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观后感

时间:2024-05-24 16:16:4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都挺好》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都挺好》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都挺好》观后感

《都挺好》观后感1

  《都挺好》中苏家的三个男人各有各的缺点,身为老大对剧中老大的孙明哲感触很深,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苏明哲。

  从客观上来讲,苏明哲确实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首先,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是一个十分有志向的人,心中有着坚定的目标,为了自己去美国留学的梦想而不懈努力,最终也终于到了斯坦福,毕业之后,也找了一份十分对口的工作,在美国成家立业,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优秀人才。

  太爱面子,隐忍力强苏明哲在剧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面子心极强。例如丢掉了工作之后,不想让大家知道自己职场的挫折。本来答应接父亲苏大强来美国,却不得不临时变卦。当明玉来旧金山看望他们一家时,自己撒谎说是为了换一个更大的房子。明玉暗中帮助他找到工作后,回国又吹嘘自己的年薪,牺牲妻子和女儿的生活质量,一味满足父亲的需求购买大房子等等。作为老大对父亲的无理要求都给予满足,是觉得自己的老大角色,因母亲的去世,责任的担当压到了他的.身上,虽然好多事无能为力,不过为了担起责任不得不隐忍,尽力弥补家人。

  强烈的自尊心。自己失业这个事情,连自己的亲人都不会去告诉,即使因为这件事情让家里人产生误会,他也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不去解释一个字。同时还无限地放大自己的情绪,觉得全世界都在看不起他。就是因为这样,他在明玉为了他好的时候对她大叫,与明哲争吵,伤害吴非的心。

  总结来看,苏明哲这个形象,是一个自始至终生活在保护罩内的家族既得利益者。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一旦遇到复杂情况,往往依赖家人帮忙。偏偏又自大爱面子,不惜牺牲小家的利益,遇到问题无法解决,不断拖延直到有人帮助他解决。

  骨子里的自卑,表面的自大心底里的敏感,脸上的无所谓对婚姻和爱情的绝望。其实这就是中国典型的家庭现象: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掌握着孩子的选择。

《都挺好》观后感2

  看《都挺好》这部剧的时候,心里觉得很堵。戏剧里面的各种矛盾感觉是那么的真实,就好像发生在身边一样,你会不自觉地有一种代入感。

  看到明玉那么霸气地对待石天冬的时候,我对石天冬会有一种代入感。如果是我,我不会喜欢对方是那么强势的,这会让我感觉在关系里面自己低了一等。

  就像苏大强的一生,就是一直被老婆管着的,头都抬不起来。直到老婆去世,才终于被释放了,重新获得了自由,性格大变,各种无理取闹。

  你说这样的一生活的是多么的压抑,是多么的累,苏大强也确实不容易呀!

  说到他老婆赵美兰,是严重的重男轻女,什么好的都留给两个儿子,特别是对明成更是近乎溺爱。而对明玉,好像都不是亲生似的。把对自身命运的所有怨恨都转移到了她的身上。

  苏明城因为母亲的溺爱,就把啃老当做了理所当然,不断地向家里要钱,导致自己一直不能独立,还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性格也是非常的暴躁,自制力差,这些都是过度溺爱所导致的。在母亲去世后,苏明成才感觉到自己处处碰壁,被人看不起。经历兄妹决裂,父子分离,感情破裂,到一无所有的惨痛代价才开始反思自己,悔过自新。

  而明玉,因为从小不受家里人待见,就在心里面憋足了一股劲,我一定会证明给你们看,你们是错的。后来她真的做到了,成为苏家最有钱最有地位的一个。但童年的`阴影也导致她形成了孤僻的性格,用一个壳把自己给包裹起来了,自我保护意识很强,谁得罪她了一定会给你怼回去。

  但其实对于苏家的每一个人,她心中的爱都是还在的,她嘴上很强硬,但背地里又默默地在帮助他们。

  苏家的老大,苏明哲在这场家庭风波中,受到家庭影响是最小的一个。从小就只顾着学习,然后出国,并在美国定居。对于家庭的很多矛盾都不了解,然后只会按照自己的标准从中瞎掺和。一味顺从纵容自己的父亲,思想比较传统保守。做事情顾面子,而不知道轻重,也不会考虑自己妻子的感受。

  相反我比较欣赏他妻子的性格,是非分明,思考切合实际,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跟苏明哲在一起,让她始终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保障。还好后来明哲也想清楚了,两个人的关系才慢慢重归于好。

  最终一家人能够重归于好,还是因为那种血浓于水的爱,亲情的纽带把大家拉近到一起。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想通了,放下了,一切就都可以再重来。

《都挺好》观后感3

  《都挺好》已马马虎虎看完,为了弘扬主流价值观,剧本改动很多,最后成了皆大欢喜大团圆结局。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大多家庭不幸的原因是公婆和媳妇的矛盾、兄弟妯娌之间的矛盾,少有父母和子女的矛盾,像本剧里母亲和亲生女儿不可协调的矛盾、明玉和明成不共戴天仇人般的兄妹矛盾、不像父亲的苏子强和子女之间的矛盾,在我们农村还算是少的。出现亲子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两代人之间要么有性格缺陷要么一方不会做人要么没付出多少爱一碗水没端平之类。

  这部剧如果还有婆媳、妯娌矛盾就热闹多了,天天一小吵,周周一小打,月月一大打,无心生活了。

  大概4岁时,我妈在做晚饭时特意把铁锅敲烂表达她的不满和气愤,第二天几个人坐堂屋里解调解。我不懂妈妈为什么要拿铁锅出气,那时她和爸爸新婚才几年啊,家里又没有叔叔婶婶。现在我可以肯定是做饭的问题。那时婆媳之间有关联的事有谁做饭、谁洗碗、谁洗衣服、谁起早床、谁种菜、谁带小孩、谁养猪、谁砍柴……如果分工不明,少做的那方舒爽,做得多的那方觉得委屈气愤,于是很多不和争吵便来了。我有个邻居,她是慈祥和蔼勤快热情的奶奶,我们都尊敬她喜欢她,后来在70岁左右喝农药死了。听说的原因是她既要栽菜、洗衣服、养猪,还得做饭等,媳妇总是想法把事留给她做,她内心苦恼多久、煎熬多久、气愤多久、寻死的想法有多少次呢,她都没表现出来,忍无可忍时,她不吵不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从此结束了单方受苦受累的婆媳关系。

  龙应台说:“我更不忍心宣扬五代同堂的美得,在那个表面的风光之下,有多少半夜的叹息……”那时我想:如果爷爷奶奶死了就好了,家里就太平了。果然他们死后的.十一二年里我们家简直是“海晏河清(用词不当)”和谐幸福,妈妈也开朗大方性格随和,不离开家了,我们也经常回家玩。

  当然我谴责自己自私的肮脏的解决问题的想法,怎么能通过期盼爷爷奶奶去世来解决家庭矛盾呢。

  好的婆媳关系也是有的。第一次见夫家小弟媳的奶奶和妈妈是在接亲的那天,我首先没分清哪个是奶奶哪个是她妈妈,她们两个长得太像了,都矮小瘦瘦的,脸上满是皱纹,像极了两姊妹。小弟媳的爸爸去世得早,婆媳两人在相依为命的几十年的不分你我的辛劳里长得越来越像,她们之间是绝对没有婆媳矛盾的。弟媳奶奶去世后,她妈妈在家里帮儿子带孙女、养几十头猪、栽菜、种豆子红薯(打了好多红薯粉呢)、做家务……任劳任怨地劳作,不辞辛劳地劳作着,一天一天又一天。

  表妹的命很好,她只要静心上班,孩子家母带,卫生家母打扫,饭食家母做,菜家母种,买菜接送小孩读书家父做,伙食费家母家父出……连我姨妈都一个劲地夸亲家好,以老人钱力上全心全意付出换来了和睦的婆媳关系。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很多时候钱能解决很多事。如果不是明玉能干事业成功有钱有关系,苏家复杂的那么多问题能得以顺利解决吗?经济条件好了,要做的事很少了,住一起的婆媳少了,于是婆媳矛盾少多了。

  亲子矛盾不可协调是真的有,母女不相生,母子不相生,父女不相生,父子不相生。我的生活中就有几例,最糟糕的关系像仇人,或在一起就吵架,或一年到头基本不见面,也不尽赡养义务。明明不是偷了别人生的孩子,硬是自己的亲骨肉,怎么连陌生人都不如呢?哎!

《都挺好》观后感4

  好久没有看电视剧了,最近在听书软件里有几篇关于《都挺好》的文章,决定这个周末把这部电视剧给过一遍。现代生活节奏快,大家也都不喜欢看磨磨叽叽、缱绻绵柔的东西,而《都挺好》不同,上来就把家庭矛盾摆了出来,明成和明玉的矛盾、明哲出国读书的矛盾、苏大强和媳妇儿的矛盾这些矛盾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戏份不多的强势母亲,曾经看到过一篇关于强势母亲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一个优秀的母亲影响三代人,可以看出女人在一个家庭作用。

  现在社会发展,随着女人地位越来越高,在很多家庭中形成父亲地位缺失,强势母亲的模式,给很多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造成了不可避免的伤害和特质。强势母亲都有一些比较共性的特质:自以为是,颐指气使,指手划脚,吹毛求疵。他们惯常行为是:必须要听母亲的,凡事母亲说了算;严密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对其行踪和行为了如指掌;小孩的一切活动得向她汇报,必要时行为前还需得到许可;对小孩的生活盲目指点,横加干涉,无端操纵其公、私生活。其实这样的母亲往往自己本身就成长不够,她们大多是外强中干,没有安全感,不独立,自我价值需要不断地被外界事物证明;强烈的占有欲,将所有的感情重担压在儿女身上;从小到大,以自我为中心,控制与操纵成为习惯性行为。这样的母亲在孩子离开自己,需要自我成长的时候,往往也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她们对孩子的关注越多,期待也就越大,孩子往往不能满足她们的要求。她们感觉到自我一直在付出爱,但孩子总是不求上进,自己的内心也有很多的委屈。在这样的母亲的悉心培养下,她们的'孩子承受着一种不正确的关注和爱,所以他们很容易因为这种爱的压力不能自我成长,与母亲正确分离,最后融入社会。有一位这样的孩子用榨干自己来形容母亲的这种爱。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母亲关注过多,会缺失安全感,孩子害怕表现爱自己又经常指责自己的母亲抛弃自己,心理压力增大,这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长大之后,发现即使自己不合妈妈的心意,她也不会真正抛弃自己,这样就变得孩子自身积极动力降低,麻木疲沓,碌碌无为。妈妈严厉也不会触动他的自主性,这样,孩子的心理就可能往畸形发展。

《都挺好》观后感5

  都知道有个让观众恨到牙根发痒的人物,连续几天微博热搜榜上的老苏,苏大强。

  简单介绍剧情人物:父亲苏大强,大半辈子被强悍的妻子拿捏,活的简直是太窝囊了;大儿子苏明哲,死爱面子,只知道一味愚孝,只顾大家,自己的小家却岌岌可危;二儿子苏明成,性格冲动幼稚,和老三一言不合,因投资失利导致婚姻出问题;小女儿苏明玉,由于从小在没有爱的家庭炼狱式生长,造就了她女强人形象,却对苏家一再心软。

  苏家的两个媳妇,她们迫于丈夫的行为,同样处于水深火热的`边缘,心力交瘁,为此观众都很同情;都说剧如人生,人生如剧。一部苏家式原生家庭剧,真的是撕裂了千万家庭的伤口,让观众心生触动。有句话这么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仅剧情人物极致刻画出现实中的家庭矛盾,更是反应了人物的性格。

  是啊,亲子间隙,家庭纷争,婚姻不幸,或许这些种种家庭矛盾,在大众眼里可能都是不愿意看到的,生活中有的是难熬的瞬间,每个人或多或少也都能从剧中看到自己的烦恼和伤痕。

  电视剧终归是电视剧,我们也只是观众,只能在屏幕上发表自己的只言片语,更多的是观后感,很多现实生活中的无奈我们无从谈起。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如有不同见解请坐下来一起讨论。

《都挺好》观后感6

  趁着周末追了十几集姚晨主演的原生家庭剧《都挺好》。

  没有谁能摆脱原生家庭环境印在身心上的烙印,不管好的,坏的;还是隐性的,显性的。

  剧中的苏明玉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爱和家庭的温暖,在后来的成长中最渴求爱和温暖。

  谁能给予她,她都能飞蛾补火在所不惜。老大苏明哲爱面子、知识分子清高、家长主义情节严重。年少的时候家里的事情因一心学习概不过问,年长以后希望自己可以为大家庭多担当多做贡献。老二苏明成懒惰油滑没有担当啃老上瘾,虽说是母亲溺爱的结果,反过来对母亲的感情也很深厚。毕竟,越是在一起待着久,越容易产生感情。

  看小说,就是看他人,看万物,看苍生。觉得好看的,定是触发了内心的思考或者有感同身受的经历。

  我属于从小被送到奶奶家养长大的孩子,这样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对我以后的性格行成和三观定型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从小在爸妈身边长大的孩子还是不一样,互相不理解,也理解不了。比如,我曾经就特别的好奇我的一个好朋友都读研究生了,每天晚上还雷打不动的跟家里通话半个小时。而我们这种很早就已原生家庭联结不紧密的人在选专业择业找对象这样的重大事项上甚至都不跟家里沟通。到最后时刻只是通知一声。

  家里人觉得你懂事坚强独立。其实,这样的赞誉我不愿意要。

  在家庭没有得到足够关爱的孩子,会特别依恋家庭外得到的些许温暖和爱。来自恩师的.,朋友的,同事的,甚至一面之缘的陌生人的。“喜欢这陌生轻巧的爱,仿佛不动声色的春意。

  相反,剧终的老大媳妇吴非,断是非明事理,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核心家庭的利益;老二媳妇宋丽顾全大局,该退不进,张弛有度。她俩也是原生家庭和谐,自己得到了丰盈的家庭之爱所自带的好素养。

  还记得小时候嫌弃妈妈做的饭不好吃的时候永远能换来一句亘古不变的训斥“不好吃别吃,爱去谁家去谁家”。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女儿,我坚决不会“重蹈覆辙”我父母对我做过的我特别“憎恨”的事。比如,孩子打了盆子碗之类我定然不会大声指责她。不就一个物件吗不至于把孩子骂得“狗血淋漓”,东西坏了可以换一个,孩子内心屡次受伤的童年可仅有一次。

  每次,只要我的不足三周岁小果子在家吃饭,我定然会做她喜欢的一菜一粥。跟她说话,我从来都是蹲下来,像问朋友一样征询她的意见。在我心里,她可不仅仅是我的孩子……

《都挺好》观后感7

  这个电视的后两集演得很好,非常触动人心。苏大成好多事都不记得了,但给明玉买习题集的事他仍然记得,明玉找不到父亲着急,加之被父亲的爱感动,两个原因哭的她稀里哗啦,我也跟着哭的稀里哗啦。

  父女之间这种真挚的爱很感人,尤其是对于一直没有感受到爱的明玉来说。明玉照顾他父亲期间很累,且她爸的病愈来愈严重,但她却感觉非常幸福,因为她感受到了她父亲及两个哥哥的爱,感受这种爱的氛围及家的温馨。明玉说一句话我感触很深,她说:“虽然我妈走了,爸也不记得什么了,大哥二哥也不在家,但今年春节却是我过得最高兴的一个春节。“,可见对明玉来说亲情和爱是多么的重要。相对于这份情,钱又算得了什么?但现实生活中却恰恰相反,真是一言难尽......

  苏大强看上去这么没有责任心的父亲,事实上对孩子的爱一点也不少。他知道自己有病后,立马召集全家开会立遗嘱。一直不着调的他,有了父亲的责任感,敢于面对自己不堪的过去。它开始替孩子考虑了,为了不打扰、不影响到孩子们的'正常生活,瞒着自己的病。可怜天下父母心。

  家就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是一个在外累了回去休息的地方,是在外有委屈回去倾诉的地方,但家不是一味的索取,也是需要付出的。一家人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才可其乐融融。

《都挺好》观后感8

  近来的热播剧《都挺好》,这部剧从后代教导、婚姻关系、家庭关系为切入口,贴近现实,揭示了白叟供养难题,深触今世家庭中的难题,是中国今世家庭的缩影。

  《都挺好》中的苏家,是中国社会常见的一种家庭形态,母亲强势当家做主,父亲失位。《都挺好》这部剧从名字上就存在讥诮意味的,实际上所有家庭成员所有家庭矛盾,让每个家庭成员过得“都挺欠好”。这是个十分奇葩的家庭,外面的风光之下,暗藏侧重男轻女的母亲,懦弱无能的父亲,包受压迫的三女儿。身为成功者的对妹妹的袖手旁看以及一个责任心极重的大儿子,但却忽视了伴侣的感想感染……而这些隐患就为下文埋下了地雷,而引爆点便是母亲的过世……

  身为明玉的母亲,她以本身强势和精明操控着整个家庭。她先是卖了女儿的.房子供大儿子留学,再以省钱为由,给女儿报了师范。面对丈夫的不合意她轻易反对,面对女儿的不满她不屑一顾。但同时,它又显示出慈母的天性,在家庭生活中,她十分节约勤俭,质朴无华,对儿子千般慈爱,重男轻女。饭桌上,五个鸡腿,苏母夹给两个儿子,偏偏漏失落了明玉;明玉反抗母亲,换来的倒是不均衡的巴掌!

  为什么她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了,却还要轻视唯一的女儿,视女儿如草芥!我想苏母是旧社会的产物,在她的看念中,女人就应该相夫教子,无法转变自身命运。而男人在她心中,是强者,是可以寄托的,所以她将这些看念施加在家庭中。而这部剧中,男性对女性的双重标准,获得极尽描摹。嫌弃明玉是个“赔钱货”时,可以不公道观待,甚至可以十年不闻不问。三个男人乱成一锅粥时,又必要她贤良孝悌,出钱出力。被亲哥打伤也必须包容,否则被骂白眼狼。即使明玉想跟家庭彻底断开,但身为女性,又必须被亲情和道义撕扯。

  我觉得办理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便是尊重。父母对后代,尊重是最好的抚养教导;后代对父母,尊重是最好的孝顺答谢。

《都挺好》观后感9

  江苏卫视《都挺好》每个演员精彩的表演,都让观众很感动,并且每个演员都火了一把。每个家庭,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会有类似的经历。我的家庭,父母,姐姐,我,弟弟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家庭,当然有相似的幸福,也有类似的烦恼,虽然各自成家,各自为政,却依然是心连心,手拉手,一起走!

  姐姐在澳洲,我在南京,弟弟在常州老家,各自的经济都不错,父亲一人住两套房子,母亲和弟弟同住,父亲和母亲因为年龄相差9岁,生活习惯等不同分开居住,父亲是军人,今年已经85岁了,但是依然生活自理,父亲从部队转业在农行工作,退休待遇很好,去年生了病,我和弟弟带他去上海做了手术,身体已经完全康复,他抽点烟,偶尔喝点米酒。

  拆迁小区都是原来的老亲戚和邻居们,也是很热闹的,每年我过生日,他一定会来南京,以前他都会亲手烧菜给我吃,长寿菜和长寿面是一定要有的,对他的话,我们都是不敢违抗的,因为我是他最宠爱的,有时候有错误的地方都由我来教训他几句,比如他的`固执己见,比如他上当受骗,电视广告里的骗局,熊胆粉被骗一万元,还有其他小东小西,包括酒,骗子快递,货到付款,平时父亲喜欢留现金在家里,来个正好,去年我把父亲接到南京来,骗子还一个电话接个电话来骗钱,我冒充公安局的警告都没用,过年时我买了新手机和电话卡,但是父亲依然不肯把老手机和号码换掉,继续让骗子骗吧。骗子的骗人功夫出奇的棒,孩子不在身边,老人寂寞,哪怕知道是骗他,也是心甘情愿的,我弟弟还交代我不要训他训的太重了,骗就骗点吧。妈妈比爸爸年轻,但是也已经76岁,儿女心重,但是也是独立要强的人,从来不愿给子女添任何麻烦,即使住院也是自己办理,目前在家掌舵当家,平时朋友邻居多,一年要出去游玩多次,性格开朗,待人友善,73岁才从自家厂里退休,一直分管财务后勤,是个做主的人。

  过年过节我会回老家,把父亲接到弟弟家相聚,一起吃吃饭,住个一两天,这样不住在一起,比较客气。姐姐弟弟感情都好,除了儿子,估计是常州家里的事情最重要了,拆迁分了三套房,我妈做主,也是一人一套,弟媳妇一点没有计较,偶有些小坎坷,全家都伸手,不离不弃,不怨不噌。温暖的一家人!

《都挺好》观后感10

  电视剧以苏母赵美兰去世开篇,但是苏母几十年种下恶果的毒害才开始发挥作用。

  受害最深的是苏父大强。年轻时苏父以城市户口的优越迎娶漂亮、农村户口的苏母,虽然苏母及其弟城市户口和工作问题解决了,但是生性自私、懦弱的苏父在苏母面前逆来顺受,大气不敢出,稍有不顺苏父就下跪,任苏母责打,苏父这那是抱得美人归,简直是给自己找了个冤家,根本没有家庭地位。苏母一旦去世,苏大强立刻得势,终于盼来“解放”,看到晴朗的天,开始各种报复性地作,往死里作,“作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见了也要气个倒仰。先是要跟大儿子苏明哲去美国定居,根本不管儿子的状况如何;请以前的同事们吃饭,显摆孩子们的孝顺;得知美国梦破碎后,立刻撒泼打滚,趴在地上还跟二儿子要手磨咖啡喝!我真想用脚把苏大强跺成咖啡,给他喝个脚磨咖啡!不想吃明成和朱丽做的饭,自己到外面吃辣鸭脖,腹泻到虚脱,住院;用仅有的六万元积蓄投资,孩子们苦劝,不听,还得意地在二儿子面前挑衅:“我还要捞个偏财给你看看,捞、捞、捞啊捞!”一副“No zuo no die”欠揍的嘴脸;得知被骗后当场昏死过去,在医院还是作:佯装跳楼;一厢情愿,要跟保姆结婚,来个比翼双飞,差点人财两空,还假装跳河自杀,根本不管儿女,只要自己舒服,干什么都对,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路易十五听了都自愧不如。

  因苏母受害的还有三个孩子。家庭中苏母的强势和偏袒及苏大强的自私、懦弱,造成孩子们的分裂,老大苏明哲真是明哲保身,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家中事,整个一个苏大强2.0。苏明成和苏母一样歧视苏明玉,并经常殴打明玉,甚至成年后,明成还暴打明玉,这都是苏氏夫妇造成的恶果,尤其是苏大强,每次明玉被家人欺负,他都不敢出面制止。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苏大强没有打明玉,明玉却因苏大强被打。所有这些都是苏母惹的祸。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尽管苏大强各种作,但是苏家三个孩子的本质都是善良的,后期明玉更是尽全力保护父亲,呵护这位父亲。明哲回美国后在吴菲的帮助下,反省自己,改过自新,生活步入正轨。明成和朱丽对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包容了苏大强的各种作;明成经过一系列事件后逐渐成熟,摆脱了巨婴的心理,建立起对家庭和自己的责任心,在公司里主动请缨,远赴非洲,独当一面。明玉虽口口声声说不是苏家人,但只要一有事总是全力以赴冲在最前面,不仅仅出钱。尤其是在面对舅舅一家毫无廉耻的讹诈时,在明玉带领下,全家人同心协力,圆满地解决问题,同时也成为缓和内部关系、缓解家庭矛盾的契机。明玉接苏大强到自己家里,刚开始父女两人都有些小尴尬,但是,明玉的善良挽救了她自己和父亲,经过短暂磨合,父女相处得其乐融融。后来苏父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但是明玉和石天冬仍然关怀有加。尤其是剧终,在老宅,明玉看到母亲怜爱地抱起童年时的自己,而小明玉满脸幸福地靠在母亲肩头。明玉释怀:原谅了母亲,放下了童年和少年时的愤恨,更放下了自己,接纳了自己,走向幸福,走向阳光,回归家庭。纵观全剧,在明玉、朱丽、吴菲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凤姐、探春的影子。

  从电视剧的.名字《都挺好》就能推出是大团圆的结局:都挺好。这也和同题材电视剧的结局一样。为什么呢?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是无数苦难的结晶,就如同碳元素经过长期高温高压才形成钻石一样,在璀璨的背后是炼狱般的苦难。所以我们更渴望圆满,更向往光明,更珍惜幸福。因此文艺作品,尤其是电视剧的结局大都是大团圆,这也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和世界观。

《都挺好》观后感11

  近来观完最火的一部电视剧《都挺好》后,我心中感慨万分!尤其是终局催人泪下的父女互动。大年节夜,苏大强得了阿尔茨海默症,拿着本身攒的钱跑到书店要为女儿明玉买了中考习题集,当苏明玉又急又气找到他,不当心撕坏了习题集,他嘴边念叨:“明玉放学期就要中考了,三十块钱买个习题集,她妈又不给,同学又不借给她观,我十分艰苦攒够了钱,现在这缺了一页,明玉观不了,就考不上重点高中了”。

  此时,苏明玉哭得不能自已,她拉着父亲的手走在巷子里,这种情景让我节制不住的眼泪流下来了,回顾起来我十几年在重庆生活,和父母在一起的光阴很少,没有给父母做过一顿饭,异常内疚!我们应该多花些光阴陪陪家里人了,哪怕是发信息问候,少一些聚会和应酬,多一些时光与家人陪伴!人老了,并没有那么高的物质要求,更必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我忍不住想起母亲说过的.一句话便是家和万事兴胜过金山银山,家庭和蔼比什么都紧张。

  《都挺好》这部电视剧,能让我们多一些反思和发展。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愿普天下儿女能珍惜与父母相伴的美好时光,千万不要留下“为时已晚”的遗憾。

《都挺好》观后感12

  把电视剧《都挺好》又搜出来看了多集,招惹出自己颇多感想,剧中苏母所作所为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使苏玉明生就一生强硬性格。有人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再看《都挺好》引发自己年少往故,我个人经历中来自家母的不睦待承,没有那么严重,但是能让我出离家门22年不思回家,想我和母亲之间的感情,两字道出全部:“没有”。太多的“故事”在此前的博文中有过写过,真真是不愿意重复啊。

  没看《都挺好》前,有时想起点什么,还稍带调侃似回顾,由电视剧情带来的沉重,没有母爱的小孩,总是人生缺憾。游荡的身人装着一颗游荡的心脏,不管年少还是成年以后,我满心里想的都是不要回家,不要看到我母亲待我的`种种不好,少见面少面对少受伤,她少生气我少发倔,两不看两无伤。

  我在上海度过的9年几近到了念恨上海,这地方人没有感情,当然成年以后知道,事情不是这样的,事情是我家才这样,我和我妈才这样。

  不成想,出了一部这样的电视剧,原来生活中的事例被搬上了屏幕。

  剧中苏母没有看到女儿结婚成家,我不同,我妈在得到我结婚的消息后,给我来了封断绝母女关系的信,要相信我是可怜之人,也要相信我没有可恨之处,这事以后的在我妈那里得到了证实。

  我离家22年以后的一个春节,借出差之便到上海,实际也是领导特意安排的。带着我女儿在家住了三夜。

  我与母亲,我们母女22年见这一面,怎么样?我妈她不和我说话,围着我闺女转。以后闺女大学毕业工作在上海,母亲一趟趟到我闺女单位去看她的外甥女,我不知道她怎么想的,闺女常常有电话告诉我,外婆又去看她了。其实在这之前母亲已经知道对我好了,有一年春节她烧了6个菜,装进厅装饼干筒寄到沈阳,那在邮局苦苦哀求的情景弟弟妹妹们告诉我的。再以后每有公差到上海,我是必在家里住几日,与母亲之间有过诸多的寻话问言,问她为什么总是将我送人,她说“那不是送人,那是给你找的奶妈。”听到她为7岁的我找奶妈,以后我再也不问了。

  能找出这样的理由,她心里怎么想的,我不知道,我们母女之间谁也不了解谁,这应该是真的。

  有这样的童年,我被炼的心肠很硬,但是感情却非常脆弱,这是矛盾?我自己知道硬伤在哪里。

  母亲晚年患上阿尔茨海默症,20xx年以后基本不认识家里人,我偶尔到上海时不时还能认出我,姐姐说那可能有所刺激吧,我也不愿往这方面想。

  说人生是一场故事,那么是有多种事因多个故事的组成的。真心话我也一直没有把我妈对我的这些说成是伤害,一直在往好的方面想,感念母亲把我生的肢体完全面貌周正,并且也继承了她良善心性的基因,使我成为一个能够自食其力且是正直善良有正义情感的人。

《都挺好》观后感13

  东野圭吾说过:“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这两天讨论度最高的电视剧,一定是非《都挺好》莫属了。三天两头频频上热搜,而相较于剧里尖锐到一触即发的矛盾,剧外的讨论才更有看点。确实,这样一部实打实的毫无水分的生活剧,说的不就正是平凡生活中的你我他也会遇到的事吗?除了被吹爆的姚晨的演技,关于原生家庭的伤,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姚晨在里边扮演的苏明玉,虽然家里排行老小,但却丝毫不受宠爱。因为家里有一个极其重男轻女的妈妈,最疼爱两个哥哥。还有一个十分懦弱自私的爸爸,面对女儿被不公平对待,只是回避自保。吃饭时,母亲只给两个哥哥加鸡腿,早餐,两个哥哥也永远是火腿加鸡蛋,而她只有吃泡饭的份儿。平日在学校里努力读书,周末好不容易回趟家,还要给二哥洗衣服。家里的房间,因为大哥出国、二哥工作先后卖掉两间,后来二哥结婚又卖掉一间,真的是不打招呼,就把她的房间给卖了,让18岁的她睡在他们的房间里。要本复习资料,母亲都不舍得买,更别说一千块的辅导费了。明明成绩优异可以上清华,却被母亲无情阻止,逼她念师范,只因为省钱。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苏明玉心里隐藏着太多的委屈。凭什么哥哥们就能受宠而自己却不被爱?凭什么自己要一直忍让和妥协?在一次争吵中,妈妈终于说出了答案:“苏明玉,你是个女孩,你怎么能跟你两个哥哥比呢?我们只负责养你到十八岁,你以后还要嫁人……”听完这句话,苏明玉彻底爆发了。她扔掉了母亲给的生活费,彻底与父母决裂,直到母亲去世,基本再也没有回来过。受到这样的不公平对待,不过因为:你是个女孩儿。

  而电视剧里最扎心的一幕,是明玉在母亲的葬礼上与二哥起冲突。二哥怒气冲冲地质问她:“你是不是没有心?苏家怎么养了你这么一个忘恩负义的东西?”明玉一脸绝望地开车离去,却忍不住在路边停下车来崩溃大哭。想被爱却不被爱的委屈,想证明自己却仍旧不被肯定的不甘,想与过去和解却无能为力的无措……不被爱的孩子,到底遭遇了什么?大火的《欢乐颂》里有句至理名言:“一个人的家庭,就是她的宿命。” 而为了获得家庭的认可,她为这个家付出的也实在太多了,母亲去世,她虽然与家里决裂多年,但还是拿出四十万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看到父亲衣服破旧,主动带父亲逛商场,买几千块的衣服。邀请父亲与自己同住,还叮嘱父亲保护好自己的钱,不要被二儿子挥霍。父亲住在二儿子那里,吃坏了肚子,明玉就偷偷订餐给父亲送过去。她为这个家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因为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他们一方面想要证明父母错了,一方面又想要得到哪怕一点点的承认和肯定。 导演姜文就说过,自己这一辈子最大的失败,是处理不好和妈妈的关系。因为:“懂事、成名、孝顺,好像都无法取悦她。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能让她高兴。”之前在微博上看到过这样一段很火的话:“一直觉得家庭氛围好的小孩很幸运,他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很容易就往正确的方向跑。”因为知道往正确的方向跑,所以总是过得很幸福,总能交到不同的朋友,然后从不同人那里收获到更多的温暖和爱。那么在不被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呢?“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要花很多力气去踢开那些糟糕的。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但是,苏明玉还是幸运的。因为虽然很多人都为苏明玉感到难过:仅仅因为性别,就被母亲厌恶和轻视。这确实是一种遗憾。但是,她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也从来没有哪一刻真正放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果断与拖垮她的原生家庭决裂,自力更生打工攒钱,永远葆有一颗上进心,她没有被环境打倒,而是超越了环境,坚韧地蓬勃生长。而这样的人,运气往往也不会太差。大二的时候做兼职,就遇到了赏识她的伯乐,事业上的贵人。成年后的苏明玉,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和聪明头脑,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她买得起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去得了任何自己想去的远方。虽然原声家庭带给她的是冷漠、不受重视、甚至是黑暗,但是她却也回以了最漂亮的反击。电视剧里,苏明玉说了这样一句话,印象深刻,她说:“那些受到的伤害,你可以不原谅,也可以选择放下。” 东野圭吾很早就说过:“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原生家庭,就是一个分水岭。有人因为原生家庭心怀愤懑,陷入桎梏中不可自拔,为此搭上自己的一生。但也有人,凭借自己的努力,逆天改命,把原生家庭欠自己的那些,都赢了回来。其实,我在这里想表达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哪怕完美通透如高晓松,也曾坦言自己受到过原生家庭的影响。他说:自己以前不相信原生家庭这个东西,直到40岁后他才发现,自己年轻时,不喜欢别人干预,爱较劲的一面,其实都和自己的父亲有关。他说:“我才知道,我原来没走出来。”而要求父母都完美,都能给到孩子完美的童年和教育,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一种幼稚的,不切实际的执念。它除了让人变得神经兮兮和充满戾气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毕竟众生皆苦,我们的父母,也不过是被生活逼迫着压榨着的普通人,他们不是神,人性里的弱点和短处,他们也无法避免。

  虽然“原生家庭”这个词出现之后,我们的不足与缺失似乎都找到了答案。父母的打击式教育、夫妻感情的失和,也好像都为我们的人格发展埋下了潜在风险。那种被称为“童年阴影”的东西,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也真真实实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所以有人把所有的不如意不幸福都归咎于童年创伤,认为一切糟糕的境遇与无力的现状,都需要家庭和父母来买单。可事实上,心理学家提出“原生家庭”的概念,是为了寻求解决途径。所以与其去抱怨,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去看待原生家庭,学会去面对生命里的缺失和遗憾。毕竟解决问题,远比追究责任更重要。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学会自己找回来。这,才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最根本姿态。

  最后,愿我们都能像苏明玉那样,虽然生活在充满偏见的原生环境里。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将自己连根拔起,重新栽种。如果没有被爱照耀过,那么就努力让自己活成太阳。

《都挺好》观后感14

  这两天讨论度最高的电视剧,是由姚晨、倪大红等演技派主演的电视剧《都挺好》,这部剧不同以往的家庭伦理剧,局限于婆媳矛盾、父母催婚等社会焦点问题上,而是另辟蹊径地将视角对准了一个家庭,讨论起了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

  故事发生在一个平凡的五口之家:精明强势的苏母,胆小自私的苏父,有心无力的大哥苏明哲,“极品妈宝男”二哥苏明成,不被待见的小妹苏明玉。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广泛热议。一开始,大家讨论的是重男轻女,渐渐地,大家发现,这个家庭的问题很多,这对父母除了重男轻女外,还有很多不合格的地方。而这些不合格,导致了三个孩子长大后,各有各的人格缺陷。

  《都挺好》,其实都不好。

  01苏家父母四宗罪之父亲缺位

  有人说,这出家庭悲剧的始作俑者是家里的暴君苏母,因为她性格强势冷酷,对伴侣不尊重,对儿子溺爱,对女儿无情,才导致了整个家庭都朝着病态的方向发展了。

  可是,撇开苏母不谈,父亲苏大强难道就合格吗?剧中二儿子明成形容父亲是“不靠谱代言人”。从苏大强老年后的种种自私、懦弱、虚荣、无赖的行为,就可以知道这个人年轻时的品行,这种人,不仅做父亲不合格,恐怕连做一个人都不及格。

  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才是这个家庭的第一代“妈宝男”,他看似是慑于妻子的蛮横而唯唯诺诺,其实压根儿是想在妻子的羽翼下逃避一切责任——做人的责任(工作平庸),做丈夫的责任(当家不行),做父亲的责任(在妻子溺爱儿子和苛待女儿的时候,他选择了旁观和逃避;在妻子为了面子“砸锅卖铁”给俩儿子贴补的时候,他选择了沉默)。他是必须得靠妻子管着,才能在外面活得像个人样。妻子一走,他的种种劣根性就暴露得无法无天。

  这才是整部剧里最自私的人,苏母也自私,但她好歹还会对自己爱的儿子掏心掏肺,但苏大强呢?对儿女冷漠不说,对相伴几十年的老伴也没什么情感。妻子才去世,他就不想回到两人住的老屋去住,借口是害怕,只想美滋滋地想赶快去美国享洋福,为了达成目的,不惜出卖当初苏母不想去美国照顾儿媳坐月子的真相。

  这样的父亲,算什么父亲?这样的丈夫,算什么丈夫?他才是整个家庭悲剧的源头,正是他这种懦弱又无能的男人,才会找一个强势蛮横的妻子并且纵容她。

  02苏家父母四宗罪之母亲强势

  强势并不是坚强。坚强是对自己的要求,而强势是对他人的要求。剧中,苏母发现丈夫偷偷藏了私房钱,丈夫跪在她前面求原谅她都不放过,连甩了丈夫好多个耳光。这一幕,被自己的孩子看见了。

  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打击是巨大的。

  在大部分家庭里,父亲的形象代表规矩、原则,母亲则负责温柔和爱。而这个家庭里,全没了。不仅母亲冷漠粗暴,本该像山一样的父亲也匍匐在母亲面前。

  试问,以后孩子该怎么看待自己的父亲?他(她)还会尊重并信赖自己的父亲吗?而这,是规则的坍塌。

  当一个家庭中父亲母亲角色调换,父亲撒手不管,母亲过于强势,那么女孩便会日积月累里被母亲耳濡目染变得霸道执拗,而男孩没有父亲阳刚之气的感染,只会变得懦弱、胆小、自卑,变成讨好型人格。苏家儿女成人后的性格,很大程度都是受了原生家庭的影响。

  03苏家父母四宗罪之重男轻女

  因为被瞧不起女儿的母亲处处打压,姚晨饰演的苏明玉成了继樊胜美之后新任“中国最惨女儿”担当。

  母亲偏爱儿子,苏明玉从小和家里关系僵。大哥考上斯坦福,妈妈就卖掉她的房间凑学费;二哥游手好闲不停要钱,女儿想上个补习班拿1000块都不给;甚至还要让本可以考上清华的女儿去读免费的师范,只为省下钱为哥哥买婚房。

  原因就是重男轻女:“我们只负责到18岁,你是个女孩要嫁人的,父母不图你养老。”如果女儿不服气,那么还有下一句:“我们生你养你不容易,难道还有罪吗?”

  很多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女孩,往往最后都变成樊胜美,觉得自己亏欠了家庭,所以自己有能力后就拼命弥补和讨好,就像樊胜美那样,被妈妈和哥哥吸干了血,却还要继续被吸下去。

  但苏明玉就不一样了,她刚上大学,就下定主意要和原生家庭划清界限。她似乎做到了,她和家庭隔离了十年,直到母亲去世,她才回来,用一堆钱证明了当年母亲对她的轻视是错的。

  看着很过瘾,但明玉的问题其实没有解决,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让她成长得更快更茁壮,但内心的缺失却永远也弥补不回来了:所有的孩子都该拥有的母爱和父爱,她从来没有感受到。这让她对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抱着消极的态度,很难再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去爱一个人。

  04苏家父母四宗罪之溺爱

  当然,重男轻女的家庭,伤害得不仅仅是女孩,被溺爱着长大的男孩,同样也带着原生家庭的伤疤。

  苏家大儿子明哲总是以“家庭长子”自居,一心愚孝,,不惜以牺牲妻女的生活质量为代价,一味满足父亲不合理的需求,所以引发了自己小家庭的危机。在弟妹爆发冲突的时候也常常是“和稀泥”的态度,处理事情总是拿不准,没有魄力和能耐,和父亲性格极为相似。

  二儿子明成是深受母亲“溺爱”之害,因为母亲的有求必应,明成养成了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性格。在母亲在世时,靠着“啃老”,即使不拼搏,他也能过着舒服光鲜的日子,但母亲去世后,他真正开始承担一个成人该有的责任时,他的人格缺陷全暴露了。

  这样的原生家庭,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家庭教育,没有一个人能在这片泥潭中完美脱身。即使他考取斯坦福,即使她是事业女强人,但性格缺陷让他们把人生走得像在走钢索,稍有不慎,就摇摇欲坠。

  电视剧制片人侯鸿亮说这部剧的主旨是“原生家庭欠你的,你总要自己拿回来”,但唯有受到过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才知道这句话谈何容易。有些裂痕,要耗费一辈子去弥补;有些人一辈子追求的`,都是他本应在原生家庭该得到的;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交学费,社会教他的,都是当初父母没有教会他的。

  也许你会觉得这种家庭悲剧只会发生在上了年纪的家庭。其实不是,剧中苏家老大苏明哲对待妻子、女儿的方式,都留着原生家庭的痕迹。原生家庭给子女带来的伤害,也许不是以伤痕的方式呈现,但这种痕迹会刻在孩子的行为里,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成家后,他们会将自己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伤害”代际遗传给自己的子女……

  做父母这件事,不需要考试,也不需要上学,但我们至少得学会反思。像苏大强夫妇这样的父母,即使把所有的钱都留给孩子,即使把孩子培养到个个进名校,也依然是失败的父母。因为他们教给孩子的、留给孩子的,并不能让他们快乐幸福地度过人生。

  我们能留给孩子什么?我们应该留给孩子什么?我们劳碌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不会获得太高的名望,但每一个人都通过生活培养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质,这就是我们能留给孩子的礼物。他们会用崭新的生命将其放大,让它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父母的影响是一切教育的开始,也是孩子社会生活的起点。如果想让孩子这个果实饱满健康,家长自己就得是优质的参天大树,就得时时给自己浇灌“养料”。

  但在中国,很多家长做不到这一点,甚至都意识不到这一点。正如韩愈在《师说》中说的那样:“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父母爱他的孩子,所以选好的老师来教导孩童,但是父母自己却以找老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

  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给我们揭示了家庭教育的真谛——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不断学习。

  加油吧,家长!比起孩子,更需要被教育的,是家长!

《都挺好》观后感15

  去年一部电视剧《都挺好》上映,它用丰富的人物角色讲述了一个家庭从分本崩离散到和睦中的坎河,我们发现其中的这样一位父亲苏大强,因为自己的自私自利,将整个家最后的安宁也打破。但从全剧中我们依旧能看出父亲对子女的爱,但那是一份隐晦的爱,沉重的压在苏大强的心上,他又何曾不渴望一份关注将他所包围,渴望。渴望子女为他所付出。

  生活中这样的老人并不少、为了可以博得子女们关怀,做出了各式各样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或许十分令人无奈与气愤,但一切闹剧结束后,我们拂出浓雾,仔细去寻找父母那颗心,才发现这些都归根于那份源于心底的渴望,像极了小孩们为了得到别人关注,渴望认可,同样渴望存在,闹出的笑话,这时,曾经像座高耸的山峰的父母开始褪去了年轻时的坚韧与耐心,他们在一点点缩小,渴望爱,渴望关怀。

  如果某一天,当你的父母又拥有了孩子般的顽固,我们也不妨停下手中的急事,在他们手心中又有一层阻隔时,及时给予他们一个拥抱,将爱与暖阳包裹着他们那颗孤独的.内心,擦亮起一份温暖,我们只要用爱填满,亲情之间的那场薄雾定能随风而去,亲人之间那轮太

  阳又重新挂在天空。

  也许,父母从曾经那个守护我们长大的保护神,成了也想被关怀的老小孩,我们也从一棵小树苗生长为可以避暑的参天大树,也可以为那群老孩小孩提特供一份关爱,不要舍不得,记住,老小孩也需要爱。

【《都挺好》观后感】相关文章:

《都挺好》观后感11-04

《都挺好》观后感3篇11-05

关于生活过得挺好的句子01-18

单身一个人挺好的句子04-14

雾都孤儿观后感3篇11-08

单身一个人挺好的句子(热门)10-10

《大家都快乐》教案02-17

怎么都快乐教案06-17

《雾都孤儿》心得03-05

怎么都快乐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