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通用12篇)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1
一、校园管理
1、坚持安全适用、勤俭办校的原则,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好校园建设整体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并制订、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创建符合学校特点和净化、绿化和美化的文明校园。
2、建立卫生包干和检查评比制度,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抓好环境卫生,做到校内无杂草,墙壁无污迹、灰尘,地面无果皮壳、纸屑、烟蒂、痰迹。垃圾入箱,厕所每天打扫,定期冲刷。
3、搞好校园绿化,种好管好果木花草,无随意攀摘,践踏现象。
4、环境布置朴实美观,体现教育性。黑板报、宣传橱窗内容定期更换。布告、通知等正确使用简化字,字体工整,行文规范。
5、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及会议室等门窗玻璃齐全,桌椅排列整齐,窗明几净,各类物件安置有序。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安静整洁,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实验用品摆放整齐、方便使用。各类用房定期作安全检查,粉刷油漆,并及时进行维修。
6、加强师生宿舍管理,评选文明宿舍。房间及盥洗室清洁卫生,床铺整齐,物品安放有序。
7、加强食堂管理,制订并执行卫生制度和采购验收制度,严格就餐纪律,桌椅擦净,排列整齐,地面、洗碗池及其它地方无乱倒的饭菜。注意饮水卫生。
8、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防火、防盗、防滋扰,确保校园安全。
二、教师管理
9、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定期组织教职工政治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教育,全体教师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
10、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学生转化工作。不得歧视、讽刺、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得随意停学生的课。
11、严肃工作纪律。教职员工遵守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按时并认真参加会议和活动。衣着整洁,仪态端正,说普通话,谈吐文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2、严格执行岗位规范。每个教师自觉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与批发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和认真组织课外活动,每学期认真制订工作计划,每周有安排,并有记录。
13、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文化、业务学习的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育素养。
14、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组织教工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主动关心教工生活,形成良好的教工集体。
三、学生管理
15、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切实有效地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行为规范的要求。
16、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班、团、队活动。学生课余生活健康丰富,切实开展书评、影评活动,抵制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和歌曲的影响。每学期按规定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安排好学生的春、秋季假日活动和农忙假劳动。小学要认真上好晨、周会。
17、建立与社会和学生家长联系制度。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邀请当地有关方面人员研究,开展学生教育工作。定期家访或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对后进学生不得借故迫使他们退学,严格控制流生。
18、认真落实“两课(体育课)两操(广播操、眼保健操)两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平均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做操做到队伍整齐,精神饱满,动作规范。
19、加强安全教育,防止学生发生交通、溺水、火电、食物中毒等方面的意外事故。一旦发生,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四、教育教学工作管理
20、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严格按国家教委和省教委规定的教学计划编制执行课程表,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不得随意增减、变更课程、课时,不得任意停课。严格控制每日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与课外活动;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7小时。按国家教委和省教委规定,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按教学计划的规定理布置课外作业量(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三十分钟,四年级不超过四十五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初中每天一个半小时,高中每天两个小时之内),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十小时,初中生每天九小时,高中生每天八小时)。
21、严格教学常规。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有检查、督促、指导执行教学常规的措施。要特别重视建立课堂教学规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22、加强教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制订教学计划,开展小型多样、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3、切实执行学籍管理规定。不接受不符合条件的转学生。中学不接受复读生。坚持升留级和毕业标准。中、小学留级率控制在5%以内。控制学生休学,中学不得举办升学补习班。按规定控制班级学生人数(实验小学按40人编班不超过45人,普通小学按40—50人编班,复式教学班每班人数不超过40人;初中按每班50人、高中按每班45人编班)。
五、后勤工作管理
24、后勤工作必须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观念,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精神,并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工作规范,工作人员廉洁奉公,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5、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必须有计划地使用经费。从严掌握开支。按照上级规定向学生收取学、杂费,严格控制代办收费项目,不得额外收取其他费用,严格财务审核,定期稽查公布帐目。
26、加强校舍、校产管理。要加强对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校产分类造册,落实使用部门、班级、个人的责任制,每学期作一次检查、清理。如发现校舍属于危房,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向上级领导部门报告。
27、办好校办企业,管好小农场、饲养场等,严格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效益。
六、资料档案管理
28、建立教师业务、教学、学校基本设施、文书、会计等各类档案,有专人负责,有一套管理制度或规定,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档案资料室。充分发挥资料档案的使用效益。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2
一、学校环境管理
1、从安全适用、勤俭办校和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校园建设整体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并制定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为师生创造一个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2、建立卫生分区负责和检查评比制度,配备必要的搞清洁卫生的工具,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校内无杂草;墙壁无污迹、蜘网、灰尘;学校室内外地面平整,无果皮、纸屑、烟蒂、痰迹、杂物,垃圾入坑或入箱,置于隐蔽处,并定期清除;厕所每天打扫,定期冲洗,定期灭蚊绳。
3、校园内按规划绿化,种好管好果木花草(办初中的学校的一部分花草树种与植物课、劳动技术课教学内容有关,并挂品种名称牌),无随意攀摘、践踏现象。
4、环境布置朴实美观,体现教育性。黑板报、墙报、宣传栏内容定期更换,无褪色、无内容过时、无脱落现象,校告、通知、标语等正确使用简化汉字(或民族文字),无错字、别字,字体工整,行文规范。
5、校舍门窗完好,玻璃齐全,桌凳排列整齐,窗明几净,各类物件安置有序。图书馆(室)、阅览室、实验室安静整洁,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实验用品分类摆放整齐,并无灰尘。各类用房定期作安全检查、粉刷油漆,并及时维修。
6、加强师生宿舍管理,建立评选文明宿舍制度。房间及寝室清洁卫生,床铺整洁,物品安放有序。
7、严格就餐纪律。桌凳干净,排列整齐,无乱倒饭菜现象。
8、校门附近无小商小贩摆摊设点。
二、教师工作管理
9、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教育,全体教师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扬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
10、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不得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随意停学生的课。
11、严肃工作纪律。教职工遵守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按时并认真参加有关会议和活动。教师必须衣着整洁,仪表端正,说普通话(使用汉语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和中学语文课教学必须使用普通话),谈吐举止文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2、每个教师自觉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和认真考核。每学期认真制订工作计划,每周有安排,并有记录。
13、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文化、业务学习和基本训练,不断提高教学、班主任工作和组织课外活动的水平。
14、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组织教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主动关心教职工生活,形成良好的教职工集体。
三、德育工作管理
15、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切实有效地贯彻中、小学学生守则和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行为规范的要求。
16、每学期学校应有德育工作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班、团、队活动,学生课余生活健康丰富,切实开展读好书,唱好歌,看好影片活动,抵制不健康读物、录相和歌曲的影响。每学期按规定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严格按标准民主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及优秀集体和个人,严禁有玷污评选活动的行为发生。
17、中小学都要建立升降国旗制度,小学要认真上好朝会、周会。
18、中小学都要建立时事政策、学习雷锋、赖宁和实施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宣传专栏。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还要建立广播站。
19、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互相配合的制度。聘请校外德育辅导员和有关方面的人员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建立定期家访或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的制度。
四、教学工作管理
20、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严格按国家教委和省教委规定的.教学计划编制课程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变更课程、课时;不得任意停课。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休息时间,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按国家教委、省教委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课外作业量。按教学大纲、教材要求布置作业,难易适度,份量恰当,不搞“题海战术”。
21、严格教学常规。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课外活动和考核)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有检查、督促、指导执行教学常规的措施,要特别重视建立课堂教学规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22、加强教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制订教学计划,开展小型多样、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3、切实执行中小学籍和成绩考核办法。不接收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就读。控制学生休学。坚持升留级和毕业标准,按规定控制班额,中、小学最大班额均不得超过五十人。小学、初中不办任何形式的补习班,高中不办全日制升学补习班。
五、学校体育卫生管理
24、学校体育工作要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卫生相结合的原则,按体育教学大纲要求上好体育课,每天坚持做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积极开展多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或全乡性运动会,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经批准的体育运动传统项目学校应开展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训练。
学生集合做到“静”、“齐”、“快”。做操做到队伍整齐,精神饱满,动作规范。
25、学校卫生工作要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建立卫生制度,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饮食卫生的管理;坚持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室内采光、照明和黑板、课桌凳(椅)的设置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卡片,并纳入学生档案;积极做好近视眼等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26、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责任制度,对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上学、返家途中的安全要有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学生发生道路、水上、铁路交通、生产劳动和校内外集体活动,以及体育活动、食物中毒等方面的意外事故。一旦发生,及时上报,并做好善后工作,按时上报安全情况。
六、后勤工作管理
27、后勤工作必须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为全面育人服务的观念,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并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工作规范,工作人员廉洁奉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8、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有计划地使用经费,从严掌握开支,按照上级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取学生杂费和代办费,不自立名目和扩大收费标准收取其他费用,严格财务审核,定期公布帐目。
29、不乱编乱印学生用的学习辅导资料;不为学生集体购买省教委、省新华书店联合下发的学生、教师用书目录和省教委推荐以外的资料。严禁为学生订购违章、非法出版物。
30、加强校舍、校产管理,要加强对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校产分类造册,落实使用部门、班级、个人的责任制,每学期作一次检查、清理。如发现校舍属于危房,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领导部门报告。
31、加强食堂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制订并执行卫生制度和采购验收制度,严禁变质、有毒、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进入食堂。
32、办好校办企业,管好小农场、林场、饲养场等,严格各项管理制度,提高育人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其他
33、建立健全学校各类机构和全体教职工的岗位责任制。
34、建立健全学校领导层的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如计划、检查、会议、汇报、总结、考核等)。
35、建立班主任业务档案,教学业务档案,学籍档案,学校基本设施、文书、会计等各类档案,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有一套管理制度。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建档案室(柜),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使用效益。
36、制定并实施学校远、中、近期办学规划。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3
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和《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对我市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出以下基本要求。
一、课前准备
1、编制学期教学计划。新学期开学前,学校必须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在学段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根据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科学安排课程表、活动安排总表、作息时间表及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内容;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坚决纠正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按校历制定好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做好教学安排、物资(场地、设备设施、教学办公用品等)保障等教学准备工作,形成总课表、班级课程表、教师任课表(三表一致并上墙);凡未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安排课程和课时,将追究学校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作为教学管理事故纳入对学校和有关责任人的工作考核。各学校在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的同时,要严格执行科学、艺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及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课时规定,并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学校不得擅自停课(调课),确因特殊原因停课半天以上需经县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因气象灾害停课按照《关于进一步落实学校防范气象灾害停课有关规定的通知》(莆教[20xx]综75号)文件执行。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活动以及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比赛、竞赛。
2、科学利用课程资源。要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之一,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等课程资源,开设校本特色课程,并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有实施方案、有学期计划、有课表、有教案、有作业、有考核。要加强对远程教育、电教、图书、实验、体、音、美器材等教学设施及教学辅助教室(场馆)的管理,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3、编写课堂教学设计(备课)。教师要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备课。教师要全面掌握、正确理解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基础出发,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和考试”等各个环节,制定细化的要求和措施,增强备课的可操作性。要认真编写教案,教案包括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教学流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或教学后记等内容。要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不要机械地照搬照抄,更不允许抄袭别人教案,要形成个性化特色教案。学校可组织同一年段的全体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形成适合本年段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教案供全年段教师共同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各位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增、减,并记下反思或撰写教学札记,形成各自的教学成果。教师课前必须写好教案(学案),新学期开学前提前备好两周课,备课存量不少于4课时。上课时应携带教案进课堂,严禁无教案(学案)上课,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
二、课堂教学
4、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探索“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应做到:目标明确,容量适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恰当,手段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加强“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践创新。
5、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各种教具、学具等课堂教学辅助材料,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上课。教学程序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方法科学灵活,能适度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坚决杜绝教师一言堂现象。要尊重学生,关注差异,鼓励自信,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要应用多元评价方法和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要坚持以学定教,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6、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教师必须做到语言健康,行为文明,衣着端庄大方。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语言准确精练,条理清楚,教态自然亲切,板书工整合理,不得出现知识性错误。严格按课程表上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无故离开课堂,不提前下课,不私自调课,上课不接听或拨打手机,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一切事情。所有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必须自始至终坚守活动阵地,并按课时计划或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妥善处理偶发事件,维护正常秩序,确保活动安全。教师确因特殊原因需短暂离开教学场地须向学校领导或教学管理人员请假,经同意后方能离开,离开期间由学校安排人员维护秩序。授课教师(或活动组织者)擅离活动场地或未按常规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按旷工处理,由于擅离岗位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该授课教师(或活动组织者)的责任。坚决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三、作业与课外活动
7、科学布置作业。一要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总量,学生课堂作业必须在课内完成,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同一班级,要协调控制各学科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变相体罚学生。二要优化作业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做到难易适度,数量适当,形式多样;作业设计要针对学生实际分层要求,要培养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选择、确定)作业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凡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三要规范批改行为。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细致、正确,批注提倡运用短语加等级,教师批改作业要与学生自主评价、自主订正作业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让学生及时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书面作业力求全批全改,严禁只布置不批改作业、找学生代批改作业或频繁采用集体订正代批改作业。四要重视反馈调控。要及时分析反馈学生作业的情况;个性问题要进行跟进式指导;作业批改情况要有记载,并把它作为把握学情、纠错补缺、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8、加强个别辅导。辅导学生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辅导要与家庭教育相配合,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相结合,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助;学习辅导要侧重于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些读书、思考、答问、演练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坚决杜绝挖苦、嫌弃、排斥和惩罚学生的现象。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拓展性学习。
9、注重课外阅读。学校要树立课程意识,把读书活动纳入学校课程,每月至少安排一次阅读指导课,每周要有专门的时间开展读书活动。学校要创设读书氛围,切实加强读书活动宣传,积极营造阅读氛围,有计划地推进读书节等课外阅读活动。要丰富阅读资源,加强图书室建设,提高图书室的使用率,丰富班级图书角,定期充实图书。
10、丰富课外活动。各校要结合实际和办学特色,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建兴趣小组,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制定课外活动计划,明确活动内容,合理安排活动时间。课外活动要有专人负责,有专业指导教师,做到组织严密,工作到位,扎实有效。指导教师应按课堂教学要求,认真备课,精心指导,并及时填写活动情况记录,及时总结反思。
四、考试评价
11、完善学生发展评价制度。评价学生要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课堂即时评价、特长展示、作业批阅、实践操作、社会调查、成长记录等形式考查和评价学生,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12、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试题难度。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每学期实行期中、期末两次学科考试,各学科考试及格率均应达到80%以上,全科及格率应达70%左右。学期末的考试科目为语文和数学。英语学科三、四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原则上不采用书面测试方式,应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进行评价,五、六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考试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其他学科通过平时考查评定成绩。取消百分制,逐步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学生考试名次公开排队或安排座位。不得组织市、县两级的统一考试,不得借教学质量监测之名组织区域性、全科性统考,以及对学校或学生进行排名。
五、教学研究工作
13、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职能作用。市、县(区)教师进修学院(校)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加强对学校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引领和指导,要紧紧围绕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的问题,把握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层次的教研活动,建立教研网络,不断提高教研的层次和水平。教研活动要重心下移,教研人员要用三分之二的时间深入学校,对课程落实情况、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情况和学科教学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14、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以“个人反思、同伴交流、经验借鉴、专业引领、资源共享”为核心,以“做学习型校长,建学习型学校,当智慧型教师”为目标,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研制度,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教研活动。校内教研活动各学科每周开展一次,每次教研活动均应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主题)、定中心发言人,活动时间不少于2课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每位教师发展,提高教学工作水平。积极倡导经常性的相互听课,共同提高,教师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
15、开展区域性教研活动。各县区(管委会)教研部门、各中心小学必须组建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大的'中心小学可分片成立校际教研组;实验小学、城区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规模较大的完小要成立学科教研组,年段要成立备课组。各中心小学教导处和中心教研组必须制定学年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教研课题,并加强对各校及教师个人教研、教改的课题指导。示范小学、实验小学、课改基地校、中心小学应当在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上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16、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和专题研究。案例研究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重点研讨课程实验中教师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把学习、设计、行动、反思贯穿始终。教师应当在案例研究中研究学生、反思自己,既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又要借鉴、分享他人的经验,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学校要培养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课题组组长等,组织引导教师观察教育、观察学校、观察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要组织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汇报活动,督查课题计划的实施情况,落实阶段目标;要合理地配置人员、经费、信息等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各种保障。市、县区(管委会)教科研部门要予以支持,选派专业人员参与研究和指导。
六、督查指导
17、建立学校领导干部、听课、评课制度。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要经常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指导教师备课、共同研究教学。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听课后及时评课指导。每学期校长深入课堂听课不得少于20节,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5节,普通教师互相听课15节,并有详细的听评课记录。各学校要积极探索听评课形式,尝试开展学生和家长评教,及时听取家长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18、完善教学检查制度。各学校要加强教学各环节的检查、督促和监控。教学检查由学校统一安排,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对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或教案)、课堂教学、教学进度、作业批改、教研活动等进行检查。各学校每学期定期检查至少2次,检查人员要认真填写教学检查记录,如实记录检查过程及结果,客观写出评价或改进意见。学校要全面分析检查情况,采取集体反馈和个别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19、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市、县区(管委会)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加强各学科的教学管理与指导,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要把教学质量检测与教学工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学校学科教研组、年段各课组、课堂教学第一线,了解学校、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执行课程计划、开展教学改革和以校为本教研情况。要加强过程性质量监控,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对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督查与指导,对各类小学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与分析。
20、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各学校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学校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家访、举行“学校开放日(周)”等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争取社区教育机构的支持,协调家校教育。积极探索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经验。学校要利用多种形式定期听取家长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21、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学校要定期对教师业务进行全面考核,并将有关材料存入业务档案。要指定专人负责学籍管理工作,健全入学注册、转学、休学(复学)、毕(结)业等学籍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有关学籍管理规定,规范学籍管理,建立学生学籍档案(学生成长档案),定期整理归档,做到资料齐全、记载详实全面、整洁规范、方便查考。加强电子学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装备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国家、自治区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逐步形成标准引领,管理规范,内涵发展,富有特色的良好局面,为促进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 教学常规管理是一所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是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基础,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集中体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学校各部门都要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努力保障和服务教学活动,积极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三条 中小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第四条 本《要求》包括总则、教学思想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研究管理、教学改革实验管理、教学行政管理、教学档案资料管理、组织保障和附则,是中小学教学常规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评估学校办学水平、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 教学思想管理
第五条 教学思想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引领下,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六条 学校要坚持依法依规办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特别是要建立平等、民主、对话、沟通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七条 新时期教师应具有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全面发展、放飞个性、人格健全、改革创新、快乐学习的教学思想。
第三章 课程管理
第八条 学校要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制定《年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和《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应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内容。
第九条 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要为教师征订或印制2011年版学科课程标准,做到人手一册。每个学期都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并开展课程标准知识竞赛活动。严格按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第十条 学校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或缩减规定的课程、课时。每位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一门校本课程或地方课程的学习。
第十一条 学校要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在开学前要严格按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地编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校历表等。要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停课或提前结束授课。期末复习考试时间一般为2周,毕业年级复习考试时间可适当增加。未经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停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十二条 学校要重视体育课程。开足上好体育课,坚持每天开展20—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使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有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要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器材,利用率高。建立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经常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每年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运动会。按要求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妥善保存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原始数据,上报率100%,及格率95%以上,良好率40%以上。每年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并通报学生及家长。
第十三条 学校要重视艺术课程。要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具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艺术教育选修课程,并认真实施。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一项艺术特长。有保障艺术教学使用的艺术教室和艺术活动室。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每年举办一次艺术节。开展艺术活动的覆盖面应达到90%以上。
第十四条 学校要重视传统文化课程。要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阵地,通过学科教学和学科渗透,利用传统节假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汉字听写和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读书节活动。
第十五条 学校要重视书法教育。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开设书法教育课程。合理安排书法教育的教学时间。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
第十六条 学校要重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严格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让学生养成家务劳动习惯。严格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交流活动,展示成果,分享经验。
第十七条 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信息化教学推广活动,鼓励学校积极探索远程协作、实时互动、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区域协同教研,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培训。
第十八条 规范教材和教辅资料管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教材、教辅管理的相关规定,教辅资料选用实行“一科一辅”并遵循自愿和非营利原则。
第十九条 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支持教师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进行整合,支持教师开发校本课程,鼓励教师承担学校特色课程教学和学生社团指导等工作。
第二十条 教师任课安排管理。各年级任课教师的组合要最优化,并尽可能做到专业相对稳定。小学有6个或6个以上班级的学校至少要安排2名以上数学专任教师。每位教师除语文数学外兼课最好不超过两科(指国家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安排专职的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书法等课程的任课教师。
第二十一条 探索实行学时总量控制,根据学科、课型等开展长短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如科技文体活动、班团队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每节课可由原来的40分钟调整为35、30分钟的长短课时,以确保学生课间和必要的课后兹有活动时间。
第四章 教学过程管理
第二十二条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备课、上课、实验、学习辅导、布置批改作业、课外指导、考试与质量分析等基本环节。
第二十三条 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调改优化、教后反思”的备课制度。教师备课主要包括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两种形式。
第二十四条 备课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坚持有课必备(包括新课、练习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备课不得上课的原则。倡导教师以单元章节为单位进行备课。备课特别要明确目标、重点难点、能力训练点和德育目标。不要临教临备、教后补备。
第二十五条 备课的基本内容。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具、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板书、备习题、备资源等。
第二十六条 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要做到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定展示人,有主讲、有资料、有记录、有成果、有展示、有反思,统一目标、统一重点、统一作业、统一检测。教师每学期参加集体备课不少于5次。每次备课时间不少于1小时。倡导跨科跨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第二十七条 认真编写规范实用的教案。教案以书面文字稿为主,也可根据教师从事教学时间、教学水平等的不同,经学校批准后通过电子备课方式形成电子教案。教案可以按“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学情分析”和“教后反思”等内容进行书写。教案应包括课题名称、编写教案时间、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严禁抄袭、下载现成教案。
第二十八条 倡导因人而异的教案分层管理办法。教龄不满三年、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可写简案。上两个年级或多个科目的教师可重点写一个年级或一个科目的详案,其它可写简案。
第二十九条 建立课前检查教案制度。学校要提前一周检查教师的备课及教案编写情况。要注重教案质量评估,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教案进行检查,查后要有签字、有修改建议、有评价记录。
第三十条 认真上课。坚持立德树人,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讲练结合原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上课要落实“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德育目标”。课堂教学结构要完整,一般应包括复习导入、学习新知、巩固练习、达标检测、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等环节。要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一般情况下应留有至少8—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做作业。教师要根据需要有计划有准备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十一条 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教师上课前要准备好教学用品用具,提前2-3分钟到教室门口候课,检查学生出勤、课前准备和课前活动(如猜谜语、背古诗、唱歌、口语交际等)情况。站立讲课(特殊情况除外),上课时间要关闭手机或调到静音状态。上课教师语言规范健康,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除外语教学外,学校要以规范的普通话为教学语言。举止文明礼貌,衣着整洁得体。板书清楚,书写工整,用字规范,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教师必须做到有课必上,严禁旷课、迟到、早退。不得中途无故离开教室,不得拖堂,不得随意调课或私自请人顶课。如有特殊情况,应由学校统一调课。严禁酒后上课,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三十二条 规范学生学习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校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学生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巩固、考试、活动等的基本要求。
第三十三条 实行课堂教学质量巡查制度。各中小学要制定课堂教学质量巡查方案,实行学校领导、值日教师巡课制度和推门听课制度,有巡课、听课记录,及时通报巡查整改情况。各初中、高中学校以及有条件的小学要建立班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由各班学科代表详细记录本班任课教师每天上课的情况,负责收集学生对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班主任每期至少要召开2次学科代表会议,听取、征求学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四条 学校要强化实验教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学前编制好实验计划,安排好实验课题,准备好所需要的仪器、材料、工具等,保证完成所有实验教学,演示实验应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应达到90%以上。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并认真批阅和评价。指导、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实验能力。
第三十五条 积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各学校要组织、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广泛制作教具。
第三十六条 实行课堂教学质量达标考核制度。学校要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不同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课标理念,教师课堂教学合格率达到90%以上,优课率高于30%以上。每个学期结束后学校要把考核结果上报到学区办和区教育局。
第三十七条 学习辅导。学校要建立确保所有学生学有所成工作机制,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教师要常态化开展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做到一人一案,帮扶有成效。学习辅导要分类施策。
第三十八条 精心设计布置作业。作业布置坚持“精选、批改、讲评”原则。不布置简单重复和大量抄写作业,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作业布置要以课内习题为主,也要从有关教辅资料中精选部分习题。实施分层作业,鼓励教师设置“作业超市”,让学生有选择地做作业。创新作业方式,多布置科学探究式作业。中小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倡导设置探究性、实践性作业。
第三十九条 学生作业数量的基本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时间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高中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小学作业数量具体要求如下:1-6年级语文作业每天至少1次,要按要求完成课本安排的写话、小练笔、习作训练任务,每天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做到天天练。1-6年级数学作业每周至少4次,以课本上的练习题为主,要按要求完成课本安排的训练任务。3-6年级英语作业每周至少2次,书面作业主要以情景交际、单项选择、图词配对、对话编写、阅读理解等为主,杜绝全是抄写类的作业。初中作业数量具体要求如下:语文基础知识作业基本篇目每课至少1次,大作文每学期至少8次,小作文提倡写周记、日记,每学期不少于10次。数学每周至少4次。英语每周至少3次,听写每周至少2次,每单元安排一次话题作文。物理、化学每周至少3次。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每周至少1次。高中作业数量具体要求如下:语文大作文每学期至少8次,小作文提倡学生写随笔、周记等,每学期不少于12次。数学每周至少4次。英语每周至少4次,作文每周至少1篇。物理、化学每周至少3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每周至少2次。
第四十条 作业要规范统一。作业本封面应写清楚科目、姓名、班级,同一学科同时使用多本作业本的,应在本子左上角标上阿拉伯数字序号,便于区分。学生做作业一二年级统一用铅笔,其他年级统一用钢笔或水性笔(黑色或蓝色)。书写要工整、清楚,作业格式要规范统一。教育学生爱护作业本,不乱涂乱画,不卷角、不撕页。
第四十一条 认真批改作业。坚持“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的作业批改原则。一是要按时收缴、发放学生作业。二是要按时批改,除作文外,一般应在下一次上课前批改完。不得让家长代为批改作业。三是要统一用红笔批改作业。四是要统一使用批改符号。五是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指导性、鼓励性、欣赏性批语,作文(习作)应有总批、眉批、正字等。批语要准确,书写要端正、整洁、规范。六是要统一评价标准,评价可以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等级可以设置“优秀、良好、及格、待及格”或“A、B、C、D”四个等级。分数或等级应写在本次作业上面的右上角。七是要统一在作业后面写上批改日期(如3月4日或4∕3)。八是要做好作业批改记录。九是要认真评讲学生作业,学生要设立错题作业本。十是提倡面批面改。
第四十二条 开展作业检查评比活动。学校每月检查一次教师的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不定期抽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有指导、有改进。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活动。
第四十三条 认真做好学生课外学习活动指导工作。学校要落实好课外辅导的内容、组织形式、人数、时间、场所等,将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纳入教师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制定节假日、双休日学习计划,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学科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四十四条 积极开展艺术、体育、科技、文学、劳动等兴趣小组和专业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自然与人文环境等资源,广泛开展读书交流、自然观察、社会考察、科学探究、研学旅行、种养等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支持学生自主策划课外活动。
第四十五条 重视心理辅导工作。高中、初中学校以及有条件的小学都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第四十六条 规范课外学习辅导行为。教师节假日不得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得滥编滥发教学辅导资料,不得以“培优辅困”名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得从事有偿家教。
第四十七条 实行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凡是按照课程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教学质量监测,监测采取书面检测和技能考查两种形式。期中、期末考试采取“两交叉三统一”的方式进行。
第四十八条 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上完一个单元进行1次目标达成测试,每学期期中、期末进行1次统一考试。倡导让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给予多次考试机会,综合应用多种考试方法。
第四十九条 加强对考试命题内容的管理。考试命题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注重加强对能力的考察。要严格依据国家学科课程标准,不出偏题、怪题。题目的难易度要符合学生实际,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加强对考试命题资格的管理。要逐步建立命题、审题、阅卷人员的资格制度。
第五十条 加强对考试组织实施的管理。进一步加强考风考纪管理,努力追求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学质量数据,确保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安全规范有序进行。学校要组织力量认真研究考试各个环节的管理细则,认真制定考试实施方案,认真开好考前动员培训会,认真组织监考巡视,认真及时做好阅卷工作(考试结束后2天内完成),认真做好每次考试的成绩登记、统计工作。
第五十一条 教学质量评价要尊重学科特点。倡导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等方式。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第五十二条 科学呈现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学生成绩等级评定制,一般为A、B、C、D四个等级。综合成绩达到80%以上(含80%)的定为A等级,达到70%及以上(含70%)的定为B等级,达到60%以上(含60%)的定为C等级,未达到60%的定为D等级。
第五十三条 加强对考试成绩处理的管理。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不得作为评价、奖惩教师和学生的唯一依据。
第五十四条 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期中、期末考试后要认真开展质量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学校要及时将成绩统计及质量分析汇总并上报学区办,学区办(学校)要及时将成绩统计及质量分析汇总并上报区教研室。
第五十五条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记录、标志性成果等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资料,不断丰富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第五章 教学研究管理
第五十六条 建立健全学科教研网络。建立健全“学校教研组——学区教研中心——区学科中心组——区教研室”四级互联互通的教研网络。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学科教研组,要认真考核并任命学科教研组组长,每学年要给教研组组长颁发任命证书。
第五十七条 健全教学工作例会制度。一是行政会每周一次,由校长主持,分管教学领导汇报本周学校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和下周工作思路,研究确定下周工作计划;二是班(年级)主任会议两周一次,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或政教主任(教导主任)主持,班(年级)主任汇报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学生德育工作中的新问题;三是两周一次教研组长会议,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或教导主任主持,了解和研究教学进度和教学问题,研究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办法;四是每学期1—2次校会,由校长或副校长主持,由校长或副校长总结本学期(阶段)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总结表彰先进,提出下学期目标、任务和要求。每次会议都要形成记录。
第五十八条 重视校本研修活动。学校要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教育写作、班级管理等校本研修活动。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制订教师中长期专业发展规划,包括发展目标、发展措施、考核标准和办法等,确保计划的引领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学校要制定学年(学期)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制定考核评价方案并纳入学校综合评价体系之中。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好一节研究课,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要上两节研究课,特级教师、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每学期要上一节示范课。倡导开展校际教研联谊活动。学校每个学期要对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工作进行检查评估表彰。
第五十九条 组织开展教学技能训练和比赛活动。学校要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和课堂教学”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活动。
第六十条 健全听课评课制度。小学校长、中学校长每学期听课评课分别为25节、30节以上,中小学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评课20节以上,三年教龄以上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15节以上,不满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20节以上。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认真参加评课活动,认真填写评课卡。
第六十一条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要积极组织和引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工作,每个学校都要有1个校级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鼓励教师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推广优秀教学科研成果。
第六十二条 加强教师外出培训管理。各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外出观摩、培训学习,返校后要作一个专题汇报,交一份学习心得。
第六十三条 坚持教学反思与总结。教师要定期对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考试、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等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剖析、总结教学得失。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课后记”、“教后感”、“教学随笔”等教学反思不少于2篇。
第六章 教学改革实验管理
第六十四条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动中小学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要按照办学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长期及近期教学改革发展规划,确立教改实验课题及实施方案,创造有利条件支持、鼓励和帮助教师参加教改实验。
第七章 教学行政管理
第六十五条 教学行政管理主要是指教学管理部门履行教学行政职能所应做的一系列事务性工作,包括班级划分、教师安排、课表制定、场所调配、制度制定、质量评价、学籍管理等。
第六十六条 实行教学管理责任制。校长要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全面规划,有效组织,科学决策,精准评价,给教学工作以正确导向。教导主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充分依靠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扎实有效地安排好日常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实施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科任教师要明确教学的各项责任和目标,认真组织教学活动。
第六十七条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要依据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制定《教导处工作职责》《教研组工作职责》《备课组工作职责》《年级组工作职责》《学科教学常规基本要求》《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规范》《作业布置与批阅规范》《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学校教学事故鉴定与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第六十八条 制订各项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规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年级组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等。
第六十九条 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规划。学校应依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和本校实际,制定好学校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的教学工作规划,规划应包括指导思想、教学质量总目标、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等内容。
第七十条 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导处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规划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的规定要求和本校实际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计划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课程实施、教学常规、教学改革、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主要措施等。计划后面要附有每周教学和教研活动安排。
第七十一条 制定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工作计划。学科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要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好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计划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主要措施等。计划后面要附有每周教研活动安排。
第七十二条 制定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应包括标题、前言、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编写特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具体措施、教学进度安排、单元测试安排、结束语等内容。
第七十三条 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班主任要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好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计划主要包括指导思想、班级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发展水平和特点、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和特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存在问题、工作目标、工作措施等。计划后面要附有每周主要教育活动安排。
第七十四条 教学工作计划管理。学校在开学初要认真审核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班主任)、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特别是新授课、期末复习、测试等的安排,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要在开学一周内把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上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要一式两份,一份在正式上课前交学校审核、评比、存档,一份留自己存阅。
第七十五条 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班主任、教师要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改完善教学计划。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种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效果,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或教学实践经验并加以推广。
第七十六条 抓好开学、期中和期末工作。学年(学期)开学前重点抓好招生、入学和新生编班工作,落实人事安排和教学设施。印发班级学生名单、校历表、学生座位表、老师任课安排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开学时向全体教职员工公布并执行,其中学生座位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要进教室。每学期开学第一天校长要组织领导成员,对各处(室)、科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工作和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期中重点抓好备课、作业、教科研活动和教学质量检查,开好老师、学生、家长的评教评学评管座谈会。期末重点抓好复习研讨、考试考查、假期学习安排工作,督促班主任认真填写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
第七十七条 教学工作总结管理。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班主任、教师要对照期初工作计划按时认真撰写好工作总结。在放假前把总结交到学校审核、评比、存档。学校工作总结要上报学区办,学区办工作总结要上报教育局和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应包括前言、主要工作回顾、主要成绩、主要经验、问题与反思、努力方向等内容。
第七十八条 做好教学资源管理。学校要负责做好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设备设施的检查登记工作,妥善保管教学仪器、设备。督促有关人员收集、保管好教师用书、试卷等资料。建立各学科试题库和教学资源库。
第七十九条 健全学籍管理制度。学校要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领导,认真执行自治区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基础资料。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依托全区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认真执行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完善学籍管理档案,学生入学、转学、借读、休学、复学、毕业(结业)手续完备,登记清楚,并分类归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不实行留级制度,严格控制学生流失,不得迫使学生转学或退学。
第八十条 规范学生编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学校要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控制班额,原则上小学每班不得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得超过50人。
第八十一条 加强学生考勤管理。实行每课考勤制度。教师上课前应检查学生出勤情况,记录迟到和缺勤学生名单报班主任;若发现有无故缺课(旷课)的学生,任课教师应及时向学生了解原因,及时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要及时告知其监护人。
第八章 教学档案资料管理
第八十二条 学校要做好教学档案的建档工作,妥善保管好教师业务档案和各种教学档案,做到有案可查。
第八十三条 教学档案资料分类。学校要把业务档案作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专业成长、考核评估教师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依据。计划总结类包括各项工作计划、总结。质量分析报告类包括教师个人、学校期中期末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各种表册类包括校历表、教师任课安排表、课程表、学生座位表、作息时间表、教学成绩统计表、学生成绩登记册等。记录类包括学校、班主任、教研组长、学科代表等会议记录。教学资料类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光盘等;学生档案类包括学生名册、学籍册、学生素质发展报告手册、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教师业务档案表格类包括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年度考核登记表、荣誉登记表、继续教育学习登记表、教学成绩登记表、继续教育培训证明材料、教学常规检查结果记录表、惩罚情况记录、工作失误登记表等。证件类包括教师资格证、职务技术资格证、学历证、普通话等级证、荣誉证书等的复印件。记录类材料包括常规检查记录、教研活动记录、学生考勤记录、教职工考勤记录、师生考勤结果处理情况、奖惩记录、活动图片等。工作方案类包括校运会、艺术节、教学比赛等方案。教学成果类包括优秀论文、优秀教案、教育故事、案例分析、教育随笔、反思日记、优秀试题、各种获奖证书等。
第八十四条 学校的教学档案要分期分类归档,按时交档案室,设教学类专柜存放,定期进行检查,注意防火、防潮、防霉、防虫蛀。
第九章 组织保障
第八十五条 教育局要指导和监督中小学校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政策法规,对违反教育法规、政策的行为,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八十六条 加强组织领导。区教育局成立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局长任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任成员。各学区办、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各学区办、学校要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主体责任,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分年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第八十七条 强化考核督导。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全区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问责制度,考核结果向全区公布。
第八十八条 督查和评估结果的合理运用。教育局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教学质量评估,对教育教学效果出色的学校、领导、教师给予表彰,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学校校长进行诫勉谈话,对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不达标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不得评优评先,要降低或扣除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绩效工资,对教学常规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将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该教师本人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要降低或扣除其相应的绩效工资。
第八十九条 营造良好氛围。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积极运用各类媒体、会议,加大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的综合宣传和解读力度,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动员全体教职工共同做好学校教学常规工作,为本要求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第十章 附则
第九十条 学前教育可根据其教学特点参照执行。
第九十一条 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若与有关政策法规相抵触的地方,以政策、法规为准。
第九十二条 本《要求》是区教育局督导检查和评估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区教育局将定期组织开展中小学校执行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第九十三条 本《要求》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5
第一条 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调课、串课、请他人代课,更不允许缺课和停课。严格执行课前候课制度,预备铃响后,教师应到教室门口面向学生站立,目视学生候课情况,督促未进教室的学生迅速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不提前下课,中途不离开课堂,下课不拖堂。不带孩子进教室上课,无特殊情况,不坐着讲课。严禁在教室内抽烟、酒后上课、上课时接打手机,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第二条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有条件的可设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条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第四条 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第五条 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第六条 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问,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第七条 灵活合理的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组织好教学,努力集中学生注意力、多方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教师要机敏地进行引导;不得在课堂上发脾气,不准讽刺侮辱学生,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和将学生赶出课堂。
第八条 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发现缺课的学生要及时反馈给家长或者班主任和学校,上课时要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让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一旦课堂发生事故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必须上报学校教务处同意。
第九条 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要科学安排学、讲、练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和完成课堂达标课检测,精心选择布置课后练习题。
第十条 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认真按教材要求完成;提倡师生自制教具,鼓励教师就地取材解决直观教具、标本不足等问题,努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教育,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及学生实践教学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十一条 用普通话授课,教学语言规范、流畅、精练、准确、生动、文明、有激情、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第十二条 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讲课重点,布局结构合理,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规范字,严禁字迹潦草和写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
第十三条 教师在课堂上要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衣着整洁、得体、款式大方,不浓装艳抹,不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举止适度,教态可亲;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真诚关爱,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杜绝发生教学事故;发现学生答问或练习错误要巧于指点、引导,发现学生握笔、写字、坐立姿势不正确等问题应及时纠正;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体育教师应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第十四条 课型把握得当。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种课型的不同特点的把握:
(一)新授课:新授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复习(或激趣)导入→新知探究→讨论讲解→练习巩固→变式拓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在以上环节中要注意:复习应为导入服务;新知的探究要设计出能有效引导学生活动的问题;练习巩固要注重基础,围绕新知进行有效训练,要控制难度,能让学生品尝到求知和成功的喜悦。
(二)复习课:复习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专题集成→问题诊断→针对解惑→巩固提升。具体做法是,教师在阶段教学的基础上,对原先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集成、专题归类和脉络梳理,和学生交流之后,让学生做诊断练习,在批改诊断练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备课;课上先呈现练习批改主要情况并点评,在讲评诊断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和用法;接着让学生做相应的的巩固练习,使其得到有效提升。
(三)讲评课:作业讲评或试卷讲评课一般应遵循的流程是:教师研读作业或试卷,研透其中内容,了解命题特点;统计、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找出共性的典型错误,并分析错误生成原因;根据试卷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内容;课堂上必须要呈现错题统计数据,重点解决学生普遍集中的问题;选编针对性和巩固性练习。切忌不作错题统计,不分轻重,从头讲到脚。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6
理科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开拓视野,树立科学研究观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按照省厅要求开足开齐实验课,严格按课程标准规定指导学生动手做好实验,不能以讲实验、画实验、看挂图代替做实验,学生的实验报告教师要及时批阅。
2、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提倡并鼓励教师合理改进、增加演示实验,在可能的条件下,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或把某些思考性强的习题改编为实验(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
3、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逐步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指导学生课外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学校要认真组织学生实验能力考核,考核结果计入学生的`学业成绩。
5、学校要定期对实验教学进行检查,如发现未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学校应追究有关教师的责任。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为使我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鼓励全体教师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寿县教育局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工作计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章教学思想
第二条学校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第三条学校教学工作要认真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依法、科学、扎实实施新课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章课程管理与开发
第四条学校应严格三级课程管理,务必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在开好学科课程的同时,要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要认真开好选修课程。
第五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外课程资源。
第四章教学管理
第六条建立教学管理责任制。实行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科任教师三级教学管理责任制。校长要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全面规划,有效组织,科学决策与评价,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观、研究并处理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给教学工作以正确导向。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充分依靠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扎实有效地安排日常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实施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科任教师对所教学科教学质量直接负责;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校至少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并形成记录,校长参加,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将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结合起来,全面考核教学工作目标达成情况。
第七条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教务处工作职责》、《教科室工作职责》、《教研组工作规程》、《教师课堂规则》、《学生课堂规则》、《作业设置与批阅要求》等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建立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严重违反教学基本规律、原则和要求的教学事故予以追究。
第八条课程计划管理。开学前要严格按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地编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行事历。要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以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九条教师配备管理。各年级任课教师的组合要优化并尽可能相对稳定。同时,要使各年级任课教师明确年级的各项责任目标和质量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第十条教学计划管理。学校每学期初要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及全体教师,按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并指导学生制定学期学习计划。学校在开学一周内要检查审核教务处、教科室等工作计划和教师教学计划。
第十一条教学过程管理。教导处、教科室要对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录,及时反馈意见。教学全面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要求教师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上课、复习、考试、放假,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教师的有效教学时间。
第十二条教学结果管理。每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每学期结束时,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和全体教师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在搞好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教学经验、教学案例等典型材料。
第十三条教学档案管理。学校教学机构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填写并妥善保管好各类教学档案,包括工作手册、各类表格、教学计划、工作总结、分析报告、检查记录、成绩统计、业务记载、学籍资料、学生成长档案等,都要有案备查。学校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如实填写基本情况、教学工作情况、教科研工作情况、进修培训情况、专职管理工作情况、业务考核情况、奖惩情况等材料,让教师的教学档案成为规范教师工作、促进专业发展的有力佐证,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第十四条学生学籍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籍管理队伍,做好基础资料,完善学生学籍电子档案。
第十五条学校要逐步创造条件建设学校网站,实现教学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并通过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章计划与总结
第十六条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计划、教师教学计划等。教学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可行,针对性、实效性要强。
第十七条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参照依据。教学工作计划必须有具体的管理目标和实际可行的质量监控措施,应在主管校长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由教务部门组织制定,学校教科室参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第十八条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定,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务部门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第十九条备课组计划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计划内容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或活动课)及其它教研活动等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没有设备课组的学校,由教研组完成相关任务。
第二十条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计划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和方法、教学进度等。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依照备课组教学要求,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本学年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质量目标,明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二十一条计划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部门存档。教学工作总结包括:工作进展概况,主要成绩,经验及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第六章备课
第二十二条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打造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体现生活化的理念,体现资源整合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落实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新课改的要求。
第二十三条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以及教材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充分了解不同年段、不同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预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发生的疑惑和困难,因材施教。要针对学生已有经验,遵循认知规律,开发、整合、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进行备课。做到目标明确、科学,易于检验和评价,内容具体、过程清楚,互为因果,方法策略恰当,具有实效性。
第二十四条积极推行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内容: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备训练、备检测。明确教学目标、教材体系、教学重难点、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指导、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多种课程资源的收集与整合、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方法。
2、集体备课要求: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四有”、“五统一”。“四定”:定时间,坚持每单元或每章集体备课一次。定地点,落实好集体备课地点,以便于活动组织;定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专题备课要提前一周拟定好课题,严禁流于形式;定主备人,要逐周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主备人,提前做好准备。“四有”: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考评。达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训练,统一检测评价。
3、集体备课程序:
(1)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备课组,选出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分解备课任务;
(2)每个教师根据各自备课任务,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参阅相关资料(包括网上信息),精心选用例题、习题、测试题,提前拿出各自的“备课初案”,并交付同组其他教师;
(3)同一备课组教师对每一份“备课初案”进行集体评议,达成共识后,主备教师对“备课初案”进行修订,形成“备课组教案”,供组内所有教师二次备课(独立备课)时使用;
(4)教师不能直接使用“备课组教案”上课,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即独立备课),形成“自用教案”。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使用“自用教案”。如果教师只有“备课组教案”,没有“自用教案”,即被视为没有完成备课工作;
(5)教师课后必须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备课组教案”和“自用教案”。
第二十五条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要根据学科特点,按课时备课并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初级教师要编写详细的教案,中级教师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注重教案的实用性,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级教师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提倡撰写包含学案在内的教学设计
一是学生用的学案,它侧重于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设计;
二是教师用的导案,它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教案要手写,集体备课可以采用电子教案。
第二十六条教案的内容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型与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练习与作业、教学后记等。
第二十七条各种课型教案基本要求:
1、新授课必须每课都要有常规教案,按第22条要求书写;
2、复习课(包括习题课)要有课题、教学目标、复习范围、重点和过程、总结、后记;
3、讲评课(包括试卷、作业)要有课题、教学目标、讲评重点和过程。讲评过程包括:①评价题目的难度和质量,公布答卷(题)得失情况。②重点讲评题目分析。根据学生对知识、方法、思路等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设计拓展性训练。③对每一类问题及时讲评总结,做好作业布置和后记;
4、作文讲评课包括讲评目的、作文情况综述、针对性范文讲评,引导学生修改完善。鼓励教师写下水作文,启发学生写作思维。
5、实验课包括目的要求、实验器材准备、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作业布置(写出实验报告)、后记。教案不能过于简单,教学程序在150字以内的不算教案,不得无教案上课,不用旧教案上课,不下载照搬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课件应根据实际需要运用,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能不切实际滥用,在教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
第二十八条建立教案检查制度。要注重教案质量评估,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教案进行检查,要建立教师教案教研组(备课组)周查制度、学校月查制度,查后要有签字、有修改建议、有评价记载。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和教研组每学期要对教案进行等级量化评定。
第七章课堂教学
第二十九条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观念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树立课堂是师生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天地,是师生历炼心志、感悟人生的场所,是学生追求学习的幸福感,是师生课堂活动的终极目标的新课堂观。每一节课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学习资源充足科学,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方法恰当,运用自如,以生为本,突出主体,技能娴熟,功底扎实,短时高效,效果显著。
第三十条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教师要重视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兼顾情意发展,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抓住要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疑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对预设教学目标进行新的生成和调整,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十一条教学过程安排紧凑,结构合理,精讲精练,无知识性错误,做到讲有中心,练有目的,分析透彻,注重实效,严禁“一言堂”;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伴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创设开放性课堂,在倾听和欣赏中施教,构建民主化课堂,借助情感走进学生心灵,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自信心。
第三十二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十三条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课件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做好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的管理。教师要善于搜集、整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
第三十四条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让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一旦课堂发生事故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必须上报学校教务处同意。
第三十五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挖苦、讽刺或侮辱学生,要积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收获成长的快乐。
第三十六条遵守课堂基本规范。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教师应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不占用自修课或其他课程上课;要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旷课;上课时穿着端庄整齐,不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坐着上课,不带孩子进教室上课,不在课堂上抽烟,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严禁酒后上课;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教态要大方、自然、亲切;语言表达要清楚、流畅,用语要文明、得体,使用普通话教学;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规范字,不写错别字。
第三十七条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学校每学期必须有详细的课堂教学检查计划,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中小学要建立每日巡课制度,并有巡课记录;各班级要详细登记《班级日志》,记载教师每天上课的情况,教务处每周要查阅核实《班级日志》;学校领导要经常随堂听课检查;教务处要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教研组要有目的的集中听课。
第八章教学反思
第三十八条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以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思形式应灵活多样,可采取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或在专家引领下反思等。
第三十九条教学反思要重点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如教了什么?是怎么教的?学生学得怎样?是怎么学的?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等。还要注意反思作业批改、辅导、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力争做好常规教学的全程反思。
第四十条教师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反思的呈现方式形式可以是“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杂记”等,每位教师每学期写教学反思不少于12篇,每学期至少有一篇800字以上有一定深度和质量的教学反思在学科组或校内交流,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倡导教师将教学反思发表或上网交流。
第九章作业布置与批改
第四十一条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原则上应该“有留必查,有查必改,有改必讲,有错必纠”。
第四十二条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做到精心布置,细心批改,反馈及时,方法有效。教师选择作业习题,应广泛参阅各种资料,精选那些有利于教学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提升能力的习题。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第四十三条作业布置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检查,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要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置操作、实验、调查、考察、观察等实践性强的作业。各学科还要布置一定量的、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旨在培养个性特长的实践性、探究性的兴趣活动类作业。通过多样化作业,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作业要注重“课内及时反馈,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和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第四十四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凡应设置作业的学科一定要设置作业。各科作业从形式上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三种。从时间上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科学设置作业,把握好作业设置的质、量、度。课堂作业要确保课内完成,课外作业的形式可灵活多样。
1、课堂作业数量的规定
一至六年级:
(1)语文
【1-2年级】:
①写字作业本(使用铅笔写字教材,按课书写);
②拼音田字本(巩固生字拼音,组词扩词训练,按课书写);
③语文练习册(全批全改并订正)。
④写话本(每单元一次写话训练,内容设计可以课内外相结合;融入童谣创编、看图写话等特色内容、一年级可以尝试用拼音写话);
【3-6年级】:
①基础知识作业(三年级使用拼音田字本巩固生字拼音、组词训练;四五六年级可使用方格练习本进行生字词语的巩固与积累);
②语文练习册(全批全改并订正);
③写字作业(依据写字教材,设钢笔字、毛笔字两类,每周分别不少于1次。)
④课内习作(以教材中设置的单元习作训练为内容,一个单元不得少于一次;要求全批、全改;提倡面批、眉批等。)
⑤课外习作与小练笔(整合习作练笔、诗韵课堂、阅读笔记及周记等多种内容于一体,可自行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作为本班特色,每周至少一次)。
(2)数学:每节课一次课堂作业。一年级上学期使用田字格练习写数,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使用横格小算术本,铅笔书写;三、四、五、六年级的作业用钢笔或水笔书写。
(3)英语:设口语、听力和书面作业三种。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设书面作业,每周1-2次。提倡有条件的学校设置录音作业。
(4)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科学等学科除设必要的书面作业外,倡导设置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每周不少于1—2次;美术各年级均设图画本,每周不少于1次作业。
七至九年级:
(1)语文:基础知识作业基本篇目每课1次,作业量应当不少于课后习题总量的2/3。大作文每学期8次。小作文以与教材配套的片断训练为主,提倡写周记、日记,每学期不少于10次。
(2)数学:每周4次。各年级每次作业的数量不少于2个题。
(3)英语:每周3次,听写1次,间周安排一次话题作文。
(4)物理:每周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5)化学:每周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其它学科的书面课堂作业数量,原则上每周1-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高中段:
(1)语文:大作文每学期8次。小作文以与教材配套的片断训练为主,提倡学生写随笔、周记等,每学期不少于12次。
(2)数学:每周5次。
(3)英语:基础知识作业每周4次;英语作文每周一篇。
(4)物理、化学、生物:未分文理科时每周3次,分文理科后每周4次。
(5)政治、历史、地理:未分文理科时每周2次;分文理科后每周3次。
(6)高中艺体类考生作业由专业学科教师酌情设定。
2、课后作业数量的规定
课后作业每天作业量和所用时间要严格按规定执行。小学低年级原则上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可布置适量的课后书面作业,其他学科一般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后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音乐、美术、体育科应注重实践操作,作业原则上在课堂内完成;
第四十五条作业批改和反馈要及时。批改作业应逐题批阅,有规范的批阅标记,并标明批阅日期,记录作业的典型案例以供讲评,多写鼓励性批语;作业种类及批改方式需年级备课组统一,硬性作业要全批全改,赞成和提倡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作必要改革和创新,作文(习作)批阅应有总批、眉批、正字、等第(分数)、日期等,对存在的问题要做适当修改。作文(习作)批语应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指导性、鼓励性、示范性,严禁嘲讽式、套话式批语。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倡面批面改;除作文外,一般应在学科下一次上课前完成作业批改,发还学生并做反馈讲评;活动类作业应得到辅导老师及时检查和点评。
第四十六条学生作业要统一格式或要求,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写要工整。教师对学生应提出明确的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字迹要工整,书写格式要统一规范,做错要订正。要充分发挥作业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作业布置、完成、上交、批改、更正、讲评、交流等一系列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第四十七条学校或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并将结果公布于众。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
第十章实验教学
第四十八条制订实验计划,科学安排实验。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学前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准备所需要的仪器、材料、工具等,保证实验教学安排合理,科学有效。演示实验应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应达到90%以上。
第四十九条课前实验准备。教师课前要关注实验和教学的关系,精心研究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并在上课前对实验进行试做,熟悉实验过程,准备好所需要的仪器、材料,以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
第五十条课堂落实实验。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实验和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要严格实验操作程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五十一条开发探究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要根据学校实际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课外实验的场所和时间,给学生创造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提倡教师开展探究式实验活动,提倡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等科学活动。
第五十二条完成实验评价。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对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小结,进一步巩固实验效果。教师要布置实验必需的作业,指导中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并认真批阅和评价。
第五十三条积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各校要组织、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广泛制作教具。自制教具应工艺讲究,有新意,能直接应用于教学,能入柜、入册,并长期保存与使用。
第十一章课内外辅导
第五十四条辅导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项具体措施。辅导可分为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一般情况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辅导,称之为课内辅导,而自习课、活动课、晚自习等时间的辅导称为课外辅导。无论课内外辅导,都提倡分类辅导,辅导内容一般为补缺、补差或培优、提高等。
第五十五条自觉加强课内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要加强课外辅导的计划性,明确辅导的对象和具体内容。要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外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并按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外阅读量。
第五十六条规范辅导行为。严禁教师占用自习课、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和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不在辅导时间讲授新课,不滥编滥发教学辅导资料,不得以“培优辅差”的名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严禁搞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
第五十七条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第十二章考试与评价
第五十八条发挥考试评价功能。学校要善于利用考试评价信息资源,充分发挥考试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反馈、导向、激励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服务。
第五十九条教学质量检测。凡是按照课程方案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教学质量检测(考试或考查)。检测分单元测试、期中检测、期末检测和高、中考模拟测试。单元测试由科任教师或年级组负责组织实施,义务段期中、期末检测由县教研室统一组织实施,高中期中考试由学校教导处组织实施,高中期末考试由市教科所统一组织实施,高、中考模拟测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检测及考试次数;考查科目的考查在每学期末进行;学校要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命题要体现学科教学的导向,试题的难易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严格监考要求,客观评定成绩,强化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第六十条教师教学评价。学校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谈话、家访等方式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综合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业绩、教研成果等,对其进行一次发展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六十一条普通高中要利用学分评价手段来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况,通过课时记录、学习过程表现和模块考试结果三个方面,对学生各学科模块学习进行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同时,还要利用学分管理手段来管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六十二条综合素质评价。要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和安徽省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管理,要从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评价、填表及建纸质文档等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要努力创建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利用计算机管理,方便师生操作,丰富文档的形式与内容,切实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度。
第六十三条教学奖励制度。学校应建立“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对教学工作负责、教学成绩显著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对学习成绩优秀、进步显著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给予表彰。教育局将实施“从生源质量看高考终端”教学评价,对高考成绩相对提升明显或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三章教研与培训
第六十四条发挥教研部门作用。县教研室要发挥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到学校听课、评课、调研常规教学,每学期听课40节以上,并完成一篇调研报告;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是学校教科研中心,负责全校教科研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教研组是教科研的基地,接受校教导处和教科室的指导,承担教育科研任务的具体实施。
第六十五条常规教研活动。教研组每周要安排半个工作日作为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常规教学教研活动的时间,每次活动要做到“四定一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有记录。教研组和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好上研究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每次活动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教导处要不定期抽查。
第六十六条开展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要以校本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通过校本研究,让教师学会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要通过校本研究,使教师群体率先成为优秀的学习型组织。
第六十七条积极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学校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每月或每阶段要有一个教研主题,以课例为载体,组织新教师上合格课、中青年教师上研讨课、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上示范课、同年级教师同课同讲、同课异上等,使教师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第六十八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各校要引导教师或教研组围绕教学常规开展项目研究,在一定阶段内关注一个问题,如学法指导、学习诊断、作业设计、命题研究等,有目的地组织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等,预设策略,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同伴互助、课例研究,以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要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技术、诊断技术和辅助教学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做到“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巩固在课堂、提高在课堂”。
第六十九条加强校内外听课学习管理。各中小学要根据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修订完善公开课、听课和评课制度。每学期每人至少开设一次公开课,这项内容要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每周行事历。中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兼课率必须达到90%以上,授课量不少于教师平均授课量的三分之一,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其他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学校中层教学教研业务领导、教研组长和专任教师每学期听课要不少于15节。从教不满五年的新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要适当增加。教研组长要加强对本组成员听课、评课的组织。听本校教师的课,应在教研组教研活动中组织评课,并有评课记录;加强校际教研。各校应积极主动与兄弟学校建立校际教研关系,经常开展跨区或联片协作、联谊式教研,共同合作,相互开放,交流信息,共同发展;学校要积极学习和引进外地先进教改经验,发现和培养本校的教改典型,做好教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促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培训学习,返校后要落实“四个一”:即作一个专题汇报,交一份学习心得,上一节汇报课,交一份教案,书面材料存档备查。
第七十条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专业引领作用。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每学期要开设一次以上的面向全县教师的教学观摩课、示范课或教学理论讲座;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每学期要开设一次以上的面向全校或片区教师的教学观摩课、示范课或教学理论讲座;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引领实效性强、效果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
第七十一条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构建学习型校园。应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要引导和鼓励教师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和信息,开拓获取现代教育资讯的渠道,学习新的理论,关注新的科研成果。每个教师每年至少要订阅一种以上本专业的报刊资料。
第七十二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要向教学实践回归,以教学问题为起点,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校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为归宿。1、教师要围绕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把“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科研工作思路落到实处;2、大力落实“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立足教学实践选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重要举措,从而逐步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文化;3、坚持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教师形成“为自己而研究”的课题意识,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开展课题研究,让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规律,形成教学思想,在实践、探索、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核心能力,从而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4、学校教科室或教导处要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对教师的研究工作给予有效的指导。严格立项申报程序,切实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提出问题,确立课题,认真选题,搞好论证,严格评审,及时公布;切实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行动研究,加强过程指导,深化课题研究;做好结题鉴定,推广优秀成果。
第七十三条加强校本培训。学校要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近期和中长期教师培养计划,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每学期小学、初中教师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个学时,校本培训时间不少于48个学时,每年要完成继续教育不少于72个学时。高中教师参加网上培训,培训时间要达到相应的学时。教师每学期要完成“六个一”的培训任务: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上交一篇读书笔记;上好一节教学公开课;编制一套有较高水平的试卷;交一份用于评比或交流的教学设计或多媒体教案;参与一个教学研究课题;有一篇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并鼓励在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上发表1500字以上本学科教学论文。
第七十四条强化教科研管理。要明确教科研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系,要完善教师教科研工作制度和教科研工作考核方案,要确保教科研经费的保障机制,学校对教师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要加大奖励力度。
第十四章督查与结果运用
第七十五条各校要成立有校级领导、教务处、教科室相关人员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教学常规督查小组,制定相应的督查评价方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和教研活动等工作进行每月一次全程督查,实行一查一通报,一查一整改,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第七十六条在常规检查以外,学校还应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纪律考勤、期中和期末质量检测,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文体活动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学期教学情况综合评价,并将各项检查结果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七十七条教育局将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督查、视导机制。通过调研视导,加强对学校贯彻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结果、有通报、有处理。
第七十八条1、各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每月检查一次,并填写检查记录表。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后,教务处进行全校性的教学质量分析,对于质量检测成绩出色或者明显不足的学科要详细记载。学校要把自查结果通过教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及时反馈。并把自查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以及绩效工资的发放等挂钩。
2、县教研室将以常规调研为主渠道,每学期间周对全县中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行视导,视导结果向教师本人及学校相关领导反馈,激励先进、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学校要将教研室反馈的情况进行整理,好的方面要继续发扬,不足之处要努力改进。教研室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视导结果纳入年终教育督导评估计分。同时把涉及到教师个人的视导结果要汇总到局人事股,与其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和绩效工资发放等挂钩。公开课、备课、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检查结果中有一项为“不合格”的教师,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当年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全校教师不合格人数达五分之一,教导主任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全校教师不合格人数达四分之一,教导主任和分管副校长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全校教师不合格人数达三分之一,教导主任、分管副校长和校长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同时,中心校分管副校长和校长要向局党组说明原因并上报整改措施,该中心校当年不得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3、县教育局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对教学质量出色的学校给予表彰,对有突出问题的学校进行告诫。教学质量监测结果纳入年终教育督导评估计分。教学质量监测结果列后三位的学校不得评为“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4、县级学检查中,对教学常规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将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该教师本人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涉及到的单位当年不得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第十五章附则
第七十九条本实施意见的解释权归教育局。
第八十条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可根据其教学特点参照执行。
第八十一条本实施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8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规范和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科计划制定要求
1、计划项目齐全,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六项。所写内容认真规范,字体为正楷或行楷。
2、对教材分析要透彻,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把握要准确、全面。
3、学情分析要客观,实事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得力,即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4、时间分配恰当,内容具体,安排合理。
5、学科计划在开学一周内完成。
二、教师备课制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学工作中最根本、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之
(一)备课要求
1、所任教学科都要备课,每节课,每种课型均应有完整教案。备课要求至少提前一周,规范,字迹工整、符合要求。
2、备课既要钻研教材教法、了解教材单元、章节之间的衔接、联系,又要充分考虑、分析学生的基础,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合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案设计环节齐全,内容具体,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
4、备课时要设计好板书,在备课时要提前对板书设计进行构思。
5、作业布置:语文学科要写明具体内容,数学学科要写清“练习几”“第几题”,其他学科根据需要布置合适的作业。
6、每节课上完后要进行教学反思,认真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作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7、不准少备、漏备,抄袭教案,教师按照备课的要求自主设计教学活动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借鉴报刊、杂志、网络中以及身边优秀教师的典型教学案例。
8、教案要求语文原则上是讲读课文两课时,略读课文一课时,也可创新性的进行整合备课,但要符合语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数学结合实际教学需要进行备课(新课必须一课一案)。英语备课按要求进行备课。小学科一课一案。
(二)备课检查
学校对备课情况按教案的数量、教案的设计是否得当,是否有教后反思,是否先周备课等内容进行检查,对各科教案每学期普查3次。
(一)课堂教学要求
1、教师要严格遵守课堂教学常规,不准无备课上课。
2、提前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教材、备课、教具的到位,衣着穿戴规范大方,注意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调节。
3、教师提前1——2分钟到指定上课地点,不早退,不空堂,不串班,不提早下课,不随意拖堂(延长5分钟及以上)。原则上不准中间离开课堂,如遇意外伤害事故等任课教师必须离开课堂的情况,任课教师需在处理意外事故的同时,及时与本班其他任课教师取得联系,本校所有教师均有义务协助该教师组织课堂。
4、每堂课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充分,要按正常的教学计划和适当的教学进度上课,要确保按期完成教学任务。
5、上课时,教师都必须使用普通话。
6、课堂上,教师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营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加强课堂管理,各任课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对学生的课堂要求,组织好教学秩序,确保学生课堂上安全有序的进行学习。
(2)关爱、尊重学生,不得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文明行为习惯。
(4)不得将学生赶出教室。
7、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均要堪为学生表率,不得说与课堂无关的话、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1)课堂上不得随意拨打、接听手机或收发短信。
(2)禁止酒后上课,不得在课堂上喝茶、抽烟、打瞌睡,不得坐着(除测验、生病、孕妇、年龄大的教师外)或靠在学生的'课桌上讲课。
(3)不得散布消极、庸俗、不健康甚至反动的言语。
(4)不得随意叫学生出教室为自己拿东西。
8、对于不在本班教室的上课要求:(如体育、音乐、电脑课等)
(1)体育教师上课要穿运动鞋,不准穿裙子。
(2)任课教师必须提前组织所有学生有序地进入上课地点,确保准时上课。
不得离开上课地点,认真组织教学,不得放任自由。
(4)下课时,教师要组织学生排好队,有序地离开课堂。体育课应先集合再下课。
(二)学校通过推门听课、巡查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情况进行督察。
通过对教学常规管理的学习,我们对新学期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新学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新课改要求下,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认真领会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我们只有理论联系实践,行动上才能跟上步伐。
三、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
1、实行常规管理的重要目的是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来自于“时间”,没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便没有长期一贯的坚持执行,没有一视同仁的严格要求,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会落实到实处,如我校制订了客观公正的量化考评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全体教职工都能自学的遵守从而形成自然有序的工作氛围。我认为只是一种手段,它是一种宏观上的要求,一种客观的、理性的教学常规的制度。
2、做到工作与考核离不开。工作到哪里考核就到哪里,考核是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工作质量如何的一种评价方式,没有一个标准的工作考核方案,就很难评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应此我认为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并做到全面细致。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应此我认为我们要经常强调—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如期落到具体、落到人、检查及时、检查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果我们疏忽教学常规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教学管理容易变成瘫痪,教学活动很难正常有序进行,教学质量根本谈不上。
四、各项校验活动井然有序的开展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对所有的知识点做到了如指掌,传授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这样,学生就会在心里佩服你,就会喜欢上你的课,上课时也会认真听讲。
2、认真组织安排有骨干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带头下开好每周教研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3、组织好每期考试工作。并考后做好试卷分析和教学质量评价。
通过这次的培训深刻认识我们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努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应此,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9
一、课前准备
1、编制学期教学计划
⑴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必须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⑵通读全册教材和有关信息资料,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及其所在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把握本册教材重点、难点的内在联系及下下册教材的知识衔接。
⑶按校历认真拟定学期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要特别重视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评价方案和教学改革试验等内容。
⑷编拟教学进度表(以周为单位制订教学进度表,安排教学内容、课时数及单元、半期、期末复习及测评时间,并分科目按年级整理装订)。
2、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⑴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之一,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批判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要和学校、教师自身的特色加以组织、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
⑵学校应合理计划并充分发挥图书馆(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和实验基地的作用,实现学校设施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⑶学校人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厂矿企业、社区、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⑷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中,要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的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建立课程资源管理系统,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作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3、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为A、B、C三类
A类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⑴有全册、单元和分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
⑵课时备课要有:
①教学内容。
②教学目标,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确定的具体教学目标。③教学重、难点。
④教具学具准备(含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的运用)。
⑤教学活动步骤(含每一个环节师生互动的具体内容)。
⑥作业与活动设计及课外延伸。
⑦随录一后记。所教学科要求做到每一课(或一单元)一后记。
注意点:教学活动设计要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要注意积累有指导意义或推广价值的教学案例;各类课型必须全备,节数不得少于《教师教学用书》规定的课时数,不得机械抄袭教集或使用旧教案。有条件的学校要试行集体备课制,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教师可以在集体备课的框架内根据师生实际情况进行加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B类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⑴有全册、单元和分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
⑵课时备课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含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层次及主要步骤(简明、扼要、实用)、作业与活动设计、教学反思。
注意点:(同A类)
C类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⑴要把教学要求、教学要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教学反思旁注在教本上。
⑵在教本上圈划出关键语、小结语和重要内容。
⑶课后习题和练习均应填上答案或要点。
说明:
⑴担任同年级语文或数学教学的教师按A类要求,若还兼任其他科目的,兼任科目按C类要求。
⑵同时担任两个年级语文或数学教学的教师按B类要求,若还兼任其他科目的,兼任科目按C类要求。
⑶担任语数一个科目教学的专任教师,按A类要求。
⑷担任一个综合科目的专任教师,按A类要求;兼任多学科多年级的综合科教师,自选一个学科一个年级按A类要求,其余按C类要求。
二、课堂教学
4、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
学校要根据省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研究确定具有个性的课程计划,组织教师认真实施各类课程。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四性”,做到“五有”:即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实施。其指定领域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要重点抓好师资、课程资源和设备三项基本建设,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好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
5、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
教材是教师为了教育学生而在教育教学中利用的一种素材和手段。它包括标准的教科书、各类图书等书面印刷的教材,也包括视听教材、电子教材及其他多媒体教材等。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领域,学校可以选用教学指导用书,搜集或组织教师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编写必要的教学资料,为教师处理教材、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教学指导用书、教学资料只供教师使用。
6、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形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努力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面向全体,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提供学生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空间与机会。
⑵要改革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灵活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等多种学习途径,力戒机械繁琐的练习或单调乏味的灌输。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⑶教师在课堂上要把目光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转移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况,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遵循教学规律,注重因材施教,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⑷注重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实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7、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⑴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不得擅自停课或随意调课,上课铃响后马下进教室,中途不得随意出入教室,不得拖课。
⑵教师进教室时要精神饱满,仪表端庄(男教师不得单穿背心短裤、穿拖鞋、卷裤腿、留长发;女教师不得穿袒胸、露背、露肚脐或闪光、透明的艳服和超短裙,不得披长发、化浓妆、佩戴耀眼装饰品);进教室前应关闭手机等个人通讯工具;在课堂内禁止抽烟、坐姿上课。
⑶在校园里师生一律讲普通话。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文明,教态自然、举止典雅,恰当运用激励性语言和态势表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书写力求规范工整,给学生起良好示范作用。大胆、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⑷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⑸教师要真心爱护学生,以自己的心灵塑造学生心灵,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塑造新时期教师形象。
三、作业与辅导
8、作业布置与批改。
⑴作业管理要立足于精心设计,增强实效,减轻负担。教师要根据每课时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做到一课(语文、自然等每课题,英语、美术等每课时)一练,布置作业要有弹性,可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来布置作业。作业遵循原则:较低层次学生起点低,应抓基础、多鼓励;中高层次学生有变化、要有综合、促发展,让每一层次学生都有收获与提高,都能品尝到各自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培养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选择、确定)作业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⑵作业形式、内容追求多样化,形式上活泼多样: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如语文学科根据“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课前做准备)、实践性作业(如语文学科中的惧资料、课外阅读,数学学科中的社会调查、测量、统计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内容上要体现个性化、生活化、社会化,形成“立足课内、放眼课外、重在深化”的作业策略。
⑶作业布置要适量。革除机械重复的作业,精心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作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的家庭作业,其他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变相体罚学生。
⑷要培养学生认真、按时、规范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要求各年级学生用统一的作业本,统一的作业格式、统一的作业用笔,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及时缴交。一、二年级用铅笔,三年级开始用圆珠笔或钢笔书写,字迹要端正、作业要整洁。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10
一、备课
(一)制订学期的学科计划: 学科教学计划必须以册为单位,在开学前一周制订好,内容包括:
1、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包括学生掌握“双基”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及习惯);
2、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包括思想品德方面、知识技能方面和学习常规方面等);
3、全册教材基本内容说明(包括全册教材的概貌、全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和分块分类的教材编写说明);
4、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包括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和提优补差的措施等);
5、学期教学进度安排(每周安排)。
(二)制订教学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在熟悉与掌握教材内容,领会单元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制订,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其内容包括:
1、单元名称、单元授课时数、教学时间跨度。
2、单元教学目标(做到全面、具体、明确)
3、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4、单元教学进度安排(做到逐课时安排,列出节次、教学内容及要点、课型)
5、学科活动设计。
(三)编制课时计划:
1、总体要求:
(1)教法构思和训练设计必须独立思考,合理使用好参考用书和有关资料,不能抄袭参考书和他人的教案;应注意双基落实,能力培养,智能发展。
(2)提倡大胆试验及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3)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教具准备精当,教学过程合理,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时间分配适当,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格局。
(4)要超前编写教案,不上无准备之课。
(5)电教课应在课教学栏内写明,并按要求,写出教案。
(6)实验课应在课前进行实验准备,并试做。
2、规范要求:编写课时计划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课题、课型及授课日期;
(2)课时教学目标;
(3)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4)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做到:①步骤分明,详略得当;②写出必要的导语、作业、板书设计;③书写认真、规范)
(5)课后反思或课后小结。
3、质量要求:
(1)各学科专任教师,都要有完整的备课笔记。
(2)专任基础学科并兼任其他学科的青年教师,专任课程应有完整的备课笔记,兼任学科可写简案。
(3)每位教师都必须将教案设计主线在书本上注明,便于课堂调控。教龄在三年以下的教师应有详案手写本;教龄在二十年以上的可使用教案手写本,也可使用校园管理平台;其他青年教师均要求使用校园管理平台。
(4)教务处在每周晚办公时间分年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当月教师考核内容。
二、上课
教师要严格按日课表上课,未经教务处批准,不得任意调课、改课、停课。具体要求为:
1、仪态方面要求
(1)仪表――穿着整洁大方,不穿背心、内裤、拖鞋进课堂;举止端庄、文明,决不坐着或靠着讲台上课(带病上班除外)。
(2)语言――亲切生动形象,富于情感。
(3)情感――根据教材特点,恰如其分地掌握好情感基调。
(4)书写――规范清楚,注意笔顺,讲究板书的设计。
(5)作风――准时到堂,课中不离堂,下课不拖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扬教学民主,不用教鞭点学生,不在课堂内吸烟喝茶。上课期间不拨打或接听手机。
2、技巧方面的要求
(1)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防止盲目抄袭他人的;要实行启发式教学,要真实、扎实、朴实;要渗透学法指导。
(2)课堂的调控――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采用多变的手法鼓动学生采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反馈的处理――要及时发现情况,耐心诱导,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要适时处理偶发事件,通过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影响。
(4)教学的规范――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大纲要求;对教材的处理要深浅适度,重点突出,美育、情感、德育之因素要合理安排,随机渗透;要面向全体,注意关心差生。
(5)训练的设计――每节课都应体现训练的主线,形式多变,坡度适当,把笔头训练和操作训练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提倡当堂练习,当堂巩固。
(6)效果的显示――教学目标达成,学法指导重视,思想教育到位;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课堂参与能力强,师生均有满足感。
3、教研方面的要求:
每学年每位教师须开设一节公开课,教研组成员要积极协助做好集体备课、制作课件等工作。
三、批改作业
(一)、作业布置和批改总则
1、作业布置要适量,决不搞“机械重复”、“题海战术”,为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非基础科不布置家庭作业,基础科的家庭作业量为:一年级一般不留书面课外作业(若有必要,一般不超过15分钟);二、三年级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
2、作业要求严格,同级同科作业要相对统一要求。要严格要求学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从小养成细心审题、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字迹潦草,不符合要求的,一律要求重做。同时,要培养学生改错订正作业的好习惯。
3、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批改后要让学生有一定时间阅读(一般要在课堂中),要有规范的批改符号,并让学生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批改一律用红色笔。做到符号清楚,字体端正清楚。作业错误要指出,批改要多鼓励学生,多教给方法并启发学生自行改正。作业要重视培养学生自学修改文章的习惯,对于差生提倡面批。
4、要重视作业的讲评。要对学生的作业了解全面,掌握典型、分析综合,及时讲评、查缺补漏。对于差生,要热情帮助,耐心指导。批改每次作业要作出评价,打上等级分、写上批改日期,批学生订正后的作业要有一定的记号,对学生的家庭作业和口头作业,也要及时进行认真的批改和检查。
5、班主任要建立优秀作业的表扬奖励制度,并及时与任课老师了解学生各学科作业情况,要对作业做得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奖励,要有作业情况登记本,对作业中反映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应在全班讲评,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6、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年级组长要对本年级组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填写好检查情况登记表。教务处组织人员进行抽查,抽查结果纳入教师月考核内容。
(二) 规格要求:
1、首页写上“月、日”,正中写上“课题”或“练习”,作文还应在首页写上目录。
2、字迹清楚、工整,行款整齐、均匀。
3、爱护作业本,保持内外整洁,封面不涂不翘。
4、作业不管教师是否改过,都不得任意涂改,写错了必须按规定要求改正。
5、一、二年级用铅笔作业,三至六年级用圆珠笔或钢笔作业,一个作业本只能用一种颜色,不得用各种彩笔作业。
6、两次作业间必须空两行以上,不能在教师批改的红字上作业。
7、教师改后的作业,有错误的要及时纠正,改正时必须在横线正中写“订正”字样,然后在下行中改正,再交老师批改,不随意在教师改过的原错题上涂改。若教师采用红点提醒错误的方式改作业,学生可在原题上改正,订正后教师应及时批阅。
8、所有作业必须按教师规定时间独立完成上交,不得拖欠,不得抄他人作业,不得让人代做。
9、口头作业应按教师要求,认真、不折不扣地完成,要经得起检查。
10、各种观察性、操作性作业必须按要求、有步骤地认真完成。
(三)学科批改规范及要求:
1、语文学科作业
(1)作业批改的格式
A、作文,听写采用百分制,其余作业采用等级制。
B、批改完每次作业,要打上分数(指作文)或等级符号,并写上批改日期。
(2)作业批改量
A、指定作业全批,当天或隔日完成(除作文);
B、补充作业提倡全批,也可视情况选批或互批(指每课一练等);
C、提倡面批,每次面批量不少于十分之一(实验班不少于五分之一);
D、批改作文要及时,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三篇以上习作有教师详细批注,并有一次面批的机会。课外小作文或日记须及时批阅,反馈给学生。
2、数学学科作业
(1)批改作业格式:
A、第一行的中间要求学生用阿拉伯数字写上“月、日”,作业采用等级制(优、良、及格、不及格);
B、改完每次作业,打上等级制,并写上批改日期。
(2)作业批改量
A、课堂作业、校内书面作业全批,当天或隔日完成;
B、家庭作业、节假日作业全批,隔日完成;
C、补充练习提倡全批,也可视情况每次选批一半或提供标准答案由学生自行校对(指每课一练等);
D、提倡面批,每次面批量不少于十分之一(实验班不少于五分之一);
E、练习的批改要有记录,重在分析原因及补救方法。
3、英语学科作业
(1)批改作业的格式
A、作业采用等级制(A+、A、A-、B、C等)
B、批改完每次作业打上等级制,并写上批改日期。
(2)作业批改量
A、课堂作业、校内书面作业全批,当天或隔日完成;
B、家庭作业、节假日作业全批,可视情况每次选批一半或提供标准答案由学生互批。
4、其它学科(体保、美术、思品、常识)作业
A、各科练习作业要保证学生当堂完成。
B、作业批改要及时、规范,做到:一有练习日期,写在开头行;二有对错的判断及纠指导;三有等级的评定,分四级;四有批改日期,写在末尾行。
四、听课
1、校长室、校长助理室成员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教务处、教科室成员每周听课不少于3节(遇校内听课活动除外)
2、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指外出听课或校级教研活动,学术报告作一课时),教师间互相听课不少于5次(由教研组内自行安排)。校级教研活动实行签到制,严禁课后互抄笔记。
五、撰写教育文章
1、每位教师每月上交教育教学随笔或教后反思一则,每学期上交一则教育故事,其内容必须真实,语言须自行组织,严禁抄袭或下载。一经发现,扣除当月教师考核相关栏目分数。
2、每学年35周岁以上的教师须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一篇,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撰写论文至少不低于2篇,并要积极参加各类论文的撰写和评比活动。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11
上课是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
1、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导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
2、教师在预备铃响时应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应及时报告学校教导处。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3、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尽可能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4、坚持探究式、合作式和讨论式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实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及时反馈、及时补偿,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获得成功感,尽可能减少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漏。
5、课堂练习设计要典型精当,有利增强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运用掌握,既要防止题海战术,盲目地多练,又要防止老师包办,缺少学生的自主练习与实际体验,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6、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声音要响亮;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字规范,不写错别字;教师要举止文明,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衣着得体,不准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准在教室内抽烟。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严禁酒后上课,上课时必须关闭手机。
7、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上课时教师不得把学生赶出教室。同时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应由任课教师负责在课后处理。
8、重视教学卫生,注意纠正学生坐、写姿势,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9、活动课要纳入课堂教学,其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当地实际,并相对稳定,形成特色;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符合以学生为主,教、学、做相结合的原则。
10、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每学期都必须有详细听课计划与课堂教学检查评估方案,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关检查形式有:学校领导随堂听课检查;教导处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各班《班级日志》详细登记,教导处每周查阅核实《班级日志》;教研组有目的地集中听课,学校组织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等。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12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为使我镇小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我镇小学教学改革健康深入地发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小学实际情况,制定《曹甸镇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本实施细则是对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提出的基本要求,学校领导者、管理者和教师在完成本细则要求的同时,鼓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出自己的工作特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一、课前准备:
1、开学前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理念,明确课程要求。
2、通读全册教材,熟悉内容体系,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本册教材的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明确教材各单元知识的联系与衔接。
3、拟订学期教学计划:包含[⑴教材分析,⑵学生情况分析,⑶学期教学目标,⑷提高教学质量措施,⑸分配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⑹确定教学研究内容。
4、要整组(整单元)备课,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统筹安排每课时的知识重点。
5、超前备课不少于3节,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补备。
6、上课前,要复读一遍教案,以进一步熟悉教案并作教前修改。
7、教师上课前要准备好教学用具(如作业本、小黑板、实物、课件、电教仪器等教具)。
8、有课必备,语数英学科和其他专职教师,必须有详案,其他兼职教师应有不拘形式的备课。
9、加强共享教案的管理,防止不备课现象。共享教案要留页面的1/5供个人增减,1/5供课后反思之用,重在体现个人增减和课后反思。教案均应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共享教案必须有二次书面备课。
10、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一是要先“钻”后“参”,不能以“参”代“钻”;二是对他人经验(或优秀教案)应联系实际,分析研究,消化吸收,不能照搬照抄。
11、对自己过去的同课教案,可以作为参考,要结合不同的班级实际及课改要求,做到“教老课,有新意”。切不可“陈案再现”。
12、备课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座右铭。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学最佳时间的教学密度,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法与学法。
13、根据社会环境、学校、学生及教师本人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教案中要体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
14、课时计划(教案)。应包括:
⑴课题;⑵教学目标(要求);⑶教学重点、难点;⑷教学准备;⑸预习要求;⑹教学进程;⑺作业设计;⑻板书设计;⑼教后反思。
15、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学校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每次时间不少于1.5小时,做到“三定”(定时间、定课题、定主备中心发言人)认真研讨,集思广益,并做好集体备课记录。提倡同类学校开展跨校集体备课活动。
二、课堂教学
16、教师在上课铃响前一分钟到达教室门口,巡视学生准备情况,使其安静;上课铃响,进入教室,师生问好后开始上课。要充分发挥专用教室的作用,信息技术、科学(自然)、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要根据内容的要求到专用教室、地点上课,任课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安全,加强安全教育。
17、发挥课堂最大教学效益,进教室上课要关闭通讯工具,无特殊情况办公室不叫接电话,不会客,不走出课堂,准时上下课,保证学生课间活动时间。
18、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
19、构建和谐课堂,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20、发挥课堂评价激励功能,适时、适度、形式多样地激励评价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活力。
21、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站立讲课(遇特殊情况,如身体不适,应当向学生说明)。
22、教学要用普通话,语言要准确、精炼、生动,教态要端庄、亲切、自然。
23、讲究教学方法,使复习、新授、作业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努力使教学过程整体优化。
24、要切实重视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仅要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做到因材施教。
25、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课堂问题,问题要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尽量少用集体回答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
26、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多媒体上课,并熟练操作,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27、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全神贯注,精神饱满。课堂秩序应始终良好,教学气氛应活泼而不乱,严而不死板。
28、要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9、布置作业要体现代表性(抓重点精练)、层次性(根据学生学力分层要求)、实践性(口头、书面、操作等形式相结合)。
30、课后简要地写出教后记(如教案实践情况,有何创新,有何遗漏待补,出现问题如何处理及教学效果等)。
三、作业与辅导
31、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必须做到要求明确,任务清楚。
32、作业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富有针对性,有弹性的作业,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业形式讲求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
33、用好语数英《小学生课堂作业本》,教师要做下水作业,并备有错题集,学生课堂作业尽量在课内完成,课间学生不做作业。
34、控制家庭作业量。语文、数学、英语以外的学科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可布置适当的其它形式的作业。语文、数学、英语可留书面家庭作业。一、二年级一般不留书面的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35、学生作业马虎潦草或不及时完成的,要加强教育和指导。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变相体罚学生,不准撕毁学生作业本,不准把学生赶出教室。
36、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所有课堂作业要全部批改,练习册等其他作业要用多种形式批改及反馈。批改作业所使用的符号应当规范统一,批注提倡短语加等级,适当做好记录。不得叫学生批改作业。
37、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作文不超过一周,其它作业不超过一天,让学生能及时地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
38、教师批改作业要与学生自主评价、自主订正作业有机结合,作业中所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讲评。同时,要通过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调节教学进程,调整教学行为。
39、学习辅导要坚持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当加强指导和培养,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脱颖而出。
40、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督促与指导,以保证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第一学段5万字,第二学段40万字,第三学段100万字的课外阅读任务。学校、教师要积极推荐优秀的课外阅读报刊,并动员鼓励学生、家长在自愿量力的原则下自费订阅学习所需要的报刊,增加课外阅读材料。
41、对学习态度、家庭教育等因素造成的特殊生,要采取学生、教师、家庭三结合的教育办法,统一要求,检查督促,使之提高。班集体中要形成“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好班风,发挥集体舆论和群体力量,帮助特殊生提高成绩。
四、教学评价
㈠学生发展评价
42、评价学生要以《纲要》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以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
43、重视过程性评价,采取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过程性评价以各校制定的学生过程性评价方案执行。
每学期、学年结束时,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评价和教师的评语评价。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44、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语文、数学、英语、四品与社会、科学(自然)为笔试科目,其他学科为面试科目。考试内容要以课程为依据,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要建立补考制度,为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提供补考的机会。
㈡教师发展评价
45、学校及中心小学要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阶段与综合评价。
五、教学研究
46、完善教研机构,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要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室)、备课组和课题组等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5小时,做到“三定”:定时、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认真研讨,并做好记录。
47、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教师应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先进经验,了解信息,摘录信息,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践。
48、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公费为教师订阅必要的教学刊物。鼓励教师自费订阅教学刊物,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自费订阅1份。
49、教师要按要求积极参加所属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及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50、教师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教研组(备课组)应根据本年段的特点,重点研究一个子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每位教师都要承担课题研究的一部分任务,及时整理研究经验,一学年结束要进行阶段性结题。
51、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公开课,每月写一篇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学个案与反思,每学期撰写一篇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学经验论文,并及时进行交流。教师应当在实践中研究学生、反思自己,既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又要借鉴、分享他人的经验,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52、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要做好记录和简评,并积极参加评课活动,每学期书面综合评课不少于1节。
53、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教学开放活动或较大规模的镇级教学研讨活动,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
54、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学校要重视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多给他们外出学习的机会,给他们压担子,带课题,促使他们专业迅速成长,成为学校业务的真正领头人。经验丰富的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与1至2名教师“结对子”,建立师徒关系,指导教学研究和开课,每学期互相听课不少于4次。
55、做好研究成果的资料收集工作,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材料,教学个案与反思,公开课的教案、说案及课后反思等都应及时送学校统一保存。学校要为每位教师建立业务档案。
56、对教学研究取得的成果,要及时形成文字材料,并积极投稿,对在教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教学设计、教学随笔等要给予奖励。
六、管理督查指导
㈠校级的管理督查指导。
57、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四项”制度。
⑴学校领导挂学科制度。要求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要挂到学科,深入到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课堂,保证所挂学科的教研教学工作正常实施;
⑵巡课制度。学校要不定期经常性的组织巡课,落实教师按课表上课;学校除安排有组织的巡课外,校长每周不定期巡课不少于1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不少于2次,并做好记录。
⑶课堂教学书面评价制度。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进行书面评价不少于10节,要把评价结果交学校,作为教师教学业务档案之一保存。
⑷随堂听课制度。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学骨干每学期尽可能共同对本校全体教师随堂听一节课。提倡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之间相互随堂听课。
58、加强各学科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规模较大的学校,各学科要尽可能配备专任教师,教师任课尽量不超过两个学科。
59、学校要定期不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评价改革等。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抽查每学期校长不小于2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不少于4次,教导处每学期对教师的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进行全面检查不少于1次,抽查不少于3次。教案、作业布置批改检查的结果必须有评述性的书面语言。
60、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全校性教学质量抽检。并对抽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教学质量分析反馈会。
61、学校要加强对各学科的教学管理与监控,要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62、学校每月要把教学常规检查的结果在全体教师会上反馈一次,并做好记录。
㈡镇级的管理督查指导。
63、中心小学和辅导小学坚持“每周一校”调研制度,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学校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和课堂了解学校、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执行课程计划、开展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情况,加强业务指导。
64、中心小学,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对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成功的经验给予肯定并及时推广。
65、中心小学每学期对所属小学的部分学科或部分小学的全学科,进行教学质量抽检,特别要加强对面试科目的抽检,每学期抽检的学科必须要有面试科目,并且逐步加大面试科目的抽检比例。对抽检结果进行评估与分析,对教学改革提出具体意见。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相关文章:
中小学教学的常规管理细则10-12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09-02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经典)09-02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精品)09-02
[优选]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09-02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12-17
中小学课堂常规管理09-29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通用)08-19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精选13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