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中医辨证论以及治疗方法

时间:2022-12-21 09:26:11 欧敏 健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以及治疗方法

  咳嗽怎么办?咳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患有咳嗽的病因有很多种,因此,想要治疗咳嗽,就要对症治疗。中医治疗咳嗽是比较有效的,因此,我们应该了解中医辨证治疗咳嗽的方法,及中医治疗咳嗽的偏方。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1)风寒袭肺

  证候:咳嗽声重,痰白稀薄,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骨节酸痛喉痒或咳时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杏苏散。

  (2)风热犯肺

  证候:咳嗽气粗,痰稠而黄,咳痰不爽,口渴咽痛,伴发热恶风、头痛鼻流黄涕、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主方:桑菊饮。

  (3)燥热伤肺

  证候: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粘难咯,咳甚则胸痛,鼻燥咽干,或有痰中带血丝。初期可伴微寒身热、鼻塞头痛等症,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疏散外邪,润肺止咳。

  主方:桑杏汤。

  (4)痰湿蕴肺

  证候:咳嗽痰多,痰白而粘,容易咯出,胸脘满闷,有时呕恶;或神疲纳呆,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主方:二陈汤。

  (5)痰热壅肺

  证候:咳嗽气促,痰黄粘稠难咯,或面赤口渴喜饮,喘促鼻煽,便秘溲赤,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

  (6)肺气虚损

  证候:咳嗽气短、咳声低微,咯痰清稀,自汗畏冷,面色无华,易感外邪,舌质淡嫩,脉象虚弱。

  治法:补益肺气,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7)肺阴亏耗

  证候: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痰中带血、咽痒声哑,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口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主方:百合固金汤。

  治疗咳嗽中药偏方

  1.巧治风寒咳嗽——萝卜葱白汤

  材料: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

  做法:锅里放三碗水,将下入切好的萝卜,煮熟后,将葱白、姜下锅,煮成一碗汤,带渣一次服。

  适用于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巧治伤风咳嗽——红糖姜枣汤

  材料: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

  做法:锅中加三碗水,加入红糖,鲜姜,红枣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可痊愈。

  适用于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巧治伤风咳嗽——芫荽汤

  材料: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芫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

  适用于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巧治风寒咳嗽——白萝卜蜂蜜蒸

  材料: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

  做法: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咳嗽的中医治疗方法

  咳嗽的原因、体质、表现不同,则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也不相同,临床上将咳嗽分为寒咳、热咳、燥咳,痰咳等,因而在治疗上也分别对待,以下为大家介绍中医治疗咳嗽的处方。

  寒咳

  多因受寒引起,咳嗽吐稀白痰,鼻流清涕,打喷嚏。兼有头身痛,发热怕冷,没有汗等现象。脉多浮,舌苔薄白。治宜驱寒止咳。

  中医治疗咳嗽处方

  1、紫苏10克,桔梗3克,陈皮3克,甘草9克,水煎服。

  2、麻黄6克,杏仁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3、矮地茶30克,杏仁12克,紫菀15克,甘草6克,将上药加水煎熬两次的药液混合,沉淀24小时,过滤,浓缩至每剂药40毫升,加糖30%及防腐剂3%备用。每日服2次,每次20毫升。

  4、通宣理肺丸(成药)每服1~2丸,每1~2次,开水送下。

  5、黑芝麻(炒香捣碎)1匙冰糖或白蜜1匙开水泡汁和匀服。

  热咳

  凡感受外热,或肺内有热,发生咳嗽,咳吐黄稠痰,但不容易咳出,口干,咽喉部干燥疼痛,身热有汗,鼻中有火气。治宜用清热化痰止咳。

  中医治疗咳嗽处方

  1、鲜鱼腥草30克(干品用1O克),枇杷叶6克,薄荷3克,甘草3克,水煎服。

  2、麻黄4.5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3克,水煎服。

  3、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甘草3克,粳米1撮,水煎服。

  4、海蛤粉10克,青黛3克,米泔水调匀成稀粥状,1次吃下,连吃3~7次。

  5、银翘解毒丸(成药)每服2丸,每天服2次。

  燥咳

  多发于秋天气候干燥的时候,干咳没有痰,或痰少而稠粘,不容易咳出来,鼻中干燥,咽喉发干。脉多纲牧,舌苔薄黄,舌尖红。治疗宜用润肺止咳。

  中医治疗咳嗽处方

  1、沙参15克,川贝母3克,百合15克,水煎服。

  2、川贝枇杷露(成药)每次吃2匙,每天吃2~3次。

  3、生地25克,茯苓l5克,沙参15克,水煎,加白蜜1匙调服。

  4、大瓜蒌1个,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水煎,调蜂蜜30克服。

  5、桑叶6克,杏仁10克,沙参12克,浙贝母6克,淡豆豉6克,山栀皮6克,梨皮6克,水煎服。

  痰咳

  咳嗽气粗,痰多稠粘,喉中呼噜呼噜作响,胸中作闷。脉滑,舌苔白腻。治宜化痰止咳。

  中医治疗咳嗽处方

  1、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3克,甘草3克,水煎服。

  2、橘红丸(成药)每服2丸,每日早晚各服1次,开水送下。

  3、皂荚(剥去皮,灸,研成细末)1.5克,大枣3个,煎汤送下。

  中医闻诊咳嗽

  辨声音:

  时间频急,声音重浊,多为外感风寒或痰湿咳嗽;咳嗽频声音清亮,多为外感风热或痰热咳嗽;咳嗽声音清脆短促,为外感风燥或燥热咳嗽;晨起咳嗽,阵阵加剧,或食生冷后咳嗽加重,多为痰湿咳嗽。

  午后或傍晚咳嗽,声音清轻短促,多为阴虚咳嗽;夜间睡卧咳嗽加重,声音喘促少气,多为虚寒咳嗽。

  辨痰:

  痰色白,属风寒或湿;痰色黄,属热;痰质清稀,属寒或湿;痰质黏稠,属热或燥;痰清稀多沫,属湿或脾、肾虚;痰中带血,属燥或热或阴虚;咯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痰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之候。

  咳而少痰者多属燥热、阴虚;有热腥味为痰热;味甜淡者为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另外,咳嗽应与肺痨、肺胀及喘证相鉴别,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肺痨由痨虫犯肺引起,咳嗽伴有咯血、胸痛、潮热、盗汗、消瘦等证;肺胀多伴有咳、喘、哮等证病史。

  在咳嗽的同时,并有胸中烦闷膨满,上气喘急甚至面目晦暗,唇舌紫绀,颜面四肢浮肿等,且病情缠绵,经久难愈;哮证及喘证虽然也兼见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哮证主要表现为痰气交阻,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而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治疗方面,外感咳嗽,以祛邪为主,因病在肺,应宣肺散邪,邪去正安;内伤咳嗽正虚邪实者,当祛邪止咳,兼以扶正;正虚为主者,则着重扶正祛邪。

  治咳大法不外虚补实泻。虚者,肺气虚者宜温补,佐以温化寒痰;肺阴虚者宜滋养,佐以清化热痰;虚之较甚者,佐以敛肺,以固护肺之气阴。实者,泻肺之实邪,用宣通肃降肺气之品使肺气宣畅,佐以祛痰,痰除则肺气不受阻碍,而气自能宣通肃降。

  临床可根据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察其因咳而生痰者,重在治肺气;因痰而生咳者,重在祛痰。肺之实证,肺气壅滞者,宜降逆止咳;痰盛者辨其寒、热、燥、湿之不同,寒痰宜温化,热痰宜清化,燥痰宜清润,湿痰宜燥湿化痰。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以及治疗方法】相关文章:

治疗咳嗽的中医处方10-12

肺燥咳嗽的辨证论治09-27

治疗咳嗽最快的方法08-19

阴虚咳嗽的病因及治疗方法10-20

中医教你如何治疗咳嗽10-21

过敏性咳嗽的治疗方法08-06

小儿盗汗的中医治疗方法09-16

中医治疗鸡皮肤的方法11-18

治疗肺热咳嗽的偏方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