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

时间:2022-06-17 08:24:2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流浪地球》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流浪地球》观后感

《流浪地球》观后感1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大片,慕名而观的人不计其数。电影院里观众满满当当,为这样一部超越现实的作品“助阵”,宏大的场景、动人的情节、压抑的杯具……从津津乐道转向沉默无声,电影带给观众非同寻常的感受。

  熟悉的家园,北京、上海、济南、杭州……一个个地标在电影里出现,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那极寒天气里,我们已经找不到丝毫的温暖。地球在流浪的旅途中,把一个个地球人送给了灾难,仅存的转移到地下空间,再也无法享受蓝天与空气,再也无法感受四季的完美。失去的,正是我们今日所拥有的;拥有的,正是我们明天要失去的。整个地球都是命运共同体,想尽千方百计,让地球能够安全的去流浪。赖以生存的地球,成为人类命运的一叶扁舟,何去何从?这样的开头,实在让观众揪心。在熟悉的地方留下最痛的感受,黄色的校车、熟悉的大厦……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只能往远方,找到一方新的家园。可,家园在哪里呢?

  感情是作品的纽带。父子之情、兄妹之情、爷孙之情、同事之情、战友之情……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唯有这些感情值得让人落泪。看完这部电影,灾难我们能够咬紧牙关,情感却无法控制。人类的眼泪是为情感而生的,每一滴都值得敬畏。从大海边的陪伴开始,父子之间有了某种默契,语言传递着关心,行动诠释着大爱。当吴京扮演的父亲为拯救地球而毅然飞蛾扑火的时候,情感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此处无声胜有声,多少观众已经无法按捺自我的情绪……那最耀眼的光芒,一瞬间让我们看到了人的伟大,父亲的伟大,也看到了人性的义无反顾——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为因为他(她)把每一次行动当成诠释生命的意义的最好机会。

  在很多人看来电影中主人公的果敢与坚毅为影片增彩不少。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伟大的民族,仅有在苦难与艰险面前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回到个人,所谓勇敢是一种人生选择。并不是哪一个生来就是勇敢的,人在应对危险的时候,自保是本能。我们不能渴望每一个人在应对挑战的时候都如此坚毅果敢,选择是自由的,也是值得尊重的。勇敢的人有着丰富而趣味的生活,他们从来不担心在舒适的'环境里一蹶不振,舒适对他们来讲意味陷阱还和考验。想到一个很老套的问题:假如生命还仅有七天,你会如何选择?电影给我们这样几个提示:和家人在一齐,安静而平和的与世界握手言和;心怀期望,勇敢去抓住最终的机会一搏……忽然明白:勇敢是对期望的坚持,是信仰所在,是人性中的光。

  “冰终将会化成水。”在上海的鸿沟中命悬一线,两位剧中人感慨着上海的冰天雪地,以往的繁华烟消云散,冰冷冰冷的,世界还会好起来吗?正是因为这份相信,人才一次次的在灾难中获得永生。这个时代,期望是最珍贵的。想到一篇文章中说过:世界上没有最坏的事情,只是还没有结束而已。所有的事情在风云变幻之后都会有好的结果,要充分地相信。当受困于一片沼泽,要相信能够活着爬出;当乌云遮蔽了天空,要相信太阳依然光芒四射;当时光一年一年溜走,要相信青春是一种态度;当朋友离你而去,要相信生命里还有生动的相遇……相信爱,相信自我,相信世界,即使真的有一天地球去流浪,我们也能够始终坚持一份甜蜜的初心。

  期望在每个人的心中燃烧,每当灾难来袭,绝望之中的期望,尤为珍贵。地球在流浪,正如生命之舟在风雨中颠簸。拼死一搏,我们终将战胜恐惧,到达彼岸。爱的世界里,人类何尝不是在一次次流浪?有太多的真感情被藏在表象之下,信任断裂,自私与贪婪疯长,一张张脸已经扭曲变形。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不明白自我真正需要什么,不明白如何安顿好自我的心灵,不明白如何爱这个世界。粉饰的笑脸,空虚的灵魂,无以言表的不屑一顾,流浪,地球就是人的隐喻。冲破藩篱,需要人自身的勇气和力量。

  电影中巧妙地插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道出回家的渴望。回家,让自我变成一道柔和的光。宇航员的回家是一种悲壮,地球人的回家是一份长情。家是人精神的寄托,无论走多远,都牵连着游子的心。《流浪地球》中地球再回到原先的位置变成了一种奢望,人回到地下城的路中变成了浩劫一场,越是难以抵达的,越是值得去尝试。回家之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曾背离。一次次外出,也是一次次回家,走得越远,家在心里越清晰。乡情浓郁,我们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未来已来,在春天里开出一朵朵生命之花,让我们在地球的怀抱里安静做梦。

《流浪地球》观后感2

  从此以后,我们的征途有了星辰大海——题记

  在这部电影之前,我们的文化中,有着厚重的历史和人文,这部电影之后,我们的文化中,将会拥有星辰大海!这是我在看完《流浪地球》后,第一个出现在我脑海的理性思维。

  希望,是如同钻石一样正规的东西。电影中那个时代的人认为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希望是最弥足珍贵的东西,但在电影外的我却以为,希望这东西,对于现下的我们而言,一样很是珍贵。

  人生在世,只有内心有希望,有向往,有目标,有梦想,才有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否则浑浑噩噩的生活将毫无意义,在空虚寂寞之中消磨生命,浪费时间。电影里面有两个关于为了希望而奋斗的片段,让我记忆深刻。

  一个是在上海某荒废大楼的电梯里,吴孟达饰演的韩子昂牺牲的那场戏,眼见这电梯解锁下落了,救援队的刚子用尽全力也要打开电梯门,把年老的韩子昂丢到安全的位置去,他内心的希望,便是韩子昂得救,即便是牺牲自己,他也要做到,可结果呢?他真的打开了电梯门,真的把韩子昂丢到了安全区,他自己也真的被下落的电梯给砸死了,可韩子昂得救了吗?多活了几分钟,得到了坐着冻死的机会而已。

  这一段看哭的许多人,有的人说这一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许多人文精神,但对于我而已,最让触动的是,为了内心的希望,用尽了全力,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为之拼搏过后,最后所得到的收获依旧是没有任何的意义。就如同向杭州地下城运输火石任务失败一样,让队长王磊圣手打击和失落。

  可即便是希望破灭,可即便是希望荒谬的好似幻想,即便是希望只有百分之零的可能性,为了拯救地球,所有人都为了这个没有意义的希望,冲到了最后的行星发动机去做最后一次拼搏,无数已经离开的救援队掉头回到了这个没有任何一丝希望的救援行动之中,那一刻,我是感动的。人生之中太多事情,做了没有任何收获,却十分有意义,这样的事情倒地要不要做。我以为,还是要做的,不说在做的过程之中,或许就有吴京驾驶太空飞船冲过来,为你续上最后一段距离,创造奇迹。就算是最终没有成功,人生之中为自己认定的事情,为了自己内心的希望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本身就是对人生的丰富,至少可收获精神的财富。这就是,梦想精神吧。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精神啊!

  《流浪地球》和诸多西方世界拯救地球的电影的不同,是我们中华人文精神和价值的体现,是传承!作为地球上唯一一个没有断档的文明,我们中华民族对于传承的重视,世界上没有别的民族可以和我们相比了。在电影之中,军人姥爷,宇航员父亲,叛逆却懂得大局的儿子,一家三代人,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着家族精神的.传承,而电影之中的整个世界,则是万亿个这样的家庭所组成的,就电影之中,吴京的话便是,我们还有孩子,孩子还有孩子,终有一天,他们是可以去贝尔加湖上钓鱼的。

  更为重要的是,传承在《流浪地球》之中所表现的意义和从前很不一样了,传承不是为了什么发扬光大,传承不是为了什么不要忘记,传承,在这里,更是为了开拓!一代一代的传承,继承前辈的科技,地球的运动轨迹数据,是为了找到新的行星,新的家园,在新的家园,需要传承下来的所有知识,科技,人文和道德,传承过去,是为了开拓未来!

  《流浪地球》的高潮,在于地球上的人付出了自己一切的努力之后,八千米高的喷色火焰依旧无法点燃木星,吴京驾驶飞船,带着飞船上的三十万吨燃料,为火焰续上了最后一段燃烧的距离。牺牲自己,拯救世界,这一次,这么做的是中国人!体现的,是人的意志力!面临灭顶之灾,人类不屈不挠,和天斗,和地斗,在绝境之中,永不放弃!拯救世界,更是拯救自己。

  而对于看电影的我们而已,想要拯救自己,便需要改变自己,改变整个世界,至少,是改变我们自己眼中的世界。想要做到这些改变,我们需要做的,便是用强大的意志力,控制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去做自己认定的正确的事。

  最后,关于《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本身,我在想,是不是也已经给我们上了很有教育意义的一课。在电影里面,面对零成功率的可能性,救援队乃至全人类都拼尽了全力,最后关头,可不止一处火焰想要点燃木星,除了电影中的主角救援队外,还有别的救援队也在这么做!即便是没有可能性,但我也一定要做!

  希望带给人的,是梦想的力量。而梦想精神,推动的是整个人类的文明!从此以后,我们的征途有了星辰大海。

《流浪地球》观后感3

  希望,是这个时代最为珍贵的——《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大片,慕名而观的人不计其数。电影院里观众满满当当,为这样一部超越现实的作品“助阵”,宏大的场景、动人的情节、压抑的悲剧……从津津乐道转向沉默无声,电影带给观众非同寻常的感受。

  熟悉的家园,北京、上海、济南、杭州……一个个地标在电影里出现,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那极寒天气里,我们已经找不到丝毫的温暖。地球在流浪的旅途中,把一个个地球人送给了灾难,仅存的转移到地下空间,再也无法享受蓝天与空气,再也无法感受四季的美好。失去的,正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拥有的,正是我们明天要失去的。整个地球都是命运共同体,想尽千方百计,让地球可以安全的去流浪。赖以生存的地球,成为人类命运的一叶扁舟,何去何从?这样的开头,实在让观众揪心。在熟悉的地方留下最痛的感受,黄色的校车、熟悉的大厦……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只能往远方,找到一方新的家园。可,家园在哪里呢?

  感情是作品的纽带。父子之情、兄妹之情、爷孙之情、同事之情、战友之情……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唯有这些感情值得让人落泪。看完这部电影,灾难我们可以咬紧牙关,情感却无法控制。人类的眼泪是为情感而生的,每一滴都值得敬畏。从大海边的陪伴开始,父子之间有了某种默契,语言传递着关心,行动诠释着大爱。当吴京扮演的父亲为拯救地球而毅然飞蛾扑火的时候,情感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此处无声胜有声,多少观众已经无法按捺自己的情绪……那最耀眼的光芒,一瞬间让我们看到了人的伟大,父亲的伟大,也看到了人性的义无反顾——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为因为他(她)把每一次行动当成诠释生命的意义的最好机会。

  在很多人看来电影中主人公的果敢与坚毅为影片增彩不少。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伟大的民族,只有在苦难与艰险面前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回到个人,所谓勇敢是一种人生选择。并不是哪一个生来就是勇敢的,人在面对危险的时候,自保是本能。我们不能渴望每一个人在面对挑战的时候都如此坚毅果敢,选择是自由的,也是值得尊重的。勇敢的人有着丰富而趣味的生活,他们从来不担心在舒适的环境里一蹶不振,舒适对他们来讲意味陷阱还和考验。想到一个很老套的问题:假如生命还只有七天,你会如何选择?电影给我们这样几个提示:和家人在一起,安静而平和的与世界握手言和;心怀希望,勇敢去抓住最后的机会一搏……忽然明白:勇敢是对希望的坚持,是信仰所在,是人性中的光。

  “冰终将会化成水。”在上海的鸿沟中命悬一线,两位剧中人感慨着上海的冰天雪地,曾经的繁华烟消云散,冰冷冰冷的,世界还会好起来吗?正是因为这份相信,人才一次次的在灾难中获得永生。这个时代,希望是最珍贵的。想到一篇文章中说过:世界上没有最坏的事情,只是还没有结束而已。所有的事情在风云变幻之后都会有好的结果,要充分地相信。当受困于一片沼泽,要相信可以活着爬出;当乌云遮蔽了天空,要相信太阳依然光芒四射;当时光一年一年溜走,要相信青春是一种态度;当朋友离你而去,要相信生命里还有生动的相遇……相信爱,相信自己,相信世界,即使真的有一天地球去流浪,我们也可以始终保持一份甜蜜的'初心。

  希望在每个人的心中燃烧,每当灾难来袭,绝望之中的希望,尤为珍贵。地球在流浪,正如生命之舟在风雨中颠簸。拼死一搏,我们终将战胜恐惧,到达彼岸。爱的世界里,人类何尝不是在一次次流浪?有太多的真感情被藏在表象之下,信任断裂,自私与贪婪疯长,一张张脸已经扭曲变形。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不知道如何安顿好自己的心灵,不知道如何爱这个世界。粉饰的笑脸,空虚的灵魂,无以言表的不屑一顾,流浪,地球就是人的隐喻。冲破藩篱,需要人自身的勇气和力量。

  电影中巧妙地插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道出回家的渴望。回家,让自己变成一道柔和的光。宇航员的回家是一种悲壮,地球人的回家是一份长情。家是人精神的寄托,无论走多远,都牵连着游子的心。《流浪地球》中地球再回到原来的位置变成了一种奢望,人回到地下城的路中变成了浩劫一场,越是难以抵达的,越是值得去尝试。回家之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曾背离。一次次外出,也是一次次回家,走得越远,家在心里越清晰。乡情浓郁,我们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未来已来,在春天里开出一朵朵生命之花,让我们在地球的怀抱里安静做梦。

《流浪地球》观后感4

  昨晚在看电影之前纠结着是自律地学习,还是放松一下?放松的愿望占了上风,我舒服地坐沙发里,和家人一起看了《流浪地球》。

  起初是我期盼想看的电影,因为看了朋友圈里的评价。看的过程中我也承认这是中国科幻电影的进步,特效不错,内容也因为刘慈欣的想象力而可圈可点。可是我从开头第一幕画面就开始出现了《星际旅行》的对比。

  对比是不由自主的,都是“托孤”于老人,《星际旅行》里是老爷,这里也是老爷;父亲的缺席,都是不得已的身兼重任: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离开的时间都是数年,孩子在对父亲的思念和被抛弃的愤怒中长大;最后父亲总是因为亲人(孩子)在地球,拒绝抛弃地球或地球上的人类,不顾一切的要“回来”,救孩子,也拯救地球上绝望中寻求希望的,处境绝望的人类。

  最后,都是因为父亲的义无反顾的支持,孩子成功地寻求到了解决办法,在最后一刻地球和人类找到了新的希望。

  最终,人类不是撤离地球,就是强迫地球拜托太阳引力,去流浪,寻找新的希望。

  我为中国电影的进步而骄傲欣慰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星际旅行》更吸引我一些。尤其是电影的结尾,出人意料地完成了一个完美的LOOP: 回到童年,回到当初父亲离开前的场景,寻求灵感,解决眼前问题。这一点上《流浪地球》也如出一辙,只是个人觉得平行宇宙与时间虫洞慨念让过去与现在的重叠,似乎更比炸木星及利用木星的冲击波解决地球危机更令人信服,更令人赞叹。

  且不去探究这么多相似,是不是有抄袭之嫌,但之说电影的震撼了力,个人感觉《星际旅行》略胜。这些都是主观的感受,每个人都见仁见智。也许我喜欢那个聪明倔强的小女孩儿和长大后美丽倔强的女科学家多过那个叛逆勇敢的少年。也许是因为那个父亲对儿女学习的教育方式让我非常认同:他不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他清楚教育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不是学习成绩,不是讨好老师。老师要见家长,分别批评了他的两个孩子,他非常清晰的指出学校的责任,捍卫自己的孩子。无论是成绩不好的儿子,还是在学校给老师惹来麻烦的女儿,他都表现出来理性,爱的智慧和宽容。

  他告诉儿子他将成为一个好农民,他告诉女儿她需要放假几天休息一下。我当时反省的是,中国事家长会有多么截然不同的反应,我们绝做不到那么COOL。

  人类担忧着未来,忧患意识成为电影中一个流行的主体。从《终结者》到今天的《流浪地球》,地球一直处于危险中,地球上的人们将陷入难以自救的绝境。电影中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这一点儿,然而人们依然故我地行事。保护地球,珍惜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因为目前所知,她是唯一的。

  人类一边蹂躏践踏脆弱的生态环境,一边在电影院里忧患。走出电影院,擦干眼泪,开车回家,我们的行为究竟会发生多少改变?

  世界末日变成了一个狼来了故事 ,我们已经习惯了。值得惋惜的是,终有一天,当一切屏幕上的绝望悲剧变成了眼前的现实,活着的人们那时又会作何感想?

  有时间行动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漠视和不作为,没有时间行动时,就只能在懊悔中面对危机。

  在非洲洗澡时,水非常的小,朋友解释非洲缺水,所以连洗衣机都没有,因为太废水。朋友来自澳大利亚,一个三十几岁的大男人,自己的衣服都是放在桶里手洗。他提醒我,洗头发的时候记得关上水,在澳大利亚,因为缺水问题严重,人们被要求洗澡时间总共不得超过三分钟。

  回到加拿大后,我很少记得在洗头时关掉水,我总是十几分钟一直冲着充足的热水把澡洗完。我只在非洲时,非常有节水意识。露营时,刷牙水是我们从塑料桶里放出来的,十几个人,大家都很节约,尽可能少的水刷牙洗脸。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节约用水的时候。早上喝的茶,咖啡里,都有药品的`味道。每一个水桶里都像调配农药那样按比例放好了药片,否则那个水就不能喝。可是有药片味的水真是难喝,如果不是茶或咖啡的掩盖,白水根本难以下咽。

  在那么缺水的地方,浪费水是一种罪恶。可是回到加拿大的,我丝毫也没有罪恶感了。我们住的是同一个星球,水危机发生在地球上的不同角落,可是因为我眼前的城市和国家不缺水,所以我没有任何罪恶感。我知道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中,大家都和我一样,因为加拿大水资源丰富而随意浪费。水是免费的,在这个相对富裕的发达国家,可是在非洲贫穷的人们却要花钱买水。

  世界是多么不公平。世界上有足够的粮食,理论上,供全球人口食用,可是一边是上百万吨的浪费,一边是大量饱尝饥饿的面孔。

  世界从来不公平。地球自转和公转着,在日夜交替中,每个人的黑夜和白天从来不是一样长的。有一天,地球的危机,将是整个人类的危机,也许在那种危机面前,一切不平等都会消失,如同活着时的不平等,最终将被死亡夷平。

《流浪地球》观后感5

  《流浪地球》最近热度空前,上一次出现这样的轰动应该还是在《战狼2》播出的时候了。而《流浪地球》似乎比《战狼2》来得更加凶猛。最近《流浪地球》在影史上的排名直接上升至第6位,短短9天的时间就突破了27亿的票房大关。

  说起吴京,虽说他对这部电影的贡献非常大,但是并不觉得他的演技好。对比《星际穿越》中同样饰演在空间站/飞船上的父亲的马修麦康纳,吴京饰演的父亲少了一些感情与血肉。从另一方面讲,这也与角色身份不同有关系。作为中国的宇航员,吴京饰演的角色更像军人,他显然也想着力表现自己的这种硬汉形象。

  特效

  这次特效并没有塑料玩具感,厚重感是很足的,这次特效就像是成熟特效感觉做出的工业品,没有丝毫稚嫩感。说下三个方面的特效,分别是:地上的地球发动机工业群,地上的大片废土冰原,地球尺度的宇宙场景:

  地球发动机工业群

  冰原中的废土上建设工业基地,到处都是张牙舞爪的钢筋巨石,这种场景特效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制作,毕竟此类的电影、游戏已经有很多了。工业感十足,电影的特效在这部分我给10分。原著中,每个地球发动机有珠穆朗玛峰的大小,但是电影给我感觉会小一点,但也没小太多。有意思的一点是,大刘在原著中给出的每台发动机推力为150亿吨(懒得算瞎估一个数),而电影则改成了150万亿吨。

  工业感的另一个体现是土方车,就是在地球表面运石块作为重聚变燃料的工程车。这个车的造型真是帅,朋克感爆炸,造型师下功夫了!而且也是笑点之一,大家到时自己体会。

  废土冰原

  电影/小说的设定里,地球自转停止所引起的巨大潮汐会吞没许多沿海城市,并且在随之到来的寒冷中会冻成大冰原。电影中用了大量镜头展现这废土冰原。其中北京是建在陆地上的,而上海被整个冻在了大冰坨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和上海的各种地标式建筑,甚至可以看到被冻在冰中的车辆和商店。以前在各种电影中也看到过外国人对中国城市的废土构想,但都感觉那里面充满着白皮对中国的刻板映像,它们构造出的废土就像是造型逼真的蜡像在这城市中缺乏生活的触感。流浪地球的团队做出的中国城市废土没有这种感觉,在看到冻在冰中的救护车和小饭馆时,我真的为这剧情中的城市感到悲痛。

  然而我认为这部分的特效有一些细微的问题。风雪太大,雪覆盖太厚,让人看不清大的建筑的许多细节。有一瞬间,我感觉我是在看游戏CG。不过,瑕不掩瑜,这部分特效依然是成熟的,给9.5分。

  宇宙场景

  宇宙场景,目前的电影里专门地、刻意地去展示的,只看过两个:星际穿越和流浪地球。

  结论是:流浪地球在这方面远不如星际穿越,但是还能看。

  很多特效都是特效师根据日常经验来做的,在星球尺度的特效上,特效师的经验失效了。举例,星际争霸2的一段cg,中间有星球爆炸的情景是这样的,这个动画中,星球从内部炸开,在几秒钟的时间内,环状冲击波传播出三到四个星球半径的距离,显然速度过快。而星球炸裂成几个大石块。在星球这么大的尺度上,冲击波的传播都需要数分钟几十秒钟的过程(如地震波),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整体性断裂。

  实际上,这时星球的表现应该类似于液体。这种仅仅凭借日常经验所制作的特效会让人觉得这星球显得小。简而言之,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看起来越慢。想象一下拍到的太阳表面活动的视频,就能够理解。

  流浪地球的特效,主要部分集中在大气层的形态上。这种巨大物体移动所引起的缓慢感表现得还行,但是星球运动所甩开的大气层样子还是略显单薄。另一个场景,土星表面占满天空的样子,应该戏份更大一些,能够拍出土星升起的样子就更好了。至于土星本身的`样子,这都算不上特效。卫星和探测器拍摄的照片视频都一大堆。

  另一个地方的特效涉嫌剧透,燃烧效果太单薄了,而且颜色有问题。

  作为对比,星际穿越对于黑洞的展现可谓是震撼,但是要知道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可是诺贝尔学奖获得者,并且那个特效可是实打实的在超算上进行了数值模拟得来的。只能说,流浪地球的公司美术也算尽力了,模拟的方程就在那里摆着,也没有技术壁垒,就是没钱/没意识到需要雇人雇设备去搞这个。

  音乐方面:电影音乐不加分也不减分,气氛烘托都挺到位,但是也没有特别的亮点,不像《星际穿越》的bgm一样,听着就扣人心弦。

  一劍聊經濟评点:首先来说这片子特效还行,毕竟是老外公司做的,但情节演员差,流浪地球和国内电影比是挺好的,但吹牛叉有点过了,全美就六十四家电影上映,说明在美国想看的人很少,估计去看的都是华人,总共才二百来万美元票房,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主旋律影片故意炒,把别的电影减少排片率,又是国产电影保护月,大部分时间放这个,广大观众没得选,所以票房好,水分多大就清楚了,其实老画我看到中途差点睡着了,剧情太差,逻辑性不强,吐槽满满!

  这次吴远诛又赚的盆满钵满,讨领导喜欢的人就是能挣到钱!另外咋不报道在北美放映的版本和国内的完全不一样呢?总的来说可以没事看看,实在谈不上有多好!真实评分最多7.5!

《流浪地球》观后感6

  昨晚在看电影之前纠结着是自律地学习,还是放松一下?放松愿望占了上风,我舒服地坐沙发里,家人一起看了《流浪地球》。

  起初是我期盼想看电影,因为看了朋友圈里评价。看过程中我也承认这是中国科幻电影进步,特效不错,内容也因为刘慈欣想象力而可圈可点。可是我从开头第一幕画面就开始出现了《星际旅行》对比。

  对比是不由自主,都是托孤于老人,《星际旅行》里是老爷,这里也是老爷;父亲缺席,都是不得已身兼重任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离开时间都是数年,孩子在对父亲思念被抛弃愤怒中长大;最后父亲总是因为亲人孩子在地球,拒绝抛弃地球或地球上人类,不顾一切要回来,救孩子,也拯救地球上绝望中寻求希望,处境绝望人类。

  最后,都是因为父亲义无反顾支持,孩子成功地寻求到了解决办法,在最后一刻地球人类找到了新希望。

  最终,人类不是撤离地球,就是强迫地球拜托太阳引力,去流浪,寻找新希望。

  我为中国电影进步而骄傲欣慰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星际旅行》更吸引我一些。尤其是电影结尾,出人意料地完成了一个完美LOOP回到童年,回到当初父亲离开前场景,寻求灵感,解决眼前问题。这一点上《流浪地球》也如出一辙,只是个人觉得平行宇宙时间虫洞慨念让过去现在重叠,似乎更比炸木星利用木星冲击波解决地球危机更令人信服,更令人赞叹。

  且不去探究这么多相似,是不是有抄袭之嫌,但之说电影震撼了力,个人感觉《星际旅行》略胜。这些都是主观感受,每个人都见仁见智。也许我喜欢那个聪明倔强小女孩儿长大后美丽倔强女科学家多过那个叛逆勇敢少年。也许是因为那个父亲对儿女学习教育方式让我非常认同他不是一个典型中国式父母。他清楚教育终极意义是什么,不是学习成绩,不是讨好老师。老师要见家长,分别批评了他两个孩子,他非常清晰指出学校责任,捍卫自己孩子。无论是成绩不好儿子,还是在学校给老师惹来麻烦女儿,他都表现出来理性,爱智慧宽容。

  他告诉儿子他将成为一个好农民,他告诉女儿她需要放假几天休息一下。我当时反省`是,中国事家长会有多么截然不同反应,我们绝做不到那么COOL。

  人类担忧着未来,忧患意识成为电影中一个流行主体。从《终结者》到今天《流浪地球》,地球一直处于危险中,地球上人们将陷入难以自救绝境。电影中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这一点儿,然而人们依然故我地行事。保护地球,珍惜我们美丽地球家园,因为目前所知,她是唯一。

  人类一边蹂躏践踏脆弱生态环境,一边在电影院里忧患。走出电影院,擦干眼泪,开车回家,我们行为究竟会发生多少改变?

  世界末日变成了一个狼来了故事,我们已经习惯了。值得惋惜是,终有一天,当一切屏幕上绝望悲剧变成了眼前现实,活着人们那时又会作何感想?

  有时间行动时候,我们选择了漠视不作为,没有时间行动时,就只能在懊悔中面对危机。

  在非洲洗澡时,水非常小,朋友解释非洲缺水,所以连洗衣机都没有,因为太废水。朋友来自澳大利亚,一个三十几岁大男人,自己衣服都是放在桶里手洗。他提醒我,洗头发时候记得关上水,在澳大利亚,因为缺水问题严重,人们被要求洗澡时间总共不得超过。

  回到加拿大后,我很少记得在洗头时关掉水,我总是十几一直冲着充足热水把澡洗完。我只在非洲时,非常有节水意识。露营时,刷牙水是我们从塑料桶里放出来,十几个人,大家都很节约,尽可能少水刷牙洗脸。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节约用水时候。早上喝茶,咖啡里,都有药品味道。每一个水桶里都像调配农药那样按比例放好了药片,否则那个水就不能喝。可是有药片味水真是难喝,如果不是茶或咖啡掩盖,白水根本难以下咽。

  在那么缺水地方,浪费水是一种罪恶。可是回到加拿大,我丝毫也没有罪恶感了。我们住是同一个星球,水危机发生在地球上不同角落,可是因为我眼前城市国家不缺水,所以我没有任何罪恶感。我知道这个几百万人口城市中,大家都我一样,因为加拿大水资源丰富而随意浪费。水是免费,在这个相对富裕发达国家,可是在非洲贫穷人们却要花钱买水。

  世界是多么不公平。世界上有足够粮食,理论上,供全球人口食用,可是一边是上百万吨浪费,一边是大量饱尝饥饿面孔。

  世界从来不公平。地球自转公转着,在日夜交替中,每个人黑夜白天从来不是一样长。有一天,地球危机,将是整个人类危机,也许在那种危机面前,一切不平等都会消失,如同活着时不平等,最终将被死亡夷平。

《流浪地球》观后感7

  《流浪地球》很多的想不到给了我深深的震撼。第一个没想到。做工精致,虽然和好莱坞大片还有差距,但仍然可以在80分以上,体现了新一代中国电影人分发上进的新时代精神,有助于民族自信的提高。第二个没有想到。以前看科幻译制片总感觉普通话在科幻片里很不搭,可是该片的京片子一点违和感都没有。第三个没想到。把所有的场景都放在中国,当出现济宁这种三线城市的时候,感觉就在自己身边,带入感迅速加强。第四个没有想到。这次拯救世界的是中国人,《战狼》的孤单英雄成了世界英雄。完全没有“天下无敌”的老美什么事,向俄罗斯送了一个中俄友好的“飞吻”,顺便侮辱了一下只有利益毫无廉耻的野蛮落后的印_人。(会不会引起外交纠纷?)第五个没想到。把亲情放到天崩地裂的灾难中,次要矛盾展现了人性中共存的自私和伟大。一心对没有救爷爷的队长耿耿于怀的户口、失望后开枪打坏火石的女队员——拯救世界的好人里也有不好的性格成分,不是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这一切发生在一部电影里,是中国人的骄傲。

  几个科技问题

  孩子问了几个科技问题,我也觉得有几个需要科普一下。

  太阳会不会膨胀?

  会,当不是现在。还有50——60亿年的时间。初三的学生已经学过,太阳占太阳系质量(含物质多少)的99。86%,主要成分是氢。在其自身物质巨大的万有引力下,从四周向中间塌陷,发生核聚变。四个氢核变成一个氦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一颗氢弹爆炸就够震撼了,太阳中心得多少?我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太阳一天释放的能量,是地球50亿年吸收能量的10的78次方倍左右),不致外围迅速塌陷,在这个塌陷和反塌陷中逐渐塌陷。几十亿年后会有氦核在太阳巨大的吸引力下,变成碳核(人类还做不到)放出能量相对小了,由于物质发生改变温度更高了。太阳外围的氢就会在保温下膨胀,有可能延伸到地球。不过不用担心,人的一辈子在宇宙面前,比人类感觉到秒还要短的多。我们活不到那时候。

  从地球生物的发展史来看,没有一种大型生物会有超过20xx万年的存在,所以不用为人类担心。可能那时人类已经灭绝或演化(进化这个翻译不好,恢复成严复的翻译)成新的物种。如果按照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不用10000年,甚至只用1000年,人类能很便捷的遨游太空,不用为人类担心。

  空间站的形状很奇怪会不会浪费材料?

  我们现在看到的空间站和潜艇一样是一个大肚子的无头无尾的鱼的样子,人和物品在里面是失重的。我们见到的宇航员的动作是太空漫步,就是因为失重。失重是如何发生?我们处于地球的引力场里都会受到地球的引力。其实我们受到的重力并不等同于地球引力,除了两个极点外,地球引力提高了两个作用一个是重力一个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重力的定义是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的作用,而不是地球的吸引力。在空间站,地球对人和物体的吸引力本来由于距离变大已经变小了,而且全部来提供绕地球做圆周远动的向心力,会使人和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并不是地球引力消失了,而是提供了向心力。有些人会提离心力,比如我们用细绳栓一个小球可以抡起来,让小球围绕手做圆周运动。如果绳子突然断了,小球就会沿原来的运动方向飞出去。有人说这是离心力的作用,其实并没有离心力,只是惯性使然。

  既然在空间站是失重的,怎么办?把空间站做的.和车轮一样,中间是个轴承,让它自身旋转,让空间站外围的压力来提供向心力,来模拟重力的效果。看到吴京在空间站里面是和陆地上一样,到了救生舱就失重了就是这个原因。

  火石是什么?

  科技发展的未来,人类应该能控制核聚变,应该是核聚变物质,也就是说保管不好会发生氢弹爆炸。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效果和原子弹差不多,至今无人居住。从电影的运输状况来看,人类对核燃料的保存能力大大提高了。

  木星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路过?

  木星是一颗气体星,质量是地球的312倍。如果木星再稍微大点,就有变成恒星的可能。因为它的质量巨大,有极大的吸引力,经常把进入太阳系的陨石吸引过去。如果没有木星,进入太阳系的陨石就会更多的降临到地球上,对于地球来说可能灾难更多。

  以目前的人类技术,任何要飞出太阳系的装置都要利用木星巨大的引力来加速,被称作“弹弓效应”。这要科学家们精密计算,靠的太远加速效果不明显,靠的太近就会被木星的引力场俘获。地球流浪计划,一定是全球的科学家做了很多运算。太空旅行不可控因素太多了,任何的机械故障影响了速度,或者突发的陨石等都会使原有的运算结果变成灾难。

  流浪地球计划会不会在未来某天发生?

  以我浅薄的学识认为绝对不会。如果地球轨道发生变化,整个太阳系的平衡就会打破,尽管太阳质量巨大但是行星会变得不稳定,绝对不是想离开就离开。如电影中,当地球和木星距离那么近时,相互的吸引力会改变木星的轨道和速度,而两者的任何改变都会导致木星螺旋形轨道飞向太阳,或螺旋形轨道远离太阳,而木星的轨道变化会影响到其他行星,整个星系会毁灭。同样其他星系也不是想进入就能进入,与刚才提高的情况类似。

  地球现有的能源,都未必够地球人用100年。在找到新能源以前如果利用太阳能,至少能够回到原始社会生存,如果离开太阳那是灾难。木星轨道的-80摄氏度还好。如果出了太阳系,地表温度很可能降到绝对0度附近,任何机械都无法工作了。

  这只是一个科幻故事。借用这个故事,顺便做一点科普,没有鸡蛋里挑骨头的意思啊。其实一个故事能引出很多话题,明天有空再扯啊。

《《流浪地球》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流浪地球》观后感】相关文章:

《流浪地球》读书笔记07-19

《流浪地球2》观后心得02-05

流浪地球观后感06-19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12-06

《流浪地球》观后感06-02

流浪地球观后感06-09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11-15

【荐】《流浪地球》观后感11-20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07-1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流浪地球》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流浪地球》观后感

《流浪地球》观后感1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大片,慕名而观的人不计其数。电影院里观众满满当当,为这样一部超越现实的作品“助阵”,宏大的场景、动人的情节、压抑的杯具……从津津乐道转向沉默无声,电影带给观众非同寻常的感受。

  熟悉的家园,北京、上海、济南、杭州……一个个地标在电影里出现,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那极寒天气里,我们已经找不到丝毫的温暖。地球在流浪的旅途中,把一个个地球人送给了灾难,仅存的转移到地下空间,再也无法享受蓝天与空气,再也无法感受四季的完美。失去的,正是我们今日所拥有的;拥有的,正是我们明天要失去的。整个地球都是命运共同体,想尽千方百计,让地球能够安全的去流浪。赖以生存的地球,成为人类命运的一叶扁舟,何去何从?这样的开头,实在让观众揪心。在熟悉的地方留下最痛的感受,黄色的校车、熟悉的大厦……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只能往远方,找到一方新的家园。可,家园在哪里呢?

  感情是作品的纽带。父子之情、兄妹之情、爷孙之情、同事之情、战友之情……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唯有这些感情值得让人落泪。看完这部电影,灾难我们能够咬紧牙关,情感却无法控制。人类的眼泪是为情感而生的,每一滴都值得敬畏。从大海边的陪伴开始,父子之间有了某种默契,语言传递着关心,行动诠释着大爱。当吴京扮演的父亲为拯救地球而毅然飞蛾扑火的时候,情感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此处无声胜有声,多少观众已经无法按捺自我的情绪……那最耀眼的光芒,一瞬间让我们看到了人的伟大,父亲的伟大,也看到了人性的义无反顾——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为因为他(她)把每一次行动当成诠释生命的意义的最好机会。

  在很多人看来电影中主人公的果敢与坚毅为影片增彩不少。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伟大的民族,仅有在苦难与艰险面前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回到个人,所谓勇敢是一种人生选择。并不是哪一个生来就是勇敢的,人在应对危险的时候,自保是本能。我们不能渴望每一个人在应对挑战的时候都如此坚毅果敢,选择是自由的,也是值得尊重的。勇敢的人有着丰富而趣味的生活,他们从来不担心在舒适的'环境里一蹶不振,舒适对他们来讲意味陷阱还和考验。想到一个很老套的问题:假如生命还仅有七天,你会如何选择?电影给我们这样几个提示:和家人在一齐,安静而平和的与世界握手言和;心怀期望,勇敢去抓住最终的机会一搏……忽然明白:勇敢是对期望的坚持,是信仰所在,是人性中的光。

  “冰终将会化成水。”在上海的鸿沟中命悬一线,两位剧中人感慨着上海的冰天雪地,以往的繁华烟消云散,冰冷冰冷的,世界还会好起来吗?正是因为这份相信,人才一次次的在灾难中获得永生。这个时代,期望是最珍贵的。想到一篇文章中说过:世界上没有最坏的事情,只是还没有结束而已。所有的事情在风云变幻之后都会有好的结果,要充分地相信。当受困于一片沼泽,要相信能够活着爬出;当乌云遮蔽了天空,要相信太阳依然光芒四射;当时光一年一年溜走,要相信青春是一种态度;当朋友离你而去,要相信生命里还有生动的相遇……相信爱,相信自我,相信世界,即使真的有一天地球去流浪,我们也能够始终坚持一份甜蜜的初心。

  期望在每个人的心中燃烧,每当灾难来袭,绝望之中的期望,尤为珍贵。地球在流浪,正如生命之舟在风雨中颠簸。拼死一搏,我们终将战胜恐惧,到达彼岸。爱的世界里,人类何尝不是在一次次流浪?有太多的真感情被藏在表象之下,信任断裂,自私与贪婪疯长,一张张脸已经扭曲变形。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不明白自我真正需要什么,不明白如何安顿好自我的心灵,不明白如何爱这个世界。粉饰的笑脸,空虚的灵魂,无以言表的不屑一顾,流浪,地球就是人的隐喻。冲破藩篱,需要人自身的勇气和力量。

  电影中巧妙地插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道出回家的渴望。回家,让自我变成一道柔和的光。宇航员的回家是一种悲壮,地球人的回家是一份长情。家是人精神的寄托,无论走多远,都牵连着游子的心。《流浪地球》中地球再回到原先的位置变成了一种奢望,人回到地下城的路中变成了浩劫一场,越是难以抵达的,越是值得去尝试。回家之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曾背离。一次次外出,也是一次次回家,走得越远,家在心里越清晰。乡情浓郁,我们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未来已来,在春天里开出一朵朵生命之花,让我们在地球的怀抱里安静做梦。

《流浪地球》观后感2

  从此以后,我们的征途有了星辰大海——题记

  在这部电影之前,我们的文化中,有着厚重的历史和人文,这部电影之后,我们的文化中,将会拥有星辰大海!这是我在看完《流浪地球》后,第一个出现在我脑海的理性思维。

  希望,是如同钻石一样正规的东西。电影中那个时代的人认为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希望是最弥足珍贵的东西,但在电影外的我却以为,希望这东西,对于现下的我们而言,一样很是珍贵。

  人生在世,只有内心有希望,有向往,有目标,有梦想,才有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否则浑浑噩噩的生活将毫无意义,在空虚寂寞之中消磨生命,浪费时间。电影里面有两个关于为了希望而奋斗的片段,让我记忆深刻。

  一个是在上海某荒废大楼的电梯里,吴孟达饰演的韩子昂牺牲的那场戏,眼见这电梯解锁下落了,救援队的刚子用尽全力也要打开电梯门,把年老的韩子昂丢到安全的位置去,他内心的希望,便是韩子昂得救,即便是牺牲自己,他也要做到,可结果呢?他真的打开了电梯门,真的把韩子昂丢到了安全区,他自己也真的被下落的电梯给砸死了,可韩子昂得救了吗?多活了几分钟,得到了坐着冻死的机会而已。

  这一段看哭的许多人,有的人说这一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许多人文精神,但对于我而已,最让触动的是,为了内心的希望,用尽了全力,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为之拼搏过后,最后所得到的收获依旧是没有任何的意义。就如同向杭州地下城运输火石任务失败一样,让队长王磊圣手打击和失落。

  可即便是希望破灭,可即便是希望荒谬的好似幻想,即便是希望只有百分之零的可能性,为了拯救地球,所有人都为了这个没有意义的希望,冲到了最后的行星发动机去做最后一次拼搏,无数已经离开的救援队掉头回到了这个没有任何一丝希望的救援行动之中,那一刻,我是感动的。人生之中太多事情,做了没有任何收获,却十分有意义,这样的事情倒地要不要做。我以为,还是要做的,不说在做的过程之中,或许就有吴京驾驶太空飞船冲过来,为你续上最后一段距离,创造奇迹。就算是最终没有成功,人生之中为自己认定的事情,为了自己内心的希望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本身就是对人生的丰富,至少可收获精神的财富。这就是,梦想精神吧。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精神啊!

  《流浪地球》和诸多西方世界拯救地球的电影的不同,是我们中华人文精神和价值的体现,是传承!作为地球上唯一一个没有断档的文明,我们中华民族对于传承的重视,世界上没有别的民族可以和我们相比了。在电影之中,军人姥爷,宇航员父亲,叛逆却懂得大局的儿子,一家三代人,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着家族精神的.传承,而电影之中的整个世界,则是万亿个这样的家庭所组成的,就电影之中,吴京的话便是,我们还有孩子,孩子还有孩子,终有一天,他们是可以去贝尔加湖上钓鱼的。

  更为重要的是,传承在《流浪地球》之中所表现的意义和从前很不一样了,传承不是为了什么发扬光大,传承不是为了什么不要忘记,传承,在这里,更是为了开拓!一代一代的传承,继承前辈的科技,地球的运动轨迹数据,是为了找到新的行星,新的家园,在新的家园,需要传承下来的所有知识,科技,人文和道德,传承过去,是为了开拓未来!

  《流浪地球》的高潮,在于地球上的人付出了自己一切的努力之后,八千米高的喷色火焰依旧无法点燃木星,吴京驾驶飞船,带着飞船上的三十万吨燃料,为火焰续上了最后一段燃烧的距离。牺牲自己,拯救世界,这一次,这么做的是中国人!体现的,是人的意志力!面临灭顶之灾,人类不屈不挠,和天斗,和地斗,在绝境之中,永不放弃!拯救世界,更是拯救自己。

  而对于看电影的我们而已,想要拯救自己,便需要改变自己,改变整个世界,至少,是改变我们自己眼中的世界。想要做到这些改变,我们需要做的,便是用强大的意志力,控制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去做自己认定的正确的事。

  最后,关于《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本身,我在想,是不是也已经给我们上了很有教育意义的一课。在电影里面,面对零成功率的可能性,救援队乃至全人类都拼尽了全力,最后关头,可不止一处火焰想要点燃木星,除了电影中的主角救援队外,还有别的救援队也在这么做!即便是没有可能性,但我也一定要做!

  希望带给人的,是梦想的力量。而梦想精神,推动的是整个人类的文明!从此以后,我们的征途有了星辰大海。

《流浪地球》观后感3

  希望,是这个时代最为珍贵的——《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大片,慕名而观的人不计其数。电影院里观众满满当当,为这样一部超越现实的作品“助阵”,宏大的场景、动人的情节、压抑的悲剧……从津津乐道转向沉默无声,电影带给观众非同寻常的感受。

  熟悉的家园,北京、上海、济南、杭州……一个个地标在电影里出现,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那极寒天气里,我们已经找不到丝毫的温暖。地球在流浪的旅途中,把一个个地球人送给了灾难,仅存的转移到地下空间,再也无法享受蓝天与空气,再也无法感受四季的美好。失去的,正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拥有的,正是我们明天要失去的。整个地球都是命运共同体,想尽千方百计,让地球可以安全的去流浪。赖以生存的地球,成为人类命运的一叶扁舟,何去何从?这样的开头,实在让观众揪心。在熟悉的地方留下最痛的感受,黄色的校车、熟悉的大厦……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只能往远方,找到一方新的家园。可,家园在哪里呢?

  感情是作品的纽带。父子之情、兄妹之情、爷孙之情、同事之情、战友之情……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唯有这些感情值得让人落泪。看完这部电影,灾难我们可以咬紧牙关,情感却无法控制。人类的眼泪是为情感而生的,每一滴都值得敬畏。从大海边的陪伴开始,父子之间有了某种默契,语言传递着关心,行动诠释着大爱。当吴京扮演的父亲为拯救地球而毅然飞蛾扑火的时候,情感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此处无声胜有声,多少观众已经无法按捺自己的情绪……那最耀眼的光芒,一瞬间让我们看到了人的伟大,父亲的伟大,也看到了人性的义无反顾——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为因为他(她)把每一次行动当成诠释生命的意义的最好机会。

  在很多人看来电影中主人公的果敢与坚毅为影片增彩不少。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伟大的民族,只有在苦难与艰险面前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回到个人,所谓勇敢是一种人生选择。并不是哪一个生来就是勇敢的,人在面对危险的时候,自保是本能。我们不能渴望每一个人在面对挑战的时候都如此坚毅果敢,选择是自由的,也是值得尊重的。勇敢的人有着丰富而趣味的生活,他们从来不担心在舒适的环境里一蹶不振,舒适对他们来讲意味陷阱还和考验。想到一个很老套的问题:假如生命还只有七天,你会如何选择?电影给我们这样几个提示:和家人在一起,安静而平和的与世界握手言和;心怀希望,勇敢去抓住最后的机会一搏……忽然明白:勇敢是对希望的坚持,是信仰所在,是人性中的光。

  “冰终将会化成水。”在上海的鸿沟中命悬一线,两位剧中人感慨着上海的冰天雪地,曾经的繁华烟消云散,冰冷冰冷的,世界还会好起来吗?正是因为这份相信,人才一次次的在灾难中获得永生。这个时代,希望是最珍贵的。想到一篇文章中说过:世界上没有最坏的事情,只是还没有结束而已。所有的事情在风云变幻之后都会有好的结果,要充分地相信。当受困于一片沼泽,要相信可以活着爬出;当乌云遮蔽了天空,要相信太阳依然光芒四射;当时光一年一年溜走,要相信青春是一种态度;当朋友离你而去,要相信生命里还有生动的相遇……相信爱,相信自己,相信世界,即使真的有一天地球去流浪,我们也可以始终保持一份甜蜜的'初心。

  希望在每个人的心中燃烧,每当灾难来袭,绝望之中的希望,尤为珍贵。地球在流浪,正如生命之舟在风雨中颠簸。拼死一搏,我们终将战胜恐惧,到达彼岸。爱的世界里,人类何尝不是在一次次流浪?有太多的真感情被藏在表象之下,信任断裂,自私与贪婪疯长,一张张脸已经扭曲变形。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不知道如何安顿好自己的心灵,不知道如何爱这个世界。粉饰的笑脸,空虚的灵魂,无以言表的不屑一顾,流浪,地球就是人的隐喻。冲破藩篱,需要人自身的勇气和力量。

  电影中巧妙地插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道出回家的渴望。回家,让自己变成一道柔和的光。宇航员的回家是一种悲壮,地球人的回家是一份长情。家是人精神的寄托,无论走多远,都牵连着游子的心。《流浪地球》中地球再回到原来的位置变成了一种奢望,人回到地下城的路中变成了浩劫一场,越是难以抵达的,越是值得去尝试。回家之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不曾背离。一次次外出,也是一次次回家,走得越远,家在心里越清晰。乡情浓郁,我们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未来已来,在春天里开出一朵朵生命之花,让我们在地球的怀抱里安静做梦。

《流浪地球》观后感4

  昨晚在看电影之前纠结着是自律地学习,还是放松一下?放松的愿望占了上风,我舒服地坐沙发里,和家人一起看了《流浪地球》。

  起初是我期盼想看的电影,因为看了朋友圈里的评价。看的过程中我也承认这是中国科幻电影的进步,特效不错,内容也因为刘慈欣的想象力而可圈可点。可是我从开头第一幕画面就开始出现了《星际旅行》的对比。

  对比是不由自主的,都是“托孤”于老人,《星际旅行》里是老爷,这里也是老爷;父亲的缺席,都是不得已的身兼重任: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离开的时间都是数年,孩子在对父亲的思念和被抛弃的愤怒中长大;最后父亲总是因为亲人(孩子)在地球,拒绝抛弃地球或地球上的人类,不顾一切的要“回来”,救孩子,也拯救地球上绝望中寻求希望的,处境绝望的人类。

  最后,都是因为父亲的义无反顾的支持,孩子成功地寻求到了解决办法,在最后一刻地球和人类找到了新的希望。

  最终,人类不是撤离地球,就是强迫地球拜托太阳引力,去流浪,寻找新的希望。

  我为中国电影的进步而骄傲欣慰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星际旅行》更吸引我一些。尤其是电影的结尾,出人意料地完成了一个完美的LOOP: 回到童年,回到当初父亲离开前的场景,寻求灵感,解决眼前问题。这一点上《流浪地球》也如出一辙,只是个人觉得平行宇宙与时间虫洞慨念让过去与现在的重叠,似乎更比炸木星及利用木星的冲击波解决地球危机更令人信服,更令人赞叹。

  且不去探究这么多相似,是不是有抄袭之嫌,但之说电影的震撼了力,个人感觉《星际旅行》略胜。这些都是主观的感受,每个人都见仁见智。也许我喜欢那个聪明倔强的小女孩儿和长大后美丽倔强的女科学家多过那个叛逆勇敢的少年。也许是因为那个父亲对儿女学习的教育方式让我非常认同:他不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他清楚教育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不是学习成绩,不是讨好老师。老师要见家长,分别批评了他的两个孩子,他非常清晰的指出学校的责任,捍卫自己的孩子。无论是成绩不好的儿子,还是在学校给老师惹来麻烦的女儿,他都表现出来理性,爱的智慧和宽容。

  他告诉儿子他将成为一个好农民,他告诉女儿她需要放假几天休息一下。我当时反省的是,中国事家长会有多么截然不同的反应,我们绝做不到那么COOL。

  人类担忧着未来,忧患意识成为电影中一个流行的主体。从《终结者》到今天的《流浪地球》,地球一直处于危险中,地球上的人们将陷入难以自救的绝境。电影中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这一点儿,然而人们依然故我地行事。保护地球,珍惜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因为目前所知,她是唯一的。

  人类一边蹂躏践踏脆弱的生态环境,一边在电影院里忧患。走出电影院,擦干眼泪,开车回家,我们的行为究竟会发生多少改变?

  世界末日变成了一个狼来了故事 ,我们已经习惯了。值得惋惜的是,终有一天,当一切屏幕上的绝望悲剧变成了眼前的现实,活着的人们那时又会作何感想?

  有时间行动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漠视和不作为,没有时间行动时,就只能在懊悔中面对危机。

  在非洲洗澡时,水非常的小,朋友解释非洲缺水,所以连洗衣机都没有,因为太废水。朋友来自澳大利亚,一个三十几岁的大男人,自己的衣服都是放在桶里手洗。他提醒我,洗头发的时候记得关上水,在澳大利亚,因为缺水问题严重,人们被要求洗澡时间总共不得超过三分钟。

  回到加拿大后,我很少记得在洗头时关掉水,我总是十几分钟一直冲着充足的热水把澡洗完。我只在非洲时,非常有节水意识。露营时,刷牙水是我们从塑料桶里放出来的,十几个人,大家都很节约,尽可能少的水刷牙洗脸。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节约用水的时候。早上喝的茶,咖啡里,都有药品的`味道。每一个水桶里都像调配农药那样按比例放好了药片,否则那个水就不能喝。可是有药片味的水真是难喝,如果不是茶或咖啡的掩盖,白水根本难以下咽。

  在那么缺水的地方,浪费水是一种罪恶。可是回到加拿大的,我丝毫也没有罪恶感了。我们住的是同一个星球,水危机发生在地球上的不同角落,可是因为我眼前的城市和国家不缺水,所以我没有任何罪恶感。我知道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中,大家都和我一样,因为加拿大水资源丰富而随意浪费。水是免费的,在这个相对富裕的发达国家,可是在非洲贫穷的人们却要花钱买水。

  世界是多么不公平。世界上有足够的粮食,理论上,供全球人口食用,可是一边是上百万吨的浪费,一边是大量饱尝饥饿的面孔。

  世界从来不公平。地球自转和公转着,在日夜交替中,每个人的黑夜和白天从来不是一样长的。有一天,地球的危机,将是整个人类的危机,也许在那种危机面前,一切不平等都会消失,如同活着时的不平等,最终将被死亡夷平。

《流浪地球》观后感5

  《流浪地球》最近热度空前,上一次出现这样的轰动应该还是在《战狼2》播出的时候了。而《流浪地球》似乎比《战狼2》来得更加凶猛。最近《流浪地球》在影史上的排名直接上升至第6位,短短9天的时间就突破了27亿的票房大关。

  说起吴京,虽说他对这部电影的贡献非常大,但是并不觉得他的演技好。对比《星际穿越》中同样饰演在空间站/飞船上的父亲的马修麦康纳,吴京饰演的父亲少了一些感情与血肉。从另一方面讲,这也与角色身份不同有关系。作为中国的宇航员,吴京饰演的角色更像军人,他显然也想着力表现自己的这种硬汉形象。

  特效

  这次特效并没有塑料玩具感,厚重感是很足的,这次特效就像是成熟特效感觉做出的工业品,没有丝毫稚嫩感。说下三个方面的特效,分别是:地上的地球发动机工业群,地上的大片废土冰原,地球尺度的宇宙场景:

  地球发动机工业群

  冰原中的废土上建设工业基地,到处都是张牙舞爪的钢筋巨石,这种场景特效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制作,毕竟此类的电影、游戏已经有很多了。工业感十足,电影的特效在这部分我给10分。原著中,每个地球发动机有珠穆朗玛峰的大小,但是电影给我感觉会小一点,但也没小太多。有意思的一点是,大刘在原著中给出的每台发动机推力为150亿吨(懒得算瞎估一个数),而电影则改成了150万亿吨。

  工业感的另一个体现是土方车,就是在地球表面运石块作为重聚变燃料的工程车。这个车的造型真是帅,朋克感爆炸,造型师下功夫了!而且也是笑点之一,大家到时自己体会。

  废土冰原

  电影/小说的设定里,地球自转停止所引起的巨大潮汐会吞没许多沿海城市,并且在随之到来的寒冷中会冻成大冰原。电影中用了大量镜头展现这废土冰原。其中北京是建在陆地上的,而上海被整个冻在了大冰坨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和上海的各种地标式建筑,甚至可以看到被冻在冰中的车辆和商店。以前在各种电影中也看到过外国人对中国城市的废土构想,但都感觉那里面充满着白皮对中国的刻板映像,它们构造出的废土就像是造型逼真的蜡像在这城市中缺乏生活的触感。流浪地球的团队做出的中国城市废土没有这种感觉,在看到冻在冰中的救护车和小饭馆时,我真的为这剧情中的城市感到悲痛。

  然而我认为这部分的特效有一些细微的问题。风雪太大,雪覆盖太厚,让人看不清大的建筑的许多细节。有一瞬间,我感觉我是在看游戏CG。不过,瑕不掩瑜,这部分特效依然是成熟的,给9.5分。

  宇宙场景

  宇宙场景,目前的电影里专门地、刻意地去展示的,只看过两个:星际穿越和流浪地球。

  结论是:流浪地球在这方面远不如星际穿越,但是还能看。

  很多特效都是特效师根据日常经验来做的,在星球尺度的特效上,特效师的经验失效了。举例,星际争霸2的一段cg,中间有星球爆炸的情景是这样的,这个动画中,星球从内部炸开,在几秒钟的时间内,环状冲击波传播出三到四个星球半径的距离,显然速度过快。而星球炸裂成几个大石块。在星球这么大的尺度上,冲击波的传播都需要数分钟几十秒钟的过程(如地震波),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整体性断裂。

  实际上,这时星球的表现应该类似于液体。这种仅仅凭借日常经验所制作的特效会让人觉得这星球显得小。简而言之,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看起来越慢。想象一下拍到的太阳表面活动的视频,就能够理解。

  流浪地球的特效,主要部分集中在大气层的形态上。这种巨大物体移动所引起的缓慢感表现得还行,但是星球运动所甩开的大气层样子还是略显单薄。另一个场景,土星表面占满天空的样子,应该戏份更大一些,能够拍出土星升起的样子就更好了。至于土星本身的`样子,这都算不上特效。卫星和探测器拍摄的照片视频都一大堆。

  另一个地方的特效涉嫌剧透,燃烧效果太单薄了,而且颜色有问题。

  作为对比,星际穿越对于黑洞的展现可谓是震撼,但是要知道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可是诺贝尔学奖获得者,并且那个特效可是实打实的在超算上进行了数值模拟得来的。只能说,流浪地球的公司美术也算尽力了,模拟的方程就在那里摆着,也没有技术壁垒,就是没钱/没意识到需要雇人雇设备去搞这个。

  音乐方面:电影音乐不加分也不减分,气氛烘托都挺到位,但是也没有特别的亮点,不像《星际穿越》的bgm一样,听着就扣人心弦。

  一劍聊經濟评点:首先来说这片子特效还行,毕竟是老外公司做的,但情节演员差,流浪地球和国内电影比是挺好的,但吹牛叉有点过了,全美就六十四家电影上映,说明在美国想看的人很少,估计去看的都是华人,总共才二百来万美元票房,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主旋律影片故意炒,把别的电影减少排片率,又是国产电影保护月,大部分时间放这个,广大观众没得选,所以票房好,水分多大就清楚了,其实老画我看到中途差点睡着了,剧情太差,逻辑性不强,吐槽满满!

  这次吴远诛又赚的盆满钵满,讨领导喜欢的人就是能挣到钱!另外咋不报道在北美放映的版本和国内的完全不一样呢?总的来说可以没事看看,实在谈不上有多好!真实评分最多7.5!

《流浪地球》观后感6

  昨晚在看电影之前纠结着是自律地学习,还是放松一下?放松愿望占了上风,我舒服地坐沙发里,家人一起看了《流浪地球》。

  起初是我期盼想看电影,因为看了朋友圈里评价。看过程中我也承认这是中国科幻电影进步,特效不错,内容也因为刘慈欣想象力而可圈可点。可是我从开头第一幕画面就开始出现了《星际旅行》对比。

  对比是不由自主,都是托孤于老人,《星际旅行》里是老爷,这里也是老爷;父亲缺席,都是不得已身兼重任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离开时间都是数年,孩子在对父亲思念被抛弃愤怒中长大;最后父亲总是因为亲人孩子在地球,拒绝抛弃地球或地球上人类,不顾一切要回来,救孩子,也拯救地球上绝望中寻求希望,处境绝望人类。

  最后,都是因为父亲义无反顾支持,孩子成功地寻求到了解决办法,在最后一刻地球人类找到了新希望。

  最终,人类不是撤离地球,就是强迫地球拜托太阳引力,去流浪,寻找新希望。

  我为中国电影进步而骄傲欣慰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星际旅行》更吸引我一些。尤其是电影结尾,出人意料地完成了一个完美LOOP回到童年,回到当初父亲离开前场景,寻求灵感,解决眼前问题。这一点上《流浪地球》也如出一辙,只是个人觉得平行宇宙时间虫洞慨念让过去现在重叠,似乎更比炸木星利用木星冲击波解决地球危机更令人信服,更令人赞叹。

  且不去探究这么多相似,是不是有抄袭之嫌,但之说电影震撼了力,个人感觉《星际旅行》略胜。这些都是主观感受,每个人都见仁见智。也许我喜欢那个聪明倔强小女孩儿长大后美丽倔强女科学家多过那个叛逆勇敢少年。也许是因为那个父亲对儿女学习教育方式让我非常认同他不是一个典型中国式父母。他清楚教育终极意义是什么,不是学习成绩,不是讨好老师。老师要见家长,分别批评了他两个孩子,他非常清晰指出学校责任,捍卫自己孩子。无论是成绩不好儿子,还是在学校给老师惹来麻烦女儿,他都表现出来理性,爱智慧宽容。

  他告诉儿子他将成为一个好农民,他告诉女儿她需要放假几天休息一下。我当时反省`是,中国事家长会有多么截然不同反应,我们绝做不到那么COOL。

  人类担忧着未来,忧患意识成为电影中一个流行主体。从《终结者》到今天《流浪地球》,地球一直处于危险中,地球上人们将陷入难以自救绝境。电影中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这一点儿,然而人们依然故我地行事。保护地球,珍惜我们美丽地球家园,因为目前所知,她是唯一。

  人类一边蹂躏践踏脆弱生态环境,一边在电影院里忧患。走出电影院,擦干眼泪,开车回家,我们行为究竟会发生多少改变?

  世界末日变成了一个狼来了故事,我们已经习惯了。值得惋惜是,终有一天,当一切屏幕上绝望悲剧变成了眼前现实,活着人们那时又会作何感想?

  有时间行动时候,我们选择了漠视不作为,没有时间行动时,就只能在懊悔中面对危机。

  在非洲洗澡时,水非常小,朋友解释非洲缺水,所以连洗衣机都没有,因为太废水。朋友来自澳大利亚,一个三十几岁大男人,自己衣服都是放在桶里手洗。他提醒我,洗头发时候记得关上水,在澳大利亚,因为缺水问题严重,人们被要求洗澡时间总共不得超过。

  回到加拿大后,我很少记得在洗头时关掉水,我总是十几一直冲着充足热水把澡洗完。我只在非洲时,非常有节水意识。露营时,刷牙水是我们从塑料桶里放出来,十几个人,大家都很节约,尽可能少水刷牙洗脸。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节约用水时候。早上喝茶,咖啡里,都有药品味道。每一个水桶里都像调配农药那样按比例放好了药片,否则那个水就不能喝。可是有药片味水真是难喝,如果不是茶或咖啡掩盖,白水根本难以下咽。

  在那么缺水地方,浪费水是一种罪恶。可是回到加拿大,我丝毫也没有罪恶感了。我们住是同一个星球,水危机发生在地球上不同角落,可是因为我眼前城市国家不缺水,所以我没有任何罪恶感。我知道这个几百万人口城市中,大家都我一样,因为加拿大水资源丰富而随意浪费。水是免费,在这个相对富裕发达国家,可是在非洲贫穷人们却要花钱买水。

  世界是多么不公平。世界上有足够粮食,理论上,供全球人口食用,可是一边是上百万吨浪费,一边是大量饱尝饥饿面孔。

  世界从来不公平。地球自转公转着,在日夜交替中,每个人黑夜白天从来不是一样长。有一天,地球危机,将是整个人类危机,也许在那种危机面前,一切不平等都会消失,如同活着时不平等,最终将被死亡夷平。

《流浪地球》观后感7

  《流浪地球》很多的想不到给了我深深的震撼。第一个没想到。做工精致,虽然和好莱坞大片还有差距,但仍然可以在80分以上,体现了新一代中国电影人分发上进的新时代精神,有助于民族自信的提高。第二个没有想到。以前看科幻译制片总感觉普通话在科幻片里很不搭,可是该片的京片子一点违和感都没有。第三个没想到。把所有的场景都放在中国,当出现济宁这种三线城市的时候,感觉就在自己身边,带入感迅速加强。第四个没有想到。这次拯救世界的是中国人,《战狼》的孤单英雄成了世界英雄。完全没有“天下无敌”的老美什么事,向俄罗斯送了一个中俄友好的“飞吻”,顺便侮辱了一下只有利益毫无廉耻的野蛮落后的印_人。(会不会引起外交纠纷?)第五个没想到。把亲情放到天崩地裂的灾难中,次要矛盾展现了人性中共存的自私和伟大。一心对没有救爷爷的队长耿耿于怀的户口、失望后开枪打坏火石的女队员——拯救世界的好人里也有不好的性格成分,不是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这一切发生在一部电影里,是中国人的骄傲。

  几个科技问题

  孩子问了几个科技问题,我也觉得有几个需要科普一下。

  太阳会不会膨胀?

  会,当不是现在。还有50——60亿年的时间。初三的学生已经学过,太阳占太阳系质量(含物质多少)的99。86%,主要成分是氢。在其自身物质巨大的万有引力下,从四周向中间塌陷,发生核聚变。四个氢核变成一个氦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一颗氢弹爆炸就够震撼了,太阳中心得多少?我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太阳一天释放的能量,是地球50亿年吸收能量的10的78次方倍左右),不致外围迅速塌陷,在这个塌陷和反塌陷中逐渐塌陷。几十亿年后会有氦核在太阳巨大的吸引力下,变成碳核(人类还做不到)放出能量相对小了,由于物质发生改变温度更高了。太阳外围的氢就会在保温下膨胀,有可能延伸到地球。不过不用担心,人的一辈子在宇宙面前,比人类感觉到秒还要短的多。我们活不到那时候。

  从地球生物的发展史来看,没有一种大型生物会有超过20xx万年的存在,所以不用为人类担心。可能那时人类已经灭绝或演化(进化这个翻译不好,恢复成严复的翻译)成新的物种。如果按照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不用10000年,甚至只用1000年,人类能很便捷的遨游太空,不用为人类担心。

  空间站的形状很奇怪会不会浪费材料?

  我们现在看到的空间站和潜艇一样是一个大肚子的无头无尾的鱼的样子,人和物品在里面是失重的。我们见到的宇航员的动作是太空漫步,就是因为失重。失重是如何发生?我们处于地球的引力场里都会受到地球的引力。其实我们受到的重力并不等同于地球引力,除了两个极点外,地球引力提高了两个作用一个是重力一个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重力的定义是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的作用,而不是地球的吸引力。在空间站,地球对人和物体的吸引力本来由于距离变大已经变小了,而且全部来提供绕地球做圆周远动的向心力,会使人和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并不是地球引力消失了,而是提供了向心力。有些人会提离心力,比如我们用细绳栓一个小球可以抡起来,让小球围绕手做圆周运动。如果绳子突然断了,小球就会沿原来的运动方向飞出去。有人说这是离心力的作用,其实并没有离心力,只是惯性使然。

  既然在空间站是失重的,怎么办?把空间站做的.和车轮一样,中间是个轴承,让它自身旋转,让空间站外围的压力来提供向心力,来模拟重力的效果。看到吴京在空间站里面是和陆地上一样,到了救生舱就失重了就是这个原因。

  火石是什么?

  科技发展的未来,人类应该能控制核聚变,应该是核聚变物质,也就是说保管不好会发生氢弹爆炸。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效果和原子弹差不多,至今无人居住。从电影的运输状况来看,人类对核燃料的保存能力大大提高了。

  木星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路过?

  木星是一颗气体星,质量是地球的312倍。如果木星再稍微大点,就有变成恒星的可能。因为它的质量巨大,有极大的吸引力,经常把进入太阳系的陨石吸引过去。如果没有木星,进入太阳系的陨石就会更多的降临到地球上,对于地球来说可能灾难更多。

  以目前的人类技术,任何要飞出太阳系的装置都要利用木星巨大的引力来加速,被称作“弹弓效应”。这要科学家们精密计算,靠的太远加速效果不明显,靠的太近就会被木星的引力场俘获。地球流浪计划,一定是全球的科学家做了很多运算。太空旅行不可控因素太多了,任何的机械故障影响了速度,或者突发的陨石等都会使原有的运算结果变成灾难。

  流浪地球计划会不会在未来某天发生?

  以我浅薄的学识认为绝对不会。如果地球轨道发生变化,整个太阳系的平衡就会打破,尽管太阳质量巨大但是行星会变得不稳定,绝对不是想离开就离开。如电影中,当地球和木星距离那么近时,相互的吸引力会改变木星的轨道和速度,而两者的任何改变都会导致木星螺旋形轨道飞向太阳,或螺旋形轨道远离太阳,而木星的轨道变化会影响到其他行星,整个星系会毁灭。同样其他星系也不是想进入就能进入,与刚才提高的情况类似。

  地球现有的能源,都未必够地球人用100年。在找到新能源以前如果利用太阳能,至少能够回到原始社会生存,如果离开太阳那是灾难。木星轨道的-80摄氏度还好。如果出了太阳系,地表温度很可能降到绝对0度附近,任何机械都无法工作了。

  这只是一个科幻故事。借用这个故事,顺便做一点科普,没有鸡蛋里挑骨头的意思啊。其实一个故事能引出很多话题,明天有空再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