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管理制度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检测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检测管理制度1
检测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预防潜在风险,并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它涵盖了质量标准、检测流程、责任分配、异常处理和持续改进等多个方面。
内容概述:
1.质量标准设定:明确各项检测指标,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行业规定和客户需求。
2. 检测流程定义:规定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的检验步骤,确保过程可控。
3.责任分配:界定各部门和员工在检测过程中的职责,确保责任清晰。
4. 异常处理机制:建立快速响应的'异常报告和处理流程,防止问题扩大。
5.训练与教育:定期进行检测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能力。
6.监控与评估:通过定期审核和评估,确保检测制度的有效执行。
7.持续改进:基于检测结果和反馈,不断优化检测标准和流程。
检测管理制度2
为了做好公司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设立环保卫生监测站,建立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环保卫生监测站具体负责对公司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监督检测由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由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检测人员和被检测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高毒物质至少每季度检测三次。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三、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氨、氯、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氧化物、二甲苯、硫化氢等毒物和粉尘、噪声、热辐射、电离辐射等危害因素。
四、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环保卫生监测站和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检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监测报告》,并根据检测周期向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报告,由职业健康安全部填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按月向受检测的各单位通报,并由受检测的单位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五、公司各单位接到《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后,应立即组织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对跑、冒、滴、漏引起的`现场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必须采取有力的防护措施,责成专人处理,及时消除,杜绝事故的发生。对暂时不能整改或整改后不能达标的作业场所,所属单位应专题报告公司并立项进行整改。
六、在公司生产装置检修期间的密闭空间、受限空间、粉尘、焊接等作业场所,环保卫生监测站要按照作业证的要求及时进行分析检测。如遇生产不正常,公司各单位确定有必要临时增加检测项目,可向职业健康安全部提出申请并说明原因,由职业健康安全部安排临时检测任务。
七、职业健康安全部环保卫生监测站应及时将作业场所或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测定结果报送职业卫生科,由其整理后存入公司职业卫生档案。
八、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部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单位,督促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如仍不达标的应通知立刻停产,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九、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检测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实施。
十、本规定解释权归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每年按公司HSE流程对其合规性进行评估修订。
十一、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关职业卫生检测的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和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检测管理制度3
1.0目的:为保证检测报告完整性、准确性以及能够真实地反映检测结果的全部信息,杜绝报告使用的风险,特编制本程序。
2.0范围:检测报告的编号、格式和信息要求,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和批准,对报告内容的意见和解释,分包检测的表述,报告发送和报告的修改/补充。
3.0职责:
3.1档案管理员应:
3.1.1归档保存检测报告。
3.2监督员应:
3.2.1根据检测要求校核检测报告的数据和评审检测结果。
3.3授权签字人应:
3.3.1批准检测报告。
3.4操作员应:
3.4.1按照检测原始记录编制检测报告;
3.5技术负责人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程序
4.1检测报告编制要求
4.1.1检测报告的编号定义:
X计检(□□□□)第□□□□号
报告的序号(四位数字)
年号(四位数字)
4.1.2本实验室的检测报告应能够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报告每一项或每一系列的检测结果,并符合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要求。检测报告的标准格式应由各专业室主任根据承检物品/项目标准的要求设计,其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并应尽量减少产生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
(1)检测报告的标题;
(2)实验室的名称与地址,进行检测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3)检测报告的唯一编号标识和每页数及总页数,以确保可以识别该页是属于检测报告的一部分,以及表明检测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
(4)顾客的名称和地址;
(5)所用检测方法;
(6)检测物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的标识;
(7)对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至关重要的检测物品的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的日期;
(8)如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相关时,实验室所用的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
(9)检测的结果,适当时,带有测量单位;
(10)检测报告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标识;
(11)相关之处,结果仅与被检物品有关的声明;
(l2)当有分包项时,则应清晰地标明分包方出具的数据。
4.1.3当需要对检测结果做出解释时,检测报告中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检测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特殊检测条件的信息,如环境条件;
(2)符合或不符合要求或规范的声明;
(3)适用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声明。(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顾客提出要求时,或当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检测报告中还需要包括有关不确定度的信息);
(4)适用且需要时,提出意见和解释;
(5)特定方法、顾客和顾客群体要求的附加信息。
4.1.4当需对检测结果做出解释时,对含抽样结果在内的检测报告,除了4.1.2和4.1.3所列的要求之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抽样日期;
(2)抽取的物质、材料或产品的清晰标识(包括制造者的名称、标示的型号或类型和相应的系列号);
(3)抽样的地点,包括任何简图、草图或照片;
(4)所用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
(5)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解释的环境条件的详细信息;
(6)与抽样方法或程序有关的标准或规范,以及对这些规范的偏离、增添或删节;
(7)超出认可能力的检测数据应当加以显著的标识,防止顾客误解并给使用带来风险。
4.1.5意见和解释
4.1.5.1当报告包含意见解释时,则应把意见和解释的依据制订成文件。意见和解释应在报告中被清晰地标注。
4.1.6设计后的检测报告格式应由技术负责人审批使用。
4.2检测报告编制
4.2.1专业室的监督员应将由检测员签字并评审无误的检测原始记录和分包检测报告(如果有的话)送至业务室,报告打印员应根据校核后的检测原始记录按照承检物品/项目的标准格式打印检测报告,原始记录交档案管理员归档保存。
4.2.2当顾客有要求时,则报告格式应满足顾客的要求。(如果不违反有关规定的话)
4.3检测报告的审核
4.3.1打印后的检测报告(数量根据委托要求和实验室留存),返回专业室由检测员签字。
4.3.2经检测员校核无误的检测报告,由检测员转至核验员审核签字。
4.4检测报告的批准
4.4.1经核验员审核无误的检测报告,转至授权签字人批准签发。
4.4.2经授权签字人批准签发的检测报告转至业务室待发。检测报告的各页应加盖“检测报告骑缝章”,以表示报告各页的相连。留存的报告副本同检测原始记录一并存档保管。
4.4.3签发后的检测报告应盖实验室的检测专用章。
4.4.4经过确认的检测项目,在报告的左上角加盖实验室资质的标志章。
4.5对可疑结果的处理
4.5.1当实验室怀疑、发现、得知有关于报告数据有误的信息后,技术负责人应立即从资料员处调阅原检测报告档案,迅速组织有关专业室的负责人、监督员和检测员对报告中的可疑数据或遗漏部分进行核查。
4.5.2在核查中对已发报告的数据和结论产生怀疑或发现问题时,技术负责人应立即起草一份书面文件通过顾客通知所有检测报告的持有人,要求检测报告持有人暂停使用编号为:XXX的检测报告,声明:待查实报告的数据和结论后再以书面文件告之。
4.5.3通知发出的同时,专业室主任应按照《数据控制与保护程序》认真组织实施检测数据的核查,并根据与顾客签立的检测执行标准核查检测遗漏项目。
4.5.4专业室主任应在核查结束时,应起草一份核查报告,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或补充检测报告的处理意见。
4.5.5如果需要补充检测,则专业室主任应提出补充检测的可行方案报技术负责人审批。
4.5.6批准后的补充检测方案,由专业室主任组织实施并出具补充检测原始记录。
4.5.7专业室主任根据补充检测原始记录和核查结果,按照4.6条的要求起草一份“检测报告的修改/补充通知书”。
4.5.8专业室主任起草的“检测报告的修改/补充通知书”应由专业室主任签字后转至技术负责人校核。
4.5.9技术负责人应对专业室主任转来的“检测报告的修改/补充通知书”的修改或补充内容以及发生检测问题的追溯情况进行分析核对。经核对无误后转至授权签发人批准签发。
4.5.10经授权签字人签发后的“检测报告的修改/补充通知书”由印章管理人员盖章待发。
4.5.11如“检测报告的修改/补充通知书”中涉及检测数据和结论时,对“检测报告的修改/补充通知书”的盖章应执行本程序第4.4.4~4.4.7的规定。
4.5.12“检测报告的修改/补充通知书”的发放应执行本程序。“检测报告的修改/补充通知书”应发送到所有原检测报告的持有人。
4.6对已发检测报告的修改/补充
4.6.1对已发检测报告的修改/补充文件应包含以下内容:
(1)修改/补充文件的标题,如:检测报告的修改/补充通知书;
(2)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
(3)通知书的唯一编号标识和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4)委托方的名称和地址;
(5)检测物品(对象)的名称和特征;
(6)检测日期;
(7)检测执行标准或方法;
(8)原报告的编号;
(9)原报告的修改之处;
(10)修改前和修改后的对照;
(11)更改原因的说明;
(l2)关于本“检测报告的修改/补充通知书”的使用和发放范围的声明;
(13)修改/补充通知的编制人、审核人和签发人的签字;
(14)修改/补充通知的签发日期。
4.7检测报告修正/补充件的存档
4.7.1实验室留存的“检测报告的修改/补充通知书”应由资料管理员同原检测报告一并存档保管。
4.8检测报告的归档
4.8.1留存的检测报告副本应连同委托检测协议(检测任务指令)、原始记录、顾客修改检测方案的书面请求、以及分包检测和批准的例外允许申请等有关的文件一并归档保存,保存期为5年。
4.8.2档案的管理应执行《记录和档案控制程序》。
4.9检测报告的发送程序和方式
4.9.1专业室人员应将待发的检测报告根据顾客要求的寄达地址用挂号信函寄出。或顾客直接领取,或直接送达。
4.9.2当顾客提出保密要求,通过邮局按照保密挂号邮寄,或顾客直接领取,或直接送达。
4.9.3如顾客提出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发送报告,则实验室受理经办人应详细询问顾客的姓名、电话、传真号码(电子信箱)、收件人姓名,并认真仔细地核对委托检测合同中的记录内容。
4.9.4当顾客提出索要检测报告的磁盘文件时,本实验室向顾客申明:检测报告的磁盘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其结果仅供参考。
4.9.5发送报告的经办人应如实填写发送报告的有关信息。报告发送登记表应包含以下内容:
(1)发送报告的编号;
(2)报告发送的数量;
(3)报告收件人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收件人(领件人)姓名;
(4)发送(领取日期)和挂号号码;
(5)接收电子信箱(如顾客要求);
(6)接收传真号码(如顾客要求);
(7)磁盘拷贝数量及编号(如顾客要求);
(8)经办人签字。
4.10发送检测报告的保密要求
4.10.1有保密要求的文件应通过邮局按照保密文件邮寄,或顾客直接领取,或直接送达。
4.10.2实验室的任何人员在未经批准的前提下,不准发布、公布、评价检测结果,也不准通过任何通讯方式向任何人透露任何检测数据和结果。
4.10.3除非顾客要求,本实验室禁止使用图文传真和电子网络发布传送检测报告。
4.10.4通过委托代理人领取的检测报告,应凭有效的委托检测合同文本,并签字领取。
4.10.5发送检测报告的保密要求应同时遵守《保护顾客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
检测管理制度4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站的管理,保证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质量,预防交通事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站,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机动车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法定标准,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进行安全技术检测的工作站(以下简称检测站)。
第三条 检测站受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委托,承担下列任务:
(一)机动车申请注册登记时的初次检验;
(二)机动车定期检验;
(三)机动车临时检验;
(四)机动车特殊检验,包括肇事车辆、改装车辆和报废车辆等技术检验。
第四条 检验站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检测车辆侧滑、灯光、轴重、制动、排放、噪声的设备以及其他必要的检测设备。
(二)每一条检测线至少有工程师或技师技术职务的主任检验员一名,具有一定的汽车理论知识和修理经验,并能熟练地运用检测设备对机动车辆的安全性能做出正确评价的检验员若干名。
(三)有相应的停车场地、试车跑道和试验驻车制动器的坡道,要布局合理,根据国家标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出入口视线良好,不妨碍交通。
(四)检测厂房宽敞、通风,照明、排水、防雨、防火和安全防护等设施良好,各工位要有相应的检测面积,检测工艺布置合理,便于流水作业。
(五)必须有设备维修人员,保持检测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和精度。
第五条 凡愿意承担社会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任务的检测站,必须具备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条件,向当地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并具备其他必备手续,方可承担检测任务。在申请时应当提供现有检测设备的名称、型号和精度参数,设备的安装和工艺布置等有关技术文件以及检测站的人员配备情况。经审核认可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批准,发给《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委托书》(以下简称《委托书》)。《委托书》式样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制定。
第六条 《委托书》有效期为一年。继续承办,必须提出申请,经当地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批准后,发给新的《委托书》。
第七条 检测设备均须由公安部指定的部门进行型式认定。经认定的检测设备,须由公安部指定的部门按照标准和规定的周期进行检测标定。修理、更换零部件改变原来标定的.精度,应当及时申报,重新进行标定。未经检测标定或检测标定不合格的设备不准使用。
第八条 检测站负有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二)接受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三)严格执行机动车检验的法定标准;
(四)按照委托的范围对机动车进行安全技术检测;
(五)向车主和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提供检测数据报告;
(六)建立检测车辆的技术档案;
(七)建立检测站的各种规章制度。
第九条 检测站不遵守本办法或有关规定,弄虚作假,以及因检测站工作失误造成车辆肇事的,除收回《委托书》外,还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 公安机关主办的或与其他部门合建的检测站,也适用本办法。
军队建立的只担负检测军用车辆的检测站,其管理办法由总后车船部制定。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公安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检测管理制度5
检测质量管理制度是确保企业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制度,旨在通过系统的.程序和标准,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预期水平。
内容概述:
1.检测标准设定:明确各项检测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2. 检测流程规范:规定从样品采集、检测、结果分析到报告出具的完整流程。
3.设备与环境管理:对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校准,以及检测环境的控制。
4.人员培训与资质:确保检测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5.质量审核与改进: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6.记录与文档管理:妥善保存检测记录,便于追溯和分析质量问题。
7.客户反馈处理:建立客户投诉机制,对反馈进行调查和处理,提升服务质量。
检测管理制度6
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规合规:遵守国家关于职业健康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法律风险。
2.保障员工权益:保护员工的生命健康权,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3.提升生产力:健康的员工能更好地投入工作,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4.降低企业成本:减少因健康问题导致的'医疗费用和员工缺勤,降低人力成本。
5.提升企业形象:体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提升公众对企业的好感度。
检测管理制度7
检测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质量控制、标准执行、流程监督、责任划分等多个关键领域,旨在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内容概述:
1. 质量标准制定:明确各项检测指标,为产品和服务设定清晰的'质量基准。
2. 检测流程管理:定义从样品采集到结果分析的完整流程,保证每个环节的标准化执行。
3. 设备与人员管理:确保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人员的专业能力,定期进行维护和培训。
4. 数据记录与报告:规范数据收集、存储和报告的方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5. 异常处理机制:建立快速响应的异常处理流程,及时解决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 质量审核与改进: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识别改进点,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优化。
检测管理制度8
一、目的:为指导和规范接收机的安全使用设备。
二、范围:仅适用于本公司接收机。
三、安全操作使用规程
(电磁电容传导干扰系统与emc200a单相模拟电源网络,三台dag隔离变压器配套使用)
1.操作者必须了解并熟悉该性能和使用说明书操作步骤的全部内容和工作原理。
2.使用环境:正常工作条件温度:0-40℃,相对湿度≤80%,供电电源:电压198v-242v,频率:47.5-52.5hz。最佳测试环境是在屏蔽房内进行,测试房最佳楼层为一楼,以便使接地电阻最小。注意:千万不要在放有易燃、易爆品的地方使用仪器,在这种环境下使用该仪器都可能引起安全伤害。
3.特别注意: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开、关、装、卸被测设备时会产生较大的'尖峰脉冲,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情况而损害仪器,请按以下步骤顺序操作:
3.1.让仪器停止扫频(如果仪器在扫频,按停止键stop图标)。
3.2.装上负载,打开测试盒式开关,给负载上电。
3.3.按测试键,仪器进入扫频测试。
3.4.扫频完毕,屏幕处于停止状态,再关掉测试盒开关,卸下负载,如果仪器还处理扫频测试阶段,如想关掉测试盒开关或卸下负载,必须先按停止键,让屏幕停止扫频,然后才可以关掉测试盒开关,卸下负载。如果被测设备的功率较大(30w以上)请按以下步骤顺序操作:
a让仪器停止扫频(如果仪器在扫频,按停止键stop图标)。
b拔下电源网络这头的同轴电缆。
c装上负载,打开测试盒开关,给负载上电。
d插上同轴电缆
e按测试键,仪器进入扫频测试
f扫频完毕,屏幕处于停止状态,再拔下电源网络这头的同轴电缆
g再关掉测试盒开关,卸下负载。
频繁地插拔同轴电缆的目的是使接收机避开由于开、关、装、卸被测设备时所产生的尖峰脉冲,免使接收机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4.更换保险丝之前必须关断仪器电源开关,并把仪器电源线从电源插座中拔出,所用保险丝必须是符合规定的保险丝,最大额定电压250v,最大额定电流1a,类型:快速型,尺寸¢5x20,以防发生火灾,严禁将保险丝管座短路,非专业维修人员不得打开仪器外壳。
5.严禁各类腐蚀性物品接触设备,关机后必须切断电源。
检测管理制度9
(1)职业卫生评价科管理制度
①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及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要求,公正、科学、严谨、优质地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
②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③做好建设项目记录材料及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归档管理,以及客户资料的保密工作;
④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评价技术服务水平;
⑤指导区(县)级职业卫生技术机构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
⑥负责全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危害评价技术人员的培训;
⑦指导工矿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护工作,提供职业病危害防护咨询服务;
⑧合理制定本科室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
⑨完成本院交付的其他工作任务。
(2)职业卫生环境监测科管理制度
①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技术标准。
②严格执行本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按《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要求开展职业卫生环境监测及其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相关联的活动。
③负责客户委托的'工作场所或室内空气有害因素的现场采样、现场监测与评价。
④按职业病报告相关要求及时上报监测结果。
⑤合理制定本科室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
⑥负责本市区(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⑦负责各类运行中仪器设备动态档案管理。
(3)职业卫生实验检测科管理制度
①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检测技术标准。
②严格执行本院职业卫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按《质量管理手册》及相关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开展职业卫生实验检测工作及其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相关联的活动。
③负责客户委托的资质认定项目范围内的实验室检测工作。
④合理制定本科室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
⑤负责本市区(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危害因素实验检测与评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⑥负责各类运行中仪器设备动态档案管理。
(4)放射卫生防护评价检测室管理制度
①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放射卫生相关防护、评价和检测标准。
②负责开展射线装置(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和工业X、γ射线探伤装置)工作场所的防护检测,特别对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进行性能检测与评价,指导放射工作单位做好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检测工作。
③负责非密封源α、β放射性表面污染的放射防护工作。
④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放射事故的应急监测等现场调查处理工作。
⑤负责各类运行中仪器设备动态档案管理。
检测管理制度10
1、检测定时进行检测,检定工作的场所必须保持清洁、宁静。
2、室内禁止随地吐痰、吃东西,与检测无关的`物品严禁带入检测室内。
3、下班后,必须切断电源、水源、关好门窗,以保证检测室的安全。
4、试样在收到后尽快安排测试,试样在检测室内存放期不得超过两天。
5、仪器设备的零部件及配件要妥善保管,工具在存放妥当,放在不易损坏的地方。
6、带电仪器设备应接零线,操作时应由两个以上人员在场。
7、检测室内设置消防设备和消防器具,并经常检查是否正常。
检测管理制度11
一、检测室组织架构与职责
二、检测流程与标准
三、设备管理与维护
四、质量控制与审核
五、人员培训与考核
六、安全与环保规定
七、文档管理与报告
八、异常处理与改进机制
内容概述:
1. 设立清晰的部门结构,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检测工作的高效运行。
2. 制定详细的检测程序,确保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
3. 对检测设备进行定期保养,保证其精度和稳定性。
4. 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 设计系统的人员培训计划,提升员工专业技能。
6.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护员工健康,减少环境影响。
7. 建立完善的文件管理体系,便于信息检索和追溯。
8. 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建立反馈和改进机制,持续优化工作流程。
检测管理制度12
本危害检测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确保员工安全与生产环境的.稳定。制度将涵盖以下几个核心方面:
1.危害识别与评估
2.风险控制措施
3.安全培训与教育
4.应急预案与响应
5.监督与审计机制
6.制度更新与改进
内容概述:
1.危害识别与评估:包括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的安全审核,识别潜在的危害源,以及对各类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
2. 风险控制措施:涉及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如改进工艺流程、强化设备维护等。
3.安全培训与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升安全意识,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应急预案与响应:建立应急响应计划,包括事故报告、现场控制、人员疏散及后续处理等程序。
5.监督与审计机制: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6.制度更新与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和新出现的风险,持续完善和更新危害检测管理制度。
检测管理制度13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全社区教育教学质量现状,促进教师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结合县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特制订此制度。
一、过程性检测安排
1、单元测试题一律由各学科备课组长协调人员命制,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每单元教学结束至少考一次,使用前要对试卷进行认真核查,以免出现失误。
2、每个单元测试结束后都要根据测试情况进行分析,由任课教师制作补偿性练习。
3、平行班级要做到考试时间统一,试卷统一,阅卷统一。组内教师要对试卷的答案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在形成统一的意见和评判标准后再进行阅卷。
4、任课教师要高度重视试卷的讲评工作,不仅帮助学生改正错题,更要指导学生触类旁通,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教师还要根据学生考试情况,反思教学、总结经验。
5、任课教师要及时将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进行认真分析统计,及时填写试卷分析表,根据分析情况制作补偿练习,由任课教师批改补偿练习。
二、月考、期中、期末考试
1、月考由教导处统一协调人员命题试卷,范围是以一月内所学知识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联系课本,联系生活。
2、一般情况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的期中、期末考试均采用县教研室统一命题的试卷,特殊情况需学校自行命题时,另行通知。其他学科一般采用任课老师自主测试。
3、命题人要认真做好试题的命制和保密工作,要熟悉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要求,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对试卷题量、难易程度、题型选择、试卷结构等负有全部责任,确保命题质量。命题人要写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以便统一阅卷。
三、监考制度
1、学校组织的考试,监考教师要认真做好考场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考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既要严肃认真地维护考试纪律,又要态度和蔼地关心考生。
2、一年级监考教师负责读一题学生做一题、二年级监考老师负责整体读一遍试卷,学生再答题
3、监考教师在考试前5分钟进入考场,任何人不得迟到,每科考试开始时,逐个检查考生是否对号入座。如姓名、班级、考号等。如有缺考用空白试卷注明缺考。
4、监考教师要严格掌握考试时间,考试时间终了,要求考生立即停止答卷,并收齐、按顺序整理好试卷,并送至教务处。
5、监考教师要认真执行考场规则,考场内不准阅读书报和谈笑,不拨打或接听电话,不准擅离职守,不允许轮换监考,坚决杜绝考场内无监考教师的现象出现,如有发现,将对当事人进行严厉批评,并责成作出书面检查。
四、考场制度
1、考生进入考场,只准带必要的文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圆规、三角板等。
2、考生在每科考前5分钟进入考场,对号入座。考试中途不得私自调换座位,考试铃响后,才能开始答卷。
3、迟到30分钟不得入场,考试终场时间到后,才准交卷出场。
4、考生如遇试卷分发错误或字迹模糊等问题,可举手询问。
5、考生答卷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洁。
6、考生在考场内必须保持安静,认真答题。交卷后,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谈论,更不得向教室内传送夹带,违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7、考试终了时间一到,考生立即停止答卷,并将试题按要求放好,不准将试卷带走。
8、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偷看他人试卷,不准夹带、换卷等。对于违纪者,视其情节轻重,依据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9、每次考试,要求考生全部参加。凡因病因事不能参加考试者,须报教务处核对批准方可。
五、试卷装订、阅卷、登分、汇总及小结
1、试卷由教务处统一装订,装订要严格按规定操作,不能漏页、倒页。
2、阅卷和登分的'全过程,要求严格、规范、坚持原则。由阅卷组长负责填写阅卷分工登记表,先研究答案,对照标准答案定出统一评分标准,然后进行阅卷。
3、阅卷期间严禁任何教师翻阅本校其它年级试卷。不准损坏试卷左侧的密封纸。
4、阅卷结束后,阅卷组长可组织阅卷教师进行本学科的试卷复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商榷补救。
5、试卷复查完毕后,由阅卷组长将试卷上交教务处,由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登分汇总。登分结束后方可拆分试卷。登分前任何人不得损坏试卷左侧的密封纸,一经发现严肃批评。阅卷组长将试卷上缴后,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原则上一律不再更改。
6、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务处组织各任课老师认真分析试卷,及时组织评讲,并在相关范围内开好分析总结会议。
六、违纪考生处理规定
为了严肃考场纪律,对于违犯考场纪律的考生,除批评教育外,并依情节给予处理。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试卷作废,该科计'0'分:
⑴使用夹带未遂者;
⑵有意在试卷上作各种符号标记者;
⑶借口离开考场偷看资料,或与他人交谈试题答案者。
2、有下列情形者,取消考试资格:
⑴使用传递夹带者;
⑵抄袭他人答案,或有意让他人抄袭答案者;
⑶偷换他人答卷者;
⑷冒名顶替、替人或代人考试者;
⑸有类似上述情节和性质的行为者。
对于无理取闹,扰乱考场纪律,辱骂、威胁监考教师和考生安全者,将进行严肃处理。
七、学校监考老师违纪处理办法
1、学校非监考的教师及任课老师在考试期间不得进入考室,违纪者取消该老师该科成绩,并通报批评。
2、学校教师不得私自传递试题答案,或暗示学生作弊,一经发现取消该老师该科成绩,并通报批评。
3、监考老师在考试期间不得随意外出,确有事因者应先通知巡视员代为监考,严禁出现考室无监考老师的情况,无故离开考室作为重大责任事故进行处理。
4、监考老师要严肃考纪考风,对考室出现违纪作弊或考生捣乱现象而放纵自由者给予通报批评,作为责任事故进行处理。
5、对考场出现集体作弊或雷同,将组织人员调查事故责任人,一经查出给予通报批评并严肃处理。
检测管理制度14
第一条 应用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器(以下简称报警器)监视生产现场可燃性气体泄漏和积聚状况,是预防爆炸事故的重要手段,必须纳入制度管理。
第二条 必须加强报警器的使用和管理,报警器的安装率、使用率、完好率达到100 %。
第三条 选择报警器应具备条件
1、功能、结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国家法令的要求。
2、 取得国家法定计量单位颁发和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
3、 取得国家指定的防爆检验部门发放的防爆合格证,并达到安装现场所要求的防爆等级。
4、 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反应灵敏、便于维修、保证备品备件的供应。
5、 受其它气体的干扰小,受温度、湿度影响小。
6、 在国家标准颁布后,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第四条 凡新建、扩建、改建的生产装置及贮运系统等有可燃性气体意外泄漏可能的,必须按着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三同时”原则配备报警器。引进项目和国内配套项目也要按照这一原则配备报警器。
第五条 报警器设置的地点、数量、方式应参照国内外同类装置,设备的配备情况,依据生产经验和装置实际情况执行。
第六条 报警器安装场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可能泄漏的可燃性气体的密度。
2、 室外安装应考虑主导风向等环境因素。
3、 雨水及有毒气体对检测原件的影响。
第七条 报警器校验用标准气体,校验仪器、校验方法及校验人员应征得所在地市级计量部门的书面许可。
第八条 报警器实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管理,专业管理以仪表车间为主,安全科、生产技术科、设备科等职能部门共同负责。
第九条 仪表车间要认真制订以下有关记录:
1、 报警器管理、检查、报废、更新、拆除、停用、临时停用和验收记录。
2、 强制定期检验和标定记录。
3、 维护保养和检修记录。
4、 有关人员的培训记。
第十条 各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
1、 仪表车间负责组织现有生产装置新增报警器的施工及投用前的验收检查,负责报警器年(季)度检修,技改计划的制订和审核,负责报警器运行状况和维护,检修质量的检查,负责报警器运行指标(安装率、使用率、完好率)的考核评比,负责正常业务范围内的其它工作。
2、 安全科、仪表车间参加增设报警器的审查和投用前验收检查,负责排除、停用、临时停用的审查和备案,负责对报警器的投用、管理、维修工作的监督。并且负责新装置报警器的选型、设置方案工作。
3、 仪表车间应指定班组,指定专人负责报警器的维护、校验工作,健全档案资料。
4、 生产车间的操作人员必须懂得报警器的性能、原理、并会操作使用。
第十一条 公司要加强报警器有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技术力量和维修人员,完善必要的标定手段。
第十二条 公司根据本制度制订实施细则,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范围。
第十三条 在报警器使用和管理中,由于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按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 仪器选型及要求
1、明确检测目的,选择仪器类别 简而言之,有害气体的.检测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测爆,第二是测毒。所谓测爆是检测危险场所可燃气含量,超标报警,以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测毒是检测危险场所有毒气体含量,超标报警,以避免工作人员中毒。测爆的范围是0~100%lel,测毒的范围是0~几十(或几百)ppm,两者相差很大。 危险场所有害气体有三种情况,第一、无毒(或低毒)可燃,第二、不燃有毒,第三、可燃有毒。前两种情况容易确定,第一测爆,第二测毒,第三种情况如果有人员暴露测毒,如无人员暴露可测爆。测爆选择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测毒选择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2、明确检测用途选择仪器种类(便携式或固定式) 生产或贮存岗位长期运行的泄漏检测选用固定式检测报警仪;其他象检修检测、应急检测、进入检测和巡回检测等选用便携式(或袖珍式)仪器。仪器型号包含了生产厂家、功能指标和检测原理三项主要内容。
3、明确检测对象,择优选择仪器型号 选择仪器型号时要考虑以下几点原则:
① 生产厂家讲诚信、信誉好、生产的质量有保证,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具有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cmc生产许可证,具有消防、防爆合格证。
② 选择的型号产品功能指标要符合标准的要求。
③ 仪器的检测原理要适应检测对象和检测环境的要求。
检测管理制度15
检测实验室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的重要文件,涵盖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样品管理、实验操作规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
内容概述:
1. 人员管理:包括人员的.资格认证、培训、职责分配,以及绩效评估等。
2. 设备管理:涵盖设备的采购、维护、校准、使用记录等环节。
3. 样品管理:规定样品的接收、标识、存储、处理和废弃流程。
4. 实验操作规程:详细规定各类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异常处理。
5.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审计、质量审核、结果复核等。
6. 安全管理:涉及实验室安全规定、应急预案、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检测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检测管理制度01-05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05-13
检测公司管理制度08-14
检测试验中心管理制度10-18
检测设备管理制度10篇01-19
检测实习心得04-15
检测实习报告07-16
检测实习报告范文08-27
检测申请书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