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

时间:2023-07-11 16:26:25 偲颖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是人类各种组织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

  如何管理1: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致力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提倡要通过充分发挥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来有效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作为校长,更要积极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明确目标、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有效地开展学校工作。

  一、校长要有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

  校长要有全面合作的理念。要取得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大力支持,群策群力、形成合力,攻坚克难推进学校发展;要有科学发展的理念,正确认识农村和县城学校的教育差距,努力缩小差距,从思想观念上帮助当地群众转变对教育的认识;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教师会、家长会、请有关领导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等活动,在会上与教师、家长进行交流,让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不断延伸拓展;要有创优创特的理念,一校之长,要将学校发展的眼光放得更加久远,要虚心向先进地区的学校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经验,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本校办学方案,要扬长避短,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在学习中创优创特,形成品牌。

  二、管理中要体现公平公正、人文关怀

  公平公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碗水端平。有时候,老师不图什么,评优秀的名额总是极少数,职称评聘也是有政策有框框的。老师们就是图个有真实,就是图个校长做事公平公正,阳光操作。作为一名校长,应该让榜上有名者理直气壮,让榜上无名者心甘情愿。只要办事公平公正无私,就算没权、没钱,但却做到了问心无愧,这样的校长就有魅力了,就有号召力了。校长的人格魅力就成了一种学校的教育资源。人文关怀说明了就是校长要有“人”味。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是无情的,是冰冷的,但校长执行起来必须要有人情味。例如,一般早晨我来得较早,遇见老师就总是先打招呼,总想找一个理由和老师拉近距离。与老师们的关系,既需要艺术,又需要笨打实揣。校长在教师群体中应做到:沟通零距离,接触等距离,观望远距离。我喜欢这样一句话:“朋友永远是朋友,但错误还是错误。”在我校人人都常说“对事不对人”这句话,在对待一些制度方面的,我基本上都按原则办事,事后多找相关老师谈心,这也消除了我与教师之间的隔阂,体现了人文关怀,既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又体现了制度的人文性。

  三、开拓创新,争办特色学校

  构建和谐管理,是办特色学校的前提条件。校长是办特色学校的领头雁,需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办特色学校是与我国建设有特色社会相一致的。可见,办特色学校是时代的需求,家长的企盼。我校创建已有十多年了,已是一所初具规模的“特色”小学。目前学校有学生2000多人,30多个班,其中民族寄宿班6个,是全县唯一一所招收寄宿生的重点小学。教师80%来自本乡本土。学校建设具有“地域性民族风”的特色。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这所含寄宿班的小学创建成“民族性”和“现代性”完美结合的花园式小学呢?我和教师们通过借鉴一些名校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一些特点,初步的设想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真实”,即具有地方民族风情;二是“新奇”,即具有现代气息;三是“鲜活”,即与时代同行。

  四、校长要依法治校、以制治教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制度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准绳。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必须依法治教。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因此,校长治校的首要任务是要致力于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制度“合法化”,这样才能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自觉地遵守。有了一套好的制度,还需要狠抓制度的落实。比如:我校在落实考勤制度时详细记录每位教师到校时间,迟到早退、病事假等情况,每月进行总结;在落实教学制度时,严格按照教学制度对教师进行检查督促,期末按教师的教学指标进行奖惩,这样做有利地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说,一切制度、规定,如果没有检查和督促,没有过硬的措施作保证,都将变成一纸空文。冷冰冰的制度,人性化的管理,对于一些难于管理的教师必须按制度严格要求,对于一些任劳任怨的教师偶尔出现违背制度的现象也要控制。

  五、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网络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素质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与人类共始终,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教育一直在人类自身再生产和物质资料再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劳动者,而且可以把一般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它是推动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重要因素。怎样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主要是正确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的两者关系。作为一名校长,这是我们要经常考虑的,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书面联系等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把教育办好办活。

  1.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以及其他各科老师在学生教育方面与家长取得联系,谋求取得共识的重要途径。在家长会上,领导和老师能够在短时间内与家长共同研究问题,达成共识,而且效率极高。家长会一般在学期期中或学期结束前召开。其主要内容是向学生家长通报本学期学校教育工作基本情况、班级基本情况、学生在校表现和家长协商如何配合进行教育学生。召开家长会,事先要作充分准备,目的明确,内容充实,时间紧凑,要讲究教育实效。

  2.书面联系。书面联系是学校或班主任用书面形式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的一种常用方式。书面联系有定期和不定期联系两种。定期联系主要是每学期结束时,将学生手册或成绩单送交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习成绩,并请家长签署意见。不定期联系一般是指学校、班级准备开展教育活动时,或学生做出了某些突出成绩或出现较大问题时,采用书面报告方式报告家长。

  由此可见,小学校长的作用意义重大,是不可估量的。不管担子有多重,我们都要挑起来。今后,我们作为小学校长应不断地努力学习,以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出智慧和力量!

  如何管理2:

  一、“三步战略”强化课程领导力。“三步战略”是指我校强化课程领导力的三个步骤,分别是:

  第一步:强化课程理解

  课程领导首先是课程理念的领导;课程管理首先是课程理念的管理。学校通过开展校本培训、自学课程纲要、设立课程论坛、组织课改征文、课程理念考核等方式加强教师对课程理念的交流,强化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我校多次邀请课改专家到校开办讲座、到校指导教师理解课程理念,观察评估教师是否将课程理念活化为了教学行为。

  第二步:制定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部署,是教学管理的行动指南。我校的课程规划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基于纲要。学校课程规划具有很强的政策制约性,为保障国家对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我们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在新课程的框架之内规划国家课程。

  二是基于学校。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上世纪九十年代留下的丰富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师资状况和学生发展需求,对校本课程进行了规划。

  三是基于研究。学校课程规划是以深入的研究为基础的,制订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我们制定规划的过程经历了学习、研讨、反思、讨论、修改……这样一个摸索实践的过程。

  第三步:搞好课程建设

  我校坚持以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为依据,坚持发展兴校、质量取胜,坚持突出重点、资源共享,坚持分类、分级建设和分步实施来开展课程建设。结合学校教学“优效”工程和师资建设“名优特”工程,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加强内涵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优化课程体系、增加教学投入等有效措施,使我校的课程建设逐步达到名称规范、数量适宜、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目标要求。

  二、“三课一体”提升课程整合力

  “三课一体”是指将课程、课堂、课题纳入整体思考,进行一体化实施,包括:

  1、学校课程现代化

  我校培养目标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兼顾多元性和自主选择性的现代化课程体系。我们将夯实基础课程和发展特色课程作为促进优质教学,打造品质学堂,进而促进学生素质整体提升的必要关注维度,通过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建立课程评价指标等举措引领学校课程现代化发展,统率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的有机“适融”。

  2、课堂教学优质化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所在,聚焦课堂推进优质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举措。学校通过挖掘教学内涵,深入研究有效教学,追求最优效益,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精神文化资源,提升教学品质,达成学生、教师的主动、积极、生动发展。

  我们以四大课堂为操作要点,即:建设道德课堂,打造活动课堂、构建生命课堂、呈现智慧课堂,推进了整体优化的变革:变偏狭的目标为整合的目标;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变“讲”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变贫乏的学习方式为丰富的学习方式;变“证明”的评价为“改进”的评价。

  3、课题研究系统化

  学校的课题研究以全员参与的三个维度构建起系统化的教育科研网络,通过做强课题研究、做实专题研究、做精主题研究整合力量、解决问题、积淀成果。

  所谓做强课题研究是指学校层面承担的大型课题要卷入教师参与、提升影响力,如《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校本研修研究》在学校全面铺开,定期举办大型研讨活动,研究成果入围省政府成果奖。所谓做实专题研究是指教师小团队在一年内围绕小专题开展贴近教学实践的实实在在的研究,我校教师小专题在历年区级立项数量和成果获奖数量上都位居全区前列,教师研究热情高,实效显著。所谓做精主题研究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常态思考,是围绕一个主题的精心总结,我校教师以“教学偶得”、“课堂反思”、“优质论文”等形式呈现主题研究成果。

  三、“三类课程”推进课程发展力

  “三类课程”是指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

  1、夯实基础课程

  我们所指的基础课程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学生形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效学习方法、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关键影响的学科,如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等;二是指学校共同的、常规的、基础的教学工作要求。学校通过两方面的工作来抓实基础课程:

  (1)形成基本规范。这是学校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教学实际和规律形成的基本常规。主要有:学期授课计划的规范要求、备课的规范要求(包括集体备课要求、个人备课要求、写出教案要求)、课堂教学的规范要求、作业布置与批阅的规范要求、课外教学辅导的规范要求、听课评课的规范要求、复习考试与成绩评定的规范要求、教学总结的规范要求等八大方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严格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规范、有序是学校教学任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只有制定并分级严格执行教学规范系列要求,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级教学执行和教学管理资料,给出评定等级和评语,监控结果进入“教师教学水平评估”,才可能实现教学流程闭环管理,落实基础课程管理。

  (2)聚焦基础课堂。一方面,抓好教学管理者的蹲点学科,参与教研活动,组织教研组长、把关教师、学科教师共同制定语文、数学这两个学科的优质课堂评估表,细化优质课堂的相关指标。另一方面,采用专家行政捆绑听课,教研组长、把关教师指定听课等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的随堂听课、集体评课等活动,指导教师进行有效课后反思,以“关注、指导、评价、对话”带动教师对优质课堂进行探索追求。

  2、打造特色课程

  我们所理解的“特色课程”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有特色地执行国家课程,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国家课程上,创造性地结合本校实际执行国家课程是特色的最大内涵。如:我校植根国家课程开发的语文学科中写字教学、数学学科思维训练等。二是顺应时代发展、根据学校办学特点、符合学生发展新设的独立的特色课程。如:推动学生形成信息素养的网络技术课程,推进学生形成民族文化素养的艺术教育系列课程(国画、民乐、剪纸等),培养学生形成国际文化兼容品质的双语教学课程等。

  通过特色课程的打造,我校将实现学校课程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课程开发效应。

  3、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在我校特色课程基础上进行认真筛选而确定的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我们通过“课程配餐”和“课程超市”对学校校本课程进行了系统规划,反复实践验证校本课程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对校本课程进行增删及优化:一至三年级学生分别进行国画、棋类、书法的“配餐”,四至六年级可以自主地对“课程超市”内的十余门校本课程进行选择。学校集合时、地、人各方力量,保障校本课程有序运行,监控校本课程实施质量,还将组织编写各门校本课程纲要、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学分评定指标(即学生学业成就参数)等。

【小学校长如何管理好学校】相关文章:

小学校长如何管理学校04-29

小学校长如何加强小学管理06-04

农村小学校长如何管理小学06-04

如何实现小学校长的管理艺术06-04

农村小学校长如何管理学校06-04

小学校长如何有效管理学校06-04

小学校长如何创新学校管理06-04

小学校长如何加强教学管理06-04

农村小学校长如何有效管理学校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