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相约星期二》有感

时间:2024-02-02 18:27:3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相约星期二》有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相约星期二》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相约星期二》有感1

  人与人之间在中擦身而过,在相聚后便意味着离别,并以自己的方式结束。忙碌的上海早晨,心灵逐渐被生活的人们,毫无目的地奔走着,似乎活着便无处可逃。从未想过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存在方式,在消失的和经过的时光中,它们就像一条平静而奔腾的大河。我们观望着对岸,等待泅渡,时间凝滞,身体内的灵魂深处却保留了一份巨大的感,了对生命的质疑

  与此同时,放在我面前的这本书几乎毫无保留地向解释了生命的价值及人生的意义,使人读后逐渐趋于平静,填塞那无限蔓延的……

  书中的老人叫莫里施瓦茨,学教授。他已年迈,患了绝症,受一家的“夜线”节目采访,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学生,当今的作家、记者米奇阿尔博姆偶尔看到,学生匆匆赶来看望即将离世的老师,而老师则宣布要给这位学生上最后一门课,每星期一次,时间是星期二。

  我仿佛又听到莫里笑着对米奇说:“我们是星期二人。”“我们是星期二人。”米奇重复道。“嘿,米奇,说话别有。有那么一天,我会让你感到流泪并不是一件难堪的事。”“是啊,是啊,”米奇说。“是啊,是啊。”他们都笑了,因为莫里二十年前就这么说过。大都在星期二说。实际上,星期二一直是他们的日。莫里的课大部分在星期二上,米奇写时他把时间也定在星期二——从一开始这就是莫里的主意——他们总是在星期二坐到一块儿,或在办公桌前,或在餐厅里,或在皮尔曼楼的台阶上,讨论论文的进展。所以,重新相约在星期二看来是最合适的`,“就约在那幢外面栽有日本槭树的子里。”米奇准备走的时候跟莫里提了这个想法……

  这样的课程没有一位学生会,于是,每星期二,这位学生坐飞机飞行七百英里,赶到病床前去上课。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从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到第二个星期二——谈论自怜……第九个星期二——谈论爱的……第十三个星期二——谈论完美的一天,最后一堂则是葬礼。老师谢世后,这位学生把听课笔记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题目就叫《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引起了全美国的轰动,连续四十四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

  看来,同样在期待着的人实在不少,而且不分国籍。“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米奇问。“与生活讲和。”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

  当莫里设想自己的墓地时,他希望学生有空时能去墓地,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学生说,我会去,但到时听不见你的说话了。莫里笑了,说:到时候,你说,我听。

  山坡上,池塘边,一个美丽的墓地,碑文是“一个终身的教师。”课程在继续,老师闭着眼睛静躺,学生来了,老师早就嘱咐过:你说,我听。“说说你遇到的一切麻烦问题,我已作过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寻找,这是课外作业。”境界,让死亡也充满韵味。死亡,让人生归于。

  现在,莫里已长眠于地下,却把课堂留了下来,而且越变越大,已延伸到这里。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但他把人的生命价值真诚地展示在面前,对此,使我们不容置疑。正如亨利亚当斯所说:“教师追求的是;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

  是啊!虽然莫里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及崇高的生命将得以!

观《相约星期二》有感2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记录了教师莫里临终前对人生、对生活的种种看法。刚开始看这本书,你可能觉得这本书没什么太吸引人的地方,但是随着内容的深入,你就会被书中的记录深深震撼了。我这里说的震撼,不只是莫里讲述的对人生、对生活的看法让你感到受益匪浅,更多是因为一个老人从容面对死亡时的那个过程和那种态度本身就震撼人心。

  要说书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该书最后莫里在生命的最后讲述的一个故事:一朵在海洋里漂流了无数个春秋的小海浪。它享受着海风和空气带给它的欢乐——这时他发现,它前面的海浪正在撞向海岸。“我的天,这太可怕了,”小海浪说。“我也要遭此厄运了!”这时又涌来了另一朵海浪。它看见小海浪神情黯然,便对它说,“你为何这般惆怅?”小海浪回答说:“你不明白!我们都要撞上海岸了。我们所有的海浪都将不复存在了!你说这不可怕吗?”那朵海浪说:“不,是你不明白。你不是海浪,你是大海的一部分。”我想,这个故事也只能由像莫里这样生命走到最后的老人才有资格讲述出来。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这个故事本身就是寓意丰富的。小海浪就像我们人类,从出生那天起,我们就拥有了享受生活的权利,就像小海浪享受着海风和空气带给他的`欢乐。但是生活哪能总是享受呢?我们在享受的同时,也背负着责任,也要去面对生活、人生带给你的各种不如意,甚至面对死亡。就像小海浪最终得要去面对撞向海岸、粉身碎骨的命运。这个命运是最终的,也是最难以接受的,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后必须去面对的。然而就像莫里所说,你都能和死亡妥协,那么和生活妥协又有什么困难的呢?是啊,当一个人在人生的最后面对死亡的时候,或许生活中的困难已经不算什么了。

  而这本书记录的莫里最后的精神财富,其实正是他享受生活的同时,又向生活妥协的东西。这种妥协,是对自己、对别人、对生活、对死亡的妥协。

  在生命的最后他回忆起一个死去多年的朋友,因为一些事他没有原谅那位朋友,莫里很后悔。他极力避免对自己的自责,他说:先原谅自己,再原谅别人。

  这本书的作者,也就是记录者联系身患绝症的弟弟,却得不到弟弟的回复,他陷入了苦闷中。莫里对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都有自己处理事情独特的方式,你不应该去勉强他们。

  莫里说:你都能和死亡妥协,那么和生活妥协又有什么困难的呢? 最后面对死亡, 面对疾病带给他的痛楚,莫里没有悲戚愁闷,他一直都很乐观。在他生命的最后,他做到了平静的接受死亡。

  看完这本书,我想我真的是懂了一句话:生活虐我千万遍,我待生活如初恋。人类面对生活和人生应有的态度我想应该是:既要从容面对生活给你的不如意,也要对生活和人生抱有极大的热情,即使生活虐你千万遍。

观《相约星期二》有感3

  这是一部哲学性质的电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死亡,每个人都逃脱不了,我们该怎样对待呢呢?你内心富足吗?什么是内心的富足?你会生活吗?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你该怎样对待死亡,怎样对待生活,对于亲人的缺点,我们该怎样对待?一位智慧的老人和一位上进的青年为我们演绎了一部温暖,感动内心的电影,看完电影,我内心明朗了很多。

  莫里,一位77岁的老头,是一位老师。他身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但他更是一位慈祥乐观,智慧,坚强的老人,更能给人带来一股力量;他喜欢美食,跳舞,探戈,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

  米奇, 一位忙碌,迷茫,追求上进的青年,为了工作疯狂着,忙碌着,以至于没有时间和女友相处,没有时间和朋友老师联系。当他的女友詹宁向他提出分手时,他才意识到他的问题。他忙的像一个陀螺,在高速运转。他的工作给他不能带来愉快,在工作中无意看到电视新闻里传出令他敬重他的老师-- --莫里身患绝症,将不久人世。他打算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无看望这位老师以来慰藉他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死亡是一件不幸的事情,活得不开心也是不幸事件之一。’

  ‘你的工作开心吗,你对你所在的社区有奉献吗?你独处时内心平静吗,快乐吗?

  ‘你富足吗?还记得你的梦想吗?你结婚,生子拥有家庭吗?

  这是莫里教授和米奇聊天时,老师的话语。 这些正中了米奇内心的痛点。米奇忙碌着,正是他在逃避生活中他不愿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他不会交际,面对和女友的感情问题,他也显得焦头烂额。他算是单位里的‘白骨精’了,他的收入不菲,但他似乎不能真正明白赚钱的意义。金钱如何用可以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莫里老师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他躺在床上,但他说,他自己还是很幸运的,他依然有时间看书,读报纸,有时间学习。看到这里我也很有感触,我们很多人生病躺在病床上,不是愁眉不展,就是抱怨,充满消极负面情绪, 莫里老师,在白天,从未从他的表情里读到痛苦和诅丧。他把痛苦默默地留给了黑夜,独自承受。

  米奇和老师的交流中,老师对生活充满了爱,‘没人能单独存在着,人们必须相爱’,这促使米奇向他的女友詹宁写了一封信,以来挽救他们的爱情。

  ‘ 怕老,是因为一生太无聊,怕死,是因为一生没学会生活。爱是一生最理性的行为,让爱住进我们的内心,我们会变得温柔。’莫里老师的话,犹如格言一般让人谨记内心。

  莫里老师有一件让他自己悔恨的事情。父亲想控制的人生方向,这让他怨恨父亲,直到父亲死亡他都不能原谅父亲。他对父亲的态度是骄傲的,虚弱的,铁石心肠。当他意识到他该原谅父亲时,他泪流满面。‘原谅他人,原谅所有的事’他把这个功课传授给了米奇。看这一段时,我很有感触。我们的父母不是也曾控制着我们,要求我们按照他们的意愿活成他们所希望的样子, 我们在内心真正的原谅过父母吗?

  ‘原谅所有人,原谅所有的事请。在原谅他人之前,首先理解自己,原谅自己。打开对他紧锁的心扉,停下来看看他在想什么,有没有关心他内心的需求是什么?’这是莫里老师的原话,在生活中我们对待父母,对待孩子,不也是该这样对待吗----停下来看看他在想什么,关心他的需要是什么。

  被爱包围着,有朋友和家人 的关心,即使死亡又有何惧。

  最后一个电影片段,如果给你一个健康的24小时,你将会做什么?

  莫里老师的回答是‘吃东西,游泳,请朋友吃饭,散步,跳舞,跳到精疲力竭,然后美美的睡一觉。’莫里老师的回答我们健康人 ,人人可以做到,是如此的简单。活着就是如此的简单,享受生活,内心充满爱,爱周围的每一个人,好好的生活。

观《相约星期二》有感4

  《相约星期二》是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创作的自传式长篇纪实小说。故事真实地讲述了作者的恩师莫里·施瓦茨教授在辞世前的14个星期的每个星期二给米奇所讲授的最后一门人生哲理课。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莫里教授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已时日无多。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每周二都上门与教授相伴,聆听老人最后的教诲,并在他去世后将莫里教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同名影片《相约星期二》也由此而来。

  “死亡”作为影片的主题和线索,传递了作者和导演对于人生更深入、更透彻的思考,使《相约星期二》作品本身散发出浓郁的哲学意蕴。也是因为富有哲学意蕴,影片中很多醒世箴言需要细细品味和思考,才能领会一二,也不由地触发每个人的思考:如何更好地活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答案。

  比如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影片中,学生米奇是一位一直压抑自己情感的`人,以忙碌的工作来回避与女友的感情问题和各种人际关系。莫里教授看到这一点,他每次与米奇见面的拥抱和谈心,都在一点点帮助米奇打开自己的情感大门,最终让米奇意识到自己真正在乎的人和事。米奇之所以害怕表露自己的情感,是因为受到成长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影响,受到过心理创伤,他不敢再面对“伤心”,“恐惧”和“痛苦”等等情绪,于是选择将自己的情感封闭起来。

  生活中,我们某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其实和米奇类似,比如说因为“自责”和“羞耻”而不敢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因为“害怕失去或被人伤害”而不敢与人深交。这些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虽然它保护我们不会体验到“伤心”,“痛苦”等情绪,但同时,它也让我们体验不到“快乐”和“幸福”的感觉。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着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到害怕就表达害怕,感到伤心就表达伤心,感到开心就表达开心。如果你有强烈改变自己的想法,可以尝试着从这里开始做起。

  想要更好地活着,我们需要专注于当下。道理告诉我们,纠结过去的事情会烦恼,担心未来的事情会焦虑。过去与未来都是一种不现实的“幻象”,只有关注当下,才能让自己活得真实。就如《相约星期二》这部影片中,莫里教授很坦承地和米奇说,他在深夜里会为自己哭泣,在早晨起来时抱怨上天的不公。但是他不会让自己一整天沉浸在这种消极的情绪中。他说“我留给自己悲伤的时间就是只有这么多”。莫里教授就是一个很会生活在当下的人。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可避免地会有“愤怒”、“憋屈”、“无助”,“压抑”等等时刻。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上面所讲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我们就可以做到这第二点,活在当下。很多争吵,常常就是因为关注不到当下的事情,比如一吵架时就翻旧账的行为,只会不断地激化矛盾,让人们觉得心累。

  《相约星期二》中有很多场景和对白会触发人们对人生,对生死的思考。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不一样的体验和想法。这些体验和想法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我们感受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那就可以了。

观《相约星期二》有感5

  在影视鉴赏课上,社团老师让我们去买一本叫《相约星期二》的书。我买下了这本书,才看了一遍,就感觉很好。

  这本书里的莫里教授因为患上了不治之症。从双腿瘫痪到离世,经历了十四个星期,在这十四个星期里,他与自己的学生米奇一起探讨人生的诸多重大问题。

  对于莫里我印象比较深的一句话就是:学会付出爱,你才会付出爱。这句话在莫里的身上得以体现。他的父亲是一个俄罗斯移民。为了躲避服兵役而来到美国。他的父亲是一个冷酷到不近人情的人。在自己的儿子失去母亲时不管不顾,只是每天晚上在看报纸。他还让莫里不要对自己的弟弟说起母亲去世这件事情。再后来,他死的时候,莫里也只是呆若木鸡地望着其尸体。不流泪也不说话。对于这件事我觉得:一个人如果不真心去爱一个人,那那个人也不会爱他。

  在第十一个星期时,莫里开始和米奇谈论文化。莫里说道:“你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社会来替你作出决定。”社会其实是代表着一种文化,但是文化不能够彻底改变别人。有些来自中国的商人表面上说自己不爱财,实际上生活奢侈到不行。就因为中国人要讲究谦虚,不能炫耀。否则会成为众矢之的。一个人遭到打击想痛哭一场,却必须忍着到回家才行。因为公共场合不能这样。全都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是这样。必须注意礼节。但虚伪的礼节有什么用呢?

  到第十二个星期时。他们谈论“原谅”这个话题。“临死前先原谅自己,再原谅别人。”这句话是对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临死前,先原谅自己一声的过错。你才会安心地离开。至于原谅别人,莫里引证了自己好友的.事情。莫里一直后悔自己到他死去的时候还未原谅他。其实原谅别人不是很难,只要听他说声“对不起。”而不是老死不相往来。免得酿成大错后悔终身。

  除了内容,我还对文中的米奇印象深刻。他在社会上拼打了十六年。有名有利,却过得不快乐。如果不是一则新闻。他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和莫里有个约定。说到这里,我很好奇。小时候我们的父母不是要我们做到米奇这样的生活吗?有稳定的工作和自己的车和房。可他为什么不快乐?

  到最后,莫里去世。葬礼结束后,米奇也开始了新的生活。他重新露出笑脸在弹钢琴。(电影片段)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是本好书,我推荐你去看。

观《相约星期二》有感6

  看完这部电影对我是有影响的,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心理和虚拟的心理,变得现实起来了!

  在莫里老师的心中付出爱更加的珍贵!他一直在后悔为什么他父亲死的时候,他却一滴眼泪都没有留下来。他父亲是一个害怕付出爱的人,每天只知道独自一人在树下看报,一直看到死的时候!米奇是莫里很看重的学生,米奇也是一个害怕付出爱的人和接受爱的人,在米奇有了女朋友,他还是跟以前一样。

  在一天,米奇从来不会想她表白的却给她写了表白信和求婚让她觉得非常惊讶。到底是谁改变了米奇这么多所以,跟她一起来到莫里这里。她为莫里演唱了自己的'美丽的歌曲,莫里觉得太好听了。而为什么她从来没有让米奇听过她自己的歌呢?因为,她想说什么米奇总是不让她说完直接插嘴或不听了。所以,这让她很反感,不想说话了!她也体会到了莫里老师的厉害!能把米奇从一个没有勇气求婚的人变到了愿意付出爱的人。

  当我在看这部电影时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又告诉了我什么又有什么意义,这么做会怎么样呢?让我很疑惑不解,后来,我才发现它告诉了我们,做人要有勇敢面对和付出爱、接受爱!才能得到真正的爱!我是一个害怕死的人,家里的人也一样,从来不允许说不吉利的话。在以前如果有一天我要死了,我一定每天担心、害怕。但是,现在我不会怕我知道了我会死了,我一定会向我付出过的人道别,最后几天也想以前一样的美好、快乐的生活!

  但在我看完这部电影时,我非常的郁闷,老师为什么会叫我们去看这种电影呢?可能是因为,能让我们变得勇敢付出,正确的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要学会付出爱、接受爱!一定要记住向死而生!

观《相约星期二》有感7

  (6)班顾燕芸人与人之间在冥冥中擦身而过,在相聚后便意味着离别,并以自己的方式结束。忙碌的上海早晨,心灵逐渐被生活吞噬的人们,毫无目的地奔走着,似乎活着便无处可逃。从未想过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存在方式,在消失的和经过的时光中,它们就像一条平静而奔腾的大河。

  我们观望着对岸,等待泅渡,时间凝滞,身体内的灵魂深处却保留了一份巨大的空虚感,抑制了对生命的质疑与此同时,放在我面前的这本书几乎毫无保留地向外界解释了生命的`价值及人生的意义,使人读后逐渐趋于平静,填塞那无限蔓延的空虚;书中的老人叫莫里施瓦茨,社会学教授。他已年迈,患了绝症,受一家电视台的“夜线”节目采访,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学生,当今的作家、记者米奇阿尔博姆偶尔看到,学生匆匆赶来看望即将离世的老师,而老师则宣布要给这位学生上最后一门课,每星期一次,时间是星期二。我仿佛又听到莫里笑着对米奇说:“我们是星期二人。”“我们是星期二人。”米奇重复道。“嘿,米奇,说话别有顾忌。

  “有那么一天,我会让你感到流泪并不是一件难堪的事。”“是啊,是啊,”米奇说。“是啊,是啊。”他们都笑了,因为莫里二十年前就这么说过。大都在星期二说。实际上,星期二一直是他们的聚会日。

  莫里的课大部分在星期二上,米奇写毕业论文时他把辅导时间也定在星期二从一开始这就是莫里的主意他们总是在星期二坐到一块儿,或在办公桌前,或在餐厅里,或在皮尔曼楼的台阶上,讨论论文的进展。所以,重新相约在星期二看来是最合适的,“就约在那幢外面栽有日本槭树的房子里。”米奇准备走的时候跟莫里提了这个想法,这样的课程没有一位学生会拒绝,于是,每星期二,这位学生坐飞机飞行七百英里,赶到病床前去上课。

  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从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到第二个星期二谈论自怜;第九个星期二谈论爱的永恒;第十三个星期二谈论完美的一天,最后一堂则是葬礼。老师谢世后,这位学生把听课笔记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题目就叫《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引起了全美国的轰动,连续四十四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看来,同样在期待着的人实在不少,而且不分国籍。

  “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米奇问。“与生活讲和。”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当莫里设想自己的墓地时,他希望学生有空时能去墓地,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学生说,我会去,但到时听不见你的说话了。

  莫里笑了,说:到时候,你说,我听。山坡上,池塘边,一个美丽的墓地,碑文是“一个终身的教师。”课程在继续,老师闭着眼睛静躺,学生来了,老师早就嘱咐过:你说,我听。

  “说说你遇到的一切麻烦问题,我已作过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寻找,这是课外作业。”境界,让死亡也充满韵味。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

  现在,莫里已长眠于地下,却把课堂留了下来,而且越变越大,已延伸到这里。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但他把人的生命价值真诚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对此,使我们不容置疑。正如亨利亚当斯所说:“教师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是啊!虽然莫里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及崇高的生命将得以永恒!

观《相约星期二》有感8

  生存和生活对于我而言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赋有截然不同的含义。生存在我看来只是简单地活着,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是生存。而生存也是一种最简单的生活,或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生存还算不上一种生活。生活是人在生存过程中所有活动的总和,是人一生的完美诠释,和生存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生活是精神上以幸福为基调的,哪怕不是也是拥有更多理想、美好的修饰。

  影片中的莫里教授就是一位一直执着追求生活的人,他一直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忘初衷,坚持本心。尽管上帝并没有给他一个一帆风顺的人生,他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但是他没有抱怨上帝的不公,反而积极乐观地面对属于他的坎坷,属于他的痛苦,不言放弃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喜欢跳舞,哪怕自己的生病后的自己双腿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在舞池中旋转,但是他依旧有一颗爱跳舞的心,看看照片里的自己,回忆美好的从前,他也一样感到满足。他喜欢美食,哪怕得知自己无药可救,也没有绝望到不吃不喝,反而像个孩子,满足地吃着好友亲人为他准备的美食。他用生活的状态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活出了属于他的风格。

  对于身患绝症而言,大多数人的想法是能活下去就好,能生存下去足矣。但是莫里教授用他强大的内心,执着的信念将生活延续。这背后的痛苦与辛酸大概是只有黑夜里躲在被子里默默流泪的他自己才能体会。

  身为教授,用生命的最后一点力气去告诉当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如何生活而不是简单地生存与这个世界上,用自己的一生去诠释人生的意义。对于莫里而言这最后的课题,这最后的十四堂课也是自己一生最后最合适也是最好的归宿。

  得意门生米奇在毕业后的确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但是在社会的追逐名利的大流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的内心,在个人的奋斗路上慢慢地从一个主导者变成了被动者,被时间、人际、工作甚至更多的事物逐渐控制,他觉得自己就像个机器,日子过得了无乐趣,忙碌的时间里更多的是空虚而显得不够真实,事业爱情都遇挫的同时他开始反思,最终选择拜访昔日恩师,才渐渐地走出生存枷锁,走上了追求生活的路。

  与莫里的谈话中他找回了失去的本心,渐渐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不再为了生存而忙碌,而是为了生活而努力着。相约星期二是为了圆莫里教授最后的梦,似乎也是在圆米奇自己的梦。就这样每个星期二,米奇都风雨无阻,十四个星期灭个星期的米奇都在改变,爱情找回来了,事业也回来了,莫里教授将米奇彻底改变了。其实这不是因为莫里教授的话有什么神奇的魔法,只是那些平凡的语句中,每一句话都戳中生存的要害,每一个字都在提醒米奇去寻找生命的美好。

  生存是在所有人心中都是唯一的,那就是活着,没有什么比这两个字更能一针见血地诠释生存在我们心中的意义。但是生活呢?生活可大可小,是多变的,或者换句话说它是为每一个人量身定做的。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活亦是如此,每个人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受困于床,无异于死。也许这才是我对于这部电影中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因为说再多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到头来成与败都是在与一个做。对于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模式而言,行动往往是前往生活追求的最大敌人,我们似乎已经习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侧重于想,而过多的忽略了做。受困于单纯的想,无异于死,我们是该行动起来挽救自己。毕竟生存不是我们人生理想的归宿。

【观《相约星期二》有感】相关文章: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04-29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04-30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01-16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01-22

《相约星期二》的读后感03-15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04-30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0篇)03-02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5篇)02-28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5篇06-14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0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