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管控金融风险

时间:2024-07-24 09:48:19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银行如何管控金融风险

  “强化内控机制,增强风险掌控力成为培育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能否实施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是衡量各家银行核心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尺。”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银行如何管控金融风险,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银行如何管控金融风险

  银行如何管控金融风险

  一、加强教育,打造合规文化。

  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血液中,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业务操作环节中,营造重操守、讲合规、促案防的良好氛围,促使所有员工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能够遵循法律、规则和标准,自觉抵制各种违纪、违规、违章行为,从源头上预防案件的发生。

  二、与时俱进,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制定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规章制度是构筑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是各项业务应当遵循的标准和程序的总和,也是检查和纠正一切违规问题的依据。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着重解决内部控制的“真空地带”的问题,并且把可操作性的规程规范建设放在完善内控制度的首位,对那些不适应新发展的规定和办法,该废止的废止,该补充的补充,该修订的修订。在制度面前做到人人平等,坚持以制度为标准,事实为依据,不搞双重或多重标准,不故意夸大或缩小问题,不回避矛盾,不当“和事老”,报实情、说实话。对一切破坏内部控制运行的违纪违规者,不管是谁,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否则,姑息迁就则久必酿成大祸。

  三、运用科学,量化银行风险。

  风险量化的第一阶段是计量和跟踪,对数据进行量化。第二阶段是评估的阶段,当量化有关信息之后,要对它进行衡量,在第二阶段需要很多相关技术的开发。可以建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并从数据中拟合风险损失的分布,通过设置一个置信区间,比如95%,可以计算出风险损失。而到了第三阶段,就是向各个管理层提供数据,以让他们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四、优选客户,防范信贷风险。

  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风险防控至关重要,而防范信贷风险关键在于选择客户。一是选择信用记录好及实力强的客户。在信贷业务过程中,客户自身的信誉与实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银行如何管控金融风险

  (一)保持理性的信贷增长。

  现阶段银行的主要风险依然是信用风险,做大信贷总量实际上是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考验。现在我国每年有10万亿元的新增融资投放,加上几十万亿元存量贷款到期后的重新发放,对后续的信贷风险管理、防控大面积金融风险将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各银行要恪守稳健的风险偏好,坚持稳健经营,信贷投放要循序渐进,不搞突击放款,坚决避免非理性的信贷增长。要改进和完善银行内部考核评价机制,不宜把贷款增加多少列入对分支机构经营业绩的考核评价指标,从机制上避免分支机构不顾潜在风险,过度强调业务的增长,过度激励贷款业务发展,过度追求短期业绩的行为。同时,还要通过信贷业务的后评价机制来杜绝分支机构发放没有实际用途或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贷款,严格限制过度依赖抵押品来偿还的贷款、过度依赖第三方保证的贷款、过度依赖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等。

  (二)制定多维度的信贷政策。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结合本行的战略导向、风险偏好、资本实力等,统一制定信用风险政策,确定区域、行业、产品信贷政策与风险限额。经营管理层要进行市场细分,确定重点行业,分析行业经济周期、行业法律与政策环境、行业依存度、行业产品可替代性、行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通过行业数据的收集,确定银行信贷行业相关指标领先值、标准值、最低值,确定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明确哪些行业是进入类行业,哪些行业是禁入类行业,并制定出行业风险限额、授信总额等限额指标。在区域信贷政策方面,对于跨区域经营银行来说,要依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信用环境,制定差异化区域信贷政策,对县及县以下还需要制定有别于城市金融的信贷政策。有条件的银行应当实行区域评级,对区域授信额度的确定要遵循发展、收益、风险相协调的原则。通过制定多维度的信贷政策,将行业或客户区分为积极支持类、适度支持类、清收退出类。这样既便于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明确风险政策、掌握整体风险状况,也便于前台营销部门有的放矢开展营销,有利于中台部门掌握统一的审批标准,还有利于后台管理部门明确风险监控的重点。

  (三)建立信用评级、统一授信管理体系。

  客户信用评级是指对客户市场竞争力、经营状况、管理能力、信誉状况、发展前景设置若干定性、定量指标,按照一定的方法与技术对客户偿债能力与意愿作出评价,并映射得出相应信用等级,作为投资与信贷管理准入的依据。对商业银行来讲,什么样的客户可以进入,什么样的客户不能进入,客户评级是基本依据。目前国内评级企业不少,几家较大的评级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和一定声誉,外资及中外合资评级公司对上市企业尤其是境外上市企业及重大项目融资评级占有较大业务份额。但由于受文化习惯、信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公认的评级管理。国内商业银行一般根据开户客户群状况、风险偏好进行内部评级。各银行应当引进评级公司并结合自身力量,建立符合自身客户状况及风险偏好的评级系统。除公司类客户评级系统外,对个人客户还应当按照信用卡、按揭贷款、汽车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生产经营贷款等,分别建立评分卡系统。

  (四)依托大数据创新信用风险管理方式。

  银行既不能弱化对借款人的实地调查,又要创新风险管理方式,通过多渠道的信息采集,强化多信息的校验分析和逻辑判断,解决调查、审查、贷后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为经营决策、政策制定、审查审批等提供支持。还要充分运用数据信息和技术,以大数据思维来改革风险管理方式。银行总行要发挥信息集中的优势,整合内外部数据信息,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复合式动态风险评估,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客户,及时发现其潜在的风险及变化趋势,为分支机构提供信息支持。

  信用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2021年以来,实体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部分企业杠杆率偏高,2023年上半年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已达155%,上涨幅度约5%。受疫情影响,市场主体经营恢复周期长、重点领域风险隐患等直接影响银行业资产质量。而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控流程为“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贷款收回”,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贷前阶段,信息来源少、核查效率低,欺诈风险较难识别。传统的授信调查方式主要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以及银行经办人员的现场核实、企业的信用情况以人民银行征信报告为基础,授信资质主要来自企业的三品(人品、产品、抵押品)、三表(水表、电表、税表)、三流(人流、物流、现金流)。

  一方面,对企业的风险判断停留在主要依靠个人经验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初步分析,这会造成对产业政策调整、行业风险特征等外部信息的捕捉、利用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对借款主体经营的集团化、业务交叉多元化等信息掌握维度狭窄、数据来源不够丰富,数据质量存在偏差,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数据及其关联信息。在风险类型多样化和隐蔽化、复杂化情况下,缺乏在大数据基础上全面的评估测算模型,对企业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信息甄别不充分将导致银行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评估不真实,影响银行信贷资产安全。

  (二)审查阶段,条线存在信息壁垒、信息“孤岛”,难以实现对授信客户的“精准画像”。高质量数据是信用风险管控的基础,信用风险涉及银行业内部业务多、流程多、部门多,各条线信息数据缺乏有效互通和共享,经营单位与审批部门、审批部门之间由于目标不一致、数据分散、信息碎片化以及数据采集标准不同、统计口径不一等导致数据“噪音”和“竖井”。授信审查主要依据前台业务部门提供的人工调查材料,对授信主体有价值的交易行为数据挖掘不够,高熵无序性的非结构化信息无法发现和使用。由于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难以保证,影响数据运用效率和效果导致审批方案与客户需求无法精确匹配。审批方式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审批模式为以流程为本、人工审批、专家定性判断为主,评估模型基于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模型,。银行内部数据与引入的外部数据未能实现有效整合,未将外部环境变化等即时信息及时融入评估中,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交织且缺少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可能会出现欺诈与操作风险,从而为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埋下风险隐患。

  (三)贷后阶段,管理效率不高、风险信号预警滞后,导致风险化解质效不高。贷后管理主要采用现场调查、系统触发预警等方式对信贷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风险预警模型采取专家判断法或人工制定预警规则,贷后针对性不强、指标维度单一、规则迭代不及时,难以即时反应映内外部环境风险特征变化,导致风险预警效果低。贷后资金流向监控不到位,信贷资源流入限控领域屡禁不止。

  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监管部门处罚最为集中的业务领域依然为信贷业务,罚款金额占比达59%,主要处罚分别是贷款三查不严、贷款管理不到位、违规发放贷款等。各种风险排查缺乏有效技术支持,导致对潜在风险识别预警不到位,信用风险排查不够精准,重大风险信号筛查滞后,错失风险处置的最佳时机。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核心是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获得溢价,需要信息充分、科学估值、丰富资产处置技术等,目前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催收,前期以线下人工催收为主,以现金回收、诉讼清收、核销、资产转让等形式处置,交易主体单一、银行和资产公司在担保人资产线索、有效资产、司法信息、转让资产质量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实现多维度交叉估值还有差距,导致不良资产处置效果不佳。

【银行如何管控金融风险】相关文章:

银行如何做好风险管控08-23

品质如何管控07-03

物控如何管控物料07-03

如何管控涉密业务07-03

如何有效的管控分包02-29

如何管控现场材料01-09

如何对施工安全的管控10-13

如何管控车辆成本12-12

PMC如何工时管控08-01

如何管控生产车间物料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