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观后感

时间:2023-05-04 18:59:3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漫画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漫画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漫画观后感

漫画观后感1

  中国漫画史的读后感,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我国有许多科学、艺术门类的历史要比西方国家悠久,可惜的是国人从不重视对自己的历史做归纳和总结,不善于继承和发扬;而对于个人的“歌功颂德”却分毫不差,一个孔老先生,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圣人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漫画作品,是达.芬奇当年为创作《最后的`晚餐》所做的素材写生,而中国的古代的漫画艺术可以上溯到五代十国时期,朱见深创作于公元1465年的《一团和气图》,比达.芬奇的漫画要早30多年。如果说从前人们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漫画,只是因为当时还没有“漫画”一词。国人从前把这类绘画作品叫做讽刺画。直到1925年,丰子恺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周报》第172期发表绘画作品并标以“漫画”二字并于次年出版了《子恺漫画》,“漫画”才在中国传开来,从其时始,国人才正式将从前的讽刺画称作漫画。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我国漫画创作较为活跃的时期,画家们创作了大批漫画作品,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漫画家。但这时的漫画作品大多比较枯燥,艺术性差而政治性强。丰子恺之前,几乎全部的漫画作品都针对统治者的压迫、卖国,可以理直气壮地称其为“讽刺画”。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画家们的漫画作品也只能停止在这一层面。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一时期的漫画作品确实发挥了针砭时弊、激励人民群众的作用,其尖锐的程度不亚于鲁迅等作家们在二三十年代创作的杂文。我国漫画的“写意”创作,始于丰子恺,他的许多作品是不与时政搭界的,完全是对生活的描绘,可以说,丰是我国生活漫画的鼻祖。漫画属于绘画艺术的分支,自有它的发生、发展轨迹,也有一定规模的创作群体。它的创作简单易学,只要有一定的构图技能,用一只笔一张纸就可以随意勾画出一幅作品。但漫画创作的最高境界在于内容的构思,既要达到“幽默”的目的,又要说明一种现象一个问题,寓事理于画作中,这就非一般人所能达到的了。这需要有精深的艺术修养和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漫画观后感2

  此时,我手边有一组名为《比》的漫画,看过之后,顿生共鸣。画面上,一个衣着朴实的男孩,对同学向他炫耀的名牌手表、贵重钢笔置若罔闻,不为所动。而最后,他却拿到了“三好”的奖牌,倒着实让同学甘拜下风。于是,一个无形的“比”字跃然纸上,让人知道了“比”的真意。

  人与人之间总有着不可避免的接触,人又有着极强的好胜心,那么“比”总是免不了的。自古以来,“比”的故事层出不穷,有“比”出福的`,也有“比”出祸的。邹忌是齐国大臣,相貌俊美。听说城北有个徐公,英俊非凡。他就问妻问妾问门客:“我与徐公孰美?"得到了统一的答案,他比徐公美得多,可当他亲见徐公时,大叹弗如。他由此怨到了妻、妾、门客的赞美之词,都出于各自的私心主观想象代替了客观事实。他把这段故事讲给了齐王,并借以比喻朝政,使齐王顿悟,纳天下之良谏,迎来齐国之兴盛“邹忌议齐王纳谏”自“比”中而来,由相貌的对比衍生到朝政的类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一“比”,比出了人心的向背,比来了国家的振兴。而另一种“比”,却是痛心的教训,西晋的石崇与另一豪富,互不服气,经常比阔:你用棉布铺路,我用丝绸开道;你有珍珠坐待,我有黄金桌案……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他们同为晋国大臣,却从不倾心于国事,弄得满朝攀比靡费之风盛行,导致了西晋的短命天亡。同是“比”,结果却有天渊之别,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比”的内容不同,结局怎能一样?

  “比”是一种很好的做事方法,没有比较就不能发现问题,我们嘴上常挂着“相比之下”就是这个道理。有时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们做学生的,大半在围着考试打转,每次成绩下来,自以为不错。可一旦排名出来,才知道分数高的不少,自己很是平常,于是赶紧收敛“自喜”之意,还是老老实实地做学问吧。有了这种“比较”,我才明白“山外青山楼外楼”,在学海里我不过刚刚泛舟,彼岸遥远得如太阳,永远看得见,永远有希望,但永远不易靠近。“比”是什么?它无形,却机富吸引力。对自强的人来说,它是动力;对虚荣的人来说,它也是动力,却是要买更贵的手表的动力。它使骄傲的人更骄傲,使自卑的人更自卑。所有这些,皆因“比”的方法不同。桥傲的人向来俯视,越看就越觉得自己伟大;自卑的人只知仰视,越来越发现自己渺小。他们不会平视,不会纵比,也就不会量力,不懂得该怎样正确地估价自己。

漫画观后感3

  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寒风呼啸,让人冷得快速的跑回家。在车站,所有的上车处都满了,只有母子上车处还没有什么人。

  有一位母亲带着孩子走向母子上车处,然而,四位大男人跑到了母子上车处,一下子就把那位真正的母子挤出了上车处。没有办法,那位母亲只好带着孩子站在车牌旁。

  难道他们是文盲吗,还是他们没有看到,不会吧。看看那第一个男的,他身穿厚厚的大棉袄,手还伸进口袋里,肚子往外挺,他的皮鞋擦得闪闪发光,一看就是有知识有学问的商人。

  再看看第二位,他穿着一身军大衣,头戴军帽,眼睛眯着,看起来就像个受了训练的军人,那么应该知道尊老爱幼的道理吧。可他眯着眼睛,就像没有看到牌子上母子上车处几个大字一样。

  再看看第三位,他虽然个头矮小,但身体强壮有力,就像个退伍军人。他心里可能会想:

  我以前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国家杀了多少的敌人啊,有这么点的优惠是肯定可以的。

  再看看第四位,他身着白色的大衣,还戴了一个口罩,看起来像一位有文化的`白领,又像一位资深的医生。可是他对母子上车处这几个大字看都不看一眼,像自己是文盲一样。

  看看那位真正可怜的母亲,她抱一点点大的孩子站在车牌旁,那个小孩子还问妈妈:“妈妈,我们为什么不到栏杆里面去,而待在外面呢?等会车来的时候可能会被车子碰到哦。那几个大人为什么站在母亲与小孩上车的地方呢,他们不害羞吗?”那位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孩子,只好沉默不语。

  是啊,这点连一个小孩子都知道,他们难道连小孩子都不如吗?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现在的社会上,上车时没有人会让老人、孩子、孕妇上车,反而让他们往后站,甚至还插队。在车上也不会,不是装做没看见,要不是假装看手机,就是装睡,甚至看着人就是不让座。这一系列情况导致了老人、孩子、孕妇,上车上不了,老人为了让年轻人让座被活活气死。孕妇在车上被挤得不能扶扶手,用双手护着肚子,有被撞倒的风险。坐电梯也是一样的,一些人为了坐上电梯,便插队。洗手间拉尿,居然跑到残疾人洗手间,让残疾人站在一边喝西北风。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外国人,特别是英国人为什么曾经建立了这么大的王朝,就是因为他们临危不惧,少说谎话,有礼貌,团结一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有礼貌,讲文明。因为他们文明导致他们战前不打内战,因为礼貌,使他们团结一心。

  为此我建议大家多讲文明,尊老爱幼。

漫画观后感4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叫“假文盲”。

  漫画中描写的是寒冷的一天里,在公交站的“母子上车处”,却挤满了一些年轻力壮的男人,他们个个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的,却眯缝着眼,若无其事的站在“母子上车处”。难道他们是文盲吗?我心中不禁想。再看看他们的旁边,一位衣着朴素的单薄妇女抱着个啼声大哭的婴儿,却站在“母子上车处”的护栏之外,用呆滞的目光望着大家。

  看了这幅漫画,真让人气愤!难道漫画中的`男人不识字?倘若是,尚可原谅,但非也,从漫画中的描画来看,个个男人都穿着华丽的服装,不会是个文盲。这真让人唾弃!他们都是为了能在寒冷的冬天里尽早回到家,可是却漠视了站在护栏外冻得瑟瑟发抖的母子。衣暖心冷啊!其实,漫画中的妇女也想为自己讨回公道的,可是,在四个壮男人面前,她却选择了退缩,在一边一声不吭。难道旁边就没有人了吗?没有人出来说句话吗?我想,不是。因为现在的人都这样,在某种强权面前,并不懂得如何为自己争回公道,都是怀着“爱理不理”的心态。正是这些“爱理不理”,才会让社会上的“假文盲”蔓延下去。所以,我们应该勇敢的站出来,极力竭制此类情况的发生!

  谈到这里,我想到了在海滨公园里看到的真实的一幕:阳光明媚的下午,在公园的草地上,立着一块醒目的标语:爱护花草,人人有责。但却有几位戴着眼睛,捧着书本正在讨论问题的大学生坐在草地上,还有一群穿着中学校服的哥哥姐姐们在草地上放风筝,他们玩得很开心。但是,我却仿佛听到了小草们的呻吟:哎呦,压死我了,痛死我了……想到这个场景,就让我联系起漫画中那几位令人鄙夷的“文盲”。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无奈,感叹,深思。我在质疑,现在的人读书都是为了什么呀?难道就只是过大学这道门槛和得到一张文凭吗?可是,你们这些“文盲”呀,知不知道你们在品德上却没有过关哪!社会的公德大家都应该互相遵守,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何况还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呢?

  社会学要的是真正有文化的人!但愿,在不久的将来,社会没有了 “假文盲”!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社会需要的人!

  ……

漫画观后感5

  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假文盲》漫画中,有个牌子,牌子上写着“母子上车处”。本以为旁边会站着几个母亲抱着孩子在等车,但我万万没想到,旁边竟站着四个彪形大汉。这真是四个假文盲啊!一个个脸上都面无表情,一点儿也不觉得羞耻。

  最前面的是个挺着个啤酒肚,双手插在口袋里,穿着一件毛绒大衣,这个人有可能是个大老板。排第二的是个高个子。戴着顶毡帽,穿着件皮大衣,一只手插在口袋里,闭上眼睛,这位有可能是个军人。第三个个子矮小,戴着顶小帽子,穿着一见风衣,穿着一双亮锃锃的皮鞋,双手插.进口袋里,斯文斯文的,有可能是个知识分子。再来看看最后一个人,他双手插.进口袋,带着个口罩,穿着件大外衣,有可能是个医生。

  四个彪形大汉站在那,有的睁着眼睛,有的闭上眼睛,全都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他们都看到那个牌子上的字,也有看到牌子旁的角落里,有个孤零零的母亲,无奈地抱着个小孩子,站在那,无可奈何地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占据了自己本享有的独特权。那期待着他们让位的眼神,他们让位的眼神,她们是多么可怜啊,难道他们四个的心都是用铁造的吗?

  当然,这种“假文盲”的事例也有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例如:在马路边,都有写着“禁止横穿马路”,但却有些人明明有看到,却为了自己的利益,直接横穿了过去,不走斑马线,这不仅给司机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很重大的危害,甚至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增添了许多担忧与沉重的负担啊!

  还有一种“假文盲”就是在停车站旁,也有个牌子上写“请勿随便贴广告”,但还有很多人在墙上贴,有的把牌子上的字都给遮了。

  这些“假文盲”无视于那些牌子上的字,把它们当作白字一样置之度外。这不仅给别人添了很多很多的麻烦,也给自己创造了很大的不便。为了自己的利益,却害了别人。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还故意去做。明知故犯。这种人是不知羞耻,不知愧疚的人。

  我希望在我们以后的日子里,不要再出现有这种自己愿意做“假文盲”的人了。

漫画观后感6

  华君武先生的漫画,富有哲理,让人回味无穷。瞧!这幅《假文盲》,让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含义。

  漫画画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乘车处有个显眼的牌子——"母子乘车处"。可是本该是站着“母子”的通道里却让几个仪表不凡的大男人给占领了,他们有的在悠闲地闭目养神,有的在全神贯注地玩手机,有的在扭头欣赏路边的'风景……而此时一个妈妈抱着她的孩子无处可站,只好无奈地站在牌子旁边。可能太冷了吧那孩子蜷缩在妈妈的怀里,妈妈一脸的着急。看着这母子的装束,应该是农村的吧,也许来城里看病,要不就是走亲戚。

  看了这幅漫画,我大惑不解,心想难道这些人不识"母子乘车处"这几个字吗?难道他们看不见自己旁边站着一位带孩子的妈妈吗?他们肯定是想早点上车,争取到一个好座位吧,所以才对那位带小孩的妈妈视而不见。也许他们还有一些羞愧,所以才装作“文盲”吧。这些道貌岸然的家伙!多么自私的“仪表不凡”呀!多么肮脏的“皮衣棉袄”!多么让人愤怒的“视而不见”。

  想到这,我不禁回想起前几天在公共汽车上碰到的一件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站在一个独占两个座位的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旁,我本以为小伙子肯定会为老奶奶让出一个座位的。但出乎我意料,只见那小伙子皱着眉头看了看老奶奶,然后一甩头看着窗外的风景,好像当老奶奶是空气一样!我正要站起来让座时,一位和我同龄的小姑娘热情地喊起来:“老奶奶,这边来坐。”……我注意到那个“小伙子”低下了头!

  我想,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充满爱心的,都是愿意帮助别人的。我相信“假文盲”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我也相信那些“假文盲”会像那个“小伙子”一样低下头的。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老师评语:让人赞赏的是小作者的思路。她不是停留在对那些“假文盲”的批评上,而是巧妙地回忆起截然相反的温馨的一幕,特别是那个小伙子“低下了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我想”和三个“相信”让人看到灿烂,看到阳光。读者从阅读“假文盲”的愤怒与压抑中过渡到“人之初性本善”的舒畅,此为阅读享受。

漫画观后感7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漫画叫《文明只差一步》,内容是:在一个睛空万里,风和日丽的下午,小郭和小钟姐弟俩高兴的回家时,突然,走着走着他们看见了一堆臭哄哄的垃圾。旁边就有一个垃圾桶。垃圾离垃圾桶可能只有一厘米,甚至一毫米差距,人们也不愿意弯腰丢进去垃圾桶,小钟指了指垃圾说:“真恶心!”接着她对小郭说:我清理这些垃圾,你来贴个文明标语吧!提小钟挽起衣袖,把垃圾捡到垃圾桶里。小郭挠了挠脑袋,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便俯下身子,拿出了纸和笔。便写了一幅“文明只差一小步”的标语牌。小钟也正好把所有垃圾捡到了垃圾桶里,小郭也正好把标语贴到了垃圾桶上。小郭便用手挥一挥,指了垃圾桶,对小钟说:“我写得不错吧!”小钟竖起大拇指夸小郭说:“你太聪明了”最后,他俩会心的笑了笑,便高兴的`回家了。

  看完这幅漫画之后,我感慨万千。是啊!生活中这样的事已经屡见不鲜了。有一次准备回家时,看到一个高年级学生,吃完凉面就把盒子丢到树丛里。我看后,很气愤地说:“大哥哥!你怎么能乱扔垃圾。”他不屑而顾,看都不看我说:“又不止我一个人丢过盒子!”说完便匆匆地跑了。

  假如每个人像那个大哥哥一样,随便乱毛垃圾的话,那我们将会生活在一个坑脏垃圾地球,我们将会被垃圾覆盖掉,我们会无法生存。再多的清洁工也毫无作用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像画中的小郭、小钟一样有公德心。不要随地扔垃圾。让我们向文明迈一步,我们的城市将会向文明一大步。我们城市也将会越变越美!让我们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吧!

  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我迎着夕阳踏着轻快的脚步回家。

  当我走到天桥的上时,我感觉脚下有个东西,抬起脚一看是一团纸。原来是垃圾呀!我正准备捡起来,一个身材高挑的姐姐一脚就踩上去了,我真是不知道她是浑然不觉还是视而不见呢?在涌动的人群中,白色纸团十分醒目,但却没有人捡起来,他们可能是在想我不捡还有别人捡呀!但人人都这样想那还有几个“别人”啊?我弯下腰,捡起纸团,跨了一小步便走到垃圾桶旁边。转念又想难道人们连这一步,一弯腰都难以坐到吗?我起身,看见夕阳有些刺眼,像在嘲笑人们连这也做不到。一路上,我都在想:对呀!人们为什么连最基本的保护环境也做不到呢?还谈什么保护地球,保护地球就要从小事做起!

  在这里,我呼吁大家:每个人多弯弯腰,跨一步。其实保护环境并不难,只要人人做到这一条,文明不会差一步!

漫画观后感8

  今天,我打开语文书,看了一则漫画《这段木头有虫》,让我不禁啼笑是非。

  这幅漫画的内容是这样的: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有个长着榆木脑袋的伐木工人,他嘴里叼着烟,挥舞着手中的斧头向一棵参天大树奋力砍去。他的身后只剩下一个个木桩了。一只啄木鸟停在他的肩膀上,气愤地啄着伐木工人那木头似的脑瓜,边啄边喃喃自语道:“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这是一幅漫画中的故事情节。看完了这幅漫画,我却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的话语引起了我的深思。人的脑袋里难道真会有虫?不,这个虫只是一种思想上的虫,是贪婪虫、是无知虫、是自私虫……这幅漫画从啄木鸟的角度揭露了人类对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漠视。同样也告诫人们,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我们对大自然的每一点伤害,终究也会以另一种方式降临在我们的头上。

  其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与漫画中的.光头李类似的人我们常常会见到。他们表面上打扮得漂漂亮亮、光鲜得体,脑子里却钻满了“小虫”,其中最常见的一个非“破坏环境”虫莫属。在公园里,明明写着禁止践踏草坪,一些小朋友却在草坪上追逐打闹;不少工厂肆意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到河流,导致河水变臭,水中生物死亡;不少人们为了追求眼前的蝇头小利,大量砍伐树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甚至引发泥石流、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记得有一次,我去桂林玩,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我和父母正泛舟荡漾在漓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惊叹不已。忽然我发现一个游客竟然将食品包装袋随手丢入了清澈的湖水中。细心一看水面上橡皮筋、网状物、食品袋等更是随处可见。此情此景,不由使我想起了《海洋·死亡》这本书上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鲜血染红的天空,成群成片的各种鱼的尸体铺满水面……想到这一切,一阵心痛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

  这仅仅是一幅好笑的漫画吗?不,它在警告我们:人类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伤害自己。让我们加入到热爱地球,关爱自然的行列中来吧。让我们手挽手为地球铸起一道绿色环保大堤。

漫画观后感9

  这是漫画大师丰子恺老先生的又一作品。画面上一位医生正在给一青年扎针。这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画面中的医生带着一副眼镜,虽然看不到他的眼睛,但是可以感受到他的专注,他微微地低头,仔细地盯着自己扎针的地方。右手拿着针管,左手熟练地按着扎针的地方,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而画面上的青年则不那么淡定了,他嘴巴微张,眉头紧皱,轻轻地转头,不愿直视扎针的过程。透过画面我们可以感受青年心中的痛苦和无奈。

  这是医院里再常见不过的镜头罢了,可是右上方却醒目地写着“教师之梦”四个大字。这和教师有什么关系呢?再次细看画面,便会发现医生和青年前面的桌子上摆着的针剂“大有学问”,这里所用的针剂,竟然是“数学”、“历史”等各门类知识。这才发现这里的医生并非身穿白大褂,而是身着长衫——古时私塾先生的制服。他似乎要将所有知识的通过这些“针剂”,一股脑儿地全部注射到学生的'体内。

  这幅画道出了多少一线教师的心声啊,我们恨不得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一股脑儿传授给学生。古人有云,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古代的匠人或者高手通常都会“留一手”,有的甚至等到自己临死才会把独门绝活传授给徒弟。而教师,则历来是一片痴心、一片苦心摸索的,对学生他们总是倾其所有,恨不得一下子将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知识点,教师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说教,实践,寓教于乐,同一个知识点,我们掰开了,揉碎了,重复一遍又一遍,可是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理解。如果真有这样的一种针剂,可以将知识注射到孩子们的体内,该有多好啊!这可谓是教师、学生和学生们共同的福音啊!

  但是,我们很清楚,这是不现实的。教育从来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一件事情。它是知识的积累,方法的传授,认知的提升……是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多次摸索而探寻出来的荆棘之路。知识的传授多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需要我们长久的陪伴,耐心的引导,适时地点拨,有时还需要苦口婆心的劝导和鼓励。

  每个学生都拥有着鲜活的生命,都是性格迥异的个体,所以,一支针剂解决教育问题是不可能的。唯有潜下心来,慢慢探索,师生协作,方能开创出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漫画观后感10

  家里的墙上有一本挂历,是老式的那种,偏厚的纸质印着亮丽的彩墨,一页便揽收着整个月的日期,每一页又都有配着精美的图画,你能行——。

  以往这种老挂历是用人物,特别是明星模特的多,再后来就变成了一些商家做广告的渠道,即能给别人提供便利又无形中让自己的商品广告进入千家万户,也是一种很好的营销。

  家里的这本,是过年时去寺庙进香,寺里赠予的。

  带回来的时候,爸妈把挂历挂在墙上,我一直没去留意,只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挂历翻页上的一幅插画。

  那是一幅画法简单却超Q的5框漫画。

  漫画中,是一老一少的和尚。

  老和尚戴着眼镜,一副老师父的模样,碰到小和尚便问道:“最近让你搬石头锻炼身体,你没有搬。”

  “有搬有搬。”寥寥数字,道出了小和尚的惶恐又庆幸的心理。

  “在哪呢?”老和尚问。

  “在这里呢,”图中的小和尚手中多了一块小的不能再小的石块,“我每天都带着这块石块,走哪就把它搬哪……”

  不用多想,我都知道老和尚此时心里和我一样有多无语了。

  下一副图中,老和尚并未多言,而是凑近看着小和尚手中的小石块,仿若他的眼镜是一幅放大镜一般。

  小和尚估计是被这阵势看理亏了,画中音写道:“师父,这块石头好像是小了些,可我比较小,能力不够。”

  最后一幅图中,没有再画老和尚,而是小和尚抱着一块很大,甚至有点和漫画中的他差不多等高的石头稳稳地站在那,而最触动我,并且让我想写这篇文章的,便是这幅画中的配字:不要给自己定义能力不够,反过来要去想我一定能做到,那么做不到也会变成做到。

  多么朴实而又富有正能量的`话呀。

  我给这段话归结为三个字:你能行。

  当一个人面对困难的时候,第一心理反应肯定是想退缩,能绕路就绕路,能避免就避免,这当然也是一种策略,但如果这个困难是你人生的必经之路,你要怎么办,也许,真的,你就而要这幅漫画中所传达出来的正能量:你能行!

  一旦一个人的心里被正能量所充斥,似乎没来由地就多了一份勇气,多了一份力量,原先的困难在眼中似乎就减弱了不少。

  跑步是我的弱项,在班长帮我报名参加四百米赛跑的时候,我是抵触的。

  心里想着我能行,我能行。最终我跑完了四百米,虽然没有名次,可是至少我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坚持到终点。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会面对着许多次的关卡,希望我们在每一次自己望而却步的时候,能想起这则小漫画,在心里喊一声:你能行!

漫画观后感11

  这一代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的又一佳作。一个孩子光着脚丫,高高地站在桌子上,他的头微微后仰,眼睛微闭,眉头紧皱,他的表情既痛苦又无奈。面对着他的是他的母亲,她鼓起了腮帮子,拿起一根管子,正对着孩子的肚脐眼费力地吹着,她是如此地沉浸其中,全然不顾孩子的反应。孩子脚下桌子上面放着一套漂亮的西装和礼帽,估计是等着孩子长大了好风光地穿上它,从而光宗耀祖,光耀门楣。

  孩子那痛苦的表情和母亲那专注的动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就那么无奈地站在那里,任由母亲摆布着,看着那肚皮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孩子会作何感想呢?

  痛苦,愤恨,无奈,煎熬……亦或是兼而有之吧。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童时期走过来的,成长的烦恼都是刻骨铭心的。父母的期望,学习的压力,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因探索而受到外界的阻力……哪个人的童年不是陪伴着这些东西过来的?但是,有时候,太多的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起来,何况还有父母、亲人时刻在旁边奋力呐喊,摇旗助威。

  而现在的孩子似乎比小时候的我们承受的压力还要多,越来越多的功课,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越来越多的社会实践,甚至还要在父母、长辈的监督下每天按时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确保身体的健康,营养的均衡。

  我们都很清楚,路要一步一步走,饭咬一口一口吃,可是有时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来投入到学习中去,作为父母的我们仍会想起一切办法来为孩子挤时间。衣服不用孩子洗,家务不用孩子做,甚至是吃饭,我们都恨不得一勺一勺地送到孩子嘴里去。为了合理利用时间,我们替孩子制定好各种各样的`计划,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不用孩子费神,作为父母的我们已经为之代劳了。有时孩子好奇地伸手想要自己来做,总会被我们以“孩子还小,太浪费时间……”借口搪塞过去。

  就这样,曾经想尝试着自力更生的孩子过起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怕孩子受委屈的我们则过起了当牛做马、费力不讨好的苦日子。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猛然间发现,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下,孩子已经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依赖惯了大人的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不知所措,唯有再次向父母求救。

  就这样,一个个巨婴产生了。

  在我们抱怨巨婴的同时,别忘了思考一下,是谁促成了这些巨婴的形成。

漫画观后感12

  “滴—”一声刺耳的车鸣,给寒冷的车站带来了一丝温暖。别人都上了车,很明显,车已经严重超载,售货员阻止了正要迈上去的妇女,“对不起,车上已经满了。”便再无他话,车,像离弦的箭似的,飞了出去。直到,直到消失在她的视野里,借着灯光看到了,看到了一滴晶莹的泪珠,慢慢从脸上划过,只留下淡淡的泪痕,和那被寒风刺得,刺得夺目的那张脸……

  将一切的伪装抛弃,我们看到了一颗颗心,不管是年轻的,衰老的,还是健康的,生病的,都是那么真实。那么,请你找回属于自己的那颗心吧!不要让世界上再有假文盲,更不要让世界充满冷漠与无情。

  公交车站台上,竖立着一则醒目的木牌,上面清楚地写着“母子上车处”。可却有几个大男人在站台上。

  第二个男人高高瘦瘦,戴一顶黑色的帽子。双眼一直紧闭着,并渐渐皱起了眉头。不知是因为天气寒冷,还是因为心虚,他的腿逐渐抖了起来。虽然心中感到愧疚,觉得对不起有孩子的人,但眼看车就要来了,队也排了好长时间,并且前后的人丝毫没有退让、愧疚的意思,他也就理所当然地占着这个位置。

  第三个人身材矮小,略显得有些胖。戴着一顶鸭舌帽,脚穿一双黑得发亮的皮鞋。眼睛睁得大大的,像是在发呆。可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文盲呀!

  北风呼啸着席卷而来,在场的`人都被风吹得瑟瑟发抖,手脚冰冷。而第三个人的额头却渗出了汗珠。想必是因为内心的自责而紧张吧。但看着前一人如此心安理得,他也只好装作若无其事。

  从他斜视着的眼睛里,闪现出一丝慌张不安的神色。我想,此刻他一定受着良心的谴责。身为医生,本就该济世救人,此刻自己却违反了医生的准则。

  木牌旁,站着一个瘦弱的妇女。她包着头巾,眼睁睁看着本该是自己上车的地方,如今却被几个大男人占了。她怀中的婴儿,还不足一周岁,戴着一顶雪白的帽子。寒风吹来,吹得她怀中的婴儿号啕大哭起来。妇女焦急而充满慈爱地安抚着婴儿。她单薄的衣裳,被风吹得随风舞动。她的脸色愈来愈苍白,她怀中的婴儿不断地挣扎着,好像要挣脱妈妈的怀抱。

  原本,母子上车处是为了方便母亲与孩子,是她们优先上车。这本是社会对她们的关爱。可有的人,为了方便,竟然装作文盲,占了他人的位置。

漫画观后感13

  有幸看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读《教育漫话》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教育漫话》十分通俗易懂,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这种深入浅出的东西,只有大师才能写得出来。书中的许多话都能引起我的思索。例如: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这句话真的引起了我的警醒,我想我们教师的工作要比医师更重要。若不是每位老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那么也许会培养出更多的庸医,伤及更多人的性命。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由此我意识到孩子要从小培养习惯,应从学初就让学生明确班规知道如何做才是对的。而我们在真正的管理过程中往往会采取鞭挞的方式,其实这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因为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他们就此喜欢上应该做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可以想:无论是什么事情,假如他不高兴去做的时候,却有人去打他,用恶言恶语去骂他,非要他玩不可,或是玩的时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读《教育漫话》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形式很美观,质料很贵重,里面盛着的东西总不能使他感觉到好吃一样。与此同时,这种棍棒教育在实行的时候,学生是会屈服的,是会佯作服从的。可是一旦不用教鞭,没人看见时他们便越会放任,显露出的势头回比约束前更加强烈。

  读了《教育漫话》,让年轻的我进一步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如何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更加有效。

漫画观后感14

  寒假时读了《论语》,非常喜欢其中的一些话,至今还能背诵: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的意思很简单。一天,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仪的要求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公认你是仁者的。做仁者由你,难道还由别人吗?”颜回说:“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不符合礼数的不要去听、看、说、做。”颜回说:“我虽然不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最终,“不聪明”的颜回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到了这些,成为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然而,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自律、自控做到这些呢?《假文盲》这幅漫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漫画中,几位身强体壮、衣服厚实的男人为了早点上车,公然地站在“母子上车处”,而将一旁衣着单薄、手抱孩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母亲挤在一边。再看那几个人,表情轻蔑、冷漠,都本着一副对字牌熟视无睹、装着看不见的可恶嘴脸,简直是丧尽天良!尊老爱幼、助弱助残的优良传统去哪儿了?!晚一点儿车会死吗?!你们还是人吗?!此时的我,气得血脉贲张,双拳紧握,恨不得马上冲上去给他们一个耳光!

  再放眼社会,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张艺谋超生案便是一例。无知狂妄的名人,以为自己成名了就可以为所欲为,无视任何法律和规定吗?孔子“从心所欲”尚“不逾矩”,而现在的.名人,哪个有孔子名大?这样做可以吗?对得起祖先吗?这样图一时之利而贻害终生的事,必定得不偿失,而且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冷静下来,我突然发现,一个我几个月来冥思苦想的问题有了答案:

  什么是第一流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能够自控自律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有礼数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遵纪守法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也是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人物……

  还是先管好自己,从自控做起,努力向第一流人物的目标奋斗吧!

漫画观后感15

  漫画中的两组人,一组在船头,一组在船尾,船尾进了水,船头的人翘起二郎腿,一副与我无关的姿态——还好破洞在他们那边。船尾的人满头大汗,拼命把涌进船的水泼出去,但同一条上船上,船一头沉了,难道另一头就能相安无事吗?当然不可能,而此时船头的人之所以能那么悠游自在的看笑话,完全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品质——同理心。同理心,是一个忧人之所忧,急人之所急所的必不可少的品质。

  同理心是一种素质的体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并不用多加解释。船头的人,吃到破洞是不好的,是他们所不想要的,而破洞不破在船头时可以不急不忙的看笑话,船进水了,同传的人在就是我坐着,这难道不滑稽吗,这是同理心的`缺少,这是素质低下的体现,这是愚不可及的行为。与船头看笑话的人相反,在疫情期间,我们国家有同理心的志愿者,在疫情肆虐之时,依照依旧戴起面具,穿起厚重的防护服,不怕危险的,坚强的富有同情李欣的,挨家挨户的做调查,送药。这难道不是有素质,道德高尚的行为吗?是的,当然,他们并没有把自己不想要的难推给别人,而是把它揽在身上,这!就是素质高尚的体现,这就是富有同理心的行为。

  同理心是一种忧患意识。

  范仲淹有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船头的人并没有忧,只有乐,这不是度过危机后劫余生的庆幸,而是死前的最后狂欢,眼看着船尾进水,没有为这件事而忧,反而乐,完全没有忧患意识!他们相反,小米公司的忧患意识就显得强,他们做到了不让企业止步于眼前,领先于全球。把透明电视做到量产,这就是有忧患意识的体现,这就是在别人之前做到,不让别人超越,未雨绸缪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同理心是一种时代责任。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船头的人想存活就必须承担责任,与船尾的人一同解决互动问题疫情一是中国是世界上首先陷入难题的国家,而日本主动承担起时代责任,为我国输送救援物资,这难道不是时代责任的行为吗?当然是!

  同理心是一种素质体现,是忧患意识,是时代责任,是一种作为新时代青年必不可少的品质,我们要做有同理心之人,不做“船头”之人。

【漫画观后感】相关文章:

漫画《假文盲》观后感11-15

假文盲漫画观后感04-29

漫画的经典语录01-01

观漫画有感02-03

几米漫画经典语录11-09

几米漫画经典语录08-22

儿童教案模板漫画02-07

看漫画《假文盲》有感12-26

看漫画“假文盲”有感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