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时间:2024-07-12 16:18:14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渗透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

  当今的中学生全是90后的独生子,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上,小公主。说不得碰不得。所以,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是重中之中,班级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重要指挥员、战斗员。各科课堂上潜移默化中德育的渗透,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下面要总结这学年英语课堂上德育的渗透情况:

  初一学生刚入学,开展养成教育。我们教师结合初一英语教材,学习打招呼的各种用语和对别人帮助表示各种各样的感谢,Thanks,Thankyou!You’rewelcome,Notatall,That’sOK!That’sallnight,等等,开展学期初的养成教育,学会礼貌待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合课本Unit9单元,拓展教材内容,对学生开展名人示范教育。初二学生通过对中外名人的谈论例如刘翔、姚明、邓亚萍、贝克汉姆、成龙等激发了学生对名人的崇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考虑到了当代人无论老、少各个年龄阶段,各种档次的人,都有自己心目中崇拜的人物,而且对自己崇拜的人的任何事情都感兴趣,甚至成了他们的Fans,利用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们如何向他们心目中的偶像学习。介绍自己偶像的成长历程,学生会自觉地用上在课内所学习的知识,通过查字典等自助学习的行为学习所需掌握的词汇,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却发挥。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即同崇拜一个人的为一组)推举出本组的代言人,锻炼了学生共同协作和协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讨论。日后自己的名字也能被世人传扬,而闻名于天下。开展了假如自己真的成了名人,如何为自己的祖国献力的大讨论活动。

  结合教材初二(下)Unit5教授If从句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教育。目前奥运马上来临,如何立足于现在,脚踏实地地时刻为奥运做好准备工作等一种树立远大理想主人翁意识,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责任。通过英语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结合教材“假如”条件状语从句的学习,假如外国人来了秦皇岛,他们需要看足球、旅游、购物等,怎样对他们的衣食住行招待好,还要让世人知道,我们中国不仅仅面积大,而且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建筑、丰富的物产,还有勤劳智慧的人民、现代的工业、先进的科技文化等等。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及班主任的事,各科课堂结合教材也是渗透德育教育是主渠道,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对不愿学习,学习上没有毅力的学生,通过对名人成长经历的艰辛历程的学习,净化自己的心灵,纯正自己的情感,培养自己高深的道德情操,从而树立起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充分发挥了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比较现实中的自己,如果我是邓亚萍、姚明、刘翔等怎么做?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八年级下Unit5进行区优质课评比课的机会,学习了我们国家申办奥运的艰辛,是靠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今天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实现了,我们怎样才能肩负起这历史的重任,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当然通过做课、讲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和实践,我自己也颇有感想,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培养的,只要你耐心地开启他心灵的大门。在教学中时刻从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自觉掌握和提高德育知识,把德育渗透贯串到英语教学的始终,因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2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时机,开动脑筋,切实抓好德育工作,使学生健康发展。如何将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一位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教学内容,将三热爱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始终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放在首位,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教育内容不仅包括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赞颂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应该包括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生物课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

  初中植物学,动物学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教育;生理卫生中的计划生育教育;每本书都有进行三爱教育的极好内容。例如,我在讲生物的变异内容时,详细地介绍了中科院袁隆平等科学工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长期的繁殖和选育,成功培养了多个高产而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从而激励学生爱国,爱科学。

  二、有的放矢,联系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要使德育工作富有成效,必须了解和熟悉学生,指导他们的乐趣和苦恼,摸清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是当前在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由此出现两种倾向,认为升入好的大学无望,厌学情绪严重;成绩好的学生,目标瞄准中考,只知埋头苦读,很少关心国家大事。两种倾向出现了对生物课不同程度的不重视,前者认为反正自己学不好,因而学习无动力。后者表现为学习时的死记硬背,缺少学习的灵活性。这是生物教师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一是使学生明确生物学与四个现代化的'关系。诸如粮食、环境、能源等重大问题,都与生物密切相关。现代生物学的特点,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与其他科学密不可分,同时结合教学内容阐述这种关系。二是充分介绍我国在生物科学研究上的新成就,培养民族职工自豪感,树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使学生并个人的出路与祖国的前途结合起来,才能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了解、学习科学史,激发进取精神

  科学家是科学成果的创造者,是科学史的谱写者。了解科学家科学史的,是生动而富有成效的德育,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科学家,但科学家的很多优秀品质是值得每个学生效仿的。

  介绍科学家和科学史,仍不可忘记学生的三热爱教育,而是要把他们有家的结合起来。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3

  学校是小学生进行德育最重要的阵地之一,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丰富,也是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德育有机结合,很好地发挥数学德育的功能。

  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德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提供的,但德育并不只是思品教师的任务,而是全体教师的任务。下面总结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学习统计的一个题目就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内容。在完成此题的知识传授后,教师可借机渗透:“20xx年7月13日,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北京申奥成功了!那天电视进行了现场直播,电视画面上以及老师身边的人们个个欣喜若狂。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申奥成功会令全国人民如此激动吗?因为一个国家申奥能否成功,不仅仅看这个国家体育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你们看,现在我国的宇宙飞船上了太空,我们身边的很多家庭都购买了小轿车,这些都是国力增强的一种表现。申奥的要求这么高,我们国家能争取到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同学们听后群情激昂,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二、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公德心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思想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学习之中。

  数学本身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脱离了生活实际,数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就如无源之水。因此,教学时,可举些生活实例来加大思想渗透的力度。如从上下车看候车公德,从乘车人数看超载现象?这些都可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性,激发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三、结合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譬如,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及性质等许多带有规律性的知识,都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研究来认识它的`性质,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任意梯形。上课时,让学生拿出梯形动手操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图形,并且思考这个新拼成的图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实施合作学习,让学生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且考虑这个新图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通过第二次合作探究,学生运用割、拼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并由此再次推导并验证了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探究——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原来数学世界奥秘无穷,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我们一定可以解决更多的数学难题,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所以,我们在训练学生解题时,应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四、结合课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

  思想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也可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课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计算全班同学家庭一个月、一年的用电量。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的教育。又如,在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后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改革开放后当地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情况。调查了解当地农民家中各种高档家电的普及率:电话98%、冰箱90%、汽车68%?结合教学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的热情。我们要在教学中更好、更妙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到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德育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们应该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地发展。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4

  一、我校德育渗透的途径的情况

  (一)学科中有些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内容本身就是介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必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教师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一句话,具有教育性。

  4、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5、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初中有13门学科,。这些学科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穿3年。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2、学科德育的实施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3、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和内容。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这次我们分析了中小学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部分教材德育渗透的情况。总体上看,课程改革方案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各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已作了归纳。这里仅举高中数学的课程标准为例作为说明。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步得到体现。

  (三)学科德育渗透中的问题及原因

  课程教材改革几年来,我校各科的德育渗透虽然取得不少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学科德育内在联系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难以形成“合力”。

  各学科智育的任务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载体”也就不同,学科德育往往容易强调自身特点,各行其事,难以形成合力。以中学为例,同一年级学科一般都在十门或十门以上,但所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学生。如果不去研究学科之间德育横向的有机联系,就很容易重复,或有的过深,有的过浅,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综合实现它们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难成合力,不利于学校德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门学科,在不同年级面临着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同样需要研究它们德育之间纵向有的机联系。

  2、学科德育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留下“断裂层”。一是教师之间的不平衡。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中注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师育人意识薄弱,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差别是很大的。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总的来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随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二是年级之间不平衡。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学科德育的纵向之间,横向之间的衔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断裂层。

  对于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还来不及作深入的探讨,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几点:一是整个教育体系尚未彻底摆脱单纯应试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尚未完整地确立,突出表现在考试评价、招生、招工的机制上,教书与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学科渗透德育有时就变得可有可无。二是学科德育总体协调不够,除了课程标准制订中的问题外,编写教材、培训师资、教学研究三者之间也有脱节现象存在。

  二、学科德育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古人说,写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如一次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学生在搞小动作,暗示多次未改,我将他叫上讲台,请他在黑板上左手画长方形,右手画正方形,并且左右手同时进行,学生试多次后表示画不出来。我问:这说明什么道理?学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借事明理,没有批评、训斥,让学生懂得了道理。

  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殊不知,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不能一说重视德育,对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深挖思想根源,严而无格;一强调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保持一致,教学中就“报喜不报忧”,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只讲国家在学科领域的成就,不谈其差距。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视德育。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既要讲古代灿烂文明,又要讲当前四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又要让学生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要讲改革开放的意义,又要强调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必要性;既要赞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迹破坏的严重性等。让学生既为之鼓舞,又为之忧心,进而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4、注意“四点”,增强效果。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切忌主观武断,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总之,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综上所述,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开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德育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网络的专家。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5

  数学知识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结合社会知识,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等德育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学时汤,德育是盐,盐是润物无声的浸入到汤中的。

  一、用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处理教材和数学中的问题,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

  唯物辩证法主张来源于实践并回到实践。它在数学教学中也有广泛应用,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他们的积极性相当高,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会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为学生的今后成长必定起到一定影响。在学习正反比例时,逐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

  二、通过数学训练和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数学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许多同学则会“置之不理”,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这时要结合数学家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这对今后干什么事都有很大帮助。具备了这些品质将业才能为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还可以培养学生严格、认真、仔细、工作有条理,对计算结果负责任的良好作风。

  数学作业和练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数学中经常打交道的是数字和图形,数字不能有一点错,图形要力求完美,符合要求,这些要求都要促使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凡事都要认真仔细,干工作要有条有理,对计算结果要负责任。通过这些良好品质的培养,少于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才能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

  四、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蒸蒸日上,培养爱国情怀。

  祖国正在蒸蒸日上的发展,通过百分数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逐渐了解一些国家的.变化。如通过数学应用题:“小强家去年收入5000元,支出2500元,估计今年收入比去年高25%,支出比去年低10%,求今年的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这是一道有关收入,支出的知识问题,这时教育学生:小军家去年和今年都有结余,并且今年比去年还多,说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年胜似一年。从这里可以看出党的政策的英明,为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致富天地。

  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并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忽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牵强附会地进行,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削弱数学基础知识地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6

  为了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不仅要传授他们知识,而且更要重视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而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必须充分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的情境,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独特的数学美感有机地进行渗透。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教育,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的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内在动机,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我面对是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以细心的体察,耐心的指导,真诚、热情的鼓励学生,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从而支持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开学上课时,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的手还是举着,一旦那发言者答错或停顿,举手者就会把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插嘴,恨不得立即取而代之。这时,其他学生的举动对发言者形成了团体压力,故其心烦意乱。此时,我就以眼神或手势示意举手的学生把手放下,等发言者把话说完在举手。

  有些学生平时较差,回答问题经常出差错,这时侯,就会有一些学生取笑他。长此以往,这个学生就会举手越来越少,甚至不敢举手发言。所以,一旦发生此类情况,我就及时指正错误的行为,鼓励出错的学生继续思考,以关怀的态度适当给予点拨,使之有信心把话说完。过后我还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要尊重同学,让发言者在安静的环境中边思考边发表意见。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适合学生生活经历和认知实际的情境,许多情境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其实在教材中有许多情境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德育影响,并不需要老师的刻意教育和引导,对学生的德育已经在潜移默化地进行。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7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作为农村中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学校生存、立足的基础,然而学校教育终极目标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此,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现代人,这正是我校德育工程的宗旨。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找到两育并举之路,我们认为其最佳结合点就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学科教育中渗透人格教育”,而且要把它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学科教学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也应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进行德育教育的使命。学科教学如何去贯彻落实德育渗透这一目标?通过探索,现就构建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谈谈学校的具体做法。

  一、重视提高全员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意识与现代德育意识

  首先要纠正教学观念上的偏差,许多教师觉得德育仅仅是德育领导、班主任的事情,这是教师观念上的偏差。《德育大纲》强调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德育大纲》的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让所有工作者都认识到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的任务。所有学校工作人员都应该成为德育工作者,所谓“教学教育化”,“教书并育人”。作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关键在于行政领导,基础在教师。教学领导与教学第一线教师应切实改变观念。学校不仅仅对学生将来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幸福负责。要从更深层次去认识德育渗透工作与学科教学工作并不矛盾,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学科教学可以渗透德育内涵,德育渗透塑造健全人格更会促成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讨论,使全体教师真正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在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途径,认识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使教师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简单的“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是一个“传道者”,教学与教育必须结合,而且能够结合,从而能够自觉地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明确教师培养方向,加强教师师德教育,以“德”促“德”

  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主导,是德育渗透工作的实践者,而且学生在校接触的都是教师,因而教师的形象,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无疑会产生巨大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榜样的作用对学生产生影响往往超过其所学科知识本身。不难推断,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缺乏高尚人格的教师,虽然不一定会使教出来的学生道德败坏,人格扭曲,但决不可能完成学科德育渗透任务,不可能促进学生健全高尚人格的养成!即使教材中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我们想,我们的教师不仅具有极高的学科素质、文化底蕴,也应具有自然诚实、乐观自信、充满热情,有着高度责任感的品格,也应该追求教师大气与豪气,具有极高的亲和力。只有这样,虽然教师是平凡的,但肯定充满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只有充满人格魅力教师,才会教出富有人格魅力,具有高尚人格的学生。因此,切实加强师德修养培训,将东宝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落到实处,将师德修养作为评价教师首要依据,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确定学科德育渗透目标,挖掘学科德育渗透素材

  创建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小学所有学科都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与各科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了德育目标。应该说,我们的各科教材也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如何有效地、科学地挖掘教材中德育内涵,将德育内容与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是落实德育渗透的核心工作。为此,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指导各科教研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学习,讨论研究,明确本学科德育渗透主体目标。各学科德育渗透有着共性,如都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但又有着各学科德育的不同个性。如品德与社会学科,强调培养学生热爱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主族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对历史上的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等。第二是要求各年级备课组根据这些具有学科特点的主体德育渗透目标,结合本学科、本年级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讨论,将它作为备课组集体备课主要任务,发挥备课组集体力量,从教材中找到德育渗透与学科知识的结合点,作为课程教学德育渗透的载体。

  第三是组织学校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研讨课,要求各备课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我们认为,各学科德育渗透目标内容是有多样性,各有特色,但德育渗透教学模式有其共性。通过听课、评课,各学科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比如主体性教学策略,反思性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等。研究如何创设宽松、民主的,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教学氛围。

  四、挖掘教师潜力,加强艺术与技能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真正的“人”的健全必须同时在三个维度上发展:即知识、身体和人文。现代教育必须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因而教学重要任务应该是创建“生命生活质量”,关注人的“灵魂建设”。

  而生活质量的提升,灵魂建设的加强,都离不开艺术与体育。不断加强音乐与美术课程,并开设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初步形成综合化的艺术课程。并在艺术课程教学中,强调学生对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将这一目标作为艺术课程德育渗透的重点工作。

  在体育学科教学中,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还应该通过体育锻炼活动,以身体上坚强达成精神上顽强的意志;也更需要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兴趣,培养一种伴随他们一生的体育活动爱好。促成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未来生活质量,培养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促成健全人格的形成。经过实践、探索与改进,完成学生基本体育技能的初步训练,并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使体育教学逐渐步入正轨,在加强艺术、技能学科,发挥其德育渗透功能的同时,还应利用本校教师资源,挖掘教师潜力,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如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视心理问题,引导解决,促成学生形成健康心理,也同样重要。

  五、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德育渗透评价机制,保证德育渗透工作正常进行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管理机制。我校把“德育渗透”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教师教案检查中,由德育工作分管领导负责检查教师教案中德育渗透的内容以及如何渗透的方法。在学生评“教”栏目中,将教师的亲和力、修养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应该说,我们在德育渗透管理机制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学科德育渗透评价机制仍然滞后,缺乏系统性的评价手段,这严重制约了学科德育渗透的健康发展。我校准备制定《学科教学渗透实施细则》,进一步将其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发挥学科德育渗透的功能。

  总之,在学科德育渗透的探索与实践,我校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有很多问题还需探讨,还有许多工作有待我们完善;我们希望经过研讨集思广益,引进各校的先进经验,促进我校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8

  当前的教育要求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9

  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建功立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上的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其特点是“渗透”,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教学的内容与实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下是我在这个学期里的德育渗透总结:

  1、找准“渗透点”。今年是高三了,在这一年里面学生面临的是提高专业技能和动手技能,所以在这里面学习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就业。我针对这一点,在课堂上,我不单单的只是向学生灌输理论上的知识,而是把重点放在实践方面,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动手技能提高的重要性。慢慢的向学生灌输企业里面的内部运作。

  2、寻求最佳结合点,增强针对性。职业中学学生的特点是,学习越到最后,行为习惯就越松散。学习兴趣提不上来,平时的行为习惯不注意。这就要要求在课堂的.教学上,把课堂教学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结合起来,从现代社会中需要高技术人才,和对人才品德要求比较高的特点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但学生的职业方向还没有确定下来。所以我在这学期的学科教学中渗透了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能,让学生慢慢的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使到学生下意识的去向自己的职业方向发展。

  4、对个别学生进行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帮助他们走出误区。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在交际上比较弱,不合群,使他们产生一种厌学的心理。为了纠正他们,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必须在课外的时间找他们谈心,帮他们从内向的性格走出来,向他们讲解学科的特点,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0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时机,开动脑筋,切实抓好德育工作,使学生健康发展。如何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将生物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生物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教材内容,把“三热爱”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始终坚持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放在首位,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内容,不仅包括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赞颂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应该包括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生物课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

  初中植物学、动物学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教育;生理卫生中的计划生育教育;每本书的绪论及许多章节,本身就是“三热爱”教育的极好内容,应该进一步充实并写出相对稳定的德育教材,列为重点章节讲授。有些章节,表面看起来似乎与德育很难联系起来,但只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时时留意国内外大事,做到正确选材并在与教材的结合上下功夫,教育内容还是不难解决的。例如,我在讲生物的变异内容时,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袁隆平教授等科学工作者经过长期的繁殖和选育,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培育了多个高产而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从而激励学生爱祖国,爱科学。

  二、有的放矢,联系思想实际进行理想教育

  要使德育工作富有成效,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乐趣与苦恼,摸清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是当前在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由此表现出两种倾向: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认为升入好的大学无望,厌学情绪严重;成绩好的同学,目标瞄准中考,只知道埋头苦读,国家大事很少关心。两种倾向对生物课又同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重视,前者认为自己反正学不好,因而学习无动力。后者表现为学习时死记硬背,缺少学习的灵活性。这是生物教师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一是使学生明确生物科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重视绪论课的讲授,全面阐述现代化社会和科学技术中诸如环境、粮食、能源等重大问题,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现代生物学的特点,是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与其他学科都有着交错渗透的关系。同时,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教材内容,更具体地阐述这种关系。二是充分介绍我国在生物科学研究上的新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

  把个人的出路与祖国的前途割裂开来,是缺乏理想的另一种表现。针对在部分同学中所存在的向往西方国家生活方式的倾向,配合理想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树立掌握科技知识是为了报效祖国的思想,结合教材讲述一些生物学家的爱国事迹。使学生认识到,理想和追求,是事业成功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源泉,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为每个人的进取提供了平等和机会,只有明确了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才会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激情。

  三、了解、学习科学史,激励进取精神

  科学家是科学成果的创造者,是科学史的谱写者。了解科学家的科学史,是生动而富有成效的德育。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去当科学家,但科学家在理想、情操、胆识、毅力、勤奋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却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效仿的。

  例如,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发现有不少同学为成绩总是上不去而苦恼,并由此产生自卑。为了激励他们勇于进取,教学中介绍达尔文、童第周时,特别突出和强调他们在学生时代都不是令人羡慕的优等生,但都以独特的爱好、刻苦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获得了成功。没有学历、靠自学成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童年读书时更是成绩平平,但他以令人叹服的坚强意志勤恳奋斗了70余年,被雨果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成为“天才出于勤奋”的典范。针对部分同学生物课成绩虽然不错,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畏难情绪,甚至有放弃不学的情况,例如,我在介绍遗传学的发展史时,讲到奠基人孟德尔正是因为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才使他对豌豆的性状遗传进行了有效的统计和分析,从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今天科学已发展到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时代,基础课程更日益重要。针对部分同学重理论轻实践在实验中不注重观察的现象,反复强调生物的科学成果,几乎全部是通过详细观察和科学分析取得的。如孟德尔对豌豆观察了8年;谢灵顿用了10年时间观察所解剖的一根脊神经,才认识了脊髓的反射功能和机理;而法布尔对复变态的认识,则是对鞘翅日昆虫观察了5年才获得的。介绍科学家和科学史,仍不可忘记对学生的“三热爱”教育。为此,我常用反衬手法,讲述科学家成功之前的无数次失败及其在腐朽制度下所受到的迫害,使他们认识到科学之路的崎岖艰险,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1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发挥教材内容,自然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的重点放在把握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智育教育。结合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教师只能结合教学过程,通过“渗透点”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抓住了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知识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教学负数时的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0米,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48米时,对学生适时进行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教育。

  3。在练习训练中培养习惯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等必须写清楚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2

  我在本学期任教一年级美术。在美术的教学中积极探索进行德育方法:

  在美术的教学中,从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中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如:在“高密三绝”这一课中通过多通过民间艺术和工艺欣赏课的教学,展示一些优秀的手工艺术品的图片和实物。如刺绣、剪纸、陶艺等等,让学生了解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产生智慧,人只有靠双手不断的实践才有收获,劳动人民就是以自己的实践和智慧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从而培养了儿童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美术创作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也提高了对美的感受力。

  除了借助课本的内容题材等进行的育之外。我还在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德育。如:通过合作的方式作业,让学生合作交流的`养成互助的精神。在课堂的教学中有违纪行为要及时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性。

  总之,在美术教育中只有成功的进行德育渗透,才能使学生健康成才,塑造一个完美地人格。培养学生的行为美,道德美比审美更为重要。只有良好的德育做后盾才能让学生顺利地接受美育。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3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和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本人承担了二、四、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本学期我们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德育渗透计划。

  一、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结合班级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华罗庚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二、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作为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将德育工作更好的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4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本学期,按照教研组的安排,听了本校同事的x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就把知识点的梳理系统化,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有了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们对知识点就有了一个消化到内化到运用的过程。考试中类似的题目对他们来讲,就不会再具有如此的难度。

  一、要训练学生自己习得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很简单。老师报答案,学生背,但是时间久了,学生就养成了惯性。其次,他们很难真正掌握听到的答案。

  如果,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养成借助学习资料自己找答案的习惯,他们的自学能力会有更多的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感反应都会有更乐观的表现,碰到这样的选词填空的题目,也会更有信心。

  二、要让学生有规律有技巧地进行答题

  很多时候,学生遇到类似的阅读问题,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写信,跟着感觉走来回答。其实阅读文章的答案也是有技巧有规律的。对文章中关键句子的掌握和答案中关键词的出现,往往能使阅读题的答案快速准确。

  如果学生在答题前就有这样的答题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现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上,从内容看,不外乎为塑造人物服务,从结构看,或作铺垫,或埋伏笔……那么他们在答这道题时,答题的.大方向是不会出错的,同时,这样的答题技巧也会自然地对他们的答题语言进行约束,出现更多的得分点。 这样看来,我以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搞阅读文的题海战术,但是,做一篇文章,却应有做一篇文章的效果。要让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了解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熟悉并掌握一些经常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技巧与规律,并能在阅读文训练中发复运用。

  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中考文言文试题中解释加点字意义的出题范围内容基本上全是从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来的,另外翻译句子的评卷方针是意译不给分,直译时关键的一个字漏译也会被砍去一半分。这种严格到残酷的评卷方式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相当严肃。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初三的文言文教学更应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虎。老师讲课时绝不允许只串大意而不通词素,必须引导学生养成一字一字的翻译习惯。另外,要求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除专有名词外一率得会背,包括个别较难句子的整句翻译也要张口就能背出来。背诵的实惠不仅能应对课内文言文的试题,课外文言文的好歹也全仰仗学生对课内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记忆。我学生一课一课背,教师一课一课落实,然后再让学生见识课外文言文,引导学生把课内字词意思迁移到课外。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5

  语文科由于其天然具有的深厚蕴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而具备了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独特功能。“文道统一”,学文与悟道应同步进行,教育不仅是为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本学期,我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了德育的渗透。

  一、语文科德育渗透的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指在学生语文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2.语文人格教育。语文人格教育,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活动。

  3.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也是中学语文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和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我们的教学也应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要为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作努力。

  二、语文德育渗透的途径。

  如何把德育渗透于教学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结合课文内容,直接进行渗透。“文以载道”,课文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可以直接进行德育渗透。我教学时,让学生边看书边听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内容,自然贴切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欣赏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潜移默化。

  2、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可以优化学生心理,也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活动课中,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打电话、交朋友等专题活动。“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促使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发展智力,促进少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对培养健康心理有裨益,比如我在开“故事会”活动,学生踊跃发言,连班里平时语文最差的一位同学手也举得老高,而她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从此,这位同学大大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不健康心理也摒弃了,现在这位同学的成绩已居班级中游。语文活动课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施展提供了大舞台,它既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又可以增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优化学生心理。

  3、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感恩渗透。感恩,是人类最需要的精神品质,也是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基础。当前,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社会正面临着一场普遍性的道德危机:儿童感恩意识的严重缺失。道德学习理论、品德建构理论认为,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感恩意识的培养需要教育的点拨。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潜藏着丰富的感恩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弥补了以往感恩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高的缺憾。比如上《孔子拜师》这课时,我就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伟大,让孩子们给教自己的老师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今后,我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05-20

德育渗透心得体会03-06

高一政治德育渗透教案范文09-27

如何在高中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07-21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04-14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心得体会04-19

德育渗透心得体会[实用14篇]08-09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05-09

德育工作总结03-19

德育主任工作总结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