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穹顶之下》纪录片的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在写观后感时,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立场。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看《穹顶之下》纪录片的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看《穹顶之下》纪录片的观后感1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雾霾问题,《穹顶之下》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并且形象化的对雾霾的构成做了解读。视频公布后,引发热议。
今天看到柴静的视频,我更加深刻的确定了这种想法。“浮躁、贪婪、透支”。这就是我,对于如今中国社会不论是从经济发展上,还是从环保领域上,还是各行各业状况上,唯一的看法。而我们,将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这是必须的,因为每个人的'自私,最后我们一起去消化我们种下的恶果。
现在经济的衰退是去消化房地产泡沫的恶果;现在的雾霾和环境污染是去消化建工厂、大发展中以牺牲环境付出的代价;可以说,现在我们承受的一切,都是过去做的孽。可悲的是,人就如此短短几十年,所以我们承受的,便是父辈们做的孽。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经济大发展闹剧中,有没有赢家呢?也许也是有一部分我们姑且称他们为“赢家”的人,比如一些工厂企业主,他们用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换取了属于他们的“暴富”。或许他们的情况比大多数悲催的老百姓好一点,至少,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比如移民。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和如今的现实都在向我们宣昭着这样一种客观现象:有钱(不管是赚的还是贪的)、有本事(不管是航空技术本事还是厨师护士这样的手艺)、学习好(不管是申请到PHD还是post PHD),移民吧,移民才是王道。所以科学家出去了,中国牺牲环境代价换来钱的有钱人和靠收税养活的一大群贪污的人,北大清华毕业的精英们都出国留学去然后在国外工作定居绿卡移民了……而祖国,还剩下什么?
但是,移民,真的就是他们未来的出路和良好归宿吗。皮将不存,毛之附焉?流浪者之歌中的吉普赛人,到底是在歌唱着一种自由快乐,还是一种悲凉与伤感?没有人会瞧得起一个没有家乡的人。
观看《穹顶之下》纪录片的观后感2
今日,教师带领我们观看了柴静的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视频中柴静采访一个三岁小女孩时,两人的对话。和小女孩的声音一齐出此刻视频中的是一个灰蒙蒙的画面,小女孩四周被灰色包围,头顶上方是一团团黑色烟雾状的东西,和小女孩稚嫩、纯净的声音构成了鲜明的比较。
那,就是霾!
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100万,历时一年,经过现场调研、查阅资料、走访专家、对话官员、收集数据等途径,最终拍摄了这样一部100多分钟的调查纪录片,详细地向我们解说了“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里来,我们该怎样办”三大问题,层层深入,针针见血。看着那一组组数字、一张张图片、一个个镜头……我的肺都几乎不敢呼吸了!
原先雾霾如此严重,原先雾霾与我们如此息息相关!
经过这个视频,不仅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有关雾霾的知识,更唤醒我原先那种麻木的环保意识!
正如柴静最终说的那段话:“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消费,不知克制;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我们有职责向他们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样能够是洁净和完美的。”是的,我们有权利去享受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光明;同时,我们更有职责去保护这个世界的洁净和完美,职责与权利是相辅相成的。
穹顶之下,让我们与柴静同行!平时上学,不叫父母接送,坐公交来回;不是太冷或太热的天气,尽量不开空调;过年过节,不燃放烟花爆竹;看到污染环境的`现象,要敢于制止或举报……同时还要做好环保宣传,告诉身边的大人们:少开车,多走路;少砍伐,多植树;少浪费,减排放……虽然我们做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完全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尽一份应尽的职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人人参与,携手共治,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从平民百姓到政府官员,人人都尽到自我应尽的一份职责,那么我们就能守住那份北京“APEC蓝”,那个小女孩就能看见满天的星星!
【观看《穹顶之下》纪录片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07-28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10-31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4篇11-15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8篇11-15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9篇11-14
穹顶之下观后感02-15
《穹顶之下》观后感02-17
《穹顶之下》观后感07-02
穹顶之下观后感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