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4-06-09 08:52:0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推荐】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推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语电影,“放牛班”指的是“池塘之底”。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位名叫马修的代课老师来到一所“‘池塘之底’教养所”,教那里的孩子们音乐,并改变那些孩子们的性格,成为了他们“心灵之底”最美的回忆的感人故事。

  电影中较为突出的人物是一位名叫皮埃尔的小男孩,他内心是细腻又丰富的,他其实内心是爱母亲的`,他又是很单纯的,拥有“天籁之音”,在这部影片中很吸引人的眼球。此外,达到映衬并突出的人物还有滥用体罚、缺少爱心的教养所校长;很爱孩子们,宽容友善的医生马赛;坚持音乐梦想、教育孩子,并教会他们怎么去爱的感人代课老师马修……

  从1949年的那一天开始发生的这串故事,为所有观众在这寒冷的冬天熬制了一碗温暖的“心灵鸡汤”。

  这部编剧的独具匠心、导演的精心安排和演员的身临其境的演绎而成的影片,使我感触良多。

  为什么马修能放弃好的职业来到“池塘之底”做代课老师,并被这群天真的孩子所吸引,从此也无怨无悔、义无反顾的教这些孩子,甚至因不合校长意而被辞退,一直没有放弃音乐梦想?还记得那一幕,同学们在寝室里用“左音”唱着骂马修的歌,而他不生气,竟然认为孩子爱音乐。听到了几个不错的音符,为他们谱曲,组成了合唱团。他有心——什么心?是爱这些孩子、乐意教他们,他拥有一颗简单、固执、纯粹、坚持梦想、执着追求的心,他能从平凡中找到智慧,让渺小见证伟大!他的品德是高尚的,在所有孩子的心中都是这样,他是乐于帮助人、肯为有潜质及有困难的孩子用心,是的,在皮埃尔心中更是这样。

  皮埃尔总是校长的出气筒,经常被罚做清洁,可却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是马修发掘出了他的优点,给了他信心,给了他勇气,让他跳出沼泽,找到了久违的太阳,成为了一个好孩子。这难道不令人感动吗?从这种精神中,我们应该会领悟到许多。

  如果没有马修的肯定和赞美,如果没有马修的大度和宽容及纯粹的爱心,或许,这一切都不会变。孩子们依然那么执迷不悟、我行我素,无法找回那份纯真。他做到了——他为孩子们敞开了广袤的新天地,让孩子们自由驰骋,也让他的音乐梦,生生不息,绽放了光芒!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开学这些天,我们班同学的表现一向都很好,孔教师一高兴,利用午时两节课的时间,让我们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电影讲的是一位新音乐教师名叫马修,他们班的同学调皮捣乱,教师不细心摔了一跤,同学们就开心地拿着他的包传来传去。遇到这样的情景,院长一向是犯规就要惩罚,可马修教师对于这些学生的错误,就不会惩罚,他会告诉学生错误在哪,并让学生去弥补错误。

  多么好的一位教师啊!在同学们犯了错误,不是惩罚,而是让学生明白他们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他爱每一位学生,为了他的学生,他付出的.太多太多,每一天晚上,他都自己写乐曲,自己编歌词,再教给学生们。

  其实,我们孔教师也是这样的呀!她平时对我们关怀备至,对每一位同学都那么有爱心。为了让我们学习吟诵,她自己先从电脑上自学,学会了,在认真地一遍遍教会我们。此刻,当我们那首诗不会背时,只要把诗吟诵一遍,就会想起忘掉的诗句。

  多么好的一位教师啊!他自从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唱歌,嗓子都挺好,对自己写的歌词异常感兴趣后,便发誓要成立合唱队,教会同学们唱歌。

  我们音乐教师也是这样的好教师。六一儿童节前一个月左右,他决定成立一个合唱队,参加六一的汇报演出。音乐教师从每个年级的各个班里挑出队员,每一天利用午时放学后辅导我们唱歌,不图一分钱,不要一点儿回报,心甘情愿地一点点教我们乐理、唱歌技巧。

  多么好的一位教师啊!正因为他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当他因故被院长开除,将要离职时,院长狠心不让学生们与马修教师相见,于是,同学们便叠出纸飞机,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在了飞机上,当教师走过教室楼下,一只又一只的纸飞机从窗口飞落下来,上头写着不一样的送别话。同学们在没人指挥的情景下,又一次唱起了马修教师教的歌,挥手与教师告别……

  我又想到了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师,她教我们英语只教了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只上了几节课,教师就因为家里的原因辞职了,当时,教师有样东西忘在了教室,当已经致辞的教师又回来拿东西时,我们全班同学一下子围住了教师,拉住教师的手,舍不得教师走……

  这样的好教师,爱心送给了一大群调皮的学生;这样的好教师,把一位简直无药可救的学生教成了歌唱家;这样的好教师,教出了一群团结友爱的合唱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放牛班的春天》是20xx年上映的一部法国音乐电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该片讲述一个过气的音乐家克莱门特·马修在1949年到一间外号叫“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学校当代课教师的一段经历。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性格沉静的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最终用音乐的方法打开了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很早就知道这部电影,在电影推荐排行榜上看到过许多次,浏览过简介,但一直没有看,潜意识里觉得音乐电影应该是给学音乐的专业人士看的,我看了应该会觉得枯燥无聊,而且总觉得“合唱团”给人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但当影片放到第4分钟,主人公马修出现这所“行为偏差的青少年学校”门口时,我便被深深吸引了,他拿着行李,人虽然有些胖但走路走的笔直。不免感觉有些滑稽。当他站在全校师生面前,那不知所措紧张的站姿,也为电影奠定了幽默的基调。让我一改对音乐电影的偏见。

  这所学校的孩子调皮,他们爱唱一些搞怪的歌,他们唱的不好,但又非常爱唱,难道他们真的无药可救了吗?也许,可以通过音乐改变他们。是啊!哪个小孩儿不喜欢唱歌,不喜欢音乐呢?人类天生就对舞蹈和音乐欢喜。音乐和舞蹈最能表达人原始的情感。

  于是马修试图用音乐打开他们的心灵,他开始自己创作曲目,教班上的孩子唱歌,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这群学生中,有一个极具音乐天赋的学生莫翰奇,他的声音是上天赐予的奇迹,每当他独唱时,他那专注的眼神里有许多东西。有骄傲,喜悦,对音乐的热爱,还有一些说不明白但带给你心灵震撼的东西。但莫翰奇却是一个特别骄傲,难以驯服的学生。马修用他特别的方式教会了莫翰奇感激。

  莫翰奇犯错后,马修老师故意冷落他,并且故意地对他置之不理,一个有着天籁般声音的孩子突然被取消了独唱的资格,这种冷落打击了孩子的自尊,重挫着他的`骄傲。

  但在伯爵夫人来视察时,马修老师又重新给了莫翰奇展示自己的机会。

  那一刻。

  “在莫翰奇专注的眼神里,我突然领略出许多东西,有着骄傲,被宽恕的喜悦和一种新的感受,他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就像台词里说的:“看看你经过的路上,孩子们迷了路,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步像往后的日子,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枕,荣耀之巷”。

  当然,最让我震撼的还是这部电影的音乐,有着法国音乐的细腻,温馨和浪漫,触动着我的心灵,尤其是当莫翰奇独唱时,那动人的歌声在心中缓缓流淌,,婉转动听,纯真质朴,空灵华美,一次次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和灵魂上的荡涤。看来,除了流行音乐以外,我们也该多听听其他方面的纯音乐,单纯的钢琴,或者小提琴,或者合唱……,这并不是音乐家的专利。

  在某个周末的早晨或某个下着雨的傍晚,静静地挑选一首纯音乐,不去在乎是哪个国家、哪个年代的,哪种风格的,抛开对音乐的偏见和限制,多去尝试一下不同的音乐,或许会有不一样的震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师来到一群野性难驯的孩子中间,接下去会发生什么故事?基本上可以猜到十之八九。

  在我看来,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马修的怀才不遇和落拓,他的悲悯和眼底温柔,乃至他暗恋学生的母亲,滑稽幽默的言行举止和非常显眼的秃头,都使他像个善良而和蔼可亲的父亲。他不是完美的,却立体生动,可亲可信的老师形象。

  至为关键的,是马修真正懂得开启孩子的心灵。在他到来之前,“池塘之底”是一个典型的专制残暴的寄宿学校和教育制度的缩影。哈珊校长及他以下的教工,推行的是“行动——反应”的惩罚方式,暴戾而简单片面,一概地只看到孩子们叛逆、偷窃、抽烟、打架的一面,也习惯了用严厉的惩罚方式如禁闭、毒打虐待学生;而学生在皮球效应下也反弹得更为厉害,总是想方设法地报复整蛊老师,导致师生间日益紧张的`关系氛围。从纯粹意义来说,“池塘之底”不像个学校,而是师生间,成人与孩子间冷漠对峙的战场。

  马修来了之后也只不过是一个新学监,他无力全面地改变现状,却可以对犯错的学生宽容地放一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挽回孩子的尊严,取得他们的信任。懂得尊重每一个孩子,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才能和天赋。他组建合唱团,分析每一个孩子的音色,给他们安排合适的角色,用老话来讲,是懂得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其实也是在暗示、激发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有他人所不可替代的价值,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人生社会中找寻到自己的位置。从讲述生命的意义这点来说,马修可谓是孩子们真正的启蒙导师,所以马修能够渐渐赢得孩子们的信任,获得他们的真诚依托。

  影片最感人的是马修离开“池塘之底”时带走了佩皮诺,那一天刚好周六,终于圆了佩皮诺在周六可以等到“父亲”的愿望。佩皮诺跟马修的离去,是对马修所施行的教育方式的最好回报。而莫杭志后来成为著名的音乐家,更是马修教育理念颇有成效的明证。

  与之相对照的是,影片还设置了蒙丹这一角色,他被心理学家作为试验品投送到“池塘之底”,因为“实验品”的特殊身份和更恶劣的品性,他没有得到应该的关爱,而是遭遇更过分的歧视和虐待,还被误会错怪为盗窃学校10万法郎资产的小偷,怀恨在心的他最终一把火烧了学校宿舍。这种暴力举动可以说是对专制教育制度的最直接而又极端的报复和抗议。如果我们撇开庸俗的教育话题不谈,也可以从中看到导演的人文关怀。

  马修的伟大或者说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真正懂得与孩子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沟通。他的民主平等意识,他的宽厚仁慈、善良耐心,就像一缕缕春天的阳光,抚慰照耀孩子们残缺受伤的心灵,还给他们一个明媚温暖的未来与世界。

  现在来看,马修的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教师形象。影片中那个干瘦的数学老师也懂音乐,可是他并没想到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而是一天天麻木下去,到最后连说笑也不会了;哈珊校长也声称他有教育梦想,可是他此刻只是个人人讨厌的自私、虚伪、邀功谄媚(在公爵夫人面前说组合唱团是他出的主意)的暴君。马修之所以赢得尊敬,是因为他在对待孩子问题上有与众不同的足够的信心与耐心。而他慧眼识天才,发掘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和个性,开启他们的音乐智慧,这都不是常人能做到的。眼界再放宽一点,不是每个不幸的孩子都可以遇到马修这样通情达理的而且还是音乐家的老师的,尽管有点落魄。

  马修离开时,二楼的窗口飞出孩子们折叠的纸飞机,和着纯净的歌声.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来和马修告别.在那一刻,我看到马修也笑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音乐是点睛之笔。不仅丝丝入扣地衔接剧情,而且烘托影片氛围,推动剧情发展。童声合唱宛如天籁,就像天使在歌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不是第一次看这部影片,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别人推荐的,说是一部值得看的教育电影,于是在一个班级活动中放给全班同学看,还记得看它时心里的忐忑不安,因为这部电影更加适合教师,而不是学生。今天带着审视的眼光重新温习了一遍,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值得那么多奖!

  非教育人士可能最认可的是马修与校长行为的对抗,看到的'是与《整蛊专家》相似的痛快,或者学生由“坏”变“好”的那种成就感,而作为一线教师,所看到的是里面的教育智慧——因材施教。

  对于孤儿派皮诺,马修给予的是父爱般的关爱,没人教你唱歌,“我教你”,抱他上下讲台,问他为什么不睡觉;对于皮埃尔,看到他对母亲的依恋,在面对他母亲探视的时候,用谎言帮助皮埃尔得到母亲的支持,但是在他泼墨犯错误时,不会因为他的音乐天赋而优待他,反而用合唱团公开表演的机会让他懂得了惩罚、被宽恕、骄傲和感恩。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和问题,就得有马修的教育智慧,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展示教育者的人格魅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地。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在一部电影中,我收获了坚持,这部电影叫《放牛班的春天》。

  主人公叫马修,他是一个校监,那是一所寄宿的男校,这里的孩子特别调皮。有一次马修从孩子的宿舍旁经过,听见他们唱:"秃头,你完蛋了!”他就笑了一下,从房间外面走了进来。那个在唱歌的孩子没有注意马修已经进来了,所有人都安静了,只有他一个人唱,在安静的宿舍楼里声音特别响亮:“秃头,你完蛋了!”他觉得不对头,突然停下来,问:“同志们,你们怎么都安静了呢?”大家不回答,都看向他后面。他回头一看,马修已经走到他身边,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马修笑着说:“唱的不错,可是跑调了”,然后他就一句一句的教那个孩子。教完后他就走回自己的房间去睡觉了。

  但马修并没有睡着,他躺在床上想:“以前我放弃了音乐,今天,他们居然唱歌了,虽然跑调了,但是他们还是唱了!”第二天早上,他醒来发现自己放谱子的柜子被撬开了。他满楼层找,最后到厕所里找到了,几个男孩子正在看他的那些谱子。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儿。是乐谱吗?是书吗?是密码吗?到底是什么?难道他是一个间谍,他来我们学校要干什么?

  孩子们的好奇极大了鼓舞了马修。晚上在孩子们睡觉的时候,马修独自一个人在房间里写乐谱。第二天早上,他来到教室里,对孩子们说,他要让班级里的每个人都唱一首歌。每个孩子在他面前唱了一首歌以后,他分配了他们高声部和低声部,就这样开始了音乐教学。在晚上带孩子们睡觉的`时候,在孩子们洗澡的时候,在孩子们游戏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唱歌,一起玩耍。

  与马修喜欢音乐恰恰相反,这个学校的校长却很讨厌音乐,就只顾自己的前途,从来不为这学校里60个男孩着想,从不支持孩子们学习音乐,他很不想听到孩子们唱歌,就下令不允许唱歌。男生们来到校长办公室,请求校长允许他们唱歌,而且邀请校长参加唱歌比赛,也展示体育课上唱的歌,但校长还是很厌听到歌声,他把马修叫到办公室,要求立刻停止唱歌。可是马修不为所动,还是坚持,最后校长忍无可忍,把他开除了。但是这首歌被永久的流传下来,至今流传。

  我觉得马修是一个有梦想,而且能够坚持完成梦想的人,虽然校长否定他,孩子们当初也不理解他,觉得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学监,但是他仍坚持着,永远都不放弃音乐。据说他有一个学生,后来成为世界非常有名的音乐家。

  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有一种永不放弃,永远坚持的精神。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星期五,我们在学校音乐厅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这部电影讲述了天才音乐家马修最终成为一所男子寄宿学校助理教师的故事。这所学校有一个昵称,叫做“池底”,因为这里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有困难的问题儿童。就职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校长用残酷高压的手段统治了这一类少年问题,并对这里的学生进行了体罚。克莱门特试图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情况。在业余时间,他会创作一些合唱。这所寄宿学校没有音乐课,所以他决定用音乐来教他们。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如何唱歌,但事情并不顺利。最大的麻烦制造者之一是皮埃尔莫安齐。皮埃尔有一张天使般的脸和声音,但他的.个性很麻烦。认真的克莱门特发现了皮埃尔的音乐天赋。

  这部电影给了我温暖的感觉,发生在春天温暖季节的故事自然会让人感到温暖。但是电影开始播放的时候,我发现电影的感觉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背景音乐总是略带伤感,让整部电影多少有些伤感。

  然而,随着我继续阅读,我有了不同的感觉。淘气的孩子和马修总是会发生什么,但这些事情看起来是那么自然,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音乐爱好。在马修的训练下,他们的歌声是如此的优美美妙。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放牛班的春天》,何为放牛班的春天?春天是美好的,而一所死气沉沉的管教寄宿学校里也会有春天吗?带着疑惑,我走进了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法国大片,内容细腻温暖,有许多感人的细节,它不像幽默搞笑的喜剧片;它也不像轰轰烈烈的好莱坞大片,但是它用细节感动了观众。

  马修是一位热爱音乐的乡间教师,被任命到一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问题学生收容中心,这里充斥着混乱暴躁,谩骂和体罚是师生之间惟一的交流。直到马修老师某一天偶然发现孩子漂亮的.嗓音,他用音乐、用合唱让孩子们学会了理解、宽容和爱,让孩子们尘封于心灵角落里的美好愿望有了实现的希望。虽然孩子们唱得并不好,但马修老师并没有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孩子,而是用一双慧眼去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身上也有优点,并不是一无是处。

  当蒙丹被怀疑偷走20万法郎,被人家带走时,马修老师并没有同意,而是大声地请求别人放过蒙丹:“等一等,他是我惟一的低音!”他能以一种善良之心来面对所有的孩子,包括平时不把他放在眼里的蒙丹。马修老师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使用暴力只会使孩子们的心灵被无情地扭曲,走上暴力的道路。

  李甚度,伤害了老麦的孩子。马修老师派他来照顾老麦,为的就是让他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以及承担自己冲动犯下的错。“他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像我一样害羞,他已经知道他错了。”老麦用慈爱感化了李甚度。当他惊慌地问马修老师“他会死吗,”马修用宽容的口吻说:“不,医生会把他救活。”马修以宽容之心弥补李甚度犯的过错,让他不生活在自责里。

  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花园,在春天绽放它的美丽。只要有爱的包围,即使是放牛班的这些孩子,依然可以拥有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这部电影是倒叙。

  四十八年前,英雄马修在一所被称为池塘底部的学校担任监督者。这所学校由淘气的孩子、残忍的校长、残忍的老师和严格的制度组成。马修以一颗善良的心看着这些孩子,讨厌学校里残酷的“行动-反应”系统。他热爱音乐创作,热爱儿童,在他的坚持下,他致力于组建合唱团,为他们作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终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也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对这部电影有很多感觉。马修老师真好。他还抚养了一个孩子。最终结果很好,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非常好。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位叫马修的音乐家,他成了“池塘之底”孩子们的新学监。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马修寻找到了一座新的“桥梁”,一座真正能和孩子们沟通的桥梁——音乐他只为那群孩子们谱写乐章,但它同样悦耳动听。最起码,那群问题少年在音乐中找到了自我,和爱。

  不,又不全是爱。影片总让我会想起一些片断。那个个子很小,父母在二战中牺牲,不会唱歌的佩皮诺,最后他成了马修的养子,成了一个大名鼎鼎的音乐指挥家。那个在睡前狂欢时一边吹口琴,一边唱着“秃子,秃子,你会完蛋的,秃子,秃子,这儿轮不到你说话”的科宾,但马修没有像校长一样把他拎到办公室揍一顿,而是和他一起唱这首歌,尽管最后他当了一个“架子”。那个戴眼镜的博尼菲斯,那个“天使的面容”莫朗奇,那个马修第一天来就给他“惊喜的”勒克莱克……他们都被马修淳朴的音乐所感动,洗礼了心灵。

  那个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他在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问题少年找回自我,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马修在接受校长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要求:不体罚学生,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不透露他们的名字,也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他是在用爱来感化这帮所谓“无法救药”的问题少年。

  可惜,那个愚昧无知的校长借机开除了他,他离开时,没有一个学生来送送他,可当写满了爱的纸飞机飞满了整个校园,马修感动了,他至少证明了:无论是哪一个问题少年,只要他找到属于他自己的路,只要再没有犯“问题”,他就不是一个问题少年。

  《放牛班的春天》让我看到那些男孩们可爱纯真的一面,心底焕发出的某种“本真”的天性,它讲述的不止是爱,更是教育的模范。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短短九十多分钟的片长,却蕴藏着一个社会。

  池塘之底是一个小社会,等级分明,制度森严。院长哈森是剥削阶层的代表,冷酷无情,贪得无厌。他残忍地对待那些犯错的孩子们,滥用私刑,为了他的仕途他不惜毁掉孩子们的前途,但没有孩子有能力反抗,直到马修的到来。

  是马修改变了这个社会。

  面对被摧残了心灵的`孩子们,他循循善诱,面对孩子们过火的恶作剧,他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包容。他用音乐之光照亮了孩子们长期阴暗的心灵。

  马修是一个落魄的音乐家,仕途上的失意使他偶然来到这个被铁门紧锁的院落——这个尘封心灵的地方。一道铁门,囚禁的不只是躯体,还有心灵。

  院长根本不懂孩子们的心,他只知道“一犯错,就处罚”,在他眼中,孩子们只是他追名逐利的工具。对,孩子们是桀骜不驯,可这是谁造成的?人之初,性本善,他们因后天教育者的不负责任已经沾染恶习,院长还要把他们推入叛逆的深渊。他只管用暴力使孩子们屈服,却不曾想过驯服烈马要用温情照料而不是凶狠的马鞭。

  可恨的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偏有这种人,骑在学生、家长头上作威作福,却少有马修这样的好老师。为什么哈森这种无能又丧尽天良的人能在社会上兴风作浪,马修这种善良负责任的人却不得重用,郁郁而终?这不只是电影,更是现实。

  是马修给放牛班带来了春天,试想如果池塘之底没有马修,将会葬送那里所有孩子们的未来。那么,现实生活中没有心灵引导者,又会怎样?我们不能强求每个老师都成为马修那样的好老师,那是不现实的,但根本原因在哪儿?

  每一个家长和老师啊,如果你们对孩子们少一分不闻不问,多一分仁爱和关怀,就没有池塘之底。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如果一个老师是用惩罚这种方式让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屈服,我绝不会对老师有所同情。但是如果一个老师是用感化这种方式让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屈服,那么我就会非常敬佩、想要认识这位老师。而我在思品课上认识了我理想中的一位老师——马修老师。尽管是英文语言,中文字幕,我也没有一点儿迟钝。因为只看图面就能看出每一个人在干什么、说什么,我也真敬佩拍这《放牛班的春天》的老师。

  这个电影讲的是辅育院里的许许多多的人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例如坏蛋孟丹、邪气校长、天才莫翰奇、善良麦神父……还有一位传奇人物——马修老师。院长以及所有老师从来都是用关禁闭这种方法来教育学生,从没有想过这样做不但会起到反效果,还会使学生更想逆着来。自从马修老师来了,马修老师用幽默的方法管制了整个班级,开始的“光头”、“秃头老师”这些话也不再出现。而另一方面,马修老师又一直在举行合唱团,他试图在用合唱团把这一群脱缰的马变成温顺的绵羊。对于在音乐方面是天才但是有很爱捣乱的莫翰奇他是用格外的细心去换回他的温顺。哈善院长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先是慢慢改变然后又变回他自己,因为这时候,辅育院里丢了二十万美元。哈善院长下了一道死命令——不许在举行合唱团,谁再求情就不要在辅育院了。所有的老师早被马修老师的行为给同化了,就连校长的心腹也“叛变”了。在这种情况的掩护下,合唱团又在地下组织了起来。过了好一阵时间,辅育院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丹尼放火烧了辅育院。因为丹尼恨院长冤枉他偷了二十万美元,这下可是不得了了,院长气急败坏的退了马修老师的职。马修老师既失落又带着满满的回忆走在路上。他忽然看到地上有许许多多的纸片,他发现是从教室里扔出来的,教室里还唱着他第一次教给大家的歌。他捡起纸片,发现都是同学们给他的信。马修老师明白了,自己辛辛苦苦做的没有白费。在走的时候,贝比诺恳求马修老师带他走。马修老师看到他的决心后终于带他走了。

  我觉得马修老师的付出的辛苦是值得的,能让马修老师在走的时候收到同学们的`信收到同学们的歌,收到同学们已经改变的心。我觉得这就足够了。若是我,我也会用惩罚的方式,我才不做这种费时间、费力气、麻烦还有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的事儿。而马修老师是用感化,让所有的同学看到他对他们的无微不至的爱。马修老师成功了,就没有遗憾了。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今天,我们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使我十分震撼,一位教师,居然能时一些坏学生变好。

  在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达了一所学校,他来担任老师。由于这里面有凶狠的校长,还有很多不好的小学生。而马修用一颗关爱的心使大家渐渐喜欢上他。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佩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带走了。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今天我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

  这部影片很感人,主要讲了人过中年的马修来到一个外号叫“池塘入底”的学校担任老师,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都是一些难缠的问题学生,校长都是靠暴力解决问题,使这些学生心灵受到了摧残,使他们变本加厉,马修用音乐打开了他们的心扇。

  故事还有一位人物就是莫翰奇。他长着一张天使面孔,却有一肚子的魔鬼心肠,马修老师发现他的'音乐天赋,就循循善诱用独特的方式把莫翰奇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成功的塑造了他的一生。马修用真心对待孩子们,使这些问题少年们有了一点良知。当他被忍事校长赶走了,孩子们折起带着祝福的纸飞机送给这个摇救他们灵魂的人使他们变成爱的精灵。

  其实人人心中都爱都有一颗炽热的心,都能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仁慈和付出。只是,如果没有人来拨这根爱之弦,这种炽热心会被沉封,马修就是最好的拨弦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当马修老师初次来到这所学校时,孩子们的恶搞,学校“犯错——处罚”的校规,无一不使他惊愕。尽管孩子们给他的“见面礼”并不友好,但马修不想放弃这些原本单纯善良的孩子们。他相信,在孩子们的心底一定还保留着那份纯真!

  一个平常的晚上,回宿舍时,马修听到那些调皮的孩子在编歌嘲笑他。他用独特的方式予以反击,并且无意中发现了一些好的音色。这使原本就是音乐老师的他,打算重新拾起原想放弃的音乐之旅。

  马修开始组建合唱团。一个晚休时间,他偶然发现,被别的老师称作“天使面庞,魔鬼心肠”的莫翰奇在偷偷练歌。马修认为,莫翰奇的声音是“上帝赐予的,不可多得的.天籁之音”。就这样,“池塘之底”的“边缘人”莫翰奇竟然成为了这个合唱团的领唱!

  合唱团一天天变好,孩子们也一天天变得天真,眼睛一天天变得清澈。就连那个贪婪、迂腐的校长也渐渐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各种小插曲,学校被烧,马修被解雇,校长由于贪污被捕,莫翰奇去了一所音乐学校,最后成为著名的指挥家……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27

《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11-15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11-05

【精选】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7-0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7-05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03-09

《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02-18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12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07

观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