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活动方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方案 篇1
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经校委会研究决定,定于4月30日举行钦村小学亲子自理能力比赛。为了确保比赛活动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此方案。
一、参加人员:一至五年级每班16名学生、正副班主任、每班级选2名家长。
二、比赛项目设置:(以下顺序为比赛顺序)
一二三年级:系鞋带、叠衣服(秋季校服一套)、系红领巾、扎马尾。
四五年级:系鞋带、系红领巾、编麻花辫、择韭菜。
三:比赛方法
1、比赛分级部进行,每项有4名学生和一名老师或家长参加,按照接力赛的形式,每一项的5人全部完成,在评委老师确认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环节,最先完成四项任务的班级为级部第一名,依次完成的班级顺延名次。
2、参赛要求:
(1)比赛具体程序:首先出场的5人在统一指令下开始系鞋带,5人鞋带均系好后,由评委老师确认通过后,5人手拉手跑到指定位置拿到第二轮比赛要用的物品再手拉手跑回比赛场地交给下一组选手后方可下场。后面几项以此类推,最先完成四项任务的班级获胜。
(2)各小项具体要求:鞋带必须系蝴蝶结,要系得长短合适,结打的.紧,不松不掉。衣服必须叠的平整,衣服两侧叠进去,袖子竖着叠,不能横着叠,衣服对折后衣领朝外,衣服摆在裤子上面平放好。红领巾系法必须正确,不能系死扣,红领巾必须压在衣领下,留三角边,衣领压好。马尾辫必须高于脖颈,至于头部中部往上的部分,麻花辫的位置不限,但要编的紧。择韭菜必须择掉烂叶子,根部不能有泥,择下的烂叶子必须放进塑料袋,择好的韭菜必须放进盆里码放整齐。
四、奖项设置
一二三年级奖励级部前两名,四五年级奖励级部第一名。
五、评委:
各级部一班xxx、二班xxx、三班xxx、四班xxx
六、各部门负责
德育处:总体筹划、方案制定、家长邀请函、奖状、比赛用的道具(系鞋带的学生自己准备鞋子)。
办公室:主持。
教导处:协调体育老师组织班级座位、比赛场地布置、比赛计时。
总务处:音响、比赛用的韭菜、塑料袋、盆子。
副校长室:宣传接待。
照相:xxx
七、备注:
1、如果本班级的副班主任不能参加,可以增加一名家长。
2、请各班级充分做好比赛的宣传和准备工作,全面组织学生参加此次比赛。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3、比赛当天中午12:50,牟慧老师到西门收家长邀请函,家长入校后到所在班级,由班主任接待,与班级一同参与活动。活动结束后家长统一离校,接学生的家长必须到校外等待。
活动方案 篇2
一、 活动对象:全园幼儿
二、 活动形式与要求:
(一)、借助多种平台为幼儿提供分享机会,发展幼儿交往能力;
1、预设固定的分享活动日,为幼儿提供分享活动机会
每周五为分享日,让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食物、玩具或图书等在集体环境中与同伴进行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各种分享交流活动,提升幼儿口语交往与表述和积极的情感
2、家园互动利用幼儿生日或节假日,增强孩子交往的主动性
无论节日、假日或是每个孩子的生日,我们都可以为孩子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在幼儿生日当天,孩子是分享的主人,当拿着自己的生日礼物分给同伴时,孩子自己拥有主动分享权,会为自己能与同伴分享快乐而感到自豪;而每当遇到元旦、六一等节日时,我们也可以提醒幼儿,从家中带来中国结等物品,既可以装饰园内环境,发挥家园共育作用,又能让幼儿充分的感受到自己是幼儿园的一分子,为自己做出的奉献而开心。所以,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些机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孩子创造分享的机会,促进孩子交往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3、结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分享意识和社会性责任感;
在我们进行的日常教学活动中,特别是一些建构式主题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让幼儿在分享的过程中,感受自己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责任感,,提升分享意识;
(二)、借助多种方式,促进分享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们说,分享活动不仅包括物质的分享,还包括精神的分享,所以,我们除了让幼儿带来食物、玩具、图书分享外,还要逐渐过渡到让幼儿理解精神的分享,如把好听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念一首好听的'儿歌、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送给朋友自己喜欢的画,还可以利用谈话方式,让孩子们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如《快乐的一天》、《我喜欢……》等等,并且互相帮助,向同伴分享自己会的手艺,如折纸、翻绳等,借助多种方式,让幼儿更深的理解分享的含义,体会分享活动的乐趣。
(三)、教给孩子分享时必要的交往技能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技能
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在分享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互相争抢、攻击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教会孩子友好的交往技能和一些礼貌用语,如:“我们两个一起玩好吗”、“咱们交换可以吗”等交往方式,并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遇到的困难,处理和同伴之间的矛盾,学会轮流、交换与合作,引导幼儿从被动交往逐渐过渡到主动交往,提高交往能力。
(四)、做好幼儿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教师家长作幼儿成长的扶手
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家长在家中,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分享意识和与同伴的互动能力,针对个别孩子进行个案分析,为幼儿提供支持的环境和有益的适当帮助,引导启发幼儿合理的解决冲突,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和教师的分析反思能力。
三、 活动时间:每周五
四、 活动地点:幼儿园 家庭
五、 活动参与:全体幼儿、教师
活动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为了实现《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工作目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持。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努力增强全社会残疾意识和预防能力。
二、活动背景
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数残疾的.发生。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三、活动主题
残疾预防,共享和谐
四、活动时间
第一期:20xx年7月 6 日 ----20xx年10月1日
五、活动方式
(一)区残联、教育局共同发放《致家长与孩子们的一封信》,将暑期安全教育和预防残疾相关知识宣传到每一个家长和孩子。
(二)各校围绕“残疾预防”这个主题,开展各类专题活动,如:主题班队会、预防残疾知识讲座、知识抢答、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形式不一。
(三)各学校将本次活动内容设置宣传海报,张贴在宣传栏上进行宣传。
(四)在电子屏滚动播放预防残疾的有关知识。
六、活动要求
1、请学校高度重视“残疾预防”宣传教育,按要求开展各项活动。
2、各学校开展活动需有方案、有总结、有图片记录。
通过活动,使广大师生家长们识别主要致残风险,了解预防残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全社会预防残疾的意识。
活动方案 篇4
各学院团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广泛深入地开展“三项活动”,按照青岛市关工委、共青团青岛市委、青岛市学生联合会的安排部署,经研究决定,在我校20xx级新生中开展“写一封家书”感恩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意义
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为引领,旨在引导青年学生通过写家书加深与父母及亲友的'情感沟通,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健全人格,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有益帮助。
二、活动对象
青岛校区20xx级本科新生
三、活动时间
9月27日至10月12日
四、活动步骤及要求
1.书写家书。组织倡导大一新生用自己的诚心、孝心、爱心亲手写一封家书。家书内容书写工整,能够表达真实情感,字数不限。
2.发放信封。学校团委将提供部分信封,供新生免费邮寄家书。各单位于9月28日16:00到行政楼0室统一领取信封,确保新生家书及时寄出。
3.择优选登。各单位在征得新生本人同意公开发表的基础上,推报-篇优秀作品,于10月11日前将作品以学院为单位报送校团委(家书扫描电子版,发送至校团委邮箱xx),校团委将筛选部分优秀作品报送青岛市关工委。
4.活动总结。各单位在活动中要注重宣传发动,及时总结。对活动中发现感人的事、感动的人,形成典型事例,与此次活动总结一并于10月11日前报送校团委邮箱。
活动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画圆的方法表现小蝌蚪的主要特征。
2、继续练习水粉平涂的技能,并感受用多种工具结合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实物小蝌蚪;淡蓝色水粉颜料、毛笔;蜡笔、图画纸、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以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黑黑的身体圆溜溜,细细的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好象许多小黑豆。”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2、观察实物小蝌蚪。
小蝌蚪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看一看。(观察小蝌蚪,相互说一说)
小蝌蚪在水里东游游、西游游,真快乐,我们一起学着小蝌蚪的样子游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小蝌蚪有圆圆黑黑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会在水中游泳。
3、小蝌蚪这么可爱,老师真想把它画出来,小朋友们想不想?那该怎么画小蝌蚪呢?(提示语:身体怎么画?然后呢?)
4、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并请其他幼儿说说是怎么画的?
5、教师示范平涂水粉颜料。
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家在哪里吗?那我们就用淡兰色水粉颜料为小蝌蚪涂一条小河,让小蝌蚪自由自在的游泳吧!(毛笔在颜料盆里蘸一蘸,在盆口刮一刮,然后按一个方向平涂,从纸的左端涂向右端,要涂满整张纸。)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小蝌蚪的'身体要画的圆一点,涂色要顺着一个方向。
7、评价活动。
由另一位教师扮青蛙妈妈说:“呱呱,我的宝宝在哪里?教师说:“青蛙妈妈在找小蝌蚪宝宝了,我们一起把小蝌蚪送回家吧。”由“青蛙妈妈”评价幼儿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