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高校老师共同体的知识管理
一、知识管理与高校教师共同体概述
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于管理学领域的知识管理概念,近年来进入教育者的研究视野,衍生了“教育知识管理”、“教师知识创新”等概念,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视角。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应用和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理论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其中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隐性知识的外化(将在个人实践中积累的隐性知识通过对话、比较等途径外化为显性知识)以及显性知识的共享与内化(使显性知识在组织内得到交流与共享,通过实践得到内化实现知识的创新)。
教师共同体是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开放、协作互助、发展为核心理念,能为教师个体、教师整体以及学校教育和社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载体的教师团体组织。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高校教师共同体的知识管理是以高校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科研水平为共同愿景,在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应用和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师团体组织。高校教师共同体知识的有效管理,可以更新教师的学习观,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人,而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二、高校教师共同体有效知识管理的不利因素分析
1.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理念的缺失
首先,高校教师共同体有效知识管理中,多数成员在知识获取环节有学习知识、参加培训的意愿,并曾参与各类研讨会,但在知识的加工、交流、创新方面则比较欠缺。教师共同体中教师成员教学行动反思意识不够,导致深层次的知识管理的缺乏。其次,在我国由于教师缺乏知识管理的理念,教师不善于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自己的隐性知识进行管理。诚如Hargreaves(2000)所言:“教师经常忽视本身的专业知识,造成教师共同体成员间无法分享与应用这些知识;同样地,教师也往往不清楚自己所缺乏的知识,无法找出需要创造的新知识。学校内部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分配,没有任何一个教师能够知道所有教师所蕴藏的整体专业知识。
2.知识管理工具运用能力不强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师共同体成员知识管理的重要依托,知识管理工具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及网络环境。在今天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电脑和电子产品逐渐普及。但是,在高校很多教师对于实时和非实时的交互工具如Email、BBS、Blog、W ord、Excel等办公软件和常见网络信息平台的使用熟练程度与使用频度却难以让人恭维。因此,高校教师共同体中有些成员的知识管理工具运用能力还确实有待提高。
3.缺乏交流与共享知识的平台和外部条件
由于高校具有科层制组织的某些特征,因而科层化管理模式就被应用于学校管理中,科层制组织习惯用统一要求、行政命令、集权统治等方式。因而,当这些手段被不加节制地滥用时,学校便陷入了科层化管理的误区,突出地反映是高校管理权限高度集中,金字塔式的科层等级制的管理是单向的、强制式的,这种环境缺乏民主平等、和谐与交流的平台氛围。学校很少考虑教师的感受和想法,不尊重知识提供者的意识,教师缺少参与管理的话语权、缺乏平等对话的语境,加上组织结构机制不健全和外部环境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这就使得教师自我的内在价值追求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妨碍了高校教师共同体专业自主决策权和主体精神的发挥。"
三、高校教师共同体知识管理达成的运作策略
1.教师层面
(1)树立高校教师共同体成员的知识管理理念,在教师共同体中,教师知识管理是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对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创新、评价等过程进行的管理。高校教师共同体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的创新与共享,其目的也就是打破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构建知识管理的共同体,教师一定要改变思想封闭、合作意识淡薄等观念。因此,教师个人十分需要注意加强对知识管理相关理念的认识,了解到知识管理对自身专业知识发展和共同体知识增值的促进作用。而高校教师共同体有效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共享是关键,它直接制约着组织成员知识的交流和创新。知识的“雪球效应”表明,知识不会因过多地应用而磨损减少,相反,知识只有在相互交流时才得以发展,从而实现知识的增值。教师共同体有其自身的知识发展方式,该组织既需要教师个体知识的不断丰富,也需要增进组织整体的知识。其实现方式为,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在共同愿景下实施教学和科研,在交流中将个体知识与经验转化成团队知识,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交换和讨论,以拓展自身的知识来源,并最终实现个体的专业发展,实现知识共享。
(2)建立共同体成员知识库,提升显性知识的价值。建立共同体成员知识库,将显性的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等客观性与公共性的知识建立成共同体的知识库,并通过一定的分类方法使之条理化、有序化以提升显性知识的价值。建立共同体成员知识库,应该采取下列措施:第一,进行知识的搜集、分类与组织。成员要经常反思、整理自己的知识结构,检查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和薄弱环节,然后多方面搜集、累积知识。在知识蓄积上,可采用数据库、个人博客、媒体(录像带、幻灯片、录音带)、文件、书籍、读书笔记等书面形式,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置知识系统,建立知识库。第二,通过系统的读书、专题科研学习、学科专家讲座等,提升理论水平。第三,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共同体成员要不断思考由于环境变迁所需要的知识更新与变动,通过省思发现并适时修正知识,提高知识的可行性,评判自己学习的需要,形成学习的目标,达成个人学习愿景,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3)提高共同体成员知识管理素养能力。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基于知识管理的虚拟教师共同体成员的知识管理素养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共同体成员要有终身学习观念,教师专业化是个终身发展过程,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需要。目前正处在知识性、学习性社会中,现代社会知识、信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所以,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吸收最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二是,掌握知识管理的基本技巧。即检索信息的技巧、评估信息的技巧、组织信息的技巧、分析信息的技巧、表达信息的技巧、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和信息协同技巧等七方面技巧;同时掌握知识管理的基本方法,一般可分为六个步骤,即分析学习中对知识资源的需求、选择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建立知识的分类和编目准则、建立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更新个人知识库、使用知识资源。三是,掌握常用的知识管理工具。如微软的常用软件、一些搜索引擎以及个人信息管理系统、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网络日志等。
2.组织层面
(1)前提条件:建立共同愿景。共同体愿景是推动共同体行动的内在动力。共同的愿景应建立在共同体成员追求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因为只有追求个人愿景的人才会真正关心共同体的共同愿景。首先,在高校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通往共同愿景的价值观。比如,我们要如何对待彼此,如何对待自我的持续发展以及我们应该遵守的和跨越的规范等,以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然后,要围绕教师成员隐形知识管理的主题,将隐性知识具体化,细分成若干个小的可行的目标并逐个实现。高校教师共同体成员应该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科研水平提高为共同愿景,加强彼此之间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
(2)制度保障:知识管理考核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等。共同体是建立在其成员主动、自觉的学习基础上的,但其自觉性并不是自发的,其成长也要经历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配以制度保障是完全必要的。传统的“金字塔”型的学校组织结构,已经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发展的需要,必须构建起“扁平型”的组织体系,为学校和教师实施知识管理提供组织保障。首先,校长或院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参与共同体合作交流,并从制度上给予教师一定的时间保证。其次,学校组织要从制度上明确对共同体的要求,比如探讨的次数、内容、结果呈现方式等。
然后,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考核方式及激励措施。高校教师共同体有效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知识共享,而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成为知识共享的充分条件。学校组织可以通过教师共同体成员间的合作,专业学科研讨会等方式开展一些教学科研技能、知识管理等方面的活动,并对有突出表现的团队或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教师的参与性。激励的方法除了传统的奖金、职位晋升等,还要包括激励作用最大的知识产权激励。另外,激励机制还要与评价和补偿机制相结合,对教师转让的个人知识进行价值评估和物质补偿。
(3)环境依托:和谐的合作文化氛围。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围,对高校教师共同体有效知识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围应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自愿平等性。教师共同体是自愿组织的,它不是通过简单而硬性的设计,而是通过交往来实现的。它是人们自愿参与的群体,各个成员间都是平等的,而且共同体成员以氛围与情感为维系纽带。二是,协作互动性。“交流无疑是才智扩展或者说才智启发的条件或手段,这种协助互动性的交流可以实现教师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知识建构、知识共享的目的,达到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发展和科研水平提高的共同愿景。三是,归属感是教师共同体的情感特征。归属感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教师共同体成员应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对共同体组织高度认同。我们要努力提高共同体成员的心理认同程度,彰显人文关怀,让每个成员都能找到“家”的归属感。和谐、宽容和包容,让各种不同的见解、模式、风格共存,和而不同,必然使共同体这一文化栖息地更具有先进的文化精神。
(4)学习型组织:提供知识共享平台。学习型组织拥有收集、储存并转化知识的高度能力,而且能通过促进组织内个体的转变,从而促成团队组织的成功。因此,学习型组织是促使组织内人员提升学习能力的最大利益组织。个人的学习与组织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高校教师共同体组织气氛民主、平等、自由、和谐,通过群体共同的学习与交流,形成取得更深层次的共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提供了高校教师的合作与交流的空间,在这里新教师可以互相切磋技艺、勤学苦练、共同提高。对教师共同体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将教师个体的发展叙述成为团体分享、交流和学习的过程,这样就有利于高校教师共同体的有效知识管理及其达成。
【论高校老师共同体的知识管理】相关文章:
知识经济管理人力资源论03-18
高校战略管理06-04
高校教师心态管理对策06-04
知识型员工的知识管理06-04
高校教师管理的最好方法是什么02-21
高校教学管理原则06-04
高校学生管理策略06-03
高校后勤管理的方法06-04
高校图书管理的创新06-04
高校图书管理与创新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