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合集15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
狮子一样的父亲,不容置疑的理想,从头燃到尾的正能量,在与印度传统中性别歧视,世俗和官僚的较量中,他的威严和谋略,是绝地反击和正面进攻的政治正确和人性胜利。——题记
儿子喜欢印度电视剧和电影,缘由是印度是佛陀的故乡。谈到《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他就津津乐道主演阿米尔?汗,据说他为了这部影片疯狂增肥,一个月的时间,从138斤的美男子变成了194斤,体脂含量37%的55岁胖大爷,然后拍完老年的部分又花了5个月的时间疯狂减肥,才回归体重144斤,体脂9。8%的男神,才回去拍29岁的部分。对于当时的他而言,演19岁的年轻帅气男青年很容易做到,而让自己增胖那么多又成功减肥的过程就很励志。他先拍了19岁,然后拍55岁,最后拍29岁的部分。就是怕自己没有动力减回体重。这充分说明他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智慧勇士。给自己动力,又坚持去做,最终会获得成功。就演员而言,自己的故事本身和教育交融,足以给人满满的正能量。
我觉得《摔跤吧!爸爸》是一部最细节,最感人、最父爱的类型片。它披着印度本土电影的皮,但是内核却严格符合人性的口味,在每一个环节上都精心处理,在每一处情感爆发点之前的演技,音乐,背景都做了精确计算。有一幕,我觉得在整部电影中非常出彩。长大了的女儿,像个被惹怒的健壮小牛犊,拼了命地,将父亲打到在地。是象征父权被撂倒吗?吉塔成长了,独立了,胜利了。真的胜利了吗?——并不是。父亲老去的是体能,并不是智慧和对女儿的爱。看到父亲复杂失落的神情,我竟然默默的落泪了!
还有很多幕,吉塔学到的新“技巧”,加上教练对她的不了解,让她不断失败。她掉进了每场国际比赛,都首场出局的魔咒。直到她崩溃的一刻,妹妹巴比塔对她说:“去和爸爸谈谈吧,无论怎样,他永远是我们的爸爸。” 是的,只有父亲才无条件地爱孩子,相信孩子,为孩子付出。当教练说“吉塔至少可以得一枚银牌”时,只有父亲坚定说“我的女儿一定会是冠军”。这么说,并不只是因为他是父亲。而是,他是一位一直在付出,在行动,在观察,在了解女儿的父亲。他亲自为女儿搭建场地,到对着VCD一步步分析她失败的原因;从亲自做好吃的,到被女儿“抛弃”,他流着泪说了一声“嗯”;从带着她们打各种比赛,告诉她们除了“第一”,银牌没有意义,到最后卑微地请求学院“领导”给女儿一次机会,说一切的错都在自己,自己是个“剥夺了女儿童年”的可怕父亲等等,诠释了一个父亲的所有包容和爱,幕幕感人涕零。至于因为官僚教练的嫉妒和阴谋,父亲在女儿决赛前,被关进了杂物间,听到印度国歌响起的那一刻,一个声泪俱下的父亲,早已让我泣不成声。
最后,我来谈谈正能量。这部片子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共鸣,就是因为中国和印度国情太多相像,体制都存在太多弊端,都是从落后穷国的一步步崛起。所以影片中傲慢无耻的体育局官员是多么像我们?里那些庸碌而肤浅的官员,父亲的一句:印度的体育就是毁在你们这些不作为的官员上,多么像是我们国足多年衰败糟糕的.真实写照。面对这样的状况,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国家的热爱,他说:"我要让我们国家的国歌响遍整个赛场"。多么真挚多么感人,不是一句句假大空的口号,而是用行动赢得的荣誉,所以当印度国歌响起的一刻,我都感到骄傲和光荣,我们当年在落后贫穷的情况下,所激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拿到第一块金牌时的满腔热血和骄傲不外如是吧。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它谈论爱国但不吹捧,因为只有看到国家问题所在才有可能变得更好;它批判社会但不冷漠,它告诉我们我要尽我所能去改变它,而不是一味看不起和谩骂。它对我国的民众何尝不是教育和反思。
这是一部节奏流畅,情绪饱满,细节完美,情节紧凑的大电影,当然还有一位沉甸甸的正能量的父亲,值得去看的。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2
一个曾经当过印度全国摔跤冠军的爸爸马哈维亚,渴望生下男孩,来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为印度拿上一块世界摔跤金牌,为国争光,让国歌声响起在世界赛场!但他却他一连生了四个女儿。快放弃梦想的时候,在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芭比塔与小伙子的一次打斗里,看到女儿的天分,决定把女儿培养成摔跤世界冠军。于是他与妻子商量以一年时间为限,让他按照自己的训练方法锻炼女儿,嘲笑声里裹着汗水,汗水里夹着泪水,女儿由开始的极度反抗,最终喜欢上摔跤,一步步的坚持,最终获得世界冠军!
很普通的剧情有木有,完全就是一部普通励志片的剧情!可看完我才发现影片远不止励志这么简单!
看完剧情简介很快会不假思索的提炼出一个观点:1、爸爸没有完成的梦想为什么要强加给女儿;2、女儿明明不喜欢摔跤,作为父亲为什么毫不退步,不顾嘲笑与反抗,坚持自己的想法!
带着疑问去影片中找答案!
两个有争议的观点,由先解答第二个观点入手。影片中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和很关键的故事发生背景!关键点是,一开始爸爸也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把握,所以他开始的目标是一年的期限(当然我们可以把一年的时间类化成一段时间),这一点足以说明他不是一个麻木的一意孤行的爸爸,一年里他用自己的行为唤醒孩子的心灵,重要的转折点,也就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印度背景,童婚盛行,女性严重受到歧视,女儿吉塔在一次婚宴上听同龄的女孩对她说,"真羡慕她有一个这样的爸爸,不用这么早早地就嫁给一个自己毫不认识的人!"瞬间女儿吉塔理解了他的爸爸,他的爸爸哪里是在逼迫她干自己不想干的事,爸爸是在用心去爱女儿,希望女儿未来的生活能多一份选择,多一份自己想要的选择!
究竟是女儿艰苦训练后获得世界冠军成就了爸爸的梦想?还是爸爸的魔鬼训练成就了女儿的冠军梦想?还是父女俩共同面对一切,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为印度这个国家获得世界冠军成就了印度人的梦想,印度女孩的梦想?
答案就在国歌响起的那一刻!
国歌响起...
此刻还会觉得是爸爸把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女儿吗?
站在最高领奖台的女儿会觉得能成为世界冠军也是她的梦想吗?
人们还会嘲笑他们吗?
奏响的国歌是所有印度人的国歌!
梦想,梦想,梦想有很明确的界限吗?!
有人也许会说,那是他们成功了,如果不成功,那还会有答案吗?
有!
梦想成功了会是怎样?梦想没有成功又会是怎样?咦,怎么会觉得这个问题怪怪的?梦想是从一开始就要被分成成功和不成功的吗?
你说怪不怪这时我咋想起了欲望,因为印象里只有欲望才有实现没实现,满足没满足的说法!
梦想一定是有别于欲望的!
梦想是那些结果好坏都无所谓,仅仅是做的过程,就能让你感到爽的事情。
欲望是得到的瞬间很爽,长久拥有后又挺无聊的东西!
梦想就如同一片花海,无数人从里面穿过,活到五六十岁,走到花田的尽头,也没能成功地摘下一朵!
很多人为此失望过,但你别失望,大踏步地穿越那片花海吧,哪怕什么都没摘下,记得把花香留下来,让自己身上带点香味儿!
想想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孩子最终都是普通人!那又怎样,生活就是你看清它的一切,可你依然对它抱以热情,依然心怀梦想!
穿越花海的人最不用担心的就是自己身上是否会留下了花香!
摘得花朵是成功,留下花香也是成功!
成功,成功,成功有什么区别吗?
再多的剧透也透不完影片的精彩!
由影片引出的有关教育的讨论,是该影片的又一大亮点!鸡汤味道鲜美,可此刻更愿意给你一个窝头,窝头虽硬,但更能果腹!
在印度那样的国家,女孩的命运从一出生就被注定,从一出生就看到头的命运,而想要改变唯有摔跤!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
这两天,大家都在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从我看到的朋友圈和各种群,都是一片好评。
但其实我的观影感受比较矛盾。这种矛盾来自于,一方面我对影片主流价值观表示认同,另一方面却与影片传递出的高度个人英雄主义有很强的不适感,这两种感觉交替占据我大脑,让我无法对它坦诚纯粹的表扬。
阿米尔.汗是我喜欢的印度演员,无论是三傻还是我的神,他都能亦庄亦谐,能文能武,并且,最重要的是影片极具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摔跤吧,爸爸》,表面看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励志片,它强调坚忍不拔,宣扬国家使命感,极具国家荣誉感,令人看了非常振奋,并为之感动骄傲,激昂慷慨。这些是可以被当成观后感说出来的,而且是可以得到所有人共鸣的。当女儿获得成功,与父亲相拥而泣时,所有曾经的怨恨、不理解甚至少年时的那短暂恨意,都温暖的化开,深入柔肠,滋润观众心田,我也被感动到热泪盈眶。
但,说一说另一部分,并不能公开说出来的感受吧。
阿米尔.汗,本身扮演了一位自己曾经就是一名摔跤英雄的父亲,他有一个让国家站在世界之巅的梦想,因为他想为国争光。没有错,国家荣誉,特别是竞技场上的荣誉,一定是靠着一群有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人来完成的,没有这些人,国家是不可能让世界看到的,也不可能得到世界的肯定。对于这种人,我很憧憬他们。可仔细一想,这父亲的梦想,其实也是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梦想,他想站在世界领奖台上的.梦想,其本质也是想实现个人能力的更高层认可。而由于自己没能实现,就让女儿们去实现,本质上仍然在重复着对自己个人的最终认可。
当影片展现女儿们一边被动无奈的接受着父亲魔鬼式训练一边用歌声唱着这些愤怒和不解时,我就知道,这影片一定是让我们知道,这些魔鬼训练最后都取得了成功。两个女儿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甚至是无情加变态的教育方式,最后都成功了,她们都站在了世界之巅,让整个世界看到了印度这个国家,群情激扬,喜极而泣。人民为之疯狂,国家为之骄傲,世界也为之欣慰。但发现了吗,这个成功,其本质也是世俗定义上的成功,有没有谁,来关心一下这两个女儿的个人成长?甚至更重要的心灵成长?
我们生在世上,首先生而为人,有选择权,有自主权,有享用个人角色权,也有放弃权。。。等等。在这样的选择和实践中,我们每个人得到应有的成长,然后才可以在成年后,处理好自己的问题,再处理好和周围人的问题,最后处理好和这个社会的问题。但影片中,父亲强行剥夺了女儿们作为一个女子的所有权利,成长机会和心灵成熟的机会,所有的行为只有一个指向,就是成为国家的竞技英雄。她们作为一个基本的人,首先该享有的最自然而然的成长机会被拿走了,而最后她们还要承认:拿的好!拿的对!不拿走我都活错了!对于这点,我非常不适。
人生路远,他人眼里的成功不是终点,甚至可能只是人生命里的一个里程碑。接下来呢,要怎么过?谁教会了她们?在两个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想:她们从被强迫中学会了恨意,从被说真话反而被惩罚中学会了说谎,从无法反抗中学会了屈从权威,从不停去够那个唯一的人生目标中学会了自鄙,学会了不成功不配拥有幸福。很多人可能会说,印度很穷,至少影片中展示的家庭很穷困,在这种环境中是无法提倡所谓尊重个性、心灵成长的,她们迫切的需要先学会生存,或者先学会走出穷困。是的,一点没错。可我们往往犯的错误也正是如此,我们总是看到当下,看到眼前,太着急要跳脱出去,太急切要改变什么。人生是一辈子,不是短短十年,二十年。。。我想说的是,在每一个教育的过程中,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我们如果能往后再看看呢?想一想孩子们的30年后呢?那个时候,他们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当他们完成了父母的目标,接下来他们要完成谁的目标?
这些感想,也许不适宜公开。
但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4
周六晚上跟儿子一起去看了《摔跤吧!爸爸》,影片从父爱、坚持、体育、爱国等多个角度来展开描述,结构紧凑,扣人心弦,非常精彩。同时,影片中穿插的印度歌曲也非常好听。
爸爸马哈维亚曾经是印度摔跤全国冠军,后来因为生计放弃了摔跤。他一直希望能生个儿子,好让儿子完成他为国争光、赢得摔跤世界冠军的梦想。
尽管邻居们给马哈维亚夫妇提供了多种生男孩的秘方,结果还是一连生了4个女儿。就在马哈维亚以为希望彻底破灭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了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芭比塔的摔跤天赋,于是重新燃起了希望。
马哈维亚克服了重重困难,与妻子约定用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如果训练没有成果就彻底放弃自己的梦想。结果两个女儿,在父亲接近残酷的训练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最终先后获得了印度摔跤全国冠军,进入了体育学院,加入摔跤国家队。
大女儿吉塔进入体育学院后,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发现训练、饮食的要求也没有之前爸爸的这么严格,新教练的训练方法也跟爸爸不一样,渐渐的.志高气傲起来,觉得爸爸的训练方法过时了。
大女儿吉塔一直是爸爸马哈维亚的骄傲,当看到女儿训练方法有问题,但是又听不进自己的建议,内心非常难受。
吉塔的新教练,水平平庸,但自以为是。由于训练方法不科学,比赛策略不得当,吉塔在随后的一系列国际比赛中纷纷落败。
就在吉塔最困难的时候,父亲给了她信心。爸爸马哈维亚在体育学院附近租了房子给女儿开小灶。最终吉塔战胜了自我,在父亲的帮助下,赢得了英联邦运动摔跤世界冠军,激励了印度更多的女孩加入了摔跤这项运动。
这部影片中有一个争议最大的话题是:父亲为了自己的梦想,强迫自己的女儿用近乎残酷的方式来进行摔跤训练,这种教育方式是否得当?
我的观点是:这种教育方式没有太多值得指责的。爸爸马哈维亚觉得为国争光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同时也看到了女儿的摔跤天赋,因此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对两个女儿进行摔跤训练,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在当时印度社会背景下,这也是一种突破传统思维的大胆尝试。
最后再谈一下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的其他几点感想:
1、做好一件事,光靠勤奋还不够,得专业。爸爸马哈维亚在对两个女儿的训练、饮食上有一套科学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蛮干。
2、对要做的事情赋予一个伟大的意义,更能让自己克服困难坚持下去。比如,决赛前爸爸对吉塔说:"你的胜利不只属于你,还属于千千万万被误解被歧视的女孩。" 这给了吉塔很大的信念来赢得最后的比赛。
3、教育因才施教很重要。吉塔的长处是进攻,而新教练一味让她防守,导致了一系列比赛的失利。
4、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有时明确的表达出来会更好。两位女儿通过跟同伴交流,真正认识到爸爸的良苦用心之后,训练明显比之前更积极。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部非常非常好看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堪称本年度,不,是近两年来我看过最好的电影,也是最适合亲子共同观看的电影,没有之一。
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是讲述一个父亲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培养两个女儿成为摔跤冠军的故事。
虽然讲述的是严肃的话题,却充满了幽默和诙谐的态度,不是单纯凄惨的励志故事,而是在欢笑中戳中泪点。
电影的节奏明快紧凑,张弛有度,整场电影140分钟,却完全没有太长的感觉,尤其是女儿的摔跤比赛,每场比赛都让人紧张万分,捏一把冷汗,最后的胜利让人忍不住鼓掌叫好!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5
一如片名[摔跤吧!爸爸]昭示出电影的两个命题——摔跤竞技和父女亲情,电影将两点做到极致与有效融合。
竞技体育是外壳,内核则是人类共通的亲情。就像一道咖喱风味的东方料理,令人大快朵颐之余,也不枉这一遭,身心舒畅,还能回味良久。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讲述了印度冠军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意欲将女儿打造成世界级摔跤手的故事。
在印度女性的地位是极为低下的,更不要说要做摔跤手。
因此,辛格的行径遭到了全村人的指责,一系列的起伏跌宕后,女儿们成功进入了英联邦摔跤比赛。
整个故事,有着“木兰从军”一般的东方古典底蕴——苦心孤诣的父亲,勤奋刻苦的女儿,数十年如一日的操练,最后的胜利,俨然是一碗苦情的励志鸡汤范本。
[摔跤吧!爸爸]具备很高的观赏性,这使得两个多小时的成片节奏非常好。
剪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大量摔跤戏的处理上。
电影用极佳的视听语言和轻快的节奏,完全打破了大众对于宝莱坞电影的偏见,预想中的大段歌舞并没有大量出现在片中。
快速的蒙太奇剪辑之下,电影的商业质感愈发明确,影片后半段的比赛段落尤为突出(尤其是最后一幕决战)。
由于摔跤比赛赛制是三回合,每回合两分钟。
电影并没有主观压缩时间,而是通过场内与场外的镜头进行穿插对比,纪实一般的时间特写,充分营造出对观众的心理压迫;
同时,应接不暇的过招在中景、近景和运动特写的加持下,呈现出英姿飒爽的拼搏态势。
晋级赛过程里,吉塔对待对手的方式由防守——进攻——防守——进攻轮番进行调整。
这种战略上的处理,除了平衡了电影的娱乐属性,同时还科普了这项运动本身。
技术层面的有效推进是节奏把控得当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演员准确的表演进行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主演阿米尔·汗和饰演吉塔的法缇玛·萨那·纱卡,都接受了长达一年半的系统训练。
在拍摄过程中,面对难度系数极高的专业动作,演员并没有用替身而是亲自上阵。
这样的敬业精神,直接促成了影片摔跤动作场面的极强观赏性。
[摔跤吧!爸爸]显然没有沉醉在制造单纯的感官刺激奇观之中。
经典的竞技体育电影不胜枚举,但多以男性视角为主,如[洛奇]和[愤怒的公牛]等拳击类型电影,用凌厉的男性荷尔蒙,引领雄性体育竞技电影的血色风潮;
而[摔跤吧!爸爸]则完全另辟蹊径,在好莱坞的[百万美元宝贝]聚焦女性拳击手之后,把视角放到女子摔跤这一少有人尝试的领域,在当今的印度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振聋发聩。
“你的对手不仅是那个澳大利亚选手,还有那些歧视女性的人!”——决赛之前,马哈维亚对吉塔的一番话,揭示了影片意欲传达的`主旨。
金牌和胜利不仅仅意味着个人梦想的实现,更是女性打破固有的性别认知,去赢得尊重与发言权的必要手段,这是独属于印度本土的“女权电影”。
除了女性层面的关注,电影对父女情的处理也值得玩味。导演将摔跤与亲情这两个极富激情的题材混合到一起,产生绝佳的化学反应。
尤其是在电影后半段,吉塔用新学的摔跤手法“战胜”了父亲,父亲倒下的那一刻暗示了微妙的寓意,究竟是父亲的旧招有用,还是教练的新招有用?
父亲与女儿之间既对立又和谐的关系被处理得愈加暧昧。
总体来说,[摔跤吧!爸爸]虽然略显鸡汤,俗套的故事与单一的情感表达也成为电影的问题所在。
但导演用精心酿造的作料,熬制了一碗别出心裁的“正能量”鸡汤,尽管这碗鸡汤缺乏惊喜。
但是,历经大众口味检验后的官方菜谱,总会有它屡试不爽的忠诚食客。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6
这周我和爸爸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本以为又是一部华丽的超级英雄电影,可是我错了。这是一部很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电影,难怪爸爸说这部电影的票房都要逆天了。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心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不能平息。
这部电影是由一个真实故事改编来的,讲的是在印度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叫马哈维亚的父亲是一位出色的摔跤手,他的梦想是在世界级比赛中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一枚金牌。但因为生活所迫,他不得不放弃了摔跤。他希望儿子能帮他完成梦想,可是他妻子却给他生了四个女儿。
本以为梦想从此破灭的马哈维亚却意外发现女儿吉塔和巴比塔身上有着惊人的摔跤天赋。于是他下决心把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手。于是他给女儿穿上了男孩子的衣服,戒掉了零食,不能看电视,不能睡懒觉,甚至剪掉了她们的长发,让女儿变成了男孩子。
经过严格的训练,经过无数场的比赛,大女儿吉塔终于拿到了英联邦运动会的女子摔跤金牌。
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电影,里面很多热血沸腾的摔跤场面令我久久不能平静,而里面的励志和父女情感,更是让我深深的感动。
自从马哈维亚发现两个女儿的摔跤天赋后,便开始了魔鬼般的训练,两个女儿因为无法承受,就去和爸爸摊牌。爸爸不仅没同意,反而剪掉了她们的长发。每天上学路上村民都向她们投来异样的目光。爸爸对她们种种“虐待”,可见她们的童年有多么不开心。
电影中的转折点是在两个女儿听了新娘子的一番话后,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并开始自觉地去努力训练。尽管有时候我觉得我的爸爸对我要求已经很严格了,但是和马哈维亚相比,我的爸爸亲切多了。呵呵!还是我爸爸好。
大女儿吉塔成功的进入了国家训练基地,却因为一些事和爸爸有了矛盾。后来吉塔知道错了,便给爸爸打电话道歉。电话里吉塔一句话没说,失声大哭起来。爸爸原谅了她,并马上跑去帮助吉塔。在英联邦运动会即将开始的时候,爸爸想尽一切办法给吉塔指导。
看到这里我的心被马哈维亚对吉塔的关爱深深地感动了。马哈维亚是一个不爱说话,一个表面上冷冰冰的人,可是内心却是无比温暖,因为他心里深深的爱着他的孩子们。这多像我的'爸爸啊!
不知不觉中,电影到了结尾——英联邦运动会开始了。经过一番精彩激烈的摔跤比赛,吉塔夺得了女子摔跤的金牌,赛场回荡起印度国歌。吉塔把金牌递给爸爸,爸爸又把金牌戴在吉塔的脖子上。爸爸说出来让吉塔等了十年的那句话“你是我的骄傲”。吉塔眼中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努力和期待。爸爸拥抱着吉塔和妹妹,三人眼里含着泪水,我的眼里也含着泪水。多么温暖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啊!我此时似乎不在电影院了,我似乎来到了比赛现场,沉浸在众人的欢呼之中。
后来我问爸爸这部电影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得流泪,爸爸说是马哈维亚对吉塔说的那句话“你是我的骄傲”,爸爸说当时他想起了爷爷……
这部电影太精彩了,他温暖了我的心,更重要的是激励了我,不要轻言放弃。我的爸爸和电影里的马哈维亚很像,他平时经常板着脸,但却一直到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
他对我的要求比较严格,每天督促我练钢琴,每天要求我快走七公里,有时候我也很烦他。但是当我感冒咳嗽的时候,爸爸会给我端来一杯蜂蜜水;每天晚上爸爸睡得最晚,他把门窗关好后总会到我的床前给我盖被子;天气干燥的时候,爸爸都会给我打开加湿器;每当我步行上学的时候,爸爸都会嘱咐我注意安全。
我知道爸爸的心里一直都在深深地爱着我,我也知道爸爸对我的严格要求都是为了我好。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觉我更加理解爸爸了。我也希望有一天爸爸抱着我说“你是我的骄傲”。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7
更多的时候都会想起爸爸。
在做会议记录听到学姐念入党誓词的时候,在脚痛的时候,在看电影里发福的父亲形象的时候,有时在背着书包走在火车站长长的站台上的时候,也会猝不及防的,跳出爸爸的脸来。
爸爸,远远不再是我记忆里的那个样子。记得上一次写爸爸是在初中了吧,写他穿着制服消瘦的背影,语文老师读哭了的那一次。一直都认为引得起读者共鸣的文章,才是真的精彩,即使用词遣句不那么精致。但现在的自己不那么认为,首先感动得了自己,就已经成功。
是什么让我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动力,我想大概是近日来对于"爸爸"的重新认知。
儿童节的时候去看了《摔跤吧,爸爸》,一个对于梦想近乎于偏执的父亲与女儿之间的相爱相杀。
看电影的前半段时在想,一个父亲要如何的狠心才可以在印度的小村庄里让女儿剪掉长发,穿着男孩子的'服装露出双腿,日复一日的五点在田野里奔跑。电影的后半段在想,幸好,她们有了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和能力。一种女孩子也可以用尽全力去和这个世界对抗的能力。而她们的背后,永远是一双盛满爱意的双眼。那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株树苗在对抗风雨艰难长大的过程。
长大后,我终于可以成为你。
电影的对白也许是那瞬间泪点的原因:"你们的爸爸为了改变你们的宿命,他在和全世界对抗,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
全程的泪点,也是全程的回忆。我想影片父亲做得最对的事情,就是给了女儿一份与世界对抗的勇气,给了她一个选择人生的机会,用身体力行告诉她,梦想,是最清晰的路标。我并不知道爸爸的梦想是什么,说实在话,我也并不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也许,就是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警察叔叔。
电影里同样感动的是父女相爱相杀。
谁说父母与子女之间不是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煎熬的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与朋友之间的那样子相处模式,也不是职场的相处模式。困难的是,在那个过程里,我们都没办法轻易的评价对错。女儿与父亲的对抗,激烈的冲突,都在诠释这句简单的话。
但是事实也证明,父亲永远不会让你失望 :)
想到之前打电话问爸爸为什么非要参加某些我不愿意参加的活动,而且连一个被刷掉的资格也没有。爸爸只说"既然身在组织,那就要服从组织的安排,不光是不给组织添麻烦,还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影响身边的人。即使这件事你并不愿意。"记得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我以为爸爸还会站在我这边,告诉我可以不去。我对他说"爸爸,我对你很失望。"那时的自己,固执地认为爸爸已经被所谓的组织禁锢了思想,甚至觉得爸爸很可怜。但我不一样,为什么,自己不去反抗呢。
事情的发展总是始料不及,也许就是在做某一个动作的时候,瞬间的想通,既然都已经被"内定"会在操场上尬舞,那么为什么我不试着去享受那个过程。再到后来,听着音乐数拍子的时候就会想到哭着对爸爸说的那句"对你很失望",在场上用力打直胳膊的时候,也觉得,我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四肢不协调。
因为努力,有时确实很有用。
那个影片里后来赢过无数次的女孩,是不是也这样想。
现在更多的时候,爸爸是不在身边的,但是我却比在他身边的时候,更容易想起他。
跟他分享我种的花,虽然还是没能成功开花;跟他分享一些看过的电影,听过的歌,写下的文字;有一些瞬间,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的,但在他面前,似乎也永远是个孩子。
也许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有一个,最爱我的,爸爸。我可以带着他所有温和坚韧的品质,努力的生活下去。
长大后,我是不是,就可以成为,你那样子的你。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8
强烈推荐大家去看《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一部很棒的电影。 我不想说其中的那些什么爱国,梦想,坚持什么的伟大的精神,也不想说这部剧怎么暗含了印度的什么歧视女摔跤手的各种各种...这些都对,也是衬托这部电影优秀的重点,但是我都不想说。 这是一部很棒的电影,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看着看着哭到停不下来,没有一点特意强行的催泪,但是看到父亲被女儿摔赢之后,感觉自己丧失了话语权的那种落寞无言的神情,说实话,这个时候父亲稍微流下那么一滴泪,哪怕一滴,我都不会哭的收不住。让我忽然想到"父亲"这个词,父亲,隐忍。无论多苦心里多难受,都不愿让你看到他的无力,难受。 此番的《摔跤吧,爸爸》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展示竞技体育摔跤的励志类电影,笑点和泪点一样多,时而被逗乐了,时而又被感动得稀里哗的。
一、励志爸爸
在印度,能有这样冲破世俗观念,勇于背负着很多压力和闲言碎语带领自己的女儿走向成功的爸爸不多的。爸爸本来是摔跤选手,对摔跤有很深很透彻的领悟,因未能进入奥运会而心存遗憾,本来想生一个儿子让子承父业的,但是天不遂人愿,生来生去都是女孩,爸爸本来很失望,但是看到了女儿的摔跤天赋之后萌生了培养女儿的'念头,并且爸爸始终坚信,谁也没有规定女子不能参加运动比赛的,女孩纸也一样可以有所成的,正是因为这样坚定的信念,所以才让爸爸在灰常艰难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训练出了世界冠军。爸爸真了不起!
二、顽强拼搏的女儿
无论是被“逼”还是自觉自愿走上摔跤之路,摔跤选手女儿才是真正“做真生活”额盆友,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了爸爸这个好“车头”,女儿这部“火车”就“呜呜呜~~”地驶出了老远,驶到了世界舞台上。
和大多数的女孩纸一样,女儿们也爱吃爱玩爱美爱热闹的,也会有退缩和放弃的时候(同样身为女纸的我有切身的感受),但是,直到自己顿悟了之后,从被强迫训练到积极主动操练,这种思想就得到了升华了,这也是女儿们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男权社会,男人一统天下,把女人束缚在了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里,其实男人女人都是有脑袋有思想的人,智力上应该没啥差别的,甚至有的连体力上的差别也不大,所以不要忽视了女子的存在,谁说女子不如男,就连印度这样男卑女尊的国度也出了两名女摔跤高手,给世界人民一个惊喜。是开化的年代了,巾帼不让须眉,印度女子为印度创造了金牌神话,再一次给这个男尊女卑的国度一记响亮的耳光!
知女莫若父,爸爸是女儿最好的教练,再加上女儿的勤奋努力,终成大事!
一部主色调本该暖心、幽默、励志的片子,除了影片本该有的特色外,却几度让人有落泪的冲动。面对质疑,父亲不为外界所扰,坚持给姐妹俩训练时的伟岸形象出现时;为去除长发干扰,清晨减掉姐妹俩作为女性特征的长发,剪动、发落,吉塔绝望落泪时;在只有男孩的摔跤场,经过恶斗取得胜利,裁判举起已是灰头土脸的吉塔的手臂时;在为女儿与体制内国家体校的不公进行抗争,父亲含泪举起并一页页翻过悉心珍藏的女儿所取得的荣誉时。太多让人因爱而产生感动的片断不能一一历数。
影片快结束时,父女对话的场景,揭示了影片的主旨。在决赛的前一晚,父亲对吉塔说,只有你取得了胜利,你才将作为榜样被人们永远记住,你才能通过自己改变印度所有本来注定要与锅碗瓢盆,相夫教子过一生女孩儿的命运!这一番话,再一次触动了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又让人热泪盈眶!
用爱心、努力和热情去浇灌希望。当结尾振奋人心且欢快的音乐响起时,我还沉浸在那个真实励志的故事中不忍离场。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9
我对女权所知甚少,当然,在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的当下,我是坚决拥护男女平等的。但是要让我说男女现在怎么不平等,怎样才能男女平等,我也说不出所以然。更不用说女权"旗手"高深的理论,又或者是利用女性身体来表达对男权社会的鞭笞的行为艺术,等等,更是看到就觉得自己智商不够。但是,行动比语言更加难以改变。在女权主义大盛的今天,我们看到的种种,比如有的人嘴上说着生男生女都一样,但是连着要小孩,只是为了生一个儿子;有的单位怕背上歧视女性的名声,暗地里在女性就业方面设置诸多障碍;不禁让人反思,女性地位到底提高了没有?为什么没有?怎样才能提高?
这个问题很简单,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说到底,提高女性地位,不是靠女权主义者说着高深的理论,为女性画一个不切实际的`梦;靠的是钱,是提供公平的就业,提高女性的收入和经济地位。否则,娜拉出走之后,"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这两年回家后,听到的一个论调是,原来的"恶婆婆"少了很多,娶进来媳妇之后,婆婆得把儿媳妇像公主一样供着。为什么?因为受农村之前"重男轻女"以及年轻女性进城打工的影响,农村的适龄女青年越来越少,婆家的聘礼越来越高,娶进来的媳妇还稍不如意就闹离婚,导致婆家人财两空。并且现在服务业发达了,媳妇在家挣得也不比丈夫少,腰包硬了之后,地位自然也就高了。农村没有听过女权主义,但是形势比人强,现实逼迫得男权主义者不得不低头。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活一世,没有人能够摆脱其他人对自己的影响。也正因为凭借着其他人的帮助,自己才能走向成功。女性也不例外。
回到电影。看完之后大略翻了翻影评,最为女权主义者诟病的是,这部电影处处打着女权主义的幌子,但是教导女性也服从以父亲为代表的父权、男权,替他们实现未能实现的梦想,完全忽略了女性自身的觉醒。真的是这样吗?
影片中是女主人公继承了自己的父亲的理想不假,但是也交代了,这是女主人公不愿意像其他印度女性一样,十四五岁就家人,在做家务中度过一生。所以她在拒绝父亲强加给自己的梦想之后,又重新自主做出了选择。而且,现实中"子承父业"这种现象还少吗?又有多少管过儿子同不同意?凭什么"子承父业"被视而不见,甚至被说成是孝顺,"女承父业"就被戴上父权、男权的帽子?
没有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在哪个时刻会"觉醒",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只有在别人的帮助、指点下,才能避开被重重迷雾遮掩的弯路,最终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也是如此,在父亲的帮助下成长,在最关键的时刻,凭借自己的力量赢得了比赛,摆脱了千千万万印度女性固有的命运。因为这时候的她已经足够强大,可以无惧一切,而这正是父亲为她铺就、自己奋斗出来的路。如果一个人,无视别人的意见,让干什么偏不干什么,这不叫独立,这叫偏执和叛逆。独立固然不是盲从,也不是盲目的否定,而应该是不被现实所迷惑,不被他人所误导,不被情绪所控制,正确地做出选择。
也有人会说,父亲其实还是自私的,因为他只提供了摔跤手这一种选择,没有提供其他的选择。对,他没有提供让女儿当总统、企业家、科学家、医生等多种选择,这是受他自身条件限制的,他没有这个条件,所以他选择了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条道路。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自身情况来看待。否则,不管描绘的情况多美好,都是空中楼阁,只会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有的人,张口主义闭口主义,尽管画了好大一张饼,但毕竟把选择权交了出去,吃不吃全听君选择;但有的人,不仅画饼,还煽动,自己躲在幕后,看其他人撞得头破血流,这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0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这是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不可置否,走出影厅的那一瞬间,我像从吉塔获得金牌的赛场走出来,这是从开头便可预料的结局,饶是如此,处处弥漫着现实生活的气息,偶尔的小幽默,还是紧紧地吸引我的目光。
影片中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却因生活和家人的反对所迫,失去争夺世界金牌的机会。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并把实现梦想的希望承载在儿子身上。无奈他的妻子生的都是女儿,但不久,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便发现女儿摔跤的潜质,从此不顾外界的舆论与家人的反对,培养女儿学习摔跤。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似乎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孩子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我开始这样想。在影片中,有一个女孩们对学习摔跤态度的转折。女孩们瞒着爸爸参加同学的婚礼,向新娘哭诉自己的“苦难”是,新娘说了她们从未想过的话:“我倒希望自己有这样的爸爸,这样他会为我的未来考虑,否则我们的命运从一个女孩出生开始就是做饭打扫卫生,全身心地做家务,然后等她们成年就会嫁出去减轻家庭负担。把自己交给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为他们生养子女,这就是一个女孩一生的宿命。而你们的爸爸,他为你们遮风挡雨,抵抗全世界,默默的忍受你们闹脾气,为什么?为了让你们俩有未来,有自己的人生,他做错了么?”
新娘说这话时,眼中无不透露出对吉塔姐妹的羡慕。以印度现实社会的角度去看,在印度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而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不仅是想让女儿完成他的梦想上,更是一个在社会底层生活的父亲唯一能馈赠女儿的最大礼物,让女孩们在未来拥有选择自由生活的权力。白天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严厉的`教练,而夜晚当女孩们熟睡时,他会悄悄按摩孩子们红肿的手臂,他是女孩们眼中严厉的,剥夺她们童年的“坏”爸爸,他更是吉塔在获得奖牌后最感恩的人,是女孩们坚强的后盾,而他也教会了女孩如何去战斗,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在生活中,他让女孩们有成就感和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她们快乐,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培养出的女孩们使得“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找到了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未来。
或许很多人会说马哈维亚·辛格·珀尕“自私”地为孩子制定了未来,从未问过她们的选择,可我更认为,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作为父亲给孩子引导方向,让女孩们的未来有更多的可能,他以一年为期限,一年后让女孩们自己选择,这给予了女孩们极大的尊重和选择,并不是自私的限定女儿未来的方向。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对女儿的严格从片中可见一斑,最终女孩们和父亲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得到这个结局,很多家长也会把希望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希望他们一样能获得成功,对孩子百般严格,但现实是残酷的,付出加倍的努力,也不一定会开花结果,最终的胜者只有一个,别人眼中的胜利只属于一个人,而于自己而言的胜利是一场独自的狂欢,“你是我的骄傲!”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在吉塔夺冠后说了这句话,我想这句话透出的浓浓自豪不仅仅是因为吉塔获得了冠军,更是因为他的女儿——学会了战斗,在没有父亲的时候。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1
从出生到死亡,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摔跤赛,天地为炉,谁的人生不辛苦。看完《摔跤吧爸爸》我看到了梦想的力量,选择的伟大。追梦路上,泪水与汗水并存,艰辛与喜悦同在。然而吉塔的成功不只是一个人享有胜利果实,当印度国歌在国际摔跤赛场上响起时,让多少印度人为之自豪,令多少印度女性心潮澎湃。为了梦想,吉塔不怕苦不喊累,尝遍无数的嘲讽、戏弄、被拒绝、被看扁,但在最后关头---那十几秒的决赛时间,吉塔拥有无穷的力量,扭转战局反败为胜,最终为爸爸争光,为国家争光,更为那些被命运摆布的印度女子争光。
别人的闲言碎语也曾激怒了她,无关人士的非议也曾令她坐卧不安,她也曾弄坏闹钟以逃避早上五点起床跑步,也曾试图用眼泪征服爸爸不再苛责,但是不管怎么与爸爸作对,她始终不能摆脱激烈的训练,她偷偷的精心装扮参加新娘的婚礼,肆意的放纵让她乐此不疲。她抱怨爸爸不懂得怜香惜玉,埋怨爸爸让她剪掉长发,退去裙子,用短发和裤子来迎接训练。她不能理解爸爸的'狠心与霸道。可是她听到十四岁的新娘一脸怨怼的羡慕她有一个真正为自己铺就光明大道的好爸爸,这个爸爸可以让她不再遵循终日操持家务,一生与锅碗瓢盆为伍,待到二八年华,便嫁作人妇的印度女子命运。
没有什么力量能比得上内心的力量,新娘的话让吉塔不再需要爸爸的监督,每天叫醒自己起床的不再是闹钟,取而代之的是梦想。她顽强苦训、战胜自我,每天像充足了电的机器人,从乡镇到县到市最后到全国,被拒绝了无数次,被否定了无数次,但是也战败了无数个摔跤冠军,一路的鲜花和掌声来之不易,她逐渐成为村庄的骄傲、学校的楷模,国人的骄傲;然而越来越多的荣誉让她虚荣心不断膨胀,自认为进入国家队学了教练的新技术就否定了爸爸教育多年的战术,她与50多岁的爸爸搏斗,不顾爸爸的严厉反对留住长发,对妹妹的指责毫不理睬,她的自傲和轻视让她的首次国际比赛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再多的泪水也难以洗净失败的屈辱,跨洋电话的一头是哭泣,一头是鼓励;一头是对下次国际赛的期待,一头是对上次失败的回放和指导。
经过这次失败的教训她不再信奉国家队的教练,按照爸爸的指导她亲自剪掉长发,刻苦训练,聪明的爸爸知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爸爸不仅教会她比赛的技巧,还磨练她比赛的心智,当她在游泳池里挣扎时爸爸告诉她必须学会自救,爸爸不会每次都来就她,遇到强悍的对手时一定要分析对手,善于思考,这些足以让她在摔跤赛场上越走越远。
为谁追梦?终究还是为自己而梦。吉塔在爸爸的指导下终于层层闯关,进入国际摔跤赛的决赛场,受人暗算,爸爸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没有亲自在场观看,这让惯于依赖爸爸的吉塔心底空空,她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位曾经打败她两次的国际对手,面对这位强悍的对手,吉塔攻不破,守不住,连连失败两局的吉塔愈发急躁,再看看观众席上爸爸的位子依然空缺,突然爸爸曾经告诉她的话浮现在眼前,她必须尽全力战斗、自救,爸爸不会每次都来救她,她要学会分析对手的招式,声东击西,绝地反击。再看看时间还有17秒,她迅速扑向对手小腿之后跳起抱住对手胸部,一个背摔下来,让吉塔成功转败为胜。全球无数双眼睛目睹了她的实力,见证了她的成功,顿时掌声、花环、奖牌蜂拥而至,国际摔跤赛场上响起印度的国歌。
她的胜利不是她自己享有胜利的果实,她不仅仅是爸爸的骄傲,更是全印度女性的骄傲,整个印度民族的骄傲。对吉塔来说,梦想的道路充满了荆棘,洒满了汗水,纵使太多的艰辛与磨练,依然吸引着众多追梦者前进,梦在何方?为谁追梦?所有的答案都在不尽的努力奋斗和坚持不懈中,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勇往直前,为己追梦。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2
《摔跤吧,爸爸》是20xx年上映的一部记录片,它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影片讲述了一位摔跤运动员父亲为完成自己的梦想,以及为了女儿未来能有美好生活,而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培养成职业摔跤手的故事。是一部励志感人的成长故事。
影片从父亲职业生涯的结束开始,父亲由于运动资源的缺乏,没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为祖国赢得一枚世界级比赛的金牌,他失望得收起了自己多年来得到的奖牌和奖杯,并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帮助他实现梦想,这位父亲爱国励志的形象已震撼到我们的心灵,为了国家的荣誉,一个人能放弃自己的安逸生活,甚至是愿意牺牲自己子女的快乐童年,能对梦想这么持之以恒,这位父亲让我为他而感动。
女儿从小便被父亲限制了自由,她们没时间玩玩具,不能吃油炸食物,才六岁便每天五点被父亲叫醒去锻炼,女儿们渴望自由,她们不理解为什么父亲像这样“惩罚”她们,她们向父亲抱怨说,她们在泥地里摔跤,头发上长了虱子,父亲却剪了她们的头发,从此把她们彻底当作男孩来训练,有人说,父亲太严苛,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女儿,这是一个郁郁不得志,摧残童真的父亲,又有人说,这是一个固执己见的父亲,但我觉得这位父亲对女儿严格的训练中,包含了对女儿的深情,父亲为给女儿买鸡,不惜大花价钱,这使家里人都几乎吃不饱饭;父亲作为一个壮汉,低三下四的向曾经让自己摔跤生涯成为遗憾的官员们求情。别的女孩出嫁了,过上了物质富足的'生活,而他的女儿却依然在训练
但他全然不顾,经事实证明了父亲拯救了女儿,当女儿在摔跤场上摘金夺银时,当女儿被国家队破格入选时,父亲已经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让女儿有更多选择命运的权利,而不是让命运选择她。
时间一天天过去,女儿逐渐成长,父亲也逐渐老去,但女儿的叛逆惹恼了父亲,他却无力教训强壮的女儿,但女儿的叛逆最终酿成了恶果。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女儿终于理解了父亲,父女间的矛盾化作了电话里的倾诉,父亲同意指导女儿比赛。深夜了,父亲仍在电影院里分析女儿的摔跤动作,女儿遵循父亲的指导,一次次打败了强壮如牛的对手,终于,世界级的最终决赛,面对着打败自己多次的对手,面对着对手赛前傲慢的挑衅,女儿独自在赛场上寻不到父亲的踪迹,原来,父亲被女儿的教练算计,未能观看比赛。对手抢占了先机,女儿眼看着就要失败,她想起了父亲的教诲,最后一刻奇迹般的击败了对手,父亲赶到后,颁奖典礼上印度的国歌在赛场上响起,那一刻,胜利是属于父亲的。这位父亲背负着社会舆论的压力,背负着对女儿严酷训练的愧疚,背负着国家和自己对摔跤运动的希望,那一刻,他是一个成功的印度人,是一个成功的父亲。
女儿胜利的背后是父亲艰辛的付出,是父亲用绿叶的沉默托起鲜花的芬芳,是父亲用汗水浇灌了丰收的喜悦,这位父亲寡言少语,一意孤行,为了梦想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仿佛他是一个驰骋沙场的战士,单枪匹马地与命运抗争,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让我们敬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品格让我们赞叹。父亲也是成功的,他自己最终虽然未得到金牌,但他的精神一直支持者女儿,他在成就了女儿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父亲就是自己子女人生的领路人,最好的父亲能赐予子女的不是温暖的港湾,不是慈爱的目光,而是学习的机会,在子女年少无知时,父亲帮助子女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在子女迷茫不定时,把子女引向正确的道路,在子女脚下的道路越走越坎坷时,适当扶她们一把,直到子女能独当一面时,父爱便化作无言的深情,目送着子女消失在小路的转弯处。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3
《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的励志故事。在电影中,既有青春励志元素,又有父女情深元素,更有为国为家的情怀,甚至还有争取女性独立的元素。在众多元素中,任一元素都能够成为一部精彩地电影故事。在尼特什.提瓦瑞的导演之下,众多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故事不但具有励志效果,更有相当的内涵深度。
对于电影的众多元素和内涵,已经有很多影评人和专家进行了深刻解读,个人也不愿拾人牙慧,锦上添花。换个角度,我们就能够从电影故事中得到电影对人生意义的解读。
人都有理想,想当医生、当老师、当科学家。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能够梦想成真的毕竟还是少数,甚至大学毕业能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也为数不多。一方面是个人条件所限,另一方面是缺少正确的引导。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发现自己的两个女儿具备摔跤潜质的时候,欣喜若狂,顶着世俗的压力,毅然决然地让两个女儿从事摔跤运动。这在当时的印度是绝无仅有的,是要被邻居们嘲笑的。果不其然,不但村民耻笑,女儿的同学也投来异样的目光。在这个阶段,两个女儿对摔跤运动是抗拒的,甚至采取了各种措施企图蒙混过关,但最终在父亲的管束下继续锻炼。对于这个阶段,很多人认为是所谓的"父权主义"在作怪。在我看来,这是正当的、恰如其分的行为。"养不教、父之过"。子女能否成才,关键要看父母的态度。放之、任之、由之,势必将一棵参天大树培养成歪歪扭扭的小树。所以,在人生的初级阶段,有一个懂得发掘才能的人生导师极其重要。在这阶段的训练,完全是被动的,甚至消极的,但却是必须的。
电影中,当两个女儿真正理解父亲时,消极被动的情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发自愿的训练和学习。人,就是这样,一旦内心的动力被激发,便会产生无穷的动力,强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成为推向成功的内生动力,源源不断,虽百苦而不觉。在大女儿吉塔首次作战失利的时候,虽然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但失败始终成为萦绕在吉塔心中的阴影。对于下一场战斗,吉塔其充满期待的,期待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证明实力。果然,吉塔不负众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屡战屡胜,一路杀过去,成为全国冠军。对于我们来讲,无论做什么,是亲力亲为还是领导他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内心的那团火焰,让目标和激情紧密结合,才能踏上成功之路。
当吉塔到国家级训练中心训练时,一切都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灯红酒绿的诱惑不断腐蚀着吉塔的心,甚至教练的训练方法也都与父亲的教育大相径庭。吉塔没能抵制住诱惑,训练放松了,风格改变了,比赛成绩也随之改变了。于是,一连串的失败接踵而来。在这个阶段,便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行百里者半九十"阶段。取得的成绩很容易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让我们放松警惕,忘记了目标,忽略了初心。幸而,父亲的教诲从来都不会迟到。吉塔终于在父亲的激励下再次崛起。
当一切都在父亲的安排下顺风顺水时,吉塔又面临了新的困境。在决赛的时候,父亲被恶人设下圈套,不能现场指挥。在比赛之前,吉塔向父亲询问第二天决战的策略时,父亲回答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以女性意识的崛起为目标,激励吉塔。众所周知,由于宗教、历史和传统文化等种种因素,印度女性在社会中处于极端弱势的地位。吉塔的决战,不仅代表了国家利益,更代表了广大妇女的觉醒,更能够为妇女们树立标杆,争取到更多公平的权益。于是,吉塔的自我意识终于觉醒,如愿以偿地取得了梦寐以求的冠军。当我们拼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所要考虑的便不是自身的荣华富贵,而是更高的使命,为更多人谋取利益。这也正是人类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终极秘密。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4
对于这部电影基本都是哭着看完的。有无数个让我感动的瞬间,看完一遍再来回想,这些瞬间都是属于那种对爱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因此深深地打动了观影人的心,赢得了我们无数的眼泪。
电影里,爸爸对祖国的爱,想象中印度在摔跤争得冠军后在场地响起国歌的场景,一直让他致力于他所从事的摔跤教练一行,并寄希望于他的儿子能练习摔跤完成他的理想。老天真的就像在开玩笑般地一连赠予他四个女儿。他意志消沉,幻想磨灭,忙于生计,步入中年发福期并最终默默地把曾经摔跤获得的荣誉一一从墙上放进了箱子里。看到这里,不免想到了生活有时候的残忍,它总不会让人轻易地达到自己追寻的理想,有时候甚至就像向在和你作对,挑战你的耐心,磨炼你的意志。可是生活又总会昭示于你希望,在所有的门关闭的时候会给你打开一扇窗,这个机会让你在万般折磨之后变得欣喜若狂,感恩戴德般地重新正视你的人生。在男孩子家长找上门来,职责他的两个女儿打架大打出手时,爸爸却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女儿也同样继承到了父亲摔跤技能的遗传,他后悔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女孩子也能摔跤呢。于是,他从那时候起开始规划女儿们的摔跤训练计划。
有一幕,我记得妈妈在电影里说到,你确定你的梦想就应该由她们来执行吗?她们可是女孩子,村里的人会怎么看?在那么一瞬,我也觉得爸爸的魔鬼训练对于在小村里生活的女孩子过于严苛,甚至在女儿们的哀求下仍旧将她们的长发剪掉。变得与众不同的她们只能弓背低头地从嘲笑的人群中行走。是啊,你确定这也是孩子们的想要的吗?最棒的释怀是爸爸给了这段训练一个期限-一年;而印度的国情是,村里习俗是女孩子就该做家务,让父母包办婚姻给嫁出去以此来减轻家庭负担。带着父亲的爱,担负着父亲殷切的希望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最终让她们回到了正轨,并且geeta在首次摔跤比赛中对抗男孩子失败后,还主动要求参加下场比赛的时候,我们大家从她的坚韧中看到了,是的,她有这个潜质,这个期限一年肯定会延长。
后来,是一场分离,爸爸的失落和不舍。女儿的新训练是一场传统和先进的对抗。新的教练、先进的训练设备和训练理念,大城市的种种新奇让女儿开始摒弃自己最初的热情,对于赢、对于为父亲争得荣誉、对于为自己女儿身抗争的那种劲儿都变得不那种重要,她对妹妹说道:你有什么资格来指责我,我只是输了一场比赛。
只讲究技巧和教练提倡的'策略让geeta败得一塌涂地。当她在电话里只说了一个对不起留下一连串的哭声的时候,爸爸在即便再生气geeta否定自己的训练,却都在女儿泪崩的那一刻变得柔和慈详。话不多的他,决定马上前往女儿学校所在地自己租房仍然坚持训练女儿。女儿开始更加信任父亲,在后面的比赛中突出重围获得一次次胜利而最终拿到国际赛印度的首次冠军。
是的,在体育竞技类比赛当中,技巧和策略固然重要,可是还有一项不能忽略的是情感因素。是爸爸带来的自信,是爸爸的智慧和经验让女儿迅速成长。人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动物,没有猎豹跑得快,没能像鸟儿一样能飞,但是人会用脑子,所以人才能变得为所有动物的主宰。运动员光有强壮的身躯和熟练的技巧也不够,还要动脑子。而最后geeta在为国争光,为所有印度女孩子而战,为自己父亲的梦想,她变得果敢和坚定。在平时爸爸对她的训练中她渐渐地变得冷静,耐心,让理性战胜了情绪,最终从哪跌倒她从哪怕了起来。这种逆袭无不让人看得大快人心。
训练不仅是技巧,是爱包围着的经验和智慧的传递。爸爸才是真切地为女儿着想,一帧一秒的分析对手视频;在女儿结束比赛并没有冲到镁光灯下而是继续坐着观察女儿即将面对的对手,这都是真真切切的爱。当爱打着功利心的时候,它才会那么的虚伪。所以,这部电影感动了很多人,因为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需要那么真切地爱,不仅来自父母来自手足也来自爱人来自朋友。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5
电影看了两遍,都是去电影院看的。电影里的音乐、情节以及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动与平时在电脑上看完全不同。两遍看完都哭成了狗,在电影院呆到工作人员提示自己离场才悻悻离去,回家的路上一直在回味电影的精彩情节,感触良多。
很庆幸自己能够消除最开始的国别偏见(印度电影)买了票去看这部片子,更庆幸自己看完一遍之后,又舍得花钱再买一次电影票去影院再看一遍。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为自己、也为这部励志的电影点一百个赞。
好电影通常能够给予观众很多感受: 感动、理想、激情、热血、思考····这部电影给予我的感受,前面提到的全部都有:我能在吉塔成功后感到感动,能在爸爸和孩子们的努力中看到理想,能在吉塔的对战中看到激情,更加能在电影看完以后,深深的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很多的思考。
电影的'一句台词很点题:“永远不要忘记,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电影里的爸爸让我想起了那可爱又可恨的老妈。
老妈对我小时候很严格,像剧中的爸爸一样,在看到我学习的潜力后便给我立下了务必考上名牌大学的理想。她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为我今后的成才铺垫机会:我在小学4年级时便被转学到市里的重点小学读书,原因是她认为厂里的子弟学校教育质量太差,已经差到我无论考多少分都是全年级第一。从初一开始我就寄宿在省重点中学读书,一直到高三。平时每周六才能回家,假期经常是有20天的课要补。从初中开始,我就没有了别的兴趣业余生活,不准打扮、不准化妆、不准留长发、不准谈恋爱、不准出去玩····除了学习就还是学习
刚上初一时遇到一个心仪的男生,居然竟然那个男生一个月后向我表白,为了学习和装矜持,当时就狠心拒绝了。原本以为那个男生对自己情比金坚,可以和自己一起发奋学习考上高中重点班。结果1个月后,那个男生和另外一个女生谈起了恋爱,然后又在高中换了一个更漂亮的。自己就傻啦吧唧的偷偷暗恋那个男生到高中毕业。
高考结束,成绩下来以后。自己稳稳的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老妈对我说:“以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妈妈不会再管你了”。 猛然听到,竟有些不适应。
大学时有次和老妈谈心,她告诉我,在我当时高一的时候,她原本有个更好发展机会南下,但是就需要长时间不在厂里家里呆着。如果那个时候她去了,现在我至少应该算是个富二代了?!鉴于我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她权衡再三,最终还是放弃机会。
本科毕业后,自己谈了段极其刻骨铭心的恋爱,天天情情爱爱的浪费了两次认真复习的机会去考研,更是不好好工作认为自己的未来是高校而鄙视社会上任何的工种。09年分手,孤身一人去北京疗情伤。当时工作学习前途全部渺茫,万念俱灰,在北京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哭着说要考研,觉得自己很没用,除了学习,一无是处。老妈骂了句,哭什么哭,然后说,好好复习好好考,没钱的话妈妈给你。
13年研究生毕业,进入新的领域,16年创办公司,摸索到现在。每次在看不清未来和摸不准自己的时候,都会和老妈聊聊,然后自己再重新好好想想找找方向。
今年五一放假回去看老妈,闲聊到以前厂里的叔叔阿姨以及幼时玩伴的现状,老妈不无感慨地说真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可以走这么远,远到连婚都不结了。
自己听后傻傻一笑,突然想起N年前那个心仪的男生脸红着看着自己的情景。如果当时自己勇于反抗老妈的暴政,追求自由和所谓的“真爱”而和那个男生谈恋爱,现在是不是会嫁给那个男生,然后早早结婚生子,晚上牵着孩子去跳广场舞呢?
世界是公平的,想得到任何东西,就一定要先付出。如同歌词唱的那样:“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之所以还能在这里一步步的朝着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努力,可以闲暇是去自己喜欢的国家走走看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付出的就是对自己一无是处的挑战和一直努力的坚持。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相关文章:
摔跤吧爸爸心得体会05-01
看完摔跤吧爸爸心得体会01-17
摔跤吧爸爸心得体会15篇05-05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8-08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6-18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8-18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8-20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1-05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1-05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