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与控制

时间:2023-11-19 12:22:20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资产管理与控制

资产管理与控制1

  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近年,由于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各种疾病高发、频发。因此,国家财政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金投入和设备投入逐年增加。但是,实际操作中仍然出现资金短缺、设备紧缺的现象,虽然,财政对于不同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金、设备投入标准不同,但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固定资产资源配置不合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造成的。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和固定资产预算严重脱节,管固定资产预算管理(财务部门)的不了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实物实际存量,管固定资产配置的不了解固定资产的预算,给固定资产的科学、有效配置带来极大障碍。对于按照预算进行的固定资产配置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对于在固定资产配置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此外,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固定资产配置缺乏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配置计划缺乏实地考察和研究,仅凭个人主观愿望进行决定,很难保证公平、公正、合理。因此,常常出现不顾实际需要进行固定资产的配置,片面追求高标准、高性能、“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1.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折旧跟不上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20xx年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这将给财务带来无可估量的工作任务,鉴于现状财务人员紧缺的情况下,疾病预防机构基本没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能跟上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2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策略

  2.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保证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加强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疾控机构的领导者应对此高度重视,并对制度的构建起主导作用,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保证制度的刚性。制度的制定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整个制度主要围绕固定资产的价值流动进行。“一是固定资产的流入管理,固定资产的流入主要包括购置、划拨、捐赠等,对于流入的固定资产要有编号、产品名称、厂商、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使用年限、保管人等详细信息,经相关负责人审批、签字,并填表登记和粘贴标签,在流入阶段做到账表、账实相符;二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摒弃重财务管理、轻实物管理的理念,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对于固定资产的流入、流出等要坚持按照严格的审批、申报程序进行,两个部门要定期进行核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按时盘点,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做到心中有数。财务管理部门要经常向其咨询相关数据,做到账务的变化要和实物的变化保持一致;三是,固定资产的流出管理。固定资产的流出要经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批准,批准前应妥善保管固定资产,不能擅自处理。批准流出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向财务管理部门反映,及时销账。报废的固定资产按照报废程序处理,残值及时上交财政部门。做到固定资产在价值流动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管理。

  2.2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加强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有价值

  为了如实反映固定资产因长期使用和时间推移带来的损耗,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这无疑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大进步。不仅可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而且有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对于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疾控机构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对于更新较快、价值较高的医疗设备,在折旧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加速折旧法,有利于真实反映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价值,同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折旧处理,不同的单位应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结合本单位实际,不断进行探索,寻找适合本单位的折旧方式,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2.3疾控预防机构应构建科学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的配置在疾控机构的'财务开支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疾控机构在固定资产的配置上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配置计划,防止盲目采购,造成固定资产大量闲置浪费。“配置标准根据基本装备和推荐装备制定,基本装备是完成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工作所必需配备的设备,推荐装备是在基本设备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和居民健康需要,结合未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疾病流行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接轨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设备的购置要充分考虑单位仪器设备的基本配置情况、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设备运行环境、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分析等因素。”能不购置的不购置,能少购置的不多购置,争取将有限的设备发挥无限的价值,防止出现设备闲置带来的各种浪费和后续维护费用,最大限度的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2.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和有资质的软件公司合作,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开发一套适合疾控机构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固定资产由购置到日常管理再到处置各个环节实现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各项固定资产的构成、存量、价值,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综上所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保障居民健康的应急机构,其固定资产对于职能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提高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是领导者和财务人员共同思考的问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摸索出一套更加适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策略,为保证我们疾控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资产管理与控制2

  随着高校教育飞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高等教育的资金和财物的投入,目前高校资金的来源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国际合作办学、产学研合作等多途径自筹方式为辅。随着资金的不断投入,高校资产数量近年来以指数式增长,根据统计全国现有高校平均资产规模达到几十亿以上,高校资产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校的基本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由于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落后,高校普遍存在资产配置不均、使用效率低、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近年来,高校从跨越式发展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改革阶段,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刻不容缓,本文从内部控制论的角度阐述了高校资产管理的问题,并将其应用到高校资产管理改革中,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一、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高校资产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目前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理论的学术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以及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较为成熟,内部控制论指出:影响管理水平的因素主要是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五个因素,为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促进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管理风险,本文从内部控制论的理论方面对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

  (一)控制环境因素: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绝大部分的经费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其产权归属国家;然而各高校对国有资产的产权意识薄弱,对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存在“重账目、轻实物;重采办、轻管理;重两头、轻调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注重向上级争取资金的投入,却不注重资源优化配置和内部调剂管理,往往容易出现重复购置、资产闲置、资产处置不当、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

  (二)风险管理因素:缺乏预算审计制度

  由于高校资产的管理理念陈旧,长期处于计划管理模式,其管理体系中缺乏预算和审计的制度,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各个环节严重脱节,管理者和使用者对于资产的风险无法评估预警,更不用说提前避免。

  (三)控制活动因素:权责不明制度落后

  一般高校资产管理机构是多元管理模式,以“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财务部门负责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等货币资产管理以及全校各类资产的价值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处、图书馆等职能部门负责实物资产的管理;基建维修部门负责在建工程类资产的管理;党政办、科技部等负责无形资产的管理;资产经营部门负责学校对外投资类资产管理。高校资产管理机构职能分工传统简单,各部门缺乏统一管理,制度建设落后,部门之间配合、协调性差,导致资产管理部门、核算部门、使用部门之间账实不符,资产家底不清。

  (四)信息与沟通因素:信息系统化程度低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资产信息资源激增,然而目前高校资源分散闲置,缺乏共享机制,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等问题,这些直接影响到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制约了高校实践科研能力的发展。

  (五)监督因素: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

  目前国家对于高校的资产管理监管依靠的是高校内部的审计部门和纪检部门,学校的内部监管往往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监管评估体系也较为单一,虽然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学校、政府、社会三方监督的体系,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综合监管效果不明显,资产配置效率低。

  二、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改革措施

  (一)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内部控制管理模式

  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从意识形态着手,首先科学规划改革制度,从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入手,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全面负责统筹资产配置,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负责监督和跟踪核查,二级管理部门则根据校级相关规定建立内部管理制度,负责具体基层单位日常的资产管理和调配。通过构建校院两级的管理机制体制,提高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同时需增强部门成员的服务意识,明确责任意识,深入服务基层,进一步提升部门的公信力,为管理模式的有效运作提供群众基础保障。

  (二)加强监督管理,实现资产管理风险预警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核心是监管控制,互相“牵制”,互相合作,实现资产管理的风险预警。高校应当建立由学校专门部门组成的监管小组,通过资产采购计划管理、立项审批监管、领用保管使用备案、报废处置三方监管等模式,实行资产全过程的审批授权监管模式,保证资产的会计核算可靠,计价正确,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如:公开民主决策制度、管理层与基层定期交流制度、群众反馈制度等,保证资产运行的安全性,降低资产管理的风险。

  (三)开放共享机制,系统规划资产信息管理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与沟通是高效管理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需要积极探索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搭建高校资产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如:学科平台共建、联合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等平台,有利于对仪器、设备、人员进行统筹协调、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提高资产设备的利用率;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完善的共享信息网络,建立数据信息在线交流反馈系统,进一步实现高校资产管理系统化、整体化、信息化和高效化。

  (四)坚持绩效视角,提升资产全周期使用效益

  资产管理的全过程控制管理旨在提升资产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应当坚持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绩效评估为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及时掌握学校国有资产存量的变动情况,全面规范和加强资产监督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摸清资产“家底”,保证账实相符,建立资产监督的长效机制,进一步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资产管理与控制3

  摘要:本文结合实践中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探索确立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一般框架以及完善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一、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高管人员规则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足。随着国有企业经营规模小断扩大、多元化结构发展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风险也在增加。但是很多国有企业对此认识不足,认为扩大发展规模、拓宽经营渠道就能取得回报,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存在投资缺乏有效评估和审批、资产闲置、投资回报率较低甚至亏损等情况,导致巨大的浪费和损失。

  (二)内部控制表象化严重。各级管理人员都认为内控很重要,但只是给予形式上的支持,思想上却不以为然,高级管理人员甚至凌驾于内控之上,使内控更多地体现为形式。其实内控是一个全面覆盖的过程,从有关机构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在重大经营决策、招投标、授权审批和资产保护等领域都存在内控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管理者不重视内控、甚至躲避内控有效运行和监督考核。”其实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设计非常科学,涵盖业绩考核、招投标、投资管理、财务核算、信息化等多方面内容。从审计署发布的报告来分析,虽然内控体系设计合理,但是内控的运行出现了问题。

  (三)受制于人力资源因素。目前国有企业都已经实施了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设计的比较完善,但是再好的系统也是人工设计的,也小能离开人力执行、监督。有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认为经营即使有损失也能够自行消化,不需要国家额外买单;人员能力素质小能适应管理要求,责任心小强、主动性小够,往往满足于形式上完成内控各种表象工作;甚至有各级人员内外勾结,设立“小金库”,还将资产转移出企业,给国家造成了损失。如审计署公告显示中国烟草总公司行业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存在对卷烟生产环节部分节点控制无效等问题。

  (四)内部监管不到位。国有企业每年都要开展自上而下的内部审计,但受制于内审独立性、人力资源等因素,内部审计多流于形式,重大的问题很少能被发现。即使内部审计发现了问题,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导致成果不能得到充分运用,问题也一直未能得到整改,直至性质越来越严重,甚至事态已经不可控制,损失也无法挽回。财务监督作为内控的一种方式,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力度更是有限。财务处于整个业务链的末端,能做到的多是对不合法、不合规业务不予处理,但这样的业务往往形式上是合理合规的,财务地位、监督手段等不足以支持发现重大问题。从审计署发布的公告来看,国有企业的内控管理还存在小小的漏洞,国有企业代表国家管理庞大的资产、涵盖面广、管理层级多、海内外投资项目复杂,有些问题是年年提年年存在,长此以往将给国家带来一定的损失。如何加强内控管理实现依法治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已经成为摆在国资委等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议

  (一)加强对高管人员的培训,建立规则意识和风险意识。一要建立规则意识。国有企业管理的是国家资产,属于全体人民,管理者只是受托管理资产,必须依法合规经营,按照国家规定办理业务、经营企业。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保证内控的权威性,要讲规矩、有程序、有流程,使内控得到有效实施。二要建立风险意识。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把企业业绩增长点放在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上而忽视高风险,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埋下隐患。要通过已经发生的案例进行培训,使其对收益与风险有正确的认识。

  (二)优化强化内部控制。一是优化内部控制的设计。国有企业的内控一般都是由上而下进行,下级单位的内控建设受制于上级单位,上级单位在进行内控体系设计、制定制度时要符合实际情况。而随着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变化,企业经营的`重点、方式等相应变化,内部控制也要与时俱进,要及时修订内控设计,提高实用性。二是强化内控执行的考核。要加大内控执行评价力度,可以通过集团内资源共享等方式进行互查,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内控自查、审计并考核。加大对员工特别是高级管理层故意违反内控行为的处理,真正做到任何人都小能凌驾于内控之上,树立内控的权威性。

  (三)加强人力资源和制度管控。一要通过培训提高员工认识。通过培训使员工视野开阔,能够以全局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内控,使内控真正为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创造价值。二要建立相应的内控保障制度。建立关键领域关键人员岗位交流制度。通过对高风险岗位人员进行不定期交流来降低内部舞弊风险,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同时要建立配套的内控激励机制。

  (四)加大自身“免疫”。一是强化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国有企业的内审机构设置比较合理,但受独立性的制约,内审的威力还是有限,要加强人力配置和培训,国有企业可以进行集团内交叉审计来减少独立性的限制,可以由总部进行招投标采取业务外包形式进行审计,并由总部进行审计质量评价。二是加强财务监督。提高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的地位,授予财务人员介入经营业务全链条的权力,给予财务人员话语权。在进行对外投资或销售经营活动时要做好预测、分析、后评价等等。

  (五)强化外部监管。在制定、执行、考核、评价等环节都必须加强外部监管。一要加大国家审计的力度。审计署可以通过加大频率的方式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专项项目审计,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对国有企业的一些重要指标、流程或领域进行预警,发现问题后再安排力量进行审计。二是通过招标选定中介机构进行检查。三要加大对违反内控行为的责任追究。不管是否造成损失还是带来盈利,对违反内控的行为都要进行责任追究,有利于树立警示作用,维护内控的权威性。

  三、结束语

  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使大家对国有企业的关注,很大程度的表现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文章中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论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作为担负国家公共服务职能的国有企业,应对其国有资产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提升管理水平,重视内部审计,切实提升管理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参考文献:

  [1]张玉霞.加强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J].财务与金融,20xx(03).

  [2]夏媛.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探讨[J].中国商界,20xx(9).

资产管理与控制4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新医改”的决胜阶段,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为新医改的重点环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有助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改革。本文从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内部控制与固定资产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新医改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研究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应用。期待通过笔者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帮助公立医院更好的管理固定资产,完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应用

  当前时期,我国的医院大部分都属于公立形式,而在公立医院当中,固定资产也在医院总资产当中占据很大比重。随着新医改进入深水区,要想如期推进以“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为目标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就需要充分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为公立医院的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一、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

  (一)管理目标

  公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通常是为了实现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安全化使用以及确保医院固定资产不会出现闲置现象,增加房屋、器材等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公立医院希望用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帮助医院带来更多的效益[1]。

  (二)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

  从1987年美国的相关部门就已经对内部控制做出了具体的报告,报告内容显示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所在,也公布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帮助企业更加可靠的完成财务报告等一系列消息[2]。而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各个管理部门,使其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当中能通力合作。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内容与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间有着很多共通的地方,所以在内部控制中要严格确保账实一致,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并监督固定资产的合适使用,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国内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资产管理行政化

  作为国有事业单位,我国在公立医院的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化倾向,政府在公立医院的管理当中起着主导作用。公立医院当中没有企业内部管理的相关特征而是采取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相关措施。公立医院行政化的管理特点使得医院内部的工作效率低下,从消息沟通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方面来看都远远达不到公立医院现行发展的要求。而且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机构,所受到的管理非常多,来自政府及监督部门的各项管理使得医院无法自行制定管理体制,对于资产的管理自然也就无法真正做出改变[3]。

  (二)管理流程不规范

  公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也并不完善,缺乏规范的相关制度。一些部门在申请医疗器材的时候并没有正规的申请手续,存在着设备因不正规操作而损坏的现象,而医院在更新和维护设备上将又花费一笔经费。医院的.固定资产在折旧或报废方面的手续上也存在漏洞,缺乏完整的审批手续,甚至出现固定资产即使被不自觉地转移到院外医院方面也难以发现的情况。公立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在采购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很多国有企业对采购部门都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公立医院在医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中却缺乏科学的监督和管理,对医用设备投入前往往缺乏科学的可行性研究,事后则缺乏效益跟踪分析,管理流程的不规范使得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出现很多问题[4]。

  (三)监督与奖惩机制不健全

  公立医院之中存在着固定资产的浪费现象,一些医院没有设置固定资产的使用权限,医疗器械的随意使用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缩短、维修率高等问题。而医院的奖惩机制也不健全,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对员工缺乏约束,而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往往产生懈怠心理,没有工作动力和积极性,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对内部控制的应用

  (一)利用内部控制建立监督体制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需要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利用内部控制对管理人员的束缚,使管理人员履行在固定资产使用、保管、维护等环节的管理责任。建立有效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帮助财务部门按财务管理规范切实做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督促维护部门及时的对医疗器材进行维护修理[5]。内部控制促使公立医院的各个部门之间都既能保持部门的职责独立,又能实现资源共享,并相互监督,从而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

  (二)完善岗位竞争机制

  公立医院还需要积极建设医院的管理岗位竞争,主要是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岗位的竞争机制。通过岗位的严格考核和筛选,挑选出优秀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使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增加更多的具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医院方面还需要根据内部控制体制当中的绩效考核制度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岗位上作出定期的绩效考核,通过对其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检查,深入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状况。同时建立岗位激励竞争机制,工作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与资金或升职的奖励,工作懈怠的工作人员也需要予以批评[6]。通过岗位竞争制度的建立,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也使得工作人员在受到鼓励的情况下对工作更具热情。

  (三)增加公共信息披露和共享

  在内部控制机制的引导下,公立医院要想提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需要对医院的公共信息进行披露和共享。医院的会计信息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当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调节和控制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开放医院的相关会计信息,从而加强医院管理信息与外界的沟通,同行业之间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有效共享和相互学习使得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提升更快。而医院公共信息的公开与披露使得公立医院得到更多外界人士的关注,不仅能反映出医院的管理和发展状态,也能有效的对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实施监督,对其工作行为产生约束。公立医院的公开透明为其在社会当中无形组建了一个更加庞大的监督体系[7]。

  (四)应用内部控制手段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医院对内部控制的应用要求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要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一致,医院方面需要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也放置到医院整体的内部控制当中。而医院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需要完成固定资产的事先评估与管理当中的控制,还需要做到在管理工作之后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公立医院要关注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岗位职务及职位风险,建立规范的自我检讨机制,及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采购、使用、维护、更新、清理、报废等风险点进行分析,并不断在业务流程的管控上改进提高。内部控制要求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建立起共同的目标,各个部门之间朝向一个目标努力,以此来增加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实现的几率。医院方面还需要建立一个公共监督平台,使得医院内部的员工能够通过监督平台进行沟通,并在平台交流的过程中提出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监督意见和改善意见。医院派遣专门的反馈人员对工作人员的监督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医院将从意见当中选择合理且适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积极施行。

  四、结论

  完善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符合国家对国有资产的保值要求,也是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保持公益性的必要条件。公立医院对内部控制的应用使得其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保持公立医院的良性运行状态,使其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石晓燕.内部控制机制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01(18):111.

  [2]陈兆列.新《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审计中的应用[J].西部财会,20xx,08(08):74-77.

  [3]阮静.新医疗改革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创新探讨[J].科技视界,20xx,03(18):123.

  [4]盘晓灵,宋伟奇.浅析当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07(09):207-208.

  [5]杨长淑.探讨新制度下如何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xx,06(23):110-112.

  [6]郑煊梅.新形势下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xx,02(23):258-259.

  [7]赵方哲.国有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内控制度的设计探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9(06):18-19.

资产管理与控制5

  一、医院资产管理风险控制措施的应用分析

  (一)通过领导实际重视程度的提高来实现管理控制体系的形成

  在医院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管理的自主和框架控制体系,进而保障资产的使用、管理以及财务等相关部门在责任以及目标上的明确,同时还能够实现各个管理部门在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等的明确划分。需要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负责人的选择上需要更加关注其是否具有非常强的责任意识,进而为不同的科室以及部门进行账目的详细化,通过职能的不断明确与完善,为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重要的保障;还需要设置专门人员来进行资产卡片的管理,进行资产的领用以及资产的维修都需要有专人进行监督签字,并且进行资产的定期性盘点与账目的核对,并且在工作人员发生工作变动时也能够进行工作的及时移交。

  (二)通过管理环节控制点的明确来实现控制措施的配备

  在进行药品以及耗材等存货的管理上,需要不断地规范其验收的实际程序与方法,通过专用的验收表格制定来实现专业人才的验收工作,并且验收人员也需要在表格上签字,进而为其实际的数量、技术规格以及质量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时还需要验收的表格与发票同时入账,进而保证其一致性,同时验收人也需要对验收入库的实际货品负责;医院还需要不断地建立和健全存货的保管制度,通过责任人的明确来实现存货的定期性的检查,同时还需要更加重视日常的`管理性工作,严格制止未经正规授权的人来进行货物的接触;医院还需要实现在存货的发出以及领用审批权限上的控制,对于价值比价中的物品以及具有危险性的物品需要进行额外的授权,而药房以及相关的器械部门也需要经过审批之后才能够进行货物的发出;医院还需要根据其采购的间隔时期以及实际的库存来实现药品材料等相关消耗计划的综合考虑,这样为保持最佳的货存状态提供重要保障;医院还需要更加详细地记录存货的实际入库、库存以及出库的情况,进而保证存货的记录能够与实际的库存相一致,同时还能够保障其与相关的财会部门以及存货的管理部门来进行及时的核对。对于药品器械以及相关价值比较低、容易消耗的物品,需要管理部门根据货物的品种来进行账目的详细设置,同时还需要重视总账的更新与管理;医院还需要更加注重存货的盘点以及清查的制度建设,通过周期性的盘点和盘点流程的规范化等来实现存货在数量上的核查,同时在进行盘点和清查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保证财务人员对整个盘点的工作进行监督。

  (三)增加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实现其工作效率的保障

  医院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固定资产在管理目录上的设置,根据实际的资产情况来进行资产卡片的记录,同时还需要实现各项会计信息方面的详细记录,如果实际的手工管理过于繁琐,就可以引进条形码的管理软件,通过整个医院的条形码固定资产的管理来实现相似或者相同物品在辨认难度上的降低,为固定资产的实际清查提供便利;医院相关设备的管理部门需要重视固定资产的实际维护以及维修的工作,为其正常的使用提供重要的保障;对于大型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由于其价值比较大,因此操作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避免出现由于技术操作上的失误而导致的设备损坏;通过固定资产上的清查和盘点制度的建立来实现工作效率的保障。此外,还需要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方面的报废制度和实际的工作流程,进而保证其固定资产的处理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据国有资产相关管理规定,实现报批手续的不断完善,最终保证整个医院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

  二、结语

  医院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专业人员的设置以及管理层的态度对整个工作的重要影响。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综合性利用,为资产风险控制提供重要的保障,实现资产管理在难度方面的不断降低,进而实现资产在管理方面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最终使医院资产管理的效率不断提高。

【资产管理与控制】相关文章:

资产管理职责10-08

资产管理规定06-12

公司资产管理流程05-06

资产管理公司合作10-05

资产管理部职责11-18

资产管理实习总结02-26

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制度01-18

品质管理控制流程03-31

医院资产管理的管理制度04-18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