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总结

时间:2024-05-21 15:04:48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区域活动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区域活动总结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总结 1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能满足不一样发展中幼儿的需要,所以,区域活动的开展成了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正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限定的目标,在设置区域角活动时出现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有的区域材料新颖好看,但却不中用;而有些只是一时好玩,却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更有甚者,孩子们“自由放松”,教师“袖手旁观”。那么,怎样才能使区域活动更有效呢?我们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秋瑾幼儿园的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深刻地感悟到开展区域活动应以贴合幼儿认知、满足幼儿兴趣、立足幼儿发展为指引,同时把握好资料、环境、过程这三个方面:

  一、选取资料是关键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整体性的发展?关键在于资料的选取。我园主要围绕主题活动、地方特色、幼儿兴趣的相互渗透来选取区域活动的资料。

  1、与主题活动相融合。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具有共存性、相融性,这两种教学活动都是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的,两者的开展形式都比较灵活多样。从教学与发展的整体效益上看,两者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宽松自主的区域活动往往能很好地配合、补充主题活动。所以,我们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立足传统,兼容并蓄,将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根据需要把主题活动的资料提前投放到区域活动中或把主题活动中没有完成的任务延伸到区域活动中,让两种活动资料互相融合。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兵器”中,我们在建构区请幼儿搭建兵器,在计算区给兵器分类,在语言区展出“各式各样兵器的图片”,在美工区开展“学做兵器”、“设计未来的兵器”的活动,在科学区进行“潜水艇为什么能潜入海底”、“军舰为什么会浮在水上”的探索。这些活动不仅仅促进了主题活动的开展,并且使区域活动的整体性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绍兴是水乡名城,乌篷船、茴香豆、绍兴酒、社戏……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绍兴水养育了绍兴人,绍兴水滋润了绍兴情,孩子们看在眼里,爱在心里,急待尝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引导幼儿从实际出发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为此,我们将绍兴的地方特色教育融于区域活动之中,以鲁迅笔下的人物、地名为主线,分为“鲁镇社戏、孔乙己酒店、水乡手工坊、绍兴特产店、吴妈印染”五个区域,培养幼儿知我绍兴、爱我绍兴的情感,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潜力。如社戏是祭祀而演的戏,现已演变成绍兴城乡间一种举足轻重的特有的民俗文化。个性是在农村,每逢过年过节或某些特定节日,社戏屡见不鲜。为此,我们在大厅设计了一个水中大戏台——鲁镇社戏区域。让幼儿表演学过的、自已创编的歌舞和家乡戏。每当简单欢乐的乐曲响起,孩子们都会跃跃欲试,一显身手。表演是那么投入,那么富有活力。“台下戴着乌毡帽的”也不闲着,坐在船上、桥上、长条凳上,咂着老酒,吃着茴香豆,好不悠闲自在。小小戏台为幼儿搭建了充分展示艺术才能的舞台。再如,印染业是绍兴的传统产业,中国的轻纺城就座落在绍兴水乡——柯桥。我

  们幼儿园在印染厂、纺织厂工作的家长比较多,幼儿对于纺织、染色、销售已耳孺目染,积累了必须的生活经验,期望能亲自尝试一下。所以,我们投放了废旧的喷瓶、积木、颜料、毛笔、水果、蔬菜、细铁丝和家长带来次品布、小染缸等作为“印染”区域活动的操作材料。活动时,孩子们在吴妈印染坊中印的印、染的染、喷的喷、画的画,一派繁忙的景象,激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每次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总是意犹未尽地拉着教师的手说:“教师,我们还想玩一会。”“教师,什么时候再让我们玩?”“这天我交了三个新朋友!”……这些活动不仅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潜力,增长了见识,并且对孩子的社会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与幼儿兴趣相匹配。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在设计活动资料时,常常会顺应幼儿的活动进程及他们的兴趣点,尽量多带给这方面的机会。比如,在益智区小朋友们很喜欢拼图。我们想到了让幼儿用自我画的作品、废旧书封面、广告图片等作为材料制作拼图,教给他们制作拼图的基本方法:先画后剪再塑封。玩自我做的拼图是何等的急切,但在兴趣盎然中,却突然发现有的很难拼,是因为构图太乱、剪的块数太多……这些问题都是小朋友在自主操作时发现的,所以他们会自觉地、有兴趣地探索、思考,这时教师要不时地关注他们,引导他们找到解决的方法。

  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除了预定资料外,许多时候根据幼儿的需求,运用生成的方法,从幼儿兴趣中产生、确定区域活动资料,这些资料往往是由幼儿的兴趣热点拓展而来,这样,幼儿的学习动机直接来源于自身的需要,学习时会表现出很强的探索愿望和自立精神。

  二、创设环境是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透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用心的相互作用。所以,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要根据教育主题的具体要求、幼儿的发展水平、活动室的地理位置等实际状况出发,开辟出一个个可供孩子们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又互不干扰的小天地,让他们在模拟环境中成为活动的'主人。

  1、区域设置要注意适宜性、趣味性。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带给适宜的环境。”所以,因地制宜地创设一个能吸引幼儿、引导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区域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打破了班级及年段的界限,根据本园的建筑特点——长走廊,想方设法“变废为宝”,创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鲁镇风情”全园性区域。如用稻草做成古朴的农家屋顶;废蛋糕盒叠放起来,包上家长们拿来的次品布做成漆黑透亮的台门柱子;泡沫板涂上颜色、割成古色古香的窗格子;废旧席子添上几笔做成一道道幽雅的窗帘和屏风……那里的环境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他们看看、问问、摸摸,在充满古镇风味的小街里充分感知、尽情模仿、大胆交往,这些都成了他们自身探索的需求,常常流连忘返。各班则充分利用阳台、衣帽室、午睡室以及教室的四角,科学合理地设置“鲁镇街景”“手工作坊”、“义卖”等区域,小朋友们可在教师的视线内活动,指导方便、互不干扰。

  2、材料投放要注意层次性、操作性。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透过材料来实现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带给不一样难度的又便于操作的材料,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探索的用心性,让每个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得到发展。如小班的材料趋于生活方面,中班趋于尝试探索方面,大班趋于合作探索方面。在同一年龄段也要注意个别差异,如带给镊子、筷子、调羹、磁铁,让幼儿探索用哪种工具能较快地取出大头针。第一层次:是让幼儿取出混杂在赤豆里的大头针;第二层次,是让幼儿取出在大小、深浅不一的小口瓶子里的大头针。再如按数字夹弹:潜力弱的用调羹,潜力强的用筷子,并进行计时训练。

  在区域材料的操作上,除了材料的方便可取、持久耐用以外,还应思考材料的检验性能,即孩子能够一边操作,一边检验自我的操作是否有误,以便及时调整,方便孩子自主学习。如小班孩子的“砖块图形铺路”游戏,在大小、形状不一样的砖块中,让孩子找出适宜的,把坑坑洼洼的路修好,就是一个很好的材料。最终能把自我的成果展示出来,孩子们不胜喜悦。

  3、墙面创设要注意提示性、展示性。区域活动更多的是为幼儿创设、带给自主探索的活动空间,所以,活动中教师不妨变得“被动些”、“迟钝些”,有些活动幼儿能独立操作完成的,教师应尽量减少显性指导,只是带给一些范例、图示即可。为此,我们在区角的墙上,设置了图文并茂的指示牌,将规则、流程很明白地告诉幼儿,提醒他们这是什么地方?在这能够做些什么?怎样做?注意什么……美工区:我们把作品的制作流程图贴在墙上,让幼儿自我按步骤尝试、探究,如碰到困难,能够把范例拆开,一步一步地跟着学;在表演区,贴上节奏图谱,让幼儿边看图谱边听音乐演奏,更好地帮忙幼儿进行演奏活动;在建筑区,透过把幼儿自我拼搭过的东西画出来,第一次、第二次进行纵向比较,展示在墙上。这样,从墙面上就能看到自我的提高,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把握过程是重点

  1、把好进区关。区域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在选取区域活动时,我们常会碰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区域幼儿个性感兴趣,踊跃参加,而有些区域却无人问津,为解决这一矛盾,许多教师往往采用“活动区分配指定法”,即教师强行指定幼儿的活动区域,这样做违背我们设置区域活动的目的本意,也影响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事实上幼儿对区域活动的选取和活动区资料的“新陈代谢”有关。例如在科学区,未带给玩水材料时,参加的幼儿往往达不到规定人数,但增加了玩水材料以后,材料的沉浮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使活动的情景大变,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拥向科学区,大大超过了规定人数。所以,我们应注意科学地投放材料,使每一个活动区都能成为吸引幼儿的强有力的磁场。

  幼儿对区域活动的选取还与教师的有意引导有关。教师事先的引导有利于幼儿选取意向的建立,事后的引导则有利于选取意向的巩固,在幼儿参加有关的区域活动之前,教师要对有关活动的规则、材料、情节以及有关的注意事项进行介绍。这种介绍实际上是一种主观上的引导。

  幼儿持卡入区是教师把好进区关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即教师在每个活动区根据空间的大小为幼儿设置数量不一样的插卡处。活动一开始,幼儿每人拿着自我的小钥匙(小树叶或小鱼)入区卡,任意选取区,然后将小钥匙插在相应区域的插卡处,当插卡处插满时,则表示该区已满员,幼儿须另选其它区域进行活动,有空档时,幼儿可随时持卡换区。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实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又能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2、注意观察指导。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善于观察是一个成功教育者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观察指导是教师把握区域活动过程的重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构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在活动中,教师要给孩子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自我尝试、探索和同伴交流、讨论中学习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自主学习。

  幼儿活动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用心主动地探索?是否能坚持完成某一活动?是否能大胆地表达自我的想法?是否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尝试新的玩法?怎样在玩?遇到了哪些困难?解决了没有等等,透过观察、了解、分析幼儿,从而发现问题,掌握动态,因势利导。

  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中,我们领悟到:要学会观察,真诚地向幼儿学习,真正读懂幼儿的心。观察务必细致、深入,活动开始、结束时采用整体观察为宜,活动中要有目的地重点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选取时机,适时介入,适时参与,适时引导,与幼儿一齐协商,提出推荐或进行启发性提问;与幼儿共同探索,激发幼儿想象、思考,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幼儿共享“欢乐”。

  3、深入讲评。区域活动后的讲评是对区域活动的进一步完善,其目的是为了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在群众中进行讨论和推广,它有助于平衡个别指导和群众教学,充分地激发同伴之间的学习,以到达“以点带面”的效果。讲评时应兼顾到过程和结果:

  (1)注重过程的评价。教师评价的原则是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让孩子自我成为评价的主人。活动结束后,教师能够引导孩子相互讲述自我高兴的事情。如:“你是怎样玩的?”“为什么玩得这么开心?”也可要求幼儿向同伴介绍自我创新的玩法,如:“使用了哪些新的材料?”“和以前的玩法有什么不一样?”说说自我是如何与同伴一齐学习的,碰到困难双方是如何解决的。让幼儿在交流中明白哪些是欢乐的事,哪些是不欢乐的事,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幼儿充分回忆了操作中碰到的种种问题,让孩子将新的认知提升为经验;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孩子喜欢交流、愿意共享的需要。

  (2)注重结果的评价。处处有教育,人人有发展,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肯定鼓励为主,如幼儿作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能克服困难,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等进行适当的正面讲评,让孩子感到教师对他们是很关注和很重视的。仅有在这种成就感的不断刺激下,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的兴趣才能长盛不衰。

  总之,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把握好环境、资料、过程这三个方面,更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使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区域活动总结 2

  区域活动是在开放的教育理念下产生的,最能体现幼儿的本体性价值,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是集体教育的补充和调整,是实现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主题的区域活动是幼儿进行小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的主要场所。

  然而区域活动恰恰是我们农村幼儿园的弱点,我们幼儿园的活动存在如下误区:

  一、区域设置形式化。

  主要表现在:

  1、设置的位置大大超出幼儿的视平线范围或可操作范围;

  2、没有充分的活动时间、空间,区域设置成为一种摆设,成为教师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

  3、主题形式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没有考虑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因此,无法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

  二、材料投放存在盲目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有的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材料一放就是一二个月,甚至一学期,不能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有的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不能引发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有的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之分,各年龄班投放的材料大同小异,千篇一律。

  三、教师的指导欠妥当。

  1、有些教师在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持者,矛盾的调解者”动走走西看看,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情况,指导随意性大。

  2、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置身于孩子的活动少,走走看看巡视的多,不能引发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3、教师的观察不够深入、了解得不够全面,有的只是安静的看着幼儿安静的摆弄物品;有的还不知道该用哪种正确的指导方法去指导幼儿操作,幼儿遇到问题时直接代替操作或告诉结果

  面对区域活动存在的误区,我们开展了“以实践为基点,以体验为核心,引导教师们主动学习、主动建构新理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模式的园本教研,具体措施是:

  一、一研,确立课题,寻找困惑

  进行第一次教研活动,让每个教师谈自己对区域活动的认识及在区域活动中的困惑

  活动实录:

  园长:“你们认为咱们在咱们一日活动各环节中,除了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剩下的其它时间是些什么时间?”教师“晨午间活动、户内活动、生活活动”“对很好,那么在晨午间活动及户内活动中运用最多的是什么活动”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是区域活动”“那大家谈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及在区域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吧”

  艺丹老师:“区域活动能使幼儿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充分展现幼儿的特性,可是咱们班容量大,活动空间小怎么活动”

  老师:“区域活动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材料,为幼儿各方面发展提供契机,可是我们提供的材料太少了,我们又不知道该投放什么?”

  老师:“区域活动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可是由显得很乱,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教师们说的热火朝天,园长一看这场面赶紧趁热打铁

  园长:“看来大家都了解区域活动的作用,然而操作起来却都不知如何下手,那咱们就把区域活动作为咱们的一个课题”大家每人把自己在区域活动中困惑的问题先写下来”

  于是大家写下来:

  1、区域材料因如何投放?

  2、教师何时介入活动?

  3、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评价?

  4、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有效的有针对的指导幼儿活动不趋于形式?

  5、小班孩子如何才能成功的将幼儿引导进区,教师因如何有效选择材料?

  就这样我们的这个课题就产生了,并且提出需要解决的困惑,于是我们提出下一次活动的`主题“在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如何投放?”要求教师根据各年龄段目标收集材料,并投放,在实践中去研究材料如何投放?下一次活动的地点就是各班教室,到实践中去研究?

  二、二研,以实践为基点,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一)第二次教研活动是按年龄段在各班进行的,各教研组成员直接进入班级看各班的区角活动,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以下是各年龄段观摩时投放的材料及目标:

  大班:自主区域活动

  语言区:

  1、围绕“有用的绳子”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连贯讲述。

  2、了解绳子的作用,加强对绳子的了解。

  娱乐区(动手操作区):

  1、通过穿线板造型,穿珠子,翻绳游戏、编手链等活动让幼儿感受玩绳的乐趣。

  2、通过操作让幼儿学习穿线缝纫方法,学习用绳穿线造型,提高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同时达到练手练脑的目的。

  数学区:

  1、学计算打绳结,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学会打绳结,训练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3、通过引导幼儿互相检查验证,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能力。

  美工区:

  1、纸绳、毛线绳编织、造型、贴画组图,吸引幼儿对彩色纸绳和毛线绳兴趣,感受绳子的美。

  2、鼓励幼儿大胆现象构图制作。

  3、培养幼儿审美能力(评价欣赏作品)

  大二班:自主区域活动

  小制作组(材料:鸡蛋壳、彩笔、手工纸、胶棒)

  1、培养幼儿对小制作的兴趣。

  2、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培养动手和运用材料的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意和创作能力。

  缝制组:(材料:布头、线针)

  1、愿意进行自我服务性活动

  2、大胆进行精细创作活动。

  3、初步掌握进行小肌肉活动的基本方法。

  益智区:(材料:废旧挂历)

  1、利用废旧材料,根据画面拼图。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形状的组合。

  泥塑区:(材料:橡皮泥)

  1、用捏、压、团、揉等方法制作橡皮泥作品。

  2、培养幼儿创造能力及对小制作的兴趣。

  穿线板组:(材料:绳子、穿线板)

  1、幼儿乐意进行小肌肉活动以及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习惯。

  中一班:自主区域活动

  益智区:

  1、让幼儿尝试按不同的颜色或瓣数进行插花,在插花中体验美感、成功的乐趣。

  2、能正确点数10以内数量并写出总数,根据总数粘贴。

  美工区(一)拼贴

  1、乐意寻找收集废旧材料,喜欢动手操作。

  2、愿意用废旧材料进行粘贴活动,随意拼摆自己喜欢的图案和图形。

区域活动总结 3

  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策略教育评价是一种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区域活动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是幼儿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或教育目标,运用多种记录方式,系统观察幼儿在区域的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搜集、分析相关资料和信息,并对幼儿的表现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评价能帮助幼儿提炼活动经验,增强他们后续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同时,它还是对教师组织区域活动水平的一种判断,从一个侧面呈现出教师观察幼儿活动的能力、分析幼儿作品及行为的能力等。笔者对30多所幼儿园的区域评价情况做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科学的组织评价策略,很好地解决了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指在区域评价时,应尽可能将参与活动的各重要当事人都作为评价主体,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更好地实施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由选择材料和同伴、自由操作活动材料和创作的过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以一种“支持者与引导者”身份参与。因此,区域活动的评价主体不应只是教师,而应该包括幼儿、教师甚至家长。

  1.幼儿。这种评价表现在:有机会发表自己对在区域活动中的探究经验和情感体验;可以对同伴参与活动情况发表看法。让幼儿参与评价,既可以培养幼儿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观察他人参与活动的情况,丰富自己的认知经验;又能帮助教师发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经验,为区域活动材料的适宜投放提供依据。

  2.教师。这种评价表现在:对幼儿的活动情况适时进行点评,对幼儿的评价进行小结等。这种评价可以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前进行。尤其在中、小班区域活动中,由于幼儿的语言和认知结构发展尚未完善,教师需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开展评价,以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或支持幼儿的`创新。

  3.家长。这种评价表现在: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区域活动的表现,了解教师的指导与观察方式,以理解区域活动这种方式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也能让家长通过观察孩子在区域活动的进步,逐渐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参与家园合作。家长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有选择地参与区域活动评价:

  (1)在家长开放日,观看孩子在区域活动的视频或者图片,亲身感受孩子在其中的成长变化;

  (2)通过区域活动图片专栏(通常以图文模式粘贴于班级墙上),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和班级的活动进度;

  (3)受邀观摩教师组织的区域活动现场,活动结束后参与点评。

  在实现“区域活动评价主体多元化”时,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评价过程中三个主体并非孤立出现。通常在一次区域活动评价时,至少出现两个主体,如幼儿和教师。

  第二,上述的三个主体不应只限于同一个班级范围内。可以是其他班级的幼儿、教师、家长,甚至是来园参观的客人老师。因为不同的评价主体,评价角度不同,会给幼儿带来更多新鲜和丰富的感受,也会给教师带来不同的评价思路。这一点在幼儿园开展混龄区活动时可以充分运用。

  二、评价目标明确化

  要明确区域活动的评价目标,让区域评价更科学和富有针对性。教师可以从两个步骤入手:

  一是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目标和建议,分别制定出各年龄班区域活动的基本评价方向。

  二是综合以下维度,分别制定各区域的具体评价目标:

  (1)材料的使用情况:材料是否满足了幼儿探索的需求,是否帮助幼儿完成作品,哪些材料陈旧需要改良,哪些材料欠缺需要补充。

  (2)幼儿的参与情况:幼儿在操作材料过程中,是否与其他幼儿合作,是否坚持完成自己的计划,能否正确使用和爱惜材料,操作中遇到问题怎么处理、情绪有何变化。

  (3)幼儿的作品或者活动过程情况:对作品的评价,需要教师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在美术区,评价一件美术作品,可以从色彩、构图、创造性与想象力、画面布局等多方面评价;在科学区,可以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进行验证,这就需要依据一些基本的学科知识。总之,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的特性和幼儿的实际特点。

  三、评价内容具体化

区域活动总结 4

  xxxx年11月27日,我镇小班幼儿教师集聚一堂,探讨适合小班幼儿开展的区域和各区域的活动目标。目的就是分层次、分阶段的`促进我镇区域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中我们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最后达成了如何开展小班区域活动的共识。

  以下是我镇小班教师共同探讨出来的适合小班开展的区域活动:

  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比如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印小鱼等送到娃娃家,制作花环送到表演角。这样会加强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做做玩玩中能轻松地得到了相应的知识。张园长也提出:“区域活动必须要坚持下去,要每天都做”,在孩子没有兴趣的时候,教师就要投放新的材料来提升幼儿的兴趣,老师在区域活动中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参与者,要随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及时更换和改善材料的投放,以保证幼儿的兴趣。

区域活动总结 5

  一、区域经济学学科的特点

  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1.区域性

  由于资源禀赋差异、集聚经济和转移成本的存在,区域经济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因此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必须与立足于一定区域的经济发展实际,体现出地域特色。

  2.综合性

  从广义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在现实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因此,研究区域经济问题,必须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经济地理等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体现出综合性的学科特点。

  3.应用性

  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各种区域经济现象和问题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回答。作为综合性应用科学,区域经济学最大的功用就是,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其应用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经济学可以为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各区域开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区域营销、区域管制和区域形象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同时也能为企业的投资区位决策和空间组织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二、区域经济学课程中引入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课程的应用性特征对区域经济学实践教学提出了内在要求

  由于区域经济学学科所具备的综合性、应用性、区域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区域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在学习经济理论的同时加强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法,深入理解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具有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传统的教学由于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对理论的讲授,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只是掌握了一些理论,而未掌握具体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在区域经济学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特点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首先把这个“实践”变成一个哲学的概念。其基本意义是指“行动”、“行为”及其结果。在《教育大辞典》中关于实践性教学的解释为:“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参与经济分析、解决经济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掌握经济理论的教学过程。其实质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密切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因此应该改革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具体区域问题中,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能使理论得到了演绎,从而做到知识的深入浅出。因此,实践教学弥补了理论与实际之间差距,使学生能在具体问题中分析经济现象、思考经济问题,寻找解决途径等,从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在区域经济学中的运用

  根据笔者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体会,实践教学在区域经济学中的应用应加强三个环节,两个能力的提高。三个环节是指:加强案例教学、实验课、实习基地的建设三个方面;两个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教与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用案例引入知识点

  案例教学就是利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能通过对特殊的、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经济学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科的基础,然而由于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选择恰当的案例引入知识点。传统经济学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围绕课本上的知识点来展开,即所谓的'“黑板经济学”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在案例教学中,通常是在课前将书面形式的案例素材交给学生阅读并准备,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因此,组织好课堂上的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加强案例教学,逐步达到理论与案例教学并重的课堂教学模式目标。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剖析区域经济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区域经济理论,并重点设置与本区域经济相关的专题,鼓励学生投身区域实践,主动学习,通过收集资料、调查走访的方式,关注区域经济热点问题,开扩经济视野,指导经济生活。

  2.增加实验课时,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定量性是区域经济学的一大特性,区域经济问题需要设计函数模型及经济指标的计算,计算机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区域经济学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数学分析方法,建立各种区域经济计量模型,以分析和揭示区域经济的总体变化,内部各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外部联系。目前,有许多数学分析方法,如多元回归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都已在区域经济研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各种统计软件如EXCEL、SPSS、EVIEWS等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在教学中,根据难点与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引入软件在区域经济学中的应用。如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区域差异的问题,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差异很大,客观上形成了四个经济发展梯度。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梯度形成的原因,对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差异因素进行归类,找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是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前提。从搜集数据到模型的选择、指标的选择以及SPSS统计软件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学的课程设置中增加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能更好地增强区域教学的应用性。

  3.加强专题研究,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由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那么不同的区域必然面临不同区域问题,如落后区域表现为经济结构落后;萧条地区则又表现为经济结构陈旧;过度繁荣地区表现为新旧产业同时并存,许多没有联系的部门仍然存在,不能带来集聚效益,反而带来臃肿、污染、运费昂贵、劳动力价格高等一系列城市病。因此可根据不同地域特色,开展专题研究,引导学生根据经济理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科研写作中来,如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论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区域经济、研究区域经济问题的热情。

  根据调查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设计出相应的专题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测度等题目,学生进行专题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相关课题和项目,或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学生可以参与的课题,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因此区域经济学又是一门应用经济学,通过对区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教学环节

  加强与校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以及实验课的练习,学生的区域经济学的知识日渐丰富,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原理,更快地掌握专业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专门安排集中实践,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课程实验、模拟实习或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特别是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实践教学。教师可以与基地的人员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并以此为平台让学生加入课题研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5.不断提高教师能力,科研促教学

  加强区域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这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在教学能力上,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区域经济学知识,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区域经济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是在授课时,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运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去学习探究本学科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教学素养,提高教学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学与科研要相辅相成,教师教学不能从书本到书本,要有原创性的认识和总结。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各种区域经济现象和问题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解答,各种区域经济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支持,人们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这就对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积极投身于区域经济建设中去,参与实践问题的解决,以实证研究提升理论水平。通过论文及课题的写作,加深教师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使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中更能做到有感而发,总结教学科研经验,这样实践教学效果更佳。

  总之,在区域经济教学中,需要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课程的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案例分析与专题研究,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认真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为具备较强的区域经济学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人才,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区域活动总结 6

  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参照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状况,在新《纲要》、《指南》和《园务计划》指导思想的引导下,贯彻、落实“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发展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发展个别化教育。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安全为首要目标,尊重幼儿的兴趣,加强日常观察;创设良好的环境,优化一日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二、班况分析:

  我班共有幼儿35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5人。经过一学年的中班生活,大多数幼儿已建立了比较有序的生活作息;在园能保持愉快的情绪,对周围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感兴趣;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合作分享,乐意为集体和同伴服务,初步养成了规则意识。但是,幼儿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幼儿不能主动表现自己,个别幼儿缺乏谦让意识,挑食现象仍存在,个别幼儿规则意识不强,各项活动我行我素。本学期,我们将针对这些现象,采取相应措施,注意个别指导,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三、工作思路:

  (一)班级文化:

  营造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幼儿产生归属感,触动孩子自发加入创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创设与幼儿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皮皮鼠》故事中小老鼠们的活泼可爱、机智勇敢是小朋友们努力的方向,班名皮皮鼠由此而来,它引领幼儿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嘴角微笑、用小手帮忙、用心灵感悟。

  (二)课程特色

  1.本学期拟开展《我是大班小朋友》、《自信的中国人》、《丰收的季节》、《我喜欢的动物》、《拥抱冬天》等主题活动。

  2.开展班本剧《筷乐童年》,围绕筷子开展主题活动,和幼儿一起讨论剧本确定角色、动作、对话等,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提高幼儿的参与性,做到班上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表演。

  充分利用幼儿园多功能厅剧场排演班本剧,让幼儿在演一演、说一说的过程中锻炼胆识、增强自信。

  3.开展生成性课程《家乡的大海》,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自然界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感受家乡大海的壮阔与美丽,激发幼儿对海洋文化和大自然的浓厚兴趣,萌发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海洋的意识。

  4.开展每月的“生日课程活动”,在集体生日中感受温暖。

  5.开展“我和音乐一起玩”课程活动,精心挑选韵律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幼儿感受乐曲的能力,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三)班级日常管理

  1.班级常规常抓不懈。

  与幼儿共同商讨、制定班级公约,并督促幼儿自觉遵守,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衔接,保证一日活动环节的正常有序地进行,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

  3.建立“值日生”制度,每天5人轮流当值日生,鼓励幼儿主动完成每天的值日任务,在生活中培养劳动习惯,在为他人和自己服务中加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发展动手能力。

  4.认真观察幼儿,用照片、文字等对幼儿的游戏、学习和生活进行记录,认真完成每日班级日记。

  5.全班幼儿参与竞选升旗仪式主持人的活动,锻炼孩子们的胆量,培养民主意识。

  6.每天正常开展阅读活动,积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感受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开展亲子阅读表演,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7.班级老师及时交流沟通,反思一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商讨最佳的教育方案,不断增强班组成员的默契度。

  8.注重班级网站的管理,将收集的幼儿活动照片、作品,及时上传,并通过特定栏目向家长宣传家园共育知识,将班级的活动情况及时在班级网站上公布,使家长能第一时间了解班级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真正做到网络信息化。

  (四)环境创设

  1.创设安全舒适的环境,鼓励幼儿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并懂得爱护班级的.各项物品。

  鼓励幼儿与老师完成主题墙的布置与更新,体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让环境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

  2.优化班级教育环境,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定期更换主题及活动区材料,注重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在美工区设立美术作品栏,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展示作品及欣赏作品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

  3.在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中,美丽的种植区始终都是班级环境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因为它不仅具有绿化班级,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蕴涵着很大的教育价值。在当今的都市生活中,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在种植区里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他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它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能力。因此我们利用自然角开展有趣的种植养殖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4.幼儿园种植园地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在创设教育环境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让幼儿在园体验田园生活,回归自然,同时也让幼儿体验劳动收获的快乐,根据新《纲要》的精神要求,我班会充分利用种植园地作为教育资源对幼儿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认真考察,合理布局,规划管理种植园地。通过种植活动,不仅让幼儿学会了种植管理、简单的田间劳作,更让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看到了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亲历了种植这一感性经验,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从而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种植园地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五)游戏活动

  1.深入开展课程游戏化,结合主题活动及本班特色,创设适宜的活动区,设计适合大班幼儿的一系列区域游戏内容。

  2.结合主题活动、根据幼儿的水平、能力和需要设置合理的区域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有效地观察幼儿,从幼儿行为中反思活动中的各项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

  3.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提供各种不同的操作材料,注重更新升级,实现区域游戏常态化。

  注重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小组学习”、“区域学习”。

  (六)家长工作

  1.本班外地家长较多,一些家长由于语言的不流利和老师交流较少,我们要利用接送机会主动与家长联系,了解幼儿在园外的表现,加强家园联系、沟通。

  2.及时更新家长园地及班级网站,介绍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反映班内一些情况和每周教学内容。

  指导家长创设教环境与生活环境,营造幼儿良好的家庭氛围。向家长提供幼儿生活、教育常识给予指导,定期了解家庭教育的情况。宣传正确的保教思想,争取家长对班级管理的理解,使家长能够自觉抵制社会错误的教育舆论。

  3.利用信息化家园联系方式,电话、家校通、QQ群、幼儿园网站中的大三班网页等,鼓励家长积极留言,主动与老师联系沟通。

  4.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

  尝试挖掘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家长更深入的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使家长与教师间、家长与家长间形成互相探讨、沟通、学习的良好家园互动气氛。

  5.充分利用家长、社区等资源丰富主题活动,鼓励幼儿与家长收集活动资料、废旧物品来园,充实教学、游戏资源,寻找有职业特色与个人特长的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逐步构建与实施适合孩子成长的课程模式。

  亲子活动:

  1.开展“亲子一日游”,感受家乡大海的壮阔与美丽,体验与爸爸妈妈一起游玩的快乐。

  2.开展班级亲子讲故事比赛。

  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熟悉并讲述自己最喜爱的故事,在每天的餐前阅读活动中与老师、小朋友们分享故事内容,结合生成活动开展“亲子绘本剧”展演。

  3.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日常活动照片、作品的收集,认真观察幼儿记录成长故事,制作“亲子档案”。

  (七)安全教育:

  1.科学摆放室内物品,创设干净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坚持对教室早、午检,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

  2.加强安全教育,采用谈话、讨论等形式,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幼儿尝试记住父母工作单位、家里的电话号码。

  3.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园地,开展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增强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

  4.做好接送安全工作,教育幼儿不跟陌生人离开或擅自离园。

  5.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记,主动遵守社会基本规则。

  6.带领幼儿参加户外活动,保证活动量。

  通过教育,使幼儿知道在所有的活动中不要互相推挤。尤其是玩大型玩具时做到不推不挤,不从上往下跳。

  (八)卫生保健:

  1.严格执行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卫生消毒工作,做到每天早晨来园开窗通风,玩具定期消毒,认真彻底地做好班级卫生工作,做到教室无杂物,厕所无异味,睡眠室整洁干净。

  2.给生病的幼儿以特殊的关爱,观察孩子身体的细微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加强自主点心和自主午餐的管理,尽可能的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指导幼儿做好值日生工作,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良好的劳动习惯,知道爱护劳动成果。

  4.加强幼儿的户外活动的管理,及时提醒幼儿增减衣服,为出汗的幼儿及时擦汗、换衣、垫汗巾,督促幼儿多喝水,提醒孩子管理好自己的保温杯,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的侵扰。

  20xx年幼儿园第一学期班务计划范文三学期初,我们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共同讨论并制定了本学期的班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幼儿33名,其中男生17名,女生16名,刚来的新生1名。有了小班一年的基础,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一定的进步,大部分幼儿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仍有个别幼儿不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因此今年孩子入园哭闹的现象仍然有,有2个孩子在入园的头两天哭闹得比较厉害,即使在老师的安抚下,安静下来也比较慢。本学期将在培养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基础上认真规范幼儿的一日常规,努力做好保教工作,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1.加强幼儿的常规培养。

  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活动秩序,从而影响孩子的发展。通过晨间谈话、随机谈话、离园前谈话等,向幼儿讲清常规、要求,并采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训练,严格检查常规执行情况,逐步培养幼儿能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之间的友爱、谦让、协作精神。根据每周活动目标,及时在各区域有层次地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在活动中认真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在活动遇到的问题。

  2.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幼儿的讲述能力。

  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方法,能逐页翻读、学习用完整的话表达每一页的大致内容。训练幼儿讲述故事的能力,利用空余时间开展故事比赛活动。

  3.班本课程的开展。

  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和学习愿望有效开展班本课程。

  4.继续开展区域和主题相结合的活动。

  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方面,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必须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本学期我班共设置六大区域:(1)阅读区,(2)益智区(3)阅读区(4)、美工区。(5)建构区,(6)角色区(娃娃家、理发店、医院)。

  5.结合季节特征,收集废旧泡沫箱带领幼儿进行种植豌豆活动,让幼儿从认识豌豆种子开始,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种植的过程和豌豆的生长过程。

  并尝试进行观察记录。

  6.积极有效的开展户外活动。

  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重要活动。要确保幼儿活动的时间,保证活动的质量,增强幼儿的体质。结合我园“运动特色”的办园宗旨,有目标的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

  7.做好家长工作。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利用各种网络平台QQ群,电话等主动家长联系沟通交流,我们还将利用向家长园地公开我们的各项活班本课程的实施动,包括一些育儿经验和针对问题幼儿采取的促使。同时,教师还鼓励家长大胆提合理化意见,以便本班保教工作的改进。

  8.安全工作。

  把安全放在首位,从细微处着手,确保幼儿健康安全。本学期我园正在进行施工建设,园内环境比较复杂,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教师需要高度警惕,加大力度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责任意识,时刻关注每一名幼儿,确保孩子们在安全的范围内活动。本学期我们搬到了二楼,在前两个月内,要每天叮嘱孩子们正确的上下楼梯方法,不在楼道内追逐玩耍,不扒栏杆,通过故事、情境表演、观看动画片等多种生动的形式,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教育幼儿不玩火、不玩电,不到水池或池塘边玩耍。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安全逃生方法和自救办法。

  三、逐月安排:

  九月份:

  1.创设适宜的班级环境,迎接幼儿的到来;

  2.制定教学计划、班务计划、主题实施路径表、完善集体备课形式等;

  3.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排早操;

  4.和幼儿共同收集废旧材料,丰富班级区域游戏;

  5.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6.结合中秋节,开展“中秋家家乐”主题活动;

  7.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8.跟随幼儿的兴趣,生成班本课程主题;

  9.和幼儿共同商讨、创设班级自然角;

  10.及时将幼儿活动剪影、观察记录等上传至班级网站;

  11.和幼儿共同规划园内种植角,对种植角进行整理、播种等;

  12.结合《指南》中的健康领域,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评价、总结。

  十月份:

  1.开展“庆国庆”主题活动;

  2.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3.继续开展班本课程活动;

  4.开展“浪花节”园本特色活动;

  5.开展“九九重阳节”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爱身边的老人;

  6.开展“美丽的秋天”亲子秋游活动;

  7.对照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找出薄弱环节,进行改进;

  8.及时更新区域游戏材料,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必要的条件;

  9.班级开展“读书漂流”活动;

  10.结合《指南》中的语言领域,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评价。

  十一月份:

  1.开展“

  11.9”幼儿逃生演练及安全教育活动;

  2.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

  3.结合“感恩节”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幼儿知道家人、老师等对自己的爱,学会感恩;

  4.结合班级情况,继续开展班本课程;

  5.为每位幼儿建立成长档案;

  6.结合《指南》中的艺术领域,对幼儿的一日活动环节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评价;

  7.开展“升国旗”主题活动。

  十二月份:

  1.继续为幼儿建立成长档案;

  2.积极参加幼儿园的课程叙事展示活动;

  3.结合《指南》中的科学领域,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分析、评价;

  4.撰写“我的成长故事”,参加幼儿园的师德宣讲活动。

  一月份:

  1.开展“庆元旦”庆祝活动;

  2.撰写评语,填写幼儿素质报告书;

  3.对幼儿进行发展评价;

  4.对幼儿进行假期前安全教育工作;

  5.归还、清理班级物品;

  6.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20xx年幼儿园第一学期班务计划范文四为了使自己本学期能够更好地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特拟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级工作重点及具体要求

  这一学年是孩子进入小学的最后一年,是关键性的一年,我们会对孩子继续进行一日常规的要求与管理,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1.班级集体日备课方面:

  每天下班后,班级的三位老师在一起回顾当天班级孩子的生活、游戏、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并反思,提出有效的次日指导事项。同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好第二天的活动计划。

  户外活动:包括体能锻炼、集体游戏、户外早操、户外劳动、户外散步等等。在这里着重介绍两点,体能锻炼与集体游戏。体能锻炼: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场地情况,开展不同的游戏活动。每天以一项体能锻炼为主,如走:首先我们会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练平衡走,跨越障碍物走等等。集体游戏:以运动量小、放松游戏为主。

  区域游戏:我们会根据主题活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并结合季节特点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

  集体备课:我们会结合主题开展相关活动,并根据孩子的兴趣与需要随机生成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

  生活活动:结合前一天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小组活动:根据活动延伸或《操作》进行活动,主要以数学操作与绘画为主。

  阅读、律动:每周我们会不定期的安排绘本阅读、律动活动,同时也每周开展一至二次“我是故事大王”的讲述故事活动,提前做好安排,做到人人轮到参与,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胆量。

  2.种植活动

  种植角:结合本班特色,和幼儿一起布置植物角。分班级特色种植区、观赏区(观赏、实验)。

  户外种植:根据季节及场地特点,组织幼儿进行种植。

  3.幼儿阅读

  (1)开学初,要求每位幼儿自带1——2本绘本,丰富阅读区。

  (2)家园互动,进行亲子阅读。

  (3)每周的阅读时间,开展1——2次的“故事大会”活动,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进行讲述。

  4.环境创设

  本学期,我们以蓝印花布与纸板为主材料进行班级特色布置。

  5.班本课程实施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制定班本课程计划,并付诸于实施。我们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家长参与到课程活动中,真正意义上做到家园互动。

  6.亲子活动

  我们将结合“重阳节”,邀请爷爷奶奶走进教室,开展“重阳情”亲子活动,另外,我们还将开展亲子运动会、亲子郊游等活动,进一步增进亲子之情。

  7.安全保育工作方面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的首要工作,孩子健康,是一切目标实现的关键。本学期我们会更加做好班级幼儿安全卫生工作,合理组织好幼儿一日活动,加强室外体育锻炼:

  (1)做好班级的各项消毒,以防病毒感染。班级保育员必须要按消毒制度来开展工作,按时消毒幼儿活动室、午睡室、水杯、毛巾等,班级物品要摆放整齐,保持桌面、活动室的四角无杂物,让幼儿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2)培养好幼儿的各种生活习惯,以防幼儿病从口入。教育幼儿要注意个人的卫生,不要玩水,不要把手指含在嘴里,不要把脏东西放进嘴里,不要随便把东西塞在鼻子或耳朵里等等。

  (3)保证幼儿的活动安全,活动前检查活动器械的安全,活动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等等。

  8.家长工作

  利用家长园地,早晚入园、放学等方法与家长交流、沟通,使家长及时了解班级动态、教学活动、幼儿在园情况。继续充分挖掘家长、注意发现与利用家长特有的教育优势,对幼儿进行教育,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及我们的教学。

  二、逐月安排:

  九月:

  1.制定各类计划。

  2.创设班级环境、收集区域游戏材料。

  3.结合孩子的换牙期,开展爱牙日活动。

  4.开展《中秋乐》、《迎国庆》等主题活动。

  5.制定班本计划,开展班本课程活动。

  6.丰富班级种植角,进行户外种植。

  7.学习新早操。

  8.开展“增强防范能力”为主题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月。

  9.迎接插班生入园,稳定新生情绪,热情接待家长来访,积极做好家长工作。

  做好常规的规范工作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常规。

  十月:

  1.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

  2.结合重阳节,开展“重阳情”亲子活动。

  3.结合主题活动调整班级环境创设和游戏材料的提供。

  4.结合金秋时节的季节特点,开展“秋游”活动,培养幼儿的游览之礼。

  5.继续开展班本课程活动。

  6.做好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7.加强安全常规教育、文明纪律养成教育,形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乐于帮助别人。

  8.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避火演习、避震演习)。

  9.结合秋游在幼儿中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十一月

  1.开展亲子运动会。

  2.加强幼儿班级常规教育。

  3.做好班本课程的工作,完善班本课程资料,准备参加年级组、园课程叙事评比。

  4.积极准备参加消防日(119)活动—

  —“安全在我心中”,进行“119”防火演练。

  5.开展家庭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并进行防拐演练。

  十二月:

  1.开展自理能力—

  —“叠被子”比赛。

  2.结合“庆元旦”主题,与幼儿共同创设迎新年的班级环境。

  3.鼓励幼儿不怕寒冷,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身方式,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

  一月:

  1.开展“冬天”主题活动,结合主题活动调整班级环境创设和游戏材料的提供。

  2.做好寒假班级整理工作。

  3.做好学期结束各项总结工作。

  4.做好幼儿离园工作,加强假期安全教育。

区域活动总结 7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经常开展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为了幼儿良好全面发展必须开展的一种区别于讲授课堂的自主活动形式。目前,不管是私立还是公立幼儿园都会采用这种方式对幼儿进行合适的思想引导和基本合作意识的树立。但是,也有很多幼儿园在开展此类区域活动时存在很多的误区,这些误区有可能会影响到对幼儿的教育以及幼儿的各种认识的形成,因此在这里分析一些常见的误区,提出相关应对策略显得十分必要。

  一、区域单一,多元区域是基本

  首要的误区就是幼儿园提供给幼儿的区域实在有限,这也是很多幼儿园都确实存在的问题。为了节省开支,节省精力,不少幼儿园认为,只要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就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就可以培养并开发幼儿的各项综合素质。这是严重的教育误区。

  因此,幼儿园提供多元区域活动是保障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一般地,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都应该包括制作区、美工学习区、表演区、角色扮演区、阅读区、科学益智区、语言练习区、感官操作区、沙水戏耍区、运动锻炼区等,这些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功能,如果一个幼儿园提供的单一的区域,那么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就只有可能学到单一的一种功能,而且,单一的区域还不一定能发挥了教育目标下的预设的功能。以此看来,要能够确确实实的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意义,多元的区域活动设置是一基本条件。

  二、区域间关联性差,优化区域结构为要务

  其次,误区之二就是在保证了多元的区域之后,每次的区域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差,也就是每一个的区域活动是单一的一个单元,并没有和其他的区域之间产生互动。这样的误区经常是由于安排不当和区域结构混乱造成的。对于这样的教学误区,首要的是要认真的对每次活动的区域进行合适的部署,并在部署过后对整个的区域结构进行优化。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每次的区域活动是由一个区域和几个子区域组成,因此要在大区域的大主题下进行其他子区域的恰当安排,这样才可以恰如其分的促进幼儿相关人格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在主题为“我为自己骄傲”的大主题的区域背景下,我们可以设置以下的几个子区域制作区、美工区、角色扮演区。由制作区制作蛋糕,美工区需要制作放在蛋糕上的图画,角色扮演区让孩子自己去市场上卖掉,这样一个完整的区域活动不仅让幼儿体会到充分自由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同时还可以深刻地让幼儿真正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三、干预不当,严格教师培训是必需

  区域活动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各项素质,同时也是让孩子体会到快乐感和满足感的一个平台。但在一些幼儿教师看来,只要是老师觉得不顺的就一定要纠正孩子,从而达到自己所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误区之所以存在,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于幼儿教师的准入标准太低,并且没有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定期的教师培训,从而使得教师不恰当的实施教育。

  要始终把严格培训教师的基本操守及基本教学素养作为提升教学水平的必需途径,才能始终让幼儿在正确的教师干预下开展高效的区域活动。要让幼儿在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同时,针对自己的兴趣,有选择的参加到区域活动中。比如,在进行不同区域间互动的区域活动时,教师要把幼儿的自主选择重视起来,更不能也不要刻意去任着教师的性格去强制安排幼儿去做幼儿不想做的事情,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与此同时充分尊重幼儿也是必要选择,要始终以幼儿的兴趣点为起点,这样才能把开展区域活动的正面效果扩展到最大,并且最大化的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干预不当并不是说不能干预幼儿的活动过程,而是要进行恰当的指导并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探索,学会交往。

  四、反思不足,吸取教训是重中之重

  需要强调的另一个重要的误区和教师的工作密切相关。一般的,在举行完区域活动后,很多教师会以为万事大吉,但其实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要对每次的区域活动做一个经验总结和反思。只有这样,幼儿多方面健全的发展才会有后备保障,幼儿园在保障幼儿的各项基本素质正向发展的大方向上才会保持前进的势头。这也是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发挥其至关重要作用的体现。

  当然,做到一活动一反思,一区域一监督的程度并不容易。如何才能保障区域活动的个性化和丰富化,作出怎样的反思才更有利于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这都是需要在反思过程中获得,也需要在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中得到进步。在今后的组织活动中教师需要遵循政治哲学中的这样一条规律,那就是始终坚持从实践到认识的无限反复,并最终获得真理。贯穿到区域活动中就是要充分挖掘每次活动、每个区域的教育功能,努力开发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和天赋。比如,在以“我为自己骄傲”为主题的区域活动结束后,所有参加此次活动的教师应该聚在一起开一次研讨会,讨论这次区域活动的成与败,研究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应该有哪些进步,并避免那些失误,并要求教师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做活动后总结。

  总之,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主性活动,因为这样一种活动给予了孩子充分的选择空间,可以让幼儿在这个区域里无拘无束的和同伴一起玩耍,并且能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主动地、充分地学到更多更牢固的知识。

区域活动总结 8

  一、调查目的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现状究竟如何?为求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幼儿园及教师对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各年龄班区域的创设、教师的指导水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发现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我设计了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相关对策,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效益的提升,也为教师培训提供客观的实践依据和丰富案例。

  二、调查的内容

  (一)幼儿园各年龄班区域的创设情况

  1、空间利用:区域数量的适宜性;区域分隔、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区域内容的丰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师的指导水平

  1、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情况。

  2、教师组织幼儿区域活动后的自我反思情况。

  (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情况

  1、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2、参加区域活动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3、在区域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与合作能力。

  三、调查的方式

  (一)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5个班的区域活动。同时,还对16位教师进行了访谈,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二)调查形式

  1、实地观察区域活动。对小、中、大5个班的区域活动进行现场观察记录。

  2、访谈。对幼儿园的园长、教师进行实地采访,了解她们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想法和做法。

  3、查阅资料。教师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幼儿园对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改观。应该说经过前阶段宣传学习及相关的教科研学习,各班对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改观。

  (二)年龄段区域的时空利用与材料投放无显著差异。

  从调查中表明,周计划中安排区域活动的时间为每周5次。从6个班的调查看,区域活动时间安排基本上是切合实际的,大部分班级既保证了整块活动时间也能注意晨间、饭后、离园前随机开放。在空间的利用上,区域数量的设置能根据幼儿人数需要,并努力为幼儿提供较丰富的活动材料。小、中、大班时空利用无显著差异,但区域的布局与分隔存在较多不科学现象。如:有的班幼儿拥挤在专门的区域活动室活动而教室却空着,有的班区域之间没有间隔;还有的小、中、大班都用桌子或可乐瓶间隔等,造成活动干扰,不利于形成和谐的活动氛围。区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及发展,统计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无显著差异。因此,研究材料的价值及投放策略已成为我们当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

  (三)教师有较强的指导意识但指导水平一般。

  区域活动是孩子自主自愿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没有成人的支持,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因此,幼儿园区域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指导。调查显示,目前我园幼儿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意识较强但指导水平一般。

  1、区域指导计划与反思缺乏针对性。从资料查阅与访谈情况看,幼儿园十分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积累一定书面资料。主要表现在:同样是一个动作技能,小班与中班的要求相似,这样就给教师制定具体活动计划带来影响,甚至于影响幼儿的正常发展;②缺少延续性。指导重点不明,观察盲目,缺乏针对性。

  在教师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反思的技能也亟待提高,如请教师谈谈本次活动孩子的活动情况时,大部分的教师只是简单描述孩子的兴趣、目标的达成度,不能很好地分析现象之原因,因而,提出的指导策略就不具科学性确切性。

  2、教育观念与经验直接影响区域指导的实效。

  在调查中显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记录方式与教龄有关,更与教师的教育机智相关,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观察非常敏锐,善于发现幼儿活动过程中的亮点、难点,紧紧抓住指导契机;而有的教师虽有观察指导重点,但观察能力弱不能发现指导契机;还有的教师观察无目的,指导仅停留在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上。从观察教师的现场指导情况看,教师对区域指导的.认识基本正确。在访谈中每位教师都认为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最关键,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提高。通过不断的学习,许多教师对区域活动的主要特征掌握较好,比如,教师们都认识到自主性是区域活动的特点,她们会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去看待幼儿的行为,允许幼儿按意愿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真好”,“你真能干“,“再试试”,“等一会再来看你”。在这些语言的背后,体现了教师对孩子活动的尊重,尤其是许多教师经常运用的这句话:“我等会再来看你”,既表达了对孩子劳动的尊重,更培养了孩子的坚持性,也促使教师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我看到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是放松、快乐的,活动的主动性较好。

  3、教师指导的方法类型较丰富,但比例失调。具体表现在:

  ①师幼关系良好,年龄特征不明显。不同年龄班的区域活动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否体现年龄班的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调查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处理上比较恰当,小班多以平行游戏身分出现,中大班多观察点拨。但是指导内容比较单一,停留在表面,提出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创造性、社会性方面,要求含糊,缺少层次性。

  ②指导方法总体类型多样,比例失调:教师通常能够运用语言、动作、图示、材料、同伴等媒介进行指导,互动的方法有直接指导、示范、暗示、启发、同伴互动等。总体类型来看,指导的方法还是比较多样的,但是从运用的比例来看,偏重于直接指导与语言互动,总体质量不高。

  我们都知道,区域活动的理论依据是发现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隐性指导。少用语言的直接指导。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正确答案。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感受,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从观察访谈中我们发现: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教师更能带好区域活动,如小班的郑老师做的就非常好。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她平时非常注意观察自己班内的幼儿,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她经常会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设计具体措施:如针对常规问题,她曾用过指派小组长、评比等方法。

  (五)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差异较大。

  1、区域活动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但班级之间存在差异。

  自主学习是区域活动的一大特色,它体现在幼儿对活动内容、活动伙伴、活动材料等方面的自由选择。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孩子,他们都能自主地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游戏活动,这体现了教师对幼儿意愿的尊重,符合新《纲要》的精神。

  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表现了比较好的坚持性。调查显示,各个年龄段都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能自始自终积极、专注地参加区域活动,说明幼儿的“坚持性”还是比较好的。

  五、今后要注重:

  (一)强化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区角活动的价值。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开展区域活动顺应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应建立园本研训制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教师论坛等一系列方式,帮助教师学习感悟区域活动的价值,树立广义的幼儿园课程观,把开展区域活动与主题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开展区域活动和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我园情况,小班也可尝试在作息时间与空间的组织安排上,让区域活动成为主要的活动,从而改变以往那种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中心的倾向。

  (二)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交流是分享智慧、引领进步的重要途径。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增进园际间、教师间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运用姐妹园结对子、区域活动观摩、区域环境创设评价、疑难困惑问题研讨、区域案例交流评比等多种方式激发教师互助学习研究的热情,并在共同研究区域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师幼群体共同成长。

  (三)立足三个优化,提升区角活动的效益。

  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绝不能流于形式,不讲效益。因此,幼儿园应在优化时空,营造自主开放的区域氛围;优化材料,创设积极互动的区域环境;优化指导,提供适宜有效的活动支持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升我园区域活动效益。

  总之,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这一载体,进一步引导教师总结反思,深入实践研究,把新《纲要》的先进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为之中,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师与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关注。

区域活动总结 9

  在幼儿园各项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有着它独特之处,它不仅仅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幼儿并且还使幼儿在其中得到发展。所以重视区域活动,合理开展丰富的区域活动,必将使每一位幼儿得到更深的发展。走进童心世界,不仅仅仅是尊重、了解、理解幼儿,还应努力促进其发展。然而“养料”从哪里来,仅仅靠在群众教育活动中汲取的那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是幼儿们对该教育活动资料不必须会充满兴趣;二是在群众教育活动中幼儿们动手参与的机会太少。这不免让他们觉得乏味,于是幼儿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观察与分析,找到一种使幼儿得到发展与提高的途径,这种途径便是区域活动。因为区域活动有着它优越的条件:

  1、参与区域活动幼儿完全是自愿的,幼儿能够自主行为,不受控制,没有被强制之感;

  2、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发挥和体现。由此可见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必然所在。

  对中班的孩子来讲,对事物的兴趣显得极为重要。因为这一年龄段幼儿的梦想、信念尚未构成,知识经验的积累来源于兴趣,兴趣能把幼儿的认知与行为统一齐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例如:我们的“想一想,之后串”活动区域,就很好的体现了认知与行为的和谐统一,幼儿在这个活动区域里幼儿在玩一玩,串一串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学会按规律排序、区别长短、认识颜色,还能使幼儿的手、眼、脑得到更好的协调发展。再如:我们的“夹一夹,数一数”活动区域,孩子们在练习夹豆子的过程中,自然的就练习了分类、数数,以及认知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同时孩子的专注力得到了培养,小手肌肉群也得到了协调发展。

  在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对区域活动往往是兴致很高,每次到活动结束时,仍有许多幼儿玩得乐此不疲,总是要求教师在玩一会儿,这就证明幼儿对区域活动充满兴趣。当幼儿对某一事物充满兴趣的同时,他们就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也就是吸取养料,而这种学是用心的学,主动的学,欢乐的学。区域活动属自由的游戏活动,幼儿的自由度很高,在高度的自由活动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就又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熟练、灵活地运用技巧来解决问题。例如:有一次,两个小朋友在我们的“想一想,之后串”活动区域里玩儿,不一会他们俩竟用我们为他们准备的操作材料小吸管拼摆起小房子来,由于小吸管长短不规则,拼出来的小房子歪歪斜斜,可是他们在那里拼摆得津津有味。并且他们还高兴地喊:“教师,教师快看看,我们摆得小房子多漂亮!”这时我顺着他们的兴趣加以引导,引导他们拼摆出一幅完整的画面。还有一次,几个小朋友在建构区里玩,他们商量着用废旧纸箱做的大型积木,搭建一个“小超市”。就在他们分配主角时争吵了起来。这时我们及时参与了活动中,由于我们的参与,孩子们的战争自然就结束了。并且很高兴得玩起了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您好,欢迎光临、欢迎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需要研究教育对象,依据特定的'教育对象的实际,主动创造适宜有效的指导方法。不断地发现问题,就不断的提高。例如:我们班的几个小朋友,由于他们的年龄比较小,理解问题的潜力比较差,所以在数学群众教育活动中,比较较抽象的问题不宜理解。于是,我们在区域里,专门为他们创设了数学操作区域,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来理解、来感知。在他们操作的过程中我们给于指导。记得有一次,在玩区域活动时,我们发现赵一舟小朋友对物体一一对应的点数还存在着必须的困难,于是我们针对这一实际状况,在区域活动中为他创设了“筛子”游戏区域,来激发赵一州对数的学习兴趣。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及时给与指导与帮忙。通过一周的区域游戏活动,赵一舟果然对数产生了兴趣,对一一对应的正确点数物体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区域活动发展的深入,我们使每个区域资料更加丰富起来,使他向纵深发展,让幼儿不断理解新的挑战,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得到提高。例如:我们的“夹一夹,数一数”活动区域,让本来不会使用筷子的幼儿去夹数大的粗造的东西,给他一个成功的体验。本来有的孩子会使用筷子了,我们会让他夹数更小更圆滑的东西,给孩子创造一个自我挑战的机会。

  我们开始创设区域活动的时候,难免会让家长们帮忙我们搜集一些废旧材料,为此还得到了家长们的不理解。可是通过我们的家园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们观摩了幼儿的区域活动状况。使家长们真正的了解了区域活动的好处所在。在家园半日开放活动观摩幼儿的区域活动时,我们班的家长感慨地说:“别说是孩子了,就连我们当家长的也想动手玩一玩”、“你们创设的这些区域,真正能挖掘孩子们的潜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孩子们在区域里,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一齐玩得这么开心,孩子在那里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合作。这正弥补了独生子女时常在家一个人独处的缺陷。”可见,我们创设的游戏区域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区域活动总结 10

  最近有一个周五晚上我组织了一个小组17个人出去聚会,人生中有很多第一次,但这样第一次当一个小小领导者的经历真的刻骨铭心。组织一次活动需要考虑好时间、地点,确定好人数,选定好出行方式,最重要的还是提前与餐厅或商家预订好包厢。我作为一个活动不积极分子,偶尔出去参加活动都是跟着大部队走,早已经养成了依靠他人的习惯,这一次我发动的音乐餐厅的聚会让我成长了很多。

  由于时间临时改了,所以聚会前几天我才着手预订包厢和生日蛋糕,自己摸索着如何使用以前只听说过的美团app、支付宝里的口碑还有微信上一些可以下单的小程序,找到好吃好玩的地方不难,但把价格和距离考虑进去着实不易选择合适的店家,有对比但没有伤害,很难决择。在选择的同时我使用了电话和微信去跟商家取得联系,了解一些详细的信息,多方面考虑后最终和商家达成交易,这个过程中让我学会如何去跟别人沟通,提升了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在音乐餐厅吃饭唱歌游戏,足足三个小时,感觉也不短,最后在这么豪华的餐厅结账也是我第一次经历,服务员小姐姐带我到前台,付完大概五分钟后,我才想起原来我的押金还没退!幸好机智的我问她要了一张详细的账单,我核对了一下账单发现上面没有提到押金,所以立马跑去问前台收银员,然后退回了我一百的.押金。离开音乐餐厅的时间不早不晚刚刚好,幸运的我们赶上了最后一趟末班公交车,没有了打车的焦虑,感觉到无比的开心。

  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地去发现和解决未知的事情,人生中会有很多的第一次,当你经历过这些,会觉得受益匪浅。“阳光下像个小孩,风雨里像个大人”这大概就是生命中最好的模样吧。

区域活动总结 11

  大约五年前,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等召集全国二十多所幼儿园召开了一次小型会议,议题为如何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的课程资源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尤其把重点落在加强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上。几年来,参会的幼儿园分别对幼儿园的表演区、民间工艺区、种植区、养殖区、炊事区、阅读区、科学区等区域活动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出版了“幼儿园课程资源研究丛书”。

  ① 课题组在总结前期研究成果之后,认为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课程资源和活动多样性的研讨,以不断提升资源的多样化水平,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因此,本次大会在梳理和分享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如何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多样化、生活化、游戏化,以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大会特邀内地和港台多位学前教育专家出席,聚焦国际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学前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主席孔美琪博士介绍了当前国际学前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学前课程领域的专家虞永平教授等通过主题报告的形式阐释了对学前课程及课程资源的认识,内地的18所幼儿园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来自台湾的周淑惠教授和来自香港的黄书诚教授也分享了各自在台湾和香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一、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课程资源对于幼儿活动的重要性,对于幼儿获得多样化经验的重要性。幼儿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的,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在与环境、同伴和教师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新经验。本次大会围绕以下议题进行了探讨。

  1.关于资源意识的树立

  东北师范大学姚伟教授在她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不足是当前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她指出,如果用发现资源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即使是阳光、空气、水,也可以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她以日本幼儿园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等社会资源开展教育为例,谈了如何树立资源意识。虞永平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指出,教师要发现生活中的教育资源需先转变资源观念。他强调要用“过程意识”引领幼儿园课程改革,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有趣一点,有效一点。

  2.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王春燕教授在主题报告别指出,并不是所有资源都能成为课程资源,资源必须经过收集、整理、筛选和改造,充分解读,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以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切合幼儿发展需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才能成为课程资源。她强调了乡土资源、民间文化资源和图画书资源三类为许多幼儿园所普遍重视的资源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3.关于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

  大会安排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8所幼儿园分四个会场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还安排了参会代表参观南京的五所幼儿园,让代表们能从多个角度直接感受到不同幼儿园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如,利用民间文化资源、乡土资源、图画书资源,创建田野课程、种植课程,开展饲养活动、炊事活动,建设幼儿博物馆……不同幼儿园的实践遵循的是同样的理念,即为幼儿提供形式多样的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目的的活动。教师们在实践中发现:不必花大钱去买很多精美的成品玩具,也不必照搬照抄别的幼儿园的做法,重要的是根据自身实际,发现自己的长处,挖掘身边的资源。

  二、关于区域活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基于“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本次大会就区域活动的价值、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1.关于区域活动的价值

  虞永平教授在主题报告中强调:必须明确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特性。他提出了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的三个内涵:一是幼儿园课程应该游戏化,不是个别环节要有游戏,而是一日生活中要充满自由、自主和创造的游戏精神;二是应该充分保证幼儿的自由游戏时间,这是儿童的权利;三是其他环节尤其是集体教学环节应尽可能采取游戏的方式,真正让教学活动游戏化。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周淑惠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提出了区域活动的六大功能,香港教育学院黄树诚教授在其主题报告中也强调了区域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意义。

  2.关于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周淑惠教授基于社会文化理论,提出教师的鹰架可以成就幼儿高品质的游戏。她提倡师幼共构高品质的游戏,即基于幼儿兴趣开展游戏,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则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需要并给予引导和支持,帮助幼儿以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内化经验。南京师范大学邱学青教授的主题报告专门论述了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指导的问题,涉及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提供、活动中的观察和引导以及活动后的总结和提升等问题。虞永平教授也强调,重视“过程”并不意味着抛弃“目标”,所谓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三位专家的发言肯定了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也澄清了当前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不明的问题。

  在分会场的经验分享环节和幼儿园观摩环节,多所幼儿园分别展示了各自挖掘自身拥有的课程资源,创建民间工艺区、表演区、种植区、养殖区、炊事区、阅读区、科学区等区域活动的实践。如江苏无锡市港下中心幼儿园的教师引导幼儿收集各式纽扣、瓶子等建设幼儿博物馆,让幼儿充分地感知和操作;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幼儿园开展饲养活动,让幼儿接触自然,感知生命的成长;山东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将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玩出了新花样……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诉说着资源的魅力,多样的活动见证了幼儿的成长。周淑惠教授和黄树诚教授也分别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台湾和香港开展区域活动的经验。

区域活动总结 12

  一、小学英语教研活动现状与问题分析

  教研活动有名无实,“有教无研”现象普遍。济源市地处豫西北,全市70%的学校分布在农村、山区,点多面广,规模较小,教师分散。许多教师一人承担了全校的英语教学任务,教研活动难以开展。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深度交流互动。许多学校依然使用传统教研的方法,缺乏系统的组织规划,主题、目标任务不明确,随意性较大。参与教师经常处于被动状态,缺少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

  教研活动难以常态化,研讨氛围不浓。由于受时间与空间限制,校际、区域之间的研讨不能经常组织。偶尔为之的交流研讨也因主题不突出、缺乏专业引领而使教学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不同层次的教师教研需求得不到满足。

  区域网络研讨培训种类多,教师参与缺乏内动力。目前,国培、省培、市培等网络研讨培训种类名目多,令教师应接不暇。研讨教研需要时间与精力,各种培训与繁重的教学相冲突,致使教师缺乏参与研讨的积极性、主动性,研讨成果甚少。

  二、 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活动整合与优化策略

  1.创新区域教研机制,整合优化组织管理

  开展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优势互补的新型区域教研,科学健全的教研组织管理机制是前提与基础。发挥常规教研丰富的管理经验优势,建立“教研室―实验学校―学科教师”三级区域教研管理机制,实施梯级管理。由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引领协助,济源市教学研究室与区域学科骨干教师组织策划,让学科教师定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学习思考、研讨实践,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对学科教师参与线上专题学习、互动研讨,线下主题课听课议课,后续活动总结反思等教研行为与成果进行及时记录与激励。

  2.整合网络研讨平台,优化信息获取渠道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研领域的应用优势,建立并借助微信群、QQ群,及时发送研讨信息,推荐上传优质学习平台与资源,力求达到信息与学习渠道的及时传达与畅通。济源市“小学英语工作坊”作为学科研讨活动信息与成果汇总的主要平台,活动过程中充分运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课例资源、中国教师研修网的网络培训资源与专家引领优势,开展优秀视频课例观摩、专家讲座学习研讨等活动,可以有效提升教研活动的品质,为教研活动留下生动的动态轨迹。

  3.整合研讨主题内容,共享教学成果

  开展成功的教研活动,要善于将若干系列性与连续性的研究活动融合在一起。为切实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棘手问题,课题组在开展问卷调研、多方归纳提炼的'基础上,将研讨主题确定为“语音与语篇教学”。各片区实验校结合本校实际选择主题,确定各校年度研究专题,并分解成系列月活动小专题,形成教研主题研究序列,细化到每次主题教研活动中。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选择相同教研主题的学校联合形成共同体,通过同一主题、不同专题的系列协作互动学习研讨,不断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逐步形成合作互助、经验共享、资源共建的区域教研氛围。

  4.整合优化活动方式,丰富教研新体验

  基于同伴合作交流基础上的知识共享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研活动中我们依据教研主题科学策划设计,有机整合线上自主学习与互动研讨、线下课例观摩研讨与专题培训讲座等。通过多维多元的活动开展优化丰富教研形式,拓宽学习渠道。教师们在网络互动与集中研讨中探讨学科问题,分享成功经验,参与活动的热情日渐高涨。

  三、网络环境下系列主题教研活动的具体操作

  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济源市形成了网络环境下“五步自主互动式”系列主题区域教研活动基本框架。

  1.前期学习策划

  为确保每月教研活动规范有效,学期初,课题组将学期研讨主题与系列专题提前公布。活动前,主办学校提前两周依据本校各阶段研究专题详细策划活动方案,推荐视频课例资源,设计研讨课教案等。之后,在济源市“小学英语工作坊”中活动信息,并通过QQ群、微信群发送至各实验校。明确目标与任务之后,研讨课授课教师依据活动主题和教学内容提前独立思考,自己备课,再在校内进行研讨课展示,本校教师听课、交流,协助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并于活动前一周上传至“工作坊”供其他教师学习研讨。

  2.网络交流互动

  集中活动的前一星期,教师登录“工作坊”,依据活动主题、研讨问题,结合课例与研讨课教案随时上网发帖参与讨论,进行互动磨课,提出意见建议,并推荐好的学习资源等。

  3.课堂教学观察

  研讨课授课教师(市级学科骨干教师与主办学校课题实验教师各一名)进行课题研讨课展示,与会教师根据研究专题与问题有重点地听课: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的实施运用,关注教师的专业技能在课堂中的展示体现等。

  4.主题研讨培训

区域活动总结 13

  一、研究背景与指导思想

  以往的主题教学活动常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主要是由教师控制教学时间、场所和教学材料,忽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个别差异,不能很好地兼顾到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我园也重点提倡探索性学习,而区域活动最为符合这一要求了。主题教育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区域活动,特指幼儿教师依据主题教育活动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区域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主题活动预设目标的一种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作为介于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性活动之间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重要媒介。尤其是匹配主题活动内容,是幼儿一百种语言的体现,是幼儿创造性表现的有力支撑,更有利于幼儿的和谐发展。主题区域活动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对于教师也就相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围绕着主题,使活动内容顺利进行,层层推进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学期我们以“主题性区域活动课题如何拓展”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1.认真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和园务计划,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研讨的核心,优化班级教学活动的组织,合理安排一日常规,优化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开展。

  三、主要工作措施

  1.设定与解读主题。要想让主题性区域活动深入探究首先我们需要设定一个合理的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只有中心具有“包容量”,才能把与主题相关的内容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中心具有“生活中获取相关的生活经验”;中心具有“开放性”,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要。如果主题不具备以上几个条件,是很难开展深入探究的。

  在解读主题的中心时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主题名称本身,更应该解读到主题背后所关联的信息。有的时候主题名称只是主题的一个切入点。在一个主题确定之后我们应该寻找和 建立主题扩展链。以每个扩展链的细化和深入带动主题的深入。

  2.以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推动主题发展。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形的,却是巨大的。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被动、静止地去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教育功能主要就是通过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来实现的。

  材料是构成幼儿学习环境的重要载体,教师在创设区域时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投放难易不同的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多方面的需求。

  3.利用幼儿的反馈推动主题的发展。主题区域活动的主导者是我们的幼儿。教师绞尽脑汁想着要把什么教给幼儿。有的时候我们倾尽所有效果并不好。不如我们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当我们发现他们大多数感兴趣的问题,那便是我们的下一个主题的分支。由此得来的主题内容既符合幼儿的特点,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更解决了教师苦恼已久的问题。每个幼儿就是一个“活点子”,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仔细去观察去记录,就能找到最好的答案。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主题开展也需要一定的灵活性,不要沿着既定的方案一路走到黑。当我们发现新的信息时需要适当地调整我们的方案,或者更好地融合进我们的方案。

  4.及时反思、总结推进主题的发展。每次主题区域活动后,我们应该进行积极反思,有人说过:“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此,我们通过自我反思、集体反思的方法,提高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着眼于自己区域活动组织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的某种行为决策、所产生的结果、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反思我们的主题是否合适,投放的材料是否恰当,幼儿的兴趣点在哪里,从而决定我们下一步的走向。

  四、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组织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的主题性区域活动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科研活动。

  1.前期参访调查。通过谈话活动、集体讨论、问卷调查和亲子参访来了解幼儿的现有经验去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从而更好地拓展主题的分支。

  2.前期环境布置和材料投放。根据前期的参访结果决定如何划分区域,环境如何布置和投入哪些有利于幼儿操作和推进主题的材料。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由幼儿进行投票选举的方式来决定。

  3.活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后,开始进行主题性区域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观察记录。包括文字记录、图片以及影像记录。

区域活动总结 14

  根据小学教研室的安排部署,10月18日新集镇六所兄弟学校在东营小学进行了区域教研活动。我作为数学学科主持人,全程参加了活动。下面,把活动过程简单总结如下:

  本次区域教研,行仁庄小学和大罗村小学共同承担数学学科的作课任务。月会后,我积极与行仁庄小学庆济校长沟通,结合学科特点与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何评价一堂课”这一研讨主题。确定这个主题主要是为将来的省、市教学评估做铺垫,确保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另外,这个主题有着很强的开放性、可操作性,在模式创新如火如荼的今天,深入研讨这个主题,对我们的高效课堂建设能够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应该说,如果笑声、赞美声、惊讶声、争辩声、否定声充满课堂,游戏、挑战、竞争融入其中,学生一定会快乐地徜徉在数学的殿堂。在确定主题、确定人选的基础上,我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在选课上下功夫,争取突出主题、强化主题。

  10月12日,数学学科教案下发到相关学校,确保听评课教师人手一份,为教研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同时,在总主持人连凤主任的协调下,数学学科两位授课教师在东营小学进行了首次试讲。我们深入东营小学,相关领导与学科主持人、作课教师一起进行了实战前的拉练。在听课后,与作课教师面对面交流,提出了具体的、思想汇报专题有指导性的意见。教师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完善预设的教案。

  10月18日,新集镇六所学校在东营小学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区域教研活动。数学学科的教研活动严格按照活动程序进行,全体与会教

  师围绕活动主题,结合两位老师课堂教学实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对课例进行了评价。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研讨活动推向深入,达到高潮,可以说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嫁接。真正做到了“研有所获,研有所用,研有所长”,充分体现了研讨的实效性。

  实事地讲,主持区域教研活动,对于我自身而言,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是一次丰富阅历、自我提高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讲,参加区域教研活动,是一个展示、交流、研讨、学习的平台。从学校的角度看区域教研活动,解决了师资匮乏、专业引领力量薄弱、教师教研积极性不高的实际问题,开创了片学校最为广阔也最为实际的交流空间。

区域活动总结 15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个学期我班的工作,可以说是一切都是崭新的,在孩子、家长、教师三方面对我们工作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里我们幼儿园聘请了专家,为了使每位教师都能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幼儿园的新形式。本学期结合我园实际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幼儿的需要,认真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使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有机结合,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一、我们坚持每周的思想

  1、加强了班组长的`学习和教学管理。

  2、认真做好了班级卫生消毒工作,本学期我班幼儿的卫生消毒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二、本学期我班幼儿在园生活的环境较为整洁,为了使幼儿能够生活在一个清洁安全的环境中,我们班三位老师从各方面做了细致周密的工作,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在日常活动中渗透安全意识:教育幼儿不触摸危险的东西,不做危险的事。如:剪手指甲,防止伤到小朋友。

  4、每天保证幼儿14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做到让幼儿有4小时的户外活动量。

  三、我们坚持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

  5、开展了“开心运动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6、在我班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中,都能够做到让幼儿安静的玩好活动材料,并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许多有趣的知识。

  四、本学期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

  7、幼儿基本都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技能。

  8、幼儿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9、幼儿进餐时,都能保持桌面、地面干净、衣着整洁,能够做到不挑食、不剩饭。

  10、幼儿人数都在不同程度的减少。

  11、幼儿的个性特长及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五、存在的不足:

  12、幼儿的礼貌教育还需加强,幼儿的礼仪教育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培养。

  13、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还未得到很好的纠正,在礼貌礼仪方面还要继续进一步的培养,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区域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区域活动活动总结01-14

区域活动总结12-30

区域活动教研活动总结02-28

区域活动教研活动总结03-29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01-07

大班区域活动总结02-17

幼儿区域活动总结08-17

中班区域活动总结02-05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