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案

时间:2024-03-04 22:55:39 炜玲 教案 我要投稿

画杨桃教案(精选2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杨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画杨桃教案(精选21篇)

  画杨桃教案 1

  一、情境导入

  1、大家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什么礼物?

  (出示杨桃)这是——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2、(对照课前板书:岑桑)在著名作家岑桑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那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出示课题)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谁愿意向困难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你来,(第2段)真不错!

  你来读,(第1段)你把藏在这段话里的生字读得多正确呀!

  你读(第13-16段)

  你来读,读得一字不差,真了不起!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内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你来,你来,你来。

  4、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三、探究“我”的作画态度,初识“实事求是”

  1、自由读读第2小节,想想:在课堂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划出句子多读几遍。(生读书动笔)你来读,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你说,你从“认认真真”这个词上发现他画得很认真,很仔细。请你把那份认真读出来。

  你说,你从“老老实实”上读懂了他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没有凭自己的想象去画。你是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

  你来,噢,原来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老老实实地遵从了父亲的叮嘱。

  (2)(课件出示)读读这位父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你读懂了“想当然”。对呀,还是在那个前排靠边的座位,如果我想当然地去画,也许会把杨桃画成什么样呢?你来,你来,你来。

  对,不管是把它画成苹果,画成香蕉,画成平时最常见的那样,结果都—— “画走了样”。

  所以,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

  在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仿佛在跟我语重心长地说:——

  你来,好一份“语重心长”。我正是老老实实地听从了父亲的叮嘱,才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发现了“我”的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

  你来,你可真会读书!你发现了“我”老老实实地在座位上观察。

  课件出示: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自己读读这句话,你怎么发现“我”的老老实实的?

  你来,原来他将眼前的杨桃和平时的杨桃进行了——对比。

  还有什么发现?

  你在从小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听着你的理解,你仿佛同作者感同身受!真高明!(师走到前排靠边的位置)是不是这样的座位?现在就让坐在这里的同学“现身说法”。(示意一同学起立)

  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到的可能和平时所经历的完全不一样。你能将这种和小作者相同的.感受读出来吗?

  还有谁想读?你来,(请同样坐在前排靠边位置的同学再读句子)

  我似乎听到了小作者的心声了。假如你就是这位小作者,此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我该不该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心中升起一种疑惑。

  2、你说,正是父亲经常叮嘱我的话使我消除了心中的疑惑。让我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

  (课件出示)齐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就是这样,我老老实实地听从父亲的教诲,在座位上看到杨桃像五角星,我就老老实实地画出了——五角星。

  把自己对“老老实实”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读出来

  (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你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老老实实作画的孩子。

  你读,从你的脸上我感受到了一份如此坚定的“老老实实”。我坚持着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换种说法就是——实事求是。

  师板书:实事求是(生齐读)

  我正是抱着这种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画杨桃的,(对照板书)尽管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我自己觉得还是——很满意、很自信

  把那种自信、满意读出来。你读,多自信的孩子!你来,大家一起来。

  四、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丰富“实事求是”

  1、师: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自己读读下面两则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生读对话思考)

  (1)你说,多么会读书的孩子!你不仅仅是发现了省略号,更找到了文章的眼睛呀!还有什么发现?

  你来,噢,你发现了,第一则后面是个感叹号,感叹号的语气是很肯定的。那第二则呢?

  (2)同学们从这两则对话的字面上发现得不仅多,而且很有价值,我知道你们都在思考,文章的味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品出来的。

  那么,该怎么把自己的发现读出来呢?自己联系上下文读读2-18小节想一想,怎么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味呢?自己有收获了,就和同桌一同分享,合作读一读。

  2、(课件出示第一则对话)

  (1)哪对同桌愿意第一个尝试?你们吧。

  你为什么这么读?噢他画错了,杨桃怎么可能是五角星呢!

  请你们读(另一同桌对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大声呢?

  噢,杨桃根本不可能是这样的,每个人都知道,大家的回答是异口同声的,请你们吧,为什么你的语气中还带有笑意?同学们觉得很好笑,竟然有人这么画杨桃,太不可思议了。同学们会怎样地笑呢?你说,你说,你说。

  (2)就带着这种讥讽的笑、轻蔑的笑、讽刺的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话,(师生对读)从你们异口同声的话语中、从课堂上传出的嘻嘻的笑声中,我听出了你们对这幅画的嘲笑。

  3、(课件出示第二则对话)这则对话呢?又该怎么读?哪对同桌想试一试。

  你们来,为什么你读得如此吞吞吐吐?噢,原来这里有很多省略号,你们来,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联系上下文发现问题,提出想法,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真了不起。

  4、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聚集目光的力量,注视着我这里。此时我就是文中的那位老师,我把杨桃的一端正对着大家,(现场演示、慢慢移动让全班同学都体验这个角度)看,你看到了什么?你可以放声地与旁边的同学交流。

  5、现在,你就是刚才发出嘲笑声的同学,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心里想说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说的话。(学生动笔写话,教师巡回指导)

  很多同学都已经写完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学习成果吧!请鼓起自己的的耳朵用心地倾听,别人的理解可能就是自己不曾想到过的。

  (1)你读。我知道你已经学会去尊重别人作画时的实事求是了。

  你说。你真会学以致用,用省略号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了。你说。我知道你已经学会去评价别人的画了。

  (2)请你再说。从你的感悟中,我发现你对父亲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课件再次出示父亲的话)一起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从这以后,我们不需要父亲经常的叮嘱了,我们已经将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自信的说出这句话:(课件出示)

  我们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6、父亲就是在教导我们作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听着你们用真情写下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了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愧疚!就把这份愧疚送到这则对话中说出来吧!(课件出示第二则对话)

  孩子,现在的杨桃还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那么,它像什么?

  听着这些充满愧疚的回答,看着你们充满愧疚的脸庞,我知道你们再也笑不出来了,(对照板书)因为你们已经学会如何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画。

  五、探究“老师”的引导过程,深化“实事求是”

  画杨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只要用心地去品,还能品出更多的味来!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思考、去探索老师是怎样引导同学们实事求是地去评价别人的画的?通过下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实事求是”有更深的理解。

  作业:预习“画杨桃”下节课的内容。

  画杨桃教案 2

  教学目标:

  1. 会认“靠”等14个生字,会写“图”等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读文,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杨桃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2.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学,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三、认读生字,感知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翘舌音:“审”(shěn)、“晌”(shǎng)、视(shì)

  “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

  “诲”:四声(huǐ),注意与“悔”的读音区别。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同桌交流)

  4.扩展训练。

  近义词:

  教诲──教导 审视──审察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反义词:

  准确──错误 难忘──淡忘

  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四、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图、交、摆、嘻、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4.难字书写指导:

  “图”:最后一笔写横封口。

  “摆、抢”:左右结构,都是“扌”字旁,注意“仓”与“仑”的区别。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6.学生交流评价。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读最后一段,激发思维。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印象深刻?

  理解“难忘”是什么意思,“终身难忘”呢?

  (难忘:无法忘记,永远留在脑海里。终身难忘:即一生都难以忘怀。常形容对他人的恩情或教诲铭记于心,也可形容对某一段时光难以割舍。)

  (2)能使作者“终身难忘”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的话。)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导语:作者是怎样画画的?你怎么知道的?

  抓住:“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等句子理解“我”是按照看到的去画画的。

  (2)学习第2至第16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犯了错误。)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

  (“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

  ④“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⑤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

  (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

  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

  (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

  ⑥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⑦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

  ⑧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⑨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3)学习第17自然段:老师的话。

  ①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发生了变化。指名读 “老师”说的一段话。

  ②思考:

  A.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B.举例子说说怎么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C.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③这几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④启发学生用“不要……要……”造句。

  ⑤总结老师的话: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⑥齐读“老师”说的话,加深理解。

  三、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画杨桃教案 3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

  3、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理解老师的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情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板书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都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杨桃什么样?谁画杨桃,画的怎么样?...…)

  【让学生针对课题来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杨桃什么样呢,老师带来了一个杨桃,谁还知道杨桃的其他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对于查找资料的学生给予充分地肯定)

  3、那么文中到底是谁在画杨桃,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生字词,你们预习了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出示: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多种形式读,说说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从各个方面来掌握字词,把对基础知识的训练渗透到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之中】

  3、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4、过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我们的。下面我们来深入的读读课文。

  三、再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我”画杨桃。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出什么?(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的读

  2、为什么我能这样画画,结合上文来谈一谈。(引导学生学习父亲的话)

  3、我画的这样认真,自以为画的很准确,当我把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有什么反映?(生说,读,表演,体会同学们嘲笑的态度)

  【借助朗读、表演这种形式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的人物中,更容易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老师的态度怎样呢,默读课文6--17自然段,找出老师动作的词语(看、走、坐、审视……)体会老师的态度与同学们的截然不同

  5、通过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读)

  6、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是怎样说的。(出示老师的话)

  (1)指名读,老师说了几句话。

  (2)再指名开火车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3)有感情的读读老师的话。

  (4)(出示父亲的话)比较两人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5)再读老师的话,试着背下来。

  【理解老师的话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通过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其深刻含义。也便于学生积累语言。】

  7、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总结:

  1、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回去想想,找找,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将课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素材,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画杨桃教案 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课文质疑,解疑,再质疑,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交流、评价学生的画,促进师生、生生、生本等多项对话,使学生深刻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从文本的解读中受到人生的启迪。

  【教学过程】

  一、生本对话 获取信息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拿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待会儿请你说说,在读的过程中,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产生的问题也会因人而异。

  二、梳理问题 板书存疑

  为什么同学们看了我的画,会哈哈大笑,而老师不笑?

  为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

  为什么老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来看?

  为什么父亲和老师的话那么相似?

  简单板书:哈哈大笑?角度?轮流坐?相似?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三、多项对话 触发感悟

  1、画:

  ⑴ 我们带着问题也来画幅画,看看能不能通过作画、评画,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把课文读懂了。

  ⑵ 小作者画杨桃,我们来画洒水壶,虽然东西不同,但一样能考察你有没有读懂课文。(拿出洒水壶放好)

  ⑶ 画之前,同学们先找找:书上那些句子能指导我们正确作画呢?

  学生找句,交流:

  主要是父亲的话和倒数第二段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学生齐读。)

  ⑷ 我们作画的要求是不要画得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廓。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时间五分钟。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以画的形式解读文本,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2、评:

  现在我们来评价几位同学的画,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有没有读懂课文。不过你在评价时得引用文中的话来判断他有没有理解。

  ⑴ (出示一幅画)谁来评他的画?学生评价这位评价的同学是否正确。以判断他是否站到了作画者的位置上进行评价。引用书上的话。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圈出表示动作的词:看了看、走到、坐下来、审视。理解审视)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坐到我位置上的同学还笑我的画吗?那开始的哈哈大笑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老师没笑是因为(知道先从同一角度来评价)

  齐读这两句话。引导评画的同学坐到作画者的位置上去评价。

  (学生评价后,大家反馈)现在你知道文中的老师为什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了吗?(从同一角度来评价)

  ⑵ 出示一幅和第一张角度不同的画:

  她读懂课文了吗?指名说,能从书上找依据吗?

  学生交流: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上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你看到一样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表扬评价的同学观察仔细,会读书。

  采访作画者:你为什么能画得那么准确?也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觉得自己画得很正确。

  表扬她和小作者一样自信认真。(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和第一幅画比较:同一把水壶,为什么他们画得这么不同?(学生自由说)黑板上的第二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⑶ 展示一幅画走样的画:

  指名评价,结合书上的话,说说他怎么画成这样?

  (没有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没有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想当然,画走了样。)

  顺势理解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设计意图: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画、读、评等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考,行动、探究,争论,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3、再读老师和父亲的话,明理:

  父亲和老师的`话,你在画画时做到了吗?指名读他们的话。(媒体出示)

  请你也来细细地读读他们的话,读着读着,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学生读后自由说。(做事要认真,细致,老老实实或者实事求是)

  你再找找父亲和老师说的话,哪些地方相似?(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板书:父亲的话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为什么他们的话这么相似?现在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这是画画的要求,他们有相似的经验。他们都希望我养成实事求是的办事态度)

  四、联系生活,交流体会

  1、生活中,你看到过或着自己遇到过类似画杨桃的事吗?

  想一想,再和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生生对话,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弥补,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使得学习变得有趣,并且富有创造意味。

  2、集体交流,想说的自己站起来。最后再对所说的进行一番评价:

  ⑴ 达芬奇画蛋的故事。

  ⑵ 画蛇添足的故事。

  ⑶ 三个画师的故事:

  一个国王瞎了一只眼,跛了一条腿,请画师画像。第一个美化了国王,画了健康的眼睛和腿,国王觉得在讽刺他,就杀了画师。

  设计意图:语文源于生活,在结束阶段,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需要阐述,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对话的源头之水就会汩汩而来。此时,大家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生活积累、情感和观念。

  3、同学们很会动脑筋,也很会联想,对课文也体会得真深刻,让我们再通过读,把我们的理解传递给每一个人。(齐读父亲和老师的话。)

  五、再次质疑 拓展对话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还想对文中的父亲、老师、同学们和本文的小作者说写些什么呢?想和我们们班的老师、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表扬小作者画画认真,留心观察。向老师说说自己的观点,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六、作业

  1、摘录对你启发很大的话。(或改编成座右铭)

  2、作业册。

  【板书】

  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老师的话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哈哈大笑?角度?轮流坐?相似?

  画杨桃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严肃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 教诲 叮嘱

  28 画杨桃 审视

  老师 启发 严肃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悦色

  相信

  画杨桃教案 6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不像……而像” “不要……要……”写句子。

  3、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 读准字音。

  2、 记忆字形。

  3、 理解词义。

  四、巩固练习。

  1、 读生字,口头组词。

  2、 读课文,练习按内容分析,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 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

  2、 读父亲的话,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二、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1、 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

  2、 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 当我交出去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各是什么样?

  4、 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5、 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 读读老师和父亲的话,从中懂得了什么?

  三、理解第三部分内容。

  1、 这一段讲了什么?

  2、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拓宽思路。让学生来介绍。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六、教学心得:

  画杨桃教案 7

  《画杨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大家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根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怎样把一段话说清楚。

  教学目标阐明(三维)

  知识与能力:

  1、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理解“嘲笑”、“审视”、“和颜悦色”、“教诲”。

  1、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

  2、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

  我认为习作要顺利的起步,必须从阅读优秀作品中学习积累语言、习作表达方法入手。《语文课程标准》在3-4年级学段“习作”目标中也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那么,如何在读中悟写,让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呢?我在教学中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词句、段落,通过朗读、理解、感悟,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和准确表达的方法。如:在教学3—18自然段时,抓住文中的老师发现学生看了作者的画后引发嘲笑时的系列动作“看、坐、审视、回到、举、问”等进行体会,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观察人物非常细致、表达十分准确。这样把这位老师治学严谨,教育学生以理服人的品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反映人物内容活动的表达方法。二是在关键地方创设情景,练习说话和写话,达到以读促写,以读导写的目的。比如,当文中的同学对老师的话已经有了正确的理解并受到启发教育时,我借机引导学生的回忆自己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创设问题情景:“当我们嘲笑别人和被别人嘲笑时,当我们误解别人和被人误解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同时,我再适时予以指导,让学生学会在表达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这样,学生就会有内容表达了,并且善于表达。从而达到从读中悟写,让读写结合,让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习作顺利起步。

  教学媒体:

  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杨桃、五角星形的杨桃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设疑激趣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这是怎么回事儿?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是的,“我”是这样做的,而且“我”是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地画,结果“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二、感受嘲笑 体会做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5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体会同学们第一次的嘲笑。

  (1)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a、引导:你们什么时候会哈哈大笑过?你们的这种笑和文中的哈哈大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b、学生回答后板书。(嘲笑)

  (3)指导朗读:有了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灯片出示句子)“杨桃是这个样子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方式:指名读——体会——评价——再读——齐读)

  3、理解老师的态度和做法

  (1)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没有笑,他是怎么做的?

  (2)学生交流文中的那段话。

  (3)指导学生理解“审视”。

  在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审视)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杨桃做做审视的动作,其他学生观察后描述并评价。

  (4)同学们想想:老师这一看,会有什么发现?

  三、深入研读 悟情明理

  1、教师引入:是的,正因为有了这一发现,所以,老师举起了“我”的这幅画,(师举起画成五角星的杨桃图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同学们拿起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7——17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3、同学交流,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1)出示两次对话,学生交流。

  (2)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后小结:前一段对话回答得很简单,很干脆,很坚定,同学们还在嘲笑;后一段对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同学们的语气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板书:吞吞吐吐),是知道自己错了的表现。

  (4)指导朗读,学生评价。

  (5)教师举起画和一名同学合作读后,同学分角色朗读。

  4、朗读、理解老师神情的变化

  (1)指名读文中的语句。

  (2)思考讨论:

  a、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变得严肃呢?

  b、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半晌)半晌的时间有多长?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这位老师,你在考虑什么呢?

  c、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3)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从杨桃的一端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果跟同位交流。

  (4)想象: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

  (过渡语: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5)(课件出示老师对学生说的那番话)教师用严厉的语气读其中的一句话给同学们听,学生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对“和颜悦色”一词的理解。

  (6)指导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7)引导理解: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不要随意嘲笑别人。)

  (8)指导背诵。(过渡: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

  a、练习背诵。

  b、集体背诵。

  5、理解“教诲”一词。

  (师:虽然杨桃风波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词概括叫做教诲。)

  四、口头说话 以读促写

  1、师述:从作者岑桑小时候画杨桃这么简单的事情中,我们明白了如此深刻的道理。(播放音乐)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嘲笑别人或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也有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当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同学先想想,想好了再说说。看谁能把自己的经历说成一段完整的话。

  3、同位相互练习说话。

  4、口头习作训练,教师相机指导和评价。

  五、积累语言 拓展延伸

  1、师述:岑桑在老师和父亲的影响下,最后成了一名作家,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很有出息。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投影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板书设计:

  画杨桃——五角星

  嘲笑 → 吞吞吐吐

  严肃 → 和颜悦色

  画杨桃教案 8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板书设计:

  3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画杨桃教案 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回想课文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人物?(教师板书:我、同学们、父亲、老师)这篇课文的题目《画杨桃》那么他们对画杨桃这件事各自都有怎样的看法。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内容进行学习。并采用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请大家自学。

  二、自学汇报

  1、当学生汇报到我画杨桃的内容时,说一说我是怎样画的?(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的内容进行分析。)老师问:小作者为什么这样画?生答:因为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叮嘱他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板书:叮嘱)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教师提示:你能举例子说说怎么叫想当然?

  过渡:

  小作者正是牢记父亲的话,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那么怎样读父亲的话。指导读父亲的话。你还喜欢哪个人物的内容请汇报。

  2、当学生汇报到老师的内容时。指导重点分析老师的话:

  出示老师的话提问: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学生汇报。

  学生讲到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是不是这样,老师拿出一个杨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说一说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杨桃大家看到的却不一样呢?刚才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你还理解了哪句话。

  学生讲到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请你用不要要练习说话,说的时候最好要有一个前提。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老师的话很朴实但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应该怎样读老师的话?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用这样的语气试着读读老师的话。读后找生讲评读的情况。大家读的'很好那么你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吗。给时间背诵。

  3、当学生没有汇报同学们的看法时,老师引导:

  刚才同学们汇报了我和老师对画杨桃这件事的看法,没有人选同学们的看法,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内容呢?学生说明理由(教师板书:嘲笑)那么小作者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心里又会想些什么?练习说一说。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当时小作者心里是很难受。读到这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小作者听了你的话一定会高兴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他的话不仅教育了小作者,也教育了同学们,这种教育用课文中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教诲(板书:教诲)所以正像小作者最后写到的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一起读最后一段,请大家快速把这一段背下来。

  过渡:

  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请你把这样的事讲给同学听一听。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小结:

  老师学完这篇课文也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老师读自己写的话。

  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要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三、实践练习

  1、当作者看到同学们的反应后,他有怎样的表现,心里会想些什么?

  2、你喜欢文中的老师吗,为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杨桃》的读后体会。

  画杨桃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简介杨桃

  1、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

  2、介绍杨桃:即羊桃,又名五敛子.常绿灌木,花瓣白色或淡紫色,浆果椭圆形,绿色或绿黄色,有五条棱,可以吃。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有关词语的解释:

  审视:仔细看.

  半晌: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半晌一般指半天,这里是好一会儿的意思。

  严肃:这里指神情使人感到敬畏.

  熟悉:知道得清楚.

  教诲:教训.

  受用:享受、得益.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的脸色。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4、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

  5、课文中写图画课上的事是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的?请同学们很快地默读课文.

  学生浏览课文并回答.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三)朗读初步指导

  1、自读全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2、指名读文,学生互评。

  (四)指导书写

  注意“叮”“嘱”左偏旁“口”的占格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2、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提问:父亲是什么时候开始教“我”画画的?他对“我”画画有什么要求?

  3. “叮嘱”是什么意思?父亲经常叮嘱我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画画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要实事求是)

  想当然:推想起来一定是如此的意思。

  4.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父亲这样教导作者,作者是怎样做的呢,请默读课文第二段。

  (1)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2)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和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

  (3)什么叫审视?老师为什么这样做?

  (4)老师的神态在这件事的过程中先是“变得严肃了”,教育学生时是“和颜悦色”地,为什么?

  (5)老师刚才的神情是严肃的,为什么这时对“我们”讲话时又变得和颜悦色了呢?

  (6)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老师的话里懂得了什么?

  当别人的看法,做法和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的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画杨桃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要认识的生字6个,会写的生字12个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诲”读huì,不读huǐ;

  3、识记字形: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悉:上部不是“采”提醒与熟字区分比较: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叮”和“钉”“订”;“幅”和“副”“诲”和“悔”;“晌”和“响”;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老师和父亲说过的道理都是让我们能够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文本中学生和老师的态度变化,体会其背后的原因,悟出本篇课文的主题通过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朗读,便能感受到这些标点背后的含义,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学生和老师态度的变化,感受标点背后的含义,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做事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教学准备:

  在纸上写好师生对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学第十一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订正注意“叮嘱”的“嘱”又下部分的第七笔是竖;“肃”的笔顺;“悉”的上部不是“采”;“晌”是日字旁;“诲”是言字旁

  2、同桌读词语,然后齐读

  3、同桌检查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梳理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

  1、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为了说得明白,要先弄清每段讲什么,或意思相近的几段合起来讲什么:

  (1)指名读第一段,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指名回答,“叮嘱”什么意思?谁叮嘱过你?这段讲的是什么?(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齐读第一段;

  (2)“我”记住父亲的叮嘱了吗?自己读第二段,画出关键词,指名概括段意;

  (3)当“我”看到杨桃和平时的不一样时,父亲的叮嘱在耳边回响:(生读父亲的话)当我画完,觉得画得很准确,心里会想:(生……);

  (4)这段是讲课上我画杨桃,还有那些段落是讲这个意思的?请同学们自己读剩下的.部分,也画出交流汇报;

  (5)最后一段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3、学生练习连起来说课文的内容。

  三、提出疑问,再读课文

  1、自己选一种方式读课文,都到哪有什么问题在旁边记上;

  2、汇报,互相解答。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画杨桃》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叮嘱教诲一生受用(强调写字姿势)学生齐读订正(把铅笔本子收好);

  2、过渡:什么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指名说说)课文的结尾这么写的,谁来读?这教诲指的是什么?指名说(父亲和老师的话就是对我的教诲)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板书)那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很相似,你读读老师的话,有哪些意思?

  3、学生读老师的话,初步理解:老师的话里和父亲相同的是——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准确吗?用老师的话来说明(指名说)我按照自己看到的去画对吗?用老师的话说,用父亲的话说我们一起读读老师的话。

  二、读三到十七段,体会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

  1、师生合作读三到十七段,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老师的话,那些忙着嘲笑的同学,一开始明白吗?后来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三到十七段,你会有发现的老师读老师的话,谁读叙述,大家读同学们的话没提示语的地方能分清谁说的吗?

  2、交流学生回答时让学生说清从哪句看出的,想象同学们的心理说话练习读出感情;

  3、体会老师的态度变化。

  师:同学们刚看到“我”的画时,嘲笑“我”,走到“我”的座位观察后知道错了,这是对比的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对比,你能找到吗?老师先是“严肃”的,什么时候变严肃的?

  (1)自己读第六段,画出写老师动作的词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可同学们却是——这又是对比;

  (2)什么时候老师变得“和颜悦色”?谁愿意和颜悦色地读老师的话?

  4、再读老师的话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指名学生说)“我”听了老师的话,会想——(生……)我们也要记住这位老师的话,请大家一起读十八段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现在,同学们能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师:课文结尾说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他一生受用,在她成长的路上,只有画画时才想起这教诲吗?显然不是遇到什么事她会想到?会怎么做?举个例子,一次她上学迟到了,路上遇到变戏法的看入了迷,忘了时间来到学校老师问起,她会怎么说?

  你遇到过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吗?(如果学生想不出,老师就给出情境,学生判断怎么做)

  3、揭示道理

  师:生活中的事情是怎样(板书:实事),我们就要寻求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板书:求是)这个“是”不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正确”的意思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板书:

  第一课时:11画杨桃

  父亲叮嘱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

  同学哈哈大笑

  老师审视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诲一生受用

  第二课时:11画杨桃

  画杨桃教案 12

  学习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送个谜语给你们:天上有一宝,天南地北到处跑,从东看像只鸟,从南看像匹马,从西看像条狗,从北看像只羊。(学生猜)同是一朵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呢?(引出:从不同的角度看,样子不同)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一节图画课,看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而引起的一场小风波。请翻开11课:画杨桃。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新的朋友多打几声招呼。

  3、检查生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生字朋友的名字最难叫?)

  4、拿起笔,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然后在小组作个小交流。(汇报——个人读——齐读)

  二、研读中心段,辐射全文。

  1、小组研读:老师是针对班里的哪些现象而说这段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这节图画课去看看,听听,然后想想,说说。

  2、小组活动,教师巡堂。

  3、汇报:讲到哪一句算哪一句。

  重点品读的句子:

  A、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个人读——评读2人——齐读)

  B1、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一二组对三四组读:你想到了什么?——男同学对女同学说:你想到了什么?)

  B2、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C、生1: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生2: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生:不像!师:它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生:好—笑!(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D、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三四组对一二组读:你想到了什么?女同学对男同学读:你想到了什么?)

  E、师: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生:不……像。师:那么,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好,下一个。(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F、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师:读给自己喜欢的同学听,你想读给谁听?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结:学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三、课外延伸。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杨桃角度五角星

  不同不同不同

  画杨桃教案 1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不像而像等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我画杨桃为什么受到同学的讥笑,而得到老师的肯定。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最后那段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谁能把课题画杨桃补充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我画杨桃。或我和同学们一起画杨桃。)

  二、晶词析句,逐层理解

  1、带着问题,默读2~5自然段,弄清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⑴ 我今天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

  ⑵ 我是怎样画的?

  ⑶ 我觉得画得怎样?画成了什么?

  先由差生或中等生逐题回答,再由一名好生连起来说一说,然后比较句子,体会我是怎样画杨桃酌。

  (放幻灯)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指名读第二句,注意重读的词。

  板书:认认真真看老老实实画

  2、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开始,同学和老师凶态度各是怎样?

  同学们:哈哈大笑(讥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指导朗读同学们的话。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放幻灯)比较下面三个意思,审视应选哪一种?为什么?

  ⑴ 注意地看。

  ⑵ 集中注意力看。

  ⑶ 看了看。

  (应选第二种,因为审视是一边看,一边进行比较,看得很认真)

  老师在审视杨桃时会想些什么?他觉得我的画画得怎样?

  板书:同学讥笑

  老师审视(满意)

  3、后来,同学和老师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点名读课文6~19自然段,找出老师和同学有几次对话,老师的问话用____画出来,学生的答话用~~~~~画出来。(三次对话)

  4、理解第一次对话,并填表。

  结合老师同学的态度,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5、学生回答后,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因为同学们的看法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想当然地讥笑别人。)

  用严肃造句。

  板书:想当然严肃

  6、依照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自学第二次、第三次对话,可边填表,边讨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注意老师和同学在态度上的变化。

  老师:认真→严肃同学;讥笑(骄傲)→不好意思比较读:

  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7、幻灯出示第十八自然段,读段思考:

  ⑴ 这时老师的态度怎样?

  ⑵ 老师说的话共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⑶ 给这一段分层,哪层更重要些?

  理解老师要求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什么态度?(实事求是)

  板书:实事求是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小结:这是老师教育那些想当然发笑的同学,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做事应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⑴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表面意思?(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含着意思?(实事求是的`精神)

  ⑵ 教诲在文中指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在文中什么事可以体现出来?。老师的教诲将给我们什么启示?

  2、总结全文。

  3、学生质疑,老师予以指点,解答。

  四、课后习题3,读下边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说话

  1、选词填空:

  不像而像不要要

  ⑴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 )想当然,( )实事求是。

  ⑵ 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 )同学那样讥笑我,( )父亲那样要求我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⑶ 同学都讥笑我的画( )杨桃,( )五角星。

  2、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各说一句话。

  【教案述评】

  胡红卫老师是湖北省的市级教坛新秀,以上的《画杨桃》教案是她1997年参加我省黄冈市教坛新秀评选时的优秀教案。

  胡老师这节课教学设计科学、新颖,注重了语盲文字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精神,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教学目标明确、准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白怎样做人,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教材理解深刻,把握正确。教师教学符合大纲要求,思想内容和语盲文字训练明确,文中重点词、句、段把握得好,训练形式多样,训练密度大,训练价值大,训练落实得好。

  3、教学思路清楚,教师能遵循阅读教学原理,根据文章的思路安排教学。她采取从课题人手,直奔重点,进行中心设疑(同学和老师对我画的杨桃的不同态度),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理解重点词、句、段,在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过程中,注重联系,由表及里,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4、教学思想端正:

  教者在教学中做到了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

  5、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注意从教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听、说、读、写髓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同时,注重了学法指导,教学注意朝着学生自能读书的方向努力。不仅如此,教师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板书设计独具匠心:

  教师在板书设计时抓住了文章内容的焦点,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

  不仅如此,胡老师的教学设计还符合本年级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画杨桃教案 14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看,这就是杨桃,你了解它吗?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快看看书后的资料袋里还有介绍呢。

  2、像这样的词语组合,前面一个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一个是表示事物名称的,你还能说几个吗?

  3、(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4、老师和父亲都是怎么说的?快速默读课文,把它做上记号。分别指名2生读。

  5、快速默读这两段,思考父亲和老师的话哪里相似?(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谁能否用八个字概括?(指名,板书:是什么样, 画什么样)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1)文中的“我”是否也这样做呢?那里可以看出来?(第2自然段)

  (2)父亲告诉“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而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图片+文字,指画)“我看到的……东西。”

  (3)当我看到杨桃和我平时看到的完全不像,我是怎么做的?快速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重要的八个字。(指名,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2、学习3—自然段5

  (1)我遵照着父亲的叮嘱“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可是(引读: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却哈哈大笑起来。)

  (2)他们在笑什么?

  (3)这是一种什么语气的笑?(嘲笑的语气)

  3、学习6—17自然段

  (1)这时老师是怎么做的?(第6自然段)什么叫“审视”?

  (2)读6—17自然段老师和同学的对话,这里有两组对话,看看自己能否读好?

  (3)看看它们的字,你有什么发现吗?(字一样,标点不一样)它们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不管一样还是不一样,你们再自己先好好读读6—17自然段,特别注意老师的态度变化,读了以后你肯定会有发现的,读好了以后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4)练习朗读对话:

  a、现在我来看看你们读懂课文了没有,我来当老师,你们当学生,读第一组对话。

  b、这时老师的神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变严肃了)为什么变严肃了?

  c、老师半晌才说话,这半晌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指名回答)是啊!我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是因为角度不同,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样子也是不一样的。(视频演示杨桃)

  d、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请一个同学读第一个坐下的的同学的话,我还是当老师,看看他读懂课文了没有。(指名)你读的时候心理在想什么?(不应该……)

  这个同学懂了,那下一个呢?(指名读)他也懂了,你呢?(指名读)那全班呢?(齐读)

  4、这时老师的态度变得和颜悦色了,你们再去读读老师的话,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三、延伸

  (1)你们平时在上美术课画画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呢?

  (2)这时,我想到了一首诗《题西林壁》,诗人写庐山,就写到了从不同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就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老师的话不仅对他的学生,对你们,对我也很重要,让我们把这番教诲记在脑子里吧!

  教学反思:

  整篇课文的内容安排得很紧密,整堂课内容设计的比较丰富,整篇课文已经体会了大半,但是没有写字的时间了。总结原因是:1、提高了课堂的节奏,朗读的指导更有效,没有利用反复读来练习,而是在体会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再进行朗读,这样既可以帮助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节省课文朗读的.时间,可以做到事半功倍。2、因为忘记让孩子预习课文了,所以在字词的朗读上,很多孩子都出现了问题,如:叮嘱、半晌、教诲。所以要提高课堂的效率所以课前的工作一定要做好。

  整节课孩子们的课堂参与很不平均,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分析,我觉得自己在调节上情绪比较饱满,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但是在对待一些比较容易分心的同学缺少一种理性的提醒,在对学生进一步的深层次的引导上,也缺少一种比较激励性的语言。可能一句话换种顺序说出来,就能得到不一样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语言上还要再做到精益求精。这几天,淳淳和陈璇被我鼓动的差不多了,但是我的鼓动对于一小部分孩子很有作用,但是还没有形成辐射面,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动起来,所以这样的工作比较单一,而且比较费力。

  画杨桃教案 1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法:情境再现、画画、评评、读文悟理。

  学法:自主学习、多读、多思、多感悟。

  教学准备:

  杨桃两个,课前让学生看读杨桃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囗)我写了一个什么?想象一下。像什么?都猜不着啊?它像一块豆腐。再看,(教师在口里写十,成田)这豆腐怎么了?

  一块豆腐切四块(教师板书在田下画画,成画)现在呢?这块豆腐怎么了?放在锅里怎么样啊?(板书在画上加一成画)什么字啊?(画)

  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学生用手比划)

  (板书杨)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板书桃)

  2、交流资料

  见过杨桃吗?课前你通过查资料、读资料袋了解到什么了?(指名谈)

  读过课文吗?还想不想读?

  二、初读课文,激发读书兴趣。

  1、自读:你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个人读也可以;小组读也可以。你说老师我想搬上椅子找我的朋友去读也可以。读一次,开始。(学生各自读文)

  2、指读:还想不想读了?谁读得最好?你起来,读第一段。(指名读文)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画走了样。

  你觉得班里还有读得比你好的吗?你找他当你的榜样。

  3、指名的榜样生读下一段。(生读文)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让生上台)比如我现在是一个杨桃,放在这儿,让大家来画。老师让画杨桃的时候,你按照书上的介绍,当时课文中的我坐在什么地方?大家读读那句话。

  (生齐读文):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你指指看,我可以是我们班的谁?就按现在的座位。还可能是谁?

  4、分角色读:下面我们一起读下面这一部分。谁来当解说员?(指名)你就读叙述部分。谁来当老师?同学们说的话,大家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分清是谁说的话,开始。(学生按角色读文)

  5、齐读: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就画成什么样。

  6、指名读:最后一段谁来读。

  (生读文):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hǔi)使我一生受用。(重点指导诲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再读文:还想不想读?这回我还让你们读,默读,默读完了我要让你们站起来说话,我不提任何问题,就让你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提问题也可以。明白没有?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想好你要提的问题。(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读文感受

  (1)你先举手,你想说什么?(指名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重点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

  (2)我给画一样东西,你们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还有个小把儿,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如图:

  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水的时候,用水杯不用?这个图是从哪儿看水杯?

  从上面往下看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啊?不同的角度看东西就有不同的结论,明白没有?

  (3)我再画样东西有兴趣猜吗?(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最善于画圆圈,一个小圆圈,两个小圆圈,三个小圆圈,四个小圆圈,五个小圆圈,然后再把它们围起来,是什么?你说。如图:

  猜不到了吧?你们看我这只手,从这个端点来看(师将手伸展指尖对着学生)看这只手是不是画的样子?

  可我要画成这样子(在黑板上画了只正面的手)一看就看出来。因为这是习常性的观察法,而今天我让你们从手的端点来看,就看不出来了。文中那个同学画的杨桃像五角形,同学们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

  (生:因为同学们都用平常看惯了的方法去看,觉得画得不像,才笑。)

  四、重现课文情境,帮助理解内容。

  1、过渡:你们对画画感兴趣吗?感兴趣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自我衡量一下,这篇文章你们读懂了没有?

  2、看来大家对课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意不愿意接受?

  (出示手中袋子)你们猜这袋子里面有什么东西?

  前两排同学向后转,我这里真有一个杨桃,想让你们来画。你要能够画正确,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课文里面讲的道理,也就是含义,你们也就懂了。你要是没懂就画不正确。我一会一看你的画我就知道你懂了没有。我把杨桃放在这里。(教师将洋桃放到学生中间)只画杨桃。打开你们的本,不用画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廊就可以。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开始作画。

  (学生作画,教师查看)

  好了,好多优秀作品我已收集过来了,我们先下课,下节课再来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认真读了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杨桃画了幅画。现在我们就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

  二、相互评价,深入领悟课文内容。

  1、提出评价要求

  你要想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你在评价的时候就得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

  2、评第一幅画(选画得正确的`,重点指导评价方法。要坐到别人位置上去看再评。)

  出示第一幅画。这幅画是谁画的?(学生起立)大家看清是他画的。开始评价。

  师提示: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去画这幅图的同学座位上去看这杨桃?)

  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谁找到了,读出来。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

  哪几个同学?(笑人家画得不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

  老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怎么样的看?(理解审视)

  现在知道了该怎么正确评价了吗?

  现在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

  (生读文):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3、评第二幅画(也选画得正确的,重点让大家从评价中明白画时是怎么画的。)

  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指名进行评价)

  (指作画的学生)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

  (生读文):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他读懂课文没有?那么父亲的话他做到没有。引用有关语句。

  (生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4、评第三幅画(选一幅画得不太像的画,重点让学生理解不能想当然画画。)

  我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谁来评价?

  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

  他没画成五角星样的,而画得像别的,犯了什么错误了?(画走了样)为什么画走了样?(想当然了)

  师:想当然了,他想的杨桃有翅膀,就按照平常对杨桃的印象来画了,对不对?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

  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应该怎么办?课文上怎么说的?

  (生读文)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

  师:是谁说的话?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怎么样啊?(相似)那么把相似的爸爸的话再读一次,大家读。

  (生读文)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里?(1、2段倒数2、3段)在重要的段前画个圈。(学生找段画圈)

  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内容?简单地说。(教师板书爸爸的话)

  第二自然段是写什么的?(板书我的画)

  十八自然段是讲什么的?(板书老师的话)

  小结:现在又告诉了你一个读文章的重要方法。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你看他写老师和同学问答的过程,写了好长,是不是呢?一句一句对话。其实它只起了个铺垫的作用,衬托环境的作用。讲讲事情的由来,很简单。真正的道理在哪些段落里呢?在这三个段落里。这是第一步: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爸爸的话,你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指名)

  可以概括成八个字。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师:这就是父亲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他作画这一部分中再找出最重要段落里的最重要的句子,我也要八个字。好好读一读,你找到就说明你完全读懂了。

  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师:下面该看老师的话了,也是从老师这段话里找最重要的内容,然后概括。几个字?

  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还是这八个字。因为老师的和父亲的话非常相似,基本相同。

  2、小结:要想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老师的话)这个作画的人必须是什么样的态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对了,只有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指板书中间一行)才能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课文全明白没有?

  3、拓展延伸,明理导行。

  现在讲的是画画,我们从课文中出来,不说画画了。做别的事情。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怎么理解?怎么联系别的事情?比如我今天上学的时候,走到街上看到一个老汉,在逗一只猴子招人看,在耍猴,我被他吸引了,一下子忘了上学的时间了。等到想起来了,跑到学校里迟到了。老师问我:你怎么了?那么根据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这个要求,我应该怎么说话?

  那么你要是看耍猴的同学,我是老师,你怎么跟我说?(指名)

  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说是什么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联系起来,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求,组成实事求是)对,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子,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你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点了?

  知道什么了?(指名说)

  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4、实践练习

  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自己做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

  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案 16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思路: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及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目的。通过指导预习,初读课文了解文章梗概。通过第1课时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生字新词。通过第2课时讲读、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通过第3课时的巩固练习,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教学时可采用从课文最后一段入手的方法。先分析父亲的话,再围绕一节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重点分析老师说的那段话。在读懂这段话的基础上,把句子与句子联系起来,理清这段话的层次,弄懂这段话的主要意思,领会其中所说的道理。

  教学用具: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29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3.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5.齐读课文。

  6.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7.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熟悉(xǐ):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他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

  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子。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老师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他是怎样考虑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板书:“这几个”让轮流看)

  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老师”说的话。

  ①“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②看投影片。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③“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④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⑤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A.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老师”的话始终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叙述,是本文的重点。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为第二层,告诉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样做。

  B.通过对“老师”说的五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仅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得条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义与父亲教诲的相似之处。

  (有条件的班级,可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实际、生活实际,适当举些例子,以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并把从阅读中得到的收获,练习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完成“思考·练习”第三题。

  1.读题目,明确本题有两点要求。

  2.读第一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1)这一句讲的是作者在他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否定了平时看到的样子,肯定了当时看到的样子。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用“不像……而像……”练习说话。如:

  ①小明长得不像他的爸爸,倒像他的妈妈。

  ②他的这身打扮,不像个学生而像个演员。

  ③我画的这只天鹅一点儿也不像,倒像是一只丑小鸭。3.读第二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个句子否定了忙着发笑的做法,肯定了要考虑人家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做法。

  (2)启发学生用“不要……而要……”造句。如:①在成绩面前不要沾沾自喜,而要寻找自己的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

  ②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而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三、完成课后第四题作业。启发学生用“严肃”、“熟悉”造句。

  四、指导学生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级”字不要丢了最后一笔“丶”。

  “肃”字下面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晌”字与时间有关,是“日”字旁,不要写成“口”字旁。

  “悉”字中间是“米”不要看成“■”字头。

  五、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

  六、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练笔”。

  画杨桃教案 17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

  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 教师 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后反思:

  应该说今天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终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进步。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

  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在质疑的环节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提问有研究价值:以后可以想这样,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有些学习活动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如提出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汇报交流时却没有引导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流;

  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己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只关注大处,不琢磨小节,始终是我性格的弱项,这也反映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当中。以后我要从关注细节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画杨桃教案 18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附:

  【词语解释】

  【近、反义词】

  画杨桃教案 19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用”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教师在黑板上作画)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两边还各有个小角,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

  师: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早茶的时候,茶桌上有茶壶没有?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

  【设计意图: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脉络层次与立意主旨】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2、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XX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自由轻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XXXXXXXXXXX(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XXXXXXXXXXXX(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XXXXXXXXXXX(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设计意图:对于阅读教学,我也曾反复思索目前我们阅读课堂教学的过多的提问细碎的分析脱离文章整体内容的所谓“训练”,还有充斥于课堂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耗时费力而低效,使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克服这些弊端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实现教学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最基本的方法是少提问分析,多读想感悟】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五)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半晌”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杨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在不同角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体会教师的神态变化,理解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XXX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XX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让学生进入文本和人物进行对话,加深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

  画杨桃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案 20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 教与学 意图

  教学过程: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会读课文;

  (3)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谁读得最棒?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1)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2)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讨论:

  (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2)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

  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1)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2)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3)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画杨桃教案 21

  教学目标:

  一、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体会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

  三、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四、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说话。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画杨桃》,读题。(出示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3、老师准备了一些杨桃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这些杨桃,你想说什么?还有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接下来就请大家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谈理解。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合作,理解内容。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大家从课文中找一找原因,可以小组合作。

  2、交流。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位置不同,看到的不同,你能举个例子吗?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子,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什么是“叮嘱”?谁在什么时候叮嘱过你,叮嘱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话的?什么是“想当然”?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我老老实实地画,却换来了同学们一阵嘲笑,读读同学们的话。我心里会怎么样?想些什么呢?

  4、老师是这样做的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找找。

  课件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为什么要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什么是“审视”?你能表演一下“审视”吗?

  5、当老师问大家的时候,同学们这样回答,是带着怎样的语气的?(嘲笑)我们读读。

  发挥想像,当时我的心理会怎么样?想些什么?

  6、(课件出示)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怎么会断断续续的呢?他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很惭愧)读一读这段对话。

  7、同样一个问题,同学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用上因为……所以)

  8、如果你是这位老师,这时你想对你的学生说什么?

  9、我们来看一下,“我”的老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生读该自然段。)

  什么是“和颜悦色”?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有没有人对你说过,或你对别人说过“不要……要……”,说一说。

  举例子说说什么是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10、老师的话,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吗?背一背你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话。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谈。课文共有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谈一谈。你在生活中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吗?有没有这样的事?

  2、读。老师学完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出示:

  3、编。学生自编学完课文后的一则格言,写在书本插图五角星旁。交流。

  4、小结: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画杨桃教案(精选2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画杨桃教案】相关文章:

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教案06-07

《画杨桃》教案04-08

《画杨桃》教案11-03

画杨桃教案09-08

《画杨桃》教案优秀05-17

《画杨桃》教案(精选26篇)06-07

《画杨桃》教案15篇03-31

《画杨桃》教案(精选15篇)01-11

画杨桃教案(15篇)11-12

画杨桃教案15篇11-09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画杨桃教案(精选2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杨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画杨桃教案(精选21篇)

  画杨桃教案 1

  一、情境导入

  1、大家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什么礼物?

  (出示杨桃)这是——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2、(对照课前板书:岑桑)在著名作家岑桑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那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出示课题)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谁愿意向困难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你来,(第2段)真不错!

  你来读,(第1段)你把藏在这段话里的生字读得多正确呀!

  你读(第13-16段)

  你来读,读得一字不差,真了不起!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内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你来,你来,你来。

  4、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三、探究“我”的作画态度,初识“实事求是”

  1、自由读读第2小节,想想:在课堂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划出句子多读几遍。(生读书动笔)你来读,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你说,你从“认认真真”这个词上发现他画得很认真,很仔细。请你把那份认真读出来。

  你说,你从“老老实实”上读懂了他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没有凭自己的想象去画。你是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

  你来,噢,原来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老老实实地遵从了父亲的叮嘱。

  (2)(课件出示)读读这位父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你读懂了“想当然”。对呀,还是在那个前排靠边的座位,如果我想当然地去画,也许会把杨桃画成什么样呢?你来,你来,你来。

  对,不管是把它画成苹果,画成香蕉,画成平时最常见的那样,结果都—— “画走了样”。

  所以,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

  在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仿佛在跟我语重心长地说:——

  你来,好一份“语重心长”。我正是老老实实地听从了父亲的叮嘱,才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发现了“我”的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

  你来,你可真会读书!你发现了“我”老老实实地在座位上观察。

  课件出示: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自己读读这句话,你怎么发现“我”的老老实实的?

  你来,原来他将眼前的杨桃和平时的杨桃进行了——对比。

  还有什么发现?

  你在从小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听着你的理解,你仿佛同作者感同身受!真高明!(师走到前排靠边的位置)是不是这样的座位?现在就让坐在这里的同学“现身说法”。(示意一同学起立)

  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到的可能和平时所经历的完全不一样。你能将这种和小作者相同的.感受读出来吗?

  还有谁想读?你来,(请同样坐在前排靠边位置的同学再读句子)

  我似乎听到了小作者的心声了。假如你就是这位小作者,此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我该不该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心中升起一种疑惑。

  2、你说,正是父亲经常叮嘱我的话使我消除了心中的疑惑。让我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

  (课件出示)齐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就是这样,我老老实实地听从父亲的教诲,在座位上看到杨桃像五角星,我就老老实实地画出了——五角星。

  把自己对“老老实实”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读出来

  (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你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老老实实作画的孩子。

  你读,从你的脸上我感受到了一份如此坚定的“老老实实”。我坚持着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换种说法就是——实事求是。

  师板书:实事求是(生齐读)

  我正是抱着这种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画杨桃的,(对照板书)尽管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我自己觉得还是——很满意、很自信

  把那种自信、满意读出来。你读,多自信的孩子!你来,大家一起来。

  四、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丰富“实事求是”

  1、师: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自己读读下面两则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生读对话思考)

  (1)你说,多么会读书的孩子!你不仅仅是发现了省略号,更找到了文章的眼睛呀!还有什么发现?

  你来,噢,你发现了,第一则后面是个感叹号,感叹号的语气是很肯定的。那第二则呢?

  (2)同学们从这两则对话的字面上发现得不仅多,而且很有价值,我知道你们都在思考,文章的味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品出来的。

  那么,该怎么把自己的发现读出来呢?自己联系上下文读读2-18小节想一想,怎么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味呢?自己有收获了,就和同桌一同分享,合作读一读。

  2、(课件出示第一则对话)

  (1)哪对同桌愿意第一个尝试?你们吧。

  你为什么这么读?噢他画错了,杨桃怎么可能是五角星呢!

  请你们读(另一同桌对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大声呢?

  噢,杨桃根本不可能是这样的,每个人都知道,大家的回答是异口同声的,请你们吧,为什么你的语气中还带有笑意?同学们觉得很好笑,竟然有人这么画杨桃,太不可思议了。同学们会怎样地笑呢?你说,你说,你说。

  (2)就带着这种讥讽的笑、轻蔑的笑、讽刺的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话,(师生对读)从你们异口同声的话语中、从课堂上传出的嘻嘻的笑声中,我听出了你们对这幅画的嘲笑。

  3、(课件出示第二则对话)这则对话呢?又该怎么读?哪对同桌想试一试。

  你们来,为什么你读得如此吞吞吐吐?噢,原来这里有很多省略号,你们来,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联系上下文发现问题,提出想法,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真了不起。

  4、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聚集目光的力量,注视着我这里。此时我就是文中的那位老师,我把杨桃的一端正对着大家,(现场演示、慢慢移动让全班同学都体验这个角度)看,你看到了什么?你可以放声地与旁边的同学交流。

  5、现在,你就是刚才发出嘲笑声的同学,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心里想说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说的话。(学生动笔写话,教师巡回指导)

  很多同学都已经写完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学习成果吧!请鼓起自己的的耳朵用心地倾听,别人的理解可能就是自己不曾想到过的。

  (1)你读。我知道你已经学会去尊重别人作画时的实事求是了。

  你说。你真会学以致用,用省略号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了。你说。我知道你已经学会去评价别人的画了。

  (2)请你再说。从你的感悟中,我发现你对父亲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课件再次出示父亲的话)一起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从这以后,我们不需要父亲经常的叮嘱了,我们已经将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自信的说出这句话:(课件出示)

  我们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6、父亲就是在教导我们作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听着你们用真情写下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了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愧疚!就把这份愧疚送到这则对话中说出来吧!(课件出示第二则对话)

  孩子,现在的杨桃还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那么,它像什么?

  听着这些充满愧疚的回答,看着你们充满愧疚的脸庞,我知道你们再也笑不出来了,(对照板书)因为你们已经学会如何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画。

  五、探究“老师”的引导过程,深化“实事求是”

  画杨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只要用心地去品,还能品出更多的味来!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思考、去探索老师是怎样引导同学们实事求是地去评价别人的画的?通过下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实事求是”有更深的理解。

  作业:预习“画杨桃”下节课的内容。

  画杨桃教案 2

  教学目标:

  1. 会认“靠”等14个生字,会写“图”等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读文,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杨桃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2.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学,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三、认读生字,感知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翘舌音:“审”(shěn)、“晌”(shǎng)、视(shì)

  “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

  “诲”:四声(huǐ),注意与“悔”的读音区别。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同桌交流)

  4.扩展训练。

  近义词:

  教诲──教导 审视──审察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反义词:

  准确──错误 难忘──淡忘

  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四、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图、交、摆、嘻、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4.难字书写指导:

  “图”:最后一笔写横封口。

  “摆、抢”:左右结构,都是“扌”字旁,注意“仓”与“仑”的区别。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6.学生交流评价。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读最后一段,激发思维。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印象深刻?

  理解“难忘”是什么意思,“终身难忘”呢?

  (难忘:无法忘记,永远留在脑海里。终身难忘:即一生都难以忘怀。常形容对他人的恩情或教诲铭记于心,也可形容对某一段时光难以割舍。)

  (2)能使作者“终身难忘”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的话。)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导语:作者是怎样画画的?你怎么知道的?

  抓住:“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等句子理解“我”是按照看到的去画画的。

  (2)学习第2至第16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犯了错误。)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

  (“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

  ④“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⑤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

  (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

  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

  (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

  ⑥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⑦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

  ⑧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⑨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3)学习第17自然段:老师的话。

  ①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发生了变化。指名读 “老师”说的一段话。

  ②思考:

  A.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B.举例子说说怎么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C.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③这几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④启发学生用“不要……要……”造句。

  ⑤总结老师的话: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⑥齐读“老师”说的话,加深理解。

  三、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画杨桃教案 3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

  3、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理解老师的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情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板书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都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杨桃什么样?谁画杨桃,画的怎么样?...…)

  【让学生针对课题来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杨桃什么样呢,老师带来了一个杨桃,谁还知道杨桃的其他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对于查找资料的学生给予充分地肯定)

  3、那么文中到底是谁在画杨桃,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生字词,你们预习了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出示: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多种形式读,说说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从各个方面来掌握字词,把对基础知识的训练渗透到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之中】

  3、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4、过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我们的。下面我们来深入的读读课文。

  三、再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我”画杨桃。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出什么?(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的读

  2、为什么我能这样画画,结合上文来谈一谈。(引导学生学习父亲的话)

  3、我画的这样认真,自以为画的很准确,当我把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有什么反映?(生说,读,表演,体会同学们嘲笑的态度)

  【借助朗读、表演这种形式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的人物中,更容易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老师的态度怎样呢,默读课文6--17自然段,找出老师动作的词语(看、走、坐、审视……)体会老师的态度与同学们的截然不同

  5、通过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读)

  6、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是怎样说的。(出示老师的话)

  (1)指名读,老师说了几句话。

  (2)再指名开火车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3)有感情的读读老师的话。

  (4)(出示父亲的话)比较两人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5)再读老师的话,试着背下来。

  【理解老师的话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通过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其深刻含义。也便于学生积累语言。】

  7、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总结:

  1、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回去想想,找找,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将课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素材,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画杨桃教案 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课文质疑,解疑,再质疑,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交流、评价学生的画,促进师生、生生、生本等多项对话,使学生深刻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从文本的解读中受到人生的启迪。

  【教学过程】

  一、生本对话 获取信息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拿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待会儿请你说说,在读的过程中,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产生的问题也会因人而异。

  二、梳理问题 板书存疑

  为什么同学们看了我的画,会哈哈大笑,而老师不笑?

  为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

  为什么老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来看?

  为什么父亲和老师的话那么相似?

  简单板书:哈哈大笑?角度?轮流坐?相似?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三、多项对话 触发感悟

  1、画:

  ⑴ 我们带着问题也来画幅画,看看能不能通过作画、评画,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把课文读懂了。

  ⑵ 小作者画杨桃,我们来画洒水壶,虽然东西不同,但一样能考察你有没有读懂课文。(拿出洒水壶放好)

  ⑶ 画之前,同学们先找找:书上那些句子能指导我们正确作画呢?

  学生找句,交流:

  主要是父亲的话和倒数第二段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学生齐读。)

  ⑷ 我们作画的要求是不要画得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廓。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时间五分钟。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以画的形式解读文本,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2、评:

  现在我们来评价几位同学的画,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有没有读懂课文。不过你在评价时得引用文中的话来判断他有没有理解。

  ⑴ (出示一幅画)谁来评他的画?学生评价这位评价的同学是否正确。以判断他是否站到了作画者的位置上进行评价。引用书上的话。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圈出表示动作的词:看了看、走到、坐下来、审视。理解审视)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坐到我位置上的同学还笑我的画吗?那开始的哈哈大笑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老师没笑是因为(知道先从同一角度来评价)

  齐读这两句话。引导评画的同学坐到作画者的位置上去评价。

  (学生评价后,大家反馈)现在你知道文中的老师为什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了吗?(从同一角度来评价)

  ⑵ 出示一幅和第一张角度不同的画:

  她读懂课文了吗?指名说,能从书上找依据吗?

  学生交流: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上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你看到一样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表扬评价的同学观察仔细,会读书。

  采访作画者:你为什么能画得那么准确?也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觉得自己画得很正确。

  表扬她和小作者一样自信认真。(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和第一幅画比较:同一把水壶,为什么他们画得这么不同?(学生自由说)黑板上的第二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⑶ 展示一幅画走样的画:

  指名评价,结合书上的话,说说他怎么画成这样?

  (没有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没有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想当然,画走了样。)

  顺势理解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设计意图: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画、读、评等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考,行动、探究,争论,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3、再读老师和父亲的话,明理:

  父亲和老师的`话,你在画画时做到了吗?指名读他们的话。(媒体出示)

  请你也来细细地读读他们的话,读着读着,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学生读后自由说。(做事要认真,细致,老老实实或者实事求是)

  你再找找父亲和老师说的话,哪些地方相似?(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板书:父亲的话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为什么他们的话这么相似?现在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这是画画的要求,他们有相似的经验。他们都希望我养成实事求是的办事态度)

  四、联系生活,交流体会

  1、生活中,你看到过或着自己遇到过类似画杨桃的事吗?

  想一想,再和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生生对话,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弥补,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使得学习变得有趣,并且富有创造意味。

  2、集体交流,想说的自己站起来。最后再对所说的进行一番评价:

  ⑴ 达芬奇画蛋的故事。

  ⑵ 画蛇添足的故事。

  ⑶ 三个画师的故事:

  一个国王瞎了一只眼,跛了一条腿,请画师画像。第一个美化了国王,画了健康的眼睛和腿,国王觉得在讽刺他,就杀了画师。

  设计意图:语文源于生活,在结束阶段,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需要阐述,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对话的源头之水就会汩汩而来。此时,大家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生活积累、情感和观念。

  3、同学们很会动脑筋,也很会联想,对课文也体会得真深刻,让我们再通过读,把我们的理解传递给每一个人。(齐读父亲和老师的话。)

  五、再次质疑 拓展对话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还想对文中的父亲、老师、同学们和本文的小作者说写些什么呢?想和我们们班的老师、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表扬小作者画画认真,留心观察。向老师说说自己的观点,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六、作业

  1、摘录对你启发很大的话。(或改编成座右铭)

  2、作业册。

  【板书】

  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老师的话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哈哈大笑?角度?轮流坐?相似?

  画杨桃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严肃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 教诲 叮嘱

  28 画杨桃 审视

  老师 启发 严肃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悦色

  相信

  画杨桃教案 6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不像……而像” “不要……要……”写句子。

  3、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 读准字音。

  2、 记忆字形。

  3、 理解词义。

  四、巩固练习。

  1、 读生字,口头组词。

  2、 读课文,练习按内容分析,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 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

  2、 读父亲的话,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二、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1、 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

  2、 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 当我交出去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各是什么样?

  4、 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5、 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 读读老师和父亲的话,从中懂得了什么?

  三、理解第三部分内容。

  1、 这一段讲了什么?

  2、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拓宽思路。让学生来介绍。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六、教学心得:

  画杨桃教案 7

  《画杨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大家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根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怎样把一段话说清楚。

  教学目标阐明(三维)

  知识与能力:

  1、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理解“嘲笑”、“审视”、“和颜悦色”、“教诲”。

  1、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

  2、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

  我认为习作要顺利的起步,必须从阅读优秀作品中学习积累语言、习作表达方法入手。《语文课程标准》在3-4年级学段“习作”目标中也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那么,如何在读中悟写,让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呢?我在教学中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词句、段落,通过朗读、理解、感悟,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和准确表达的方法。如:在教学3—18自然段时,抓住文中的老师发现学生看了作者的画后引发嘲笑时的系列动作“看、坐、审视、回到、举、问”等进行体会,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观察人物非常细致、表达十分准确。这样把这位老师治学严谨,教育学生以理服人的品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反映人物内容活动的表达方法。二是在关键地方创设情景,练习说话和写话,达到以读促写,以读导写的目的。比如,当文中的同学对老师的话已经有了正确的理解并受到启发教育时,我借机引导学生的回忆自己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创设问题情景:“当我们嘲笑别人和被别人嘲笑时,当我们误解别人和被人误解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同时,我再适时予以指导,让学生学会在表达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这样,学生就会有内容表达了,并且善于表达。从而达到从读中悟写,让读写结合,让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习作顺利起步。

  教学媒体:

  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杨桃、五角星形的杨桃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设疑激趣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这是怎么回事儿?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是的,“我”是这样做的,而且“我”是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地画,结果“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二、感受嘲笑 体会做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5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体会同学们第一次的嘲笑。

  (1)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a、引导:你们什么时候会哈哈大笑过?你们的这种笑和文中的哈哈大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b、学生回答后板书。(嘲笑)

  (3)指导朗读:有了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灯片出示句子)“杨桃是这个样子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方式:指名读——体会——评价——再读——齐读)

  3、理解老师的态度和做法

  (1)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没有笑,他是怎么做的?

  (2)学生交流文中的那段话。

  (3)指导学生理解“审视”。

  在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审视)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杨桃做做审视的动作,其他学生观察后描述并评价。

  (4)同学们想想:老师这一看,会有什么发现?

  三、深入研读 悟情明理

  1、教师引入:是的,正因为有了这一发现,所以,老师举起了“我”的这幅画,(师举起画成五角星的杨桃图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同学们拿起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7——17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3、同学交流,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1)出示两次对话,学生交流。

  (2)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后小结:前一段对话回答得很简单,很干脆,很坚定,同学们还在嘲笑;后一段对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同学们的语气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板书:吞吞吐吐),是知道自己错了的表现。

  (4)指导朗读,学生评价。

  (5)教师举起画和一名同学合作读后,同学分角色朗读。

  4、朗读、理解老师神情的变化

  (1)指名读文中的语句。

  (2)思考讨论:

  a、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变得严肃呢?

  b、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半晌)半晌的时间有多长?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这位老师,你在考虑什么呢?

  c、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3)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从杨桃的一端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果跟同位交流。

  (4)想象: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

  (过渡语: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5)(课件出示老师对学生说的那番话)教师用严厉的语气读其中的一句话给同学们听,学生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对“和颜悦色”一词的理解。

  (6)指导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7)引导理解: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不要随意嘲笑别人。)

  (8)指导背诵。(过渡: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

  a、练习背诵。

  b、集体背诵。

  5、理解“教诲”一词。

  (师:虽然杨桃风波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词概括叫做教诲。)

  四、口头说话 以读促写

  1、师述:从作者岑桑小时候画杨桃这么简单的事情中,我们明白了如此深刻的道理。(播放音乐)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嘲笑别人或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也有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当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同学先想想,想好了再说说。看谁能把自己的经历说成一段完整的话。

  3、同位相互练习说话。

  4、口头习作训练,教师相机指导和评价。

  五、积累语言 拓展延伸

  1、师述:岑桑在老师和父亲的影响下,最后成了一名作家,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很有出息。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投影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板书设计:

  画杨桃——五角星

  嘲笑 → 吞吞吐吐

  严肃 → 和颜悦色

  画杨桃教案 8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板书设计:

  3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画杨桃教案 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回想课文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人物?(教师板书:我、同学们、父亲、老师)这篇课文的题目《画杨桃》那么他们对画杨桃这件事各自都有怎样的看法。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内容进行学习。并采用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请大家自学。

  二、自学汇报

  1、当学生汇报到我画杨桃的内容时,说一说我是怎样画的?(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的内容进行分析。)老师问:小作者为什么这样画?生答:因为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叮嘱他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板书:叮嘱)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教师提示:你能举例子说说怎么叫想当然?

  过渡:

  小作者正是牢记父亲的话,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那么怎样读父亲的话。指导读父亲的话。你还喜欢哪个人物的内容请汇报。

  2、当学生汇报到老师的内容时。指导重点分析老师的话:

  出示老师的话提问: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学生汇报。

  学生讲到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是不是这样,老师拿出一个杨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说一说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杨桃大家看到的却不一样呢?刚才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你还理解了哪句话。

  学生讲到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请你用不要要练习说话,说的时候最好要有一个前提。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老师的话很朴实但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应该怎样读老师的话?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用这样的语气试着读读老师的话。读后找生讲评读的情况。大家读的'很好那么你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吗。给时间背诵。

  3、当学生没有汇报同学们的看法时,老师引导:

  刚才同学们汇报了我和老师对画杨桃这件事的看法,没有人选同学们的看法,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内容呢?学生说明理由(教师板书:嘲笑)那么小作者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心里又会想些什么?练习说一说。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当时小作者心里是很难受。读到这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小作者听了你的话一定会高兴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他的话不仅教育了小作者,也教育了同学们,这种教育用课文中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教诲(板书:教诲)所以正像小作者最后写到的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一起读最后一段,请大家快速把这一段背下来。

  过渡:

  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请你把这样的事讲给同学听一听。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小结:

  老师学完这篇课文也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老师读自己写的话。

  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要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三、实践练习

  1、当作者看到同学们的反应后,他有怎样的表现,心里会想些什么?

  2、你喜欢文中的老师吗,为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杨桃》的读后体会。

  画杨桃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简介杨桃

  1、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

  2、介绍杨桃:即羊桃,又名五敛子.常绿灌木,花瓣白色或淡紫色,浆果椭圆形,绿色或绿黄色,有五条棱,可以吃。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有关词语的解释:

  审视:仔细看.

  半晌: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半晌一般指半天,这里是好一会儿的意思。

  严肃:这里指神情使人感到敬畏.

  熟悉:知道得清楚.

  教诲:教训.

  受用:享受、得益.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的脸色。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4、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

  5、课文中写图画课上的事是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的?请同学们很快地默读课文.

  学生浏览课文并回答.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三)朗读初步指导

  1、自读全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2、指名读文,学生互评。

  (四)指导书写

  注意“叮”“嘱”左偏旁“口”的占格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2、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提问:父亲是什么时候开始教“我”画画的?他对“我”画画有什么要求?

  3. “叮嘱”是什么意思?父亲经常叮嘱我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画画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要实事求是)

  想当然:推想起来一定是如此的意思。

  4.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父亲这样教导作者,作者是怎样做的呢,请默读课文第二段。

  (1)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2)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和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

  (3)什么叫审视?老师为什么这样做?

  (4)老师的神态在这件事的过程中先是“变得严肃了”,教育学生时是“和颜悦色”地,为什么?

  (5)老师刚才的神情是严肃的,为什么这时对“我们”讲话时又变得和颜悦色了呢?

  (6)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老师的话里懂得了什么?

  当别人的看法,做法和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的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画杨桃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要认识的生字6个,会写的生字12个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诲”读huì,不读huǐ;

  3、识记字形: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悉:上部不是“采”提醒与熟字区分比较: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叮”和“钉”“订”;“幅”和“副”“诲”和“悔”;“晌”和“响”;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老师和父亲说过的道理都是让我们能够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文本中学生和老师的态度变化,体会其背后的原因,悟出本篇课文的主题通过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朗读,便能感受到这些标点背后的含义,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学生和老师态度的变化,感受标点背后的含义,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做事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教学准备:

  在纸上写好师生对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学第十一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订正注意“叮嘱”的“嘱”又下部分的第七笔是竖;“肃”的笔顺;“悉”的上部不是“采”;“晌”是日字旁;“诲”是言字旁

  2、同桌读词语,然后齐读

  3、同桌检查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梳理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

  1、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为了说得明白,要先弄清每段讲什么,或意思相近的几段合起来讲什么:

  (1)指名读第一段,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指名回答,“叮嘱”什么意思?谁叮嘱过你?这段讲的是什么?(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齐读第一段;

  (2)“我”记住父亲的叮嘱了吗?自己读第二段,画出关键词,指名概括段意;

  (3)当“我”看到杨桃和平时的不一样时,父亲的叮嘱在耳边回响:(生读父亲的话)当我画完,觉得画得很准确,心里会想:(生……);

  (4)这段是讲课上我画杨桃,还有那些段落是讲这个意思的?请同学们自己读剩下的.部分,也画出交流汇报;

  (5)最后一段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3、学生练习连起来说课文的内容。

  三、提出疑问,再读课文

  1、自己选一种方式读课文,都到哪有什么问题在旁边记上;

  2、汇报,互相解答。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画杨桃》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叮嘱教诲一生受用(强调写字姿势)学生齐读订正(把铅笔本子收好);

  2、过渡:什么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指名说说)课文的结尾这么写的,谁来读?这教诲指的是什么?指名说(父亲和老师的话就是对我的教诲)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板书)那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很相似,你读读老师的话,有哪些意思?

  3、学生读老师的话,初步理解:老师的话里和父亲相同的是——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准确吗?用老师的话来说明(指名说)我按照自己看到的去画对吗?用老师的话说,用父亲的话说我们一起读读老师的话。

  二、读三到十七段,体会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

  1、师生合作读三到十七段,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老师的话,那些忙着嘲笑的同学,一开始明白吗?后来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三到十七段,你会有发现的老师读老师的话,谁读叙述,大家读同学们的话没提示语的地方能分清谁说的吗?

  2、交流学生回答时让学生说清从哪句看出的,想象同学们的心理说话练习读出感情;

  3、体会老师的态度变化。

  师:同学们刚看到“我”的画时,嘲笑“我”,走到“我”的座位观察后知道错了,这是对比的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对比,你能找到吗?老师先是“严肃”的,什么时候变严肃的?

  (1)自己读第六段,画出写老师动作的词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可同学们却是——这又是对比;

  (2)什么时候老师变得“和颜悦色”?谁愿意和颜悦色地读老师的话?

  4、再读老师的话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指名学生说)“我”听了老师的话,会想——(生……)我们也要记住这位老师的话,请大家一起读十八段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现在,同学们能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师:课文结尾说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他一生受用,在她成长的路上,只有画画时才想起这教诲吗?显然不是遇到什么事她会想到?会怎么做?举个例子,一次她上学迟到了,路上遇到变戏法的看入了迷,忘了时间来到学校老师问起,她会怎么说?

  你遇到过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吗?(如果学生想不出,老师就给出情境,学生判断怎么做)

  3、揭示道理

  师:生活中的事情是怎样(板书:实事),我们就要寻求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板书:求是)这个“是”不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正确”的意思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板书:

  第一课时:11画杨桃

  父亲叮嘱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

  同学哈哈大笑

  老师审视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诲一生受用

  第二课时:11画杨桃

  画杨桃教案 12

  学习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送个谜语给你们:天上有一宝,天南地北到处跑,从东看像只鸟,从南看像匹马,从西看像条狗,从北看像只羊。(学生猜)同是一朵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呢?(引出:从不同的角度看,样子不同)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一节图画课,看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而引起的一场小风波。请翻开11课:画杨桃。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新的朋友多打几声招呼。

  3、检查生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生字朋友的名字最难叫?)

  4、拿起笔,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然后在小组作个小交流。(汇报——个人读——齐读)

  二、研读中心段,辐射全文。

  1、小组研读:老师是针对班里的哪些现象而说这段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这节图画课去看看,听听,然后想想,说说。

  2、小组活动,教师巡堂。

  3、汇报:讲到哪一句算哪一句。

  重点品读的句子:

  A、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个人读——评读2人——齐读)

  B1、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一二组对三四组读:你想到了什么?——男同学对女同学说:你想到了什么?)

  B2、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C、生1: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生2: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生:不像!师:它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生:好—笑!(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D、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三四组对一二组读:你想到了什么?女同学对男同学读:你想到了什么?)

  E、师: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生:不……像。师:那么,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好,下一个。(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F、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师:读给自己喜欢的同学听,你想读给谁听?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结:学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三、课外延伸。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杨桃角度五角星

  不同不同不同

  画杨桃教案 1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不像而像等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我画杨桃为什么受到同学的讥笑,而得到老师的肯定。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最后那段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谁能把课题画杨桃补充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我画杨桃。或我和同学们一起画杨桃。)

  二、晶词析句,逐层理解

  1、带着问题,默读2~5自然段,弄清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⑴ 我今天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

  ⑵ 我是怎样画的?

  ⑶ 我觉得画得怎样?画成了什么?

  先由差生或中等生逐题回答,再由一名好生连起来说一说,然后比较句子,体会我是怎样画杨桃酌。

  (放幻灯)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指名读第二句,注意重读的词。

  板书:认认真真看老老实实画

  2、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开始,同学和老师凶态度各是怎样?

  同学们:哈哈大笑(讥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指导朗读同学们的话。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放幻灯)比较下面三个意思,审视应选哪一种?为什么?

  ⑴ 注意地看。

  ⑵ 集中注意力看。

  ⑶ 看了看。

  (应选第二种,因为审视是一边看,一边进行比较,看得很认真)

  老师在审视杨桃时会想些什么?他觉得我的画画得怎样?

  板书:同学讥笑

  老师审视(满意)

  3、后来,同学和老师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点名读课文6~19自然段,找出老师和同学有几次对话,老师的问话用____画出来,学生的答话用~~~~~画出来。(三次对话)

  4、理解第一次对话,并填表。

  结合老师同学的态度,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5、学生回答后,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因为同学们的看法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想当然地讥笑别人。)

  用严肃造句。

  板书:想当然严肃

  6、依照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自学第二次、第三次对话,可边填表,边讨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注意老师和同学在态度上的变化。

  老师:认真→严肃同学;讥笑(骄傲)→不好意思比较读:

  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7、幻灯出示第十八自然段,读段思考:

  ⑴ 这时老师的态度怎样?

  ⑵ 老师说的话共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⑶ 给这一段分层,哪层更重要些?

  理解老师要求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什么态度?(实事求是)

  板书:实事求是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小结:这是老师教育那些想当然发笑的同学,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做事应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⑴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表面意思?(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含着意思?(实事求是的`精神)

  ⑵ 教诲在文中指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在文中什么事可以体现出来?。老师的教诲将给我们什么启示?

  2、总结全文。

  3、学生质疑,老师予以指点,解答。

  四、课后习题3,读下边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说话

  1、选词填空:

  不像而像不要要

  ⑴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 )想当然,( )实事求是。

  ⑵ 老师看了我画的杨桃,( )同学那样讥笑我,( )父亲那样要求我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⑶ 同学都讥笑我的画( )杨桃,( )五角星。

  2、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各说一句话。

  【教案述评】

  胡红卫老师是湖北省的市级教坛新秀,以上的《画杨桃》教案是她1997年参加我省黄冈市教坛新秀评选时的优秀教案。

  胡老师这节课教学设计科学、新颖,注重了语盲文字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精神,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教学目标明确、准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白怎样做人,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2、教材理解深刻,把握正确。教师教学符合大纲要求,思想内容和语盲文字训练明确,文中重点词、句、段把握得好,训练形式多样,训练密度大,训练价值大,训练落实得好。

  3、教学思路清楚,教师能遵循阅读教学原理,根据文章的思路安排教学。她采取从课题人手,直奔重点,进行中心设疑(同学和老师对我画的杨桃的不同态度),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理解重点词、句、段,在扎实进行语盲文字训练过程中,注重联系,由表及里,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4、教学思想端正:

  教者在教学中做到了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

  5、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注意从教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听、说、读、写髓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同时,注重了学法指导,教学注意朝着学生自能读书的方向努力。不仅如此,教师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板书设计独具匠心:

  教师在板书设计时抓住了文章内容的焦点,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

  不仅如此,胡老师的教学设计还符合本年级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画杨桃教案 14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看,这就是杨桃,你了解它吗?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快看看书后的资料袋里还有介绍呢。

  2、像这样的词语组合,前面一个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一个是表示事物名称的,你还能说几个吗?

  3、(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4、老师和父亲都是怎么说的?快速默读课文,把它做上记号。分别指名2生读。

  5、快速默读这两段,思考父亲和老师的话哪里相似?(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谁能否用八个字概括?(指名,板书:是什么样, 画什么样)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1)文中的“我”是否也这样做呢?那里可以看出来?(第2自然段)

  (2)父亲告诉“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而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图片+文字,指画)“我看到的……东西。”

  (3)当我看到杨桃和我平时看到的完全不像,我是怎么做的?快速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重要的八个字。(指名,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2、学习3—自然段5

  (1)我遵照着父亲的叮嘱“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可是(引读: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却哈哈大笑起来。)

  (2)他们在笑什么?

  (3)这是一种什么语气的笑?(嘲笑的语气)

  3、学习6—17自然段

  (1)这时老师是怎么做的?(第6自然段)什么叫“审视”?

  (2)读6—17自然段老师和同学的对话,这里有两组对话,看看自己能否读好?

  (3)看看它们的字,你有什么发现吗?(字一样,标点不一样)它们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不管一样还是不一样,你们再自己先好好读读6—17自然段,特别注意老师的态度变化,读了以后你肯定会有发现的,读好了以后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4)练习朗读对话:

  a、现在我来看看你们读懂课文了没有,我来当老师,你们当学生,读第一组对话。

  b、这时老师的神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变严肃了)为什么变严肃了?

  c、老师半晌才说话,这半晌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指名回答)是啊!我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是因为角度不同,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样子也是不一样的。(视频演示杨桃)

  d、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请一个同学读第一个坐下的的同学的话,我还是当老师,看看他读懂课文了没有。(指名)你读的时候心理在想什么?(不应该……)

  这个同学懂了,那下一个呢?(指名读)他也懂了,你呢?(指名读)那全班呢?(齐读)

  4、这时老师的态度变得和颜悦色了,你们再去读读老师的话,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三、延伸

  (1)你们平时在上美术课画画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呢?

  (2)这时,我想到了一首诗《题西林壁》,诗人写庐山,就写到了从不同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就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老师的话不仅对他的学生,对你们,对我也很重要,让我们把这番教诲记在脑子里吧!

  教学反思:

  整篇课文的内容安排得很紧密,整堂课内容设计的比较丰富,整篇课文已经体会了大半,但是没有写字的时间了。总结原因是:1、提高了课堂的节奏,朗读的指导更有效,没有利用反复读来练习,而是在体会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再进行朗读,这样既可以帮助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节省课文朗读的.时间,可以做到事半功倍。2、因为忘记让孩子预习课文了,所以在字词的朗读上,很多孩子都出现了问题,如:叮嘱、半晌、教诲。所以要提高课堂的效率所以课前的工作一定要做好。

  整节课孩子们的课堂参与很不平均,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分析,我觉得自己在调节上情绪比较饱满,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但是在对待一些比较容易分心的同学缺少一种理性的提醒,在对学生进一步的深层次的引导上,也缺少一种比较激励性的语言。可能一句话换种顺序说出来,就能得到不一样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语言上还要再做到精益求精。这几天,淳淳和陈璇被我鼓动的差不多了,但是我的鼓动对于一小部分孩子很有作用,但是还没有形成辐射面,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动起来,所以这样的工作比较单一,而且比较费力。

  画杨桃教案 1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法:情境再现、画画、评评、读文悟理。

  学法:自主学习、多读、多思、多感悟。

  教学准备:

  杨桃两个,课前让学生看读杨桃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囗)我写了一个什么?想象一下。像什么?都猜不着啊?它像一块豆腐。再看,(教师在口里写十,成田)这豆腐怎么了?

  一块豆腐切四块(教师板书在田下画画,成画)现在呢?这块豆腐怎么了?放在锅里怎么样啊?(板书在画上加一成画)什么字啊?(画)

  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学生用手比划)

  (板书杨)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板书桃)

  2、交流资料

  见过杨桃吗?课前你通过查资料、读资料袋了解到什么了?(指名谈)

  读过课文吗?还想不想读?

  二、初读课文,激发读书兴趣。

  1、自读:你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个人读也可以;小组读也可以。你说老师我想搬上椅子找我的朋友去读也可以。读一次,开始。(学生各自读文)

  2、指读:还想不想读了?谁读得最好?你起来,读第一段。(指名读文)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画走了样。

  你觉得班里还有读得比你好的吗?你找他当你的榜样。

  3、指名的榜样生读下一段。(生读文)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让生上台)比如我现在是一个杨桃,放在这儿,让大家来画。老师让画杨桃的时候,你按照书上的介绍,当时课文中的我坐在什么地方?大家读读那句话。

  (生齐读文):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你指指看,我可以是我们班的谁?就按现在的座位。还可能是谁?

  4、分角色读:下面我们一起读下面这一部分。谁来当解说员?(指名)你就读叙述部分。谁来当老师?同学们说的话,大家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分清是谁说的话,开始。(学生按角色读文)

  5、齐读: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就画成什么样。

  6、指名读:最后一段谁来读。

  (生读文):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hǔi)使我一生受用。(重点指导诲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再读文:还想不想读?这回我还让你们读,默读,默读完了我要让你们站起来说话,我不提任何问题,就让你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提问题也可以。明白没有?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想好你要提的问题。(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读文感受

  (1)你先举手,你想说什么?(指名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重点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

  (2)我给画一样东西,你们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还有个小把儿,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如图:

  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水的时候,用水杯不用?这个图是从哪儿看水杯?

  从上面往下看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啊?不同的角度看东西就有不同的结论,明白没有?

  (3)我再画样东西有兴趣猜吗?(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最善于画圆圈,一个小圆圈,两个小圆圈,三个小圆圈,四个小圆圈,五个小圆圈,然后再把它们围起来,是什么?你说。如图:

  猜不到了吧?你们看我这只手,从这个端点来看(师将手伸展指尖对着学生)看这只手是不是画的样子?

  可我要画成这样子(在黑板上画了只正面的手)一看就看出来。因为这是习常性的观察法,而今天我让你们从手的端点来看,就看不出来了。文中那个同学画的杨桃像五角形,同学们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

  (生:因为同学们都用平常看惯了的方法去看,觉得画得不像,才笑。)

  四、重现课文情境,帮助理解内容。

  1、过渡:你们对画画感兴趣吗?感兴趣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自我衡量一下,这篇文章你们读懂了没有?

  2、看来大家对课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意不愿意接受?

  (出示手中袋子)你们猜这袋子里面有什么东西?

  前两排同学向后转,我这里真有一个杨桃,想让你们来画。你要能够画正确,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课文里面讲的道理,也就是含义,你们也就懂了。你要是没懂就画不正确。我一会一看你的画我就知道你懂了没有。我把杨桃放在这里。(教师将洋桃放到学生中间)只画杨桃。打开你们的本,不用画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廊就可以。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开始作画。

  (学生作画,教师查看)

  好了,好多优秀作品我已收集过来了,我们先下课,下节课再来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认真读了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杨桃画了幅画。现在我们就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

  二、相互评价,深入领悟课文内容。

  1、提出评价要求

  你要想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你在评价的时候就得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

  2、评第一幅画(选画得正确的`,重点指导评价方法。要坐到别人位置上去看再评。)

  出示第一幅画。这幅画是谁画的?(学生起立)大家看清是他画的。开始评价。

  师提示: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去画这幅图的同学座位上去看这杨桃?)

  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谁找到了,读出来。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

  哪几个同学?(笑人家画得不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

  老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怎么样的看?(理解审视)

  现在知道了该怎么正确评价了吗?

  现在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

  (生读文):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3、评第二幅画(也选画得正确的,重点让大家从评价中明白画时是怎么画的。)

  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指名进行评价)

  (指作画的学生)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

  (生读文):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他读懂课文没有?那么父亲的话他做到没有。引用有关语句。

  (生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4、评第三幅画(选一幅画得不太像的画,重点让学生理解不能想当然画画。)

  我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谁来评价?

  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

  他没画成五角星样的,而画得像别的,犯了什么错误了?(画走了样)为什么画走了样?(想当然了)

  师:想当然了,他想的杨桃有翅膀,就按照平常对杨桃的印象来画了,对不对?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

  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应该怎么办?课文上怎么说的?

  (生读文)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

  师:是谁说的话?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怎么样啊?(相似)那么把相似的爸爸的话再读一次,大家读。

  (生读文)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里?(1、2段倒数2、3段)在重要的段前画个圈。(学生找段画圈)

  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内容?简单地说。(教师板书爸爸的话)

  第二自然段是写什么的?(板书我的画)

  十八自然段是讲什么的?(板书老师的话)

  小结:现在又告诉了你一个读文章的重要方法。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你看他写老师和同学问答的过程,写了好长,是不是呢?一句一句对话。其实它只起了个铺垫的作用,衬托环境的作用。讲讲事情的由来,很简单。真正的道理在哪些段落里呢?在这三个段落里。这是第一步: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爸爸的话,你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指名)

  可以概括成八个字。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师:这就是父亲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他作画这一部分中再找出最重要段落里的最重要的句子,我也要八个字。好好读一读,你找到就说明你完全读懂了。

  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师:下面该看老师的话了,也是从老师这段话里找最重要的内容,然后概括。几个字?

  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还是这八个字。因为老师的和父亲的话非常相似,基本相同。

  2、小结:要想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老师的话)这个作画的人必须是什么样的态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对了,只有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指板书中间一行)才能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课文全明白没有?

  3、拓展延伸,明理导行。

  现在讲的是画画,我们从课文中出来,不说画画了。做别的事情。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怎么理解?怎么联系别的事情?比如我今天上学的时候,走到街上看到一个老汉,在逗一只猴子招人看,在耍猴,我被他吸引了,一下子忘了上学的时间了。等到想起来了,跑到学校里迟到了。老师问我:你怎么了?那么根据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这个要求,我应该怎么说话?

  那么你要是看耍猴的同学,我是老师,你怎么跟我说?(指名)

  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说是什么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联系起来,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求,组成实事求是)对,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子,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你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点了?

  知道什么了?(指名说)

  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4、实践练习

  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自己做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

  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案 16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思路: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及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目的。通过指导预习,初读课文了解文章梗概。通过第1课时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生字新词。通过第2课时讲读、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通过第3课时的巩固练习,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教学时可采用从课文最后一段入手的方法。先分析父亲的话,再围绕一节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重点分析老师说的那段话。在读懂这段话的基础上,把句子与句子联系起来,理清这段话的层次,弄懂这段话的主要意思,领会其中所说的道理。

  教学用具: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29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3.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5.齐读课文。

  6.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7.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熟悉(xǐ):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他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

  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子。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板书:老师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他是怎样考虑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板书:“这几个”让轮流看)

  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老师”说的话。

  ①“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②看投影片。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③“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④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⑤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A.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老师”的话始终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叙述,是本文的重点。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三句为第一层,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为第二层,告诉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样做。

  B.通过对“老师”说的五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仅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得条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义与父亲教诲的相似之处。

  (有条件的班级,可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实际、生活实际,适当举些例子,以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并把从阅读中得到的收获,练习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完成“思考·练习”第三题。

  1.读题目,明确本题有两点要求。

  2.读第一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1)这一句讲的是作者在他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否定了平时看到的样子,肯定了当时看到的样子。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用“不像……而像……”练习说话。如:

  ①小明长得不像他的爸爸,倒像他的妈妈。

  ②他的这身打扮,不像个学生而像个演员。

  ③我画的这只天鹅一点儿也不像,倒像是一只丑小鸭。3.读第二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个句子否定了忙着发笑的做法,肯定了要考虑人家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做法。

  (2)启发学生用“不要……而要……”造句。如:①在成绩面前不要沾沾自喜,而要寻找自己的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

  ②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而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三、完成课后第四题作业。启发学生用“严肃”、“熟悉”造句。

  四、指导学生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级”字不要丢了最后一笔“丶”。

  “肃”字下面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晌”字与时间有关,是“日”字旁,不要写成“口”字旁。

  “悉”字中间是“米”不要看成“■”字头。

  五、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

  六、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练笔”。

  画杨桃教案 17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

  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 教师 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后反思:

  应该说今天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终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进步。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

  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在质疑的环节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提问有研究价值:以后可以想这样,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有些学习活动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如提出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汇报交流时却没有引导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流;

  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己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只关注大处,不琢磨小节,始终是我性格的弱项,这也反映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当中。以后我要从关注细节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画杨桃教案 18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附:

  【词语解释】

  【近、反义词】

  画杨桃教案 19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用”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教师在黑板上作画)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两边还各有个小角,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

  师: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早茶的时候,茶桌上有茶壶没有?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

  【设计意图: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脉络层次与立意主旨】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2、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XX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自由轻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XXXXXXXXXXX(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XXXXXXXXXXXX(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XXXXXXXXXXX(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设计意图:对于阅读教学,我也曾反复思索目前我们阅读课堂教学的过多的提问细碎的分析脱离文章整体内容的所谓“训练”,还有充斥于课堂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耗时费力而低效,使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克服这些弊端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实现教学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最基本的方法是少提问分析,多读想感悟】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五)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半晌”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杨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在不同角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体会教师的神态变化,理解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XXX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XX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让学生进入文本和人物进行对话,加深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

  画杨桃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案 20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 教与学 意图

  教学过程: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会读课文;

  (3)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谁读得最棒?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1)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2)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讨论:

  (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2)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

  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1)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2)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3)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画杨桃教案 21

  教学目标:

  一、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体会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

  三、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四、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说话。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画杨桃》,读题。(出示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3、老师准备了一些杨桃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这些杨桃,你想说什么?还有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接下来就请大家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谈理解。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合作,理解内容。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大家从课文中找一找原因,可以小组合作。

  2、交流。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位置不同,看到的不同,你能举个例子吗?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子,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什么是“叮嘱”?谁在什么时候叮嘱过你,叮嘱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话的?什么是“想当然”?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我老老实实地画,却换来了同学们一阵嘲笑,读读同学们的话。我心里会怎么样?想些什么呢?

  4、老师是这样做的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找找。

  课件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为什么要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什么是“审视”?你能表演一下“审视”吗?

  5、当老师问大家的时候,同学们这样回答,是带着怎样的语气的?(嘲笑)我们读读。

  发挥想像,当时我的心理会怎么样?想些什么?

  6、(课件出示)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怎么会断断续续的呢?他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很惭愧)读一读这段对话。

  7、同样一个问题,同学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用上因为……所以)

  8、如果你是这位老师,这时你想对你的学生说什么?

  9、我们来看一下,“我”的老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生读该自然段。)

  什么是“和颜悦色”?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有没有人对你说过,或你对别人说过“不要……要……”,说一说。

  举例子说说什么是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10、老师的话,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吗?背一背你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话。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谈。课文共有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谈一谈。你在生活中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吗?有没有这样的事?

  2、读。老师学完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出示:

  3、编。学生自编学完课文后的一则格言,写在书本插图五角星旁。交流。

  4、小结: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