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通用13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艺安全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1
为了更好地支撑公司招投标业务,收集有效的、精准的项目信息,不断开发新的业务,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第一章术语
第一条项目信息管理是指对项目信息筛选、收集、分析、汇总、上报、备案及后期对有效项目信息的跟进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把项目信息作为管理对象进行管理。项目信息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决策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效信息,并根据信息作出有效决策。
第二条项目信息是指我公司从事的业务范围相关联的项目信息。收集者首先要熟悉公司的目标客户群体、公司业务范围、公司资质、公司业绩,准确地去判断有效信息。
第二章项目信息收集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
要求所收集到的信息要真实、精准,准确性是对收集工作最基本要求,收集者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要进行准确的辨别,不断审查。
二、全面性原则
要求收集面要广泛,全面完整,只有广泛、全面的收集信息,才能确保我们占得市场先机;
三、时效性原则
项目信息的价值在于该信息是否能及时地提供,即时效性。招投标项目均有时限性,只有项目信息及时有效,才能把握机会,做充分准备。
第三章项目信息收集的方法
一、客户群体:我公司主要面向的客户有刑侦(公安、司法)、医疗疾控(医院、疾控中心等行业或单位。
二、市场范围:目前我公司业务面向全国市场,主要的.业务布局在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云贵川、广东省、重庆市、上海市、深圳市。
三、收集渠道:目前项目信息主要从各类招投标网站中去收集,目前我公司常用的招投标网站如下:工程大数据平台、安徽省招标投标信息网、优质采、信E采这几大招投标网站,也可以通过各代理机构网站及目标客户群体的官方网站。
四、项目阶段:包括立项批复、勘察、设计招标(包含大楼设计及实验室专项设计)、施工图审查招标(包含大楼设计及实验室专项设计施工图审查招标)、监理招标、资格预审、标前公示、施工招标(含大楼土建及专项实验室)、中标公告等,通过项目不同标段落实查找不同时期的进度和招标信息。
五、查找方式:首先快速地浏览可用信息,没有的再在每个网站上面进行关键字输入查找,例如:实验室、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食品药品等,网站会把这类信息统一列出来,便于查找,关键字可参考客户群体内容。查找信息要求收集者要做到对我公司的业务范围及业绩内容非常了解,能够敏锐、精准地抓取关键字,快速筛选有效信息。有的网站还需要VIP会员才能够查看的,可以将项目信息名称或关键字复制到百度进行详细搜索,或进入其官网查找。
六、筛选汇总:将有效的项目信息按查找时间进行有序登记,包括项目名称、业主单位名称、项目进行阶段、信息发布时间、超级链接等关键信息进行登记备案,并上报领导,领导要求重点关注的项目做出醒目标记,并持续关注后续进展情况,项目进展有最新情况应及时更新项目登记表并向总经理汇报。项目信息汇总表见附件1。
七、查找时间:鉴于招投标信息量大,信息收集人员每工作日下班前应至少重点浏览以下网站:重点浏览以下省份:安徽省、山东省、云贵川、广东省、重庆市。
八、项目信息收集注意事项:
1)浏览当日的项目信息最好在次日的早上再进行一次查漏补缺,避免招标代理机构当日发布信息时间太晚而遗漏,并将信息表电子版发给领导;
2)学会抓住关键字快速浏览,某个关键字搜索不到可以调换关键字或减少关键字再次进行搜索;
3)不能因我公司资格条件达不到而放弃项目,不能因项目小而放弃项目。
4)熟悉掌握我公司经营的业务范围。
第四章职能职责
项目收集工作应该配备1~2名项目信息收集专员,其工作职责为:
1、常用网站的维护及新网站的拓展运用;
2、负责每天浏览相关网站收集有用项目信息;
3、负责对项目信息的筛选、评审;
4、负责有用项目信息的汇总、呈报;
5、将上级要求关注的重点项目进行标记,实时跟进最新项目进展,并汇报给上级;
6、项目信息的归档、整理;
7、协助领导下载所需的项目招标公告或招标文件;
完成领导临时交待的其他事宜。
公司考勤休假管理规章制度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2
1范围与应用领域
1.1目的
为统一、规范工艺安全信息管理,保证材/物料、工艺、设备等安全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工艺安全管理活动提供基础资料,特制定本程序。
1.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以及为其服务的承包商。
1.3应用领域
本程序应用于公司研究、工艺设计、技术改造、生产、储存和运输操作中与毒性、易燃易爆性、化学反应性和其他危害相关的工艺安全管理活动。
2参考文件
公司《工艺安全信息管理规范》
《工艺危害分析管理办法》
《设备完整性管理程序》
《新设备质量保证管理程序》
《技术和设施变更管理办法》
《事故事件管理规定》
《培训管理程序》
3术语和定义
3.1工艺安全信息:是指物料的危害性、工艺设计基础和设备设计基础的完整、准确的文件化的信息资料。
3.2工艺设计基础:是对工艺过程及参数的描述,包括工艺原理、工艺流程、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工艺参数、工艺参数的限值及超出限值的后果等。
3.3设备设计基础:是指设备设计的依据,包括设计规范和标准、工程数据、工程图、设备负荷计算、设备规格、厂商的制造图纸等。
3.4化学反应性: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的趋势。
3.5化学反应性危害:可能出现化学反应失控的状况,并且该反应有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伤害,通常伴随有温度升高、压力升高、气体产生或其他形式的能量释放的现象。
3.6失控反应:因为放热化学反应产生热量的速率超过冷却能力而使得反应失去控制(如以温度和压力的快速增加为标志)的情况。
3.7自反应物质:能够发生聚合、分解和重组反应的物质。反应的启动可能是自发的、通过能量输入的(如热力或机械能量)或通过能提高反应速率的催化行为的。自反应物质也包括能自燃、形成过氧化物、与水反应的物质或氧化剂。
3.8本质较安全工艺:应用无危害或危害较小的设备、原料或工艺步骤的工艺流程。
3.9化学反应矩阵:是一种系统的、定性的分析工艺中反应危害的技术。典型做法是制作一个矩阵,列出工艺中和有关公用工程中所使用的材/物料以及可能进入工艺中的杂质,材/物料同时列在矩阵的第一排和第一列,然后通过相互交叉检查每排与每列中材/物料,系统地评估可能发生的危害反应。
3.10psm关键设备:因失效可能导致或促使工艺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环境影响的设备。
3.11标准操作条件(soc):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物料组分等参数在正常运行时满足工艺调整要求的最大值、最小值、设定值,以及偏离的后果和预防或纠正偏离的操作。
4职责
4.1企管法规处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程序。
4.2生产运行处负责工艺安全信息的管理,并为基层单位提供工艺设计基础方面的技术支持。
4.3机动设备处负责设备设计基础的管理,并为基层单位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4.4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材/物料的危害性的管理,并为基层单位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4.5工程管理部负责向业务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提供新改扩建项目中所涉及的工艺安全信息资料。
4.6电子商务部负责向使用部门提供所采购化学品的msds和设备的技术说明书、操作手册等资料。
4.7人事处负责组织本程序的培训。
4.8综合服务中心档案室负责公司工艺安全信息的储存管理。
4.9各相关单位负责本单位工艺安全信息的收集、建立、维护与更新。
5管理要求
5.1工艺安全信息的构成
5.1.1 材/物料的危害性数据至少包括:
5.1.1.1 物理性质数据通常可包括:分子量、热容量、蒸气压、燃烧热、粘度、电导率和介电常数、凝固点、相对蒸气密度、水溶性、比重、颗粒度、ph值、熔点、物理状态/外观、沸点、气味(一般情况和嗅觉极限)、表面张力、临界温度/压力汽化热、稳定性、不相容性、分解性等。
5.1.1.2 化学反应性数据通常可包括:
a) 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信息:稳定性、分解产物或副产物,发生聚合反应和失控反应的可能性,应避免的条件;
b) 不相容性:化学品、杂质、设备设施选材、建筑材料和公用工程(如仪表风和循环水等)相互之间可能的反应;
c) 热力学和反应动力学数据:反应热,不稳定开始的温度和能量释放的速率;
d) 反应活性大或不稳定的中间产品、产品或副产物的生成;
e) 确定意外混合或失控反应产生的毒性或易燃易爆性物质的种类及其生成速率。
5.1.1.3 易燃性数据通常可包括:
a) 易燃性特征(如,闪点、燃烧下限、燃烧上限和自燃温度);
b) 适用时,燃烧所需最低氧气浓度;
c) 热力学和化学稳定性(如自燃、自氧化、绝热压缩);
d) 粉尘特性(如颗粒粒径分布、最低点燃温度、最低点燃能量、最低爆炸浓度);
5.1.1.4 毒性数据通常可包括:
a)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b)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c) 最高容许浓度。(参见gbz2.1-20x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5.1.1.5 腐蚀性数据。腐蚀性以及与施工材质的不相容性。
5.1.2 工艺设计基础至少应包括以下数据:
a) 工艺流程、工艺原理及化学品相关反应的说明书;
b) 工艺流程图;
c) 设计确定的工艺物料的最大储存量;
d) 主要控制参数(温度、压力、液位、流量和组分等)的安全操作范围;
e) 非正常工况的后果评估,包括对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
f) 物料和能量平衡。
5.1.3 设备设计基础应当包括以下数据:
a) 工艺设备的建造材质,包括工艺管道、设备的材质;
b) 带控制点的管道仪表流程图;
c) 电气设备危险等级区域划分图;
d) 泄压系统的`设计及设计基础;
e) 通风系统的设计;
f) 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
g) 安全系统,如联锁、监视、监测、控制系统等;
h) 设备的设计依据、设备负荷计算、设备规格、厂商的制造图纸等;
i) 工程图、工程数据等;
j) 关键设备清单等。
5.2工艺安全信息的移交
5.2.1 对于新改扩建项目:
5.2.1.1 工艺安全信息资料,由工程管理部收集,项目竣工后向专业主管部门移交,双方保留交接证据。
5.2.1.2 竣工资料, 由工程管理部向综合服务中心档案室移交,双方保留交接证据。
5.2.1.3 专业主管部门及时向使用单位移交工艺安全信息资料,双方保留交接证据。
5.2.2 对于技改技措项目和装置检修项目,由项目施工主管部门(机动设备处或工程管理部),及时向使用单位移交工艺安全信息资料,双方保留交接证据。
5.2.3 对于日常采购的化学品和成套设备,由电子商务部向使用单位移交工艺安全信息资料,双方保留交接证据。
5.3工艺安全信息管理
5.3.1 各单位应针对工艺过程中所使用或产生的物质,包括:原料、中间产品、催化剂、添加剂、产品和废弃物等,结合5.1条款的要求和msds,收集、识别并建立工艺安全信息文件和物资间化学反应矩阵,以便供使用者查阅。
5.3.2 各单位应根据装置物料的变化,工艺设备变更等情况,随时更新相关工艺安全信息文件和化学反应矩阵。
5.3.3 工艺安全信息管理管理范例参见附录1。
5.3.4 专业主管部门每年至少对各单位工艺安全信息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监督整改,并保留相关证据。
5.3.5 各单位应组织工艺安全信息以及更新后的工艺安全信息的培训,具体执行《培训管理程序》。
5.3.6 各单位应将更新后的工艺安全信息,以及传递到相关部门,并保留相关证据。
5.4工艺安全信息文件管理
5.4.1 各相关单位应确保本单位所有工艺安全信息文件都有专人或岗位负责管理,建立相关工艺安全信息清单,并以清单的形式进行受控管理,详见《技术文件和资料管理办法》。
5.4.2 工艺安全信息文件以电子文档、纸制或两者的组合形式进行存档,以便员工使用。以电子文档形式存档的工艺安全信息,应进行备份,每半年进行一次校对,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5.4.3 工艺安全信息文件的防护、复制、过期信息的销毁和保留,具体执行《记录控制程序》。
6管理系统
6.1资源支持
公司现有资源都是协助实施本程序的可利用的资源。
6.2管理记录
企管法规处负责本程序各版本的留存记录和修改明细。
6.3审核要求
公司主管部门、所属单位和部门都应把工艺安全信息作为审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必要时可针对工艺安全信息组织专项审核。
6.4复核与更新
本程序应定期评审和必要时的修订,最低频次自上一次发布之日起不超过3年。
6.5偏离管理
本程序所发生的偏离应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偏离应书面记载,其内容应包括支持偏离理由的相关事实。每一次偏离的有效期不能超过一年,逾期须重新申报。
6.6培训和沟通
本程序由人事处负责组织培训和沟通。
6.7解释
本程序由公司企管法规处负责解释。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3
1. 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积极做好防火工作。
2. 各级领导应该重视防火安全,必须把防火安全工作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在实际工作中狠抓落实。
3. 对全体员工要加强防火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对防火安全的重要性、自觉性和责任感。
4. 落实防火安全的领导和管理,应建立、健全各级防火安全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奖罚分明,保障国家财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以利促进生产的发展。
5. 建立防火安全检查、巡查制度。公司每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防火大检查;工段每周检查一次;班组每小时对重点防火设备(部位)巡查一次,并做好记录备查。
6. 在生产区内严禁烤火,以及使用汽油、酒精或易燃液体清洗机械设备,以防火灾。如维修需要办动火手续后方可使用。
7. 严禁在生产区内吸烟,吸烟者应在公司划定吸烟区内吸烟。管理人员若发现有违反吸烟规定的人员却不加以制止,对管理人员处以相等的扣罚。
8. 禁止在生产区内进行动火作业。需要动火时必须按规定向有关部门申报,经保卫、技安部门审批,办好动火证后,落实动火现场安全措施方可动火。动火时应严格执行动火许可证背面的安全规定。
9. 乙炔、氧气瓶不准高温存放,一般在35度以下。乙炔瓶与氧气瓶要分隔存放。动火作业时,瓶与瓶之间不少于5米,明火点与瓶之间不少于10米以上,以防发生危险。
10. 易燃、易爆物品应妥善保管。易燃液体如:汽油、酒精、苯等不准露天堆放。需用桶、缸等装储,容器应牢固密封,防止泄漏,杜绝火患。
11. 仓库内易燃物品和可燃物品应分类存放,对散落部份应及时清除,不准设吸烟室,以防火患。
12. 凡机动车辆进入工段要全部带防火罩,车辆要定期清洁,当班当值司机负责加水、加油等所有日常保养工作,以免油渍、纤维、积尘过多,预防明火发生火灾。
13. 生产线的火花探测报警装置在停机后及开机前都必须检测一次。要经常对其进行维护、保养,保持高度灵敏、正常。并做好维护、保养、检测记录留档。
14. 生产现场要注意防火。特别是热磨、热压、砂光报火警时,无论是否有火星,被送到401、411、602仓及袋滤器内必须派人到各自工段管辖范围内的有关部位查看,检查途径的风管是否有火,确认安全后办理有关手续和签名,方可开机生产。
15. 在生产区内严禁燃放烟花、鞭炮、“火箭”等,以防火患。
16. 防雷设备每年应在雷雨季节前会知有关单位进行检查测试一次。注意维护、保养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17. 值班电工对电器设备应加强巡回检查。电器设备要保持清洁,电缆槽要定期揭盖检查、清理积尘或纤维,以防短路而引起火患。具体电器设备巡检按巡检要求执行。
18. 禁止摩托车、易燃物品储存、停放在生产工段内,以免发生火灾事故,需储存、停放在指定地点内。
19. 生产现场(工段)、仓库未经有关领导同意,禁止任何人员携带亲戚、朋友和外来人员进入生产现场、仓库参观、学习、探访等。
20. 外单位人员(包括运输)进入厂区范围内进行作业、参观、学习及运输等工作时,需由联系部门(含个人)督促填写安全合同。禁止在生产区域内吸烟,如若由此而造成火灾事故的,追究部门事故责任。
21. 原料场内木材堆放必须整齐,木材与消防栓之间距离1.5米以上,堆与堆之间必须留消防通道,不得有任何借口在消防通道上堆放木材和物品,要保证通道畅通无阻。
22. 车辆进、出场前检查。原则上由集团公司保卫部值班人员负责,检查是否带防火罩及登记进场。
23. 凡是消防通道、消防设备任何部门、工段都不能占用、封堵,应保持其畅通无阻。
24. 凡在生产过程中闻到烧焦味时当班人员必须查找原因,直到消除原因为止。必须在交班记录本上写明原因,再用口头交接清楚,接班人员需继续跟踪或查找隐患,必要时停机全面检查。
25. 电饭煲原则上是用于生产工作需要,严禁作其它使用。在使用工作中,操作者不得离开岗位,以防短路而引起火灾。
26. 临时线拉接时,无论是高、低压都必须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及操作,并会知生产技术部。
27. 消防器材实行分区管理,并落实其管理责任人,其它人员不准随意挪用,消防器材附近应留有一定位置,不准乱堆乱放杂物,以确保畅通无阻。
28. 现根据生产防火安全要求,确定公司重点设备和易起火部位定为防火安全重点管理部位有:208干燥管系统、211风送系统、401仓、411仓、602仓、452、513、514等风送系统、432废料输送系统、砂光机、热压“三机”(包括油压房)、压缩机。
28.1.生产班组在接班前应对所属部位进行一次全面、仔细检查,接班时要阅读交接班记录,交班者要口头讲解本班设备运行情况。在生产过程中按规定每小时巡查一次,并做好记录、签名手续。
28.2.检查巡检内容
28.2.1.热磨工段
28.2.1.1.检查208、211风机是否振动,是否有磨擦声,皮带是否打滑。
28.2.1.2.检查加热器干燥系统是否有烧焦的异味。
28.2.1.3.检查211旋风分离器、袋滤器的粉尘溢出是否正常,旋转阀、螺旋是否有磨擦声,是否有烧焦的异味。
28.2.2.热压工段
28.2.2.1.检查401、411仓的传动系统是否有磨擦声,是否闻到焦味。
28.2.2.2.检查锯边纵横锯吸尘口是否堆塞,锯架是否振动,是否有磨擦声及烧焦味。
28.2.2.3.检查452、432风机是否振动,是否有磨擦声,皮带是否打滑及其管道。
28.2.2.4.检查旋风分离器、袋滤器的粉尘溢出是否正常,旋转阀是否有磨擦声及烧焦味。
28.2.2.5.检查“三机”是否有烧焦味和油压房设备是否有故障。
28.2.3.砂光工段
28.2.3.1.检查513、514风机是否振动,是否有磨擦声,皮带是否打滑。
28.2.3.2.检查袋滤器、旋风分离器、602仓的粉尘是否溢出,旋转阀、螺旋是否有磨擦声及烧焦味。
28.2.3.3.检查砂光机的砂带是否打滑,砂光机各部位是否有烟冒出。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上述部位有异常或有烧焦的异味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处理程序参阅《火警处理程序》。
28.3.重点防火设备例行检修、清洁制度
28.3.1.自动火花报警及灭火系统每月检查一次,将检查结果作好记录并签名,经安技主管验收签名合格后方能开机生产。
28.3.2.所有风机每月检查一次风叶、皮带磨损情况,轴承发热情况(轴承温度不超过80度),在运行状态下由设备组验收。
28.3.3.袋滤器布袋每月检查并清洁一次,每半年水洗一次;振荡器、风门每个月检修一次。由设备组及安技员共同验收。
28.3.4.干燥管每次停机都要检查是否干净,若有纤维粘附要及时清理;每月清干燥管不少于一次,由设备组验收。
28.3.5.401、411仓每月检查一次所有传动系统,重点检查打散片是否变形,轴承是否发热,由设备组验收。
28.3.6.所有电机上不得有粉尘堆积,室内电机由设备所属工段负责,室外电机由电仪工段负责,由调度室负责检查。
2.8.3.7.热压“三机”每日一小清,工段负责验收。逢换厚度规一大清,屋顶风管每月清洁一次,工段、设备主管、安技同时验收签约,具体操作细节必须填写到清洁记录表上。
28.4.火警处理程序
28.4.1.自动报警时,若能复位,可先不停机,检查报警部位的整个系统;若无异常,向当班调度汇报,由调度决定是否停机;若不能复位或复位后在4小时内第二次报警。必须立即停机检查,由调度验收确认安全后方能开机。整个检查过程须仔细记录并签名。
28.4.2.检查时若发现生产线任何部位有明火或冒烟或焦味,必须立即全厂停机扑灭后除检查起火设备所属系统外,其前后联接设备也必须仔细检查,并通知主管厂长和安技员回厂,由主管厂长和安技员同意后方能开机。
28.4.3.报火警后各系统检查内容
28.4.3.1.208干燥系统火警:检查整个干燥管、风机、加热器、旋风分离器(打开观察孔用电筒检查。下同)。
28.4.3.2.211系统火警:检查袋滤器(打开袋滤器顶部、滤袋部位的'检查门,每隔拆开一个滤袋用电筒观察下箱体内的情况。下同)、风机、旋风分离器、401仓。
28.4.3.3.452、514、513系统检查风机、旋风分离器、袋滤器;锯边吸风口;光机吸风口。
28.4.3.4.所有检查过程必须充分发挥嗅觉作用,如有烧焦气味,须找出火源。排除或确定无火警后,方可离开现场。
29. 各部门、工段(工段)、班组正职为防火安全责任人,对本部门、工段、班组的防火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30. 部门、工段(工段)的防火安全责任人应履行下列防火安全职责。
30.1.贯彻执行消防法规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本公司防火安全管理规定。
30.2.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防火安全问题。
30.3.组织实施对部门、工段防火设施、灭火器和防火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30.4.组织本部门、工段义务消防队员学习,在员工中组织开展防火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31.0.班组的防火安全责任人对本部门、工段的防火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和组织落实下列防火安全管理工作。
31.1.负责本班人员的防火安全知识教育和灭火器材的使用。
31.2.对本班的重点防火设备和易起火部位的巡检工作负责监督。
31.3.保障部门、工段防火设施、灭火器材、防火标志及消防通道不受损坏和堵塞。
31.4.督促巡检记录按时填写,保证完整无缺。
32.0.各部门、工段(工段)的灭火器材管理人每月对灭火器材进行检查、清洁、登记、签名。发现问题及时向安技组反映处理。
33.0.对违反防火安全管理规定的进行处理。
33.1.违反下列规定之一者处50元扣罚。
33.1.1.不按规定办理动火手续而强行焊接的,造成火灾事故按集团
33.1.2.摩托车不按规定停放造成安全事故负一切事故责任。
33.1.3.未经同意善自挪用消防器材。
33.2.违反下列规定之一者处100元以上扣罚。
33.2.1.违规吸烟者及发现违规吸烟而不加制止的相关管理人员。
33.2.2.未经公司领导同意携带亲戚朋友及外来人员进入生产现场、仓库进行参观、学习、探防的当事人。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4
第一条目的和范围
一、为加强工艺安全管理,防范工艺安全事故,确保安全生产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分厂、车间工艺管理。
第二条职责
一、各分厂办公室是公司工艺安全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生产工艺运行的监督管理,定期组织进行工艺检查及考核;负责操作规程的制定和修订;参与装置投产前或开车前(长期停车)的安全检查,对工艺条件进行确认。
二、各车间对本车间工艺安全管理承担主体责任。
(一)负责日常工艺安全运行管理。
(二)负责制定和修订本单位岗位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并组织培训和实施。
(三)负责根据标准、操作规程等制定本单位内的相关《工艺安全检查表》,定期组织工艺安全专业检查。
(四)负责制订本车间装置检修计划并具体实施,组织装置开车前的厂级安全检查。
(五)各单位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应组织工艺、设备、安全等专业进行工艺过程风险分析。
1、风险分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艺反应及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危险、工作场所潜在事故发生因素、控制失效的影响、人为因素等。
2、分析方法、频次
⑴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应采用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技术每三年开展一次。
⑵对其他生产装置应根据其复杂程度的不同,选用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预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HAZOP技术等方法或方法组合,可每五年开展一次。
第三条工艺安全过程控制
一、工艺安全信息
(一)所有管理和操作人员必须掌握本岗位或区域的工艺安全信息,主要包括:
1、化学品危险性信息:物理特性、化学特性、毒性、职业危害、职业接触限值;
2、工艺信息:工艺流程、反应过程、工艺参数安全上下限值;
3、设备仪表信息:设备操作规程、设备材料、设备和管道图纸、电气仪表类别、连锁装置、监控及报警装置、安全设施。
(二)各单位应落实安全员、工艺员对工艺安全信息进行管理,并及时更新,保证工艺安全信息随时保持完整、有效、可靠。
二、操作规程
(一)各产品的生产均应有岗位操作规程。
(二)新装置投入生产,应同时交付岗位操作规程,否则新装置不得投入生产。新装置技术文件(操作规程和操作记录),均由项目开发工艺负责人制订,并报相关分厂办公室备案。
(三)当引进新工艺或改变工艺条件时,要逐级审查批准,重新修订审批操作规程,及时发放和培训。
(四)所有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精心操作,并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严禁违章操作;严禁擅自更改操作规程;严禁对装置进行试验性操作。
三、工艺安全培训
工艺培训应涵盖本单位、岗位工艺安全内容。根据各岗位、各层面员工的现状及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其培训需求,使之掌握相应的安全注意事项、安全巡检内容、异常情况判断、应急处理措施等安全知识。
四、工艺参数控制
(一)对工艺参数运行出现的偏离情况及时分析,保证工艺参数控制不超出安全限值,偏差及时得到纠正,并作好运行原始记录。
(二)各单位应组织对运行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进行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改进点,不断提高工艺安全可靠性。
五、工艺检查
(一)工艺检查主要包括工艺指标和岗位操作规范性检查、工艺执行、物料质量、产品质量、原始操作记录、原料能源消耗、工艺安全等方面内容。
(二)定期检查各工序工艺执行情况,车间工艺检查频次每旬至少1次,分厂组织检查频次为每月至少1次。识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组织改进,将不良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人的疏忽或物的缺陷而导致的不良影响。
六、装置开停车工艺安全
(一)生产装置正常停车
单套生产装置正常停车按照操作规程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并有停车记录。
生产装置区域性(工段以上)停车应根据操作规程和实际情况编制停车计划,按照停车计划停车,并有停车记录。工段停车计划在车间存档,车间及以上停车计划在分厂办公室存档。
用于紧急处理的自动停车联锁系统不得用于正常停车。
(二)生产装置紧急停车
1、各单位应定期对泄压、排空及切断等紧急操作系统及紧急停车系统进行检查,确保正常。
2、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应按照避免人员伤害、减小社会影响、降低事故损失为原则,应迅速采取措施,并通知有关岗位协调处理,同时上报调度、车间领导和分厂协调处理,必要时按程序紧急停车。
3、发生停电、停水、停气(汽)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采取措施,防止系统超温、超压、跑料、泄漏及机电设备的损坏。
4、生产装置泄压系统或排空系统排放的危险化学品应引至安全地点并得到妥善处理,并上报安全环保科。要严密注意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危险化学物品的排放和散发,防止造成事故。
5、发生爆炸、着火、大量泄漏等事故时,应首先切断料源、汽源和电源,同时尽快通知相关岗位并按公司事故报告程序报告,并按公司综合应急预案执行。
(三)开车工艺安全检查
新生产装置开车、大型装置停车检修后开车以及区域性(全车间、全厂)停车检修后的开车,由分厂办公室牵头组织安全环保科、机电维修车间等相关科室、车间进行开车前的`确认。应满足下列要求:
1、编制并落实了装置开车方案;
2、现场工艺和设备符合设计规范;
3、系统试压试漏、设施空运转调试合格;
4、各种危险已消除或控制;
5、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已制订,涉及工艺、设备变更的必须重新编制操作规程;
6、操作人员培训合格;
7、各种原材料、中间产品、产品均有有效的防护措施。
(四)工艺变更
1、工艺变更范围:生产能力变更、管线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配方/改变、检测方法改变以及主要设备和原料改变等。
2、工艺变更程序:
⑴车间必须在接到工艺变更批复单后,方可将变更后工艺投入生产运行,否则视为违章指挥作业。
⑵工艺变更必须有详细的工艺方案,附在工艺变更申请单中,审批后执行。
⑶对工艺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
⑷工艺变更后由相关科室负责对现有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修订。
3、工艺参数以《工艺卡片》或《工艺变更通知单》进行控制,如任何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艺纪律,不得擅自改变工艺参数。
(五)工艺操作事故调查处理
发生工艺操作事故,应按照《工艺管理制度》规定及时上报,采取最佳方案进行补救,不得迟报、瞒报,以免事故扩大或造成次生事故。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车间应建立事故台账,并对事故物料或批次建立跟踪台账。
七、工艺过程风险分析及要求
(一)反应温度控制
各种化学反应都有其最佳反应温度范围和安全温度范围。正确控制反应温度不但是保证产品收率、质量的条件,而且也是防爆所必须的。
正确选择传热介质,安全、及时除去反应热;防止传热面结垢;防止搅拌中断;控制进料速度;控制升温速度。
超温可能造成气相压力升高、引发分解等副反应、生成危险的副产物或过反应物,甚至导致爆炸;升温过快、过高或冷却设施发生故障,可能会引起剧烈反应,乃至冲料或爆炸。温度过低会造成反应速度减慢或停滞,温度一旦恢复正常,往往会因为未反应物料过多而使反应加剧,有可能引起爆炸;
温度过低还会使某些物料冻结或者结晶,造成管道堵塞或破裂,致使易燃物料泄漏或引发火灾、爆炸等。
(二)系统压力控制
1、确保反应釜、换热器、物料储罐、工艺管线通畅,防爆膜、放空系统通畅有效。确保压力、液位等监视测量设备有效。
2、新增带压管道及储罐要求论证安装防爆膜的必要性。防止正压、负压超过安全范围压造成设备管道损坏,甚至发生爆炸事故。
3、液封
⑴液封一般用于隔绝空气防止被氧化、防止气体溢出及液体挥发、防止气体倒流或走短路以及防爆泄压的场合,一般密封的内外压差不是很大。液封选用的介质要求不与密封的气液体发生互溶和化学反应,液液密封一般要求密封液体的密度比被密封液体的密度小。
⑵各车间新增装置的液封及技改装置的液封应选用合适的介质,需要根据允许压力范围经过计算确定液封高度,经分厂办公室审核、安全环保科审批后方可实施。
4、积液
⑴管道中不正常的积液形成的液封应及时通过泄压、管线改造等措施消除,确保通畅。
⑵应在受控条件下定期排空高空放空管中的积液(如氯甲烷尾气管、真空泵排气管等)。
5、储罐液位控制
⑴储罐液位控制在安全运行液位之间对于罐区的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液位低于规定的安全下限可能造成机泵抽空、损坏设备及设备空转起火发生火灾爆炸。如果是原料罐,会造成装置原料中断装置停工。如果是浮顶罐,液位处于或低于浮子起浮区间,可能造成浮子损坏并且增加损耗,浮子同油面之间存在油汽空间,增加火灾危险性。如果是有加温盘管的油罐,液面低于加温盘管,使加温盘管暴露在油汽空间中可能。如果液位超过安全液位高度上限,可能造成冒罐、损坏浮子及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⑵为保证设备完好及安全生产,必须规定储罐的安全储存液位,并确保储罐、储罐进出物料量正常液位仪表显示和远传有效、高低液位报警器有效。正常储罐一般控制上下限±50cm,同时以80%—90%容量为存储上限。储罐上下限必须明确用红或黄颜色等警示颜色标示。正常生产情况下要求液位运行在规定下限和上限之间,利用自控系统及人工巡检对液位进行监控,在接近储罐安全液位上下限之前及时进行切换。
⑶各单位根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储罐进行安全检查和检验,并经过安全评价后重新确定存储上、下限,确定后由使用车间重新进行限位标识。存储上、下限由分厂办公室审核、安全环保科审批。
(三)溢料和泄漏的控制
1、溢料
溢料主要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由于进料过快、升温速度较快或含有发泡成分产生液沫或泡沫夹带引起的物料溢出(包括工艺物料及循环水等公用工程介质)。
⑴溢料危害
由于溢料时相界面不清,给液面的调节控制带来困难。溢料会使管道、设备排气孔堵塞,容易发生安全环保事故。在连续封闭的反应过程中,如塔器、脱醇釜中,溢流又容易引起液泛、冲料等操作事故,还可能造成反应物料外泄,引发安全、环保事故。
⑵操作注意事项
为了减少泡沫,防止出现溢料、冲料现象,首先应该稳定加料量、进料速度、升温速度,平稳操作,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通过采用降低搅拌强度、平缓升温、真空消泡、消泡剂消泡等措施,减少泡沫和溢料。
车间添加水处理剂必须提前通知公司调度和相关车间、科室,密切注意水质变化,防止起泡、沉淀等异常现象。
2、泄漏
泄漏包括内漏和外漏。介质外漏易导致人身、设备安全事故。内漏将导致介质串料,不但影响收率、消耗等经济指标,还导致不同介质串料,存在安全隐患。应通过加强公用工程介质管理,加强设备检查和计划检修,减缓、避免设备及管道腐蚀、穿孔。
⑴物料泄漏及公用工程介质泄漏
循环水、冷冻盐水等冷冻介质要求制订水处理操作规程,编制水处理剂添加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添加。
⑵各车间应按要求进行巡检、观察和取样检测,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避免物料泄漏和减轻泄漏影响。
⑶各车间应按照《工艺管理制度》规定进行巡检、观察和取样检测,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避免物料泄漏和减轻泄漏影响。
⑷车间定期检测循环水、清水、冷冻盐水pH值、COD、TP等各项指标,以及时发现水质异常、物料内漏等情况。车间对0℃、—15℃冷冻盐水及5℃清水、循环水pH值每个班检测二次,对COD、TP每天至少检测一次。
3、跑、冒、滴、漏现象控制
化工生产中物料的跑、冒、滴、漏的现象,容易引起毒害、腐蚀、火灾爆炸等事故。工艺操作过程中应精心平稳操作,防止错开阀门等误操作,降低泄漏率。
(四)物料及废液控制
1、物料及样品
取样完毕后,及时标识清楚。标签内容包括:样品名称、来源、采样批号和部位、样品序号、采样日期和时间、采样者、需检项目(特别是非常规检测项目)等。要按样品品种、批次号、序号有序摆放,以便查找。留样样品还应注明分析后如何处置(保存、废弃或交回委托人)。标识应按照化验室要求统一进行简写及编号。
车间送检样品除化验室明确要求留样外,一律由送检者带回车间按照本规定处理。化验室取样及留样样品由化验室按照相关规定妥善处理。
危险化学品禁止使用饮料瓶取样。用饮料瓶制作临时取样瓶的必须将外包装纸撕除,并贴好标签,以防误饮、误食。
物料、样品应避免阳光直射,避免直接露天放置,光敏、热敏性物料应采取相应措施。与空气、水等接触发生剧烈物化反应的物料应有效隔离。以防在阳光、热源、空气、水等作用下变质或生成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物质甚至爆炸。
不得放置在操作台、办公桌及应急柜,不得与饮料、食品及应急药品混放。
易燃易爆物料及监控危险化学品物料取样口应上锁。
需用水、煤油等液体浸泡保存的样品(例如黄磷)应注意避免密封液干涸,以免样品发生泄漏、自燃等意外事故。
2、废液
样品不得随意掺水;不得随意丢弃(无标签的未知样品应格外注意);样品一律不得泼到地面及倒入下水道、雨水沟。不同的物料、样品、化学试剂不得随意混合,以防发生物化反应出现意外。如三氯化磷遇潮湿空气、浓硫酸遇水、草甘膦母液废水遇液碱废水等等。
润洗残液、样品及各处滴漏的物料一般都有回收利用的价值,而且随意丢弃还存在安全环保隐患,故应统一回收处理。
回收桶容积应不大于50L,要求完好、有盖,不得敞口,应施加醒目标识。桶口放置漏斗,以方便倒料,避免物料洒出。挥发性物料、有毒有害物料、易分解变质物料还必须用盖子密闭。易挥发性物料回收桶在用盖子密封同时还必须加装防爆膜(可用塑料膜制作)。
检修、动火作业应远离样品残液等物料桶(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或将物料桶撤离现场并将地面清理干净、确认无残留、满足动火条件后再动火。
(五)防止静电及火花工艺控制
1、工艺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应按照《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 20675—1990)及《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 3097—2000)标准要求,从工艺流程、设备结构、材料选择和操作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限制静电的产生或控制静电的积累。采取防静电措施,消除设备、管线、人体所带静电,使之达不到危险的程度,防止产生电击或放电,引起可燃性物质着火、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2、常见防静电措施有:
⑴导静电管材;
⑵法兰接口处铜带跨接;
⑶系统接地(接地线、静电球);
⑷控制流速,温度;
⑸抽料结束后,有充分的时间静止;
⑹塑料管缠绕铜丝;
⑺增湿;
⑻添加抗静电剂;
⑼防静电工作服(衣服、鞋、手套等)。
3、增大物料移动中的摩擦速度或液体物料在管道中的流速等参数,会增大静电量。管道工艺流体速度不能超过安全流速。各车间(科室)换用大流量的泵、换用小口径的管道或更换管道材质需提交安全流速计算过程,并经审批以后方可实施。
为了避免液体在容器内喷溅产生静电,应从底部注入或将管道延伸至容器底部液面下。不得使用铁棒、铁锤敲击铁质设备,以防产生火花引燃工艺物料或油料等物质。如合成釜铁质料斗、氯甲烷尾气管不能使用铁棍敲击。
八、工艺标识
(一)工艺标识包括工艺管线标识、物料标识以及与工艺操作相关的设备、仪表标识等。
(二)工艺管线标识具体要求(包括名称、颜色、间距等)参见《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2003)。物料标识按照公司体系文件(标识与可追溯性)要求进行。
(三)标识可采用油漆、挂牌、贴牌(定制塑牌、标签牌)等方式。所有标示要求清晰、牢固、易于识别。
(四)反应釜、换热器、物料储罐、工艺管道及其它设备仪器都应标示名称和编号。主管线及易混淆管线必须标示名称、走向,支管线应标示走向。阀门、开关、温度表应标示名称和编号。各种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应做好标识。
(五)隐蔽工艺管线标识
地埋管线采用预制水泥桩,顺输送介质流向的左侧,距离管道中心线1.5m处(即桩体垂直中心线与管道轴向水平距离),埋设偏差为±0.25m。直管每隔100米设置一个,弯管在拐点处必须加。跨越公路、河流、沟渠时大于50m的则应在两端均设立,小于50m的可只在一侧设立。
穿墙管线在孔的两侧应予以标识。隐蔽工程应在工程及工艺图纸上进行标示。
九、联锁报警装置
联锁报警装置管理按照《控制系统报警处置管理制度》执行。
十、奖励与处罚
1、对违反《工艺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按照《工艺管理制度》及《工艺考核细则》进行处罚。
2、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工艺安全管理,对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技术革新的,按照《工艺管理制度》及《工艺考核细则》进行奖励。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5
煤矿水害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是一种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事故类型,近年来全国发生过多起煤矿水害事故,集团公司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些水害事故。为引起各矿和有关单位对矿井防治水的高度重视,加强安全工作刚性考核,有效地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特规定预防水害事故安全管理红线如下:
1、采掘生产必须由地质部门提供盘区地质说明书、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和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等有关的地质资料,回采和掘进过程中必须进行地质预报和水文地质预报。违反上述规定,免去地质科长职务。
2、井下和地面探放水工程必须编制正规的探放水设计,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大型探放水工程设计报集团公司审批。违反上述规定免去矿总工程师职务。
3、巷道掘进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长探短掘”的原则,由掘进队或矿专门指定的队伍进行探放水工作。违反上述规定的免去分管开拓工作副矿长职务。
4、回采工作面采前必须对上层采空区积水进行疏干排放,严禁顶水采煤。违反上述原则的.免去生产矿长职务。
5、采掘作业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配备必要矿井、盘区和工作面的排水系统,杜绝无排水系统生产的现象。违反上述原则免去生产矿长职务。
6、有承压突水危险性的矿井必须进行突水危险性评价,不进行此项工作的追究矿总工程师和矿长责任。
7、采掘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中必须明确采掘工作面的排水系统和设施的配置,对不按设计安装管路、水泵、形不成排水系统,造成水淹工作面事故,追究分管准备工作副矿长和生产副矿长的责任。
8、没有地测机构或地测机构不健全,发生重大地测工作失误,免去矿长职务。
9、测量给线、开口、贯通必须严格执行测量规程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不能造成无效进尺或不能正常贯通的情况。出现上述情况免去分管测量工作科长职务,并追究地质科长和矿总工程师责任。
10、发生透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按国家、省市和集团公司有关事故处理规定执行。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6
为加强工艺安全管理,防范工艺安全事故,结合龙宇煤化工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一)本制度适用于龙宇煤化工工艺安全管理。
(二)本制度适用于龙宇煤化工各部、厂。
二、依据文件
(一)安监总管三〔20xx〕93号文附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
(二)《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 3034-20xx)
三、职责和权限
(一)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做好工艺安全信息手册和操作规程的管理,组织做好开停车和生产运行管理。
(二)安环部负责组织做好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
(三)各生产单位负责编制安全信息手册,进行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装置开停车、生产运行管理及紧急情况处理。
四、管理内容
(一)工艺安全信息
1.各生产单位编写工艺安全信息手册、操作规程,绘制PID图,编制相关设备信息资料,使工艺安全信息手册、操作规程、PID图和相关设备信息资料包含以下工艺安全信息。
工艺安全信息包括:
(1)化学品危险性信息:
1)物理特性;
2)化学特性,包括反应活性、腐蚀性、热和化学稳定性等;
3)毒性;
4)职业接触限值。
(2)工艺信息:
1)流程图;
2)化学反应过程;
3)最大储存量;
4)工艺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安全上下限值。
(3)设备信息:
1)设备材料;
2)设备和管道图纸;
3)电气类别;
4)调节阀系统;
5)安全设施(如报警器、联锁等)。
2.各生产单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工艺安全信息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工艺安全信息。
(二)各单位对所属装置进行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并每年应用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开展工艺(过程)安全分析。
(三)各生产单位做好开停车管理,执行《龙宇煤化工安全确认管理制度》和《龙宇煤化工开停车方案管理制度》。
(四)各单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格执行工艺指标管理制度,做好装置生产运行管理和生产装置紧急情况处理。
五、检查和考核
本制度考核纳入龙宇煤化工“双基”考核,没按照要求执行本制度相关条款,视情况扣责任单位1-2分。
六、生效日期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7
一、内浮顶罐的结构和用途
内浮顶罐是立式圆筒形金属油罐的一种,由于其在降低油品损耗、减少火灾危险性以及满足环保要求等方面较其它形式油罐更具优势。内浮顶把介质即罐内储料和空气有效隔绝,从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等级,内置浮盘是漂浮在油面上的金属质顶盖。
浮盘的'结构特点:骨架设计成蛛网状,将整个浮盘分成若干个小单元,再将盖板固定在骨架上部。浮盘的浮力元件浮筒,采用无缝挤压成形,焊缝少密封好,可靠性强,安全性好。浮筒与结构采用分体式,方便调整浮力大小及浮力分布,使浮力分布均匀,使浮顶运行平稳。目前,在炼化企业大量使用内浮顶罐储装汽油及其它易挥发性油品。
二、内浮顶罐验收安全要求
内浮顶罐设计应符合《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 50341-20xx)规范,在使用前按照设计规范和设计参数进行严格验收和进水试验,达到要求时方可投入使用。在投用过程中应达到以下安全要求:
1、内浮顶在全行程上应能无阻碍地正常运行,在升降和静止状态应处于水平漂浮状态。
2、内浮顶周边缘板、浮顶支柱及浮顶上所有开口接管,应至少高出液面150mm。
3、内浮顶上的所有金属件均应互相电气连通,并通过罐壁与罐外部接地件相连,各部位导电性良好。
4、支柱、导向装置等穿过浮顶部位密封良好。
5、内浮顶上排液设施试用正常。
6、浮顶上装设的自动通气阀应在浮顶处于支撑状态时自动开启;当浮顶处于漂浮状态时自动关闭,并应密封良好。
7、内浮顶的浮力元件均满足气密性要求。
8、当内浮顶处于最低支撑高度时,浮顶及其以下附件不得相互碰撞;当浮顶处于最大设计液位高度时,支柱不应与固定顶相碰撞。
9、内浮顶罐高液位报警装置投用正常。
10、浮顶密封不得影响液面指示装置和溢流孔的正常作用。
三、内浮顶罐使用工艺管理规定
1、内浮顶罐不得进入和储存含有c3、c4及溶解有氢气(氢气压缩机凝液等)组分的油品。
2、正常使用时不得使用蒸汽、氮气向罐内扫线。必要时必须用水顶之后,用水量为管线容积的6倍以上,以不带油花为合格。顶线后允许用蒸汽、氮气扫线,但必须注意蒸汽、氮气不能进油罐。
3、任何时候不得使用压缩风向罐内扫线。
4、内浮顶罐油品贮存温度、输入油品温度应控制≯38℃(汽油),其它油品严格按照工艺指标控制。
5、当内浮顶罐的液位低于进油管时,进油流速要控制≯1m/s;当内浮顶罐的液位高于进油管时,收油速度要控制≯4.5 m/s。
6、拔头油、c5等轻组分应储存在压力容器中,不得单独进入内浮顶罐储存。
7、内浮顶罐油品在调入拔头油、c5等轻组分时要控制调和比例不能超过10%,调和油品的雷德蒸汽压(37.8℃)≯88kpa。
8、要对各生产装置的压缩机凝液、常减压三顶瓦斯凝液和火炬罐凝液进行定期分析,含有c3、c4及溶解有氢气的油品,要首先进行闪蒸减压排出c3、c4及溶解氢气后,方可进入内浮顶罐。
9、内浮顶罐收油前要了解油品的品种、数量、质量、温度、所走流程、管线状况,不符合要求的严禁进罐,避免温度高、组分轻的油品进罐。
10、内浮顶罐正常收、付油品时,最低液位应控制在内浮顶处于支撑高度时液位以上200mm;最高液位应控制在最大设计液位高度以下300mm。
11、内浮顶罐内收油管应设置扩散管。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8
煤矿水害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是一种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事故类型,近年来全国发生过多起煤矿水害事故,集团公司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些水害事故。为引起各矿和有关单位对矿井防治水的高度重视,加强安全工作刚性考核,有效地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特规定预防水害事故安全管理红线如下:
1、采掘生产必须由地质部门提供盘区地质说明书、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和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等有关的地质资料,回采和掘进过程中必须进行地质预报和水文地质预报。违反上述规定,免去地质科长职务。
2、井下和地面探放水工程必须编制正规的探放水设计,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大型探放水工程设计报集团公司审批。违反上述规定免去矿总工程师职务。
3、巷道掘进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长探短掘”的原则,由掘进队或矿专门指定的队伍进行探放水工作。违反上述规定的免去分管开拓工作副矿长职务。
4、回采工作面采前必须对上层采空区积水进行疏干排放,严禁顶水采煤。违反上述原则的免去生产矿长职务。
5、采掘作业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配备必要矿井、盘区和工作面的排水系统,杜绝无排水系统生产的现象。违反上述原则免去生产矿长职务。
6、有承压突水危险性的矿井必须进行突水危险性评价,不进行此项工作的追究矿总工程师和矿长责任。
7、采掘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中必须明确采掘工作面的`排水系统和设施的配置,对不按设计安装管路、水泵、形不成排水系统,造成水淹工作面事故,追究分管准备工作副矿长和生产副矿长的责任。
8、没有地测机构或地测机构不健全,发生重大地测工作失误,免去矿长职务。
9、测量给线、开口、贯通必须严格执行测量规程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不能造成无效进尺或不能正常贯通的情况。出现上述情况免去分管测量工作科长职务,并追究地质科长和矿总工程师责任。
10、发生透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按国家、省市和集团公司有关事故处理规定执行。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9
第一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对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实行的淘汰。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主体,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
第二条 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的淘汰范围:
1、建设部发文公布的;
2、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发文公布的;
3、省、市有关部门发文公布的;
4、建宁县城乡规划建设局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发文公布逐步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
5、施工单位自认为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等。
第三条 禁止出租检测不合格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禁止购买使用劣质产品或经检测不合格的机械设备、设施和材料。
第四条 建宁县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要加强监管,一经发现施工现场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禁止使用的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必须立即制止,依法严肃查处。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10
1、制造工程部为公司各项工艺标准、工艺规程等工艺技术文件的主要执行部门,各工序、机台及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及本部门制订的各项工艺管理制度。
2、本部门的工艺管理工作由部门分管领导负责,下设工艺员。
3、工艺员负责对各工序的工艺执行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及监督管理,对违反工艺标准、工艺规程的工序及相关人员有批评、指正的权力;对发现的不符合工艺要求的其它问题有责令相关人员立即整改、解决的权力。日常检查结果将作为内部考核依据。
4、各工序人员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现行工艺标准及工艺规程,严把质量关。对出现的工艺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应立即向维修人员、科长、工艺员直至部门分管领导反映、汇报,并在交接班记录上作好详细记录。
5、各工序水份、温度、流量等工艺技术参数的变更,必须严格按以下程序进行:
工艺员将有工艺员签字、部门分管领导批准签字的“工艺变更通知单”下发至相关工序,操作人员见单后按变更后的`工艺标准执行。
没有经部门分管领导批准的“工艺变更通知单”,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工序工艺参数进行更改调整,工序操作人员有拒绝执行的权力。
6、对于新增加或试验配方:根据市场策划部的生产、工艺要求通知书,工艺员拟订“工艺执行通知单”,经部门分管领导批准后下发至各工序执行。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11
一、工厂的物资采购、运输、存放统一是供销科负责物资存放仓库和区域,由工厂领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作到人流、物资分开。
二、扣件产品属于产品量大,原材料消耗多的产品,原材料和产品周围转量大,所以合理存放,科学规划对改善厂容厂貌,文明生产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原材料的'存放要做到各有其位的原则,所用焦炭、废钢、铸铁,回炉铁等,分类堆放,要有标识。
四、物资仓库应干燥通风,有防潮、防火、防水措施,物品尽量上架,通道畅通,要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五、所用工具定点定位存放,工具箱要排列整齐,外表清洁,内部工具放置,避免磕碰。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12
1、目的
为加强工艺管理,严肃工艺纪律,确保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半成品和成品生产车间生产的工艺管理。
3、职责
3.1品管处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对生产车间的技术工艺实施,进行工艺纪律的检查。
3.2生产车间负责会同品管处监督、检查、考核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
3.3生产车间负责工艺制度的贯彻执行。
4、管理内容及要求
4.1工艺策划
根据产品的'技术质量要求,确定所需原材料、工艺流程、加工方法、产品质量标准、设备要求、验证时机、接收标准等。
4.2工艺文件的贯彻
4.2.1产品文件一经批准,就成为公司的技术标准,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要求。贯彻执行工艺文件,是执行工艺纪律的主要内容之一。
4.2.2工艺文件下发后,技术部应及时到车间进行技术指导。指导内容一般包括:
设备、工具夹具是否需要增添和调整;
生产组织和生产流程调整意见;
产品关键部件及其技术保证措施;
采用新工艺应注意的事项;
估计在制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4.3工艺更改的控制
随着设计、工艺方法的改进、某个工艺文件的差错和新标准的实施等原因会发生工艺更改等问题,必须对工艺的更改加以控制。
4.3.1工艺更改由技术部提出更改方案,经批准后下发工艺更改通知,个部门遵照执行。
4.3.2对更改工艺后的产品质量进行评审认可,以验证产品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4.4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能满足确保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4.5工艺准备
现场应有的技术文件;
符合工艺文件要求的原材料、半成品;
满足工艺要求所需的设备;
所有工艺设备及辅具符合工艺要求。
4.6工艺操作
操着者对工艺要求有全面、正确的理解;
操着者要按技术标准、按图样、工艺文件进行生产。
4.7贯彻“三不”原则
不合格的愿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
4.8工艺卫生
生产环境、设备、设施的清洁卫生;
材料、器具等的堆放与保管做到限量定位、定要求、完好、整齐、清洁。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 13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技术开发等内容。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生产中的工艺管理。
2组织职责
2.1全厂工艺管理由厂技术科管理,其他各部门配合,技术厂长主管。
2.2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工艺员对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2.3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技术科和车间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车间进行实施,鼓励车间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所进行的qc等活动。
2.4技术科负责全厂工艺备品备件计划的审核,对涉及生产技改工艺辅材采购计划进行审核。
3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3.1本厂各工段都应有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岗位作业指导书。
3.2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技术科审核,主管厂长批准实施。
3.3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技术科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3.4技术科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4工艺变更
4.1工艺变更范围包括:
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阀门的增减,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化工设备、生产原料的改变等。
4.2工艺变更程序
4.2.1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车间技术负责人(工艺员或车间主任)提出详细工艺方案,(必要时须有物料衡算和工艺流程图),以书面形式报技术科,并填写工艺变更审批单。
4.2.2技术科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车间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技术厂长审批。
4.2.3工艺变更后,由技术科负责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4.2.4对重大工艺变更,直接由厂技术科制定技术方案,并由工厂技术审定委员会论证,报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
5生产过程管理
5.1技术科为不合格品的归口管理部门。
5.2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对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时由技术科负责评审处置办法,并发放产品质量跟踪单,由生产车间对不合格半成品或成品进行标识控制与跟踪。
5.3对生产中的不合格品,车间应查明原因,并制订有效纠正和预防措施,技术科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部门。
5.4关键过程管理
5.4.1关键过程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或不稳定的`过程。
5.4.2质量不稳定或重要的产品在必要时由厂技术科设置关键过程,由车间对工艺参数实行连续监控,车间定期对过程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技术科定期检查。
5.4.3关键过程的能力达不到要求时,由技术科和生产车间组织人员查明原因,及时建立纠正措施提高过程能力;短期查不出原因的应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确保过程能力处于受控状态。
6工艺事故的管理
6.1工艺事故的分级按公司有关规定。
6.2事故处理应遵循的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及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预防措施不放过,具体执行工厂安全管理制度。
6.3事故一旦发生应立即电告公司经管部并组织抢险,重大以上事故要报公司有关领导。
6.4对工艺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应在三天内写出事故报告报公司。
7工艺质量记录管理
7.1工艺记录主要包括岗位操作记录,生产交接班记录,中控质量分析记录,巡回检查记录(工艺、设备、机修),工序能力分析记录,工艺月度总结,工艺变更文件等。
7.2工艺质量记录要求
7.2.1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及时,无涂改、无超前和滞后现象。
7.2.2原始记录必须字体清楚,仿宋化。
7.2.3记录有误时允许及时杠改,杠改率≤3‰。
7.2.4记录保持清洁、完整,并按要求及时装订。
7.3工艺质量记录的保管工艺记录由车间工艺员负责收集保管,技术科工艺质量记录由工艺负责人保管。
8奖惩办法
8.1对工艺改进及新产品开发、工艺管理做出贡献的职工给予奖励,奖励办法按公司及工厂有关文件执行。
8.2对违反工艺管理规定,对产品质量和消耗造成影响,违反工艺操作规程造成损失的人员进行考核,按《专业管理考核办法》执行。
【工艺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工艺公司管理制度03-01
生产工艺的管理制度12-26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10-18
工艺生产管理制度02-06
工艺管理制度(精选23篇)03-02
工艺管理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08-19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通用14篇)10-26
安全设施安全管理制度08-30
工艺实习心得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