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小组管理优选【15篇】
班级小组管理1
本学期,为培养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班级责任感和集体主义观念,保证不放弃一个学生,力争人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特实行班级小组管理,全班35人,分成五个小组,分别设五名正组长和五名副组长,每位组长配一个工作笔记本,笔记本的记录每天如实进行并注明日期,组长的笔记需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班委将对组长的笔记不定期抽查。由于是首次试行所以本次小组组长和成员由班主任分配。下学期实行自主竞选制。具体管理细则如下:
小组长的职责:
1.组长应对班长负责,对组员负责。应该是班长的好参谋,好助手;是组员的勤务兵,服务员。
2.负责作业督促检查。
3.对成绩比较差的组员有帮助他(她)提高的义务;对行为习惯差的组员有和他(她)交心、谈心的责任。
4.对组员内部和与其他组成员的矛盾,有责任帮助调和。
5.对组员严重违规行为,要积极向班长或班主任报告,不得包庇隐瞒,否则组长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注:如一个小组中有半数以上的人对组长提出不满,将撤消其小组长权利。
小组成员的职责:
对小组负责,对组长负责。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树立组兴我荣,组衰我耻的集体主义观念。
1.严格遵守班级管理制度,时时想到我是小组的一员,时时力争为小组添光彩。
2.有义务建议组长的小组管理,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成员。
3.对小组长的一些包庇不公行为,有义务向班长和班主任汇报。
小组积分奖惩制度:
(一)奖
1.每次考试第一名加50分、第二名加49分、第三名加48分依次类推最后一名加一分。
2.大型活动和竞赛,为班集体争了荣誉的,该同学所在小组按一等奖给予小组奖励10分,二等奖奖励8分,三奖奖奖励5分。
3.班级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老师全班通报表扬的,给予该同学小组奖励分5分。
4.小组负责的清洁卫生,在评比中被评为最清洁的,给予小组奖励分4分。
5.对一些严重违规事件举报,避免为班级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该同学小组奖励分10分。造成了损失仍然能积极报告的,给予该同学小组奖励分3分。
(二)惩
1.班级活动或平时表现极差,受到老师全班通报批评的,给予该同学小组-5分。(如上课看课外书、睡觉、说笑的同学或被老师点名的同学。)
2.小组负责的清洁卫生,在评比中被评为不清洁的,给予小组-8分。
3.对不遵守班级管理条例,对班集体造成重大名誉影响的,酌情给予该同学小组-20分、-10分、-10分。
4.对打架斗殴,在课余时间跑、跳、叫,影响他人正常学习,生活、休息的给予该同学小组-5分。
5.自己座位或管辖范围的地面出现纸张,乱丢乱扔的给予该同学小组-3分。
6.有偷盗行为,上学期间进出网吧,游戏厅。破坏公物没有及时赔偿的给予该同学小组-20、-10分。
7.对班干部安排的事情,即使有意见要先执行,后反映。顶撞干部,不服从安排的,给予该同学小组-5分。
9.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不交或没完成布置的作业的,给予该同学小组-5分。顶撞老师的,给予该同学小组-10分。
10.迟到早退,无故旷课,没按规定请假外出的,给予该同学小组-5分。凡小组出现一例安全事故(无论任何客观原因)的,一律被评为最差小组。
以上所有工作组长不在,由副组长担任。各组长的笔记除班主任、班长、副班长以外,任何人无权翻看,查阅,甚至涂改。
每半个月都要评出最优小组和最差小组,并悬挂流动红旗。所有成绩累计作为期末评“先进”“优秀”的标准。
班级小组管理2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经途径,就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管理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的班级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班主任的“管”,但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通过“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这种模式,正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管理班级。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具有自主、合作、创新素质的人才,特制定此方案。
二、模式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是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在多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方略。
三、理论基础
1.教育理论基础——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2.心理基础——群体效应。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小组合作班级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3.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4.人本管理理念。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日益成为真正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班级人本管理是指班主任把学生是班级管理主体作为基本出发点及核心,由此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及个性发展而展开一系列活动,班主任只有用这个理念来指引自己的工作,才能把绝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能力突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
四、目标任务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人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制造,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目标主要有:
1.学会参与合作,提高合作能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学会自我教育,提升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3.增强竞争意识,培养集体荣誉。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4.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管理。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在班级小组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与同伴合作,获得共同提高。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了才干,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五、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2.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
3.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在分组时,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4.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
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各科都有带头人,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
5.座位的安排要合理。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会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两两相对而坐,优秀生居中,中等生和待转化生分坐两侧。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6.阶段性随机调整。
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小组进行重新编排。
7.具体分组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班级人数不同而不同,一般每班以5-6个小组为宜,每组6—7人。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乐生、善学生、勤学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1)自由结伴式组合。
“自由结伴式”是学生自愿的、主动的进行组合。古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居。以这种方式让学生组合在一起,学生们会觉得因志趣相投、习性相近或是学习情况大体一致,可以使学生的关系容易相处,也有利于教育者在学生处于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观察、研究学生各方面的内在素质,如学生的自控能力。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容易形成非正式团体,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
(2)点兵点将式组合
“点兵点将式”就是事先制定“游戏规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形式,民主选举产生组长(也可教师指定),再由选定的组长按照事先约定的先后顺序通过“点兵点将”的方式进行组合。
(3)互补促进式组合
采用“互补促进式”组合,即把在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情况、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素质所处层次不同的学生排在一起方式,它有利于班级总体素质的较快提高。它有几种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让调皮的、自制力差的学生与稳重的、自制力强的学生在一起;让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让思想品德修养悬殊的学生在一起;让学习差异较大的学生在一起;让胆小的、讷言的、性格内向的学生与胆大的、善言的、性格外向的学生在一起。当然,每一种分层方法是根据班级在一定阶段内需要整体优化的某个方面来进行的。上述组合有针对班级的纪律、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加强而言的;有着眼提高全班学生的道德素养;也有着力于整体提升学生文化成绩的。不管哪种组合,都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一种互补。
(二)小组的构建
1.正副组长:负责学习小组的管理。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传下达,下达上报的作用。在正副组长带领下,阶段性的对组规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
2.学科组长:负责各学科独学管理,分配学习任务、做好小老师工作;负责导学案、作业的收交、检查、记录,并及时将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课代表;负责记录《学习小组考核“课”记录表》学习部分情况。还应组织好小组讨论,并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3.纪律监督员:负责本小组的课堂纪律维护,对于上课出现的说话、嬉笑、打闹、递纸条等现象及时制止。负责本小组《学习小组考核“日”记录表》生活部分的记录和考核量化工作。
4.分工负责: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以上设置,班主任、任课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用、整合、增减。
(三)小组的建设
班级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在“人人”系统中通过班主任和学生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起点是人,归宿也是人”。传统的班级管理只重管理思想的灌输,学生少有角色体验。小组合作方式的管理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教育,塑造自我的良好形象,最终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小组文化的形式。
(1)有形文化:记录表册、组牌、组训、小组园地、粉笔等等;
(2)无形文化:指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
(3)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有形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无形文化本质,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有形文化是无形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无形文化的完善,无形文化通过有形文化才能表现出来。
2.小组文化的内容
(1)制度文化。包括:组规、小组公约、一日常规细则等
(2)精神文化。包括:组名、组徽、组训、组歌、口号、誓词、格言、偶像等
(3)目标文化。包括:个人目标——如《我的人生规划》;团队目标——如小组Pk;即时目标——如《我们的约定》等
(4)自主文化。包括:由班委会、各小组组长、各宿舍舍长共同制定班级自主公约;班级内已经形成了自主、自觉、自愿的氛围,凝聚力、荣誉感、执行力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等。
(5)学习文化。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
(6)成长文化。责任、理想、拼搏、感恩等成长要素。
3.文化建设的步骤
(1)科学构建小组。一是民主选出组长。这里强调组长的产生一定是依靠民主的形式,只有民主选出的组长,学生才会服从管理。二是组建管理机构。在班主任指导下组建管理机构(组长、纪律监督员、学科组长等)。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创设组标口号。由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组号、组徽、组训、组歌、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阿甘班”——以班级文化“善良、勇敢、快乐、重情、重义”而定组名为“甘之善”、“甘之勇”、“甘之情”、“甘之乐”、“甘之义”。又如“五行班”以班级目标“身体行、思想行、精神行、态度行、学习行”而取名“闪闪金”、“欣欣木”、“上善水”、“星星火”、“厚厚土”,用天下万物五行相克、五行相生之谐以期“克”缺点、“生”优点。
(3)科学制定组规。由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
(4)开展团队活动。由班主任指导,班级策划,由组长共同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5)展示合作成果。建设小组“学习园地”凝聚小组集体智慧,彰显小组魅力风采,让小组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6)动态管理小组。公平、公正、公开进行捆绑评价,有章可循实施考核奖惩,提高小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团结小组组员一起为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
(四)小组的管理
1.管理原则:
(1)一贯性原则:班级小组管理的机制一旦建构好,就应该严格遵照,实行一贯做法,让学生对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制度产生信赖,养成良好习惯,确保班级小组管理的良性发展。
(2)公平性原则:凡事公平公正才让人信服。实施班级小组管理,也贵在公平,首先分小组时,各组学生能力应该均匀;其次,每一次评比,都要力求公正。
(3)自主性原则: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最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学生管理能力的挖掘和提高,这就要求班主任能适时放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创新。
(4)合作性原则:“全体参与,团结合作”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重要特征。因此,任何评价,都应立足在“是否全体参与,是否合作完成”这个基础之上。
(5)激励性原则: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学生,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因而我们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应坚持激励性原则,做到任何评比与竞赛,都能以激励为主,尊重孩子的付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讨论要求:
(1)小组讨论的规则是:在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先是一帮一,两人间的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为3人或4人间的讨论。如遇到较难的问题才采用6人的讨论。
(2)小组讨论的形式有:
A.自由发言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
B.轮流发言式:这一方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
c.互帮讨论式: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疑惑,而教师又无法加以个别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讨论方式。
3.发言要求
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小组的各个成员可以是对该问题的不同角度发表意见,但不能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结论。
4.八项规范
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学、积极发言;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5.八种技能
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五)小组的评价(详见《XX初中合作学习小组多元捆绑评价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多元捆绑式评价的特点在于“多元”和“捆绑”,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内容应当包括“学习”和“生活”两大部分,涵盖学生行为习惯、纪律、锻炼、卫生、学习等多个方面。这里的“捆绑”是指评价的方式是团队性的、捆绑式的,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的。
.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即“一课一评”,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即“一日一评”。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观性。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有统一规定。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4)激励性。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求评比有兑现,这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2.评价的内容
对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多元捆绑评价,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内容包括“学习”和“生活”两大部分,涵盖学生行为习惯、纪律、锻炼、卫生、学习等多个方面。
(1)生活部分。
主要指行为习惯方面。各班依据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制定个性化评价细则《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班级管理考核条例》即《班规》),依据此细则实施量化考核。
(2)学习部分。
主要指学业成绩和学习表现方面。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独学、课堂展示、反馈、成绩等。
3.评价的方式
对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多元捆绑评价,这里的“捆绑”是指评价的方式是团队性的、捆绑式的,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的。应坚持课课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期中期末总结表彰的原则,还应兼顾集体和个人的表现。
各班(班主任、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捆绑评价的关键。具体操作中各班应该根据学校《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实施方案(草案)》、《美丽班级、美丽团队、美丽学生评比方案》,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一系列《评分细则》和《评选办法》,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例如:《合作学习小组捆绑(学习与生活)评价细则》、《优胜、勤学小组产生办法》、《各项先进产生办法》、《美丽团队产生办法》、《美丽学生产生办法》等。
(1)教师层面——“一课一评”
任课教师公平、公正、公开评价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学生课堂纪律和课堂表现及时量化考核,并即时登记《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做到一课一评。
(2)小组层面——“一日一评”
(1)学科组长根据任课教师在每日《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中的量化考核分数,详细记录本学科《学习小组考核“课”评表》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2)纪律监督员根据《合作学习小组捆绑(学习与生活)评价细则》(《班班级管理考核条例》即《班规》),详细记录《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生活部分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3)班级层面——“一周一评”
A小组长根据《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做到一周一评。
B对照班级《周优胜小组、勤学小组产生办法》评选出周“优秀小组”和“勤学小组”。
c设定各种荣誉称号(管理之星、独学之星、勤学之星、点评之星、展示之星、参与之星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月总结评比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
(4)年级层面——“一月一评”
(5)学校层面——“一季一评”
A班级管理员根据《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考核“月”评表》.做到一月一评。
B对照班级《优胜小组、勤学小组产生办法》评选出月“优秀小组”和“勤学小组”。做到一月一评,并上报学校
c期中期末对照班级《美丽团队产生办法》、《美丽学生产生办法》,评选出季度“美丽团队”。做到“一季一评”。
D期中期末学校依据《美丽团队产生办法》、分别从“安全责任”、“行政巡查”、“环境卫生”、“文明仪表”、“跑操锻炼”、“奖惩处罚”、“阶段检测”何文明寝室等八个方面对全校各班进行综合评比,评选出4-5个“美丽班级。
(六)小组的激励
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下,要保持各小组比学赶超、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合理的奖励机制是重要而又必要的。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激励机制主要是突出小组合作。在小组管理中,对小组集体的激励是一种很强的刺激,这种奖励既是对小组合作效果的肯定,同时又是推进小组合作继续深入进行的动力源。
.奖惩原则
(1)奖惩要以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目的。
(2)奖惩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需要,能否从中获益。
(3)奖惩要实事求是。进行奖励前,深入调查被奖惩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尊重有关的规章制度,又要依据学生行为的动机和效果,慎重确定奖惩方式,不能掺入个人的喜怒好恶。
(4)奖惩面前人人平等。奖励不可遗忘“差生”,惩罚不能忽略“优生”,“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奖励应该是一种鞭策性的奖励,惩罚应该是带有奖励式的惩罚,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5)奖惩要辅以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该奖励,什么受到惩罚,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奖惩,奖惩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和作用,从而做到奖不骄,惩不馁;在奖励面前学会低头反思,在惩罚面前勇于抬头前看。
2.奖励形式
(1)各班建立“进阶式评价奖励机制”,借助网络游戏的“晋级”规则,创造性的用于学生发展性评价。比如:星星、月亮、太阳;银卡、金卡、钻卡等。
(2)每月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优胜小组”、“勤学小组”和“个人先进”给予表彰奖励。
(3)期中期末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美丽团队”和“美丽学生”给予表彰奖励,组织评选产生的“美丽团队”全体成员外出活动。
(4)期中期末学校对“美丽班级”、“美丽寝室”并给予表彰奖励,发给一定奖金。(“美丽班级”奖金暂定50-100元)
(5)对其中期末检测优生学生进行奖励。(一等奖:10元/人,二等奖:8元/人,三等奖:5元/人,进步奖5元/人,XX片前三名奖励100元/人,XX片前十名奖励50元/人)
XX市XX初级中学
XX年12月20日
班级小组管理3
转眼间即将过去,今天我们在第二思源学校开展专家关于高效课堂之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专题报告,我听后收获良多。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拓展到“小组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的模式。新课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我就这次学习及班级管理实践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小组组成:每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
小组人员的搭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性别,学生的性格互补来进行分组。同时还选出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性格开朗的同学当作组长。选出文笔较好,写字较快的为记录员,选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为发言人。要求每小组有组名、组规、组训,小组成员要听从指挥,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参与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
(二)班级管理,体现“合作”。
在班级管理中,我建立了班委会和小组长两套管理体系。我选择班长对八个小组长的管理,每周定期召开一次组长会,根据个人能力安排学习任务,组成疑难问题小组进行探究。同时引进小组竞争机制,根据小组成员学习、纪律、作业、卫生、礼仪等诸方面表现,量化考核评选一个优秀组,张榜公布各小组量化考核成绩和优胜小组名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对于一周来各方面表现较弱的小组要进行分析原因,了解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情况,更正不和谐因素。
(三)课堂学习,巧用“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学习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合作,特别注重优生帮扶贫困生,另外,有个别难题,如何开展讨论,辩论,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做好小组的'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取得良好后果。
如何去评价小组,使学生体会学生公正、公平、公开,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出现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合作,后进生的变化较明显:他们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也愿意跟别人交流,有的开始关心集体和同学,有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班级中出现了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可喜局面。周记中常见这样感人的话语:“我们的组长很负责,管理严格,制订了组规,我们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小组。”学生家长也热情地肯定了此制度,有位母亲打来电话,称小组合作后,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效率都提高了。
小组合作制的完善,需要班主任不断研究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班级管理方式的转变,促使班级良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班级小组管理4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行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班委负责”制的不足之处,提出将非正式组织引入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并探讨其可行性,最后结合实施案例对“班委、兴趣小组负责”制管理模式进行讨论,发现这种创新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班级管理;非正式组织;班委负责制;兴趣小组
班级,作为组成学校的最基本单位,一直都是学校管理、教育学生的最佳载体,也是确保学生学习生活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校大学生与老师数比例失调较为严重,很难按照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来配备辅导员,这就导致辅导员更多是在应付面上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深入到班级,了解每一位学生[1]。更多的时候辅导员需要由班委来协助自己完成对于班级的管理,我们将这种班级管理模式称为“班委负责”制,这一模式也广泛应用于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中。
1“班委负责”制的利与弊
1.1“班委负责”制的优点
“班委负责”制可以充分发挥班委的自主管理以及模范带头作用。班委既是班级成员又是联系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他们来自于学生之中,便于了解到班级同学的真实想法和诉求,结合对同学的了解,他们可以更好地给老师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1.2“班委负责”制的缺点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笔者发现,这种完全基于班委协助老师的管理模式存在以下两点弊端:第一,学生对于班级事务的参与度出现两极分化。在班委协助老师管理这种模式下,班级事务的处理、活动的开展往往是经过以下流程形成的:老师布置任务——班委开会讨论——活动方案上报老师——老师审核通过——通知全班同学开展活动。班级同学成为了被动的参与者,在很大程度上会挫伤他们对于班级事务参与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班级所有活动只有班委参加,而其他同学的几乎没有任何热情,极大地影响了班级凝聚力。第二,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同学无法得到施展。有些同学在某些方面拥有较高的水平,但却因为现行的“班委负责”制,使得他们参加活动积极性受到打击,进而导致他们的才能很难在班级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如果将班委队伍视为班级中的正式组织,那么班委以外、不经过选举、按彼此间的兴趣爱好而组成的各个兴趣小组则可视为非正式组织。在班级管理中除了班委以外再加入一些兴趣小组,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非正式组织理论
2.1非正式组织的内涵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2]。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人们在正式组织所安排的共同工作和在相互接触中,必然会以感情、性格、爱好相投为基础形成若干人群,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头头”,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2.2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第一,成员积极性高。成员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组成,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所以成员在各类活动和事务的处理上比正式组织有更高的积极性。第二,领头人物作用大。非正式组织的领头人往往是自然形成的,这种领头人物不是由组织任命的,而是由成员自发从内心认可的。这种领头人物很容易解决一些正式组织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三,成员间约束力比较强。由于组织是自发组成的,所以组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运行过程中会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这种准则从成员的兴趣爱好、共同利益、内在需求出发,因此对于成员具有较高的约束力,如果有成员违反这些规定,就会受到别人的排斥,这种约束力比正式组织的更加强大。第四,不稳定性。非正式组织仅仅是依靠成员的兴趣、爱好、共同利益所组成,并不具备明确的制度和目标,所有的约束都非强制性的,所以它的组织是不稳定的。
3非正式组织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人在群体中都会寻求一定的“存在感”,绝大部分大学生是希望自己能在班级建设中发挥作用的,而现行的“班委负责”制很难发挥非班委同学的作用。如果在班委之外再让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事务和活动组织部分非正式组织,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班级同学的积极性,提高班级成员对于班级管理的参与度;同时,也能够使一些有特长的同学在班级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专长。笔者在自己所带班级中实施了这种班委与非正式组织共同管理班级的方法,经过一学期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一,方案实施对象: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机械类13-5班。第二,方案内容:在班级固定班委以外,按同学的兴趣爱好再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是信息组、技术组和专长组,每一个小组与一名班委进行对接。信息组——由对各类信息、时事感兴趣以及在网络论坛比较活跃的同学组成,这些同学的兴趣确保他们对一些最新资讯比较敏感,要求他们在获得这些最新资讯的同时能与班级同学进行分享,这样可以扩大整个班级同学的知识面。另外当班级举办活动时,可以利用在网络论坛比较活跃的同学对班级活动进行宣传,起到扩大影响的作用,同时该小组还负责收集班级同学对于班级建设、活动开展所提出的意见。技术组——由一些对于各类电脑软件感兴趣的同学组成,比如视频制作处理等,这个小组可以确保班级活动前期宣传及后期总结材料的质量。且通过这些同学才能的展示可以带动班级其他同学对软件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班级氛围向积极的方面发展。专长组——由除爱好软件以外的同学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组成的小组,这个小组内部又分为好几个小队,如:足球队、篮球队、轮滑队等,根据不同的班级活动选择不同的小队来主要负责,这样可以保证每一项活动都在有专门特长的同学带领下来完成,既提高了活动完成的质量,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度。新的管理模式将班级管理的流程优化为:老师布置任务——班委、专长组中相关兴趣小队成员开会讨论——信息组收集相关信息并与班级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优化方案——上报老师——活动开展。第三,实施后成果:自从将兴趣小组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来以后,班级同学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各项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先后获得了系羽毛球赛团体冠军,20xx-2014学年早操/晨跑活动校区第六名等集体荣誉,另外有多名同学参加运动会、科技竞赛等均取得了骄人成绩。同学们自发举办每周一次的“励志影院”,放映一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励志小短片,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给班级带来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在大一学年奖学金评比中,全班共有21名同学获得了奖学金,获奖率达到了45.65%,远高于30.99%的平均水平。在20xx-2014学年校区表彰中荣获“先进班级”称号。使用“班委、兴趣小组负责”制管理班级一个多学年以来,极大地调动了班级同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认同度和荣誉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高校班级管理方法创新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4结束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门科学,为了针对学生群体自身特点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班级管理的模式要不断创新,这将是一件艰巨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杨冠亚,王佩.班长负责制对当前高校班级管理体制创新问题的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xx,14(2):174-175.
[2]宋效红.非正式组织理论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启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5):319.
作者:童晨 夏婧 凌艳艳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班级小组管理5
为确保学习小组的全体成员共同进步,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特制订本制度。
小组构成:每个学习小组成员6人,每组设组长一人,每日设值日组长一人。
组织建制:整个班级由课代表负责组织协调自主学习
一、小组成员职责
1、全体小组成员要树立集体荣誉感,树立“组兴我荣,组衰我耻”的观念,无论在课堂内、课堂外绝不做有损于小组形象的事。
2、全体小组成员要认真遵守校规校纪,认真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服从小组管理,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优秀中学生。
3、全体小组成员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发言,力争做到有奖必夺,有分必争。
4、小组成员遇到疑难问题时,要先提交小组讨论,经小组讨论仍未能解决的再向老师请教。
5、小组成员对于课堂所学知识要全部掌握,主动自我完善导学案,做到一课一清,不留尾巴。每节课结束时,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相互检查,发现有未能掌握的问题要利用课余时间督促有关成员及时掌握,以确保小组人人过关。
6、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监督,要经常交流学习心得,交流有关学习信息,做到全体成员共同提高。
7、如果小组成员违反了有关规定,而导致本小组被扣分,责任人要在小组内作出深刻检讨,并想方设法为小组挽回损失。
二、小组长及值日组长职责
1、负责学习小组的`分工,一般学习小组有记录员、展示员、
2、掌握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动态与进展
3、维持学习小组纪律
4、根据课代表要求对小组学习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
5、客观公正地评价组内每个组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认真填写学习小组组内评价表
6、加强组间交流,博采众长,推动学习小组建设,提高学习小组的竞争力
7、主动向课代表汇报学习小组情况,根据课代表及时上报汇总学习小组各类数据和信息。
三、课代表职责
1、课代表代替教师发布教学的重要指令及对活动过程各环节整体宏观调控
2、掌控各个知识块和能力块活动过程的起讫时间
3、组间活动的协调与调控
4、整个活动过程的总结,对各个活动小组活动过程的评价,并给出表扬与批评意见
5、汇总各学习小组信息,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与老师联系。
班级小组管理6
我根据任教的604班42名学生的不同特点,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分成七个同质组,以便于进行竞赛。一个小组分6人,为各小组指定组长,安排好各项工作。小组成立后,各小组确定本组名称。
为促进各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和管理积极性。以量化方式为主。我与全班学生一起,制定详细的竞赛小组管理办法。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学业成绩(作业情况、平时测试和检查、阶段性检测、期终考试、各种竞赛成绩等)、行为表现、社会实践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评分细则。采用“贴星”或加分等方法:在学习上,课堂上一次精彩的发言、一次优秀的作业都可获得加星1颗,缺交一次作业或严重违反课堂纪律则减1颗星;在纪律方面,也同样采用“加星”和“减星”的方法,迟到一次扣一颗星,而为班级做了好事加3颗星……一个月统计一次。
指出优点和不足,评选出最佳小组、最佳组长,学期结束将其成绩计入评优活动中。我的一般做法是,每周一小评,进行口头表扬或适当提醒,或是小奖励一次,如第一名的.小组每人一本本子或一支笔之类的。每月或每半个学期总结一次,对获得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大奖励”一次。对于表现不佳的小组,而要布置为班级做一两件好事,或是多完成一两项作业等。这样奖罚分明,让学生有一股上进的动力,并在活动中学会分清是非。
提高了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加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了自我约束力,增强个人的品德修养;学会了自我教育,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小组管理7
分组管理方式有很多好处。比如,在纪律方面,课堂上有个别同学管不住自己,总想跟别人说话,小组长就起到监督、引领的作用;在做作业方面,如果小组内的个别同学出现学习上的困难,小组内的成员就可以都来帮助他,成绩是以小组的综合成绩来评比的,这样小组内的成员会把这些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配合小组长的要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课文时,课后练习要求背诵三四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写出了圆明园过去辉煌的历史画面,写出了我们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读的时候要读出民族自豪感。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反复读,变着形式读,后来我提出背诵的要求,一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孩子直叹气,我一看对这部分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我想:如果有好一点的'方法来激发每个孩子的读书愿望就成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组长分工,先合作背一段,能力稍强的多背一两句,对于暂时稍差的孩子背上一两句即可,小组会被之后全部加星星奖励,我一说出这一做法,全体同学高呼起来,结果小组合作背诵全部背过,这样背诵少一点的同学因为其他同学的带动也得到了奖励,以此获得了信心,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我趁热打铁说:“看,某某同学在小组内背诵课文背得很快,那是因为他不想给小组拖后腿,所以读得努力,结果会背了,看来再加把劲这一段背下来也不成问题。”在我的积极鼓励下,果然通过了第三段的背诵,我心中一阵窃喜,以点带面,我在全班大力表扬这样的孩子,我一一检查,想不到的是就连平时任何作业都完不成的曹刚(化名)也居然背过了。
这一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也可以说是我在小组合作尝试过程中意想不到的收获。想不到小组合作学习会有这样强大的魔力,实际上,每个孩子心中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都有想成功的强烈愿望,这样老师为这一部分孩子搭建一个公平的舞台,老师先想办法调动孩子心灵深处那块极力想展示自己的才艺,也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也想收获来自同学和老师那信任的目光,我心中的快乐音符随之舞动。我找到了这种感觉,我做到了,为了孩子,为了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要义无返顾的去追寻自己的好方法,其实有时想想自己是作茧自缚,老是担心,思想上放不开,只有自己经常学会突围自己,那才能真正走出沼泽地,获得精神上的轻松。
我和我的同仁们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寻找最佳的教育管理模式,教育契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人生成长过程中,收获欢声笑语、积极向上、努力拼搏、自信成功的人生观,我们每位老师希望在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班级小组管理8
为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强班级责任感和集体主义观念,保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力争人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学会健体。特实行班级小组管理,具体管理细则如下:
一、小组的编排办法:
每班根据班级人数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7人,由班主任按学生学习成绩及表现进行合理搭配。由班主任先推选出各组代组长。组员可以自主给小组进行命名,如“梦之队”等,并设计小组口号“奋斗带来快乐”等。每小组可坐成一竖列,也可以每大组分成前后小组,小组长一律坐在小组居中位置,方便进行前后管理。实行一周一评比,积分一周一公布。
二、实施人人都是科代表的管理办法:
1、各组所有成员中,每人担任该组一门考试学科的科代表。如小组人数不足,则可一人兼任两门学科科代表,但每人不得超过两门。如果人数富余,则选出一至两人担任技能学科的科代表。
2、各组科代表必须负责组内成员该学科的作业收发和预习作业的检查,必需认真做好登记并及时向科任教师汇报。
3、各组科代表,必需认真学好自己负责的学科,并带动好组员进行学习,努力为小组成员在该学科成绩的提高上作贡献。
4、科代表在课堂上要带领组员进行认真学习,带动组员与科任教师进行课堂互动。协调好课堂秩序,组员课堂如有不良表现,科代表课后要与其进行沟通,促进改进。
三、小组的合作学习:
1、开展合作学习。组内成员互查作业,互相检查背诵默写,组与组之间可以尝试互改作业。期末复习时,各小组还可以以出题(卷)形式帮助后进同学巩固所学知识,或者组与组之间互考,以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共同提高。
2、在预习或作业时,小组成员对有疑难之处要进行合作探究;课堂上根据老师要求进行合作讨论;复习时,小组成员可分工整理学习重点,形成知识链条。各科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合作学习。
3、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一起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去发现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答案。
4、同写小组周记。通过写小组周记沟通思想,提高写作能力。小组共同使用同一本周记本,轮流写,每人一天,小组其他成员可阅读修改并在文后点评。
5、轮流出黑板报。根据节日需要,或是近段时间的热门话题,各小组围绕一个主题,轮流出黑板报,每两周出一期。
6、合作编墙报,墙报以学科学习为主题,统一张贴在教室走廊墙壁上,每两周一期。
四、小组班级日常管理
1、卫生安排办法:每天由一小组负责班级及卫生区的值日工作,具体分工由组长安排,把值日任务分工到人,各司其职,定时打扫,时时保洁。
2、实施值日班长制:每日轮一个小组长做值日班长。班长安排好时间顺序。做值日班长的小组长要检查每个同学的仪表规范,督促值日生抓紧时间搞好卫生工作。放学后,值日班长负责督促值日生关好门窗,关好水电设备最后离开。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帮助。
3、值日班长负责填写好《班级日志》,内容包括学生仪容仪表、行为规范、出席情况、课堂纪律、公物管理及突发事件等。
4、每周由一个组进行一项活动创意。这个组为班级创意一项活动,或促进学习,或娱乐身心,或陶治性情,突出创新特色。
五、小组长的职责:
1、组长应对班长负责,对组员负责。应该是班长的好参谋、好助手;是组员的勤务兵、服务员。要努力提高本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负责督促各科代表进行作业检查,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负责组内卫生轮值工作的分工安排。
4、负责督促组员保护公物,并及时做好损坏登记,并报班主任。
5、对成绩比较差的组员有帮助他(她)提高的义务;对行为习惯差的组员有和他(她)交心、谈心的责任。
6、对组员内部和与其他组成员的矛盾,有责任帮助调解。
7、对组员严重违规行为,要积极向值日班长或班主任报告,不得包庇隐瞒,否则组长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六、小组成员的职责:
1、对小组负责,对组长负责。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树立组兴我荣,组衰我耻的集体主义观念。
2、组员必须有上进心,在各方面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
3、严格遵守班级管理制度,认真履行组员必需完成的卫生值日等义务,时时想到我是小组的一员,时时力争为小组添光彩。
4、有义务建议组长的小组管理,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成员。
5、对小组长的`一些包庇不公行为,有义务向班长和班主任汇报。对不能履行职责、带领组员共同进步者,组员可以通过小组会议对组长进行罢免,并推选出新的组长。
七、小组积分奖惩制度:
(一)奖
1、大型活动和竞赛,为班集体争了荣誉的,该同学所在小组按市级给予小组奖励20分,镇级奖励15分,校级奖奖励10分,年级奖励5分。
2、班级集体活动中,小组整体表现突出,受到班主任肯定的,给予该小组奖励分5分。
3、小组作业优秀受到老师表扬的,或者课堂表现好受到老师表扬的加1分。
4、寝室纪律卫生学习表现好获得加分的每人加1分。
5、获得学校活动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加3,2,1分,评为文明寝室的每人加1分,评为学校各种星级少年的每人加2分。优秀班干或者优秀小组长每人加2分。
6、对一些严重违规事件及时举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该同学小组奖励分10分。出了事故仍能积极举报者,给予该同学小组奖励分3分。
7、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个人进入年级前10,前20,前50,前100的分别该生分别加5,3,2,1分,在年级进步200名以上的该生加5分,进步100名以上的加3分,进步50名的加2分,进步10以上的加1分,由年级10名之后进入年级前10的加3分。(流生、缺考以0分计算)
(二)惩
1、班级活动或平时表现极差,受到班主任全班通报批评的,扣该同学小组5分。
2、小组负责的卫生轮值,在卫生评比中成绩不佳的,扣该小组5分。
3、出现迟到、早退每人次扣1分,旷课、旷操每人次扣2分。
4、迟交作业、作业质量低下的每人扣1分,不交作业的每人扣2分。在教室吵闹、课堂起哄,打瞌睡的每人次扣2分。在自习课吵闹,影响他人正常学习的扣该同学所在小组5分。住宿生在休息时间吵闹,影响他人正常生活、休息的,扣该同学所在小组5分。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顶撞老师的,扣该同学小组10分。
5、寝室卫生、消防扣分每人次扣1分,寝室就寝纪律扣分每人次扣2分。
6、对不遵守班规校纪,出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赌博、作弊、谈恋爱等每人次扣10分,受到学校处分或通报批评者,按轻重分别给予该同学进行扣分(通报批评扣5分,警告扣10分,严重警告扣15分,记过扣20分,记大过扣25分,留校察看扣30分)。
7、每次考试,小组总分平均最后一名者,扣该小组3分。
8、在教室吃零食、乱扔果皮纸屑、粗言野语、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者,由值日班长登记,并扣该同学小组5分。
7、故意破坏公物者按规定罚款,并扣该同学小组10分。
8、仪容仪表不规范(穿拖鞋、不按规定穿校服及其他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关仪表规定者),扣该同学所在小组2分。
9、对班干部安排的事情,即使有意见要先执行,后反映。顶撞干部,不服从安排的,扣该同学小组3分。
小组积分实行滚动管理,各组奖惩记录由小组长负责,出现争议的,由班委会讨论决定,每周累计公布,每月由班主任进行相应的总结、奖惩,学生个人奖惩与德育挂钩。
班级小组管理9
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学形式改革非常重要,那么对于一个班级的小组建设是班级无论从活动还是学习等问题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对班级小组进行建设,我觉得有些建设性建议:
一、组长的重要性
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一个好的组长就能带出一个好的小组,组长必须有能力、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每个小组设一名组长和副组长,同时还设有科课代表。组长管学习,副组长分别管纪律和卫生,课代表负责组织该科目的活动。组长们各负其责,将当天的小组情况登记在小组自评本上。然后总结,评选出当天的优秀组员,需要改进的组员,并对组内当日工作进行反思。组长既能挑起重担,有一定的组织力、号召力和榜样示范作用,又能清楚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集体。
二、如何培训小组长和小组
1.明确小组长的作用
⑴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带领同学、组织同学,培育良好的学习团队,勇于担当起学习小组的“领军人”角色;
⑵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学习帮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各尽所能”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的整体学习目标;
⑶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的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成效,学习内容必须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2、培训小组长
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
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二、每周召开小组长会议。在对小组长的培训上,班主任每周亲自进行,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并为他们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通过小组长会议,了解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帮助和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老师的亲情和温暖。
三、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
四、定期在召开的小组长培训会上,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小组长交流小组管理的经验或心得体会,每周评出优秀小组长,以示奖励。
3、小组成员的培训
第一、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待优生学习,把知识让待优生懂得的过程,也是自己巩固学习成果的过程,帮助待优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学习,反而更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第
二、给待优生更多的学习、思考、交流、展示的机会,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待优生的每一点进步。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学习精神,一点一滴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第
三、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第
四、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年级的范围,为班级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培训提高,边扶边放
教改搞得好不好,关键在培训,组长和组员的培训这是一个长期而又真正体现改革的过程。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必须要有耐心,而且做到细心。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然而,这些措施只是一个大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多做一些大胆性的尝试和努力,而且既然是培训,就一定得每个学生牢牢记住为原则,然后就是原则性办事并且坚持很重要,这让我们把课堂改革的核心抓好,那就是班级小组建设的成功。
班级小组管理10
摘要:结合班级具体实施情况,谈了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及一些思考,并就班级情况作出调整。
关键词: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受益者
在几年的推广中,小组合作学习在全校已初具成效,一些学生、一些班级成为小组合作的受益者,这进一步验证了小组合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今天,我想结合我班的具体实施情况,谈谈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及一些思考。
从初一开始,我班实施了小组合作制。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以及对任课老师的调查,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5名同学。将班委、学困生平均分到每个小组,确保每组人员平均,这是小组合作的基本前提。8位成绩优秀,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成为组长。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如何让我的工作更加轻松?吸取过去过分依赖老师的教训,学习优秀班主任的经验,我想方设法除了在课堂使用小组合作之外,把这种方式应用于班级管理。
周一早晨,交作业交不齐,课代表查来查去,浪费了时间,耽误了老师批作业、同学上早读的时间。八位组长一起开会,小组内讨论,最终我们确立了这样的方案:一个组五名学生分别为第一至第五组长,第一组长收语文作业,第二组长收数学作业,第三组长收英语作业,第四组长收地理、历史作业,第五组长收生物、政治作业。结合本班班规,早晨到校第一件事是交作业,轻轻地放在相关组长的桌子上并整理好,而组长将没交的'名单交给课代表;第二件事是打扫卫生,从此以后,班级中收作业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周二,班会课,班长根据上周每个小组的课上表现,总结各个小组的得分,评选最佳小组,最佳组员。同时每个组的成员就自己的工作对组员提出的要求写在纸上。希望同学们下周改正。每个学生问题明确,下周努力目标一目了然。
周三,某某同学本周第三次楼内扣分,同学们七嘴八舌,对此我也常感无能为力,谈话谈的多了,学生不理,自己也疲惫。对了,交给小组解决,“你们组这个学生又给你们扣分了,请组内解决!”一个中午之后,同组学生来汇报,我们找他谈话了,他是由于上楼小跑扣的分,我们罚他上下楼20趟,一个周之内想要外出必须经过组长的同意。果然这位学生一周没扣分。
周四作文课,交流组记。一周五天,每天一人,记录本班或本组同学的表现,第二天的同学对前一位同学进行点评。自从期中考试评选出林泽起组为最佳小组后,其他小组都分析自己的问题所在,体现最好的地方就是组记。姜甜甜小组最不服气,像值日班长一样严格要求每位组员,三位女生表现得不错,分析长处之后,对两位男生提出要求,尽量按照高标准要求他们,两位男生互相鼓励,甚至互相挑刺。但林泽起小组明显的学生成绩更有优势,因为他们组的成员纪律已经非常好,在学习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周五自习课上,每个组长都安心地管理着本组的同学,课上只有刷刷的写字声;课间,为了杜绝周五综合征,每位组长都在课间严密地看管着本组成员的纪律。
小组合作不仅仅可以应用于课堂,在班级管理中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班级小组管理11
一、分组与分工:平等才有竞争。
1、每4人一组。全班人数不能被4或整除的,余数少于3人可编1-2个5人组;余数为3人时可编成一个3人组或编3个5人组。
2、分组时要全面考虑学生成绩的均衡搭配,注意优生与后进生、学科特长生与偏科学生的最优化配置。可取一次正式考试分数为依据,参照学校分班方法进行分组。
3、分组要同时考虑学生的性格、身高等因素的最优化搭配。
4、应保持学习小组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上一学期内小组不打散。
5、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分工。参考建议如下:
⑴七年级可确定一人担任纪律组长,主要负责维持本组的学习、生活纪律,监督全组同学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记录违纪行为和小组成员的纪律得分;其余三人分别担任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主要负责督促并辅导全组同学认真学习各科学习内容、完成各类作业,并记录小组成员的学习表现和学习得分。
⑵八、九年级可确定1号同学担任组长,主要负责维持本组的学习、生活纪律,督促并辅导本组4号同学完成学习任务,促进4号不断进步;2号负责全组的文科学习监督与辅导,3号负责全组的理科学习监督与辅导;4号负责记录小组成员各种表现及得分情况。
二、指导与监督:师生全员参与。
1、班主任应密切关注各学习小组的纪律、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表现,及时对倾向性问题进行教育引导,构建公正、公平、有活力的小组竞争体制。
2、班主任应注重组长培养。经常与组长交流思想,经常指导组长科学管理,经常深入进步较快及较慢的小组,听取组员对组长的评价,经常推广优秀组长的先进做法。
3、班主任要经常与科任教师沟通思想,了解各组的学习状态,关注各组的'学习成绩,并与科任教师协调交流,制定科学完善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验成绩量化评比制度,保持教育管理的一致性。
4、科任教师要配合班主任搞好小组的监督与管理,按班主任要求及时反馈学生课堂学习、完成作业、各类测验等学习活动情况及等级,积极参与小组监管,积极为班主任出谋划策。
5、科任教师应与各组中本科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结对子,经常鼓励、指导、监督,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6、组长应对本组组员的纪律、学习、生活全面负责,配合班主任为组员分工,提出小组奋斗目标,并激励全组成员努力实现。
7、组长应与本组的4号同学结队子,帮助4号同学端正思想认识、选择学习方法,督促4号同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不断进步。
8、组长应将组员的各种表现及得分情况如实记载,及时将小组内较严重的违纪现象反映给班主任,将本组倾向性的学习问题反映给科任教师,并对班主任、科任教师深入本组指导、监管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
三、评比与奖励:及时激励上进。
1、小组管理实行竞赛制度,小组成员在纪律、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均实现量化评比。各班小组量化评比标准及细则由各班主任组织科任教师及学生自行讨论制定。可依据学校《班级管理量化细则》、《文明进餐行为规范》评比学生的纪律及生活表现,联系本班科任教师制订学习情况量化评比方案。
2、量化评分应涉及纪律、学习、生活等各种表现,班主任、科任教师及班干部、小组组长要善于发现各种好坏典型,认真记录,依据评比细则严格量化。为保证公正、公平,也可让小组互相记分,即本组不记本组得分,一组记二组,二组记三组,依此类推。
3、量化评分可结合校务值日量化评分、班干部值日管理及学生包点责任管理反馈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4、小组表现及得分应每日公布,每周评比。学生个人表现突出的,每周评星;学习小组表现突出的,每周评旗。
5、班主任要在每周一班团活动后,及时上交上周本班小组竞赛情况,包括得分情况、评星评旗情况,以及推行小组学习制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6、学习小组的表现及学生个人的表现,将作为学期结束时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外国语之星的重要依据,以及颁发奖学金的重要依据。
班级小组管理12
小组合作学习非常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因为学生都有为小组争光的想法,所以帮者不遗余力,学者聚精会神。
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利于宏扬正气形成良好的班风,因为老师会对违纪的学生给小组扣分,该同学在组内便遭到集体舆论的压力,学生便有了对错观念。
同时班级管理的散漫对学习小组的建设也非常的.不利,班级对小组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合理的评价激励措施,只有任课老师的一腔热情可能小组合作学习也会不尽如人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管理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让我们的班级更棒,学校更强,让有梦的学生都能美梦成真。
班级小组管理13
一。加分部分
1. 每次考试如果该科老师按小组算了积分的,第一名小组奖励5分,第二名奖励3分,第三名奖励2分,依次类推,允许负分。
2. 大型活动和竞赛,为班集体争了荣誉的,该同学所在小组按一等奖给予小组奖励10分,二等奖奖励8分,三奖奖奖励5分。
3. 班级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老师全班通报表扬的,给予该同学小组奖励分5分。
4. 小组负责的清洁卫生,在评比中被评为最清洁的,给予小组奖励分4分。
5. 对一些严重违规事件举报,避免为班级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该同学小组奖励分10分。造成了损失仍然能积极报告的,给予该同学小组奖励分3分。
6. 每次考试,单科全班第一名奖励该同学小组6分。第二名奖励5分。第三名奖励3分,依次类推。单科获全年级第一名至第二十名分别奖励20分,19分,18分……(不重复奖励)。总分奖励分按上述方案加倍(重复计奖)。
7.生活费每超过标准一元加0.5分。
二。扣分部分
1.班级活动或平时表现极差,受到老师全班通报批评的,给予该同学小组-5分。
2.小组负责的清洁卫生,在评比中被评为不清洁的`,给予小组-8分。
3.对不遵守班级管理条例,对班集体造成重大名誉影响的,酌情给予该同学小组-10分、-5分、-2分。
4.每次考试,单科全班倒第一名给予该同学小组-6分。第二名-5分。第三名-3分,依次类推。单科位居全年级第一名至第二十名分别-5分,-3分,-2分……(不重复扣分)。总分扣分按上述方案加倍(重复扣分)。
5.对打架斗殴,在课余时间跑、跳、叫,影响他人正常学习,生活、休息的给予该同学小组-10分。
6.自己座位或管辖范围的地面出现纸张,乱丢乱扔的给予该同学小组-3分。
7.有偷盗行为,上学期间进出网吧,游戏厅。破坏公物没有及时赔偿的给予该同学小组-10、-3分。
8.对班干部安排的事情,即使有意见要先执行,后反映。顶撞干部,不服从安排的,给予该同学小组-5分。
9.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不交或没完成布置的作业的,给予该同学小组-5分。顶撞老师的,给予该同学小组-10分。
10.迟到早退,无故旷课,没按规定请假外出的,给予该同学小组-5分。凡小组出现一例安全事故(无论任何客观原因)的,一律被评为最差小组。
班级小组管理14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班主任常因其繁琐低效感到疲惫不堪。有没有一种既能给班主任“松绑”又有效的管理模式呢?上学期,我们把“小组合作式”管理引入班级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管理的全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同时小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这不仅给班主任“松了绑”,还挖掘学生的个人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所以,小组合作模式带来了班级管理和教学模式的改变与突破。
一、“小组合作式”管理的定义与特征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式”管理?即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组成员“捆绑”成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形成“自治州”。在班级各项活动中,小组伙伴团结合作,共同管辖“自治州”,努力实现班级活动的各项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要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二)“小组合作式”管理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以小组相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是“小组合作式”管理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最本质的特征);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二、班级“小组合作式”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式”管理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功能的前提。我们根据学生的性格、品质、认知基础、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内异质”就是每个组需要有学习能力强、中、弱和性格内外向的,因为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合理差异有助于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人尽其用。“组间同质”就是组与组之间要实力基本均衡,这是开展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前提。
我班人数五十五人,以四人为一小组,共十四个小组。四人小组又以A、B、c、D四种代号分别代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每种代号都负责班级“四项竞赛”争章活动的其中一项。如“A”同学负责管理小组内的“我爱学习”项目,主要工作是收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跟全组人分享,其次记录每次考试的成绩并跟全组人进行分析;“B”同学负责“遵守纪律”项目,主要工作是管理上课和自习课期间的纪律;c同学负责“我爱干净”项目,主要工作是全天小组地面卫生,不要有纸屑等杂物,并且在本周值日的时候分配好卫生负责区域。“D”同学负责“我讲礼仪”项目,主要工作是配合学校的“八礼”教育,提醒组内成员要注意“仪表之礼”“言谈之礼”等文明礼仪。其中,让集体荣誉感和组织能力强的“A”同学兼小组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协调者,也是老师的左膀右臂。所以,要对“A”同学进行定期培训和指导,并提出明确职责和相关要求。
总之,四人小组在“A”同学的带领下“捆绑”成“自治州”形式,“洲内”A、B、c、D同学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各个“自治州”之间分配的综合实力相对均衡。这样安排不仅使每位学生都参与了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展示才能,并在管理中促成全体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弥补,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使每个管理小组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二)“小组合作式”管理评价机制的建立
在小组合作管理过程中,为了发挥每个组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需要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努力并且小组同伴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种良性制约机制就是合理的评价机制,它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同时,评价后的反馈要及时,这样有利于第一时间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并在与它组的'比较中,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根据学校规章制度,结合学习生活各环节,我们制定了《班级常规评分细则》。评分项目主要是班级四项竞赛的内容,即“我爱学习”“遵守纪律”“我爱干净”“文明礼仪”。每一项都制定了相应的表格并有值日班长负责每天打分。既然是合作学习,在打分时就落实到第几小组,而非学生个人。这样,就促使大家意识到:一个人好不是真正的好,只有小组大家的好才是真正优秀。为了及时反馈,我在黑板上的左角设计一表格,每天每组的各项得分都直观地呈现在表格中。每天放学前值日班长都会把各个小组的一天得分记录在汇总表中,每周五的值日班长作一周总结,并将分数以累计的形式呈现。得分最高的前三组将成为周冠军,周冠军将获得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每天一根棒棒糖。
(三)适时引导,加强调控
实施小组合作管理,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不是任其发展,忽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主任始终是“小组合作式”管理的“导演”,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深入小组,了解小组动态,及时调控。若有哪个小组出现情况,班主任还要要适时引导,保证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始终把握学风、班风的昂扬向上。
三、班级“小组合作式”管理的收获与反思
1.增强了责任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在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每个成员要对小组负责,要维护小组的荣誉和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时时感受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不断增强责任意识。
2.增强了竞争意识,让每一颗珍珠闪光
“小组合作式”管理构建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其内容多样,既有学习成绩、作业质量、课堂表现方面的,也有日常规范、劳动活动方面的,多方面的竞争使学生不断努力改进自我,努力超越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过程中,每个人、每个组都各尽其能,散发出各自不同的光芒。
3.培养了与他人齐心协力、共同进步的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式”管理模式下,同组同学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总之,经过一年多尝试,班级“小组合作式”管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管理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学习合作,学会竞争,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有效地促进了班级的发展。
班级小组管理15
20xx年,我进行的“合作学习中成员管理研究”课题成功结题,在此基础上,我把该成果迁移到了班级管理中,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和尝试,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有效的管理模式——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一、调查摸底,组建小组。
小组的组建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4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间各方面量化总分基本相等,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讷言、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二、确定编号,明确任务。
首先,把小组内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编为1—4号,其中1号和4号是同位,2和3号是同位,一个小组为前后位。1号可以更好地帮助4号,2号和3号实力相当,可以互相学习,同时四个人在一起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1号暂定为组长。
其次,确定本组名称及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兴趣盎然,新意叠出。小组名称诸如“老鹰小组、机器猫小组、孙悟空小组、梦幻组合”等。老鹰小组就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苍鹰一样翱翔在学习的天空,能够越飞越高;机器猫小组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机器猫那样机智、聪明;孙悟空小组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齐天大圣那样具有超群的学习本领,小组格言诸如“我奋斗,我快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志者事竟成”……这些座右铭都是学生自己写出来或者借鉴的,都对学生具有积极的作用,倡导他们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同学、面对集体、面对学习,将有利于指导学生的生活。
最后,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配任务,有的负责作业的收交和检查,有的负责卫生,有的负责纪律,有的负责课外学习。真正实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三、动态管理。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没有竞争就没有突破,为此我把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
1、组内竞争。
在小组内1——4号的次序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汇总纪律、卫生、学习、养成习惯等各项评价指标,小组成员的序号随时调整,小组长也会随时变化。3号有可能变成1号,4号有可能变成3号,这就大大加强了小组内成员间的竞争意识,一号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会好好表现,四号为了改变自己的位置,也会努力学习。
2、班内竞争。
在全班内,各小组展开竞争,班长根据各小组的表现情况每天进行记录,如作业完成情况、卫生打扫情况、养成习惯(如佩戴红领巾)等,每周一汇总,在周一的班队上进行公布,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前三分之一为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和奖励。每个人都有上进心,每个小组都想成为优秀小组,小组成员为了小组的名誉,会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督促,这样在整个班级内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
3、个人竞争。
在全班内开展优秀个人评选,首先各小组推报一名优秀组员,班长把每位成员的表现情况进行汇总,根据得分,每月评出三位优秀个人,班内给三位同学照像并把照片贴到光荣榜上。
一年半的实践与尝试,收获如下:
1、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加轻松、有效。
有了小组为单位的竞争和自我管理,班主任所面对的就不再是几十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十来个团体,化零为整,只要对每个小组进行管理就可以达到管理班级的效果。
2、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班级管理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在小组内的竞争中发展自我,在组与组的竞争中不断进步。
3、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监督能力和协调发展能力。
每个成员在组内都不想给本组扣分,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多给小组加分,提高小组的团体总分,这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的作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还是会出现扣分的情况,比如迟到、缺交作业、作业评分不理想、破坏纪律等行为。那么这些学生首先会因为给小组扣分产生自责而自我纠正错误,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另外,组内其他成员必然会想办法帮助该学生改正错误,比如犯错误时的提醒、学习上的帮助等。这就达到了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班级管理的小组合作模式,这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方面,要探讨的东西还很多。
【班级小组管理】相关文章:
班级小组管理10-04
班级小组管理(精华)10-04
班级小组的口号大全10-20
班级小组名称和口号03-26
班级小组名称和口号02-18
班级小组的规章制度09-19
班级小组建设心得09-01
班级兴趣小组的活动总结02-11
班级班级管理心得03-02
学习小组合作管理体会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