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案(精选1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钓鱼的启示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钓鱼的启示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学会其中17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摆脱、筋疲力尽、火柴、乞求、余地、诱惑、告诫、严格、实践。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将对他终生受益的道理。从小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
思想教育:
从小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思考“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辅导。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把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生字读画出来,并提出各自不理解的问题。
2.同学间自由询问、解答。
3.教师巡查、辅导,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先指名个别朗读,其他学生对照着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件事概括出来。
2.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结果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从以下方面进行点拨和指导。
(1)从课题“钓鱼”和“启示”这两个词,你认为课文的内容会是什么?
(2)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不是主要讲“钓鱼”和“启示”两部分内容。
(3)在表达时注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考虑进去。先口述要点,再整理成通顺的话。
3.读通课文,认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朗读“钓鱼”部分,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钓鱼的过程的。
理出“钓鱼”的过程: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钓鱼——过了好长的时间,“我”钓到了一条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鲈鱼——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
2.朗读“启示”部分,思考:是由什么事得到了什么启示?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叙述的顺序。
点拨:先弄清“钓鱼”与“启示”之间的关系,再理出“钓鱼”这件事本身的顺序。
四、识记生字字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抓住重点,深入理解。
1.默读“钓鱼”部分,并提出问题。
你觉得在“钓鱼”过程中,值得深入理解的是什么?
让学生读后自主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当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征求一下其他同学的意见,估计一下该看法在全班学生中的认同程度。
2.课堂讨论。
(1)师生共同确定讨论议题。
在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或比较典型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参考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提供的讨论题形式。
(2)小组讨论、交流。
①先研究“父亲”的言行。
齐读:“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想一想,“父亲”为什么看时间,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会想些什么?读时注意读出父亲的语气。
在充分读并对上面的问题有所思考后讨论:
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
②再研究“我”的言行。
读“我”跟“父亲”的对话。注意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读“‘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注意“急切”一词跟话中感叹号、问号的关系。读出惊讶、疑惑的语气。
读“‘可是不会钓到这样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注意“大声争辩”、“哭出了声”跟所说的话的关系,从中领悟该怎样读出“我”说那句话时的语气。
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
在充分读,并对“我”的内心感受有所领悟的基础上讨论:
“我”到底该不该把鱼放回湖里去?
讨论要求:
找自己的伙伴自由结合成讨论小组,谈谈各自的看法。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实话,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说空话、大话、假话。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交流。
二、回顾总结,领会道理。
1.齐读“启示”部分,思考:
(1)父亲告诫“我”的话,含义深刻,你读后是怎么想的?
(2)“钓鱼”的经历对“我”的一生有怎样的影响?
(3)假如你以后也遇到类似的事,打算怎样对待?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课文后有什么启示。
(最好不要照搬课文中的语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能说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不拔高,也不强求统一,不同看法允许存在,只要真实就行。)
三、拓展训练。
如果你今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呢?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放鱼
钓鱼的启示
得意→不舍↓
→道德
课后小记:
钓鱼的七十
钓鱼的启示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支配、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同学的语感。
3、教育同学遵守社会公德,做老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俺”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3分钟)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俺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绩,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俺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板书:钓鱼启示)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10分钟)
1、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哪局部写了钓鱼,哪局部写了启示?
2、反馈并补充板书:放鱼
3、浏览全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研读“钓鱼”局部:(10分钟)
(1)过渡语:很明显,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俺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俺们还必需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局部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引导同学体会:“俺”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着重号。(板书:俺父亲)
(3)反馈,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板书:得意)
重点指导:啊,这样大的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出示课件)
相机提问:“俺”钓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俺得意什么?父亲得意什么?
(板书:得意)
指导朗读:你想重点突出哪些词?
(4)“钓鱼”这局部有关于月夜的描写,写得很美,能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吗?你想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什么?(美、静)
(5)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请在书上做笔记。
2、研读“放鱼”局部:(15分钟)
(1)过渡语:是呀,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多令人高兴呀!假如是你,你舍得放走这条鱼吗?
(2)你的这种心情,文章中的“俺”也有,而且心情很复杂!读课文“放鱼”局部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俺”复杂的心情吗?划出相关词句,好好读一读。(板书:依依不舍)
(3)这一局部对话较多,俺们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来学?(分角色读或扮演等)
(4)引导提问:在“俺”钓到鱼时,父亲是得意的,而此时……你想到什么问题没有?
(板书:不容争辩)
(5)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请在书上做笔记。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2分钟)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俺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俺有什么启示?这些内容俺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局部,提出疑难问题。
板书设计
29、钓鱼的启示
俺 父亲
钓鱼 得意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启示
钓鱼的启示教案 3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第一篇选文,全文共11个自然段,由“钓鱼”和“启示”两部分组成,文思清晰。课文用第一人称叙述,语言简炼,细节描写生动细腻,值得玩味儿。
学生已入高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围绕文本展开问题对话,关注词句的感情色彩和具体含义,在语言揣摩和表达方法的初步领会中体现文本价值。本组课文为“生活启示”专题,要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得到的启示,并抓住细节描写和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促成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进一步形成。
教学困难所在:理解父亲为什么不容商量地坚持要“我”放鱼而“我”却依依不舍;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解决办法:通过朗读、讨论交流、联想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乐学、善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会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结合生活体验多种形式理解“小心翼翼”、“翕动”、“沮丧”、“告诫”等词语的意思或表现的情形。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和重点句子。
2.融入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我”的心情变化。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理解父亲坚持要“我”放鱼的直接原因和深远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制作简易课件帮助学生学习。
2.学生按统一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出示幻灯片。)请看大屏幕,这些人正在做什么?哪些人钓过鱼、哪些人看到过钓鱼?跟大家说说自己钓鱼和看到别人钓鱼的情景。
板书:13 钓鱼的启示
(一)整体感知,初知文意。
1.请浏览全文,把预习中发现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和词语找出来。
2.(出示幻灯片3),这些字词得记住了。抽读。
哪些字的写法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3.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结构。
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汇报后,教师提炼板书:钓,放,悟。
(二)走进“依依不舍”。
“我”怀着依依不舍之情把鱼放回了湖中,课文哪一句在直接表达这个意思?
1.学生找、读,(出示幻灯片)“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2.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到“我”的依依不舍?
(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过渡:“我”为什么如此的依依不舍?
(三)追溯“依依不舍”的原因。
浏览课文,为“我”的依依不舍找出理由。
1.这是一条来之不易的鲈鱼。
“过了好长时间”:结合“晚霞辉映”“晚上十点”,大概推断过了三四个小时。
“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耐着性子地遛鱼也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
2.这是一条难得一见的大鱼。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
3.天知地知。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
4.小结。
(四)理解“依依不舍”却不得不舍。
纵有百般理由,却不得不舍。为什么呢?
1.这是规则要求,不得不舍。
“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
资料引入“禁渔期”:为了保护某些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在鱼类产卵、繁殖和生长发育的特定时期,规定禁止捕捞或限制捕捞活动的时间。
“中国的禁渔期”:5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为青鱼禁渔期,6月20日至8月20日为毛蚶(hān)禁渔期,4月15日至5月31日为淡水湖区与水库禁渔期……
讨论:禁渔期这么长,这最后短短的两个小时有那么重要吗?
小结:自觉遵守规则的需要,这条鲈鱼不得不舍。
2.不得不舍是父亲强硬要求的结果。
哪些句子可以读出父亲的坚决态度?找读句子,谈体会,再读句子。
一方面是“我”的依依不舍,另一方面是父亲不容商量的坚决。分角色体会。
3.父亲如此坚决,难道他不喜欢这条鲈鱼吗?
“欣赏”“盯着看了好一会儿”。
“一看一盯一转”,包含了复杂的心理斗争。
同样喜爱,同样欣赏,同样不舍,但在规则面前,不得不舍。
(五)品味“舍得”。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我”得到了什么?
1.有舍有得,“我”最根本的获得,是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幻灯片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这段话吗?带着理解再读这句话。
(2)从哪里看出“我”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呢?
“不止一次遇到”、“当我一次次……就会想起……”,结合“我”和我的生活理解“鱼”。
(3)这些就是道德实践,你能改写这个句子吗?“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发现,这就是我们的阅读启示。生活就是一本无字之书,值得品读。
(4)让我们一起来接受文中父亲的告诫吧!齐读。
2.父亲的告诫伴我度过了三十四年,“我”终生难忘。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月光在课文中出现了多次,让我们找出来标出序号。
抽生读句子。师:月光如水水如天,多么美丽的垂钓环境啊;皎洁的月光,见证了“我”曾经多么了不起地钓起一条漂亮的大鲈鱼;只有月亮知道“我”违反了规则;这如水的月光照亮了“我”的心灵,照亮了“我”的人生旅程,让“我”受益终生。
所以,“我”在结尾这样写道——
(六)“生活启示”结课。
三十四年前,皎洁的月光下,(出示幻灯片,齐读)“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三十四年后,月光如水的记忆里,“我”的依依不舍换来了父亲的告诫(幻灯片):“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生活就是一本书,善于读它的人,不仅可以从中有所发现,获得启示,还能为这本书增添新的、美丽的篇章。让我们学会用心去品读吧!
五、板书设计
13 钓鱼的启示
钓
放 鱼——“鱼”
悟 生活是书
钓鱼的启示教案 4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钓鱼的启示》。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
(作者从钓鱼、放鱼的过程中获得了启示。)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两个疑问自由的读一读3-9自然段,从中找出理由。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自由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过度语:“我”为什么不愿意将鱼放回湖里?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师:请你将课文中描写钓鱼的句子读出来。
生读:“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师:从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这条鱼是作者好不容易才钓到的。
师:从他的读中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钓到这条鱼真是太不容易了。
齐读这段话,体会体会。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师: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生读:“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师: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了吗?(得意)
生:我体会到作者钓到这条鱼时很得意。
师: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你得意的心情,读——“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师:钓到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是多么地高兴、多么地得意啊,你感受到了吗?请你读——
师:钓到这条又大又美的鲈鱼,我当然很得意,齐读——“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过度语:还有其他原因使“我”舍不得放掉这条鱼吗?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看到。
师:请你将课文中描写的相关句子读出来。
生读:“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当我看到四周没有人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想一想,我会对父亲怎样说?
生:爸爸,求求你,把这条鲈鱼留下吧!
师:孩子,还没到捞捕鲈鱼的开放时间,不能留下。
生:反正又没有人看见,还是留下吧!
师:天知地知,你必须把鱼放了。
(4)师:父亲喜欢这条鱼吗?何以见得?
生读: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师:从哪个词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鲈鱼的喜爱?(得意)
师:除此之外,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对鲈鱼的喜爱?
生读: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师:从“得意”一词我们便可看出父亲对鲈鱼的喜爱,那么“好一会儿”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这说明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
师:虽然父亲也很喜欢那条鲈鱼,也在进行着道德抉择,但他的态度却是不容争辩的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他的语气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他的声音那么的坚决,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句话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父亲坚决而又不容争辩的态度?(得)谁能换个词来读一读这句话?(一定、必须)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一位非常负责的父亲。
师: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位非常负责的父亲。
生读:“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还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这还是一位以身作则、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父亲。
师:请你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就是父亲的爱,严格的爱、负责的爱,齐读——“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5)父亲既然那么喜欢这条鱼,为什么又一定要我放掉呢?
生: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找到文中的话读一读。生读:“父亲划着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这就是父亲一定要我放掉这条鲈鱼原因,齐读——“父亲划着一根火柴,……还有两个小时。”
过渡语: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呢?(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请大家默读3-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理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完成这道补充填空。
2、汇报交流,补充填空。
师:在这个钓鱼、放鱼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十分地( );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感到十分地( )和( );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启示,我对父亲充满了( )。
板书:得意——委屈——沮丧——感激
3、师: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放了大鲈鱼是对,不放,就是错,但真正要舍弃时却又很舍不得,这就是钓鱼的启示,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师: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2、出示句子:
a.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b.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读读这两句话,这两个“鱼”意思一样吗?第一个“鱼”指的是什么?(大鲈鱼)
(2)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放弃、拒绝)
4、小结:正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5、师:经历了三十四年光阴的洗礼,作者已经完全理解父亲,并对父亲充满了感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生1说,师评价:不用谢,你的成功是父亲最大的骄傲。
生2说,师评价:别人都很羡慕我,因为我有一个十分优秀的孩子。
生3说,师评价:孩子,你能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爸爸最大的快乐。
6、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引读——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从:考试分数、买东西、公共汽车让座、卫生、过马路……这些方面引导学生说)
2、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师;这是父亲送给我最为珍贵的礼物,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这就是钓鱼给我们的启示,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希望孩子们将钓鱼的启示铭记于心,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钓鱼的启示教案 5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理解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质疑、解疑;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 “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在课前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读课题,理解:启示的意思,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板书:钓鱼 启示)我们要学会从课题中捕捉课文的相关信息,这也是学习的一个方法。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
2、反馈并补充板书(在钓鱼和启示中间还写了什么?):放鱼
3、浏览全文,根据板书,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研读“钓鱼”部分:
师:34年前的一次钓鱼的经历,至今让作者难以忘怀,那肯定是一条很有魅力的鱼!(板画:鱼)它魅力何在?
生反馈,师相机指导朗读句子。
2、研读“放鱼”部分
(1)师:我喜欢这条鱼,父亲呢,他喜欢吗?何以见得?
生反馈,师相机指导朗读句子。
(2)虽然父亲也喜欢这条鱼,但他却对我说——(投影:“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投影:对话的内容)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
3、研读“启示”部分:
师:尽管没有外人知晓,父亲还是做出了放掉的选择。父亲的选择就是我最后的选择,那条我辛辛苦苦才钓到的漂亮的大鲈鱼最终还是被放掉了。11岁的我极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当然也就不能真正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以至于那天发生的事总会在脑海中浮现。(课件:视频回放钓鱼的故事)
三十四年后呢,他是否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呢?你从哪里读懂的?
师:老师发现,这一段又提到了当年钓到的那条鱼(投影)
生反馈,理解“鱼”的含义及启示。
四、小结:
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起了法国思想家用孟德斯鸠的一句话(投影:“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勇敢地挑战自我,严于律己,做一个高尚的,有美德的人!
五、作业布置:
这条诱惑人的鱼,我们且随它去吧!美味的鲈鱼的大餐是不能享用了,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丰盛的作业自助餐!(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做作业!)
钓鱼的启示教案 6
一.本周教学内容:
本周我们学习一篇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通过讲述父子俩钓鱼的经历,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另一篇略读课文《争吵》,讲述了两个小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说明同学之间要真诚相待,互相理解。学好这两篇课文对同学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另外为同学们设计了综合训练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做好。
二.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将对他终生受益的道理。从小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培养知错认错的美德。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学习方法:
我们在阅读时,要在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受到启迪。大量的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语言,是课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我们要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表言行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
四.学习过程:
《钓鱼的启示》课文讲了我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先记叙后议论。记叙部分可分三段。第一段(1-3自然段)讲我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第二段(4-9自然段)讲爸爸让我放掉鲈鱼。第三段(10-11自然段)讲爸爸的严格教育对我的'影响。记叙部分放鱼是重点内容。为什么钓了鱼又放鱼呢?焦点是要不要遵守鲈鱼捕捞的禁令。议论部分是体现课文中心的内容。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中的鱼指诱惑人的财物、名利。我为什么因此而终生感谢父亲?正因为父亲的严格教育,使作者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所以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当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时,他都能牢记父亲的教诲,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钓鱼的启示教案 7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北师大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用抒情的笔触,讲述了一个钓到鱼而放鱼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从而使学生懂得,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
二、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情节简单,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学生经过预习,能理解多数生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对课文中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这时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理解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并联系实际来理解。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2)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3)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体验感悟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2)通过质疑释疑,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五、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能力。
六、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七、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解决课中生字、词,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提醒了解钓鱼的过程,查阅鲈鱼的基本资料。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谁和爸爸妈妈一块钓过鱼?好钓吗?钓过多大的,这样的时候多吗?当你钓到大鱼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如果这时有人让你把它放了,你愿意吗?如果不愿意,你会怎么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文中的'小詹姆斯就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
(二)整体感知,读文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以小组单位扫清字词障碍。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自读课文,解疑:小詹姆斯是怎么做的?文中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提示:或者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4、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教师小结:钓鱼放鱼启示)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拓展出充足的活动空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分析研究、相互讨论,通过交流启发、取长补短来实现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的螺旋渐进和分化整合,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小组合作探究既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欲,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初读课文,明确启示
1、这次钓鱼给了“我”什么启示呢,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2、学生接读课文
3、学生评价,并回答所提的问题
4、出示课件: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5、小结:得到这个启示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回到那三十四年前的晚上,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去回味那令人激动的时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课文学生应该是能够找到钓鱼的启示的,比较明显,让学生在可以开始就找出启示,直奔主题,是希望学生知道,这是本课的重点、难点,这几句话学生觉得在理解中是有难度的,后面的教学环节中会引导理解句子的,并让学生知道,我们这节课将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学习】
(三)精读细品,深入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3—11自然段,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同学们对詹姆斯的心理前后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能说一说詹姆斯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生说)
2、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请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等会儿用“读到……,我感到……”的句式和同学们交流。
【设计意图:默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用“读到……,我感到……”的模式来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阅读所得,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
3、学生认真默读思考,并在相应的地方作批注,老师巡视。
4、班上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⑴理解句子:“突然,詹姆斯的鱼竿猛地被拉弯了,他马上意识到那是个大家伙。他吸了一口气使自己镇静下来,开始慢慢地遛那个大家伙。”(出示课件)
①理解“猛地”“镇静”“遛”等。
②体会詹姆斯的紧张与镇定。(通过读句子体验)(出示课件)
⑵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詹姆斯的激动之情。
⑶同桌练读6至11段中的对话描写,体会詹姆斯的不情愿。
⑷理解读:“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睁开了眼睛,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鱼钩从那大鱼的嘴上摘下来,双手捧起这条沉甸甸的、还在不停扭动着的大鱼,吃力地把它放入水中。”(出示课件)
抓住重点词“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体会他的悲哀。
⑸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鱼,爸爸是怎么想的?你觉得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你在那里,你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
⑹詹姆斯后悔吗?从哪里看出来?詹姆斯是怎样的一个人?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
出示重点句:
“当遇到道德的问题时,这条大鱼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理解重点句(难点句):捕捉鲈鱼的时间还没有到,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可是实践道德,就要放掉到手的鱼,就要放弃个人利益,这样做起来不那么容易了!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5、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请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和体验想一想,说一说。
提示
学校里,教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对于这样的与你怎么办?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
过马路时,红灯亮了,周围没有警察叔叔,冲过去,还是等一等?
(四)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法国思想家)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
2、学生自读。
(五)布置作业:为湖边的木牌写一个钓鱼须知。
(六)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我”心情变化:心情得意(欣赏)——急切——哭出声——乞求——依依不舍(喜爱)
启示:拒绝诱惑道德实践
做一个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有道德的人
钓鱼的启示教案 8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会读会认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二、重点
明白父亲话的含义,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说说作者先写什么,在写什么,最后些什么。(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3、小节: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再齐读课题。过渡: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那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什么启示呢?生答后出示启示的内容,再齐读。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是钓到大鲈鱼呢?
二、学习钓鱼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段,你读懂了哪些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2、重点体会下面三点:
(1)与来之不易,你从哪体会到的?请重读这些词,读出钓鱼的艰难。其他同学闭眼想象当时的艰难情景。请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自由读出来,再齐读。
(2)鱼很大、漂亮。谁能用上关联词语把鱼的两个特点说出来?你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勇敢的读给大家听。
(3)“我”的心情。最后两句话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板书:得意(此时进行换词练习,增加词汇量。)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出“我”的得意之情。
过渡:好不容易钓到这么诱人的大鱼,可是父亲却要把鱼放回湖中,这是为什么?我的心情怎样?
三、学习放鱼部分。
自由读4到9自然段,思考刚才的问题。
1、好不容易钓到这么诱人的大鱼,可是父亲却要把鱼放回湖中,这是为什么?(齐读启示“一个人如果……力量)当时父亲的态度呢?请你读出父亲的坚决。父亲刚开始就是很坚决吗?看来父亲也在面临道德的抉择。(齐读道德只是……却很难。)
2、父亲经历了艰难的抉择后让我把鱼放回湖中,我的心情怎样?
板书:急切(指导朗读,分角色读)
过渡: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这时我环顾四周发现(引读“到处静悄悄……”)我又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我想说什么?
3、生答后出示:孟德斯鸠说过:衡量真正的道德,是看他在没人发现的时候做些什么。文中的父亲就是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所以引读“尽管……没有商量的余地。”再读父亲不容争辩的话。
4、我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依依不舍放了那条大鲈鱼,让我们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板书:依依不舍)请同学们把我一系列心理变化的句子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再齐读“道德只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四、理解受的启示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实生活中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还有很多,是什么?你们面对诱惑人的鱼是怎么做的?让我们铭记父亲告诫的话,为我们的道德实践再注入勇气和力量吧。齐读启示。
五、小结扩展:
作者正是由于受到父亲严格的教育,才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板书:严格教育道德实践)所以三十四年后才会成为著名的建筑工程师,此时他会对父亲说什么?板书:感激对呀,严格的教诲就像绵绵春雨润物无声,让我们受益终生,今天的学习也让我们得到不少启示,写一句警示自己的话作为座右铭吧。
六、作业:写一件自己面临道德抉择的事。
板书设计:钓鱼得意放鱼抗议
钓鱼的启示
难受委屈祈求不舍严格教育道德实践
【教学反思】
设计教学时,我紧紧围绕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总想有所创新,但总是不能如意,正好前几天听了塔南路小学的老师讲过这节课后我豁然开朗,原来可以把获得启示这句话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同时又起到了一咏三叹的教学效果,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同义词互换,用上关联词说鱼的特点,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感情朗读等环节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努力体现课堂大容量,精反馈,高效率的特点。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学生体会到了“我”由得意到难受、伤心、委屈等一系列心理变化,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再如引导学生就“我”会祈求“父亲”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能力的同时突破了文章的难点。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有待思考、探索。
钓鱼的启示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学情分析:
本文生字不多,故事情节简单,写的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生活,大部分学生经过预习,能利用生字表和字典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多数生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对课文中“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一段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像鲈鱼一样的诱惑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生字表、字典认识生字,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给文章划分段落,理清文章结构
3.观察生活中有规则的事例,举一、二件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人钓过鱼吗?谁来讲一讲自己的钓鱼经历呀。(请一到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钓鱼经历)通过刚才的讲述我们知道钓鱼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看看他是如何钓鱼的?在钓鱼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
二、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钓鱼的启示
三、学习生字
捞 饵 溅 钩 翼 纵 啪 鳃 皎 唇 沮 诱 诫践
四、划分文章段落
一(1——3)“我”和父亲去钓鱼并钓到了一条大鲈鱼
二(4——9)“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经过
三(10—11)这件事对“我”的启示
五、课文分析
1.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1)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信息:文章开篇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
2)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信息:
a.介绍了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
b.周围环境
c.钓鱼的地方景色如何?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五彩的晚霞,粼粼的湖水,初升的月亮把月光洒下湖面,就像洒下了无数细碎的银子……在这么美的环境下钓鱼,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
d.读课文,把这么宁静的美的气氛读出来。
3)分析第三自然段
a.这条鱼是不是我一下子就钓上来的?你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从这些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不是。“过了好长时间”和鱼在不停的挣扎。通过对钓鱼的细致描写,明白鱼来之不易及鱼很可爱。
b.这鱼怎么样?这是条多么可爱,多么漂亮的大鲈鱼啊。
c.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得意
(过度)我真得意,真兴奋啊,但是爸爸的一句话让我从快乐的云端一下子跌进无底的深渊。
2.分析文章第二部分
1)找出文中有关作者的语句并体会其心情
a.“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急切、不解
b.“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难受
c.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乞求
d.我慢慢的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的把它放回湖里去。——依依不舍、无可奈何
2)找出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并体会父亲的.态度
a.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态度坚决
b.“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态度不变,仍然坚决
c.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不容争辩
3)文中父与子的对话一共有几组?两组
a.父:“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子:“爸爸!为什么?”
b.父:“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同桌分角色练习并请同学展示。
5)父与子之间还会说什么呢?发挥想象力思考一下,和同学组伴表演展示。
六、课堂小结: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七、作业布置:
1.生字本上写本课生字
2.预习文章第三部分
板书设计:
一、钓鱼鱼:大、漂亮人:得意
(1——3)
急切依依不舍
二、放鱼“我”的态度:——难受——乞求——
(4——9)不解无可奈何
父的态度:坚决不容争辩
三、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0—11)
钓鱼的启示教案 10
教材内容:
《松鼠》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第10课(需一个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聪明活泼,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松鼠;
2、能力目标:
学习,细致观察特征,抓住事物特征描述的方法;
3、情感目标:
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理念:
(1)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2)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对课文不作琐细的分析;
(3)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关注动物。
教学难点:
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其中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热爱动物是儿童的天性,上课伊始,就让我们一起先到美妙神奇,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吧!(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图片)
欣赏了这么多精彩的动物图片,接下来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松鼠。(多媒体课件展示松鼠图片)
二、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他利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本课布丰所著的《布丰文选》中《松鼠》一文改写而成的。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注意加线字读音(板书:驯良缨蛰伏)
2、用圈点批注法,做阅读提要,教师巡回释疑。
3、把学生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三)擂台赛(多媒体课件展示擂台赛图表)
1、学生概括文中松鼠的特点,并解释这三个词是什么意思,分别就松鼠的.哪一方面来说的(漂亮是美观,好看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外形来说的;驯良是和顺善良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习性来说的;乖巧是言行符合人心意,讨人喜欢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性格来说的)。
2、展开课堂活动“看谁得第一”的擂台赛
学生自愿分为“漂亮”“驯良”“乖巧”三组,精读各段课文,按屏幕显示填写图表,看哪一组填得既快又准确。
擂台赛结束,各组填写图表,并根据屏幕展示的松鼠图片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在回答填写图表时,有时是选取了课文中的一句话教师可引导学生做适当的删减)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小动物。最后教师要对各组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板书:讨人喜欢)
三、拓展练习(多媒体课件展示17幅松鼠图片)
请学生在这17幅松鼠图片中任选一组(4张)设计邮票小型张,要求给设计的这一组邮票定个名并谈谈设计理念。
四、课堂升华(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世界图片)
1、请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关注动物的生存危机。为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你想说点什么?
2、请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用各种方式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然后用二三百字生动准确地写出它讨人喜欢的体态和动作以及生活习惯等。
钓鱼的启示教案 11
一、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属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说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人面对种种诱惑时应该把握的道德准则。
二、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这个故事发生在国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其次,本文的主题是“道德”,道德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深刻而严肃的话题,更别说孩子了。最后,本课的重点就是理解父亲为什么把大鲈鱼放掉,而文中对父亲的描写却很含蓄,没有心理描写,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性的对话,所以学生在阅读本文时很可能只停留在语言表面而不去揣摩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本课的一些词语,如:涟漪、翕动、不容争辩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受到一些启示,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2、教学难点: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中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理解父亲放掉大鲈鱼的做法。
五、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采用以读为主,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读文来达到预设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理念上提到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学法上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读为本、以读促解来达到学生质疑、解疑。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课堂。
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齐读课题点击课件出示插图)回想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三个词概括一下吗?(钓鱼)-(放鱼)-(启示)。板书
二、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三、品读课文。
1、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在文中找一找,填写课后第二题。
得意——( )——( )——( )
2、品读“钓鱼”。
(1)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着重号。
(3)理解句子,积累词语。
重点指导:啊,这样大的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相机问:“我”钓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我得意什么?父亲得意什么?.
(4)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
2、研读“放鱼”。 、
过渡语:是呀,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多令人高兴呀!但作者为什么又忍痛割爱放了调到的大鱼呢?
(1)读课文“放鱼”部分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我”复杂的心情吗?划出相关词句,好好读一读。
(2)采取分角色读的方式来学。
(3)引导提问:在“我”钓到鱼时,父亲是得意的,而面对着到手的这条诱人的大鲈鱼,父亲和我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什么难题?
①生说难题。
②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引导学生理解: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是那样的大,“我”平时虽然经常跟父亲去小岛钓鱼,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鱼是那样的可爱,鱼鳞在“银色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还“轻轻翕动着”鱼腮,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实践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
此时,爸爸和我的态度是怎样的?爸爸的坚定,从哪儿看出?师引导学生理解: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③“我”依依不舍,从哪儿看出?
a“乞求的目光”。
b放鱼动作,从慢慢地看出他想干什么?为什么不想放鱼?读文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
3、归纳总结: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钓的鲈鱼放回湖里?
4、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
父亲做的对不对?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对吧。
5、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品读理解重点句。
过渡语:多年后,作者成了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与他十一岁时的钓鱼经历有关系吗?(肯定有关系:学生各抒己见)
(1)、(课件显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名读)
(2)、这句话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问题?
(3)、这诱惑人的“鱼”到底指什么,先看看课文,这条鱼对我有什么诱惑?(板书:诱惑)(学生默读)指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诸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哪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一点好处的事。
(4)、联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体会鲈鱼的“大”、“漂亮”、“来之不易”,并相机指导朗读。
(5)、这些都是这条鱼对我的诱惑,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地遇到诱惑人的“鱼”,真的是这条大鲈鱼出现在我的面前吗?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想想,会是什么?联系具体的事例来说。
(6)、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懂得这一点很不容易,也许我花了数十年时间;懂得这一点又很了不起,他能让人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会报.
34年前的那个夜晚的“钓鱼事件”给“我”一生带来的重要影响,点明了中心和主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件小小的事情,都会给他的成长留小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孩子的教育中,坚持道德原则是多么的重要!
四、总结全文。
板书出示《钓鱼的启示》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一步理解课文。
五、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如果当年父亲同意了“我”将钓到的鲈鱼留下,在三十四年间又将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道德的理解)
钓鱼的启示教案 12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2、体会作者运用语言、动作来表现心理变化的方法。
3、理解“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同学们钓过鱼吗?你钓到过最大的鱼有多大?当你钓到这么大的鱼,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如果要你必须放回去,你会怎么样?今天,我们要学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就要面临这样一个抉择。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要求,开始自学课文。(计划3分钟)
二、新课
1、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细致的句子,以及表现人物心理的词语。
(2)提出疑惑以备小组合作时提出解决。
(3)感受深刻的句子做上批注。
生开始自学。(计划8分钟)
2、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交流自己的划出的词语、句子以及批注。
(2)提出疑惑小组讨论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结束后提出来。
生展开交流讨论。(计划8分钟)
3、探究学习计划(12分钟)
(1)我不愿放鱼的原因是什么?
(2)父亲要求我放鱼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3)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带引号的“鱼”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特殊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一说。
(4)体会“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三、总结:(计划6分钟)
1、本文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学会了什么?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父亲 我
钓鱼 得意
放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是 非
五、当堂作业:(计划3分钟)
1、朗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第一个“鱼”是指:
第二个“鱼”是指:
2、从钓到鱼,到放鱼,我的心情变化用词语概括为:
(得意)——( )——( )——( )
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重难点虽然把握了,但却饶了很大的弯路,效果也不佳。
1、在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们利用自己的智慧解读文本的过程。自学要求:(2)提出疑惑以备小组合作时提出解决。小组合作要求:(2)提出疑惑小组讨论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结束后提出来。
看似这样的要求很连贯,解决起来有层次,但小组合作中,没有将真正值得交流的问题明确提出,供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普遍存在过偏或过窄,不适合在小组合作环节中作为重点一起讨论,既浪费时间,真正应该讨论的问题又没得到体现。造成了小组合作的低效。小组讨论环节,还是要给出明确的讨论方向才好。
2、没有灵活机动处理课堂,唯“教案论”。当授课到“探究学习”(1)(2)环节时,学生已经将“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有了较好的理解,却过于拘泥课堂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在后面的讲学中,又重新提及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致使课堂时间不够用。
3、想得太多,改变了原计划教学内容。在计划中,学生对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的掌握,以及指导朗读,本设计在“探究学习”(1)(2)环节中,并在当堂作业中加以巩固,但唯恐学生不明白,在小结之前,又一次进行“挖掘”,造成小结及拓展过于仓促,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上好一节课,在备课上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虽然这仅仅是一节年级公开课,但这样的失误却不应该。如果这是一节参赛课,那将影响到自己的教学能力;如果这是一节面试课,那可能影响到的就是自己的一生前途。上好一堂课,定要从“备课”上起。
钓鱼的启示教案 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
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漪。
易错形:距(拒)、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分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面对着大鲈鱼的诱惑,“我”做出了件难的抉择,这件事也对你有很大的启发吧,我就让我们一起细读本课。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1、整体感知:
⑴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
⑵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4~9自然段:
⑴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⑵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⑶比赛读:
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⑷讨论:
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⑸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
(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3、学习第10自然段:
⑴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⑵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点句: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鱼指什么?
⑶讨论:
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⑷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
(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⑸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⑹教师点拨:
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感悟:这“鱼”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各种诱惑。
⑺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⑻开展全班讨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钓鱼的启示教案 14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课文回忆了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按发展过程记叙的: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课文最后一部分一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这些句子内涵丰富,承载着思想和人文内容,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课文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是那样的大,“我”平时虽然经常跟父亲去小岛钓鱼,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鱼是那样的可爱,鱼鳞在“银色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还“轻轻翕动着”鱼腮,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实践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理解到第二层意思,父亲会离我们更近,也更能让人体会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体会父亲的慈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也只得孩子去做,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普普通通的一声“孩子”之称,充满了父亲温柔和深情。
②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了。
“沮丧”:灰心失望。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句子“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懂得这一点很不容易,也许花了数十年时间;懂得这一点又很了不起,他能让人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师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回报。
③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比较难懂,需要引导联系实际。诱惑人的“鱼”: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诸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
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理解这句话首先要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中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
(2)对词语的理解。
涟漪:细小的波纹。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
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
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
诱惑:吸引。
抉择:挑选,选择。
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自觉性和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鼓励学生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
2.基本教学思路:可抓住三个主干问题构成教学的三大板块,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结合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来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3.理解“我”的心情变化时,可以抓以下重点词句。
(1)“得意”。如“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可引导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2)“急切”、不理解的心情。如“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的心情。如“‘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4)“乞求”。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5)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如“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到湖里。”
4.抓住描写爸爸动作神态细节,体会爸爸在道德抉择面前的态度。
“我和爸爸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爸爸和我一样喜爱这鱼。
“爸爸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从情感说,爸爸也很舍不得放掉这条漂亮的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
“......父亲平静地说。”──爸爸的语气是平静的,但又是不容争辩的,爸爸在道德抉择和实践上毫不含糊。
5.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词句,从中得到启示,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在落实这一单元重点时,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应基于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受到真实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篇章。
6.文中有描写美丽月夜的句子,可结合课后第三题,读读背背,抄抄写写,以帮助积累,促进运用。
四、教学案例
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填空。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______________;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____________,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__________________。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也可直接用课后的第二题,进行填空,然后用自己的话做具体说明和补充。
2.读下面的句子,写出“我”不想放掉鲈鱼的理由。(括号里的答案供参考)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鲈鱼这么大,这么美,很诱惑人。)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周围没有人,不会受到限制和批评。)
从中体会“我”实践道德的艰难(诱惑难挡)。
3.根据提示,写句子。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是一个(怎么样的)夜晚。(可以写月色,也可以写事情,还可以写得到的启示。)
五、相关链接
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数学家)
“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钓鱼的启示教案 15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小结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弄懂了一些简单的问题。
同学们表现的都很积极,相信这节课同学们一定能表现得更出色。
二、抓住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黑板: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⑴ 师: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① 生汇报句子,看出鱼大,哪些地方能看出鱼的大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你有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吗?
② 钓到这样大的鱼,我和父亲肯定很高兴,书上有个词就能看出。结合文中的词语谈一谈。读出作者钓到鲈鱼后的惊喜、得意。
板书:
得意洋洋
还可以怎样读呢?
③ 除了看出这条鲈鱼大,还能看出什么?说说:
(鲈鱼鲜美,营养丰富。《江上渔者》写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引导:带着轻松愉快的语气再来读读。谁再过过钓鱼的瘾。
④ 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得轻短、活泼。
⑵ 面对着到手的这条诱人的大鲈鱼,父亲和我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什么难题?
① 生说难题。
② 爸爸和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爸爸:坚定,从哪儿看出?
我:依依不舍,从哪儿看出?
乞求的目光扩展理解。
放鱼动作,从慢慢地看出他想干什么?朗读指导。
③ 分角色朗读。
⑶ 父亲要我放回去,而我舍不得放回去,同学们,我到底该不该放回去呢?讨论:
要求:小组内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不要空谈,结合实际或者自己的经历,或者结合自己听说过的小故事,要说真心话,不要说大话,空话,假话。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待会儿还要在班级里发言。
⑷ 小结升华:
尽管我舍不得放弃这条极具诱惑力的鱼,但父亲严格的.教育绝不允许我放纵感情,必须战胜诱惑,把大鲈鱼放回到湖中。如果没有34年前父亲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34年后我的成功。贺拉斯说: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财富。
所以当你为自己具备的某些优点骄傲的时候,你应该感谢你的父母,你的师长,是他们对每一件小事的严格要求使你如此优秀!
2、再出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看谁还能提出问题?
⑴ 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
(特殊的含义。)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
作者会怎样抉择?举例说。
⑵ 读作者的启示,联系这个故事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板书)
⑶ 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亲,不理解父亲那严格的要求;34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而且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是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三、扩展
1、作者把34年前钓鱼的故事写给我们,希望我们勇敢的挑战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学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你曾经禁不住哪些诱惑?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样真诚的与大家共享?打算怎样写具体?
2、童心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吗?
【板书】
钓鱼的启示
父亲 我
钓鱼 得意
放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启示 严格教育 有道德的
钓鱼的启示教案 16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钓鱼的启示。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钓过鱼吗?能说一说当你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
2.假如你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很大的鱼,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节课我们学习“钓鱼的启示”。
(二)感知全文
1.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3.默读全文,想想“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1~9节)得意→急切→哭出声→乞求→依依不舍
4.简要理解(10~11节)写的是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三)理解中心,总结扩展
1.反复诵读第10节,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钓鱼的启示》。
2.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1)讨论:这“鱼”指的是什么
(2)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3.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布置作业
把你遇到的与本文相类似的`情况写成一篇小短文,或写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师在设疑引题后明确学习目标:得到了什么启示,启示的含义以及从钓鱼中得到哪些启示?学生明确目标后运用已学过的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以及了解叙述的顺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知课文,理解“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探究活动
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开一个研讨会。
1、讲讲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钓鱼的启示》中的事。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讨论:我们以后该怎么做?
钓鱼的启示教案 1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本课的一些词语,如:涟漪、翕动、不容争辩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受到一些启示,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2、教学难点: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中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理解父亲放掉大鲈鱼的做法。
三、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这个故事发生在国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其次,本文的主题是“道德”,道德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深刻而严肃的话题,更别说孩子了。最后,本课的重点就是理解父亲为什么把大鲈鱼放掉,而文中对父亲的描写却很含蓄,没有心理描写,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性的对话,所以学生在阅读本文时很可能只停留在语言表面而不去揣摩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教学策略:
品读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深化。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启示”二字用红笔写出。
齐读课题,教师问道:这个课题与你们以前见过的课题有什么不同?
生:启示是红色的字。
师:猜猜老师为什么要把“启示”二字用红笔标出?
学生汇报。
师:什么是“启示”?学生汇报,教师小结:简而言之,“启示”就是你从一件事中所明白的道理,那么这启示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看看你能不能根据“钓鱼”和“启示”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学生读文并分段。
汇报:说说你这两部分是怎么分的?(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钓鱼这件事?哪一段写的是我从中获得的启示?)学生汇报,教师在题目中相应标出:(1—10)钓鱼,(11)启示。
2、 词语:我们俩看本课的一些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新汉普斯 涟漪
鲈鱼——鱼鳃——翕动
争辩——不容争辩
兴高采烈——无可奈何——沮丧至极
(1) 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 指名朗读词语。当学生读完“新汉普斯”这个词后,教师指导:你能快速而清晰地读三遍这个词吗?学生读词。教师小结方法:遇到拗口的词多读几遍就能读顺了。
(3) 指导理解词语的含义:
①涟漪:什么是涟漪?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此时教师出示图片并解释道:涟漪泛指细小的波纹,那么文中的涟漪具体指什么呢?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2自然段),教师出示另一张图片相应解释道:课文中,当鱼饵抛下水面时,就会荡出一圈一圈的······波纹,这就是涟漪。
②鲈鱼——鱼鳃——翕动,你发现这三个词之间的联系了吗?或者你发现前两个词之间的联系了吗?学生汇报,教师相应出示鲈鱼的图片配合学生的解释,之后教师小结:鱼鳃是鱼的哪一部分?生回答。在生活中见过鱼鳃一张一合,一张一合(师做动作)的样子吗?这个动作就叫做······翕动。再读“翕动”一词。
(4)齐读这些词语。
3、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当生读完“兴高采烈——无可奈何——沮丧至极”这三个词语后教师趁机说道:你能快速找到课文中带这三个词语的哪一段吗?(10自然段)指名朗读10段,师:这三个词语都是用来形容我的心情的,那么究竟是什么事令我兴高采烈?(课件中该词后出现一个问号)后来又发生什么事使我无可奈何呢?(课件同上)最后怎么了我就变得沮丧至极了?(课件同上)请带着这3个问题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这三个词语写在相应的段落旁。
学生读文,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什么事使我兴高采烈?学生回答。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使我无可奈何?学生回答。最后我是怎么做的?生回答,师:此时我的心情可真是······沮丧之极了。
师:谁能把他说的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遍?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钓鱼”这件事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在概括一件事的主要内容时就是要抓住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还要加上一句:从钓鱼这件事中我还获得了一些启示,这就是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那么我究竟获得了什么启示呢?谁能读一读原文中的句子?
学生读11段,教师相应出示11段中的重点句子。
(三)、精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1、归纳大鲈鱼诱惑人之处。
教师出示(11段):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的抉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师:这里所说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真正的鱼吗?从哪看出来的?生:不是,鱼字加了引号。但故事中那条真正的大鲈鱼也非常地诱惑人,对吗?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这条鱼非常诱惑人?
生可能:鱼大。
(1)感受鱼大。
师:找一找,从哪段能看出鱼特别大?生:3段。
师: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哪些句子让你觉得鱼特别大就把它画下来。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应出示并品读3段中的重点句:
句一: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首先学生就此句交流:为什么这句使你感到鱼大?当生提到“剧烈地抖动”一词时,师:把“剧烈地”换成“强烈地”或“猛烈地”好不好?为什么?学生汇报。
师:这三个词相比,谁的动程度更强?生:剧烈地。
师:那么“剧烈地”说明了什么?生:鱼大。
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觉鱼特别大吗?
指名读,重点评价学生将哪些词强调了,以此来指导朗读。
齐读。
句二:也许是这条鱼想摆脱鱼钩,不停地甩动着尾巴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
首先学生就词句交流:哪些词让你感觉鱼特别大?生可能:不停地、跳跃、“啪啪”的声音、不少水花······
教师让其他学生画出这些词,然后问道:发出“啪啪”的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生模仿。(若生模仿不到位,教师指导:这可是条大鱼,发出的“啪啪”声会是怎样的?)
师:为什么发出“啪啪的”声音而不是“哗哗的”声音呢?生可能:“啪啪”更响、更重。“啪啪”用来形容鱼挣扎的动作更合理。
教师小结:作者用词准确,“啪啪”更能说明鱼大。
指导朗读:你能通过读让我们看到这条大鱼挣扎的情景吗?
指名读。
(2)感受我和父亲对鱼的喜欢。
师:我和父亲喜欢这条鱼吗?从哪看出来的?生汇报。
师出示: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地翕动着。(“欣赏”一词是红字)
师:这句中有一个词用得很奇怪呀?哪个词?欣赏,为什么是“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呢?”用“看着”不是更合理吗?
生汇报,师问道: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一幅画得特别好的画、一张奖状、打了高分的试卷······你会“看”还是“欣赏”?为什么?生汇报:欣赏,因为很有成就感。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读该句。
师:面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时,新书包、新衣服、新鞋、新玩具······你会“看”还是“欣赏”?生汇报,并让其带着喜爱的心情读。
齐读,教师小结:“欣赏”一词用得多生动啊!表现出了我和父亲面对钓鱼成果时的成就感和喜爱之情。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根据人物的心情选择恰当的词语。
(3)还有哪一点也构成了这条鱼对我们的诱惑?
生:周围没人。让学生具体解释为什么周围没人也能对我们构成诱惑。
2、揣摩父亲的心理,理解父亲放鱼的动机。
(1)师:是啊,面对种种诱惑父亲为什么仍然让儿子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去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读读课文的哪些地方?生:父子的对话。
师:找一找,从哪段到哪段写的是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生:4—8
师:默读4—8自然段,把描写父亲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想一想父亲当时可能在想些什么?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所画之处,教师引导学生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
(2)4自然段:课件出示此段,师:这段的开头有一个细节,“父亲看了看手表”父亲看表仅仅是为了知道时间吗?还有没有别的目的了?联系后文想一想。
学生汇报。
师:从这个细节我们能看出父亲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父亲是一个自觉遵守规定,很讲道德的人。板书:自觉遵守 讲道德
师:现在是几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言外之意就是······生:现在还没到捕捞鲈鱼的时间呢。
师:现在捕捞鲈鱼是不符合规定、不讲道德的。
师:我们再看后面父亲说了什么,出示父亲的话: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父亲是马上就做了这个决定吗?他犹豫了吗?从哪看出来的?生: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课件出示:······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师: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这种情况呢!乘坐公交车的时候,你是否主动给他人让过坐?让过的同学请举手。
请让过坐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会主动把座位让出来?生交流。
师:如果公交车上人特别多,很挤,而你又很累,这时你旁边刚好站着一位老人或一个抱小孩的人,他比你更需要这个座位,你在让座时会犹豫吗?最终,你会把这个座位让给他吗?
请想让座的同学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师小结:是你的良心,你的道德之心促使你这样做的,对吗?
如有时间可再举一例:你有过拾金不昧的时候吗?捡到了钱财或物品主动归还失主?请拾金不昧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会主动交出钱财或物品呢?
师:如果捡到的钱财数额比较大,几百元甚至更多,而又没有人看到你,你在归还钱财时会犹豫吗?最终,你会把钱归还失主吗?
仍然请想归还的'学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师小结。
教师小结:“公交车上的座位”,“捡到的钱财”都像这条大鲈鱼一样诱惑着我们,是道德的力量使我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那么父亲盯着这条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是什么使他做了放鱼的决定呢?
学生交流父亲的心理活动,然后指导学生读父亲的那句话,师:假如你是父亲会怎么说着句话?指名朗读。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字必须读好,哪个字?生:得。(若生挑不出这个字,教师可范读;若生挑的是其它的字,理由充分也要给予肯定)
师:“得”还可以换成哪个词?生:必须。
师小结:“得”字表明了父亲坚决的态度。
再指名读,通过评价指导学生的朗读。
齐读。
(3)6自然段:往下看,儿子说了什么?父亲是怎么说的?6段:“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师:面对儿子急切的问话,父亲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平静呢?父亲的平静中还透着点什么呢?学生交流想法,并相机让其读。
指名分角色朗读4—8自然段,一人读描写父亲的地方,一人读描写儿子的地方。
当生读到7自然段时,师:尽管此时我大声争辩着,但是父亲却用它的声音告诉我这件事情是不容—争辩的,不容争辩是什么意思?学生汇报,继续读文。
(4)读完后出示8自然段中的最后两句话: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父亲沉着脸,没有看我,也没有再说话。
师: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我想对父亲说什么?学生汇报。
师:父亲呢?父亲为什么没有看我?生汇报。可是父亲却沉着脸,也没有再说话,这说明了什么?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想法。
师生分角色朗读,师读描写儿子的地方,生读描写父亲的地方。
(5)小结:现在大家理解父亲的做法了吗?你喜欢这样的父亲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三、总结升华。
师:儿子当时理解父亲的做法吗?不理解。后来理解了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读第11自然段,师再次出示11段中的句子,师:在人生的旅途中,哪些诱惑人的“鱼”会使我心动?当面临道德的抉择时我会做出怎样的决定?生交流。
师总结:是啊,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但父亲的教育却使我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最后,老师把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课件出示)齐读名言。
师:让我们一起努力,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吗?我希望同学们也能把自己的对于道德的理解写下来,成为我们的名言。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鱼:
启示:自觉遵守 讲道德
【钓鱼的启示教案】相关文章:
《钓鱼的启示》教案08-26
钓鱼的启示小学教案08-25
《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09-16
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10-13
《钓鱼的启示》教案15篇01-15
钓鱼的启示教案15篇01-21
钓鱼的启示教案(15篇)02-14
钓鱼的启示教案(精选16篇)08-16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反思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