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时间:2023-01-23 17:28:4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二)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2.引导学生分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

  3.(学生说出自己小组的分法后)师:对于他们小组的这种分法,你们有问题吗?

  设想:当出现“b”情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并把直线画得长一些,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

  当出现“c”的分法时,开始同“b”的'做法一样,先使学生明确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再使学生明确分类时要统一标准。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一类,这样分类是以相交与否为分类标准。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据两条直线相交后所成角度来分类的。二者不是同一标准,所以这种分法是不正确的。从而达成分类的统一,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总之,在分类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看似两条直线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的情况。先想象是否相交,再请一两名学生动手画一画,从而达成共识。

  三、归纳认识,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

  师:那剩下的这组直线相交了吗?(没有)想象一下,画长点,相交了吗?(没有)再长一点,相交了吗?(没有)无限长,会不会相交?(不会)(边提问边用课件演示)

  师:这种情况你们知道在数学上叫什么吗?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知道为什么要加“互相”吗?

  (学生回答)谁能说说什么是互相平行?(学生试说不完整的概念)小结: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会出现几种情况?

  (二)揭示垂直的概念

  师: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都形成了四个角)师:你认为在这些相交的情况中哪种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

  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师: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了四个直角呢?(学生验证:三角板、量角器)(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

  师: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互相垂直。(学生试说后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四、练习巩固,深化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1.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后教师可适当添加一两个没想到的例子。

  2.我们看看运动场上还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主题图)

  3.咱们看看几何图形中有没有垂直和平行的现象?(出示几何图形)

  五、拓展延伸,发展空间观念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

  1.摆出两根红色小棒与绿色小棒平行,想象有多少条直线跟绿色小棒平行。观察发现规律。

  2.摆出两根红色小棒与绿色小棒垂直,想象有多少条直线跟绿色小棒垂直。观察发现规律。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2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重点:

  识别相同加数.

  四、教学难点:

  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五、教法和学法

  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3.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六、教学过程

  1.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

  (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习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具体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号.认识乘法算式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

  2.教学新课

  (1)摆红花.新课一开始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在投影片上摆红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师是怎样摆的'?(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2朵?(板书:3个2)再让学生模仿老师在桌上摆3个2朵,最后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红花?(板书:2+2+2=6)看算式教师问:

  ①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板书23=6)

  ③认识号后,师问:乘号前表示连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乘号后表示什么数?提问后教师领读2乘以3,它表示3个2相加得6,叫学生自己再读两次.

  (2)摆正方形.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学生在桌上摆.3个摆一排,共摆4排.核对正误后,师问: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板书4个3)一共摆了多少个?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板书:3+3+3+3=12)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

  怎样书写?说明理由.讨论后回答.(板书34=12).

  (3)出示摆好的圆片.教师直接出示在投影仪上摆好的圆片.然后提问学生:每份摆了几个圆片?摆了几份?一共摆了几个几?(板书45)5个4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4+4+4+4+4=20)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式?(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后,板书45=20)(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

  ①横向比较:比较2+2+2和23,说一说23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3+3+3+3和34,说一说34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4+4+4+4+4和45说一说45表示什么?

  ②纵向比较:比较23、34和45,说一说乘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乘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

  ③综合比较: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

  (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板书: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④乘、加比较:乘法与加法相比,哪种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仅读、写比加法方便,计算也比较简便)(板书: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饶有趣味的练习,这样可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1、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3、通过小组活动,扩大参与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实物演示运算符号:-+×板书课题

  2、 看主题图

  小朋友们在玩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列式?

  二、 探究新知

  1、 游戏:摆小棒

  想一个最喜欢的'图案,小组内摆一摆,你能摆出多少个?

  小组内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比比谁摆动最多?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2、 班内交流

  板书:10+10+10=30

  5+5+5+5+=20

  3+3+3+3+3+3=18

  这些算式写的时候怎样?有没有好的办法变简短?

  数3的个数(6)个3

  6×3 读作:6乘3,也可以写成3×6,表示6个3相加

  |

  乘号先写/后写\

  3、 说另外两题怎样用乘法表示

  板演算式

  三、 巩固练习

  1、 改写

  4+4+4=( )×( )

  6+6+6+6=( )×( )

  2+2+2+2+2=( )×( )

  2、3只瓢虫,每只背上7个黑点,一共多少个黑点?

  3、小象吹泡泡每排4个,共3排,用算式表示

  四、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4

  第一单元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小鸡种禾苗。

  3、

  表示( )个( )相加

  答案:1、花图:4+4+4=12或3+3+3+3=12心形图:3+3+3=9

  买6个这样的苹果共( )元。加法算式为:

  教学准备

  7+7+7= × 6+6+6+6+6= ×

  (1)交流几个几相加

  (2)改写乘法算式

  答案:3×4或4×3;7×2或2×7;3×7或7×3;5×6或6×5。

  设计意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再一次回到情境图,体验乘法的意义,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达标反馈

  1. ☆☆ ☆☆ ☆☆ ☆☆

  ( )个(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 )×( )=( )读作:

  ( )×( )=( )读作:

  2.解决问题。

  (1)每辆三轮车有3个车轮,5辆三轮车一共有几个车轮?

  (2)爸爸买了2个蛋筒,每个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答案】1、4个2,2+2+2+2=8,4×2=8读作:4乘2等于8;2×4=8读作2乘4等于8。

  2、3×5=15(个)或5×3=15(个)答:5辆三轮车一共有15个车轮。2×4=8(元)或4×2=8(元)答:一共用了8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知道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生:我知道几个几等于几乘几。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填一填

  3+3+3+3=( )×( ) 5+5+5+5=( )×( )

  8×5=40读作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列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5

  教学内容:P45——P46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具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

  1、在游乐园里你看到了什么?游乐园里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数?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两个两个的数2+2+2+2+2+2=12

  四个四个的`数4+4+4+4+4=20

  三个三个的数3+3+3+3=12

  2、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其他学生汇报算式和结果。

  可能:椅子:三个三个的数3+3+3=9

  气球:一个一个的数1+1+1+1+1=5

  ……

  二、拼摆图形

  1、摆图形游戏

  你会用小棒摆什么图形?

  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摆几棵相同的小树,几把相同的小伞,几间相同的房子,几座相同的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

  2、交流汇报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内活动: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计算的算式写在纸上。

  (3)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突出矛盾

  (1)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说出每个算式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2)以板书3+3+3+3+3+3为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果有更的3相加,如10个3,100个3,甚至更多,谁愿意来写这个算式呢?

  (3)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个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3+3+3+3+3=18为例,教学生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在6和3中间写上“X”,“X”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

  ③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读作:三乘六等于十八。

  4、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2、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3、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4、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 6+6+6 1+1+1+1+1 9+9+9+9+9

  6×3 1×5 9×5 7×3 3×6 5×9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平行线吗?请看屏幕,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

  课件出示:

  (1)提问:第②组是平行线吗?第⑤组呢?我们来看这三组平行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课件动态依次演示:

  (2)师:认识这个四边形吗?

  2.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1)提供感性材料

  师: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a.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课件实例中的平行四边形。

  b.课件呈现:上面的各图中都有平行四边形。

  (2)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①师:我们把刚才找到的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来观察一下,结合我们对平行四边形初步的认识,谁能说一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预设: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呢?在1号学具袋里的小篇子上也有这些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两人一组研究研究。

  ②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③小组汇报交流:

  预设:

  量一量: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

  画一画: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在汇报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说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也相等。教师要及时总结:就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概括能力。

  (3)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①学生尝试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你想怎么说?你们先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推荐一个你们组认为说的最好的,到前面来说给大家听,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四边形。

  ②与书上的定义进行比较。

  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看法,你们想不想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读,教师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4)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什么样?想好了吗?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一个是平行四边形?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可以用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时素材为例)

  刚才同学们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特点时用到了平行线的性质。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语言: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的一条高。垂足所在的边就是底。

  (2)还以这条边为底,还能再画一条高吗?可以作多少条高?这些高长度相等吗?为什么?

  (3)练习:(课件出示)

  ①这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为什么?

  ②从这点怎样作平行四边形的高吗?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第64页做一做

  2.选择:(课件出示)

  上图中相对应的底和高是( )。

  A.6和1  B.5和4   C.2和4  D.3和1

  3.说一说下图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厘米?(每个方格边长1厘米)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哪些实际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9-19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9-09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1-27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5篇)01-28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5篇01-27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汇编15篇02-17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12-18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15篇)03-10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01