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时间:2024-10-01 11:55:35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必备(15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实践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必备(15篇)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1

  一、活动目的: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分析社会、认识社会,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原则:

  1、学科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运用数学知识这个中心,必须紧扣数学教材的内容;

  2、实践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必须是学生的考察、参观、访问、制作、公益劳动等的实践活动;

  3、全员参与的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应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决不是教师或个别学生演示,或部分学生操作,其他学生看热闹,只动口不动手的活动;

  4、知识的应用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要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要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探索创新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地实践活动,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教师不必多加限定,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大胆地进行尝试,努力有新发明、新创造地完成任务;

  6、活动多样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包括活动场地的多样性: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活动方法的多样性:如参观、访问、思考、制作、观察、实验、调查、讨论、阅读、操作、竞赛、表演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

  三、活动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包括:百分数比例;圆柱、圆锥、球;简单的统计以及整理和复习等,根据教材的这一教学内容,确定六年级下学期的数学实践活动内容为:

  1、根据教材百分数的教学内容,进行以《小小银行》为主题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及储蓄方面的有关知识,活动时间在三月份,规划方案《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2、根据教材圆柱、圆锥、球这一部分知识,进行以《做一做》为主题的数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立体几何知识,学做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活动时间在四月份。

  3、根据简单的统计这一知识,进行以《简单的统计》为主题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时间在五月份。

  四、活动组织:

  1、根据学生居住范围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能力较强的学生作组长,小组的成员要兼顾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并对各小组的活动提出要求。

  班主任老师要与社区、单位等取得联系,征得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或请家长帮忙,对于学生的活动能给予方便。

  2、小组活动的时间以学生的业余时间为主,如周六、周日、节假日等,活动的方式以小组活动为主,也可以在小组长的协调下,合理分工,分散活动。

  3、把每周五夕会的十分钟时间定为各小组实践活动的交流与总结时间,班主任教师要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对活动的形式、内容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以达到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调控;同时各小组长要对一周来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周活动的具体要求。

  五、活动步骤:

  1、学生按划分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要根据本学期数学实践活动的主题来确定。每月的具体活动内容如下:

  三月份:

  活动主题:《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调查的主要内容:了解周围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

  四月份:

  活动主题:《做一做》

  活动的主要内容:

  (1)搜集长方体、正方体、硬纸盒、实物等。

  (2)把搜集到的实物用剪刀剪开,观察各形体展开的面的形状,各部分尺寸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3)准备做纸盒用的硬纸壳。

  五月份:

  活动主题:《简单的统计》

  调查的主要内容:

  (1)调查近几届奥运会中国队获得奖牌的情况;

  (2)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情况;

  (3)在教师的组织下实际测量各小组学生的身高,体重,并计算各小组男女生的平均身高与平均体重。并记录所测量的数据。

  2、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对各小组调查的材料进行筛选,删除与数学知识关系不大的内容。

  3、在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全班学生都参加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活动时间不限于40分钟,把准备的活动内容进行完。)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2

  一、活动背景:

  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科学,他需要沉静的大脑,活跃的思维,周到的分析,巧妙的假设,去一步步揭开它的庐山真面目。为了增加一年级小朋友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加强对数学文化的了解与热爱。为了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利用寒假组织学生开展题为“数学文化”的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

  1.增加一年级小朋友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学生的研究意识与能力。

  三、实践作业内容:

  上网查阅、收集、整理一些与一年级数学知识有关的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家的故事,认真摘抄在A4纸上。如:加号、减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数学0的来历,我国古人结绳计数等数学文化或数学家的故事。

  四、作业要求:《数学文化》手抄报一份。

  具体要求:

  1.作业用纸A4,四周留有1厘米边框,设计装饰图案。

  2.认真构思、精心设计、内容丰富。

  3.插图漂亮、认真书写图文并茂。

  4.开学以级部为单位进行作业展评。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3

  一、指导思想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它沟通着世界的心灵,我们用数学来交流,用数学来体会,更在数学的美妙花园中翱翔,品尝它所带来的心灵的感受。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融合,体验数学的魅力,感悟数学之美,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思维、在挑战中享受快乐。

  二、活动目的

  1、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数学魅力的感染下,自觉掀起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潮,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2、创建学校良好的数学人文环境,整合文化、科技和艺术等活动,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活动主题:浸润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生活

  活动口号:快乐数学伴我成长

  三、活动时间:

  4月25日——5月8日

  四、活动对象:

  1——6年级全体学生

  五、氛围营造:

  1、电子宣传栏

  z市浦南小学第六届数学节

  浸润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生活

  智慧数学,快乐生活。

  缤纷数学节,精彩每一天

  展思维风采,享数学魅力

  2、开幕式(4月25日)

  魔方达人现场表演:(各校区安排8至10名学生现场表演,体育老师秒表计时,现场公布成绩)

  互动游戏:数学谜语抢答赛,巧算24点

  3、红领巾广播(教导处供稿)

  以校园广播站的形式开展“数学家,我点播”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数学家,从数学家的成材故事中感悟学习数学的快乐,学习数学家们的良好学习品质。

  4、展板(在开幕式时展出)

  内容:数学日记、数学报为主,也可以加入一些数学名人故事、数学优秀作业等。

  六、活动内容:

  1、“数学小报”编辑。

  在1—2年级进行“数学剪报”制作活动,在3—5年级进行“数学手抄报报”编制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学内容,制作数学小报,体验合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要求:8k尺寸,每班2份,5月1日前上交,由美术组负责评奖。

  每个年级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

  2、开展“数学阅读”。

  结合“静心阅读”时段数学老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开展“数学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读数学报,征集、交流学生在读的一些数学绘本、数学故事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4至6年级每班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

  4、“数学日记”撰写。

  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日记的.撰写,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每班征集若干份张贴,5月1日,3至4每个班级上交2篇。送各校区教导处。

  数学趣题游园活动,3—6年级以年级段为单位,结合数学谜语以及数学趣题等以猜谜或抢答赛等形式开展。

  各年级特色活动:

  活动一速算接力游戏

  活动时间:5月4日中午12:30至1:00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参赛对象:全体一年级学生

  带队教师:各班班主任

  活动过程及要求:

  1、活动准备:全班学生分成10人一组(多余的人数为一组),在教室举行。学校提供比赛口算题卡。(正反两面各100题,每位学生完成一列20题。)

  活动开始:裁判吹响口哨,接力比赛开始。第一位学生开始写口算卡,写完一列后,交给同桌写口算,两人写好后,交给后面的同学,依次进行。活动过程中的口算卡的分收均有裁判负责,要收齐张数。

  2、评奖方法:

  (1)按正确率和比赛时间综合评奖。评奖排名原则上是参照比赛顺序,以考卷的正确率为主,如遇到考试成绩相同的情况,再以比赛时间来排名。

  (2)每个年级评出“优胜班级奖”和“参与班级奖”,评出团体奖由学校颁发证书。

  活动负责人:z

  活动二“数独”六宫格游戏

  游戏时间:5月5日中午12:30至1:00

  地点:各校区自定

  参加对象:二年级每班派6名代表。

  带队教师:各班数学老师

  活动过程及要求:

  1、活动准备:二年级任教老师利用数学课向学生讲授“数独”游戏,分发一些游戏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数独”游戏。通过班级的预赛,每班选拔6名学生参加游戏。

  2、游戏要求:

  (1)各参赛选手不得迟到,须在比赛开始前5分钟进入比赛现场。迟到5分钟不得参赛,作弃权处理。

  (2)独立完成“数独”比赛卷,比赛时间30分钟。在比赛过程中不允许讲话、走动,如有问题可举手请主持人老师解决。

  (3)比赛时间一到,不管有没有完成预定的内容,整个比赛阶段结束。

  奖项设置:

  现场赛全校设一、二、三等奖30名”。

  活动负责人:z

  活动三“数独”九宫格游戏

  游戏时间:5月6日中午12:30至1:00

  地点:各校区自定

  参加对象:三年级每班派6名代表。

  带队教师:各班数学老师

  活动过程及要求:

  1、活动准备:三年级任教老师利用数学课向学生讲授“数独”游戏,分发一些游戏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数独”游戏。通过班级的预赛,每班选拔6名学生参加游戏。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我校数学教学工作,本着从基础入手,扎实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原则,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灵活的解题技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通过竞赛,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活动范围:

  全学区一至六年级学生,[班级人数不足10人(含10人)的选2名学生参赛,其余的各班选5名学生参赛]

  三、竞赛内容

  1、学校统一命题,命题力求多样新颖,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体现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年级为单位,以课本内容为本,适当拓展,力求难易适中。

  四、活动过程

  1、第一阶段:按照学校大事活动的安排,班级内积极营造学习数学的浓厚氛围,强化课堂教学,各班数学教师要“抓两头促中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推选出代表班级数学学习水平的五位学生名单上报数学教研组。

  2、第二阶段:数学组根据竞赛内容统一命题,分年级统一进行学校组织的竞赛。

  (1)竞赛时间:20__年5月4日

  (2)竞赛地点:

  一年级:阅览室

  二、三年级:会议室

  四年级: 电脑室

  五年级: 多媒体室

  六年级: 实验室

  (3)答卷时间:一、二年级为60分钟,三—六年级为90分钟。

  五、竞赛要求

  1、各年级各班班主任与数学教师要认真组织,数学教师要强化教学备课、教学研究、课堂教学、学生辅导、作业批阅、学习习惯、教学反馈等,促进班级数学质量的整体上升。

  2、学校组织竞赛中,各班要提前10分钟把考生带到竞赛地点,保持教室内安静整洁,不得随地乱扔杂物。

  3、监考教师安排(试卷收回后清点人数,以年级密封)

  一年级监考教师: 陈世红

  二、三年级监考教师: 米宝艳

  四年级监考教师: 田蓉

  五年级监考教师: 陈友友

  六年级监考教师: 陈红英

  4、阅卷安排

  ①、各年级数学教师围绕试题要求做好评分标准。

  ②、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交叉阅卷。

  5、本次竞赛中,应参与而因任何原因未参加者按弃权处理。

  六、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一二三年级设一二等奖各3名。四五六年级设一二等奖各4名。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思维和良好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的成果,我校决定在__年12月举行数学竞赛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收集一些参考依据。

  三、参赛对象

  一至五年级按每班学生数的10%选派学生参加竞赛。

  四、竞赛时间和地点

  1、 竞赛时间:__年12月18日 星期二1:30—————2:30。

  2、 竞赛地点:三、四、五年级在四楼会议室,一、二年级在二楼生物实验室。

  五、竞赛形式和内容

  各班先在本班进行自测,按照要求选出几名优秀选手参加此次比赛。一年级以计算为主,综合题为辅,其它年级既侧重计算,也要注重综合性题型。比赛形式为笔试,60分钟内完成一张竞赛试卷。

  六、竞赛标准

  根据卷面分数评出各类奖项。

  七、奖项设置

  按年级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4

  一、活动背景:

  为了把众多的对象区分开来,人们需要使用一些方法,如各个家庭都有一本户口簿,这样就把一个个家庭区分开来。我们国家为了更仔细地区分每一个人,1987年实行了身份证制度,凡年满16周岁持有身份证的男女公民,每一个人都对应了一个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到底是怎么编制出来的呢?它是如何来区分不同的个体的呢?身份证号码又能体现出个体的那些信息呢?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经验交流,获得直观、真实的印象,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全面提高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1、经历数字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过程;

  2、了解身份证在社会生活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经历设计学籍号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字应用的广泛性;

  4、获得一些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5、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观察、访问、调查研究、分析评价、资料收集等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良好习惯。

  6、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知道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

  7、感受数字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极大方便,感受社会管理由人文化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化的必然趋势。

  三、活动研究过程:

  (一)活动前准备阶段:

  将班级里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为搜集组、调查组、采访组、小报组。

  搜集组的同学的主要工作是搜集尽可能不同类型的身份证,比如说80年代的、九十年代、最近的身份证。

  调查组的工作是通过上网或查阅相关资料向同学们阐述身份证是如何编制出来的。

  采访组的同学的主要工作时向当地的派出所了解相关的编制身份证的方法,并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小报组的同学的任务就是把前面三个组所得到的信息编写成小报的形式,向其他同学老师展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

  四个小组先用一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工作。小组内部的成员之间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另外小组与小组之间也要发挥互帮互助的精神,如果自己有其他小组信息也要给其他小组提供帮助。

  (二)课堂中共同研究阶段:

  在课堂中,各个小组各显神通,将搜集来的资料一一呈现,最后对“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这一研究课题作综合归纳。

  1、搜集组的同学展示他们搜集来的身份证号码,并向其他同学介绍每张身份证的来源、发证日期等内容。

  2、搜集组的同学谈谈对身份证号码的相应数字的猜想。

  3、调查组的同学将他们从网上搜集来的所有关于身份证的内容,包括身份证的作用、编发年份、更换期限等等展示给全班同学。

  4、采访组的同学经过一星期以来,从派出所户籍部门有关人士了解到的身份证的编排规律的信息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身份证号码上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另外采访组的同学也展示了他们在派出所与户籍部门人员进行交谈、采访时的照片。(身份证的编排规律:用数字分别代替省份、地区、县市、出生日期、户口所在地、性别,这样就把一个一个人区分开了。)

  5、小报组的同学向全班作了一个综合性的报告。他们将前面三个组所得到的材料进行汇总整理,然后编织成一张张小报,给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了充分的总结工作。

  6、同学们已知道了身份证号码是持有身份证的人所特有的号码。全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有身份证的毕竟只有一部分,没有身份证的人该怎样区分呢?特别是广大的中小学生该怎样把他们一个一个区分开呢?我们班的学生该怎样一个一个区分呢?请同学们将今天所获得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自己设计一个学籍号码,反映出班级、性别等信息。设计后请同学们再检查自己设计的学籍号码是否合理?

  7、请教务处的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学校是如何给每位同学编制学籍号的。然后请他评一评,哪位同学的设计获得“最佳合理奖”,哪位同学获得“最佳创意奖”。

  (三)活动成果展示阶段

  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协调下记录你们小组参与整个研究活动的过程,以及你们小组获得的材料、小组成员的心得体会,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记录下来。

  四、活动总结与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成功地走出课室,进入社会进行了探究性学习,不但培养了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拓展了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

  同学们撰写的调查报告虽然不是很符合正规的要求,但对于初一的同学来说,能够集合大家的力量完成相当已经不错了。所以总体来说本次活动十分成功。

  通过这次活动也使我深深感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和加强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才能具备较高的活动指导水平。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学习需要,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5

  一、活动主题:

  为了让全体同学更全面地了解数学、喜爱数学、享受数学;体现数学文化的魅力,学校决定开展数学文化活动周。

  本届数学文化周活动的口号是“亲近数学、展示数学、快乐数学”。活动形式有:魔方比赛,数学猜谜、数学智力大冲浪(包括数学计算比赛、探索数的奥秘、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手抄报制展示、数学趣味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主办:初中数学组

  三.活动主题:“亲近数学、展示数学、快乐数学”。

  四、活动时间:20××年10月18日——20××年10日24日

  五、活动安排:

  前期准备

  制作宣传海报,数学猜谜资料、数学智力大冲浪过关三套题纸、制作数学小报等。 10月18日

  上午数学文化活动周开幕式。数学手抄报展示。班级数学板报展示。下午数学智力大冲浪:第一关“计算题大比拼”比赛。时间:第七节;地点:各班教室;10月19日

  上午数学猜谜比赛

  地点:各班教室走廊;时间:早自习到中午的课间时间下午数学趣味实践活动

  (1)测量操场旗杆的高度;

  (2)估算操场内圈跑到的面积。 10月22日

  上午魔方比赛

  地点:四楼会议室时间:间操时间

  下午数学智力大冲浪:第二关“探索数的奥秘竞赛”

  地点:四楼会议室时间:第七节10月23日

  下午数学智力大冲浪:第三关“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竞赛”地点:四楼会议室时间:第七节10月24日

  闭幕式,总结汇报各项评比结果。

  地点:操场时间:××:30----1:30

  六、各项活动细则:

  1.魔方比赛

  (1)活动形式

  每班派出5名代表,去四楼会议室参加比赛

  (2)比赛规则:按照时间计时,分别加20分,15分,10分。

  2.“数学手抄报展示”

  (1)活动形式

  学生每人出一份数学手抄报,内容包括:数学日记、数学知识介绍、数学趣题、数学家故事和数学知识单元整理等。版面布局合理,色彩鲜明,做到数学味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版面为a3大小。

  (2)比赛规则:全体学生参与,每班评选20份,选上同学每人加20分,计入最佳创意奖总分。

  3.数学趣味实践活动:

  (1)活动形式:老师在课堂上抛出问题,学生可以去操场上实践思考

  (2)比赛规则:思路正确的'同学,每人加10分,得分计入总分。

  4.数学猜谜比赛

  (1)活动形式:

  数学谜面在教室走廊挂出,学生对有兴趣答出的谜面,可以把答案交给任课数学老师,由老师统计得分。

  (2)比赛规则:全体同学参与,每答对一条,加10分,计入最佳创

  意奖总分。

  5.数学智力大冲浪

  (1)活动形式:三关均是全体同学参与,第一关全体学生在教室里答题,过第一关的学生,到四楼会议室进行第二关比赛,过第二关的学生继续在会议室比赛,其它学生回到班级参加比赛。

  (2)比赛规则:第一关:计算题大比拼,总分100分,按照得分进入第二关,分数计入总分。

  第二关:探索数的奥秘竞赛,总分100分,进入第二关选手分数×10 0%,未进第二关者分数×80%,得分计入总分。

  第三关: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竞赛,总分100分,进入第三关选手分数×100%,进到第二关选手分数×80%,在第一关的选手分数×70%,得分计入总分。

  七.奖项设置

  1.数学小能手创意奖:每班15人

  2.数学竞赛奖:按总分从高到低,评出奖次。

  一等奖:××人

  二等奖:16人

  三等奖:20人

  八、负责人员安排:

  1.总负责人:彭校长,陆校长,吉校长,张主任

  2.拍摄,场地负责:李主任,王洪泽

  3.数学手抄报:各班班主任

  4.数学猜谜:全体数学老师

  5.数学趣味实践活动:全体数学老师

  6.数学智力大冲浪,过三关:全体数学老师

  7.各项活动总结及协调:李冲,陈秋月,段有斌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6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相结合。我们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独有的触角去搜寻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活动生成于学生生活,只有在真实的世界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我们应该知道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如果学到的知识不能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学习难道不是无效的吗?实践活动很重要。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活动课的选择上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玩中发现并掌握问题。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针对这一特点,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活动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进而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友谊。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法与过程。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活动要求:

  1、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的'认识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更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调控教学。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捕捉对教学有用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养成习惯。

  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倾听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质疑的习惯。

  4、能力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1)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触景生“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激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求知欲驱使下,亲身参与,主动实践,不断探索,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指导到位。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中,教师都要合理地发

  挥自身的指导作用。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提出活动问题或活动主题,并在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的实施过程、活动的总结与评价等环节,给予学生必要的、适度的指导。

  6、注重生成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课程目标最本质的体现,着眼于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需要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生成,引导活动向纵深方向开展。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7

  一、活动主题

  1、主题名称

  《我爱我家》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家庭,弄清自己与其他家人之间的关系和称呼,学会自己介绍自己的家庭,包括父母的姓名、年龄、职业等。同时学会理解家庭及其家庭成员,弄清什么是“同代人”。 2、活动背景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教育影响是无庸质疑的,家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温馨的港湾。在家里我们能感受到与亲人相处的温馨和幸福,能感受到亲人之间的关爱与包容,也能学到做人处世的道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而且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却不知父母生活的劳累艰辛,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同,文化氛围也不同,加上每个人又存在独特的个体差异,当然最终得到的体会和对人的影响不同,所以,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家庭中来回到家庭中去,在活动中认识所有幸福的家庭中的不同特色,感受幸福的源泉,了解生活中的知识,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关心父母,尊敬长辈,让学生懂得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二、活动目标:

  主题活动的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学会从家庭生活事件中提出问题,并能从问题中提炼

  主题:了解家庭的结构,分析家庭成员的关系,明确自我对家庭的责任,从家庭生活中感受亲情的可贵,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围绕一事一物写一篇作文,具体生动,融入真情实感。

  ②过程和方法:通过“访、说、写、评”,使学生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三、活动对象

  三年级学生

  四、活动指导者

  指导教师:

  五、准备活动

  学生准备:事先了解父母的姓名、年龄、职业等,并对家谱进行调查,了解自己姓氏的历史上的名人

  教师准备:事先设计好“我的家庭”综合实践活动调查表

  六、活动实施过程

  学一学、说一说

  认识家庭、家族(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家庭图片)

  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家庭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我们的家庭”。

  (二).新授

  1、认识家庭(全班讨论):

  (1)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时,应该介绍哪几个方面?

  (2)你准备怎么向别人介绍?

  2、在小组内介绍“我的家”。

  要求:

  (1)介绍的同学口齿清楚,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2)听的同学要专心听,听完后可向介绍的同学提问,并且要说出你的评价意见。

  (3)每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全班交流。

  3、各小组推荐代表介绍自己的家。

  4、理解家庭及家庭成员

  (1)弄清“同代人”

  (2)弄清自己与其他家人之间的关系和称呼

  (3)分组调查,填写家庭金字塔

  5、填一填:通过自己的充分了解和观察,做到正确书写每位家庭成员的名字、年龄、属相、生日、爱好、工作等相关情况。(正确填写下列表格)

  “我的家庭”综合实践活动调查表家庭

  成员年龄属相生日工作单位兴趣爱好手机(电话)

  家庭地址

  邮编电话

  6、教师总结、评价。

  7、认识家族

  (1)说说与之间家庭有血缘关系的亲戚

  (2)理解家族的含义

  (3)弄清自己与家族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

  (4)按照下图完成家族金字塔

  祖父祖母

  姑姑伯父伯母爸爸妈妈

  堂兄弟姐妹我

  8、组织学生讨论、发现:什么样的家族才有舒适、温馨的感觉?

  9、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姓氏的历史上的名人”。

  要求:

  (1)介绍的同学口齿清楚,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2)听的同学要专心听,听完后可向介绍的同学提问,并且要说出你的评价意见。

  (3)每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全班交流。

  (4)各小组推荐代表介绍。

  10、教师总结、评价。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家庭及其家族的现状,有利于培养我们热爱家庭、家人的思想感情。做一做、写一写:(前期准备一、两天,上课一课时)

  1、学生以小组展示汇报各组主题研究成果。

  有的是家庭故事会,有的展示家谱树,有的讲今天我当家的经历体验有的展示手抄报等等,各具形态,丰富多彩。这时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拍摄或录制展示会的情节场面,这个资料很珍贵哦! 2、评价与反思。

  1、“幸福一家子”儿童画(单人照、全家福、父母寄语等)

  2、制作“我爱我家”手抄报。

  3、利用双休日,跟随父母,观察父母一天的工作,写好观察日记,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4、或者写自己为家庭做了事之后的感想。

  5、交流、总结、评价。

  评一评:(一课时)

  根据各位同学前一阶段的情况(表格、相册、日记),先小组推荐,再集体交流,评出温馨家庭、和睦家庭、幽默家庭。

  活动拓展(课外延伸)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家庭小故事。

  八、活动建议

  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家谱的调查可能比较难,如果询问不到爷爷的爷爷辈,就从爷爷的爸爸辈调查起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我爱我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让队员们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要引导他们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培养队员们合作探究的能力。开展合作活动,要给队员们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队员们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队员们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通过合作提高活动效率,增强合作精神。在探究学习中,队员们自己发现问题,控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让学生从家庭中来回到家庭中去,在活动中认识所有幸福的家庭中的不同特色,感受幸福的源泉,了解生活中的知识,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关心父母,尊敬长辈,让学生懂得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8

  作为一门以学生自主实践探究为主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学生亲历真实的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获取真实的体验,在实践任务完成和现实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时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来看,出现了一种倾向:把现实问题搬到课堂上,通过整合后的学科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主题学习任务,所采用的基本策略是:读书、讨论、演算、想象等,需要用哪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救学习运用哪个学科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无疑实现了教学的综合性,但是忽略了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实践性属性——学生不能够在真实地与所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现象去互动,去实际动手操作,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去亲自感受现实,获得多方面的实践体验。笔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还是在课堂以外的真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来进行的,要强调学生亲历感兴趣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亲历感兴趣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指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动手操作、解决真实的生活和社会现实问题,还有没有在室内进行的“课堂教学”?答案仍然是肯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然需要“课堂教学”。不过,“课堂教学”要解决的是“实践过程”以外的问题。

  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有如下学习环节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活动的主体的确定、方案的制定、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策略性问题的解决、对活动成果进行总结整理、交流展示、升华情感体验等。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教学”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实践活动开题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激发兴趣、选定主题、确定活动的方案。

  课堂教学基本内容包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唤起学生对感兴趣问题的研究欲望,确定要进行实践研究、开展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按照主题内容的一致性和相近性给学生分组;指导各小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目标、活动的步骤、活动要创造的条件、活动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小组内成员的分工、预想困难和问题,作出策略预想等。老师对学生制定方案情况进行可行性评判和指导。

  第二种类型:活动策略指导课。

  活动策略指导课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开题课后的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和策略问题来进行指导。通过教师的观察、调查反馈,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所设想的问题解决策略施行受阻等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困难、困惑、问题,给予策略性指导。

  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提供必备的知识来源,提供并组织学生展开学习领会为解决问题必备的知识;提供必备的学习设备、条件(如图书馆、微机室),指导学生学习资料学习研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研究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调控指导;教给学生一些必需的学习策略等。通过活动策略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后面的研究实践。

  第三种类型:成果总结整理课。

  学生通过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成果。这些成果用什么方式来呈现?这是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来进行指导的。

  指导学生总结、整理研究成果,需要跟具体的、能够实现其研究、实践的生活与社会价值的背景联系起来,因此,教师要做的事情首先是为学生创设这种“背景情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果总结整理出来以后有什么样的生活和社会价值。

  然后,根据学生研究内容的类型,来确定实践成果的表现形式:制作实物成品或者模型;写出调研报告、小论文、提出建议;作出数据统计、绘制图表;写书信或者心得体会;编演剧本;办手抄报等等。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成果总结整理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尽最大可能,总结整理出自己满意的“显性成果”。

  成果的总结整理,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学生自己完成,具体情况根据学生活动成果的实际来确定,因此,教师的指导采用针对学生个人和团体来进行两种情况。

  需要说明的事,教师的指导主要表现为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整理成果所遇到的困难,组织学生展开研究讨论;对学生研究讨论如何总结整理的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点拨、提示。

  第四种类型:展示分享课。

  展示分享,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定性、定质,而是通过展示,互相分享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己实践活动的在生活和社会中的价值意义,增进自我成就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成就欲望、社会角色感,增进积极的情感体验。

  展示分享课要安排在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研究成果的生活和社会意义的情境下进行。具体方式可以采用:作品展示、交流、互相评议、请家长、社会人士来进行鉴定等方式来进行。

  展示分享课课后,应该有一个实践延伸的过程:要让学生的成果切实与生活、社会现实互动起来,在生活和社会现实中,真实地发生其意义,实现其价值,得到生活和社会的回应。

  前面提到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的几种类型。应该提出的是: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亲历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的,是为学生“亲历生活和社会实践,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的,上课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去实践、探究、创新。

  课堂教学的四种类型并不一定局限于四十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可长可短,以达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准。同时,四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也未必一定安排在“课堂”中进行,根据学生实践研究的实际情况,有些内容也可以安排在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当中。

  不同类型“课堂教学”,所选定的指导教师不尽相同。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学校内按照学生所研究实践的内容重新编班、安排专兼职教师授课来进行指导;或者,由学校、班主任协调,请其他学科任课教师来上,班主任主要起组织作用,完成部分指导任务。分享展示课,也未必是安排在各自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上年级、学校的大课。相关热词搜索:小学数学实践综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小学数学竞赛活动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9

  活动背景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不丰富,掌握、处理信息能力弱,但却好奇、乐学的特点,以三年级《语文》阅读中关于“校园绿化情况的调查”统计表格为依托,充分考虑相应的季节特征、活动的趣味性、可接受性、参与性及实践性等因素,特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能叫出它们的名称。

  2.能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并能说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点。3.能有目的地、具体地了解几种树木的生活习性、特征及用途。4.学习制作树叶标本和树叶贴画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请教、合作、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的能力。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获得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

  2.激发学生热爱学校、保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活动内容

  认识学校里的树。

  2.收集有关资料。

  3.收集树叶,制作树叶标本和树叶贴画。

  4.当一次小导游:以“美丽的校园”为题,把自己的学校介绍给大家。

  5.结合冬天,当一次“护绿小卫士”。

  6.学习写导游词、小短文。时间安排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大约用8——10节课。实施进程

  (一)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请教、查阅资料等方法认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2.交流调查结果。

  3.核实、校对调查结果(以集体为单位,有序地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已认识的花草树木及在调查过程中遗漏或还没认识的花草树木)。

  4.能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5.将调查结果作统计,并学习用表格的方式表达统计结果。

  (二)当一次小导游

  1.讨论:

  (1)导游的工作是怎样的?

  (2)导游在解说时应注意什么?

  2.以“美丽的校园”为题,学习写导游词。

  3.评选优秀导游词。

  4.模拟当导游:

  (1)请一、二年级的学生当游客,给小弟弟、小妹妹们当导游。

  (2)把自己的学校介绍给家人、亲戚、朋友。

  (三)制作树叶标本和树叶贴画

  1.收集各种树叶,加工、压平。

  2.制作标本:将加工好的树叶贴于纸上,并标明树叶的名称。

  3.制作树叶贴画:根据所选树叶,设计图案,进行拼贴。(要求学生尽量用原叶拼贴,细小处也可用其他材料作装饰。)

  4.作品展示。

  (四)争当“护绿小卫士”

  1.讨论:

  (1)冬天到了,树木怎样过冬?

  (2)为什么冬天要给树木刷石灰水或绑绳子?

  (3)如何给树木刷石灰水?

  2.学生活动:“护绿小卫士”——给树木刷石灰水。

  (1)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用刷子沾石灰水,以1米为界,向下均匀地刷。

  (2)根据学校树木的数量,合理安排,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进行。

  (3)操作时,应提醒学生不要把石灰水弄得到处都是。

  (4)活动结束,要求学生把工具洗净,收拾并归位。

  3.活动总结:

  (1)学生交流汇报本组活动情况。

  (2)交流活动中有趣的事。

  (3)以本次活动为内容,让学生把活动过程记录下来,题目自定。

  (4)选出部分作品进行交流。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10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的一门学科,它具有基础性和人文性。数学是知识海洋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有助于启迪智慧,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我是小小数学迷”数学节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去获取和发现新的知识,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数学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形式多样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手抄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3.进行数学小论文的评比,促使促进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学会用理性的'思维来研究问题,进而展示学社的数学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

  4.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切身体会到数学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激起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形成校园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活动时间:

  XX.10——XX.11

  四、活动参与对象:

  全体学生及数学教师

  五、活动安排:

  1.一本课外书

  阅读数学家的故事,汲取数学家的智慧和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促使学生爱上数学,逐渐形成理性精神。阅读数学家或者数学科普作家的书籍,如李毓佩、谈祥柏的书籍,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并进行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然后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读书交流会。

  2.一份手抄报

  教师首先在内容选择和版面设计上进行指导;然后采用小组合作或者个人独立的方式进行手抄报的设计;其次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展评,并评出一(2人)、二(3人)、三等奖(5人);最后挑选出最精美的手抄报进行张贴展示。

  3.一则小论文

  让学生留意身边的数学问题,关注一道问题的解决,实现解题方案的多元,写一篇数学日记。教师在学生原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加工、润色,让学生二次作文,形成较为成功的小论文。每班上交5到10篇数学小论文,形成《数学未来星》的小册子。

  4.一次小竞赛

  我们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结合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内容,设计一些具有生活情境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根据学生在四方面的综合表现,评选出“XX年度明道数学之星”颁发证书和奖品。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11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即将活动与学科相结合,在教学中以趣味性、差异性、实践性为主,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三、内容安排:

  1.千克和克2.周长是多少3.多彩的“分数条”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1.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做笔记、实际操作、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动手、测量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鉴赏。以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情感表现,注重实际环节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12

  活动内容:设计围墙、篱笆。

  适用年级:四年级以上。

  活动目标:

  (一)知识训练点。

  1.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乘、除法的含义及实际情况预算所需材料。

  (二)能力训练点。

  1.在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综合运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并培养其优化意识。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软件一套。

  学生每组准备房子、围墙(可拼拆)、门等模型。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叙述:小强的奶奶家最近盖了新房子,(屏幕显示房子)新房子所占地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5米。

  这几天,小强的奶奶正寻思着要砌围墙,她准备围出一个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连围墙上的铁门也买好了,铁门宽2米,但是,她还没想好究竟怎么砌。同学们,今天我们都来当“小小设计师”,帮小强的奶奶出出主意,好不好?

  2.让学生充分发言。然后教师概括: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予以肯定,同时指出:今天这节课重点来研究一下围墙的位置。

  二、协作研讨,探求方法

  1.小组活动。

  发给每个小组房子、围墙(可拼拆)、门的模型,让学生互相合作,动手操作,设计围墙的位置。

  2.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示,并说明自己的设计方案,根据学生演示在电脑上显示出实物图,并抽象出平面示意图。

  估计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案(阴影部分表示房子,粗线表示铁门):

  3.深入研究。

  (l)猜一猜。

  请学生猜一猜,小强的奶奶会选择哪一种方案,并初步说明理由。(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考虑)

  (2)算一算。

  a.提问:怎样才能预算出砌围墙共需多少块砖?

  如果砌1米长的围墙需要200块砖(显示实物图),那么你们能算出砌自己设计的围墙大约需要多少块砖吗?围出的'空地面积呢?(显示下表:围墙长度。所需砖的块数、围出的空地面积数据暂空,待填)

  b.学生分组计算。

  c.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显示完成下表:

  (3)想一想。

  提问:看看算出的数据,你想说什么?

  重点思考:

  a.哪几种最节省材料?为什么?(回答后闪动表中相应的部分)

  b.哪几种图出的空地面积最大?为什么?(回答后闪动表中相应的部分)

  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后,教师略作小结。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

  2.独立设计。

  3.汇报讨论。

  (1)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显示出平面示意图:

  (2)讨论:哪一种最节省材料?为什么?

  得出第二种最节省材料。(闪动第二种示意图中表示篱笆的两条边,删去图①)

  4.预算材料。

  (1)给出条件:如果用细竹竿作篱笆,每5厘米插一根竹竿,那么围出这块菜地至少需要几根细竹竿?

  (2)学生计算(如有困难可自由讨论)。

  (3)学生汇报:(电脑显示在示意图旁)

  正方形面积为4平方米,说明边长是2米。

  篱笆长度:2x2=4(米)=4OO厘米

  竹竿根数:①400÷5=80(根)

  ②400÷5-l=79(根)

  (4)讨论:要不要“减1”?为什么要“减1”?

  电脑模拟插竹竿的过程:闪动一段5厘米长的边,插一根竹竿(伴以“叮咚”的声音),(这样插四根后中间过程省略,直到最后两个5厘米)闪动倒数第二个5厘米,插一根竹竿,再闪动最后一个5厘米,(问:还需要再插一根竹竿吗?为什么?)闪动那一段围墙,说明最后一根竹竿可以省略,所以要“减1”。(删去第①种)

  四、总结方法,活动小结

  1.总结方法。

  2.评选“优秀设计师”,并委派他们课后把研究结果告诉小强的奶奶。

  活动设想

  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虽然“双基”扎实,但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的现象。本方案选取了“砌围墙和围篱笆”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出发,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协作研讨、探求方法”——“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总结方法、活动小结”,始终把学生放在“活动主体”的位置,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通过小组活动、全班讨论、独立设计等形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全体性、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猜测,并提出合理、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活动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围墙的设计,从设计方案到选择方案,都注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而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3.注意对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

  设计围墙时采用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的形式,预算用篱笆材料时,又允许学生通过自由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增强实践能力。

  4、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是学习巩固各种知识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内容,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验一验、用一用,以便使他们在用中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儿童的应用技能。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13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联系起来,在设计上以趣味性、活动性、差异性和实践性为主要实验原则;在活动形式上,与学科结合,与家庭生活结合,采取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制作、实验、游戏、比赛的探究活动,以及运用言语、文字、图像、动作等表现自己活动过程的思考和交流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分析:

  从整体上看,班里将近八分之一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强。将近二分之一的学生的操作能力一般,在这部分学生当中,有的学生不喜欢动脑动手,思维有惰性,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动手操作,但没有目的性,不会观察,不会思考。另外,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

  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活动安排:

  九月初:制定活动计划;

  九月中下旬:粉刷教室的预算

  活动目标:粉刷教室的预算,引导学生了解涂料的品种和价格,了解每1平方米的面积要用多少涂料,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确定涂料使用对象,应用有关知识进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内容与方式:学校利用暑假,准备用白色涂料将各个教室粉刷一次,根据你校的教室数,请你预算一下,这次粉刷的涂料费大约要多少。

  十月份:有趣的测量

  活动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活动内容与方式:课前为学生准备好一些必要的实验材料:透明的正方体水槽、量杯、石头、水等。教学时,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石块的体积,即“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再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测量方案。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地交流,进而选择出便于在课堂上操作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测算石块的体积,再接着组织学生汇报小组测算结果,最后组织学生评价。

  十一月:包装中学数学

  活动目标:通过香皂和磁带包装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长方体重叠的三种基本方式,并对每种重叠得到的图形的表面积大小进行探究,经历拼图、测量、计算、比较、判断的活动过程。学会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的能力。活动内容与方式:准备一样大小的4块盒装香肥皂和4盒磁带,分别将它们叠在一起进行包装,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式,哪一种包装方式更省包装材料。省材料的包装香皂和包装磁带,它们的重叠方式一样吗?想一想发现什么规律。

  十二月:植树的学问

  活动目标: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观察、分析等探究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协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这句话最好测验证。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我设计了一个植树的学问的活动,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走出教室,接触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一、活动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学生自己可通过进行实地考察或现场调查、综合运用有关图书资料、查阅电子资料等途径获得。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的主体,一个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家长担心活动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对综合实践活动并不非常支持,由此可见,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还有待改善。

  数学实践活动课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

  一个新课题,我们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14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在“实践活动”中就自然蕴涵“综合应用”。因此,研究“实践与综合应用”,就应该重点研究怎样为学生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

  一、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

  课堂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景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模拟型等形式。

  1、操作型实践活动是为解决某一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化难为易的一种形式。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形成思维的工具的镜子”(苏霍姆林斯基语)。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地劝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某一教片段应用较为普遍。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小棒的圆片、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大量的具体学具的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通过折纸、画圆等操作方式主动认识分数,都属于这种形式。又如在“认识物体”教学时,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鞋盒、牙膏盒、茶叶筒等自备学具,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学具”分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模拟型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有数学价值的模拟情景中进行操作,以感悟体验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将“处理”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景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根据房间的平面图设计使用方案;运用统计图表分析NBA篮球技术统计;还可让学生设计旅游中租车购票方案、铺地砖的方案、物品的包装方案等。学习了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教室、房间。孩子们边画边想,这样不但巩固了几何图形的画法,还培养了数学美感。

  模拟性实际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可以是一二个片段,也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既可以安排在某一阶段,也可以单独设计为生活实践课。

  二、让校园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知识运用的舞台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

  2、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空间表象,到校园环境中亲身感受效果更好。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也可以在效游后让学生通过回忆,画出郊游路线,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3、调查校园中可利用的实践活动教学资源。

  一是财产资源,如藏书量、占地面积、水电费数据等等;

  二是生命资源,如学生成长数据、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等,让学生用调查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全校学生的上网时间、学习时间等,用数据分析同学们的学习习惯;三是活动数据资源,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许多如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数据(参与人数、获奖人数等),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如通过设计“科技作品的分数展出”这一问题,学生就需要综合运用空间几何知识和分类思想等。

  通过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能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如“植树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封闭的、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两端都不植树、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等类型很难分清,导致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利用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寻找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并合作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由于校园里这类生活原型非常多,学生很容易找,如跨楼梯、花坛四周的护栏和插红旗、防栏栅、排队伍等问题都是各种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轻松地做出正确解答。

  校园实践活动比提炼出来的“纯”数字问题更具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和挑战性。因为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非常熟悉校园环境,学生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能自常见地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在生活情景中使学生能容易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三、让校外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校外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制作型、调查型、测量型和课题型实践活动等几种形式。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属于制作型实践活动。在学习“利率”之前,让学生做以下几项实践活动:查看银和地利率表;把自己的部分零花钱存入银行或提取自己或家庭的存款;请教家长或银行工作人员讲解存款单和利息清单上的有关内容,了解利率的相关知识。这就是调查型实践活动。教学“计量单位”,可以进行测量型实践活动。学习面积单位之后,就可让学生测量自家客厅、卧室的面积和估测社区、院子、广场的占地面积。学习体积单位后,可让学生估计小到教室大到医院门诊大楼、火车站主楼的体积。

  课题型实践活动也是校外实践活动的好形式。小学阶段课题型实践活动易采用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以数学小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体现。比较常见的是学习了某一系统知识之后,组织引导学生的马所学的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既可以使数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式。如学了“可能性”组织学生分析社会上的一些摸奖、买彩票的中奖概率问题;学习“百分数”后,引导学生去超市调查,寻找有关商品降价、打折或其他促销手段的信息,想想怎样购物最合算。再如我校新校区建设,针对“怎样使新校区设计得更合理、更美丽?”这个问题,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测量、展开想象、科学规划,最后起草方案,向学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又如数学实践活动“可怕的白色污染”,让学生到社区通过调查统计塑料袋个数的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强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乱丢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此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一实践活动大大超越了数学课堂的范围,它既需要学生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及实践交往、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在低年级记数学日记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当学习了某一单元的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找一个能用这单元知识的问题加以解决,并记录下来。实践证明:I字生发现生活中数学的触角可谓无处不在,有的学生根据书本的难题引申到实践生活中并加以拓展,有的学生提出新的数学方法(如一位一年级学生就在自己的数学日记中写“乘法凑十法”),有的学生记录生活中一次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历……真是丰富多彩,孩子的数学视野真是宽阔无比!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校园资源、社区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组织课堂、校园和校外等多层面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放开教师“呵护备至”的双手,让学生在数学的殿堂中找到连接活动的通道,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吧。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15

  陈世斌自从数学活动课作为了一种新的课型在教学中展开,活动课的优势也渐渐的突显出来。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培养数学兴趣,拓宽思路、诱发才智,使学生的个性、心理、特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然而在活动课的开展中,仍存在有许多问题,为使活动课落到实处,真正展现活动课的魅力,使学生在动学,在玩中学,在交流合作中学,让学生通过活动课扩大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形成数学的解决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创新才能。特制订本期数学活动课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了解,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级整学年的培养,已经具有一些初步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开展活动课,是非常必要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认为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更为适合。因此,在本期活动课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获得更多的探索知识的体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内容:

  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与各学科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教材内容,本期活动课将课后选作题、思考题作为活动课内容的一部分,另外安排适当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各种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课的组织和开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3、扩大数学视野,拓宽知识领域。

  4、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

  5、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机能。

  6、陶冶情操,开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活动安排观察物体加深对“对称”的理解与掌握我会设计图案欣赏与设计图案猜一猜学习简单的推理知识五、活动课的方法与措施:

  1、数学游戏课:通过漫游数学王国、猜数字谜、玩数学扑克、开数学门诊、游智慧迷宫、“传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活动,师生共同搜集趣题,进行游戏,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思维训练课: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参与速算和巧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找规律、几何图形变换与辨认、试试你的判断力、开放性题目训练等活动,不仅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而且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保持与发展。

  3、竞赛活动课: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开展“看谁学得又对又快”、“看谁摆的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小能手”等竞赛活动。从小训练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

  4、实践应用课: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投掷、跳绳、赛跑、踢球、出板报等等。这些专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5、动手操作课: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制作直观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称一称、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涂一涂、拼一拼,让学生动手、动脑,既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04-16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09-16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方案04-17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4-17

(荐)数学实践活动方案09-16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实用15篇)09-16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选11篇)09-21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15篇【必备】10-01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精品15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