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营管理

时间:2023-11-30 14:05:54 管理 我要投稿

企业运营管理15篇(合集)

企业运营管理1

  一、当前在企业运营中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运营中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认识。在市场经济成为趋势的条件下,企业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市场,建立起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但我国的一些企业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缺乏认识,还采用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的生产经营,以生产为导向,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即使有的企业表面上承认应把市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但实际预算编制时只仍以内部生产为重点,有时甚至把生产、销售人员都排除在预算编制以外,没有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应有的职能,使预算目标脱离实际而无法执行。并且应该纠正预算只是一堆报表数字的错误认识,真正用数据来指导企业的发展,发挥其价值。

  2.企业运营中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到位、考核机制不健全。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置才能保证全面预算能够顺利运行,当前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不到位,缺少全面预算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一一预算管理委员会。致使董事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各项权限几乎无法有效实现,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监督等权力大部分都落到了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的手中,削弱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集团的整合作用、资源配置作用及控制作用。此外,预算作为评价各责任层次与单位的工作成绩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杠杆,它为考核评价各个部门的工作业绩提供了依据。但是当前大多数的企业中还存在考核不力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企业考核部门不明确,其考核的内容缺乏具体的考核标准,并且考核的形式没有统一的规划,从而会导致执行能力不够,能保证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实施。

  3.预算编制方法、程序不合理。预算编制包括以下环节,依据预期将要达成的目标以及过程中的执行计划,评估实现所需要的资金、各类成本等,并根据上年度的执行情况编制下年度的预算。然而,当前已经证实的有效方法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并未被企业所重视应运。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由上及下的垂直预算方法,造成预算过程缺乏民主、会计数据失真等,给企业长期发展带来危害。

  4.预算执行效果不佳。我国大部分企业一年中仅进行一次全面预算分析,这导致预算机构的监督控制作用的影响力有限,仅仅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或是预算执行完后对结果进行分析时作用明显,执行过程中则无力控制。因此这种分析只是一个完全的事后评价的功能,并不能控制执行中的发生状况与修正。此外,很多企业在本企业进行预算评估时仅靠经验对项目进行预算评估,造成财务的管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对企业的考核及员工的评价方面缺乏一定的科学和有效性,所以说其随意性很大。并且这种情况在全面预算管理相对完善的大型企业集团都时有发生。

  二、改善企业运营全面预算的管理对策

  1.建立真正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我国目前虽已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正在不断的进行完善,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所留下的思想依然存在,所以一定要清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残余,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思想观念。经营决策者要把眼光盯住市场,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计划,去防范市场的风险;要充分理解市场与计划的相互融合才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逻辑起点,通过市场中的计划导向与计划中的市场导向相互结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培养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把一系列的财务数据真正运用与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而不是只留于形式,切实为企业发展增强活力。

  2.严格执行预算,建立现代企业。企业集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之所以会出现组织机构设置不到位,预算执行松弛的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企业集团尚未具备真正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完全达到“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无法将权限进行合理的划分与制衡。因此完善的企业集团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此外在企业全面的预算管理过程中应该具备预算、资金、考核、奖励等四个方面,并对企业在生产、销售、管理财务以及市场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和考察,便于制定出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手段。另外,在全面的预算过程中对业绩的考核指标以及奖惩措施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不能固守陈旧的考核指标。这样才有助于全面预算的.建立和考核,进而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3.改进预算技术与方法。不少企业由于管理技术、水平低下,不会采用先进的科学预算编制方法。为此,可以发挥科研院校、咨询机构的作用,与企业结成互助性质的伙伴,企业向其提供理论实践基地,院校为其提供最新的预算技术与方法,互相提高其在各自领域中的发展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预算水平。另外针对不同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中遇到的特殊预算状况,要切实从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企业规模、管理情况出发、从预算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真正提高其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4.完善市场信息的管理平台,提高全面的管理效果。在企业中应该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流程,信息化管理网络的建立,能够在预防预算的管理编制规程中流于简单化和集中化,这样便于形成一个互联网的网络系统,便于企业全面财务管理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保证企业各个部门、单位和员工的主动性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使得企业各个部门和员工实现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完善市场信息化的管理平台能够完善财务信息的查询系统,便于达到一定的预算监控的目的。建立信息互通的制度,能够加大财务与生产营销部门密切的结合,同时逐步实现财务核算系统与营销系统的管理,从而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以及有效性。

企业运营管理2

  在暑假期间就知道了开学会有企业经营管理模拟这个课程,可是当时对这个课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概念。并且在9.9进入六楼教室第一眼看到五个沙盘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要干什么。但是当我们几个人围着沙盘坐下的时候感觉就来了。我们要做的是分组对抗,五个小组是五个公司,我所在的公司是B公司。本人挑的位子比较特殊(坐北朝南,面前还一个电脑),就顺应大家意愿成为了本组的CEO。

  起始年:这一年是一个教学年,五个公司的起始状态相同,都是50M的所有者权益,40M的五年期长期贷款,一个大厂房里有三条手工生产线和一条半自动生产线,以及本地市场准入和P1产品的生产资格。这一年我们按照老师的自导,做了一年的记录:是由我这个CEO来主持新年规划会议,之后是财务总监及其助理对我们的生产销售过程的监督记录,供应主管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和周围公司的交易,生产主管负责季度的产品更新和每年生产产品的计算,以免发生交不起单的悲剧;营销主管负责销售和选单。而我这个CEO,则是整个团队的枢纽,我来负责协调各个部门主管,让他们不会打起来(方法是让他们一起来打我),听取财务信息,根据各个主管的信息制定新年目标以及广告费的决定。其中,最忙的是财务总监及其助理,不仅每个季度要做记录,还要做年中的报表以及货单的记录,非常的不容易。更有甚者,还有我这个CEO的无线捣乱。

  第一年:9.9号下午是第一年的开始。理智要在这次模拟上干一番事业,中午我在网吧泡了一个小时来学习研究用友软件——erp沙盘,看了详细的游戏规则和大量的前任心得后,我感觉着一个小时的时间是物超所值啊,之后我们组发展的顺风顺水,这个小时的作用功不可没,新年会议很重要,这十五分钟就决定了一年的发展。开会的时候我提出了两项重大决策:第一,加大广告投入,必争第一年p1产品在本地市场的龙头老大,一开始我认为2——4M就够了,可是这次我提出10M以内可以接受的观点,大家商议后决定为6M。第二,尽快更新生产。尽快将手工生产线更新为半自动生产线,并且在第一年就投入生产一条柔性生产线;尽快进行p2产品的研发并适时开拓市场。

  关于广告费,标投了上去。我们在新年规划会议上已经做出了决定,我们和C组同是6M,但是我们先投,当开始投标时我们马上将6M我们优先选单,我们就可以顺利成为p1在本地的龙头了,之后保住这个龙头地位也就简单了许多。

  在更新方面,只有四年的经营时间,国际市场就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了。在国内市场能够大卖的p4产品也被淘汰。P2产品马上开始研发,这是大家的共识。对于p3产品,订单大部分在亚洲市场,我们决定在第二年第二季度再开始研发。(事实证明这样做拖了我们组好大的后腿。)

  第一年大家都做的比较谨慎,选单结束之后大家就都开始了自己的生产,唯一的波澜就是第四季度的报表大家老是填不平,还有就是长期贷款。

  第二年:上年我们是老大,我老是动钱,做报表的发现还是报表没做好,沉冤得雪啊。 这一年我们优先选单,照例选最大的`。龙头当然还是我们的。 这一年的工作重点不再是p1的生产了,而是p2的研发和生产线的更新。这一年我们很早就交上了单,马上进入生产线的更新过程,所有的手工生产线都被我们淘汰了,我们建了一个全自动的和五条半自动的,生产能力进入到了另一个层次啊。

  P2产品顺利拿到生产资格了,这一年就投入了生产,年初的时候过不影响我们。(A组就惨了),我们很快就会淘汰p1,规则的模糊出了点插曲,我们没有在区域市场投入什么,而是直接进入国内市场。

  第三年:这一年刚开始我们就拿到了ISO9000的资格和国内市场准入。这一年我们和A组进行了尝试性的合作,他们需要钱,而我们需要压制C组,我们没有p3的生产资格,只有A、C组有,他们是第一年就p2、p3同时研发的。我们从A组买回了大量的p1、p2的成品,给他们现金让他们投入生产p3和生产线的更新,也算比较成功的压制了C组,不过与竞争者的合作总是那么的不完美,合作以一个可以说是失败的结局结束了。

  到了这一年我就不得不检讨下我自己,对于市场的分析不够和自己的不理智,这年的广告费我投入了过多,本来5M就可以搞定的事我投入了15M,整整一千万的股东权益被我浪费掉,我向小组成员们检讨。ORZ

  这一年虽然我们的所有者权益依然最高,但是其他小组都是增长的情况下我们没有涨也没有跌,这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是十分危险的。以前是大鱼吃小鱼,现在是快鱼吃慢鱼。 第四年:这一年是最最轻松的一年了,大多数的事情已经完成,今年只是个首位工作。

  我们五个组都是早早的把事情做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商量怎么把厂房卖了去旅游的事,嘻嘻。 今年我们没有p1产品的生产,让出了p1的龙头地位,不过我们的p2在国内和亚洲还是龙头,p3在亚洲也是龙头。不过貌似C组没有利用他们开拓的亚洲市场,进军亚洲市场的只有我们B组。

  总结:相当的出人意料,一直名不转经传的D组竟然是所有者权益最高的,是第一名,我们第二。接下来,组,好难想象。老师的总结是他们的利润和所有者权益最高,重点是我的总结:我认为依然是我们B组是第一名,理由有:第一,我们的市场更大,我们又亚洲市场,并且是龙头;第二,我们的产品更加先进,我们现在只生产p2和p3,更适合社会的需要;第三,我们有ISO9000和ISO14000的资格,这在什么都要求质量和环境的现代社会是十分必要的;第四,我们的生产线更先进,我们有一条全自动和五条半自动的生产线,完全淘汰了落后的手工生产线,拥有更加强大的生产能力。综上所述,我们公司的过去和前景都是最好的,这些是毫无争议的。即使我们在第四年末的时候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没有D组高,但是如果在现实社会中考虑到企业品牌和声望的话,我们是毫无疑问的王者。

  身为CEO的总结:这几年带领我们的公司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也有自己的过错。我带领B公司成功的迈出了前进的第一步,也是这第一步让自己有点飘飘然,导致了第二年广告费的过度超出。我们的团队在我看来是团队中优秀到不得了的团队,大多数人都十分卖力的为公司干这干那的,没有他们,我一个人是什么也干不成的,我能够和这么多优秀的人一起共事两天是我的福气。再次感谢跟我一起奋斗两天的同学兼同事。

  作为一个学生的总结:两天的erp沙盘模拟让我对于企业的运营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作为其中的一员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体会,也有了自己的心得:第一,信息很重要。在这次模拟中每个组都有人不断的在市场上来回走动来刺探其他组的信息,A组做的不错,顶炮灰一个。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很失败,我始终认为溯哥是别的组的间谍。第二,不要盲目的去追求营业额,利润也很重要。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组几乎每年都是龙头,可是赚的不多的原因,我们过分强调了营业额而忽略了利润。第三,第一年很重要。人们都说一个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这在企业运营上是非常的适用,第一年做好了,那么原始的积累就有了,之后几年就简单了。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团队很重要。当你在运营一个公司的时候,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各个部门的主管都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他们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整个公司都会受到影响。

企业运营管理3

  *商学院院长项兵教授曾数次强调,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应该是“站在月球看地球”,“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有,借力打力走向国际市场”。

  20*年,亨达前瞻性地甩开了国内竞争对手的贴牌战与低价战,勇敢地率先走出国门与法国国际品牌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亨达深刻地感受到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广告,更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及早牵手法国国际品牌集团这样专业从事皮鞋等服饰类商品研发、设计、品牌运营及生产经营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一流的国际人力资源、市场渠道资源、品牌差异化资源和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乃至全球化优势资源才是亨达所仰重的。彼时,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以色列、日本和中国香港的世界顶级设计师百余人云集其麾下,亨达形成了“世界顶级决策、设计、研发的‘大脑’与‘心脏’”。

  通过兼容并蓄、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亨达数年来不仅成功运营了“阿迪丽娜”、“动力足”等叫得响的国际品牌,同时,借力法国国际品牌集团在全球的市场、渠道资源,发挥“世界顶级决策、设计、研发‘大脑’与‘心脏’”的优势,整合并集成来自全球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最终成功地将自主品牌——“亨达皮鞋”也推到了世界市场的前台。

  如果说一次合作还不能证明亨达“站在月球看地球”的开阔视野,那么建立“亨达国际营销网络”则堪称中国企业国际化竞争的经典案例。

  国际营销网络的稳固建立,让亨达集团将市场触角伸向了世界市场的各个角落:在俄罗斯成立了“亨达(俄罗斯)贸易有限公司”,并一炮打响、蜚声国际;随后,利用俄罗斯这个“桥头堡”,享达向东欧市场挺进。亨达集团目前已在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有了这些触摸市场需求和流行前沿的神经末梢,亨达收获并激活了整个集团业绩的有效增长,自20xx年开始出口国际市场以来,亨达的出口贸易额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增,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规避了森严的贸易壁垒,也让亨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

  品牌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发动机,一个伟大品牌的背后一定是基于伟大的产品。中国改革开放今年30周年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要建立一流的国际品牌,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品牌的背后是顾客对产品质量销售体系和服务体系的信任。中国企业目前要做的,就是一点一滴地积累以获取信任,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在国内市场精耕细作;对每一个产品都付出自己的心血,对每一位顾客每次都以诚挚的服务,对每一个市场机会都去认真把握。

企业运营管理4

  一、引言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运用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社会生产经营形态。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电子商务要求的是整个生产经营方式价值链的改变,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作为电子商务企业,其与生俱来的特点就是大数据,而信息时代最大的财富也正是海量数据,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实现数据化运营也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数据化运营的核心是“以企业级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挖掘应用为核心支持的,企业全员参与的,以精准、细分和精细化为特点的企业运营制度和战略。”数据化运营是在诸多先进技术的直接推动下快速发展起来的,如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等。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大数据的存储及其分析挖掘,从而推动了现代企业,特别是电子商务企业,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提炼和运用,并将其运用于整个流程当中,给予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以充分发挥的平台。

  电子商务企业的数据化运营战略将大数据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资源予以运作,以信息为经济要素,构建数据价值链,以数据资源带动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率的提高。在电子商务企业的数据化运营活动中,管理会计应该充分发挥会计的信息效应。

  二、管理会计数据化运营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支持作用

  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新兴信息技术与应用模式不断地涌现,全球数据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类型越来越复杂、数据变化频率越来越快,但是数据的价值密度却相对较低。如何沙里淘金,有效地利用这些大数据创造价值,如何将其作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予以运营,一部分先知先觉的企业已经行动起来。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数据化运营作为一种战略性经营模式,是促进企业从粗放化经营向精细化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

  成功的企业数据化运营必须有四个方面的基本保证,即企业级海量数据存储、精细化运营需求、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支持以及企业各层次、各岗位的员工的参与。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管理会计日常反映的不只是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更主要的是配合数据化运营活动,系统反映企业所具备的优势、劣势的动态变化,以及企业外部随时可能出现的机会与威胁,从而对电子商务企业正在或即将进行的各种活动发出警示、进行指导。

  管理会计的信息服务对象侧重,不仅重视结果更注重过程的观念取向,以及满足企业经营决策与业绩管理的业务处理基准,都决定了其在企业数据资源价值创造中的关键性作用。管理会计数据资源价值创造的主导性功能的发挥,决定了管理会计在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的关键支持作用。

  电子商务企业的数据化运营战略将大数据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资源予以运作,以信息为经济要素,构建数据价值链,以数据资源带动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益的提高。在企业的数据化运营活动中,管理会计应该充分发挥会计的信息效应。管理会计的实践不仅要通过提供信息来影响管理者的判断和决策,而且要通过影响具有大数据特征的信息的搜寻和处理,通过影响组织和环境的描述和判断,支持数据化运营中的全员参与和配合,而这正是大数据时代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三、支持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会计数据化运营方式

  数据化运营是一种“开发合作式”的运营,要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在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的功能,首先应该要数据化运营的整体性与合作性特征,打破业务界限以及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区隔,形成虚拟管理会计团队。进一步要将管理会计重点完全转移到战略管理轨道上,将战略管理会计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理念,以“竞争优势形成”为目标的思想有机地融入数据化运营的实务。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处理会计大数据,利用虚拟组织或团队的灵活、快速反应,通过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会计工具的组合运用,实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及管理会计范式的创新。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工具的管理会计,其基本职责就是提供信息数据,以支持企业的经营决策、控制与评价,支持企业的战略管理。要发挥管理会计在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的主导作用,就要利用大数据的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改造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与提供方式,建立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实施的平衡计分卡,集成性应用管理会计方法,从战略视角促进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实施。

  1.变革信息处理方式

  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数据化运营的结果是企业获得了更先进数据处理技术、更充分的数据资源和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但这并不是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的真正需求,能够让信息在业务运营中创造价值才是企业的真正需求。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从会计大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是管理会计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数据资源价值增值的需要,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手段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

  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数据运营的需要,从时间上管理会计信息处理要从事后的定时分批的数据收集、处理,转向事中实时的数据收集、处理;从空间上管理会计信息处理要从部门集中的数据收集、处理转向异地分布式的数据收集、处理。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应从以货币为主的计量手段向多种计量手段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并用的数据处理方式过渡。借助新型的信息技术,扩展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范围,保证其信息处理的及时性,甚至是实时性。同时管理会计数据处理又必须确保会计大数据的质量,保证会计大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可信性和可解释性等。

  2.整合管理会计工具

  在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管理会计要体现其核心地位,要发挥数据资源运营的主导功能,就必须突破原有的实践体系,创新原有的功能性方法及其运用方式,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运用,集成性地发挥管理会计的.功能,从而提升企业数据化运营的效益。根据企业数据化运营的管理需求,将管理会计工具分别整合成为面向运营战略分析与规划的工具包,面向运营过程成本计量与控制的工具包,以及面向员工激励、由可供员工在数据分析中使用的方法的工具包。基于战略的视角,借助大数据技术变革的管理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实现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等多种类型数据的融合,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的组合,描述、分析、评判企业的经营态势,确定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发现和创造信息资源价值,实现管理会计的数据化运营功能。

  3.建立数据化运营战略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将战略转化为行动的目标与措施体系,是战略绩效评价的重要工具。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战略的实施也同样需要建立平衡计分卡体系,需要将数据化运营的目标与措施分别纳入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客户、内部经营流程及学习与成长维度,从当前与长远、内部与外部、财务与非财务、过程与结果多角度地进行数据化运营的对策设计和过程控制。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维度反映数据化运营的直接与间接财务成果;客户维度则需要反映数据化运营中满足企业外部客户的产品与服务需求方式与程度,以及满足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需求的方式与程度;内部经营流程维度要体现管理会计对数据化运营过程各环节的成本与风险的度量与分析,帮助实现进行整个运营过程的反馈控制;学习与成长维度要对数据化运营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员工的数据意识培养以及企业运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的能力等予以规划与体现。

  四、结论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的发展使管理会计提供信息的功能得以发展,使其在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战略中发挥着主导性的支持作用。本文从战略视角分析如何促进管理会计在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有效发挥其功能,具体包括改造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与提供方式,以及建立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实施的平衡计分卡。在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化运营中管理会计要体现其“价值创造”的核心理念,实现其“竞争优势形成”的目标,必须将管理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与企业数据运营的管理控制系统有机地融为一体。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处理会计大数据,利用虚拟组织或团队的灵活、快速反应,通过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会计工具的组合运用,实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及管理会计范式的创新。

企业运营管理5

   运营管理情况

  (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20xx年区属重点国有企业只有6家母公司、8家子公司,其中:融资平台公司1家,即渝南公司,负责全区建设资金筹措;

  另外5家主要负责全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过整合、分立、新设,截止20xx年6月,区属重点国有企业母公司已增至11家、子公司已增至25家、参股企业2家。所调研的8家区属重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由20xx年的139亿元增至735.2亿元,增加614.5亿元,增长4.4倍,占全区国有资产总量的76.5%,其中:土地资产由20xx年107.4亿元增至406亿元,增加298.6亿元,增长2.8倍,占8家区属重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55.2%;

  注册资本金由20xx年4.8亿元增至31.4亿元,增加26.6亿元,增长5.5倍;

  企业职工人数由20xx年30人增加到779人,中级以上职称由5人增加到89人。

  (二)运营效益不断提高

  20xx年以来,按照管理体制调整的要求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区属重点国有企业由单一的.平台公司,逐步向资本投资公司、担保公司、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区别于传统国有企业的新型行业领域布局,国有资产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营效益逐年提升。从收入来看,20xx年以前,8家企业累计实现经营收入38亿元,截止20xx年6月底,累计实现经营收入19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71.9%,增长速度较快。从投入产出来看,8家企业及相关园城内企业投入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分别由20xx年30万元/亩、33万元/亩、1万元/亩增加到81万元/亩、63万元/亩、2万元/亩。从盈利来看,8家企业利润总额由20xx年的8.7亿元增长到41.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8.9%。从融资能力看,8家企业每年融资额由20xx年以前的20亿元左右,增加到近几年每年融资60亿元以上;

  融资渠道由单一的银行贷款发展为企业债券、信托融资、中期票据、私募债等;

  融资期限由以前的短期变为中长期为主,融资平均成本由11%左右下降到现在的8%以内。

  (三)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近几年来,8家企业在园城开发建设、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一是开发建设园城成效明显,夯实了城市和工业发展基础,开发建设面积由20xx年15平方公里扩展到46.4平方公里。其中:投入近58亿元开发建设11.4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城已具雏形;

  投入近8亿元开发建设3.2平方公里的食品工业园区初具规模;

  投入近45亿元开发建设1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初见成效;

  投入近30亿元开发建设15平方公里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基本形成。二是积极承担社会职能,保障了民生和公共事业协调健康发展,近几年来8家企业累计投入教育、卫生、文体、交通、农林水、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和公共事业30多亿元,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较好地带动和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8家企业在开展自身业务的同时,带动了区域内采掘加工、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产业的链条式发展,兴农担保公司为区内中小企业担保294笔,发生额5.4亿元,有效地撬动了社会资金投入。四是发挥了财力的重要补充作用和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20xx年至20xx年,8家企业上缴的税费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30.3%、48.9%、40.4%、38.6%。

  (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一是建立了监管机构。实行了国有资产分类监管,明确国有经营性资产由区国资委统筹监管,非经营性资产由区财政局综合管理,区级机关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由区财政局委托区机关事务局管理。二是明确了国有企业管理的边界和发展定位。经过20xx年和20xx年两次调整,形成了以工业发展(渝南公司)、城市及食品园建设(城投公司)、水利发电(南州水务)、旅游开发(南州旅游)为主的4大产业集团和1个从事土地一级开发的融资平台(地产公司)、1个主要负责资本运作的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南州投资),企业功能布局基本完成。三是监管体系和措施得到完善。先后出台了《区属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5个制度,基本确定了国有企业管理的框架。20xx年还出台了《区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四是企业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部分企业设置了专职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结合企业规模配备完善了经营管理班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架构初步形成;

  企业内控制度基本建立,强化了财务管理、人员招聘和经营业绩考核、重大投融资管理以及其他重大事项报批等方面的日常管理;

  20xx年实施了岗位设置和人员分流工作,人员管理逐渐规范,企业运行机制逐步理顺。

企业运营管理6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问题,这与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的缺失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受到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将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求职技巧作为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就业指导类社团作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发挥着示范、引导、服务等重要作用,但此类社团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在制度建设、运营管理、活动开展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创建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二、就业指导类社团存在的问题

  (一)社团定位不清

  就业指导类社团的最初定位通常是为学生就业服务,帮助全校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与就业意识。但由于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教师人员紧缺,部分工作严重依托于就业指导类社团开展,社团成员只能花费大量课余时间完成事务性工作,社团成立的意义变为帮助就业指导部门日常工作外移化。其结果必将导致社团提供的就业服务不专业,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二)活动形式局限于校内,与社会脱节或者过度社会化

  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不断提高,最终目的仍是走出校园,成长为职场人士。如果社团仅仅以校园的形式开展活动而与社会脱节,势必导致活动流于表面形式,脱离就业指导的初衷;而过度社会化又将使社团商业色彩浓重,使其沿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三)社团特色不鲜明,职业味不足

  目前,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类社团虽发展迅猛,但普遍特色性不强。多数成员自身就业能力较弱,社团无法发挥到传、帮、带的作用。社团成员不能把日常工作中涉及就业指导的知识内化,导致虽有大量成员参与社团举办的品牌活动,却未能真正融入其中。

  (四)人员的招聘与配置不科学

  所有高校社团在人员招聘与配置上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由于人事管理不科学,导致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入团条件宽松,退团无需任何手续。新成员只需通过招新面试即可加入社团,没有聘任材料或入团协议;退团随心所欲,无需办理任何手续。若没有严格的制度加以约束,必然导致人事管理混乱。

  (2)面试不专业。招新面试环节通常由社团骨干担任面试官。而大部分社团骨干没有掌握专业的面试技巧,面试时无法深入考察面试者的综合素质,对面试者的评价大多依据个人主观意见,没有严格的考评标准。

  (3)成员的性格与岗位不匹配。新成员大多对社团岗位了解不充分,填报志愿时存在很大盲目性。若不能实现人岗匹配、人尽其用,必然降低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无法高效投入各项工作中。

  (五)奖惩机制存在问题

  目前就业指导类社团的激励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过于重视物质奖励手段,轻视发展型激励。激励方式以发放小奖品为主,是一种泛化肤浅的激励手段,不仅激励效期短,且没有实质的激励意义,失去了对社团成员绩效考核的指导性。

  (2)奖惩制度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实施。由于社团没有给奖惩制度一个合理的定位,使得制度被创立后便被搁置,流于形式。如此一来,势必造成以下局面:社团中人人都在谈奖惩,却无人在实施它。

  三、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运营就业指导类社团

  由于就业指导类社团是所有高校社团中最贴近职场的社团,因此可以尝试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运营此类社团。将两者有效结合,能让社团成员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也能使社团为广大同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企业的管理模式

  (1)现代企业的所有职能部门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行政(运营)部门、业务部分、营销部门。企业管理主要从九方面展开: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运营管理、文化管理、奖惩管理、人资管理、财务管理。这九个方面管理覆盖了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事四个方面,贯穿于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中。

  (2)现代企业的管理风格大多以刚性管理为主,使员工遵守统一的行为准则,以保证各项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以柔性管理为辅,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保证员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工作。[4]

  (3)高校社团的工作模式通常以任务思维为导向,即在开展工作时,负责人只需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即可,通常对完成的质量没有太高要求;企业则以结果思维为导向,一切以实现最大利润为目标,若员工没有完成任务,可能受到一定的惩罚。若能将结果思维应用到社团的管理中,可让成员感受到职场紧张的工作氛围,培养其责任心。

  (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与学生社团管理的结合

  就业指导类社团可以把学生活动作为产品进行组织和开展,并将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融入社团管理中,促进大学生活动的有效开展。

  (1)明确发展方向,按照思路、目标、计划开展各项工作。

  1)指导方针的制定。通过指导老师和主席团制定高标准的发展思路和活动方案来确立社团的指导方针。一个有突破性的方案,需要上下级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社团成员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应积极鼓励同学自主解决问题,将是对社团成员综合能力提升的好机会。

  2)目标的确立。大部分企业设立了市场战略部,对大众的需求、市场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而制定有效战略目标。就业指导类社团可针对学生的需求和以往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指导方针的要求,确定创新而可行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总体策划、具体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三部分。

  3)活动的实施。活动获得审批后应按照计划严格执行,并将每项工作的具体任务和时间节点落实到个人。若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需及时调整计划。

  4)活动存档和后期宣传。由校就业服务中心负责将就业指导类社团的活动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加以归类存档,以备日后参考、新成员培训和校园文化宣传之用。其中文字资料包括:活动策划书、活动流程表、主持词、会议纪要、发言稿、新闻稿、活动总结等;活动的影像资料包括:图片资料、影像等。

  (2)规范社团的工作流程,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的社团组织机构设施,明确各部门职责范围和岗位职责,规范部门与部门间的权利与义务。部门的设置可参考企业所有部门的三大类别和九大方面进行划分,分别承担组织管理、举办活动、宣传的职能。同时将几个职能相似的部门划入同一个中心,方便统筹管理。

  2)会议制度。工作布置后,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需要建立一套例会制度。例会可从社团骨干、各个部门、全体成员三个层面召开。社团骨干会的内容包括前期工作总结和后期工作布置,工作目标根据SMART原则制定,由部长负责执行,由主席团监督。部门例会由各部门每周自行召开,对部门内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计划。全员会由全体成员共同参与,会上可对优秀成员进行表彰,并开展内部拓展活动,增强内部交流。每次会议需进行会议纪要,纪要内容包括:会议时间、参会人员、会议类型、会议主持人、会议书记员、每位参会成员的发言内容。会议结束后由书记员对纪要进行整理和打印,发放给与会者以供参考。

  3)人事制度。人员的招聘与配置一直是所有社团困扰已久的问题,建立一套有效的人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严把招新这一关,确保将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学生招入社团。面试者应当首先填写个人简历和入团申请表,并进行面试。对主席和部长的选拔,采取公开竞聘的形式,确保公平性。同时采取定岗定员、合同化管理的方式,根据组织需求确定招新人数,并在新成员加入社团后颁发聘书或合同书,确保组织的规范性。其次,通过科学的测评工具,确保人岗匹配、人尽其用。所有通过面试者可进行mbti职业性格测试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并结合其本人意向,将其推荐到适合的部门和岗位,为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奠定基础。第三,通过建立试用制度,确保招新选拔的`公平性。由于面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考察每位新成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可通过一个月的试用期对其进行考核,将那些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能力差的成员淘汰掉,将有能力的成员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

  4)培训制度。通过开展上岗培训,使新成员了解组织规章制度,尽快适应工作。培训应由社团内经验丰富的骨干负责,内容包括社团内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以往活动案例等。试用期结束后,可针对不同职能的部门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如摄影、文案、活动策划、编辑等。除此之外,还可对全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技能培训,保证队伍的专业性。

  5)考核与奖惩制度。通过必要的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使成员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作用,并能够保证团队的先进性。由于学生不像企业员工那样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所以大多数社团的出勤情况不理想,制定一个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考核制度应当以出勤情况、任务完成度和社团贡献情况为依据,可以通过赞美奖励、物质奖励、晋升职位、个人发展激励方式等作为奖励措施,以口头或书面批评、降职、除名等作为惩戒措施。社团应安排相应的部门负责统计考核情况,对优秀的成员或部门给予奖励,并对不合格的成员根据绩效考核的规定给以相应处理。

  四、结束语

  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引入就业指导类社团的管理工作中,是一次新的尝试。它的实施有利于提高社团的整体工作水平,有利于更好地为同学们提供服务,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企业运营管理7

  [摘要]:

  本文侧重阐述培训在现代通信运营中的地位、意义和基层通信运营企业培训管理思路,并从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方法的确定、培训的计划管理、培训的评估等方面对现代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现代通信运营企业 培训管理

  [正文]:

  企业的成功19世纪靠资本,20世纪靠技术,21世纪靠培训。进入二十一世纪及知识经济的出现,为教育培训奠定了物质的和理论的基础。面对着市场经济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必须在技术、设备、管理、资金等生产要素某方面或几方面拥有竞争优势,而任何竞争优势的创造与获得均来源于人才。可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各国企业都把人才的资源看作企业的第一资源,那么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学习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培训理念和培训效能的竞争。

  一、培训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及意义

  培训管理不仅可以较好的评价一个员工的现有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充分挖掘潜能,为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增值效应,一个企业的培训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这个企业的人才素质和竞争力,所以世界级的大公司都不惜成本大力发展培训,甚至企业内部的人才培训比教育部门更加完整和人性化,而且企业培训直接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作为基层通信运营企业,面对剧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尤其要重视各层次的员工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由此而带来的培训管理工作也显得非常重要,由于企业职工工作层次不同,所需掌握和使用的各种技能不同,因而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各有侧重地进行培训。

  二、大型通信运营企业的运作特征

  信息产业已成为当今工业发达国家众多产业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高技术产业,是现代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支柱和条件。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了工业化经济向信息化经济转变的速度和程度,并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走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作为现代通信运营企业的一个主要运作特征就是市场竞争剧烈,剧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对企业的决策层、中层管理层、一般员工的岗位能力要求非常高。基层通信运营企业(本人现从事地市级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因此本文涉及的基层通信运营企业指地市级的通信运营企业)企业决策层的正确决策决定了企业在市场开拓和运作方面的正确方向,如果没有正确的决策,可以想象这将会给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带来被动直至企业在当地市场占有率的大幅下降,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有了正确的决策,就要看企业中层的执行力了,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主要就是执行力的提升,另外一个层面上讲,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是源于这个层次;一般员工的岗位能力在企业的运作中主要表现在对中层管理层的指令的正确执行,这就要求一般员工的岗位业务技能要适应岗位的要求,这个层面的员工的岗位技能决定了在市场竞争中该企业能否最终取胜。打个简单的比方,企业有了正确的决策,良好的执行力,但是在具体执行时,市场营销能力、产品(网络)落后于竞争对手,用户不能接受企业的产品(业务),则该企业还是不能在竞争中最终取胜。由此来看,现代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序号 培训层次 培训内容

  1 企业决策层 决策能力

  2 中层管理层 执行能力

  3 一般员工 岗位技能

  三、基层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思路

  一些企业对培训是重视的,但是苦于没有摸索到一条很好的培训管理途径,所以培训带来的效益迟迟不能看到,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进行培训的信心。培训已经被列入一种管理方法,自然是有一定的理论在的。首先培训内容是员工选择培训的首要条件,如何让众多培训课程展示在员工面前,而又不占用太多工作时间呢?其次企业进行培训的对象虽然都是同一个企业的,但是可能来自不同的部门,他们有着不同的职涯规划,如何对培训课程进行科学分类,让学员有的放矢呢?再者培训课程有深有浅,培训者对学员的水平是难以估计的,只有让学员自己来选择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还有培训方式众多,内训、外训,什么讲师,什么场地,什么时间,这些凌乱的安排需要花费众多人力去处理。而且培训的效果也是需要监督的,尤其是外训,必须严格监督他们的培训是否真的对员工有效,对企业发展有利,这也会需要专人去处理。

  一般来说,企业决策层培训管理工作由上级分公司决定和决策层的自身学习力决定。因本人从事的地市级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主要涉及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岗位培训,因此本文主要侧重阐述上表中第2、3层次的企业中层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培训管理。

  四、企业各级员工的培训实施及效果评估

  作为培训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需要组织好企业的全年培训工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应注重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人能力、控制和协调能力、经营决策能力,以及组织设计技巧的培养。中层管理人员对于本部门的经营管理必须十分精通,除了熟悉本部门工作的每个环节和具体工作安排以外,还必须了解与本部门业务有关的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企业管理人员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老黄牛型的管理人员,他们工作兢兢业业,但是胸无大志,大多数管理人员(75%)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明星型管理者,他们工作成就显著,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第三类是问题型管理者,虽然暂时工作成绩不佳,但有很大潜力。最后一类是老化型管理者,他们目前的工作成绩不佳,而且没有发展潜力。我们可根据每类管理人员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对策。对于老黄牛型的管理人员,应引导他们改善目前绩效,但对他们的升迁愿望不予鼓励。但是,有些老黄牛后来居上,应考虑这种可能性,制定相应和有效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对明星型管理人员,应给他们时间,以积累经验,开发他们的潜能。对于问题型管理人员,培训应集中在纠正行为问题方面。老化型管理人员业绩不佳又无潜力可挖,因此无须在他们身上浪费任何时间和金钱。

  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主要在第一线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执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指示和决策。因此,为他们设计培训内容应着重于管理工作的技能、技巧,如怎样组织他人工作,如何为班组成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等。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好比是企业的管理职位,而“渔”则是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在观念技能方面,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如何改变思维方法,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即由被动地执行具体指示转为主动地发布指示;其次,要重视培训他们掌握组织他人工作的技巧,他必须尽力使班组内每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能融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能心情舒畅地工作。

  一般员工的岗位能力在企业的运作中主要表现在对中层管理层的指令的正确执行,这就要求一般员工的岗位业务技能要适应岗位的要求,这个层面的员工的岗位技能决定了在市场竞争中该企业能否最终取胜。因此对一般员工的培训主要就是要针对各个岗位的特点,进行岗位技能提升的培训。如技术人员要加强所管理的设备的各类人机命令的熟悉并对设备性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能进行快速的故障判断和故障排除;网络优化人员要对各类测试软件熟悉并对网络的各类参数、设备调整方法进行熟练掌握;市场营销人员要掌握各类营销技巧并能敏锐的捕捉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的动态,对营销手段进行有效的调整;客户服务人员要熟悉公司的各类业务准确回答用户提出的各种提问并能帮助用户迅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营业人员要熟悉各项业务的办理并能主动和用户进行有效沟通帮助用户选择合理优惠的通信服务。

  2、培训的几种主要方式:

  2.1课堂式

  (1)讲授法。主要是聘请一些专业人员给学员讲课,着重讲解有关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原理及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并通过书面答卷或口头答辩的形式来检测受训者的学习成绩。也可以由技术熟练的公司员工和已受培的员工给同岗位的员工进行专业技术、服务的讲解。

  (2)讨论法。讨论或称为研讨,适用于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由培训者提出一些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或相关企业曾经发生过的事件),组织受训者运用概念、原则和原理讲座这些案例,并鼓励每个受训者积极投入讨论。讨论的指导者在主持讲座时应注意:清楚地指出问题的核心;让每位受训者参与讨论;对细小问题不要过于纠缠;阻止个别人夸夸其谈,独占讨论局面的现象;最后,对讲论的问题应该提供清晰而明确的结论。此外,还应摸索、收集一些“怎么办?”,供大家讨论。比如在销售公司产品时,客户说:“你们的产品太贵了”,如你回答不贵,客户就会觉得没面子,如回答贵,客户就要你降价。学员们通过讨论,认识到产品的价格与质量和服务的关系后,回答这类看似两难的问号题时就能应付自如了。

  2.2模拟式

  (1)案例分析法。首先由指导者提出案例或实例,由受训者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培训方式不但可以对案例进行详细的解剖,给受训人员提供了较好的方法论,对于指导者(如公司的技术人员)还能增加成就感,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经营管理“游戏”。这种培训方式的做法是将受训者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代表一个“企业”。指导者给每个“企业”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并提出经营管理或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要求各“企业”去完成经营目标解决管理上的问题。例如,指导者提出的企业经营目标为“增加利润”若干万元,要求各“企业”提出达标的方案,其内容应包括:促销的预算、策略和手段(广告、派推销人员……);开发新产品的可行性,降低成本、费用的具体措施等。

  然后,由各“企业”把自己的方案及决策过程讲述一遍,进行交流,促进思考和分析,以提高今后在实际经营中的决策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企业培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合理选定受训对象

  正确选择受训者首先要考虑受训者是否有学习的动机;其次,要考虑受训者能否接受培训课程内容(指受训者的水平与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内容的差距);第三,要考虑受训者的健康状况、身体特征、工作态度、岗位技能、兴趣爱好等。

  此外,企业的培训内容必须按照员工所担任职务的层次来确定,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跳跃。因为过于超前的培训(低层次职工接受高层次的培训)容易助长一部分职工产生自满情绪而不安心本职工作。

  3.2采用合适的培训方式

  企业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培训方式必须与成年人的学习规律相适应。成年人的特点是记忆力相对较差,但理解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因此,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是比较合适的,即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应多用实例并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受训者将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来,以供其他受训者参考。适当采用“吊胃口”的方式和其他技巧可提高受训者的学习兴趣,多表扬少批评能增强学员的学习信心,还应该重视受训者提出的意见和问题,集思广益,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此外,在培训材料的编排上,尽可能考虑到趣味性,深入浅出,易记易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培训工具,采用视听材料,以增加感性认识。书面材料力求形式多样化,多用图表,简明扼要。

  4、培训的计划性;

  一般来说,每年年初我们根据各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公司全年的工作重点,让每个部门制定出一个大致的培训计划,当然这种计划是有其局限性的,我们培训管理人员就会召集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计划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内容的调整。接下来就是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进行有效的师资组织、人员场地落实,培训的各项检查;年中再进行一次评估并对培训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5、外培人员回来后的再培训;

  现代通信运营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各项新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因此各类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等组织的技术培训较多,而根据合同额的大小,参加培训的人员又是有限的,因此组织好外培人员回来后的再培训在通信运营企业中显得尤为总要。我们一般根据不同设备厂家的产品由相关部门制定优秀的岗位人员参加培训并和其签定培训合同,合同内容中除了对员工服务企业的年限有限制外还对员工的培训有效性有规定,这样既保证了参加培训的员工能有效进行学习掌握知识,又能对员工对企业有一定的服务期,防止有些员工掌握了某项技能后被竞争对手挖走或跳槽。

  参加完培训回来的员工要提交培训小结,对所参加的培训进行总结并对资料及时上缴资料管理员(如有需要可以办理借用手续),然后督促参加培训员工的所在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再培训,这样受培员工结合岗位特点进行再培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培训效果评估。

  为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须通过培训的评价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1)监督指导。培训组织者对培训的组织实施应进行监督与指导,重点做好课程内容先后次序的安排与协调。

  (2)分析和修正评价标准。根据信息反馈,对原定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和修正,以便客观公正地评价培训效果。

  (3)评价培训效果。培训效果的评价包括两层意义,即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价以及受训者通过培训后所表现的行为。整个培训效果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合适进行评定,通过组织受训者讨论,了解他们对课程的反映;第二阶段,通过各种考核方式和手段,评价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第三阶段,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受训者的工作表现来评价培训的效果,如可对受训者前后的工作态度、熟练程度、工作成果等进行比较来加以评价。

  最重要的评估是在培训前进行的评估。第二重要的评估是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的评估。期中评估很重要,不过如果使用不当,有过度测试的风险,即使没有期中评估,只有期前和期末评估,评估体系也算完整。评估方式可采用问卷方式进行,分别在培训前与培训后,由培训学员及其主管共同填写,根据比较结果,可以量化的方式衡量出受训者培训前后的态度、知识或技能的变化程度,切实衡量出培训后学员的行为表现能否得到提升,同时也能体现出讲师的工作是否有效。

  五、工作思路和展望

  基层通信运营企业培训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经营机制、文化氛围等具体情况,综合应用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对培训管理工作进行长期规划、统筹安排。因为培训带来的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和企业原来的观念多少会产生一定的磨擦,首先需要企业高层的远见和胆识;只有在培训的效益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才会有大量的企业去模仿。而培训本来是种长线投资,所以需要的只是时间。

  结合目前在企业中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场所以及培训费用,我们应该学习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舍得花时间和金钱来进行培训,除了必要和传统的培训方式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轮岗或者称作为岗位流动是现代企业人才培训的又一重要方式,人才有岗位流动的机会意味着展示潜在专长和能力的机会,同时岗位流动便于开拓人才的视野,提高人才的流动能力和综合能力,便于企业各部门、各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同时这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这种培训方式目前在我国企业尚不多见,可以值得我们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美)雷蒙德A诺伊 Raymond A.Noe著:《雇员培训与开发》,徐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4月第一版

  2、(英)莱斯利瑞(Leslie Rae)著:《培训效果评估》,牛雅娜、吴孟胜、张金普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20xx年3月第一版。

  3、张国初等:著《人力资源管理定价测度和评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6月第一版。

  4、郭京生、张立兴、潘立编著:《人员培训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1月第一版。

  5、中国企业国际化管理课题组:《企业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方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年5月第一版。

  6、蒋亚奇著:《企业职工培训管理》,来源《经济管理》,20xx年12月02日。

  7、中国人力资源网:《企业培训管理悄然崛起 》,20xx年12月17日。

企业运营管理8

  【摘要】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和营销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把握这些新变化并改进我国企业运营管理的策略,有利于企业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本文主要对网络环境下企业运营管理展开了一番研究。

  【关键词】

  网络经济 网络环境 运营管理

  一、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对成长方式的影响

  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优势不再集中在资金、技能和规模等几个方面,而是体现在快速和创新上来。谁最先发现潜在市场,挖掘新的商机,谁就最新抢占市场份额,成为该行业的领跑者。因此企业的发展壮大不再是靠效率靠规模,而是依赖于革新创造,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成长方式。

  (二)对经营方式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出现将极大地影响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脱离常规的买卖双方交易的模式。网络经济除了买卖双方交易的模式外,更多强调的是供应商模式。供应商通过对产品营销渠道的挖掘,作为买卖双方的中介可能会占取更多的利润。

  (三)对生产组织方式的影响

  (四)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网络经济让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得以更新,从而使管理更具效率。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既表现为企业内部的网络化,企业内部决策的层次越来越清晰,管理的幅度越来越宽,决策越来越分散;又表现为企业之间组织的网络化,形成了以专业化联合的资产,共享的过程控制和共同的集体目的为基本特征的企业间组织方式。

  (五)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无论是任何企业都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来销售自己的产品,这种销售方式不但充分体现了网络营销成本低廉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销售方式上快捷的重要特征。在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之下,人员通常情况下需要在营业场所对产品进行销售或者是上门对产品进行销售,这样不论在物力上还是在财力上都是一个很大的消耗,因此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网络营销所带来的巨大优势。

  (六)对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的影响

  网络经济将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最后达到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通过因特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的高度整合是电子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网寻找客户、扩大新的销售渠道,成为新的管理职能。第三步是对价值链或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高效动作,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最后是通过网上销售扩大相关的服务范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

  二、网络环境下企业运营管理的策略

  (一)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网络意识

  随着网络经济及市场环境的发展,企业越来越觉得管理创新的重要性,需要能够创造出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模式。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络的有效传输,及时向目标市场发出相关信息,从而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企业内部职工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职工可以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发展战略等等,制定好工作计划以及实施方案,从而达到合理参与管理,发挥集体智慧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二)加强网络型组织结构建设及流程再造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型组织结构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组织结构。通过信息网络的有效利用,使得企业原有组织结构变得简单化、扁平化,管理层彼此之间可以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网络经济是一种速度型经济,要想及时掌握重要商业信息,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需建立一种速度型机制。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组织结构就必须具有柔性,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实施组织流程再造是一种系统工程,是一种组织创新模式,流程再造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对企业组织运行基础的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重新组合,并且对相关制度做出一系列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流程能更好地运作,产品质量、服务以及速度等多项绩效标准都能得到明显性地改善,从而为利益相关人带来最大的利益。

  (三)加强生产管理,促进供应链的网络协同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要在内部生产管理有所加强,使得网络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实施供应链管理,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经济效益大大提升。通过网络的有效利用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协同,使得与之相关的企业能够协同性地加强实施关键的业务流程,并能充分利用同一资源或进行同步化作业,共同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保证质量以及履行各自的义务。因此,企业应建立起企业间更为紧密的网上协作环境,满足信息的共享和及时上传下达的要求,实现高效率的网络协同工作。

  (四)进一步发展网络营销,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在网络营销中,企业交易成本可通过对网络的应用大大降低,企业在经营中可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展开市场调研、搜集相关资料、对市场进行分析、与客户等展开即时地交流沟通,还可通过在网站上发布重要信息以及对意见的收集等。网络营销是人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了,通过互联网消费者能够在任何地区、任何时间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网络渠道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选择。

  总之,网络经济的发展对企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必须要认真研究和总结网络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努力进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企业运营管理9

  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国内企业必须抓住机遇拓宽国内外两个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今天,如何制定精细化的生产运营计划,理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降本增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关键课题。企业的生产调度与运营计划是企业进行生产管理的主要依据,它通过对企业的生产任务做出统筹安排,规定着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出的品种、质量、数量及进度等的要求,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生产经营活动的纲领,是确保企业平稳运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通过该SH 集团生产调度与运营监控管理系统,SH 集团能够实现煤炭、铁路、港口、航运、电力、煤制油煤化工等业务板块的产、运、销协同管理,提升集团业务一体化整体运作能力,借助该系统能够具有更加完善的生产运营计划,从而便于统一指导集团下属各个业务,打通各业务板块接口,实现集团产业链工作流的顺畅流转。通过制定精细的生产运营计划,对于挖掘集团各业务潜力,提升业务效益,起着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2 生产调度计划管理方法

  在生产计划方法探讨的研究领域,我们参照潘国燕、廉海涛论述的关于新型管理模式下的生产计划优化的一些新的观点和智能模拟在生产计划优化的应用,同时针对潘国燕以及张刚论述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管理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一规律,使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及采峰、曾凤章论述的解决传统的流程型生产管理方法不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产调度运营管理的优化方法。在生产营运管理方面,集团公司正在从分散、独立的管理模式向集中、统一的模式过渡,主要是对个相关板进行集中的指挥协调,对资源进行统一调配,达到集团总部对资源状况、物流过程的动态跟踪,对生产运行情况实时监控,对市场变化和突发事件及时做出反应。

  3 生产调运与运营监测系统的设计

  针对集团公司生产运营现状及应用背景及需求,该系统首先建设一个基于结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调度记录、生产日报、物理文件以及生产计划等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其次实现各个二级单位具体生产报表统计功能,对各种重要信息进行有效地统计。同时系统还因借助物联网这一新兴信息化手段对SH 的生产经营进行指导,使其创造更多利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3.1 可行性分析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要开发一个管理系统有多种方法,本系统主要使用Ajax 技术以及MVC 架构技术进行开发,这些技术体系相对成熟,运行稳定,而且参与项目的主要人员均受过专业教育和实践经验。并对其它相关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系统设计之初,对硬件的需求为一台可以运行Eclipse4.0 以上版本的普通PC机即可,服务器端需要可以稳定运行Tomcat 7.0 的操作系统。

  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系统所需完成的要求出发,通过相关调研,整个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主要包括:系统管理、生产运输计划管理、数据导入与查询管理以及运营监控管理这样四个方面

  3.2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用于对系统所有用户的注册和密码设置的管理,用户权限管理以及系统维护管理,其中,系统维护管理主要是负责对系统基本信息的备份与还原以及系统日志的管理,

  3.3 生产运输计划管理

  生产运输计划管理是整个集团生产调度与运营监控管理系统的基础模块,通过该功能神华集团总部可以对整个集团公司在内的各个分公司,按照上一年的实际情况以及公司要求,分别对生产运输的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以及日计划进行录入和修改等操作,并在审核通过后,将其公布以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查询.

  3.4 数据导入与查询管理

  数据导入与查询管理主要用于该集团公司所有二级单位对自己单位当日具体的生产运行数据进行填报并上传,集团公司生产指挥中心的调度处值班人员点击导入,数据直接导入系统,之后便可生产报表。

  3.5 运营监控管理

  运营监控管理是整个生产调度与运营监控管理系统最为核心的功能,该系统可实时采集作业人员及作业设备等各类信息,并根据后台动态设定的管理规则,实现超限报警、人员定位跟踪、报警处理等功能,可支持对相应设备的互动和控制。

  4 网络拓扑结构与架构设计

  整个生产调度与运营监控管理系统采用的是B/S 结构来进行设计的,服务器端分为数据服务器、加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备份服务器这样四个部分,备份服务器主要负责对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备份,通过多路数据的实时备份,保证了相关生产运营信息以及监控信息数据资料的详实和安全,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整个网络主要采用相关的电子密钥以及加密方式来对其整个系统的网络安全进行保护,因其可以直接在公网上进行传输,但是为了确保安全,暂定采用内网专线。

  5 结束语

  通过建立SH 集团生产调度与运营监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调度各部门的信息高度集成,并通过各种基础数据及其数据关系在线生成报表和台帐,为各板块的生产与运营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企业运营管理10

  两天的企业经营模拟让我受益匪浅,真的要感谢学校和老师能给我提供这次模拟学习的机会,在两天的模拟经营过程中,我真的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自己的角色中去。作为一名模拟CEO,我一直在认真思考公司的未来和发展方向。这次的企业经营模拟也让我感触颇多。 企业经营需要明确的计划和方向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就是我们发展的方向,为我们之后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不至于在团队内部出现较大的决策分歧。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站在岔路口,面临两难选择的时候,我们的迷茫度会降低很多,有助于我们做出合理而正确的选择。

  此外,在企业的模拟经营中,每年年初的那次会议十分重要,基本奠定了未来一年的发展方向。这个年初的计划相对于定位来讲就具体了很多。有了这样一个具体而明确的年初计划,我们一年的工作都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省去了很多争论决策的时间。

  当然,方向和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在公司的运作中发现最初给出的定位、制定的计划对公司的发展并不利,这是再固执的坚守,可能会使公司进入困境。最初的计划是一个框架,我们其实一直

  都在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它,争取摸索出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来。

  具体到我们的经营来讲,我们一开始设立的定位就是搞大产能,要做就做最强最大的公司。虽然这样的贷款量巨大,运营中会面临巨大风险,但事实证明,这些困难都是可以通过合理系统的计划解决的。最终,我们的确成功建成了年产值一亿五千万左右的生产线,并且主打生产高端的P3产品,我们相信,如何持续经营下去,我们的公司一定是最有前景的。但是这个定位在这次模拟经营的课上是有些失败的,因为我们仅仅只有四年的运营时间,很多生产线我们还不能收回成本,而我们的经营就已经要结束了。所以,如果以后再制定计划,我可能不止要考虑长期利益,可能还会考虑短期利益,至少几年内要回本,要开始盈利,这样的话,风险将会降低很多。

  冒险就是保险

  有时候就觉得是这样,在第三年的企业经营中,我们发现假如不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的话,很可能在这一年我的企业就会很快死的,在这一年,我们已经有总额一亿两千万的贷款,其中包括八千万的长期贷款和四千万的短期贷款。而此时,现金流断裂,我们在出售厂房和借之间徘徊不定。最后,我们选择借四千万的。可能我们是借最多的组了。因为我觉得贷款本身就是一种机遇,它可能会让我的企业陷入不可挽回的地步,但如果不贷款,我的企业又很有可能在这一年末就会因为欠债过多而经营为负,但我不太确定失败的可能性有多大!在这一年,我们利用贷款筹到了广告费,从而抢

  到了很多大单,然后利用之前投入巨大产生的生产线,顺利完成了生产,不仅还清了,还还清了两千万的长期贷款和两千万的短期贷款。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在有些情况下人生就会面临自己觉得不知如何才好的事情,往往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就要具有勇者的精神、霸者的魅力!勇敢的做出倾听自己内心的抉择,往往在这个时候,请相信自己的心灵———她是对的!

  团队合作十分重要

  我们的`团队有六个人,我担任总经理,还有财务主管、生产主管、营销主管、财务助理和配送主管。只有我们六个人团结协作,共同参与讨论,才能真正经营好我们的企业。

  原以为战略思维只是一个企业的CEO指定的企业发展方向,是一个很概括,不好度量的概念,通过学习我看到战略思维是从始至终都应该在组织成员的意识和行动上有所把握,即从整体上来思考问题,远比各管一摊有效率得多。

  一个组织是否成熟,明显的标志就是看她有没有能力形成并运用组织的智慧。沟通、协作和群体意识在未来企业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被有远见的组织所关注。中国企业更是迫切需要走出独断决策的传统误区,因为我们聆听过太多能人的成功史,感染了过分浓重的企业英雄主义情结。在昔日的英雄们一次一次地上演着同一出悲壮的霸王别姬和愚蠢的承诺升级的今天,结论已经显而易见:仅仅依靠特殊资源构建竞争优势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组

  织整体智慧的较量。在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时间压力下,要想取胜就必须快速建设能力超群的高效团队,形成团队个体之间的优势互补,运用团队智慧,对环境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在没有经验的一群人中,如果就按照自己分内的职责作事,不情愿别人插手的做法,无疑很狭隘并没有发展的。

企业运营管理11

  房地产行业作为中国经济新时期的支柱产业,一直引领着中国经济的新走向。而随着“国六条”的颁布,地产业成为了国家重点的宏观调控对象。金融危机爆发后,房地产行业内部逐渐变得复杂。经营风险的加剧、客户要求的提高使得房地产行业重构运营管理体系成为大势所趋。

  一、地产业运营组织系统的建设

  运营组织系统的重构应该遵循以地产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核心的原则,在组织结构设计上要做到“权责分明”“决策高效”。企业若想更快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取得速度优势,就必须建设一个高效运行的组织架构。目前,地产企业中比较典型组织系统结构有以下几种。

  (一)投资监控型

  采用典型的投资监控型组织结构的企业有地产龙头企业万科集团。其组织架构模式可由图1直观地看出。图1由图可见,企业整体的组织架构由集团控制层面和项目公司层面两部分组成。其中项目部处于整个价值链的前端,参与方向上的定位与设计工作,负责进行整体的方案设计和编制控制计划。这种组织架构下,集团控制层面负责战略定位、地区管理总部负责对分公司进行业务指导,而城市分公司为前线的执行者。同时,这种组织架构实现了对价值链前后两端的协调平衡,把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结合起来。

  (二)项目监管型

  采用典型的项目监管型组织结构的.企业有龙湖地产公司。其组织架构模式可由图2直观地看出。图2由图可见,项目监管型组织结构实际上是一种矩阵式管理。集团控制层面中不设置副总职位,这直接把权力分散给了各项目负责人,而运营负责人仅在其中起到协助推进作用。项目负责人需要负责土地的开发、建筑材料采购、成本预算与控制、施工质量监督、以及营销等各个方面,专业成果在各部门把关后,都要上报项目负责人进行审核。

  (三)项目操作型

  项目操作型组织架构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其组织架构模式可由图3直观地看出。图3由图可见,项目操作型组织架构的部门设置较为简单,即在工程技术部内部自行组成分项目组,对各个施工现场进行监管和质量控制工作,此种结构对组织的层级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养成。目前,这种运营组织结构在我国地产行业中最为普遍。

  二、地产业运营流程系统的建设

  运营流程于房地产企业来讲,是各部门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血脉线”。企业运营流程系统模式要依据不同项目和不同企业的特性来具体制定。普遍意义上的运营流程系统包括指引大方向的战略流程、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实操流程和直接用于工程现场的具体项目流程。为使地产企业的流程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作用,企业必须着力建设三大流程系统体系。

  (一)流程系统设计体系

  流程系统的前期设计工作要遵循“规范性”“量化性”和“战略性”的原则。规范性是指流程的框架要明确,步骤与步骤之间要有完整的联结点,要不断对拟定流程进行梳理和可行性评估;对构成流程的每一步骤要制定严格的标准规范,对联结各步骤的接口也应进行流程上的规范;在下发的流程文件上,要配有结构清晰的流程图和步骤说明,要消除一切模棱两可的条文。量化性即用具体的绩效指标来衡量流程设计的科学与否。这里的绩效指标要依据企业总体的战略目标来制定。战略性即流程系统的设计应该体现企业宏观的、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并随战略目标的改变而进行灵活的调整。

  (二)流程系统的实操与评估体系

  当流程系统进入到实践环节时,就必须致力于保证所设计的流程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作用。首先,要对相关执行者进行流程体系培训,讲解每个个体、每个环节应负的责任、应起到的作用,并进行实操技能培训。其次,要努力营造流程的权威感,这可以通过设置一套有奖有罚的流程实施评估制度,并建立流程实施评审小组来实现。

  (三)流程系统完善体系

  流程系统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必须不断的依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企业战略方向上的调整而不断改进流程体系,使之最终与企业战略效益目标完全吻合。

  三、地产业运营规范系统的建设

  如果说运营流程系统是地产企业的血液,那么运营规范系统就是地产企业的脉络。运营规范系统包括管理制度和办法上的设计,其实质是探寻管理风险和管理效率上的平衡,既要求高效的信息传播速度,又要适当地下放权力,以分散风险。在运营规范系统的建设中,地产企业的战略定位,包括市场开发范围与规模以及宏观经营理念等是系统建设的灵魂所在。企业须预先进行对企业运营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评估,并做出相应的战略定位。随后,企业应依据既定的战略定位来设计具体的管理模式、组织层级、部门职能和管理权限、岗位职责、审批流程等。

  总而言之,运营组织系统、运营流程系统和运营规范系统的构建都是一个动态的、持续优化的过程,要求企业发展战略部门根据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理念的变化及时对其作出调适,并定期进行系统的自检,以优化管理方法、突破管理瓶颈。这是后金融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创造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蒙蒙.基于服务型建造的建筑企业商业地产开发运营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xx.

  [2]李振海.临沂市万兴都商业地产项目策划运营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xx.

  [3]杜绪.广东食品集团信息化发展规划与实施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xx.

  [4]谢婷.房地产绿色供应链构建及其合作伙伴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xx.

  [5]王超.基于多目标平衡的商业综合体营建体系及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xx.

企业运营管理12

  供电系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生活生产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但是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却非常晚,电这一能源物资真正被人们使用普及,是开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二十多年的发展大大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正是因为这样,现阶段曝露出了很多问题,这类问题大大制约了供电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问题存在于多方面,今天我们探讨的运营成本管理问题,能有效地提升管理规划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经营管理理念。

  一、供电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意义

  1、运营成本管理是实现市场化经济管理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是我们今天的主要形式,运营成本管理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性,同时具有科学性、经济性,能大大地提升管理效能。

  2、运营成本管理是确保企业整体管理长效发展的核心。任何企业的发展最为关键的就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支配着整个企业的决策和运转,因此运营成本控制的好坏对于供电企业发展非常重要。

  3、运营成本管理是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方法。企业运转的过程由很多部分的要素组成,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今天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方向之一就是节能环保,这个方面做得好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供电企业运营成本管理原则

  1、综合性原则。供电企业的运营管理是一条完整的管理体制,包括了销售和维护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运行都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到企业的运行,综合性十分的强。

  2、比较性原则。供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地进行管理优化,而优化的过程就是针对于各种管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企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就要不断地进行前后的比较,这样才能更好地看到改进的效果,对于下一步发展方向起到辅助决策和很好的推动作用。

  3、引导性原则。供电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更多的是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通过科学的理论形成一种长效管理体制,纵向贯通落实,很好地引导我们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三、供电企业运营成本管理策略

  1、重视设计规划,深化管理模式

  供电企业在今天的工作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何进行很好的设计非常的关键。城市在不断地外扩,我们供电企业在一次次的进行线路的改革,在资金成本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何地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就显得非常的关键了。我们设计人员要更多的进行现场的考察,只有在实地了解情况才能更好的进行设计。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多方面的因素的综合的考察,我们要考虑到线路的建设的间距,与此同时要考虑到成本问题,另一方面是否能够与其他的线路构成冲突,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行考虑的。对于设计的方案要进行多次的审核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错误地出现。在当前的调查过程中,很多的问题就是由于当初的设计方面的问题导致了问题的不断的放大,最终影响了整个系统。

  2、制定成本考核,提高运行效果

  供电企业应该根据自设的运行规律和年度的运行发展报告来制定适宜的成本考核方案,应该根据其他考核方案来进行综合协调运用。要注意责任的落实,建立目标成本管理责任制,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在考核的过程中,将目标成本分解到每一个具体项目、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每一个职工,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完成既定成本目标从严从实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运用也是规范生产的有效方法。

  正如上所述,在供电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中,围绕市场发展变化的特点,注重采用“动态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思路模式来降低生产消耗,形成有效、科学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要求。管理的过程中更加的讲究方式方法,很好的运用科学的理论与依据,不断的优化不足之处,不断地提高整体的质量与效率。

  四、人才的培养以及资金的投入

  供电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非常的重要。就目前的整个行业而言就为紧缺的就是人才,在各大企业人员的分布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第一部分,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专业人士,这部分人对于技术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平时喜欢已经验说话,很排斥新鲜的事务;第二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刚接触新鲜的事务,没有实际的经验,对于实际的情况不了解,理论与实际不能够进行很好的`结合;第三部分,基层工作者,这一部分人一般都是文化水平非常的低,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三类人我们可以看出很难满足今天我们的需求,想要在这一领域继续的发展,我们就要必须的进行人才的培养。

  目前,很多的企业已经行动起来,进行人才的自身的储备。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岗位培训,很多的企业聘请专业的人士进行培训,针对于问题点进行很好的解决,同时大力地调动员工的整体的积极性,这样很好的是我们员工投入到学习中。只有我们进行全员的参与才能更好的推进人才的培养,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企业想要发展,就要不断地加大资金的投入的力度,在今天无论发展人员的培养,还是进行科研,都需要我们进行有利的资金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结语

  跨入本世纪以来,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供电企业也是如此。上文一些方面的介绍使大家的认识程度一定有了很大的印象。将来的发展就是建立在今天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慢慢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体制。我相信,只要我们很好的进行工作调整,正确地面对问题,未来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企业运营管理13

  摘要:从运营管理及战略研究的概念和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提出了企业运营管理战略选择的方法以及企业运营管理战略实施的方法,希望对以后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运营管理;战略选择;环境

  1运营管理及战略研究概述

  1.1运营战略决策

  所谓运营管理战略就是指根据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产品特点,为企业的发展制定运营管理方案。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从而保证企业实现长远经营的目标。企业运营管理战略包括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总成本领先战略。所谓总成本领先战略就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和对手相比在生产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相比于对手而言,自己的成本是最低的,以此获得产品市场份额。这种运营管理战略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价格优势获得市场。总成本领先战略具有生产规模大、生产数量多的优势。但采用这种运营管理战略必须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这样才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第二种是差异化战略。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创新,即生产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利用和其它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占领市场。采用这种运营管理战略时也要控制产品的成本。为了实现差异化运营管理战略,企业内部的部门之间必须共同努力,从而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其它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某一方面有优势也可以是多方面都有优势,例如,产品的功能比较强、质量比较好、设计比较独特等。但是采用差异化战略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前期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多,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但是产品的独特性也会使得消费者愿意花高价钱购买;第三种是目标集聚战略。所谓目标集聚战略就是通过大量的调研将市场进行细分,然后确定企业针对的消费群。即企业只针对市场中具有某些特点的特殊消费者生产产品。企业在采用这种运营管理战略后,相比于竞争对手而言,会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采用这种运行管理战略对企业本身的要求比较高,通常情况下企业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后才能采用目标集聚战略。在实施目标集聚运营管理战略的过程中也需要涉及到总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不同类型的企业在采用目标集聚运营管理战略时侧重点有所不同[1]。例如,如果企业是以提供服务为主的,就应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目标集聚运营管理战略,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如果企业是以生产制造产品为主的,则应将重心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上,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运营战略决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企业无论处于哪一阶段,其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做好资源配置工作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资源不足的情况,就会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一问题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对现有的经济效益不满,会继续寻找新的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但此时企业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没有人力、物力、资金的支持,企业的发展就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对自己现有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将资源用于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经济效益的项目中。企业在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时,需要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即企业资源优化配置需要有运营管理战略的支持。由此可见,运营管理战略对企业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二,为企业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有人曾经说过,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决策过程。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还是对外投资过程都是企业不断决策的过程。由此可见,决策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所有的决策都应以企业的运营管理战略为标准进行。只有符合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决策才能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三,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企业的运营管理战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和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相关。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制定主要就是为了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2]。如果企业实现了长远,企业员工的生活也得到了保证。即制定企业运营管理战略可以将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统一起来,让所有员工都有了共同奋斗的目标,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

  2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于社会中的,它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周围的环境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机会,同时也会限制企业的发展。通过实践可以证明,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某个组织对企业的影响。而企业自身又无法改变环境,相比于环境而言,企业是渺小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让客观存在的环境条件为我所用。大量的理论研究证明,企业所处的外界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往往要比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大,但是这种影响可能是间接,并且是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现的。因此,企业选择和实施运营管理战略前应对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

  2.1政治与法律环境

  政治与法律环境即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政府的行为将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很多政策的变化都比较大,还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是需要面临着一定的政治风险。为了降低企业经营中的政治风险,企业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第一,要全面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在进行某项投资前要根据国家的规定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第二,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应随时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避免出现违法行为。例如,我国在20xx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对食品卫生的监管,规定了禁止使用的食品包装材料的物质名单,这些对于从事食品加工的企业而言就是比较大的政治环境变化,企业需要根据相关政策的变化进行生产内容调整。

  2.2经济环境

  企业在研究经济环境时应从两方面入手,分别为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微观经济环境。其中,进行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和研究应主要分析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的情况,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国民收入变化等,这些指标的变化能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这为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提供了大的方向。进行微观经济环境分析和研究应主要分析企业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企业所在地区消费能力、消费者的偏好、产品销售情况等。通过研究这些指标,企业可以判断自己未来发展的空间大小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2.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企业所在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企业所在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将决定居民的需求层次,从而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参考依据。企业所在地区的宗教信仰习惯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例如,在回民聚集的地区则不适宜从事与猪肉加工相关的行业。企业所在地的风俗习惯可能会使居民养成固定的消费习惯,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居民的消费习惯相符,则有助于企业占领市场。

  2.4技术环境

  企业对技术环境的分析也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分析宏观技术环境。即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情况如何,技术水平是否达到国际水平,国家是否支持该领域技术的发展。研究宏观技术环境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要分析微观技术环境。即要分析企业所在地区相关技术发展的情况,该地区是否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研究企业所处地区的技术环境对于企业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进行企业内部资源分析。企业是由资源组成的,不同类型的资源具有的作用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看作是企业资源的竞争。所谓企业资源就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生产要素。企业的资源可以分成三种,分别为无形资产、有形资产、组织能力。企业应在制定运营管理战略前明确企业拥有的资源数量,主要清点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其中,无形资产包括专利、发明、驰名商标等。而有形资产则指实物资产和财务资产。此外,企业还应对自己现有的组织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企业的组织结构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效率和企业管理的水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节奏[3]。其次,是企业组织能力分析。第一,要判断企业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不同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产品生产周期以及产品质量都会有比较大的区别。企业应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以及市场需求情况对此进行判断;第二,要判断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是否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是单一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产品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需要的原材料种类以及数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种类和数量能满足生产的需求;第三,要判断企业的运营能力是否能满足销售需求。这就涉及到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比较高,则应根据销售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但现在很多企业仍采用经验式的管理模式,没有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最后,是对企业市场份额以及市场地位进行分析。企业应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其他同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判断企业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这对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具有一定的帮助。

  4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和实施

  4.1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

  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是建立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即需要根据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制定运营管理战略方案,再利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对所有的运营管理战略方案进行评价,选出其中最优的方案。这是企业进行运营管理战略选择的步骤,但因为不同的企业所面临的情况不同,在具体使用时还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2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

  第一,完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现有的企业组织机构,使其更加完善是保证运营管理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性条件。首先,要改变组织结构的形式,使其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明确各个职位的权责范围,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最后,还应建立严格的考评和监督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管理。第二,加强财力保障。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产投入,如果在运营管理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资产投入不足的情况将严重影响运营管理战略实施的效果。因此,企业应增加融筹资的渠道,为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提供财力保障。第三,加强人力资源保障。首先,要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自愿为企业长期服务。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是为了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企业发展的过程同样是企业成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最后,要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要对员工的表现进行量化的考核,准确评价员工的工作能力,并给予物质奖励,促使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第四,要加强对运营管理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战略控制的方法主要是预算、审计、现场控制等。战略控制过程包括确定评价标准、评价工作绩效、评价信息反馈以及纠偏等几个环节。

  5结语

  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制定运营管理战略的重要性,也没有实质性的运营管理战略,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大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力度,为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悦.ERP信息管理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J].通讯世界,20xx(13):40-41.

  [2]田利军,郑晓红.奥凯航空公司财务战略选择分析[J].财会通讯,20xx(5):78-80.

  [3]罗兵,黄建彬.企业战略性资产全过程动态管理探究[J].财会研究,20xx(1):53-55.

企业运营管理14

  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质量管理在企业的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针对质量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落地执行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提出已久,各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中也是各显神通。如何使全面质量管理有效落地,并在企业的运营实践中发挥作用呢?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菲根堡姆于1961年在其《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菲氏的这个定义中的全面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要求全员参与,充分发挥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的作用。其次,要求全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有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决定最终的质量水准。再次,实现战略统一。质量应当是利润与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统一,离开经济效益和质量成本去谈质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菲氏的全面质量管理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各个国家在实践中都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了创新,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ISO 9000族标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这一定义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最新发展,也得到了质量管理界的广泛共识。

  二、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举措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综合化的管理方法和思路,企业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应有所突破:

  (一)质量管理的定位

  明确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是扩展到了整个组织经营管理的质量。那么,如何实现质量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战略地位呢?首先,企业领导应对企业产品/服务的质量负完全责任,质量决策和质量管理应是企业领导的重要职责。企业领导首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带头学习、理解并亲自参与全面质量管理,才能对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形成强有力的支持,促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其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能随意动摇。“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种质量状态不能保证具有良好一致性质量的产品的输出。

  (二)质量责任体系

  如果把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定位比作一个人的骨架,那么各个岗位的质量职责就是这副骨架上鲜活的血肉。企业在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定位后,就要构建质量管理的责任体系。

  按照过程方法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明确各过程的牵头单位及各参与单位的质量职责。过程的所有单位应对过程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查监控,确保过程输出的有效性。其次,各过程、各环节所涉及岗位的质量职责应明确并书面发布。质量管理活动繁多,涉及企业的全员,因此,应对企业各类质量活动中涉及的岗位进行梳理,并明确该岗位的质量职责。只有过程各环节运行有效,才能保证全过程的有效运行。再次,质量监管岗位应予以授权并对所授权限给予维护,不越权,不渎职。质量管理人员的监管职责应独立于实体业务的执行职责,避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现象出现,导致行使质量监管职责时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三)质量方针展开

  质量方针反映了企业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的态度,是员工开展日常作业的标尺,是连接质量战略和具体的质量管理活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质量方针的确立要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以及顾客的需求并体现持续发展的承诺。质量方针展开是质量方针落地执行的关键。

  (1)按照树图的逻辑实施方针展开,明确达成质量方针的短中长期质量目标,评估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方针是否适应,是否有助于质量方针的落地执行。若不适应,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优化,确保质量方针的有效落实。

  (2)制定质量目标达成路径,明确重点措施,落实相关责任人以及完成时间,这是方针展开的关键。一般来说,按照从上到下,横向至企业所有部门,纵向到企业每一位员工,将质量方针要求落实到部门及个人的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

  (3)建立方针措施定期监控机制。讨论确认的方针展开计划,在推进过程中应定期监控,确保各项举措落地执行,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四)质量信息管理

  质量信息是企业产品质量形成各过程所产生的基本数据,是质量管理各项活动的耳目,是企业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要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统计及运用,应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质量信息管理的策划——明确各类活动对质量信息的需求。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开展的是否正确、有效和充分,通过质量信息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因此,在完成企业的质量工作策划的同时,也要明确各过程需要的质量信息。1)内部信息:包括质量体系各过程运行情况,设计/生产、服务提供、过程和产品目标执行情况,产品交付,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以及采购信息、供方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信息。2)外部信息:政策法令及技术标准、产品发展趋势、市场预测、顾客要求、顾客满意度等。

  (2)质量信息管理的实施——明确与质量信息处理有关的职责并收集所需质量信息。现在企业的组织机构一般采用一个层级多部门的扁平化结构,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职能划分,但又互相支撑共同完成组织的使命。因此,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初期,就要对影响质量的各个过程的质量信息进行识别并明确各过程主管部门收集质量信息的职责,分层次、分等级收集信息。在企业内部设立质量信息中心,各相关部门设立子中心。质量信息中心是质量信息管理的.中枢,可以设立在质量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各类主要的质量信息,包括内外部突发信息的反馈和迅速处置;各子中心根据本部门业务特点,负责本部门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工作,同时反馈相关质量信息至信息中心。各信息中心及子中心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员(专/兼职),并规定其收集数据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3)质量信息的分析运用——对收集的数据系统分析,深入运用。收集来的信息可能比较杂乱,很难看出问题的实质,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和产生的原因。收集分析信息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利用信息。建立定期会议机制,可以确保各类质量信息的有效传递,了解顾客期望,识别关键事件,跟踪质量指标,保证持续改进工作的实施。通过定期、固化的各级质量例会,包括明确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议程等,搭建公司的质量议事平台,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支撑,引导形成聚焦问题,重视数据的质量思维和习惯。质量例会从基层开始,层次支持,从日常工作的讨论会、升级会,到公司月度例会,做好每一层级的信息传递及运用,有效支撑公司的质量工作运行。

  (五)质量人员培训

  质量人员是质量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质量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也决定了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针对质量人员的培训,可以按层级建立培训地图并实施。

  (六)质量改进管理

  针对不同环节发现的问题点,按照制定改进计划、有效围堵、分析改进、验证关闭等流程改进提升,确保体系有效运行,产品质量满足要求。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质量工具,相关机制的恰当运用,也能有效提升质量工作效率。

  (1)问题升级机制。

  为保证内部质量信息的及时传递,通过建立质量问题升级管理制度,对重复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升级管理。质量问题按照严重度及造成的影响分等级管理。明确不同等级的质量问题发生时应采取的遏制措施,按照逐级升级的原则进行管理。原则上,升级到本层级的问题至少按照8∶2的比例进行升级,即本层级产生的质量问题,80%应在本层级解决,必要的话,不超过20%的问题升级至上一层级解决。

  (2)问题围堵机制。

  质量围堵机制按照生产流程倒序方式以“保护顾客”为最高原则,从离顾客最近的位置设置问题围堵点,每个区域都建立各自的管控表,跟踪每项问题的开启和关闭情况。关闭问题不删除。跟踪表不仅可以直观评估各区域的质量管控现状,适时做出调整,降低缺陷流出工厂的可能性,也是新产品研发时非常关键的输入,避免同类问题在新产品上再次出现。

  (3)整改路径预测。

  质量路径预测是针对问题,努力寻找整改措施,对已有的改进措施贡献率进行预估从而达到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预测机制,整改措施切换后的实际值再与路径预测值的比较结果,验证切换措施的有效性。当实际值与预估值发生偏差时,问题整改团队要立即对切换措施有效性进行评估或者寻求新的改进项目来保证年度目标的达成。

  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效

  从管理提升方面来说,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明确质量管理在企业的重要战略定位,领导作为公司质量第一负责人,对质量管理各项活动决策、参与,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通过各环节管理要求的标准化,员工岗位质量职责的清晰化,全体员工清清楚楚参与,明明白白履职,质量管理不再是质量部门唱的独角戏,而是所有员工共同参与的大联欢。从产品质量提升方面来说,通过信息流、会议管理保障客户的抱怨能准确、及时地传递并被闭环管理,通过组建多功能团队围绕内外部客户的声音开展工作,运用质量确认地图、质量路径图等工具提升运行效率、效果。

企业运营管理1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经济管理作为电力企业发展的要素,它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对电力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可以满足市场对电力企业的需求。目前,在电力企业中,经济管理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电力企业的运营,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电力企业的转型。本文就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策略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规模和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企业都缺乏竞争力,因此,为提升电力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领导人必须加强电力企业的运营管理,对电力企业进行合理转型,以此同时,建立现代化的电力企业体制,将管理中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促进电力企业发展的目的。

  一、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体制不健全

  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制约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性障碍,由于电力企业承担了部分行政的职能,使得企业的'自身安排受到限制,再加之,电力企业的运转需要大规模的资金,使得别的企业很难插入其中,长此以往,电力企业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运行环境,使得其自身缺乏市场活力和外部交换条件,一定程度上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垄断权力。

  (二)管理模式过于陈旧

  要知道,电力企业是一个工商企业,它主要是通过发电和输送等组成电力系统,由于电力企业市场开放度较低,使得竞争压力得以减少。电力企业缺乏统一的管控,加大了电力企业的开支,再加之,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太过陈旧,致使电力企业内部呈现出四分五裂的态势。

  (三)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电力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其长期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由于电力企业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是政府的行政职能,所以,电力企业的市场行为也受其干预,在这样的环境下,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初衷完全被破坏。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落后的管理理念使电力企业缺乏市场活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力企业经济运行效率,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

  (四)信息化管理不能及时跟进

  信息化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高效化的手段之一,它不仅能满足电力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能满足电力行业战略规划的需求;不仅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质量,还能提升其管理效率,在当下的电力企业管理中,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比如,信息系统不统一、信息内容不相符等,这些都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发展。

  (五)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待优化

  在电力企业经济的运营管理中,人是核心因素,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要在每个环节中都充分体现人的特性,以人的行为来规范管理机制。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要充分发挥人的工作热情,不断更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达到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飞速发展的目的。

  二、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把政企分开

  电力企业是工商合一的经济单位,要想建立健全的电力企业经济体制,就要打破制约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最大障碍----体制性障碍,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不被制约,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除此之外,国家还要对电力企业的股份制度进行改革,使电力企业可以主宰自己的一切。

  (二)不断更新管理理念

  电力企业要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并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不断转变经济运营管理理念,充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将新型的管理理念应用到电力企业的发展中,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高效发展。

  (三)创新管理模式

  在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中,要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就要创建一个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具体来说,要控制成本的消耗;与此同时,加强内部资金管理,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配置;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为电力企业多创收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电力企业效益最大化。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

  为构建信息系统统一、财务编码规范的平台,电力企业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要知道,在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中,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构建现代化的信息平台,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在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改变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符合员工实际状况的约束机制,让员工的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还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地激发电力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使管理更加的科学化、人性化,除此之外,企业还要重视培养人才和塑造人才,使电力企业可以健康、稳定的发展。三、结束语总而言之,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中,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经济管理,采取有效的经济运营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济管理职能,树立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加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经济管理可以更好地为电力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凤云.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的问题及策略[J].经济视野,20xx

  [2]焦丽婷,段丁强.论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应采取的策略——以电力企业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xx

  [3]钟健.电力企业经济运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华民居,20xx

  [4]于佳.对电力企业服务运营管理的探讨[J].中国信息化,201298

【企业运营管理】相关文章:

企业运营管理的08-01

企业运营管理11-30

企业运营管理的心得04-24

小企业如何运营管理04-27

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推荐03-30

企业运营管理的心得体会10-01

企业运营管理心得体会09-23

企业如何做好运营管理03-30

企业怎么做好运营管理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