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总结

时间:2024-10-31 13:35:31 晓丽 会议总结 我要投稿

学术会议总结(精选15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术会议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术会议总结(精选15篇)

  学术会议总结 1

  3月23日,20xx年度青岛市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窝沟项目培训会在青岛市口腔医院多功能厅顺利召开。青岛市口腔医学会会长、青岛市口腔医院院长王万春、北京大学儿童口腔科副主任夏斌教授、青岛市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滕琦主任出席了会议。青岛市儿童口腔医学专业二十多位委员和窝沟项目定点医疗机构的业务骨干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王万春院长做了精彩发言,希望通过窝沟项目的开展,岛城的儿童口腔专业能进一步蓬勃发展。夏斌教授从基础理论、规范操作、病例分享等方面就乳牙龋病的`诊治和儿童行为管理做了精彩的讲演,滕琦主任也带来了窝沟封闭和预防性充填的专项讲座。

  会议同期还进行了口腔科院感的培训,总结了去年窝沟项目的成绩和不足,并布置了今年新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本次培训会内容丰富,受益良多,所学内容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今后青岛市儿童口腔专业委员会、青岛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将更多的发挥儿童专业引领作用,举办更多系统的专业培训活动,使青岛市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工作做的更规范,提高广大基层口腔专业技术人员对儿童口腔疾病的认识和规范性操作。

  学术会议总结 2

  10月14日,省长胡和平在西安会见了出席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暨"心理学与一带一路"国际论坛的部分中外嘉宾。

  胡和平说,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心理学发展对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陕西非常重视心理学学科建设,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陕西正在发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关注、支持陕西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共同为"一带一路"建设打牢民心相通的基础。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库珀等嘉宾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举办为契机深化交流与合作,推动心理学在陕西及中国更好发展。

  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暨"心理学与一带一路"国际论坛于14日至16日在西安召开,与会代表将围绕"心理学与一带一路"的主题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理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和应用。

  学术会议总结 3

  10月29日,由重庆市护理学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承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内科协办的“重庆市护理学会消化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会议”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科教中心成功举办,来自重庆市近200名消化护理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了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朱京慈教授、新桥医院护理部教研室张庆玲主任、新桥医院消化内科李春花护士长、西南医院杨梅护士长、大坪医院李清总护士长分别就《护理人员职业规划》《护理论文的撰写》《TIPS围手术期护理》《消化疾病心身护理》《敏感指标在GICU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消化专科及内镜治疗新业务新技术》等六个专题进行了精彩授课。

  会后,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会议更新了知识,提供了实用、规范、前沿的学术指导,是消化护理人员非常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的学习会议。

  据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李春花护士长介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也随之有了质的飞跃,建立科学的消化内科护理机制、培养具有专业特点的护理人才,在优化服务流程、提髙质量安全、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推进消化护理专业发展,繁荣消化护理学术,普及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学术水平,为大家搭建起消化护理的交流平台,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学术会议总结 4

  前一段时间一直忙着准备和参加上海市内的一个国际会议。当时选择这个会议,主要是因为在本地举行,不用住宿差旅。准备了两周的ppt,然后参会两天。

  虽然说现在国内对会议的印象都不太好,但是我觉得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况且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的标准也不同。我个人觉得,博士生还是应该参与一次国际会议的。当然,不是什么国际会议都推荐参与。

  我个人建议可以翻查国内一下top大学的资助会议列表。

  虽然他们的资助可能与你无关,但是,这些会议都是被他们认可的,所以质量应该有保证。比如我参加的这个会议,我听到很多人对这个会还是认可的。

  我的感触也是,比如有三分之一的外国人,来自很多国家,做oral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提问等等。

  我就此次参会的一些感受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1、会议日程很重要!

  一定要详细看!因为听那场报告,看哪个poster都要根据日程合理安排。参会的老手,都是针对性的去听,去交流。

  2、不要害怕做oral,成功就是要练习,练习,再练习。

  一开始会议主席email问我做oral还是poster,我当时不懂还去学者群里请教了前辈。最后决定选择oral。

  其实不要怕自己英语差。两周的准备时间,ppt很早就做好了,因为paper沾过来的。但是从头到尾的练习就讲了五遍。从一开始的49分钟才能讲完,到最后的14分钟。练习到最后,我都快成机器人了,不用想都知道讲什么,语速和时间也都控制的非常好。还有要提醒的是,ppt尽量少写字多用图,不要对着ppt念!ppt中要变换动画效果,要引导听众,不要让人听着想睡觉!

  会场上我问一个暨南大学的一个博士生为什么不选择oral,他说做oral会被炮轰。这个我也确实感受到了。

  我们session的第一个做oral的国内某大学的一个女生被老外问的哑口无言。说实在,我也挺佩服老外的,做研究的精神真是认真,一点不给面子。

  其实,我认为被人炮轰也是件好事。提问的很多都是认真听的,并且能够指出问题的关键或者弱点,这对以后的研究很有帮助。

  比如有专家就提出我最后的解选取问题就很好啊,提醒我以后可以深入研究一下选却的criterion。

  还有就是有些研究的漏洞也会被指出来。比如有个国内博士生报告是音乐harmony的优化。

  专家当场就问你的harmony标准是什么,她居然说是“音乐好听”,大家郁闷坏了。

  3、即使是做oral,也要做一个好的poster。因为在poster区可以当面交流。我是做oral的,所以没有准备poster。但是我去了poster展厅,发现这种形式好啊。之后我就找会务组把我的ppt打印了一下,贴了出来。

  其实,oral只是对演讲人帮助最大,因为提问时间太短,而且来听oral的都是感兴趣的。poster不同,很多人都是走马观花的看,遇到感兴趣的交流一下。就像菜市场一样。所以,两种不同的交流形式,不应该认为一个有了另一个就不用了。

  但是,有些人的poster太不认真。随便贴一下自己的paper和ppt,这样做是不对的!poster有专业的做法,poster可以做成彩色的。poster更像是广告牌,主要的内容应该是研究问题和研究效果,淡化研究方法,因为一般poster的作者会在poster旁边,有什么问题可以面对面的交流。这是oral和paper最大的区别之处。

  所以我觉得,做poster对看poster的人帮助最大,因为可以当面请教很多问题。

  4、虽然我一直认为人不可貌相,但是这次参会我还是感触颇多的.。

  首先说,做理论的穿着都比较朴素。最显著的是,我发现穿着比较朴素的,人也确实比较搓。我没别的意思,只是一点感受而已。所以说,人靠衣装还是有道理的。

  另外有些学者太不像话,光脚穿凉鞋,衣服也不熨一下,胡子拉碴的,别人没法跟你交流。连我这么锉的人还穿了袜子和长裤,动用了我最好的一件外衣。否则别人跟你交流都降一个档次!

  开会是为了交流,不要总是together。

  第二天的晚宴,我们的餐桌离主席桌最近。两个德国教授,一个日本教授,一个东南亚的,一个美国本科生,一个美国教授,一个武大教授(伊拉克人),还有我。本来还有个英国小伙,一开始坐我们桌,后来被他导师叫走了,他还很不情愿。

  我是挺佩服老外,导师的话都不听,因为我们这桌比较杂,跟我做一起挺开心的。结果来人叫他好几次together才走了。

  我想啊,要是换了中国学生,一定是屁颠的跟在导师身边。

  另外,不一定非要是研究生才要去参会,其他年轻人也应该鼓励参会!

  这次参会还遇到一些国内国外的本科生,论文也被录用了。我觉得是应该这样子的,锻炼和长见识应该趁早!

  学术会议总结 5

  20xx年3月10日下午,北京大学博雅认知论坛第一届学术会议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大学堂2号厅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痴呆诊治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协办。

  此次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晨教授、北大六院王华丽教授和李涛副主任医师作为特邀讲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荫华教授、孙永安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肖卫忠教授,解放军301医院谢恒革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刘磊教授,北京海淀医院于逢春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俊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贺建华主任,北京安定医院毛佩贤主任及多位相关基础和临床知名专家共话老年认知障碍早期诊断。

  论坛伊始,于欣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题“老年认知障碍早期诊断”,并提出希望通过北大博雅认知论坛这样的交流平台,促进各个学科的专家相互探讨合作并碰撞出学术的火花。

  在上半场专题报告中,张晨教授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这一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并指出老年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实质可能是突触病变所致。张晨教授还介绍了本实验室的.相关研究,引发大家思考,给人启发。

  王xx教授介绍了轻度行为损害(MBI)的研究进展,指出额颞叶变性患者的早期可能就表现出轻度行为损害,需要在临床进一步得到识别和重视,从临床角度对这一疾病所带来的行为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在两个专题报告结束之后,来自基础研究和临床的一线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病例报告阶段,李涛副主任医师带来的早发痴呆病例引发了在场嘉宾和参会学者的再次热烈讨论,现场气氛活跃,交流充分。

  会议最后,于欣教授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他提道,老年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需要基础和临床领域的各位专家同道一起协同合作才能促进早期识别、早期诊断。

  北京大学博雅认知论坛旨在通过各领域专家交流和探讨老年期痴呆及相关认知障碍的前沿科学和临床问题,推动老年认知障碍的相关基础及临床科学研究,促进老龄认知健康。

  学术会议总结 6

  10月29日,由重庆市护理学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承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内科协办的“重庆市护理学会消化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会议”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科教中心成功举办,来自重庆市近200名消化护理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了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xxx教授、新桥医院护理部教研室xxx主任、新桥医院消化内科xxx护士长、西南医院xxx护士长、大坪医院xxx总护士长分别就《护理人员职业规划》《护理论文的撰写》《TIPS围手术期护理》《消化疾病心身护理》《敏感指标在GICU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消化专科及内镜治疗新业务新技术》等六个专题进行了精彩授课。

  会后,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会议更新了知识,提供了实用、规范、前沿的学术指导,是消化护理人员非常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的学习会议。

  据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xxx护士长介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也随之有了质的飞跃,建立科学的消化内科护理机制、培养具有专业特点的护理人才,在优化服务流程、提髙质量安全、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推进消化护理专业发展,繁荣消化护理学术,普及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学术水平,为大家搭建起消化护理的交流平台,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学术会议总结 7

  数字生活是国际上新兴的研究方向,它是指在家居用品和办公设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舒适、安全、便利和环保的居住及工作环境。它强调无论在任何地方(Any Place)均可随时(Any Time)通过任何一种数字化产品(Any Device)享受数字化的服务内容(Any Content)。数字生活涵盖了数字产品、内容服务等众多内容,包括数字家庭(Digital Home)、数字办公(Digital Office)、数字旅行(Digital Travel)等全方位数字化生活模式。如今,数字生活已经从一个概念发展为融合3C(通讯、计算机、消费电子)领域的产业。尤其是数字家庭的理念已经渗透到IT业、家电业、家居业、房地产业等领域,已经慢慢被人们所熟悉。"数字家庭"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人们所熟知的个人电脑和传统家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高性能的电脑为中心,连接如数字电视、数码相机、手机、MP3播放器、家庭影院、数字家电甚至包括安防系统等等,建立智能化、便于管理的生活环境。 "数字家庭"代表着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在将家电产品数字化的同时,使各种数字消费电子产品高度整合,计算机、通讯设备、视听产品、家用电器等各种设备实现互相识别、资源共享,具有高度的数字化和联网化的特点。因此,数字家庭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也一直是国内外各大研究机构和企业关注的热点。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纷纷部署发展数字家庭产业的.科技计划。

  本次会议的参会着均为数字家庭相关领域的专家、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会议内容为纯粹学术交流,不涉及政治问题。各位资深专家和与会代表对本次会议的组织、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组委会为保证会议质量所采取的低录用比例这一措施,并建议将数字生活国际学术会议以两年为周期长期举办下去。经广泛征求意见,组委会初定于20xx年在香港或新加坡举办第三届数字生活国际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总结 8

  据了解,20xx年全军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首届军队中医师承制研究生论文交流会暨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于20xx年6月17日至20xx年6月19日于上海锦雪苑酒店隆重召开。

  此次会议由全军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由我院中医科承办。共邀请全国56家医疗单位,有包括全军中医药学会会长杨明会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王文健教授在内的二十余名全国、全军专家及全国各地百余名代表参会。

  在"促进中医发展、加强中医传承"的大会精神指导下,会议邀请了六位专家教授就内科疾病的中医药诊治进行了专题报告,尤为突出了肿瘤和消化系疾病的最新临床进展交流,为中医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平台。而后,长征医院中医科主任魏品康教授以自己的书画作品为背景进行了中医传统文化交流,将中医融入国粹,从国粹中升华中医,博大精深而又深入浅出的报告博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除此之外,本次大会的另一个特色在于进行了首次全军师承制研究生论文交流。师承制研究生培养,是中医特色,是全军中医人才培养的.创新之举,经过几年的实践,收获颇丰。基于此,大会邀请了全军第一届、第二届的八位师承制博士进行交流,分享师承制学习精华,向全体参会人员展示了中医师承制博士得导师言传身教的风采,也为今后培养的师承制学生树立了楷模。

  全军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是全军中医药学会的盛会,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是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年在我院召开的学术会议。本次大会集全军、全国之力,内容前瞻,组织有序,形式与国际会议相接轨,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多位领导盛赞此次大会是历届中最成功的一次。此次会议的召开,无疑是我院中医科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又一个良好契机。

  学术会议总结 9

  近日,中国激光杂志社举办多场光学前沿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光学前沿——第十二届全国激光技术与光电子学学术会议、20xx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发布会、科技论文写作培训班及光电行业品牌展示及专场招聘会。此次光学前沿品牌活动,汇聚了众多国内外光电学者,与会人员思想碰撞、互动热烈。

  聚“力”凝“智”打造会议品牌魅力

  3月13日至15日,光学前沿——第十二届全国激光技术与光电子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如期举行。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主编范滇元,上海光机所副所长陈卫标分别致辞。

  开幕式之后,范滇元、中国台湾大学教授杨志忠、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姜会林、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洪明辉作大会特邀报告,分别从高功率激光、表面等离子体、先进制造业中的激光应用、空间目标光学四个研究领域报告了最新进展,报告内容引人入胜,深受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

  在分会场报告中,光学领域专家学者就激光物理与技术,先进全固态激光器及新型激光器,先进激光材料、薄膜及元器件等专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100余位光学领域一线专家应邀在会上报告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会场气氛热烈。另外,会议还评选出10篇优秀张贴报告。

  本届会议由中国激光杂志社、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联合主办,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协办。会议得到广大中外光学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共收到投稿37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400余名光学领域的中外专家学者参会。

  在为期3天的学术报告中,借助会议平台,与会学者了解了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成果,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互动中学习发展。

  以“心”求“新”彰显品牌活动特色

  3月14日晚,20xx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发布会举行,中国科技大学陆朝阳课题组、北京大学赵清课题组、东南大学崔铁军课题组等20项研究成果获此殊荣。中科院院士祝世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会林、中国激光杂志社董事长兼总经理杨蕾等向获奖代表颁发了奖杯和证书。

  20xx年,中国光学领域涌现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中国光学重要成果”评选活动为这些科研成果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这一评选活动较全面地体现了我国光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是我国光学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知名评选活动,评选结果获得光学专家的'广泛认可。

  “中国光学重要成果”评选活动由中国激光杂志社发起,旨在介绍国内科研人员在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与光学相关的具有重要学术、应用价值的论文,促进光学成果的传播。

  授“业”解“惑”提升培训软实力

  3月13日晚,中国激光杂志社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者见面会”,《中国激光》常务编委、清华大学教授钟敏霖同中国激光杂志社编辑一起,为大家传授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方法,并就期刊的录用、评审情况进行了说明与交流。

  在报告中,钟敏霖简要介绍了《中国激光》期刊的出版情况和特色,并从《中国激光》的视角着重介绍了期刊录用与评审的流程。他还从科学家的角度教授科研人员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成论文,又从审稿专家和终审编委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什么样的文章容易被录用。

  中国激光杂志社出版中心主任殷建芳围绕“如何让编辑喜欢你的论文”为中心,以“赏心悦目的稿件”和“让编辑觉得棘手的稿件”作对比,列举了科技稿件写作的注意事项,并从论文写作的角度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投稿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次读者见面会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会场内座无虚席。多名读者表示此次培训对自己在论文写作方面启发很大。

  创“优”会“友”续写展台新风尚

  中国激光杂志社携手中国光学期刊联盟的所有期刊亮相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中国激光》、《光学学报》、Chinese Optics Letters、Photonics Research等期刊向现场观众全面展示了期刊集群化发展和数字化出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在去年展会上备受关注的光电汇,再次以新面貌参展,《光学前沿:激光加工技术及应用》一书在展会中一经推出,反响热烈。

  本届会议期间首次举办了光学领域专场招聘会,光电汇携手48家光学公司、高校及科研机构汇聚于此,为与会人员提供了丰富的职业选择。同时,5家光电机构在会场外进行了产品展示。现场吸引了众多与会代表前来招聘、问询。

  学术会议总结 10

  3月25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外科专家学者齐聚金城兰州,参加了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协办的第xx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将围绕消化道肿瘤的精准治疗的`新概念、新视角,新手段等内容展开研讨。

  据介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临床医学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甘肃省高校重点学科、甘肃省卫生厅重点学科,是兰州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和硕士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授予权学科,是兰州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临床医学中心在在李玉民教授和焦作义教授为代表的学科团队带领下成功开展了甘肃省首例DCD肝脏移植术,截至目前已成功完成10例DCD肝移植,位居甘青宁前列。李徐生教授和王琛教授带领微创外科团队在全省大力开展和推进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开展了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下复杂肝胆胰胃肠肿瘤根治术等国内外公认的高难度手术,在病例数和质量上达到国内先进乃至部分领先水平,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沛教授发来贺信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他在贺信中表示,近年来我国普通外科事业飞速发展,各专业间的互通与合作日益加深,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极大地拓宽了专业发展的视野和路径,促进了外科学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据大会组委会安排,本次大会前期已顺利进行了基层义诊和手术直播,今天正式进行学术会议。会议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养和医院范上达教授,大会主席、北大人民医院冷希圣教授,兰州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李玉民教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魏均民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王琛教授以及全国各地著名外科专家70余人,特邀参会代表1000余人共同进行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总结 11

  在上个月对北部湾经济研究会会员进行了一次调查咨询卷的基础上,我们北部湾经济研究会响应会员的要求,举办了这次北部湾经济学术交流会。此次学术交流会的具体内容要紧有:

  1、“走向东盟,融入世界”,风生水起北部湾短片介绍。我北部湾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组成,是港口群、产业群、都市群基地,是中国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展望以后,风景这边独好,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通过大屏幕,使会员们更加了解北部湾的进展前景。

  2、张良超,何虹雨师姐运用自己参加创新杯的经验,对“创新杯”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进行指导交流从选题到填写申报书,查寻资料以及实践考察,整理材料到完成初稿的.具体时刻要求,张良超对撰写报告流程都进行了明确的解讲,并强调不管是选题依旧数据分析以及建议的给出应该与热点相结合。最后还阐述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团队合作理念,并讲明一个人若想走得快,就自己走,若想走得远,则跟团队一起走的合作精神。何虹雨鼓舞各个成员,重在参与,贵在坚持,并对各会员提出了希望。

  3、周广琳师姐对“创新杯”创业打算的心得体会进行了交流“一个团队应该有一个灵魂、核心的人物,只有如此才能有效组合团队”,周光琳对此向各个会员提出了要求,同时强调“水滴石穿,贵在有恒”。

  4、发放论文写作的指导资料听取了三位师姐对创新杯的讲解和指导,在现场的同学得到了非常大的收获,在交流会结束后纷纷留下来询咨询有关咨询题,师姐们也一一做了解释。同时也让我有了参加创新杯的冲动,更了解学术是如何一回事。在以后,我将会把研究的方向放到北部湾去,更加深入地学习了解北部湾。

  这次活动的优点有:

  1、宣传到位,会员参与积极性较高,因此到场人数比较多(到场人数有46名,其中会员28名,非会员2名,会干及嘉宾16名);

  2、论文写作资料的发放得到了会员的赞扬,给会员带来实际的效用;

  3、嘉宾的邀请比较到位,预备充分。

  不足之处:

  1、此次交流会的时刻太长,在活动前没有详细的打算好,造成了后半部分有会员提早离开;

  2、学术交流会内容比较枯燥,仅仅围绕在“创新杯”方面,会员刚开始的时候听得比较认真,到后面就显得有些不耐烦了。

  综合上述,在以后开展的学术活动中,我们将努力增加趣味性,多介绍有关北部湾的知识,为经管学院的同学们打造一个北部湾经济研究的完美舞台!

  学术会议总结 12

  在短短三天的重庆会议中,聆听了放射医学界著名院士、专家、教授的精彩报告,自觉受益匪浅。同时,通过在会议上的交流,肯定了自己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这对以后的工作会大有裨益。

  首先,作为一个放射医学临床工作者,我们能够通过对急性放射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抓住重点,着重总结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其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另外,我们在对急性放射病极期诊治到远期随访,注重连续性的观察,保持临床资料的连续性,为急性放射病宝贵资料的积累打下了良好基础。

  其次,在和与会代表的交流中,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以往的临床工作中,对患者实验指标观察较局限,某些特殊指标在救治中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检查,失去了远期观察对比的机会,对急性放射病资料的积累也是一个损失。这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对病人的管理要细化,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留基础指标,以便远期对比。化验指标要尽量深化,不能局限于常用的陈旧项目,可以考虑新指标,突出自己的特色。

  二、临床与基础的结合明显不足。临床工作中结合相关的基础研究,对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都具有很好指导作用,临床医生不搞基础研究的观念要转变,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目前来说还很薄弱,以后有待加强。

  三、就我个人来讲,由于登台做报告的机会有限,这次报告中,明显暴露出演讲经验不足的缺点,报告过程中比较紧张,节奏掌握不好,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以至于有关教授提出表述性问题。另外,报告过程中读的成分明显多于讲的成分,主要是按照幻灯片宣读,比较死板,缺乏亲和力,这也是经验不足造成的,以后还要注意抓住每一次演讲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希望所里尽量为我们创造锻炼的条件和机会。

  学术会议总结 13

  20xx年3月10日下午,北京大学博雅认知论坛第一届学术会议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大学堂2号厅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痴呆诊治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协办。

  此次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晨教授、北大六院王华丽教授和李涛副主任医师作为特邀讲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荫华教授、孙永安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肖卫忠教授,解放军301医院谢恒革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刘磊教授,北京海淀医院于逢春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俊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贺建华主任,北京安定医院毛佩贤主任及多位相关基础和临床知名专家共话老年认知障碍早期诊断。

  论坛伊始,于欣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题“老年认知障碍早期诊断”,并提出希望通过北大博雅认知论坛这样的交流平台,促进各个学科的专家相互探讨合作并碰撞出学术的火花。

  在上半场专题报告中,张晨教授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这一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并指出老年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实质可能是突触病变所致。张晨教授还介绍了本实验室的相关研究,引发大家思考,给人启发。

  王华丽教授介绍了轻度行为损害(MBI)的研究进展,指出额颞叶变性患者的早期可能就表现出轻度行为损害,需要在临床进一步得到识别和重视,从临床角度对这一疾病所带来的行为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在两个专题报告结束之后,来自基础研究和临床的.一线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病例报告阶段,李涛副主任医师带来的早发痴呆病例引发了在场嘉宾和参会学者的再次热烈讨论,现场气氛活跃,交流充分。

  会议最后,于欣教授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他提道,老年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需要基础和临床领域的各位专家同道一起协同合作才能促进早期识别、早期诊断。

  北京大学博雅认知论坛旨在通过各领域专家交流和探讨老年期痴呆及相关认知障碍的前沿科学和临床问题,推动老年认知障碍的相关基础及临床科学研究,促进老龄认知健康。

  学术会议总结 14

  “烟花三月、琼花盛开”,在古城扬州最美的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余名重症医学同道齐聚扬州瘦西湖畔,参加20xx年4月24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次重症呼吸大会、中国长江医学论坛---20xx重症医学年会暨江苏省第五届重症医学大会。为期两天的会议对重症医护人员而言,又是一次视听盛宴。26日会议胜利闭幕。

  大会主题:肺与肺外器官,主题明确,旗帜鲜明。在重症医学的发展历程中,重症呼吸作为重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丹麦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重症肺炎、ARDS、AECOPD、以及近年来的SARS、H1N1甲流、H7N9禽流感等病人的抢救治疗工作中均促进了重症医学的发展,呼吸疾病不仅仅是肺部本身的疾病,而是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组成部分、同时起步于肺部的疾病有可能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始动器官,站在肺的角度看全身、站在全身角度看呼吸,深入探讨肺与肺外器官的相互作用是本次的大会的主旨。

  会议内容紧凑、丰富,体现国际学术前沿。分别就ARDS的预防与治疗、ARDS严重程度导向的'机械通气策略、ARDS床旁可视化治疗、严重ARDS的救援措施,不同疾病导向的机械通气策略、不同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支持、镇静镇痛策略,不同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管理策略,严重肺部感染与MDR治疗、SEPSIS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进展,无创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的撤离、重症儿科呼吸、重症护理等方面进行专题学术报告。设置24个专题板块,128场专题讲座,邀请海内外嘉宾187人,其中国外讲者三名,省外讲者67名。

  会议形式特色鲜明、独具创新。除100余场专题讲座外,会议创新性进行双向视频现场教授查房,就患者存在的疾病、解决思路和方法有查房专家现场与病房管床医生、会场参会代表讲解、分析、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举办专科技能培训workshop八场,旨在加强重症医护的临床技能,收到好评。

  会议规模空前、创造历史新高。会议规模空前,创造了中华医学会重症专题会议和江苏省年会的新纪录。本次会议注册代表1300余名,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实际参会代表超过1600余名,收到学术交流论文417篇,经过严格评审,共评选出优秀论文52篇给予表彰。充分体现了全国重症医学同仁对重症医学亚专科建设尤其重症呼吸专题学术交流和探讨的强烈愿望。

  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促进了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为重症医学亚专科的建设及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我们不懈努力,共创重症医学的美好明天。

  学术会议总结 15

  在这个金秋送爽的季节里,我有幸参与了为期三天的“xx领域国际学术会议”。这次盛会不仅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学者与研究人员,还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让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智慧在这里碰撞、融合,共同推动xx学科的发展。以下是我对本次会议的几点深刻体会与总结。

  一、前沿研究成果琳琅满目

  会议第一天,各位专家学者围绕xx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从基础理论的突破到技术创新的应用,每一场演讲都充满了新发现、新见解。特别是关于xx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该领域的难题,更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这些前沿信息的分享,无疑为参会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二、跨学科交流激发新灵感

  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在于其跨学科的性质。不同领域的学者虽然研究重点各异,但在讨论中却能发现彼此的共通之处,这种跨界的交流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例如,在讨论xx问题时,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与生物学的专家们共同探讨了技术融合的可能性,这种跨学科的碰撞不仅促进了新思想的诞生,也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方法。

  三、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会议期间,我特别注意到许多青年学者活跃的身影。他们不仅展示了扎实的学术功底,更在提问环节展现出了敏锐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些青年才俊的涌现,为学术界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xx领域的未来发展储备了人才力量。他们的积极参与,让我看到了学术传承与创新的`希望。

  四、合作机遇与合作意向

  会议期间,还组织了多场圆桌论坛和项目对接会,为参会者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还就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初步达成了几项合作意向。这些合作机会不仅有助于个人研究的深入,也将对xx领域的国际合作产生积极影响。

  五、反思与展望

  回顾这三天的会议,我深感收获满满,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学术道路上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未来的研究之路,需要更加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未知,同时也要加强跨学科的学习与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创新的追求,就一定能在xx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总之,这次学术会议不仅是一次学术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智慧的启迪。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学术的进步离不开交流与合作,而每一次的碰撞与融合,都是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迈进的重要力量。期待下一次的相聚,我们共同见证更多学术奇迹的诞生。

【学术会议总结】相关文章:

学术会议总结12-19

学术会议总结最新范文06-05

学术会议总结发言优秀10-09

学术会议总结13篇[热门]03-04

学术会议通知12-11

学术会议通知[必备]08-19

传染病护理学术会议总结12-11

学术会议欢迎词01-04

学术会议感谢信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