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认识学校管理改革的独特性
“新基础教育”研究是叶澜教授领导的一项综合性研究项目,涉及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和多个领域的研究。早在其探索性研究阶段,该研究就曾关注过学校管理层面的改革问题,如学校科研如何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在科研过程中如何形成一支新型的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工作如何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等问题。在研究进入推广性、发展性阶段之后,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于2002年3举办闵行区“新基础教育”校长研修班,研究主题涉及学校管理改革各个层面的问题,研修内容和计划由叶澜教授亲自设计和制定。2002年5月,新基础教育研究所在上海崇明县召开了第六次“新基础教育”共同体研讨会,叶澜教授作了《高质量整体加速推进新基础教育,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的专题报告,明确提出了“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的实践改革目标,学校管理层面从班级层面改革的支持系统转换为学校层面的“负责人”,并由此在学校管理层面开始了较探索性研究阶段更为深入而富有创意的改革。
在当代背景下,学校管理改革并不是新鲜事物,但我们可以感受到,现有的学校管理改革往往是在理论与实践相对立的思维方式指导下进行,比较侧重“实务”层面的改革,学校管理改革对行政层面有很强的依附性,学校管理改革的自觉性、独立性与特殊性尚待开发。在此背景下,“新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改革,就具有了相当大的独特性。
一、“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积极互动
对于学校管理而言,有许多“实务”、“方略”等技巧性的研究,也有许多从经济管理、工业管理领域移植过来的“理论”。“新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改革则有鲜明的教育学立场,追求和体现着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的积极互动。“新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改革坚持直面“学校管理”现实,尊重实践本身的独特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始终在“成事”与“成人”相结合的立场下研究学校管理问题。“新基础教育”并不反对借鉴经济管理等领域的先进思想,但更加自觉地关注“学校教育”及其管理的独特性,坚持将学校管理改革置于教育学的立场下思考。对于独特的“学校教育”而言,“管理”意味着什么?管理的目标与独特性是什么?“新基础教育”有其对社会发展、教育改革走向的整体思考,有其对现有学校教育问题的深度考察,更有改变现状、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的目标设计和路径创新。在“新基础教育”研究看来,“实现转型,是中国学校世纪初变革的基本走向和关涉全局的基础性核心任务”,其具体内涵“即学校教育的整体形态、内在基质和日常的教育实践要完成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换”,转型的具体内容包括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等五个方面。而具体的改革路径,则是研究型的改革实践。在这一重要的改革任务中,学校管理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改革层面,而且是在“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是“新基础教育”理论在学校管理领域的具体渗透。
对于“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中的管理者而言,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理解“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他需要认识“新基础教育”的性质、目标、价值追求和观念系统,理解“新基础教育”的主张与改革措施,从而形成“新基础教育”的“理论立场”。“新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改革不认为校长等管理者只是理论的落实者或操作者,而是认为管理者同样需要、并且可能思考教育问题、形成教育观念、养育教育智慧,坚持把管理者当成有思想、有智慧、有发展潜力的生命体,而不是当成机器般的操作者。
而且,“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实践与理论思考处于积极的互动之中。对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改革,有太多需要思考的问题,有太多需要探索的领域,而“新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改革就致力于理论思考与实践改革的综合互动,不断研究新问题,不断在研究中丰富理论,不断在理论指导下改革实践,理论与实践相互滋养,相互生成。因此,在“新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改革中,我们能不断地感受到“新基础教育”理论对实践改革的渗透和指导,也能在不断推进着的改革实践中,感受到新的问题的涌现和新的理论创生的可能。
对于同处于“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的校长和管理者而言,已经不会再自我菲薄,也不会轻视理论,而是自觉地学习、思考、实践,以自己的实践体现着思想的魅力,在实践中体悟、提升自己的教育观念。
二、“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突出了改革的整体意识
学校管理要做什么?是要在学校层面进行综合性的改革。它不是与教学、班级建设无关的领域,而是一个独特层面的综合呈现,是面对学校整体的改革层面。学校管理必须要对班级层面的教学与班级建设有深刻的认识,需要对更为宏观的社区发展、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清醒的认识。这一切又都积淀在“学校管理”这一特殊的活动中。
因此,对于“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来说,必须要有综合整体的意识,要对自己学校的教学改革、班级建设改革的状态有整体的认识,要对学校整体的发展状态与可能空间有自觉的认识,要对自己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所走过的道路有清醒的认识。学校管理人员的观念中不仅仅要有不同领域的改革意识,更要有整体的“学校”意识,要对学校的状态、改革的目标、进程、问题与新的发展空间有综合的认识,要对学校各领域、各层面的改革有综合的设计,整体推进学校的发展。所以,“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的校长必须同时参与教学的改革和班级建设的改革,必须有策划、指导、推进学校各领域改革的意识和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改革突出了学校层面的独特性。相对于行政系统而言,“学校”是不同于国家、省市和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个特殊的教育管理层面。这一层面需要面对具体的社区、学校的历史、文化情境,面对具体而丰富的“学校教育”,对真实而独特的教师、学生和管理者进行“管理”;这是任何国家、省市和区县层面的教育管理机构无法替代的一个层面。因此,“新基础教育”极为关注学校校长在这一独特层面的改革行为,关注到“学校”这一层面和“学校管理”不可替代的价值,并努力开发和实现这种价值。缺少了这一层面的积极主动的投入、创造性的改革实践,整体的教育改革就缺少这一环节,因而也很难进入到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中。
三、“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突出了改革的内涵意识
对于学校管理而言,有各种技巧、方法的改革,有各种领域的改革,由外显的改革,有内涵的改革。从当前的改革状态来说,人们比较关注的是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学校品牌效应的形成、学校外在声誉的改善。这些固然是重要的,而且对于当前的时代来说,也是必要的工作。但是,这些改革毕竟是外延型的学校发展,不能替代学校的内涵发展。
“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极大地突出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特征。对于学校改革和管理来说,最核心、最艰难的就是学校的内涵发展。“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致力于学校日常生活的更新,致力于学校中人的生存方式的整体转换,致力于创建一种新的学校生活形态。这一改革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又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非常关注学校管理者、校长和教师的自我更新。具体而言,包括人的观念系统的更新、思维方式的更新、价值取向的更新和行为方式的更新等方面。而这种更新,是渗透在教师、校长的日常生活之中、并通过其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体现出来。因此,“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关注的是工作、生活中的“人”的变革,这是学校最为内涵的改变。用“新基础教育”的话语来说,就是“成事”与“成人”的关系问题:通过成事来成人,成事与成人紧密结合。
“新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改革,自觉、执著地关注着学校“内部”的变革,关注学校内在基质的时代转型,关注着学校的整体转型和转型性的改革过程。正是在此意识之下,“新基础教育”管理改革才特别看重“过程”、看重“人”、看重“日常”,或许就是因为,这些是学校内涵发展不可缺少的构成。
四、“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突出了改革的自我意识
学校管理改革有多种方式,从内外关系来说,有的是以外界控制力量为主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有的是学校内部积极要求变革,但仅仅局限在学校内部力量上;有的是学校内部积极变革,并积极向外界寻求支持的开放性变革。对于“新基础教育”的管理改革而言,追求的是学校管理的自我更新。这是一种积极的自我立场,一种积极的自我力量的挖掘,一种开放的精神状态与发展状态。因此,“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突出了学校“自我”这一概念,唤醒着学校的自我意识。
在“新基础教育”看来,学校教育的变革,归根到底是学校自己的变革,即自我更新。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想改变自己和自己的学校,首要要有改革的意愿和追求,否则,一切外在的要求都是缺少实质意义的;而只有自己愿意改变,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愿意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新基础教育”才可能在这所学校扎根、并且促进其自我更新。因此,“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一套固定的操作方法,而是通过理念和改革实践,唤醒校长、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自我意识、发展意识、生命意识,让每个人认真面对自我,积极而内在地更新自我。这样,“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就呈现出相当积极和内在的状态:学校管理层在积极地自我更新。这不仅体现为每所实验学校对自己学校发展状态、问题与发展空间的认识上,不仅体现在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上,不仅体现在校长积极地推进自己学校的改革、不断深化和拓展改革领域上,而且体现在我们的校长、管理者和教师能够积极地思考自己的工作,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积极地反思并不断地重建。一种更新性的工作机制,已经在实验学校中形成,自我更新的一批校长、管理者和教师,正在研究型的改革实践中不断形成。
因此,“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突出了“自我”的存在、“自我”的力量,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唤醒这人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着人的力量。
正是有了上述坚实的基础,“新基础教育”的实验学校在几年的改革实践中,学校管理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个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发展空间,自主规划学校发展,积极开展学校科研,开展具有个性特征的文化建设,降低管理重心,重构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自主构建反思--重建型的管理方式,关注学校最日常的师生日常生存方式的转换。可以说,每一所积极进取的实验学校、每一所扎扎实实进行“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学校,管理层面都显现出整体转型的特征,并且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转型。
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管理改革之路是无止境的,而“新基础教育”的学校管理改革乃至于“新基础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改革,在以其独特性,丰富、拓展着这一领域的思考与实践。
【认识学校管理改革的独特性】相关文章:
对绩效管理的认识03-16
公告管理制度改革12-08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04-22
如何提高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03-25
业务部管理制度绩效改革方案11-18
认识情绪管理情绪的重要性04-08
对药品管理法的认识05-20
怎么正确认识绩效管理12-23
学校健康管理制学校健康管理制度08-06
培训学校管理心得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