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时间:2024-10-14 16:45:05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5篇[热门]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5篇[热门]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原,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并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使数学走进了生活。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我们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决定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即将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联系起来,在设计上以趣味性、活动性、差异性和实践性为主要实验原则;在活动形式上,与学科结合,与家庭生活结合,采取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制作、实验、游戏、比赛的探究活动,以及运用言语、文字、图像、动作等表现自己活动过程的思考和交流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分析:

  从整体上看,班里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强。将近二分之一的学生的操作能力一般,在这部分学生当中,有的学生不喜欢动脑动手,思维有惰性,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动手操作,但没有目的性,不会观察,不会思考。另外,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活动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2

  为进一步贯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意见(试行)》(京教基[20xx]16号附件8)精神,有效落实《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包括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四部分内容。

  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要求。

  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努力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实践性原则: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特别关注实践过程的充分程度、丰富程度、深刻程度,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应成为学习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综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是完整的生活世界,是各学段学生文化课学习与非智力品质发展的综合表现与应用,应切合该学段学生综合发展水平。同时,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强调其主题性,主题的确定应充分考虑时代性、生活性、真实性。

  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都具有开放性。它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应在活动方式的选择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充分体现开放性。

  发展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与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综合实践实施应根据学生活动主体意识与能力的发展程度,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3-6年级的学生认识发展上呈现出具体性和形象性,社会性发展上具有协调性、开放性和可塑性等特点。这个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以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为主,以学生直接感受生活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主,并逐步增加对学生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的选择机会。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初步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小学3-6年级的学段目标:

  1、了解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责任的态度;

  2、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发展人际交往,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养成合作的品质,融入集体;

  4、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初步了解科学的基本方法,发展探索问题的初步能力;

  5、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管理

  学校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明确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并以必要的经费为保障,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在师资配备、资源统筹、课程实施、目标落实等方面严格管理。

  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小组,由教学干部、骨干教师参加,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施。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安排和统筹考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及时掌握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有效的评价,督促教师按课程计划的要求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及研讨活动,总结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进此项工作。

  (二)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要求

  学校要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要求开齐、开足所规定的课时。劳动技术教育在3-6年级为110课时,信息技术教育在3-6年级为70课时,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在3-6年级为140学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弹性课时制,由学校集中安排或分散使用。在内容安排上可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

  学年初,学校要制定“年度课程实施计划”,对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通盘考虑、整体安排。学校干部要指导教师做好各年级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计划,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的活动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落实。

  (三)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指导与培训,指导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原则,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掌握课程实施中的各种方法,按照课程要求规范、有效地开展教学及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优秀课例、典型经验及时向全校传播、推广。

  (四)开发利用资源,创新教学方式

  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立比较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要积极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鼓励和帮助教师不断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式。发挥市、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的作用,学校确立1-2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满足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需要。

  (五)探索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机制

  结合“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实施,参照“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监控平台”提供的数据,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评价。评价应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实效的评价。通过检查学期活动计划、系列活动方案设计情况,考察活动准备情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参照“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监控平台”提供的数据,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并体现激励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办法和小学生质量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学生可以通过小论文、专题报告、实践日志,以及电子书刊、网页、网站等多种形式,并通过活动积累和收获成果,展示主体发展过程。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结果,可通过记录卡、档案袋等进行认定和考核,将考核的结果纳入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手册。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德育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教师要深入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蕴涵的德育价值。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学生德育活动的重要领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不断提升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完善人格,最终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一次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就学习的对象和范围而言,它并没有特定的赖以生存的内容和领域,是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其研究的内容和领域是十分广阔的,它强调在系统学习书本知识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门全新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来认识社会、了解生活、亲近自然是课程的基本目标,社会和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成果,作为老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由于小学生年龄层次低,知识面窄,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必须在教师和家长的引领下,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经验和生活实际,与校本资源生活联系起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校采取“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生成”的课程实施构想,作为实施基本的方法和手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从点做起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领域本学期将围绕着四个领域开展活动,合理分配好活动课时。

  研究性学习的计划:

  初步确定本学期开学初在3至6年级研究性学习的领域进行系统培训,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有:查找资料、实验法、访问法、问卷法、观察法。对以上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掌握其方法,便于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运用。

  查找资料:(举例收集古今中外和身边的关于孝子的故事。)

  查找资料法一般需要经过5个步骤:一是课题分析;二是资料主题分析;三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四是资料的阅读与摘录;五是资料的提炼与阐述。

  三、四年级需达成的目标:

  了解查找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出版物等)学会运用各种途径正确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并把自己查找到的资料简单的记录下来。中年级学生学会掌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与摘录就可以了,课题的分析和资料主题的分析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五、六年级需达成的目标:

  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准确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癣整理、总结。学会使用打印机,知道哪些资料是自己所需要的,把资料整理成自己的语言,并熟悉自己查找的资料,杜绝在汇报过程中拿起没有进行处理直接读。高年级的学生需大概了解以上五个步骤并能简单的将五个步骤全部操作下来。

  实验法:(举例:污水危害对鱼类生长的影响研究。在专门综合实践教室中进行实验。)

  开展实验研究一般要分为五个步骤:

  1、实验设计;

  2、实验准备;

  3、实验观察与记录;

  4、实验结果分析;

  5、完成实验报告。

  三、四年级学生需达成的目标:

  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了解实验的步骤、实验时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会对一些简单的实验进行结果分析。

  五、六年级学生需达成的目标:

  对要做的实验进行设计,自己操作实验做好实验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的结果和自己的猜测进行对比和分析,完成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报告。

  观察法:(举例:观察一年四季夜间天空的变化情况;观察城市河道在不同季节的情况;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观察校园中学生课间的活动情况;观察教师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度的信息等。)

  观察研究法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

  1、制定观察计划

  2、实施观察测量

  3、分析观察记录

  4、得出观察结论

  例如:日照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研究

  观察目的:了解日照对植物开花的影响。重点区分短日照植物与长日照植物受日照影响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并发现同类植物由于日照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结果等。

  观察对象:夏季选择天仙子;秋季选择菊花。

  观察地点:学校或附近的花圃。

  观察步骤:

  ①夏天,在接近天仙子开花的时节,在花圃里支一把小伞,每日下午定时遮阴3小时,观察其与未遮阴的天仙子哪个开花更早。

  ②秋天,在接近菊花开花的时节,在花圃里支一把厚布小伞,每日下午定时遮阴2~3小时,观察其与未遮阴的天仙子哪个开花更早。

  观察分析:

  ①发现短日照植物与长日照植物受日照对开花的影响规律。

  ②可以发现不同植物每天受日照最佳的时间应该是多少吗?

  ③如果将观察结果应用到植物种植地区的迁移上,有些什么价值呢?

  调查法

  调查研究法的一般过程有7步: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调查内容,

  2、选取调查对象,

  3、设计调查方法,

  4、收集资料,

  5、分析研究,

  6、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7、形成课题成果。

  三、四年级目标需达成目标:

  在开展调查研究之前,把需要调查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化、细化,要尽量清晰完成本课题究竟需要获得哪些第一手的调查材料。

  能根据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注意收集好问卷调查发放的问卷,实地调研拍摄的照片、获得的录音资料、笔记等,深度访谈主要是整理后的访谈记录等。这些资料收集起来是要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作准备的,所以一定要尽量收集完备。

  五、六年级目标需达成的目标:

  对前一阶段调查所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研究。对调查问卷的各类数据要通过统计、分类和分析、比较,发现可资说明论题的一些信息,并且整理和归纳起来。

  社区服务与社会综合实践计划: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本学期将社区服务的'敬老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孝文化相结合,带领学生去敬老院以获得最直接的经验。采用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方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把学生的学习实践场所从学校拓展到社区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使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计划:

  本学期我校3至6年级都定制了劳动与技术课件制作的材料和我们的小主人蔬菜园的种植相结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为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培养学生要有时空观念,明确课程目标和实施策略,对于实现新一轮课改有着重要的意义。

  曾经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功,不能说课改获得成功;没有亲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就不能完整的理解课改的理念。”于是,为了更好的深入新课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在慢慢的起步,力争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中结出果实。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1、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的处理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深层性目标、深层性主题的关系。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认识到新目标、新课题的必然性,并充分肯定其产生的价值。应该特别强调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和生成性主题的核心地位。

  3、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任何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要整合。

  5、以融合的`方式来制定三大知识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根据地方与学校的课程资源,以总和主题或总和项目的形式将三大领域的教育融合在一起,达到总和理想状态。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内容及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方向

  1、亲身经历、深入探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要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让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各种人和事,获得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

  实施要点:

  (1)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自主去选择,把学科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回归于生活、回归儿童、回归自然,使学生顺利的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

  (2)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操作与活动等获得丰富的体验。

  (3)在活动方式中尽量采取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上网、设计操作获得信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

  2、自主发展、提供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确定活动内容及方式,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实施要点:

  (1)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一种真诚平等、信任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的环境和心理氛围。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适当安排学习材料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想要做什么;而不是规定他们学什么,做什么。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活动方式,能够发现自所学内容的用途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3)学生在具体活动情境中,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引发的兴趣而产生一些新的目标和新的课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去研究,肯定其研究价值。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获得新的感受,达到持续的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发展,科技研究领域才有所突破,研究成果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4)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给予适当帮助,但不能急于求成、包办代替,应导航指路,教给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依靠自己的力量,越过障碍,知道自身的价值和自身的意义,从而更愿意深入、更持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5)教师在活动中不能“授人以鱼”,而是要“教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应传授“养鱼技术”,使之终身受益无穷。

  3、探索发现、拓展提升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展开。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机会和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调查,解决实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技巧。

  实施要点:

  (1)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社会调查以及实验,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力。

  (2)使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在开放性的情境中自觉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不能把学生的探究引入一个已有的结论。

  (4)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注重探究学习过程,不能完全看结果,结果可能是多种答案。注重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的掌握,不能只看掌握知识量多少。注重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不能只看别人传授知识掌握多少。注重探究过程和方式的独立性、创造性、开放性,不能只看固定程序的再现和重复。注重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4、交往合作、融于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是师生在社会中进行多边的、多向的、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互相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结合起来,把学术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个人的目的和群体的目的协调起来,这种交往不限于课堂,而是要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这种交流也不限于师生、生生交往。一项研究课题、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考察与调查需要多人合作,多组配合,多方面人员的参与才能完成。这种交往合作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全,正确评价认识自己,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自主合作探究,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4

  一、班级状况:

  五年级三班共有学生36名,全班学习风气良好,是一个上进的班集体。但是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差。

  二、活动内容:

  主题一:环保小卫士(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

  主题二:家庭小医生(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预防)

  主题三:小小种植家(菌类、蔬菜、花卉、农作物等与环境)

  主题四:小小发明家(废纸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块的利用等)

  主题五:电器的利与弊(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复印机等的利与弊)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6.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活动方法、措施

  1.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2.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活动评价

  1、学生的评价

  (1)评价原则:应当重视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应用、重亲身参与探索、重全员参与。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等。

  (3)评价内容:学生的态度、学生的体验、方法和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4)评价方法:激励性评价为主、管理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和对口头报告评价相结合。

  2、教师的评价

  (1)评价内容:教学准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学习方式、评价方法等。

  (2)评价方法:整体评价与分段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文件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问卷、访谈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六、活动时间安排

  主题一:环保小卫士1、2xx

  主题二:家庭小医生3、4xx

  主题三:小小种植家7、8xx

  主题四:小小发明家9、10、11、12周

  主题五:电器的利与弊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5

  一、设计主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优雅的生活环境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追求。学生是未来的主宰者,也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应该从小培养健康意识、环保意识和审美能力,这一任务无疑就落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身上。我们开展“养护花草,健康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在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养护花草,动脑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掌握关于花花草草的知识,来美化自己的健康生活,提高动手动脑、交流共享、辩论沟通的各方面能力。

  二、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花草、查阅资料、调查访问、亲自养护花草,让学生掌握了解更多的花草知识,知道养护不同花草益弊,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健康美化生活的能力。

  1、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确立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通过观察、咨询,了解自己家中或亲友家中自己感兴趣的花草的相关知识,并在小组交流;

  3、设计自己家庭各功能房间需要达到的健康美化标准,网上查阅或访问专家,了解相关功能花草的知识;

  4、小组交流,评选最佳组员代表小组在全班中进行交流;

  5、根据自己需要和代表推介情况,认养自己喜欢的`花草,并写好观察日记。

  三、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关注并了解花草的相关知识,能选择合理的方法查阅编辑资料,访问时要掌握交谈技巧,有礼貌地倾听被访者谈话并注意做好记录,掌握养护花草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装扮美化生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班级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在家庭或社会访问主要以本人、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法、研究法、调查访问法、实践法等开展各项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关花草知识的了解和人们生活标准提升的认识,让学生懂得种花养草已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花草是人类的朋友,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寄托人们的感情,美化、净化、健康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花草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到养花护花、美化健康生活中来。

  四、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花草知识,包括花草的生活习性及养护要点、室内应用等。

  2、进行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了解花草的生态习性及养护要点、对环境的益弊等,培养养护花草的能力和美化健康环境的意识及审美设计意识等。

  难点:

  1、查阅、摘抄有关花草后,进行归类汇集整理或绘制手抄报。

  2、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

  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1----3周。

  第1周:课堂常规教育。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简单指导。

  第2周:确定活动主题。经过教师提议,全体同学交流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第3周:制定活动计划。在全班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活动计划,侧重于研究方法和活动流程的讨论。

  第二阶段:

  根据活动主题,查阅搜集资料,制作手抄报。4----8周。

  第4周:组内交流:自己家种养的花草的相关知识,从而总结出搜集整理花草知识从哪几方面入手。全班进行完善。

  第5周:网上查阅自己喜欢的花草资料,提前联系微机教师安排时间及地点。

  第6周:到图书室查阅自己喜欢的花草资料,提前联系图书管理员。

  第7周:根据查阅的资料,制作手抄报。

  第8周:展评手抄报。

  第三阶段:

  实地参观或访谈专家,了解种养花草的相关知识。9——12周

  第9周:实地参观花卉基地,观察各种花草树木,做好观察记录。

  第10周:访谈专家,了解种养花草的相关知识。提前联系韩汶栩家长或王其华老师对象。

  第11周:整理观察记录和调查报告。

  第12周:先组内后全班交流观察记录和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

  小组交流,资源共享,每位同学掌握更多的花草知识。13——15周

  第13周:整理前段时间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在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花草的相关资料。

  第14周:组内推选代表在全班内交流,注重方法和形式的运用。

  第15周:图片展:我最亲爱的朋友——生活中的花花草草

  第五阶段:

  “我最喜欢的花草”推介会。16——19周

  第16周:准备“我最喜欢的花草”推介会资料。

  第17周:筹备“我最喜欢的花草”推介会,推选成立评委会,同时成立工作小组。

  第18周:“我最喜欢的花草”推介会,学生根据推介情况认养自己喜欢的花草,并评选最佳推介员。

  第19周:评选班花班草,认养自己喜欢的花草。

  第六阶段:

  成果展示,活动总结。20——21周

  第20周:成果展示,评选综合实践活动小明星。

  第21周:活动总结。形成书面报告。

  成果呈现形式:活动计划、搜集整理的打印或手写资料、手抄报、调查报告、观察记录、活动过程的照片集锦或影像资料、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6

  一、活动的背景

  最近几年“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深受关注,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和学生们交流我发现有些孩子尽管在父母身边,但是和留守儿童有着相同的处境,成了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和父母缺乏沟通交流,平常的娱乐只是玩玩具,网电脑,看电视,这就造成了孩子性格孤僻,不善沟通,缺少朋友。由于很多“城市留守儿童”的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督促,就算偶有教育责罚,往往也是“蜻蜓点水”无法到位。另外,有些父母总是希望用金钱来弥补自己无法给予孩子的关怀,生怕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进而“关心我的人少,我也不在乎”成为了不少城市留守儿童对自己的心理暗示,觉得自己受到家长的重视不够,甚至觉得自己的父母太过自我,不够关爱自己。尤其是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会不断把自己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做比较,越发容易产生怨恨父母的情绪,从而导致焦虑、自闭等。为了让增进学生和家长的情感交流,让家长认识到和孩子交流的重要性,改善父母再身边的留守儿童的处境,我决定和同学们一起展开调查,把“关爱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作为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

  2、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初步解释。培养从身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沟通、分享的技能,发展协调、自治与领导能力,增进团队合作。

  3、通过研究活动,学生了解在父母身边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学会关爱别人。

  三、活动对象

  五年级、六年级全体学生;重点在六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难点:

  对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

  活动重点:了解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

  活动创新点:从被忽略的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着手,引发社会对这类人群的关注。

  五、活动内容

  (一)组织动员,成立活动小组。

  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感受到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倡议广大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科技实践活动。

  (二)讨论本次活动的调查主题和有关内容

  在学生对留守儿童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指导老师和学生们经过讨论研究,决定以“关注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为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围绕“学会关爱别人,学会珍惜生活”自主讨论,畅所欲言,从多角度针对“关爱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与方向。

  例如:1.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学习困难有哪些?

  2.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心事”向谁说?

  3.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玩什么游戏?

  4.为什么学习成绩不理想?怎样才能避免迟到、早退、旷课、逃学、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问题?

  5.怎样做才能帮助这些与自己同龄的兄弟姐妹们?

  (三)进行调查、访谈

  通过搜集资料同学们对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他们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和父母的沟通交流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对周围的心理医生及学校校医进行访谈,了解如果孩子和家长缺乏沟通交流,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四)搜集五年级学生关于“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的手抄报,搜集三、四年级学生“我和爸爸妈妈的一天”图画

  搜集五年级学生关于“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的手抄报,搜集学校三、四年级学生关于“我和爸爸妈妈的一天”的图画,并对图画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分析。

  (五)搜集六年级学生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的征文。

  通过征文了解高年级孩子和家长的关系亲密度,并通过优秀作品以演讲的形式呈现,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关注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成长。

  (六)调查问卷

  ①学生问卷②家长问卷③心理医生访谈问卷

  通过对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数据的进行汇总整理,发现问题,从学生方面和家长方面分类分析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七)组织主题讨论会

  在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后,举行以“怎么帮助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为主题的讨论会。

  (八)活动延伸拓展

  1.在学校内开展帮助父母再身边的“留守儿童”的倡议活动,号召全体同学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留守儿童,关爱自己同龄的小伙伴

  2.邀请留守儿童的父母,通过交流让这些家长认识到孩子交流的重要性,加强对孩子的关爱。

  3。举办联谊和“一帮一”等活动,充分调动同学们关注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积极性。

  六、活动过程和步骤

  (一)活动准备(第一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根据活动方案和要求及每个小组要研究的内容、目标和方法步骤等制定活动计划,明确自己小组的活动目标及分工,并制定活动进度安排表,指导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第二、三周)

  1、通过上网、报纸书刊或电视媒体搜集资料,或者是与同学进行交流访谈,搜集“什么是留守儿童?什么是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怎样改善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现状?”等相关知识,与小组其他成员分享活动获得的知识资源。

  2、在六年级学生中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进行征文比赛,并将优秀作品以演讲的形式进行呈现。

  3、通过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及心理状态,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情况。对心理医生进行访谈,了解如果父母和孩子缺乏沟通和交流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哪些负面因素。

  4、搜集五年级学生关于“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的手抄报,三、四年级小朋友关于“我和爸爸妈妈的一天”的图画作品对学生与父母的交流沟通情况、学生与父母交流的重要性、怎样帮助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整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在活动的过程中参与综合实践的小组成员将每天的活动感想以实践日子的形式进行呈现,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成长与收获,并完成活动记录表。

  6、活动的最后小组成员们开展一场关于“怎么帮助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谈论会,将实践活动推向高潮。

  (三)整理资料,提炼成果(第四周)

  活动最后,同学们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活动负责人将活动中成果进行提炼,最终汇总成文字材料。

  七、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预案

  1、在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卷信息不准确或者是因为问卷数量较少不能较好的反映实际问题的情况,所以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问卷。另外,发动大家的力量尽可能在保证问卷质量的同时对较多的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确保结果的合理性。

  2、在对心理医生进行访谈调查做相关记录时可能有的学生不能抓住关键点,针对这个问题,提前挑选理解和归纳能力较好的同学进行记录而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进行访谈,合理分工。

  3、在进行征文或者是手抄报的搜集时,可能会出现学生不能保证质量的认真完成的情况,小组成员可以事先和相关老师进行沟通,并设置一定的奖励方案。

  4、在整理数据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没有能很好的掌握整理的技巧而效率不好的问题,指导老师可以在进行数据整理之前给予学生一定的示范,并提出一些适用的建议,帮助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八、活动预想效果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都能很积极的参与,小组之间相互合作,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的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学会对简单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身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沟通、分享的技能,发展协调、自治与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关注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都更加的融洽。本次活动也能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家长尽量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让孩子们更多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周围人对他的关爱,进而减少学生的叛逆心理,积极的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学工作,能够认真学习,积极进步。另外,通过本次活动引发社会对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关注,进而减少这类现象的出现。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7

  一、知识目标:

  教育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写观察日记和体验日记,学会以写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与数学的统计方法,科技的手工制作、绘画、音乐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科与社会的沟通,学科与学习者的内在统一,建构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

  二、情感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应该尊敬、热爱、关心长辈。并懂得知恩、感恩、报恩。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一)活动阶段构想:

  第一阶段: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通过观察、询问的方式,调查父母一天的工作、家务、休息时间,了解父母的辛劳。并写出观察日记。

  第三阶段:实践体验阶段——通过一系列亲身体验活动,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如通过“护气球”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通过“本周我当家”活动,体验父母的操劳。写体验日记。第四阶段:回报父母的爱:通过给父母写信,写诗、送父母一份小礼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并回报父母的爱。

  (二)活动操作流程: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目的:

  时间:1~2周过程

  一,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并通过调查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写观察日记,记下生活中的点滴。

  二、利用兴趣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

  三、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

  四、教师设计“父母一周”活动情况调查表,学生每天认真填写。同时写观察日记。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目的: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学会写体验日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时间:3~4周过程

  一、通过“护气球”、“负重”等方式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

  二、开展“本周我当家”的活动,学生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

  三、写体验日记。(师随时通过日记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并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

  第三阶段:回报父母的爱目的:让同学通过各种形式去回报父母,同时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回报父母。学习用语文的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时间:(5~6周)过程:

  一、学生准备写给父母的信,及礼物。

  二、邀请部分家长参与班会活动。

  三、班会上学生朗诵诗歌《父母的爱》

  四、展示写给父母的信。

  五、各小组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准备的礼物,并说说为什么要准备这样的礼物。

  六、师小结寄语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8

  1.“一日当家”生活技能学习体验活动

  连接精彩瞬间,以欢度春节为契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学会一项生活技能,帮助学生尝试“一日当家”的体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春节期间感受到的.人和事进行捕捉,设计成丰富多彩的电子作品。要求学生使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拍下精彩瞬间,制作DV作品,开学后每班上缴1分优秀作品,进行展评比赛。

  (负责部门:七年级、八年级)

  2.“庆佳节迎元宵做花灯”实践活动

  学生搜集有关“花灯”的知识,包括由来、种类、做法等,制作成知识小报、有关花灯认识和欣赏的PPT,并动手制作有特色的花灯。开学后,每班除了上交知识小报、PPT等成果之外,另选出5——10个质量高、有特色的学生原创花灯参加展评。

  (负责部门:小学部参与人员:四----六年级学生)

  3.“庆佳节手工制作装饰品”实践活动

  学生搜集有关“剪纸”、手工粘贴画、手工丝网花等手工作品的知识,包括由来、种类、做法等,制作成知识小报,并动手制作有特色的“剪纸”、手工粘贴画、手工丝网花等手工装饰品。开学后,每班除了上交知识小报等成果之外,另选出5——10个质量高、有特色的学生原创手工装饰品参加展评。

  (负责部门:七年级、八年级参与人员:七----八年级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9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评价理念和要求为指导,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原则,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的检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二、评价目的

  1.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发展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及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三、评价原则

  1.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学生亲历体验的课程。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只要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肯定其活动价值,给予积极的评价。

  2.多元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要鼓励并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自我表现方式,如演讲、表演、写作、绘画、制作等,评价不应只由教师来决定,要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与指导教师或社会、家庭有关人士评价结合起来。

  3.反思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改善、促进的功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对活动过程(特别是细节)的记录习惯,要通过活动过程、交流和活动成果汇报,让学生学生学会对问题的讨论、方法的`交流、成果的分享与思考,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4.激励性原则。坚持正面评价,运用表扬、鼓励、表彰等方法激励学生,并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无论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遭受失败的时候,无论是定性还是量化评价的时候,都应该激励学生,使激励评价成为学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四、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定性为主量化为辅、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与学习能力、收获与反思进行评价。

  1.参与态度。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以及是否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主动提出活动设想或建议、认真查找资料、准时完成计划和学习任务作为评价的依据。

  2.合作精神。包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乐于与别人一起分享成果。

  3.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进行评价。

  4.收获与反思。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小组活动记录来反映,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日记、活动征文、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反映,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活动成果来评价。

  五、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体现多样化,要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1.“档案袋评价”。要求活动小组建立活动档案袋,里面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调查表、出勤登记表、实验记录表或调查记录表、原始数据、学习体会、日记等与活动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做为小组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表演、模型、设计方案等学校每学期举办一届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一届手工制作、模型设计作品展示评比活动。

  4.项目评价与阶段综合评价。在每个活动项目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在活动之后能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指

  导后继的活动,并为每学期的阶段性综合评价提供依据。阶段评价做为学生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

  六、具体操作

  (一)学生评价

  1.自评内容包括

  (1)你是否一直对你参与的主题活动感兴趣?

  (2)你是否参加过活动主题的选择?

  (3)你收集信息、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4)你在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5)本次活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6)你对活动成果是否满意?

  (7))本次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8)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采用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记录与评价表”或用描述性语言的方法对以上内容进行一次自评,完成后全体成员均上交一份给指导教师。

  2.互评内容包括

  (1)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

  (2)你们在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

  (3)你们是怎样合作克服困难的?

  (4)你们认为下次活动还应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采用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由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为主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完成后每组交一份给指导教师。

  (二)教师自评

  1.评价内容

  A、工作评价

  (1)你是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抱积极态度?

  (2)你是否有一个活动方案和活动情况记载?

  (3)为指导学生活动,你作了哪些;隹备?

  B、过程评价

  (1)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实践参与活动?

  (2)学生对活动主题的兴趣是否持久?

  (3)学生获取信息、资料的方式途径有哪些?他们如何选择处理搜集的信息?

  (4)小组成员能否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小组长的功能发挥的怎样?

  (5)学生在活动中是否体现独创性?独创性体现在何处?

  C、效果评价

  (1)活动成果是否实现预定的目标?

  (2)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发展得怎样?哪一方面的能力最为突出?

  (3)学生的情憾体验是否获得满足?满足程度怎样?

  (4)活动中有无“空白点”,体现在何处,设想如何改善?采用方式: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按照上述内容项目,自己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一次评价,将评价意见写成书面材料。(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定性描述评价材料中要注重抓学活动中闪光点,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满足。)

  (三)学校评价

  组织:由学校教导处具体落实,每学期对每个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一次评价。

  评价内容:

  1、主题选择是否恰当。

  2、活动设计是否科学。

  3、活动组织是否周密。

  4、活动形式是否适合参加活动儿童特点。

  5、活动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6、教师取得了哪些新鲜经验,得到哪些新的认识?

  采取方式:

  1、审阅师生自评材料。

  2、与组织活动的教师(或教师小组)共同反思活动过:程,交流讨论。

  3、召开学生座谈会。

  4、召开家长座谈会或书面征求家长意见。

  5、走访与活动有关的社区人士。

  选题:

  1.《树叶贴画》2.《中国结》3.《贺卡传真情》4.《泥塑的制作》5.面具制作6.水果拼盘7.我们的眼睛8.我们一起玩游戏

  9.春风吹来野菜香10.走进小蚂蚁的世界11.做个自护小能手12.走进动画片13.漂亮的手工凉鞋14.美丽的剪纸15.精美的布贴画小手工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

  一、对象:三年级学生

  二、时间:

  10月13日至11月7日

  三、活动背景:

  三年级,是钢笔字写字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初次接触、使用钢笔都觉得很新奇,但接踵而来的是:三天两头就有学生报告钢笔坏了、少了,作业本上的三花脸也比比皆是。究其根源,问题就出在钢笔的使用方法不当上。

  针对这一问题,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分析,把多种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实践能力。

  2、通过本次活动学会正确保管和使用钢笔,延长其使用寿命。

  3、能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利用钢笔写出整洁、美观的作业。

  4、设计出更加实用、美观的钢笔。

  五、成果形式:

  1、学生的习作、作业、图画、摄影等。

  2、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握笔运笔的方法和写字姿势(图片、摄影、文字)。

  3、学生的经历、体验、心得体会等。

  4、倡议书。

  5、举行“我爱钢笔”主题活动,综合展示活动成果。

  六、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确立活动主题,分析现状,提出问题。有的人钢笔没用多长时间就坏了、少了,有的同学作业本上有很多墨点,很不美观,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办呢?

  (二)、学生组建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活动内容分选项目与自选项目,各小组根据成员特点,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教师做好指导、协调工作、审视方案的可行性。

  自选:

  A组:调查同学们在使用钢笔与保管钢笔上存在那些问题,想一想该如何改进,写出收获、体会。

  B组:收集资料并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和保管钢笔?请讲解并演示。

  C组:按从外到里以及如何使用的顺序,观察自己的钢笔,写一篇习作。

  D组:针对现有不足,设计出更加美观、实用的钢笔,争取申请专利,并可与生产厂家取得联系。

  必选:

  1、每人书写一份整洁、美观的作业参加展览。

  2、交流拟定倡议书。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1

  活动背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人民的美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然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的现象也就日益突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曾经是常被用于儿童启蒙的诗句,可现在,很多富裕起来的人已经忘却了这首从小背熟的诗的精髓,节俭也是一种美德,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的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节俭同样是一种能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教育学生节约粮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争做节俭小公民》就是让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网络、走向社会,了解粮食的重要性,并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从而养成节约每一粒粮食的习惯,也让更多的人懂得节约粮食。由此,我校组织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是美德》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勤俭节约是美德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勤俭节约是我国人民的美德,应加以继承和发扬;

  2、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知道从平时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三)活动人员:

  一至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0日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三年级“活动资料”的形式还是以有趣的实验和制作为主。

  二、课程总体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理和总结信息、正确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要培养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和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格。

  三、实施措施:

  1从三年级开始,要开展创新发明活动,孩子们要有目的地开展创新活动。例如,《水的观察和实验》、《空气的观察和实验》里都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和研究问题,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观察,观察出问题再实验,再研究,再观察,再实验,这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教师: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

  3、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师生们可以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在开展活动时共享资源。

  六、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

  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平。朱康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3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月明情意浓,圆圆的月亮、各式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在中秋之夜,人们还爱吃些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幸福美满、甜蜜安康。虽然学生都喜欢过中秋节,但是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刻。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确立了“走近中秋”这个活动主题,带领学生在家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调查,从而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 、有关的诗歌秋以及月饼的由来 ,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社会生活。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由来以及民间习俗纪念的内涵。了解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习俗,能对节日形成一个正确的

  2.过程与方法。初步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的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以及网络等资料了解并解决问题,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立于主动学习的能动性。通过动手做月饼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团结互助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和宝贵的财富。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第2周)确定主题

  提供分组任务,学生讨论、自由选择小组(具体内容见附表1) 第二阶段:(第3周)明确分工

  按照分组选出组长、记录员,讨论筛选活动方式,明确活动时间及个人分工。(具体内容见附表2)

  第三阶段:(第4周)走出课堂

  按照小组分工在校园、社会进行实践活动,填写活动调查表(具体内容见附表3) 第四阶段:(第5周)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践活动成果,出一期专题板报 第五阶段:(第6周)总结评价

  对参与本次综合活动进行活动总结,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及家长评价。(具体内容见附表4)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第2周)确定主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你知道她有哪些佳节吗?(指名学生回答)

  2、欣赏课件(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过3个星期就是中秋节了,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的佳节来研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

  (二)启发提问,确定主题

  1、启发提问: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发言)

  2、总结发言,确定主题:走进佳节话中秋。含四项内容:A、中秋节的由来; B、中秋节的习俗;C、中秋诗词欣赏;D、中秋的月饼相关知识。

  (三)活动指导,教给方法

  1、我们可以通过上网下载、调查统计、参观访问、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摘抄和拍照片等,开展中秋节的'课题探究。科学分工,小组合作,是有效探究的一个好办法。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走近中秋》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吧!

  A组:小小故事台 B组:月饼大调查C组:花灯的世界 D组:艺术的魅力

  2、在小组中再自由组合成3--5人的活动小组, A1组——漂亮组(苏婷、陈思晴、林卓言) A2组——动力组(张宇恒、尹嘉蕙、黄伟、利勇烽) A3组——可乐组(何家乐、何俊霖、胡惟斯)

  B1组——美少女组(苏芊沄、潘苑仪、陈境敏、谭婉琪) B2组——可爱月饼小分队(阮熳君、蔡小芸、彭雯婧) B3组——甜甜月饼队(王溢、林昌韶、谢泽泓、罗宇轩) B4组——月饼队(苏泓霖、许桂林、陈文坤、覃建明) B5组——可爱组(布伟健、李梓豪、张堡鈞、郑兆达)

  C1组——棉花糖组(冼德昕、李丽昕、林越、李籽璇、陈俐霖) C2组——花灯世界组(董明添、丁星华)

  D1组——甜蜜组(何伟斌、潘晓彤、李康桥) D2组——变形组(黄浩然、陈文洋)

  第二阶段:(第3周)明确分工

  (一)按照分组选出组长、记录员。

  (二)明确活动目标,讨论筛选活动方式,安排活动地点。 1、收集资料: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习俗

  (内容——故事、文字、图片、视频等) (方式——问大人、查书籍、上网等) 2、展示资料:筛选资料,小组共同或分工制作

  (方式——纸板报、连环图画、照片展、ppt幻灯片、讲故事等) 1、收集资料:

  月饼为什么大多是圆的?还有什么形状? 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 调查市面上的月饼的种类。

  调查、采访、统计人们最喜欢的月饼口味。 了解最大、最小的月饼和普通月饼的尺寸。 比较不同材料制作的月饼包装盒。

  调查吃不完的月饼和空的月饼盒的处理方法。 推销月饼的广告词。

  (内容——文字、图片、视频、收集月饼盒等)

  (方式——问大人、查书籍、上网、采访调查统计、参观等) 2、展示资料:筛选资料,小组共同或分工制作

  (方式——纸板报、实物展、照片展、ppt幻灯片等)

  1、收集资料:为什么中秋节挂彩灯?

  调查彩灯的种类,比较各种彩灯的优劣。 调查、采访、统计人们最喜欢的彩灯类型。 了解彩灯的制作过程。

  (内容——文字、图片、视频、收集彩灯等)

  (方式——问大人、查书籍、上网、采访调查统计、参观等)

  2、展示资料:筛选资料,小组共同或分工制作

  (方式——纸板报、实物展、照片展、ppt幻灯片等)

  收集资料:与中秋节有关的古代诗词、对联,了解其意思。 与中秋节有关的儿歌、文章。 与中秋节有关绘画、贺卡、音乐作品。 与中秋节有关的祝福语。

  (内容——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 (方式——问大人、查书籍、上网等)

  2、展示资料:筛选资料,小组共同或分工制作

  (方式——纸板报、绘画展、照片展、ppt幻灯片等)

  (三)安排小组分工,填写《第二阶段计划表》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4

  一、活动主题:“数学小课题研究”

  二、指导思想:“小课题研究”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有关社会和生活中问题的研究,可以解决“书本知识”的局限性,可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整齐划一。能为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双眼睛不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和数学相关的问题,还擅长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它使随时质疑、不断思考成为学生小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这样的研究可成就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

  三、具体内容。

  1.收看天气预报,记录明天一些城市的气温,然后进行分析研究。

  2.在广场上插几根不同的竹竿,在同一时间里测量竹竿的长和相应的影长。记录后研究。

  3.用几张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分别剪成一个半径12厘米的四分之一圆、一个直径12厘米的圆、四个直径6厘米的圆、九个直径4厘米的圆……,然后比较每次剪下的面积,你能发现什么?写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4.从下列题材中任意选择一两项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完成研究报告。

  ①了解附近几个家庭最近一次水费、电费、电话费、燃气费的缴纳情况,也可把最近几个月的费用缴纳情况搜集一下,把调查的'数据列表整理,制成统计图,然后从节约资源的角度说说自己的体会。

  ②我们在数学课中学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结出一些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到生活中找寻一些事例,通过运用一些规律、策略来解决,然后把自己经历的过程进行总结,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走进市场或商场,调查一两种商品的成本、售价、盈利等情况。了解商家对这种商品的促销手段。通过自己的调查分析,完成研究报告。

  ④阅读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故事……结合自己的数学学习,写一些体会。

  ⑤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有什么疑问、发现、顿悟,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收获。把你的经历整理一下,形成研究报告。

  四、活动注意点:

  1.外出调查必须得到家长同意,确保安全,最好有家长陪同或同学间结伴而行。

  2.与人交流做到文明、大方、礼貌,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调查之前要写好调查提纲,设计好调查问题,准备好记录工具。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5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校园周边环境,同时在大自然中感受经典古诗文的魅力,我校将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确保这次活动能平安、顺利、有效地开展,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活动组织:

  1、总负责:

  【(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

  2、各班负责老师安排:

  班级 班主任 语文老师 带队老师 拍摄

  二、活动地点:人家小区外围

  备注:如活动当天下雨,活动地点则改为各班教室,上午第四节照常上课,活动提前至1:00起,请负责老师及时到位。

  三、活动时间(已修改):

  1、12月17日(周五)提前至第四节课用餐(11:00起:一至三年级用餐;11:10起:四至六年级用餐)

  2、11:50学校天井集中。

  3、12:00按班级秩序出发,徒步至活动地点。

  注:一至三年级出校门后统一向西(校门往右)走;四至六年级出校门后统一向东(校门往左)走。

  4、13:40开始返校,到校后告知门卫返校情况,之后各班集中教育,14:00左右放学。

  四、活动要求及准备事项:

  1、注意学生形象,佩戴好红领巾、校徽、穿好校服。

  2、所带食品及茶水不宜太多,并自备垃圾袋、餐巾纸和桌布。

  3、各班由班主任、带队老师全面负责管理学生以及安全、礼仪、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4、各班自主选择合适的场地。(场地要求: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能容纳本班学生开展活动即可,可由家住小区的学生介绍、推荐。)

  5、确定场地后,各班开展主题班队活动:一年级自定主题,二至六年级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结束后将班队活动方案整理成文,并于活动后上交至德育处,参与评选。

  注:不允许带剪刀、小刀等危险用品,不带MP3、MP4、手机等贵重娱乐用品。

  五、活动注意事项:

  1、过路口时井然有序,不在路边打闹,不做危险动作,不允许私自登高、下水等。

  2、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

  3、文明有礼,不大声喧哗,不触碰小区居民的物品:如晾晒的`衣物等。

  4、爱护公物,保持活动场地整洁。

  5、每位老师的手机都要求保持畅通,以防出现紧急情况可及时联系。

  注:其他未尽事宜另外通知。

  区调东中心小学

  20xx年11月5日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的活动方案04-27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5-23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3-28

【热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4-27

【推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4-25

【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4-25

【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4-2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3-27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集合)07-07

秋季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