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心理高频:医治开学恐慌
开学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许多孩子和家长都产生了“开学恐慌”,有的中小学生甚至出现了头晕、恶心、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如何将心理调频拨到适当位置,给新学期开个好头呢?
入园前,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家住济南市历下区的刘女士生意很忙,今年春天就想把刚满3岁的女儿丁丁送去幼儿园,可看到丁丁在幼儿园嚎哭不止的样子,她顿时心软,流着泪将丁丁接回了家,想等到秋天再正式入园。眼看到了开学的日子,早已办好入园手续的刘女士却紧张得连觉都睡不好,她一遍遍设想着开学那天的情景,不知如何面对。
刚刚开始幼儿园生活的儿童,相当一部分会出现分离焦虑,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孩子身上,也出现在父母身上。对于孩子来说,这主要是因为陌生的人和环境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不小的心理压力;对于父母而言,他们没有试图与孩子建立恰当的心理边界,而是习惯于事无巨细地为孩子包办任何事情,因此不相信自己如此幼稚的孩子能够独立面对陌生环境,甚至不敢想象这一场景的发生。“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不包办,不替代,让孩子独立完成该年龄阶段可以并完全可以承担的事情。在孩子入园前一周左右与孩子认真探讨并共同完成所在幼儿园的入学前准备,在孩子初入园的至少一个月内,家长也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刚入园的孩子对新的环境没有明确概念,他不知道那是怎样一个环境,不知道要去干什么,家长应先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描绘,但也不能脱离实际情况,最好提前一周带着孩子去实地考察一下,了解一下幼儿园平时的课程安排,告诉孩子来幼儿园之后,老师会带着你们做游戏,带着你们学知识,把这些说成一个比较愉快的过程,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对于孩子来说,就不会单纯地理解成“我去幼儿园就会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把一些不好的印象先消除掉。当然,即使做了这些工作,还是会有很多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尤其是第一周,会哭得很伤心。但这个过程就像一个抛物线,适应了就不会再哭了,家长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坚持原则,告诉孩子你现在已经到了入园的年龄,再呆在家里爸爸妈妈没法教你,也没时间教你了,会耽搁你的学习。如果前期准备做得好,这个阶段就会短一些,一般一周左右就会适应。
升学前,让孩子适度“收心”
小陆开学就要升入初三了,开学前两周,父母断掉了家里的网线,并严肃地告诉他不能天天玩到深夜才睡觉了,要收收心,预习一下功课,一定要考入重点高中。这让一向成绩平平的小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既想学习,又学不进去,一天到晚闷闷不乐,甚至想到退学去打工。
“那些暑期中充实而快乐的中小学生,往往不会或很少出现开学适应问题,即使有,也会在很短时间内调整好。恰恰是那些在暑假中过度放松、无所事事的孩子则容易出现做事拖延、厌学、上网成瘾、结交不良同伴等问题。”家长可以于开学前,在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家庭氛围中,结合孩子现状,与孩子共同规划下一学期的生活和学习,并在开学伊始与班主任老师达成一致。对于那些有厌学史的孩子,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
开学前,家长应该祝贺孩子,又要开始一段新的学习旅程,又要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引导孩子用一种积极愉快的情绪来迎接开学。但不要给孩子太高的目标,先把学习的重担压上去,这样小船还没起航就超载了。家长可以建议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也应提前一周左右对孩子进行提醒,对新知识适当地进行了解,对孩子的作业进行检查,另外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早睡早起,提前适应开学的生活状态。这些准备在开学前几天进行就可以,不用太早,如果备战状态太久,战线拉得太长,孩子本身也会不舒服。
对于一些忙碌的中小学生家长来说,开学也是一大考验,他们又要回归每天早起做饭、送学校,每天晚上赶时间接孩子、做饭、辅导功课的生活。对此,李春认为,部分家长由于自己工作忙,又找不到人帮助,的确会有焦虑情绪出现。对于更多的家长而言,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孩子成长的支持,精神远远优于物质,不如多拿些时间陪孩子。毛雪琴也表示,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信任,晚上辅导孩子做作业其实并没有必要,应养成孩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孩子多些自由,也给自己个机会“喘口气”。
离家前,家长应回归自己
自从女儿莉莉买好回学校的火车票,济南的吴女士就常常边帮女儿收拾行李,边默默地流眼泪。尽管女儿开学就要上大二了,已不是第一次离家,但她还是不舍得女儿走,好像女儿不在家,自己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
一般而言,大学生很少有特别的新学期心理适应问题出现,尤其是高中住过校的孩子,适应起来会非常快。但对于孩子即将远去外地上大学的家长来说,孩子的离开使许多家长好像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觉得孩子大了不需要再天天跟在身边了,自己没有什么价值了,从而感到非常失落。
“这时候家长应该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节,如果过去只是注重孩子,这个时候,孩子不再需要你全力以赴地照顾,你可以回过头关注一下自己的生活,看自己的事业是否还有发展的新空间,或者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适应,一方面要调节自己,一方面要督促孩子,对于那些没有住校经验的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的沟通发现,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解决方案。”
家长应重新整合自我和思考生命的意义,规划自己新阶段的人生和生活目标,关注自我成长。
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现在学生的自杀率很高,以北京市为例,以往每年的自杀的大学生人数大概是20多人,但今年上半年已经20多人了,危机发生的情况越来越多。
心理问题的原因在哪
人的心理状况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是一个因素起了决定作用。但是传统的因素是家庭,性格也是受家庭影响的。但这不意味着家庭就是决定因素。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比较迷茫,不知道学习、生活甚至生命的意义,这是非常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上一年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些学习能力特别优秀、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不想学习,放弃学习,甚至休学、退学。
这种现象不是偶然,是有必然性的。这种必然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应试教育”。现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而且趋近于功利化,只为了高考结果。这种模式一方面引发了部分同学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更严重的是抹杀了人的创造力。有些同学考进了大学,但是他们只知道“刷题”、擅长“刷题”,却没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很可怕的。这种模式不仅抹杀了创造力,而且让同学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学习的意义不清楚,甚至生命的意义也不清楚。
对大一新生有什么建议?
现在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的问题非常突出,这些同学在中学“熬”了很多年,终于考上了大学,失去了“高考”这个目标,很多问题就暴露了出来。无论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学校教育的意义在于“育人”。其实学习知识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但现在学习是这些同学的全部,所以到了大学要重新思考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有梦想,梦想,多么天马行空都没问题。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那么功利,拘泥于分数,大学毕业后找什么工作,工作后赚多少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享受生活的方式。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道路有很多种。
其实大学里成长是最重要的,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博览群书,行走天下,接触不同的人,这是成长和发展的一个过程。学生们需要摆脱从中学里带出来的那些狭隘的对于学习和人生的看法,多看看书,享受大学生活。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相关文章: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害羞的心理11-07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高考冲刺06-04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04-07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复习备考05-12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亚健康健康状态07-20
家长如何帮助提高孩子的英语成绩?04-06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09-28
家长如何保障孩子健康05-12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升初中的准备04-29
关于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升成绩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