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电影观后感6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佰电影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佰电影观后感1
本没有意向去观看这部电影,但耐不住身边好友各种对它的夸赞之词,鼓动我一定要去看看。我是排斥看战争片的,因为不想去直面那悲壮的历史。这次,冲着它21亿的票房,催生了我的好奇心,决定一睹风采。
果不其然,影片的开头就很摄人心魄,几次不忍看下去但又终究被心底强烈的愿望所打败。我想关注这英勇的壮士们,关注他们的命运。
八一三淞沪战役进行到最后阶段,因为宝山大场防线失守,国民党七十万人的军队全线西撤,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420余人,在副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下,奉命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四行仓库。
区区400余人,谢晋元为了鼓舞士气,迷惑敌人,对外仍用团的番号号称有800人,这就是影片名的由来。什么叫隔岸观火,它的最新释义我想就是岸的这边血肉横飞,岸的那边却歌舞升平!区区租界,就是天堂与地狱的代言!
那坚守的四天四夜,孤立无援,他们有的只是对万万百姓的责任,对民族振兴的期许,更是为了百家团圆的梦想。有的只是满腔热忱,是那舍身为大义的精神,是那绑着炸药包英勇就义的大无畏,是为了作为中国人的无限自豪!
这些就足够了,足够一个又一个的勇士,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即使他们中还有孩子,他们的年龄本应在父母身边尽情玩耍,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却直面死亡。
当战争进入尾声,四行仓库所在的闸北已被日军占领,到处挂满血腥的太阳旗。当中国童子军女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为八百壮士送去了国旗,当看到谢晋元向全体战士传达死守四行仓库,与最后阵地共存亡的命令,当看到他带领战士们一起,将那面国旗高高飘扬在四行仓库的楼顶时,两岸观战的民众激动万分,无不欢欣鼓舞。而在影片之外,我听到了影院里不少人的强忍泪水的抽泣声,眼泪就这么在眼眶打转,这一刻,是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当看到敌机对着护旗队伍疯狂轰炸,我们的壮士按组按列,前仆后继,就为了不让国旗倒下去、、、影片外的我们也握紧了拳头,暗暗喊着加油!加油!敌机最终被打跑了,我们的壮士却也付出了几十条鲜活的生命、、、
完成了掩护的使命后,他们奉命撤出四行仓库,撤退到公共租界。租界与四行仓库仅一河之隔,那段桥却是掌握着他们生死之桥,他们知道活着过桥都只能是奢侈,谢晋元沉重地说人死了,也要干干净净的。大家依次排队洗澡,给自己垒好了衣冠冢,等待第二天的生或死。
日军怎会放过这八百壮士,机枪的扫射,多少人在即将踏到租界旗帜距离时候,而倒了下去。谢晋元亲眼看着他的战士们倒在了自己的面前,无能为力的又焦急万分的眼神除了命令大家全部冲桥,孤注一掷为自己性命一搏,竟然毫无办法,如果可以,他恨不得变身超级战士,将鬼子杀个精光来保自己的战士们性命无虞吧!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
这段历史是另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人生,唯有铭记。
观影结束,我问一同观看的女儿有何感想,她沉默不语。回家告诉我说,妈妈,原来我们的先烈是这样守护我们、守护和平的。是的,女儿,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你们当奋发图强,做我中华的好儿女,祖国的未来在你们肩上!
八佰电影观后感2
一九三一年,日军在那年的今天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十几万东北父老乡亲成为了亡国奴;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国共联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年十二月,南京沦陷,三十万人惨死于日军屠刀之下;一九四五年,历经14年浴血奋战,成功迫使日军投降,抗战胜利。在此期间,总计有3600多万军民牺牲,将他们的满腔热血泼洒在了这片他们钟爱着的土地上,其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人民筑起了一道防线,在四行仓库坚守四天四夜,也为中国人民在世界的谈判桌上挣回了份量不轻的筹码。他们就是国军八十八师第三百六十二团,史称“八百壮士!”
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过后不久,淞沪会战爆发,这是中国对日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总计十几万中国军队却在两万日军的`进攻下一败涂地,在上海经历惨败之后,便向南京撤退,仅留下八十八师第三百六十二团不到两个营的兵力,他们在背靠英法租界的四行仓库之中建立阵地,经过一系列战斗之后向英法租界撤退的故事。我看得泪流满面,但是我也为其感到愤恨!一开篇便出现了逃兵,有人说战争可怕很正常,逃跑是人性,也是每个人的本能。我一听便心头火起,呸,本能?那像郑凯演的陈树生为了保住阵地和战友,不惜身上绑满炸弹,纵身从四层楼高跳下,与日军同归于尽;李晨演的齐连长总是冲锋在前,勇敢无畏,最终带领小队掩护大部队撤退而壮烈牺牲,……,他们为什么不逃?照这种说法,每个人都有本能,那还有军队打战吗?为什么这“八百壮士”不逃?进了军营,就要有血性,就要时刻准备迎接死亡!再说了,你们跑得脱?古话说得好“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那几个逃兵哪个有好下场?一个脸上被打了一枪,一个手指被打断,还有一个逃跑途中遇到日军,在河道里为了不被发现而被活活闷死了,还有被枪毙的。同样是军人,连死法都天差地别,一些死得光荣,一些死得憋屈,是个人都想青史留名,逃,我反对!如果人人都向陈树生他们那样不惧牺牲,小日本也不会在这里赖14年不走!
还有一个镜头是他们拼死护旗,有人说,一面旗有什么大不了的,那么我想说你大错特错了,军旗是军队的荣誉,而且,英法租界那的外国人、中国人都看着它,一但它倒下,说明军队倒下了,国家倒下了,以前一部电影,一个小国同一实力雄厚的大国开战,就因其打掉了对方旗帜,对方军心大乱,最后被攻破,这更好地说明了军旗乃军队之核心。英烈们护住了旗,就是护住了部队,就是护住了国家,就是护住了希望!
“八百壮士”等英烈用血肉之躯撑起了一片天,令我们有了现在这样的美好生活,这部电影上映时期非常好,9·18前后,更好地让人们记住了今天。今天是9月18日,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的烈士们,请安息吧;今天是9月18日,向为我们奉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烈士们致敬!我们唯有努力学习,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才能回报烈士们付出的生命!当年国家战乱,民不聊生,英烈们奋勇抗争是报效祖国之方法。而今,疫情肆虐,人们各司其职,做好了应有的贡献,这是今天报效祖国的方法。我们呢?未来属于我们,我们报效祖国之方法在于奋发努力,日后将祖国建设得更好,使国家地位蒸蒸日上。同学们,为了日后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吧!
八佰电影观后感3
昨晚,去电影院看了电影八佰,观众非常多,而且女性观众多,这在战争类电影当中是非常少见的情况。感觉这个电影,是看过的电影当中,对日军还原程度最好的电影。日军很多战术动作都可以和抗战老照片当中的日军直接对上。
包括日军小分队半蹲着隐蔽在战壕后面,包括,日军喜欢两列纵队进行两翼包抄,在最后突围的时候,日军在侧面设置机枪阵地,在上海日军威胁动用重炮,包括日军的服装道具,特别是日军海军陆战队的形象,都是非常真实的再现。
1939年,我们对日军的分析是,日军特点是,下级军官动作娴熟,士兵射击沉着娴熟,不乱射不空射,尤以狙击兵对于目标之选择发现,甚为敏感适当。这个特点在电影当中,已经得到了非常深刻的体现,日军狙击手射击相对比较准确,普通士兵进行步枪射击都是瞄准射击,很少乱开枪。无论攻防,均重视构筑工事,工作力亦强。步炮空协同确实。惯用锥形突击的战术,同时,向对手的侧翼与后方实施大迂回、大包抄,对对手重兵集团“包饺子”;长于声东击西,佯攻与主攻相结合,奇正并用,让对手防不胜防。
这些特点是电影当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包括,日军正面攻击,掩护挖土机侧面工作,日军在两翼包抄上去想使用炸药包炸墙等等,步机枪掩护步兵爬梯子等等。善于侦察,收集情报和分析情报,比如在淞沪抗战的时候,第51师从陕西汉中到上海参战,从宝鸡上火车,一直到南京车站,可以说走到哪里,就在哪里遭到日军飞机轰炸。在淞沪抗战,记者去第72军采访,这个部队还很有警惕性,记者刚走不久就转移了军部,结果很快军部所在观音堂就遭到日军舰炮轰击。在电影里体现为,谢晋元部队在深夜秘密突围,结果就遭到了日军的预设部队打击。
而且,从八佰这部电影当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日本步兵散兵群战术,在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时候,日军就已经开始善于使用散兵群战术,就是,一个步兵班,还要分成3个战斗组,以横-散,纵-散队形攻击前进。基本就是,第一组,快跑前进,距离各8步,突击组火力掩护,以此类推,利用地形地物,各个跃进。
而当时,我们才有散兵线战术,相隔各3步,步兵散开构成火力线,一个步兵排分成3个班,一个班正面40步,一个排纵深100米。但是,这种战术导致对抗日军散兵群战术的.时候损失惨重,后来,德械部队也开始采用以轻机枪为核心的散兵群战术。
当时记载,不懂得散兵群战术,还在使用散兵线战术的1个步兵连,遇到日军一个分队,可能5分钟就会损失殆尽。电影八佰当中的日军进攻,不再是人海密集冲锋了,比较好的还原了日军1个步兵班分成3个组进行散兵群进攻的战术。
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符合历史原貌,毕竟不是军教片,也不是纪录片。而且,这部电影是服装,道具,上也非常不错,可以一看。这部电影最感动的一句话是,我们是湖北保安团,我们是来保卫大上海的!
八佰电影观后感4
学校党建活动,集体看《八佰》。
说实话,对于这类影片,我并不是很钟情。满屏满耳的枪林弹雨,惨不忍睹的血肉炸弹,只听得旁边的王君老师“啧啧”声不断,我的心也被揪得七上八下的,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敢看屏幕。
打从学习历史开始,最怕中国近现代史,割地、赔款、卖国、求荣……在学生时代我有点偏激地认为近现代时期的中国人的集体人格都是灰暗的。
后来,随着年岁增长,阅历增加,对那个年代的人情故事有了别样理解,特别在读完张玮写的《历史的温度》一系列书籍后,感受到“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一如此次的电影——《八佰》。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截取了整个事件里最精彩的四天,用宏大的视角引出人物群像,拍出了中国战争片的新高度,可以跟《血战钢锯岭》相媲美,也能跟《拯救大兵瑞恩》比肩。剧中让人眼眶湿润的镜头很多,升旗仪式、陈树生们抱雷跳楼、大雪之夜的撤离、民众们隔岸伸出去的手、敢死队员们的视死如归,但最让我震撼的是特派员的一句话“能留守至今,本就是做给西方列国的一场表演”,一丝悲凉感油然而生。
英雄们惨烈地付出居然是一场戏,对面列强们的摄像头,照相机以及各种层次的百姓们,头顶上是盘旋的除了有日本的飞机,还有西方各国的.军方监控,各色看官纵横交错。屠杀也好,反击也罢,所有的像是演戏。“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收起了底线,顺应时代的改变看那些拙劣的表演”,我们坐在台下观看着的又是怎样的角色?
想起疫情时期一个视频上的一句话,“当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日军侵华,华北沦陷,上海已然不保,可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能逃离“雪崩”之时的覆顶之难吗?那“八佰”将士的抵死抗争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想起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许倬云先生认为“宇宙不断趋于平衡的大格局中,人本身有理性、有良知,可以以自己的“心”映照、呈现宇宙本身的“正气”,这也是其存在的禀赋。
这就是答案,天地正气经由“八佰”士兵映照给了对岸的“看官”,所以大学教授扔下了太太的项链,白俄女人捐出了自己的首饰,京剧演员用《长坂坡》致敬将士,小姑娘用敬礼心理援驰军士们的付出……看戏的人不再置身事外,一双双手,穿过钢丝网,拉住英雄们的手,正气被点燃。
瓜怂不怂了,小湖北都能果敢地留下成为敢死队,端午为国捐躯……杂牌军有了自己的番号。
这不仅仅是一场表演,他们也不是戏子,据史料记载,这群将士们在后面还是经历了一系列的磨折,谢晋元最后被自己的部下杀害,但他的正气还是被20万的上海民众牢记。现在的上海还有晋元路,晋元广场,纪念馆,还有今天《八佰》这部电影。
中国近现代史,除了割地赔款,还有一场,肯定不止一场“盛大的表演”。
八佰电影观后感5
看完这部电影,心里会涌动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过屏幕,我亲眼看见这些勇敢的战士,民族的英雄,用鲜血,用生命唤醒了我。
在这部电影中,没有准确的主人公;确切地说,每一位奋战到最后战士都是主人公。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铁板,一名战士毅然选择将炸药绑在自己身上,面对子弹,迸开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牺牲绝不是无谓的挣扎,无用的表演。每一位高声报下自己的名字,伴着轰炸声消失在血烟中的战士,都是无畏的英雄。
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隔岸观火的百姓们,虽然战争就在眼前,中间只隔了一条苏州河,但用天堂和地狱形容毫不夸张,一些爱国人士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刀子拼命给战士们送电话线,知道这场战争不仅仅是400多人,更是中国人民的战争!
一位姑娘给战士们来送旗,如果升旗的话,日本人就会发动猛烈的`进攻,战士们会损失惨重,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选择了升旗。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他们并没有害怕没有退缩,用身体护住国旗,不让国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护旗,他们想让隔岸的中国人知道中国还在,他们没有亡。
电影年仅13岁的小湖北,跟随叔叔哥哥落难逃命,却在偶然交错间被带入四行仓库。他看着对岸的灯光戏曲,眼中唯一的光芒是活下去,活着才是希望。所有人都照顾他,七月给他带来洋饭店的蛋糕,端午告诉他们打完仗一起去照相。然而战争残酷,战火无情,叔叔被日本人切腹视威、七月被窗外飞过子弹一枪毙命、端午在对抗敌方机中掏空五脏六腑,爱他的人、可以依靠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在眼前骤然离世。后来,他放弃活的机会,用小小臂膀端着枪,眼神坚定地盯紧前方,恨不得一枪毙了日本兵!
直到最后,战士们都向租界撤退时,子弹如雨似的打到了桥上,一支由中国建立的敢死队拼命掩护着队友撤退,此时的桥已经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鲜血染成了血红色,这时他们也不忘队友,冒着生命危险把队友扛到安全区域,群主们伸出手挡挪开挡板,发了疯似的想把战士们拉过来,他们面对枪林弹雨,无所畏惧,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没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没有真正的英雄,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凡胎肉体,是父母细心呵护养育长大的。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要牢记历史,要努力让自己更强大,少年强则过强,吾辈应当自强自立!
八佰电影观后感6
疫情之后的第一部电影,等得和电影院复工的消息一样久。
开门见山地说,《八佰》虽然讲故事上稍欠火候,但不妨碍它是一部制作精良、演技在线的电影。
整个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短暂停火的夜晚,小湖北透过窗户向对岸望去,南岸的戏台鼓锣喧天,他脑中浮现如下画面:一位将军身骑白马、手持长枪、独立山腰,静候敌军来袭。他的面前千军万马严阵以待,他的身后空无一人,只有背后的靠旗、身上的花布单衣赏,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的战场,都不曾出现这样的场景,我却觉得这一幕非常真实,老一辈的人为什么喜欢听戏和看连环画呢?他们出生在和小湖北相似的年代,接触和了解历史的主要媒介就是戏台和评书,将平日里看的花脸彩衣的戏剧扮相嫁接到放羊的小山坡,就是小湖北脑中的这一幕。
当艺术的浪漫与现实的坚硬碰撞在一起时,有趣的冲突就出现了,靠旗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千军万马,戏服也毫无防身护体之功用,红缨枪纵使武功盖世在火器时代也会不堪一击,与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将军心中的淡定和沉着,孤军应敌、一马当先,这是怎样的一份孤勇和以一敌百的英雄主义!这就是仓库内“八佰”壮士的真实处境,没有援军、没有粮草,有的只有一份血肉之躯、一颗坚守的决心和对未知命运无尽的恐惧。
这像极了20xx年开年武汉经历的新冠疫情,封城后的武汉静止了,城中的我们处于被数据支配的恐慌中,灾难如此迫近,死亡和确诊的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而是我们认识熟知的朋友、亲人;信息过载、信息延迟,都会牵动武汉人民绷紧的神经;口罩隔绝了病毒,却隔绝不了恐惧,人们相互之间传递着怀疑的眼神,少消毒一分则忧心忡忡,再多的防护措施也不为过。
面临未知的病毒,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志愿者选择逆行,签下请战书,毅然奔赴湖北。在寒冬中送来炭火、于暗夜里点燃希望。党和国家统一调度,不计成本和代价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火神山、雷神山就在离我家十几公里的地方拔地而起,方舱医院争分夺秒的改造完成,医疗界四大天团会师武汉的.消息让我热泪盈眶,一批批医护用品和物资发到武汉,一截截确诊人员数据降下来,志愿者和团购群活跃了起来,静止的武汉又恢复了生机。
医疗队顺利完成使命踏上归途,历经苦难的武汉人民自发拉起横幅、准备礼物、欢送他们,口罩也挡不住我们满脸的笑意和满心的感激:你们,就是湖北和武汉人民20xx年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真实的战场其实一点也不浪漫,你既没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的勇气和智谋、也没有黄忠定军山气势如虹的开挂剧情,你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火中取栗、螳臂当车只为搏一个概率,为此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你默默无闻、殚精竭虑,付出的代价不单有健康甚至还有生命,为坚持胸中的那一份孤勇,值吗?
“八佰“和疫情中的每一个逆行者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
【八佰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八佰观后感02-17
八佰电影观后感05-02
电影《八佰》观后感05-03
《八佰》电影观后感07-31
电影八佰观后感(精选30篇)07-18
电影《八佰》观后感15篇11-22
八佰电影观后感15篇11-22
电影《八佰》观后感6篇11-21
八佰电影观后感(15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