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时间:2023-01-05 08:15:2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1

  2月17日晚上,我与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的直播,让我认识到了许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了解到了许多感动人心的故事。我想真诚地对他们说一句:“感谢有你!"

  这次的感动中国人物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有防疫期间带病坚守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有改变山区女童命运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张桂梅校长,有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王海等等,他们每个人既平凡又伟大,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创造出影响深远的社会价值,他们是多么伟大!

  在这群人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妇——万佐成和熊庚香。他们都已年过六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早餐店。从2003年初,夫妇俩买了10多套厨具和煤球炉,建立起一间共享“抗癌厨房”。他们的初心是让来自各地的'患者家属可以在这儿为自己的家人做饭,让患病的人能吃到家里的味道,心中多些安慰。从每次0。5元到每次1元,夫妇只勉强维持着日常开支,初心却从未改变。他们这里像个家,夫妇俩常开导帮助病人,给予他们鼓励与安慰。

  “微弱的灯火,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在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看惯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对呀,看似只是个提供炉火的简单举动,却不知温暖了多少人,而万佐成和熊庚香也是最平凡的人,却能给予这么多人力量。这让我明白了虽然每个人都很平凡,但爱心不分贫穷富贵,一个小小的举动都足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每个人都能在平凡中创造伟大的社会价值。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多给予他人安慰与鼓励,始终牢记善行天下。

  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我们才更了解什么叫做奉献,什么才算付出,这样的人让我们感激不已,所以让我们在心中铭记他们,在生活中以他们为榜样,大声地为他们说一句“感谢有你!”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2

  有这样一个人,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核潜艇而奉献一生,它的名字叫彭士禄。

  彭士禄的童年可谓是艰难坎坷,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因为革命而被敌人杀害,一年后自己的父亲也被杀害了。他的父亲原本是地主家庭的男孩儿,却和自己的亲人们一起革命,一起对抗那些剥削劳动人民权利,自由的人。父亲的死使彭士禄成为了孤儿,同时也成为了一位四岁的逃犯。

  父亲去世后彭士禄跟着自己的奶奶东躲西藏,曾被27个家庭抚养过,而这些抚养过彭士禄的妈妈们也因为他,而被敌人一个个地残忍杀害。直到15岁,彭士禄才被周恩来找到,结束了11年躲躲藏藏的生活。

  十几年后,彭士禄去苏联留学学习机械专业,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许多领域的`技术都非常落后,中国急需要一批优秀的科技人员研制核潜艇,彭士禄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将专业改为原子能核动力,为祖国奉献力量。他回国后便消失了,因为研制核潜艇是国家最高的机密,所以研究人员在此期间不能与外界联系。彭士禄和同事们没有任何的研究基础,只有两张模糊不清的国外图纸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来的一艘核潜艇模型。关于所有潜艇的书籍都是英文版,所有的研究人员都不懂英语,彭士禄便组织同事们学习英语,每天凌晨五点便可以看到研究人员在背英语单词。经过两年的学习,他和同事们基本了解了核电站级潜艇的原理,便开始了十三年的研究。

  彭士禄回忆说当时的条件确实很艰苦,吃的只有馒头和野菜,住的地方到处都是虫子,如果哪天不被咬几个大包都觉得不正常了。

  经过彭士禄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成功参加了海上训练。

  彭士禄为了研究核潜艇隐姓埋名十三年,他为祖国做出了何等的贡献?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3

  生活处处都有感动,也许那感动与世长存,也许那感动只是一瞬间,或者那感动是平凡的小事。感动带给人们一次次心灵的深触。《感动中国》带给我们一次感动的饕餮盛宴。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感触最深的是陶艳波母亲。她那一抹感动深深触及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陶艳波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母亲,她本应当和丈夫儿子幸福安康的度过下半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儿子被查出先天性的失聪,这给还沉浸在幸福中的陶艳波一次沉重的打击。可是,她没有放弃自我的儿子,她坚信,她的儿子必须能开创辉煌。于是,她每一天跟儿子一齐上学,成了儿子一生的同桌。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陶艳波辞掉了工作,就这么,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陶艳波每一天做随堂笔记,遇到听不懂,不理解的题便追着教师,一向追到了办公室,请求教师给她再次讲解一遍。晚上,陶艳波便细心地翻开笔记,给儿子讲题,有时甚至要讲好几次才能让儿子听懂。三十多岁的她,鬓发已经泛白,皱纹悄然爬上了她的脸颊。因为过度的操劳,导致陶艳波的`秀发变得脆弱,最终一块块的脱落,使得陶艳波不得不戴上假发。身体也未老先衰。此刻,儿子在她的坚持之下,不负众望,考上了一所好大学。

  陶艳波,她只是一个母亲,却有如此强大的毅力,也是因为爱子心切。为了自我的儿子,她哪怕放弃一切,放弃了容颜,健康。就手把青春埋葬在那里,可是陶艳波认为是值得的。她不问前方是否如履薄冰,是否将她百般摧残,她所顾虑的,所期望的,就是儿子将来的幸福与健康。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我们的母亲也许没有这么让人感动,我们自我也许也不会那么命运多舛。可是请不要忘记,感动不需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许是生活中积累的一点点小事开始,那一抹感动,虽然清淡,但在纸上一点点积累起来,也是浓厚的。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4

  高高挺立的风墙,从不畏惧前面的万仞惊涛,以勇往直前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执着地出没于波峰浪谷间。因为坚守着信念,才能拼搏前行。

  在《感动中国》20xx中,每个人都藏在心中一份力量——坚守信念,永不言弃。浙江嘉兴人朱丽华,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学成为当地唯一的盲人中医师,为百余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并坚持做慈善,帮助贫困学生。在黑暗中,靠自己的双手,推拿出灿烂的人生,因为内心坚守正直,为人生撑起了一片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对信仰的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对骨气的坚守。

  屈原正道直行,一部《离骚》万古流芳;司马迁刚正不阿,一部《史记》成为绝唱;朱自清宁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是啊,多少仁人志士坚守自己的脊梁,为华夏民族撑起了明亮的蓝天。而我们也要学会坚守,让生命的.航船驶向远方闪烁的灯塔。

  让所有中国人值得骄傲并且学习的是中国女排,在一次次失败中奋起直追,没有泄气,没有放弃,正如“女排精神”中所说的那样顽强拼搏,并不言败。他们有过挫折,有过失败,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在赛场下默默奋斗,潜心追梦,完成他们的使命,他们是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是国家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动见证。

  因为有了失败,让他们更加努力,奋起直追;因为有了困苦,让他们勇往直前,拼搏不息。他们从不骄傲,而是默默的坚守自己的信念与使命,努力追求他们的梦想。

  作为学生的我们,有过失败,也有过沮丧,但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坚守本色,也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至少不会后悔,自己努力过,追求过。

  人生本就是一场向前的旅行,谁又会一生完美无缺,一帆风顺,没有逆境,怎能磨练出坚强的意志。一切要靠自己努力,坚强的经历风雨,用成功的汗水验证青春无悔。

  无论是“朱丽华”还是“中国女排”,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自己的事业,永不言弃的精神,他们是时代的楷模。

  漫漫人生路,多少风雨交加,崎岖坎坷的日子与你我相伴,没有人会一帆风顺。面对生命中突如其来的风雨,我们应学会坚守,磨练自己,用坚韧不拔的精神,潜心追梦。

  英雄之心常怀博大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08-06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10-19

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12-02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10篇02-12

感动中国人颁奖典礼观后感12-06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14篇)03-24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14篇02-25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的观后感12-02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的观后感15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