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精华【10篇】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1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安全管理,全面履行各职能部门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公司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根据《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节处于良好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从抓源头、控过程入手,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充分发挥各部门安全员的积极性,强化安全标准化工作,及时检查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实现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公司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主要措施
按照《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16项指标要求,立足公司实际,通过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使公司逐步实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坚持加强方针目标管理。每年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要求,制订体现自身特点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根据责任制管理要求对目标进行纵横分解,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跟踪考核,严格奖惩,确保安全目标顺利实现。
2、坚持加强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和工作例会,部署和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责任。
3、坚持强化安全责任体系。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其他领导和部门的安全责任、职责和权利,建立完善“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定期对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并对先进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4、全面贯彻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法律法规的识别与获取,并及时转化为公司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通过检查、执行和评价,不断完善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项基础档案资料、记录和台账。
5、及时满足安全生产所需投入。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经费,设立安全生产经费专用账户;每年制定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计划和预算,按计划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所需的安全生产费用;加强对安全生产费用跟踪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6、有效配备各项装备设施。加强车辆技术管理,严格落实车辆审验和各级维护要求,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维护排查,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安全装备设施齐全有效,加强对临近报废车辆的监管,并完善车辆和装备设施的基础档案。
7、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加强对现有GPS监控、OA办公系统和场地监控等科技手段应用和管理,结合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际需要,不断开展科技攻关课题研究,逐步实现“科技强安”。
8、坚持加强队伍建设。每年制订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加强对老员工的再教育、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转岗人员的岗前教育和新技术新工艺投入使用前的专项教育培训,开展培训效果评审,做好安全培训教育档案;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按时按要求参加上级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9、坚持加强作业管理。严格落实安全值班、领导带班制度和相关方管理制度。各种标志标线醒目、清晰和准确;加强对驾驶员、车辆和途中的安全管理,确保驾驶员资质达标、车辆技术状况完好、途中遵章行驶、依法经营,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10、坚持加强危险源辩识与风险控制。建立危险源动态管理机制、危险源持续改进机制、危险源评审机制。对作业场所、岗位和设施设备定期开展危险源辩识工作,完善防范和应急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建立危险源档案,对重大危险源定期监控和备案。
11、坚持加强隐患排查与治理。制订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方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安全管理缺陷和漏洞,消除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并按照“五到位”的原则进行治理和备案。
12、坚持加强职业健康建设。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按要求发放劳保用品,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器具,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完善职工健康、宣传培训和用品发放等各项记录台账。
13、坚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安全承诺、印发安全知识手册、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评比总结交流活动,及时处理安全生产举报,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不断丰富企业的安全文化。
14、坚持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活动,定期对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进行演练,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完善,报有关部门备案,并通报相关协作单位,时刻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15、迅速严格做好事故报告调查处理。严格做好事故统计上报工作,发生事故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开展事故调查和责任倒查,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和整改,并完善事故档案和事故台账。
16、坚持做好绩效考核与持续改进。每年年终对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达标考核指标》体系,对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自查自评,对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和完善,稳步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体现公司自身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盖章
XX年X月X日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2
摘要: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当前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基本管理模式,体现了管理的对象、管理的关键点和管理过程的标准化和体系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和绩效评价性,对于健全与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规范作业行为,提升本质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其重要性,准确把握其核心要素,加强科学管理,注重管理体系落地见效,促进企业实现安全发展。本文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了粗略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探讨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是现代先进管理思想在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应用。它通过确立安全目标、建立安全工作标准,运行风险防控机制,规范生产作业行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全要素进行标准化管理和动态持续改进的一种模式。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能有效提升运行质量,已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1概述
(1)简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现代生产安全管理方法,在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和相关岗位,其工作都要符合相关部门制定的安全标准,全面落实管控措施,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绩效。在最新发布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xx)中是这样定义的: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管理体系,全面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1]。20xx年,国务院提出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随后提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20xx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xx)发布,现更新为GB/T33000—20xx,20xx年相继发布了20余个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和评分细则,20xx年、20xx年《安全生产法》两次修改,均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列入法条,并逐步强化其法定地位。目前,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最基本模式。(2)重要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一种管理体系,涵盖了从制度设定、人员技能、设备设施、工艺设计到作业环境等全部相关要素,并将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通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对标管理,建立标准化的运行机制,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在标准的建立、实施、考评的过程中,不断落实安全生产职责,提高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规范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要素、全过程,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化。
2主要特征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种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具有现代管理体系的特征。体现了管理过程、管理对象、管理关键点的标准化和体系化,它包含借鉴、整合了目标管理、全过程管理、ABC管理、PDCA管理等多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力求要素完备、自主运行,动态达标,持续改进,具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和绩效评价性,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是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体现了生产经营的`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全要素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不容许有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将生产经营活动的各要素均纳入其中,包含了从确定目标职责、形成制度化管理,到员工教育培训、风险辨识管控,再到现场岗位安全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最后再到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不断循环往复,持续改进,体现了安全管理的全方位,体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实现了人、机、物、法、环等风险要素的全覆盖。
(2)体现了以政策法规、技术规范为基础的制度化管理。确定、制定各类安全标准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基本前提。企业在应明确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的收集、整理以及适用的程序和方式,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方面建立有效的标准清单,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体现了以风险前置与末端治理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风险控制。通过开展风险识别评价和分级,形成企业可行的风险管控措施和隐患排查治理方案,特别是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最高级别管理,使企业关口前移,有效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及时化解安全风险。
(4)体现了以现场管理为重点的基层管理。生产现场是安全管理最直接的场所,对设备、工艺和人员作业进行标准化管理是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企业应从改善现场管理机制、规范管理体系入手,强化重点管理,加强人、机、环境的有效监控,使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保持良好的状态,努力做到职责明晰,标准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
(5)体现了以岗位标准化为基本单元的员工岗位行为的安全管理。岗位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单位,因此应针对不同岗位,编制标准化的岗位达标的规范和要求。比如,建立标准化的各类标准化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职责、岗位巡查与处理制度、岗位应急处置措施。通过培训,使岗位人员准确把握岗位标准化的内涵和要求,使他们深入领会安全理念,熟练掌握岗位应知会内容,提高岗位风险辨识和管控能力,从而实现岗位达标、人人达标。
(6)体现了企业自评与外部评审、政府认证相结合的持续改进管理。《安全生产法》(20xx版)在20xx年修改的基础上,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列入了主要负责人职责,更加强化了它的的法定地位。国家相关部门还制定了评定标准和评定程序,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分为三级(一级级别最高),在企业自评、外部评审的基础上,由政府主管部门认定发放等级证书,三年有效。同时,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评审、科研、管理和规划等方面也都做了相应的规定。
3存在的问题
(1)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特别是企业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不高、安全技能不足,设备设施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体现为人才短缺,投入不足,管理水平低,缺乏全员参与等。(2)认识程度有待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早期是以政府推动为主,现已成为法定内容,在某些高危行业,政府还将标准化是否达标作为安全生产许可的前置条件,企业为了达标而达标,被动推进,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3)与其他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各自独立,分别运行。企业在建立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进行ISO14001或OHSAS18001的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这些体系之间虽然目标和核心内容大致相同,但管理运行方式各有所侧重,存在机构重叠、文件重复等问题,产生“两张皮”现象。(4)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工具。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涉及企业的人员、设备、物料、环境及生产作业管理等多项内容,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涉及大量的数据信息。一些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依托其综合办公系统或生产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未纳入其中,有的企业,安全管理仍然以人工为主,制约了安全管理效率、质量水平的提升。
4措施建议
(1)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企业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运行主体和责任主体,无论是从企业安全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角度,企业都应从主观上进一步提高认识,重视程度上进一步提高,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企业安全管理基本的管理模式,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成为企业自发的积极主动的行为,为企业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加强科学管理,注重管理制度落实见效。企业应结合实际,准确有效地制定标准化管理制度,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建立健全责任制、标准制度的同时将重点放在责任制是否落实、制度是否执行上,解决制度规定不执行、不落实的问题。管理过程应真实记录工作过程,反映真实管理成果,进而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提高,使标准化工作得到落实,有效促进安全管理水平提高。(3)注重管理人员技能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体系,是从建立标准,到标准加运行的一整套过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管理人员的作用非常重要。(4)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安全管理点多面广,信息量多,特别是在人员培训、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等方面,应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大数据处理,为事故预警、现场检查、事故分析等提供服务,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提供科学、清晰的过程支持。(5)加强与其他职业安全体系有机整合。目前,多体系运行客观存在,必须进一步加强它们之间的融合。如对共同要素进行整合、对相容要素进行融合、个性要素进行专门处理,从体系方针和目标、企业人员组织、体系文件、评审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等方面,尽可能地实现管理一体化。这对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性、复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结语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主要是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形成覆盖全员和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安全标准和过程管理,让每个员工对生产过程负责,按照相应的程序和标准工作,识别和控制风险、排查事故隐患,实现风险前置与末端治理的双重管控,对企业实现安全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xx))(GB/T33000-20xx)[S].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3
为了确保监控中心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查找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根据会议精神,形成本报告。
一、体系运行质量分析
(一)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结果
1.整体情况
20xx年度监控中心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了安全生产目标,对安全生产目标进行了任务指标分解,并编制了《监控中心20xx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及措施责任分解表》,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实施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限等。
20xx年度监控中心未发生死亡事故和重伤事故,杜绝了瓦斯超限事故和轻伤事故;杜绝了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位,《XX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全部落实;无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按期闭合率100%;安全培训合格率100%,岗位操作人员持证率100%;设备完好率达到100%,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为100%;杜绝了严重“三违”行为和一般“三违”行为;标准化管理体系内部自查和接受上级公司检查考核,全年均达到一级标准化要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无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结果
1.整体情况
监控中心现有职工39人,班组5个,工种共有2个(电工、监测工)。20xx年8月3日成立了以监控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修订小组,统一组织协调责任制的修订工作,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修订方案。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重新对监控中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修订,出台了新版《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了与管理体系要求吻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各层级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全覆盖。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无
(三)标准化内部自查和外部检查考核情况
1.整体情况
监控中心20xx年度全年开展了标准化内部自检自查和接受上级公司检查考核。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已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五落实”原则,全部整改完毕,并由监控中心安全标准化小组组长带队,对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落实。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20xx年度标准化内部自查和外部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线缆、牌板,相关问题占60%,说明线缆和牌板的管理存在不足。
3.原因分析
对标准化内部自查和外部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和深入思考,抓住了隐患和问题产生的根本源头,但是在现场动态管理跟踪落实上没有形成闭合。
(四)监控中心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1.整体情况
20xx年度监控中心未发生死亡事故和重伤事故,未发生瓦斯超限事故和轻伤事故;未发生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
2.存在的问题
无
(五)监控中心安全监测运行及智能信息化情况
1.整体情况
20xx年度,监控中心安全监测运行整体情况同比上年设备故障率下降3%,信号监测误报警率下降5%;智能信息化(包括人员定位、应急广播、5G网络、调度综合云平台、综合应急联动)整体情同比上年,其中人员定位故障率与上年持平,未发生故障。应急广播故障率下降1%,5G网络为20xx年新增应用项目,调试阶段暂无对比,调度综合云平台故障率为0,综合应急联动故障率下降3%。
2.存在的问题
(1)设备故障主要以各类传感器和线缆故障两大类为主,其中传感器故障主要为淋水、生产损坏、硫化氢气体入侵等造成;信号监测误报警则主要为各类传感器本身催化载体元件发生故障、人为检修过程中误操作,和人为标校传感器过程中未打开标校开关,至中心站做出误统计造成。
(2)线缆故障主要为队组生产过程中保护不当所造成。
3.原因分析
(1)个别生产队组在生产、安装、搬迁过程中和移动传感器时,未重视对传感器的保护,传感器本身为灵敏度极高、受自然环境及外界工作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极大,虽自身内部各种防护已达国家及行业标准,但在井下特殊环境中,保护不当(比如重振动,重撞击,久浸水,久受潮等)即容易造成设备故障,且不可再调试修复。
(2)个别生产队组在生产、安装、搬迁和移动传感器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线缆,极其容易因过力拉扯、失误操做、外物创伤而造成断线或破损,虽本身在其外部进行了改造保护(线缆加装保护套),但在井下特殊环境中,保护不当(比如强拉扯、强撞击、久浸水,久扭曲等)即容易造成线缆断线或线缆内部开裂受损,而发生信号中断故障,且受损线缆不可再修复使用。
(六)监控中心职工诉求
1.整体情况
监控中心20xx年度未收到职工诉求。
2.存在的问题
无
二、改进措施
(一)理念目标及践行
无。
(二)组织机构
无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
(1)对监控中心特需材料提取和使用制度重新进行评价和修订,明确特需材料使用的周期,严格按照使用周期对特需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和上报。
(2)进一步修订完善《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将监控中心特需材料使用情况纳入《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中。
(3)及时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修订完善和更新《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划清主要管理人员和班组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修订完善《监控中心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
(4)制定《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并纳入《监控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大纲中,明确每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标准、指标、奖惩等内容。
(5)完善班前会制度,把提高班前会质量作为重点来抓,对每班的工作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跟班队长、班组长每班提前为开好班前会做好充分准备。
(四)从业人员素质
(1)在20xx年度培训计划中增加新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培训内容,加强对机电、通风、安全监控专业的培训。
(2)由书记牵头,班组长负责,全面摸清职工诉求,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职工不能及时满足需求的问题。
(3)开展职工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设备设施实操等的培训工作,切实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
(4)每日班前会召开,针对安全风险辨识、每日一题、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等内容向岗位作业人员提问,并兑现奖惩,提高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利用班前会、事故警示教育日、安全生产月活动等,组织学习各类事故案例,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
(五)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无
(六)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督促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班组管理者,在作业过程中随时排查事故隐患。
(2)在内部自检自查和外部上级公司检查考核中,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认真分析事故隐患产生的根源,按规定进行责任追究,避免出现事故隐患“总检查、总治理、总反复”的恶性循环,不单一的以表统计表面问题,而要以表为据,做出问题的分类与归纳,更深入的去分析问题的类似性和重复性,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七)质量控制
(1)对安全监控专业的各项指标进行重新梳理,指定责任人做好记录、建立台账,并定期开展自查工作。
(2)开展全矿线缆吊挂及设备管理说明牌板的专项检查,在相关制度中明确各区域监测监控专用线缆及设备管理说明牌板维护负责人。
(3)对“三违”情况严查严打,对“三违”分类说明情况深入贯彻。杜绝一切“三违”行为。
(4)进一步加大班组管理力度,让班组长发挥管理水平,提升班组长人员管理素质。
三、调整方案
为落实上述改进措施,制定了XX煤矿质量控制要素(安全监控专业)20xx年度调整方案,详见表1,并将体系调整方案纳入下一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中。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4
摘要本质安全的理念要求从内部机制出发保证整个过程的安全性。电力生产尤其讲究安全性。本文以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为讨论中心,具体说明了本质安全的内涵,并从电力生产的要素出发探讨了本质安全思想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本质安全管理电力生产安全应用
1本质安全理论
本质安全或本质安全管理概念是从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性引申得来的。设备的本质安全性是说,设备本身具有安全机制,使得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做到安全控制,利用本身机制保障设备及其运行的安全。因此本质安全管理的概念就要求安全管理本身具有安全机制,在安全管理体系的控制之下,各类生产活动以及其他计划的展开都有其控制力,工作进程因此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本质安全要求具有足够的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来实行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达到消除漏洞和安全隐患的目的。
2本質安全管理体系在电力安全生产中应用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根据生产要素的区分来分类讨论在各个生产要素中的应用情况,即人员、设备、运行和管理工作的本质安全,通过对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四大板块进行论述,可以展现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应用情况。
2.1人员的本质安全
人员的安全无疑在生产活动中占有首要的地位。在进行电力生产工作,工作人员的身心都具备良好的状态。生理上要适应工作的强度,保持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心理上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心,杜绝麻痹大意和不负责任。此外生产环节的控制也要有序进行,并且要及时处理电力生产系统中异常情况。
要做到人员的本质安全,必须从人员的安全和技能培训上入手。既要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又要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并在注意以适当的考核制度鞭策和激励员工朝着更好的方向上发展。参加实际工作以及第一线工作的人员,首先需要通过考核,保证具有必要的职业素质。这方面,持证上岗是员工能力的一个证明。实行持证上岗可以有效避免不熟练的员工在进行误操作时发生的伤害。特别时一线生产工作人员,工作内容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特别要对一线人员的能力有一个充分的保证。
安全生产意识的教育要深入电力企业的内部,直至形成一种氛围,使员工沉浸在这种氛围之内,自然而然受到影响,以周围人为榜样,自觉履行安全生产的标准程序和规章制度。要做到这一点。平时进行的安全生产教育一定要到位,从管理人员开始到培训教师,要对安全教育的作用保持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将安全知识完完全全原原本本教授给学员。人员的本质安全就是依靠培训得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在日常工作和关键时刻起到保护人员安全的作用。
2.2设备的本质安全
设备可以说是引起安全问题的原因。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带啦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也是免除不得的。因此,设备本身的安全性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要注意采购安全性能较高的机器,要及时进行维护,同时也要加快升级技术,更换技术更为领先和完善的设备。
具体说来,设备的检修和维护是设备本质安全管理的重心。设备的选择、安装和运行都应当遵循科学原则,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设备的操作。于此同时,在设备运行期间加强巡检,派遣专员监督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检修。除此之外,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定期维护,设备的检查流程和分析设备运行情况的方法等具体事项和操作流程都要在制度中予以明确。特别是设备运行情况的分析,要有定量的标准,从而做到对设备状况的精确掌控,保证有关设备的各项数据能够被及时记录和分析,对其表现出的`异常能够及时做出反应。
为此,设备的监察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设备的本质安全就取决于完善的制度和高效的规章制度执行力。除此之外,紧跟学术前沿,及时提高生产技术,利用科学理论加强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指数,永远都是一个良好的方法。
2.3运行的本质安全
要达到运行的本质安全,也就是说在运行过程中,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要具有标准、合理和科学的生产工序和操作流程规范,通过有效管理提高安全操作的效用,预防和阻止人员的不合规范的操作,从而令电力设备的运行始终处在人工可控的程度。这就要求制度和规范尽可能做到细致,可以预见到可能的误操作,并已经通过妥善的制度对此进行了预防。如电力企业普遍实行的两票三制,对于规范员工的操作,明确人员的责任,实行有效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2.4管理工作的本质安全
电力企业管理者在把控电力生产的全部环节时,要注意在管理手段中融入安全生产的理念。控制生产使其消除安全隐患,控制安全隐患使其不变成安全事故,控制安全事故使其不发生扩大,并控制其不再发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整个生产管理进行改进。利用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对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吸取教训,对整体管理进行优化控制。
在这过程,尤为重要的是能够将各种分散的人、事、物等因素结合起来研究,探讨其关联性,从关联性入手,实现管理策略的最优组合。并且将事故应急预案作为管理工作的主要阶段,与其事故发生之后进行找补,不如预防在先,控制危险源,令事故不管在哪个环节出现,不管以何种方式,都能够有一套应急预案对此采取措施。此外对全体员工素质的管理也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擅于采取激励或处罚措施,并提供培训机会,促使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最大化地实现安全生产,保证系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团结在一起,为实现整体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做出贡献。
3结语
其他诸如环境和文化的本质安全等同样是本质安全管理的一部分,以企业文化氛围影响全员,在潜移默化中使之具有安全意识,也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薛玉峰.再探发电厂本质安全管理[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S2).
[2]薛玉峰.发电厂本质安全管理探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S2).
[3]闵聿华.作业环境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初探[J].电力安全技术,20xx(09).
[4]李海利.试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xx(03).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5
为了建全设备专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提高设备专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管理水平,增强设备专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特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杜绝检维修过程出现伤亡事故;
2、杜绝设备出现火灾、爆炸事故;
3、杜绝因设备机械事故停运;
4、设备故障次数为0;
5、设备隐患整改率达100%;
6、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100%;
7、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率达100%。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培训工作,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部门员工安全综合素质。
1)组织设备专业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对特种作业人员按国家规定开展专业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定期进行复审,做到持证上岗。
3)使设备专业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小型工伤的紧急处理措施,将伤害控制在最小程度。
4)使设备专业员工能够熟练的使用劳动卫生防护用品,降低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5)使设备专业员工能在突发事故中正确熟练地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
6)通过组织学习认识各种警示牌、宣传栏、标语等,使设备专业员工明确自己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明确在危害发生时的救护措施。
2、认真学习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1)贯彻执行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及时将相关安全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基层,传达到每一位设备专业口员工,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及法律观念。
2)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负责人要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员工在自己岗位上要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3)由安全员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总结安全生产工作,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与预防措施,交流安全工作经验,传达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布置有关安全工作,通报安全检查情况。
3、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安全自查,落实隐患整改责任及措施。
1)确保设备台帐、特种设备台帐、安全设施台帐齐全,并定期检修保养,定期检测,确保相关证件齐全。
2)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场所及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岗位张贴警示标志或告知牌。
3)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票制度,坚持作业前出具相关工作票据并确认相关责任人均已确认无误并签字。
4)对关键性、综合性、危险性大的检维修或其他作业项目,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及安全措施。
5)保证各种安全设施配备齐全、合格有效,定期保养检修,操作人员按规定穿戴劳防用品。(具体计划见安全设施检修计划)
6)做好日常的、季节性的、专业性的、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执行风险评价管理相关制度,定专人、定措施、定期限按时完成评价出的隐患整改任务,并做好复查、考核和记录。对于重大隐患项目要建立档案。
4、按规定进行各种应急预案和部门的紧急流程的演练,增强各类安全事故的处理和救援能力。
5、“五一”、“十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前配合公司安环部开展安全大检查,加强本专业值班、确保节日安全生产。
6、配合公司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并完成设备相关标准化制度细化工作及后续落实工作。
7、配合公司安环部关于安全生产的其他工作。
20xx年设备专业将遵循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个核心思想,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切实防范事故的发生,确保公司年度设备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6
一、组织编制了安全生产、环境管理计划
项目部组织编制了安全生产、环境管理计划,由项目经理签署了发布令,于5月15日组织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进行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培训动员,项目执行经理主持,安全部主管授课动员。
二、成立了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
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兼应急管理、体系运行);
2、消防工作小组;
3、防台防汛工作小组;
4、综合治理小组。
三、建立了安全、环境管理专门机构,明确了体系运行推进部门
1、项目部安全部门配备了6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明确了安全部为体系运行日常管理机构。
四、编制完善了安全生产、环境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体系运行作业指导书
五、组织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培训
1、项目部管理人员和各专业班组长组织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知识教育培训,培训效果组织了理论考试;
2、给班组工人下发了安全文明施工教育提纲;
3、基本坚持了每周二早上班前安全喊话;
六、编制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了培训和演练
1、专门组织了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教育培训;
2、专门组织了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演练;
3、组织了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演练效果评审。
七、加强了现场监督检查
1、特殊工种上岗100%;
2、现场发现安全隐患立即督促整改;
3、加大了经济处罚力度,今年已经处罚9次,金额12000余元。
4、实行安全员分工包干;
5、机械设备安全性能实行每月标识管理。
八、逐步完善了安全设施
1、施工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
2、安装了实时监控摄像;
3、逐步完善文明工地硬件设施;
4、加强了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发和严格使用;
5、重视标准化工地建设。
九、实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管理
1、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与项目经理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2、各分包班组负责人均与项目经理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3、各班组工人和各专业分包工人均与本班组负责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十、重视体系运行情况检查
1、把体系运行情况作为每周项目例会的重要内容;
2、8月5日总公司对我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了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
以上是我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运行的基本情况,作个简要汇报,肯定还存在不少问题,欢迎指导指教。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7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用电量也在逐渐增加,电力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要求电力企业重视安全生产,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对其生产造成了影响。因此,要在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对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开发。本文首先对风险管理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开发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电力生产安全性对用电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电力企业要采取措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基于其构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确保电力生产安全性。
一、概述
风险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人员结合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系统化、规范化开展危害辨识以及风险评估工作,结合实际生产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风险发生,保证生产安全性。在企业中,需要结合相关流程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措施和风险处理等。
第一,关于风险评估的目的: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的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避免和减少事故及其损失。通过系统的梳理我们的作业任务和步骤,使员工有组织的,系统化的工作,养成安全的工作习惯。
第二,关于风险辨识。这是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是第一步,必须要识别系统中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构建。针对过程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的'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识别,危害的类别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等等。识别过程应考虑:作业环境、设备、施工机具、用具、人员行为、管理手段、作业方法。
第三,关于风险评估。管理人员在对风险进行正确辨识之后,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应用SEP分析法,评估风险等级,建立基准风险数据库、基于问题的风险数据库和持续的风险风险评估。形成风险概述。
第四,关于风险控制。在对风险进行正确辨识并对其进行评估之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制定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和适用性、可操作性、经济性、资源保障、控制措施可能带来的风险。企业选择风险控制方法应遵循下列顺序:消除/终止、替代、转移、工程/隔离、行政管理、个人防护。管理人员需要结合风险的具体类型和实际状况对控制方法进行科学选择,从而提升管理水平。
第五,关于风险处理。这一点就是贯穿以风险控制为主线,PDCA闭环管理为原则,各个部门要结合评估意见,进行整改或者是不断进行改进,同时还要结合相关要求对整改的过程以及效果等进行报告,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二、体系开发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应用风险管理,开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建立在作业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基础之上,与电力特点进行结合,将电力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融合。这一体系的重要目的就是确保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质量管理工作都能够逐渐实现系统化以及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安全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一)原则
(1)基于风险的原则。对于这一体系来说,需要结合实际状况,对危害进行辨识,并对风险进行评估。这一体系中的所有管理标准是结合要素风险进行设计,若是抛开风险这一原则,就会无法开展管理工作,无法对损失进行控制。
(2)事故预先控制原则。在事件发生之前,要对危害进行辨识,并对风险进行评估,对于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预测,将相关措施制定出来,对危害进行控制,减少风险,防止出现意外。对于事件发生的时候产生的总体能量或者是有害相互作用预知问题,都需要在事前制定相关措施,可以减少对于能源的使用,对源头进行隔离或者是封锁。
(3)全员参与原则。在对这一体系进行构建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全员共同参与,企业需要对所有的员工加强教育,确保所有的员工都能有良好的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意识,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使风险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4)持续改进原则。当前,电力市场正在逐渐完善,企业经营环境处于不断改变过程中,其面临的风险管理环境也在发生改变,企业需要及时对风险管理做好评价工作,结合评价结果对风险管理加以改进,确保体系先进性。
(5)系统性原则。在这一体系中,所有的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能够在横向上以及纵向上构成闭环控制,对危害进行辨识和评估,对控制措施进行制定和实施以及检查和回顾能够构成纵向闭环,对事件进行分析,能够将体系之中关于时间原因的要素找出来,对其进行持续性的改善。开展闭环管理,并实现有机整合,确保体系的互相包容和互相关联。
(6)行为与态度原则:态度意味原则,决定行为。对现行管理工作已开展,但与体系要求尚有差距的,需要应用体系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进行完善。企业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制定更为具体的工作标准来支持,按5W1H的要求和企业实际编制各要素管理工作标准和作业指导书,规范和指导管理工作与作业项目,使各项工作满足体系中提出的管理要求。
(二)结构
对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来说,其主要结构如下:共9个单元。第一,安全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安全生产方针,二是责任制,三是目标与指标等;第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总体原则,电网、作业、设备、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第三,应急与事故/事件管理;第四,作业环境;第五,生产用具;第六,生产管理;第七,职业健康;第八,能力要求与培训;第九,检查、审核与改进。共49个元素,157个管理节点,561条管理子标准。第一,在对进行电力施工、生产以及运行的时候,是存在危险性的,发电以及供电与用电都是在同时完成的,当前,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电力生产安全性是保障我国安全的重要组成,所以,电力安全内容是比较多的,不仅要保证电网以及人身安全性,同时还要保证设备安全性,确保环境以及职业的健康和卫生,并保障质量安全。结合电力单位特点,并依据体系总框架,能够将管理体系构建起来。在这一体系中,包含的元素比较多,主要包括:(1)安全制度建设和信息沟通,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2)对作业风险和变化进行管理;(3)应急预案、演练评估、响应和事故/事件报告、调查、统计与分析管理、信息沟通与回顾;(4)标示管理、划线管理、通风、照明与能见度、建筑物与构筑物和内务管理;(5)个人防护用品、特种设备、测试设备、用电设备、爬梯、平台及脚手架、机动车辆;(6)规划与设计、工程建设、投运并网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用户管理、设备运行管理、作业过程控制、物资与仓储管理;(7)职业健康管理、人机功效;(8)员工选聘、能力与意识提升;(9)检查、审核、纠正与预防系统。对这些元素进行运作,从而全面控制安全以及健康还有环境等方面的风险,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结合运作模式,能够与职业以及健康与环境方面的标准要求相符。另外,企业还能够依据实际状况,在其中融入质量管理的相关标准,使体系保持良好运作。第二,审核及评分方法参考《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电力施工企业部分)》,审核组以PDCA闭环管理流程为审核思路,通过现场观察、文件和记录的查阅、人员访谈、现场演示等方式收集相关的审核证据;(1)结合每个要素的审核发现,按SECP进行归类分析和诊断,分析各要素在策划、执行、依从、绩效各环节的表现;(2)分析存在问题/不符合项在SECP各环节中所占的比例和关键程度,按照指南中的计分方法计算SECP各环节的得分,并汇总计算过程管理得分;(3)综合过程管理得分率、工伤意外率,确定体系绩效的等级。
(三)实施要求
(1)领导要对这一体系加以重视。领导的态度和行为是一个重要的动力工具,在对这一体系进行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领导人员需要和员工共同参与到安全以及健康还有环境和质量等方面的风险管理工作讨论中来,使体系能够顺利执行和开展。
(2)保证全员参与进来。为了构建这一体系,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性,人是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必须要强化培训以及宣传工作,对员工进行引导,使其对这一体系的重要性进行正确认识,共同参与到体系建设工作中,确保体系的有效性。必须要对现代安全体系进行建设,从而掌握好人这一要素,使安全工作具有较好的主动性以及预见性,使安全管理水平得以提升,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科学化以及系统化和条理化,保证安全生产的有序性。另外,还要对人员以及财产还有生产与环境等要素进行正确处理,确保执行的动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当前经营环境逐渐复杂化,对于电力生产安全性造成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对风险管理的应用,结合自身情况,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保证生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兰英,戴宗峰.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通讯世界,20xx(11):122-123.
[2]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20xx年版)[Z].
[3]郭文武.论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xx(21):195-196.
[4]王军兰.论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xx(31):170-17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8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就是根据冶金企业可能发生的实际危害进行一种假设和布局,也是安全工作中居安思危的理念和对策。它是在我国转型期体制不健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人口、经济愈来愈密集,突发事件增大,人们生活水平改善,重视程度提高的大背景下形成的,特别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之后,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重视更趋强烈。
1.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在冶金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因为工艺、设备、环境、人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等原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或危机,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回避、恐惧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机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事前超前预防,事后按照既定各类方案有效处置,把危害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这就是应急管理。
1.1 建设应急组织机构及应急平台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是应急管理的第一要务。我们公司设立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公司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统一领导全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公总调度室设立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调度中心,负责统一受理突发生产安全事故报警,在公司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前,代行指挥机构职责。
1.2 应急体系建设及预案的制定、修订和完善
冶金企业应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要求,提高冶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定、修订冶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通过专家评审在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我公司在应急体系建设及预案的制定、修订中,不仅从公司层面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和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各二级单位、车间、班组分别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岗位应急对策,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中规定的要素各级预案进行分级评审,公司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二级单位厂级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车间主要领导负责组织对岗位应急对策进行评审。
1.3 应急队伍的建设和岗位人员培训
消防队、煤气防护站、环保监测站、卫生防疫站。相关医院是冶金企业的专业应急队伍,各单位应分别成立兼职应急队伍,认真抓好专业应急队伍的管理,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业应急队伍开展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应急队伍的素质和事故处理能力。同时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加强对职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让职工掌握各类事故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
1.4 应急资金投入和应急救援设备保障
我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应急救援资金的投入保障,在应急救援设备保障方面,配有多部消防车,厂区设有消防栓,重点防火部位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具备消防应急能力。各二级单位煤气防护站配备了煤气检测仪、测氧仪、苏生器、空气呼吸器、充填泵、担架等应急器材,具备应对中毒窒息等突发事故的应急抢险能力。环保监测站配备了相应监测器材,具备对大气、水质的监测能力。宣钢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配有多部救护车、高压氧舱及相应抢救治疗器材,具备抢险救护能力。
1.5 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在应急救援培训方面,冶金企业可以采取集中授课培训和日常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教育:充分利用安全例会、班组安全活动日、安安全教育是冶金企业保证安全文化的首要手段。安全教育既要保证全面性,又要保证深入性,还要在现有方式上进行创新。安全检查等对应急预案进行督导学习;每年定期举办安全管理人员、作业长安全管理培训班,将应急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培训,不断增强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作业区领导的应急意识和管理水平。
冶金企业每年还应组织开展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根据各二级单位的不同情况,我公司在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期间和年底,均会组织各种层面的防护救护应急演练、技能比赛,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职工学业务、比本领、保安全的技能培训活动,使职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应急救援能力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2.总结
针对冶金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因为工艺、设备、环境、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等原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或危机。本文主要通过建设应急组织机构及应急平台,应急体系建设及预案的制定、修订和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来增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9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在电力行业营销领域主要涉及的业务是业扩管理、供用电合同管理、用电检查、服务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停电管理等。营销领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关键点是“核心思想”(基于风险、系统化、规范化、持续改进)在营销各专业的应用。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就是一种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工作方法。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基于风险,我们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清楚风险所在,清楚需要控制什么风险,其落脚点是风险识别与评估。 系统化,我们要控制好这些风险,应从哪些方面去控制,各方面的相互逻辑关系如何,具体要做好哪些工作,其落脚点是管理流程。 规范化,在做具体工作时,我们应采用什么方法或手段去控制风险,其落脚点就是标准、规范化文件等执行载体。 持续改进,对上述三个环节进行定期回顾总结,反思风险识别是否全面,管控内容全面,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并提出和落实相关的改进措施,其落脚点是建立问题发现及处理机制。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电力营销专业的关键因素就是用户管理的规范、质量、安全。 规范,即各类业务是否按规定时限内办结,是否按程序办理,有无违规收费行为,是否存在违反十项承诺及十个不准的行为,是否有违反有关法律规章的行为;质量,即是否建立服务质量分析制度,是否有服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各类投诉、举报的处理及答复程序是否合理、是否有服务改进的.举措等;安全,即客户安全服务。
合同中是否明确供用电双方的安全责任、是否有对客户端安全检查评价的措施、是否建立客户安全防范措施等。 重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风险管控。
1 用户接入风险管控
用户接入业务流程大致是: 客户申请-现场勘查-供电方案确定与答复-设计审核与施工-中间检查与竣工验收-签订合同与风险告知-装表与接电-资料归档与服务评价。 其中用户接入控制风险管控的关键点在于四个方面:
1.1 现场勘查及供电方案存在主要风险:重要负荷识别不准确导致供电中断,供电方案不合理导致客户质疑、投诉,供电方案不合理造成供电线路或公变超载。
风险控制措施:1、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关注电网现状。3、执行供电方案审查制度。 4、执行客户谐波源管理。 5、落实客户继电保护方式。
1.2 用电受电工程设计存在主要风险: 客户受电工程设计文件审核不到位导致工程缺陷,用户新设备接入设计未考虑控制客户端谐波。
风险控制措施:1、审核设计单位资质。2、关注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 3、执行企业内部设计相关制度。 4、提升企业审核人员业务能力。
1.3 中间检查与竣工验收存在主要风险:中间检查与竣工检验不规范导致工程缺陷。
风险控制措施:1、关注隐蔽工程施工质量。2、严格执行验收标准。
1.4 签订合同及风险告知存在主要风险:未与客户签订合同或合同超过有效期导致责任不清,权益受损。 未签订《并网调度协议》《调度管理协议》导致未能控制发电站并网运行接入及运行风险。 合同附件不完整导致责任不清,权益受损。
风险控制措施:1、先签订合同及协议再送电。 2、逾期或发生变更的合同及时续签或重签。 3、严格使用合同范本签订。
2 用户检查风险管控
用电安全检查工作流程大致是:准备工器具-进入检查现场-客户用电安全检查-核对计量装置数据-清理现场-回顾与改进。 其中用户检查风险管控的关键点在于三个方面:
2.1 进入现场检查存在主要风险:照明不足导致误碰带电设备,有毒生物导致人员中毒受伤。
风险控制措施:1、召开工前会,对风险及控制措施进行交底。2、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随身携带强光手电筒。
2.2 客户配电检查存在主要风险:高处坠落导致人身伤亡,误碰带电设备导致人员触电。
风险控制措施:1、开展用电检查时,做好现场监护。2、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3、落实现场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及应急处置。
2.3 检查结果处置存在主要风险:不符合要求的重要客户用电设施设备造成供电中断,对不可接受风险启动风险管控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1、严格按标准确定重要客户名单。 2、正确配置重要客户电源。 3、跟踪重要客户安全隐患整改。 4、注重重要客户信息沟通。 5、提升重要客户应急管理。
3 客户服务风险管控
客户服务风险管控存在主要风险:资源配备不足,造成客户业务办理不便,增加办理时间,产生不满和投诉。服务意识淡薄、技能欠缺,影响客户情绪,增加客户办理时间,易引起客户误解,引发矛盾。沟通机制不健全,造成客户业务办理不便,办理业务时间,造成客户不满或投诉。
风险控制措施:1、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2、注重信息沟通的渠道、载体。 3、提升岗位能力要求。 4、关注组织机构和资源配置变化。
4 抄核收风险管控
抄核收工作流程是: 抄表-电费核算-电费收缴-电费账目处理-电费异常处理及反馈-回顾改进。 其中抄核收风险管控的关键点在于三个方面:
4.1 抄表存在主要风险:抄表差错导致电费损失或客户投诉。
风险控制措施:
1、严格执行抄表管理工作标准。
2、规范工作流程。
3、加强抄表质量管理(稽查)。
4、采用自动化抄表方式。
4.2 电费核算存在主要风险:电价执行差错导致投诉。
风险控制措施:
1、规范工作流程。
2、开展培训,强化人员技能。
3、加强电费核算质量管理(稽查)。
4.3 电费收缴存在主要风险:电费现金管理不到位导致电费损失。 欠费停电执行不规范导致客户投诉、不良影响。
风险控制措施:
1、电费日结日清。
2、配备必要的安全保障设施。
3、规范供用电合同。
4、履行告知义务、审批、执行手续。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企业对信息化依赖程度的增强,信息风险已超出传统的技术问题范畴,已属于企业业务风险的一个部分,本文主要论述纳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信息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1影响信息风险的因素
影响信息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风险管理能力、信息相关能力等。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市场和经济因素、同行及竞争、地理环境、法规遵从环境、技术状态和创新、威胁领域,市场和经济因素是企业安全生产的行业因素。比如,金融业的运营与制造业的运营对信息化有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IT能力。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目标、信息化对企业业务的战略重要性、信息架构的复杂程度、企业的复杂性、业务变更的深度、业务变更管理能力、风险管理哲学和价值观、安全生产模式、经济能力以及信息化在企业战略中的优先级等。安全生产模式关系到企业独立运营的程度或与它的客户/供应商相关联、集中化/非集中化程度,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需要变更以能够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经济能力主要表示企业当优化风险时,对支持、强化和维护IT环境的财务能力。
风险管理能力是衡量企业实施关键风险管理流程和相关动力水平的一个指标。可以通过运用风险记录卡来度量。动力绩效指标越好,则风险管理能力水平越高。对于企业风险事件的频率和影响,风险管理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因为它负责管理风险决策,以及在企业内建立和实施有效控制,它主要包括治理风险和管理风险两个方面。
信息相关能力与IT流程以及所有其他动力的能力相关。对于不同动力的一个高成熟度等于高的IT能力,它能够正面影响:降低事件的频率,如实施了好的软件开发流程将交付高质量和稳定的软件或实施了一个好的安全度量将减少安全相关事故的数量;减轻事件发生时对业务的影响,如针对灾难的发生,具有一个良好的业务持续性计划IT灾难恢复计划。IT流程包括评价、指导和监管、与业务一致、计划和组织、建立、获取和实施、交付、服务和支持以及监管、评价和评估等五个管理职能域中的37个流程实践。风险场景库类别主要包括项目组合建立和维护、项目/项目群生命周期管理 (项目/项目群的启动、开发和获取、交付、质量、中比)、信息化投资决策制定、IT经验和技能、员工运营 (人力错误和恶意企图)、信息(数据破坏、损坏、泄露和访问)、企业架构(架构版本和设计)、基础设施 (硬件、操作系统和控制技术)(选择、实施、运行和退运)、软件、信息系统的业务所有权、供应商选择/绩效、合同遵从、服务中比或转移、法规遵从、地缘政治层面、基础设施被盗或破坏、恶意软件、逻辑攻击、环境、大自然行为、创新等。
2信息业务风险库
在信息化的服务、交付和支持阶段,建立起的信息业务风险库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事件和事故管理业务节点包括提交事件、事件记录分类、识别范围、地市识别事件范围、一线处理、解决事件与否、事件解决情况、现场处理、处理情况、审批情况、后台处理、是否解决事件、申请挂起、挂起事件、解挂事件、是否发起其他流程、关闭事件、初步确认事件影响范围、统一解释口径、确认是否向省公司升级、向省公司服务台通报、标不大范围事件并向用户解释等。主要存在的风险包括IT系统停工期的增加、客户满意度的降低、客户不知道事件报告的程序、复发问题没有解决、不是所有的事件都被跟踪、事件优先级未反映业务需求、事件未及时解决、服务台的运营操作没有支持业务活动、客户对所提供的服务不满意、事件未及时解决、客户中断服务时间增加等。
管理用户请求业务节点主要包括提交咨询或请求、尝式解答咨询、解决咨询或请求、咨询支持升级或转派任务、用户评价、升级、给出咨询答案、转派事件、判断用户反馈情况并处理结果。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对硬件和软件的未授权变更、访问管理忽略业务需求并且损害业务关键系统的安全、未对所有系统规定安全需求、违反职责分离和危害系统信息等。
管理配置项业务节点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管理、硬件信息管理、中间件信息管理、数据库信息管理、软件信息管理、操作系统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是配置项信息维护职责不明确,导致信息更新不及时。
管理服务级别SLA业务节点主要包括编制服务目录、提出业务需求、制定服务级别策略、编制服务级别协议、签订服务级别协议、发布服务目录、召开年度评审会议、制定年度服务改进计划。存在的风险包括用户和服务提供者不理解各自的职责、不恰当的优先权授予不同的服务提供、不恰当交付的服务、为提供的服务授予不恰当的优先权、对提供的IT服务有不同的解释和误解、由于期望和实际能力的差距导致纠纷、低效率和昂贵的运行服务、无法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服务交付资源的无效和低效使用;无法识别和响应关键服务事件、由于过时的合同导致不能满足商业和法律需求、由于服务偏差导致经济损失和事件等。
管理问题业务节点主要包括问题记录、判断是否问题、判断提审方案是否能过变更实现、实施方案、启动变更管理流程、确认记录解决结果、启动知识管理流程、问题跟踪与升级等。存在的风险包括IT服务的中断、问题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加、问题和事件没有及时解决、对主动的问题和事件管理,缺乏问题和事件及解决方案的.审计跟踪、事件重复发生、问题和事件重复发生、未恰当解决的关键事件、业务中断、服务质量不足等。
3控制措施
在事件和事故管理业务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坚持对客户进行满意度回访,并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及其自身IT服务的不足,进行整改,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及时跟进事件处理情况并向用户进行反馈;对于复发事件需要进行分析、找出根源,启动问题管理流程,从而减少事件复发的几率;加强对服务台人员的事件分类标准、优先级,按标准化准确分类;服务台经理加强对事件单的处理进程的全程跟踪,对当前处理人应实时跟踪进展情况;加强运维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技术能力;事件经理监控所有事件并协调处理未解决事件。
在管理用户请求中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禁止进行未授权的变更;加强对业务需求的分析以及业务关键系统的安全,审核请求的合规性;按照各系统安全需求,拒绝违反系统安全需求的请求;加强各运维人员的职责分离意识,坚决杜绝违反职责分离;加强对请求的审查力度,杜绝一切危害系统的请求。
在管理配置制顶中采用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相关的信息维护需要明确到具体岗位;严格把关机房进出制度、工作票制度;完善业务和技术服务目录,明确配置项负责人,加强审查力度。
管理服务级别SLA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服务目录必须包括服务需求、服务定义、SLA. OLA、资金来源;建立一个包括开发、审核和调整服务目录或服务组合的流程;建立一个确保服务目录或组合是有用的、完整的和及时更新的管理流程;定期审查服务目录和服务组合;建立一个检查程序,使SLA的目标和绩效测量与业务目标和IT政策一致;SLA必须包括例外事项、商业协议和OLA; SLA的改进和调整流程是基于用户和业务的需求的绩效反馈和变更;SLA形式和内容必须经所有利益相关方同意;SLA需正式批准和适当签署。
管理问题的控制措施包括建立被适当工具支持的能满足需要的流程,以识别和分类问题;建立和维护用于问题分类和优先权的已建立的标准,确保这种分类与解决和容忍问题的服务承诺或组织单元职责相一致;开发用来生成问题管理报告的报告工具;问题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分析根本原因的问题文档、问题所有者和解决责任的识别、问题状态信息。问题解决后,需经利益相关方确认,问题只有被利益相关方确认解决后才被关闭。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分析了当前影响企业信息风险的因素,进而论述了我企业根据现实情况所建立的信息业务风险库和控制措施,当前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风险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些具体的针对措施,但是很多措施在使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这些还需要更多的人努力去解决。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相关文章: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11-25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范本)11-19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通用10篇)11-25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10篇(集合)11-25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集锦10篇)11-26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范本)[经典10篇]11-20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范本)10篇【荐】11-20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范本)10篇(荐)11-20
安全管理体系11-25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范本)锦集[10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