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时间:2022-06-16 08:20:3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1

  “他如风一般自由,似风筝般翱翔于天际……”

  这旋律在影片中一遍又一遍的响起,让我不断地感受着兰彻非比寻常的魅力。

  影片中他不像法涵那样违背自己的兴趣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像莱俱那样因为家庭的重担而害怕明天,恐惧未来;更不像沉默者那样趋炎附势、不爱思考、没头没脑的死记硬背而闹出了很多笑话。他追求卓越,带着自己的梦想和兴趣进入大学,他明确地反对着填鸭式教育。他是一个特别的人,质疑所有的可疑点,与顽固的思想斗智斗勇。

  《三傻》就是这样一部以兰彻等人的大学生活为背景的电影,有着啼笑皆非的故事,同时也温暖感人,向我们讲述了一群人感知、改变、成长的过程。

  “盐水可以导电”,这是我们自小就了解的,然而只有兰彻会灵活的应用,用这个简单的原理应对嚣张的人群。多少年来,无人反驳院长的“太空笔”演说,只有兰彻提出了他的疑问。

  法涵明明喜欢摄影,却不敢违抗父命,学着自己并无兴趣的工程学;莱俱信奉各路神仙但却对自己缺乏信心,纵使喜欢也始终满怀恐惧;而兰彻,他热爱着工程学,为乐趣而非学位进入大学,所以即使从不刻意的追逐成功,成功就随他而行。

  学以致用,敢于质疑而不循规蹈矩,只为完善人生而学习,灵活不刻意,这是兰彻给我的启示。

  “生活是一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被蹂躏。”

  这是院长每年面对新生必说的话,的确,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我们自生命的起源就在追逐竞争着。

  我们不断奔跑,甚至朝着一个远离享受人生的方向前进,其实我们有很多坚持到底的理由,只要我们灵活的思考,淡定的处理,就没有什么令人胆怯的,竞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竞争中变得盲目,盲目跟从,迷失了脚步和方向。

  我们正如兰彻他们行进在大学里,而兰彻用他的行为 教 我 们 质疑、创新、灵活、卓越,无束缚地生活。

  思考如他,生活也会如他般随风驰骋,在追求卓越中不断成功着!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2

  在看《三傻》之前,我对印度电影的印象不深,只有好笑和无厘头。所以,我也是带着这样的期盼去看电影《三傻》的。这部电影改编自印度热销书《五点人》,情节十分引人入胜。电影名中所说的三傻所言非虚,男主兰彻有着鲜明的特点,他灵活变通,敢于指出老师的不足之处,实践能力远超其他学生,旷课、闯祸,违规的事情都做了一遍,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可他的成绩却十分优异。要知道在“人为考试狂”的印度帝国理工学院,这样的学生未免有些戏剧化,可就是这样的身份,这样的性格,为观众揭示了许多道理。在学校里他与校长“病毒”处处对着干,唯一理解他的只有两个好友法涵和拉杜,电影以回忆插叙的方式,向大家展现了那段荒唐、难忘、深刻的大学回忆。

  这个特立独行的兰彻有个口头语叫“一切顺利”,电影中出现了几次带有印度特色的歌舞,也许是一种乐天派的精神——就算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可以平复心绪,打败恐惧,增加直面问题的勇气。

  尽管电影过于理想主义,但它依然触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比如印度的高自杀率、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特立独行的兰彻是个只能生活在电影里的虚拟人物,但他所代表的那份勇气、执着、仗义还是让我十分敬佩。

  这部电影让观众唏嘘不已,泪点笑点都是满满的,我看了不止一次,很奇妙的是,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前几年看的时候,看的是热闹,最多也就看出来了友情的珍贵。如今再看却是感慨万千,时间真的能让人变得成熟,看待问题的眼光也会不一样。第二次看完电影,体会到了应试教育的错误之处、死记硬背填鸭式教育的不能让人真正理解、遇到事情学会冷静。乔伊坐在栏杆上弹唱的那一段我反复看了许多次,就好像自己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他的悲伤隔着屏幕慢慢地流淌出来,将观者包裹起来。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3

  看完《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心灵倍受震撼,这次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从中体会到了该如何应对生活,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对待朋友。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梦想和目标,但很多人由于家庭等外在因素而不敢去追求自我的梦想,就像在已画好的圈儿中生活。我们要敢于做自我想做的,摆脱掉恐惧,大胆的去挑战自我应当做而一向没有勇气做的事。只要你大胆的迈出第一步,做一次,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我们要努力走出属于自我的道路。

  “生活是场赛跑,跑快点,不然你就被别人踩到”这句话在电影中出现很多次。对于我们在校的学生几乎每个人都理解这句话,为了实现这句话,我们就是努力学习。可是大家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途径通常是背定义,背题,又有几个人去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真正含义。我们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像电影中兰乔说的为将学到新的东西感到激动。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束缚我们思想的观念,敢于挑战,敢于创新。

  亚里士多德以往说过,“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欢乐。”而一个人快不欢乐完全是由他自我的心态决定的。遇到问题,告诉自我“一切安好”,解决不了问题,也能够给人解决问题的勇气。坚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乐观的应对生活,欢乐将成为人生的主旋律。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我们要不为单纯的追求成功,只为内心对自由的召唤和对优秀的渴望!抛开虚假的生活方式,放下对生活的恐惧;不论发生什么,只要对自我说:“一切安好”,尽力过好当下的每一个片刻!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4

  三个搞怪的学生,一场滑稽的表演。导演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现在大学生的困境,以及大学教育的一些弊端。整部影片虽然是以喜剧为主,但其中却蕴含了导演对人生的思考。

  本片的主角无疑是兰彻,拉加,法罕。兰彻是一个非常聪明,机智的学生。而且不囿于成规,总是有这自己的想法。

  而拉加却有着巨大的压力,为了父母,姐姐,他必须用功学习。对于法罕更是一个典型,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学自己不喜欢的工学。在他们的身上都能找到我们的影子。叛逆,屈服,但对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还有两个配角,一个是“无声火”,一个是院长的女儿。看到他们,我们不由的想到难道只要也只有死记硬背才能有好的学习成绩吗?那样的学习方法能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吗?究竟怎样的一个学生才是一个成功的学生?兰彻让我们知道了。也许你只能学习却没有证书,但真正的学识是不会被埋没的,成功是迟早的事。那封被改过的演讲稿就将死记硬背的弊端展现的淋漓尽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疑让人嘲笑他的无知。

  然而每个人都与生俱来拥有反抗的基因,在兰彻的影响下,佩雅也站在了他们的一边,与兰彻在一起,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就像法罕最后也是选择了摄影,我想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三流的工程师,多了一个优秀的摄影师。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材施教,扬长避短,那样每个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人生才会更加的有意义。

  联想到今天正在大学的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发现自己兴趣或者优势,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发展我们的优势,这既是让自己更具有竞争力,又让自己活的快乐,幸福。事实也是如此。法罕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失败,他也拥有了自己的生活——他真正想要的生活。兰彻成了一名科学家。那个十年的约定也以“无声火”的失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5

  《三傻大闹宝莱坞》,一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印度教育喜剧。它带给生命不仅仅是启示和思考,而且带着强有力的指引!

  看完这不片子,思绪万千,久久的沉浸在影片动人的情节中引发了我的思考:在选择做成功的人还是做幸福的人这道选择题上,很多人迷茫了。许多孩子的生活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成长起来的,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读书学习却一直不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日后有更好的生活,这是不少人的想法,于是追求着分数,排名,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了什么;父母们也迷茫了,他们费尽心思地为孩子安排今后的路,上高中,考大学,甚至出国,他们想让孩子成龙成风,希望孩子完成自己年轻时未完成的梦。

  所以总是一厢情愿地做他们认为是对的事情,而不考虑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更幸福,然而结局不总是完美的,他们培养出来的可能只是一个会读书的书呆子”整片影片不仅有令我们深思的'教育问题,最值得赞扬的就是片中那永不放弃,乐观的精神,很能激发人的斗志。“All is well!” 不是因为这句话可以解决困难,而是因为这句话让我们更有勇气面对这一切。

  这个影片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它让我知道: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All is well!” 它就犹如人生路途中的向标,时刻纠正着自己前进道路中紊乱的步伐,为我指明对与错,走向正确的征途。

  每一个活到这种境界的人,他内在的道行都不低,也就是他内在的意识维度都不低,他要是维度不够的话,他根本活不出这种自在,有创造性的生命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说,未来的赢点是在智慧所达到的境界,当下的赢点是直觉,直觉我们能够驾驭什么样的空间场意识,是由我们当下的状态决定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6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拍摄于十几年前的印度电影,如今看来却仍是深有感触。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三兄弟:兰彻,法涵,拉朱在印度的最高学府发生的一系列的事。

  兰彻是这部电影的男一号,他出生于园丁之家,然而他的父母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成为孤儿的他只能寄居在其主人的家,后来又阴差相错地成为了代替主人儿子上学的人偶,主人需要一张证书,而兰彻热爱上学。在印度,最重要的就是文凭,而最受欢迎的职业就是工程师。因此在孩子刚出生时父母便会对孩子予下成为工程师的期望。兰彻是一个天才,他反对这种死板的理念,于是他在大学里经常不按套路出牌,同老师对着干是常事,于是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笑话”。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老师在问机械是什么的那一段,兰彻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得到了教授的批评,而“消音器”用极为官方极为啰嗦的语言来回答却得到了教授的赞赏,理由为后者可以得分……就这样一个“调皮”的人在最终的考试里得了第一名,十年后他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有着四百多项发明专利!

  法涵是一个十分热爱拍摄野生动物的人,但是他的父亲却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于是他不得不放弃拍摄而去学工程。当兰彻看到法涵那优秀的作品时便鼓励他去向父亲真诚地谈一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法涵那样做了。十年后,他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摄影师,出了好几本书!

  两人看起来像极了坏孩子,然而一个成为了科学家,一个成为了摄影师。这正应了兰彻说的一句话“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靠近你!”

  或许很多同学会想,那我是不是逆流就能成功呢,不是的。这两人是有着特殊的才能,并且在那一方面是精英,而像我们这种普通的人,顺流是最好的选择,就像“消音器”那样,那样努力,那样要强,成功也会靠近你!

  加油!追求卓越,不负此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7

  《三傻大闹宝莱坞》,起初刚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时,还以为这是一部具有浓厚印度文化风情的歌舞片,“三傻”的字眼又透露出这还是一部搞笑的喜剧。但当我逐步深入地观看完影片后,我才渐渐地被它吸引,为影片中诠释出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所感动。

  影片讲的是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之间的大学故事。两个好朋友法罕和拉加在查尔图的带领下,一起去寻找一个失散已久的兄弟兰彻,在途中他们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并通过倒叙的方法,重现了他们在帝国工程学院学习时的点点滴滴。 男主人公兰彻善良且正直,敢于追寻自己的梦想,敢于藐视权威,不随波逐流,用智慧打破学院死气沉沉的风气,帮助两个好朋友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又帮助了女主看清了未婚夫以金钱致胜的真面目。他用他善良开朗的性格和幽默智慧的言语感染了学院里的每一个人,包括校长“毒药”,也因此收获了女主的芳心。

  影片中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如看完了这部电影,你会感觉到就像看完一本哲理书一样!兰彻在与校长、友人和女主的对话中,几乎说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哲理,“知道我为什么是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对朋友法罕的这句鼓励,不知戳到了多少观众的痛处又鼓励了多少人跟法罕一样开始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 影片中有两处印度歌舞片段。

  第一处是兰彻与同学们反对顽固思想,追求自由开放而即兴的唱歌,跳舞,让人忍俊不禁的歌词和舞蹈之下表达了兰彻乐观的态度与崇高的人格魅力。第二处是与女主的歌舞,表达了一对恋人在遇到爱情时的兴奋喜悦。印度歌舞的插入不仅充分表达了男主人公在追求理想、收获爱情时的心情,还宣扬了印度歌舞的民族文化,流行的街舞风格和音乐旋律也受到了大多数年轻人的喜爱。 总之,这是一部充满着正能量的片子。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8

  星期五那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让我的感触很深,看完这部电影后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分数真的有那么地重要嘛,就因为毕业后领的那一张写了墨水的纸、领一本破本子,就让那么多人承受着他们还撑不起来的压力嘛?”

  也许,一个学生的成就可以衬托出一个学校的教育。但是,你们有没想过一个成就的学生背后又有多少个学生因压力过于沉重而倒下,一个家庭的改变和富裕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样只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顺利的毕业,拿到那一本破本子或是领一张写了墨水的纸,自己的家庭就没办法过上好日子,只会使他们盲目的去读书,堕落在压力之中,体会不到世界的幸福,没有时间去体会朋友之间的快乐,轻松的去过一天。

  学习上的第一并不能代表你什么,如果你不能把它用在实践中,只是一个死读书的人,把一切的定义都背了下来又有什么用呢?也许就像兰砌说的一样,在学习上,你们都陷入了疯狂的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即使马戏团的狮子也会因为鞭打而学会坐在椅子上。但你们会说这是训练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兰砌他不会因为学习而过分的去理解或是背,他善于在生活中实践,探索他需要的知识。

  从电影中我认识到。在学习上不要太过分的压迫自己,篡夺自己的快乐,父母不要给自己的孩子太多的期望与压力。在生活上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老师也不要给学生太多的压迫力,这只会使一个个学生在沉重的压力中倒下。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9

  这是一所高压锅似的“帝国工程学院”。每年从四万考生中录取二百名优秀学生,二百里挑一啊。它的教育理念是:生命就是赛跑,不快跑,就会被踩过去。很多人,刚一出生,就被家长盖上命运之戳。然后,就按照家长意愿,开启自己的生命之旅。到了学校,就像机器人一样,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不敢去做新的尝试,他们无法承受失败。新的尝试,在真实世界,是行不通的。他们坚信:读大学,就是为了证书。没有证书,就没有金饭碗、没有娇妻、没有信用卡、没有地位。为了能在每学期42次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顺利毕业,他们宁愿放弃自我,戴上桎梏,哪怕失去灵性。

  影片中,某生因为沉迷于飞机研究而耽搁学业,被校长在无引导的情况下嘲笑、通告家长甚至处罚,最终精神崩溃乃至上吊自杀。

  更为可悲的是,校长的儿子就在这种重成绩的教育环境下,因成绩不理想而郁郁自杀。

  谁是两条鲜活生命的凶手?仅仅是片中的校长?

  当然,如果以此来一味斥责考试的罪恶,一味贬低校规对人性的压制,那是偏颇的,甚至是愚昧的。

  谁也不能否认:考试,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规矩,是学校稳定的基石。但考试不能单一,成绩不能至上,学生兴趣不能被扼杀;规矩不能教条不化,规矩不能压制人性,规矩不能阻碍发展。

  由此看来,如何理顺学生学业考试、兴趣培养、能力提升,顺从人性,又遵从规矩,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课题。

  无论怎样,我们庆幸的是,我们教育人正在反省的路上,这便是教育的大进步!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10

  这是关于三个“傻子”间的温情故事。电影的开头就不同寻常:法汗听说兰彻回来了,装病紧急迫降了一架飞机;拉朱听到兰彻的消息,急的出门忘穿了裤子和袜子。那么兰彻是谁呢?他呀,就是拉朱和法汗的好兄弟,一个完完全全的“天才”科学家。然而是谁告诉他们兰彻的消息呢?是消音器(总与兰彻作对,曾约定10年后与兰彻一决高下。因为他总是吃奇怪的药丸,导致他总是放屁,但他并不知道是自己,还总是怪在拉朱头上)。

  就这样,三人踏上了寻找兰彻的旅途。在途中他们回顾了大学时光,找到了真正的“兰彻”,了解到他们的兄弟是园丁的儿子,因为热爱科学,代替真“兰彻”上学,帮其拿到学位。知道兄弟位置的拉朱、法汗,又踏上了找兰彻的旅途,他们突然想到了兰彻大学时的情人——Pia,得知其要与一个爱财之人结婚,连忙调转车头,就要抢婚。将Pia抢过来后,他们直奔兰彻所在的地方,找到了一所学校,一所兰彻心中的理想学校,这里的孩子都爱科学、爱工程,将科学落实在实际生活中,在这里,一行人找到了兰彻:消音器并没有兰彻(旺度)成功,拉朱、法汗见到了几年未见的兄弟,Pia收获了爱情。每个人都十分圆满。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兰彻接生婴儿的场景,Pia的姐姐临产,却遇上了暴雨,兰彻与几位同学就地制作仪器,将Pia姐姐的孩子顺利生出,最后又通过“All Is Well”,将孩子唤醒。这件事让“病毒”真正认可了兰彻,将那只耗资千万研究出来的笔,传给了兰彻。

  兰彻是真正的傻子么?他不是,他支持法汗的梦想,让拉朱不再恐惧,他是唯一一个将科学运用到现实的人,他并不像书呆子一样死学,他真正爱学习,享受科学,认为科学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好的。他并不傻,反而他是一位智者。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11

  《三傻大闹好莱坞》是一部经典的印度电影。影片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在大学求学时的故事。主人公兰彻与众不一样却又成绩优异,这引起模范学生查尔图的不满,他们定下约定,然而毕业时兰彻却选择了不告而别,谁都没再有他的消息。十年之后,查尔图归来他找来法罕、拉加,一同踏上寻找兰彻的旅程,一路上,他们回忆起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最终发现了兰彻不为人知的秘密。

  影片采用了此刻--回忆--此刻的结构形式,一开始是法罕、拉加、查尔图踏上寻找兰彻的道路,随即进入了回忆。在大学生活时主人公兰彻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才华,他特立独行,想象奇特,却又总能给人惊喜。他还重义气,愿意为了兄弟考试过关去偷试卷答案。在主人公兰彻身上,我感受到了印度人对于国家应试教育的反思与批判,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人才也是经过考试脱颖而出,而应试教育是十分扼学生们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影片中的模范生查尔图和主人公兰彻则是一对十分明显的比较,查尔图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死读书,死背书,考高分。而兰彻则从不靠死记硬背,靠理解去弄懂每一个概念。

  影片以寻找主人公兰彻为线索,开篇就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悬念,给观众带来了观影兴趣,让观众迫不及待的想往下继续观看下去。最终揭晓答案,原先“兰彻”并不是“兰彻”。有悬念,有歌舞,有思想,《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十分值得观看的电影。

  电影结构完整,发人深思,具有印度电影的唱跳歌舞,很有民族特色,同时又极具批判性和教育意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片。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12

  已经第三次看这部电影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印度电影,影片反映了印度现代填鸭式的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和恐惧。电影用诙谐色彩揭露了印度的教育制度问题,让我们在一个愉快的气氛中了解到一个严肃的问题,这都是电影的亮点。

  中国的教育者应该好好看这部电影,有一段讲述:教授对被逼得自杀的学生表现得毫无悔意,批评了教育局对学生的漠视。学生嬉戏场面与学生被校方迫至自杀两种不同的片段融合起来,起了化学作用。同样,在中国,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制度也有类似的问题。

  电影中,三傻的友谊也很令人感动。人活着有太多身不由己,能像兰彻那样跟着感觉走实属不易。法尔汉热爱摄影,却苦于父亲的阻拦,只能在学校读他并不感兴趣的工程学,于是他成了倒数第二,但当他决定从事摄影的时候,成功向他打开了一扇门;拉杜,一个贫苦学生,面临家庭带来的各种压力,只能寄希望于神,他对现实的畏惧与逃避让他稳居倒数第一,但当他丢掉畏惧,勇敢面对生活时,幸运真的朝他招手了。也许就如兰彻所说:很多时候,我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只要你勇于跨出那一步,说不定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而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最大感触就是:follow my heart。

  其实看这部电影我的内心很纠结,我不得不承认病毒院长说的,可我同样佩服兰彻的生活态度。就像在现实里,我深知生活的残酷,却幻想能随心而活,做一个走心的人。

  电影的最后,三傻终于在兰彻的学校重聚,而兰彻与女主的爱情也很圆满。故事类似喜剧,但又并不是顺风顺水,也许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跟着感觉走,终会柳暗花明。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13

  这是我第一次对电影做一个发自内心的观后感,内心被深深地打动了。看着俗不可耐的电影名字——《三傻大闹宝莱坞》,原本对它没有抱很大的期望,只是吸引我是它的影评高达9。9分,从众和好奇的心理促使我来一窥究竟。

  宝莱坞的电影通常是音乐片。几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场面。要说的印度电影叫<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毫不意外的拥有唱歌跳舞的场面。“七分共鸣、三分感动、一分搞笑”的电影竟然不能用“十分制”来打分了。以嬉闹的行为抵抗印度的填鸭式的教育,不禁有了几分此刻我们读书的无思考的获得学位,很有启发性。主人公的口头禅“一切顺利”鼓舞了朋友,不是因为这句话能够解决困难,而是因为记住这句话并不断的告诉自我要有勇气应对一切。

  影片中的哲理与友谊只有自我才能悟出,片子中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喜极而泣,没有半点压抑感却让人看后懂得去体会和回味人生哲理,不仅仅仅是教育的思考,还有父母、朋友、甚至成功。我们不是为了成功而竞争吗?我们追求高分、追求名次,学完后连最基本的动手操作都不会,试问如何学以致用,影片中在抢救莫娜生小宝宝而快速的动手自制所要用的工具。主人公兰彻为了朋友的滑稽事情让我们在乐中思考什么是朋友?最后的结局自我去看看就明白: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剧情开始就是觉得搞笑但是越来越觉得这原先是一部这么与我心灵接近的片子。这篇片子定位是喜剧,好像不太准确,个人觉得定位喜剧有点淡化其中的深刻好处,剧情片更像作为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我们80后,是会对此片产生强烈共鸣的。特此推荐。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14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时,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在170分钟里,竟然包含了这么多关于亲情、爱情、友情和其他十分深刻的道理。而身为一个学生,最触动我的是关于主角兰彻的教育思想与学习观念。

  在兰彻所在的帝国工程学院里,教育都是非常标准的“填鸭式”教育。学生在这里是接收知识,而不是学习知识。真正富有创造力,热爱学习的兰彻却遭到了院长与同学的嘲讽与批评。

  词典有写,“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类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优秀的绵羊》一书里说,“教育既不是为解决工程问题存在的,也不是为灌输大量知识而存在的”;“教育”的拉丁语本意为“激发”。这几句话应该能很好地让你理解教育的本意了。

  不过,个人认为“填鸭式”教育并不是错误本身。相反,事实证明在有些情况下“填鸭式”教学方法其实挺有用的。错误的是,创造与应用才是学习本身的意义,而现在许多人却黑白颠倒,误以为死记硬背地“填鸭式”才是学习的真道理。才导致了电影中的模范学生“消音器”一样的学习观念。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这正对应着兰彻的一句话:“学习是为了应用”。没错的,应用与实践是生物在学习的本质。

  其次说明一下,不仅在学校坐着才是学习,人是在无时无刻都在学习的。关键是你学习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会不会充实到你的人生。以及学习应该是你想学的,也不能有太大的背负感,否则的话就像兰彻的两个朋友法罕和拉加大学的时候一样。

  学习应该是快乐的,有趣的,而不是充满强迫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学习可以不努力。而有些人觉得知识无用,其实只是学到了应对考试的知识而已。似乎学习在他们这里是极为片面的,是一种工具;还有一些就是根本没有兴趣。学习全面和提高兴趣应该是很重要的,为此而努力吧!

  不管怎么样,教育也好,学习也罢,他都应该是对我们整个人生有益的,可以让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15

  可以说,不一样的世界,一样的父母,每个国家的父母,都不遗余力的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如影片中法罕的父亲,唯一的空调也要装在儿子的房间,拉贾的家庭,即使一贫如洗,也要让儿子读最好的大学;买学区房,如北京海淀,如上一篇推文介绍的《起跑线》;请家校;上补习班……可是,家长们付出了这么多,有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我们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子?孩子真正喜欢什么?

  国内情况也差不多:我们随波逐流的跟着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脚步,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升职加薪,从没有走进过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导致很多毕业生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毕业后想做什么?该做什么?因为我们所谓的教育,只是和大家一起读书而已,既然大家都说上大学好好,那我也上大学,仅此而已。

  学习是手段,不是目的,教育的本质,是利用国家和社会资源,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吸取足够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能从中体验成就感和幸福感。(笔者定义,不喜勿喷)就如同影片的中的兰彻,对机械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热爱和天赋,学以致用,幸福异常。

  影片中最大的转折恐怕就是法罕和拉贾在查尔图的带领下,千辛万苦找到兰彻后,却发现眼前人“改头换面”了:真正的兰彻出身于名门望族,他想要的只是一个学历而已,周围的人关注的也只是墙上挂着的那张毕业照而已,至于是谁读的书,读了多少,读的怎样,没有人关注;影片中除了“冒名兰彻”,以查尔图为首的其他人读书的目的也是一样:上好学校,找好工作,买豪宅名车,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在这里,笔者不是完全批判学习功利性,因为从另一个方面讲,功利心可以督促你更加发奋和上进,取得更好的成就,但是如果既有功利心,又有喜爱之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要什么,不是更好吗?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相关文章: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影评08-25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06-02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08-06

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观后感05-02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精选34篇)05-17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篇04-17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精选24篇)03-19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8篇11-07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精选29篇)05-19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通用30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