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班级常规管理经验分享
导语:班级常规管理经验分享。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它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教师应为幼儿营造肯定、激励、民主、宽松的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我们要既用心又用脑,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这样才能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班级常规管理经验分享
1、常规的建立和实施必须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要求和规则要切合幼儿实际。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要想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本班幼儿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和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上、生理上和家庭教育所带来的各种差异,教师如果能熟悉每个幼儿,了解他们各自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他们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的目标和方法。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得常规管理重点。如:大班的老师要考虑到孩子已有了三年多的集体生活的经验,又即将升入小学,所以把常规管理的着重点放在学习习惯、为他人服务(如:孩子如何做好值日生工作)、安全教育(如: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这三个方面。
中班的老师根据孩子入中班后,变化很大,学习、游戏的兴趣也表现得愈加明显了。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帮助孩子改进和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学习、游戏规则。如:对幼儿提出上课发言先举手,上课时间尽量不去如厕,积极地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游戏时既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又能遵守游戏规则,等等。
小班或托班的老师针对孩子年龄小、入园时间短等特点,应采用“从小处着手”的常规管理策略。就是说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小、托班的老师更加关注孩子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如:用儿歌的方式教给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可采用“开火车”的游戏方法引导孩子如何排队,午餐前可以让孩子边安静地欣赏儿歌、歌曲,边耐心地等待,等
2、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同班人员经常交流与沟通,步调一致
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生活的环境。尤其是小班幼儿,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小班时期是各种常规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慢慢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比如:在新生入园时可以召开了班级管理会议,就“如何接待新入园的幼儿及家长”以及“如何养成良好常规” 进行商讨,达成一致意见,统一行动。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他们,和孩子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争取最短的时间使孩子们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老师的亲近上来。它是我们班级管理的前提。孩子适应了班集体的生活,融入到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这时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对幼儿进行一日活动的常规培养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组织与实施”中的“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中大班时期,除了继续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式氛围而外,还注重了幼儿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如:在环境的创设方面,区角如何摆放,墙面如何布置,都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共同商量、共同创设。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鼓励中、大班的孩子一起来商量并制定班级里的常规,孩子们参与了规则的制定,那么他们一定更愿意去响应和维护这些规则。
3、常规管理中要注重细节,做到持之以恒
良好的常规习惯是靠长期的要求和训练而形成的,我们应该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做实、做精,要注重细节的培养。比如:班内孩子喜欢看图书,一有空他们就会往图书角跑。可由于他们的年龄小,还没有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每次看完图书,那书架子总是一片狼藉。另外孩子们不爱护图书的现象也屡屡发生。每次看到这个现象我就会思考,怎样才能管理好这个活动区,使孩子们较快的养成必要的阅读、整理习惯,更好的发挥其知识宝库的作用呢?
多年来我对班里的图书角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改革。因为我们的孩子们在刚入园的时候已经学会了认识自己的学号。我就利用这个优势,在书架上按顺序两个一组的贴上他们的学号,并告诉他们两个学号在一起的小朋友就是“图书好朋友”,在整理图书的时候两个“图书好朋友”的书都要叠放在一起,看看哪些书叠得最整齐。每次在孩子们看完图书的时候,我都会提醒他们:“用你们的小眼睛看看图书好朋友在一起了吗?”孩子是聪明的,他们会在我的提示下按规则的进行摆放。对孩子们的整理情况我也及时地给予了评价和指导。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细心培养,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这一良好习惯。
这一小小举措,让琳琅满目的图书整整齐齐的、有规则的摆在了书架上,每个走进我们教室的老师都会夸我们班的孩子,孩子们在大家赞扬声中也体验到了成就感,他们很自豪。同时我也为自己的.这一小小创新感到高兴,它让我感受到了注重细节所带来的魅力。
又如:在培养孩子饭后漱口的常规时,我发现幼儿的浪费水的现象很严重,有的幼儿会接一杯子的开水,但用却是几口,我就跟他们讲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知道水的用处很大,不能白白浪费掉,我还做了一个小实验给幼儿看,将水龙头只开一滴一滴的水,一节课下来,小朋友发现水早已经满了,通过实践,让幼儿从节约很不起眼的几滴水开始,当幼儿水龙头没有关紧时,我就及时提醒,逐步增强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幼儿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4、在常规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前提。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要给孩子创造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如:我在解决班级幼儿乱扔玩具的问题时,没有对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讨论。首先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早上老师进教室时有哭声,老师到处找发现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它们饿了想吃饭。”一个孩子回答到。一个孩子却说:“玩具宝宝哭是因为它们想出去玩。”一些孩子却懂事的回答:“不对,是一些小朋友把玩具扔了地上,所以玩具宝宝才会哭。”这时老师又拿起几块放在别的积木筐中的玩具问小朋友:“这些玩具没有被扔在地上,为什么也在哭呢?”“是小朋友弄错了,把它送到别的积木的家里去了。”一个孩子立刻回答到。我紧接着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玩具宝宝呢?”“送玩具宝宝回自己的家。”于是,我就组织孩子做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戏,经过多次的游戏训练,孩子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的收放好。通过这种方法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由传统的“要孩子们怎么做”转化成孩子们自主地“我要怎么做”。
5、做一个钻研型、反思型的教师,在常规管理的方法上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智慧
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幼儿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幼儿发展的脚步。因此,现在的班级管理呼唤充实型、钻研型、反思型的教师。
近三年来我带的都是小班,我把对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中的几个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学期前的准备工作:学号和姓名认识,橡皮泥的减半使用,小椅子的摆放标志的粘贴,午睡前和幼儿讲讲“小猪尿床”的故事,培养他们每次睡觉前要先解小便的习惯,午睡时孩子鞋子、衣服的如何摆放及摆放标志设计、怎样拿放小椅子及各种物品等等。
常规管理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如:我们可以利用“儿歌法”,通过一首朗朗上口的小儿歌,来告诉和提醒孩子回答问题要先举手。运用“音乐指令法”以音乐为信号,提醒孩子怎样的音乐该做什么,让教室的氛围变得更亲切。运用“游戏法”,利用师幼互动的小游戏来提示孩子接收老师的信息,在实际应用中特别受孩子欢迎。根据幼儿爱模仿的特点还可以运用“榜样法” 促进常规。工作中我们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展现出教师的智慧。
班级常规管理经验分享
一、赢得家长信任,取得配合,达到“家园合力”,使常规教育更有效。
看过这样一句话,觉得非常有道理:“学校家庭,‘5加2’它的意思是说,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两天要是松懈,效果将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校,家长就是老师,而且家长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更多,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因此,家园配合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养成良好习惯。要取得家长更好的配合,首先要取得家长的信任。所以,每当我接手新的小班,都要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并用心地快速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心,对自己的孩子是关注的,从而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对我们更加信任。小班的第一年,我刚进入幼儿园成为一名新教师,我给孩子的物品上贴上了姓名,还贴上了实物标记,以便不认识名字的孩子根据自己的标记认出自己的物品。我给每个孩子贴标记可不是随意贴的,而是根据孩子名字的特点选择标记的,如:沈静雯是文静的小姑娘,我就给她选择了小羊做她的标记,因为小羊是温顺、可爱的小动物。这样不仅让我快速记住了孩子的标记,还轻松记住了孩子的名字。开学前两天里,一位家长就来班级里了解情况,我问她是哪位孩子的家长,家长说是沈静雯的家长。我不假思索地告诉她说沈静雯的标记是小羊。家长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我找出了沈静雯的小床,家长一看上面的标记果然是小羊,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说:我的孩子还没来上学呢,你竟然记得住?接着家长说:“谢谢您老师,您忙我走了!”其他的什么也没问,说了这句话就走了。我相信这声“谢谢”代表了她对我的信任。有了信任,一切就迎刃而解了。我班的雯雯小朋友从不睡午觉,午睡时睡不着还常影响别人,于是我与其妈妈沟通,刚开始妈妈认为,孩子睡不着挺痛苦的,能不能索性让他起来玩。我首先告诉家长午睡的重要性和好处,然后告诉他午睡室和娃娃家在一间,如果让他出来玩也会影响别人,而且班级的规则应该对所有孩子都一视同仁,否则其他孩子会不服气,也会效仿。雯雯的妈妈表示认同和理解,也在家逐渐培养孩子的午睡习惯,慢慢的,雯雯从从来不睡到偶尔睡,到现在一星期有三天睡午觉了。
二、及时总结,反思经验,调整管理方法,让管理工作真正省时有序。
班级常规管理要用“慧心”,都知道有效的规则秩序有益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不仅是孩子调皮,有时班级的`混乱是因为管理方法不恰当、方法不简便,可见,教师在运用管理方法后要观察实施效果,分析不足,及时调整方法。幼师毕业后刚带小班,刚开学孩子还没养成良好的习惯,午饭时吃吃玩玩,随处走动,有的孩子躲在一处不吃,每天都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没吃饱,引起不满。原因是幼儿因为哭闹或者随意走动,老师没有办法记清楚到底谁坐在什么位置上。针对这一现象,我给小孩分好组以后,在桌子上贴上水果宝宝的图案,让孩子围着图案坐。并用铅笔在图案上写上这一组孩子的姓名。这样吃饭时,一时记不住孩子的位置一看标记就能知道了。这种方法很有效,家长再也没有反映自己的孩子没吃饱。又如在孩子喝水时,饮水桶旁边喝水的、接水的孩子围拢在一起,还有孩子喝着喝着,杯子被其他孩子撞掉了。针对这一情况,我请接水的幼儿排成一条队伍,一个接一个接水,接完水的孩子请他们靠墙边喝水,喝完直接放回杯架上。孩子们经过几次练习以后,喝水井然有序,再也没有挤在一块的现象了。
三、让“规则标记”说话,时刻提醒幼儿,引导幼儿自觉遵守。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孩子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虽然对孩子提出了规则,但是孩子们常常会忘记,天天在孩子耳朵前唠叨,孩子嫌烦,反而有一种逆反心理,而且老师也累,但不说,孩子们的习惯又很难自觉养成。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利用规则标记,让标记代替老师“说话”,时刻提醒幼儿遵守规则,让幼儿明确该如何遵守。我们会在幼儿活动地方的墙面、地上贴上相应的规则标记,发挥规则标记的教育价值。如在洗手间门口的右边贴进去的小脚印,左边贴出来的小脚印,这样幼儿按照脚印的方向有序进出,就不会相撞;洗手处贴上洗手的顺序图,让幼儿正确洗手;在图书角贴上安静的标记,告诉孩子看图书要保持安静,不影响别人。一次,建构区里已经有5个孩子玩了,可是来了第6个孩子,建构区里正玩着的5个孩子对那第6个孩子说:“你不能来玩了,地上有五个脚印说明这里只能5个小朋友来玩,人多了太挤,会把搭的积木碰倒的!”第6个孩子自觉地走了。可见,标记代替我们“讲述”规则,提醒幼儿遵守,幼儿乐意遵守,自觉性也提高了。
四、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老师常常会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小朋友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那么老师自己有没有给小朋友做好榜样呢?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说:“老师,我的孩子最喜欢你了,回家总是模仿您上课的样子,给我们上课。”这句话让我提高了警觉,反问自己的每个行为都是值得模仿的吗,孩子是不是把我不好的习惯也模仿了,我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吗?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制定规则时,我想我更应该是规则的遵守者。一次在餐前洗手时孩子们在盥洗室排队洗手,以前我一直在孩子洗手之前就洗手,今天有事洗晚了,我准备洗手给孩子盛菜,我走进盥洗间,拉起袖子时,孩子们或许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自觉让我先洗,我笑笑说:“洗手要排队,老师也要排队的呀!”我排到了队伍的后面,孩子们总是微笑着回头看看我。突然,刚上完厕所的阿虎准备插队,悠悠对阿虎说:“你看老师都排队,不许插队,你到后面去排队呀!”阿虎自觉地排到了后面。我以自己的行为给幼儿树立榜样,使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正是身教胜于言教。
五、巧用方法让幼儿知道自己违反规则产生的后果,从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改正。
在每个幼儿园里的每个班级里,都会有一些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精力非常旺盛,总是不遵守纪律,不服从老师的教育,甚至有的调皮的孩子还会与老师作对,故意破坏规则,碰到这样的孩子,老师往往很头疼,不知道该拿他们怎么办。惩罚虽能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但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即使孩子表现出顺从,也可能是出于怕受罚,而不是真的懂得自己错在哪里。在许多情况下,惩罚并不能保证孩子产生正确行为,也不能保证孩子懂得怎样做。我们只有采取正确、正面的方法,让孩子懂得自己错在哪,老师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规则,才能让孩子自觉遵守规则。这天我进行音乐游戏《快来拍拍》时,第一遍我范唱时就有幼儿听到拍拍两个字开始兴奋地拍手,我理解孩子们上音乐游戏活动时兴奋的心情,因此我没有批评他们。我告诉他们第二遍要认真听不要拍手,要听清楚歌词,待会儿老师会教正确的游戏玩法。可是我刚开唱,只听两个幼儿使劲地乱拍手,而其他幼儿听得很认真。我停了下来,问他俩是否听到老师的要求,他们说听到了,并且把我的要求重述了一遍。于是,我又问为什么还拍手,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幼儿宸宸说:“我是故意的!”而且边说边笑,完全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的心中立刻升上一股怒气:他的行为是故意跟老师作对。但我忍住了自己的怒气,我认为这样的学生是想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如果你发怒,则恰好中了他的圈套。我冷静下来,想起之前我在网上看到的相关这类孩子的教育:要想教育好这些调皮的孩子,首先要弄明白他调皮的原因,有的孩子是精力过剩,而活动内容过于容易;有的孩子是由于好奇心被大人加以约束;还有的是由于大人对孩子夸奖多,批评要求少。通过我的观察,我认为这个孩子可能是由于精力过剩,而且从之前的家访来看家长对孩子太宠,很少批评。所以我决定用冷处理+适当惩罚+正确引导+家教沟通的方式处理这件事。于是,我没有严厉地批评他,装作不生气的样子,我和全班幼儿都看着他拍,刚开始他很开心,拍了几分钟觉得没劲、累了不想拍了;接着我组织其他幼儿正确玩游戏时,他发现之前没认真听,不会玩,很着急。这时我觉得水到渠成了,进行批评和引导:告诉他不好好听是学不会的,而且他的行为影响了老师上课,影响了小朋友学本领,我让他道歉,他诚恳地道了歉。接着,我和小朋友一起教他正确的方法玩游戏,终于学会了,他很开心。我和家长再进行交流,这段时间,很少看见他调皮捣蛋了。我想淘气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关键看老师怎么教育引导孩子,只有老师因材施教,采取正确的方法教育这些调皮的孩子,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成果。
六、让幼儿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繁琐的。孩子们往往不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和制定规则的原因。因此,在制定规则时,我们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讨论要制定哪些规则,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了解制定这些规则的必要性。我让幼儿轮流做值日生,还在放碗处、厕所、漱口处请“小老师”监督,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同时,让幼儿感受老师管理工作的辛苦。让幼儿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培养了认真负责的态度,培养了集体观念和利他行为,形成了良好个性,使幼儿更自觉地遵守规则。
七、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理解、宽容孩子,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我们常会看到一些老师对孩子高强度的控制,几乎除了上课回答问题之外,都不能说话。要知道学前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让他们长时间地坐着不说一句话是很难的。而且幼儿期应该培养孩子的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需要给孩子一些自由释放的空间。否则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很可能是对压抑或消极情绪的宣泄。因此,在教学活动前我会给孩子3分钟讲话时间,饭后、起床后孩子可以随便讲话,在教学活动中多用讨论问题的方式,让孩子有机会说。但告诉孩子午睡、教学活动时必须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学到本领、休息好,让孩子们懂得该玩的时候玩,该学本领时学本领,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教学常规。有时候我也会和孩子一起“疯”,玩孩子们的游戏,让孩子感受到我是他们的同伴,从而更亲近,使幼儿接受我的引导。
班级常规管理经验分享
一、“赏”字诀——常规管理的奠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往往会把班主任当作最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每次下课后,总是有许多学生会围在班主任身边喋喋不休。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赏识前,须先倾听。
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
1.对班干部的赏识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我的具体做法是:
(1)民主推选
在学生相互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推举方式,让学生提名心目中的带头人。然后让被提名者进行“竞选演说”一一说出自己的优点及准备如何当好班干。最后投票表决,当场宣布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自信心:因为我优秀,同学和老师才选我为班干部。
(2)鼓励指导
新班委产生后,我便定期召开班干会,鼓励他们:你们是班中最为优秀的同学,所以一定能起好带头作用。同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细心指导,交给他们工作的方法。低年级的小干部毕竟年龄尚小,缺乏工作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加以细心指导。如我班的张佳逸刚做纪律委员时,当看到有些同学犯错误,她总是严厉地批评,同学们脸上明显的挂着对她不满的情绪。于是我找到她,耐心地为她讲解纪律委员的职责是帮助及督促纪律上有错误的同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把他们当成敌人、犯人,同时让她认识到:象她这样批评同学们,同学们也不会接受她的意见,反而造成了同学之间不团结。从此以后,她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同学学之间也更团结了。而她自己对工作的积极、热情也更高了。
(3)树立威信
如果班干部工作出现差错,班主任即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将会大大挫伤班干部的自信心,也降低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所以,批评班干部应私下。而对于班干部的工作成果,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的威信。如获得流动红旗时,我便大力表扬班干部对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告诉同学们:夺得先进集体,班干部们功不可没。当同学们信任班干部时,他们便会团结在班干部周围,服从班干部的管理。
2.对差生的赏识
对那些令老师们倍感头痛的的差生,我常分三部走:找优—谈心—重塑。
“找优”:即寻找闪光点;“谈心”即以其闪光点作为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 “重塑”即在班中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从而重新塑造他在同学心中的新形象。当然,学生是善变的,还必须反复找其谈心,开导、鼓励他,使他的转化保持持久性。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
二、“严”字诀——常规管理的双刃剑
学生毕竟是孩子,来校学习接受教育的,一味的放大优点,一味的赏也就就无所谓赏了,反而会养成一些学生自大的毛病。而再优秀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更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1.有理有度,严中透情
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学生违纪甚至多次违纪,以前的我常常第一时间就拔出批评之剑:“你怎么总是这样,说你多少回了。”其结果要么使胆小的学生眼泪嗒嗒,要么被那些倔强的学生顶撞,弄的自己不好收场。班里有一个孩子叫许升帆,特别的调皮,常被同学告状在用尺子、铅笔等戳人,没少惹我生气。一天早上,我又发现他不读书,竟拿着把工具刀蹲在地上。我强忍怒火说道:“不是不准带危险用品吗?”他抬起那一惯嘻笑的脸,慢条斯理地对我说:“地上有口香糖,弄不下来。”听了孩子的话,一种愧疚之情涌上心头,后悔自己做事过于武断,差点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这样讲,并不是说不可以批评学生,而是说批评之剑要慎用。因为批评不是目的,育人才是目的。
之后,再碰到类似的情况,我总是先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然后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就拿不做回家作业这件事来说,一次,我们班的一个小组长,连续两次拖拉数学回家作业。第一次,任课老师询问她,说是忘记带来了;谁知,第二天却又故伎重演。了解情况后,我初步拟出几种处理方案:第一,严肃批评;第二,罚站反省;第三,家长谈话;第四,自我反省。为了让这位学生既深刻地认识错误,又能在班级内消除影响,以理服人,我在与家长及学生作了有效的沟通后,便选择了第四种方案,心平气和地和他谈了话,让其反思自己错在哪里,效果很好。这位学生不但认识到这次行为给自己、给班级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而且在全班同学面前作了公开的检讨和保证。但对于另外一个女孩,叫陈红丹的,平时就经常拖三落四的。当那一天,她说作业没带时,我就心里有数了。直接给她两个选择:老实说,然后把作业本拿出来补好;如果撒谎,作业罚做两遍。她思量了一下,拿出作业本乖乖地补上了作业。
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上面的例子,组长拖拉作业还撒谎,她犯了错误,肯定害怕、担心,甚至有学生会想以后我没交作业,看你还有什么脸催我。此时,如果你变发怒为宽容,先请学生坐下。这样,那怕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使之为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那么接下去的说理教育就好开展了。而对于那些学习不认真,又存侥幸心理的学生,当堂击破,让他明白老师很厉害,什么坏事都躲不过老师的眼睛。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用在这里非常的贴切。
2.细节入手,严而垂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记得刚接手现在的班级时,孩子们刚上一年级,每次走进教室,总是看见地面上一片狼藉,而学生熟视无睹,依然开心地笑着,叫着,靠“骂”肯定无济于事。于是,我便弯下身去捡,拿扫把去打扫,用抹布去擦洗......一次、两次,很多学生无动于衷,但我坚持着,终于有一天,当我当捡到一学生的脚下时,那学生便红起了脸,并说:“老师,我来捡。”我微笑着点头,其他学生见了,赶忙把自己四周的垃圾捡起来扔进桶里。自此以后,卫生保持情况好多了,以后,每当我躬身捡垃圾时,学生都条件反射般低头四顾,确保自己的“包干区”无事。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用轻松的语言和自然的行动去启发和感染学生,通过“小事”和“小节”渗透的教育,往往是最富影响力的教育。而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也常常是最能入脑入心的教育。
当然,严格教育还必须注意两点:
(1)低起点、细要求。
现在的孩子孩子越来越娇,越来越拗,可能是在家当皇帝、当公主习惯了,就不习惯被人管着。针对这种情况,从开学初我就按“低起点、细要求”的思路去做。
首先把各种“规范”进行归类,分成层次,逐渐要求学生去做。例如:刚开学,我只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其余一律免谈,两周后再要求学生礼貌待人……如此反复,在螺旋中上升,学生所养成的习惯牢不可破,并且学生感受到的压力也小得多,比起一下子提出几十条要求的效果要明显得多。因为你对他只有一条要求,好落实,易操作,便检查,你要求严一些,学生也容易接受。他完不成,自己都觉得对不起你,也会觉得自己太没面子了。举个例子:一个爱闹事的孩子,想让他一下子改好是不现实的,我和他约定:第一次保证一周内不闹事(他认为可以做到);第二期两周内不闹事;第三期、第四期……因为目标明确,所以他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进步。
其次由于学生年龄小,综合操作能力差,执行一些复合性要求时往往顾此失彼,力不从心。因此,训练的要求应易懂易做,不能原则化,复杂化,进行实际训练时要细致周到地做指导。例如进行“吃午餐”的训练时,我就从以下几方面做指导:
A.排好队进食堂。
B.在规定的位置上做好,安静地等小助手领饭。
C.认真吃饭,不玩闹。
D.吃完后,检查自己坐的桌面和地面,有掉下的剩菜剩饭捡到盘子里,倒入脸盆。并把盘子和瓢放在指定的地方。
E.每桌最后吃完的同学和食堂卫生委员留下整理,其余学生在食堂门口排队,由领队带回教室。
因为要求很细致,很明确,学生做起来就有章可循,效果也就更好。反之,起点高了,要求粗了,学生无章可循,怎么也达不到,你再严厉,也无济于事。
(2)重过程、轻结果。在班级管理中,过程重于结果,因为有许多事情的结果是不可控的,例如打扫卫生,每位同学都尽心尽责,作为班主任的我看了都十二分地满意,可是只要评比,总有一、二、三之分啊!有时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时候的学生最需要的就是班主任的认同和鼓励。如果你非常看重结果,学生定会大失所望。
人的学习、成长过程就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只要有了付出,就该得到肯定,况且,当小收获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自然成就大丰收。
三、“爱”字诀——常规管理的护身符
赏分明,严有度,其实都源于一个“爱”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
1.不纵不溺,均衡施爱
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曾经听一位教育家说“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而不要让学生懂事后责怪我。”我想这就是在“严”的前提下的真正的爱。还是前面组长拖拉作业又撒谎这件事情来说,假如仅仅因她是组长,一直表现优异,就轻描淡写地处理,姑且不说班级同学有意见,今后的工作不好开展,大家都会认为,班干部犯了错误就可以享受特权,连老师也要给他们几分面子,从而不思过错、骄傲自大,可以说这对他们本人今后是相当不利的。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
2.爱不吝啬,爱要可感
学生毕竟是孩子,虽然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比如在和学生谈话结束时,摸摸他的头或拍拍他的肩膀,再说句鼓励的话,足以让学生心花怒放,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
【班级常规管理经验分享】相关文章:
班级管理经验分享06-24
初中班级管理经验分享04-30
幼儿园班级管理经验分享04-30
科任老师班级管理经验分享08-23
分享情绪管理经验10-13
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分享(通用5篇)03-31
教学常规管理经验总结06-04
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分享(通用7篇)03-10
班级管理经验06-17
教学管理经验分享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