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后感(通用15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文章。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观后感 1
没看之前,超级工程四个字总让我联想到长城、金字塔等劳民伤财的工程,但当我看完后,我被这些伟大的超级工程深深的震撼,它们也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与人民能有更好的生活而被建造,它们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第一集的港珠澳大桥是这个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又有着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但这些世界之最并不是它的意义,它的意义在于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三地的经济发展,我相信在以后经济的收入将远远大于现在建设的投入。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师们“没有岛我们就造一个”的气魄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敢教日月换新天”!
第二集的上海中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超级工程,看完我才知道在黄浦江边上建一个“房子”是这么困难,那个会爬升的钢铁平台,是一个多么奇妙的想法啊。上海的'标志也将由这座建筑担任,以后提到上海将不仅仅是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了。
第三集的帝都地铁,用十年时间在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下建造一个错综复杂的轨道交通网,以后的人们在享受交通便利的同时是否能想到当时建设时对于工程师的困难与压力。用十年实现一个梦,这才是工程师的浪漫。
第四集海上巨型风机,绿色能源不仅仅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如今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但是,中国的雄心不止于此。那个风扇叶片实验,连续四个月,震动500万次,没看见真是无法想象啊!组装这么大的发电机组,全世界都没有先例,中国的工程师又一次完成这惊人的创举,向他们致敬。
第五集的超级LNG船,造船业的明珠,我们也能造了!高科技高工艺水准的体现啊!国产造船业终于实现从量到质的全面升级,抢占制高点了啊!
从这些超级工程中我们也能看到,完成一项工程需要的不仅是财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无数敢想、敢做有着“十年磨一剑”的坚定信念的工程师,还有各个领域,各个团队的精诚合作。从无到有,从弱变强,工程师们建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业梦,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强国梦。
《中国》观后感 2
从人类历史上看,我们是从部落姓氏发展而来的,从扩展的家庭,小村庄,大家族群逐步发展,人类最自然的生活方法应该是群居在一起,然而典范的城市生活,使人们变成了小家庭,或者完全独居,这种城市化现象,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很多老人不太习惯城市生活,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搭话,这就是城市邻里关系,淡漠的真实写照,邻居在楼内或是电梯中,偶尔相遇的时候,顶多会礼貌地点个头,笑一下,虽然比邻而居,但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城市是梦想的代名词。
城中村,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一个现象,在城市化进程当中,非常难免的一种城市现象,而那些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又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那些村落,也就是这些城中村,也被叫为都市里的村庄。
那里的空气永远混杂着潮湿的气息和人体的味道,夜里会有妖艳的女子出没,人们操持着各种方言,每一扇窗户下,都有一个年轻而不羁的灵魂,梦想在这里孕育滋长,也在这里破灭沉沦,搬走的人再也不想回来,青春的印记却已经烙在心头,这里不是家乡,却一样有深深的乡愁
纽约向来就是繁忙的城市,计程车快速地穿过时代广场,人们会招手叫那黄色的Yellow car。纽约存在一种汽车主导文化,交通规划者,成为纽约最有权势的人,只统计车子的数量,他并衡量行人的交通,从来不考虑步行者的感受,“在北京城市改建过程中,对于文物建筑那样粗暴无情,使我无比痛苦,拆掉一座城楼就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就像剥去了我一层皮。”——梁思成
我想,城市要爱它,不仅是要改造它,更应该要懂它,欣赏它,古今兼顾,发展与保护,我们心仪的城市,让我们慢慢地品尝它,品尝城市之美生命之美创造属于你得城市。
很多年前那些小巷,曾是墨尔本最令人讨厌的空间,这些大楼背后的狭窄巷道,曾令人感到不安全,那是装空调和垃圾箱的地方,但小巷都处在阴凉处,一年里多半日子,都比较安静舒适,所以通过对大楼开放和对这些小巷的改造,可以让它变成友好的环境使城市生活大为改观,这些小巷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我们引进了咖啡馆,结果咖啡馆的数量,从从1985年的两家增加到今天的500家,这些小街道变成了城市的客厅。
《中国》观后感 3
2023年6月,何以中国特展第二期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聚焦距今5800年到4300年的长江下游地区,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文明第一个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以考古实证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此次展览展示崧泽,良渚与陵家滩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分成四大板块,从古国的权力阶级信仰的象征物到农业器具,从精致的手工业制品到华贵的玉器,无不展现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初入展厅,展览便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何为文明?在国际上,文明的标准是冶炼青铜的技术,城池与文字,而良渚文明并没有完整可以解读的文字,又为何称以文明呢?展览随后给了我们答案。首先的一组文物是良渚时期王权与神明的象征,有代表兵权的玉銊,有代表祭祀与地位的玉镯……若仔细观察文物,我们还能发现玉器表面细致的图案,有象征野兽面部与眼睛的花纹,还有八角形的纹饰,都象征着神权与宗教的信仰。从一件件文物中,我们足以看出当时王权与信仰的存在。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文物中,有些文物有明显人为销毁现象,与三星堆文明的销毁器具以祭祀行为恰为相像。
随后,我们参访了良渚时期人们的饮食,与当时的诸多手工艺制品。此时人们的冶炼青铜技艺与制造器具的技术可见已经十分成熟。他们擅长捕猎与农业,并往往将这些元素融入陶器与玉器的创作图案中。在陶器上,我们能看见猎物的'图案,寓意着捕猎的成功。在手工业方面,我们参观了当时的诸多陶制器具,详细观赏了陶器独特的形状与图案。有拟人形的,有仿造动物姿态的……
最后,我们参观了著名的陵家滩玉器,欣赏了象征人神自一的玉权杖。
走出展览,我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在漫长的五千年岁月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与意志走过了不同于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而中华也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文明,自然应有独特的判断标椎等待我们去探索。期待在探索中华文明意义的历程中,我们能挖掘更多文化,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观后感 4
3月12日晚,为了更好地等待看欧洲冠军杯,随意调台来消磨时间,来回调时经过央二,见到《赢在中国》,每一次滞留数分钟看一小段。
这几小段恰好是最终一位参赛选手的详细介绍与各评委点该参赛选手,及其评委最终给这名参赛选手的小结提议。IDG的熊晓鸽老先生讲了两三句要我对他肃然起敬,项目投资给最终一位参赛选手,使他感觉难受,它是投资者的良知使然。
补叙,36号参赛选手的运营模式,及其运营模式,他机构一个相近咨询公司,为公司出示解决方法,及商业计划,而其企业为一管理团队,全部培训讲师或老师,为高等院校的在职人员教师,公司向企业付款花费,企业付工资给客座老师(不知道是不是能够称之为走穴)。我认为这毫无疑问是在运用社会资源来给自己牟利。
剖析其牟利方法:
最先讲高校,高校是我国为社会发展塑造所需优秀人才的服务平台,也是中国公民受高等职业教育变成社会发展有效优秀人才的服务平台(很有可能不准确,暂且那么了解)。高校的经费预算从何而来,国家补贴,教育经费,来自于我国的税款,在校生所交纳培训费,等。经费支出,学校建设,科研经费,教师工资等。换句话说,我国与学员一同在聘用请大家可敬的大学老师来为学生上课,教给大家专业知识。
次之讲教师,关于老师活力分派,及其两层面收益所占占比,要来教师全是有责任感的,很有可能双方都恪尽职守,但我在想我国及其高校包含学员,给了教师一个服务平台,让她们去科学研究,去实践活动,去小结,但这种却被一些有商业头脑的人用于给自己牟利。我本人觉得它是在侵吞国有制資源。也有一些教师运用院校的便捷标准,运用在校生作课题研究,做科学研究这些,科学研究的成效被做为商业用途,本人觉得这也是侵吞国有制資源,大家期待科学研究转换为生产主力,及其产品,但其收益及其得到的盈利,本人觉得不应该属于某一人或某一组织,应当归为国家,或是全体人员中国公民。提议创立一个基金会,来管理方法,项目投资科学研究或是做为学业奖学金。
进行而言,这仅仅商业行为中的一种,而此外一种侵吞国有制資源的方法,我认为非常值得大伙儿去思索,每一个中国公民。有关体育明星,举例子,某短跑大将,作很多种多样产品的品牌代言人,获得巨额广告代言花费。我国项目投资建展览馆,选购机器设备,发放工资,发奖金,专业配营养师,主厨,这些,建立一个精英团队,当他在国际性比赛场争冠夺金,为国争光,我承认因为我为我国他引以为豪,但我不会认可这类牟利方法。经费预算来自于税款,就相当于我国,换句话说全体人员中国公民,资金投入体育文化经费预算,铸就一个体育明星,铸就一个亿万富豪,我敢说沒有这种资金投入,他的考试成绩将一塌糊涂。
在中国体育文化与文化教育并不是纯商业行为,并不像海外的选手,一个人自身聘请教练员,陪练,租场所,拉广告冠名赞助,是纯商业服务的个人行为,它自身便是产品,这类赢利个人行为,无可非议。海外的私立大学,经费预算来自于社会发展捐助,研究成果的收益这些,每一个教师能够变成一个单独的'研发部门,是商业行为,她们富起來,无可非议。
想要知道,在中国,有多少体育明星,根据运用我国的资金投入富了起來;想要知道,在中国,有多少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立在科学研究一线,技术性最前沿的高等院校的老师,专家教授,根据运用我国的资金投入富了起來。
不是我体育明星,并不是高等院校老师,专家教授,有点儿吃不上红提说葡萄酸的寓意。但我钦佩不以权益所趋,不唯利是图的投资者,我敬仰为人师表,勤勤恳恳的文化教育从业人员。
《中国》观后感 5
鱼儿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你的怀抱中;水对鱼儿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目中。鱼儿懂得了,才能明白大海的;大海学会了,才会懂得鱼儿的深情。
“你我,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这首炙脍的曲在我耳畔不断回荡,呆望远处,不禁让我想起了那部《中国》的影片,令我充满无暇的联想和深思。
在此次获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见义勇为的方俊明。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而这些年,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为儿奉献。
也许,有人认为,方俊明很傻,为何救人没成反自己撞石骨折,完全是自找麻烦,活。而我却不那么认为,因为在他心中做这件事也会有自己的理由,那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在漫长的岁月中委屈。面对家人,却不愿拖累,结束生命却终应无果,他不后悔那次行动,即使不是这样,如果当年那小孩是真落水,而他见死不救,这是否有唯呢?生命宝贵,也只有一次,历尽艰辛,这一切都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在他背后他承担了许多,也许不为人知,可是谁又能明白他的痛苦,明明想做却又为力。
其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我们,也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事迹。
《中国》观后感 6
身边的人给你的帮助,我们都会感动。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外教退休后当了乡村教师。他就是朱敏才。从事乡村教师工作十余年。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乡村教师。但是,他非常热爱这份工作。
朱敏才夫妇住在一个十八平方米的.小房间里。而且,他们旁边就是学校的公共厕所,仅仅一墙之隔。
朱敏才说,他要培养一批有贡献的人,让这一切都值得。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人要孝敬师长,孝敬父母。更重要的是,如果小时候把各种功课都学好,长大后一定要回报社会,贡献社会。
今天的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老师里,拿着崭新的课本,用着父母精心挑选的文具,接受着老师对我们孜孜不倦的教导,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想想我的懒惰,卧床不起,作业拖拉,调皮,有时让家人和老师失望。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会珍惜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
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在他们长大后为全世界的孩子打开一扇窗,给他们一双眼睛,让他们走出小世界,走向大世界。他们努力工作,忘记吃饭,忘记烦恼。这不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吗?
《中国》观后感 7
《辉煌中国》是由中国共产党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6集电视纪录片。全片的总脉络是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来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它可以看作是本届政府过去5年来的工作报告。全片使用大量坚实的数据,展示了一张极具说服力的成绩单。涉及工程、通信、能源、经济、科技、环保、扶贫、教育、文化、医疗、基础科学、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全片昂扬向上,催人奋进。实地走访纪录的事例,可以管中窥豹的体验到成绩的来之不易。大量的航拍镜头与特写镜头交相呼应,视觉效果超过预期。播音与剪辑相得益彰,配乐让人喜出望外,总体而言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国家的强大是方方面面的,是扎扎实实的,现在这个阶段确实应该有这样的纪录片出来,让全国人民共同为国家,民族巨大的进步欢欣鼓舞,提升自豪感与凝聚力。非常恢弘的纪录片,尤其是前两集,即使我这种自认非常注意收集我国各个领域发展数据的人,对于这个片子内容、数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是眼前一亮,配之宏大的场景,气势磅礴,让人感慨良多。现在在几乎所有工业领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到新兴科技制高点我们国家几乎都迈进了世界前几的行列,部分领先世界,极少数与世界尖端水平还有点代际差距。
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个巨大的工程,但我发现每一集每一个小片段结尾都会提到,甚至许多故事也是又它串起来的,那就是人才。也就是支撑如此众多宏伟工程背后的人才。如果说,工程是已经取得的成果,那么人才就是未来继续进步的希望。辉煌中国的'背后,是中国人才的培育和成长。尤其是对诸多工程技术与科研团队的介绍里,海归和人才队伍的年轻化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这说明,我们的人才,真的是后继有人,而人才的不断接力恰恰是推进创新强国与科技强国最重要的一环。
另外一点细节,与以往的"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这样的宣传语境截然不同,《辉煌中国》中的语境都是"为了人民""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也都是以人为核心,不再是以党和政府为中心。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好的、能够对国人普及最近几年来国家科学实力、工程技术与经济实力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的好片子。这对于增强国民凝聚力、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有很不错的意义。
《中国》观后感 8
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 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5次夺冠的队伍。
中国女排坚定“为国争光”的信念,刻苦训练,顽强拼搏。 她们队训练中所造成的苦痛从不叫苦叫累。凭着坚韧的毅力,她们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形成了以快速多变为主体、兼备高打强攻的独特风格。 中国女排,不屈不挠,克服重重困难, 完美地诠释了顽强拼搏、团结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中国女排夺冠后,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的场景,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一时间,各行各业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发扬女排精神的热潮。“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女排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象征。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为我国体育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女排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华各族儿女不断奋发向上,追求卓越。
《中国》观后感 9
奉献,是一种精神;奉献,是一种态度;奉献是一种人生价值观。人本性就贪,贪玩,贪吃,贪睡,贪财,然而在这种人的本性里,却有一种更为高尚的存在,那就是奉献的人。
奉献的人乐于助人,舍己为人,不顾自己只为他人。古往今来,这种人真的是数不胜数,例如我们古代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的一篇文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即使在受到那么多的挫折之后依旧想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天下和他一样的贫寒的人,他希望可以有高大的房子给那些贫寒的人住,到那时候,他即使被冻死了也心甘情愿。这是多么崇高的情怀,换做我们每一个人身处在杜甫当时的时代社会里,我们谁都不会保证还顾得了别人。
在例如现代的袁隆平先生,他一个人却解决了世界人民的口粮问题。难道说他一个人真的不够吃吗?不是的,他发明籼型杂交水稻的时间实在1973年,那个时候正是_的时候,他不忍心看到那么多的老百姓被活活饿死,所以他每天工作在田地里,他去研究,当他终于成功的那一刻,他拯救的是世界上所有的老百姓,他的贡献是巨大的。同样,如果把我们中任何一个放到当时那个社会环境里,我们真的会和袁隆平先生一样,想到那些吃不饱甚至被活活饿死的老百姓吗?
奉献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精神,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革命战士都在为拥有它而快乐,我们要学会奉献,舍己为人,社会才会更加美好,让我们将奉献传递下去!
《中国》观后感 10
我们今天下午观看了2016年度感动中国。
那里面有是个人物和一个团队,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要点值得我们学习,其中我觉得最为的的人物就是王峰。那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栋楼上面住着王峰和他的妻子住在那个楼上,突然这栋楼发生了火灾,因为王峰家住在一楼,所以第一个察觉到发成了火灾,他赶紧起床把自己的妻子先救出去,然后一个一个的送出了楼,只有自己被火烧伤了。虽然有很多人的帮助,但是王峰还是去世了,这样的一个大英雄也就消失了。
想一想我自己,跟王峰差远了,天天只顾自己,不想别人,以后一定要像王峰学习。从小事开始。
想一想以前,我去我一个阿姨家做客,我拿了我好朋友家做客,我拿了我好朋友最喜欢的`玩具,虽然我开心了,但是我的好朋友却很伤心。
记得还有一次:那一天我们家来了客人。妈妈就让我去买零食,我买回来了很多的零食,说给我们几个吃。可是到了家里,我还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抢好吃的。着就是我以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例子。
我一定会改掉这个坏毛病,像王峰学习。
《中国》观后感 11
《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不管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的伟人,还是纯朴的百姓把播下爱的种子变成了接力赛,从黑土地洒向人间,让人间感受到了温暖。那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关爱的美德,而这些温暖又让我们的国家得以从冰雪融化成溪水,流淌在人间,而得以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有希望。
当我们从呱呱坠地,就有了父母无畏的关爱,而极少数的婴儿却遭到丢弃。但世上存有一些好心人士收留那些弃婴,无论那些弃婴的健康状态,还是残疾程度,都义无反顾的做出了艰苦的抉择:收留他们。就是高淑珍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去收留上百名的残疾人士,在家里人没有饭饱的情况下也不让那些残疾孩子们的肚子受的半点委屈,她为的就是让那些有残疾孩子能够为自己挣得养家糊口的`钱去,她已经不在乎自己的饿,冷,暖......只在乎那些不能自理的孩子们,她不仅仅是她自己孩子的妈妈,是那上百名孩子的妈妈,她是可敬的!
看着《感动中国》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无一不扣动作我们的心弦,充盈作我们的双眼。
《中国》观后感 12
兰小草的精神和事迹令我感动。他的一生很有价值,因为它在生活和工作中,他并不是为自己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努力工作,他是为了祖国,为了让祖国更强大,更坚固而工作,为了身边的.人生活得更好而工作。兰小草每年都要捐款两万元,而且从不留名,兰小草并不富裕,他在捐款的时候一定也觉得有些吃力,但是他想到捐出一份爱心,就可以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人民可以更加的幸福一些,他便坚定地捐了出去,它有一种伟大的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精神。
杨科璋的精神和事迹也令我感动,他短暂的一生很有价值,因为他身为一名消防员,哪里着火,人们慌忙的往外跑,但是他必须往人们的反方向跑去救火。消防员基本任务就是救火,他可以奋不顾身地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大火中救人,他想到的是职责和使命,一定要尽全力地去挽救更多的人的生命,不幸的是他在救人的过程中壮烈牺牲了,可是他那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远留了下来,永远值得人们去学习和传承。
《中国》观后感 13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这部电视,讲的是一位浙江语文教师“陈斌强”他的母亲患有严重老年痴呆症,作为儿子的他,没有因为这样而嫌弃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妈妈,他五年如一日,“绑着妈妈”去上课,还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给妈妈喂饭、带她晒太阳,做到了照顾妈妈和工作两不误。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可是他是我最敬佩的老师。
“百善孝为先”。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想到妈妈小时候每天送我上学,放学,在我最难过的时候安慰我,还做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她现在这么辛苦,我一定要好好孝敬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顺父母再早也不为早,再晚也不为晚,我要从现在开始做起,多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让他们每天那么忙碌,抽点时间休息,减少父母的负担。
也许我们做不出感动中国的大事,但是我们可以帮助身边同学和朋友。可以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在看到有困难的人时捐上自己的零花钱······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做一个孝敬父母,有爱心的人吧!
《中国》观后感 14
看过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的心潮澎湃,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愿意付出,却任劳任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最喜欢黄旭华爷爷、刘盛兰爷爷、格桑德吉老师与刘奶奶。
第一位,是一位退休潜艇职员黄旭华,他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三十年来没有回过一次家,他曾说过:“我献出了一生,我无怨无悔!”他这一生完全是不曾悔过的,值得我们学习。第二位是一生都在捐助别人的刘盛兰爷爷,他曾捐赠了五十元,每月只有三百元,这笔钱算是很大的费用。为了能捐助更多的孩子,他只能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扣出钱,20年来共捐助孩子十多万元,他和格桑德吉老师一样伟大。格桑德吉,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文化,放弃了去城里的梦想,来到乡下当老师,女儿8岁了,但她生下来只见过4面,每到寒暑假她就会劝学,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文化,共劝学成功四十多名学生,成功把二百多名学生送出大山。她,一切为了学生!胡佩兰奶奶,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有家庭条件不好的患者自己会为患者垫付医药费,一直工作了三十年,她曾说过:“活一天,有一天,直到死。”这么伟大,确实让我们心服口服。
这几位感动人物,确实让我们感动,她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精神!
《中国》观后感 15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终于开播了,我们和王老师分三个时间段看完了这部感动人心的片子,当我看完后使我感慨万千。
我是一位很容易被感动的小男孩,我看的这十个人里,几乎我每次都会热泪盈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周月华和艾起。
周月华从小就落下残疾,但是这并没有阻碍她的`生活,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使她实现了当医生的梦想。为了给村里人看病,她每天不得不拄着拐杖到病人家里,她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并遇到了艾起,从此他们二人相依为命,每次当她要看病时艾起都会心甘情愿的背她,无怨无悔。就是这一对普通的夫妻顷刻间感动了全场一千多人,我也泪流满面。《感动中国》给予他们的评价是:清香传得天心在。
除了周月华,还有一位值得我们小学生学习。她叫何玥,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在一次地震中,何玥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钱都捐了,并且还闹着父母捐了一个月的工资,但是她却被诊断出有心脏病,只能再活三个月。她对父母说死后要无偿捐献器官,最终他的肝脏救助了四名儿童。《感动中国》给予她的评价是:何处春江无月明。
看完后,我热泪盈眶,为什么上天要把这么多善良的人的生命一一掠走,为什么不能让她们长久的生活着,让她们再多做一些好事,让我们的家园变成美好的人间呢?但是她们虽然走了,给我们留下的是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永远传递下去,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灿烂辉煌。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多做好人好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中国》观后感】相关文章:
创新中国观后感,创新中国观后感优秀文档01-30
看《中国有故事》有感 关于《中国有故事》最新观后感02-17
赢在中国观后感11-15
“中国机长”观后感11-22
中国机长的观后感11-23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11-20
感动中国观后感11-11
《地理中国》观后感11-08
中国新疆观后感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