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时间:2024-10-10 00:29:02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合集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合集15篇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纸飞机”的相关知识,确定研究主题,分工合作,设计研究方案。

  2、初步掌握研究方法。

  3、感受“纸飞机”的魅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

  活动准备:

  xxx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你们会折纸飞机吗?你们会折多少种飞机?光说不练假把戏,咱们来比一比,怎么样?有信心吗?

  2、分组折纸飞机

  二、认识“纸飞机”

  1、观看各种纸飞机的图片

  同学们真厉害,会折这么多种纸飞机!老师这里也有许多纸飞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2、介绍纸飞机的起源

  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世界上第一只纸飞机是谁发明的呀?(课件:推测是中国人)因为纸是由中国人发明的,而且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利用纸发明了风筝。在此后的岁月里,人们很可能就发明了可用手掷的“纸飞机”。你们猜当时的`人们会给这种“纸飞机”起什么名字呢?

  “名副其实”的纸飞机当然是在飞机诞生之后才有的,而今能追溯到的年代最早的纸飞机是在1908-1909年——也就是莱特兄弟造飞机之后五六年。

  3、纸飞机的相关知识(课件出示)

  4、谈谈对纸飞机的感受

  了解了这些后,你们对纸飞机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想不想去研究“纸飞机”?

  三、选定主题

  1、你想研究纸飞机的哪一方面呢?(个人思考,个人回答)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研究主题。

  四、设计研究方案

  1、小组讨论设计研究方案。

  2、根据讨论填写表格。

  五、方案展示

  六、总结

  我们今天确定了各自的研究主题,制定了研究方案,希望同学们能够按照方案认真开展研究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2

  活动主题: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参加人员:

  全校师生活动时间:11月18日

  活动背景: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正危及着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着环保问题。我们都是这片土地的子孙,都应该珍惜它、保护它、打扮它。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保护环境义不容辞。因此,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激发对绿色生命的热爱,同时也使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目标: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生活中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活动过程:

  1、中午2:10在大队部领队旗。2:20在小操场集合,进行外出安

  全教育。2:30出发。沿路捡拾垃圾。

  2、到达目的地时休息10分钟之后以班为单位组织环保捡拾活动。

  3、在下午4:00统一集合带回。

  4、回来后收集资料和信息,小组合作和交流和反思。写个人感受

  以班为单位上交大队部。要求打印的,可以配上图片。活动人员安排:1.总指挥:黄校长2.副指挥:秦主任3.协调联络:王清

  4.总带队:武理刚和郭育科(一前领队一后领队)

  5.各班负责人:各个班主任老师。一年级各个搭班老师进班辅助。(1.1李晓丹1.2杨婷莎1.3马静)

  6.许文文(六年级一班)张俊超(六年级二班)7.生活老师分配情况:

  一年级一班(郭娥)一年级二班(聂爱玲)一年级三班(侯民华)二年级一班(安爱玲)二年级二班(霍爱华)二年级三班(王爱芝)三年级一班(李彩霞)三年级二班(谢娟)四年级一班(柴改英)四年级二班(韩翠兰)五年级一班(赵丁玲)五年级二班(段淑琴)

  注意:在此次外出环保活动中,每位老师要负起责任,注意安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新的世纪,基础教育在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为此,在设计活动目标时,我们着眼于满足学生现实的生活需要,尽量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活动目标设计如下:为学生获取保护环境所需的知识、价值观、态度观和技能提供机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和解释环境,提高学生关于环境的意识和求知欲,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些目标具体到低、中、高年级各阶段时,各有侧重,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级:亲近周围的环境,丰富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中年级:了解自然环境中事物的自然属性和发展变化规律,重点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进行观察、调查,丰富对自然的认识,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高年级目标: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探究与我们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活动内容的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核心,实现上述三种关系的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于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在设计活动内容时,我们强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与领悟,从现实出发,充分体现学生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他们成长的客观要求,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调动手操作和实践。以此为指导,我们针对不同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设计了如下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3

  一、活动背景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得体、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入手,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德育素质和行为规范,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活动实施方案。

  二、活动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实施、突出重点、逐步推进、重在实效的原则;坚持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实践育人的原则;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遵守《守则》《规范》为活动指南,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提高礼仪修养,学会做人,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

  三、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选择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有序开展活动。

  2、学生初步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让学生通过讨论、观察、走访、调查、交流,初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常识。

  2、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

  2、激发学生热爱综合实践活动的情感,产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行动。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养成的合作意识,体验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四、活动内容

  (一)以校园礼仪为主要内容,结合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的学习与实践,以礼仪、礼貌、礼节“三礼”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为重点,

  树立学生“十个文明形象”,即:

  1.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行礼。

  2.与人相处,语言文明,友善宽容,明礼诚信。

  3.公共场合,轻声交谈,举止文雅,着装得体。

  4.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乐于助人。

  5.乘车购物,不拥不挤,座位让给有困难的人。

  6.行车走路,遵守交通规则。

  7.保护环境,垃圾废物不乱扔,绿地草坪不践踏。

  8.爱护公用设施,节约公用资源,遵守公共秩序。

  9.社会交往,热情、友好、大方。

  10.情趣健康,远离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场所。

  (二)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学习礼仪。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实践礼仪。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展示礼仪。通过开展师生校园礼仪风采展示、征文和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争创文明礼仪先进学校和文明使者等活动。宣传礼仪。通过家长学校和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的良好氛围。

  五、活动主题

  “我与、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时间:第十三周)

  (1)确定主题,合理分组。

  (2)小组汇报:在本组课题中,你们打算研究哪些方面?

  (3)分组讨论:在这些方面,你们打算怎样去研究?具体时间和人员如何安排?

  (4)共同探讨: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哪些准备?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与人员?

  第二阶段:分组调查,整理资料(时间:第十四周—十六周)

  (1)小组合作:根据各自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制定具体研究方案。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有目的的询问、调查,收集资料。

  (2)集体交流:调查后,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整理、分析所获资料,并撰写报告。

  第三阶段:分组行动,交流心得(时间:第十七周—十八周)

  (1)各组按照方案开展实施。(方案也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2)交流各组方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第四阶段:成果汇报阶段(时间:第十九周)

  开展一个“我与文明同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

  指导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一总结、反思。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文明同行”

  六、活动时间: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

  七、参加对象

  二年级综合实践老师与二年级全体学生

  八、活动对象

  指出我们身边课堂学习中不文明的行为习惯、调查我们身边的文明事迹等

  九、调查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分析法、访问法、资料归总法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4

  一、指导思想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绿化家园,是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也是关爱自然、关爱人类的行动。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传统的植树节,我镇籍此契机,举办植树活动,以激发全镇人民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绿化事业的发展,进一步美化镇容镇貌,保护我镇的生态环境,为打造“和谐zz”贡献力量。

  二、植树时间:

  20xx年3月12日上午9时左右。

  三、植树地点:

  xxx

  四、参加植树人员:

  市、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市、区相关部门及镇直单位全体人员、zz中学团员、青年志愿者、镇民兵应急分队,巾帼植树队等。

  五、具体活动措施

  1、造林现场组织:负责人:zz(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提名人),成员:各站所(办)负责人,zz中学,各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

  职责:负责场地及人员安排组织。

  2、造林苗木准备。由镇林业站具体负责组织,并送到造林地块和公路两旁,苗木全部采用带土蔸的绿化大苗。

  3、植树工具筹备。负责人:zz(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成员:综合办、林业站、村管所。

  职责:负责镇机关造林的工具100把,(其中锄头50把,铁锹50把),水桶40只,其他人员的由各参加植树单位自行负责。(工具包括锄头、铁锹、水桶等)

  4、技术指导:负责人:zz(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成员:镇林业站全体干部。职责负责组织所有的'技术骨干力量深入到造林植树地点进行技术指导。要确保每个地块都有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植树节背景介绍;植树方法介绍;村民代表栽种示范。

  5、宣传报道:负责人:zz(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成员:党建办、文化站及镇直各单位。

  职责:负责督促各单位在主要路口、路段、植树点悬挂有关造林绿化的横幅横幅、标语。负责宣传报道,将此次造林绿化活动的声势造大造强。

  6、秩序维持:治安负责人:zz(镇党委委员、镇政法委书记),成员:派出所及镇民兵应急分队全体人员。职责负责维持交通秩序,植树造林活动期保证车辆通行有序和车辆的停放。派出所负责参加植树活动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

  7、环境秩序:负责人:zz(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成员:镇村管所全体人员,职责:负责玉铜线及集镇的环境整治。

  六、其他事项说明:

  1、体、弱病残者不宜参加此次活动、

  2、参加植树人员要各自注意人身安全,严防劳动工具误伤他人等伤人事情发生。

  3、各参加人员的劳动工具、交通工具、饮用水、用餐等由各单位自行负责。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5

  一、活动思路

  本次活动的探究是为了学生对海洋有进一步了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神秘的大海了解的并不多,对海底的世界更是没有太多了解,因此在导入时,教师要创设好情境,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以一种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

  在活动的选择上,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调查和收集,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和记录。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学生对神秘的海底有了较多地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充分展示活动成果,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活动的意义,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进行综合学习活动,拓展学生对大海的认识层面,加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保护之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2、通过活动,加强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在研究、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培养表达能力、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将学生分成小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准备各类海底的录像或图片。

  3、制作竞赛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课(1课时)

  1、教师事先准备好各类海底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有关海底矿产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各个小组。在组合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差异等方面的因素,适当协调各小组的人员安排,力争使各小组的水平比较平均,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3、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活动分工步骤和方法等方面。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中,听听学生的看法,以便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二)活动指导课(1课时)

  1、交流各小组第一阶段的活动情况,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能够把活动较好地继续开展下去。

  2、展示部分小组的活动成果,比如绘画、网络浏览和资料收集等,为其它小组的活动提供参考。

  3、教师对上一步的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并鼓励学生更好地进行积累和调查。利用课后的时间,对学生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答复,让教师能真正与学生合作研究。

  (三)成果展示课(1课时)

  1、各小组将自己收集整理的海底的资料展示出来,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将各小组的`资料综合起来,进行分类整理,最终成为一份较全面的海底资料

  活动总结

  这节《探索海洋》综合实践交流汇报课是本学期最大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平时学生对海洋知识了解的就很少,所以本节课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学生家长很少给孩子买这类的书籍,加上学生居住所在地是乡镇没有图书管可阅览,即便是学生家里有电脑,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网上查找也是很困难的。这样我和王永吉老师利用课下时间帮助学生在网上收集了部分资料给学生。可以说本次活动不但学生对海洋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就连我们两位老师也是满载而归。活动中学生无论是对海洋里的鱼类还是矿产以及地理概况等都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可以说学生从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养方面,在活动中都能得到锻炼培养。但我还是认为这类活动不适合我们乡镇的学生开展,因为条件所限学生根本无法体验到从收集到整理的过程中,那种对海洋知识探索的趣味性。同时学生那种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6

  一、课题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构建已经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已发展成为一门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的运作方式与方法的独立学科。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毕竟又是一门与多个学科在培养目标、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共同与相似点,并以多学科为载体和实施途径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所以,综合实践与不同区域,不同教学资源条件下的多学科实践活动的整合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育是全日制大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体育课及与其相关的体育活动为大多数中小学生所喜爱,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这些相关的体育活动又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户外的群体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群体性和社会性。事实上,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广大体育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与体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已占据学生个体实践活动的重大份额,特别是后奥运时代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广泛参与更是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的舞台。体育学科教学与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已经呈现出一种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我们又不能否认学生们的体育实践活动毕竟处于一种自发的盲目的状态,作为一种有完备的系统的理论为依据,有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为依托,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具体的操作方式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活动形式尚不够成熟,尚待进一步深入实践和系统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标

  《综合实践与体育学科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两学科在培养目标、学科性质、特点、方式方法方面的共同和相近点达成两学科的有机融合,使体育课与社会综合实践课课程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达成两学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整合目标:一方面使综合实践课借助体育实践活动这个载体实现综合实践课相关的课程目标;另一方面又使广大中小学生借助社会综合实践这个平台,把有限的体育课教学,向广泛的校园群体活动领域和无限的体育社会实践领域延伸,使广大学生获得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在达成强身健体益智目标的同时,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得到培养,以创新精神、合作和竞争意识为主导的体育实践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三、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

  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必然性研究;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可行性研究;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即整合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对整合效果评价的研究。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论证体育与综合实践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综合实践与农村学校体育学科整合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运用实验的方法论证和检验学科整合的效果得出最后的结论。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划分

  本课题计划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

  (1)深入学习母课题相关文件,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子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基本方向和重点内容,制定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人员分工。成员包括,学校相关领导、体育教研员、综合实践教研员、实验校综合实践课教师、体育教师以及其他相关统计和信息技术人员;组织开题会议。

  (3)组织实验教师的培训,使参加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实验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思路;

  (4)搜集和整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筹措课题研究必须的资金,购置必备的体育实践活动所需器材,印制各种调查表格。

  (二)实施阶段(20xx年8月—20xx年7月)

  (1)确定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和实验基地,对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实验校、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实践活动原始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2)组织各实验学校、实验班级和学生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对实践过程获得的理论认识、方法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在科学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得出初步结论。

  (3)通过实验的方式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体育课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形成相关理论。

  (三)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系统归纳和总结体育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撰写出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

  (2)整理有关实验的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的迎检、验收和结题工作。

  (3)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和转化。

  六、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

  1、形成关于农村地区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2、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

  七、课题的保障条件(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的学术水平、完成课题的条件等)

  1、本课题得到白山市教育研修院杨国华(体育教研员)、贺永军(综合实践教研员)两位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将为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

  2、近年来,我县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长足发展,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学科整合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课题研究占据大量内容详实的文献资料;课题组的绝大部分成员,来自体育及综合实践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应的课题研究经验,他们熟悉课题运作方式方法,能够很好的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本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条件。

  3、课题负责人吴岩同志,中学高级教师,师大体育、政治双本科学历,曾于2007年在长春接受过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该同志是我县省级骨干教师,我市中学体育学科带头人,省、市体育“十佳”教师和我县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他曾任实验小学、靖宇三中体育教研组长,具有二十余年的体育教学、校内外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经验和主持(或参与)多个省市体育教科研课题研究的经历,他的教学论述和文章有十余篇在《中国学校体育》、《吉林教育科学》、《吉林体育科学》、《白山教育》等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4、进修学校对课题研究极为重视,校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他们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设备、人员和时间保证,提供充分的科研指导和财力物力支持。

  综上,我们认为本课题的选题符合本地区教育教学实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课题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大多来自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他们主持、承担和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相信在总课题组及基层各相关部门领导、专家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实验参加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一定能够如期圆满地完成研究任务。

  靖宇县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研究组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xx〕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二、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三、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时安排

  根据浙教基〔20xx〕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1课时,用于交流、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五、活动内容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按照亲近与探索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人与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

  (一)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四)科技制作发明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

  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本教材,每周1节,各校可根据实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错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率先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

  (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

  1.学校要鼓励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选择组织能力、责任心、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教师担任组长,配合教导(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参与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

  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周密组织,认真实施

  1.各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必须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要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2.教导(务)处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时做好全校总结,做好每个活动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累素材。

  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责任制。根据学校学期课程实施计划,确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制定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经费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开展等。

  5.加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市教育局争取在20xx年至少建成2个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当地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基地。

  七、过程管理

  科学地组织和有效地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一)组织形式力求灵活多样。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集体活动有机结合的办法,灵活运用,相互配合。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求做好活动日记,及时记录活动基本情况。

  (二)教师指导必须细致到位。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指导教师必须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课时安排、活动过程、场所要求、人员分工、安全措施、活动评价等环节),预设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方案,并认真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实验观察、设计制作、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

  (三)实施过程务必安全合理

  各校必须逐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数量、活动小组、活动结果、教师工作、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科学合理地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要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各校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安全制度和预案,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保证师生开展各项外出活动的安全。

  八、评价奖励

  学校要根据整体性、多元化、过程性等原则,运用成长记录袋、活动过程的观察、学生自我反思、师生协商式民主评议、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法,对每一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出相应的阶段性评价。在学生评价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提出改进计划;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小组、评价周期与时空、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

  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对教师的评价,应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实效的评价。根据温教中〔20xx〕33号精神,常年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专职教师,其任职时间可按二分之一计入班主任工作年限。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应纳入教师课时总量。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三年且成绩优秀的教师,申报高级职称时予以优先推荐。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

  市教育局要建立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作为教学常规管理年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组织领导、课时安排、师资安排、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校本教研实施、管理制度、具体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将与学校评先评优及校长年度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不符合要求且整改不力的,予以全市通报批评;申报创建各类市级先进学校的,其参评资格予以一票否决;属于省、市示范学校的,警告且整改不力达两次及以上者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取消示范学校称号。

  20xx年xx月xx日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7

  一、活动主题:“数学小课题研究”

  二、指导思想:“小课题研究”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有关社会和生活中问题的研究,可以解决“书本知识”的局限性,可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整齐划一。能为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双眼睛不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和数学相关的问题,还擅长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它使随时质疑、不断思考成为学生小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这样的研究可成就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

  三、具体内容。

  1.收看天气预报,记录明天一些城市的气温,然后进行分析研究。

  2.在广场上插几根不同的竹竿,在同一时间里测量竹竿的长和相应的影长。记录后研究。

  3.用几张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分别剪成一个半径12厘米的四分之一圆、一个直径12厘米的圆、四个直径6厘米的圆、九个直径4厘米的圆……,然后比较每次剪下的面积,你能发现什么?写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4.从下列题材中任意选择一两项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完成研究报告。

  ①了解附近几个家庭最近一次水费、电费、电话费、燃气费的缴纳情况,也可把最近几个月的费用缴纳情况搜集一下,把调查的数据列表整理,制成统计图,然后从节约资源的角度说说自己的体会。

  ②我们在数学课中学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结出一些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到生活中找寻一些事例,通过运用一些规律、策略来解决,然后把自己经历的`过程进行总结,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走进市场或商场,调查一两种商品的成本、售价、盈利等情况。了解商家对这种商品的促销手段。通过自己的调查分析,完成研究报告。

  ④阅读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故事……结合自己的数学学习,写一些体会。

  ⑤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有什么疑问、发现、顿悟,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收获。把你的经历整理一下,形成研究报告。

  四、活动注意点:

  1.外出调查必须得到家长同意,确保安全,最好有家长陪同或同学间结伴而行。

  2.与人交流做到文明、大方、礼貌,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调查之前要写好调查提纲,设计好调查问题,准备好记录工具。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8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安全工作条例》为指针,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各种安全法律法规,培养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护能力,让活动既突出意义,又安全愉快。

  二、综合实践时间、地点、人员

  时间:

  地点:

  人员:全校师生

  三、领导小组及应急小组

  组长:李xx

  副组长:李xx

  组员:张xx、陈xx及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

  后勤保障组:何xx

  医疗保障组:周xx

  四、领导及应急小组职责

  1、组长:制订本次活动的各种方案,领导活动顺利进行,指导处理活动中发生的一切意外事故。后果较严重事故在第一时间内立即上报区教育局。

  2、副组长:分管各年级的具体事务,包括随时了解年级段学生出勤情况和所在位置,掌握学生的动态。

  3、医疗保障组:主要负责遇突发事件时的现场指挥、处理、救护及善后安抚等工作。

  4、后勤保障组:负责乘车安排和一切后勤保障工作;负责车辆进出校园的安排及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保卫,巡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安全隐患,负责重点位置安全工作。

  五、工作要求

  1、全体领导和教职工均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学生的安全负责。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抓好安全管理,确保外出活动万无一失。

  2、出发前集队做好安全教育及宣布活动安排。

  3、按规定的`路线排队出发,回校,途中带队教师与学生不离不弃,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途中安全,如水塘、湖边、山路等,到达目的地和回校后及时点名,确保学生外出安全。

  4、租用的车辆必须要有正规的营运执照客车。

  5、组织学生有秩序地上车,教育学生不要争先恐后,要礼让。乘车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6、到达目的地后要组织和开展活动,不要随意“放羊”。

  7、教育学生不要到危险的地方玩耍,特别是山水及偏僻的地方。

  8、分散自由活动时,要求学生结伴而行,不要个别行动,教育学生出现问题或发生事故时要及时报告,班主任和带班老师要加强巡视,分管领导要做好监控,发生事故要采取应急措施。

  9、活动结束要在规定的地点按时集中,清点人数上报,并有秩序上车,班主任及带班老师跟车回校,待学生离校后,才能离开。

  10、带好教师通讯录及学生家长通讯录,以便及时联系。

  11、如遇突发事件不慌张,要冷静、果断采取措施。坚持原则:迅速平息、减轻伤亡、保护学生、控制事态的原则。小事自己处理,大事立即上报领导小组。

  六、具体应急方案

  1、建立安全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各班的安全由班主任负责)。如有带队老师不能处理的意外事故应马上向领导小组汇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止血、稳定学生情绪、联系车辆和医院等。

  2、如有学生负轻伤如受伤、磨破等,以红药水、紫药水、创口贴、红花油等或涂或贴。

  3、如发生重大事故:由带队老师第一时间组织报警,迅速拨打“120”和“110”,及时和学校领导小组沟通,做好有关上报事宜;以最快的时间进行抢救医治,医疗保障组进行现场保护、临时救援,后勤保障组和当场其他老师组织疏散学生,控制混乱场面(阻止学生围观)和二次事故现象的发生;班主任老师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稳定家长的情绪;所有老师要镇定协助做好事后处理工作,不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9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三、实践内容:(略)

  四、活动方式:

  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需要与他人交流。在小学阶段,特别提倡家长支持和参与孩子的探究活动,但家长不要包办代替。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聘请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班级集体探究需要全班学生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交流大家搜集到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入探究。此后,可以进入第二轮研讨,也可以就此完成各自的“作品”。

  小组研究、班级研究或其他各种合作研究形式要强调集体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要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为基础,避兔出现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闲,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现象。同时,也要防止学生之间的不合作现象。个人研究并不排斥交流与合作,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分享资源。

  五、工作措施:

  (一)课程落实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时为3-4年级每周2课时,5-6年级每周3课时。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建立弹性课时制度。

  (二)制度制订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级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制度、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三)师资建设

  1.全面参加培训,促使指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

  2.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培训要求:①参加培训的教师相对固定;②培训时间要保证有教师系统学习;③培训的内容系统全面,专题设计合理,有助于骨干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同时掌握实践经验;④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既有理论学习,又有自主实践,实现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本校实践探索与经验交流分享相结合,学校整体现场观摩与个人提交研修成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

  多年来,xx小学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学校开发了以“知我东营爱我家乡”为主题的学工、学农、学科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自己的家乡,感知东营的发展,增强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意识。

  一、参加对象:

  4年级全体学生(两个班,共计85人)

  二、活动时间:

  6月6月全天

  三、活动主题:

  “知我家乡爱我xx”主题实践活动

  四、活动形式:

  依托《城市信报》社,四年级家长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

  五、学校负责参与组织人员

  学校带队领导:刘xx

  安全员兼校医:李xx

  四年级一班:班主任朱君,两名学生家长,一名导游

  四年级二班:班主任艾丽华,两名学生家长,一名导游

  六、主要参观访问内容及路线:

  1.早晨7:30从胜利集输小学乘大巴车出发。

  2.8:30乘车到广饶烈士陵园,先参观大理石浮雕、到烈士墓献花,统一参加广饶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公祭活动。随后两个班学生单独组织纪念活动,参观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

  3.10:20第二站到孙武湖踏青,休整,参观;

  4.下午1:30乘车赶到广饶历史博物馆和公孙祠参观游览。

  5.下午4:00左右回到学校。

  七、参观纪念活动要求:

  1.文明参观,禁止大声喧哗;尤其是在公祭活动现场和到烈士陵园参观必须保持肃静。

  2.组织有序参观,禁止用手拉拽标本展品,损坏将照价赔偿;

  3.注意环境卫生,禁止乱扔垃圾,垃圾必须随手携带,集中存放。

  4.各班要组织学生认真做好记录,写出观后感,或者游记等。

  5.各班要注意时间安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参观学习。

  6.户外活动期间,做好分组,明确责任,注意用火,禁止踩踏草坪。

  八、安全要求

  1.各班出发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坚决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2.每个班配备1-2名教师,2-3名家长和1名导游管理员,分工负责,明确责任。

  3.出发前,每位学生必须填写安全预案表,明确出行路线、携带物品及相关要求,并经家长签字许可。

  4.学校配备一名校医跟随,并配备相关药品,器材。

  5.四年级家长委员会负责与城市信报社签订出行合同。

  6.所用车辆为旅游车辆,按每个座位购有保险。《城市信报》社负责落实车辆。

  7.为每位学生及家长购买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城市信报》社负责购买。

  8.联系电话(略)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1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有关目标,根据省,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实践的乐趣。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特色教育活动。

  二、课程目标

  (一)1.让学生获取亲自参与探究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研究活动,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形成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应用与交流,增进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与文化,生活与实践的了解,为以后在社会中应用信息技术打下基础。

  3.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他们学会探究,学会运用所学动手实践,学会学习。

  (二)阶段目标

  初中年级的学生,基础薄弱,但学习积极性比较大,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通过实践探究,为谈们今后学习更多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使他们在校内学习之余丰富更多的课外知识。

  研究课程前的准备工作

  1.能进行上网浏览,熟练地使用网络工具进行资料搜索,整理、分类,并综合性地加以应用与利用。

  2.能独立思考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确定研究内容。

  3.以小组为团队,进行分组研究,只有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加成功的完成研究任务。

  4.小组评比,以小组团队成绩为共同成绩,是共同努力所得。

  5.主题实践活动完成后,进行展现研究成果,展开成果展示会,供学生学习和参观。

  三、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的安排上,采用单周课堂辅导,双周实践指导两部分,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

  四、实施策略:

  (一)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使学科教学彻底深入,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么一样的成就,我们在组织实践的同时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在多种探究方式下,学生既从人文方面学到了知识,也同时从社会自然中学到了知识。

  (四)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团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在一起,相互借鉴。相互渗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五、具体安排

  (一)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活动的主题选择,主要结合课本知识,将实践活动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形成既能发散思维寻找校外知识,又不偏离主题,紧扣课本知识。

  首先可以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将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作为主题,进行实践操作。

  其次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去实践,也能够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初步打算:

  1.每班以小组为中心,进行团队合作学习,每一组由6组成,每组4台计算机,一个内存卡,并由小组组长带领团队进行实践操作。每班大概有11-12组组成,每6人一小组,6人每人分工如下:

  1.版面设计。2.文章收集。3.图片收集。4.文章撰写与整合。5.文章撰写与整合。6.小组实践进度的回报,人员的管理与监督。(组长)。小组组长由小组人员投票推荐。组长将本小组人员分工一式两份,交予教师一份,组长保管一份。

  2.实践活动主题以电子小报为主,题目由各小组讨论决定。由组长将各组题目汇报于教师。教师先教授实践要领,便于实践操作。

  3.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要学会团队配合,尊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敢于面对各种生成的问题能力。

  4.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实践者、设计者、体验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

  六、评价与展示

  教师将每组的实践进度记录在教案,并进行打分,在最后成果的展示中进行评比,选择出优秀作品进行巡回展示,并参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展示,从而鼓励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2

  一、活动策划依据:

  《献给母亲的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活动实践课。结合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在学习名人关于母爱文章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母爱的认识和理解。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活动感触亲情,进而写出优秀作品。

  骆驼坳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学生家长经常劳作在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是寄宿生,每周回家一两次,很少有机会与父母倾心交流,难免产生隔膜,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增进感情的契机。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领会课文中关于母爱情感的文章,加上他们十几年的生活经验,只要他们能按要求去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体会,在指导、感悟、交流中体会母爱及其内涵。

  二、整体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设想:

  学生准备:

  1、第一大组的学生每人寻找一首诗以表现母爱为主题的诗词或歌曲,并用毛笔写在八开的纸上。歌曲可以现场演唱。

  2、第二大组的学生搜集整理新闻媒体报道的或自己听说到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3、第三大组寻找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有关介绍或图片。

  4、第四大组搜集与母亲有关的成语、格言、俗语、谚语等。

  教师准备:

  1、恰当布置教室,把有关的表现母爱题材的图片,学生写的诗歌挑好的作品张贴在墙上,制造氛围。

  2、准备胶水,把第一组学生抄写的典型的诗贴在前面的黑板上一两首。

  3、准备几本练习本作为奖品。

  4、第三大组关于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资料比较难找,教师要准备几则资料来补充。

  活动目的:

  1、多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进行母爱情感熏陶与爱心培育。

  2、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

  活动要求:

  1、课前利用近一周的时间,观察并记录母亲为你所做的一切,在日常生活小事中,逐步走进母亲的生活,认识母亲平凡背后的伟大。

  2、通过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等途径,更深入地了解人类世界乃至动物世界中伟大母亲的壮举,逐步理解母亲,激发对母亲由衷的敬爱之情。

  3、通过课堂展示进行成果交流,充分表达对母亲的理解感激之情,并在后续活动中以实际行动回报母亲。能写出成功的有关母爱的作品。

  4、本课时以全体师生为主要人物(演员),以歌颂母亲为线索,通过多样的形式将课堂构建成一个展示母亲平凡、伟大形象的舞台。

  活动重点难点:

  1、多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3、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活动准备

  1、自制幻灯片课件;

  2、有关母亲的歌曲;

  3、学生搜集的有关母爱的图片、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展示阶段):1课时

  活动自控条件:

  1、自愿结组,小组人数不超过8人。

  2、成果积累与展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热烈的学习氛围。

  3、各组对介绍的'内容要精挑细选,避免重复累述,每组展示时间控制在5-8分钟,整个活动控制在45分钟以内。

  4、通过歌曲、散文诗歌朗诵、成语、格言、俗语、谚语、图片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活动评价标准:

  1、调查采访的内容具体、生动、感人,能真实地反映母亲的生活与内心世界。2、语言的表述流畅,口齿清晰,声音宏亮,语调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3、选取的展示成果力求与本次活动歌颂母亲的主题完全吻合。

  4、小组成员参与意识强,合作融洽,能及时补充,发挥群体作用。

  主持人语文课代表

  三、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首先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碟导入。然后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师生展示相关资料。由《烛光里的妈妈》引入下一个环节,布置下节课的作文,在歌曲《母亲》中结束本课。)

  (一)活动导入:主持人(课代表)在《世上只有妈妈好》背景音乐中讲故事——《生命的跪拜》:

  屠户从集市上买来了一头牛,这头牛体格健壮,肚大腰圆。屠户满心欢喜地把牛牵回家,提刀近前准备宰杀,这时,牛的眼睛里已是满含泪水,屠户知道,牛是通人性的,它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命运了。但屠户还是举起了刀子。突然,牛的前两条腿“扑通”跪下了。屠户从事屠宰业已十多年了,倒在他手下的牛不计其数,牛在临死前掉眼泪他见得的多了,但牛下跪还是头一次见到。屠户来不及多想就手起刀落。然后,对牛进行剥皮开膛。当打开牛的腹腔时,屠户一下子惊呆了,手中的刀子咣当落地——在牛的肚子里,静静地躺着一头已经成形的牛犊。

  屠户这才知道,牛为什么双腿下跪,它是为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啊。

  动物尚且如此疼爱孩子,我们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自己敬爱的母亲,感受母爱的平凡而伟大。

  (二)、利用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三)师生展示相关资料。

  1、第一大组的学生把准备的诗词贴在黑板上面,播放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学生依次朗读自己抄写的诗词。背诵贴在黑板上的诗词,(背得多的学生将发奖。)

  2、第二大组的学生上台介绍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学生说完后,教师补充以下两则故事:一天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特泥石流吞没了小山村。次日,当救援人员循着哭声刨开泥土,掀开层顶,发现一个光着身子蜷缩在屋梁下的两三岁小女孩子竟然活着,救援人员赶紧将小女孩抱出来,可她死活不肯离开,边用小手指着边哭喊起来:“妈——妈——!”救援人员沿着隐约露出的一双泥手小心翼翼地往下刨,眼前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仿佛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女人竟是一个盲人,身体早己僵硬。

  一位中年妈妈往家走,离自家还有几十米,这时发现自己小孩子从六楼的阳台上坠下,她奋力跑过去,竟然用几秒钟时间跑了几十米,把孩子接住。后来几个消防队战士做实验,在同样的距离起跑,从六楼坠下一物体,竟无一人能跑到楼下接住物品。这真是母爱创造的奇迹!

  3、第三大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资料。

  教师补充“班羚飞渡”的故事,老鹰折翅训小鹰的故事。

  4、第四大组把自己搜集到的与母亲有关的成语、格言、俗语、谚语写在黑板上。

  (四)、教师可作如下补充:(课件补充)

  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五)教师简要作结: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而有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人世间至尊至圣的感情。可是,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我们对母亲的深厚感情,那么就让我们永远传唱献给母亲的歌吧!

  (投影)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永远幸福(播放歌曲《母亲》)让我们在歌曲《母亲》中结束本节课。

  活动反思:

  1、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完成了教学设想,实现了语文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三点:⑴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举办要达到学生想讲、愿意讲、能讲的目的。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材料,具体内容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不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去做。⑵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最多在活动之前进行一些必要指导,其收集、编辑、汇报、展示等活动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⑶在全程的各种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融为一体。⑷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有了成功的感觉。

  2、通过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小组交流,既锻炼了交流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训练了收听者的听话能力、分析能力。活动过程中的句式仿写练习及课后的作文训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3、多种多样的展示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为了在展示中获胜,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积极搜集整理资料,提供相关信息,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4、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一些学生与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宁可在网络中找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倾诉心中的烦恼、分享生活的乐趣,也不愿与父母多说一句话。通过这次活动,多数学生一改有话不愿和家长说,有事不愿与父母谈的习惯,对母亲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在调查采访中,近距离的与母亲接触,理解了母亲的艰辛,精神上受到了“脱胎换骨式”的洗礼。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摒弃了对母亲的厌恶与反感,消除了对母亲的误解与偏见,促进了与母亲的交流与沟通,激发了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在孩子与母亲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活动完成后,学生纷纷表示今后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深情。

  5、整个活动明显暴露了一些不足。由于搜集的有关母亲、母爱的材料太多,有的学生在选取材料时就显得无所适从,只知道采用撒网的方法,大包大揽,不善于围绕主题选材,因此学生围绕主题选材的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在布置任务要时多加指导,引导他们合理准确的搜集和整理材料。小组交流的形式,使个别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组长在前面发言,自己竟变为旁观者,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对这些学习被动的同学,教师在平时应多多关注,在心理上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也能够积极参与,这样才能达到活动的真正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3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方案适合四年级学生开展活动。

  (一)设计意图: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文化,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

  ●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凡来了客人,请客吃饭的饮食礼仪必不可少。从小让学生受到饮食文化的熏陶,体会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所在,对学生的成长有好处。

  让学生分小组走出校园,了解有关饮食礼仪、饮食习惯、八菜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走、调查、体验这一系列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背景分析:

  每个人都离不开一日三餐,因此学生对饮食还是有感性认识,并且非常感兴趣的。

  我校部分学生家里的电脑都可以上网,学校还有图书馆、电脑房,学生查资料也比较方便。中国人比较注重吃,有的家长就是烹饪高手、美食家,社会上的饭店林林总总也很多,学生去观察、调查、体验不会有很的困难。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实际烹饪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善于交往,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三、实施策略

  1、唤醒主体意识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的参与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活动课程,而且让活动包含许多学生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课程的积极性,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同时,学生生活于群体之中,相互之间不断地影响,这种影响力远远超过教师的说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为学习的资源。

  2、开放活动时空

  “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开展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都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活动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内容具有开放性。

  3、激发问题意识

  学生能自己立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合适的途径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其关键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科教学入手,并合理迁移,在适宜

  的生活,学习情景下巧妙点拨,触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

  4、培养动手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教授学习、死记硬背,机械性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重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改变“只说不做”的旧状,要求学生在“查找”“考察”“烹饪”等操作实践中,切实提高动手能力。

  四、活动过程

  整个主题活动的时长为两个月,分四个阶段实施:

  1、激发兴趣,确定主题;

  2、制定计划,做好准备;

  3、调查问,实践研究;

  4、成果展示,体验成功。

  (一)激发兴趣,确定主题

  1、观看我国饮食文化的录像,产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

  2、以个人为单位,说说对我国饮食文化的认识。

  3、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4、教师提供参考课题(如: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优点;中国小吃;八菜系之苏菜系;八菜系之川菜系等。)学生寻找和确定自已的研究专题。

  实施建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已的方法展开调查。

  (二)制定计划,做好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特长分组。

  2、各组制订活动计划。

  3、各组交流活动计划。

  4、师生共同探讨研究的途径及方法。

  5、各小组确定研究计划。

  实施建议:教师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可以自主地去征求师长的意见,必须自主地确定课题。

  (三)调查问,实践研究

  1、各小组按计划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如:上网查找资料;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向家长请教;走进饭店,实地考察;走上社会,调查问;在人的指导下,学做一只菜肴;搜集名人与中国饮食的有趣故事等。)

  2、教师关注各组资料储备情况,并随时提供点拨助。

  3、小组之间互动,资源共享,使资料查找途径及储备更完整。

  实施建议: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助学生确定不同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亲自经历,着眼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通过观察、查阅、走、调查、体验这一系列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成果展示,体验成功

  1、汇报本组人员分工、活动目标、活动经过、调研途径等情况。

  2、通过手抄报展示,投影片展示,自己烧的菜请家品尝等形式进行汇报。

  3、学生结合实践过程谈认识、谈收获、谈感想、谈建议。

  4、引导学生讨论有关传承中国饮食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实施建议:与学科活动课程整合,体现成果显示的多样性。

  五、评价方案

  活动评价由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和他人评价三部分组成。活动评价属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4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综合实践活动是高中新课程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被认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是新设置的、必修的独立的课程领域。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三方面内容构成,并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等领域一起构成新课程的八大领域。它的价值在于:通过课程的研修,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愿望。

  综合实践活动在普通高中课程学分结构表中共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它在学分结构表中所占的学分比率是最高的,占最低必修学分(116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144个学分)的16%。可见,课程地位非常重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规定课名、课时和一般要求,地方统一协调和指导,由学校自由开发的课程领域。为更好地开发、建设这一新型课程,保证这一课程的实验工作在我校有效地开展,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

  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

  (1)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2)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

  (3)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的技能;

  (5)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尊重与欣赏、学会人际沟通;

  (6)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8)形成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综合实践课程的组成

  综合实践课程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三个科目组成

  1、研究性学习活动:必修学分15分。分三年学习,其中高一5学分,高二10学分,高三10学分。

  2、社会实践:必修学分6分。分两年学习,其中高一4学分(其中军训2学分),高二2学分。

  3、社区服务:必修学分2分。分两年学习,其中高二1学分(5个工作日),高三1学分(5个工作日)。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由下列部门和机构进行管理:教务处、教研室、政教处、教研组、年级级、班主任、科任教师,由以上相关人员或代表组成临时的课程学习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指导。各部门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使课程实施规范化、科学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力求使课程顺利进行。

  各部门的职责如下:教务处:

  1、与教研室合作,制定课程实施方案。

  2、成立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学习指导中心,负责学生课程学习指导。

  3、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组织教学过程。

  4、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与相关部门协作,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

  5、与教研室合作,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定和最终认定。

  6、学校教学资源的组织管理,学生学分的登录。教研室:

  1、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承担者,负责课程的策划与管理。

  2、与教务处合作,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为教务处制订教学计划提供参孝。指导学生和教师选课、制定课题。

  3、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向教务处提供修正建议。

  4、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改进意见,对教学过程进督导。

  5、与教务处合作,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管理。

  6、与教务处合作,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定和最终认定。

  7、与教务处合作,建立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库,使课程可持续发展。政教处:

  1、负责为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提供安全教育与安全保障。

  2、与教务处合作,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课程的学习。

  3、对学习课程学习过程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

  4、对校外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总务处:

  负责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提供后勤保险。团委学生会:负责组织一些校内外大型活动。学科教研组:

  1、对教师与学生提出的课题进行评估和确定。

  2、与其实部门、机构一起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定。

  3、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做出奖惩建议。

  4、配合教研室,研究教学过程,建立课程资源库,使课程可持续发展。

  年级组、班主任:

  1、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日常管理,配合教学部门、政教处做好协调教学的工作。

  2、协助教务处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并对此进行管理。

  3、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非智办因素进行评定。

  各部门要把履行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职责纳入自己的学期工作计划,学校将职责履行情况作为评选先进科室的重要条件之一。

  科任教师:

  1、科学和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2、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日常管理,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课程。

  3、给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评定。

  4、完成教学案例,提交给教研室,作为教学成果评定的重要参与。

  5、认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地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总结。

  四、综合实践的课程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1、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的一般步骤

  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

  在研究过程中,这些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实施过程中由导师视学生情况给予具体方法指导。

  (1)培训教育。对高一学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

  (2)选择课题。由学生的自身的兴趣,在教师(各年级组成立选题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从自然、社会与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的确定研究专题。

  (3)制定计划。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后,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报告预期成果等。

  (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馆查询、网络查询、参观采访、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并认真做好记录。

  (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的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作出处理,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评价。交流是观念、智慧的分享。学生可以通过研究论文、文学作品、主题演讲、小品表演、辩论等多种方式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3、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环境教育、国防教育等)都可以不断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1、自然科学类:研究人与自然关系。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在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领域方面的应用。

  2、人文科学类:学习人类相关的人文科学与人类发展进步的关系。包括法律、规章制度、政治制度的研究、宗教事务、人类文明等。

  3、跨领域综合类:从综合角度研究科学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从正反两个角度研究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后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4、经济生活合类: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研究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贸易与市场、产品的认证,商品安全、知识产权等。

  5、个人成长类:研究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探险研究科学进步、社会变化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如社会文化、社会制度、流行音乐、消费方式等。

  4、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

  可小组合作研究(4——10人);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班级集体讨论相结合:其中小组合作研究是主要的。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比例等,需要调整,与学生协商适当调整。学生可在本班组建小组,暂时不提倡跨年组、跨学校、跨地区组建小组。关于小组内分工。一是课题小分工,二是角色分工。既各展所长,以密切配合,以支持小组内活动的顺利开展。

  5、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置

  研究性学习三年共计15学分,基于高中生学习兴趣特点,学校课程管理等因素考虑,一般要求初一年级组一个课题,二、三年级一个课题,第一课题5学分,第二个课题10学分。时间安排: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高一年级组一个课题。(5学分)时间不少于90课时;高二、三年级一个课题(10学分),时间不少于180课时。

  6、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认定

  由年级长初步认定,综合课程学分认定小组确定。具备下列条件可得到学分:

  ①有符合要求的课题方案;

  ②研究过程记录完整;

  ③有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④有三组(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结论;

  ⑤达到规定的课时。对确认结果有异议的,由校课程指导中心复议。

  (二)社会实践

  1、综合实践实施的一般步骤:

  社会实践实施的基本过程如下:分析学校与社区资源及需求——拟定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计划——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培训——实施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价学生的活动表现,给予学分。

  2、社会实践的内容指广义的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1)校内自我服务性劳动。如日常劳动卫生工作、日常生活技能竞赛等,

  (2)军训。如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3)参观和郊游。配合学校的主题月活动,组织专题的参观考察活动。

  (4)德育基地活动。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建设法制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基地、科技教育基地、现代工业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实践活动。

  (5)社会调查。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环保、国情、民情等的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6)社团活动。如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节日纪念活动等。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5

  一、前期准备

  1、搜集有关印刷术的相关知识,(如历史背景、发明者、发明过程、特点、演变情况等)回顾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历程。

  2、登陆金羊网,了解中国报纸的发展、印刷技术的发展(羊城晚报拥有非常先进的印刷技术和设备)

  二、参观过程

  1、参观印刷厂生产第一线,观看印刷制作的全过程,让同学们近距离地感受高科技生产的气息。

  2、摄影(将你感兴趣的场景或事物拍摄下来)

  三、活动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优秀作品将放在校园网或校内展示。)

  1、参观的.心得体会,用PPT的形式。

  2、以印刷术、中国报纸发展为主题,用电脑排版、设计制作手抄报,并打印出来。

  3、“创意diy”:利用废旧印刷品制作工艺品,变废为宝。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啤酒》活动设计

  一、前期准备

  1、利用网络或书籍了解啤酒的发展历史、分类、原材料等知识。

  2、了解中国啤酒工业发展的历史(包括珠江啤酒厂生产的先进技术)。

  3、了解啤酒的酿制原理、生产过程。

  二、参观过程

  1、文字记录(将你感兴趣或觉得有用的资料摘抄在笔记本上)。

  2、摄影(将你感兴趣的场景或事物拍摄下来,例如:啤酒的生产、包装过程)

  三、活动成果展示

  1、制作一份精美的《走近啤酒》为主题的手抄报或PPT。

  2、仿制啤酒生产过程的模型。

  3、“创意diy”:利用啤酒瓶、罐、盖、商标等制作成一些物品。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3-28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5-23

综合实践的活动方案09-10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4-20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模板12-20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5-16

秋季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7-09

[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7-07

推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3-23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