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学生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心理发展出现一些矛盾,这是必然的。作为教师应根据中小学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小学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祖国未来建设者。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中小学学生的成人感,使他们总感到自己是成人,而不必依赖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总认为自己可以独立生活和工作,他们常不满家长过份的照顾与关怀。实际上,他们的心里发展与思想还很幼稚,还离不开成人的帮助。针对这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教师和家长应尊重独立性与自尊心,给他们独立学习与生活的机会,但同时仍需给以具体的指导。
如我教过的七年级学生陈恩,12岁,人很聪明,与同学关系很铁,但就是与父母的关系相当紧张。究其原因,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嫌父母爱唠叨,这也管,那也管,这个不许,那个不行,经常与父母爆发矛盾与冲突。最严重的一次孩子还动手打了自己的母亲,一周时间没有回家。
了解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后,我告诉孩子父母,现在你们先冷处理,让我来帮助孩子剥去身上的坚冰,从自己营造的“成人大厦”中走出来。接下来,我主动接近孩子,生活上、学习上,我给予孩子关心与照顾,课余我经常与孩子一起谈心、打球,慢慢地孩子有什么话就主动找我诉说,并乐于与我交流。看看时机成熟,我便与孩子谈了他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孩子也毫不回避,并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只是不知道怎么去向父母说起。我如是告诉孩子:其实父母需要的不是你的道歉,他们需要的、希望的是自己的孩子能茁壮成长。不知道怎么说,那就把自己想说的动笔写出来,相信父母会原谅你的。
孩子遵照我的提议,给自己的父母每人写了一封信,孩子的父母看到信的当天就给我打来了电话,激动地说孩子似乎长大了、懂事了,万分感谢老师的教育。我在分享父母的激动与高兴的同时,又一次感觉到我工作的幸福与自豪。不久后的一天,我家访到陈恩家,看到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场景,我更坚定了作为教师心中的那份信念。
其次,在中小学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他们一方面社会交往的需要增多,并希望别人理解自己,而另一方面却又不轻易透露自己内心世界的秘密,故而产生心理的闭锁性与孤独感。针对这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教师与父母应充分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心事”应及时关心与疏导,而不要采取强制的办法和施加压力对他们加以斥责。那种以成人的心理胡乱猜测他们的内心活动的做法不会有任何好处。教师和家长要关心和热爱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他们感到无人理解而苦闷时,要给予真诚的启发与帮助。
其次,中小学学生情绪容易激动,情绪的两极性十分突出。他们常因为顺利与成功而欢喜若狂,也会因一时挫折和失败而很快便灰心丧气。他们常常因为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时冲动而造成不良后果,并为此而懊悔不已。教师针对这一情况,要帮助中小学学生提高思想水平,发挥理智的作用,处理好人际关系,加强意志锻炼。在他们情绪激动时,要耐心的进行“冷处理”,及时分析情绪冲动带来的害处。
再次,中小学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因而行为的独立性与自觉性都有所增长。与此同时,他们也会盲目自信。但与之相矛盾的是,他们易受暗示。他们很容易受别人或外界的影响而轻易决定主张或改变决定。因而,他们会跟着好学生做好事,也会跟着闹事者“起哄”。这跟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心理的模仿性和从众性有关。
教师针对中小学学生的这一特点,班集体中应创造以“正气”占优势的良好的心理气氛,和提供良好的榜样。这是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师还要善于组织和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实际锻炼,这对于培养中小学学生的意志是很必要的。
最后,中小学学生的求知欲强烈,他们对自然和社会充满好奇,但他们的识别力低,因而积极的与消极的东西都会接受,这时出现求知欲强烈但识别能力低的矛盾。
针对这一矛盾,教师应善于引导中小学学生对社会现象和思潮以及各种读物,实事求是地进行剖析,以提高中小学学生的识别能力。中小学学生时时刻刻面临形形色色物质与精神因素的诱惑。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与家长采取单纯的禁止或堵防不是根本的办法,而应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知水平,提高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此外,作为学校与班级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中小学学生多参加文艺活动、体育运动、科技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去充实中小学学生的生活内容。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给孩子一个笑脸,孩子会回报我们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心理健康课程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健康课程,将心理健康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在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自我调节方法、沟通技巧等。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点,开设针对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课程,如男生或女生的情感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
二、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除了心理健康课程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心理辅导老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在中小学阶段,心理辅导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工作:
1.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人问题,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2.小组辅导:将有相同问题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团体辅导。
3.主题讲座: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
4.家长沟通: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1.开展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比赛、科技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信心。
2.推广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3.建立学生组织:建立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
4.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四、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学能力
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五、加强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家庭和社会是中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1.与家长沟通: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问题。
2.举办家长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家长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3.加强社会合作: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心理辅导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学能力以及加强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与配合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如何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章:
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04-30
应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05-10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05-26
如何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04-29
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04-27
如何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02-21
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03-31
如何进行激励教育-如何进行挫折教育04-29
如何给儿童进行理财教育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