立现代幼教新观念。要求每位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小课题主动收集资料,并予以集中交流。并定期开展学习研讨,交流心得。

  在练内功的基础上,我园还请有关专家来园指导讲座,争取机会外出参观学习。一年多来,我园教师犹如蜜蜂采集花蜜,走出去请进来,静态的理论学习与动态的参观观摩相结合,领悟观念与具体教育行为的衔接,不断夯实脑子,开阔眼界,上海、南京、苏州、常州都留下了我园教师学习的身影。

  三、深入研究,有效落实、稳步开展。

  1、大胆投入,优化环境。

  我园紧紧围绕环境这一切入口,做足文章。我们认为,幼儿的语言学习除了正规的语言规范化教育活动,更多的是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我园语言环境创设的总体目标定位为:以幼儿为中心,营造一个家、园的一体化语言环境系统,具体做到三个保证:保证一流的硬件环境、保证丰富的语言软环境、保证多样的内环境激励机制,也就是保证适宜幼儿听、说、看、讲的现代设施条件;保证创设有丰富的语言信息环境;保证有促使幼儿运用语言的活动机制,努力为幼儿创设全方位的语言环境,并力求使语言环境中的各要素形成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使环境与幼儿语言素质的提高之间架起桥梁。

  围绕着课题研究,在显性环境方面,我园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注重抓好两个点:一是园部整体环境,二是教室中语言的区角设施。我园创建了幼儿语言活动中心,保证了幼儿有了一个听听、说说、讲讲、看看、演演的语言专用室,这个语言专用室电子阅读与书面阅读相结合;集中活动区与分散活动区相结合,安静区与操作区相结合,为幼儿创设了现代多功能的语言物质条件。在教室环境方面,更是因地制宜创设了丰富的语言活动区角,创设了多层次的语言设施条件。

  另外,我园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支持,倡议每个家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我园提出了幼儿家庭阅读一、二、三工程,具体内容是建一个“幼儿家庭小书房”,让幼儿有一个阅读的环境;至少订二份幼儿杂志,让幼儿有阅读的书籍;父母每天有30分钟的时间与幼儿一起“看看、讲讲”,让幼儿有阅读的时间。倡导家长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创设一个“书的海洋”,每到十一月份我园就刊登幼儿杂志名称及代号,鼓励家长到邮局订购,例如小班可订:《婴儿画报》、《幼儿画报》;中大班可订:《娃娃画报》、《幼儿智力世界》、《娃娃乐园》、《看图说话》。

  在语言软环境方面,我园除了正常的语言教学活动,还通过多途径,构建让幼儿听、说、讲、演、看的.氛围和机制,比如,幼儿故事会、作品表演、餐前小喇叭﹑睡前故事﹑快乐动画等,引导幼儿开展人际交往活动,为幼儿创设富有情趣的各种适宜性刺激,在宽松的氛围中,让幼儿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得到语言的练习机会和迁移运用。总之,不论显性或隐性的、物质或精神的环境都要为“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服务。

  在实践过程中,我园初步形成了几个教学模式,例如:某种教学方法在语言活动中的运用、某个学科与语言有机整合的策略、利用环境开发幼儿语言潜能的有效策略。

  环境创设初步显现特色,引来了省幼教工作者的观摩。十二月初,江苏省幼教研究会20xx年学术年会代表团参观我园,给予高度评价,省幼教学会理事长唐淑、无锡市教育局魏局长题笔留念,十二月底,我园又对全市公开展示环境,得到好评。

  2、“制造风雨”提高教科研水平。

  我园努力为教师创设实践的舞台,多研讨、多指导、多实践。学期末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展示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上好一堂展示课;教科研工作与期末考核相挂钩,迫使教师自增压力,并把压力化为动力,使自己不断提高。

  对于幼儿,我园提出了“幼儿教育活动化”的口号。每周五为幼儿活动日;每月底的最后一个周五,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全园性的幼儿综合素质展示活动。(例如卡拉OK、讲故事、朗诵会、器乐、绘画、表演等,以强化兴趣爱好、训练心理素质、活跃校园生活。);平时有意识开展一些小竞赛、小辩论,小记者采访活动,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联宜活动,促进幼儿表演能力、交往能力、口语表达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年多来,我们夯实了科研工作的基础,保证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人惊叹我园的工作效率之高,可我们深深知道我们所付出的艰辛代价,“顶着雾霭走,披着星月归”甚至彻夜长灯,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写照,成绩与付出是不可分离的。

  我们的科研工作才刚刚开始迈步,犹如雄伟的大厦才刚刚建起了框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坚信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我园的课题研究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5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20xx年,我校“以校为本,在师生互动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在市教育学会立项,该课题于04年11月份经市教育学会专家组鉴定,已顺利结题。

  几年来,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得到了市教育学会的领导及与会同行的大力支持与指导,特别是得到了倪会长和市规划办耿主任的关爱,倪会长和耿主任从课题的开题到课题的结题,都亲自来校指导,为此,我代表运河中学的领导、老师一并向大家表示感谢。

  下面就我校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向各领导、同行们做一简要汇报,请大家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引领教师研究促进教师发展。

  谈起教科研工作,我校起步比较晚。运河中学是一所年青的学校,“九五”期间学校没有立项课题。四年前,我区第七届教科研成果表彰会上一、二等奖当中没有我们学校。经过4年的努力,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今年,我区第八届教科研成果表彰会上,我区一等奖有11项,我校占有三项。我校还被评为市科研先进集体,跨入了市区先进行列。

  一、为什么开展教科研?

  开展教科研源于对教科研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我们校级领导班子对为什么开展教科研有以下两点认识:

  1、教育改革的需要。当前的教育改革,是一场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大变革。我们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如何将新课改的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如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何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这些问题不研究,教育改革就无法深入进行。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需要。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因果关系,只有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才有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如果教师仅靠熬时间、拼体力,时间、体力有限,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就有限。而开展教科研能够开发教师的潜能,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从而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保证。

  二、课题确定的思路和课题运行机制

  我校总课题的确定是和学校办学宗旨、办学思路一致的。我校办学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实践这个办学宗旨的关键是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认为教师素质提高有多种途径,但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教育实践,而教师教育实践的过程就是师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经过同样教育实践的教师有的成长起来,有的没有得到成长,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素质不断提高的教师能够以学生为镜,不断反思自我和调整自我。如果我们创造一定的外部条件促进教师去这样做,就会有更多的教师实现更好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对我校教师专业素质进行了分析,当时,我们学校教师都已具备合格学历,其中百分之六十具有双本学历或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还有一部分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或读在职研究生。总体状况是:青年教师多,知识水平高,但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即使是具有教育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面临课改也有许多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队伍要在专业上继续发展,主要任务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将学历转化为能力,将现代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确定了“以校为本,在师生互动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该课题主要突出两点,一是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发展,一是在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发展。

  此课题在市教育学会立项后,又在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有了学校总课题后,发动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申报课题,科研处立项子课题26项,参与教师100多人。

  课题运行是通过总课题带子课题的方式在全校扎实推进。总课题与子课题有明确的分工:总课题的任务是对子课题研究进行引导,提供支持,并对子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进行研究。子课题的任务是研究自己和改进自己。具体讲总课题组是引导者、研究者的角色,兼“怎样做”和“是什么”的研究为一身,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促进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实现专业发展。通过调查、个案研究、组织教师反思等方法,搜集教师是如何通过师生互动实现专业发展以及得到那些发展的材料。再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总结、提炼得出对该项研究的理性认识。子课题组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侧重于“怎样做”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同,研究兴趣不同,确定的研究课题也就不同。因此,总课题组没有硬性规定各子课题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各教研组或每位教师可以自主选题。但教师研究有其共同点,即都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题,都是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因此,子课题研究的内容虽然丰富多样,但在研究实质上能和总课题保持一致,通过研究实现在师生互动中的专业发展,从而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综上所述,该课题研究特点是:在总课题的宏观调控下,子课题无论研究怎样的课题,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改进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或者说:该课题研究不是引导教师创建理论,而是引导教师改进实践,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总课题与子课题的区别在于:

  总课题对子课题:是引导支持和总结提炼

  子课题:

  是研究自己

  改进自己

  这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适合本校课题研究的组织方式。这种有效的研究方式吸收全校90%左右的教师参加研究,教师真正成为了研究的`主体。

  三、总课题组的引导支持

  校长是总课题组组长,因此,总课题组对子课题的支持是技术、人力、财力全方位的支持。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价值导向和技术支持

  1、价值导向。提出了“发展学生,提升自我”的课题研究导向目标。我们是春蚕,是红烛,在吐丝,在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我们又不仅是春蚕和红烛,我们要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提升自我。我们引导教师将传统的“照亮学生,燃尽自己”的观念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理念,并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使教师明确自己发展的目标。

  2、规范教师的研究过程。设计教师研究的技术路线,保证教师研究的科学规范。

  ⑴、发现问题,明确课题。教改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都是教师专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要选择当前最需要解决自己又有兴趣和能力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明确课题就是要明确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

  ⑵、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查阅和自己研究有关的材料,这是教师理论学习并为研究作理论准备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研究方案,方案中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及计划。

  ⑶、勇于实践,认真观察。这里的实践是指依据方案进行活动。勇于实践是因为这种实践是对传统教育教学行为的改革,可能要遇到一些困难,不像因循守旧那样省力。观察即包括实施者个人的观察又包括其他参与研究者的观察。观察的内容是教育活动是否符合方案设计,依据研究方案进行的活动是否使教育对象发生了预期的变化。

  ⑷、反馈信息,积累资料。反馈信息主要是搜集来自教育对象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谈话、学生日记以及能够反映学生变化的数据获得信息。积累资料包括观察记录、教育教学活动录像、教师体会、信息反馈的情况以及一切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⑸、反思总结,继续发展。反思总结的过程是深化认识、揭示规律的过程。反思采取实施者为主要发言人,课题组成员参与的方式。反思第一步是实施者个人反思。主要是:我是怎样做的?我为什么这样做?我这样做的效果怎样?反思第二步是课题组成员的研讨。主要从理论、实践、效果几方面综合分析这样做的合理性,提出更趋于合理的设想。一项研究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总结是对研究获得的感性材料和理性思考进行梳理和提炼的过程,反思总结不仅能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同时为教师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教师专业发展是无止境的,所以研究也就无止境。一个旧问题解决了,又会遇到新问题,教师在不断研究中实现着持续发展。

  总课题组提出的价值导向和设计的研究技术路线,使教师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如何进行研究。教师们无论研究怎样的问题和采用怎样的方法,都要遵从这一价值导向和技术路线。

  (二)为教师的研究创造条件

  具体举措有:

  1、聘请专职教研员,保证课题研究质量。

  学校聘请通州区进修学校教研员张志老师指导课题研究。具体指导工作表现在:(1)帮助选题、论证、申报课题、设计课题研究方案;(2)帮助指导科研处组织大型科研活动,把握课题研究方向;(3)辅导教师申报子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4)参加指导课题组研究活动;(5)指导教师撰写科研论文。

  2、学校每年投入20万元科研专项活动经费,为开展课题活动提供保障。

  主要用途:(1)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2)教师参加校级以上各部门征文评审;(3)对校级以上发表、获奖的论文和先进课题组、科研积极份子等的奖励;(4)购买学习资料。每位教师可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自行到书店购买所需要的书籍,回来报销;(5)开展科研活动所用经费,如研讨会、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的所用经费;(6)提供现代化科研条件所用经费,如为了解决办公室电脑紧张的问题,现已为80名教学骨干科研积极份子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3、为众多教师创设成果展示机会,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服务教师,是做好教科研工作的根本,学校争取为更多教师创造论文发表、获奖和对外交流展示的机会。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北京教育学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相关学术部门每年组织的征文活动,我们都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学校正式出版了《我与学生共发展》(上)、(下)两册共90万字的教科研成果集,编辑出版了一本《反思教育习惯,深化尊重教育》亮点集。学校校刊<<运河苑>>已经出版了24期,每期印量达3000册。

  又如学校先后成功地承办了市教育学会及国家级课题“尊重教育”的研究成果展示会、现场交流会等。近两年还有部分老师走出去到外校、外区及外省市介绍课题研究成果。当教师看到自己的成果发表、获奖和更多的人认可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参加教科研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4、科研处通过印发学习材料、举办学术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

  5、坚持每学期末都组织全校学生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并及时把学评教结果反馈给教师,为教师认识自我、研究自我、改进自我提供依据。

  6、管理到位。形成总课题组、科研处、子课题组三级管理系统,层层落实,深化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激励制度,学校每学年一次对科研先进组长和科研积极份子给予表彰,对教师获奖的论文根据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科研处的规范管理

  1、建章立制。科研处先后制定了《教科研管理条例》、《教科研奖励条例》、《课题组长工作准则》和《课题组长工作手册》等。

  2、过程管理。每学期收子课题组长工作手册两次,查阅学期计划、日常活动记录和学期末工作总结;第二,参加子课题组的研究活动;第三,定期组织召开子课题组长汇报会。

  3、为每个课题组建立档案,档案包括研究方案、学期计划总结、活动记录、研究成果及发表与获奖情况。

  五、研究工作的实施过程

  有了课题,就要保证扎扎实实地搞研究。学校总课题组对立项的26项子课题,按照科研程序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1、召开开题会,做好发动工作

  02年1月学校总课题在市教育学会立项后,3月份我们就召开了开题会。隆重的开题会,使教师们受益匪浅,教师们破除了科研神秘感,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激发了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为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指导申报子课题

  如何撰写研究方案及申报课题,这是当时摆在大多数教师面前的新问题。总课题组为了指导好此项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分三步进行了具体指导:

  (1)专家讲座,理论指导。请教科院耿申主任、东城区教科所闫玉双老师和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志老师等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了怎样选题和设计研究方案的辅导;

  (2)典型发言,示范引路。为了帮助老师们打开思路学会选题和设计研究方案,我们有计划地培养骨干让他们先行一步,然后召开全校教师大会,请骨干老师介绍他们选题和方案设计的经验。

  (3)专题研讨,个别指导。在申报子课题阶段我们召开了两次专题研讨会,请每位课题组长宣读研究方案,张志老师逐一进行指导,教师虚心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3、加强过程管理与培训

  (1)要求子课题按照总课题设计的技术路线和自己的研究方案进行研究。每学期召开一次子课题组长汇报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指导和督促。

  (2)进行个性化的培训。根据子课题组不同的需求组织不同的培训活动。如有的课题组提出了需要得到设计调查问卷的指导,我们就请本校心理教师代维就

  “怎样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专题辅导。

  (3)典型示范。在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掌握不好时,我们就采用典型示范的方法。例如:如何召开反思研讨会很多课题组长心中无数,我们重点帮助朱风云课题组准备了反思研讨会,组织其它子课题组观摩了该课题组的反思研讨会,并结合这一反思研讨会讲解了反思的意义及步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带动了其它课题组。李迎春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不同,连续召开了《美国乡村音乐》、《项链》、《硬币》和《世界音乐》四次课堂教学反思研讨会,培养了反思能力,加快了老师的成长步伐。

  4、搞好中期总结,调整研究措施

  (1)抓成果总结。按照课题研究程序,我们有计划地对学校立项的子课题进行了逐一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规范开展课题研究并取得初步研究成果的课题组长和科研积极分子进行表彰,并请他们在中期汇报会上做交流。

  总课题组收集子课题组撰写的论文、个案,及研究工作总结等各种信息资料,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并整理出版43万字的《我与学生共发展》(上册)论文集。

  (2)调整研究措施。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子课题题目过大,还有的子课题研究有点走偏我们及时请专家进行指导调整。

  中期总结时发现总课题的研究也存在问题,总课题组就走出去,带着问题请教有关专家教授,根据专家教授的意见进行调整。如专家教授比较集中的意见是:师生互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有待于深化。根据专家的意见,我们调整研究措施,加强反馈和反思环节。例如: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评教评学、书面问卷、个别谈话、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手段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状况;围绕“师生互动促专业发展”这一主题制定了具体的反思步骤,引导教师按此步骤进行反思研讨和写反思笔记。在此基础上继续实施研究方案。

  5、总结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从04年下半年组织结题工作,填写结题申报表,总结搜集研究成果,找专家争求意见,组织撰写结题报告。

  04年下半年,子课题组着手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和撰写结题报告。尽管一线教师教学任务很忙,每个课题组组长都按时撰写了结题报告,圆满完成了结题工作。04年11月份市教育学会对我校承担的“以校为本,在师生互动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立项课题进行了结题鉴定,会上专家对课题研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顺利通过了结题鉴定。

  六、几点反思

  1、有利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研究课题才有生命力。我们的课题研究抓住教师在实践中发展这一关键问题,采用行动研究,教师边研究边改进工作,随之教育教学质量也在逐步提高,这样的研究紧紧和学校办学宗旨保持一致,学生是直接受益者,所以学校方方面面的力量很支持,教师也有兴趣研究。如果我们的研究仅仅是摆设,如果我们的研究和工作是两张皮,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帮助,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2、教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有人说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有人说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其实,教科研将学习与反思全包括其中。要搞科研,就要学习理论和查阅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就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就要进行分析思考,把搜集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就要实施研究方案,在实践中检查方案的真理性;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看其是否合理;就要对自己的研究资料进行加工提炼升华,撰写研究论文。教科研的过程就是学习、实践、反思、提炼升华的过程,教师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着专业成长。

  3、允许教师研究方式多样化。开始我们把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式移植到学校教科研工作中,对教师要求千篇一律。例如,号召大家都参加课题研究、都要三至五年完成一项课题等。在实践中我们感悟到,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工作年限不同,研究能力不同,因此,不同水平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形式,可以采用规范的课题研究的形式,也可以采用问题研究形式或专题研究形式;时间也未必固定在三年或五年,可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安排相应的时间。总之,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只要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都可使用。

  4、教师研究成果多样化。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的多样化必然带来研究成果的多样化。我校王明月老师“教师与学生沟通技巧的研究报告”在市学会十一届年会荣获一等奖,这是一篇经验总结式的研究报告。王明月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师生沟通中存在问题,他们就从自身或他人的经验中筛选了十余种沟通方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方法效果很好,就形成了这篇研究报告;蔺海霞老师的“请你把手举起来”发表在《教育科学研究》上,这是一篇个案,写的是蔺老师对一件课堂突发事件的解决与反思;于永茂课题组“运用网络和资源库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的研究报告在我区第八届学术年会上获一等奖,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王雪老师的“教育需要富有人情味儿的语言”在市级大会上发言,这是一篇经验型论文;卞其其老师的“携手走向明天”德育活动课录像获国家重点课题一等奖,这是一堂活动课实录。正是这多样化的科研成果使我校科研园地呈现出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科研促进教师摆脱每天的重复性劳动,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将自己的研究及时转化为文字。当教师每天的工作常做常新时,当教师的工作越来越受到学生欢迎时,当教师看到自己的研究论文获奖或发表时,他们体验到了工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但真正让所有教师都享受到工作的乐趣,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做深入地探讨,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再一次向倪会长、耿主任及帮助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要代表运河中学向全过程指导课题研究的张志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是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和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产生的一个教育前沿课题,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活动是为了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根据瑶海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我校于20xx年9月申报了瑶海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合作研究的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 的子课题,经过瑶海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的审批,成为瑶海区首批18所“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实验校”之一。在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和东北师范大学专家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学校领导和老师经过近五年来的摸索和实践,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酝酿了有益的反思。现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课题结题工作报告。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本课题从课题申请批复后,学校课题组立即组织制定具体实验方案,本着严肃认真积极主动的精神开展课题研究,按照研究计划,分步实施,研究人员各司其职,力求做到研究工作有条不紊。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领导课题研究工作。

  主要参与人员中有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及一批专业扎实的中青年学科教师与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水平精湛的教师,他们大部分在本学科教学领域多次参加各级教学业务大赛并获奖,同时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都已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能和多媒体软件制作技巧,有理论和技术能力参加本课题实验研究。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

  (1)整合模式的研究:具体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改革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等提供技术支持。研究各学科各种课程类型可能的教与学模式。发掘、总结并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帮助教师在理解、迁移的基础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学设计水平,积累相关教学经验。总结并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探索常规教学手段存在的困难,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困难的模式,研究各学科教学软件资源的应用方法。

  (2)学习资源及案例的研究:具体研究基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的教学应用,加强学习资源网站的建设,突出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及形成整合课的教与学模式分析研究。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研究学科教学效果定位、评价基本方法、具体项目;研究评价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有效方法。

  (4)信息技术应用于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根据我校的校情和具体教学需求,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管理

  1.组织管理

  设立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和对各类专题、子课题进行指导和管理。

  2.课题活动管理

  (1)课题核心组每月一次例会制度,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总结前期研究的经验,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作出决策。

  (2)课题组全体成员每季集中活动一次,汇报、交流课题研究及实验情况,解决研究中碰到的各种困难,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课题组每学年组织2--3次大型探讨课活动,推广阶段性研究成果。

  (4)各学科课题组负责人根据研究需要,进行正常的课题研究活动,可不定期交流研究情况,总结研究成果。重点、难点问题可集中力量攻关,课题领导小组做好协调工作。

  3.课题资料管理

  (1)资料管理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方式,课题组定期进行收集、整理。

  (2)各学科课题组应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及时将研究资料和成果提供给课题组。

  (3)实行资料信息网上共享,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全体人员都能够使用对方的资料。

  4.课题经费的管理

  本课题作为学校的中心课题,从学校科研经费中支付课题研究的正常开支。 课题研究过程中必然对校园网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学校将根据需要确保校园网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到位,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对教师的培训费用应作为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由学校财务部门按规定报销。 对课题研究经费的使用,应本着厉行节约、严格管理的原则使用,执行财务规定,接受审计监督。

  三、课题研究主要流程及相关活动的开展

  (一)研究准备阶段

  1、组织教育理论培训,加强教师理论储备,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建立领导小组,深入学习讨论,更新观念,全面发动,造成舆论。设计论证实验方案,落实到各教研组,培养骨干教师,壮大科研积极分子队伍,年度第一学期,课题组组织了四次教研活动,先后下发了20多篇理论文章和《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到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国内课程整合的最新信息到国外的发展情况,大量教育科研的前沿理论材料都由课

  题组下发到课题组成员手中。校长还集中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三次理论培训,从研究性学习到课程整合,从新课程理论到“3+x”改革。再到校本课程的开发。

  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统一学习课程整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观摩优秀教学案例。进行实验小结,交流实验心得体会,撰写实验论文和实验总结及经验。其中重点学习了《信息素养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案例》、《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课程整合培训教程》、《校校通工程---应用篇》等著作和相关教学理论。使实验教师在信息素养和课程整合理论与教学设计等方面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和教学实验目标。为推进实验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派出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参加区教育局、东北师大联合组织的课题开题会议、在长春组织召开的课题辅导培训会议、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课程整合学术研讨会,同时积极与兄弟学校合肥38中、合肥55中、行知学校、东北师大附中等探讨、交流、研究课程整合的实验工作,同时还邀请东北师大专家解月光教授、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刘晓中教授、刘茂森教授进行理论辅导和具体指导课题工作的开展。

  2、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首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技术水平,以适应课程整合教学的开展: 提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具体目标: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如文字处理、数据统计、课件制作、网络应用,在培训的同时要求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强化现代教育技术意识转变观念。

  优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整合理论学习、教育教学资源获取、教学软件应用、教学素材的处理和开发、网络应用。

  活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方式:针对教师的培养目标要求的不同和技术素质的不同,教师的培训划分四个层面,制定四项制度、坚持六个结合。四个层面:专业层、提高层、普及层、管理层;四项制度:课题组长负责制、学科课题组研究制度、结对研究制度、奖励制度等;六个结合:专家讲学与外出学习相结合、重点培训与全体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校培训与学科组培训相结合、典型引入与榜样示范相结合、培训、考核、评比、奖励相结合。

  通过培训,使教师加深了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水平;促进了学校管理观念的转变,逐步进行网络化管理,并努力向数字化校园迈进。通过培训,培养锻炼了一批骨干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了条件。

  其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设置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坚持开足、开好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为开展课程整合,实现信息化教育打下技术基础。

  3、开展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为课程整合实验搭建研究平台。

  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提出积极抢占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强化网络环境建设,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争创全国百强示范校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为适应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学校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组建了校园网络,加强了硬件环境建设,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搭建了高水平的硬件平台。

  (首先建设千兆校园网;通过光纤连接教学楼、综合楼、艺体馆、实验楼,共计900余个节点,全校每个教师配备1台联想P4电脑,形成了覆盖整个学校的校园网拓扑结构,保证了教学信息100M高速传输到桌面的需求;网络出口通过10兆宽带连接因特网,通过2兆数字电路连接教育科研网,保证教师高速、准确、快捷获取教学信息。

  其次组建四个学生微机室和一个电子资料室,全部配备联想P4电脑,可容纳240名学生同时上课;其中包括专门学习微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个体学习式机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要功能的机房;开展研究型课程学习的机房等三种形式。

  再次为适应网络教学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学校50个教室全部进行多媒体化改造,安装电脑、视频展台、液晶投影仪、电视机、电动屏幕和音响设备等,全部实现网络化多媒体教学。使信息技术真正走进了每一个教室,使之成为开放的课堂、广阔的教育空间。先进的信息技术硬件环境的建设为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搭建了坚实的基础平台。)

  以上仅供参考,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补充。

  4、多种渠道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储备。 资源库建设原则:采购+网络下载+教师自建三结合的原则。

  为确保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展网络教学,我们首先采购了成套教学资源安装在服务器上供全校老师使用;同时各组教师通过网络下载大量多媒体教学资源,并且进行分类保存,形成大量教研组教学资源;另外,最主要的是学校教师通过培训,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根据教研组需要,分工合作,分单元划类型,自制教学课件和教学网站,组内教师共享使用,共同完善提高。通过以上三中途径组建了教学资源平台系统,保证校园网为教师学生开展课程整合研究提供海量教学资源。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7

  “人出课题,课题出人。”把好课题做好,需要有一批科研水平较高的老师发挥骨干作用。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工作,又可以培养出一大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因此,我校以课题为推手,在德育科研的实践中,不断培养、不断提高、不断壮大班主任队伍。

  一、辐射带动有榜样。充分调动课题组中各年级的科研骨干,领取重要研究任务,带领青年教师共同探讨,研究,为年轻班主任树立学习的典型,让班主任学有榜样,干有方向。保证课题组成员的快速成长与提升。

  二、请进走出长智慧。为了避免闭门造车,我带领课题组骨干成员到北京、山西、盘锦、大连等地学校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拓展研究思路。邀请县科研室、德育研训处等专家来校进行课题培训,助力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三、以小见大易操作。根据班主任科研水平与研究方向的不同,认领不同层次的小课题,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有效研究,为班主任施展才华搭建了平台。百川汇海,增加了课题研究的'广度、深度。

  四、校本培训供营养。为使班主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开拓新视野,树立新理念,富有创造性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我校实行理论与实践结合,侧重实际操作,分层培训的方法,采用学习反思、实践训练、导师引领、专题研讨的培训模式,大力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

  五、专家引领好借力。我校非常荣幸地聘请到詹万生教授为我校德育工作顾问,我县成立了詹万生德育工作室,以及正在筹划实施的全国第一个德育馆,地点均设在了我校。“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为我校课题研究、德育工作的开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六、搭建舞台促成长。举办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组织班主任积极参加心育活动课校、县级评优,开展班主任“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围绕德育主题,创造性地开展“班主任论坛”、“班主任工作一招鲜”,让班主任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分享体验的快乐,获得心灵的启迪,收获成功的硕果。

  在“课题探讨”中凝聚团队,在“理论学习”中碰撞思维,在“专家引领”中孕育智慧,在“实践反思”中追求新高……科研引领班主任由完成任务的被动工作型向主人翁的积极主动工作型、从事务型向理论型、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有效地促进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8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留守儿童一走进我们的视野,就带有巨大的冲击力。

  首先是数字上的庞大惊人。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0.95%。抽样数据,推算出当年十四岁及以下留守儿童的数量约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到1981万人。20xx年5月23日,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公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是近20xx万人。

  其次是极端个案的群体亮相。监护人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得到医治,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许多留守儿童还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标,绑架、拐卖等案件时有发生。

  再次是暴露的问题触目惊心。大量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处在一种天各一方的极不人道的亲子关系模式里,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曾有权威媒体在公开的消息中说,全国的刑事犯罪中,有20%的青少年犯罪来自留守家庭。

  可以说,无数农村留守儿童正有意无意地成为一个家庭、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牺牲品。面对着数以千万计孩子被忽略的人生春天,试问:我们的经济发展是否漏算了一代农村儿童的代价?正如相关专家所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状况造成的,是社会转型中的成本和代价,这个成本和代价需要政府、社会来共同承担,而不是独靠农民自己来扛。关注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前途未来。切实关注和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孩子问题,既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仙居是荆门一个偏远山乡。全乡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2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全乡现有中小学5所,小学教学班28个,中学教学班15个;全乡中小学在校学生1795人,其中小学生948名,初中生847名。全镇2.5万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达1.2万人次以上,农村留守儿童(含学龄前儿童)总数达600多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队伍在不断扩大,每年外出务工人口已超过全乡总人口的28%,约占1.5万人,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乡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我校20xx年12月被荆门市授予“示范家长学校”称号,20xx年5月,仙居中心小学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为了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找准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寻求策略措施,我们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二、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20xx年5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研讨会。在此前后,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等地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学生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20xx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组织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研讨会,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欣喜地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团体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日渐升温,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进而引起学术界、文艺界及媒体对农村留守孩子问题的高度关注。20xx年春晚农民工孩子一句“同是祖国花,同是中国娃!”唱出了多少留守孩子含泪的梦想与企盼!一部以关爱留守孩子为题材的公益影片《留守孩子》公开上映,感动了众多观众,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影片中出现的“留守孩子之家”的感人场面也很快得以从影片中走下来,来到全国许多农村留守孩子的现实生活中。长篇报告文学《农村留守孩子,中国跨世纪之痛》、《伤村: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忧思录》、《世纪之痛:直击农村留守儿童生存难题》以及长篇小说《空巢》、《守望》、《当着落叶纷飞》等相继出版,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正在向我们走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实验,探索出仙居乡区域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教育的方法、途径,不断强化教师的教育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深化学校的教育工作。

  ——通过实验,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留守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培养留守学生的创造能力、生存能力,为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验,切实减轻家长负担,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力量。

  ——通过实验,抚平留守学生残缺的家庭感、亲情感,完善我校的德育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仙居乡区域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现状:了解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了解留守学生家长对留守学生当前教育现状的评价及期待。

  2、原因分析研究

  (1)分析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2)分析留守学生良好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3)分析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4)分析当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认识及所采用的方法。(5)分析教师自身师德及业务水平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6)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7)分析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3、个案研究

  (1)对品学都存在问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2)对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3)通过对比以上两种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对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记录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及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断总结,为今后的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参考。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设计

  本研究以教育理论、学生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基础,探求影响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种种因素和改进办法。搜集资料综合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整理资料采用教育统计法、枚举证明的分析方法等。

  具体说来,本课题针对调查出的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问题采取以下几点实验方法:

  1、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掌握其个人情况。

  2、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真情关爱,活动上优先安排,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4、设立亲情热线,班主任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5、优化“家长学校”管理,定期对留守学生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指导。

  (二)课题研究对象

  这次调查共选取了我校12个教学班进行,共有在校生556人,其中留守儿童102人,留守儿童占的比例为18.34%。留守儿童中男生人数为57人,女生为45人,

  研究对象留守情况调查统计如下:父母一方在家有47人;父母双方都不在家有55人。与爷(外爷)奶(外奶)生活的有68人与姑姨等亲属生活的有34人。

  研究对象留守情况调查统计分析:

  从统计表的数据中,我们发现:父母双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儿童人数居多。其中与爷(外爷)奶(外奶)生活的留守儿童占多数,占该类的66.6%。父母有一方在家的留守儿童人数较少。其中留母亲在家看护的占多数,占该类的75%。留父亲在家看护的`较少,可以看出,父母单方在外地务工的家庭中,多以孩子的父亲为主。从留守儿童的性别统计中,我们发现,父母一方在家的留守儿童,男同学居多;父母双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儿童,女同学居多;反应出父母在外地务工的心里:“把女孩子留给间接监护人照看父母比较放心”。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的。

  六、研究过程、方法及结果

  1、调查仙居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1)调查仙居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各年级的分布情况。

  一年级9人;二年级11人;三年级18人;四年级19人;五年级21人;六年级24人。

  仙居中心小学共有留守学生共102人,占总学生人数的18.34%。从各年级留守儿童的人数上看,留守儿童在中高年级人数居多,占中高年级学生总数的近40%,特别是六年级学生留守人数最多,留守率高达34.7%。从性别上调查发现102名留守儿童中,男生人数要高于女生人数。除四年级外,其他各年级男生人数都略高于女生人数,六年级男女生人数差距较大,男生比女生高出11人,近女生的50%。

  (2)调查仙居小学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

  从调查统计的信息中我们发现:仙居小学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共47人,少于父母双方外出人数,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有55人。五六年级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最多,其次是三四年级,一二年级的人数最少。可见,父母外出务工情况与孩子的年龄成正比。留守儿童年龄偏大的,父母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父母在外出务工前,充分考虑了孩子是否可以不需要直接监护人监护而照顾好自己的问题。

  (3)调查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家庭对教育的认识:认为学习重要占34%;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的用场占16%;认为读书主要是父母尽义务为子女混文凭占37.5%;认为顺其自然占12.5%。直接监护人教育对学习要求严格占35.6%;无时间顾及占47.8%;任其自由发展占16.6%。隔代监护人教育76%认为是迫不得已;重养不重教占73.3%;重教而力不从心占26.7%。

  (4)调查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为了更真实的了解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状况,掌握第一手原始材料,我们通过家访、个别座谈、课堂观察、作业检查、学科成绩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的具体信息统计如下:

  学习优秀的有24人;良好的有12人;中等的有22人;较差的有44人。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呈现出明显的两级分化的趋势。学习状况在良好和中等档次的人数仅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30%,而且这种现象在三、五、六年级的留守儿童中表现最为明显。从各年级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状况的人数上做进一步分析,发现中高年级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两级分化现象严重,三、六年级学习状况较差的人数最多。

  2、抽样调查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

  (1)查找课题研究典型,选取研究样本。

  我们在中小学各年级留守儿童中分性别、学习状况(校内、校外)、家庭监护状况等因素,选取学习状况优秀、中等和较差的留守儿童(抽样50名)进行深入调查。

  (2)编制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根据我们在调查中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参考课题的调查问卷资料和我们在调查中掌握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分别从临时监护人文化程度及对教育的意识、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期望(包括生活期望、学习期望和心理期望三方面)三个板块来设计调查问卷的题目,以选择和判断题型为主,适合所有留守儿童的调查。

  (3)对研究样本(抽样50名)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对临时监护人文化程度进行分类统计,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临时监护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半文盲人数占总数的31%,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8%,主要是祖父母。这类监护人基本无法指导学生的家庭学习。从学习习惯看,监护人的学历越高,优秀学生占的比率就越高,反之则相反。因此,监护人的学历高低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习习惯养成。

  父母外出情况对留守儿童习惯状况的影响。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儿童的习惯状况明显比父母只有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的习惯状况差。前者的优秀学生率仅有18%,而较差学生率却达到46%。后者优秀学生率达46%,较差学生率为27%。在深入的调查中我们课题组成员都有同感,父母在不在孩子的身边生活,对孩子生活、交往和情感尤其是学习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与态度比较。

  调查结果分析:在学习兴趣方面,双亲留守儿童比“爸爸一人外出”打工儿童低,但比“妈妈一人外出”打工儿童高。相对而言,“妈妈一人外出”打工家庭的儿童学习兴趣最弱。此类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应当引起人们更多关注。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比较。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认为“很了解自己”,只有4.1%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这说明儿童总体上具有清晰的自我认识。但相比之下,留守儿童自我了解的程度不如非留守儿童。超过一半(56.1%)的孩子“很自信”,39.7%的孩子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自信,4.2%的孩子感到“不自信”。同时,近一半教师(47.6%)认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要比非留守儿童差一些。这说明,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尽管有相当多的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但仍有接近一半(43.9)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同时,19%的孩子有自责倾向,喜欢责备自己。这反映了农村儿童较严重的自责倾向。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人际关系比较。

  在留守儿童中,接近70%的孩子有“很多朋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34.1%的孩子则没有这种密切的人际关系;一半以上的孩子能在新的环境中很好地与人相处,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相比之下,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比非留守儿童稍差。在“有很多朋友”方面,留守儿童少于非留守儿童;在“不信任别人”方面,留守儿童的比例更高。需要指出的是:少数儿童(包括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对社会和他人信任缺失可能与其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有关。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情绪情感比较。

  大部分农村孩子在生活中有足够安全感和幸福感。1/3左右的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足够安全感和幸福感,其中4%左右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分别为4.1%和4.8%)。相对而言,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比非留守儿童要差得多。14.5%的留守儿童具有较强的孤独感;12.0%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恐惧;6.8%的留守儿童有抑郁倾向,“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思”;22.7%的孩子有过敏倾向,“对一点小事都很敏感”。总之,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恐惧感和抑郁感都要比非留守儿童高。

  教师问卷显示:46.4%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抵触情绪比非留守儿童要强一些。总体来看,部分留守儿童存在比较严重的消极情感。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比较。

  农村留守儿童中近1/5的孩子比较冲动,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我控制力,超过6%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敌对性,“经常想大喊、打骂人、摔东西”。相比之下,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力较低,与“父母都在家”的孩子以及“爸爸一人外出”打工的孩子相比,双亲留守儿童在某些行为问题上更为突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做事不能控制自己。对监护人的问卷调查显示:双亲留守儿童比那些“父母都在家”的孩子、“爸爸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更可能经常与人打架;双亲留守儿童比“父母都在家”的孩子、“妈妈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更可能有撒谎问题。可见,在行为问题方面,双亲留守儿童更加值得人们关注。课题组访谈发现,很多教师和校长反映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在打架斗殴、迷恋上网、小偷小摸等方面比较明显。这些孩子的教育是学校“老大难”问题。

  3、重新建立家庭教育模式和习惯培养模式。

  (1)重新确立研究对象

  在抽样的50名留守儿童中按年级、年龄、性别及调查的现实状况。其中,男、女生各25名,(男、女生学习情况较好和欠佳两种情况选典型)。在班级中建立完善“实验留守儿童”帮扶制和伙伴制,并对他们进行长期结对帮扶。

  (2)建立典型留守儿童档案。

  将研究典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习惯的原始信息制表编册,建立留守儿童个案档案,便于跟踪研究。

  具体做法及结果如下:

  (1)对“实验留守儿童”进行测试,取分值最高的20名留守儿童(男女各10名)作为优生个案,测量分值最低的20名(智力正常、男女各10名)作为后进生个案,并建立“实验留守儿童”个案档案。

  (2)收集优生个案的评价材料(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实物材料、档案材料。

  (3)对优生个体进行访谈、观察,整理出每个优生个案的家庭教育和习惯培养模式。

  (4)对所有优生的模式进行归纳综合,找出其共同特征,运用抽象方法,建构理想的适合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习惯培养模型。

  (5)用同样的方法建立典型后进生的家庭教育模式和习惯培养模式。

  (6)通过理想模型与后进生的对比,提出后进生的家庭教育和习惯矫正模型假设,制定培养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良好家庭教育方式和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

  七、调查研究结论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也是持久的。留守儿童面临诸多生活挑战。人们比较多的关注到留守儿童在行为约束、学习辅导等方面的缺乏,认为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这些问题当然都存在。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还面临一些更基础性的生活问题。

  (一)日常生活质量下降

  我们在访谈中发现,虽然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的收入比未外出打工前大大增强,但是很多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却并没有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而有所提高,相反,却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伙食水平降低。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的伙食水平进一步下降,主要表现为吃的花样单一,只求填饱肚子,不讲营养搭配。访谈中,很多家长告诉我们,爷爷奶奶在生活上是很疼爱和关心留在家乡的孩子的,有了好吃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孩子。但他们却不懂怎样真正的照顾孩子。这些老人一生过惯了苦日子,自经历了吃不饱和穿不暖的年代,现在能够让孩子们吃饱饭,他们已经感到很满足。他们的生活观念很难改变,即使往家里寄再多的钱也舍不得花在吃的方面,就希望能多储存一点钱。一位家长告诉我们:“我们外出打工,对孩子的生活肯定有影响。我们没有外出打工时,即便自己吃得差,也要让孩子吃好点。可是我父母就做不到这一点了。孩子跟我们说有时饭菜馊了,爷爷奶奶也舍不得扔,蒸蒸热热或是跟其他的饭菜一掺和照样吃;水果坏了,削削也让孩子那么吃;蔬菜坏了,择吧择吧也照样炒。这样的生活肯定对孩子的身体有影响。这也不能怪我父母,他们那一辈人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过日子特别节俭”。“其实我们除了给孩子学费外,也多给我爹我妈一些钱,就是想让父母给孩子吃好一点,但两个老人过穷日子过惯了,舍不得花钱买菜吃。说钱留给孩子上大学用。这也不能怪老人,他们就是那种生活,省吃俭用惯了,他们只知道人有饭吃就行,不知道没菜吃影响孩子的健康”。

  2、更加节衣缩食。我们的调查显示,随着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确实出现了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节约的现象。但是,这只是极个别的情况,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并没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经济情况好转而生活铺张浪费,相反,由于他们知道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和不容易而更加节衣缩食。

  一位六年级留守学生告诉我们:“我的衣服都是大姨家的姐姐穿过的,送我的。我自己很少买新衣服,我要节约父母打工挣来的每一分钱。”“我从来都不会向爸爸妈妈要零花钱。如果想买些小零食,我就会从每周的伙食费中节省出一些。我不想多花爸爸妈妈的钱,因为他们赚钱太辛苦了。”对有些花钱不节约的孩子,留守儿童对他们持否定的态度。有个留守孩子说“像我们这些父母在外面打工的孩子,都知道钱来的不易,都很节省。不过也有不节省的。我们班就有一个同学因为父母在外打工而花钱大手大脚的,有时候钱不够,还要和同学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太不懂事了”

  3、家务负担明显加重。父母外出打工后,不管跟老人还是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用留守孩子自己的话说:“都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他们认为与别人一起生活是吃得不自由,住得不自由,干不干家务也觉得不自由。有时候,一些留守儿童通过尽量多做家务来获取监护人满意,家务已经变成一些留守儿童生活中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一位与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在我们访谈时告诉了我们他的心里话。他说“以前爸爸妈妈没有出去打工的时候,我天天除了学习和玩耍之外,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回家有妈妈做好的现成饭菜,脏衣服只管往下脱,妈妈就会给我洗干净,根本不用我自己洗,至于收拾家、喂猪、做饭等家务活,更不会轮到我的头上。可是现在爸爸妈妈出去打工了,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哥哥嫂嫂虽然对我也不错,但还是感觉跟爸爸妈妈不一样。他们也很忙,不仅要料理地里的农活,还要照顾年仅3岁的小侄子。所以每当周末回家后,我都会主动承担起收拾家、做饭、喂猪的活,有的时候除了洗自己的衣服,也会把哥哥嫂嫂还有侄儿的衣服都一起洗了。有的时候,我一个人干着干着活就会悄悄地流眼泪,不是因为委屈,而是总在这个时候,就特别想爸爸妈妈,好想他们回到我的身边”。

  一些留守儿童也反映,他们有时候会因为帮助监护人照顾孩子、洗衣服、做饭等等家务而延误作业。我们认为,虽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儿童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这些家务一旦变成他们沉重的精神负担或者是学业受到影响,这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4、卫生状况变差。儿童良好的卫生状况和习惯以及生理卫生知识的有效获取和掌握,是保证其身体正常发育和成长的关键因素。但是,我们在访谈中发现,留守儿童在这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卫生状况下降、卫生习惯变差及生理卫生知识指导缺失的问题。

  父母外出打工后,一些留守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卫生状况下降,卫生习惯变差。关于这方面的情况,父母有很多的抱怨,但又感到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一位家长说:“我儿子很调皮,上个树翻个墙什么的,衣服就特别爱脏。孩子自己不会洗,我父母又照顾不过来,孩子经常穿得脏兮兮的,不像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穿得干干净净的。现在孩子小也不知道要好,我听我娘说,孩子有时连脸都不洗,牙也不刷,吃了饭把书包一背就上学。放学回来饿了,手也不洗,抓起东西就吃。我们担心孩子这样下去,养成不讲卫生的习惯,吃出病来就麻烦了”

  我们的个案调查显示,由于父母双方、特别是母亲位置的缺位,使一些留守女孩子生理卫生方面关怀和指导缺失。留守女孩子,特别是高年级段的女孩子的生理和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和变化的时期,她们更需要得到学校和家庭、特别是母亲在生理卫生知识方面的关怀和教导。但是,由于农村学校对该方面的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女孩子在生理变化出现时表现出极大的恐慌和不安,不知所措。

  (二)学业隐忧颇多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是非常突出的。由于很多孩子长期见不到父母而产生的强烈思亲的感觉,导致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滑坡;孩子在学习上得不到父母的督导而失去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监护人受教育水平所限对留守儿童学习监护无力以及其“读书无用”的观念,为一些留守儿童旷课、逃学以及辍学提供了保护伞。农村留守儿童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们在与农村留守儿童讨论父母外出对他们教育的影响时,很大一部分留守孩子都提到“长期见不到父母很难过,因为思念父母而不能专心听讲,学习成绩下降”、“学习上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和督导,学习成绩赶不上别的同学,不愿意学习”、“贪玩,学习成绩不好,自己管不住自己”。

  1、监护主体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父母外出打工后,90%左右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是留守孩子监护的主体。这个群体的监护人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没有文化或教育水平低以及身体素质差的问题。由于他们中大多数人自身的教育水平所限和思想观念落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首先是来自监护人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制约。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这个监护群体大多数人是文盲,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他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一些老人不但对有些留守儿童不认真学习的行为不进行监督,而且为一些留守儿童迟到、旷课甚至是辍学持包容和支持的态度。

  其次是来自监护人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我们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大多数文知识水平有限,上过初中的人只有几个。由于他们自身的能力所限,根本无法也不可能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任何的教育支持和帮助。在对留守儿童(抽样50名)的问卷调查中,在留守儿童的课外学习辅导一项中,没有任何课外学习辅导的比率占76%,有条件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仅占12%。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求助老师的比率占44%;求助同学的占28%;求助亲属的占2%;只能靠自己解决的占26%。在留守儿童个人期望的调查中,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辅导的占86%;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在身边帮助自己学习的占82%。可见,孩子们这些小小的期望都得不到满足,家庭辅导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有些家长说:“把孩子留给老人带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他们只能给孩子做做饭和洗洗衣服,根本不可能帮助孩子学习。如果我们在家,对孩子的学习肯定有或多或少的帮助和辅导”。

  (三)性格形成偏差

  根据我们对学校老师、学生和打工家长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和行为是正常的,与没有外出打工父母的学生没有很大的偏差。但是,我们的个案访谈也发现,在父母双方全部外出打工后,有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和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缺乏与同伴和监护人积极的交流和互动、缺乏自信。农村留守儿童反映,一些不懂事的男同学还是容易欺负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在接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父母外出务工,大多数从事体力、餐饮和手工劳动,经济上基本能够保证其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但对孩子的学习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则很少,与子女联系的方式主要是靠电话,联系的内容也仅限于大致了解一些生活、学习情况。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在对“留守儿童”(抽样50名)的问卷调查中,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周联系一次的占16%;一月一次的占32%;不定时联系的占26%;很少和父母联系的占25%。一月和父母联系一次的比率最高,很少或不定时与父母联系的比率较高,一周联系一次的比率最低。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缺少关爱,致使大多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缺乏沟通,对父母产生了隔阂感。大部分家长以为给孩子买几件新衣服、买些好吃的就是对孩子的最大关爱,没有意识到还需要与班主任、代课教师沟通,只注意孩子的身体,不注重孩子学习习惯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的学生受了气也没有父母撑腰。在对留守儿童(抽样100名)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到留守儿童在生活中最缺少什么时,选择“爱”占48%,比率最高。如果可以选择,更愿意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占85%,比率最高。父母不在身边,觉得自己不安全的占49%,比率最高。父母不在身边,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学习没人指导监督的比率最高,占48%。这些留守孩子受欺负后往往变的越来越胆小怕事,有些孩子常常会选择自己玩、少招惹同学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一位留守儿童告诉我们:“我很想爸爸妈妈的时候,有时候说,有时候不说,我怕奶奶也想他们。和同学也不说,我就放在心里,难过的时候,我就回宿舍,自己哭一场。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软弱,常常掉眼泪。”一位母亲说,她的儿子上学后,有一次和小伙伴吵架,小伙伴说他“你爸爸妈妈离婚了,不要你了”。孩子回家后大哭,爷爷说他现在总是呆在家里看电视,不愿意说话。另一位家长说“我家孩子出生后就不在我们身边,孩子从小就胆小,总是独来独往,性格有些孤僻、古怪,不太愿意跟人交往”。家长们也反映,在外打工对孩子的性格影响很大。孩子们表面上看起来都很懂事,很要强,不抱怨父母把他们留在老家,其实他们内心都很脆弱,把很多话都藏在心里。这样长期下去肯定对孩子不好”。

  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打骂老师和同学,甚至是长辈。访谈中我们发现,打工父母最担心孩子除了学习不好、吃不好,生病之类的事情外,最大的担心还包括:老人太娇惯孩子、孩子学坏了、孩子不听话等等。

  (四)安全缺乏保障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打工父母对留守孩子最担心的事情之一是孩子的安全问题。他们担心孩子夏天到河里游泳,担心孩子打架斗殴,担心孩子登高爬屋,担心孩子触电等等一系列潜在的威胁孩子人身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的事情。父母对留守孩子安全监护的缺失,使农村留守儿童的确存在安全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和隐患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有些隔辈监护人年老体弱,造成了他们对留守孩子安全监护的真空状态。有一位农民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悲剧故事:“我们村出去打工的人特别多,孩子就都留给老人看管,有些老人不但照顾孙子孙女,还要照顾外孙。去年夏天,正是菜地浇水的时候,一个5岁的孩子跑到河边玩水,掉到河里淹死。奶奶觉得对不起儿子和孙子,也跳河自杀了”。第二个原因是留守儿童大部分是6-14、15岁之间的学龄儿童,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自律性比较差,他们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对一些较危险的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行动控制,也容易造成一些安全方面悲剧的发生。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应该对留守儿童加强有关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知识的教育培训。

  (五)农村义务教育面临新挑战

  根据学校的老师和校长们的反映,很多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的学习投入确实增强了,但是,农村义务教育却因为农民外出面临新的挑战。

  访谈中我们发现,从七年级开始,农村学生数量就开始流失。学生刚刚开始流失时,学校都到学生家里做劝导工作,帮助了一大批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归到学校。但是,对于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逃学或辍学的学生来说,学校的工作很难开展。家里的老人或者说管不了孩子,或者就让学校直接跟孩子的父母联系。因为绝大多数在外打工的父母根本就没有联系电话,再加上学校自身财力和人力所限,学校与一些逃学或辍学的学生家长的互动和联系形成空档,导致这些孩子在没有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时就彻底辍学。一位两个女孩子都留在家乡的家长也难过地告诉我们:“孩子不在我们身边,对她们的学习肯定有影响的。她爷爷、奶奶又不识字,也管不住她俩。要是老公在家,管理严一些,大女儿要好多了,不会刚念完初一就不念了,二女儿学习也会更好些”

  一部分留守孩子在父母外出打工后,由于在生活、学习等等方面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督导,使他们学习不专心,不求上进,学习成绩下降。有45.8%的学生学习优秀,自制能力好。他们认为父母在外辛苦赚钱,自己在家就要好好学习才能回报他们。这些学生热爱学习,上课能注意听讲,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能及时完成,字迹工整。他们遵守纪律,学习自觉,对自己的学习成绩非常关注,还能主动帮助同学学习。18%处于良好状况,13%是中等情况,23.2%处于较差,他们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学习习惯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完不成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根本就是不做,书写马虎,上课不专心听讲,思想消极,对学习和老师布置的工作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不良的学习习惯使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问题不但给农村义务教育,也给将来农村和城市劳动力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外出打工的农民都是农村的精英,他们的教育水平一般都高于未外出打工的农民,但是,他们的子女却因为父母监护的缺失而在教育上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很多留守儿童也要继续父母的打工之路到城市工作和就业。如果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基础都打不牢固,将来很难适应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六)学校教育不够完善

  一方面,学校对留守儿童有效管理相对薄弱。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可能只凭课堂的几节课,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表现。但是,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这样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学校课程设置与农村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和教师的关系值得深思。调查表明,94.4%的留守儿童“喜欢老师”,79.8%的留守儿童认为“有些女教师就像妈妈一样亲切”,由此可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他们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此以来给我们的启示是:老师的有所作为会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好的效果的。当然,调查结果中也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1)只有14.4%的儿童人为教师经常表扬他;(2)只有9.9%的教师经常找孩子谈话或者家访。只要在学校里成长过的人们都有同样的体会,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更何况对于这些在心理上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的留守儿童。在其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教师如能承担起培养其自信心的重任,则会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成长动力。因此,此调查结果也许值得学校和教师深思。

  八、改善现状的建议

  农民工越来越多,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结果。无论是为了基本的生计,还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进城打工都是不少农民的选择。问题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样让留守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

  我们认为,主要就是以下几个方面:从政府角度看,应该从教育的角度加大投入,也可以动员社会力量经常举办一些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打工的父母也应该多和孩子们沟通,对孩子多一些关怀,这关怀应该不只是物质上的,精神上的也同样重要;孩子自己,也应该多与父母沟通,倾诉自己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1、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家长该如何作为?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12.5%的家长对教育有正确的看法,家庭教育意识太淡泊,家庭教育严峻。虽说父母的外出并非一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然而它使得孩子在亲情体验上的缺失或淡漠是有目共睹的,加之隔代监护的不力,孩子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习习惯差。家庭教育如此大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在此,我们倡议留守儿童的家长要提高自己素质和教育意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直接影响子女的学习习惯。

  2、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学校将如何作为?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原来由家长应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转嫁给了学校,因此学校要承担双重责任,这对学校教育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学校应该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上和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上。

  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对学习习惯的影响关系他们的未来,这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结果是令人十分担忧的。为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我们提出几点解决建议,供参考:

  (1)加强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与管理,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建立研讨、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论坛,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办好家长学校,有针对性的对家长和临时监护人进行系列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对教育的正确认识。各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首先,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其次,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第三,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对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留守儿童要继续激励他们,多为他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对一部分不好习惯的孩子,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更需要老师付出耐心和爱心,不放弃、不歧视,最大限度的争取家庭教育力量,督促好孩子学习,引导孩子做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学校各科老师及班主任要在生活、心理、学习各方面多关心留守儿童。尤其是在学习方面,要勤观察,勤督促,努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要求每位老师,要把特殊家庭学习后进的学生做为转化对象,在坐位上给予特殊照顾,坐在老师能多督促到的位置;因家长没有辅导能力,放学后多给这些孩子补补课,少布置家庭作业。在老师的关心关怀下,这些孩子在学校能与其他孩子正常交流学习,成绩也一天天提高,有的孩子要随父母流动到外地时,对老师都是依依不舍。

  3、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应如何作为?

  对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融合。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明显效果,和谐的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的成才也具有重要作用。留守学生因缺乏父母的有力监管,极易被社会的不良现象所诱惑,加之他们自制力差,必然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农村各级政府应把留守学生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广泛开展文明家庭优秀家庭成员等评选活动,通过身边鲜活的好人物、好事例树立典型,从而以点带面,不断辐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保护也十分重要。农村妇联组织要把留守学生的教育作为重要职责。村组社区组织应加强对辖区内留守学生的管理,并为他们学习、生活、娱乐提供方便,如建立图书馆、图书角、文艺宣传队等,社会上的营利性游戏厅、网吧不得向留守学生以及其他未成年人开放。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建立留守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安全保护。然而,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局部的任何努力都是必要的,但都不可能是彻底的。学校、家庭、社会、政府要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形成人人都来关爱留守学生的浓厚氛围,真正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一、目前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分析

  1.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在山区农村往往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看护,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以及文化觉悟不高,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好。通过对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监护人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让留守儿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而学习成绩差的儿童,往往是监护人关心不足,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不注意对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认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不好的行为习惯

  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主要归结为留守儿童往往不听从年迈的监护人劝导,认为自己的爷爷奶奶不能理解自己,更有甚者不但不听从长辈的教导还顶撞自己的长辈。大部分留守儿童宁愿与自己的朋友去家乡以外的地方玩乐,也不愿意听从长辈的教导,从而出现了留守儿童不听管教、违反校规的现象,尤其是正处于叛逆期的男孩子,逃课上网,结伙闹事。正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3.情感教育的不足

  目前,留守儿童存在十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父爱的缺失。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儿童难以感觉到幸福,并且会产生负面情绪,加之农村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遇到情感和心理问题时无处倾诉,渐渐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加之,随着父母外出打工时间的延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此外,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性格问题,不懂得与人和睦相处,并对别的小伙伴存在敌意,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要归结为学校教育的不完善,无法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因素

  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主要归结为教育理念的不足和师资队伍的不完善,如部分农村学校违背教学理念违规收取借读生,让留守儿童无法接受公平的教育,甚至部分贫困儿童无法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另外,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关爱他们和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无法感受学校教育的温暖和教育的公平性,从而让他们觉得学习是无用的,只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打击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问题。

  2.家庭因素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的外出打工,使留守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由父母变成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将自己的人生观念传授给留守儿童,而爷爷奶奶的观念往往是陈旧的、落后的,如认为学习是没有必要的,劳动才是最重要的。正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关爱不足,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人生观念和意识形态,或者说留守儿童是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3.社会因素

  由于农村的精神建设相比于大城市还十分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良的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的发展偏离正轨,逐渐迷恋上网络游戏,加之山区农村教育和监护力度的不足,留守儿童可以轻易出入网吧和娱乐场所,导致留守儿童误入歧途,山区农村教育难以顺利开展,出现了许多教育问题。

  三、结语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由于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造成的,是难以根除的社会问题,如何正确的处理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关系的和睦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为此,相关研究者要充分认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9

  写话教学对于整个小学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这个时候打好了基础,那以后的作文才会有保障。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会说,想说,乐说。我从低年级学生快乐写话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写话水平。

  一、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研究与实践,让低年级学生写话有内容,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并且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

  1、探索快乐写话的有效教学策略。

  2、构建有效的写话指导课模式。

  3、探究指导学生快乐写话的有效途径。

  课题立项以来,我积极参加课题学习,通过听课、上课、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及通过网络收集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分析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课题研究水平。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微型课题的现实意义,为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1、图文结合

  对于一年级学生,写作教学中可以写、画结合。爱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课堂上,我让他们自己画,然后进行口头描述,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都毫不掩饰的说出来后,再引导他们写下来。如:教学写话《春天来了》时,我让学生把春天自己看到的景物,听到的声音画出来,并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去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写作。

  由画、写过渡到写话,再由句到段,学生在逐步适应,找到了创作信心与动力,慢慢进步,解除了畏难心理,就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愉快起来了。

  2、以说带写

  教学实际中,发现会写话的孩子不一定会说,不会说的孩子一般不会写,所以每次写话前我们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我在教学实践中,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的交流及择优汇报,能给予学生适当提醒,如讲话的完整性,诉说的条理性,不偏离主题,流利的表述,并能指导修改,提供仿写机会等。例如对看图说话的指导,引导学生看懂画面,合理想象,再有序的表达,对于学生养成习惯,爱上写话,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以说带写,不光利于培养学生按一定条理记叙的习惯,还能在小组交流与展示中发现问题,群策群力,对于二年级的写话教学,作用尤为明显。

  3、阅读积累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一年级学生,背的课文多,积累的词汇也就多了,写起话来也就不会觉得那么难了。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课文背得好,写话时就能不时地蹦出几个好词好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在读背佳句段的基础上适当鼓励阅读,可以开拓视野。通过组建班级图书角,订阅合适的儿童读物,带领学生读经典等途径,对于丰富课外知识开拓视野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很有帮助。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看似收效慢,但可以为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及今后习作的提升打好基础。例如:在写话课《夸家乡》中,我班王珂同学在一篇短短的写话中恰到好处地用到了七个四字词语,如,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葱葱茏茏、夜幕降临、川流不息、灯光闪烁、来来往往,使自己的写话顿时生色。

  4、引导观察

  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词汇积累量不够,生活常识与生活阅历少,视野不开阔,经常无话可说。在教学写话课《爱吃的水果》时,我用香蕉这一实物,引导学生观察香蕉是怎样的,弯弯的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剥开后,果肉是什么色的,又让学生亲自品尝香蕉的味道如何。有了细致的观察,真实的体验,学生写话水平自然会明显提升。

  5、发挥想象

  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大胆想象,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说别人还没有说过的。表扬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鼓励学生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如写《小白兔请客》有的孩子是这样写的:有一天,小白兔的饭馆开张了。它请小猫、小公鸡、小猴、山羊、熊猫来做客。小白兔忙了一阵,开始上菜了。它拿了一个大桃子给公鸡,端了一盘青草给小猴,端了一盘鱼给山羊,端一盘虫子给熊猫,端了一盘竹子给小猫,给自己端了一盘萝卜。小白兔说:“别客气,吃吧!”可是客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从下手。小白兔惊讶地说:“你们怎么不吃呀?”猴子说:“你把我们喜欢吃的食物弄错了。”小白兔一听,赶紧换了一下食物。大家都吃到了自己喜欢的食物,开心地笑了。小白兔也津津有味地吃起了萝卜。有的学生想的不是小白兔换食物而是小动物互相换食物,还有的学生想的不是换食物而是换座位,这些方法都能让小动物吃到喜欢的食物。学生的表达精彩纷呈,富有童趣和灵性。

  三、研究成果

  (1)教师成果

  论文《低年级的快乐写话》、获20xx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并于《中国文房四宝》20xx年第七期刊登。论文《享受习作快乐作文》获县级二等奖,写话课《夸家乡》被评为优秀课;执教口语交际课《找春天》在课题研讨会上均受到与会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2)学生成果

  通过半年的.研究,孩子的写话习惯和写话水平已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写话兴趣浓,自觉阅读的习惯也得以养成了。学生不再惧怕写作课,写话整体水平有了大的提高,日记习惯好,写话质量高。其中,王珂、冯玉玉等同学的写话在考试中都是满分。

  四、研究反思

  课题研究的宗旨就是引领教师进行研究、反思、总结,从而促进教师成长。有了课题的引领,研究方向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平时的课堂教学,教学案例以及反思都围绕课题展开,教学论文的撰写有了明确的内容。

  取得成果的同时,我对课题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口语表达时,容易出现叙说不着边际而导致拖堂或部分学生趁机浑水摸鱼的现象。因此,教师如何控制好课堂,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课题。

  半年的研究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规范化教学经验。在研究活动中,也认识到,规范学生的课堂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是一场持久战,课题研究活动告一段落,但规范学生语言这一工作将一直持续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语言能力提高。规范学生语言不能单单依靠教师,它需要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努力,只有整个语言环境规范了,学生的语言就更容易规范。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0

  20xx年9月,我们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并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及学校实际情况,经专家及课题研究人员多方论证的情况下,确立了“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的研究课题,于20xx年2月被批准市级科研课题。近几年来,课题组在上级领导专家的支持帮助下,在课题组所有参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在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下,真抓实干,继续深化“以劳育人”的理念,加强课题过程管理,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程改革的需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明确规定:劳动与技术教育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应统整到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学习。

  过去农村学校的课程主要是为升学服务,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农村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新一代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适应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勤劳致富、渴望人才的要求。为“三农“服务是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有的基本概念。

  2、我校劳动技术教育课题研究的优势。

  我校是一所地处纳溪区边陲的农村学校,可供开发的实用劳动技术教育的校本课程资源丰富:有师生共同开垦的近20亩的劳动实践基地,常年种有粮食、瓜果、蔬菜、中药材以及经济林木等,是泸州市“十五期间后勤与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学校有一墙之隔的打古镇社会福利院,福利院有专门的养殖场、有近100亩的种植基地;学校周边有丰富的竹木资源、种养殖业资源,这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来源之一;学校95%的学生来自农村地区,这些都是实用劳动技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宝贵资源。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以打古镇白合小学三至六年级为实验班级,取得初步成果后向全区农村小学推广。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劳动教育实用技术的开发。

  作为农村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研究,分析学生应具备掌握哪些实用技术,真正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经过专家论证分析及课题组调查研究,校本课程教材开发与编写将从种植篇与养殖篇两个方面入手,这两个方面将含概我区农村实用技术的方方面面,并将农村家庭经常用到的劳动技术作为研究教育的重点。

  2、农村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方法的研究。

  如何让学生掌握农村劳动技术,使之真正为当地农业经济服务,是本课题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劳动技术的培养虽然对广大农村孩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作为一个新兴的研讨项目,值得我们借鉴资料并不多,如何让农村孩子能掌握一技或多技之长,并能在生活中正确的运用,需要课题组进行方法性研究。

  3、培养和提高实验区师生综合素质。

  培养小学生在劳动中的实践活动能力和创新精神,离不开给学生提供学习与实践的活动环境,让学生学以自用,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到实践基地中,在教师的指导加以运用,不断深化、提高,形成能力。全面提高教师实施劳动技术培养实践活动的素质,落实新课程理念,力求各学科教学活动的融合,各种资源的整合,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4、编写劳动技术校本课程教材。

  经过前期课题的研究工作,收集总结相关的资料,编写实用有效的校本课程教材,此教材先在本校范围内试行,经不断改进与修正之后,在全区各小学学校推广使用。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该课题的研究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老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有效地实施劳动技术研究课题活动需遵循以下方法:

  (一)、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二)、恰当处理学校课题组对劳动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进程

  (一)课题的准备及论证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1、该阶段完成的相关内容:

  (1)、建立课题实验组织机构,进行动员学习,收集相关理论依据。

  (2)、召开课题领导组、课题指导组及校外课题指导组会议,落实责任分工,研讨研究工作进程及管理。

  (3)、做好申报课题工作,制订实施方案、计划及制度。

  2、课题准备阶段落实的方法及相应进程。

  (1)确立研究课题

  近几年来,学校在实施以劳育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并被列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了进一步深化劳技教育研究,我们认真总结了综合实践课题研究的经验,对课题的确定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请区教培中心及市教学科研所领导专家反复论证,明确了在小学生中培养劳动技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确立了“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研究”的课题,并于20xx年2月顺利开题。

  (2)、精心设计研究方案,责任落实、分工明确。

  为了使课题研究从多个层面同时得到突破,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与特长,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学校在全校教师中挑选事业心强,教育思想端正,热爱学生,劳动技术知识丰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总结能力的教师承担本课题实施任务。

  A、课题领导组:

  组长:何碧海(校长)

  副组长:巫贵礼(副校长)

  成员:易友成(纳溪区打古镇中心小学白合片教导主任)

  何涛(纳溪区白合小学总务主任)

  秦江海(纳溪区白合小学德育主任)

  领导组负责对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加强对学校教育科研的领导管理,制定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B、课题指导组。

  市教科所教研员:宋xx

  区教研培训中心主任:刘xx

  区教研培训中心教研员:李xx

  区教研培训中心教研员:黄xx

  区教研培训中心教研员:熊xx

  区教研培训中心教研员:李xx

  打古镇农校校长:赵xx

  定期邀请他们到学校对课题研究作指导,并对课题主研人员进行知识培训。

  C、校外劳动技术指导教师。

  打古镇农校教师:陈xx

  打古镇社会福利院院长:张xx

  打古镇社区二小组组长:刘xx

  打古镇松林村养殖场场长:刘xx

  打打古镇龙古村村主任:陈xx

  定期邀请校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D、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鸽、鸭、鱼综合养殖基地——刘xx养殖场

  打古镇农校栀子种植基地

  打古镇社会福利院的养殖场、苗圃、老人疗养院

  打古镇白合社区

  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请校外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基地的综合实践。

  (3)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A、召集课题组领导成员会议,总结前期调查、研讨工作情况,汇总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资源的整合,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工作计划,布置研究工作内容、计划及方法,使之能责任分工,更好更快地完成相关研究工作任务。

  B、邀请课题指导组专家召开课题研讨、分析会,认真、详细地向与会专家汇报我校课题研究的条件优势、方式方法以及研究工作计划,听取与会专家的点评及相关指导工作,并结合我校原有研究方向、方式方法进行整合及改进,最后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及制度。

  (4)、确定课题研究的三个阶段:

  A、课题准备阶段及研讨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B、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

  C、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二)课题的'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

  实施阶段是完成课题研究的关键时期,是最实质性的工作环节。从20xx年2月—20xx年6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着重对课题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实践过程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组合优化,人员落实,职责到位,研究有效。

  1、该阶段完成的相关内容及任务:

  (1)加强劳动基地建设,为课题的研究夯实物质基础。

  (2)加强学习和培训,健全组织,保证课题研究的正确导向。

  (3)落实研究计划,对实验段班级学生进行劳动技术的指导与培养,并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4)指导各实验班级完成相应小课题。

  (5)编写劳动技术校本课程教材,并在实验班级试用,收集相关信息、资料。

  2、课题实施阶段研究步骤。

  课题领导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开展研究工作,落实责任,规范过程管理,保证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地开展进行。

  (1)加强劳动基地建设,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物质保证。

  A、开发校内基地,保证研究工作的实效性。我校对教学楼后山近20亩闲置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平整,并把该区域划分给研究阶段的各实验班,各班结合自己的研究小课题及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相应研究实验,这充分保证了学生劳动技术培训学习场所。

  B、合理开发利用一墙之隔的栀子山劳技基地。学校投资大量人力物力,为栀子山劳技基地与学校修建了一条宽约一米的石板路,为学生能及时、方便地到基地进行劳动提供了保证。

  C、充分利用周边劳动基地资源,保证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全面性与多样性。与学校一步之遥的打古镇社会福利院常年饲养着各种家禽及牲畜,而离学校两三里的刘仕华养殖场则是一个鸽、鸭及鱼综合养殖场,以及集商贸、物流及各种服务设施齐全的打古镇白合社区,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研究宝贵的资源。学校课题组与相关劳动技术培养实验基地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任务及要求。

  (2)加强培训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参研人员的业务素质。该课题立项不久,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方法以及相关的理论,多次采取了“分层次、分渠道、由点到面、由面到点”的方式进行培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为教师广开渠道,先后多次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多次邀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对于教师的学习笔记,我们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其呈现方式,改变了过去规定的每学期的机械摘记,而是要求实验教师精心选择摘抄内容,并结合教学案例撰写心得体会,把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个人思想的学志。

  (3)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我们把课题研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建立健全相应的理论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研究汇报制度、课题档案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力度,把科研工作与常规教学、教研工作紧密结合,使课题研究逐步达到“研究与工作一体化、课题管理网络化、研究过程规范化、研究内容序列化”,力求使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

  (4)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培养学习劳动技术能力,并分析整理劳动技术指导方法。

  A、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原则。

  (A)实践性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这些任务只有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并且劳动实践活动还要坚持长期抓,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创造性,让学生手脑并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B)正面教育原则。坚持正面的疏导原则,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劳动,教育学生在劳动中不怕苦,不怕累。对在劳动中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逐步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C)健康第一的原则。组织劳动时,首先要认真研究劳动工种性质和劳动环境,绝对不能让学生从事有危险性,或者有损健康的体力的劳动。劳动前,让学生明确劳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特别要明确保证安全的注意事项和正确使用劳动工具的方法。做好劳动分工的具体组织安排。在劳动过程中,教师需学生参加的集体劳动,积极做好示范动作,并且全面掌握学生的劳动情况。教育学生在劳动中,不能打闹戏耍,并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D)适合学生特点的原则。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劳动强度要适中,并尽量照顾各年级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安排劳动内容。

  (E)协调好教学与劳动关系的原则。要防止教学与劳动两个方面偏向,除了提高认识以外,在劳动技术教育时间安排上应结合教学工作安排,不能因该项活动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B、劳动技术教学方法

  劳动教学方法对于劳动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教学内容有了,教学的组织形式确定了,如果方法不对头,同样不能很好地完成劳动教学任务。结合我校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我们在劳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A)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讲授时内容必须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逻辑性。解释或论证技术和工艺的概念、原理,分析或阐述工序和操作规程,都应当语言清晰、准确、精炼。讲授时语言应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切忌抓不住要领,语无伦次地絮叨。

  (B)示范操作—模仿法

  它是一种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和学生的模仿练习,使学生学会某种技能、技巧的方法,也我校对学生劳动技术培养的主要方法。课前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水平,并准备好需要的全部工具和材料。操作程序和动作做到正确、规范,动作要慢,步骤要清,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模仿。

  (C)多种工序综合作业法

  多种工序综合作业法是让学生经过多道工序的练习或实习,系统地掌握某项劳动技术的一种方法。将制造或生产某一产品的全过程分解成几道工序,让学生分别学会这些工序的操作技能,然后运用这些技能生产或制造出某一产品。教学中,也可以单一地要求完成其中的一项工序,如种白菜,包括平整土地、选种、栽植、除草、施肥和收获等几个步骤,可分别传授学生其中的一个步骤,让其暂时掌握这一项技能。

  (D)电化教学法

  电化教学法是运用幻灯、电视、影片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劳动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法声图并茂、形象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从而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和对劳动的兴趣。能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局限,将教学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掌握某种知识的完整概念。例如:某种农作物的种植、管理与收获至少要跨三个月的时间,而用电化教学法,可将作物的生长、防护及成就的全过程,用很短的时间从屏幕上展现出来,这对于掌握其生产技术是非常有益的。

  (E)实验法

  实验法是利用一定的设备或自然条件,进行某项技术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研究获得实用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如:菊花的栽培,在讲过菊花的习性和管理方法之后,布置学生每人培育一盆菊花,从扦插,一直到开花,提出技术要求和实验记录要求,学生经过菊花生长的全过程,掌握栽培菊花的技术。

  (F)参观法

  参观法是组织学生到生产或技术现场(如农场、农村专业户、林场、饲养场等)实地观察、研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些不但使学生看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而且还能看到工人、农民、各种专业人才的忘我劳动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从而扩大了眼界,激发其好学上进、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G)实践创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培养下,自己动手制作一件产品或种植、养殖某样产品的过程。比如,学生学习草编、竹编时,教师指导了圆形物的编织,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长方形的。这种方法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与创造能力。

  (5)采用量化量化标准对学生劳动技能进行评定

  在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我校指导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效果。每学期或每阶段劳动结束时,认真进行总结,及时表彰先进。

  A、学生劳动技能评定的内容及评定的方式方法。

  (A)评定时要看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看学生对某项劳动任务完成的速度和质量,看某种制作或生产是否独立完成及其质量如何。

  (B)看学生的劳动出勤、劳动态度、劳动表现,看学生是否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等等。这些情况的获得与收集,主要靠准确地、系统地日常观察,不能只看一时一事,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并且与学校的其他活动及家庭中的劳动情况结合起来。

  (C)学生掌握劳技情况大致分为:认识、了解、掌握、熟练等几个层次。对于认识、了解的知识,放在平日提问或小测试中,随时记录学生成绩,按照积分总和与次数,确定学期或学年的平均得分;对于需学生掌握、熟练的知识或技能,要结合平时教学或适当集中,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根据某项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熟练程度、操作准确度等,评定相应的等级或分数。

  (D)学生成绩的来源,主要通过上述三个方面按适当的比例折算。平日提问和小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际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40%;学生参加劳动的表现,占总成绩的40%,总成绩按学期或学年统计。

  学生参加劳动的表现与实际操作成绩,均可采用等级量化表,大致地评为优秀、较好、一般和后进四个等级。

  (三)课题的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课题总结阶段主要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教师学生成果专著、编写劳动技术校本课程教材等工作。为了圆满完成课题任务,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结题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结题工作计划,并召开了由全体研究教师参加的结题工作会议,布置了有关的任务。

  1、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学校课题组收集、整理几年的研究资料及成果,科学地分析、总结研究工作中的得与失,认真地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为我校及其它学校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宝贵资料。

  2、汇总相关资料,认真完成成果报告。

  在这几年的研究实验工作中,我校课题组在实践操作、理论升华中,获得了大量且有价值的材料,学校集体、教师及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多次获奖,这些都与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分不开的。课题组在总结阶段收集了大量的成果资料,并认真完成成果的汇总工作。

  3、编写并完善劳动技术校本课程教材。

  经过前期课题的研究工作,收集总结相关的资料,编写实用有效的校本课程教材,该教材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我区农村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工作非常适用。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近五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经过全体课题组人员的共同努力及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理论成果情况

  1、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师不仅对以劳技教育为主体的综合实践含义和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优质课例,培养了一批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优秀实验教师。

  2、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更好地推广研究成果。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课题研究,既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把握研究方向,又从具体实在的教学方法入手,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每一次劳动实践活动,注重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我们更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拓宽研究领域,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改进,并注重研究第一手资料的积累,形成宝贵的课程资源。

  3、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仅注重“教”和“导”,更关注了活动、环境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所起的促进作用。千方百计利用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质疑、解疑和亲自动手的能力,让学生亲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自学、自思、自练的过程中,提高对信息获取和内化能力。

  4、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学生在开放的大环境中学习,不仅熟练地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收集、筛选、处理、运用信息和各种劳动本领的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综合知识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动手协调能力及劳动技能,学生中人人是家庭劳动的好帮手,这些都受到了社会、家长的好评。学生的个性也在平等、和谐、人文化的良好环境中有了广阔发展的空间。

  (二)集体及师生获奖情况

  1、集体获奖情况:

  学校连续几年在小学毕业会考中获区级各种等级奖。

  学校荣获市级“十五期间后勤与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2、教师获奖情况:

  20xx年教师节,有2位教师获区府发优秀教师奖。

  20xx年,有1位教师获区府发优秀团干。

  20xx年有2位教师获区级自然知识和语文知识指导奖。

  20xx年—20xx年,在纳溪区小学毕业会考上,有10位教师分别获教学优质一、二、三等奖。

  20xx年—20xx年,在区级青优课上,有5位教师分别获二、三等奖。

  20xx年4月,有2位教师获泸州市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二等奖。

  20xx年—20xx年,有3位教师编写的教案分别获市级三等奖和区级二、三等奖。

  20xx年,有1位教师在区级自制课件赛上,上课获三等奖,说课材料获二等奖。

  20xx——20xx年教师论文,有100多人次获市、区等级奖。

  3、学生获奖情况:

  20xx年10月,杨xx被评为市优秀少先队员。

  20xx年,王xx、徐xx等5们同学分别补评为区三好学生或区优秀少先队员。

  20xx年12月,王xx、赵xx等5同学位同学获区教育局、区教研室组织的语文大赛二三等奖。

  20xx年1月,王xx、肖xx等5位同学在区级自然知识大赛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20xx年,王xx、李xx等6位同学分另被评为区三好学生或区优秀少先队员。

  20xx年,陈xx、陈xx等6位同学分另被评为区三好学生或区优秀少先队员。

  20xx年,张xx、罗xx等7位同学分另被评为区三好学生或区优秀少先队员。

  五、课题研究的体会及设想。

  我校“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研究”科研课题虽然已经完成了,但在取得成绩的现时,我们也看到存在的诸多问题,现就几年研究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今后的设想总结如下:

  (一)应充分发挥区教育局、教培中心等领导部门的指导作用,及时向其汇报情况、遇到的难题,争取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并加强对领导组及业务组的管理,形成支撑学校科研课题研究的合力。

  (二)加强新课程实验的宣传力度,要使课改工作特别是劳动课程的开设能得到社会各界、家长等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为劳动活动提供资源支持和活动支持。

  (三)学校管理者、教师要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树立课程意识,真正明确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目的、意义。

  (四)提高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克服急于冒进,研究工作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研究中应认真做好做细每一步工作,并及时作好在相应记录。

  (五)要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力度。加强各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回顾这几年我校科研实验工作走过的路,路边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收获的欢笑,也辛勤的汗水。当看到努力换来的研究成果,看到孩子因学习到某种劳动技能脸上露出稚嫩的笑容,我们感到科研的快乐与充实。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会充分利用取得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我们更相信学校会在其它更多、更广的领域开展科研工作,为落实新课程理念服务,为造就一批批新时代的人才服务。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1

  在20xx年至20xx学年度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小课题研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因此我确立的研究资料是《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当这个题目确定后,在具体的操作研究中我发现这个研究比较空乏,操作起来比较难,没有具体的数据可保留,只能透过平时课堂上和课后辅导上看到孩子们的一点点进步,因此,我就想尽办法,在课件、课堂、课后作业等方面不断地渗透给学生,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让他们会学习,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去提高,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一年的实施,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决定的一般潜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科学史上超多的事例也证明了这一点。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和帮忙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潜力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起于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构建一个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用心性、主动性,改变学的方式,学会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促使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并使智力和潜力得到开发和提高.

  3.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齐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逐步构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三、课题研究的好处

  独立思考是创新的萌芽和基础,培养学生构成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习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低年级的学生群里中,大部分学生上课缺少个人用心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思考活动局限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内,所提的文体过细过死,思考的容量很小,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在数学课上,独立思考不仅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让学生脑、手、眼、耳并用,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透过对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自主学习”的与外延有更加明确的认识,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

  2.调查法: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采用问卷、座谈、访问等形式。

  3.个案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行个案研究。

  4.行动研究法:在学生常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必须的条件,对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

  五.课题研究的资料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务必使学生用心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决定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研组研究确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目标。开始收集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方面的知识。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进行具体的操作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带给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我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给每一位学生带给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透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状况,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有时也要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我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用心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要做到这些,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齐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逐步构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1.培养怀疑精神。独立思考的潜力首先表此刻怀疑的精神上。谁不迷信权威,勇于与传统的观念决裂,敢于提出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谁就能作出创造性的发现。

  2.鼓励大胆质疑。怀疑精神的具体表现,就是敢于质疑。质疑是指对习以为常的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疑问。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即使是学生提出古怪的疑问也不就应急于否定,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问题作出用心的评价,以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品质,仅让学生停留在能提出问题的层次上是不够的。因为科学的创造不仅仅仅表此刻提出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上。科学的发展也正是从“科学问题”开始的,正如海森堡所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在数学教学中,要个性重视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潜力,教学中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意识的“剖析”。理性分析,能够使学生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不仅仅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用心性,同时也有益于学生独立思考潜力的培养。

  3.强化问题情境。质疑来自于问题,也正是由于问题的存在,能够不断激发人们去观察、实验、思考和学习,激活创新的思路。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问题教学法”,要有意识地以问题为起点,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来组织教学。在习题教学中能够采用“发展问题教学法”。即当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问题并加以解答,教师并不告诉学生怎样编写,而是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允许他们编写不同的“发展题”,然后对问题进行评价。

  4.加强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带给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透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带给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理解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齐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总结阶段。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独立思考的主动性。本课题的研究,创设了一个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潜力的环境。我们围绕预设目标,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不断体会过程、体会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逐步构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一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经常进行专题学习和研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教育理念明显改观,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教与学的方式有了彻底的革新,教学水平、科研潜力和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八.课题研究后反思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能够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现代人谈得最多的名词,莫过于“创新”两字,无论你怎样创新,都务必从提出问题开始。现代教育课程的开设就应为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带给更广阔的时空。学生在这时空中能够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研究中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里面也涉及到思维与兴趣的关系,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问题,人们总是乐于去研究,在研究中思维,在思维中创新。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2

  一、强思想,去伪存真做课题

  为把课题研究真正开展起来,摒弃一些重结果,轻过程,走形式等课题研究弊端,我校从德育实际出发,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将课题研究方向定位在班级文化建设上,积极引导和鼓励全体教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效果即成果的意识。不惟课题而课题,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体现科研的真正的价值。

  二、小切口,细化分解上轨道

  为了向科研要效益,我校将子课题进行分解,根据年级特点、文化内容上进行细化。号召所有班主任“人人做课题”,以“小、活、实、快”的微课题研究推动课题进展,确保课题源于工作实际,归于工作实际,激发教师选题、研究的热情,消除老师不想做、怕做课题的畏难心理。一时间,课题研究发展态势强劲,使“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三、促规范,平实有效贴地行

  强化管理,保证课题研究过程的规范、有序,保证课题研究完成预期的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

  成立课题研究核心小组。制定课题研究相关制度,提出了明确的任务与要求。加强课题工作日常管理,定期召开课题组培训会议,及时通报研究进程,分享科研成果。做到课题资料电子、文本档案存储及时、准确、规范。完善课题组成员考评机制,根据工作量的不同、成果呈现的不同,进行不同形式的`奖励和表彰。

  三、勤交流,拓宽科研新思路

  该课题开题以来,定期组织课题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别人的经验,拓宽德育工作思路,优化德育课题研究工作。实验教师谈个人课题研究一得,让广大老师分享成功,为困惑出谋划策。在学校网站开辟课题论坛,实验教师有什么成功的做法,可以发表观点。课题经验交流会,宣传好的研究方法,对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分析。课题工作研讨会,总结阶段性实践经验,剖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讨和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科研能力。

  智慧在在实践中生成,在反思中锤炼,更在彼此的学习交流中默会。课题研究,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关注科研,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关注德育中的实际问题,实实在在地在不断研究与探讨中尝试解决问题。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3

  在和谐德育课题引领下,我校精心策划组织各种活动,开创班级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和谐的良好氛围。

  1、学子当家自主行。成立校长学生助理团,志愿者协会;建立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机制,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示范和带头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方案和实施细则,开展校园“十佳星级”学生表彰活动,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

  2、主题活动成序列。结合重大节日,我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法制安全教育、生态环保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诚信教育、尊师爱生、中国梦、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得到了思想情感的熏陶。

  3、社会实践出品牌。连续8年不断优化,已成为我校德育活动的精品之作。通过班集体建设,学习方法指导,专家、优秀军人、科学家报告,与学长互动,远足,各种比赛、拓展活动,军事训练及生活管理等,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交往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4、国际交流大视野。我校开展了“中俄文化交流周”活动、中荷文化交流夏令营活动、连续九届中美文化交流夏令营活动,在体验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结交外国朋友,增进世界团结。派出学生到台湾、美国进行学习交流。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5、家校携手显合力。开设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编写家庭教育小报,通过家长接待日、家访、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通过成人仪式,誓师大会、文艺汇演等形式,增进家校沟通与合作,开创“同频共振、良性互动”和谐共育的良好局面。

  7、导师伴行有规划。在起始年级实施导师制,每位教师和职员认领一个亲学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全程、全方位导航;在高三年级发挥《成长手册》的作用,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得与失。学校开设《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助力目标定位,实现梦想。

  8、艺体特长显优势。我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因材施教,特色办学。成立了体育、美术特长班,激发学生的'不同潜能。每学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进行诗歌朗诵、演讲、舞蹈、书法、绘画等比赛,举办形式多样的球类、拔河、体操等运动比赛,锻炼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多元发展让学生收获了成功,三年来,学校艺体特长生175人升入大学本科。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4

  20xx年9月,我校承担了研究课题《特殊幼儿教育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我们所做的工作

  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20xx年9月参加了县教育局课题组的首次会议以后,为了了解我镇的特殊幼儿教育情况,我们首先在九湾片几所小学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调查分析了特殊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其进行梳理、分类,写出了调查报告,并于20xx年3月15日参加了课题组在我镇组织的教师座谈会。在这期间,中心校领导来到我校进行调研,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了分工、培训和指导,分发了有关特殊幼儿教育的学习材料。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对相关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在20xx年度结束时,按要求完成了相关工作和研究报告册任务。

  20xx年3月12日,课题组领导在中心校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会上课题组成员及领导们就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作出了指示和安排,提出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基本要求。我们对课题组的研究思路、春季课题研究计划及相关工作要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领会,明确了研究方向。回来后,我们首先根据要求,完善了相关资料,为研究人员配备了专用资料盒、学习记录本、会议记录本,要求各位研究人员写出切合实际的特殊幼儿教育方案,并把平时教学中的收获或不足记录下来,为特殊幼儿教学研究提供最基本的素材。其次,针对子课题分工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分析了所授班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的问题,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确定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理清

  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工作计划,并根据研究计划对所授复式班级进行观察研究。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各位研究人员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留心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对现有各种条件下可以解决的问题,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去解决,同时留心采取措施前后学生行为的变化,做出观察记录。

  二、我们的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成果,是针对某种教育现象,某一教育课题或某种教育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实验或论证后所得出的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方案或新的.教育理论。它主要通过论文、论著、研究报告、(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活动方案、教具、学具等形式表现出来。

  幼儿教师的备课笔记、编写的讲稿(或教案)、教材基本上是限于利用现有的的材料,加以取舍、编排、整理,并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目的是便于教学和幼儿的理解。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能将其看作是教育科研的成果。但如果是以新的教育理念作指导,设计出与新理论相应的教育活动方案,或者所设计的活动方案,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出了一些对本学科来说是新的东西的内容,则可以看作是教育科研的成果。

  三、课堂拓展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撰写教育科研报告或论文,是用文字形式把科研成果表达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并为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提供参考和研究的基础。

  教育科研论文的作用既表现在其学术价值,也表现在其实践价值;既表现在其社会价值,又表现在其个人价值。论文的发表是对作者学术水平、专业水平的肯定。第一篇论文的发表,对一个人来说,不亚于奥运会上“零的突破”,它将成为作者在教学生涯中的里程碑。在自己岗位上默默石沉大海耕耘的教师发表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参与问题研究、学术讨论,促进学术交流,并通过论文的发表受到激励,使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双提高。

  ⒈通过科研论文向社会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的深思熟虑的观点、意见,启发人们关注与努力解决有关的教育问题的热情与智慧;

  ⒉通过科研论文与他人交流学术见解,互相争鸣研讨,促进教育学术领域的繁荣及个人学术水平的提高;

  ⒊通过科研论文拟定过程本身,提高研究者本人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对于研究者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极其有用的。

  研究报告是对研究工作的总结,应反映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它不仅表明研究成果,又说明研究者的观点、立场、方法,反映研究者的专业水平、创造力和研究能力。换言之,研究人员总结研究过程的本身也是研究工作的一个部分,是科研工作的最后环节,通过撰写教育科研报告或论文,可以训练的提高研究能力。好的研究报告应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一个有质量的课题研究如不能以社会所接受的表达方式和文字形式准确地反映研究成果,往往会使整个研究功亏一篑。因

  此,每个研究人员都应该了解研究报告的特点和撰写要求,掌握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和技巧。

  要当一个好的教师,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而进行教育研究则是幼儿教师自我充实,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因为要进行教育研究就要不断地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又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而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教师的各种教育能力的提高;同时,进行教育研究,使教师能够注意发现和分析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原来的做法进行反思,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育研究过程中的研讨、总结、交流可以使教师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进行教育研究还有利于教师把平时积累的经验系统化,有利于把长期积累的经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这有利于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又有利于他们创造性地工作和减少实践中的“盲从”和“盲目模仿”。

  注意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能够不断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一般地说,当有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出现时,当有新的教育改革措施提出时,具有较高教育科研素质的教师能较好地、较快地理解和接受它们,能够避免简单的模仿,而把握住新的教育理论或教育改革措施的精髓,从而将新的教育思想或改革措施,灵活且有实效地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将幼儿教育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近年来,在幼儿理论领域出现了一些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可是真正被幼教实践者所采用,并能发挥指导效能的却很少。有时,理论一运用到实际中去就“变了味道”。结果,理论越来越多,体系越来越完善,却无法在实践中找到应有的地位。理论陷入了不能被实践所认可的困境。究其原因,除幼儿教育理论工作者脱离实际的因素以外,幼儿园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素养也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由于幼儿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素养,一些人不愿意接受背后的思想,习惯于自己固定的教育模式,因而无法评价、选择新的理论,不能创造性地将教育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实践中。为了扭转这种情况的发生,从目前和长远来看,就要加强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

  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是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而进行教育研究,特别是进行教育科研有利于幼儿教师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科研型、学者型教师的培养。

  名师不仅要教得好,而且还要讲得好,写得好。只会教,不会讲,不会写,最多也只能算是个二流的优秀教师,是一部教书的机器,而不能算是一流的教师,更不能算是专家型教师。

  ⒋进行幼儿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幼儿教师的受教育程度较高,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而精神方面的追求较为强烈,荣誉感强,人生价值观念重,特别是当今青年教师,现代意识强,创新精神足,个个追求能干出一番事业。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1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师生关系是推动教育活动顺利进行不可忽视的教育要素之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积极的影响,也能使教师工作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有利于减轻双方的心理压力和疲劳感,进一步强化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和对学生的热爱。可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

  当前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课堂教学关注学科、忽视学生的情况仍然存在。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师生往往急功近利,教学变成了一种任务和负担,不仅造成大量学生厌学,产生学习倦怠,而且造成许多教师厌教,产生职业倦怠。反映在师生关系上,一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的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没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二是师生之间情感关系冷漠、缺乏沟通,不仅没有建立师生情谊,个别甚至有师生对立现象。

  良好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研讨的焦点。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学导式教学法"。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教育家、思想家都是十分重视师生关系。20xx年中国首届师德建设论坛会首次正式提出"教育以人为本"的师德内涵。它以鼓励人的自主发展为旨意,以教育、爱为核心,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志,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南,提倡人的教育。

  国外的教育家们更是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建立。他们认为教育家必须是心理学家,依据心理学提出的学生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习结果的结论,更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胜于研究教法的模式。教育家卡罗尔的一篇论文"学校学习模式"指出了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程度的主要因素,重点指出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师生之间良好的和谐关系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近几年风迷全球的《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也就和谐师生关系对学习的影响做了一些阐述. 国内外教育专家在无数的教育论坛中提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教育改革的重大作用,但都未深入研究师生关系如何才能和谐建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同时,我们对个别学生进行了师生关系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当前的师生关系深感不满和失望,其中,“心里有话最想找谁说”,只有13、7%的人找教师说;只有22.6%的学生与班主任关系和谐,32.5%的学生与与课任老师关系和谐。鉴于以上背景与意义及本校师生关系的现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根据我校师生关系调查报告可知,中学生对喜爱老师所传授的科目会努力去学,非智力因素会弥补智力因素带给学习的不足,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师获得学生喜爱成为可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创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十分必要。

  2、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应深入了解正在成长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的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

  3、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独立人格是人进入社会的立身之本。独立人格包括:矢志不移、坚定信仰、求真务实、理性思维、勇于开拓、敢于负责的处事态度,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质,很难想象在只有师道尊严的课堂中能形成这些优良品质,所以和谐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

  5、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就是在于使这种先天潜能得以实现,人的成长是在一个安全的心理气氛中先天潜能不断实现的过程;情感活动左右着人的精神世界,把情感活动看作是心理整体机能、提高人的认识的基础和动力。

  三、概念界定

  1、师生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2、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3、和谐班集体: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舒畅的心理气氛中通过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自觉的主动活动,促进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而创设的一个友善、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相互进取的班集体。

  4.沟通:字典上“沟通”意义是指“使两方能通连”。本课题的研究特指师生沟通,即通过师生沟通,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师生偕进。在这里,强调的是师生沟通时所采取的形式,所包含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所采用的策略、技巧。可以这样说,只要师生有需要,就存在沟通的必要。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促进我校教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创建默契和谐的师生教育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形成 “明德笃行,博学乐究”的良好学风;全体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形成“为师、为范、讲奉献,善导、善创、求高效”的教风;全体师生“诚信、励志、笃学、创新”,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共铸和谐”,创立一个师生成功、成才的平台,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努力打造市范校的标准。

  本课题组主要在师生关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因素进行分析,从教师、学生、班级、学校、家庭等方面着手探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些相关的策略。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01-17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07-07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实用]12-12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最新11-26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精]04-01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通用]04-27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通用】05-13

有关课题研究工作报告02-17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04-04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模板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