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岗仁波齐》观后感
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岗仁波齐》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岗仁波齐》观后感1
《岗仁波齐》,我不知道他人是出于带着对西藏的好奇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去看的这场电影,而我纯粹是为了怀念,无关信仰。
一部近乎记录片的电影,本色演员出演,没有旁白,没有过多的配乐,唯一的配乐可以说是他们一起诵经或者是唱歌,没有过多被刻意安排的情节,没有故意被设立的桥段,平平淡淡、不神话,不渲染,纯粹得就像坐在路边晒太阳的老爷爷给你讲一段陈年往事,一切都是那么朴实。
其实关于这部电影,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无非就是说导演在消费藏民的信仰,另一种声音则是夸赞这部电影是用心之作,其实这些评价也许在导演眼里都不算什么,我们不是他,不懂他,自然不能妄言。我看到豆瓣上一个短评恰如其分的回击了所有的声音,这个影评是这样写的:“对不了解西藏的人来说这是一部愚昧的电影。对了解西藏的人来说这是一部新奇的电影。对喜欢西藏的人来说这是一部振奋的电影。对西藏人来说这是一部十分日常的电影。”其实事实就是这样简单,我是一个喜欢西藏的人,所以对于我来说,我就是一个听故事的人,听导演讲朝圣故事的人,走过影片里的路,看过影片里的.风景,一处处,一幕幕,历历在目,感觉自己又回到了西藏。
电影情节简单却深入人心,也许突然的某个画面就会让你想要流泪。从出村第一磕开始,木板合击的声音,甚是响亮,让人为之一震;小女孩扎扎跟家人打电话时的那种笑也很是感染人;在遇到水时,大家齐脱衣服从水中磕过去的场景,我从他们脸上看到的依然是喜悦;孩子生了,就背着孩子一起磕;车坏了,丢了车头拉着车身就走,男人们拉车走前面,女人们在后面磕头,走过一段距离,男人们还要回到起点再磕;途中休息,遇到磕头的人,邀请一起喝茶,送糌粑;没钱到阿里了,就去打工赚钱。这些在他们的眼里,都是那样的坦然。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两千公里的朝圣路,每一步都算数。芒康、左贡、邦达、然乌、林芝、米拉山口、拉萨、冈仁波齐,两千多公里朝圣路,每一寸他们都是用自己的身体丈量。这条线路也是我以前走过的,庆幸自己还能在电影中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其实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触动不是他们的信仰有多深,而是他们的淳朴与信任。陌生人可以叫你一起坐下来喝茶,可以邀请你去家里做客,并将羊皮送给即将前行的小女孩,还可以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告诉你车上有病人时你能说没事你先走吧。这在如今社会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因为我自己也有亲身经历,所以这一次也轻易被感动了。一次我们去徒步,担心带的食物不够,就找了个类似小卖部的地方准备再买点东西,结果,那位藏民不但把他仅有的几包方便面给了我们,还给了一袋糌粑,却怎么都不肯收我们给的钱,我们便把带的一瓶马奶酒送给他,但他还是不肯收,最终在我们的坚持下,他才收下。那时正值收割青稞的季节,路过一片青稞地,藏民们正坐在路边休息,看到我们一行人过来,便招呼我们过去喝酥油茶歇歇。也许在他们眼里,不过就是几杯再普通不过的酥油茶而已,但对我们来说,却是浓浓的情谊,无比暖心。
看这部电影,单纯只是想透过屏幕将我带回那年的记忆,在去岗仁波齐的那段记忆,一路风景如画的记忆,一路说说笑笑的记忆,一起在岗仁波齐下磕头许愿的记忆。
有关于西藏的记忆,存于心!
和西藏的约定,一直在!
《岗仁波齐》观后感2
导演张杨于20xx年末开始拍摄纪录片形式的电影《冈仁波齐》,用时整整一年。影片中的人物都由非专业演员出身的当地人出任,电影没有脚本,完全真实记录了藏民20xx多公里的艰苦之行。
影片名虽是神山《冈仁波齐》,但整部影片所给的镜头并不多,仅在爷爷杨培去世后,尼玛扎堆让色巴江措请来了喇嘛为之超度,在这时对神山有个清晰的特写。除此以外,电影记录的是20xx余公里的朝圣之路。
1、拍摄手法
我喜欢导演这种拍摄方式,记录的手法,远景与近景角度真切自然。仿佛我身处其中,与藏民们一同踏上了这朝圣之路。没有多余的人,也没有多余的话,318国道上,只有一行虔诚的磕着长头的人。
“电影娱乐化”的时代,能看到张扬的这样一部素片,很舒服。我没有觉得枯燥,觉得整部影片就是我要的那个感觉。我喜欢听他们每晚在帐篷里的诵经,喜欢看他们虔诚磕头前行的身影。
喜欢娱乐的人,是很难接受这部影片,没有华丽的镜头。
只有藏民至纯的信仰,还有大美的雪域高原。这是影片最大的特点。
普拉村,从这里去往朝圣之路。
拖拉机头被别的车撞坏了,不能再开。男的拉车,女的继续磕长头前行。
遇到河流漫过路面,他们依旧磕着长头。
屠夫江措旺堆一生杀过很多牛,腿有残疾。他愿马年磕长头消去一生的业障。
他发现一只“虫子”,让虫子先过马路。
到拉萨了,隔着拉萨河远远的看见了布达拉宫,禁不住流下了感动地泪水。
2、到拉萨后
在拉萨,洗一下快一年没有洗的头发。到拉萨后,他们身边的钱已用完,为能够到达冈仁波齐,在拉萨大家工作了2个月,挣够了去冈仁波齐的路费。
旅馆的藏族大妈免费让他们住店,请他们代她去冈仁波齐为她磕头祈福。
3、冈仁波齐
别名须弥山,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
冈仁波齐峰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梵语称为吉罗娑山,冈仁波齐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相传雍仲本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信徒不断。
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中国西藏雍仲本教,印度教、藏传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岗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冈仁波齐。据《佛学小辞典》: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雍仲本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本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本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岗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资料)
72岁的杨培一生幸苦带大哥哥的孩子们,在神山脚下他安详的去世了。
喇嘛为杨培超度。
两小时的电影,张扬和摄制组随着朝圣一路拍摄了一年。
“关乎信仰,也伴随生死”。平淡质朴的藏族人生活的面貌,在影片中缓缓道来,这是感动到我的地方。
影片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参入导演自己的意图,仅仅是在一旁记录,特别喜欢这种纪实的电影,也希望以后能够看到这类多一些的影片。
白描手法,走入藏民的内心世界。
如此的平静的生,如此平静的死。
【《岗仁波齐》观后感】相关文章:
《冈仁波齐》观后感03-18
冈仁波齐观后感04-13
《冈仁波齐》观后感11篇11-25
冈仁波齐观后感7篇11-29
《冈仁波齐》观后感(9篇)11-29
《冈仁波齐》观后感7篇11-29
《冈仁波齐》观后感(精选9篇)12-05
《冈仁波齐》观后感(精选21篇)03-16
《冈仁波齐》观后感4篇12-01
《冈仁波齐》观后感(7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