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后感

时间:2022-10-19 13:36:0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幼儿园》观后感(通用20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观后感(通用20篇)

  《幼儿园》观后感 篇1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幼儿园》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幼儿园里孩子生活的故事,我看到了很多幼儿园的缩影。《茉莉花》的背景音乐响起时,有一种淡淡的忧伤爬到我心里。

  孩子都是不同的,孩子有个体差异,孩子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但是来到了幼儿园却必须一模一样,仿佛工厂里生产零件一样,如果有一个是不符合标准的,那就是“不合格”,需要“反省”。

  《幼儿园》的孩子们缺乏真正的关注与爱,在与孩子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你的爸爸妈妈都在忙什么?”

  “我妈妈忙着做美容院,我爸爸忙着和别人吃饭。”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幼儿园在看世界杯比赛的时候,孩子们为中国队加油,但是有的孩子并不喜欢中国队,因为他们实在太差。而老师这个时候强加自己的情感于孩子,要孩子为中国队加油,不能在中国队输球的时候疯玩。孩子们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看法,不能喜欢别的队,只能和老师一样喜欢中国队,中国队输了,就必须难过,不能疯玩了。

  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难道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也是一个没有想法的人吗?人云亦云吗?

  影片也给我一种孤独冰冷的感觉。特别是孩子独处的镜头出现时,再加上教室外面阳光明媚,但是那绿色油墙的教室里面却有一种冰冷的孤独。

  比如:孩子们午睡醒来时,有的能自己穿衣服,有的坐在床上满面愁容隐隐哭泣的,也有穿衣服一次次尝试反复脱掉,最后还是耐心地穿好了衣服的,我们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小男孩放板凳的场景,在老师提醒“换方向,调个面”后,他依旧不能放好板凳,接下来的时间他都在与这个板凳作斗争,但老师也只是口头提醒了一下,并没有帮助这个孩子落实于实际行动。

  孩子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渴望得到关注,渴望得到帮助的,只能依靠自己不停地探索发现了。

  其次,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

  孩子们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认识世界,但是又并不完全懂得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欺负我们的人就是坏人,在他们眼里,警察是抓人的,把坏小孩带走,在他们眼里交警的'罚款变成了收钱,自己收的钱要给领导,因为领导不能没有钱。

  在《幼儿园》影片里比较缺乏爱的教育,在采访一个男孩时,问他:“你最喜欢班里的那个同学?”

  这个孩子说:“不知道”,其实从他害羞的表情里可以看出,他是有喜欢的女孩的,但是他不敢说。

  问:“什么时候说我爱你?”

  孩子回答:“不知道。”

  问:“你没有听过吗?”

  孩子回答:“没听过。”

  “不好意思说,恶心!”

  爱是很神圣的东西,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大放异彩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温暖。不是爸爸妈妈们不爱孩子,我相信每一位爸爸妈妈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表达得太少,让孩子也羞于说爱,觉得说爱是恶心的!

  爱在心口难开,不止电影里这样,现实生活中也会经常看到,特别是现在的成人,明明很爱自己的父母,但几乎不会表达,我们会给父母买东西,节日时问候他们,但我们几乎不会说我爱你。

  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可以勇敢地去表达自己,让孩子也学会表达,不要把爱藏在心里。

  整部影片中,我学习到了以下几点:

  一、我们需要尊重我们的孩子,把他当做和我们一样的成人去对待。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观点。

  二、给予孩子真正的关心与帮助,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生活,多陪伴孩子。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道德观。

  三、勇敢地向孩子表达爱,让孩子感觉到爱是美好的,让孩子也勇于向别人表达爱,形成美好温馨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观后感 篇2

  幼儿园本来是一个充满童真与单纯的世界。如果说校园是现在社会中唯一的一块净土,那么幼儿园本应该就是净土中的净土。然而,在纪录片《幼儿园》中,我们看到:在很多方面幼儿园跟成人社会是重和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个成人的深思。

  当有人问一个小朋友为什么他能长这么高时,小朋友娴熟的回答道:“我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的帮助下长这么高的。”这不禁让我心生诧异: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居然可以把这样的问题回答的如此“圆满”。但仔细想来,其实这未必是孩子的`真实想法,只是我们成人的世俗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烙印。

  当记者问到有关警察的问题时,一个小男孩告诉我们,交警会收蛮多钱,还收车子。一个小小的孩子对我们国家公职人员就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不敢想象这些印象留在他们的世界里伴随他们成长后将来会这样,但可能“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的事会很难上演了。

  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在成人的影响下俨然已经有了小小“思想者”的姿态了,而且这些孩子的成熟与我们想象中的天真无邪相距甚远。纪录片《幼儿园》不仅在主题上寓意深刻,其运用的表现手法和拍摄技巧也值得我们称赞。

  导演所拍摄和表现的场景并不是我们一提到幼儿园头脑中就会闪现的诸如上课、六一、游戏等常见景象。我们看到的是看似平凡,但仔细品味后却能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非常态的内容。

  整个片子看完,你会发现自己完全处于一个比平时低矮的世界,该片采取平视的手法,用孩子们的高度和视野看待这个世界。这样不仅剔除了成人的纷扰,让我们更真实的感受孩子们眼中的一切,而且极富感染力。

  刚看完《幼儿园》给人一种零散的感觉,我们似乎很难用一句话将其内容全面的概括。但细细想来,导演正是通过各个看似零散杂乱的片段不断延伸主题,提升内涵。然后用蒙太奇手法深层次的表现这片幼儿的世界,其实更是成人世界的折射。

  《幼儿园》观后感 篇3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这是纪录片《幼儿园》一开头的两行字幕,前一句是片子中所拍摄的、清晰可见的客观事物,而后一句便是站在摄影机后、坐在剪辑台前的编导想要通过片子来表达的主观思想。可以说,张以庆的《幼儿园》是一部通过对真实记录画面的重构,从而恰如其分地渗透创作者主观倾向的纪录片。

  这部片子的细节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观众体会到了孩子们有趣、纯真的一面。入托第一天哭闹的小男生、第一顿饭时泼饭的小女孩、睡觉时千奇百怪的睡姿,都尽显小朋友们的天真无邪。同时,导演还捕捉到了穿衣服、系鞋带和摆凳子等一些细节。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孩子们内心的执着,也反映了大人们对于事业或生活的执着追求。

  在这部片子中,采访占据了很大的戏份。心算高才生熊经纬、参加了四个补习班的冯梦然都是被采访的对象。他们小小年纪便被父母施以重压,借他们批判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同时,当记者问及孩子们对“爱”的理解时,孩子们有的觉得“爱”是恶心的象征,有的认为“爱”是种难以启齿的东西。其实,孩子们的'内心并非完全纯真洁净,他们有时会存在邪恶的歪念,他们扭曲了“爱”美好的含义。记者也问了孩子们一些关于政治事件的看法,孩子们各抒己见,有些孩子很有智慧,但立场却极易改变。这一点也与大人们极为相似,编导通过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话语来反映大社会中的种种,从一个孩子的眼里观察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对光线的刻意安排和追求,每一个细节都追求最好的光线效果,将孩子们的世界展现得柔美、动人。如教室里上课从窗外透射进室内的柔和光线洒在孩子们身上、空空的教室下单独一个小孩子坐在那里的光线安排、一个小女孩站在门缝边上向外看,光线从外洒满孩子的脸颊、一个小女孩扒着百叶窗的光线安排、夜晚月光洒向熟睡的孩子们的身上......这些细节上的光线追求使得画面变得柔和曼妙,容易触动观众的神经,描绘给大家的是一个美好的孩子们的小小世界。

  《幼儿园》观后感 篇4

  《幼儿园》的第一幕是一个小孩第一次上幼儿园,他哭着闹着找妈妈,撕心裂肺,哭得面目狰狞。我想到我第一次上幼儿园,应该也是这般情景,不禁觉得好笑。现在的我身处异乡,几个月不回家也不会如此想爸爸妈妈,只是偶尔会触景生情,怀念家里的种种,但转眼就又奔向了忙碌,流泪想家的情景怕是再难重现了。

  片中还讲到日本的问题。有小孩会说日语,会唱日文歌,有小孩说日本鬼子是最坏的一种人。我当时心里疙瘩了一下,很好奇作为家长会怎么跟小孩说这么一个敏感的问题。从小孩的回答来看,他们都觉得日本鬼子很坏,都觉得日本鬼子应该得到报应。所幸的是他们并不会认为所有日本人都是坏人。我想这些都是小孩耳濡目染从爸爸妈妈那里得到的`结论。我并不反对小孩应该接受一些历史的教育,只是认为大人不应该将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小孩。

  一开始看这部片子,真的是认为这部片子充满了温馨和爱意。越往下看,却又一种笑不出来的感觉,茉莉花这首歌平时听得挺悦耳的,此时听来却又一种悲凉的感觉。有影评说“幼儿园里小孩子的社会,就是现实社会的映射、微缩,是大人世界与小孩子纯真天真秉性的一种奇怪的组合。”我突然明白了这种悲凉从何而来。我们通常都认为小孩是单纯天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但他们还这么小,就知道民族仇恨,就知道中国足球队差劲,就知道弱肉强食。突然有一种感觉,像是我们这些世俗的大人在无形中玷污了小孩的纯洁。

  而幼儿园的老师,粗暴的动作和直白的语言让我有一种压抑的感觉,他们像是机器人,麻木不仁。经常出现的恐吓反而让我觉得孩子是无辜的,孩子被吓坏了,以后必然也会循规蹈矩地按照世上大部分人那样生活,坚持所谓的善良,正直和坚强,摒弃邪恶,罪恶。可是,善良和邪恶却从来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这样下去,孩子终究也会变成机器人,不敢突破底线,变成了平庸的人当中的一个。 幼儿园这部片拍的很杂乱,都是一些生活情景的叠加。我想每一个人都从这部片里得到一些不一样的看法。就像我,我并不认为我所看到的都是一些美好的东西,我觉得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反省,对自己,或是对孩子。就如片头所说,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幼儿园》观后感 篇5

  张以庆导演的纪录片《幼儿园》讲述了一所全托幼儿园里孩子的生活故事。影片很客观,没有加入过多的个人情感,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可爱童真,却也感受到了淡淡的忧伤。

  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很多幼儿园的缩影。孩子总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做这做那,孩子们本应该是不同的,但是孩子们慢慢的形成了标准产品,一旦不符合老师的标准,就被认定为“不合格”,需要“整风”,需要“反省”。而小班却是以《请你跟我这样做》开始了第一节课。

  幼儿园里孩子多,老师少。老师很难关注到每个孩子,所以我们看到不管是洗澡、吃饭还是穿衣,甚至是摆放小凳子,孩子们缺失了许多成人的关爱,在这些生活细节中孩子内心的恐惧、愤怒、渴望又有谁能真正的体会到呢。也许成人早已忘记了自己当年的感受吧!集体洗澡时的场景,让人看着那样的揪心,满头满脸的肥皂液,让孩子崩溃到“我要跑,我要跑”。我想洗澡本是件快乐的事情,然而这样的洗澡在孩子心里产生的恐惧将伴随着他们一生的体验。当片中响起《茉莉花》的背景音乐时候,让我增添了更多的揪心与难过。

  大班的一个孩子,在被问起“你的爸爸妈妈都在忙些什么时”孩子回答:“我妈妈忙着做美容,我爸爸忙着和别人吃饭”。父母把所有事情都会排在孩子的陪伴之前。当孩子们望眼欲穿的盼来了周五可以见到爸爸妈妈的美好时刻时,第一位进入教室的妈妈没能让我看到想孩子的那份激动,没能看到那份久别的亲吻和拥抱。而孩子此时的那份高兴、激动、委屈、难过都融入到了刹那间崩溃的眼泪里。

  影片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孩子们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认识世界了,但是又并不完全懂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欺负我们的人就是坏人,在他们眼里,警察是抓人的,把坏孩子带走,在他们的眼里交警的罚款变成了收钱,自己收的钱要给领导,因为领导不能没有钱,最重要的,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因为快乐是他们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在这个快乐的世界里,我依然慢慢的感到淡淡的无奈与哀伤。

  大班的孩子在户外活动前的聊天“不是天天有户外活动的,饭要吃,就是会回来的晚些。户外活动就是去外面紧玩紧玩,户外活动太好玩了,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每个孩子在这个时候都笑得特别开心,对他们来说,不是总能有那么多自由时间玩耍的,自由玩耍变成了奢侈的事情,这些时间对他们来说变的少而珍贵。张以庆导演以模糊的镜头给了观众很多的思考。

  9·11事件孩子们觉得那些大楼里的人们太痛苦了,正如自己一样“逃也逃不脱”。没有了快乐而又不能自由寻找快乐的时候,留下的只有无奈和接受。

  在看足球世界杯比赛的.时候,孩子们为中国队加油,但是有的孩子并不怎么喜欢中国队,因为他们实在太差。而老师这个时候强加自己的情感给孩子,要孩子给中国队加油,不能在中国队输球的时候疯玩。在影片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教育缩影。孩子们要爱国,但他们不一定非要爱一个不会踢球的中国队。老师们集体教育,过多的统一化标准,让孩子们越来越早的失去了童真,失去自己的个性。

  一个小朋友被问为什么能张这么高时说:“我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师的帮助下长高的。”听到这个答案我的心很沉重。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孩子就会讲如此公式化的语言?原来他在幼儿园里就已经被教育要讲这样的话了。为了迎合成人,他们早已忽略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影片以大班毕业,袁老师生孩子为结束。最后的字幕里写着“三年后,他的孩子也将上幼儿园”,而最开始的字幕是“也许是我们的孩子,也许就是我们自己。”难道,我们的教育真的只能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吗?

  《幼儿园》这部纪录片看似拍摄的是一群幼儿园里的孩子们,但其实这也是一个社会缩影,透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一起嬉戏、打闹、也可以看到他们的无奈与孤独。半夜睡觉却被老师拖起来上厕所,在班上孩子们都被家长接走了,只有自己还在等妈妈时的焦虑。一个孩子被另外一个情绪失控的孩子打到鼻腔流血,没有人关注那个打人小朋友背后的原因和感受,老师说“我把他送到小班去了,我不要他了,没有人喜欢打人的小朋友”。这样的语言让孩子怎能不再一次的奋起反抗,维护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选择了塞进了一个圈子,迫于现实收起了自己的于众不同。使同处一个圈子的个体趋于规则化。例如片子开头几分钟的“第一顿饭”,有个小男孩说“吃完回家”,在幼儿园的第一个午觉依旧在哭,因为他还没有适应这个新环境,但是最后还是屈服了,因为他无力改变他回不了家的现实。又比如马玉兰这个幼儿园的“害人精”,她和其他的小孩子不一样,不爱遵守幼儿园的规则,她经常在上课时发出声音,在课桌上乱写乱画,在大家坐着唱歌时却一个人站着,甚至还想把脚抬起来放在课桌上。

  片子中经常出现一个孩子独处的场景,教师外面阳光明媚,但是在那绿色油墙的教室里面却有一种冰冷的孤独。很多孩子都是以一种个人的方式存在着,尽管很多时候他们常常会给人一种群体活动的错觉。在孩子们午睡醒来时有像小胖子一样一件一件穿好衣服的,有做在床上满面愁容隐隐哭泣的,也有陈志鹏穿衣服一次次尝试反复脱掉最后还是耐心的穿好了衣服的,我们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小男孩放小椅子的场景,在老师提醒“换方向,调个面”后,他依旧不能放好椅子,接下来的时间他都是在于这个椅子做斗争,但老师也只是口头提醒一下,并没有帮助这个孩子落实与实际行动。最后画面定格在了他回头想要寻找帮助。

  当然,除却这些让人看了有些伤感的画面,也还是有属于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一叶知秋”场景里面,一片叶子也能玩的很开心。

  片中各故事过渡之间经常插入对某个小朋友的访谈,这些小朋友有的多才多艺,两位数的心算能快速得出结果,会说“英语话”,知道日语里“爷爷”和“叔叔”是“一个词组里面的”,会流利快速说出“八啦百啦标啦兵啦奔啦北啦坡……”有的心里面有很秘密,被问道你喜欢哪个女孩子啊这样的问题腼腆而笑,被问及是不是那个白白的那个?他脸红红地说“你知道怎么还问我呀?”孩子们在被问及关于“我爱你”的问题时表现一致暧昧,大多数孩子并不懂得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他说“我爱你就是我想把你抱着”,“不好说”。问道“为什么不好说”的时候,孩子扭扭捏捏笑了,说道“这个恶心”。这一句话让人不寒而栗。如果一个孩子从未得到过成人给他无条件的爱,更没有感受到爱,我想他们又怎能回答出什么是爱呢?

  《幼儿园》这部记录片,国际评委认为这是一部“寓言式”的作品,既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又非常清晰的展示了儿童世界是成人世界价值观的折射,让全世界每一位观众都能产生共鸣,那些都是曾经的我们,将来还会是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幼儿园》观后感 篇6

  《幼儿园》这部纪录片的的确确从内心深处给予了我震撼,和其余纪录片或者是影视作品不同的是,它的导演张以庆采用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儿童的视角,去记录和反映生活。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中,儿童一定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但是在张以庆的《幼儿园》里,我们看到了一群和我们想象中不同的一群孩子。他们是略带凶残的、他们有时是忧郁的、有时也是被固化了的。

  笔者认为,片中更能引起观众反思的在于穿插的采访部分。其中有一部分采访是这样的,和一个孩子谈了交警和钱的问题,然后画面接到孩子们游戏时,分钱的场景。继续插入刚刚那个孩子的访谈,谈了怎样处理钱和领导关系的问题。这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到的事情,按照我们大部分人的想象来看,孩子的内心应该是纯洁干净的,孩子的回答理应是将罚款上交给领导,而这位被采访的孩子的回答确实让人诧异,他对处理钱和领导的问题上,成熟的超越了他的实际年龄,这不应该是孩子应有的表现,所以我们更应该反省自己:是什么时候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另外,片中的另一个孩子——马玉兰,也值得去仔细推敲。马玉兰确实是一个比较顽皮的孩子,她爱动好说话,尽管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责备她,她却依旧我行我素。你可以认为她应该管教,是不听话的孩子,但是当她一次次被约束的时候,难道不是在抹杀孩童的天性吗?笔者认为,孩子不应该被完全固化,而应该去引导他们的行为,在没有做错事情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让他们释放和发掘自己的天性不是更利于个性的发展吗?

  谈到释放天性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自由,片中还有一个角色更引人深思——爱打人的'小孩。成人的世界是软肉强食的,小孩子的世界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孩子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片中的这个孩子也因为总爱打人被送回了小班,就不会再有更多的办法了,这是不是在折射我们的现实呢?对待坏人,我们只能躲得远远的,尽可能的远离他们,但是我们对于他们的暴力却没有更多的解决措施。

  在片中穿插的采访中,让幼儿园的孩子谈论一些似乎是大人才会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有关爱、有关政治等等。其中,有些回答是理性的,但也包括缺乏理性的、带有偏见的狭隘观点。而这些从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教育,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教育。从小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深深地影响着一个孩子,他们儿时就形成的固定观念和思维,很大程度上也可能决定着他们的未来。所以,纪录片通过观察幼儿园孩子的生活,揭示了整个社会的面貌,折射了每一个社会人的形象。也呼应了片头语: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除此之外,那个周末总是被最后接走的陈志鹏是否依旧翘首以盼,顽皮的马玉兰是否被管教的变得乖巧听话,那个爱打人的孩子现在又是怎么样了…… 幼儿园其实是一个微缩小社会,在这里同样可以看到各色的人,各样的事,也就是真实社会的一个缩影。

  《幼儿园》观后感 篇7

  幼儿园,是孩子从离开家到接触社会的一扇窗口。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认识老师,结识小朋友,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自从孩子来到省一幼,我发现孩子无论是从习惯养成还是从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孩子的交往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都在幼儿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看到一天天快快乐乐健康成长的孩子,家长感到无比欣慰。同时,也无比感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老师精湛的业务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但让孩子享受了良好的教育,同时也让家长受益匪浅。特别是老师在周末的非工作日时间,还给大家组织了许多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和家长都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记得今年9月份,老师组织孩子们去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进行社会参观实践活动。大家首先参观了企业文化展厅,对酸奶的起源、多种功效及制作原理,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然后在讲解员阿姨的带领下,参观了企业产品研发、检测、菌种保存等各个实验室的工作情况。最后参观了整个工业园的生产过程。

  参观了批量生产酸奶的整个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工业技术现代化的震撼。第一个发酵车间里,偌大的生产车间,只有四个工作人员对着电脑监控生产过程。第二个灌装车间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工作人员在进行空杯的放置,每条生产前有一个工作人员在看管。所有的工作人员全副武装,一身白色装备。所有的机器都按照预设的指令有条不紊的工作,杯装产品生产线,每小时出产两万杯到三万多杯酸奶不等。第三个包装车间。车间里,近处的机器手在整齐地抓起二十四杯酸奶,放入指定的箱子里,然后封装。远处的孩子们在参观过程中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及科学技术解放生产力有了亲身的体验。我看到了辛勤的工作人员,他们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满意、最好的产品,忍受工厂内部的高温,敬业仔细的不断尝试、改进产品而努力工作;并且君乐宝产品生产流程是相当科技、卫生、安全的,他们的产品是由新鲜的牛奶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工艺流程制成,就连运奶车的卫生都是有严格规范的,每次把奶运回来以后,都会有专门的清洗人员用酸水、碱水和纯净水进行反复冲洗,这就保证了下次运奶工具的环境卫生。君乐宝产品依靠高科技设备电脑程控仪器组成了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这就保证了产品的高效、高质、高产的效果。通过这次参观,让我和孩子增广见闻,感觉到现代社会科技技术的先进,食品安全环节的细致掌控以及辛勤工作人们的兢业精神。

  通过本次活动使小朋友和家长加深了酸奶制作的印象,大家不仅了解了酸奶对人体的好处和生产过程的复杂严谨,也体会了工人师傅的'艰辛。小朋友们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

  从这个社会大课堂中学到了平时不知道的知识!

  10月份,老师又组织大家参观了石家庄经济学院地球科技博物馆。对于这次参观不但孩子们,包括家长也很期待,平时很少有这种接受科普知识的机会,大部分孩子除了省博物馆、省科技馆之外,还没有去过这么专业的地方。家长们也表示目前孩子们接受科普教育的机会太少,进入博物馆,面对一件件从未见过的展品,孩子们情绪开始高涨起来。面对龙卷风模拟装置,大家知道了耸人听闻的龙卷风是怎么形成的;看到两三米长的猛犸象牙化石、风蚀而成的蘑菇石、我们见识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对精巧的地动仪,不仅对古人的智慧表示赞叹;面对璀璨夺目的各种宝石,孩子们知道了宝石为什么会价值连城……一路走来,一件件珍贵的地质标本让孩子们应接不暇,耳畔也频频爆发出“哇”的声声感叹。走进四楼大厅,最让孩子们惊叹的标本出现了,那就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不寻常华北龙”,面对这头20米长、两层楼高的庞然大物,孩子们兴奋异常,刚刚出现的疲惫感立刻被驱赶到九霄云外。参观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还有小朋友和家长站在恐龙标本前忙着拍照留念。 走出博物馆,大家的兴奋之情还是没有消退,真是一次难得的科普教育机会。

  以上只是中二班的一部分活动,最近老师还要组织大家去参观蔬菜大棚,我和孩子都很期待,这种拓宽视野,助力成长的活动,孩子和家长都非常欢迎,我和孩子都是幸运的,再一次对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幼儿园》观后感 篇8

  《幼儿园》刚开始时,小孩子抓着妈妈,不让妈妈走的画面让我想起了我幼儿园的时候,也是抓着妈妈不让她走。《幼儿园》以这个场景为开头,一开始就能抓住观众的感情,引发观众的共鸣。《幼儿园》这部有影响力的纪录片在技术方面肯定是很成熟的,在剪辑、情节的连贯性方面都很好,极具观赏性。中间时不时穿插地对小孩子的采访也设计地很好,能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幼儿园》中有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当时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都被家长接走了,最后的一个小朋友一直在焦急地等待着。镜头对于这个小朋友神态的特写、内心独白的描述都很到位,能够抓住观众的情感,让人不由地为他心急。

  在我看来,《幼儿园》这部纪录片表现地不只是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也能反映一些现实问题。从对孩子的采访中可以感觉到孩子们对日本的讨厌,孩子们的这种想法应该是受身边的`大人影响的,那个年代中国民众还普遍对日本存在敌视、偏见,还不能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日本,即使是现在也不能完全做到。大人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些孩子在采访中会说出一些比较现实的话。可以感觉地出《幼儿园》里的孩子家境应该都是不错的,父母可能工作繁忙,也可能是想让他们接受更好的学前教育,让他们全托在幼儿园,孩子肯定不喜欢一直待在幼儿园的。纪录片里不时有孩子数着日子盼望着回家的镜头,可以感觉到他们对于回家的渴望。我个人觉得,幼儿园的孩子不应该进全托班,他们还小,需要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幼儿园》观后感 篇9

  那些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孩子的未来。

  看到张以庆的《幼儿园》,每件事情都不是连贯的,它并不以某一个小孩或者某几个小孩为主角。如果非要说的话,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是有许多个,但是总的来说,都是一个形象,那就是幼儿园的小孩子。它的故事情节如此支离破碎,然而却让观众的印象很是深刻,因为它表现的就是在幼儿园中发生的事情,是上过幼儿园的人都会有过的经历。那一个个长镜头的组合以及关于孩子们镜头的特写,还有镜头的运动来表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让我不禁想起了幼儿园那些支离破碎的记忆。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我最终还没能确定下来,是表现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是表现社会对孩子的影响吗?也许只是幼儿园这个小社会?还是全都有?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它一定表现了幼儿园那些小孩子的本性。

  虽然这部作品的主题不大明确,但是它的叙事结构还是颇为清晰的。这部作品的叙事角度,是以一般纪录片常用的纯客观叙事的角度,讲述幼儿园的故事。但由于这部纪录片并不以某一个人为主角,而是以多件没有清晰的时间线和因果关系的事情穿插而成的,因此可以定为它是以缀合式团块结构的叙事模式来讲述故事,根据小孩子的衣服,我们也可以判断其叙事的时间是以夏秋冬春夏的方式来走的。 在我看片子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细节应该就是那些背景的音乐,在这部纪录片中,除了现场收的声音乐声还有幼儿园念的歌曲,只有那首《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和口琴的音乐让我印象最深。第一次出现的《茉莉花》背景音乐是在他们第一次午睡,在马上要睡着和睡熟的时候出现。我忽然想起了以前在学校住宿的时候,睡醒了老师会播的音乐。口琴的音乐和《茉莉花》都不是很欢快的,而是充满一种淡淡的哀伤。那是我曾想快快长大的日子,想快点变成大人,快点成年,快点老去的时候。而当我真正到了那个时候,我开始还念过去,那种大家都在一起玩,一起睡觉,不开心就哭,哭完就好了的童年。

  看《幼儿园》的时候,我发现了那些小孩子竟然是如此的现实而又天真。他们知道要恨日本人,骂美国人,知道有爱,知道中国足球,评论起来也像个大人一样能说出一套一套的话。但他们也会很直率的不开心就打,你打我我打你的,却也会歧视,孤立别人。最终,我也想起来一些自己在幼儿园的片段,其实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显示出了自己的价值倾向,只不过那时候更坦率。

  这部纪录片中,有很多很多关于孩子们的特写镜头,孩子明明白白的表现出了有摄像机这种东西在拍着他们,他们会不自觉地去看它。而在那些单独插入的对孩子的访谈中,那些孩子都是那么的.成熟。让我无话可说。

  话说在我看这部纪录片的每一分钟,我都有记录下他们所做的所有事情。因此我也记下了很多纪录片所用长镜头拍摄下来的东西,如第一次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哭闹,吃饭、午睡时的孩子。让我印象比较深的长镜头有两个:一个是一个孩子在把椅子放好,却一直失败的场景,他把椅子翻了一次,却依旧放不好,也意识不到问题在哪里。这让我着急万分,后来却又释然,钻牛角尖却不放弃的孩子,也是很可爱的。一个是通常都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孩子陈志鹏,这个长镜头是以一种平拍的方式去拍的,他老是在回头看摄像机,或许是看活动室的另外一个门,那一种踌躇,那一种期待过后的失望,让我想起了在求学生涯中,同是几乎老在最后被接走的自己的心情,总是在怕,怕家人不再接自己了,但其实心里知道不会被抛下,却还会恐慌的难以言喻的心情。

  那些不会再来的过去,那些泛黄的记忆,伴随着音乐慢慢地远去吧。

  《幼儿园》观后感 篇10

  6月10至12日,迎泽区教育局组织区内的所有幼儿园骨干参观了本区三处示范幼儿园,这三处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办园理念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自己观园后的感受汇报如下:

  1、省委幼儿园: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布置缤纷多彩、个性十足。整个布局像童话中的城堡,并且极具中国特色,给幼儿无尽的想象力。这所幼儿园的办园档次高,能给幼儿充分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在这所园里不管是活动室还是走廊,一幅幅幼儿创作画,一件件独具匠心的作品,再加上管理规范的师资队伍,组成了有着的艺术色彩的办园理念,充分体现了幼儿园的主体特色。再有老师们手工创造性的制作了体育器械和教玩具等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所幼儿园教室里,设施齐全,各种活动丰富而富有幼儿趣味,能够使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很好的调动了幼儿的天性。再有这所幼儿园的区角材料丰富,合理根据幼儿年龄段设置,老师们想得比较周到细致,使幼儿能得到全面发展。

  幼儿园的总体师资队伍素质高,观看了教师公开课最吸引我的是他们的美工制作。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自己动手用生姜很生动的制作了各种形象物品。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认真的态度,并且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着,专研的精神令人折服,这次美工公开课将幼儿

  的`想象空间与日常物品结合紧密的联系,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创意美。

  2、三晋幼儿园

  走进三晋幼儿园感受到十年时间的发展,但是始终展现的事创新的概念,体现了园所团体的意识、环境、内涵。尤其区角的创设新颖独特,符合孩子的发展;园务管理细致有很规范的规则制度,家长工作方式方法也很多,并且能引进高端先进的课程,为孩子的发展全方位打基础。

  3、康乐

  来到康乐幼儿园,能充分感受到这所幼儿园历史的悠久,处处展现出厚重、内涵;走进教室看到的却是活泼的气氛;安全教育的在这里充分得到展现。

  1、自我保护。

  2、应急自救。

  3、安全教育周等等,在教学中利用日常的一些活动(日常海选等)及家庭教育指导将幼儿与家长教育理念很完善的落实。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提升了本人在办园理念上的更进,在今后的工作中,给孩子创设一个美丽的多彩的活动空间,坚持本园教学特色,并为孩子提供更宽更广的空间,让孩子们在宽松的环境下自由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观后感 篇11

  今天晚上和老公一起看张以庆导演的《幼儿园》记录片,在看的时候我想了很多,幼儿园观后感。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没有生孩子之前看到那些孩子第一次离开妈妈那种歇斯底里的哭泣和独自流泪的样子,虽有心疼但心里总会想,老师这么爱你们,到幼儿园还有这么多小朋友和你们一起玩,有很多家里没有的玩具和食物,为什么还要哭得那么伤心呢?还不太理解家长为什么送孩子来上学看到孩子哭泣时依依不舍的样子,当时就在想,家长就不能狠点心说走就走开,或许孩子也不会这么长时间的伤心,老师也能轻松一点。

  今天看到纪录片里一个小男孩刚入园时那种歇斯底里的哭泣,那种不安的眼神,那份要妈妈的坚持,我的心里很酸,观后感《幼儿园观后感》。我就在想3年后我的宝宝入园时发生这种状况我是否还能那么的坦然,是否还能那么轻松的离开?心里有个声音告诉我,我不能,我舍不得。这时,我能从一个妈妈的角度去感受,感受孩子当时离开妈妈的那份不安和焦虑,感受到妈妈离开孩子的那份不舍和不放心。

  宝宝百天的时候我和老公把宝宝抱到我们幼儿园,再看到星星班的那群孩子现已升为月亮班,看到孩子见到我叫我小语老师的那种兴奋,我的眼睛湿润了。孩子是那么的.纯真,给予我感动!回想过去的一年里对他们的一些严厉,我的心里很是内疚。我想我再回到教育岗位的时候,我将会多了更多的宽容与关怀,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宝宝的到来让我成长,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会面临更多新的问题,这也是我的功课,需要我去学习和调整。不仅要调整我的时间,更要调整我的心态。不仅要学习怎样做好一个妈妈,更不要忘记学习做好一个妻子,因为我先是成为一名妻子之后才成为一名妈妈的。

  《幼儿园》观后感 篇12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幼儿园》这部纪录片拍摄的是一群幼儿园的孩子们,但其实这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透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一起嬉戏、打闹,也可以看到他们的无奈与孤独,半夜睡觉却要被老师拖起来上厕所,在班上孩子们都被家长接走了只有自己还在等妈妈时的焦虑,并且常常发生乖巧懂事的孩子被娇生惯养的打到鼻腔流血,随性豁达的被不依不饶的孩子纠缠到耳鸣。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选择地塞进了一个圈子,迫于现实收起了自己的与众不同,使同处一个圈子的个体趋于规则化。例如片子开头几分钟的“第一顿饭”,有个小男孩说“吃完回家”,在幼儿园的第一个午觉依旧在哭,因为他还没有适应这个新环境,但是最后还是屈服了,因为他无力改变他回不了家的现实。又比如马玉兰这个幼儿园的“害人精”,她和其他的小孩子不太一样,不爱遵守幼儿园的规则,她经常在上课时发出声音,在课桌上随意乱画,在大家坐着唱歌时却一个人站着,甚至还想把脚抬起来放在课桌上。

  导演张以庆经常在片子当中出现一个孩子独处的场景,教室外面阳光明媚,但是在那绿色油墙的教室里面却有一种冰冷的孤独。很多孩子都是以一种个人的方式存在着,尽管很多时候他们常常会给人一种群体活动的'错觉。在孩子们午睡醒来时,有像小胖子一样一件一件穿好衣服的,有坐在床上满面愁容隐隐哭泣的,也有陈志鹏穿衣服一次次尝试反复脱掉最后还是耐心的穿好了衣服的,我们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小男孩放板凳的场景,在老师提醒“换方向,调个面”后,他依旧不能放好板凳,接下来的时间他都在与这个板凳作斗争,但老师也只是口头提醒了一下,并没有帮助这个孩子落实于实际行动,这也像极了这个大社会,最后画面定格在了他回头想要寻求帮助。

  当然,除却这些让人看了有些伤感的画面,也还是有属于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一叶知秋”场景里面,一片叶子也能玩的很开心;会大方地分一个肉丸子给同学;会说“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会说“在四岁时恨日本人恨的流鼻血”;也会摇头晃脑地说“幼儿园永远是春天”...他们是快乐的,而观看他们的我们在慢慢长大变成熟这个过程中可能已经失去了童真。

  《幼儿园》这部纪录片,国际评委认为这是一部“寓言式”的作品,既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又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儿童世界是成人世界价值观的折射,让全世界每一位观众都能产生共鸣。不同年龄段的看这部纪录片看到的找寻的也是不同的,那些都是曾经的我们,将来还会是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幼儿园》观后感 篇13

  今天晚上与老公一起看张以庆导演的《幼儿园》记录片,在看的时候我想了很多。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没有生孩子之前看到那些孩子第一次离开妈妈那种歇斯底里的哭泣与独自流泪的样子,虽有心疼但心里总会想,老师这么爱你们,到幼儿园还有这么多小朋友与你们一起玩,有很多家里没有的玩具与食物,为什么还要哭得那么伤心呢?还不太理解家长为什么送孩子来上学看到孩子哭泣时依依不舍的样子,当时就在想,家长就不能狠点心说走就走开,或许孩子也不会这么长时间的伤心,老师也能轻松一点。

  今天看到纪录片里一个小男孩刚入园时那种歇斯底里的哭泣,那种不安的眼神,那份要妈妈的坚持,我的心里很酸。我就在想3年后我的宝宝入园时发生这种状况我是否还能那么的坦然,是否还能那么轻松的离开?心里有个声音告诉我,我不能,我舍不得。这时,我能从一个妈妈的角度去感受,感受孩子当时离开妈妈的那份不安与焦虑,感受到妈妈离开孩子的那份不舍与不放心。

  宝宝百天的时候我与老公把宝宝抱到我们幼儿园,再看到星星班的那群孩子现已升为月亮班,看到孩子见到我叫我小语老师的那种兴奋,我的'眼睛湿润了。孩子是那么的纯真,给予我感动!回想过去的一年里对他们的一些严厉,我的心里很是内疚。我想我再回到教育岗位的时候,我将会多了更多的宽容与关怀,更多的耐心与爱心,更多的理解与信任。

  宝宝的到来让我成长,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会面临更多新的问题,这也是我的功课,需要我去学习与调整。不仅要调整我的时间,更要调整我的心态。不仅要学习怎样做好一个妈妈,更不要忘记学习做好一个妻子,因为我先是成为一名妻子之后才成为一名妈妈的。

  《幼儿园》观后感 篇14

  在孝南区教育局领导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下,于5月x日我们民办幼儿园2 0多位园长在黄科长的带领下前往应城东马坊驿中幼儿园、实验幼儿园、苗苗幼儿园和航天新村幼儿园参观学习。一日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收获颇丰,感受颇深,同时我深感现代幼儿教育不仅要广泛而且也要注意形式,要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探索的、变化的环境。

  体会之一:园内环境规划好。走进实验幼儿园,感觉绿色满目,整齐清爽。宽敞的活动场地上,有许多非常符合幼儿年龄认知的器械,滑梯、秋千、转转椅等玩具,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王国。进入幼儿教室走廊两边,到处都贴着幼儿的绘画作品,走廊各处都挂着许多教师自制的装饰。进入教室更是漂亮,各种手工作品挂满了教室,教室功能区划得当,不禁从心里赞美那些心灵手巧的教师。每个教室环境创设各有特色,有专门供幼儿放书包的书柜,上课的教室都配备了厕所、流水洗手,每个教室里都放着许多学具、教具、垫子等,还有专门放玩具的活动区。

  体会之二:环境创设有新意。参观了一些教室后,发现各班级的环境是不断随孩子的学习内容变换而变化的,每个活动室外墙都用照片、文字、作品等各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各种主题课程的安排、开展的阶段活动,让每一位家长和来访者对幼儿园的活动一目了然,走进活动室,只要你浏览一下四周的墙饰、投放的材料,你就会大致清楚这个班最近在开展什么主题活动,主题氛围极其浓厚。老师创设的每一个环境,都是有目的的,他们将活动的目标最大程度地渗透到活动区中,渗透在活动材料中,为幼儿创设科学、有趣、丰富、有层次的区域活动,与幼儿共同准备大量适宜的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需要、能力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去欣赏、去探究,去表达。幼儿采用画、剪、贴、做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现,空中的悬持物,琳琅满目的幼儿作品及幼儿创作的墙饰等,全是为幼儿提供说话表达的空间。

  体会之三: 娱教于乐寓意深。在苗苗幼儿园里感受到她们注重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了解基本的生活小常识,如 :常见的农作物、植物、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实物。除了经常教给幼儿那些自理能力,如:系鞋带、穿衣服、扣钮扣之外,也要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到的环保小事。比如说:节水、节电、废物利用、绿色食品……让他们知道这些的基本作用。并给他们足够的实践领域,很多玩具都是废物利用由幼儿自制的,这正是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培养着孩子爱心的好方法,也使环境透出了孩子的稚气和特点,让人感觉这是孩子的'环境,使环境真正成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表达、表现的空间。利用环境不断为幼儿提供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了环境的整体功能。

  此次参观拓宽了我的思路,丰富了在我园环境创设方面的想象空间,也从中看到了幼儿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不断追求创新的教学理念。本次活动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改善我园环境创设。一是把参观时拍的照片制成图片,组织全园教师进行观看和学习,以提高教师环境创设能力。二是组织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一些废旧物品,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制玩具,如:大纸箱滚筒、风车、布飞碟、手提沙包、彩绸易拉罐等,来丰富我园的环境创设,让孩子们在这些自制玩具中玩得快乐开心。三是组织教师进行墙体装饰创作。在教室墙面、玻璃窗上创作墙体装饰画、玻璃窗装饰画,提高我园的整体形象。四是利用多种形式提高教师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上网等形式进行交流,为教师提供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教学环境。

  总之,要认真学习、汲取他们的经验,把我园的环境创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美好的环境创设成为孩子们的新天地。

  《幼儿园》观后感 篇15

  5月20日上午,未来强者幼儿园新华园热闹非凡,今日幼儿园举行公开课活动。作为孩子的家长,大家都很重视,都想看看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我也怀着同样的心态准备好参加此项活动。

  今日闺女起床异常早,因为明白我要和她一齐去上课十分兴奋,平时到学校其他小朋友都开始排队准备吃饭了,而今日是第一个到教室的,她也想让我看到最好的一面。

  平时,我就十分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各方面,例如生活、学习、交往等,不爱说话的女儿在上幼儿园后有了十分大的改变,这让我十分放心。暗暗庆幸自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等孩子们吃完早饭我们走进了教室,孩子们看到我们异常的兴奋,瞬间炸开了锅,随着刘教师用手打着节奏,孩子们安静下来了,刘教师开始了讲课——《国学颂》第一十三课,刘教师先让孩子们看图片,让孩子们对课本上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喝奶粉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自觉得排队,喝完后自我去水房把杯子洗干净、漱口,这让我们看到了平常养成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喝完奶后刘教师的第二节课美术开始了,先是经过问题“章鱼有几条腿”、“它生活在哪里”来提示小朋友们去想象,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达本事,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我也被这生动趣味的课堂气氛感染了,孩子们拿起画笔经过教师的指引一步一步把章鱼画了出来,最终粘上了五颜六色的脚,看到自我的作品孩子们都很开心。

  孩子们下楼做操的时间到了,穿衣服、排队、下楼一切都井然有序,广播响起来了孩子们紧握拳头先进行庄严宣誓,紧之后是各种舞蹈有:水果王国、恰恰恰、加加油等孩子们跳的可开心了,虽然做的不是很整齐,但每个孩子都是那么认真,那么朝气蓬勃。

  随后进行了各种体育游戏活动,我们和孩子玩的不亦乐乎。

  半天的公开课程结束了,在这次公开课中,我收获颇多,不仅仅看到了孩子们都能按照教师的要求上厕所、洗手,并且也感觉到教师们的辛苦,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她们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在课程的设计下,结合幼儿的特点,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言,寓教于乐,可谓是独具匠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态度亲和,富有感染力,让孩子自由的发挥想象力,在简便愉快中让孩子学习。今后我们会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多和教师交流,让孩子在健康欢乐中成长。

  在此,还要感激教师,你们辛苦了!

  《幼儿园》观后感 篇16

  这部纪录片前后观看了有四五遍了,然而每次都有不同的体验与收获,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体会最大的就是,深刻认识到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的不足,离开了实践的理论必将浮于空洞。

  纪录片一开始便呈现给我们,幼儿第一天入园的情景,哭声一片,简直有惊天动地之势。在校内上分享了这一视频,很多朋友都说看到这些孩子哭的实在是太可怜了,心里真不是滋味。可能因为学了这个专业,我反而没这么深切的体验,更多的将这看做是一个正常现象。一些幼儿有分离焦虑症,哭闹不适应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幼儿,是真的当成正常现象置之不理么?我想不然。毕竟声嘶力竭地哭,对幼儿的健康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我们还是要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幼儿。首先我觉得纪录片中教师对幼儿采取的欺骗策略是不正确的,骗他们不哭就打电话给妈妈,或叫妈妈来接他们,这只能起一时作用,等幼儿发现妈妈没有来会哭得更厉害。我们要做的应是努力引导幼儿适应新的环境,而不是跟幼儿一起逃避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来分散他们的焦虑情绪,比如幼儿喜欢小动物,让他去饲养角喂喂小动物,让幼儿玩玩喜欢的游戏,以逐渐转移其注意力。之所以哭闹焦虑,归根结底还是幼儿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幼儿园可以办亲子班,让家长陪同幼儿来园一段时间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还可以允许幼儿带其心爱的'玩具来园。我们队这样的幼儿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加以恐吓威胁,适当的时候抱抱幼儿,亲抚他们也能使他们平静下来,观后感《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

  幼儿多方面尚未发展全面,就更多的需要我们的帮助。纪录片中第一顿饭,小女孩将饭菜泼了一身,怯怯地叫着老师"泼了"。此刻的老师应当立即去帮助幼儿处理一下,提供适当的帮助并鼓励她学会自己用餐。

  夕阳下,昏黄的教室中,一个小男孩在一排凳子前反复尝试,怎么也不能将自己的椅子倒扣上面。他翻来覆去地尝试着,这时老师在后面提示"反过来,掉个面",小男孩听到声音后急切扭头并立刻将椅子转了个面,然而仍旧没有成功。画面定格在小男孩无止境的尝试中。任何一个人看到这个情景都会心酸,可以想象这个孩子心里是多么渴望得到帮助。对于一个理解能力尚处于象征性段的幼儿,言语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亲身示范一下呢?

  纪录片中还有很多,另外从纪录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小中大班幼儿的差别,小班幼儿主要与老师的沟通较多,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是很少的。到了中班,同伴交往增多,伴随而来的冲突和攻击性行为也在增多。纪录片中有一个中班的小男孩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连续打伤几个同伴后,老师威胁将其送回小班。这种做法实际是很不理智的,老师应当做的是引导幼儿化解冲突,而不是带领其他幼儿去孤立打人的幼儿。更不能随意给幼儿贴标签,说他就是个坏孩子,幼儿有攻击性行为必然是有其原因的,老师应了解原因帮助幼儿去克服。期待的作用是强大的,只要我们相信每个幼儿都是好的,他们都能很好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否则就会造成"5+2=0"的现象,即幼儿园5天加上家里的2天等于零。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时候父母才是影响幼儿最大的人。纪录片中关于"爱"的一个调查不禁让人心寒。"你有没有想对谁说我爱你呀?""没有""妈妈对你说过爱你么""没有""你为什么不好意思说""我觉得那个恶心"…诚然中国传统文化重于含蓄内敛,但是何以我们的孩子如此冷漠?又是什么价值观让我们的孩子觉得爱是个恶心的东西?还有个小男孩说:"我爸爸妈妈都很忙,我妈妈忙着去医院做美容,我爸爸忙着接人家吃饭…",也许我们会觉得很可笑,但是孩子不会这样想,他们内心可能充满了失落与孤独。对于他们而言,父母的爱是无可替代的。片中还有一个等妈妈来接的小男孩,前瞻后顾的神情,噙满泪水的眼睛,等待的焦急与失落。对于他而言,看着同伴一个个被父母接走,心里该是多么彷徨。有时候,我们的父母也该深刻的反思,不要一味斥责幼儿园的失职,想一想作为父母自己做的够不够。

  培养一个幼儿需要一个社会的力量。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或者社会,都应给我们的孩子以爱和尊重,套用一句常说的话,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未来的我作为一名幼师,我相信我不会忘记自己今日所看所感,不会忘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一定努力为孩子,做到最好。

  《幼儿园》观后感 篇17

  我很高兴能有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这次学习有幸参观了上海市“东方幼儿园”与“奥林幼儿园”,还观摩了多名名师观摩活动与听取师大的专家讲座受益匪浅。

  在活动上,蒋静教师对绘本教学内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补充、修正了我原有的观点,提升了我的'理论高度。以前,我并不明白幼儿园课程里还有绘本教学这一项,我认为那就是故事教学。在观摩活动中共听了《艾玛捉迷藏》、《十一只小猫做苦工》、《图形一家人》三堂绘本教学。我被这几位教师挖掘绘本,以及研读绘本及出色的教学设计所深深地吸引。

  这次外出学到不少,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观后感 篇18

  感激幼教中心组织的实验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给我们供给了一次很好地向同行学习机会!经过观摩实验幼儿园教学活动后,她们的游戏化及情景化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让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优秀和特点,是这次“闽南童谣走进幼儿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我们选择本次资料的主要依据。小班《唂唂唂唂哽》是以说唱结合的形式展现,在本次活动中我经过激趣导入、欣赏理解和游戏感受。将原本比较复杂的童谣简化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能被幼儿所理解的教学活动。

  1、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资料以及整个设计过程,贴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并且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较好地完成了目标。

  2、从教学策略方面来看,闽南童谣《唂唂唂唂哽》的选择契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在第一个环节中,她们选择以“播放母鸡的叫声”的童谣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其次,在活动过程中,为了打破以往诗歌教学沉闷的气氛,经过展示与童谣资料相关的vcd,将幼儿带入一个跃跃欲试的情境中来,使幼儿充满期待地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

  在第二个环节中,经过提问——欣赏——朗读,让幼儿感受童谣,幼儿很容易地理解了童谣的资料,并记住了童谣。让幼儿在图谱提示下看看、说说初步了解童谣的资料。

  3、从教学方法方面看。为了避免单调重复的学习,加深幼儿对童谣的练习和巩固,我又借助了快板,让幼儿根据快板的节奏学习童谣。快板有较强的节奏感,幼儿会产生很大的兴趣。“普通话+闽南语”的教学方法,运用自身生动的肢体语言,充分调动了孩子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性,师幼互动较好。在活动中,我还采取了问答的形式,和孩子一问一答来学习这首童谣,并且没有运用到任何道具,只是让孩子边念边做动作,孩子比较好模仿、好表现,学习情绪也是很高的,孩子在边念童谣边表演的过程中也学到了趣味的语句,同时还能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本事。

  在欣赏中班音乐活动《会跳舞的熊》活动中要用形象化的主要大大熊和小小熊等玩具辅助手段,唤起听音乐的兴趣。其实在第一次欣赏时,教师就介绍了大大,小小熊体型特征并且引导教给他们一些走路的轻重模仿动作,以此作为孩子们表演动作的准备。之后在欣赏时利用音乐节奏感设置情境,帮忙他们进入音乐欣赏的情景,把注意力吸引到听音乐中来。与此同时我们能够用语言来引导、提示孩子们,这样他们就能够把感受、体验及联想到的情节与资料用动作表达出来。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已经能熟练的掌握42拍的节奏,会使用小铃鼓、沙锤等小乐器来表现节奏,所以这次我选用的是幼儿熟悉的42拍的音乐,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来感知abaj结构的钢琴曲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经过幼儿初步的感受分奏和合奏,来体

  验和感受团体合作给他们的带来的欢乐。整个活动是以小动物走路轻快笨重为主线,幼儿在互动中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和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由此可见,我们在组织音乐欣赏前努力为孩子们创设有利的环境,能帮忙他们更好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发展对音乐的感知本事。大班《口编8的加法应用题》为了让数学活动变得简便趣味,陈教师异常设计了情节模式:去菜地摘蔬菜的过程,学习口编8的加法应用题。整个活动丰富趣味味,教学准备做的很充分,教师的语言暗示也到位,让幼儿由浅入深,简便地获得知识。不仅仅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贴合了《纲要》中所指出的:“教育活动资料的组织应充分研究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真规律,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中。”

  《幼儿园》观后感 篇19

  10月28日至10月31日在多媒体教室里面观摩优秀幼儿教师优质课视频,又听了优势教师专题讲座,自我感触颇多,收获较大,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互动

  感受最深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过程中教师更注重的是生生之间的互动,把互动的空间留给孩子,因为孩子们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更能为幼儿所理解。而教师在互动过程中贯穿于幼儿情感、认知以及兴趣本事的培养。

  二、自由探索

  教师能够深入挖掘孩子的潜力,让孩子在自由的探索中变被动为主动,深入活动其中。真正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赵俊教师的音乐活动《森林音乐会》中,让幼儿细心聆听音乐,自我感受是什么动物,用什么动作表达更生动形象。教师都是让孩子自由的想象,自由的探索,而在此过程中,幼儿体验到的乐趣和获得的感受都是教师的教所不能替代的。

  三、精彩的鼓励语

  教师在鼓励孩子时,能够及时肯定,不用泛泛的鼓励语,教师要能够运用准确地语言把孩子的回答鼓励在点上,尽量不重复孩子的回答。从孩子的回答中找到亮点,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帮忙孩子树立信心。在语言类活动《15只老鼠的礼物》中,王红裕教师的鼓励语就运用的十分到位,既鼓励了孩子,又起了小结的作用。

  四、情感的发展

  注重幼儿情感的发展,在音乐活动《捏泥人》中,整个活动都是以热情洋溢的动作为主线,并且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之间相互,互相配合。

  五、教师的教态

  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不做作,发自内心地情感流露给人亲切感,很容易拉进教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六、活动的组织

  教师语言组织上精炼,在活动的环节设计上不拖沓,不花哨,环环紧扣。教师的提问适时,恰当。在活动的组织上,教师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这次的观摩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执教教师对课改理念的`把握、教学材料的选择、活动中的教学机智、以及活动后的反思,都显示了她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好地专业化水平。由此我体会,必须在每日活动中认真对学习材料深入分析、仅有不断实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才能灵活掌握教学机智与应答、以及活动后认真反思是促使自我专业化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

  Ps:给我最深感受的就是施渫非教师的专题报告《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当看到日本一所保育院里面的孩子一日生活,给我很大的冲击,原先日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日本的小孩不是温室的花朵,从小就锻炼他们的身体,磨炼他们的毅力,他们害怕的不会让他们退缩,让他们勇往直前,同时也提高团体荣誉感,不因为自身的“矮小”而放弃,勇于争取胜利,即使最终输了,还是赢得了过程,为下一次能争取更大的成功。

  《幼儿园》观后感 篇20

  上星期五早上发现顺顺有点低烧,并且咳嗽了几声,于是没有去幼儿园,在家休息了,星期二是幼儿园的观摩课,请家长来观摩小朋友的幼儿园活动。顺顺虽然没有完全痊愈,可是我觉得观摩课是很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情景的好机会,还是早上带顺顺去幼儿园参加了。

  教室里布置了娃娃家、公共汽车、医院、银行、超市、糖果屋,给小朋友们进行职业体验。可是由于我们来得很晚,没有时间体验很多。顺顺来到教室,首先把自我的照片插到公共汽车上,然后当司机开车子。一会,我提示顺顺能够去做医生给娃娃看病。顺顺来到医院,因为里面已经有三个孩子,比较拥挤,顺顺又去娃娃家玩了一会。

  戴教师要求小朋友们把玩具送回家,小朋友们围坐成一圈,戴教师提问题,小朋友们,你们都做了什么啊?孩子们举手回答,一个女孩子回答得很好,做了医生,给娃娃看病。给开药等等。两三个小朋友答好后,开始户外活动阶段。

  首先是女孩子骑羊角球,运送小玩具,男孩子踢足球射门,玩了一阵后,男孩女孩交换玩具。然后是做操,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一圈,配合音乐做操。

  这个过程中,顺顺还是比较愿意参与,喜欢各种活动。在唱歌做操的过程中,还和旁边的小朋友经过眼神和表情互动。可是我发现,顺顺的确有王教师跟我讲过的问题,就是干事情慢吞吞。教师让小朋友们围成一圈做好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很快地坐下来,顺顺却慢吞吞地,还东看看西看看,在一个位子上沾了一下又起立,小朋友们都差不多坐好了,她才算找到个空位子坐下。出去户外活动的时候也是这样,不知她是有意还是无意,排队排在比较靠后,走出去后,小女孩们玩羊角球,等我出去看的时候,发现小朋友们都在玩球了,她还站在那里,剩下的两个球她嫌太小,

  可是别的球已经被小朋友拿光了。实在没办法,小球就小球了,按照游戏规则,要骑着球运送小布偶到另一边的大箱子里,箱子里的布偶有各种动物,顺顺在这边又开始挑挑捡捡了,在我的督促下运送了一个过去,回来又开始挑,还主动为别的小朋友挑布偶,可是人家根本就不需要。哎,这孩子这性子也不明白是随谁啊?

  其实也不能求全责备,全面地来说,顺顺还是有很多很好的品质的。比如说她做事很稳,一次在游乐场玩滚小球的游戏,小球是椭圆型的',必须要竖着滚,才能撞到洞洞里获得积分,我告诉顺顺玩法后,我尝试地玩了两个球,都失败了,因为我性子太急了,心一急手就不稳。而顺顺慢条斯里地,稳稳当当地,居然个个都撞到洞里,最终还获得了个小奖品。我不得不叹我这当妈的还不如三岁半的女儿。

  还有一次是单位发票子组织小朋友去看皮影戏《火焰山》,小朋友们都获得优待,坐在最前排,看戏的时候,多数孩子都在左顾右盼,前跑后跑的,而顺顺却很坐得住,乖乖地坐在那里前面看戏。可是我相信她必须是看不大懂,因为我从来没有给她讲过西游记的故事,我还是自我坐不住,主动跑过去陪着她给她讲剧情。

  十全十美的孩子没有,可能有些时候是优点,在有些时候,就成为缺点。如何引导孩子,需要很高的智慧,如果仅仅为了孩子能暂时地获得竞争优势,而指导她一意争先的话,可能会抹杀孩子本来很好的性格,也不利于培养她好的性情。

【《幼儿园》观后感】相关文章:

幼儿园观后感11-29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05-12

《幼儿园》观后感(通用26篇)04-01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02-09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600字,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600字_观后感06-18

观纪录片幼儿园有感03-28

观后感11-05

变形金刚观后感变形金刚观后感11-16

《地雷战》观后感 地雷战观后感简单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