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证明,学校心理工作若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班主任树立起学生心理卫生的意识,那么在目标教育工作中,就增多了教育的途径,我们工作的实效性会大大增强。
几年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些初步探索和体会。
一、了解学生心理特征是工作的首要环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特征,班主任接新班后应对全班同学进行普查。方法可以用问卷、个别交谈、家访等。
调查中可以了解学生心里话是否有地方说,换句话就是是否有人听他们讲。
同时可以了解到学生个性性格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性格外向还是内向等。
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学生个性比较突出,要注重个别心理辅导。
有一个同学明显的不会进行自我调节,甚至有些轻微的神经质。有了不痛快的事就叨唠,严重时大哭,不管上课还是下课。如果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她身上行不通。我采用输导的方法。比如她认为也应受表扬时,就找机会补上,或在下边对她一人补上;课堂上有几次哭闹,就把她领到办公室,听地诉说,有时就为一点小事,老师也一定要耐心听下来。这与纵容学生环毛病不能相提并论,对心理活动的不恰当表现只能用输导的方法帮她调节。由于老师这么做,班上大部分同学对她也都能理解,造成一种和谐、温馨的心理环境。高三一模考试后她认为考得不好,一见到老师就哭了,其实是紧张、累的。这时候我觉得无须用语言去安慰,她用这种方法发泄也好,就顺水推舟让她哭痛快,我站在对面扶着她肩看着她哭。她哭完,看看周围,又笑了,大家也都笑了。她心情终于平静下来了。
考上大学后,她寄给我的元旦贺卡上写着:“李老师,谢谢您用爱心、耐心培植了我。祝福您永远健康、快乐。”
二、创设自我调节的环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在未开设心理卫生课的情况下,可以分专题讲课。如考试前如何克服焦虑情绪课;“友谊与爱情”课;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内容;学习上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等。这些课程一方面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心理学角度了解自我,培养良好的心态,适应环境,以克服心理不适。
高中生学习任务重,面临国家选拔的考核,身体发育步入成熟的年龄、性意识活跃,但他们的心理没达到成熟,承受能力还不强。所以这埋藏着学生烦恼多,心态不平衡,即所谓的“危险期”,“困难期”,所以对他们应注重心理辅导。
88年我在高一学生中组织一个“心理学小组”,学习《教育心理学》《青年心理学》《高中生心理》等,一些学生结合书上的内容边读边议,联系思想、工作、生活实际,把无处说的话,在小组里倾吐出来。老师只是其中的一员,就是聆听,一般无须作什么评论,必要时作些引导。这种作法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以往学习越紧张,集体越容易涣散,在辅导后上课比较踏实,教室里罩着一种宁静的气氛。说明这种辅导符合了学生心理状态。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章:
如何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02-21
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06-04
如何进行挫折教育03-28
如何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09-19
如何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03-30
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03-11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尊师教育09-23
如何对幼儿进行孝敬教育03-09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08-04
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