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效率
导语: 所谓班主任管理效能,是指在管理学生工作中班主任根据心理学原理,按照既定目标,用科学的方法、艺术的策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获得最佳效果,使全班同学协调一致,完成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既定目标。
如何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效率
一、目标认同原则
目标认同是指班集体的既定目标得到全班学生的认可,使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只有当集体目标转化成个人目标时,才会产生动员、鼓舞、推动人的力量,才能使每个学生对班集体的目标产生向心力。现代科学管理主张把集体目标的成败和个人的发展密切结合在一起。因此,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就在于如何使每个学生的奋斗目标和集体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引向同一轨道。
二、参与意识原则
参与意识是指每个学生出于对班集体的热爱和关心自觉参与的心理意识。实践证明,让每个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班集体的各项工作和管理,意义重大。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觉性
班集体的各种规章制度由全班学生通过民主讨论的形式制订(而不是班主任或几个人决定),同学们就会自觉地遵守、执行。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
参与的权利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消除或减少他们因“地位”低而生发的不满情绪,可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自尊心受到爱护,才能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自我价值。他们便会热爱集体,关心集体。
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一个班集体的民主气氛是形成这个班宽松、和谐、团结良好班风的重要前提。班事人人参与,目标大家制订,使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统一起来,学生才会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并为班集体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三、维持心理平衡原则
维持心理平衡是指班主任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班主任的尊重和信任,由此而产生一种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心理状态。班里的学生因分工不同,在班里的“角色”也不同,加之在性格、兴趣、能力、认识、情感上的种种差异,难免会产生种种心理矛盾。诸如,班干部的产生,各种比赛活动代表的选拔,“三好”学生的.评选等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学生的心理波动或出现矛盾。班主任不但要注意研究、解决这些矛盾,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分析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将矛盾消除在萌芽之中,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消除学生心理矛盾的科学措施是维持学生的心理平衡,应做到:
1.班主任要重视、尊重、信任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在班集体中存在的价值
班主任的尊重和信任,其效能可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关心与支持,是使全班同学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集体目标而奋斗的“黏合剂”。反之,便容易产生互相忌妒、敌视、分裂的心理矛盾。
2.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善于表现自己是青少年的共同心理特点,班主任应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特长”,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其发挥“特长”,并积极引导,给予肯定和赞扬。这样,他们就会产生热情,就会因为班集体做出贡献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3.班主任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
要像母亲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可因能力大小、学习优劣、面貌俊丑而厚此薄彼,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这个亲,对那个疏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形成心理隔阂的客观根源。
4.班主任要做好具有心理重心学生的工作
心理重心学生是指那些或具有号召力,或是某些方面的(如学习、文娱、体育等)骨干,或后进学生中的“头面人物”。引导、抓好他们,让他们发挥正面作用,可对其他学生产生良好影响,班里的事情就好办一些。
5.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影响。比如该班被分配做清扫厕所的劳动,倘若班主任带头动手先干,其效应胜过千句口号。
总之,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无论是班集体目标的确定,还是各项工作的开展;无论是管理制度的建立,还是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都离不开上述提高管理效能的心理学原则。
【如何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效率】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03-03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02-25
如何提高复习效率04-14
如何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12-18
学生如何提高课堂效率03-25
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大全09-16
员工工作效率如何提高04-23
如何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11-23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09-28
如何提高职场工作效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