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时间:2024-05-20 17:13:54 活动计划 我要投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部分聪明好学,上进心强,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较认真,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也有个别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对周围事物不够关注,学习、行为习惯教差,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希望能通过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以社会实践为基本形式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社会实践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重视学生的亲历亲为。内容包括参观、考察、访问本地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通过从自然、社会中的.亲身体验,懂得课堂以外丰富领域的知识。本学期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昌乐资源知多少》。

  2、以社区活动为基本形式的参与性体验活动

  社区活动包括成为某一社会活动的成员员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等等。通过发挥少先队员在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3、以课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题研究基于学习者的兴趣,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探究。并选取人与自然(如环境污染、动物植物、生态平衡)、人与他人(如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希望工程等)、人与社会(如交通状况、娱乐、消费、社区环境等)、人与科学(如科学发展史、科学与生活、科学)等作为确定主题的依据。本学期我们确定的研究课题是《有关雨的探索》。

  三、活动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7、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四、活动重难点

  1、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活动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班级特色,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7、有效激励机制,优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

  六、活动安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继续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

  1、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习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习活动,评价学习成果,改进学习方式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评价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平等对话精神。

  三、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本学期要认真组织综合课研讨活动,进行研讨和评议,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教师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记录表,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要一起学习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平。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二、学段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3、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活动安排:

  时间

  主题

  活动目的

  聘请老师

  九月

  与书交朋友

  做读书调查,举行读书活动,以各种形式把最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

  十月

  “读书心得”手抄报

  小组为单位办一期“读书心得”手抄报。

  十一月

  我的成长日历

  回首往事、重温旧日的喜悦、伤心痛苦

  十二月

  瞧,我的设计

  为校运动会设计会徽、会旗

  元月

  夸夸家乡茶

  了解并交流茶文化,泡茶品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4

  一、背景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实践,已经在老师、父母及校内、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班队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等。特别是从三年级开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能通过自主合作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具体开展,最后形成活动的具体成果。这一切为了学生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

  2、考察祖国的地理、人文环境等,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1)从一物、一人、一事、一地的小侧面认识祖国。

  (2)走进祖国大地,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3)参加社区服务劳动,体会社会服务的艰辛、意义及价值。

  3、学习初步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实践主体研究的历程,感受探究需有的精神品质。

  (2)通过实践,发展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技巧。

  (3)在研究中养成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享、共同讨论。

  三、内容安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三、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已达到学生情感、知识、能力和人格四个方面的理想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5)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五、课程编排及进度

  周次

  计划进度

  (标明所讲授的章节或题目)

  实际

  进度

  备注

  第1周

  新的交响曲——新学期新打算

  本周未正式上课

  第2周

  认识并了解教材

  第3周

  从时间说起——了解时钟

  周一中秋节放假

  第4周

  培养动手——设计与制作石英钟

  第5周

  调查访问

  本周四九月月考

  第6周

  中华民俗——养生文化的起源(视频学习)

  周一至周五休息;周六、周日上班

  第7周

  小小营养师——我的三餐我做主

  第8周

  交流总结

  第9周

  学习做个“小导游”

  第10周

  资料交流

  第11周

  为自己建个“健康档案”

  第12周

  小组汇报会

  第13周

  追寻名人的足迹

  第14周

  交流汇报会

  第15周

  学习探讨——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16周

  讨论交流

  第17周

  实践活动评价

  第18周

  评选优秀学生

  第19周

  期末监测

  周一元旦放假;本周期末监测

  第20周

  1月13日寒假开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6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7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主要途径和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实践性主题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健康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养成和人格完善,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为主要任务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学情分析:

  我任教六(4)班的综合实践课,该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8人,这是一个活跃、自主性较强的班集体。大部分学生活泼、机灵,对事物有好奇心,求知欲强。有几个男生性格较叛逆,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缺少合作意识等。当讲授的内容符合他们的口味或兴趣浓厚时,他们也会聚精会神,但持续时间较短。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的综合实践,在教学时要注意教育引导,并间隔提醒,让他们慢慢养成专心的习惯。最主要的还是我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对上他们的口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从而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三、课程目标:

  结合我校“科技特色学校”和本土的“永昌堡文化”,提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我、自然、历史、社会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品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位办学品位。

  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背景,我校把“认识自我,关注成长;亲近自然,崇尚科学;探索历史,品味文化:走向社会,体验生活。”四大板块分别放到3——6年级4个年级段试行。六年级试行的是“走向社会,体验生活”这一板块,注重社会生活的探究。所以本学期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定位如下: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社会考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

  (略)

  五、教学措施: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局域网、校园网,为学生进行跨班级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建立稳定的训练基地充分利用劳动技术训练基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五、课程实施

  1、通过调查、统计、观察、游戏、收集资料、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一些科学方法。

  2、在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同时为了提高效率,本课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3、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注重加强师与生合作,生与生合作。

  4、交流总结活动:通过汇报交流,比赛等活动,进行活动总结与反思,使活动富有实效性。

  5、经常性与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成为学生的课外指导老师、合作伙伴、主题正常开展的有力的核心力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科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重点、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4、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

  四、教学措施

  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课题的选定一定以学生为本,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联,使学生有兴趣。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做好物质准备,提供工具、图书、信息等,为学生研究活动提供各种方便。

  4、争取各任课教师及校领导的支持,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宽广领域所必须的。

  5、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6、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确保顺利进行。

  7、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8、对学生的调查、研究成果要及时展示,并予以恰当的鼓励,使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充分展示它的魅力。

  五、主题内容安排

  九月份:手抄报:老师,您辛苦了

  十月份:手抄报:祖国在我心中

  十一月份:冬韵飘香

  十二月份:庆祝元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9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

  四、教学设计: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知识前提详解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采薇》是西周宣王时期的作品,是《诗经》里最富有诗意的一首“战争诗”。

  宣王时北方玁狁侵周,宣王命令出征,打退玁狁。《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所赋。诗篇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遇无限哀伤。其类归《小雅》。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

  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

  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5、补充学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九、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0

  一、活动内容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为指针,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本学期大致编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枸杞文化。走进春天。垃圾。书香校园。

  二、活动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其关键在于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5、引导学生结合杞乡的自然资源和校内外的课程资源采用网络、报刊杂志等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家乡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活动措施

  1、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2、课堂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3、把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通过提炼,创设学生乐见的生活情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课堂和生活很好地连接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努力创建快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轻松开心地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7、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8、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9、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教育。

  总之,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1

  一、总的要求:

  坚持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方向,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积极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学校、区域课程特色。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实践中寻找新办法、获得新经验。

  二、具体工作:

  1.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课程理解和实施能力。

  ⑴认真组织学习《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进一步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⑵继续认真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核心任务和特有方式;不断学习各地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经验,及时掌握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

  ⑶认真组织校本研修,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提升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各小学要在认真组织校级基本功比赛的基础上,积极选派教师参与区、市级相关比赛。综合实践活动老师要强化实践反思和经验总结,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参与区、市的有关论文评比活动。

  2. 强化管理,努力实现课程实施的常态化。

  ⑴基于学校的教育理念,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制定和不断完善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策略。

  ⑵进一步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方式。设立较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长由教导处或教科室的中层领导担任,以强化管理、实施和研究的协调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要按省《纲要》要求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以强化课程实施中的组织、研究与引领;建立打破学科壁垒、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落实指导任务。

  ⑶制定并落实课程的三级计划。学校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落实教师和课时,认真制订好本学期实施计划。同时,要求有关教师在充分进行学生需求评估和同伴交流协商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⑷积极开发和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积极关注和使用省教研室开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手册》及相应的教师指导用书。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逐步形成各年级比较稳定的课程资源库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

  ⑸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督查,定期检查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研究情况,确保课程开足课时、有效落实。

  3.落实过程,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⑴每学期3-6年级、7-8年级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除单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使用的教学时间不应少于24课时,不能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成纯粹的课外学习活动,并注意确保用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要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要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⑵重视学生实践活动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活动设计与活动指导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团队合作、组织与规划、信息搜集与处理、动手操作、沟通表达、观察、反思与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⑶进一步优化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提高活动的实效性。要根据实践活动各阶段的任务和重点,结合具体活动进程,适时上好选题指导课、方法指导课、过程反馈课、信息整理课、成果汇报课、总结评价课。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活动的意义,鼓励和帮助学生克服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将学生的活动引向深入,提高研究和实践的水平。

  4.深化研究,努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⑴加强课题研究意识,扎实推进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的系列化、序列化、生活化研究”的实施,鼓励教师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积极申报课题开展研究,以科研方式推进日常工作。各学段继续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课型及教学结构”、“教师的指导规范与策略”、“学生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专题开展积极的行动研究,组织好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做好已有研究成果推广工作,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⑵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状况,组织学校共同研究过程性评价和学分认定办法,逐步形成学生成长记录的新方式。加强对小学、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进一步在区域范围内完善学生的学业质量监测体系。

  ⑶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研究。各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研讨活动,各校分管领导每学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落实情况至少进行一次调研。各位指导教师每学期听综合实践活动随堂课至少一次。各中小学要确立具体的研究专题进行有效的研究,创造性地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实施积累经验。

  ⑷充分利用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平台,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种优质资源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和专题研究活动。加强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绿色教育、少先队活动等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和老师尝试拍摄综合实践活动“精品课”、“名师课堂”、“一师一课”等视频课例,丰富课程研究资源。

  5.活化交流,努力促进区域课程实施的均衡化。

  ⑴ 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页的建设,促进互动和交流,为共享课程资源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及时提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丰富各种形式的资源,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习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及时交流一线教师的经验和体会、问题与困惑。

  ⑵ 继续加强对不同类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在对话和研讨的过程中推动课程发展。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学校的建设,注重发挥学科基地和骨干学校的示范、辐射功能,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⑶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引导更多有热情、有潜力的学科教师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区、教研协作片活动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并切实加强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方面的针对性指导,推动其在专业上有大的提升。

  三、主要活动:

  八、九月月 份内 容

  1.认真组织校本培训,明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过程和具体要求;制订本学期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班级(年级)活动计划

  2.中小学分别组织中心研究组活动,部署和商讨本学期工作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基本功比赛报名;赛前培训

  十月1.综合实践活动省规划课题研讨活动

  2.组织参加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区域展示活动(新北区)

  3.组织区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比,并择优选送参加市、省级论文评比

  十一月1.组织教师收看、参与江苏省“名师课堂”网络研讨直播活动

  2.组织参加省初中、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功比赛

  3.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基本功比赛

  十二月1.区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交流活动

  2.分学段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2

  一、年级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通过实践学习,让学生融身社会公益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俗活动,了解家乡的物产以及悠久历史,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

  通过对消防知识认识,防火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防火意识,以及在危急情况下对自我及他人采取正确救助措施的能力。

  三、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精神,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总体目标:

  (一)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通过自己的研究有自己的发现。

  (二)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热爱劳动的生活态度。

  三、活动理念:

  通过开展系统的劳动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学习研究技能,并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研究,有所发现、了解学校、社会、家庭中的一些常识,服务社会。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四、实施策略:

  (包括课时安排、模式等,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打通课时策略等;模式如:确定主题→问题呈现→设计方案→实践活动→交流展示→活动评价→活动延伸)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周一课时,一般单周为劳动与技术教育,双周为研究性学习。实施方式为课堂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方式。研究性学习一般通过:确定主题→问题呈现→设计方案→实践活动→交流展示→活动评价→活动延伸)的模式进行。劳动技术主要依靠校本教材进行实施。

  五、课程的评价:

  1、评价的内容

  如: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对学生是否认真参加小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等方面进行的评价;活动过程中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对学生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小组的学习做出积极的贡献等进行的评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中实际表现予以全面客观的评价。

  2、评价的方式(如:作品展示与评比、研究报告等。)

  评价方式劳动技术教育一般采用作品展示与评比。研究性学习一般采用研究报告或倡议书、建议书的方式。

  六、机构建设: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长:(校长)李杰

  组员:(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等)王燕秀分管领导:张永亮

  综合实践教研组教研组长:王宝磊级部备课组长:王宝磊组员:(任课教师)王宝磊

  七、教研组主要工作安排:

  (根据学校实际,按月份以表格形式上报,如:开展一次集体备课、组织一次公开课、作品展示评比等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领导和教研室的指导下,围绕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关于 综合实践 的综述,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亲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研究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4年级450字新学期计划。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和处理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3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及陶冶学生的亲情意识。

  3、形成从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对社会生活的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

  5、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领导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6、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自理的方法和研究、实验实证的方法。

  7、充分听取学生方面有效可行的建议,灵活机动的开展活动。

  8、能根据时间、环境等的变化来开展响应的活动。

  四、实际现状

  通过开学来与各班级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好动,而且较喜爱手工制作类,喜欢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工作计划《4年级450字新学期计划》。

  五、具体措施

  活动一:废品收集与利用十月份:

  (一调查 计划

  1、学生根据各自兴趣、习惯自由组合成小组。评选最能干的小组长。

  2、组内进行市场调查。

  3、观察组长的能力,以便以后的活动开展。

  4、组内制订计划,了解废品回收与利用的知识。拜师学艺 老师、

  家长、社区老人等。书报、网上等找资料(要求计划有粗、细。可以组内设想。

  (二动手做一做

  老师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小学四年级新学期计划小学四年级新学期计划。

  每周组内小结。

  进行阶段性评比。

  对价值性的问题要有原始资料存档。

  十一月份:

  (一1中途评价

  老师注意对活动方向作适当引导,对一些创举性的给以特别关注。

  2制作与整理。

  加工整理成型。

  (二特色活动:布置实践活动成果展。

  动手做做 比比。

  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谈一谈自己有什么设想。

  活动二:安全伴我行

  20xx年12月20xx年1月份:

  1.搜集整理交通事故的案例、为保证学生交通安全所施行的有关措施。

  2.信息反馈,交流讨论。

  3.了解大人们对小学生交通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4.了解我们生活中的交通现状。

  5.有关交通法规的学习和认识,和有关交通警示语等。

  6.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认识

  7.做好手抄报。

  8.多种形式展现活动成果。

  二: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性的学习评价。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主题教育思想。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创造空间即综合教育思想。

  3、注重对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实践教育思想。

  二、学段目标

  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和探索,六年级的学生在动手操作,分析整理、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大的发展,因此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全体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独立探索,合作探究能力以及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懂得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初步形成合作分享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身心潜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个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具体安排

  1、主题活动;

  2、民间艺术;

  3、做身边的环保小卫士;

  4、食物与生活;

  5、其他自选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03-18

春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03-23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03-2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03-2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5篇(精华)11-1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2-0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5-0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3-27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04-09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