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针灸上 针灸禁忌法第三
作者:聚优孙思邈
针禁忌法∶
大寒无刺。(《素问》云∶天寒无刺,天温无疑。) 月生无泻。 月满无补。 月郭空无治。 新内无刺。 已刺无内。 大怒无刺。 已刺无怒。 大劳无刺。 已刺无劳。 大醉无刺。 已刺无醉。 大饱无刺。 已刺无饱。 大饥无刺。 已刺无饥。 大渴无刺。 已刺无渴。 乘车来者,卧以休息如食顷,乃刺之。 步行来者,坐以休息如行十里顷,乃刺之。 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 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 刺中脾十五日死,其动为吞。 刺中肾三日死,其动为嚏。 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呕吐。刺中膈为伤中,不过一岁死。 刺趺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刺面中流脉,不幸为盲。 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 刺膝膑出液,为跛。 刺头中脑户,入脑即死。 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 刺臂太阴脉,血出多者即死。 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 刺足少阳脉,重虚出血,舌难以言。 刺 中大脉,令人仆脱色。 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 刺气冲中脉,血不出为肿鼠鼷。 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 刺脊间中髓,为伛。 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 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 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 刺缺
刺肠内陷,为肿。 刺目眶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 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神庭,禁不可刺。上关,刺不可深。 缺盆,刺不可深。 颅息,刺不可多出血。 脐中,禁不可刺。 左角,刺不可久留。 云门∶刺不可深。(今云门多忌不刺,宜详悉之。) 五里,禁不可刺。 伏兔,禁不可刺。(按《甲乙经》伏兔刺入五分。) 三阳络,禁不可刺。 复溜,刺无多见血。承筋,禁不可刺。 然谷,刺无多见血。 乳中,禁不可刺。 鸠尾,禁不可刺。
头维,禁不可灸。 承光,禁不可灸。
脑户,禁不可灸。 暗门,禁不可灸。
风府,禁不可灸。 阴市,禁不可灸。
下关,耳中有干适低,无灸。耳门,耳中有脓乃适低,无灸。 人迎,禁不可灸。 阳关,禁不可灸。 丝竹空,灸之,不幸使人目小及盲。 承泣,禁不可灸。 脊中,禁不可灸。 乳中,禁不可灸。 螈脉,禁不可灸。 石门女子,禁不可灸。 白环俞,禁不可灸。
气冲灸之,不幸不得息。 渊腋灸之,不幸生脓蚀。 天府,禁不可灸。 经渠,禁不可灸。
伏兔,禁不可灸。 地五会,禁不可灸。 鸠尾,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南阳五圣之一。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