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工作方案

时间:2024-06-21 11:43:08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必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疾儿童工作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必备)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1

  为了保障重度智障、脑瘫等儿童因客观原因暂不适宜到学校进行教育的特殊儿童、少年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真正体现“教育公平”,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促进我城区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南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青秀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青政发[2014]27号)等文件精神,真正把“送教上门”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我城区的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服务对象为城区残联发证(登记)并居住在青秀区辖区内,确实不能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学校(班)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并愿意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6—15岁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中、重残少儿”)。

  二、服务目标

  送教上门服务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乡镇、社会志愿者参与的施教队伍,为中、重残少儿提供包括认知课程、适应性课程、身体康复等教育及训练课程,发展其教育潜能,提高认知、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注重家长的康复知识培训。让中、重残少儿享有受教育权利,逐步融入社会。

  三、服务原则

  (一)按学校服务地段就近送教原则;

  (二)“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开展、免费教育的原则;

  (三)送教方式遵循个别送教和集中到社区、邻近学校送教相结合原则;

  (四)示范教育和指导家长相结合原则;

  (五)“医教”相结合的原则;

  (六)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送教内容

  送教上门老师应根据每个中、重残少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中、重残少儿的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康复能力。

  (一)教学内容

  学科类知识;送教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备教材内容和知识点;运用家庭资源及其他本土资源进行认知教学、生活自理训练。

  (二)康复训练

  感知、运动、语言等缺陷补偿;运用特奥运动项目进行训练;医教结合进行运动康复。

  (三)保健指导

  医生或送教志愿者对家长进行保健、康复常识培训和专业康复指导。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教育、财政、卫计、残联、民政、镇、街道、开发区等部门组成的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协同推进实施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送教上门的师资、经费、补贴、康复训练、志愿人员和残疾少儿调查等问题。各单位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做好送教上门工作。

  (二)将“送教上门”的残疾儿童纳入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同等享有每人每年6000元的财政公用经费的拨款。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于送教教师购买意外保险费、交通费、误餐费等。

  (三)保障教师权利和安全。对承担“送教上门”工作的学校在师资、经费、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每次到家庭(分教点)开展送教服务应有2名及以上人员,白天时间进行。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做好送教服务人员的安全工作。

  (四)结合实际做好“送教上门”人员的工作量标准确定。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按每次3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同等条件下职称优先评聘。

  六、实施方法

  (一)成立领导小组,拟定工作方案。成立青秀区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相关工作部门要成立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负责协调、处理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服务相关工作,拟定工作实施方案,并按方案组织实施。

  青秀区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李永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政府副区长

  杨华龙城区人民政府副调研员

  副组长:覃铭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赖清玲城区教育局局长

  彭冬初城区残联理事长

  成员:黄巍城区财政局副局长

  申晛城区卫计局副局长

  白以刚城区民政局副局长

  曾慧文城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

  韦华苑城区教育局副局长

  王晓云城区教育局副局长

  莫庆春长塘镇党委宣传委员

  黄振梅伶俐镇党委宣传委员

  韦璐南阳镇纪委书记

  黄琛刘圩镇党委宣传委员

  覃燕青新竹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郑倩婷中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崔国民建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谢意南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吴兴津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李贵梨仙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区教育局,主任由赖清玲同志兼任,副主任由曾慧文同志兼任。办公室成员由基教股、各小学校长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城区中小学特教工作,联系电话:xxxxxxx。

  (二)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

  1.城区残联每年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和登记工作,摸清情况后,由青秀区残联区分类型整理汇总,填写《青秀区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情况统计表》(见附件1),报送城区教育局。

  2.城区卫计局要协同医疗机构,会同残联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适龄儿童参加筛查、诊断和治疗康复的衔接机制,做好残疾预防宣传教育;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对中、重度残疾儿童做好干预康复治疗。

  3.城区财政局要将“送教上门”工作所需的教育教学设备配置及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按时拨付,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

  4.城区民政局要加强对康复辅助器具的宣传推广,普及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相关知识,让中、重度残疾儿童能正确安全使用康复辅助器具。对生活困难的中、重度残疾少年儿童给予资助。

  5.城区教育局根据城区残联提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名单,组织中、重残少儿所在服务地段的学校送教上门的具体工作。

  6.各镇(街道、开发区)协助辖区内中、重残少儿送教上门的管理工作,组织志愿者参与“送教上门”服务工作,为设立分教点服务提供场地,协同教育部门实施教学指导服务工作,确保中、重残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三)明确服务队伍,实施服务工作

  学校要将送教上门服务纳入学年工作计划和教学常规工作中,形成常态化管理。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实施教学指导服务工作,确保中、重残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四)总结工作经验,推广先进典型

  各实施部门(单位)要认真总结开展服务工作以来取得成绩,对在开展送教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要予以表彰奖励,将工作开展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并积极探索“送教上门”服务的新方法,确保我城区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七、工作要求

  (一)办公室每学期开学和期末各召开1次业务指导组及送教教师工作会,研究计划,总结工作,交流经验。

  (二)送教学校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训练记录等。

  (三)保证“送教上门”时间,原则上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按每周1次,每次3课时(包括学生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及家长培训等)。

  (四)多形式开展服务。提供送教上门的学校可根据服务对象情况,灵活选择送教上门的服务方式。

  1.集中学校开展服务。利用部分学校和单位现有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家长定期定时陪同中、重残子女到学校(社区)资源教室开展康复训练和教学活动。

  2.到服务对象家庭一对一的服务。对于居住较分散、离学校路途较远的中、重残少儿,学校责任教师(志愿者)到其家中进行一对一施教。

  3.设立分教点服务。中、重残少儿居住相对集中的,在服务对象所在的自然村、社区服务中心、康复(福利)中心设立分教点,集中开展服务。

  4.协同教育服务。学校与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特教培训机构等合作举办分教点,共同开展教育服务。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市上工作交流会议精神,推进我县特殊教育的发展,我校将本着为了每一个残障孩子,为了残障孩子一切的原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让每个残疾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专门成立残疾儿童班级是残疾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二、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营造残疾儿童受教育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1.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加快小康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将按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实施特殊教育。通过深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全国助残日、志愿者助残、手拉手等活动,弘扬人道主义,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儿童少年的新风尚。

  2.学校将特殊教育工作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成立残疾儿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朱胜利(校长)

  副组长:王国华 敏晓良

  组员:唐致平 常学智 各班班主任

  为加强特殊教育工作,同时建立由校长室牵头,教导处、政教处、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参加的学校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并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保证特教班工作的实效性。

  1.规范鉴定程序,建立残疾生学生档案学籍

  学校将严格执行原国家教委《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和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四类《残疾标准》,加强对三类(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筛查和鉴定,鉴定结论不予公开。仅由有关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在学生中扩散。对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为其健全教育档案。

  2.依法治校,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学校将增强依法治校意识,不拒收区域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并安排适当的时间与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

  3.加强个别教学,提高残疾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校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个别教育计划,确保特殊儿童与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平等的优质教育,努力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残疾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力。要求各科教学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生理缺陷的矫正、补偿。教师在班级的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与残疾学生的关系,应当以集体教学为主,并要对个别残疾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切实做学生的个别化教学.加强残疾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真正使其受到适于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无特殊原因,任何人不得将残疾学生停学停课或停止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残疾学生学习期满,学校将发给毕业证书或义务教育证书.

  4.注重家长培训,家校联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学校校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残疾学生家长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其子女的心理、生理特点,基本的教育训练方法和辅助用具的选配、使用、保养常识,对其子女做好家庭教育训练工作。

  5.严格评估标准,切实做好考核评估工作

  学校按照《残疾儿童少工作评估指标》的要求,注重过程管理。加强对残疾学生的考核评估,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缺陷矫正和补偿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对班级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估,充分肯定他们为残疾学生付出的劳动并在奖金发放、评优、评先、晋职等方面有所倾斜。每学期定期进行总结自查,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三)增加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特教工作。

  加强对承担班级的任课教师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了解班级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选派热爱残疾学生,思想好、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除按要求积极参加区统一组织的教师培训外,还组织教师到外区参观学习,开阔眼见,丰富经验,提高认识。校内定时、定点进行培训,并开展交流活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学习特殊教育理论,研究探讨工作的方式方法。架起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的桥梁,利用教室的设备与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特殊学生服务与协助,为教师提供特殊教育需求的资料经验和个别辅导的场地和设备。同时为家长提供协助,给他们提供有关的书籍,听讲座,让他们认识到智力落后是人口常态分布中必有的现象,帮助他们逐步从痛苦中走出来,加深他们与孩子感情的亲近,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一些辅导孩子的方法,使资源教室成为家长与孩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的桥梁,使我们的教育更加主动。并安排专职或兼职老师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和班级教师要与残疾学生家长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交流学生情况,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3

  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呈现出“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的共性。其教育管理是当今一大社会难题,要破解,学校、家庭、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应该努力做到:家庭固本、学校“留心”、社会防根。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大可能地缩小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为了确保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最现实的教育管理问题:

  一、建立机构组织

  (一)、关爱领导小组。指导工作开展。

  组长:张廷成

  职责:审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

  副组长:张敬秀姚新德

  职责:拟订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督促各个部门认真实施并考评。

  成员: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心理健康老师

  主要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关爱实施小组。制订实施计划,落实具体措施,实施过程指导和操作。

  组长:姚新德

  副组长:周莉娅

  组员:各班班主任

  职责及分工:

  组长:任务分派,并检查落实情况,并对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副组长:将任务细化,考虑全面,安排落实,资料汇总。

  组员:组织落实好工作,做好结对工作,做好留守学生的代理监护人,管理好监护的学生,并做好相关的记录记载工作,解决留守学生的具体问题,安排落实留守学生的结对帮扶教师。

  (三)、关爱活动小组

  1、帮扶结对组。组长:周莉娅。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做好“五个一”,即给每个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建立一份成长档案,每天挤出一课时与“留守儿童、残疾儿童”交流,每周走访一个“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家庭,每月与他们父母沟通一次。

  2、心理辅导组。组长:刘倩倩。心理辅导教师由赵涣涣、杨勇两位老师兼任,定期组织任课教师举办心理辅导策略培训,定期组织“留守儿童、残疾儿童”举办心理讲座,定期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二、工作实施办法

  1、建设书香校园。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灵魂的归宿与寄托。学校要加大图书室、阅览室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把学生引导到书本与知识的海洋中去。让“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找到他们灵魂的依傍,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爱。

  2、健全活动形式。学校要多组织开展丰富有益的活动,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如举办各种晚会、体育运动会、歌咏比赛、演讲大赛等。学校团队工作关注留守儿童,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留心”在学校,对老师、同学信任,对学校产生依赖感。

  3、建立信息档案。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在每学期开学进行调查摸底,填写“留守儿童、残疾儿童信息卡”,全面掌握其家庭、学习、生活及父母外出务工留守代管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

  4、加大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各班实行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制度,开展“一帮一”、“交心谈心”等活动。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积极疏导,放大优点,去掉自卑,树立自信。

  5、强化综合管理。开办监护人培训班,开办“家长学校”、与家长、监管人面对面交流,对家长、“监管人”进行有关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教育功能,以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监护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提高监护人的监护责任意识。通过家校互动,加强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教育管理。

  6、加强师资培训。“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教育管理与一般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和更多的不确定性,难度较一般学生更大,要求实施教育和管理的`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因此,在师资培训的内容中要增加关于“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教育的技能,以使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7、开展心理辅导。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残疾儿童”谈心制度,创新教师家访办法,开设心理健康咨询信箱,及时解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成长中出现和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帮助其塑造健康心理;引导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明辨是非、美丑、真伪、善恶,抵制外界不良风气的能力,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

  8、鼓励互爱互助。开展“牵手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残疾儿童”互助小组,负责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帮助。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4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孩子由于先天生理缺陷,自卑感严重,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能力,家长教育能力不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

  二、调查中我了解到

  李英杰同学家住柳沟镇,出生时即被定为先天性残疾,小脑不够发达,手脚配合不够协调。家里祖辈都是农民,为了上学并支付他昂贵的治疗费用,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照顾他的日常生活。经过6年的治疗,李英杰同学的身体情况已经有一定好转,但生活不能够自理,基本不能行走。由于天生的缺陷,他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和同学一起跑、跳,只能用艳羡的目光看着在操场上欢快奔跑的同学们。现在李英杰同学是柳沟幼儿园的一名幼儿,为了帮助他更快的融入班级,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取得家长的同意后,在学校领导的期许之下,本学期我和同事一起对李英杰同学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活动计划如下:每周上门辅导一次,每次2课时,历时四个月、

  教学目标:

  1、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书写即抄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说普通话。

  2、识字、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100个,写其中50个。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认识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4、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学习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1、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

  2、能默写声母、韵母和抄写音节;认识大写字母和隔音符号,能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3、在汉语拼音教学阶段,要着重进行常用音节的训练、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要重视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

  4、要重视汉语拼音字母和音节的书写指导、要指导学生掌握字母的笔画、笔顺,利用四线格把字母和音节写得正确、工整、

  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1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10、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写字的质量。要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教学进度

  第1周入学教育、汉语拼音1、 2

  第2周汉语拼音3 、4、复习一

  第3周汉语拼音5、6、7

  第4周汉语拼音8 、复习二

  第6周汉语拼音9、10、11、

  第7周复习三、汉语拼音12、13

  第8周复习四、识字1

  第9周识字2、3、4、园地一

  第10周课文1、2、3、4、5

  第11周园地二、课文6、7、8

  第12周课文9、10、园地三

  第13周识字1、2、3、4、园地四

  第14周课文11、12、13、14

  第15周课文15、园地五、课文16、17

  第16周课文18、19、20、园地六

  第17周复习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5

  为贯彻落区教育局、民政局文件的精神,保障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进一步推进并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使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根据榴园镇教委统一部署和上级领导指示精神,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我校本学期将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育工作,让残疾儿童享受到正常的教育。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完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及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我校服务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中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6-15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满足具有接受教育能力而又不能到学校就读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是落实上级提出的“关心特殊教育”,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调查摸底,确定服务对象。为确保“送教上门”工作的落实,学校重点到村入户调查走访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人数、残疾类别、家庭现状,确定具体对象作为我校“送教上门”的实施对象,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三)提供保障,确保落实。开展“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学校将针对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残疾类别和家庭情况,确定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师资、经费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设立“送教上门”工作专项经费,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等补贴,以及教育教学设备的配备。建立“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相关的档案。

  (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1、加强管理和指导。“送教上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加强管理,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相关制度,保证“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落实到位,积极探索经验,提高教学效益。

  2、保证“送教上门”服务时间。各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服务对象的残疾类别和发展现状,保证“送教上门”服务时间,每个服务对象每周不少于1次,每次2个课时,每学年不少于120个课时。“送教上门”的课时数计入任课教师工作量。

  3、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或普通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

  4、多形式地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要根据所确定的试点服务对象的情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既可以选择居家入户送教服务,也可以选择书信交流服务,或选择在康复机构中结合重度残疾儿童康复治疗时送教服务。

  (五)定员定岗,服务到位。

  学校根据走访,确定了我校服务区中共有一名残疾儿童少年,不能正常参与全日制义务教育,介于此种情况,学校多次组织人员上门慰问和沟通,经了解此生的实际情况,经校方与家长沟通,决定进行“送教上门”服务。

  四、工作措施

  1、建立帮扶学生档案,签订承诺书。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残疾儿童的底数,建立每残疾儿童的专门档案。学校与党员教师签定帮扶残疾儿童工作承诺书。

  2、建立健全教职工与帮扶学生的谈心制度。教职工要经常与结队学生谈心,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职工要不时与帮扶互相交流、沟通,掌握被帮扶残疾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教职工、受助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注重对帮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或普通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让他们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和学校、老师们对他们的关心。

  4、加强与帮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电话家访、实地家访等方式充分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

  5、送教课程教案审批:各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服务对象的残疾类别和发展现状制定计划和备课,每周由教导处负责对送教教师的送教内容进行审批后在周末下午到学生家送教,送教后教师要认真填写好送教记录表。

  五、活动总结

  对残疾儿童的帮扶工作将作为全体教职工学期考核和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年终评出模范教师,凡工作不够认真深入的不得参加学校的评优评先活动。同时把考核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内容。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6

  为依法保护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保障残疾儿童能够正常入学就读,让其更多地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关爱,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年度保障残疾儿童入学就读方案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首先,成立学校残疾儿童入学就读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组员。其次做到“一个同步,四个统一”,即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与义务教育同步发展,并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检查。把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责任目标。

  二、健全制度,加大宣传

  落实随班就读工作

  (一)完善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拨款为主,学校多渠道筹措特教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

  2、学校设立专项补助费,作为正常特教经费的补充。

  3、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用于残疾儿童家庭的`资助。

  (二)完善管理机制。

  一是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实行0至15岁特殊儿童普查和登记制度,定期组织残疾儿童情况调查,摸清底子,并建立档案。二是认真搞好残疾儿童鉴别。对受教育情况、社会适应行为情况、智力情况等七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三是防止残疾学生流失,确保他们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为此,学校应采取的措施是: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类集体活动,注重对他们进行潜能开发和特长培养,使家长看到了成果,而且让孩子看到了希望,从而克服

  了厌学心理。加大对残疾生的救助力度,不让一个残疾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或失学。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残疾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卫生等管理,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注重随读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班主任或辅导教师对其进行心理指导,让他们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三、加强教学研究,促进随班就读工作

  为了提高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一是加强教材研究,对普通教材作了一定程度的处理。小学一年级原则上不降低教学要求,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实行两类学生同教材、异要求,对残疾儿童降低教学要求。二是加强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一体化教学中的个别化教学。

  四、培养学生适应能力是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让随读生不仅像正常儿童一样接受普通教育,享有同正常学生一样的学习环境,还在适应能力培养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让他们接受适当的特殊教育服务,为其升学、就业构建“绿色通道”。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7

  当同学们每天健康成长时,还有一部分残疾学生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为了给这些孩子创造更适合的学习条件,引导教师针对个体科学施教,让这部分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对在校的残疾儿童尽可能降低该部分学生因为个体特殊原因对学校和学科教师教学质量统计造成的负面影响,更真实体现任课教师的教学成果;对个别残疾儿童不能到校学习的,安排教师进行送教上门,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残疾学生康复教育需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关爱工作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维护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二、领导机构:

  组长:蒋鹏

  副组长:陈岚组员:全体教职工

  三、工作目标:

  积极探索、创新残疾儿童教育管理模式,把学校建成残疾儿童的温馨家园。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残疾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实现残疾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目标。

  四、主要措施:

  1.每学年初,认真调查摸底,摸清残疾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一名残疾儿童的专门档案。

  每年3月、9月及双休日不定期进行送教上门教育。

  2.各班新增残疾儿童后,班主任要调查清楚情况,报告学校思教处。学校和班主任根据学生残疾类型、残疾情况做好儿童家长培训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若学生残疾导致无法正常参与学习,无法获取正常学习成绩,应做好儿童家长思想工作。取得家长同意和配合后,为肢残儿童收集整理疾病证明相关材料,有必要时应协调办理保险理赔或休学复学相关事宜;造成永久性伤残并且严重的,学校应建议残疾儿童家长为其办理残疾人证明。

  3.引导家长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为疑似智力残疾儿童(弱智生)进行智力鉴定,若鉴定结果为四级及以上智力低下水平,学校应认定为智力残疾儿童,并按照区教育局要求提交资料审核,其考试成绩不列入考核统计。为减轻此类儿童家长经济负担,经家长提交智力鉴定申请,学校同意进行智力鉴定的,鉴定完成后,学校存档。学校每学期从学生公用经费中安排相应经费用于此项补助,每学期补助限额500元。

  4.全校师生要关心照顾残疾儿童。班主任是残疾儿童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老师应尽快摸清班级残疾儿童人数及其残疾状况,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并且教育班级其他学生也要关心照顾他们,不得歧视、欺负、侮辱他们。

  5.学科教师要根据残疾儿童的残疾情况因材施教,分层要求,适当降低其学习目标;既要确保其人身安全,又要努力让他们学有所得。教学中,要摆正心态,正确对待残疾儿童,不得因为追求教育教学质量而歧视、侮辱他们,努力为残疾儿童营造安全、愉悦的学习环境。

  6.学校要建立残疾儿童帮扶机制。每学年统计完成残疾儿童表册后,学校应结合师生实际情况,鼓励和安排教职工与残疾儿童结对,不定期开展结对帮扶送教上门工作。教职工要经常与结队学生谈心,沟通,掌握被帮扶残疾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定期家访与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教职工、受助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7.注重对帮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对教职工要多与帮扶对象交流,作到细致入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充分利用我校的心理咨询室,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他们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结对学生积极参加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和学校、老师们对他们的关心。

  8.加强与帮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电话家访、实地家访、送教上门等方式充分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实现自食其力。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8

  尊老爱幼、扶弱助残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人伦道德,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同时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心理健康协会将举办一次探望残疾儿童的爱心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导大学生们自觉关注弱势群体,主动培养爱心、奉献爱心。

  二、活动目的

  在不扰乱残疾儿童日常生活状态的前提下,了解残疾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善意和温暖,同时引导大学生们培养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操,从而形成扶弱助残、互助互爱的'良好风尚。

  三、活动主题

  走进特殊群体,关爱残疾儿童

  四、举办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心理健康协会

  广西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五、活动对象

  邕宁区城关三小的特殊学生

  六、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27日下午3点半到5点

  七、活动地点

  邕宁区城关三小

  八、活动内容

  (一)活动前期:

  1.发布活动通知,确保通知到位。

  2.统计参加本次活动的人数。

  3.与小学的的负责人协调沟通,并分配好活动的各项工作。

  (二)活动中期(活动流程):

  1.与邕宁区社工集合,由他们带队进入三小。

  2.与三小值班老师协商好活动场地问题。

  3.让会员们跟学生们分组开展活动。

  4.与三小的学生一起打篮球、排球以及乒乓球。

  5.教三小的学生画画以及手工折纸。

  6.活动结束拍照留念。

  7.打扫活动现场

  (三)活动后期:写活动总结

  九、乘车路线:

  从五合校区乘坐703路公交车到邕宁汽车总站下车。

  十、注意事项:

  1.不能在学校内大声喧哗或随意跑动。

  2.小朋友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活动中要注意小朋友的情绪变化,玩游戏时要注意自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

  3.准时到集合地点集合,负责人要清点人数,出发前和返回前各清点一次,参加活动的人员中途不能擅自离开,如有特殊情况,务必向负责人说明。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9

  一、工作目标

  1、到20xx年全市实现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2、高危儿、出生缺陷儿、残疾倾向儿筛查率≥80%;

  3、高危儿、残疾倾向儿、残疾儿管理率100%;

  4、各种资料数据上报及时、准确率100%。

  二、实施措施

  (一)明确职责

  1、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全市高危儿筛查、出生缺陷监测、残疾倾向儿早期干预和残疾儿康复的实施工作。

  (1)成立业务技术指导组织,每月召开一次网络成员例会,对网络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并利用例会收集有关工作数据和资料。

  (2)对网络成员单位上报的高危儿分别在出生后42天、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追访和干预。

  (3)对各网络成员单位上报的和追访出的残疾倾向儿与残疾儿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

  (4)定期向市卫生局汇报全市高危儿筛查、出生缺陷监测、残疾倾向儿干预和残疾儿康复等工作开展情况,并协助卫生局做好质控工作。

  2、市直接产医疗机构:负责做好本单位出生的高危儿筛查、出生缺陷监测登记上报工作。建立出生高危新生儿、出生缺陷儿筛查、登记、报告制度,要把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和高危儿评价纳入产科工作常规并由专人负责,对筛查出的高危新生儿、出生缺陷儿及时进行登记、填卡,定期上报。

  3、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做好本辖区内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建立出生高危新生儿、出生缺陷儿、残疾倾向儿和残疾儿筛查、登记、报告制度,要把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和高危儿评价纳入产科工作常规,把残疾倾向儿和残疾儿童筛查纳入儿童保健工作常规并由专人负责,对筛查出的'高危新生儿、出生缺陷儿、残疾倾向儿和残疾儿及时进行登记、填卡,定期上报。减少和预防我市出生缺陷儿和残疾儿童发生。

  (三)、开展培训

  1、培训对象:市直各接产医疗机构妇产科医师或助产师、各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医生、儿保医生。

  2、培训内容:

  (1)残疾倾向儿童的界定

  (2)5项简易筛查法

  (3)残疾儿童的界定

  (4)出生缺陷的界定

  (5)信息资料收集与上报

  三、督导评价

  1、督导评价内容

  (1)相关技术掌握情况

  (2)相关资料的完整性

  (3)高危儿、出生缺陷儿、残疾倾向儿和残疾儿漏报率

  (4)高危新生儿的回访率

  (5)残疾倾向儿干预和残疾儿康复效果

  2、督导评价方法

  各单位每季度进行一次质量控制,包括相关知识的掌握、上下数据的一致性、资料的完整性,使漏报率控制在3%以下。市卫生局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检查,对工作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不履行职责不执行筛查和报告制度导致残疾儿童发生者,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10

  为深入贯彻实施《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省、市、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和《三明市教育局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切实保障适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县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送教对象

  具有泰宁县户籍且在本县居住,因身体、精神或其他残疾无法到学校接受教育且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6——14周岁的儿童少年。

  二、送教原则

  1.坚持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

  2.坚持个别送教和集中到邻近学校送教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教师示范教育和指导家长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医教和送教相结合的原则。

  三、送教内容

  1.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残疾儿童知识教育、缺陷领域补偿、艺术教育、技能培训、爱心扶助等。送教教材,可自行选择幼儿园、中小学阶段课本或自行编写的教学素材,具体按照泰宁县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的建议和要求执行。

  2.康复训练:邀请县残联及卫健局专业技术人员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感知、运动、语言等缺陷补偿;运用特奥运动项目进行训练;医教结合进行运动康复。

  四、实施办法

  1.摸底调查核实,确定送教对象。县教育局要与残联、卫健局等部门协调好相关工作,组织人员对全县适龄的特殊儿童少年进行调查核实,确定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建立和完善相关档案;针对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残疾类别和家庭情况,确定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特教学校或普通学校。

  2.制定工作计划,夯实工作责任。各有关学校要制定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计划,组织有送教上门需求的学生家长填写《送教上门申请表》和签订《送教上门家校联系协议书》,做好送教上门服务相关准备工作。

  3.建立教师队伍,提升业务能力。依托泰宁县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建立一支普校+特教组成的送教上门教师队伍。由有关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教学指导服务工作。泰宁县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定期不定期为送教上门教师做好业务培训工作。

  4.准确量化评估,落实一人一案。针对送教对象,教师首先摸清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出生史、发展史、教育史、医疗史、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教养方式、家长的期望等。其次对学生进行量表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分析出学生的优势领域及弱势领域。再次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征求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参考《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或《中重度弱智儿童训练纲要》,为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做好准备。

  5.落实送教措施,提高送教实效。送教上门工作原则上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方式。严格根据送教课时计划(每次送教3课时,每课时30分钟。送教课时不计入本校工作量),采用直观式、游戏式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提高中重度残疾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对送教对象的`家长进行培训和指导,使教学能有一定的延续性,提升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效性。

  五、保障措施

  1.学籍保障。各校要及时将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纳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系统管理。

  2.物资保障。各校要统一购置送教上门工作所需的教材、教具等,做好物资准备工作。

  3.安全保障。由于送教上门对象多数居住在偏远的自然村,送教上门途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为送教上门教师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4.经费保障。对接受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学校,人社、财政部门按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学生生均标准核拨公用经费。同时设立送教上门工作专项经费,送教上门的交通、伙食补助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所需经费从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中支出。在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将统筹考虑送教人员的课时补贴等因素,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所需资金在教育正向激励中统筹安排。各级表彰奖励要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保证特殊教育的名额分配。

  六、工作要求

  1.明确责任,强化落实。建立健全多部门协调联动的特殊教育推进机制,教育、民政、财政、人社、卫健、残联等部门严格履行职责,加大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平等教育权利的支持力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送教上门工作格局,提高送教上门服务效益。

  2.加强领导,注重实效。在县教育局领导下,教师进修学校要依托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负责统筹安排,加强送教上门师资培训,指导送教上门具体工作;同时成立巡查组,督促、指导送教上门工作。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组织好日常送教活动。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并将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之中。对在开展送教服务中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3.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各校要积极向社会和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宣传送教上门工作,通过标语、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残疾儿童的良好氛围。

  4.规范档案,夯实工作。送教上门教师每次送教活动记录、教案、影像资料和交接记录表等材料要及时整理归档留存。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11

  为贯彻落实市、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要求,扎实开展“送教送康上门”服务工作,切实保障适龄重度残疾儿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促进我县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闽教基〔2010〕36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完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培育和建立专业化服务队伍,逐步优化服务内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二、服务对象

  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到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康复能力的6-15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的“送教送康上门”对象。

  三、服务原则

  “送教送康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开展、免费教育原则;个别送教和集中到社区、邻近学校送教相结合原则;示范教育和指导家长相结合原则;“医教”相结合原则;现场教学和线上指导咨询相结合原则。侧重残疾儿童身体、心理康复,注重家长的康复知识培训和残疾儿童少年的潜能开发,提高其感知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送教送康内容

  包括残疾儿少身体、心理康复,潜能开发,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

  1.教学内容:送教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备教材内容和知识点;运用家庭资源及其他本土资源进行认知教学、生活自理训练。

  2.康复训练:感知、运动、语言等缺陷补偿;运用特奥运动项目进行训练;医教结合进行运动康复。

  3.保健指导:指导医生的入户体检、康复指导、康复评估;医生对家长进行保健、康复常识培训和专业康复指导。

  五、时间安排

  1.个别送教的对象教学时间由送教教师与家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报学校备案。原则上每周1次(包括寒暑假),每次教学时间为不少于60分钟(包括学生康复训练及家长培训两部分)。

  2.社区送教时间由学校与社区相关负责人商定,原则上每周1次,每次为60分钟。

  六、师资及经费保障

  由承担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送康上门”工作。送教送康上门学生的学籍统一建在特殊教育学校。县教育局根据特殊教育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照送教生数足额下拨,主要用于“送教送康上门”服务教师的劳务费等补贴,购置相关教育教学设备费、教材费等。县残联根据残少儿童康复救助的标准给予相应的康复补助。

  七、实施要求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开展“送教送康上门”服务,不仅能满足具有接受教育能力而又不能到学校就读的重度适龄残疾儿少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还是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亦是我县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各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对“送教上门”试点工作的领导,扎实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根据工作推进需要,成立送教送康上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部署工作及业务理论指导。

  送教送康上门工作小组名单:

  组长:陈朝晖

  副组长:张尚禛康晓玲

  成员:庄锦山刘洋冰王建龙

  2.摸底调查核实,确定服务对象。各中小学根据惠安县残联提供的6-15周岁重度残疾人口基本数据,于每年8月25日-9月10日组织人员对本乡镇的特殊儿童少年进行入户调查核实,确定“送教送上门”服务对象,填写《惠安县6-15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对象与承担学校花名册》(附件1),建立健全送教档案,并将送教对象上报县特殊教育学校,纳入特教学校学籍管理。

  3.明确服务队伍,实施精准送教。县卫健局负责选派医务人员承担医疗康复指导工作。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兼职特教教研员负责组织送教业务的指导培训,特殊教育学校选派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送教上门”个别化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负责螺城地面的送教工作;根据属地管理、就近安置的方式由各乡镇学校所属中小学进行送教,各镇普通中小学根据送教服务对象人数选派2-3名富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强的资源教师参加送教上门工作,保证送教工作有序推进。

  4.总结工作经验,确保送教实效。各校要认真总结开展服务工作的经验,对在开展送教服务中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将工作开展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并积极探索“送教上门”服务的新方法,确保我县特殊教育“送教送康上门”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八、落实措施

  1.将“送教送康上门”的残疾儿少纳入全国中小学学籍信息系统统一管理。根据特殊教育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足额下拨送教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

  2.对承担“送教送康上门”工作的学校在师资、经费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保障。各校要将“送教送康上门”工作所需的教育教学设备配置及相关经费纳入预算,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3.承担“送教送康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服务对象的残疾类别和教育康复需求,安排“送教上门”服务时间。原则上,每个服务对象每周不少于1次,每次2个课时(60分钟),每学年不少于60个课时。“送教上门”的.课时数计入任课教师工作量。

  4.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做好“送教送康上门”人员的工作量标准确定、教研科研成果认定。要为送教上门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的教师(医生)提供工作补助(每课时劳务费60元)及交通、伙食费(按照县域内补助标准),所需经费从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支出。

  5.定期开展全县随班就读、融合教育、送教送康上门工作的业务培训。每年定期组织一次全县性的经验交流专题讲座及教学观摩活动。

  6.细化方案,常态管理。各校要对实施方案进行细化,制定“一校一策”。针对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师,确定“送教送康上门”对象、时间和方式,实行“一对一”、“多对一”的送教方式和“教学生与教家长”并举的方式进行送教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限内顺利完成计划内容,并鼓励康复效果好的学生定期到特教资源中心或邻近的资源教室进行集中康复训练,参与社区的生活体验,促进同伴交流和融合教育。同时,学校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实行一生一档,对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教学计划、教学过程、训练记录等资料列入档案,并妥善保管。

  7.加强监督和指导,由惠安特殊教育“送教送康上门”领导小组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12

  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为了让特殊儿童享受教育的权利,我校将送教上门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之中。我们将不忘初心,携手砥砺前行,不断完善,力求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全面、更人性、更有效的特殊教育服务。根据学期初计划再次开展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3月9日上午经我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选派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葛彩云、李秀霞前去许振锋家中送教上门服务(许振锋,男,11岁,脑瘫,无法正常入学。)并赠送了学习用品(书包、笔、作业本等)。

  送教老师克服家务繁忙和心理压力,放弃休息时间,带着疼爱、带着热情、带着爱心,全身心投入到这份崇高的事业中,她们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只求无愧于孩子,无愧于心。

  该校教师先是向家长询问残儿最近的相关情况,随后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笑容对残儿进行教育引导,通过各种活动、游戏,走进孩子的心灵。经过多次送教服务,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适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了学校和社会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激起了家长欣慰的泪水,点燃了残疾家庭生活的希望。

  沟通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信任的建立;沟通是为了孩子的点滴进步。送教老师都能耐心细致地与家长沟通交流,也能认真听取家长的心声。

  此次活动,有针对性地传授学科知识,指导家长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与孩子面对面进行沟通交谈,同他交朋友。我校老师将义无反顾把此项工作持续开展下去,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它做实做好。不仅要让残儿真切的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注与关怀,还要让他更加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同时也要给家庭带去更多的欢声笑语。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残疾儿童更是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爱。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送教上门工作机制,动员更多的教师参与到送教志愿服务中来,将送教上门作为学校一个长期的爱心工程持续开展下去,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多、更方便、更有效、更人性化的上门送教服务。

  愿我们的关心与呵护能让他拥有期盼的翅膀;愿我们的爱心能开启他心灵的天空;愿我们都能借他一双翅膀让他飞向太阳;愿我们

  特殊孩子成长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送教路上不让一个孩子辍学,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要在教育扶贫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第七篇: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为深入推进我县特殊教育工作,围绕

  办好特殊教育目标,进一步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全纳融合教育体系,保障全县重度残疾、多重残疾等特殊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积极探索普特融合、医教结合的.送教上门服务模式,提高我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进一步提升我县特殊教育水平,特制定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一、服务对象

  全县开展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为确实不能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但又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6 14周岁的残疾儿童少年。主要包括: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多重残疾儿童少年;因病休学的部分残疾儿童少年;因入学较晚,超出学龄,未完成义务教育的部分残疾儿童少年;因其他原因未完成义务教育学习任务的部分残疾儿童少年。

  二、服务原则

  (一)免费教育原则。送教上门服务属残疾儿童少年九年免费教育范畴,接受服务的家庭及个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

  (二)家庭自愿、协商一致原则。充分尊重家庭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与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合作开展,在平等深入协商、就各方需承担的工作责任等事项取得一致意见后,签订送教上门服务协议,按协议开展服务。

  (三)定期送教原则。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按每个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与家长协商确定学习周期,可按周、月、季进行安排。按照一般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个课时,每学年不少于40个课时的时间,制定服务工作日程表,开展送教上门报务工作。

  三、送教内容

  送教内容主要包括残疾儿童身体康复、心理康复、潜能开发、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训练等。负责送教上门工作的教师应根据每个重度残疾少年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原则上,教学内容以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英语字母、生活常识、运动康复为主,不统一教材,可参照幼儿园、小学阶段课本自行选择和编写教学内容;多采用直观式、游戏式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努力提高重度残疾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送教上门服务对象较多的学校,也可以采用个别送教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强康复课程的开展,对有需要的儿童少年可联合其他职能部门,配发一定数量康复器材;对于文化和技能都没有接受能力的个体,主要以康复服务与爱心扶助为主。

  四、师资保障

  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送教教师工作必须认真负责,对服务对象负责,对送教教师的集体形象负责;尊重服务对象,爱护服务对象,为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努力提高送教质量。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是《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xx-2023年)》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增进残疾人家庭福祉的重要举措。各相关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骨干老师带头干。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则,制订送教上门工作方案。

  (二)加强过程管理。各相关学校要为本校送教上门学生建立学籍,确保学籍到位。要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送教上门相关图片、教学资料等。每学年初、学年末各相关学校要举行送教教师工作座谈,研究计划,总结工作。

  (三)加强督导检查。县教科体局将不定期对送教上门工作进行动态考核督查,对送教上门学生学籍建立不到位、送教工作落实不到位、家长反映比较大的,将按照相关规定扣减目标绩效分值。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1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7-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三、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个课时。

  五、师资保障

  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分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六、工作要求

  1.为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具体由学校教导处负责。

  2.每学年初、学年末举行送教教师工作座谈,研究计划,总结工作。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4.要根据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情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

  5.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教案,教学过程资料等。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相关文章:

残疾儿童工作方案06-21

最新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方案08-28

残疾儿童学习计划02-17

关爱残疾儿童倡议书11-09

关爱残疾儿童活动总结12-31

关爱残疾儿童倡议书范文08-27

关爱残疾儿童活动总结12篇04-10

关爱残疾儿童活动总结(精选14篇)03-03

关爱残疾儿童倡议书6篇11-13

残疾儿童捐款倡议书(精选9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