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方案

时间:2024-09-04 22:36:26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实践活动方案1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践活动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践活动方案15篇

实践活动方案1

  一、活动背景

  三年级下册的科学讲到生命周期时要求学生养蚕,并要语文教师辅导好学生写养蚕日记,学生听说可以自己养蚕,兴趣高涨。利用这个契机,我想正好可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既迎合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活动主题就产生了。

  二、活动对象与内容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观察记录阶段;3.汇报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或活动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三、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养蚕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搜集和整理资料; 观察记录;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坚持写观察日记;

  2、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3、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生命周期的认识和对生命的热爱; 2、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1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两课时)

  1、教师结合科学课例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子课题,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自由组合,组成若干个观察小组。经讨论子课题产生了:(1)蚕的知识(2)怎样养蚕(3)为后养蚕的同学出谋献策

  2、收集关于蚕的资料,了解蚕的一生,为养蚕做准备 蚕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蚕时期(幼虫期) ☆ 蚕宝宝的外型特征 *蚕的身体可以分成13节 *蚕的身上有8对脚;分別是胸足3对(1~3节),

  *腹足4对(6~9节),尾足1对(13节)

  *第五环节上的背面斑纹半月形斑纹(四龄蚕后最明显) ☆ 蚕宝宝的运动和进食 *蚕宝宝因食性特殊,只吃单一

  食物(桑叶)长大 。

  *蚕用口器吃桑叶,且由上往下(或左到右或右到左)不停的吃。 *蚕的运动方式是用脚爬行 ☆ 蚕蜕皮了

  *蚕宝不吃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时候,叫做「眠」。 *蚕「眠」后,蚕开始从头到尾「蜕皮」。 *在蚕宝宝时期,一条五龄蚕总共会蜕皮四次 。 ☆ 蚕宝宝长大了

  *蚕宝宝每蜕皮一次,便会长大一些。 【第二阶段】蚕蛹时期

  ☆ 五龄蚕后,蚕宝宝开始吐丝,並且以 S 型及8字型的方式吐丝。 ☆蛹化:蚕在茧中会再蜕皮一次,化成蛹,蛹的颜色是咖啡色 【第三阶段】蚕蛾时期(成虫期) ☆ 羽化后的虫蛾

  ◎蛹化为蛾时会再蜕皮一次。羽化的虫蛾会分泌汁液,挣脱虫茧,由头部先出來。 ◎虫蛾有六双脚,有二对翅膀、一对触角,身体可以分成头、胸、腹三部分。 ☆ 雌雄虫子蛾的交尾

  *蚕蛾不再进食,而是寻找伴侣进行交尾。

  *雌蚕蛾羽化后约经12小时,无论交尾与否,均会产卵。 【第四阶段】蚕卵时期(卵期)

  ☆ 雌蚕生卵: 一般正常蛾约可产下500~800粒卵,刚产下的卵为淡黃色,即将孵化的卵会变成紫黑色。

  ☆ 卵孵化了:刚孵出的蚕,全身黑黑的,长满黑毛,像蚂蚁一般,叫做蚁蚕,或称一龄蚕。从此进入蚕宝宝时期

  3、交流、分享资料,做好养蚕计划,明确养蚕注意事项

实践活动方案2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身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认识垃圾的危害与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使学生懂得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要自觉保护家乡的环境,争做环保小特使。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调查周围及附近一些污染存在问题,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2、利用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废物回收活动,对周围村民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3、丰富科技制作活动,探索科技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和能力。

  4、通过小制作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环保科技意识。

  5、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的危害,了解学校及家乡还存在的环境问题。

  6、通过实践解决一些环境问题或提出解决办法。

  7、培养学生观察、调查、发明等综合实践能力。

  8、以“爱我家乡呵护绿色”为重点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环保知识,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激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针对学生情况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活动形式:

  组建假日小队、撰写分发宣传单、废物回收、废物小制作、书写张贴倡议书、设计广告标语、写心得体会、设计手抄报等。

  活动时间:

  20xx年3月—5月

  活动准备:

  1、自愿组合。

  活动主题确定后,让学生们自愿组成小组。在建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成了“抢手明星”,有的则成了“无人要的弃儿”,有的刚过了半天就改变主意重新组合。这是学生交往合作过程中正常现象,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合作交往教育的一个良好时机。要抓住这一教育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和学生们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受欢迎,大家都愿意和他合作交往;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受欢迎,大家不愿和他交往合作;怎样做才能受别人欢迎;在和别人交往合作中有哪些技巧等。通过老师的引导,一个个研究小组组成了。

  2、设计名片。

  研究小组组成后,学生们为了联系方便,互相抄录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由自己设计个人名片,发展到设计小组名片,讨论给自己的小组提个名字、设计口号。

  3信息收集。

  学校征求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意见,通过发动、宣传,使教师和家长都愿意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导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双休日在家庭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调查研究,首先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同学可以去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处寻找。可以通过书报、上网查阅,可以拍成照片。各个小组还可以在小区内实地观察,在公园、广场等地方对群众进行了采访和宣传。

  活动过程:

  一、提出实践课题。

  (话题导入,如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垃圾废物带来的困扰,谈一谈对垃圾知道多少,如何处理这些废物的方法等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1、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课外欣赏《地球风光》。参观我们的学校、家乡、祖国最新变化的图片。了解我市绿化美化、空气质量等环境状况,有条件的可写一份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的考察报告,办环保方面的'小报。

  2、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认识垃圾对人类的危害性。(1)(2)

  3、根据讲座的内容,因势利导。

  二、展示实物作品,激发探索兴趣。

  出示饮料瓶制作的坦克模型、毛线长颈鹿、泡花木屋等等。“同学们,这些物手工艺品漂亮吗?想不想来露一手?”

  三、成立假日小队。

  1、给假日小队取名字。

  2、设计假日小队的队旗和口号。

  四、小组分工,各司其职。

  1、宣传小组:组长

  2、废物回收小组:组长

  3、寻找污染源小组:组长

  五、制定活动内容:

  活动周历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效果备注1教室1、学习保护环境的意义和重要性。

  2、提出实践课题1阶梯教室1、组建假日小队。2、设计假日小队的队旗、口号及小组分工,各司其职。3、撰写宣传单2苍霞街道1、寻找污染源2、废物回收

  3、分发宣传单1教室废物小制作2同德社区1、废物分类回收2、分发宣传单3、拓宽视野、获取信息1教室废品工艺制作“秀”、小制作大拼盘1教室1、各小组汇报情况2、写倡议书、设计广告标语3、写心得体会1各小区、教室1、分发倡议书、张贴广告标语2、设计手抄报1教室总结、汇报。评选“环保小卫士”“制作小能手”“最佳设计奖”。六、拓宽视野,获取信息。

  1、通过观看录像,到图书馆、书店、网上等多媒体查找收集资料,做好笔记。

  2、指导查找的范围可包括一些垃圾的处理与环境保护,垃圾的污染与环境,垃圾处理中的科学…

  七、拓宽创新,鼓励求异。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利用可利用资源,设计出有个性的手工艺品。

  八、体验成功的成果。

  展示新风采活动,邀请各中队参观小制作作品。

  九、开展讨论,发出倡议。

  1、让学生围绕自己的亲身体验,各抒已见。

  2、有没有不该成为垃圾的垃圾。

  3、如果有一天不进行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我们将会怎样?

  4、撰写宣传单。向全校师生甚至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但是保护环境单靠我们还不行,应该呼吁全社会的人们共同关心环境工作,做一名环保之人。

  十、评选“小卫士、小能手”活动。

  1、交流心得体会。

  2、评选环保“小卫士”、“制作小能手”、“最佳设计奖”(手抄报)

  3、颁发奖章。

  4、本学期总结。

实践活动方案3

  活动目的: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弘扬优秀传统,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去给予老人呵护和关怀。所以我决定,在大学的第一个寒假中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使自己的寒假假期过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活动过程:

  1)走进养老院

  在院长的带领下,我敲响了一家老人房间的门,原来是王爷爷。坐下之后,我打量了一下老人居住房的条件,真的很不错,房间里供水供暖的设施都很齐全,而且还有一个很大的平板电视,非常清晰。房间里有两张床,是王爷爷和老伴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老人们在养老院的居住生活环境还是很好的,作为儿女的在这一点还是放心的。

  2)慰问王爷爷

  我帮王爷爷收拾了一些床铺,扫扫地,擦了擦地板。一切都忙碌完之后,王爷爷说要去找张爷爷下棋,正好我要帮他们扫扫院子,于是我拿着扫把和王爷爷一起前去。来到张爷爷的房间,他正一个人看电视呢,老人挺喜欢戏剧的,我们进去说要找他下棋,二话没说,马上拿棋盘。还是去院子里吧,今天阳光很好。我帮他们把棋桌摆在院子之后,就去扫院子了。我看他们下的很认真,走的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我的手也开始痒起来,想杀一盘。把院子彻彻底底的打扫完之后,我请求来一盘,张爷爷笑着说来吧。我赶紧和王爷爷摆上一盘,在张爷爷的微笑中,我小心翼翼的走好每一步,本以为自己下棋的技艺还行,和王爷爷下起来却一盘也没赢,我有点自不量力啊。可以体会到,老人在生活中还是挺开心的,说明老人在养老院找到了开心的源泉。

  到了中午,王爷爷让我留下来吃午饭,我说我去打饭吧。于是我来到了养老院的食堂,老人们有说有笑的排着队打饭。我一看饭菜,很丰富,而且还不贵,我买了三个人饭花了十块钱,各种菜也是五花八门,王爷爷还是想吃白菜炖豆腐,打了三份菜,几个馒头。可以看出,老人的生活费不用很多,每天也花不了十块钱。可以看出,节俭了一辈子的老人还是能接受这里的花费。王爷爷向我说,老人不喜欢吃油腻的东西,大鱼大肉一般不吃,喜欢清淡的,而且有营养。可以看出,老人对自己的饮食挺了解的,知道自己的喜好。我们作为儿女的也应该多给老人买点补品。

  到了下午,我问老人有没有要洗的衣服,我去用洗衣机洗洗。王爷爷说不用,还是在这里聊聊天吧,我高兴地答应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人和我说的那些存在最心底的话。从老人的话语中,我了解到,老人们平日里很孤独,儿女大多不在身边,有的甚至没有儿女,他们要的也许不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温饱要求之上,有人在身边那才是最开心的。作为当今社会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去关心这些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因为他们曾用辛勤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理应得到这种爱。他们的儿女虽然不能经常来看望他们,不过也能尽最大的孝心赡养老人,这一点老人们还是很满意的。老人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赚很多很多钱,给自己买很多很多东西,他们希望的仅仅是自己的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的生活,能够团聚在一起,这比啥都强。

  3)感悟

  老人还和我聊了他们的过去,与老人们的深入接触,使我们感触很多。感触历史的变迁,人生的沧桑。通过本次实践,我深深感受到在实践中把理论变为实际,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一门必修课。他们曾经也是社会的创造者,祖国之栋梁。明白了老人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了他们的辛劳,明白了他们对子女的记盼,更明白了他们对下一代的希望。每个人都会老,但老了也不应该被社会遗弃。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或大或小,可能仅仅是养育自己的子女,但无论如何,他们付出了。虽然他们不求回报,但作为子女,我们决不能忘了他们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让他们幸福快乐。收获最大的是与老人们的心。虽然他们面对坎坷的人生总是一笑而过,但从他们的言语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辛,一路走来有着太多的悲欢离合,有着太多的辛酸,是啊,他们已经很累了,他们需要休息,但更多的是关爱,是大家的爱。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朝历代都有这方面的楷模。其实作父母的,他们并没有什么大的希望、高的要求,也不在乎什么金山银山,他们只希望儿女生活美满,能常伴在他们左右,一家人有说有笑,和和睦睦的,这样,他们就满足了。

  我还得到了许许多多的经典的老故事,老人年轻时候经历的事很有趣。当然也能够听得出他们的生活很苦,和现在的生活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说,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生活,勤俭节约。老人曾经辛辛苦苦拉扯大自己的孩子,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自己的孩子。现在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忙碌工作,以至于无暇顾及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们应该关注老人们的生活,减少他们的一些心理和精神压力,在自己空闲的时间,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和他们聊聊天。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感受到老一辈的艰辛,更学会懂得珍惜身边的人事。在这次做出自己绵薄之力的贡献之余,提高了自己的与人相处的沟通交流能力,让我更深刻感受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让我感受到关爱老人的社会重任。的确,空巢老人的问题确需引起我们的关注,现在的老人确实需要儿女的陪伴和呵护,咱们做子女的,空闲之余,勿忘——常回家看看……

实践活动方案4

  一、指导思想:

  深秋时节,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特组织开展“寻找秋天的足迹”为主题的时间活动,现将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二、活动主题:寻找秋天的足迹

  三、活动内容:

  1.做树叶画比赛:学生在公园里寻找落叶存放在作业本内,返校后,斑马主任组织学生将落叶作为素材进行组合创作(人、动物图形),各班上交三幅树叶画参加评比。

  2.漂流瓶:教师事先将写好活动内容的小纸条塞入小瓶子里,然后将小瓶子分散藏到草坪中,让学生去寻找,学生找到后,要完成纸条上的.任务,并给予小奖励。

  四、活动要求:

  1.各班将学生分成三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由三位带班老师分别指导学生展开寻找落叶活动。

  2.班主任要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如让学生准备好袋子、、或者小盒子存放落叶。

  3.各小组带班老师在指导学生活动时,要制定活动地点和范围,并强调活动安全。

  4.秋游结束后,美术老师发各班8K美术纸和标签(写上班级、姓名),学生作品周三前上交评比。

实践活动方案5

  一、课题的确定

  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即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赞美程度。美誉度不等于知名度。

  这个选题本是从德育目的出发的。新生入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比较新奇。如何让他们较快地认识学校、理解学校、更快地投入到新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中?

  经安中学建设落成近二年了,经过师生的不断努力,不仅依靠先进的硬件设施和完善的教育教学设备,成为我区一所高标准的寄宿制中学,也因为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阶段性的成果,得到越来越多的领导、教育同仁、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认可与赞誉。也可以说,经安中学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

  对于学校来说,这无疑是一笔无从的宝贵财富;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说,也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份独特的学习资源。

  于是,我们专门针对七年级新生开展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主题即——“经安中学的社会美誉度的调查研究”。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带领学生了解并经历一次相对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初步了解并经历制定调查问卷的方法,初步感受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方法;更加深刻地了解学校的各种荣誉及为此奋斗的历史,认识自己与学校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主要应用问卷调查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验到参与、合作的快乐。学习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扩展性的活动,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亲历亲为带来的美好感受。启迪学生通过亲历的实践活动,学会友好的交流,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在集体中的自律意识和文明素养,体验自我在集体中的价值。培养感恩惜福的意识。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中学生来说,接触相对规范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尚短,在活动中需要大量的辅助。尤其是对于如何科学地开展调查活动、如何科学地处理原始信息等问题的认识还是肤浅的,需要在活动中随时的辅导与帮助。

  四、活动构想

  (一)课时安排

  本主题的学习研究实行弹性课时制。计划总学时数:10学时,整个学习研究过程历时四个星期。

  其中,课内学时:4课时;课外学时:6课时(机动课时)

  课内4学时安排(每周固定1课时,按课表规定,常规上课。每一节指导后,规定学生哪些学习任务必须在下次指导课前完成):

  第1课时:开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分工及活动方案的简要设计;

  (课下任务:完善学习方案及调查问卷)

  第2课时:专题指导。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技巧的指导;

  (课下任务:根据修订的问卷,课下自行进行调查活动。)

  第3课时:现场指导。阶段小结及研究方向的修正;

  (课下任务:将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统计,并以小组为单位写出调查报告。)

  第4课时:反思性指导。汇总、交流学习成果及活动反思。

  (课下任务:将本次活动成果进行延伸。)

  (二)活动准备

  1.用1课时作为活动铺垫。(学校建校史、基本情况简介、学校近年教育教学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及荣誉。)

  2.教师提前准备课件及文字材料,作为学生的助学资源。(学校文化)

  五、活动过程具体指导

  (一)明确活动内容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大主题“关于经安中学社会美誉度的调查研究”是老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与提炼的,是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研究的问题。主题只有一个,活动内容有两项,即调查与研究。

  在这一部分的开题指导中,通过学校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各项荣誉的图片与专题片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研究问题的兴趣与参与的强烈欲望。

  师:那我们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就到社会中调查一下经安中学的社会美誉度吧!

  学生兴趣非常浓厚,跃跃欲试。

  师:我们要去进行调查,怎么做呢?

  生:要想好了问什么问题;要敢说话;要把别人的回答记录下来。

  师:对,所以出去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物质上的,要带好调查访问的用具,还要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一会儿我们分小组来研究一下,可以分哪几步去完成这个活动?

  活动前在物质准备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设计调查问卷,你们看到过调查问卷吗?是什么样的?(学生说自己所接触过的调查问卷)

  师小结:就是把自己想要调查的问题列出来,集中在一张纸上,形成一张小卷。方便使用,方便记录,也方便将来的统计。

  大家一定有很多的想法。那么这样做:我们先六位同学一个小组,民主选举组长,然后,研究你们这个小组完成这个任务分几步,最后,再设计一下你的调查问卷。(把这三项任务再次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

  (二)分小组,制定活动计划。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组建小组,每组6人左右,小组成员民主选举组长。教师给予必要的建议和人员调整。

  1.分组,民主选举组长,明确小组及个人活动的任务。

  2.每个学生参与制定活动计划。并讨论及可行性。小组成员讨论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及展示的方式。通过展望成果,引导学生对活动成果的强烈渴望

  3.小组同学共同制定调查问卷。

  (神奇的双面胶——每个成员在背面贴着双面胶的纸条上各写二个问题,然后把全组同学的调查问题进行汇总,最后把小组同学认为最有价值的几个问题贴在一张A4纸上,快速制成一张完整的问卷。)

  (三)借助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多种多样,建议学生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家庭、朋友等各方面的资源,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指导人员,语文教师、美术教师、物理老师、家长等。将各学科已有知识及已有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

  这个环节我也做到了师生同行,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习资源。因为我校地处农村,所以,信息化手段比较落后,所以,我把自己掌握的资源为学生提前编辑一个集子,内容包括建校的背景、捐资助教者的'相关事迹、新学校建设的特点、学校各项工作所取得的荣誉等。因为这些信息如果单独靠学生自己去搜集,是有很大困难的,因为他们手中有网络资源的寥寥无几。我们这种为学生提供“助学资源”的方法,减少了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畏难情绪,提升了学习兴趣。

  教师的另一种提供助学资源的方式是,为少数有网络的学生,提供优秀的网站,让他们高效的搜索所需要的信息。本次提供的是“中国综合实践活动网”中的学生版块,在本网站首页有一项是“学生入口”,学生进入其中,可以参加论坛的讨论,将一些问题在老师与同龄人的帮助下自行解决,还可以参考许多有价值的做法。

  (四)专题指导。

  对于这个选题来说,要想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效率,制作有效的调查问卷至关重要。为此,我们专门上了一节关于制作有效调查问卷的方法指导课。

  1.展示与分析:

  展示学生第一节课编制的调查问卷,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

  2.对比讨论。将老师提供的问卷与学生第一次制作的问卷进行对比,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再次感受一份有效的问卷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3.总结交流。

  根据上边两轮的活动,全班总结交流,如何制作一份有效的调查问卷?教师这时作为参与者与引导者,与学生一道总结“编制有效问卷应注意的问题”。

  在编制调查问卷时,要注意如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问卷外观。问卷的大小要适度,便于整理和保存。一般用A4纸或16开纸。问卷上字体要适中。

  (2)问题形式。问题的答案宜采用选择式或“是否”式,问答式应尽量少采用,用文字作答应越少越好。对于初学者,为了便于操作,问题最好在5-10个。

  (3)问题设置。问题的排列应由易到难,按逻辑顺序,层次分明。答案应放在一定的位置,最好是另设一张答题纸列上题号和对应答案位置。

  (4)问卷格式。问卷的开头,应有调查介绍词,介绍词应该包括如下内容: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说明本调查重要意义;说明调查对象客观地回答问题的重要性;向被调查者保证回答无所谓对错,他们的身份、姓名不会被透露以及调查原始资料的处理是不公开的。

  (讲解后,多媒体展示:几种反例。)主要是让学生在感受与应用中,体会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调查问卷。

  2.如何在活动现场与被调查者进行有效沟通?

  有了问卷,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走出去,与被调查者进行沟通了。

  在课堂上,让学生拿着调查问卷,先进行了一下模拟演练。

  然后总结出调查时的一些小窍门:

  (1)克服畏难情绪,即使被拒绝也要走下去。

  (2)态度谦逊,有礼有节。

  (3)先进行简要的自我介绍,说明来意思。

  (4)语言简洁,诚恳,灵活。

  (5)有耐心,对被调查者提出的与问卷相关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解释。

  (6)调查结束要向被调查者致谢。并做好记录。

  (五)活动实施——边做边学,且行且思

  1.集中活动,亲历亲为。

  接下来,学生就根据小组学习计划进行分头活动。

  我们的行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地进行调查活动;二是专门利用一节课在校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体集中活动。

  可以说,学生在第一阶段自行调查时, 遇到了许多困难,甚至有的学生失去了信心,于是我们专门安排了第二阶段的集中活动。

  活动前,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了自行活动时的问题,老师进行了方向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寻求更好的活动方式;活动时,来到黑沿子最繁华的地带,进行调查活动,即黑沿子镇商业街和渔港码头。邀请了四位老师进行指导与活动辅助。每位老师负责一至二个小组的活动。先向学生讲了有关活动安全方面的要求,并告诉学生我们本次集中活动的时间为四十分钟。按时集合。

  学生调查的人群很广,有商业街上的各店铺的经营者,有桥头市场的水产商,有大桥上的购买水产品的顾客,有附近政府的工作人员,还有附近的居民。

  学生一般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实践活动,并且在自行活动受挫折的情况下进行集体活动,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表现是热情高涨。他们在活动中积极主动,争分夺秒,在规定时间内获取了许多资料。

  活动时间到,返程时,许多学生依依不舍,在谈到洗体会时也十分踊跃。我心里暗喜:这都是亲历而为的结果呀。

  2.整理活动成果。

  (1)资料汇总与统计分析

  用各种方法搜集到的材料,必须加以整理方能得出结果。

  把小组每个成员搜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类、汇总;把调查的原始数据进行汇总,并把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还可以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为了便于学生统计,我专门设计了数据记录和统计表。学生使用起来十分方便。(重点)

  统计后,针对得到的结果进行逐题的分析,得出本组同学的结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调查报告的撰写

  调查报告的表述没有固定形式,为了让学生有章可循,提醒在撰写调查报告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题目、调查目的(或背景)、调查准备、调查过程、调查收获。

  六、活动总结与反思性评价

  1.活动成果展示。

  活动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展示。

  2.唤起关注。

  为了更好的强化本次活动的效果,扩大影响,我们在活动后又设计了如下的活动:参与社会生活,宣传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为学校争得荣誉;参与校报、班刊的创办与社会发放,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提升学校的美誉度。

  3.活动评价。

  我们的评价分为三个层次:

  自我参照评价、小组成员互帮互评、教师评价。

实践活动方案6

  一、指导思想

  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个人走向成功和辉煌的惟一途径。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我校少先队通过开展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将“劳动最光荣”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少先队员的实际行动中,通过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少先队员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能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活动主题

  劳动最光荣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3日——20xx年5月6日

  四、活动内容

  低年级(1-2年级):

  1.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餐桌上没有一粒剩饭(菜);

  2.学会自己穿衣服;

  3.学会自己整理书包;

  4.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将劳动的场景拍成照片上传到班级主页或张贴在教室)

  中年级(3-4年级):

  1.知道2个全国劳模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2.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等);

  3.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4.在老师的`带领下清理班级绿地的杂草;

  5.在父母的协助下学会做一道菜等。(将劳动成果拍成照片上传到班级主页或张贴在教室)

  高年级(5年级):

  1.知道4个全国劳模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2.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等);

  3.“我和妈妈换一天岗”,做一天妈妈每天要做的家务活,体验劳动的甘苦,并写一篇作文;

  4.在老师的带领下清理班级绿地的杂草;

  5.“以劳动者是最光荣的”为主题拍摄一组照片(如:公交车司机、执勤的交警叔叔等)。

实践活动方案7

  为了开拓学生视野,陶冶情操,感受生活,增长知识,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自然的情感,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参观园区厂貌,了解工厂的生产情况,通过参观和学习活动,使孩子们开阔视野,挖掘他们的兴趣,进一步培训孩子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根据课题组的活动安排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拟定如下方案:

  一、主办单位:

  望江县第四小学

  二、协办单位:

  望江县团县委

  望江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参加对象:

  四年级学生20人,五年级学生30人

  四、参观内容:

  1、了解园区工厂大致分布。

  2、了解部分大型工厂概况。

  3、了解体验工厂生产程序。

  4、建立望江四小学生实践基地。

  五、参观目的':

  了解家乡园区概况,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六、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27日下午

  七、活动地点:

  望江县工业园区

  八、参观路线:

  (待定)

  九、人员分工安排组织:

  宣传:倪萍霞

  摄影:周燕

  学生安全:周继宝

  王光芒

  学生纪律:钱建林

  钱益桂

  征文指导:倪萍霞

  钱建林

  王光芒

  钱益桂

  周燕

  征文评选:(待定)

  十、安全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活动前开展各班专题安全教育,纪律观念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求学生将活动安排告知家长。

  2、加强活动的组织管理,学校领导带队,共7名教师管理。对学生实行分组管理,出发前和返回前,安排人员负责清点人数。对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加强监控,一旦发现不安全行为,必须果断严肃制止。有特殊情况随时上报负责人。

  十一、注意事项

  1、穿着得体,安全方便,带好笔记本。

  2、言行举止文明,相互关心,不进行有安全隐患的活动。

  3、遵守活动纪律,不脱离集体搞小活动,按时集合。

  4、注意公共卫生,保护环境,不乱仍纸屑、果皮等杂物。

  5、爱护花草树木,不乱踩踏攀爬。

  十二、参观要求:

  1、10月27中午1:30学校操场集合,布置参观任务,强调参观园区的注意事项,进行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分组。

  2、1:50按既定路线出发进行参观活动

  3、参观时,做好笔记。

  4、参观结束后。写好参观记录。

  5、组织学生撰写《家乡变化》为主题的征文。

实践活动方案8

  课题活动的名称:压岁钱如何花。

  实施学校:

  学生年级:三年级。

  指导教师:

  活动主题的提出:春节过后,学生手中都存有很多压岁钱。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自主管理能力,对压岁钱的使用不合里,不仅没有计划,有些同学因抵制不了外面世界的诱惑,从而走入了消费误区,如他们有的购买大量玩具和零食,有的请人大吃大喝,买名牌服饰……甚至有的用于等有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为了让学生合理使用压岁钱,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因此开展了以《压岁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调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拥有丰富、广泛的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目的:

  1、正确引导学生管理和使用压岁钱,培养学生合理理财的能力。

  2、了解压岁钱的历史与现状,感受我国灿烂的风俗民情,了解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

  3、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动手、动口、动脑能力,提高学生资料检索,整理能力。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4、主动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提高自理自律的意识与能力。

  5、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在正确使用压岁钱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懂事,培养学生乐善好施、助认为乐的良好品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讨论主题

  倒贴的“福”字,红红的春联,串串的小红灯笼,营造出春节节日气氛,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春节期间你们一定收到了许多压岁钱吧?你们是怎么花这些压岁钱的?关于压岁钱还有许多古老的传说呢,你们知道吗?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就以《压岁钱》为主题组织活动。

  二、讨论组织分组活动

  要想合理使用压岁钱,我们先要了解压岁钱是什么。压岁钱的一些历史演变等等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应该先调查些什么问题,怎么分组去活动。

  1、讨论小结分组

  A组调查本校100名学生压岁钱获得的金额,消费金额,以及压岁钱的用途(调查途径:问卷调查、采访)

  B组搜集压岁钱的来历及传说(搜集途径:上网搜集或到图书馆检索)

  C组准备表演3个小品《压岁钱》、《妈妈笑了》〈现场操作做头饰〉,时间5分钟,每做一个挣1分钱。

  d组在全年级征集方案,《合理使用压岁钱最佳方案》征集,并把材料、方案整理好。

  2、分组后由各组制订小组实施方案,如:调查表、方案征集表等。

  三、各小组活动

  1、哪一组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以便教师帮助及时解决。

  2、师做中期检查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活动资料及时整理装订,并做好总结,等待展示。

  四、各小组展示成果。

  导语:同学们,虽然春节过去只有一个月,但我们的压岁钱花的已所剩无几,为了尽快扼制这种“滥花”风气,我们班组织了以《压岁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看到同学们的张张笑脸,老师就知道你们肯定都有不少的收获,现在就把你们活动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吧!

  b组汇报:

  搜集到的关于压岁钱的来历及传说《材料》,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导语:无论哪一个故事都充分蕴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爱,我们生活在爱的海洋中,下面a组的同学汇报他们的调查情况。

  A组汇报:

  我们组对我校100名学生压岁钱获得的金额,消费金额,以及压岁钱的用途做了调查,结果如下:

  压岁钱收入最多的达20xx元,最少的达10元,人均达298.6元,其中90%学生的'压岁钱收入超百元。

  短短一个月压岁钱最多支出1020元,人均每天支出8元,其中40%的开支用在吃、玩上。

  该组同学谈自己活动的感受,并让大家谈一谈通过听了我们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大家畅所欲言〉

  C组汇报:

  C组以表演小品形式展示如何花压岁钱,使学生通过表演讨论明白事理。

  五、制定并征集《合理使用压岁钱最佳方案》。

  1、全班交流怎么花压岁钱。

  2、各小组根据讨论交流的情况,研究哪些做法更好,更有意义,制订一个合理的的方案。

  3、交流方案。

  4、d组同学收集、整理最佳方案。

  六、活动延伸

  1、把部分压岁钱捐至少先大队部,转寄给灾区或生活贫困的学生。

  2、设立班级银行。

  3、由d组同学发倡议书。

  活动的方式:

  形式:

  1、分组活动。

  2、开展各项活动主要采用查阅资料、调查、讨论、采访等方法。

  方法:

  第一阶段为组织学生分组调查、记录、征文的自主探索。

  第二阶段为展示调查成果、表演、讨论交流、思想升华阶段。

  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各小组均按计划完成了任务,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上网、到图书馆查资料,学着当记者到各年级去调查,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增长了很多见识,调查收集资料时,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学习、思考、团结合作的魅力,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真正懂得了如何合理分配压岁钱,形成了正确的金钱观与价值观。

  学生的收获:

  1、 了解了压岁钱的历史与现状,感受到我国灿烂的风俗民情,搜集、检索、整理资料的能力大大提高。

  2、 在活动中懂得了如何合理分配压岁钱,提高了自理、自律的意识与能力。

  3、 在调查过程中体验到团结合作,获得成功的快乐,调查水平、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4、 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从小具有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主题

  三年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起始年级,让学生开始就走向社会去调查,去采访恐怕很难,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调查采访能力呢?在选主题上,我尽量帮学生确立一些调查身边的亲人,调查老师、同学…等学生熟悉的人的活动,让他们逐渐掌握调查的技巧,等到四年级时,活动主题再转向社会。

  二、活动空间要广阔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时间,而综合实践活动恰好弥补了这一点,我们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支配时间,教师引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活动步骤。在一次实践活动之前,先公布活动内容和要求,活动的形式可以根据情况教师统一确定或组织学生讨论确定,较复杂的活动要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然后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活动的最后阶段要引导学生总结好,对活动作出自我评价,真正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超越课堂的开放的实践活动是对传统课堂的挑战,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学习,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实践活动方案9

  一、课题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构建已经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已发展成为一门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的运作方式与方法的独立学科。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毕竟又是一门与多个学科在培养目标、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共同与相似点,并以多学科为载体和实施途径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所以,综合实践与不同区域,不同教学资源条件下的多学科实践活动的整合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育是全日制大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体育课及与其相关的体育活动为大多数中小学生所喜爱,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这些相关的体育活动又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户外的群体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群体性和社会性。事实上,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广大体育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与体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已占据学生个体实践活动的重大份额,特别是后奥运时代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广泛参与更是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的舞台。体育学科教学与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已经呈现出一种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我们又不能否认学生们的体育实践活动毕竟处于一种自发的盲目的状态,作为一种有完备的系统的理论为依据,有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为依托,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具体的操作方式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活动形式尚不够成熟,尚待进一步深入实践和系统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标

  《综合实践与体育学科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两学科在培养目标、学科性质、特点、方式方法方面的共同和相近点达成两学科的有机融合,使体育课与社会综合实践课课程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达成两学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整合目标:一方面使综合实践课借助体育实践活动这个载体实现综合实践课相关的课程目标;另一方面又使广大中小学生借助社会综合实践这个平台,把有限的体育课教学,向广泛的校园群体活动领域和无限的体育社会实践领域延伸,使广大学生获得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在达成强身健体益智目标的同时,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得到培养,以创新精神、合作和竞争意识为主导的体育实践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三、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

  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必然性研究;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可行性研究;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即整合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对整合效果评价的研究。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论证体育与综合实践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综合实践与农村学校体育学科整合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运用实验的方法论证和检验学科整合的效果得出最后的结论。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划分

  本课题计划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

  (1)深入学习母课题相关文件,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子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基本方向和重点内容,制定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人员分工。成员包括,学校相关领导、体育教研员、综合实践教研员、实验校综合实践课教师、体育教师以及其他相关统计和信息技术人员;组织开题会议。

  (3)组织实验教师的培训,使参加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实验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思路;

  (4)搜集和整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筹措课题研究必须的资金,购置必备的体育实践活动所需器材,印制各种调查表格。

  (二)实施阶段(20xx年8月—20xx年7月)

  (1)确定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和实验基地,对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实验校、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实践活动原始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2)组织各实验学校、实验班级和学生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对实践过程获得的理论认识、方法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在科学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得出初步结论。

  (3)通过实验的方式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体育课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形成相关理论。

  (三)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系统归纳和总结体育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撰写出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

  (2)整理有关实验的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的迎检、验收和结题工作。

  (3)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和转化。

  六、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

  1、形成关于农村地区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2、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

  七、课题的保障条件(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的学术水平、完成课题的条件等)

  1、本课题得到白山市教育研修院杨国华(体育教研员)、贺永军(综合实践教研员)两位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将为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

  2、近年来,我县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长足发展,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学科整合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课题研究占据大量内容详实的文献资料;课题组的绝大部分成员,来自体育及综合实践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应的课题研究经验,他们熟悉课题运作方式方法,能够很好的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本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条件。

  3、课题负责人吴岩同志,中学高级教师,师大体育、政治双本科学历,曾于2007年在长春接受过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该同志是我县省级骨干教师,我市中学体育学科带头人,省、市体育“十佳”教师和我县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他曾任实验小学、靖宇三中体育教研组长,具有二十余年的体育教学、校内外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经验和主持(或参与)多个省市体育教科研课题研究的经历,他的教学论述和文章有十余篇在《中国学校体育》、《吉林教育科学》、《吉林体育科学》、《白山教育》等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4、进修学校对课题研究极为重视,校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他们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设备、人员和时间保证,提供充分的科研指导和财力物力支持。

  综上,我们认为本课题的选题符合本地区教育教学实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课题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大多来自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他们主持、承担和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相信在总课题组及基层各相关部门领导、专家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实验参加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一定能够如期圆满地完成研究任务。

  靖宇县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研究组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xx〕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二、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三、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时安排

  根据浙教基〔20xx〕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1课时,用于交流、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五、活动内容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按照亲近与探索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人与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

  (一)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四)科技制作发明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

  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本教材,每周1节,各校可根据实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错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率先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

  (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

  1.学校要鼓励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选择组织能力、责任心、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教师担任组长,配合教导(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参与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

  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周密组织,认真实施

  1.各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必须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要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2.教导(务)处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时做好全校总结,做好每个活动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累素材。

  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责任制。根据学校学期课程实施计划,确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制定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经费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开展等。

  5.加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市教育局争取在20xx年至少建成2个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当地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基地。

  七、过程管理

  科学地组织和有效地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一)组织形式力求灵活多样。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集体活动有机结合的办法,灵活运用,相互配合。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求做好活动日记,及时记录活动基本情况。

  (二)教师指导必须细致到位。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指导教师必须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课时安排、活动过程、场所要求、人员分工、安全措施、活动评价等环节),预设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方案,并认真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实验观察、设计制作、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

  (三)实施过程务必安全合理

  各校必须逐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数量、活动小组、活动结果、教师工作、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科学合理地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要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各校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安全制度和预案,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保证师生开展各项外出活动的安全。

  八、评价奖励

  学校要根据整体性、多元化、过程性等原则,运用成长记录袋、活动过程的观察、学生自我反思、师生协商式民主评议、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法,对每一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出相应的阶段性评价。在学生评价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提出改进计划;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小组、评价周期与时空、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

  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对教师的评价,应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实效的评价。根据温教中〔20xx〕33号精神,常年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专职教师,其任职时间可按二分之一计入班主任工作年限。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应纳入教师课时总量。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三年且成绩优秀的教师,申报高级职称时予以优先推荐。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

  市教育局要建立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作为教学常规管理年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组织领导、课时安排、师资安排、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校本教研实施、管理制度、具体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将与学校评先评优及校长年度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不符合要求且整改不力的,予以全市通报批评;申报创建各类市级先进学校的,其参评资格予以一票否决;属于省、市示范学校的,警告且整改不力达两次及以上者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取消示范学校称号。

  20xx年xx月xx日

实践活动方案10

  兴活山,动实党方验员案中先 学行“”第主二题次实振践

  一、目的要求

  根据教育局党委关于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为立足本,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完成任务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经党支部认真研究,确定我校党员实践活动的主题为“第二次振兴,党员先行”。

  二、活动内容

  1、开展党员扶困活动。全校99名贫困学生中,有77名学生享受国家“两免一补”,还有22名贫困生,学校给予了部分资助,还需要党员给予扶持。党支部安排每名党员扶持一名,从思想上扶“志”,生活上扶“困”,学习上扶“差”。党支部对扶困情况定期检查,通过查扶困记载表,召开贫困学生座谈会,了解扶困情况,党员扶困结果纳入党员评先条件。通过扶困,不让贫困学生有一人流失,真正让贫困学生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在学校体现出党员受教育,学生得实惠。

  2、开展党员帮差活动。据统计,我校后进学生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5%,全校60人。为了让后进学生看到希望,不因后进流失,学校学校要求党员带头帮差,全体教师积极行动,每人帮一名后进生。党员要带头当后进生的“校内家长”,做深入细致的转化工作,采取一周一汇报,半月一次谈心,一月一次家访等措施,促后进生转化、进步,稳定学生队伍,消除安全隐患,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通过帮差,进一步端正人才观、教育观,建立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

  3、开展党员献计活动。12月上旬,学校召开教代会,讨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全体党员要带头,围绕学校五年发展开动脑筋,想办法、出主意、提建议,每人提建议不少于2条,人人为学校第二次振兴献计献策。

  三、方法步骤

  (一)扶持贫困学生的步骤

  1、党支部将帮扶表发给每个党员签字,明确帮扶对象,便于加强联系。

  2、召开被帮扶学生会议,进一步了解贫困情况和需要,告知帮扶自己的老师。学期结束,由贫困学生写出被扶持后,自己进步的情况汇报

  3、开展帮扶活动,作好帮扶记载。一是和学生谈心了解情况,二是走访家庭,进一步了解贫困情况,三是根据情况实施帮扶,主要从物资、费用上给予扶持。

  (二)转化后进学生的方法

  1、政教处发放帮教表,指定帮教对象。

  2、普遍开展与后进生谈心工作,作好每次谈心记载。

  3、召开后进学生家长联系会,争取家长的配合。

  4、班主任掌握后进学生被帮教后的变化情况,写出事实材料,学校对进步大的后进生适时给予表彰,对帮教老师进行表彰,并将其事迹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

  (三)献计献策

  1、党支部发给学校五年发展意见征集表,每个党员认真思考,提出最少2条建议。

  2、对被采纳并得到实施的建议,学校按制度予以奖励。

  关于在双阳中学教师党员中开展“三助四好,构建文明型学校”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中学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中学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区委、镇党委关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工作部署,结合中学教师党员的实际,决定在中学党员中开展“三助四好,建设文明型学校”为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泉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施大泉州发展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要求,着眼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广大党员深

  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解决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先进性意识,明确先进性标准,实践先进性要求,达到提高素质、服务学生和社会、促进学校工作、加快学校发展的根本目的。

  二、内容和目标

  活动的`内容是:开展“三助四好,构建文明型学校”实践活动。

  三助:思想上帮助、经济上资助、学业上辅助

  思想上帮助:统一领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制订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要结合学生实际广泛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创建好心理咨询室,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经济上资助: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继续开展“献爱心”捐资助学活动。由校党支部、校工会、团委组织,发动广大师生特别是党员同志,采取“领导带头,教师响应,学生自愿”的原则,开展“献爱心” 捐资助学活动,资助学校的贫困生。此次活动在党员的带动下,从20xx年3月至今共捐得—84993.7元。,帮助377名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学业上辅助: 采取多种措施对学习困难学生实施学习帮助。一是对部分因学习和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导致学习失败的学生给予心理辅导,帮助他们优化心理素质,确立正确的学习认知;二是对学习方法和策略不当及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开展转化一个后进生结对子活动,即在本学校联系和挂钩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对其进行鼓励、帮教和扶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督促他们改变不良学习习惯等多种形式,促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四好:教好一门课、带好一个班、站好一班岗、树好一根标杆

  设立党员“示范岗”,针对学校支部党员个人特点,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中心,设立4至5个党员示范岗,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差生转化、教学研究等方面着手,以黑板报、经验总结、学术论文等形式,定期向师生、社会展示工作情况和研究成果,把先进性教育成果转化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把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始

  终把教育工作作为毕生的事业和追求。

  三、主要形式

  坚持中央、市委、区委、党委关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的原则要求,采取多种形式,不变通、不走样,完成好“规定动作”,又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造运用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和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做好“自选动作”,充分体现学校特色,掀起先进性教育活动高潮。

  四、工作要求

  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党员中深入开展“三助四好,构建文明型学校”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党员达到“五个增强”,力争实现“五个一流”(“五个增强”即:增强党性观念,增强危机意识,增强师生观点,增强创新精神,增强执政本领:“五个一流”即:一流的思想素质,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业务能力,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工作业绩)。

  五、活动时间安排

  1、7月22日—8月1日:主题实践活动启动阶段

  2、8月2日—8月25日:主题实践活动实施阶段

  3、8月26日—9月1日:主题实践活动总结阶段

实践活动方案11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xx〕33 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

  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二、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三、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时安排

  根据浙教基〔20xx〕120 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 年级每周 3 课时,78 年级每周 2 课时,9 年级每周 1 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 1 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 3 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 1 课时,用于交流、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五、活动内容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按照亲近与探索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

  (人与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

  (一)文 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四)科技制作发明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

  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 本教材,每周 1节,各校可根据实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错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率先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

  (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

  1. 学校要鼓励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 1 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 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学校(18 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 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选择组织能力、

  责任心、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教师担任组长,配合教导(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参与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 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 、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

  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周密组织,认真实施

  1. 各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必须亲

  自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要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2. 教导(务)处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 动方案,及时做好全校总结,做好每个活动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累素材。

实践活动方案12

  一、课外活动的背景

  现在的孩子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和家长谈话的过程中,我发现,父母对他们宠爱有加,使他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和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品行。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差,不懂得关心他人,情感脆弱等等,不仅自己的事情不做,还经常对爸爸妈妈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所谓“独树难栽,独苗难养”,使父母的伤透了心。

  二、课外活动理念

  本活动在于让学生扮演妈妈这一社会角色,懂得妈妈在养育孩子时的艰辛。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角色扮演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个人学习角色扮演的机会,使个人能设身处地去扮演一个在实际生活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得以尝试和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方式和行为模式,增加角色学习,扩展生活认知度。

  三、课外活动要求

  结合《社会实践课》的有关教学要求,开展〈让孩子们当回妈妈〉的体验式教育活动。通过护蛋行动让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种种艰辛,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并将这一感情内化为行为,用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通过护蛋行动,培养他们的耐心、细心,学会记录“宝宝日记”,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四、课外活动内容

  在〈让孩子们当回父母〉活动中,让每个学生认养一个生鸡蛋作为自己的宝宝,成为宝宝的监护人,像自己的父母一样精心地呵护自己的鸡蛋宝宝,每天带在身边,并认真记录“宝宝日记”,写写保护鸡蛋的感受。体验养护过程的酸甜苦辣,加深理解父母的辛劳,从而让学生更加尊重和理解父母。在活动中学生还可以通过父母的帮助,上网查找鸡蛋的有关知识,增强动手能力。

  五、课外活动过程

  1、认养宝宝

  学生自己在家里找一只生鸡蛋,将其认为自己的“宝宝”,与它朝夕相处14天。自己想办法保护这个生鸡蛋,使它在这一段时间内保持完好无损。

  2、给宝宝取名

  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为自己的宝宝取名。先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意思,蕴涵着父母什么样的希望,然后动脑为自己的宝宝取名,在第一篇宝宝日记中写一写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3、与宝宝相处的日子

  (1)为宝宝安一个舒适安全的家,随时把鸡蛋宝宝带在身边,每天要陪宝宝说话、游戏。

  (2)搜集了解鸡蛋是如何孵化成小鸡的有关资料;查找鸡蛋的营养成分的有关资料。

  (3)搜集与鸡蛋有关的成语。

  4、写宝宝日记

  每天写一篇宝宝日记,记录下护蛋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自己实践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与发现、最大的困难、印象最深刻的事等等。每天将自己的收获与别人交流。

  5、感恩节献礼

  (1)14天护蛋行动结束后,学生们经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一定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了新的认识,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应该如何尊重和理解自己的父母,改正以往不正确的做法。

  学生A:(PPT课件)

  通过保护鸡蛋的活动,我的感受很多。鸡蛋不会动,可是人是会动的,要吃要喝还会生病,保护一个鸡蛋就这么累,何况是一个小孩子呢!

  我们可以把鸡蛋包上一层又一层,可是爸爸妈妈却不行。他们不仅要辅导我们的学习,还要保证我们身心健康,这是多么不容易呀!所以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

  学生B:(PPT课件)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为了使我的鸡蛋完好无损地“生活”每一天,我给鸡蛋包了一层又一层的纸,还放进了瓶子里,可还是碎了,而我也觉得特别辛苦。

  我的爸爸妈妈把我们从小抚养大,那不可能装在瓶子里呀。所以我们能这么健康地成长与爸爸妈妈的辛勤培育是分不开的。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

  学生C:(PPT课件)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知道了父母把我们抚养大很不容易。而我们总是稍有不顺心就和爸爸妈妈发脾气,我们还对他们要求这、要求那,而我们自己又对爸爸妈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懂得了父母把我们抚养成人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应该孝敬他们,用行动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2)以感恩节为主题的班会上,表演丰富多采的节目并自己设计一份最真挚的礼物送给辛辛苦苦养育孩子的母亲。

  a、学生甲表演诗朗诵《献给妈妈的歌》。(PPT课件)

  b、学生乙舞蹈表演《小背篓》。(PPT课件)

  c、小组接唱歌曲《妈妈的吻》、《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PPT课件)

  d、献出自己制作的给妈妈的礼物。

  六、课外活动成果形式

  1、学生的宝宝日记。(PPT课件)

  2、收集来的相关资料。(PPT课件)

  3、收集学生的富有创意、充满深情的《给妈妈的感谢信》。(PPT课件)

  七、课外活动意义

  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孩子,孩子最能体会父母的艰辛,也最能体会到来自父母的真切的关爱。通过这次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明白父母为孩子的成长所做出的无私奉献,进而强化感恩教育;要让孩子们明白,在未来的社交场合,以感恩之心,即从对方的立场和对自己的帮助看问题,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给对方一种尊重感、归宿感,使对方缩短与你的心理距离,达到一种心理沟通。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缺少感恩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实践活动方案13

  一、主题提出:

  垃圾是伴随人类生活和生产而产生的,有人估算过,目前全世界一年产生的垃圾已逾100亿吨,人均达到两吨左右。在我国,一个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每天可产生100吨生活垃圾,加上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每日垃圾产生量不低于1500吨。垃圾量的不断增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已给人类带来了极的危害、尤其是在城市中,垃圾问题已日益成为城市管理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它直接事关广民众的生活健康和城市的日常秩序。垃圾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主题内容,因此,具有非常良好的生活经验的基础,而对于这种经验,学生的认知又是非常感性的,多样的,这种多样性要升华到对垃圾的产生、危害、处理及回收利用得较为科学理性的认识,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实践、资源拓展和交流的机会。

  实践,是让学生真正观察生活,了解垃圾;拓展,是助学生扩视野,或者教师通过有意识的组织,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交流,是给多样性存在的学生经验以互补和提升的空间。通过开展有关垃圾的综合活动,引导学生自身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认尸圾的危害与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意义,使学生懂得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自觉地保护环境、对环境负责的态度以及行为习惯。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产生、来源。

  2、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认尸圾分类的重要性,学会垃圾分类。

  3、根据垃圾的分类,如何处理垃圾方法。

  4、提高环保意识。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动脑实践能力。

  6、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通过课前调查、搜集,课上研究、讨论,课后实践、研究,使学生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7、通过设计各种课题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

  8、通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9、利用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废物回收活动,对周围村民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10、通过小制作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环保科技意识。

  三、活动形式:

  组建假日小队、撰写分发宣传单、废物回收、废物小制作、书写张贴倡议书、设计广告标语、写心得体会、设计手抄报等。

  四、活动组织形式:

  根据学生选择的主题内容,以自愿为原则,同学们自行分组,成立58人的实践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工作,具体指导小组实践活动的开展活动。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探究性学习。整个过程由学生小组完成,教师具体指导,对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活动的认识和个人体验以及对调查的方法、资料的整理与综合进行综合评价,不要求研究的结果。

  五、活动实施的过程:

  活动一:任务:初步了解垃圾的资料。

  1、浏览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有关垃圾的'图片和文字,分享阅读并回复。

  2、小组合作,整理本小组阅读的基本要点和看法,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了解一周当中家庭产生哪些垃圾?(建议采取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

  活动二:任务:针对家庭垃圾调查,进行交流和学习

  1、发布家庭垃圾调查的基本情况;

  2、对家庭垃圾进行初步的分类

  3、讨论家庭垃圾处理方法的优劣;归纳几种常见的家庭垃圾处理方法

  4、到推荐的网站搜索有关家庭垃圾状况的资料和图片,进行发表和交流。

  活动三任务:了解垃圾的危害

  1、结合废电池的危害,说说垃圾可能带来的危害。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或网络收集,或借助图书馆的相关图书资料进行有关垃圾危害的资料整理。

  3、发布小组收集的资料,进行相互的评价。

  活动四:任务:讨论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优劣

  1、小组合作,收集有关垃圾处理的案例、新闻或图片;建议注意有关使用数据的资料;

  2、相互交流共享垃圾处理的几种方法,并举例说明他们的优劣;特别对填埋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较为广泛的探讨。

  3、以家庭垃圾为例,探讨对它们应采取何种处理方法;

  活动五:任务:了解垃圾的回收和利用

  1、对家庭垃圾分类表进行再分析,哪些垃圾还可以回收利用?

  2、对垃圾的回收利用进行资料收集。

  活动六:

  任务:总结学习体验,评价学习效果,发出倡议书

  1、交流垃圾主题考察资料

  2、交流有关垃圾的手抄报和书签,做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3、对原有积累的过程进行再学习,设计一份环保倡议书、

  六、活动过程:

  (一)成立活动小组:

  1垃圾的种类

  2垃圾的危害性

  3垃圾的分类

  4垃圾的回收与利用

  (二)制定活动方案小组成立后,教师引导各小组成员讨论,拟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三)实施活动计划各小组按制订的计划开展活动,教师适时提出建议,给予指导。

  (四)拓宽视野,获取信息。

  1、通过观看录像,到图书馆、书店、网上等多媒体查找收集资料,做好笔记。

  2、指导查找的范围可包括一些垃圾的处理与环境保护,垃圾的污染与环境,垃圾处理中的科学??

  (五)信息收集通过发动、宣传,使教师和家长都愿意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导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双休日在家庭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调查研究,首先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同学可以去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处寻找。可以通过书报、上网查阅,可以拍成照片。各个小组还可以在小区内实地观察,在公园、广场等地方对群众进行了采和宣传。

  (六)资料的整理及完善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并整理成册,同时还以撰写小组活动报告,办宣传专刊,写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准备展示活动成果。

  (七)活动成果展示

  1利用一些家庭垃圾所制作成的小制作

  2学生自行设计的广告标语

  3学生书写张贴的关于环保的倡议书

  4学生设计的手抄报

  (八)活动评价

  1自我评价

  2小组评价

  3班级评价

  (九)评选“小卫士、小能手”活动。

  1、交流心得体会。

  2、评选环保“小卫士”、“制作小能手”、“最佳设计奖”(手抄报)

  3、颁发奖章。

  4、教师总结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有关垃圾的知识,知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投身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与责任心,养成把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

实践活动方案14

  当今的许多中小学生,严重缺乏感恩意识,连最起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都不懂得感激。中华民族文明五千年,感恩、行孝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史乃至全人类各民族文明史共具有的最广泛的人文教育基础。上海市《中小学生守则》增加了“学会感恩”等条款,填补了以往教育内容的一个空白。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爱祖国得先让孩子们爱集体、爱自己身边的人,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国之恩,才不至于负大义。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将来爱事业、爱国家?谈“感恩教育”绝非追赶时髦,只为是我们这一代教育者该深思的问题而已。我校本学期的课外实践活动以“学会感恩、懂得孝顺”为本次活动的主线。

  一、活动主题:

  五湖之汀看甪直,孝感动天二十四

  二、活动目的`

  1、了解甪直文化古镇的历史、人文、古迹

  2、“孝”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而当前中学生“亲情”、“感恩”意识缺乏。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什么为“孝”,如何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3、让学生感悟孝道,学会感恩。

  三、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宣传准备阶段(第9~10周)

  1、各班级通过网络、书籍查找资料,了解甪直古镇的人文古迹、历史;语文组教师通过语文课,为学生介绍甪直古镇的著名文人、作品

  2、了解二十四孝,以故事的形式讲二十四孝的故事

  3、搜集古今有关“孝德”的人物和故事(尤其是学生身边的优秀榜样)

  4、设计问卷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孝”的现状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第11~12周)

  1、参观甪直古镇,亲身感受古镇的历史文化、实地了解人文古迹等

  2、参观张陵公园内的《二十四孝故事》展览馆

  3、在校园网站开设师生论坛:

  1) 讲“孝道”是否过时?

  2)“孝道”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4、各班召开《孝敬父母》主题班会

  1)通过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讲父母对自己的期待

  2)父母的艰辛和爱自己的真实故事

  3)“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自己孝敬父母了吗?”

  4、 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题目自定。

  5、 收集古今有关“孝”的故事,汇编成册编成校本教材,

  6、“父母在我心中”征文比赛;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第14周)

  1、学校有关部门对此次主题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色的个人和班级进行表彰;

  2、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收集各方反馈,进行全面总结,使“懂得感恩,懂得孝敬” 教育成为我校创建九年四段式德育分层递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一个重要抓手。

实践活动方案15

  一、主题的产生

  春天时,嫩绿的树叶开始冒出来了;夏天时,嫩绿的树叶越发茂密,变得郁郁葱葱;到了金黄的秋天,绝大部分的树叶开始变黄,从树上翩翩地落下来,静静等候着冬的来临。生活中,叶——无处不在。 “为什么每片叶子的形状都不一样呢?”“为什么有的树叶到了秋天就会变黄了呢?”“为什么有的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翠绿的?”握着手中墨绿的叶片,望着飘零的枯叶,孩子们常会好奇地问。被成人忽略的树叶,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却映出了情趣,也映出了一些困惑。以“树叶探秘”为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有充分的机会亲近自然,触摸自然,享受快乐,获得知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树叶,认识日常生活中树叶的形状,了解树叶的作用,能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点。

  2、学习制作树叶贴画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活动组织、语言表达、交往沟通等能力。

  4、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形式展出出来,具有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6、通过学生对这次活动的合作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7、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动重点:

  通过收集树叶,认识日常生活中树叶的形状,了解树叶的作用,能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点

  活动难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活动组织、语言表达、交往沟通等能力。

  四、活动计划和时间安排

  活动时间从9月至11月,具体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一)确定主题,设计方案(2周)

  (二)采集树叶,学会保存(3周)

  (三)发挥想象,设计作品(4周)

  (四)成果展示,体验快乐(1周)

  五、具体实施过程:

  (一)确定主题、设计方案

  1、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学校周围是一片小树林,活动课上,我带领孩子们来到树林,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落叶,他们显得有些兴奋,自行开始活动了,多数女孩子小心翼翼地捡起落叶,凑到一起谈论着,有部分男孩子用树枝在大树下挖坑,把落叶埋在地下,我引导孩子交流:喜欢树叶吗?为什么?孩子们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树叶可以做书签。”有的说:“树叶形状多,颜色多,很美。”有的说:“我可以将这美丽的树叶画下来,做成美丽的手抄报。”还有的说:“树叶可以制作出各种漂亮的贴画。”等等。接下来,我让大家围绕落叶给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确定一个课题。集思广益,最后确定课题为《树叶探秘》。当堂指导学生完成主题申报表。

  2、 设计活动方案。

  这一环节,我重点指导学生根据活动内容预设活动时间,用到的学习方式,以及成果的展示方式。接下来在班级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或建议。“采集树叶”这一环节,开始学生预设一个星期,在交流时,李乙贤同学提出:树叶在初秋是绿色的,到了深秋有的变成黄色的,有的变成红色的,这些颜色我们都需要,一个星期时间不够。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经过再次讨论,把活动时间改为三个周(分散)。可见,同学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十分投入,经过大家的努力,一份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制定出来了。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虽然不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但作为农村孩子还是接触不多,所以教师要对各种表格的填写做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方法,而不是单纯完成表格。为今后的活动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搜集树叶、学会保存

  1、查找树叶的保存方法。采用的活动方式主要是上网查找,查阅图书,访问法。记录下保存树叶的方法。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同时准备好保存树叶用到的材料,如:吸水纸、厚玻璃片,较厚的图书等。

  2、采集树叶课前动员。这一环节,我打乱了活动小组,以家住在一起或靠近的同学为一个小组。因为我校是一个村小,学生人数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找家长帮忙,让家长带着学生采集落叶,这样就确保了孩子的安全。

  在此,我要求学生采集的树叶做到三多:颜色多、数量多、形状多。同时保证要保障叶子的完整性。

  【设计意图:由于村庄较大,自然队较多,各地的资源不同,这一环节,提醒学生遇到罕见的树叶可适当的多采摘一些,回到课堂上大家互相交换,做到资源共享。】

  3、给树叶分类。指导学生对采集到的落叶进行观察,根据形状、颜色、大小来分类。受当地资源的限制,有些种类的树叶在我们这里是找不到的,此时的我鼓励学生上网和图书室查找。由于处在农村,家里有条件上网的学生较少,我只好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上网,上学校图书室查找,以便于学生了解更多种类的树叶。可以把获得的资料以图片、绘画等形式保存起来。

  【设计意图:对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无论是否有研究的价值,首先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没有研究价值的,教师委婉的处理,有研究价值的,作为子课题深入探究。】

  (三) 发挥想象,设计作品

  材料准备:卡纸、胶棒、剪刀、树叶

  1、设计作品。这一环节,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做树叶贴画,首先要确定主题。可以根据主题选择树叶的形状,也可以根据树叶的形状确定主题。例举一些有典型性的树叶,如枫树的叶子可以做小鸡的爪子,可以做金鱼的尾巴;银杏树叶适合做驼峰,柳树的叶子适合做长颈鹿的脖子,折叠一下可以做大象的鼻子等等。

  取一张大小适中的卡纸,把构思好的'画面用铅笔勾画出来,注意画面的比例,布局。

  【设计意图:学生的创造能力没在一个起点上,教师要把小组成员做宏观调控,用互帮互学的方法,让创造能力、观察能力稍微欠缺的学生在合作中锻炼自己。真正提高他们的能力。】

  2、拼凑。这一环节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叶与勾画出来的画面有一定的差别,在拼凑时可以根据需要做适当地调节,比如叶子太大,可以用剪刀进行加工,缺少这种类型的树叶,可以与小组成员资料共享,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可以找小组成员帮助修改,力求作品的美观性。

  3、粘贴、压平。这一环节相对比较容易,需要学生注意的是胶水不要涂得太多,画面有远近顺序的,要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后面后前面,做好的树叶贴画要力求平整。然后在上面用重物压10--15分钟。满意的作品可以压膜收藏。

  (四)、成果展示,体验快乐

  在成果展示课上,每个小组都以各种形式来回报自己的成果,如:第一小组同学播放了视频故事《秋天的树叶》,举行了诗歌朗诵会,会上同学们那声情并茂的语言获得了阵阵掌声,同时第一小组的同学们还展示了搜集的有关树叶的古诗及格言谚语。第二小组同学将本次活动以习作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秋天的树叶》虽然题目不是很好听,但文中那优美的的文字还是打动了其他几个小组的同学。同时第二小组的同学同时将本次活动的感受及收获以日记的形式展示出来。第三小组同学的手抄报作品同样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声,他们还搜集了有关树叶的诗歌,同时为班级的文化设计了一块墙面,令本班科任老师都刮目相看。第四小组的同学讲他们的树叶贴画作品展示在我们面前,那想象、那制作,使各个小组成员眼睛都看傻了,那哪是树叶贴画,简直就是大师级的优美风景画。接下来我们评选了“创意小明星”五名,并为他们颁奖,孩子们为自己的各种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提高而高兴,老师为活动见实效而欣慰。

【实践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实践活动方案03-28

实践活动方案09-05

小学实践活动方案06-15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04-16

环保实践活动方案09-30

实践教学活动方案10-19

环保实践活动方案10-20

开展实践活动的方案10-21

法治实践活动方案09-06

小学实践活动方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