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小学生管理情绪

时间:2025-02-12 15:39:53 林惜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帮助小学生管理情绪

  导语:小学生是人生阶段中最为天真烂漫的时期,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表情是丰富多彩的,可能前一秒在笑下一秒钟又会哭,这就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最为真实的一面。小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也会在学校生活中,遇到更种各样的问题与烦恼,这也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应该对孩子多一点关心,注意他们情绪的变化的含义。

如何帮助小学生管理情绪

  如何帮助小学生管理情绪

  一、小学生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情绪是人们的面部表情中最为直观的一种表现,也是一面镜子能清晰的透漏显露出人的心理活动[2]。小学生会通过一些行为进行情绪的宣泄,有时候外界与自己主观上的冲突很大的时候,就会使得他们的情绪失去平衡,有时候会选择逃避、极端等方式,对社会与周围人际关系也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

  小学生的年龄在不断的增长,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提高。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努力的去学习了,就会取得优异成绩,心理上得到一种被肯定的获满足感,竞争意识也便进一步加强,上课不好好学习,学习没有兴趣,就会使得学习成绩很差让自己体验到无能感,也会产生自卑心理,也会认为世界里东西都是消极的灰色的,对以后的生活期望都不高,并且长期的积压在心理得不到很好的发泄,就会给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情绪管理的常见方法

  (一)对情绪有所了解

  了解情绪就是要清楚自己的各方面的感受与看法。只有先对自己进行全面的了解,认识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之后,去尝试着接纳自己,以自己为骄傲,才能更加的自信[3]。同样,时刻的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变化,而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开导,是每一位老师的承担的责任,密切的关注着学生的情绪变化,积极情绪会使得学生更加的自信、更加向上更热爱学习,对消极的情绪漠不关心甚至“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对学生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例如生活中,帮助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情绪的了解时候,这样提问:现在感觉怎样?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帮助高年级学生,让他们将询问自己的情绪当成一种习惯,认识到情绪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及时的调整,也会很快雨过天晴。

  (二)将情绪表达出来

  社会的发展,孩子是家长的心肝宝贝,因此孩子的一举一动也引动着父母的心情。生活当中很多孩子都或少的当情绪出现了偏差,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也会让教师和家长十分的不理解,具体怎么打开孩子的心扉呢?

  一方面,在开导低年级学生时候,可以用温和的方式与学生去交流,可以使用动作、手势、图画、语言等进行沟通,换位思考,去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让他们不断的认识与接纳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另一方面,在教育高年级学生时候,也要亲切的预他们去沟通,因引导他们将心理的所思所想及时与家长或老师,倾诉出来,可以当面谈心、文字表达等。

  (三)使情绪有效疏导

  众所周知,当产生了情绪时候,一定要找到一个出口,让情绪可以得到宣泄,长久的压抑,严重的会是心理扭曲,造成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情绪的疏导可以分为当场的情绪管理和问题发生以后的情绪管理[4]。

  在生活中,当情绪一触即发十分的激烈,此时就需要冷静,运用语言进行暗示,来控制情绪、缓解情绪,避免“硬碰硬”使得矛盾升级,也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换位的感受对方的心理感受,转换心理的不平衡,也可以由第三方进行劝说,寻找到台阶,在保护了面子又不伤害感情的情况下,及时的抽身。

  三、帮助小学生情绪管理的方法

  孩子是大多是活泼好动的,对于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好的把控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各方面的认知、情绪表达、情绪宣泄等方面也会有更为重要的影响[5],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与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善于观察、了解孩子的情绪波动,而进行适当的调适,帮助他们度过心理的“坎”,重拾快乐与自信。

  (一)心态正确,平等对待

  在生活中孩子的情绪是很直观的,喜怒哀乐从脸上可以很直观的得出信息,一旦发觉到孩子的异样,应该及时的关心与交流,家长与教师,应该用温和的方式去沟通用,像朋友一般让孩子产生信赖,在慢慢让他说出自己的心事,而不是粗暴的去职责,谩骂,否则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二)合理的方法,循序渐进

  孩子在成长阶段,对事物充满着好奇,但是遇到挫折也会产生恐惧与更害怕的心理,这样额就要求家长与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孩子大哭大闹或者特别沉默,就要留心了,采用适当方法,与孩子去进一步的进行交流,不可强求他们马上就不再愤怒,可以慢慢调适,让他们不再压抑着情绪而充分的发泄出来,例如生活中有的孩子对学习十分的反感没兴趣,教师就应该多了解原因,在慢慢的预期沟通,哪怕一天进步一点点,也能转变观念,爱上学习。

  注意转移

  小学生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总是想着眼前发生的事情和发生矛盾的人,那本来激动的情绪会越来越厉害。如果能采用注意转移的方法,激动的情绪就会逐渐平稳下来。注意转移的方法有好多种,比如可以把目光从对方身上移开,看看远处的景物;想想自己最喜欢的小吃,那味道有多美;默默地在心里哼唱最近流行的歌曲,回忆昨天看过的动画片等。这样,学生流动的情绪就能得到有效的缓冲。

  自寻乐趣

  离开现场,当我们的情绪不久久不能平静的话,我们可以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缓和情绪。比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看动画片,听音乐,唱喜欢的歌曲等。这种自得其乐的方法能起到很好的“抚慰心灵”的作用。

  紧张冲击

  这是一种以紧张对付激动情绪的好方法。在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以后,情绪如果还没有稳定,那可以选择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比如,给自己规定,在半小时之内必须做完多少题目,或者必须背完多少文字等。当我们完成自己给自己订下的目标之后,就会发现,激动的情绪已经远离了自己。

  适当宣泄

  激动的情绪一直闷在心里,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有损害。这时,我们让学生可以采用情绪宣泄的方法把激动的情绪驱逐出去。让他们找一个肯听傾诉的好朋友,把他们的心理话尽情地告诉给他听,甚至可以讲得泪流满面;也可以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对着远处大声叫喊一会儿;还可以对着不会损坏的东西重重地给它几拳头或者几脚。

  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高身心素质。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现在的小学生心理压力过大,通过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释放自己的压力,宣泄不良的情绪。同时,学生在经历体育运动时的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抗挫折和调控情绪的能力,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虽然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愤怒、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不可避免,但是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此,呼吁全社会一起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8个实用技巧,帮孩子远离负面情绪

  01.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家长应从小引导孩子,感知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

  现在很多家长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其实,共情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当时的具体感觉。

  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

  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02.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应刻意引导孩子,多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给孩子增加积极、乐观的成长底色。

  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遇到一些温暖的情景、生活中的小确幸,刻意指给孩子看,延长这些瞬间、扩大这些细节。

  比如,存储记忆,延长美好。给好事拍照、录像、写日记记录、存档,经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顾这些美好的瞬间。

  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质量,就要培养孩子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做事情的习惯。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小孩耳濡目染,做事情时几件事并行,这样似乎提高了效率,但实际上养成了分心的习惯。专心地吃饭、打电话、走路,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更多。

  03.随时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家长平时应少看孩子的所谓缺点和错误,以及能力上的种种不足,多去发现孩子优秀品格的表现,比如信任、平等、尊重等,一旦发现,及时肯定,这样久了,孩子就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去发展。

  现在的家长们对能力上关注过多。其实,孩子长大后,哪样能力有机会得到发挥,这很难说,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却是处处有用的。

  能力有可能被埋没被荒废,但性格和品格却永远不会。

  04.对成长感的识别和强调

  每个人都会在发现自己有所成长时感到欣喜,对于孩子来说,成长更是他们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

  每当孩子有进步时,家长应及时指出来,让他看到,告诉他,你记得不,你去年、上个月还是什么样呢,现在都可以做到这样了。

  进步、提高、成长,这是最能体现孩子自身价值的。随时抓住时机,发现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优秀。

  05.培养兴趣爱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机会

  对兴趣爱好的培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有着成熟的兴趣爱好的人,他们对新事情更感兴趣,学习能力更强。因为他们的学习更是出于内在动机,他们有更顽强的意志力和激情。

  而兴趣爱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闲等等,它还可以像一个心灵上的朋友一样,让人在欢乐时去跟它分享、忧伤时跟它倾诉。此外,它或许还能给人提供一个新的身份,让你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比如,你是一位教师,但走出教室,你或许告诉别人你是一个烘焙高手。

  但是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兴趣爱好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机会,这种投入的感觉非常宝贵。有心理学家把这叫“酣畅感”,这是一个快乐的重要来源。

  06.给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学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预实验时,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点幼稚的做法,比如,记录下来当天发生的好事,并解释为什么你感觉不错。

  这样的做法效果很好,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做,给孩子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在情绪有些低落时,把这些好事当作心理玩具,拿出来“玩耍”。

  你可以在睡前跟孩子一起回顾这一天的事情,除了总结他的进步,再想想有哪些好事,哪些我们要感到知足、感恩的事。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让他偶尔写感恩日记、好事日记、开心日记。不必天天写,那样孩子会反感,或者让他自己每天睡前回顾这一天值得感谢的事、让自己自豪骄傲的事。

  07.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

  除了帮助孩子做好积极心理的建设,还要帮助孩子学会消极情绪的处理。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家长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再教给他处理的办法。

  首先要认识到,消极情绪对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认识自己、提高情商、学习成长的一个好机会。它是中性的,不是坏事。孩子可以把它当作一阵风,控制好,甚至利用它去发电、放风筝。

  08.给孩子自己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

  家长应以身作则,和不好的情绪和平相处,同时,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保持中性态度,这样,当孩子有不好的情绪时,他也会自己冷静下来,练习自己去处理。他也会知道,有不好的情绪不是什么错事。

  不必急于让情绪消失,而是要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平复下来。他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接纳能力、抗挫能力也更强。

《如何帮助小学生管理情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如何帮助小学生管理情绪】相关文章:

女人如何管理情绪?07-24

谈谈如何管理情绪02-20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02-01

帮助幼儿学习情绪管理的个案分析01-01

如何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10-01

如何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01-16

如何提升情绪管理能力07-24

职场中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02-16

如何管理情绪20个有效的方法10-24

职场人士如何提升情绪管理水平01-14

在线咨询

如何帮助小学生管理情绪

  导语:小学生是人生阶段中最为天真烂漫的时期,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表情是丰富多彩的,可能前一秒在笑下一秒钟又会哭,这就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最为真实的一面。小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也会在学校生活中,遇到更种各样的问题与烦恼,这也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应该对孩子多一点关心,注意他们情绪的变化的含义。

如何帮助小学生管理情绪

  如何帮助小学生管理情绪

  一、小学生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情绪是人们的面部表情中最为直观的一种表现,也是一面镜子能清晰的透漏显露出人的心理活动[2]。小学生会通过一些行为进行情绪的宣泄,有时候外界与自己主观上的冲突很大的时候,就会使得他们的情绪失去平衡,有时候会选择逃避、极端等方式,对社会与周围人际关系也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

  小学生的年龄在不断的增长,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提高。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努力的去学习了,就会取得优异成绩,心理上得到一种被肯定的获满足感,竞争意识也便进一步加强,上课不好好学习,学习没有兴趣,就会使得学习成绩很差让自己体验到无能感,也会产生自卑心理,也会认为世界里东西都是消极的灰色的,对以后的生活期望都不高,并且长期的积压在心理得不到很好的发泄,就会给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情绪管理的常见方法

  (一)对情绪有所了解

  了解情绪就是要清楚自己的各方面的感受与看法。只有先对自己进行全面的了解,认识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之后,去尝试着接纳自己,以自己为骄傲,才能更加的自信[3]。同样,时刻的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变化,而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开导,是每一位老师的承担的责任,密切的关注着学生的情绪变化,积极情绪会使得学生更加的自信、更加向上更热爱学习,对消极的情绪漠不关心甚至“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对学生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例如生活中,帮助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情绪的了解时候,这样提问:现在感觉怎样?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帮助高年级学生,让他们将询问自己的情绪当成一种习惯,认识到情绪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及时的调整,也会很快雨过天晴。

  (二)将情绪表达出来

  社会的发展,孩子是家长的心肝宝贝,因此孩子的一举一动也引动着父母的心情。生活当中很多孩子都或少的当情绪出现了偏差,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也会让教师和家长十分的不理解,具体怎么打开孩子的心扉呢?

  一方面,在开导低年级学生时候,可以用温和的方式与学生去交流,可以使用动作、手势、图画、语言等进行沟通,换位思考,去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让他们不断的认识与接纳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另一方面,在教育高年级学生时候,也要亲切的预他们去沟通,因引导他们将心理的所思所想及时与家长或老师,倾诉出来,可以当面谈心、文字表达等。

  (三)使情绪有效疏导

  众所周知,当产生了情绪时候,一定要找到一个出口,让情绪可以得到宣泄,长久的压抑,严重的会是心理扭曲,造成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情绪的疏导可以分为当场的情绪管理和问题发生以后的情绪管理[4]。

  在生活中,当情绪一触即发十分的激烈,此时就需要冷静,运用语言进行暗示,来控制情绪、缓解情绪,避免“硬碰硬”使得矛盾升级,也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换位的感受对方的心理感受,转换心理的不平衡,也可以由第三方进行劝说,寻找到台阶,在保护了面子又不伤害感情的情况下,及时的抽身。

  三、帮助小学生情绪管理的方法

  孩子是大多是活泼好动的,对于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好的把控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各方面的认知、情绪表达、情绪宣泄等方面也会有更为重要的影响[5],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与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善于观察、了解孩子的情绪波动,而进行适当的调适,帮助他们度过心理的“坎”,重拾快乐与自信。

  (一)心态正确,平等对待

  在生活中孩子的情绪是很直观的,喜怒哀乐从脸上可以很直观的得出信息,一旦发觉到孩子的异样,应该及时的关心与交流,家长与教师,应该用温和的方式去沟通用,像朋友一般让孩子产生信赖,在慢慢让他说出自己的心事,而不是粗暴的去职责,谩骂,否则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二)合理的方法,循序渐进

  孩子在成长阶段,对事物充满着好奇,但是遇到挫折也会产生恐惧与更害怕的心理,这样额就要求家长与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孩子大哭大闹或者特别沉默,就要留心了,采用适当方法,与孩子去进一步的进行交流,不可强求他们马上就不再愤怒,可以慢慢调适,让他们不再压抑着情绪而充分的发泄出来,例如生活中有的孩子对学习十分的反感没兴趣,教师就应该多了解原因,在慢慢的预期沟通,哪怕一天进步一点点,也能转变观念,爱上学习。

  注意转移

  小学生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总是想着眼前发生的事情和发生矛盾的人,那本来激动的情绪会越来越厉害。如果能采用注意转移的方法,激动的情绪就会逐渐平稳下来。注意转移的方法有好多种,比如可以把目光从对方身上移开,看看远处的景物;想想自己最喜欢的小吃,那味道有多美;默默地在心里哼唱最近流行的歌曲,回忆昨天看过的动画片等。这样,学生流动的情绪就能得到有效的缓冲。

  自寻乐趣

  离开现场,当我们的情绪不久久不能平静的话,我们可以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缓和情绪。比如,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看动画片,听音乐,唱喜欢的歌曲等。这种自得其乐的方法能起到很好的“抚慰心灵”的作用。

  紧张冲击

  这是一种以紧张对付激动情绪的好方法。在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以后,情绪如果还没有稳定,那可以选择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比如,给自己规定,在半小时之内必须做完多少题目,或者必须背完多少文字等。当我们完成自己给自己订下的目标之后,就会发现,激动的情绪已经远离了自己。

  适当宣泄

  激动的情绪一直闷在心里,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有损害。这时,我们让学生可以采用情绪宣泄的方法把激动的情绪驱逐出去。让他们找一个肯听傾诉的好朋友,把他们的心理话尽情地告诉给他听,甚至可以讲得泪流满面;也可以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对着远处大声叫喊一会儿;还可以对着不会损坏的东西重重地给它几拳头或者几脚。

  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高身心素质。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现在的小学生心理压力过大,通过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释放自己的压力,宣泄不良的情绪。同时,学生在经历体育运动时的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抗挫折和调控情绪的能力,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虽然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愤怒、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不可避免,但是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此,呼吁全社会一起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8个实用技巧,帮孩子远离负面情绪

  01.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家长应从小引导孩子,感知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

  现在很多家长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其实,共情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当时的具体感觉。

  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

  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02.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应刻意引导孩子,多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给孩子增加积极、乐观的成长底色。

  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遇到一些温暖的情景、生活中的小确幸,刻意指给孩子看,延长这些瞬间、扩大这些细节。

  比如,存储记忆,延长美好。给好事拍照、录像、写日记记录、存档,经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顾这些美好的瞬间。

  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质量,就要培养孩子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做事情的习惯。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小孩耳濡目染,做事情时几件事并行,这样似乎提高了效率,但实际上养成了分心的习惯。专心地吃饭、打电话、走路,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更多。

  03.随时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家长平时应少看孩子的所谓缺点和错误,以及能力上的种种不足,多去发现孩子优秀品格的表现,比如信任、平等、尊重等,一旦发现,及时肯定,这样久了,孩子就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去发展。

  现在的家长们对能力上关注过多。其实,孩子长大后,哪样能力有机会得到发挥,这很难说,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却是处处有用的。

  能力有可能被埋没被荒废,但性格和品格却永远不会。

  04.对成长感的识别和强调

  每个人都会在发现自己有所成长时感到欣喜,对于孩子来说,成长更是他们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

  每当孩子有进步时,家长应及时指出来,让他看到,告诉他,你记得不,你去年、上个月还是什么样呢,现在都可以做到这样了。

  进步、提高、成长,这是最能体现孩子自身价值的。随时抓住时机,发现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优秀。

  05.培养兴趣爱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机会

  对兴趣爱好的培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有着成熟的兴趣爱好的人,他们对新事情更感兴趣,学习能力更强。因为他们的学习更是出于内在动机,他们有更顽强的意志力和激情。

  而兴趣爱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闲等等,它还可以像一个心灵上的朋友一样,让人在欢乐时去跟它分享、忧伤时跟它倾诉。此外,它或许还能给人提供一个新的身份,让你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比如,你是一位教师,但走出教室,你或许告诉别人你是一个烘焙高手。

  但是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兴趣爱好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机会,这种投入的感觉非常宝贵。有心理学家把这叫“酣畅感”,这是一个快乐的重要来源。

  06.给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学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预实验时,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点幼稚的做法,比如,记录下来当天发生的好事,并解释为什么你感觉不错。

  这样的做法效果很好,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做,给孩子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在情绪有些低落时,把这些好事当作心理玩具,拿出来“玩耍”。

  你可以在睡前跟孩子一起回顾这一天的事情,除了总结他的进步,再想想有哪些好事,哪些我们要感到知足、感恩的事。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让他偶尔写感恩日记、好事日记、开心日记。不必天天写,那样孩子会反感,或者让他自己每天睡前回顾这一天值得感谢的事、让自己自豪骄傲的事。

  07.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

  除了帮助孩子做好积极心理的建设,还要帮助孩子学会消极情绪的处理。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家长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再教给他处理的办法。

  首先要认识到,消极情绪对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认识自己、提高情商、学习成长的一个好机会。它是中性的,不是坏事。孩子可以把它当作一阵风,控制好,甚至利用它去发电、放风筝。

  08.给孩子自己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

  家长应以身作则,和不好的情绪和平相处,同时,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保持中性态度,这样,当孩子有不好的情绪时,他也会自己冷静下来,练习自己去处理。他也会知道,有不好的情绪不是什么错事。

  不必急于让情绪消失,而是要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平复下来。他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接纳能力、抗挫能力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