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 粤西游日记二十七译文

作者:佚名

  二十五日在龙英等派夫,因而前去游飘岩。从州城向北前走数里外,有土山环绕,当中有一座小石峰如笔架,是州境内的案山。〔当地人叫飘峭,起名叫做“峭”的原因,就是依山形起的名称。〕山前就是一个有广平田野的山坞,自西延向东,坞中有大溪横在前方,是州境内衣带样的水流,就是向东流入养利州,是通利江的江源,下流到太平州会合逻水的水流。溪水的东面有山正对山坞而立,就是飘岩山了,是州内河口所在的山,独自耸立在州城东面,非常陡峭挺拔,就是先前牛角山西北方独立的山峰了。它东面崩裂的山崖之上,有岩洞朝向东南,高傍着层层云天,下临绝壁,望过去十分深邃。我听说此州被入侵时,州里人都躲避在悬崖上,交趾人环绕着守在悬崖下,始终不能上去,心知就是指这个岩洞。但仰面望去道路断绝,非得有百丈高的梯子不可,只得快快不乐地离开了。沿大路往东南走,有几家人在那里。向他们打听,说:“这是飘岩了,又把它称为山岩。几次交趾入寇,靠此洞得以存活下来。”问道:“洞有多大?”答:“此州劫后残遗下来的百姓,都是它容纳下来的。”问:“没有水喝怎么办?”答:“洞中有个小 穴,像蛇一样钻进去,有水源可供给数十人喝。”问:“现在有路可以登上去吗?'’有人说:“可以。”有人说:“很难。”于是拉住一个人领路来到洞下,攀登在山崖间,总有竹梯一层层地悬挂着,或者靠着高空的飞崖,或者斜插在石缝中,弯弯折折地上去,长短不一,共十四架才到达洞口。洞口两旁全是下嵌的危壁,唯有岩洞口之下,崩裂开的石崖上连缀着石痕,所以梯子得以弯弯曲曲地靠着崖壁。洞口上方下覆的部分十分突出,有很多横架着的木板,分架成空穴,以为是蜂房燕窝的样子。由中间的洞穴进去,那洞口十分狭窄,不久渐渐变高,洞中悬垂的石柱有双手合围粗,翠绿如玉柱竖立在那里,石声铿锵悦耳。旁边又有两根石柱,上边下垂下边挺立,中间断开不相连接,而互相对着如天平上的指针一样。柱边也有篱笆分隔着的卧床,大概都是当地人为了避难而做的准备。由石柱左边进去,那洞穴渐渐暗下来,不久见到一缕透射进来的亮光,当地人又编了竹篱隔断了那狭窄之处。分开篱笆窥视里面,那亮光也从东面射入,下面也有编成的竹篱架起的木板,心知有别的洞穴可以进去。再出来,转而由石柱右侧向东钻进低矮的洞穴,洞口也很狭窄,与中洞并列成为两个洞穴。向西进去又暗又窄,其中重又弯然隆起,在黑暗中摸索,也不怎么深。仍由中洞出到外面的岩洞,它左侧高悬的岩石中有木架铺了木板,好似飞阁悬在空中的样子,其中鱼笼筐子类的东西还四处放着。又在北面插进一个小木桩,钻入石缝中,又张开一个洞向西进去,洞口也是向东,洞中有石片竖起如石碑的样子。石片高三尺,宽一尺五,厚二寸,两面平削,如像打磨而成的样子,莫非也是泰山无字碑之类的遗迹?但大小形制不同。平行在洞内,再次穿越过狭窄之处才稍稍宽起来。尽头之处钟乳石柱和悬着的石棱条,细得好似斧柄竹节。它右侧有个洞穴暗通到中洞后方,就是当地人编竹篱隔断的狭窄之处了;它左侧稍稍下去,有个洞穴空悬着,当地人用篱笆盖着它。窥视洞穴下边,也有竹子编成的木头架成的东西,只是不知从哪里进去。仍然越过木板架成的飞阁,经由梯子下走。下了三架梯子,梯子左边的悬崖间,又见有一架梯子,急忙攀着梯子上去,便沿着悬崖外沿向北横越过去,那狭窄之处宽一尺,可长有三丈多,当地人横放了树干作为栏杆,就着树枝作为拉手,这才得以不害怕。悬崖到头后又张开一个洞,洞口也是向东。洞前有一块岩石,自洞口左边下垂几丈,真像垂在空中的翅膀。岩石的下端又悬着一块小石头,长三尺,圆处的直径有一尺,极似雁宕山的龙鼻水,但此时正当冬季枯水时节,顶端没有水滴下滴而已。洞中高大宽敞,不像中洞那样洞口低矮而中段黑暗。后面石壁上有岩石悬在中央,又环绕成一道缝隙,更觉到弯弯曲曲的,当地人架了木架用篱笆横隔在里面,就是从上层空悬着的洞穴中所窥见之处了。在各洞中徘徊了很久之后,才又经过十一级梯子下来,就见岩洞下抬头守候着的有几十人,都来慰劳登岩洞的劳苦,并且说:“我们这些残存下来的百姓,都是靠这个岩洞两度免于交趾人的灾难。但只是仅能存身,而居室房屋不能幸免了。”我看此洞确实是高悬陡绝,但把此洞作为长城,似乎不是保守疆土的万全之策。何况所说的水洞,正当这样的冬月之中,必定没有富余的水滴,我遍处寻找水找不到,假使坐守其中被困的日子久了,能够没有涸辙之鲜的忧虑吗?我对当地人说:“守卫险阻出奇制胜,应当以齐心协力抗敌防御为上策;如仅仅躲避在这里,乃是下策。”那些人“是是”地辞谢而去。这个洞高高张开在路旁,远近都看得见它,唯有州城背对着,反而看不见。我西游所登的岩洞,险峻之势应当以这个岩洞为第一。贵溪的仙岩,虽然悬在空中俯瞰溪流,然而洞中非常狭窄,赶不上这个岩洞空阔,可是有水却是以仙岩为上。我返回到客馆吃饭,客馆里的人这才取出马牌来招集差夫,又不能成行。

  二十六日早餐后,得到两乘轿子,〔十个轿夫。〕由州衙前向西行。半里,有小溪自州城后山侧旁流出,往北注入大溪,涉过小溪。又向西走半里,大溪也从西南方的山谷中流来,又涉过大溪。于是溯溪流向西南行一里,到这里石山重又攒聚回绕成峡谷,又有一条小溪自南边来注人。仍溯大溪行,屡次涉过左岸涉到右岸,有七里路,越过一座山冈。山冈南面有溪流阻住,北面依傍着陡峭的山崖,用石块垒成营垒,设立了隘门。过了此地就在溪南开始见到土山,与西北面的石山对峙往西延去。四里,于是涉过溪水向南登土岭,一里,登到岭上。又往西南下行一里,旋即转向东南走一里,又转向西南,仍走入石山聚合之中。一里,山峦回绕山坞开阔,田地一望无际,数十家紧靠南山,这里叫东村。于是向西南行走在田野间,三里,便向西穿过石山山峡。上登的路不多,但石骨嶙峋,两侧石崖双双合拢过来,共走一里,连登两道石脊,这才下走。上少下多,共一里,仍穿越在石山山坞中,到了这里有小溪,都往南流去了。东村的水流已向南流去,似乎还仍是向北转流进州城西边的大溪中。从那两道石脊的西面,那里的水流全部往南流入安平州的西江,就是所说的逻水了。山脉从此处山脊向南延去,山峰攒聚山崖高突,缠绕成丛十分坚实,往东南在安平州东北境通利江、逻水两江会合处到了尽头。由安平往西北到达下雷州,只有两天的路程;由安平向东北从龙英州到达下雷州,将近四天的路程,共绕了几百里路,都是由于这支山脉山峰成丛杂沓,所以迂回到此地。〔安平州向西北到达下雷州,全部经由交夷边界上走。当时担心出现盗贼,人们砍倒树堵塞了道路,所以由这里绕道。〕又往西南行四里,在骚村吃饭。四面群山环绕,中间有三间架高的茅草屋。登上茅屋饮酒,吃完饭已是下午了。向西行一里,再登山峡、爬石瞪半里,平缓地在峡中行半里,这才一直坠峡而下。上少下多,共走一(缺字。)路上的石瞪与涧水争夺山石。下到山坞中,又向西南一里,再与土山相遇。于是向西沿土山而上,不久转向西南,共走二里,越过山冈。山冈东南隔着山坞处都是石峰攒聚,如像碧绿的波浪千万层;山冈西北面却是土山高高围着,有石峰盘踞在土山顶上。沿石山顶西面的山崖向北稍稍下走,又上登后面一重土山,共一里,顺土山的南侧平行在山腰。又向西南一里,便越到岭上翻过山北面。于是向西北行走在土山峡谷中,峡谷东北都是土山高高地盘绕回合,而西南的缺口中再次见到石峰陡削耸立。一里,再转向西南,下到峡底,这里的水流都是从北山流向西南去,这是逻水的上游。过了河水,有条岔路向北上登山冈,山内是三家村。此时天色已晚,村里人在冈头上望见我们,都来帮助轿夫替换他们。又向西南走一里,直达远处望见的石峰下,涉过一条小溪上岭,找到郎头的茅屋,这是安村,为我烧饭煮蛋供餐。这一天走了三十多里路,山路又长又艰辛。连日来特别晴朗,中午可穿夹衫,可五更的寒气酷冷彻骨,不亚于我们地方,这才知道冬、夏寒暑的气候,南方北方不分,而且两广的温暖,都是因为离太阳近的缘故。试着观察,一下雨就冷,深夜便寒,难道不是由于没有太阳吗?天气冷热与地气无关可想而知。

  我家乡吃冬瓜,常常不理解它命名的含义,以为瓜都是在夏天成熟而它唯独用“冬”来称呼,为什么呢?来此地便是吃的瓜、收获的瓜,都是合季节的物产,这才明白我们地方种的冬瓜,应当是从此地传去的,故而仍旧沿用它的名字罢了。二十七日黎明,吃过饭动身。仍向东下岭,由溪水西岸沿岭北的山坞向西行。此处多年耕种的田地盘绕在山谷中,十分富庶,而村落散布在山坞之间,依傍在山崖之下,是龙英州西境的富饶区域。一里,路北都是土岭,山坞南面石峰很多。沿土岭南麓慢慢上走一里,越过土岭的西隅,岭旁马上有三四座石峰夹住土岭突起,路经过石峰之间。转向北行半里,又向西下行半里,在这里四面环顾都是回绕的土山了。向西涉过小涧走一里,又往西登上一座山冈,有数间茅屋在冈头,推测是军队戌守时居住的地方。又盘绕着向西南下走一里,涉过一条山涧,涧水自北往南流。越过山涧西行,渐渐沿路北的土山向西上山,二里,越到岭北,沿路西的土山向西北行走在山腰,一里,越过支岭向北下山走过去,越过山涧,就是先前涉过的山涧的上游,自西面土山边半腰上流来,山坞两旁上上下下的田地都靠它灌溉。登上涧北的山冈,见三四家人在西边背靠土山,已是下雷州的属地了。一里,向西北登岭,半里,登上岭头。又向西平缓地走了半里,越到岭北,这才远远望见东北方千峰万岭,攒聚簇拥着没有空余的缝隙,而近处的土峰相夹,水开始向西流去了。从此略下走,沿路南的土峰向西一连越过两座岭,共一里,望见西南方的石峰非常薄,向北横插着如像屏风,而路却平平地延伸在土山之上。又向西二里,有条路从东北方前来会合,是去英村的路。〔也是下雷州的属地。〕那条路十分宽阔,路会合后便沿着路西的土山向南行。一里,又越过一座土岭,直接转到横插石峰的西边。再沿着路西土山的南面,折向西,开始向西一直下走一里,又弯弯曲曲平坦地下走了一里,这才走到西边的山坞,就又穿越在石山之间了。又往西北平缓地走一里,开始有村落。又向西北一里,就见大溪自北流向南,架了桥在溪上,溪流的西面就是下雷州了。走入东隘门,出了北隘门,到达客馆后便解下行装。这一天走了约十八里。〔州官是许光祖。〕

  下雷州治所在大溪西岸,就是安平州西江的上游,所说的逻水了。它发源于归顺西北,自胡润寨流来,流经州城往南下流而去。

  州城南三十里,州城北三十里,都与高平交界。州城西面的大山外,从前也是本州的土地,被莫夷盘踞已有十多年;西面作为边界的地方,今天只有一座山,州衙就紧靠着它,那以外都是莫夷境内了。

  州衙门向东,后面紧靠的大山就是与莫夷作为疆界的山。用乱石垒砌成州城城墙,十分低矮,州衙前的民房被焚毁了,现在正在建房,(缺。)内中间或有用瓦盖顶的。

  它的辖地南面连接着安平州,北边抵达胡润寨,东面是龙英州,西部与交趾毗连。

  交趾人在十八日这天经过胡润寨,到达镇安府,在那一带扎营。据州里人说:“是田州纠集来威胁镇安府的,不是归顺州。”大概是镇安人想要用归顺州的第三个弟弟作为继位人,而田州为争夺继承权,所以纠集莫夷来威胁镇安。归顺州的第二个弟弟就是镇安府赎回来出任本州官的人。他的三弟起初也想争着继位,本州有个土司头目李园协助他,后来不能继位。李园被州里人追捕,逃窜栖身于高平境内,出入胡润寨、鹅槽隘掳掠,行路的人被他害苦了。

  二十八日天空布满阴霆。半夜我梦见墙倒下埋在身上,心里感到很厌烦。而且听说归顺州以南有莫夷入侵,归顺州以北有归朝从中阻碍,心里想要返回去,惶惑不定。归朝在富州、归顺州之间,与这两州作对,时常抢劫行人,道路为此阻塞。据《一统志》来考察它,没有这个名字。有人说:“是富州旧时的州主,富州本来是他的头目,后来受恩得到朝廷的任命,归朝无从得以上达,反而受他管辖,所以互相倾轧。”不知对不对?下雷州北隘门的第二层上,有块圆石耸起,高五丈,无所依附,孤零零地悬在江岸上。垒砌了石阶逐级而上,顶上大一丈五尺,平整如台,建了一间亭子供奉观音菩萨像在当中,下瞰澄澈的江流,翠色四旁围抱着攒聚在一起,有南海人张运的题诗,莆田人吴文光作了记文,字和文章都是佳作。我因为前途险阻,抽签求观音菩萨来决定走还是不走,可无法得到写着徽诗的竹签,叨念着用竹管帚作为杯笠占卜,事先与菩萨约定:如果通行畅达没有灾难,三卦都是阳卦、圣卦而没有阴卦;稍有险阻却无性命之忧,三卦中以一个阴卦作为预兆;有大灾难不能前进,以两个阴卦作为预兆。起初得到一个阴封及圣卦、阳卦各一个。又请菩萨决定,得到一个圣卦两个阳卦。归回客馆,派顾仆再按先前约定的前去恳求,起初得到圣卦、阳卦、阴卦各一个,又求得圣卦、一个阳卦,与先前所求的卦象大约相同,似乎中途有险阻,不知可否免除大难?

  上午,雾开日丽,等候差夫与饭都没有得到。很久才吃了饭,在州衙前散步,登上门楼,有铜钟在楼上,是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土司许应硅铸造的。考察钟上的铭文,说:“下雷是宋代、元代以来的古州,国朝初年被妒忌的府官〔指镇安府。〕藏匿了官印不缴纳出来,未受到皇帝钦赐,沦为土炯的时间有二百年。应硅的父亲宗荫尊奉檄文征讨,屡建功勋,应硅于是呈上奏章请求重新设立为州一级政区。”这才了解到此州开创于万历年间,因此《一统志》未记载。州城外南边就是高大的山峰攒聚矗立,一条路向西南转过山峡,就是走三十里连接高平边界的路;向东南转入山峡,就是沿江水下行安平州的路,是去十九硬的老路。现在安平州担忧与交夷交往,砍倒树木全部塞断了此路。此州隶属南宁府,去南宁的路必定要向东出龙英州抵达驮朴。如果向东北走田州,那么又绕道又艰险了。这天是州城的赶集日,这才见到有披发的百姓。打听交夷前往镇安府的消息,仍没有动静。原来他们为田州争夺镇安府,是用女子、马匹、金钱贿赂才来的,这话肯定确实。这之前,镇安府与归顺州的王达联合抵御田州,田州伤了数十人,所以贿赂交夷前来,而交夷也非常狡猾,只在镇安府扎营,索取粮响接受馈赠,坐观两家的胜败,以收渔翁之利,所以不马上行动。

  差夫到了就起身出发,已接近中午了。走出北隘门,沿石山的东麓溯溪流往西北行。.四里,路左的石山忽然断了,与北面的土山也是相对成峡,向西进去十分探邃。有条小溪从峡中流出,峡口横筑了堤坝,里面积水成塘,浸泡在两面山崖之间,溢出的塘水(缺字。)流出来注进大溪。越过堤坝向西转,路开始离开大溪。不久又向北转,越过北面土山的西侧,又见大溪水自西北流来,路也向西北逆流而行。不久往北经过大峡谷,共四里,有座木桥横跨在溪上,于是过到溪北,再溯大溪左岸走,靠着北面一列石山行。回头望溪流的西南开始有土山,与溪北的石山相对形成大峡谷。东北的石山中,常常有水流从山峡中流出,向西注入大溪,道路多次涉过溪流。共往西北行五里,东北一列石山下,也有土山盘绕着突向西去,与西南一列土山相会合,大峡谷便到了头。大溪也弯向西南流来,道路这才离开溪流向西北越过土山山峡,从这里起上登跋涉全是在土山之间了。又走三里,往西下了土山,又望见大溪从西北流来。沿土山的西麓渐渐转向西行,二里,直达大溪之上。北岸的土山中,又有一条小溪向南注入溪中。涉过溪流登上土山,再次溯大溪往西北行,三里,抵达胡润寨。这地方西南面有大峡谷与交趾边界相通,到达高平府约有三天路程;西北面有条长峡谷,进去十五里,两列山峰会合处是鹅槽隘;正西大山的北面就是归顺州的辖地,一天半到归顺州;正北鹅槽岭的北面是镇安府的属地,到镇安府也有两天半路程,而鹅槽隘便是归顺州的东境了;东北的重重山峦之中,是上英炯,再往东北是向武州的辖地。这天下午抵达胡润寨,所说交夷仍陆陆续续行走在路上,客馆里的人劝告不要上路。我害怕怪梦应验,于是决定返回去,向东北取道去向武州。

  二十九日早晨雾气很浓,不久明亮起来,雾散开更加晴朗。等候差夫不来,我在寨子宅第前后散步,这才见大溪的水流,一条从西北自鹅槽隘流来的,发源于归顺州南境,流经寨前向南下流到下雷州;一条从北边自寨后的土山峡中流来的,发源于镇安府南境,流到寨后汇积成塘而后分为两个水口:一个水口的水由寨子宅第北边泻入石坝中,向西坠入寨前的溪中;一个水口的水由寨子宅第东面环绕到寨后,往南流去与寨前的溪流会合。原来寨子的宅第乃是溪中的一片沙石浅滩,前边横着发源于归顺州的溪流,后面就是镇安府流来的溪水分别夹在它的左右,到这里会合后水流才开始变大,就是志书所称的逻水,是左江在西北方的源头,与龙州、高平流来的水流在旧崇善县的驮绵埠会合。

  胡润寨设有巡检司,它的头目姓岑,也是土官,与下雷州一同隶属于南宁府,是左江道的属地;过了鹅槽隘是(缺字。)就是右江道的属地。而右江道的诸土司如田州、归顺州、镇安府又都隶属于思恩府。这样下雷州、胡润寨虽归属于南宁府,但东面隔着太平府的龙英州、养利州的辖地,北面隔着思恩府的镇安府、田州的地域,它们的边界距离很远不相连接。左、右二江的划分,以鹅槽岭为界,这里的水流开始分为南北两个流域。大体上山脊自西北的富州延伸而来,经过归顺州、镇安府而后往东延过都康州。经过龙英州的天灯墟,分出的支脉向南下延的是青莲山,而后在南面盘结为壶关太平府;由龙英州的天灯墟一直向东而去的,尽头在合江镇,就是左、右二江的会合处了。

  田州与归顺州争夺镇安府,既已借助交夷来增强自己;而云南的归朝与富州相争,又纠集交夷来帮助。这是诸土司只知道有莫夷,却不知道有中国了。〔有人说:“镇安府有个叛离的头目黄怀立前去纠集莫夷。”〕

参考资料:

1、 佚名.是何年网.
徐弘祖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衡山、南岳、衡阳、衡南、常宁、祁东、耒阳各县(市)区,三进衡州府,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一笔珍贵的史料。
古诗分类
名句分类
古文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