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
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1
“以生为本”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大力挖掘学生的潜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力实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成为高中班主任的工作任务。
一、“以生为本”的含义
作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中心思想,“以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合理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不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努力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管理方面来说,“以生为本”是指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高中班主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效开展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思想更成熟,并且具有很强的自控能力,但是,由于高中生处于人生中的叛逆期,学习压力较大,很容易出现不好管的情况。而且,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高中班主任一味采用粗放式的方式管理学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致使班级管理的效果较低。同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一些高中班主任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体意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处于被管理的状态,导致班级凝聚力较低,班级认同感不强,集体意识薄弱,进而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以生为本”理念下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1、通过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班级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班级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中班主任应该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采用有效的管理方式,努力营建和谐的班级环境,不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班主任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与学生建立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及时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例如,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高中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班会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管理方式,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高中班主任应该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活跃、和谐的班级环境。另外,高中班主任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开展班级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管理过程中,高中班主任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举办演讲比赛、歌唱比赛、节假日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强化学生的班级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高中班主任应该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合理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班主任应该根据学校的校规校纪,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制定班规班纪,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高中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民主管理的方式,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不断强化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管理工作中,高中班主任可以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班干部,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在日常管理中,高中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不断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高中班主任可以适当放权,让班干部管理班级,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高中班主任应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制定班规,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班级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总而言之,在积极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高中班主任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地位,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2
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存在一部分的厌学学生。
对策:
1、归纳厌学的多种表现,例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兴趣不浓,上课不专心,作业马虎,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等。
2、分析厌学的原因,从社会和家庭来看,社会上“知识贬值”“学习无用”等错误观念消极影响很大,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娇惯溺爱,教育方法粗暴等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还有就是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厌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自尊程度低,情绪不稳定。厌学与这些心理因素还相互作用,恶性循环。
3、多进行心理安抚,理解他们的苦和累;多讲些名人勤奋成才的故事;利用名言激发斗志、振奋精神;当学生与学校或老师之间的桥梁,达到相互理解和沟通,但要讲技巧,切忌加深相互的归怨;对有困难学生单独谈心,给予特别的关心和帮助,扶助其度过难关;如果家庭教育不当,就应进行家访……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班主任应尽可能多形式地组织,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陶冶学生的性情、增加学生的快乐情趣。
5、师生多交流。
与老师谈心,可以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开导和抚慰。
6、不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比如学校开展的校运会、歌咏比赛、五一联欢活动,每月读书活动和完成阅读登记卡活动……
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3
大教育家魏书生先生说:“做教师就要当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可以使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拓宽教育视野,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管理能力。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和基本思想。班级精细化管理要做到班里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做得好,人人有进步。作为班主任,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关爱学生,沟通师生心灵
(一)从充分了解学生入手
新时代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教师关爱学生必须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把学生放到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来看待。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就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世界,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琴弦,就必须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外在表现探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作为班主任,应对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特长爱好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关爱学生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把问题学生转化成优秀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从而使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强化。相反,如果不问对象,不分时间场所,平分秋色地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会引起学生的误会与反感,为以后的教学管理工作制造障碍。
(三)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爱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教育不是简单的爱和理解。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尤其注重在后进生身上寻找闪光点,给予表扬,不少后进生正是因为受到恰当的表扬,燃起了新希望,树立了自信。关爱学生也体现在教师如何运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上,真正富有魅力的批评,是能够打动学生的有效批评,是一种艺术的批评。只有建立在关爱中的批评,学生才会乐于接受。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教师应严中有爱,严中有度,恩威并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看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班级管理民主化,体现公正平等
作为班主任,不能用自己的年轻气盛去压制学生,要给学生平等的机会,否则就无法成为其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甚至成为其成长的障碍。在班级管理中,笔者便结合目前班级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行班级民主管理。首先,确立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即创班级特色,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班级管理中的一切活动,营造一个极具文化氛围的班级环境,创班级特色,进行民主化管理。其次,班级管理必做两件事:一是班主任与学生的保密工作。在处理班级内部发生的事件时,在调查取证中对主动提供信息的学生,要做到绝对保密,让当事人自己承认错误,不人为举例,否则将破坏同学关系,直接影响班级内部团结,增加班主任的管理难度;二是有错必纠,有应必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旦学生指出,教师应立即纠正,为学生做出榜样。答应学生的事,无论如何都要做到,否则便失信于学生,班级的民主管理也可能无法推行。
三、班级管理工作反思要常态化
班级管理工作反思分两方面:一是学生方面。学生要在每学期期中、期末后写反思材料,包括前段学习、行为、生活等各方面和对其他同学各方面的.检举。教师仔细阅读了解了每个学生各方面情况后,找个别学生谈心,并督促其进行自我批评,促使学生纠错改正,提升素质。二是教师方面。教师要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写材料进行总结与自我批评,并与学生交流,以提升管理能力。新课程改革需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班主任教师平时应养成反思班级管理工作的习惯,这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而且可以深入班级管理,促成自身劳动的科学化,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减少实践的盲目性,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总之,正如杜威所说,并不是一切经验都具有教育的意义,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意义。经验需要不断地被反思并用来指导日常的教学行为。在对经验的反思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最终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班级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尽心做好每一件事,持之以恒,优良班风就会逐渐形成。
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4
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班主任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这就需要班主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与管理理念,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以全面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纵观当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亟待优化解决。
一、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管理理念、方式方法存在缺陷
在班级管理中,很多初中班主任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引导、培养、教育作用,而是一味地将“管理”置于关键与核心位置,这样的管理理念造成了“重管理轻培育”“重管教轻引导”的局面,当然,被如此对待的叛逆的初中生更加不服管,班级管理陷入危机。再者,管理模式与方法的落后也成为班主任班级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班主任工作压力大,班级管理低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持续增大,这些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家长,另一方面来自于学校、社会。无可否认,繁重的心理压力、教学压力以及社会压力极大分散了班主任的注意力,压抑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班主任盲目进行班级管理或者无暇顾及班级管理等多种情形,这些导致了班级管理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学生叛逆心理严重,崇尚自我主义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叛逆心理十分严重,具体表现为心理不成熟,偏激心理行为严重;对教师所做的正面宣传或决定持反对态度;集体主义意识差,自我倾向强;将打架斗殴作为一种勇敢的时尚来效仿,且屡禁不止等。很显然,初中生的叛逆心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难度,累积了班级管理的任务“量”,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初中生自律性差,自主学习能力弱
很多初中生自律性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这些初中生往往不受约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解决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管理理念与方式,提升管理能力
现代班级管理理念为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能源,提供了重要依据,班主任应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用最新的理念与方法武装自我,全面提升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在发挥管理作用的同时更加关注交流、引导与教育。做到管理与教育、激励、引导等因素相结合。采用丰富多元的班级管理形式。要从以往“言传身教”的机械管理方式逐渐向“寓管理于活动”、“寓管理于教育”、“寓管理于交流”、“寓管理于文化”等现代班级管理方式过渡。
(二)班主任要建立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机制
就大多数中学生的性格特征而言,抛开其“唯我独尊”的一面,其更喜欢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理解与关注、激励与表扬。鉴于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懂得建立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机制,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需求,及时解决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为学生排忧解难,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疏通与帮助。另外,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给予每位学生的同等耐力与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与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其明辨是非,这同样也是班级管理高效开展的重要举措。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尊师重道、热爱班级、关心集体、互帮互助、勤奋勇敢、积极进取等。正确的价值观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创造光明的未来。因此,教师一定要将价值观的养成渗透于班级管理工作中,为学生指引方向,促进其快乐健康成长。除此之外,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律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兴趣,让其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断降低班主任班级管理难度,提高管理质量。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是组织、引导、教育、协调、管理等。但毋庸置疑,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复杂、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班主任教师要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并针对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有意识地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以期全面提升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为实现高效、科学、合理、有价值的班级管理而努力。
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5
一、“收”
班级管理中的“收”,我认为要突出一个“严”字。“严”就是对学生必须以严明的纪律和制度进行约束。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控能力,但很不稳定,心理活动缺乏自觉性、持久性。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规范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自觉意志能力、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常规训练,如“校内外文明礼仪、课堂学习、集会纪律、校内外卫生、交通安全等。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这些常规要求的习惯,则需要班主任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分项训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他人监督做”变为“自觉主动依照规范要求做”,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整个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过程中,行为规范的制定应该发扬民主,让学生都参与进来,集体交流讨论后形成一些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如果教师片面地规定这、规定那,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甚至使他们产生抵触行为,致使班级规范无法得以顺利实施。班级行为规范的执行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坚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一个违反纪律者一视同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不让学生感到近此远彼,避免学生抱有侥幸心理。这项工作,教师要一如既往、毫不懈怠地坚持开展,使整个班集体随时随地表现出整齐、有序的纪律性、组织性。
二、“放”
班级管理之所以“放”,除了可以减少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一些时间和精力,为进一步反思教学工作和做教学研究腾出时间外,更重要的是“放”可以给学生自由的心理空间,使学生心灵得到舒展,个性得以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沟通协作能力。
(一)班级管理适度“放”给学生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从“小放””到“大放”逐步发展。“放”在班级管理中指教师要适度放手、放权、放心,但绝不是指“放弃”,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班级管理仅靠班主任或课任教师是不够的。班级由学生组成,所以班上的一切事务应尽量交给学生去做,要调动全班学生的力量,通过教育和指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使每一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者。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工作细化,分解给学生,并制定出相应的监管措施,让学生互相督促落实,使学生人人有事做,班级工作事事有人做。比如班上除常规的老师小助手外,我们还可以选派学生担任安全协管员、卫生督察员、路队管理员、公物管护员等,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做“小当家”的荣誉感、成就感、主人翁感,也为老师减轻了工作负担。虽然他们刚开始可能做的不够好,但教师只要耐心引导,精心组织,他们就会表现得越来越出色,班级就一定会步入学生自治管理的良好局面。
(二)班级活动适度“放”给学生
学生的多种能力都是在课堂外得以培养的。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生的才能、特长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展示。班主任要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准备并完成整个活动过程。比如学校开运动会时,单就跳绳就有很多的选择项目,单摇、双摇、交叉、交互、一带一、“8”字跳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主报名参加。而学生喜欢做某件事,才会积极努力参加训练,才有可能做好并将水平发挥到极致。相反,一个学生喜欢交叉跳,你偏要他去参加双摇,学生心里不痛快,效果可想而知。我们要相信学生,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有自主能动性,不要事事都去干涉、决策、包办,那样不仅会使学生失去许多锻炼、展示的机会,也会让学生产生“事不关己”的消极思想,进而扼杀学生的潜在特长和优秀个性。
(三)将常规的检查、评价权“放”给学生
教师把班级工作细化,管理学生配备齐全,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后,班级就可以采取“量化”管理模式,把班级管理工作细化为学习、纪律、卫生、集会、安全、活动、道德行为等许多项目,由分管相关项目的学生根据班级评价细则,利用班会时间对其他同学的参与态度、参与效果适度量分,做出评价,并在班级公示。某位学生在这方面扣分了,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争取加分,以综合得分做出周、月、学期、学年评价,这样就避免了只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局面,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收”“放”结合,“松”“严”适度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松”之深切,才能激发起他们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但只“松”不“严”,师生关系表面上一团和气、十分融洽,学生在老师面前打打闹闹、嘻嘻笑笑,往往会认为班主任对自己挺好,犯点小错误,不会把自己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就无从谈起。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那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满脸严肃、态度生硬、动辄训斥,更不能将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严”的手段,这样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对老师敬而远之。因此,班主任既要严加要求学生,还要把握适度分寸。一个班级就像一只迎风飞舞的风筝,班主任便是那个牵线放飞的人,在线绳的一收一放间,风筝昂然翘首,越飞越高,而牵绳的手越来越轻松。愿我们都能做一个“收”“放”自如的牵线人,愿我们的学生都能飞得更高更远!
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6
一、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班级缺乏凝聚力
调查显示,学生的班级集体归属感普遍不高,大学班级缺乏较强的凝聚力。
2.班级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
在班级制度中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这种方式导致辅导员或教师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错误行为;学生只关心如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干部只从事监视的活动,监视同学不违纪和不犯错。这种管理方式把集体和个人对立起来,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情感和态度被整齐划一的群体要求所取代,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由于班级的制度不是由班级同学自己讨论制定的,也不会根据班级情况的变化而修订班规,所以导致了规范全班学生行为的班级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制度建设较为落后,有的制度反映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这种班级制度使学生失去了自我管理的空间,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比没有制度还严重。
3.班级缺乏竞争氛围
高校班级管理中不和谐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奖学金问题上。高校的奖学金等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由此造成的竞争也很激烈。例如,有些高校的奖学金发放制度不完善,采取单一的用总分来作标准的办法,不能反映出一些学生在个别科目上的进步。这个制度的结果是制造了更多的失败者,除了极个别的幸运儿成了成功者,绝大多数的同学成为失败者,他们在竞争中永远落选。这样的制度安排并不符合学校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个人的发展这样的理念。对于班级中的差生,大部分学生不会去歧视他们,大多数的学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学习,对于学习上还需要帮助的同学则关心较少。学生认为别人学习成绩好坏和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自己成绩好了,就达到目的了。
4.学生参加班级活动不积极
学生对本该使自己生话更加绚丽多姿的各类社团活动往往是寄予很大希望的,但如果得不到满足,学生的怨气也非常大。因为,他们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释放多余的精力。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目前的班级生活不满意。其不满意的理由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活没有想像中的那么有趣和丰富多彩”、“离社会距离太远”、“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学习气氛不浓”等方面。
二、大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教育目的片面理解
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和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等方面的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在确立教育目的的时候,既要考虑社会的需要,也要考虑人本身发展的需要。学校是现代社会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场所,一方面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类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实现生理、心理、智慧、品性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然而,许多学校忘记了自己肩负着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忘记了教育目的是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挖掘每个人身上的潜能。在学校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终身学习观念的养成,人格的完善,民主意识的建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能力等都被忽视了。在这样的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学校对好学生的评价,对好辅导员的评价,对好的班级管理的评价,对班级所具有的功能的认识,对规章制度、教育方式和管理手段的选择都会产生偏差。另外,学校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也没有把握好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服从”、“统一”,漠视已进入成人阶段的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尊重和自我成长的需要。
2.对学习所具有的个性化特征把握不准确
学生作为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即使两个人在学习目的的表述方面相同,也未必有着同样的理解和理由;第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基础,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和风格;第三,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因此,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第四,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的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也会不同。因此,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教育者要想成功地促使学习者有效学习或高效学习,就必须在把握学习者共性特征的同时,花大力气把握他们的不同的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学习者个性的把握程度,决定了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与教学所能达到的境界的高低。
3.对学校管理的“教育”特性认识不够
对于学校来说,追求效率和效果既不是学校管理的唯一目的也不是根本目的。学校是一个特殊管理机构,学校中的一切活动无不与培养人联系在一起,学校的管理活动也承担着育人的责任。通过管理活动既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管理活动的教育性往往表现为将学校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渗透到整个学校的管理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这就是管理育人。然而,一些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过于强调“管理”而忽视了“教育”,不仅是对现实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而且还会起到不良的教育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诚实做人的教育,但在课外却发现学校的很多做法与对外所作的承诺不一致,这时学生学到的可能是“虚伪”和“欺骗”。所以,学校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仅要利用管理这一资源来发挥其教育的功效,更要谨防不良的管理措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改进大学班级管理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学生和对待学生所秉持的观念。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育工作者的一切的教育行为都是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服务的,这是现代学生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正确的学生观应是:1)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2)相信所有的学生在教育工作者的指导帮助下都能学习好,都能取得较好成绩;3)把学生当做朋友看待。学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是自由的、具体的、独特的和不断生长着的'生命体。然而,在现时的教育工作中,学生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老师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学生要听老师的,不容许对老师的思想观点进行挑战。尽管大学教师可能愿意和学生探讨问题,但由于传统的“威严逼人”型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教育的习惯。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创造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培养互动的学习习惯。
2.以制度建设为有效载体
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制度化管理,不仅是班集体建设水平的标志,而且是班集体得以形成并向优秀班集体发展的有力保障。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了行为准则和行为调控的依据,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在用制度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制度要跟着学生走。学生到哪,制度跟到哪,置班级于制度的控制之下,做到有章可循,有约可依,借助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班级目标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二是制度要有可操作性。班级制度要精练、具体、可行,便于操作。班级制度要在全班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并结合年级的量化管理条例来制定。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还应不断搜集反馈信息,并不断修改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三是班级制度的制定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合法性。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要求。2)科学性。要从班级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学校管理特点。3)教育性。制度要从管理需要出发,考虑教育目标,充分发挥教育功能。4)相对稳定性。执行制度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朝令夕改。
3.构建“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所谓“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共同进行班级管理的模式。系级管理者是系属各班级的总负责人,负责掌握全系班级管理建设的方向、班级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以及建立和完善班级管理目标的评价机制等;班级辅导员是班级的指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也是完成班级管理工作目标的责任者;学生干部是联系班级辅导员的桥梁,是协助辅导员对班级实施管理的助手。以上三者缺一不可。因此,要不断提高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管理素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完善班级辅导员的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学生干部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机制。实施“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学生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以生为本的良好的学风和班风的建设,促进班级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2]陈发初.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D].科技信息:学术版,20xx(11).
[3]唐忠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再思考[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xx(4).
[4]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海口:海南出版社,20xx.
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7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构想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凡是老百姓能干的事普通班委不干,凡是普通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班级精细化管理重在“精”和“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变班主任一人操心为班干部集体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让班级每一个班干部都到位、尽职、尽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这样,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将每个学生调动起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强了,教师自然也就得到了解放。
二、具体做法
(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走学生自主管理之路
精心准备,开好新学期第一个班会。教师要先向同学们明确这节班会课的主题是民主选举班干部,然后宣布班干部职位及名额,并一一说明每个岗位的职责、管理范围及应具备的能力,给学生5分钟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根据岗位要求在心中选出心仪的班干部人选,最后通过学生提名、集体投票,选举产生新的班委会成员。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使班级精细化管理有据可依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不可无规可循。笔者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国庆小学的校规、校纪制定了《国庆小学六(2)班班级管理规定》《国庆小学六(2)班学生奖罚细则》,从文明礼仪、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对学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落实、监督、奖惩条例,做到了班级工作有据可依。
(三)实行值周班长组织班会,班干部每天写管理日志、每周写周总结,班主任点评制度具体要求:
1、教师根据学生综合表现,将学生按A、B、C三个等次划分,以划分结果为参照,本着实力相当、男女均衡的原则,将学生编排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长带领一个小组,新组成的小组成员再推选一名同学担任副小组长,协助小组长负责本组工作,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每周评比。
2、一周结束后,班干部将每天的管理记录整理,根据一周的情况写出周工作总结,于下周二班会课上分别做出总结,对做得好的地方给予肯定,表扬表现突出的同学,通报严重违纪的同学,并指出下周应该努力改进的地方。
3、值周班长将一周内每个小组的扣分情况汇总,征求分管班干部的意见,评出一周内得分最高的两个小组,在班级评比栏上给予奖励。
4、班主任最后总结,强调重点工作,视具体情况点评或个别谈话。
三、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反思
(一)大胆放手让班干部去管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大胆放手让班干部去管理,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既能避免班主任整天忙于班级日常事务,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搞好班级管理的基础上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责任感和管理能力的的人才。总而言之,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达到了师生双赢的目的。
(二)以小组为单位评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集体合力,效果显著
班内独生子女较多,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淡薄,评比时教师不能以学生个人为单位,而应以小组为单位,形成班级内小集体间的良性竞争,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荣辱是与小组的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学生间相互制约,犯错的次数明显减少了,班集的集体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小组评比实施一个月,六个小组的表现参差不齐。候新艳带领的第一小组连续几周都是总评第一,而薛维奇带领的第四小组则周周落后。作为班主任,我不希望一个学生掉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组织班干部召开会议,分析第四小组落后的原因,最终我们一致认为问题在于第四小组成员不团结,突出表现在师强、朱霖两位同学身上:师强上交作业不及时,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朱霖自由散漫,个人行为习惯差。“解铃还需系铃人”,我找师强、朱霖两位同学谈心,给他们做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组内成员集体的荣誉,必须立即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他们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通过自已努力以及老师和班干部的帮助和鼓励,逐渐改掉了自己的不良行为。第四小组终于在二周后得到总评第一,当值周班长宣布结果时,全班学生不约而同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特意注意到师强、朱霖两位同学,他们红着脸低下头,为自己之前的错误感到惭愧,看来他们是真地认识到自己错了。看到学生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从内心深处感到无比幸福。现在,班内42名学生团结一心,六个小组综合实力不分上下,形成了一种你追我敢的良好氛围,迈着整齐的步伐齐头并进向着既定目标前进。
(三)班长轮流值周制,增强班干部的竞争意识,班干部带头模范作用发挥有效
两个班长轮流值周,让班干部有忧患意识,通过角色变换,对比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行,班干部不仅起到了关键的模范带头作用,还把班级管理得像模像样,这一点我真的很欣慰。特别是班长赵琦,她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她不仅能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管好班级的纪律,还能给同学们布置作业,走进教室,就像有老师在上课一样,在她的带领下,其他班干部也十分尽职尽责,比以前做得更好了,班干部的整体管理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总之,班级的精细化管理不能一蹴而就,它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需要每个班主任去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全体学生的自管自治能力,这是实施民主管理的关键,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保证。
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8
班级管理是当前教育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它牵涉到教育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也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动向、学习效果等进行及时的评估与反馈,从而使教师对管理措施做出调整,以引导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应加强相关问题的探讨,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
一、问题及原因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普遍偏低;易受外界影响、独立性差;自控能力欠缺,纪律性不强,易自我放纵;情感丰富,易于坠入情感旋涡,偏离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高职学生普遍低龄化,由于其在义务教育中学习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尤其在人生规划与方向选择方面存在认知偏差,加上高职类院校为了争夺生源,往往采取降低门槛的方法,集中收录了较多基础较差的学生;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造成其抗压能力较差,易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距离,造成的心理落差引起内心脆弱。另外,由于高职学生的“三观”受到社会上一些观念的影响,未形成独立的认知理念,加之易于模仿,很容易受诸如“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和一些不良习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吸烟、打架、寻衅滋事、聚众、酗酒、出入娱乐场所。同时,青春期的.独特表述方式,使得他们不能正确地把握友谊的尺度,加之部分学生自律能力不强,不仅给自身造成了伤害,也给家庭、他人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二、高职班主任科学地认识和引导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加强对行为与思想的观察与引导
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任性等都是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所以,班主任最好采用多观察的办法,并及时纠正。但应注意对高职生日常行为的观察,对于高职生缺乏定性要有清晰的认知,不能否定其对事物的接受力、感受力非常强烈的事实,而且应看到其判断事物时往往倾向于单一化,固执己见。所以,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逆向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时时关注其思想动态。
(二)拓宽交流渠道和方法,扩大引导范围
首先,班主任要积极走动,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对学生的心理困惑加以疏导,并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其豁然开朗,从而将学习放在第一位,将健康成长当作生活的重心。其次,主动与各科任课教师联络,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对其进行观察、评估,帮助其纠正不足,增加优势。再次,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的特长得到施展,并通过一些案例、事件,从多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最后,可通过微信、社会软件等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情感方面的烦恼,正确引导其价值观,为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提供帮助。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班主任可通过建立班级学生的个体档案,从基本资料入手,对学生的各项活动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设置细致的考核评估标准,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成绩,还要追求学习态度、交往能力、日常言谈举止等方面的提升,并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制定一些引导措施。具体而言,就是采用谈心法、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设置配套的激励制度,对于综合评估较差的学生,分析原因,与其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通过多学科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让其通过自身的努力多了解专业课之外的知识,开阔眼界;改变评估方法,进行全面评估,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建立独立的人格。总之,当前的高职学生个性较强,具有创造力,且不易被说服,往往存在个性化的表达,智力发育较好。所以,班主任在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技巧、逻辑方面的支持。对于班主任而言,这也是一个重新认识高职学生的契机。因此,班主任应积极探索现阶段高职学生的各项特征,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评估制定出符合高职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管理方案,从而改善学生的成长现状。
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9
一、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班级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近几年来,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等名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面对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积极探索培养这些创新型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方式,从而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很多学校都开始尝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开始转变招生方式以及教学方式,并且有一部分学校实施了“大类招生”,虽然此项措施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但是当其在实施过程中会对班级管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从入学一直到毕业,班里面的同学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并且有一些同学兴趣也相投。但是在实行大类招生之后,学生在入学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调换班级,这样一来,班级里面的同学需要重新认识,这就增加了班级管理者的难度。
2.班主任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偏差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也逐渐变得多样化,学校以及班级的许多信息不再是通过开班会来进行传达,这就淡化了班级这一概念。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班级管理会被其他形式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班主任认为学生可以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班主任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教师很少干预班级里发生的事,也不关心班级管理的各种活动,从而导致了班级的秩序较为混乱。
3.淡化班级管理的意识日趋严重
学校教育学分制的改革以及后勤社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学校开始淡化班级管理。各个学校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的班主任缺乏责任心以及工作经验。当前各个学校的师生比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各个任课老师具有繁重的教学任务,班主任既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参加各种组织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管理班级。与此同时由于班主任的`工作负荷较重,经常发生班主任这一岗位有所变动的情况,当新的班主任上岗之后教师就要重新认识每一位学生,熟悉每一项工作,这就导致学生班级管理工作很容易处于无序的状态下。虽然大部分学校开始实行了学生助理管理方式,聘请高年级的学生来管理低年级学生,但是毕竟他们都是学生,在管理方面欠缺经验,很多事情很难完成。此外还经常忽视了班委学生干部的工作,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导致班级内部关系较为紧张,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班级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班级的规章制度分为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成文的制度;第二种,非成文的制度。成文的制度是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所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等。此种管理方式导致班主任仅仅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改正他们自身的缺点,但是却将集体与个人对立起来,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很多同学认为班级的各项制度并不是由班级里面的每一位同学讨论而制定的,并且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一直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认为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在班级建设中,班级的制度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要慢慢的适应在集体生活中如何实现自我管理。但是很多学校的班级制度建设比较落后,有一部分规章制度是由学校管理者制定的,这种班级制度剥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5.缺乏和谐的合作与竞争氛围
学校设立奖学金等激励行为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不和谐竞争。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些激励措施可以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但是其所带来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6.班委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以及技巧
现阶段,有很多班委在工作中总是抱着任务的心态,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较低,当接到来自班主任的任务之后,他们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也没有充分准备就下达通知,这样做既降低了班委在同学中的威信,又会影响到班级管理。然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在于老师没有专门培训班委。教师应该经常与班委沟通,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与此同时班委在工作过程中,要坚持以每一位学生为中心,将班级的利益、其他同学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班委还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其他同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真心实意地为同学们服务。
二、改进班级管理的对策
1.制定与班级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管理机制,制定长远的规划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听取其他非班委同学的建议,制定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管理机制,构建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激励体系,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动机,让他们为班级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班主任要打造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学生的基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开展一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有助于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班级凝聚力成为良好班级环境的核心,然而只有通过班级活动才可以将班级的凝聚力体现出来。在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每一位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在班集体活动中,班委要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妥善处理与每一位同学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班级的凝聚力。3.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班级管理机制班主任要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规范每一位同学的行为,并且也可以更好的指导每一位同学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每一位同学营造和睦、奋斗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缺乏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那么这就导致班级管理一直处于无序的状态下,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4.提高班委的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
班主任往往会从班里面的学生来选择班委,这样做方便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班委就成为班级的主要组织管理者以及协调者。班委为老师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并且也成为其他同学们的服务者。在日常生活中,班委也起着引导以及激励其他同学的作用,因此班委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好班中同学的带头人。其一,班委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树立服务观念以及全局意识,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将同学们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调动起来,鼓励他们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其二,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实践活动中,班委都要努力进取,促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不断提高,争取做一个老师信任、学生拥护的好班委。
三、结语
班级是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的好与坏影响学校的校风以及学风,因此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地规范班级管理,才能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同时也利于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
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10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班级管理质量关系到教育成就以及学生在校学习质量。初中班级管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纽带,也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初中班级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给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对学生在校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被定位为教育的主体,教育活动包括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展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提升教育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特别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更需要从学生出发,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与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但是,目前我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很多班主任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一言堂”习惯,在处理班级事物过程中“我行我素”,班级管理也主要是掺杂班主任个人的思想感情。然而,现在的初中生都是“零零后”,具有这个时代特有的性格特点,以个人意志为主的班级管理理念在初中生身上实在不容易实施,班级管理的质量可想而知。
2、班级管理的内容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
实行班级管理的目的,无非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微观上来说,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我国很多初中班级管理内容的有效性、全面性有待提升,无法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也与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目的不相适应。具体来说,很多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将侧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班级财产、学生安全、班级文化、学生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寥寥无几,这样的班级管理,不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形的压力,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下降。
3、初中班级管理的方式传统且单一
班级管理成效不仅与班级管理的内容有关,更取决于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作为班级管理执行的载体,良好的管理方式能够促进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时期,初中班级管理方式正处于多元化发展时期,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班级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发展。但是,目前初中班级管理还存在管理方式单一化、传统化的问题。很多班主任是采取强制性的制度管理方式,不尊重学生的个体思想,人性化管理少之又少。这种单一而又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让初中生长时间处于教师的管理中,导致学生身心疲惫,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
二、加强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对策
1、提倡人性化管理与民主管理
班主任与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共同承担着处理好班级管理工作的责任,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师生,也应该是益友。在新时期,教育管理工作中师生更应该追求一种平等的关系,作为班主任应该更多地承担起班级管理的重担。初中生思想逐渐成熟,班主任需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具体来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将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无论是班委会选举还是制订班级管理制度,都需要采用更为民主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其中,这样选举出来的班干部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制订出来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才会更具约束力。
2、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关注问题学生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普遍存在,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根据学生心理规律等,给予其更多的鼓励与引导,锻炼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其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班主任还应该积极地开展一些班级活动,利用课余时间,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这样也有利于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为学生营造一种更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推行多元化的班级管理方式
单一的班级管理方式,特别是强制性的制度性管理,容易将班主任与学生推向情感的对立面,容易让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自暴自弃,不符合素质教育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理念。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还需要提倡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尽可能避免利用强制性的手段去矫正学生的行为,更多的需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班级管理工作的意义,让其能够明辨是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新课改背景下,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成为教育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现阶段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从思想层面出发,采取多元化的班级管理方式,改进班级管理内容,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垒.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2]韩克思,史振泉.浅析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学周刊,20xx,(1).
【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相关文章:
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04-24
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和对策03-30
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和对策05-15
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03
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03
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06-04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02-24
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03
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