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的措施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场合都离不了措施,措施是针对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写起措施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的措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的措施
一、班级管理需三个心:细心、耐心、责任心
1、以细心抓班级管理
幼儿园的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老师就是家长,要负责几十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老师一定要做到细心、细心、再细心地关注每一个孩子,密切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关注他们生活中的点滴。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细心的老师会时时关注到孩子的方方面面,细心观察他们的表现,从而发现并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幼儿的安全。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孩子的安全是第一,所以我们在对待班级管理工作时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周到。例如:在班里,孩子们每天搬动椅子要么把椅子倒过来顶在头顶上,要么把椅子当做推车跑,这样很容易互相碰撞,或碰到其他地方,发生危险。
细心的老师就会告诉孩子这样是很危险的并教会幼儿如何正确搬椅子。再如,在吃午饭的时候,要告诉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能讲话不能大笑,否则会影响消化或者把食物呛到气管里面,告诉孩子不玩勺子,否则发生碰撞时就会发生异物戳伤的危险。
另外,在日常的生活管理中,我们老师要细心的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平时用不到的插座、插孔尽量用东西遮挡起来,以免幼儿触摸,发生危险;平时常用的常用的消毒用品、剪刀、常备药品等,都必须摆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对活动室里桌椅的摆放,区角的设置都应优先进行安全考虑,科学合理地摆放,细心的老师考虑问题比较周到,并能未雨绸缪。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细致做的是否到位,不仅关系到幼儿的人身安全,还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声誉,体现着师德园风。因为只有对孩子和生活充满爱的教师,才能做到对工作事事细心,对孩子的事情时时上心。
2、班级管理要有耐心
教师在对班级管理中一定要有耐心,这比什么都重要。一个班级体,孩子的能力有的强有的弱,而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不能够因为孩子的能力差就放弃孩子。我们必须要很有耐心的去教导能力差的幼儿,使之不要产生自卑感。
例如:我班上的黄志远小朋友在动手能力方面及其薄弱,每次上画画课,他他总是坐着不动,后来我利用区域活动时间耐心地跟他讲解,手把手的教他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对画画感兴趣了,也很有自信心了。我们老师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哪怕是一闪而过,也要大力表扬,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有耐心。有了耐心,才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才能管好孩子。只要具备耐心的精神,孩子之间的矛盾,调皮的动作,倔强的脾气等等都会迎刃而解。
一直以来我们将孩子的习惯培养作为重点来抓并持之以恒,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给孩子定个什么样的规矩,他就会按照要求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在日常生活卫生习惯中要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以加深记忆;具体引导孩子怎么吃饭、怎么上厕所、洗手、午睡时应保持安静和小朋友之间要讲文明懂礼貌等,而这些需要老师耐心的去引导。
一个合格的班级管理者不管做任何事情,对待任何人都很有耐心,只要有耐心我想许多事情总会有一个圆满的句号。
3、班级管理要有责任心
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具备细心、耐心,还应该具备责任心。老师的责任心直接关系着班级管理的质量,班风和效率,是工作成效的根本体现。我认为只有责任心强的老师才能对班级负责,对孩子负责,对幼儿园负责,有了责任心才会用心去做事情。教师的责任心关系到孩子的安全、自主管理、行为习惯的养成等等。没有责任心的老师,自然培养不出好的孩子。
例如:中二班的老师工作懒散,工作拖拉,经常迟到。幼儿园规定八点前到,她总是迟到,做任何事情总是拖拖拉拉,结果她的班上的孩子也经常迟到,到处乱跑,无组织无纪律。相反,另外一个班的老师非常的勤快,上班不迟到,做事不拖拉、认真、负责,班上管理的井井有条,孩子们的常规非常好。
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管是乖巧的孩子还是调皮的孩子,是能力差的孩子还是能力强的孩子,我们都要一视同仁,都要对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方面负责。做到既是孩子的大家长又是孩子的朋友,这样,我们的班级管理才能做到更好。
总之:只有强烈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精神,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二、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
班级管理的好坏取决于老师的管理理念,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者是管理整个班集体的权威,班级里的一切活动计划、规则、安排都是有管理者制订的,孩子与家长都是被动配合开展活动听从安排。
教育家魏书生说“管是为了不管”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意思就是说在教育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应该让孩子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中,如:在区角摆放中,环境布置中,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中,让他们知道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个成员,激发孩子的兴趣,共同创设新环境。
三、做实做细家长工作
班级管理工作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关心、信任和支持。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健康自由成长,这就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用爱来灌溉,用心去和孩子交流沟通,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都能得到老师足够的重视和关心,这就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做这些事情;
如:我们可以利用家长来幼儿园接送孩子的这段时间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聊聊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与孩子在家的表现做做比较,与家长共同寻找教育好孩子的办法。让家长了解下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思路,听听他们是否有好的建议和想法。
在本着“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共同愿望下,通过传带小纸条、发短信与家长互动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每学期我们还进行家访、通过家长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和孩子在园内实际情况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邀请家长定期加入到我们的班级管理中,让家长体验孩子在学校一天的生活,更多的对孩子在学校的所作所为有所了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这些体验活动,家长能把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习惯进行对比然后给老师更多的有用意见,从而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家长的支持是我们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信念。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每位老师的必修课。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慢慢地去探索发现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寻求改进方法,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秘所在。一个好的班级和一群优秀的学生,离不开教师正确的管理和教导。
要想有一个良好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健康、快乐成长,教师作为管理者就必须了解孩子性格、心理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管理和教育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向上、有纪律有组织的班集体。作为一名班级的管理者,要敢于挑起重任,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和热情,班级管理工作一定能做到至善至美。
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的措施
班级管理就是从小处做大文章,从做中成形成规、润品立德。教师要把问题看淡一点,原因找深一点,学会读心,扬长避短,让错误之花嫁接于正确的枝干上同样绽放,帮助每个幼儿在共性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个性成长轨迹。
一、扬长避短——你的缺点改掉了,真不错!
(一)具体案例明明是我们班个子最高、胆子最大、精力最充沛的孩子。在课堂活动中每当我提问时,他总是不举手就大声嚷嚷;在区域活动时,经常带着一群男孩子模仿奥特曼等动画片里的武打动作,东打西杀,让人很是担心,老怕出差错;平时总有幼儿来告他的状,说他打人。以前一直采用批评的方式,问他为什么要打人,告诉他打人不对,应该怎么怎么做。刚开始效果还不错,批评后他能够平静一两天,可到后来,批评的作用慢慢减弱了。我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既影响到班里其他幼儿的学习生活,更是对明明的不负责任。于是我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每天认真观察明明的一举一动,分析原因,最终决定采用以长补短的策略,顺势引导改变他,他忙着帮这帮那,也就没时间淘气捣蛋了,短处慢慢得到克服。半年下来,他变成了班上的小骨干。
(二)案例分析明明虽然在课堂上缺乏自律,但不可否认他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如按常规出牌,就是让他少说话、不乱说话、少动,这样就会束缚住他的个性,遏制创造力发展,“一刀切”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变得一模一样,甚至催生极度反抗的心理。如换种思路,反其道行之,恰当利用好他的这些优势,把好插嘴转化为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发言,既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活跃他的思维;把好动转化为热心为同伴服务,把打人变成约束自己争做小老师,发挥自我服务能力和号召力强的特点,让他在尝试管理同伴、服务同伴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一些集体常规,不知不觉中学会自我约束,水到渠成地养成好的习惯,这样的教育方式体现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能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
1.找出错误背后的“美丽”原因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常会遇到许多类似问题。但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他们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一味立于成人的视角,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强迫式地告诉他们如何做是治标不治本的。但如果换位于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身边耐心地观察和了解,找到幼儿产生出格行为的个体特性,在尊重他们个性的前提下进行行为互换,扬长补短,引入正格,那么不足也会闪闪发光。学会当个伯乐,读懂幼儿的心理,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实践、体验、理解,以前大家眼中的“坏孩子”都会变成可造之才。
2.把每一个幼儿都装在心里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个体,会因年龄、生活经验、个人情绪、健康水平等状况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在实施班级管理中顾及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尽量做到熟悉每一个幼儿,不用划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幼儿,根据幼儿不同的现实表现“区别对待”,量体裁衣,“对症”施教,让每个幼儿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成长轨迹。
3.扮演好“老顽童”的角色幼儿和成年人一样,同样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老师只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幼儿,采取简单说教方式解决问题,就会觉得幼儿有许多“刺眼”的行为,让幼儿感到老师不是他们“一伙的”,导致教和学分离、断点,效果自然不持久。所以无论幼儿所做的事是对是错,老师都要站在幼儿的一边,融入他们中间,展现自己活泼的一面,用幼儿般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少一些斥责,多一些理解,以同伴的身份帮助幼儿通过产生内力、克服不足,这样会更有利于他们终身成长。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可顺利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二、小鬼当家——你们真负责,好样的!
(一)具体案例新班级的孩子缺乏自控力,常把玩具材料到处乱扔。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物品分区、“小管家”负责的管理办法,把活动区分成建筑、毛巾、图书等多个区,设计图标,每周一上午和幼儿一起评选“小管家”,由他们具体负责管理各区,他们都很看得起教师分配的工作,干起活来并不亚于老师,带领本区幼儿整理积木,检查毛巾收挂和图书取放情况,及时提醒别的小朋友将毛巾挂好,制止撕书行为,要求修补破书,等等。到了周五,再和幼儿共同评出优秀的小管家,奖励大红花,然后重新评选各区的新管家。这样一来,我们班变得很整洁,物品摆放合理,无论幼儿还是老师存取东西都成了一件轻松简单的事,班上的日常琐碎小事明显减少。
(二)案例分析如果长期由老师指着幼儿做,幼儿处于被动地位,依赖性和等待性会逐渐增强,形成“听老师的”的潜意识,做什么事都缺少主观能动性和个性思考。“师控”只能控制现象,无法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和创造力。幼儿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主体意识的形成需要老师放权培育。把班里的事情分配给幼儿管理,适时加以引导启发,既让他们得到锻炼,又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使班级井井有条,以前需要老师天天重复提醒的事情都很轻松地解决。温室中的花朵总是要经历风吹雨打的,相信幼儿,他们会变得跟老师一样出色。
(三)对策建议
1.为每个幼儿创造均等的锻炼机会幼儿的创造力是锻炼出来的。老师和家长总感觉现在的孩子不懂事、长不大,那是因为缺少学习锻炼的机会。老师要创造机会,把幼儿可以做的交给幼儿做,暂时做不到的慢慢放手让幼儿一步步去做,给幼儿成长的空间,让他们与同伴一起劳动,学会合作,锻炼能力,培养责任心,都成为老师身边出色的小助手。
2.为幼儿制造能促其思考的“难题”日本有句很流行的谚语:“如果疼爱孩子,就让他去旅行吧!”这句话道出了如何给孩子制造思考的“难题”,锻炼孩子的思维和受挫能力。孩子只有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才能充分发挥大脑的思考力,进而拿起思考的利剑发现自身的缺点和提升自己应对困难的能力。
3.不要轻易用“结论”帮助幼儿在美国,当孩子跌倒时,家长只向孩子说一两句话,让他们自己站起来;在非洲有些部落,母亲干脆模仿孩子也跌倒,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如何站起来,更不会用手扶起他们。他们更注重身教的作用,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和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孩子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所以,孩子遇到困难时才是锻炼孩子思考的绝佳机会,引导孩子找到解决困难的正确方法才是最长效的教育。
4.指导幼儿学会分工与合作分工和合作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必须学会的一个方面,也是现代社会成员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之一。
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一是创造物质、精神环境,为幼儿营造积极与他人互动、合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鼓励幼儿敢于合作、乐于合作;
二是设计以合作为主题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学会交往,练习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三是创造多种机会,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等,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四是及时鼓励、合理评价,强化合作性行为。
三、权利平等——你们都是好法官,祝贺你们!
(一)具体案例小孩子之间经常会发生磕磕碰碰的事,每天都有向我告状的。为此,我邀请小朋友一起制订了一份规则,便于幼儿记住,就画出图形表示。如“拳头”的图形代表打人、推人,“书本”图形代表撕毁图书,扔图书,卷图书,“嘴巴”图形代表骂人,吃东西时说话等不文明用语的等。自规则实施以后,每天都安排一个小老师观察记录,一开始并不写上学号,但小老师或大老师提醒后还不改正的就要写上去。如果在一天活动中受到老师表扬的,就可以将功抵过去掉他的学号。通过轮流当小老师互相监督,孩子们逐渐自觉起来,我断的官司明显少了。
(二)案例分析本案例中有两处有力的促进点:一是幼儿参与了班级常规的制定,他们对规则的理解不是从听老师说开始的,而是来源于自己的思考和与同伴的讨论,规则自然铭记于心,这种成就感很顺理成章地转移到行为跟进上;二是轮流监督、逐步内化,监督别人必定得从监督自己做起,做好了方能服众,做不好将失去发言权,这种自觉与监督他人自觉并进的方式比老师的一言堂更适合幼儿管理。
(三)对策建议
1.让幼儿参与班级常规的制定实践证明,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说服力,他们更愿意遵守。幼儿虽小,但也有一定的明辨是非能力,他们出的主意和想的办法或许在成人眼中显得很“小儿科”,但这是孩子通过思考协商后达成的规则,他们理解起来更容易。
2.给幼儿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对规则的内化与把握是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完成,并在反复实践中强化,进而逐步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规则制订后,幼儿便会自动地相互督促,无需老师过多干预和管理。
每天,当你身处天真活泼的小孩中,都会发现不少奇妙的趣事,随手拈来些许经验,就如捡到颗颗美丽晶莹的珍珠,令人久久回味和遐想无限。它是智慧的花朵,是活学活用的方法,是小事情里的大道理,更是花开时美妙的乐曲;它,很平凡,也很实在。就让这条清澈的溪水,静静地在心底流淌。
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的措施
一、平时注重安全教育有利于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
幼儿由于年龄还比较小,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因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保证每个幼儿的健康是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注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幼儿的日常行为有针对性的实行安全教育
由于缺乏安全观念,幼儿的很多日常行为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的纠正,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及时的发现每个幼儿的不安全行为,并针对不安全行为向幼儿解释可能会对其造成的伤害,告知其正确的做法,则会将隐患消除掉,从而保证整个班级的顺利运行。比如,针对幼儿走楼梯不扶栏杆或者不集中精神的做法,教师应该及时的向幼儿师范正确的走楼梯法,并告之如果不慎摔下去的后果。
2、让幼儿认识一些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安全标识
认识安全标识可以提醒幼儿哪些行为不能做,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但是教幼儿认识安全标识时所选择的标识既要是生活中常见的,又要简单易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标识,超出了幼儿的能力,教师尽量不要选择,否则可能会引起幼儿的厌烦。比如禁止玩火的标识、红绿灯标识等,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3、引导幼儿看一些安全方面的课件
如果一味的对幼儿进行说教或者向幼儿讲述书本上的安全知识,恐怕是不能收到良好效果的,因为对于一些文字性的东西,幼儿基本上都不太喜欢。他们比较喜欢图画,尤其是动画,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一些比较形象的安全教育动画,通过动画使幼儿了解安全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悲惨后果以及如何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通过火灾的有关动画课件让幼儿知道玩火是非常危险的。
二、班级规则制定要有针对性、实效性
1、幼儿在班级中要遵守的规则
古言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定了可以实际操作的规则才能使幼儿园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促进幼儿能够在校园中遵从基本的行为规范,各级班集体也要根据其年龄制定各自的班规,可以对大中小三个层次的幼儿班分别规定不同的规则,小班可以根据需要而多进行一下自由交流。
比如说幼儿不必经常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而一动不动,因为这与幼儿的年龄段所体现出来的行为不相符,但是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诸如谁能最快坐在位子上或谁能坐的最久就可以给一个小红花及其它有益奖励。而大班的小朋友可以由教师直接下命令让他们迅速坐回位子上,对于不能做到的同学,可以让他看看其它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这样就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学习和进步。
2、通过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隐性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教育资源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环境的依重,通过对环境的创设有效推动幼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马克思哲学曾指出:"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环境,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促进或制约人们的活动。"所以,环境对幼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以操作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发展心理基础,可塑性强的幼儿来说,他们受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和深刻。在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进行不同的设置,比如小班幼儿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思考思维,他们做事往往依靠的是直觉,一些有趣的活动或事情往往能够吸收其注意力,比如说过家家的游戏,可以让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玩耍,培养集体情感;而对于大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心智相对成熟一些,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游戏素村或各种半成品,让学生去制作各种有趣的东西和完成相应的任务,比如用挂历纸做服装、用各种果壳做拼图等等。
此外,大班的幼儿已具备了初步的思考能力,对一些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提问,那么我们可以创设各种有利的环境来促进幼儿的思索能力及自我学习能力。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们一起收集各种不同的树叶,进行相互传阅,并对每种树叶进行详细介绍,让他们具备从树叶看出哪种植物的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家园有效相互沟通与联系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家庭及家长的密切配合。双方应该本着平等与尊重的原则进行相互沟通和合作,在幼儿园工作过程中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同时提高家长教育幼儿的能力。"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幼儿教育过程当中,开展各种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提出各种切合实际的建议,解决突出问题;对家长的行为与言语进行引导,让他们做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来感染幼儿。
四、班级管理要制定各种计划实现班级有效发展
管理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计划理论,它强调任何项目的进行与落实都必须以计划为前提,有了计划就有了行动目标,同进也为计划之外的其它事情的进行做好铺垫,班级规划就是老师根据幼儿园规划制定本班某个时期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方向、发展步骤与发展路径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思考、选择、策划与部署的活动过程。有了规划,班级所有成员依照规划制定计划,计划也就是规划实施的具体化。计划制定完成班级各项事务逐步逐项灵活调整贯彻落实,保障班级有效发展。
五、定期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需要教师、幼儿园领导、家长的共同努力,不是教师一个人就能完成的。班级管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同时要围绕《幼儿园纲要》来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幼儿园领导及其他参与者定期对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后续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的措施
一、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
1,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创设宽松、愉悦、温馨的家庭式氛围,这对班级子的常规形成十分重要。教师每天应该主动热情地接待孩子,和孩子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
2,除了继续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式氛围以外,还应该注重幼儿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如在环境的创设方面,区角如何摆放、墙面如何布置都充分尊重幼儿意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共同商量、共同创设。
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
二、处理好各种关系
1,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处理好与幼儿、配班教师、家长这三者的关系,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游戏、学习、共教的积极性,形成教育的合力,这样才能尽善尽美地完好班务工作。
2,班级管理工作,其实就是做人的工作,与人和睦共处且促使整个团体通力合作。例如,在与老师和家长沟通时,管理者应该用最忠诚的心与他们交流沟通但要注意沟通方式技巧,如对别人的不足,用先扬后抑的方式提出,可能的话可以用开玩笑的语气提醒,总之,要尊重别人的感受,才能做到更有效地沟通。
3,管理者要学会关心他人,重视运用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即运用自己正直无私、坦诚宽容、平易近人等人格力量,以自己良好的素质和修养,加上与班组成员的情感互通,使彼此间产生敬佩感、信赖感、亲切感,相互以情感人,把班集体建设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小家庭。
三、转换角色观念
1,做好参加管理工作,班级管理者必须由权威观念向服务观念转换。
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者是管理整个班集体的权威,所有班级的一切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活动规则都是班级管理者一个人制订,配班老师和保育员包括孩子和家长都听从安排,被动地配合开展活动。
2,目前,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
因此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由权威的前台走向服务的后台。让孩子、家长、配班老师和保育员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1,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
2,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要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
在每学期初都要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班级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班级管理得更好。
3,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应该设计家长园地,推选家长委员,确定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
五、加强班级安全意识
1,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者应该充分加强班级安全意识。
2,幼儿活泼好动,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老师稍有疏忽就有可能负法律责任。
3,种种相关的报道常见诸报端,时刻提醒作为班级管理者要提高法制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例如,外出散步时,有法制意识的老师,就会检查孩子鞋子的鞋带有没有系好,会叮嘱孩子不要乱跑。在游戏中眼睛不离孩子,及时制止孩子的一些冒险行为。
六、做好有效率的班级计划
1,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还要制订有效的班级计划。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比如在提前将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好,这样在开展工作时,便能从容不迫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同样面对环境创设,首先自己脑袋里有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不断地收集资料,切忌临时“抱佛脚”。
3,再如,班级的常规,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开学的时候就让孩子按照要求去做,孩子就会觉得这是一种习惯,不会产生压力,如果常规一开始没有固定就很难把他们不好的习惯纠正过来。
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的措施
1、老师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确职责
由于幼儿身心的幼稚性,幼儿教师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承担教育任务,还要承担保育任务;不仅要负责幼儿的学习,还要负责幼儿的生活。其劳动性质是格外的艰巨及细致。然而教师之间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应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高度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这样,工作才不会因职责不明而遗漏,也不会因界限太清而延误。积极承担班级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好班上的工作,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做好班主任,除了要"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之外,还要学会分解任务,有效引导他人去做事,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但应切忌居高临下的"指挥棒作风",要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三位老师要目标一致,相互配合。比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上课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配班老师应密切地配合,帮助带班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协助做好相关的配班、准备工作;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调皮、吵闹、不专注等情况时,配班教师应及时地予以提醒或制止。
2、用爱心温暖每一个幼儿
班级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关键在于一份责任心、一颗爱心和一套创新的管理方案。下面是我担任班级管理人之一总结出来的几点:
2.1要懂得幼儿
爱,是教育的前提。给幼儿多一点关爱、理解和体贴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正确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如: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幼儿与幼儿的关系、家长与家长的关系等。只有相互彼此的了解、尊重和信任,才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幼儿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经常和幼儿进行思想交流,多创设一些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幼儿倾吐心声,及时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要尽量的是自己具备"幼儿的心灵"――用"幼儿的大脑"去思考,用"幼儿的眼光"去看待,用"幼儿的情感"去体验,用"幼儿的兴趣"去爱好!
2.2做幼儿的好朋友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她)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她)们,爱护他(她)们,这样良好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地形成了。
其次,教师要和幼儿平等待人,与幼儿谈心聊天,成为幼儿最忠实的听众。对于不同个性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帮助,让幼儿时刻感觉到教师的关怀和爱。
2.3给幼儿慈母般的爱
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把幼儿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温暖送到每个幼儿心头,从点滴的小事中逐渐让幼儿接受集体生活,让幼儿感到老师也有一颗慈母心,时刻在关心、帮助着他们,让爱充满整个班级,充满幼儿的心房,使幼儿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尤其是那种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地的孩子,他们是非常渴望老师能够给他们带来爸爸妈妈能给予他们的那种爱,因此,教师应给予这样的孩子多一点的关爱和关心。
3、注重班级常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再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4、建立开放民主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座右铭,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使每一位老师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不仅如此,在这里,我们还可以让每一,让幼儿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让幼儿自己教育自己,根据他们的表现轮流当"小班长",这样不仅让表现好的幼儿有一种崇高的成就感,同时也促进了平时那些管不住自己的小朋友的上进心。凯凯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记得他刚来我们班的时候,那可没少让我们费心。他自控能力很差,总感觉椅子上有钉子似的,坐不到一会就开始下位到处溜达了。就在有一次我拿他没辙时,我突然想到了"换位体验"这个方法,让他来体验下当小班长当管理者的感受。没想到,他很高兴的就答应了,我告诉他,当小班长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你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在管理别人的同时也接受大家的监督。经过实践,没想到他的表现完全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他对小班长这个职务,感到特别的光荣。后来,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项 班长"日志",要求当日小班长通过认真观察推荐下一任小班长,并说出推荐的理由,以保证推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从那天开始,每天的"小班长推选"成为了我们班孩子一天中最紧张最兴奋的时刻。
总之,班级的管理工作要求老师要有一颗敏锐而细致的心,洞察一切事,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切实为教师、为幼儿,为家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卫生、舒适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棵小树苗只有在我们精心培养下,才能不断扶正长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有效的经验,班级管理才能不断跃上新台阶。
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
首先,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教室环境,让孩子们一进入班级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日常互动中,教师应多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真棒”、“加油哦”,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同时,教师还需关注每个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与引导,让孩子们在爱与尊重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制定明确的班级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清晰、简单的班级规则是他们学习自我管理和社会规范的第一步。教师应与孩子们共同讨论并制定规则,如“玩具要分享”、“排队等候”、“说话要轻声”等,让孩子们在参与中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愿意主动遵守。同时,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让孩子们看到规则是如何被执行的。
三、实施个性化教育计划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这包括根据孩子的兴趣安排活动,通过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以及关注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个性化教育不仅促进了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增强了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能力之一。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小值日生”、“小组长”等角色,鼓励孩子们参与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如整理玩具、分发餐具等,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同时,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等基本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家园合作
班级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园合作是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分享孩子在园的表现和进步,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需求。通过组织亲子活动、家长会等形式,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的措施】相关文章:
班级管理措施06-26
班级管理措施08-06
班级管理目标与措施07-09
班级管理目标及措施10-24
小学班级管理措施07-09
班级管理措施(实用)08-29
班级管理措施(优秀)08-08
班级的管理措施作文07-07
幼儿园班级管理措施(精选16篇)06-27
班级管理整改措施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